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调查报告

2024-07-24

金融危机调查报告(精选8篇)

1.金融危机调查报告 篇一

金融危机背景下,哪类人才“贬值”最快?著名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太和顾问本周更新的《行业人力资源报告》中披露了《全球经济危机对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其调研结果显示,去年硕士应届生起薪点()下降超过5000元,为各学历中年薪降幅最大。另外,应对危机,所调研企业招聘计划增减不一,薪酬结构中“弹性收入”所占的比例也将增大。

硕士生起薪点()下降5376元

据了解,太和顾问和韬睿咨询共同发起的本次调研涉及全国各地区356家企业、其中华东地区企业115家,以公司性质来划分,国有企业占20%、民营企业占45%、外资企业占35%。调查显示,去年各学历层次起薪点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贬值”最大的是硕士生,年薪降幅为5376元。专家表示,起薪点“缩水”的趋势今年很可能还将继续。

太和顾问人力资源专家季征分析,起薪点的浮动是和人才的供需相联系的。从调查结果来看,本科生和硕士生受影响较大,说明了在经济危机下,企业招聘更加现实的特点:专科生起薪远低于本科生且相对看重得来不易的工作,博士生大多专业对口、有经验且自带项目,进入企业即可立即上岗开展工作承担责任,为企业创造效益;而本科、硕士生至少需要一年的适应、培训期,因此企业更愿意多花一点钱引进有经验的人才。另外,硕士生因其“高不成、低不就”的特点,处境比本科生还要尴尬些,以往企业可能因形象提升需要多招聘硕士生,现在为节约成本“实际”很多;从现实看,硕士生在就业压力下“自我贬值”以求得岗位的情况也不少,因此起薪点降幅最大。

对于起薪点下降,季征说应届生并不需要特别在意,相反应该借此更清楚地认清自己的价值,进入企业后只要能证明自己的能力,企业也肯定愿意通过快速涨薪等方式留住人才。

金融危机下,管理和研发类人才仍吃香

在经济大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企业还招不招人、招多少人,这是今年找工一族关心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华东地区38%的企业减少了招聘人数、约28%的企业只对核心和稀缺人员进行招聘、3%的企业完全取消了招聘计划,增加招聘人数的约占7%。经统计,这些人才需求逆势增长的企业主要以杭州、南京、宁波等地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

季征表示,虽然从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削减或冻结了招聘计划,但受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一些行业在人才需求上仍是亮点,比如工程建设、基础建设及相关的设计院所,和拉动内需相关的行业求职前景也不错。调查中绝大部分外资企业均表示上半年不会有大的招聘计划,预计在各招聘会上鲜见外企的情况还将持续。

调查企业中,约64.8%的企业面对危机会考虑缩减运营成本,而在控制成本的方法中,超过70%的企业会采用优化业务流程、减少日常运营开支等方法加强管理,仅有6.8%的企业会推迟或减少研发方面的投入。因此,即使在危机下,管理、研发两类人才仍“吃香”。

物流、金融、高科技三个行业薪酬增长下滑最快

调研报告还显示,去年各行业的薪酬增长普遍放缓。盈利能力较强的能源化工行业受影响较小,物流、金融、高科技三个行业薪酬增长下滑最快。

无论是哪个行业,企业的薪酬结构不少都发生了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变动薪酬是第一调整重点。在江苏地区接受调研且有薪酬调整计划的企业中,41.1%会调整基本薪酬,55.4%调整奖金计划。

专家分析,对奖金进行调整,意味着“弹性收入”所占的比例增大,这在企业中层管理岗位方面尤为明显。此项措施对企业来说可以降低经营风险,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但对员工来说则意味着薪酬有更大增长的可能,不过工作也需要更“拼”。

2.金融危机调查报告 篇二

为了深入了解金融危机对农村生活的影响, 对农村的发展做出总的判断, 对农村各项需求的及时了解, 进而从农村的自身需求出发, 多角度的寻求解决的方法, 从而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金融危机对农村生活的影响”调查小组特开展此次调查。

一、研究方法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充分运用多种调研方法, 力求使所得的资料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 保证本研究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 从而保证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次调查课题组成员深入农村、贫困山区 (余杭区径山镇漕桥村, 栎设乡, 鹤浦镇等) 开展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5份, 回收83份, 有效回收率97.6%.其中有效问卷80份, 有效率96.4%。调查对象为浙江省农民, 调查对象的选择采取随机方式;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为制定科学的应对政策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本调查的特点是:以中国最基层的农民的视角, 反映金融危机对农村生活的影响。

本此调查分析采用的为SPSS11.5统计软件。

(二)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1. 性别。

本次调查中, 被调查对象男性占60%, 女性占40%。原来的农村由于男性大都外出打工, 故女性人数一般比男性多。可现在男性人数却多于女性, 可见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 外出务工人员有很大一部分都回到了农村。

2、职业状况。

在被调查对象的职业中, 在乡镇企业单位工作的最多, 占30%, 其次是务农, 占21.3%, 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占10%, 是个体户的占11.3%, 农民工占8.8%和其他, 占18.8%, 调查结果显示, 国家政府的扶持乡镇企业, 鼓励其多吸纳一些劳动力和土地改革与惠农政策是十分有效的。

二、金融危机对农村生活的影响

调查发现:总体来讲金融危机对农村生活有一定影响, 对农村社会稳定无大影响。

(一) 金融危机对农村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外出务工的人员有很大比例回到农村

多少年以来, 在农村中的农民就处于隐性失业状态。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尤为明显, 有56.3%的村民认为影响较大, 失业人数较多, 23.8%的村民认为影响不大, 20%村民认为在国家的调控下影响不大。

在这样的形势下, 有65%的人选择参加技能培训, 有技术好就业, 27.5%的人选择自主创业, 7.5%的人选择回家种田。

(二) 从月收入和支出可以看出, 金融危机对农村的消费信心产生了不小冲击

调查收入基本在1000元—3000元之间, 占问卷的55%。另有20%在3000—5000之间, 月收入显示, 被调查的农村家庭的月收1000元以下和5000元以上的均占12.5%。这说明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但是在每月的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供孩子读书, 占60%, 其次是日常生活必需品, 占31.3%, 再者是赡养老人占3.8%, 选择其他的占5.0%。而大部分的家庭支出在800元—1500元, 约占收入的40%。由此可见, 在农村大部分家庭都会选择将钱存起来, 金融危机对农村的消费信心产生了不小冲击。

(三) 金融危机对农副产品销量造成一定影响, 政府扶持使损失降到最低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 由于农副产品为原材料的加工业的不景气, 导致对农副产品需求的减少和价格的回落, 直接影响农民收入。调查显示有45%认为在政府的扶持下影响不大, 36.3%的人认为, 损失较重, 18.8%的人认为基本稳定。可见国家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 让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 受金融危机影响, 偷抢事件增多, 但对社会稳定并没有有太大影响

在问及金融危机前后, 农村社会的稳定状况时, 有48.8%的人认为金融危机前后, 变化不大, 社会本就很稳定, 36.3%的人认为影响较大, 偷抢事件增多, 14.9%的人认为变化不大, 社会本就不安定。可见, 金融危机并没有对社会稳定有太大影响, 这与政府和警务人员的努力分不开。

(五) 政府对农村基建设投入明显增大, 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也增加了就业

为扩大内需, 增加就业, 改善农村生活, 国家政府实施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当问及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成效时, 有48.8%的村民认为, 政府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明显增大, 使农村生活得到了改善, 增加了就业, 有32.5%的人认为投入明显增大, 但效果不明显, 有18.8%的人认为投入没有什么明显变化。调查结果显示, 绝大部分的村民对国家的这项政策是支持的, 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是比较到位的。

(六) 面对金融危机大部分村民的态度是乐观的, 是相信政府的

当问及对于金融危机的态度时, 有50%的人选择了乐观, 相信政府, 42.5%的人表示有点担心, 只有7.5%的人表示不关心。

过年是我国的一个传统、重要节日。有45%的人表示过肥年, 该买的还得买, 不可省, 37.5%的人表示过瘦年, 工作不好找, 2.5%的人表示已强烈的感觉到了危机的存在, 明年收入一定减少, 过瘦年, 15%的人表示不太好说。

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村民的态度是乐观的, 是相信政府的, 金融危机对村民的过年没有太大影响。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与建议

面对金融危机, 我国政府的积极调控和正确指导, 使大量的返乡农民工又在家乡重新找到了工作, 农产品价格保持了稳定, 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 社会稳定,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将影响降到了最低。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两会”以后,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许多问题得到了切实的解决, 但仍有部分地区没有得到落实, 希望加大监督力度, 使各项措施得到更好的落实。

(一) 政府层面

1. 抓住世界金融危机给农村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世界金融危机在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 对农民非农就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使大量农民工返乡。同时, 农民工给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带回了先进理念和知识, 而且部分城市资本投向农村, 这又是一个难得历史机遇。对此, 一是制定贴息贷款、免费技术培训等优惠政策, 鼓励和支持城市资本到贫困农村投资, 帮助贫困农村发展。二把帮扶贫民纳入区县领导班子的目标管理, 进行捆绑考核, 促进多方位的全面帮扶, 确保贫困地区经济全面发展。三是中央实行了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帮扶, 扶贫开发范围进一步扩大。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 着力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2. 加速全面建立农村社保体系。

缺乏养老、医疗、教育等保障, 是农民即使有一定的储蓄也不敢轻易用于消费的主要原因。面建立农村社保体系, 则有助于打消农民增加消费需求的后顾之忧。

3. 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潜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有效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潜力, 还必须为广大农村地区提升和拓展需求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如电力及其他能源的供给能力和供给设施、交通条件、通讯设施等。政府和国有企业对于这些建设项目可适当地予以补贴, 电力、能源、交通、通讯等企业也可以采取差别性定价策略———以比城市低廉的价格向农村地区和农村居民供给这些产品及服务。彻底改变目前农村电力、能源、通讯等价格明显高于城市的不合理状况, 改变企业着眼于短期利益的经营思路。既有利于长期促进农村消费需求, 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4. 制定并实施有利于浙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农业保护政策和农民收入保障政策。

