体育教育方向本科论文

2024-11-07

体育教育方向本科论文(精选8篇)

1.体育教育方向本科论文 篇一

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育方向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 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小学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 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小学拼音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识字教学的人文教育研究

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小学阅读教学中涉及的汉语语法知识及其教学问题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的逻辑知识与小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小学高年学生作文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小学作文常见病句类型成因及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小学生作文的发展脉络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中外优秀小学作文教学模式之比较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研究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途径的研究 小学作文训练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常见的拼音错误调查分析 小学生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状况的研究 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小学生语文知识构成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作业批改的艺术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研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作文评语的研究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鉴赏的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散文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的研究

2.体育教育方向本科论文 篇二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成人学历教育,办学模式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特点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兴起于18世纪的欧洲。从国外办学经验来看,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包括: (1) 面向区域经济,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定位。按照地方经济发展要求进行专业建设, 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2) 强调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以培养掌握扎实理论知识, 具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更加侧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 (3) 制订“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 培养“双师型”教师, 使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参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适时掌握科学技术发展方向。 (4) 产、学、研相结合, 突出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在地方、企业与高校的共同努力下, 探索校企合作发展新途径, 在校内举办企业合作班, 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搭建学生就业良好平台, 实现企业发展、高校科研发展、学生就业三者的共赢。

二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意义

中国高校转型成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已是大势所趋: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明确指出,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 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为响应这个号召, 教育部组织了15个省份的35所地方所属本科院校及相应的研究机构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欧洲经济实体、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于2014年提出了指导地方本科院校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主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进行转型的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高校转型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 亦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激发发展活力、转变教育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学科发展特色、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当前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发展的困境

当前高校成人学历教育依托普校教育资源, 利用普校学科特点及办学优势, 进行成人学历教育的宣传、招生、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 其面临的发展困境包括: (1) 招生人数明显下降。近年来高校扩招带给成人学历教育很大的冲击, 成人教育的招生人数明显下降。 (2) 办学“重规模、轻质量”, 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 盲目追求招生规模而忽视自身发展。 (3) 人才培养方案完全照搬普校, 缺乏自身特点。教学方法陈旧, 依然采取教师集中授课的单一强制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4) 学员难于管理。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多数已毕业多年, 不愿受课堂纪律束缚, 学生多数社会经验丰富, 存在工学矛盾, 集中授课比较困难, 学生学习进取心不强, 学习动力也不足。

四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成人学历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成人学历教育应根据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和中国高等教育体系自我完善的需求, 以普校转型为契机, 发挥自身提升成人学历、培训成人技术技能的优势, 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

1. 转变教育观念, 确立办学目标

在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 成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过去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办学观念, 立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及行业企业需要, 逐步建立“为区域经济服务、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培养大批直接面向产业和社会需求、能够直接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同时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充分考虑成人学生工学矛盾的实际, 根据成人学生的不同特点,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模块设计, 建立学分累积制度, 改善教学方法。

2. 依托普校资源, 认清办学特色

成人学历教育要依托普校教育资源, 建立实践性成人教育教学基地, 注重人才培训, 给学生一个直观掌握与体验专业知识的机会, 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进一步巩固、更新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另外, 要充分认识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 确立特色学科, 结合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实际, 设置合理且具有特色的专业, 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合理构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成人学历教育培养模式。

3. 面对社会需求, 创新办学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社会对高科技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需求越来越大, 高校成人学历教育也应面对社会需求, 创新自身办学模式, 走出一条具有成人教育特色的发展道路。成人学历教育可以借鉴普校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根据企业发展和人才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 促进自身教育教学的改革。此外, 可以利用企业提供的实践场所, 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实践, 逐渐形成课堂传授知识为主, 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提升学历的同时能够及时掌握实践技能, 毕业后直接上岗。

参考文献

[1]孟涣晨.论成人高校教育中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3 (3)

3.体育教育方向本科论文 篇三

关键词:民族地区;体育保健康复;本科教育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民群众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社会对保健与康复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因而催生了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快速发展。就广西而言,目前已有四五所高校开办类似专业,但由于是新办专业,广西各院校均无成熟的办学经验,在培养目标定位、办学条件、课程设置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鉴于此,在对广西几所高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院在社会体育专业体育保健与康复专方向建设中的探索,对民族地区体育院校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以其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教育现状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培养目标关系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问题,涉及人才培养的价值层面。体育康复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首先应考虑体育保健康复学科的学科特点,即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是体育与医学、卫生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次,体育康复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还要考虑体育康复专业的行业性,即体育康复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专业,高等院校设置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不仅要注重学科的理论教育,而且要培养具有行业业务操作能力、行业所需知识结构和职业素质的专门人才。随着全民健身的不断深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应順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调整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人才市场的需要,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向综合能力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方面转变。但从对广西相关高校进行的调查结果得知,在课程设置方面各校的培养目标均存在与体育教育专业类似或重复的现象,在能力培养方面的细化目标也没有明显的特色,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是体育和医学结合的交叉学科,以体为主,未来主要从事体育保健与康复的实际应用工作,因此学生除应掌握体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之外,尚需掌握一定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课程设置应体现体、医学科间的渗透和交叉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如美国、澳大利亚等有关培养康复体疗师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基础理论课程与临床实习比例约为1.6:1,世界理学治疗师联盟教学总时数为2760学时,其中实习为1500学时,占54.3%,但从目前广西开设有该专业的院校的课程设置来看,专业基础课中大约有3/4学时安排的是体育类相关课程,医学类课程偏少,基础理论课程和技能培训课程比重失调,没能体现出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三)办学条件不足

