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服务活动体会

2024-07-29

志愿者服务活动体会(通用11篇)

1.志愿者服务活动体会 篇一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体会

作为一名大学生,可以说志愿者服务给了我最好的锻炼机会和实践舞台。突出的感受就是通过志愿者服务平台,眼界更加开阔,心灵更加清纯透彻,对奉献过程中得到的快乐感受也更加深刻。正如志愿者服务口号“助人助己,乐人乐己。”以助人为快乐之本为座右铭。

参加志愿者的时间里,让我学习到了很多,感受到了很多,领悟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作为志愿者我们不过是在尽一份真心,让周围的一切都会因你的光彩而变得美丽。如果你有一颗真诚的心肝,常常在笑着,你的气质会不经意间感染身旁的人。小小的动作都会有巨大感染。并不是一定要做一些轰轰烈烈的事。

在志愿者的大家庭里,来至社会不同地位的人们。有来至不同地区的人们,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面孔,不同的想法。可我们有一颗同样奉献的爱心的心。即使观点和做法不一样,可是这位爱心的中庸让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学会了沟通,我们提出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我们同微笑、同服务,共吃苦、共幸福,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原本不相识,也变得熟悉,原本的陌生人,也成了朋友。多么珍贵友谊。

从志愿者的服务工作中,通过谦虚,我学会了许多人生的经验。通过活动,我的到很多的快乐与心灵的满足,这一切都是我宝贵的财富,是书本学习不到。在许多的志愿服务的活动中,我体会到工作的成效取决于个人的积极性。积极地投入、热情地参与、耐心地引导、不厌其烦地解释说明,即使棘手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我们互学习,互努力,共付出,共奉献,原本没有的经验,也装的瞒瞒的。所以我们志愿者既是奉献者,也是受益者。工作锻炼我的思维,更磨练我的意志。使我更有能力,真心去实人生的价值,从而回报于社会。

感谢促学校给予我的这次机会,我会一直把这个志愿者当下去的。

2.志愿者服务活动体会 篇二

志愿者服务作为一种以自愿且不计报酬的社会公益行为, 在参与社会活动、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志愿者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股巨大的人力资源, 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提高市民的素质, 促进社会融合具有巨大意义。随着志愿者队伍的日益壮大、志愿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志愿者活动的广泛开展, 志愿者在本市公共文化领域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于推动本市的文化建设,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学校切实情况, 在学生工作中如何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 了解他们, 推广青年志愿者活动,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确立其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能力,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劳动价值观, 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也为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砖加瓦。

二、案例概述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以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为依托以院志愿者部为平台, 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一年来, 通过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 志愿者部共组织支援者参与志愿服务23次, 服务总时长达247小时。在实践中, 我们建立起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彩色粉笔支教组织”, 参与了支教、环保、敬老等活动, 成为我校志愿者的先锋队伍。其中, 以“彩色粉笔组织”为主的支教实践活动尤其具有教育意义, 为社会服务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三、案例分析

1.理论依据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 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 在中小学教育中已经掌握和学习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 但是在个人责任意识、对社会的奉献意识和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公德意识方面欠缺具体的认识,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缺乏参与社会, 进行社会实践, 了解社会、了解民情的机会。通过活动为学生增长了见识, 也为社会公共事业增砖加瓦。

2.组织形式

(1) 通过问卷调查, 在大学生中搜集其对于劳动、个人价值、公民意识等方面的资料, 并向其征集实践活动的方式、地点等, 然后综合分析其心理特点, 初步确定活动形式。

(2) 结合上述问卷中所反应出的大学生思想状态, 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确定活动主题。

(3) 利用走访调查、网络搜索等方式确定实践活动的地点。

(4)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5) 收集来自于实践地的信息反馈、组织学生进行座谈、撰写实践心得, 总结活动成果, 以确定今后活动目标。

3.活动内容

(1) 深入农村, 实地考察希望小学。

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以及网络搜索等方式, 我们确定以九门口希望小学为服务对象。在实地考察过程中, 我们看到了九门口希望小学的艰苦环境, 以及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当看到一双双饱含对知识渴望的眼睛时, 我们决定对他们进行长期帮扶活动。