各级政府一直力图推动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来带动全面经济增长, 但效果并不明显, 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居民收入上升较慢, 预期收入和收入增长的来源也不确定。我们应借鉴国际经验, 制定并实施有利于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农业保护政策和农民收入保障政策, 在粮食安全、耕地保护、进出口竞争、生态保护、农产品运输等方面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农业补贴政策;在经营风险、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方面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农民收入保障政策。在培育农业技术和农村人才、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等方面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农业保护财税政策。

(二) 农村层面

1. 广泛开展技能培训, 帮助农民创业兴业。

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对象, 开展经纪人、农产品加工、手工品制作、乡村旅游等技能培训, 大量输出务工。以拓展海外和市内工业园区劳务市场为重点, 开展职业介绍, 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并通过村级资金互助、农业担保等方式帮助其创业兴业。

2. 以村为单位, 乘农民工返乡, 大搞农田水利建设。

这样做总比单纯发消费券更有意义, 同时可以带动农村竹器、铁器业蓬勃发展。其次, 用价值规律办法解决水污染和浪费水资源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两个月不下雨喊抗旱, 下雨半个月叫防洪。

3. 加强失地农民管理, 提高失地农民收入。

充分发挥村两委会和村经济合作社作用, 积极盘活土地, 实现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是推进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的关键。

4. 多管齐下稳定农民非农就业。

一是积极整合社会和部门力量, 建立多渠道的就业促进信息服务体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 收集适合农民工的岗位信息, 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布。充分挖掘社会中介机构的信息源, 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在公共信息网络发布真实的就业需求信息。综合利用政府统计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 建立农民工统计监测网络, 加大对农民工就业动态的监测, 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二是加大社会中介组织的培育力度, 完善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系。在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用的同时, 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边界, 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对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尤其要重视扶持和培育跨地域、跨行业、技术水平先进、信息渠道畅通、就业供求信息量大的龙头性就业服务企业。通过政府采购、政府资助、免费使用公共信息平台等方式, 让这些机构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积极探索“中介机构为农民工免费服务, 企业支付中介费用,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的公私结合型就业促进方式。三是创新农民工就业培训方式, 健全多功能的就业培训体系。加大农民工就业培训宣传力度, 尤其是在农民工输入集中的大中城市。

5.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 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村群众对农村社会的服务和管理、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要求也更为多样化、多层次。改革旧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建立一种覆盖农村全体群众的新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推动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新社区转变, 成了新农村建设中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宁波自2007年开始进行农村社区化管理实践探索, 构建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基础的社区化管理模式。比如镇海区在夯实“三个基础”、健全“三个网络”、加强“三个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琪金融危机给当前社保体系的历史性提示——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崔传义DORBC2009年3月 (14~15)

[2]袁成刚透过金融危机反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管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8年12月 (37~40)

[3]宋洪远应对危机金融支农三农经济2009年2月 (31~36)

3.金融危机调查报告 篇三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可用“就业的冬天”来描述,一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临近毕业的高职学生,对他们如何应对就业困境进行了系列调查。

一、高职毕业生通过哪些渠道找工作

经调查,50%的大学生通过熟人找工作单位,在他们看来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际关系在就业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拥有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不失为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约30%的大学生会通过浏览学校网站上的招聘信息、参加所在院系组织的专场招聘,向企业投递简历来寻找实习单位。约10%大学生会通过CHINA-HR的校园频道、www.51job.com寻找实习单位。少数学生则是对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企业进行关注并投递简历,但通过这种途径找到的工作,实习期工资一般都很低。

此外,校园招聘会作为一种学生找工作的途径异军突起,企业进校开专场招聘会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学生对校园招聘会的态度却是冷热不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三个原因:一是学生表示招聘会中企业“做秀”成分大于招聘实质。不少企业在招聘会前已通过网站发布了相关信息,接收了学生简历,并已拟定笔试或面试名单,进场设摊位不过是摆摆样子。二是学生还没学会有选择地参加校园招聘会,面临就业的压力难免病急乱投医。一到招聘现场,面对数不清的公司,大的、小的、知名的、不知名的,学生往往会选择多头并进的方法,来不及消化信息,就盲目地四处投简历,却不知该花落谁家,最后成功率当然不高。三是多数学生参加招聘会前准备不够,以为准备好简历,把自己收拾齐整,好好睡一觉,养足精神就已万事俱备。其实这些只是针对招聘会的准备工作,而不是针对工作的准备工作。招聘会前,学生必须理顺自己的想法,对行业、企业的特点、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有所了解,这样找工作才会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

二、高职毕业生的择业心理

经调查,面对2009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发现高职毕业生在择业心理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薪金的期望值并非太高

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都比较现实,在考虑自己的综合实力后,大部人的期望薪金集中在1400~1800之间,同时愿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为1000元,以维持基本生活。

2.把个人发展与是否有晋升空间作为择业的首要标准

大部分学生选择的第一份职业都要求有助于自己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自己长远的发展,并不求过分安逸的工作。

3.普遍认为缺乏工作经验是他们择业难的主要原因

许多学生从招聘会回来后,都会觉得企业只招聘有经验的员工,应届生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容易。

4.大部分学生对未来职业缺乏理性规划

他们有想法,但由于自我认识不清,太过理想化,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

5.学生在择业中意识到知识学习和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面对今年的就业压力,学生们都普遍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专业知识、英语、计算机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必须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他们都想在毕业之前尽量地多学知识来充实自己。大部分学生同时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认为踏上社会后人际关系的处理较之校园中同学相处要复杂得多。良好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在择业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三、高职毕业生找工作需要具备哪些知识、素质、能力

在调查高职毕业生找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时发现:

1.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的欠缺

有90%的学生认为招聘企业所需要的工作经验,应届生无法满足,因此对口工作难找;有10%的学生认为专业技能证书非常重要,在应聘时,如果没有此类证书,就无法向招聘企业证实自己已具备某项职业技能。

2.多方面能力的欠缺

学生从企业面试中的提问感受到,很多企业希望他们具备多方面能力,除了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外,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是否是学生骨干,是否有过兼职工作的经历,都是企业关注的问题。

3.有吃苦耐劳的品质

面试时企业会问到学生的家庭情况,询问学生能不能吃苦。当然,除此之外,企业也会对学生所具备的特长感兴趣。他们需要学生有顽强的意志品质,还要有个性特长,可塑性强,具备发展潜力。针对这个现状,有96%的学生表示将会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

面对企业的挑挑拣拣,高职毕业生的心态很关键。不能把找工作看得太理想化,每个大学生在毕业前都要冷静、理性地做一下自我分析:你会什么?能干什么?你所学的知识在社会上真能派上用场的有多少?市场需求有多大?要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有个理性定位。一些企业不愿录用应届生的原因就是认为他们经验不成熟,又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因此毕业生只有摆正心态,一切从零做起,主动学会去适应社会,才能获得成功。

四、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是否有效开展

教育部下发的2006年16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工学结合”是指学生“工作”和“学习”轮换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有些学生在读大三第一学期时,就选择以“工学结合”的方式离开了校园到企业实习。我们就“工学结合”是否有效开展在学生中作了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开展有两种渠道。

1. 校企合作式的“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式的“工学结合”,是指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平台。被派往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工学结合”的学生,是根据学生的各科成绩、平时表现,再由企业进一步面试确定的,他们不仅成绩优异,而且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都较为突出。企业和院系的专业教研室,会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和学校的教学要求,为他们量身定做共享性课程培养方案,对大三一学年的专业课程进行选择、整合、改编,让他们在企业内边工作边完成学业。学生对这类校企合作式“工学结合”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认为确实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但是这类渠道选择学生的要求较高,而且目前只是小批量地开展,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2. 个人寻找实习单位式的“工学结合”

个人寻找实习单位式的“工学结合”,是指通过亲友推荐、人才市场应聘、参加学校专场招聘、网上投简历、直接找用人单位自荐等方式自己落实实习单位。这种渠道是大多数大三学生进行“工学结合”的主要方式,它虽然能解决寻找实习单位的燃眉之急,但却不够系统,不够规范,由于所选择的企业良莠不齐,所实习的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等种种原因,有时会使工学结合课程计划不能按教学要求严格执行。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紧张的就业形势,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工学结合”,给学生搭建实习、就业平台,使其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至关重要。因此,这个课题还有待教育工作者们去研究思考。

五、高职毕业生希望学校和院系提供哪些就业指导和服务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许多学生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学生在找工作期间自身努力固然重要,学校提供的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就高职学生希望学校和院系提供哪些就业指导和服务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有下列要求:

1.开设关于面试技巧的讲座

学生在企业面试过程中发现,面试时的表现比书面简历更为重要,也更具说服力。善于表现自己,勇于与考官沟通,把优势发挥出来很关键。因此在找工作初期,他们希望学校开设一些如何提高面试能力和技巧的指导讲座。

2.聘请企业人士、人力资源经理来校做就业讲座

学生急于了解企业文化,急于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以便针对自身情况,作好求职前的相关准备。而企业人士、人力资源经理等较之学校的就业指导教师,有着更为丰富的经验,讲座的内容也更为精彩充实,对就业形势的分析也更为透彻直观。

3.提供提高专业技能的职业培训

学生在寻找工作时,都需要用职业技能培训证书作为敲门砖。因此,他们希望学校和院系能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企业岗位的需要,开展多种提高专业技能的职业培训,让他们在职场角逐时更具竞争力。

4.为学生提供参观企业的机会

学生通过参观专业企业,可以在生产服务的第一线提前感受就业氛围,并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理性的就业思考,做好就业心态的调整。