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专业,很多课程需要学生有较多的实践和实验的经验,这就要求该专业应配备有较完善的实验条件,但由于受办学经费的制约,几所高校实验室设备总体状况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实验室建筑面积及仪器配备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实验课时也达不到相关要求,比较缺乏受过专门训练的专职实验人员,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基础的任课教师也不多见。此外,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较权威的专业教材还比较缺乏,科研成果也不能及时转化成教学内容,种种的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本专业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方式不够灵活,缺乏实习机会

调查显示,开设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几所高校,授课方式基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没能很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还不能全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乐于实践的潜能,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此外,调查的几所高校还比较缺乏运行规范成效突出的实践基地,学生基本没有机会到医院或实践基地进行见习,毕业实习大多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而且实习时间也过短,实习地点也多以学校或体育健身场所为主,地点较单一,没有体现出保健和康复交叉融合的专业特色,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学生专业思维的形成和对职业的理解,从而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择业动机和就业取向。

(五)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毕业生通过学习应能胜任中小学《生理卫生课》《健康教育课》和《体育课》的教学工作;能当一名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在健身、健美、康复、娱乐机构和星级宾馆从事体育保健康复工作;能在医院、疗养院、福利院、厂矿企业、体育运动队以及有关科研单位从事体育保健康复工作,但从就业调查结果来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能到上述对口单位从事体育保健康复工作的毕业生较少,很多学生在毕业时即出现转行现象,即使是毕业时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毕业后半年或一年内跳槽的现象也比较常见,反映了学生的专业思想不够牢固,或不能完全胜任体育保健与康复的工作。

二、发展对策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是体育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型专业,因此进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时应有其自身的特色,在人才的专业培养方面,既要掌握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人体科学、传统医学、运动医学、保健康复医学和体育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充分反映社会对体育保健康复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还应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和人文等特点,充分运用当地合理有效的资源,以服务当地为基点,准确定位,实现人才的高效培养。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的发展和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能否实现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目标的重要保证。作为体育保健与康复的专业教师,应了解并掌握该行业相应专业的应用技术动态,通过专业教学,应能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能够通过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改良和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技术革新意识和能力。因此,各培养高校应利用现有条件,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输送教师外出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大力挖掘民族传统体育养生保健资源

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多蕴含着较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养生保健资源,各民族高校应善于挖掘和整理易于开展、健身价值高、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养生保健项目,并将其引入大学课堂,形成有特色的地方课程资源,这样既可以保护当地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可以丰富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课程内容。

(四)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大学生正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职业规划既要有较高的奋斗目标,又应对自身体力、能力、智力、兴趣有充分的认识。但大学生由于知识储备、经验积累、社会阅历以及对自身的了解等方面都存在欠缺和不足,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职业选择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难以树立起牢固的专业思想,进而导致就业后的跳槽现象较频繁。这既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学生对未来感到困惑的主要原因,而且易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学校应在大一阶段即应设置相关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课程,并应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的始终,培养学生对职业生涯系统而正确的认识;而且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校外的业内成功人士或毕业的师兄师姐到校开办讲座或举行座谈,传授他们的成功经验或分享他们对专业的感悟和心得体会。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帮助大学生完成他们的职业规范和指导择业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五)强化实践教学

实习、实训、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过程,对于加强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累实战经验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体育保健与康复是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强调的是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娴熟的身体示范能力,这也就要求学生在学校就应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结合。因此高质量的见习和实习就成为培养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优秀毕业生的重要保证,各高校应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走校企联合的模式,建立一批社会实践基地,如医院康复科、健身健美俱乐部、康复治疗中心、社区保健康复门诊、推拿按摩中心等,为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提供实践的场所,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并掌握一定的与人交流的技巧,为毕业后的就业或自主创业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次农,倪超.保健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93-94.

[2]唐进昌.职高专院校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2010,(6):30-31.

[3]晏绍文.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发展与前景[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25(3):83.

4.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学习方向 篇四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学习、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蜂窝通信、个人通信、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数字程控交换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

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开发工作。

通信的要素是:信源--信道--信宿。通信工程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是一门集成的科学,要涉及到方方面面,信源方面我们要负责把自然界的声音转化成电信号,既要不失真还得易于传输,我们就是要在鱼和熊掌之间取舍平衡,获得信号之后我们还要传输出去,而传输我们既希望传的远,还希望损耗的少,在这里我们又一次进行平衡,进行取舍,到了最后,我们还要把那些高低电平的电码转换成人类的语言文字,而这时候我们要做到精而又精,准儿又准,要完完全全把对方的意思表达出来,在这里我们有要进行一次奋斗,然而还有最重要的,整个过程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他们息息相关,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最终的传输质量,而我们就是这个系统的学习者,将来就是这个系统的研究者,开发者,实现者。通信工程专业所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当今最流行、发展最迅猛的领域。该专业跨电子、计算机专业,所修课程兼有两者的特点,需要具备较好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动手应用能力。一些课程如C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属于计算机类,另一些如信号处理、高频电路、电路原理等属于电子类,还有通信原理等课程,所学范围比较宽。需要同学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适合理解力强、善于分析的同学学习。专业划分比较细的时候,该专业可“软”(软件)可“硬”(硬件),分别倾向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据通信、程控交换、光纤通信、移动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等于计算机与电子两个方向。

大一大二(打基础)

大三大四(学习专业课,尝试应用)

首先数学是要学好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随机过程、泛函分析等,当然最后两门课现在可以不用看。现在也许会觉得数学没什么大用,但是等以后学专业课钻研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现专业课全部都是数学。以后的信号与系统、电磁场、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课都用得着,另外工程里面研究的信号,就是数学里面的函数。

其次是学好英语,通信工程的前沿资料基本上都是英文的,可以说学不好英文就学不好通信

专业基础课最重要的就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这3门课一定要学好,一般都是大

一、大二开设,对大多数对电子知识还了解不多的同学来说,通常是学得一知半解,迷迷糊糊。所以,最好是在开课之前或是开课的同时读一两本通俗浅显的综合介绍电子知识的书籍,对书中的知识不需要都懂,能有个大致感觉就行。对这种入门读物的选择很重要,难了看不懂可能兴趣就此丧失或备受打击,反而事与愿违