(2) 开展支教活动, 落实帮扶计划。

在确定地点之后, 我们确立了以给学生授课为主、以联系社会各界力量进行帮扶的支教方案, 并开始着手准备。在不到两学期的时间里, 以“彩色粉笔”爱心支教组织名义先后进行了5次支教活动, 分别教授了体育、音乐、美术、社科等课程。同时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拉近距离, 深切了解了他们对支教活动的内心感受。

(3) 筹集活动资金, 延续支教活动。

为了能够长期对九门口希望小学支教, 完成帮扶计划, 我们通过在校内外收集废品、呼吁社会爱心人士等方式来筹集我们的活动资金。同时, 定期在市中心等地进行宣传, 呼吁爱心人士捐赠书刊。至今, 已筹集教育帮扶活动资金5512.7元, 书籍213本。

(4) 广泛宣传, 吸引各大媒体关注。

在对小学支教期间, 我们得到了秦皇岛市电视台、秦皇岛日报、长城网等媒体的跟踪报道。同时, 在太平洋保险公司庆典活动上, 受邀前去宣读活动倡议, 吸引社会各界关注, 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去帮助希望小学。

(5) 爱心支教, 永不停歇。

我们的支教活动, 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 同时, 来自台湾的林珍珠老师捐赠了2000元的活动资金, 以表示对我们的支持, 支教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4.活动成效

通过参与以支教活动为主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很多学生都收获颇丰。首先, 通过小组活动, 学生们学会了相互合作, 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在为小学生授课和进行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 学生们建立了为他人服务的理念, 逐渐学会了同社会其他成员进行良性互动。其次, 通过具体活动, 学生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发生了变化。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 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意识到了为他人服务的重要性, 并且从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满足感。

四、经验与启示

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人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 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得到培育和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鼓励他们积极地、创造性地从事自己的活动, 参与社会实践, 使之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自己的生活世界形成促进自身发展, 同时也满足社会道德的需求。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了解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责任意识与公民意识, 并且在实践中服务社会, 为社会公共事业服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摘要: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 多年来我校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 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青年志愿者活动, 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有效地支持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妍君, 李昀.理工科新生大学适应性调查及其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1, (04) .

[2]邱淑岩, 岳道刚.教育孩子应在不经意间[J].基础教育, 2005, (02) .

[3]王蕾.爱的力量[J].基础教育, 2005, (11) .

[4]张颖, 宋翌铎.在创先争优中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几点思考[J].华章, 2011, (13) .

3.志愿者服务活动体会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精神;青年志愿者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不仅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公民品质的要求,更反映了公民精神的塑造已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之先生曾经指出:“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化一百年来成就不大,以致被称为九死一生的中国现代化?第一个原因就是在于中国始终没有能培养出够格的现代化的公民。”[1]江泽民同志也曾经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2]成长在新社会大背景下的新一代青年大学生即将参加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业中并担当重任,大学生的公民精神及其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自身今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发展。所以,公民精神成为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行,离不开大学生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大学生公民精神的可喜风貌和新的蕴涵,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集中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公民精神,成为大学生公民精神培养的实践载体。

一、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内涵

1、志愿者服务活动

“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虽然在世界各地名称有所不同,但所指对象和任务大体相当。在西方国家,志愿者是指职业之外的不受私人利益或法律强制驱使,为改进社会而努力的人们。在中国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将其定义为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及精神的人。在中国大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给“志愿者”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志愿服务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

2、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

志愿者及其志愿者活动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20 世纪90 年代传入中国。1990 年深圳建立“青少年义务工作联合会”,1993 年北京大学学生自发组织“爱心社”,同年底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994 年12月5 日团中央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这标志着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组织化、规范化的轨道。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的主要力量,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活动是根据社会、学校发展的需要和提供志愿者服务对象的社会资源,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结合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的特点与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在校园内外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者主题活动。[3]青年志愿者活动作为个体道德实践的过程,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个人自我教育三者统一的过程,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意义

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得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公民自我认知、公民自我体验和公民自我控制,对自己社会角色的多样性予以认同,并把握自己在社会实践和道德交往中的社会角色的转变,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公民主体意识的充分发展,提升公民精神的时代蕴含。