5.组织本专业的专场招聘

专场招聘一般由院系的专业教研室联系企业来校作宣讲和招聘,针对的是某一专业的学生,往往比校园招聘会更受学生欢迎,学生应聘的目的性很明确,企业招聘的对象范围也很清晰。专场招聘会上企业和学生会有机会面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企业也会就学生在校表现征询专业教师的意见。这种形式让学生觉得比较客观,乐于接受。

6.提供多渠道的招聘信息和就业推荐

很多学生喜欢关注学校网站和院系网站刊登的招聘信息,他们希望信息量能更丰富一点,例如可以增加一些对用人单位的情况介绍等,以便他们判断和选择。另外,他们希望学校和院系能充分运用校企合作的媒介、运用教师的人际圈子,运用学校的社会效应等多种渠道,对他们进行就业推荐。有了学校、院系、教师的推荐,会使用人单位较容易地接受他们。

最后,通过系列调查,我们发现高职毕业生正在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困境,而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则是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的一盏明灯。对校方来讲,如何切实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质量,满足学生需要,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对于学生来讲,也应主动把自己的要求反馈给学校,同时不断努力自我完善。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希望能有高就业率,这离不开双方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

4.金融危机调查报告 篇四

招远市高级职业学校 吴志敏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日益显现,为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受影响情况以及职教集团成员企业的运行状况,根据上级有关精神,近日,招生就业科就我市具有代表性的涉及建筑、机械、化工、电子、食品、纺织、黄金、商品服务等8个行业12家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山东玲珑橡胶集团公司

该集团公司主要生产汽车用子午胎系列橡胶产品,产品主要销往欧美等地区。据该集团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国际金融风暴带来的影响日益明显,橡胶工业发展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橡胶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先是飙升,尔后骤降,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人民币汇率变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市场需求持续走弱等各种不利因素形成负面合力,给我国橡胶工业带来极大的困难,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轮胎行业,前阶段天价原材料没有消化,而降价后的原材料又无力购买,产品销售价格压力、居高不下的成本压力依然存在,企业盈利能力步步走弱。产品出口严重受阻,内需不可能大幅上扬,产成品库存上升。企业资金短缺,周转不畅,致使重点会员企业利润同比下降近四分之一,亏损面达到33%。利税下降,库存增加,资金不足,对明年生产准备乏力。全行业的共同问题是:缺乏及时、有效的产业政策支持,国际市场竞争力难以有效提升,国内市场无序竞争再度加剧,直接影响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甚至影响到可持续的平稳、较快发展。

从玲珑集团公司的情况来看,按照2008年总体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公司总体的经济形势保持了较好的发展。2008年1月至10月,该集团完成销售收入86亿元,出口创汇5亿美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但同时,金融危机对公司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在逐步显现,因各经销商、配套厂、集团客户均大幅度压缩库存,产能受到了限制,整个生产经营形势十分严峻。

二、山东金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金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生产电子电器所用PCB、覆铜板等产品的电子行业上游企业。近段时间以来,由于受危机的影响,公司下游PCB及覆铜板行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下降,最终导致公司产品销量下降。08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经营效果远远未达到预期,主要面临以下困难和问题:

1、国际市场萧条

前三个季度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使产品成本大幅增加,但产品在市场的销售价格一直难以提高。进入10月份,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市场需求萎缩,造成库存积压。现在企业生产处于半停产状态。

2、原材料价格波动大

去年以来,煤、有色金属、石油等基础性产品价格上涨对公司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影响了企业的效益,而且还将影响企业发展后劲,进而在后一阶段继续影响企业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近期,部分原材料价格及工业主要产品的价格又有较大回落,比较典型的是电解铜价格,从年初的每吨7万元左右下降到3.1万元左右,降幅达56%。主要产品及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太大,市场风险随之加大,企业不敢大量组织生产,开工率仅有50%以下,因开工率不足造成产品成本大幅上升。

3、资金持续短缺

今年以来,公司资金缺口加大。从紧的货币政策使公司因贷款难、担保难而导致资金无法正常周转,虽然明年将实行“适度放宽”的货币政策,但公司过快扩张带来的财务压力仍将继续束缚公司的发展。

三、招远黄金机械总厂有限公司

黄金机械总厂有限公司(原黄金机械总厂)是专业从事研制、开发、生产各类有色、黑色金属、黄金、煤矿及非金属矿山5000吨/日以下选冶设备的企业,产品适用于从破碎、磨浮、脱水到氰化置换全部生产流程。该厂受影响最大的方面就是钢铁降价。由于钢铁材料大幅降价,企业产品价格降幅很大,订单客户由于价格原因,定金不要了,产品设备也不要了。订单的设备卖不出去,形成库存积压,资金不能周转,使企业遭受很大损失,企业已处于半停产状态。以下是企业对钢铁价格下降原因的分析:

1、从国际市场看,美国遭受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并席卷全球,世界实体经济发展遭受重大影响,经济增长明显减速,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受世界经济减速影响,国际经济需求下滑,制约了钢铁需求增长。

2、从国内市场看,国内经济呈现减速迹象,国内消费需求下降。今年1-3季度GDP增长9.9%,比1-2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从钢材市场的走势看,进入第三季度以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下降,结束了上半年的持续上涨的局面,第三季度国内钢材消费约1.2亿吨,比第二季度下降22.5%,比第一季度下降11.1%。国内经济的放缓及国内需求消费的减弱,使钢材需求受到较大的影响,国内钢材消费需求明显下降。

3、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下降。9月份,全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14.0,比8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比7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进入9月份,国内铁精矿、生铁、方坯、废钢和焦炭等产品价格也陆续走低,月跌幅在6%-22%之间,进口铁矿石现货价格和海运费价格也出现明显下降,钢铁生产原燃材料价格不断回落。受钢材需求减少,钢铁原燃材料价格回落、企业库存上升、生产增速回落等因素影响,钢铁企业频繁下调钢材出厂价格,致使钢材价格不断走低,带动钢材市场价格轮番下跌,加速了市场价格的波动。

四、招远针织厂有限公司

招远针织厂有限公司现有员工6000余人,主要生产棉纱、针织服装等产品,产品主要销往日本。公司当前受危机影响的程度不是很大,因为公司的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现在还没有显现出来。但随着欧美国家纺织品市场的萎缩,各商家已开始挺进亚洲市场,企业产品将面临降价,企业利润将会受到冲击,有些客户已经停止进货,观望等待。自明年开始,纺织品市场将面临来自欧美的压力,市场竞争将愈演愈烈,随之带来对针织厂的冲击。目前,该公司正在制定相应措施,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市场竞争。

五、山东金都百货有限公司

山东金都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市规模、档次、功能、设施均俱一流,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服务、酒店为一体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主要经营超市、食品、百货、化妆、首饰、鞋帽、针纺、男女服装、家电、羽绒服等20多万个商品品种。另外,还设有娱乐、健身、餐饮、美容、旅游、酒店等服务项目。从目前销售情况来看,1—3季度销售额比去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受危机影响的程度还没有显现出来,市民的购买力没有明显下降,各种商品的销售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危机没有显现并不等于不存在,业内有关人士指出,随着企业待岗人员的不断增加,购买力将会下降,市民的消费支出会不断减少,到时必然引起商品销售量的下降。因此,商家应及早制定相关措施,使将来受影响的程度降到最低。

六、招远三嘉粉丝蛋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以生产“冠珠”牌龙口粉丝及豆类蛋白粉等产品为主的民营企业,公司产品70%出口,主要销往美国、日本、加拿大、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调查时,该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的前景充满乐观,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下降,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利润空间。近期,经过长期的考察和实践,通过不懈的努力,公司又同美国商家合作,引进了高技术的蛋白生产流水线,有望年前投产。总体来看,企业受影响不大。

七、山东国大黄金冶炼股份有限公司

国大黄金冶炼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招远黄金冶炼厂、招远市硫酸厂等五大企业为核心组建的发起式股份公司,经营黄金冶炼、化工、酿酒三大行业,金精矿日加工能力达800吨,居全国黄金冶炼行业首位。公司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加工99.99%成品金15吨,生产白银50吨、硫酸20万吨、电解铜3000吨、液体二氧化硫1万吨、高中低档葡萄酒1万吨。

尽管该企业以内销为主导,但由于其从事的黄金、化工产业对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十分敏感,使公司今年的生产经营呈现出“高台跳水”的状况。在生产经营形势较好的前9个月,公司抓住化工产品涨价的有利时机,加大技改投入,积极拓展产业链条、膨胀企业规模,生产经营红红火火。在项目和科技的支撑下,1~9月份,国大公司共处理矿量23万多吨,生产黄金7.5吨、白银45吨、硫酸22.65万吨、阴极铜1790吨、余热发电总量2330万kWh。1—9月份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72.3%;利税1.91亿元,同比增长50.5%。进入10月份后,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逐步显现,国内外有色金属和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跌,房地产行业、建材行业的不景气,又导致公司金价和为建材产品提供原材料的化工产品价格下滑明显,对公司造成了严重冲击。10月、11月两个月,公司销售收入、利税明显下降,直接拖累1—11月份销售收入增幅下降18个百分点、利税下降29个百分点。其所受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黄金主导产业受国际金价下跌影响,预计全年减少净利润7000万元。二是化工产业受市场需求萎缩影响,价格大幅度下跌,产品滞销。硫酸的平均价格由上半年的1200元/吨下降到目前的200元/吨,且产品严重滞销。仅硫酸一项今年公司就将减少净利润1.3亿元。

虽然公司受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但由于主要影响在化工,而化工的销售收入占整个企业的30%,利润只占不到20%,对公司总体影响不是太大。

八、山东招金卢金匠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以生产、加工、销售黄金饰品为主要产品的企业。总体看,金融危机没有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但自11月以来,国际金价仍在750美元/盎司以下震荡徘徊,加上近来国际油价持续下挫,美元又有回暖迹象,目前行业内对金价的后市预期都不乐观。