除了看书,还要足够重视动手实践。电路、模电、数电这些课程进行的同时都会

同时开设一些实验课,珍惜这个动手机会好好弄一弄,而不要把它当作一个任务应付了事。跟抄作业一样,拷贝别人的试验结果在高校中也是蔚然成风,特别是几个人一个小组的实验,那就是个别勤奋好学的在那折腾,其他人毫不用心地等着出结果。

在课余时间同学们可以在电脑上模拟实验平台,就是学好用好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这个软件可模拟搭建各种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并可观测、分析电路仿真结果。大家可以把模电、数电中学习的电路在这软件里面模拟一下,增加感性认识,实验前后也可把实验电路在软件里模拟,看跟实际实验结果有多大差别。可以说,只要你是学电子通信类的,这个软件就是上学时必须掌握的,对学习助益很大。

另一个必须掌握的软件那就是protel了。上学时,从学期的综合设计实验到毕业设计,最后都会要求用Protel绘出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和PCB版;工作后,Protel也是你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部分同学毕业后一两年内的工作,可能就是单纯地用这个软件画PCB板。

进入大三,就涉及到专业课的学习了,这里只讨论以应用为主的专业课,其他如《通信原理》、《信号与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等等以理论和计算为主的专业课,就不多提了。当然这些课对今后向研究型人才发展很重要,也都很让人头疼,要有建议也只能说是努力学、好好学,懂多少是到少,以后工作或接着深造用得着时再回过头来接着补接着学,那时有工作经验或接触多了有感性认识,可能学着就容易些了。

那以应用为主的专业课又有哪些呢?不同专业方向有不同的课程,很难面面俱到。这里简单罗列一下:

单片机、EDA、PLC、开关电源、电路CAD、机械制图、高频电路、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数字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程控交换、Matlab、DSP应用、嵌入式系统等。

那以应用为主的专业课又有哪些呢?不同专业方向有不同的课程,很难面面俱到。这里简单罗列一下:

单片机、EDA、PLC、开关电源、电路CAD、机械制图、高频电路、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数字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程控交换、Matlab、DSP应用、嵌入式系统等。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使用就不用说了,这是元素级的基础,不过要想掌握好也并不容易,一些学生毕业了,还认不出二极管、三极管实物、分不清电解电容的正负极等等,也不是没有的事。还是一句话,多进进实验室,多跑跑电子市场,多看看书。

仪器仪表的使用,大学的实验课中你至少会用过数字万用表,波形发生器、电源、示波器、小电机,至少要把这些东西的接线方法和用法弄懂吧。

常用电路模块也是包罗万相,各种放大电路、比较器、AD转换电路、DA转换电路、微分电路、积分电路,还有各种数字逻辑单元电路等等,只能说,大致了解吧,并学会怎么去查资料、查芯片查管脚。最基本的,做实验或课程设计中用到的各种芯片要弄熟。

单片机,这是应该掌握的。时下单片机种类繁多,但各大小企业用得最多的还是51系列单片机,而且价格便宜、学习资料也最全。当然各学校开课讲的单片机型号会有所不同,没关系,学好单片机编程,学好了一种,再学别的单片机就容易了。

PLD(可编程逻辑器件),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提供用户可编程,实现一定的逻辑功能。对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功能设定(即要它实现什么功能)要有设计者借助开发工具,通过编写程序来实现,这跟单片机类似。开发工具可学习Altera公司的Quartus II软件(这是该公司的第4代PLD开发软件,第3代是MAX+PLUS II软件)。编程语言学习硬件描述语言VHDL或Verilog HDL。

仿真软件最基本的就是前面说的Multisim了,另外还可学MATLAB。其他的试专业情况选学或是工作后学。电路板设计与制作主要是用Protel软件辅助进行。最后建议同学们积极与各类电子竞赛,参加一场比赛一个项目做下来,电子设计的一个流程和各环节的基础知识就能串起来了,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及今后走向工作岗位都有莫大裨益。

1、通信技术研发人员

要求:熟悉信号与系统、电磁场、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汇编、组成原理、C语言、PLD、DSP、英语

2、通信产品销售人员

要求:通信的一些基础专业课程得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比如:通信原理、程控交换、路由器等

3、电信运营商工作人员

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4、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与建设维护)

要求:熟悉通信原理、移动通信(GSM、CDMA)、通信基站维护、通信工程建设

5、程控交换

要求:熟悉通信原理、程控交换、VOIP、软交换

6、光纤通信

要求:熟悉通信原理、移动通信(GSM、CDMA)、光纤通信、通信基站维护

7、移动终端

要求:熟悉通信原理、移动通信(GSM、CDMA)、3G8、通信电源

要求:熟悉通信原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开关电源

9、CATV

要求:熟悉通信原理、数字电视原理、数字机顶盒、通信网、多媒体通信 10.3G

3G人才需求的主要方向:

●设备和网络的开发、研制人才;

●运营模式,关注新的应用,新的理念即销售及策划人才;

●增值服务,实现新应用新业务的平台或软件开发人员

5.本科会计学论文题目选题方向 篇五

2、契约·会计信息产权·博弈

3、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

4、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

5、会计信息与管理者报酬激励机制

6、论持续林业的分类经营与生态效益补偿

7、实证会计理论与我国资本市场问题的研究

8、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和方法若干问题研究

9、权益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研究

10、收入确认若干问题研究

11、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问题、对策与准则

12、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准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研究