1、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大学生实现自我需要的途径

马克思说:“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就应当是年轻人职业选择的指针,不应当认为这两种利益是彼此敌对,互相冲突的。人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幸福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专业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的伟大人物。”[4]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触摸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可以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从学校走向社会,更好的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大学生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去,而青年志愿者活动正为其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2、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青年志愿者自愿、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与保障事业,从一开始就发挥着先进文化的作用。青年志愿者当中大部分都是在校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青年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青年志愿者活动致力于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努力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社会协调和全面进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净化了社会风气,为塑造健康人格、消除社会失范现象作出了贡献。另外,由于青年志愿者协会和青年志愿者他们都是由不同阶层的成员自发自愿的组成,彼此是因为共同价值理念和世界观而集合在一起志同道合的有为青年,成员间形成了友爱、互助、进步、奉献的新型互动关系,原有的政治地位、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差异已退居次要地位。在人际关系越来越功利化和世俗化的今天,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融洽,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的关怀和接触,减轻乃至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因此,志愿者活动作为一个载体,把不同背景的人结合在一起,起到了一种社会整合剂的作用,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三、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通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我们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起步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1、社会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认同和理解

公众对志愿者和志愿活动的了解还很缺乏,对志愿服务的行为不能理解;不尊重志愿者的动机、劳动和价值等。实践中我们还看到,校内外普遍存在对志愿服务的定义和内涵不明确的问题,经常出现将志愿服务组织临时“拉差”的情况,把志愿者当成了廉价的劳动力,使得许多志愿活动成为一种组织行为而不是自愿参与行为。

2、志愿服务的管理和制度建設方面有待加强

一是志愿服务的社会定位、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权利与义务关系等都缺乏有效的界定和管理。二是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志愿服务是一种志愿奉献的无偿服务,本身并没有获得任何经济收益,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青年志愿者的组织、培训、宣传、奖励等

方面都需要一定费用,完全依赖共青团组织这一单一资金来源渠道,缺乏有效的物质保障,志愿服务活动因而会大打折扣。青年志愿者的人员构成、权利和义务、行动的范围和形式、青年志愿者组织之间,青年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组织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等许多问题都缺乏法律上的界定。由于缺乏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相应的法律保障,青年志愿者无法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自身的权益更无从维护,从而也影响了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行动的积极性。三是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还不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志愿服务是不可能进行物质激励的,所以精神激励就显得至关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志愿者不但得不到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满足也很难实现。

3、志愿服务组织自身建设存在问题

首先,尽管高校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人数总量很多,但统一的管理和协调不够,缺乏有效的指导、培训,使得志愿者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志愿服务活动都是停留在自发阶段而不是自觉阶段;其次,由于受到专业技能所限,高、精、专的专业性志愿服务不够,使得高校志愿者的活动形式特点不鲜明;再次,有的志愿服务流于形式,为了名利、宣传等而参加活动,严重影响了志愿者的形象,有些本来的善意帮助最后却成为受助单位的困扰、负担等等。

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当前至少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促进社会观念转变,积极为志愿服务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高校来说,要特别注重做好志愿服务的宣传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性的事业,志愿服务的开展始终离不开宣传,因此,学校应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侧重不同的主题,确定相应的宣传重点,加强舆论宣传和典型表彰,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第二,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活动内容应大力扩展。目前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主要在帮困扶贫、支教扫盲、社区建设、公益服务等方面,而国外的志愿者活动已扩展到社会福利之外的其他领域。如学龄前儿童日托、老人日托、学龄前儿童课余活动、保护妇女、移民难民安置、社会义举、社会正义、民权、社区开发、文化和艺术、卫生和医院等等。

第三,完善志愿者的管理制度。为规范志愿者的管理,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布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志愿者注册制度开始在全国普遍实施。《办法》对注册志愿者的定义、基本条件、权利、义务、注册程序、管理和培训、激励表彰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它代表着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完善志愿者的培训制度。要定期对志愿者进行理念培训、技术培训,切实保证志愿者服务质量。

第四,完善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首先,要完善和落实物质保障机制。志愿活动是大学生本着志愿、奉献精神参加的公益活动,是一项非盈利的社会事业,要想得以长足有效地发展,就必须得到各级党团组织和政府部门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需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更充足的资源保证。其次,要完善和落实法律保障机制。推进志愿服务立法是保障志愿服务各方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促进志愿服务深入开展的有效手段。

第五,完善和落实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激励作用是重要的。虽然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并为期望被表彰,但是要弘扬志愿精神一定需要表彰,这种表彰是对志愿服务的肯定,也是对社会的号召和呼唤。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高校也应建立一定的补偿制度,对学生的志愿行为给予价值肯定。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既能服务社会,又是自觉成材的有效途径。正如志愿者誓词里所讲: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让我们实践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慎之. 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J]. 改革,1999,(3).