九、招远市建筑安装总公司 公司主营房屋建筑。

1、大环境:一系列的大规模投资计划和积极政策,使得市场人士普遍对建筑行业景气度作出乐观预期,预期建筑板块将在未来两年迎来增长高峰。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抵御不利的国际及国内经济环境。近期,政府适时推出了刺激内需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共计推出了10大措施。初步计算,到2010年,国家将计划投资四万亿元来拉动经济增长。各地方政府投资总量也很大,总额达十几万亿元。日前,发改委又下达了100亿元中央补助投资计划用于加快廉租住房等项目建设,同时央行、银监会下调了廉租房建设贷款利率。这一系列的大规模投资计划和积极政策,使得市场人士普遍对建筑行业景气度作出乐观预期,预期建筑板块将在未来两年迎来增长高峰。

2、建筑板块赢利可期:2009-2010年我国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将实现9.25%和9.62%的增长。其中,铁路、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成为最大亮点,以公路建设为例,未来5年公路年均投资额将达近1万亿元。此外,考虑到建筑行业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原材料成本大幅下降、利率连续下调并可能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将直接提升企业毛利率,从而使建筑板块公司在多重利好下盈利可期。

该企业专业人士认为,资本市场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充分推动建筑行业板块实现更加快速的发展。就此,建筑行业的发展对解决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基建企业受益于中央投资的需求拉动,未来两年基本面进一步向好。

十、招远市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囊括了原招远四大重点企业——北截金矿、罗山金矿、玲南金矿、阜山金矿,是一个以黄金采、选、冶为主导产业的大型企业,日采选生产能力8000吨,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黄金企业。

本次危机企业受影响不大,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公司历经改革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催人奋进的企业文化,公司以“小私为私,大私为公”的价值观统一职工思想,秉承“科学决策、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的“三大科学”经营理念,坚持“增值才是发展”、“管理就是管自己”的观念,为企业质量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同步提高,企业文化体系的建立已成为公司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是公司建立了一套量化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通过绩效管理,系统评估岗位业绩、员工能力并进行考核、排序,充分挖掘了员工潜能,提高了工作的有效性。公司通过绩效考评系统的有效运行,满足了战略实施过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确保了公司整体经营绩效的稳定提升和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三是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为质量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公司建立健全了科技攻关组织,完善了工作机制,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七年间技术改造投入累计超过五亿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几乎天天进行。科技研发成效显著,研发成功了“选矿尾矿有价金属回收”、“氰化尾渣多元素回收”、“湿法冶炼”集成技术,拥有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多项独立知识产权,建立了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模式,采选氰冶整套工艺实现了“吃干榨净”和清洁生产,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四是公司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企业质量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支持环境。公司秉承“科学决策、科学技术、科学管理”三大科学经营理念,通过大规模的生产、组织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全新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公司在迅速成长为全国地下脉金开采规模第一矿的同时,杜绝了重大事故发生,千人负伤率、粉尘浓度合格率、职业病发病率等安全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十一、山东康泰实业有限公司

山东康泰实业有限公司是国内按摩保健器材行业的龙头企业。生产三大系列三百多种产品:一是以按摩椅为主导的按摩保健健身系列产品;二是以汽车按摩装置为主导的汽车座椅系列产品;三是自动化仪表和智能五金制品系列产品。公司在铁制品、缝制品、塑料制品和机电装配方面的加工能力也非常突出和完善。公司长期与日本松下公司合作,是松下公司在中国最大的按摩椅合作伙伴。产品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并远销美洲、欧洲、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该企业面对危机的总结是: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到金融海啸的影响,全球经济均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滑进了历史上又一个低谷,许多没有抗风浪能力的企业被迫停产、倒闭。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山东康泰始终平稳地站在风口浪尖上,使企业保持了健康、稳步的发展。据专家分析,中国对金融危机造成影响的体现还不很严重,真正严重的体现出来,可能会在明年的一、二季度。为了确保康泰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分析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革除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弊端,增创新的发展优势,增强抗风浪能力,以确保真正把康泰建设成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企业。

该公司党委目前正在开展以“坚定信心、找准目标、提升自我、再创辉煌”为主题的学习讨论活动。强调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抓住机遇、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坚定信念,使全公司上下更好地谋发展之势、鼓发展之劲、求发展之策、解发展之难、务发展之实,巩固、保持、推进目前已经形成的新一轮发展高潮。

十二、山东外贸新永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新永康食品集团公司主要经营肉用鸡及肉类系列产品、龙口粉丝、速食粉丝、淀粉及粉丝制品、食品、干鲜果、蔬菜系列产品等,是集食品制造、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食品企业。

调研时,该企业提供了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食品贸易占全球贸易的4.1%,食品出口总额每年以20%的增长率递增,2006年达到270亿美元。日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称,今年1到7月份,全国食品工业累计实现食品工业总产值2.3333万亿元,同比增长34.08%,预计今年我国食品工业销售收入将达4万亿元。不难看出,食品行业出口量占整个行业规模的比重较小。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主要影响来自世界性的食品价格膨胀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食品价格膨胀可能至少持续到2010年。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加上出口运输成本因为金融危机的提高,以及美元贬值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使得我国的食品出口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从我国内地食品企业来看,这一部分的损失可以通过在内地市场的加大市场拓展来自我消化。金融危机对公司的出口影响不大,由于出口量不大,如果国外市场受到严重影响,完全可以从国内市场来弥补销量减少。

公司相关人士说:上周猪肉价格、鸡肉价格继续以下滑为主要趋势;蔬菜、冬储菜、玉米价格同比去年也便宜很多。在种种不利的现状下,未来时间里,随着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目前,虽然物价尚未出现下滑,但下滑现象的出现是必然趋势。尽管当前价格依然坚挺,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未来各种食品价格也难以继续保持高价。同时,猪肉及鸡肉价格的大幅回落,势必对其他肉类的需求造成一定的抑制,企业效益也将受到冲击。调查显示:

金融危机对我市企业生产经营影响程度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 一是金融危机发生后,产品市场需求量萎缩,尤其是外贸出口型企业,合同数量减少约20~30%。

二是国家为了缓解经济危机,虽然会调低贷款利率,但是会更加注重贷款的质量,这对企业的资金来源无疑会造成很大影响,融资将会难上加难,资金链随时都可能出现断裂。

三是工业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增加了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成本、特别是资金成本大幅提升,但销售价格却因消费需求降低而下降。

5.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影响情况调查 篇五

调查时间:2010年8月5日

调查地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调查对象(印章):

调查目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严

峻挑战,同时对中国经济和中国的企业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尤其对钢铁(彩钢)相关企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不断增多,此次调查目的是详细了解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一、全市彩钢企业概况

赤峰市近年大力发展新型工厂开发模式,以彩钢为新型建房材料,使本市工厂厂房的建设迅速简便,并降低了建设成本和建设中的能源消耗,响应了低碳经营的号召。全市有60%以上的各类工厂及矿产开发区和部分民用住宅应用了这种建设方式。以彩钢生产安装的公司也有近20家,彩钢产业已成为赤峰市刚也消费和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产值1000万元,同时吸收大量剩余劳动力,为缓解赤峰市的就业也有一定作用。

二、金融危机对彩钢企业的影响

在调查企业中,许多企业认为金融危机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程度很大,据调查中绝大多数企业反映,大部分企业是从去年年底才开始受到影响,企业开始出现订单减少、市场消费需求萎缩、市场销售不畅、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生产原料价格提高、生产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大部分企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企业面临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其他产业(如矿产开发、化工、煤炭)的不景气,使工厂建设停止,也使彩钢生产企业间接受到一定影响。

经济效益下滑,企业经营困难。经过对相关企业的调查显示,50%的企业认为金融危机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的程度很大,30%的企业认为影响程度较大,20%的企业认为影响程度较小,企业认为没有影响程度的基本没有。据调查中多数企业反映,大部分企业是从从2008年年底开始受影响,企业产品订单减少、市场消费需求萎缩、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产品滞销。本地区民营企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企业

面临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外来民营企业受影响也不小。因资金、原料、成本、市场等方面的差异,企业受到影响的程度不一样,但均表示经济危机是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制约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瓶颈很多。主要有:一是市场萎缩低迷。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彩钢生产加工类企业工艺简单、缺乏竞争力,市场占有额低,销售途径狭窄,无法在短时间内拓展市场,很难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立足。二是资金不足。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比例较低及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调查中,有80%的企业认为“资金非常紧张”,有20%的企业认为“资金略有紧张”,10%的企业认为“资金不紧张”也只是持保守观望状态。虽然国家出台了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降低了银行贷款利率,调增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但是银行融资“门槛”过高,对中小企业发展信心不足,特别是当前金融危机这一大背景下,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加紧收缩银根,对中小企业实行“限贷”、“惜贷”、甚至停贷。三是企业规模小,处在产业链的底端,抗风险能力弱。原材料钢铁价格持续上涨,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生产的产品价格反而有所下降,库存压力加大,从而利润下降,企业维持艰难。目前,金融危机企业正处于资金较为困难关口,资金比较紧张,希望得到资金和相关政策支持成为了多家企业共同的心声。

企业开工不足。金融危机带来的生产规模缩减,部分企业受成本高,售价低的影响,经济效益下滑,部分企业采取减少工作日、职工培训、轮岗作业等措施降低成本支出,减轻压力,应对当前的严峻形势。

三、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

在当前的困难环境下,多数企业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从技术创新、控制费用支出、挖掘自身潜力、回笼资金等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尽量减少金融危机对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大部分企业认为,金融危机对于我区非公企业的发展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我们要理清工作思路,既要准确分析把握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要抓住国内外经济形势呈现的发展机遇,趋利避害,促进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建设平稳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并且提出了放宽金融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对本地区企业发展又是一个良好的机遇。通过调研发现,很多企业自身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

(一)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在市场需求减弱的大环境下,加大产

品研发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追求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从自身产品上寻求突破,避免价格战带来的恶性竞争,规避同质化产品的价格战,有效提升产品销售价格,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企业管理,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淘汰落后的旧工艺、旧设备、节能降耗,严格预算监控,加强资金管理,加强资产管理,简化生产管理程序。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本降耗,以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挑战。一是保证产品质量,适当降低价格,确保订单数量;二是更新设备,用机器代替人工,扩大自产,减少外发,从根本上节约成本。