13、财务治理理论研究

14、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理论研究

15、从统计学视角对实证会计及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所作的研究

16、会计公共关系研究

17、Y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研究

18、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与管制

19、流动性与资产定价:理论与实证

20、会计契约经济性质及法律规制研究

21、中国会计文化研究

22、会计决策科学化与决策支持系统

23、行为财务管理新论

24、会计政策变更的契约动因研究

25、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

26、收益及其质量的内涵演进与量化指标分析

27、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研究

28、高职会计专业构建“需求-能力”型模块式课程体系问题研究

29、公允价值若干理论问题与应用的研究

30、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与运用

31、不确定性会计问题研究

32、会计心理与不良会计行为关系及规范对策研究

33、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研究

34、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研究

35、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相关问题研究

36、资产减值相关问题探讨

37、论物价变动会计及其研究的现实意义

38、会计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39、公允价值理念下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40、会计信息与证券分析师关系研究

41、全面收益理论和应用探讨

42、收益平滑的影响因素及市场反应研究

43、基于负债控制假设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检验

44、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45、价值链会计

46、知识经济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

47、会计寻租与反寻租研究

48、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概念研究

49、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价值链会计研究

50、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研究

51、会计信息产权与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研究

52、会计的社会责任若干问题研究

53、我国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及相关问题研究

54、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探讨

55、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会计问题研究

56、试论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57、中华民国时期会计教育研究

58、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信息产权界定

59、惠州市中职学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60、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渗透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1、会计档案管理研究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

3、租赁会计研究

4、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面临的问题

5、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6、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7、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8、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9、论绿色会计

10、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1、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

12、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

13、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

14、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5、试论会计监管

16、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17、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18、《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19、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

20、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会计的影响

21、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22、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管理

23、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

24、Foxpro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

25、关于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的探讨

26、企业合并会计问题探讨

27、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28、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

29、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30、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探讨

31、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32、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影响分析

33、对反倾销背景下会计管理问题的思考

34、浅析反倾销会计问题与对策

35、反倾销与反倾销会计体制的建立

36、新会计准则下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37、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研究

38、股份支付会计问题研究

39、股份回购会计问题研究

40、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41、商誉会计准则的完善问题探讨

42、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利状况的影响

43、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44、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

45、试论信息时代对传统会计的挑战

46、证券市场发展对会计的影响

47、会计职能新探

48、论对会计行为的约束

49、试论会计关系

50、如何理解会计的目标就是提高经济效益

51、试论会计确认标准

52、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53、从经济大案分析会计的监督职能

54、我国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5、对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56、企业并购会计问题初探

57、期货交易会计问题初探

58、网络会计研究

59、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模式

60、会计舞弊的社会性思考

61、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比较分析

62、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

63、基于政府绩效评估视角的我国政府会计改革问题研究

64、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65、人力资源会计问题探讨

66、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研究

67、试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68、英国政府会计改革给我国的启示

69、会计计量属性问题

70、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问题研究

71、排污权会计问题初探

72、企业合并中相关会计问题的探讨

73、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74、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研究

75、环境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问题

76、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现状及对策

77、浅析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78、对会计透明度的探讨

79、法务会计的运用

80、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研究

81、论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

82、对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

83、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84、低碳经济与会计问题研究

85、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

86、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87、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思考

88、完善我国会计监管模式研究

89、论公允价值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

6.体育教育方向本科论文 篇六

1.完善我国公务员聘用制的对策分析 2.公平和效率与政府责任研究 3.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色研究

4.我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推进制度创新提高执政能力 6.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政府管理创新 7.有效监管与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8.有效监管与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建设 9.论服务型政府公务员学习能力的建设 10.论市场经济与县级政府职能及机构 11.事业单位改革制度创新问题研究 12.试论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13.论村级行政组织工作 14.领导决策从众行为 15.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 16.公共事业民营化问题研究 17.国家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初探 18.公务员考绩研究

19.行政授权理论与实践研究 20.行政道德与行政法制的关系研究 21.行政组织冲突研究 22.行政信息化研究

23.试论国家公务员的激励机制

24.公共选择理论的政策失败论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25.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启示 26.民族自治地区行政组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7.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8.公务员管理与晋升问题研究 29.我国干部交流制度的研究 30.电子政务与信息共享 31.中外政府经济职能比较研究 32.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研究

33.生态组织与我国当今行政组织体制的关系研究 34.改革过程中的渐进决策研究

35.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民的决策参与方式 36.公共危机中政府良好形象的塑造 37.城市公共物品的特点及其有效供给 38.政府职能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9.提高政府绩效与改善党的执政能力

40.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41.我国政绩考核弊端与环境严重问题的关系 42.公共权力寻租问题与治理

43.民族地区行政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措施 44.民族地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45.民族自治地方行政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46.民族行政自治权与地方经济发展

47.民族地区公共人力和人才资源现状和对策研究 48.民族地区政府绩效评估与地方经济(社会、环境)发展 49.社会组织与政府在公共治理中的互动关系研究 50.社会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地位(角色)研究 51.论服务型政府公务员行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52.社会组织发展中政府培育路径分析 53.乡镇改革与政府善治

54.政府在培育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角色研究 55.行政公正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6.政府公共性与自利性的系统分析 57.行政职能部门垂直管理分析

58.公共治理视角下的民间慈善组织发展研究 59.“大部制”改革的理论探源 60.论对“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限度 61.区域合作与政府的作用 62.政府失败与政府重塑 63.行政自由裁量权研究

6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经济职能的思考 65.转型期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状况研究 66.城市弱势群体生存状况与政府对策研究 67.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状况与政府研究 68.转型期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69.弱势群体的公共事务管理参与途径 70.我国危机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71.国家公务员如何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 72.关于行政首长问责制的法律思考 73.政府创新与法律规则的关系 74.政府在当代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 75.政府公信力对政府规模的影响 76.试论行政领导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77.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