(三)回笼资金,抓基础建设。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利用这个时间,企业集中精力追缴货款,清理外债,回笼资金,为下步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并适时进行内部建设。

(四)抓住政府对企业扶持政策的机遇。政府出台、九项措施,对投资政策、土地政策、税费政策,服务政策以及积极协调和鼓励信贷支持,执行宽松优惠的税费政策,鼓励投资引资实施工业项目,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力度等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积极支持企业的具体措施,区内各企业充分利用政府政策支持契机,发展企业,构造抵御金融危机的防火墙。

四、应对危机的对策与建议

面对金融危机冲击,本地区政府行政和财政部门相继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一)提供政策扶持。支持中小企业多渠道融资。给企业提供一个宽松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同时,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对于区内具影响力的企业,确保有针对性地将政府扶持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减少行政事业办公收费,简化办事流程,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二)优化环境。为了本地区民营企业更早“消冻回温”,各部门都要密切关注企业的发展,要非常理解民营企业目前的处境,从思想、言论和行动上,大力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市工业促进局等相关部门加强与企业在政策、形势、市场等方面信息的沟通、共享和互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审批和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倡导各企业要加强合作交流,学会“抱团取暖”,克服不良竞争,实现互惠双赢。

6.金融危机调查报告 篇六

应炯骅

(宁波大红鹰学院 浙江,315175)

为了解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从农民工的视角出发,多角度的寻求解决的方法,“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就业情况”调查小组对此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充分运用二手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典型个案访谈法、PRA法等多种调研方法,力求使所得的资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从而保证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次调查课题组成员深入宁波、丽水、湖州菱湖镇、绍兴、杭州、嘉兴等地农农民工集中地开展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7份,有效回收率97.0%.其中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95.0%。调查对象为在浙江省的农民工,调查对象的选择采取随机方式;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为制定科学的应对政策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1、性别、年龄

本次调查中,被调查对象男性占 60% , 女性占40%。平均年龄在31.9岁,最小18岁,最大62岁。这些数据都说明了进城务工的多为年轻人,这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强度大,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工作辛苦有关。

12108642Count0******47495255年龄

2、文化程度

调查中,进城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以初中文化水平的最多,人数为50人,占52.6%,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数为31人,所占比例为32.6%,小学及以下水平的14人,占14.7%。值得注意的是,学历在高中以上的打工者在1/3以上,这表明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正在不断提高。

3、月收入与月支出

打工者的月收入大多数在1000-1500元之间(占问卷的32.6%),另有的在2000-3000元之间(占问卷的24.2%),1500-2000元之间的(占问卷的23.2%),3000元以上的(占问卷的16.8%),1000元以下的(占问卷的3.2%)。打工者的月收入基本在1000-2000元,减去一个月的支出,结余所剩无几。在目前就业形式严峻的背景下,农民工的生活愈加艰难。

课题组成员有:黄振叠、王辉、蓝玉英、金静浩、鲁晓根、陈文松、周敏洁、李益、潘博竣、吴铭杰

指导教师:周莹莹 联系方式:宁波市鄞州区学院路1号宁波大红鹰学院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研究所(315175),电话*** 2010您家庭一个月的支出800元以下1000~1500元Count1500~2000元01000元以下1500~20003000元以上1000~15002000~30002000元以上您家庭一个月的收入

4、职业

调查结果显示,产品外向度较高的纺织行业和与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房地产联系密切建筑业吸收的农民工较多。从事纺织的有27人,占样本总数的28.4%,从事建筑的有21人,占样本总数的22.1%。

农民工职业一览表频数选项纺织烘炉锻工美容理发开车其他建筑工人木工装潢/装修油漆烹饪修家用电器修自行车/摩托修表裁缝Total27***3495百分比28.41.18.412.622.17.42.12.11.17.43.24.2100.0有效百分比28.41.18.412.622.17.42.12.11.17.43.24.2100.0累计百分比28.429.537.950.572.680.082.184.285.392.695.8100.0

5、家庭成员数量

经过调查发现家庭成员在3-5个的最多,占样本总数的66.3%,其次是家庭成员在3个以下的,占样本总数的24.2%,5个以上的只占9.5%。由此可见,外出务工人员多为年轻夫妻,举家而来。

6、就业状况 当问及现状时,占样本总数58.9%的农民工表示工作暂时稳定,15.8%的农民工即将返乡或已经返乡,12.6%的农民工下岗待业,只有12.6%的农民工认为就业岗位长期稳定。这些都反映了农民工目前的就业困难和不稳定性

即将返乡或已经返乡15.8%下岗待业12.6%就业岗位长期稳定12.6%暂时稳定58.9%

7、工作单位

通过对工作单位的了解,我们发现:占样本总数76.8%的人在民营企业打工,11.6%的人在国营企业打工,2.1%的人在出口外贸型企业打工,还有9.5%的人选择了其他。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的民营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了吸收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集体。但是金融危机的到来,是民营企业成了最大的失业集体,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给企业施加压力,不得随意裁员,《劳动合同法》也规定要按照规程裁员。调查小组认为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唯有扶持企业走出困境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80604020Count0在出口外贸型企业打工在民营企业打工在国有企业打工其他您的工作单位

二、金融危机下农民工的就业现状

调查发现:金融危机对农民工的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大多数农民工对未来就业还是持乐观态度,对政府出台的政策比较支持。

1、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农民工就业出现困难

金融危机影响出口企业,间接影响到农民工就业,去年8月以来,由于企业停产和开工不足,浙江已有约743万农民工返乡,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约占农民工的35.4%。

就业难度增大,物价的上升,使越来越多的低收入者生活更加艰难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调查显示60.0%的人认为有一定影响,社会有些不稳定,29.5%的人认为影响不大,社会依旧稳定,10.5%的人认为影响不大,社会本就不稳定。

605040302010Count0影响不大,依旧稳定有一定影响,社会有些影响不大,社会本就不您觉得金融危机对社会稳定是否有影响

2、失业农民工的权益维护被提到了突出地位

危机之前企业正常经营,农民工权益基本能够得到保障。危机发生后,部分企业经营陷于困难,农民工正当权益自然地受到冲击,政府把农民工的正当权益维护问题提到了显著地位。

保障失业农民工的权益, 防止劳资纠纷引发社会冲突,一向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可是由于这项工作涉及范围广,工作量较大,虽然国家及其重视,仍不免有遗漏。调查发现:68.4%的人认为效果一般,13.7%的人认为效果很好,17.9%的人认为没什么效果。

70605040302010Count0效果很好效果一般没什么效果您觉得现在推行实施的返乡农民工权益维护活动成效如何

3、国家出台惠农政策,吸引返乡务农

城里难就业,返乡务农是很多农民工最直接的想法。但是务农收入相对较低,因此47.4%的人认为政策挺好,但还是希望留在城市打工。由于就业难度相对较大,有一部分农民工没有找到工作,故有28.4%认为政策挺好,愿意返乡务农。另有18.9%的人表示对这些不关心,5.3%的人认为政策不好。

5040302010Count0政策挺好,愿意返乡务政策挺好,但还是希望政策不好对这些不关心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改革措施,吸引农民工返乡务农,您的看法

4、对国家的鼓励返乡创业政策的看法

农民工属于低收入人群,即使这几年在外积攒下来一些钱,也不愿轻易去投资创业。所以对于发现创业有46.3%的人认为风险太大,24.2%的人认为虽然政府有一系列优惠政策,但仍觉得难度太大,20.0%的人表示近几年积攒下一些钱,有创业想法,9.5%的人对于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有创业想法。

府出台的优惠政策,有9.5%虽然政府有一系列优惠24.2%近几年打工积攒下一些20.0%风险太大,没想过46.3%

5、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参加技能培训

参加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无疑对增加就业机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国家为鼓励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而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有70.5%的人认为挺好的,14.7%的人认为参不参加培训都不好就业,14.7%的人表示不关心,还不如用这些时间找工作。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农民工对参加技能培训还是支持的。

不关心,还不如利用这14.7%参不参加培训都不好就14.7%挺好的,可以利用这次70.5%

6、工资有所下降

在问及金融危机前后的工资对比情况时,有27.4%的人认为和以前一样,18.9%的人认为有所增加,23.2%的人认为减少200元以下,21.1%的人认为减少200-500元,9.5%的人认为减少500元以上。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表示工资减少的占53.7%,而表示工资增加的只占了18.9%。这说明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农民工的工资普遍减少。

302010Count0有所增加减少200元以下减少200-500元减少500元以上和以前一样您今年的月工资与金融危机前的比较

7、支出情况

对金融危机前后的支出情况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24.2%认为和往年一样,25.3%认为较往年减少,50.5%认为较往年增加(其中16.8%表示增加10%以上,27.4%表示增加10%-30%,6.3%表示增加30%以上)。由此可见物价的上涨,使务工人员的消费增加,生存压力增大。

8、工资的支付大都能按时

工资能否按时支付向来是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64.2%的人表示无欠薪,26.3%的人表示欠薪一个月以上,6.3%的人表示欠薪2-5个月,3.2%的人表示欠薪般年以上。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农民工无欠薪问题,说明国家对农民工的工资的按时支付十分重视,成效较好。

9、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态度

总的来说,农民工对于政府是比较有信心的,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是比较乐观的。在调查中,有33.7%的人选择相信政府,比较乐观,33.7%的人认为就业难现象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只有17.9%的人表示悲观,剩下的14.7%表示不知道,很迷茫。

不知道,很迷茫14.7%还是比较乐观的,相信33.7%悲观,工作一定越来越17.9%就业难现象在较长一段33.7%

三、农民工的就业需求

在对农民工就业调查中,我们了解了农民工的需求,以下是农民工回答关于自身需求问题的情况。

1、如果您现已失业返乡,希望政府提供怎样的帮助

问及这个问题时,31.6%的人选择了提供培训机会,27.4%的人选择提供就业岗位,24.2%的人选择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充分享受到社会保障服务,7.4%的人选择为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供优惠政策,7.4%的人选择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剩下的2.1%选择提供支农、惠农、强农的政策,扩大农民的土地权利。可见,农民工希望得到的是那些比较直接的帮助,如就业培训、就业岗位、社保服务等。

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7.4%提供支农、惠农、强农2.1%提供培训机会31.6%提供就业岗位27.4%为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的7.4%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24.2%

2、需要哪些技能培训

在技能培训方面要数家政服务、建筑装修、美容理发这三种最为吃香,分别占样本总数的13.7%、29.5%、14.7%。农民工大都文化程度不是很高,能吃苦,所以他们选择的都是那些文化要求不高且报酬相对较高的行业参加培训。分别有9.5%的人选择参加制造和文秘/计算机这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培训,表明了农民工的素质正在不断提高。另有9.5%的人选择了酒店餐饮,9.5%的选择了其他,4.2%的人表示不需要。

不需要4.2%其他9.5%家政服务13.7%制造9.5%餐饮酒店9.5%美容美发14.7%建筑装修29.5%文秘/计算机9.5%

3、在城里打工,面临哪些问题

农民工进城打工主要就是为了多赚点钱,因此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大都集中在就业和消费方面。27.4%的人选择了工资的下降,31.6%的人选择了消费的增加,11.6%的人选择了工作时间大大减少,14.7的人选择了工作不稳定,担心失业,6.3%的人选择用人单位克扣工资。

而生活习惯和沟问题通随着农村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正在逐步减少。只有2.1%的人选择受城里人歧视,4.2%的人选择与当地居民语言沟通困难。另外2.1%的人选择其他。

其他2.1%工作不稳定,担心失业14.7%与当地居民语言沟通困4.2%受城里人歧视2.1%用人单位克扣工资6.3%工作时间的大大减少11.6%工资的下降27.4%消费的增加31.6%

4、如果仍留在城市打工,希望政府给予怎样的帮助

虽然有较大一部分农民工仍留在城市打工,但是他们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47.4%的人希望政府能够完善社保体制,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可以得到维护。因为在很多私营企业中,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保较本地员工是不平等的。22.1%的人希望政府能够给予适当的物价补助,物价的上涨增加了开支,给他们的生存增加了压力。12.6%的人希望政府控制企业裁员数量,15.8%的人希望政府出资,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这些都是为了保证他们就业的稳定性。剩余的2.1%选择了其他。

其他2.1%控制企业的裁员数量12.6%政府出资,对我们进行15.8%由于物价上涨,给予适22.1%完善社保体系,使我们47.4%

四、对策与建议

经过假期的社会调查,课题组从以下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层面

1、扶持中小企业、困难企业

农民工的失业与企业的倒闭、停产有直接联系。而在众多的企业中,要数中小企业的困境最大。因此,扶持中小企业、困难企业,改革银行贷款制度,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搞活消费市场,将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2、加强农民工就业能力培训

有关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要增加农民工培训投入,扩大培训规模,改进培训方式,注重提高实用技能和就业能力,增加农民工就业竞争力。

3、扶持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在用地提供和收费,信息给的予、工商的登记和注册、纳税服务等方面降低门槛,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符合规定的给予财政贴息。鼓励返乡农民工参加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4、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强工资保证金账户管理和工资支付监控。妥善处理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

5、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让失业农民工充分享受到社会保障服务,增加农民工抵御各类社会风险的能力。同时,地方政府也应该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加近些年国家为农村出台的一些社会公共服务,从而使农民工能顺利适应己经发生改变的农村生活。对于那些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农民工家庭,地方政府应该给予适当的补助,帮助其渡过难关。

6、要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 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依法解决土地纠纷,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侵占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流转收益。在就业无门的情况下,土地仍然是农民工最后的避风港。

(二)农民工自身层面

1、正确定位,不要盲目追求高工资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农民工就业难,企业招工难。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有些农民工盲目追求高工资,没有正确定位。对于较低的工作不屑去做,较高的工资却又技术不够。结果由于长时间找不到工作,不得不返乡。

2、谨慎对待返乡创业

虽然许多农民工常年外出打工,在城市受到了现代文明的熏陶,而且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技术、社会关系和市场经验等,国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返乡创业,但是必需谨慎。因为创业是有难度,有风险的。

3、正确看待返乡务农

不要认为返乡务农就是失业,国家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帮农政策,务农是另一种就业方式,照样可以赚到钱。

4、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要有乐观的态度,坚定的信念,相信政府,支持政府,一定能够走出就业的“寒冬”。

(三)社会中介机构层面

1、积极提供技能培训

“一技之长”是农民工就业的本钱。当前就业受影响最大的是缺乏文化和技术的农民工。因此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对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工资都很有帮助。

2、就业信息透明化 社会劳动服务、职业培训等中介机构要努力为失业农民工再就业提供有效服务,及时沟通农民工佣工企业,为农民工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

(三)企业层面

1、提升自身竞争力,扩大用工需求

企业应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创新性,提升自身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扩大用工需求。

参考文献

7.金融危机调查报告 篇七

近几年来, 徐州市坚持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进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战略来抓, 全市民营经济呈现了高投入、快增长、上水平的强势发展态势。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 已经成为徐州市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但金融危机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影响巨大。而徐州作为江苏苏北的一个城市, 其民营企业融资本来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融资就愈加困难, 很多企业面临生还是死的艰难抉择。2007年, 全市民营企业总资产450.6亿元, 完成销售收入655.5亿元, 实现工业增加值144.7亿元, 并完成利税38.14亿元。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同比分别增长45.22%、38.14%、49.60%。全市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8.3%, 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6.12%, 就业人数35.6万人, 占全市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的25%以上。2007年融资额达45亿元, 其中银行融资为38亿元占84.4%。而2008年上半年融资额达28亿元, 下半年只有15亿元融资额, 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不但上马新的项目出现了问题, 不少企业就是日常资金周转都出现了严重困难。如华夏集团, 由于资金困难, 很多项目不得不停滞, 甚至员工的工资出现断流。

二、徐州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徐州的民营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无论是在数量上、规模上、还是在盈利水平上都有了显著提高, 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如制度的制约、融资的制约、市场需求的制约、垄断的制约以及信息不灵、人力资源匮乏的制约等等, 而目前最严重也最迫切的问题是融资问题, 而造成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金融危机的影响

由于金融危机, 很多企业的产品需求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造成企业自身造血功能的下降, 对资金的渴求更加强烈。而金融机构一方面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贷款能力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对经济前景的不看好, 惜贷情况也比较严重。

(二) 民营企业的信用障碍

当前,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信用的缺失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在整个社会缺乏完善的信用制度的情况下, 民营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信息披露意识差、财务信息虚假、财务管理水平低、报表账册不全、一厂多套报表等现象比较普遍;赖账、通过各种手段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屡见不鲜。据报道, 仅去年徐州市通过假破产等方式逃脱银行债务的就多达四十多家, 这就使得民营企业在信用市场上无法建立起好的信誉, 贷款人对民营企业的行为没有良好的预期, 当然不愿意给其融资。

(三) 民营企业的产权障碍

民营企业在创建过程中出于种种利益上的考虑, 往往采取挂靠集体、合资合作或投资入股等方式, 与当地政府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所有权以及土地使用权等产权不明晰的问题。产权不明晰使这类民营企业无法将产权进行抵押, 即使是发展前景好的企业, 也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 同时, 由于这类企业内源融资能力有限, 所以发展资金不足将长期困扰着这些企业。

(四) 缺乏相应的担保机制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相应的担保机制, 有专门的为民营企业担保的公司。以深圳为例, 早在1999年12月深圳市政府就拨款2亿元支持成立了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 在2000年就担保了43笔业务, 金额达1.11亿元, 而2001年更高达77笔业务, 金额达1.53亿元, 2002年金额已经达到1.67亿。2007年更高达5.7亿。而同年由民间创立的深圳中科智担保公司2000年提供了5000万元, 2001就高达5.90亿, 2002年更上一层楼, 达到7.70亿元。2007年高达13.8亿。由于有担保公司做担保, 因此相对而言深圳的民营企业的融资就容易一些。在其他经济发达地区, 如温州、台州、苏州等也有相应的担保机构, 而在徐州仍然是一个空白, 这也是徐州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加快金融制度创新, 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一) 建立关系融资制度——发展民间金融和民营企业之间的新型融资关系

关系融资制度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许多国家盛行。所谓关系融资是指中小企业和中小金融机构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融资关系, 它是根据借款者的一些“软”的信息给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这些“软”信息的特点是不易被其他人观察到、不易被证实、不易传递, 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 如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企业的发展前景等等。关系制度被认为是通过市场手段而不是政府的行政手段很好地解决了西方国家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同时也使中小金融机构得到稳定的发展, 关系融资制度为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以及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目前,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基础的整体社会信用制度还十分脆弱, 而民营企业的信用制度建设无疑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民营企业的产权改革也需要相应的外部条件, 因此, 阻碍民营企业获得融资支持的不利因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而关系融资制度的借鉴意义就在于, 为处于信贷市场劣势的民营企业提供获取资金的新途径。显然, 能同民营企业保持这样一种合作关系的不可能是国有大商业银行, 也不可能是现有的作为国有体制的派生物的中小金融机构。因此适应民营企业资金需求的金融中介机构必须是内生于民营企业的经济环境自身的, 这就是民间金融。民间金融与国有或地方金融机构的最显著区别就是它的内生性, 它内生于中小企业的经济环境。这种内生性也使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中小企业的各方面信息, 也就决定了它同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相互之间的适应性, 以及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其实, 这种类似的金融中介在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中一直存在, 比如高利贷者、私人钱庄、各种基金会等类似的非法金融机构, 虽屡经政府严厉打击, 但仍然“升升不息”。它们为什么能够生存下去?它们生存的基础是什么?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能够很好地控制风险, 而有效地控制风险的前提就是对借款人的各方面信息的掌握, 而这正是关系融资。因此, 国家的正确策略选择应当是适应国内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放松对内生性金融制度创新行为的压制, 允许和鼓励民间金融的生存和发展, 让已有的民间金融中介从地下走到地面上来, 在国家法律的监督和规范下, 合法地为民营企业服务, 为整个国家经济服务。