78.政府在中国乡村社会组织重构中的角色(责任)研究 79.电子政务背景下的官僚制(科层制)80.论国家公务员评价体制的构建 81.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 82.企业竞争力提升中的政府作用 83.行政成本对节约型政府的影响 84.广西行政区划调整的方案设计 85.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文化分析 86.论现代政府理念

87.构建法治政府的路径探析

88.社会资本和政策执行网络论转变我国政府职能的法治途径 89.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政策分析 90.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构建和谐社会 91.行政成本与行政效率优化的控制 92.中介组织在转变政府职能中的作用 93.人际关系与行政领导效能 94.论政府决策机制的改革 95.论乡镇政府职能的有限性

96.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影响 97.科层制与中国行政改革 98.公共行政支出的绩效分析

99.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与对策研究 100.治理视角下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关系研究 101.中国公共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研究 102.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以**村为个案 103.公共政策制定中地方政府自立性倾向研究 104.系统理论视角下行政权力监督问题与对策研究 105.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研究

106.公共选择视角下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107.中国公共危机治理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108.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公平研究 109.农村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110.城市公共环境卫生多中心治道 111.农村基层选举中的程序民主研究 112.社区自愿组织失灵及对策研究 113.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研究 114.行政监督的公正性研究 115.**市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

116.中国公务员培训的市场化途径探讨 117.**镇政府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变迁研究 118.公务员权利救济途径研究 119.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研究

120.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应对媒体的策略 121.大学生就业难的公共政策对策研究

122.政府对农村消费品保障研究——以“家电下乡”为视 123.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个案研究为主)124.行政道德与行政法制的关系研究

125.xxx乡(镇)行政管理的特点、现状与改革研究 126.行政文化研究

127.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研究

128.“社会资本”视角下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民的决策参与方式研究 129.地方政府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30.论服务型政府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 131.论服务型政府公务员行政决策能力的建设 132.社区文化建设与城市管理转型关系研究

133.公共选择理论的政策失败论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134.当代西方行政改革模式及其借鉴

135.民族自治地区行政组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36.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37.浅析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138.浅议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139.城市公共物品的特点及其有效供给

140.地方政府决策民主化内涵及实施方式问题研究 141.行政监督(或行政问责)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方式 142.提高政府回应能力(回应性)的研究 143.人口理论与人口政策 144.社会保障(保险、救助、优抚)政策研究 14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研究 146.农业(农民、农村)发展政策研究 147.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148.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三足鼎立下的有效政府 149.城市拆迁中的政府行政问题浅探 150.从公共管理看群体性事件

151.从村风文明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52.浅论中国的公共服务体系

153.论政府城在推进镇化道路中的作用 154.论新形势下的农村养老模式

155.论服务型政府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建设 156.论服务型政府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的建设

157.民国时期村治模式与中共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比较研究 158.中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治权问题研究 159.中国壮族乡村民主自治研究 160.和谐与冲突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161.我国当前社区志愿者工作现状研究 162.试论社区的公共事业管理 163.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

164.关于加快城镇化与解决农村问题的关系之我见 165.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管理

166.现行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的评价与研究 167.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干部职能定位研究 168.政策失败研究——以XX事件为例

169.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分析:以××为例

170.基于政策承诺的公共部门信用研究——以XX政策的实践为例 171.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公共政策研究

172.整体性治理理论下的社区管理问题研究——以xx社区居委会为例 173.城市政府社区管理中的权力协调问题研究 174.志愿者组织在城市社区管理中的作用

175.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制约因素分析——以**社区为例 176.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177.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对策研究 178.网络民意对政府治理的影响

179.论廉租房在我国住房保障中的作用及存在问题 180.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回应机制与国家认同问题研究 181.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回应机制研究 182.公共关系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7.体育教育方向本科论文 篇七

一、设置柔性专业方向的必要性

1. 高职教育的要求

以市场需求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根本要求, 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一直强调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 紧紧围绕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 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研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才”岗位实际能力问题, 而不能搞“一刀切”。每一所职教院校在确定其培养目标时, 都应该充分考虑学校所在地的区域经济, 把区域性作为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 因地制宜地确定培养目标。

2. 行业和新兴行业发展对复合人才的要求

作为市场经济中各行各业获得利润的核心环节, 营销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其在人才市场上的反映, 就是每当行业对人才出现集中需求时, 首当其冲的是市场营销类人才。资料表明, 近20年来, 我国医药行业保持近17%的年增长率, 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 未来3年~5年, 将需要100万个医药营销岗位。另据报道, 今年以来, 通信、汽车、快速消费品及石油能源等四大行业人才需求大, 且有较明显的人才缺口, 其中市场营销类人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今后几年, 通信业市场营销服务人才比重将超过技术人才。汽车业最为紧缺的人才除了研发机械工程师外, 销售与市场人员的新增工作机会将非常可观。此外, 房地产、金融、保险、快速消费品目前市场营销人才供不应求。

然而, 不同的行业, 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有特殊的要求。从医药营销人员的现状看, 目前中、小型医药企业从事医药营销的人员可分为3类:一是经验型, 这类营销人员既没有医药学教育背景, 又缺乏市场营销学知识, 营销手段简单, 效率低下。二是医药型, 这类营销人员毕业于医学或药学专业, 医药学知识丰富, 具备较强的学术推广能力, 但营销能力有所欠缺。三是营销型, 这类营销人员具备营销专业知识, 但缺乏医药学知识, 无法领会医药营销的重点和特点, 难以胜任学术推广工作。我国中、小型医药企业要做大、做强, 需要既懂营销管理又有医药技术背景的专业人才。其他行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如工业品, 房产等。企业在招聘中也特别强调行业经验, 行业知识、技能。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 主要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和业内竞争的加剧, 营销人员需要具备更加专业的产品知识, 技术素养和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行业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 这就是企业需要既有一定的营销理论知识和技能, 又要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应用型营销人才的原因。各行各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客观上要求学校应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营销人才, 柔性专业方向就是其针对这种问题, 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方案。

3. 社会对营销人才多元化倾向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规模的扩大, 竞争的加剧和系统的健全, 营销正在从“跑单帮”时代过渡向“组织化、体系化营销”时代。营销的岗位、职责划分日趋精细, 对营销人才的要求也从“全能型”向“专业型”转变, 社会呼唤各类营销专才的出现, 如策划专才、谈判专才、调研专才、传播专才、公关专才、广告专才、推销专才、渠道专才等。另外, 社会急需中高层次营销管理人才, 据统计, 2007年最热门的营销职位包括品牌经理、产品经理、城市经理、大区经理、渠道经理、重点客户经理等, 可见社会对营销人才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营销岗位的层次看, 分为高层、中层、基层三类营销人才。高层营销人才是从事企业营销决策的专家型人才, 如企业的营销总监或营销副总等, 这类人才目前在市场上很抢手。中层营销人才是企业产品营销策略的制定、组织和实施者, 他们是营销部门内的各分部门负责人、各个区域的营销主管, 负责一个部门或一个地区的营销工作, 如销售经理、市场经理、企划经理、市场调研经理、广告经理、公关经理、客户服务经理、区域营销主管等, 这类人才目前也是市场所急需的。基层营销人才是向中间商、消费者宣传推销产品的一线营销人员, 如业务员、导购员、理货员、促销员等, 这类人才的市场需求量较大, 但进入门槛不高。

从营销岗位的工作内容看, 分为销售类、市场类、客户服务类、营销管理类四类营销人才。销售类主要是企业销售部门的人员, 包括业务员、理货员和销售经理人员, 所有产品的最终销售基本上都要由他们完成。市场类主要是企业市场部门的人员, 工作包括市场调查、策划、公关、广告、促销等, 他们是以发现需求和启发需求为工作核心。客户服务类主要是企业客户服务部门的人员, 包括售后服务人员、处理顾客投诉人员, 如销售工程师、售后技术支持人员等。营销管理类营销人才, 主要是企业中高层营销人才, 包括公司各级营销主管人员, 主要负责做市场研究、营销计划、建立和有效管理营销团队, 制定合理的团队营销目标和激励、考核机制、营销监督等。

营销人才的专业性需求, 要求学生在全面了解营销岗位层次和内容的基础上, 集中个人优势和精力, 在某些方面有所特长, 以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需求

同质化的人才与同质化的产品一样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前的营销人才培养忽视个体差异, 趋于同质化。很多学市场营销的学生没有充分了解专业, 其职业要求与个人性格能力是否匹配, 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兴趣或特长的专业, 学习动力不足, 效果不佳, 更难谈到根据自身情况深入钻研某一专业方向。学生没有选择的机会来挖掘个人潜力, 体现不出学生个体的特性, 个人就业竞争力也难以形成。另外, 平均分配专业学习时间的培养方式, 使学生专业发展兴趣或擅长专业领域得不到引导。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 各个方向都必须等量投入, 知识面虽然拓宽了, 但专业纵深方向知识钻研不够深入, T型知识结构没有形成, 知识深度和社会需求脱节。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 其个性、气质、能力有很大的差异, 不少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对未来的职业心怀恐惧, 觉得与自己的条件和志向相去甚远, 特别是跑业务, 有较大的挑战和风险, 所以有些学生干脆在学校就另做打算, 转向别的专业。其实营销是个职位群, 也包括行政人员和财务等岗位, 学生完全没有必要过早放弃专业或散失兴趣、信心。职位群最常见的职位有三个:市场营销、销售和客户服务。三种职位对人的要求不同, 市场营销的职位主要做市场研究、营销计划、制定考核制度、组织设计、营销监督工作, 在办公室工作, 更多的工作特点是动脑;销售的岗位是面对客户打交道, 是一线的工作, 是在外面跑。对人的要求是沟通能力强, 吃苦耐劳、较强心理的承受能力;客户服务也是在营销的范畴内, 主要解决用户投诉、退货、定期保养等问题, 工作需要耐心, 从内心尊重顾客, 理解顾客, 换位思考。这三种职位对人的要求不同, 基本可以满足学生不同个性。可见设立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专业的柔性方向, 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培养异质化人才。

二、现有市场营销柔性专业方向分类

搜集国内高校市场营销本科的有关资料, 发现设立柔性专业方向的院校不多。湖北经济学院设立了市场营销专业 (连锁经营管理方向) 、市场营销专业 (预备经理特色班) ;江苏三江学院设立市场营销管理专业 (物流管理方向) (本科) ;沈阳药科大学设立 (医药) 市场营销专业;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设立了市场营销 (营销工程师、国际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会展营销专业方向) 。吉林农业大学设立汽车营销专业等。综合其他资料, 市场营销柔性专业方向大致可作如下分类:

1. 根据行业分类

汽车营销金融、保险营销传媒经营房地产营销

工业品营销医药营销服装营销服务营销

2. 根据经营模式分类

连锁经营管理特许经营管理传统经营管理

3. 根据产品的属性分类快速流转品耐用消费品

4. 根据职业岗位

预备经理销售代表营销策划

5. 其他分类

物流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移动商务

三、柔性专业方向选择的原则

柔性专业方向实质上是专业细分, 细分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1. 显著性原则

柔性专业方向的产生源于经济发展、竞争加剧导致的行业分化和专业化的需求, 在设置市场营销柔性专业方向, 一定要深入各个行业和岗位进行市场调查, 邀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市场营销从业人员和各个行业的代表进行论证, 要从当地相关产业体系出发, 从各个行业和岗位的实际情况出发, 设置所需专业方向。