(二) 建立和完善当地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信用保证制度是许多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有效途径, 美国、德国、日本等都设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机构。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对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就是提供担保, 近年来, 小企业管理局还制定和实施了“债券担保计划”、“担保开发公司计划”、“微型贷款计划”等多种资金援助计划, 支持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贷款的小企业。而我国到2000年4月, 由政府出资建立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及类似的机构有2000多家。但是, 由于体制和机制存在缺陷, 国有担保公司的代偿率一直居高不下, 因此, 笔者认为在现有的过度体制下, 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探索寻求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有效途径;而另外一方面, 更应该鼓励和支持民营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根据调查资料显示, 无论是广州、深圳, 还是苏州、温州, 其民营担保机构的效率确实要好于国有担保机构。而在徐州, 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担保机构仍然是一片空白, 因此徐州应该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 大力发展民营担保机构, 逐步形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的不断扩散和延伸, 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已经产生了巨大冲击, 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民营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民营企业正陷入越来越严重的困境, 特别是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束缚民营企业存亡和发展的最大障碍。只有通过金融体制创新才能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而创新的立足点就是发展当地的民间金融机构, 使之与当地民营企业之间形成以市场为纽带的关系, 进而尽快建立完善的贷款担保制度。

关键词:金融危机,民营企业,关系融资,担保

参考文献

[1]吴桂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初探[J].北方经济, 2008 (22) .

[2]彭十一.湖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 2008 (26) .

[3]缪曼聪.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参考, 2001 (8) .

8.金融危机史(一)危机铸就金融 篇八

金融的核心无外乎两件事情。其一,它可以扮演经济的时间穿梭机,将当下的收入传送到未来,或者将未来的收益预支给当下的借贷者。其二,它也可以扮演一张保险网,预防洪水、火灾或是疾病带来的灾害。通过提供这两项服务,一个运行良好的金融体系可以抚平民众生活的各种旦夕祸福和不测风云,让不确定的世界变得更具预期性。此外,当投资者找到有好点子的人和公司时,金融又扮演着经济增长的引擎的角色。

不过,金融也会露出其狰狞的一面。当泡沫破裂,市场崩溃,构筑多年的未来计划跟着破产。2008年次贷危机留下的只有失业和债务,故此有问:如果对金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又会怎样呢?

以史为镜,可以觅真知。从1792年美国的首次崩溃开始算起,到1929年全球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五次毁灭性的的经济大衰退突出了金融发展的两大趋势。其一,确保民众经济生命线的机构,比如央行、存款保险体系以及股票交易所,并非是在头脑冷静时精心设计出来的产品,而是在经济下行触及财政悬崖底部时拼凑出来的东西。经济危机后通常作为疗伤的补丁,最后都变成了整个体系的永久性系统功能。从历史来看,当下做出来的决定将会影响未来几十年。

这使得第二个趋势更加麻烦。危机的应对遵循一个老套的模式。首先批判一番。金融体系中的新生物就是替罪羊,无论是新兴银行、新投资者、还是新资产,都会成为罪人,然后被禁止或遭监管。之后以巩固公共资产,支持私募市场而告终。其他被认为必要的金融机制则得到更多的政府支持。这似乎正是一个明智而又令人安心的法子。

不过它还是有腐蚀性。1860-1877年《经济学人》主编沃尔特·白芝浩就认为当公众的“盲目资本”涌入不明智的投机性投资时,金融恐慌就会发生。而出于善意的改革则会让问题变得更糟糕。英国人将钱存入冰岛的银行,只要存款达到3.5万磅,其安全就由英国政府来保障,要是活着看到这一幕,白芝浩估计得急坏了。专业投资者可以背靠政府的事实真的会让老白吐一口老血。

这五次危机都揭示了现代金融巨头——纽约股票交易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英国大银行的来历。但是五次危机也凸显出后来的金融改革都趋向于让投资者规避风险,因此它们也为监管者在当前的后危机时代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792年:现代金融之基

如果要评选现代金融才智与恐惧的双料鼻祖,此人非美国首任财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莫属。建国之初,美国的金融一片空白。然而在《独立宣言》发表仅14年后的1790年,美国便拥有了5家银行和几个保险公司。汉密尔顿希望仿效英国或荷兰,在美国建立最先进的金融体系,这就需要把全美各州的债务集中到一起,组成联邦债务。美国的新债券将在公开市场上发售交易,这就让政府能够低息募集到资金。美国同样也需要一家央行,公有的美国第一银行便承担起这个职责。

新的银行就意味着一个令人兴奋的新的投资机会。美国第一银行拥有1000万美元的全股,其中有800万是向公众发行募集。1791年7月的首次拍卖中,债券在一个小时内被认购一空。这对汉密尔顿来说可真是好消息,因为他的金融体系中的两大支柱——银行和债务本身就是相互支持的。要想持有400美元的美国第一银行的股份,投资者先得买每股发行价为25美元的股票或是“临时凭证”,剩余部分的四分之三还得用购买联邦债券的方式购入,而非现金。这一计划也刺激了市场对政府公债的需求,同时也为银行的安全资产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楔形。这笔买卖堪称伟大,仅仅一个月,股票的价格从发行价一股25美元飙升到300多美元。银行也在同年12月开张。

有两件事为汉密尔顿的计划埋下隐患。其一便是他的老朋友威廉·杜尔使了坏。这个诡计多端的伊顿生成了在美国金融危机中第一个遭到指责的英国人,不过他可不是最后一个。杜尔和他的同伙们了解到投资者需要联邦债券来支付美国第一银行的股资,所以他们囤积居奇。为了搞成这个事儿,杜尔通过向富人朋友们借款,并发行个人债券,筹到了资金。他甚至挪用了自己所在公司的公款。

另一个问题便出在美国第一银行本身。开业第一天它就让美国其他领导人相形见绌。银行本身盘子就大,之后很快膨胀起来,在开业后两个月便赚到270万美元的新贷款。随着信用泛滥,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州的居民都陷入到投机狂潮之中,卖空和期货合约市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单是两地往返套现的火车一周就有多达20节车厢。

1792年3月,恐慌开始蔓延。支撑美国第一银行发行纸币的硬通货开始走低。正如其扩张时一样,美国第一银行也在很短时间里降低了自己的信贷供应。从1792年1月底到3月,该行的信贷降低了25%。当信贷收紧时,一直用新债务来偿还旧债务的杜尔和他的同犯开始感到吃紧。

杜尔遇到麻烦的流言,以及美国第一银行收紧信贷的事实,将美国市场推向深渊。政府债务、第一银行的股票以及部分其他上市公司的股票在两周内跳水25%。3月23日,杜尔进了监狱。但这依然无法阻止危机蔓延,企业开始倒闭。伴随危机蔓延的,还有民众的愤怒。一群愤怒的投资者向收押杜尔的纽约监狱投掷石块。

其中的利害攸关汉密尔顿还是清楚的。作为一个学过金融史的学生,汉密尔顿当然知道1720年法国的崩溃对其金融体系的巨大打击。他还知道,托马斯·杰弗逊正翘首以待,准备把他一手建立的整个体系彻底清除干净。据2007年由纽约大学的理查德·塞拉发表的一篇论文所指,汉密尔顿的对策是把整个第一银行拖出泥潭。汉密尔顿多线出击,他用公共资金购买联邦债券,借此来提振债券价格,进而保护第一银行和在涨价时购入债券的投机者。他为陷入困境的银行提供大量资金,接着又为有抵押品的银行提供足够多的贷款,违约金利率高达7%(这在当时是高利贷利率的上限)。

nlc202309040849

即便汉密尔顿的措施起效了,但关于如何阻止未来重蹈覆辙的争论却才刚开始。每个人都认为金融已经变得太泡沫化了。为了找到保护天真的业余投资者规避风险性投资的方法,国会议员们祭出彻底的禁令,1792年4月,国会在纽约通过了取缔公共期货交易的法案。出于对这个咄咄逼人的监管法案的回应,24名交易员在华尔街相聚,故事也正好从华尔街的一棵梧桐树下开始,他们搞了一个自己的私募资本交易俱乐部。而这群人正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先行者。

汉密尔顿的“打捞”措施实在高明。伴随着投资者信心的回升,金融又开始涌动起来。在半个世纪内,纽约变成一个金融中心。这里的银行和交易市场遍地开花,美国的GDP也跟着直线上升。但是汉密尔顿的“打捞”产生的效果不止这些。“打捞”整个银行体系也让汉密尔顿开了一个先例:那就是解决随后的金融危机都愈发需要政府的支持。

1825年:新兴市场危机

危机总是以新希望的面目降临世间。19世纪20年代,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独立的拉丁美洲诸国洋溢着兴奋的情绪。当时兴旺繁荣,出口茂盛的大英帝国的投资者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当时生产生铁的威尔士每年要消耗掉300万吨煤,并将这些生铁出口到全球各地;曼彻斯特则是世界第一工业城市,他们加工原料,造出诸如化工产品和机器等高附加值产品。在1820-1825年间,英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34%。

工业大发展的结果便是腰包鼓起来的英国人需要把大把的资金投出去。拿破仑战争为英国政府的债券铆足了资金。然而随着战争结束,风险降低,财政部便降低了债券的利率。1822年政府公债收益率为5%,到1824年就跌到了3.3%。由于1820-1825年间的通胀率徘徊在1%附近,英国政府发行的这种金边债券回报率只能算是差强人意。这种公债收益稳定,但实在难言可观。