2. 经济性原则

从柔性方向细分的分类看, 种类较多, 开办如此细分的柔性专业方向会增加学校的成本负担, 而且隔行如隔山, 对很多院校来说, 可能并没有这种实力和条件去开办如此细分的方向, 在运作时应充分发挥校内优势资源, 积极探索校际合作, 校企合作的方式。也可由学校配备专业方向导师, 指导学生确定专业方向和职业意向,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性别、性格、专长、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来选择一个理想行业, 然后由导师指导他们用营销的思维去掌握该行业的相关知识:该行业目前总体的发展态势, 宏观的环境, 业内的布局, 业内的主要企业和品牌, 该行业的目标市场, 市场细分, 购买者情况分析, 各个企业的4Ps等来掌握了全面的行业知识。

3. 灵活性原则

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短期 (1年至2年) 预测, 及时调整专业方向, 灵活而主动地适应社会对各种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方向, 从某种角度来说, 并不完全取决于职业院校自身, 并不是职业院校的教师能开设什么方向, 就开设什么方向, 而是主要取决于企业和学生的需要。凡是企业和学生需要的方向, 职业院校都有责任积极创造条件去开设, 凡是企业和学生暂不需要的方向, 职业院校即使有条件开设也不应开设。而且柔性专业方向是动态的, 今天深受学生欢迎的方向, 并不意味着明天就一定受欢迎, 当前暂时不受欢迎的方向, 并不意味着以后就一定不受欢迎。它是一个活跃的市场, 不断地增加新的方向, 同时又将一些不合时宜的方向淘汰。

参考文献

[1]张成垣:市场营销类人才需求强劲[N].立业周刊, 2007-07-11[1]张成垣:市场营销类人才需求强劲[N].立业周刊, 2007-07-11

[2]廖远兵:营销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实践性与行业适用性[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2]廖远兵:营销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实践性与行业适用性[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3]刘君:市场营销人才的市场需求状况与供给问题研究[J].市场周刊, 2007.9[3]刘君:市场营销人才的市场需求状况与供给问题研究[J].市场周刊, 2007.9

8.体育教育方向本科论文 篇八

关键词:测评系统 专业方向选择 聚类分析 B/S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9-0047-04

高校教学改革是国家教育部的工作重点之一,很多高校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了专业方向。一般做法是:在大一、大二学年期间实施第一、第二平台的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教育,三、四学年按照学生自由选择的专业方向进行培养。这样,学生到了大三就面临如何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的问题;校方同样面临着怎样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才能既满足学生要求又节省教学资源的问题。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类交叉性和综合性极强的专业来说,合理地解决好专业方向划分和课程设置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程体系结构分析

在学生专业方向选择上,传统的做法是,学生凭着自己的理解和兴趣进行选择,有时还可能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其主观随意性可想而知。这样做的结果可能由于理解上的偏差,而无法做到扬长避短、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在后续的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难以克服的困难,也就在所难免。[1]

学生应该根据什么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呢?学校又如何合理地设置专业方向呢?

鉴于传统做法的许多弊端,一些学者提出了建立在对学生已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成绩的基础上,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来解决学生的专业方向选择的设想乃至逻辑框架,但是尚未有人开发出产品化的实际应用系统。[2]为了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本文结合某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对专业方向选择的实际需求,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Web的用于大学本科专业方向选择的自助测评系统。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专业目录中,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3]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某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在完成了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进入大三后,被划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分别进行授课,其课程体系见表1。

二、专业方向选择算法模型

1.抽选识别对象的特性指标

本系统是采用模糊聚类模式识别的方法来建立专业方向选择算法模型的。[4]具体做法是,确定N位专家,并由教务处的教学管理系统获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三学生已修课程的成绩,专家从中选取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代表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课程作为课程变量(uj),每位专家独根据特定方向(Ai)对具体课程成绩的要求独立地进行打分(分值在0-1之间,分值越高表明此专业方向对此课程要求也越高),[5]统计专家的打分所得的平均值作为特性指标(见表2),然后根据专业划分的方向课程组合所需要的基础课程的成绩进行模糊聚类,得出帮助学生合理选择专业方向的对应的模糊隶属函数μAi。

2.建立专业方向模糊模式Ai的隶属函数

首先确定第j个特性指标Uj(j=1,2,3…8)。对于专业方向模式Ai(i=1,2,3)的隶属函数,即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出模式A1、A2、A3的隶属函数分别为:

其中αij是表2中专业方向类别Ai的第j个特性指标Uj值的均值和标准差。由表2知,A1中的U1、U2、U4、U5,A2中的U3、U6、U7、U8,A3中的U3、U4、U6、U7的专家打分都是<0.01,即表示这些课程变量对与其对应的专业方向影响不大,可以视同为0不参加隶属函数的计算。

3.算例

以表2中学生甲、乙、丙为例,把他们的成绩归一化。然后分别代入公式(2)、(3)、(4),计算出:

μA1(甲)=31.43%;μA2(甲) =27.08%;μA3(甲)=59.20%

μA1(乙)=6.91%;μA2(乙)=46.71%;μA3(乙)=44.89%

μA1(丙)=40.85%;μA2(丙)=22.74%;μA3(丙)=18.61%

按最大隶属原则,有max(μA1(甲),μA2(甲),μA3(甲))=max(31.43%,27.078%,59.20%)=59.20%。所以我们断定学生甲适合的专业方向为企业信息管理A3,同理可得学生乙适合的专业方向为经济信息管理A2,学生丙适合的专业方向为信息系统开发方向A1。

三、系统的体系结构

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本系统采用B/S模式,对于规模较小的高校,可以直接部署在学校教务系统,对于规模较大、方向设置由系或学院进行的高校,则可部署在学院一级网站下。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校或院的相关网站进行自助评测和自主决定专业方向。[6]

从功能上讲,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以下几种功能:

(1)各个学院及专业信息查询功能:考虑到用户可能对专业培养计划不甚了解,可以让用户方便地查询专业的介绍信息;

(2)专业课程成绩查询:提供影响专业方向的学生个人成绩以供学生参考;

(3)测评结果:系统给出测评结果,提供该学生适应各个方向的程度,以百分比的形式体现,百分比越大表明该学生越适应这个方向。

如前所述现在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时存在不少缺陷,以及由此产生的选择专业方向的混乱。本系统是面向学生的查询分析系统,它应该达到以下几个基本目标:

(1)为学生提供其他有关专业方向的信息;

(2)为学生选择方向提供测评结果辅助决策依据,帮助学生正确地选择专业方向;

(3)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4)为教务管理员提供测评结果以及学生自己的选择,帮助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做出合理的安排。

2.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

系统中有三个角色,专家、学生用户和教务管理员用户。由于学生的成绩都是记录在学校的教务系统中,而学生的专业方向是由学院来设置的,所以本系统需要借助教务系统这个外接口。[7]首先专家对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教务处获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三学生的成绩资料,针对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就每一专业方向对具体课程成绩的要求筛选出可行课程(P1)并以最低限度进行打分(F1)提交到数据库中,系统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聚类分析(P2)测评出该学生各个专业方向的适合程度(F2),同时学生可以以测评的结果作为参考进行自主选择专业方向(P3),并将结果将自己选择的方向(F4)提交到数据库中供教务管理员进行方向的统计(P4),统计之后形成一个统计表(D4),最后教务处管理员可以安排出每个学生的专业方向(P5)。

教务管理员主要是对学生的注册进行管理、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以及查看测评结果和学生自主选择的专业方向从而安排每个学生的专业方向,在此基础上描绘出本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图1)。[8]

在系统管理的整个过程当中,教务管理员起着核心作用。学生在注册之后,需要经过管理员的审核。只有是管理员在数据库中输入了成绩的学生才能查看到专业成绩和测评,并进行专业方向选择,否则只是浏览到学院及专业的介绍。

四、系统实现

根据以上对系统的分析,本测评系统分为两个子系统,如图2所示,分别为学生用户子系统和教务管理子系统。针对学生用户有6个功能模块:学生登录模块,学生注册模块,主页模块,核心课程成绩查询模块,系统测评模块,自主选择模块。针对管理员有2个模块:添加学生成绩模块,查看学生的选择以及测评结果模块。

学生用户进入系统后,实现的各个功能包括查看核心课程的成绩(即影响专业方向的课程成绩)、系统测评结果,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教务管理员用户进入系统后,实现各个功能包括输入核心课程成绩并提交到系统的数据库中、查看测评结果和学生自己选择的方向信息。学生用户在使用本系统时的具体操作流程:首先学生用户进入系统的登录界面,未注册的学生必须先进入注册界面进行注册才能进入系统,已经注册的学生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主界面。

在进行专业方向选择的时候,学生用户先查看系统测评结果然后再进行自主选择最后提交到数据库中,为了减轻教务管理员的工作需要学生慎重选择,因为一旦提交到了数据库中,将无法修改。[9]

五、系统测试

以算法模型中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张三(甲)同学为例(见表2右侧),首先进入登录页面连接到注册界面进行注册,张三同学的信息为:用户名——002;学生学号——200307030221;用户密码——002;学生姓名——张三;班级——2003070302;电子邮箱——jia@sina.com;电话——空。

注册成功后返回登录界面,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系统的学生用户主界面中。通过左框中的导航键查看学院和专业方向的信息,点击专业方向成绩查看自己的专业成绩。即可以查看到张三同学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线性代数、经济学原理、信息管理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运筹学、数据库原理的成绩。

点击专业方向选择进入专业方向选择页面,点击右框中显示的测评结果,得出张三同学的三个专业方向的适应程度百分比,其中信息系统开发方向为31.43%;经济信息管理方向为27.08%;企业信息管理方向为59.20%。张三同学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专业方向的选择,然后提交到数据库中,给教务管理员进行专业方向安排时提供参考意见,效果如图3所示。

教务管理员登录时以用户名“admin”,密码“admin”进入教务管理员主界面,点击学生专业方向成绩可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编辑。点击学生专业方向,此时就可以查看到所有同学的专业方向信息,包括所有同学进行测试后三个专业方向的适应程度百分比及其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由此教务管理员对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对专业方向选择进行统计从而合理地设置专业方向,有效地利用学校的资源。

六、结束语

本文介绍的大学本科专业方向选择计算机测评系统建立在Web服务器之上,采用B/S模式,可同时供多个用户使用。本系统首次将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本科专业方向选择中,实现了学生专业方向选择计算机自助测评功能,使得学生不再盲目地选择专业方向,同时,也为院系合理安排学生课程提供了依据,为学校进行因材施教做出更好的决策,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Steve Coffman. What’s wrong with collaborative digital reference? American Libraries [M]. December 2002:32-134.

[2]WangWei,Chen En-hong,Wang Xu-fa. Knowledge Discovery Based on Bayesian Approach.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Vol.30,No.4 (2000.8).

[3]张基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与设计[J].计算机教育,2005(8):1-4.

[4]张跃,邹寿平等编著.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2-65.

[5]秦雪杰,刘红军.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大学本科专业方向选择[J].成都理工大学校报社科版,2007:1-5.

[6]奚江华.ASP.NET2.0开发详解---使用C#最佳应用与实践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44-893.

[7]Stephen Walther著.汤淘 译.ASP.NET揭密(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25-790.

[8]李应伟等.ASP.NET数据库高级教程(C#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1-97.

上一篇:党旗下誓言诗词下一篇:坚持志向的励志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