幸运的是,投资者有了来自国外的新选项。19世纪20年代,伦敦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全欧洲的主要金融中心,并迅速成为外国政府募集资金的地方。新兴的全球债券市场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崛起,到1826年,债券市场达到23个。俄罗斯、普鲁士和丹麦发行的债券收益不菲,一放出来就被一抢而空。

不过真正令人兴奋的投资还是在那些新兴世界。西班牙殖民帝国的倒台让殖民地变成了独立的国家。从1822年到1825年,哥伦比亚、智利、秘鲁、墨西哥、危地马拉成功在伦敦卖出总价值达2100万英镑的债券(按现价折算约合28亿英镑)。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圈钱方式,当时在新世界探矿的英国采矿公司的股票也颇受欢迎。这些公司中的一家——盎格鲁墨西哥人公司,其股价在一个月内从每股33英镑飙升到158英镑。

这一切最大的问题便是距离。往返南美一趟,要走6个月,这还是在一切顺风顺水的前提下。所以交易都是在模糊的信息基础上达成的。最典型的一个案例便是格雷戈尔·麦克雷格尔一手制造的“波亚斯”案。出生在苏格兰的格雷戈尔·麦克雷格尔16岁参军,在委内瑞拉作战期间,他凭空变出了个虚构的中美洲国家波亚斯。他自称是那里的统治者,并向投资者兜售虚假的政府债券,并向打算在那儿当殖民者的人出卖土地主权。一系列的诉讼都未能阻止他用各种形式来重复自己的骗局,他最终全身而退,留在了委内瑞拉。

这个令人震惊的诈骗案折射出金融市场更深层次的腐烂。投资者们并没有对投资品做出足够的检查,关于拉美新国家的信息大部分都来自于收钱推销这些国家的记者的报道。储户们只要留点心,就能问出端倪: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国家,但是这两个国家只有基本的税收制度,所以它们根本不可能搞到钱来偿还新债券的利息。

把钱砸在债券和采矿公司上的英国银行损失惨重。储户们开始抢兑现金,1825年12月,有银行遭到储户挤兑。英格兰银行(即英国央行)赶忙为摇摇欲坠的银行和公司贷款,以求拯救整个金融体系。而这个模式后来也被白芝浩称为“救难央行”模式。尽管如此,许多银行依然扛不住储户的挤兑。1826年,在英格兰及威尔士,超过10%的银行倒闭停业。而英国在应对这场危机中的反应也改变了整个银行业的状态。

1825年危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便是补救措施的显著分歧。一些人谴责投资者的不谨慎,因为他们向根本不了解的国家投资,或是把钱砸在去根本没有矿藏的国家寻矿的矿业公司身上。对这次新兴市场危机的自然反应便是要求投资者在搞风险投资时记得要进行适当的检查。

不过包括英格兰银行在内的英国的财务主管们则把矛头对准银行。一些类似于今天的私募投资公司的小型私募合伙人公司也被指责滥发贷款,助长了此次的投机泡沫。当时的银行法规定,银行合伙人最高限为6个人,这样才可以发行股票,这就让当时的银行遍地开花,但普遍规模都不大。业内观点认为,如果银行变得更大,那么它们就能免于破产,生存下来。

仔细考虑过该做些什么之后,威斯敏斯特(英国议会所在地)的委员会以及针线街(英格兰银行所在地)的大佬们把目光投向北方,投向了苏格兰。苏格兰的银行采用“合股制”,只要银行发行的股票有人买,银行的合伙人要几个有几个。在此次危机中,苏格兰的银行表现得更好。于是,议会在1826年通过了一部新的银行法案,此法案直接复制了苏格兰的做法。英格兰当时已经是全球债券中心。而随着所有权限制的解除,诸如国民地方银行(其后来部分成为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前身)这样的银行就开始兼并业内对手,这一过程一直延续到今天。

银行的股份制转向可真是英国金融史上一个喜忧参半的事件。它的好处很明显:现代大银行的鼻祖就此诞生,英国在继债券业之后又在银行业做了龙头老大。但它触发的兼并长链也造就了全球最大的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而在2009年,这家巨无霸倒闭关门。如今,英国四大银行持有全国75%的存款,它们中任何一家倒闭,都会对经济构成系统性风险。

1857年:全球性恐慌

到19世纪中叶,世界对金融危机已经司空见惯。英国似乎陷入到十年一次危机的怪圈。1825-1826年危机之后,英国又在1837年和1847年来了两次危机。英国人已经对这种周期开始习惯了,仿如1857年的危机也会不过如此。不过1857年这一次可真的不一样了。一桩发生在美国中西部的惊闻传遍全美,并从纽约传到利物浦和格拉斯哥,直至伦敦,之后引发了巴黎、汉堡、哥本哈根和维也纳的危机。金融破产已突破常规,变成全球性灾难。

nlc202309040849

表面上看,英国在19世纪50年代状况良好。对外出口贸易繁荣兴盛,而随着澳大利亚的金矿被发现,英国资源也开始迅速增长。然而繁荣的背后正发生着两大变化。正如《经济学人》在1857年所说的那样,这两大变化构筑出“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更严重,影响更为广泛的危机”。

第一个大变化便是新的经济联系网已经形成。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张贸易网。到1857年,美国经常性项目赤字规模为2500万美元,英国及其殖民地是美国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而英国则以购买美国资产的形式来为美国提供资金,这种做法和当下的中国如出一辙。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已持有8000万美元市值的美国股票和债券。

投资铁路公司在当时很流行。诸如伊利诺伊斯中央公司和宾夕法尼亚及雷丁合资公司这些有英国人出任董事的美国铁路公司的股票备受英国投资者青睐。尽管股东的收益并没有达到股票的价值,但这不要紧,因为大家都着眼于未来。

第二个大变化便是金融创新的大爆发。随着咄咄逼人的英国股份制银行不断收购兼并,从1847到1857的十年间,英国的存款增长了近乎400%。由此一种新的银行模式在伦敦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种银行便是贴现银行。这些机构一开始都只是扮演中间人的角色,为投资者和需要现金的公司牵线搭桥。不过随着它的快速崛起,贴现行便掌控了这批投资者委托的可以随时抽调的资金,并借此寻找可以借贷的公司。简而言之,除了名字之外,它们和银行别无二致。

与此同时,美国出现了铁路投资热。俄亥俄人寿保险公司经理爱德华多·拉德劳也卷入到这场铁路投资热中。相比于许多投资者砸入重金,拉德劳则是投入全部身家,他将俄亥俄人寿全部480万美元的资产中的300万投进了铁路公司。其中单是从克利夫兰到匹兹堡的铁路线的投资一项,就占到了整个保险公司总资本的四分之一。

1857年暮春,铁路股市开始走低。大幅举债且过度曝光的俄亥俄人寿也跟着倒霉,8月24日这家公司倒闭。哥伦比亚大学的查尔斯·卡罗米里斯以及戴顿大学的拉里·斯韦卡特的研究表明,问题开始向东蔓延,并连累到投资铁路的股票经纪人。当银行抛售股票时,股价开始狂跌,进而加剧了损失。到10月13日,华尔街挤满了要求还钱的储户,而银行则拒绝兑款。美国金融体系开始崩塌。

作为俄亥俄人寿保险公司的老板,拉德劳拿出公司近60%的资产投到铁路股票上去。不过他是否借此来侵吞了部分资本,这个不得而知。不管如何,他还是“荣获”一项尴尬的荣誉:在首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通过他之手,出现了第一家倒闭的银行。

金融的多米诺骨牌还在不断被推倒。第一批被波及的英国城市包括格拉斯哥和利物浦。与美国公司有贸易往来的曼彻斯特公司也在10月份接连倒闭。有直接金融往来的银行也跟着遭殃。在利物浦、格拉斯哥、纽约和新奥尔良都有分行的美国丹尼斯顿银行在11月7日关门倒闭,顺带着把苏格兰西部银行也拖下了水。这使得英国出现系统性危机,毕竟苏格兰西部银行拥有98家分行,总存款额高达500万英镑。危机带来的“普遍性恐慌”已经让人们疯狂到得靠军队才能弹压住。

贴现行放大了整个危机。它们已经成为公司企业的重要信贷来源,但投资者对于它们的资产负债状况持有怀疑。投资者的怀疑是有道理的,一家据报道拥有1万英镑资本的贴现行,其风险贷款高达90万英镑,这个杠杆比例放在今天也够吓人的。随着贴现行的倒闭,传统公司也跟着遭殃。在1857年最后三个月,一共有135家银行破产,4200万英镑的投资资本灰飞烟灭。而绵延深远的英国的经济及金融触须必然会波及整个欧洲。

1857年危机除了首次波及全球,还创造了另一个第一:它让人们认识到金融安全网络会助长过度冒险。贴现行的表现就是如此,它们手里只有少部分的流动资产和资本缓冲,因为它们知道自己总能从英格兰银行借到钱。不满于此,英格兰银行在1858年改变了自己的政策。贴现行不能再随意贷款。英格兰银行不再为其担保,贴现行必须得留足现金储备以求自保。1857年危机的这一马后炮举措体现了国家尝试不为金融风险埋单,这可谓极其罕见。这也表明削减补贴这种事情得有多不受待见。

英格兰银行彼时看上去无法摆脱靠它兜底的贴现行的“纠缠”,所以它必须得一鼓作气改革下去。在《经济学人》看来,不加区别地收紧借贷并不合适,贷款的决定应该基于个案的具体情况,而非一棒子打死。有人认为英国央行缺少信用,因为它绝不会让一家大型贴现行倒闭。这种说法可不正确。1866年,当时一家大银行奥弗伦&格尼银行亟需资金,而英格兰银行却拒绝出手相助,令其股东希望破灭。这之后,英国金融界享受了50年的清净,史学家们认为这要归功于银行业对道德风险的审慎态度。

上一篇:名人对联教子下一篇:水电费报告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