[2]江泽民.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01-07-02(1).

[3]周围,肖建华. 青年志愿者活动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學版),2002,(6).

[4]桑运川.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 党政干部论坛,2006,(3).

4.志愿者服务活动体会 篇四

当我参加志愿者的第一轮面试时,我记得学姐曾问我:“志愿者是很辛苦的,你怕吗?”我当时是这么回答的:“年轻的时候不苦什么时候苦!”其实当初面试之前我并没想过这个问题,我报名志愿者的理由也仅仅是不希望自己的大学生活不那么单调而已,但是那一刻我却觉得我的初衷改变了,参加本次的志愿者更多的是想出去锻炼自己。

后来,经过了两轮的面试我终于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于是在16号那天下午我正式换上了那件象征着20届x博志愿者的嫩绿外套。但是就像我曾在网上看到过的一段话写的那样:“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上岗的第一天工作简单也并不忙碌,并没给人有太大的感觉,大概有的也只是成为志愿者之后的兴奋吧!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导火索是我在第三天中午,不小心把水打翻在了带领我们那队的工作人员裤子上开始。当时他并没有说什么就跑出去换裤子去了,然后整个下午我就有些畏手畏脚的感觉。回去后躺在床上就在考虑自己去志愿者真的好吗?为什么我要提前上岗,同是志愿者的其他几个同学却仍然在外面玩,我却要在一大早就要起床去指定地点集合! 尽管晚上自己想了很多有的没的,但是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所以第二天我还早早地起了床。或许我还是一个幸运的人吧!第二天,有了一项新的工作,就是向参展商介绍x博期间的的一项活动,并且指导他们填写一份符合他们行业表格。尽管这并不是多难的工作,但是相比较在服务台里面干一些其他相对更为简单的事而言却多了些挑战,重要的是在这方面的工作我得到了领队及他人的肯定。于是这晚我一改前日的辗转。

而后的一天又正好学校给我们所有的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尽管已经上岗好几天了但是直到上完了这培训课我才知道了真正的志愿者精神——无私奉献、友爱互助、共同进步。虽说我自觉没能做到如此的高大上,但是既然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我就应该像这种精神靠拢的意识我还是有的。于是此后的每一天我都是怀揣着这种心情去工作。此后或许是心态的变化吧,没有了对于这个那个的抱怨。我发现塞翁失马,这一说法的正确性。因为有了提前上岗的优势,比起刚刚上岗的其他组成员,我们明显的可以发现我们在工作中能够比他们更加的游刃有余,正因为前面有了打翻水的经历,调整好心态的我开始在工作中更为的细心仔细。

现在x博会也结束了,我坐在寝室里发现回想这10天的日子,竟有那么多能让我仍俊不禁的瞬间。独自接待老外的手忙脚乱,以至于忘了怎么表达的动手比划。听到叫“我不告诉你”的不靠谱队名时的不敢置信,缠着学姐一定要告诉自己真正队名的二缺表现等等

5.志愿服务活动心得体会 篇五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村民访谈的形式,认真听取基层群众讲述他们的梦想与愿望,以及他们对“中国梦”的看法。在社会实践前期我们做了不少的准备,其中拟定调查问卷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以前只填过或者帮别人发过调查问卷,但从来未自己设计过调查问卷。和我们实践队的负责人一起设计调查问卷时,才第一次比较清楚的了解到:设计调查问卷时要遵循合理性、一般性、便于整理等原则,以及设计出的问卷要有针对性等,收获颇多。

在走访和问卷调查中,我收获了很多。实践活动还未开始前,心中一直在打鼓不知道该怎样与人交流,随着与村民们的交流,村民朴实的言语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逐渐克服了与人沟通的恐惧。从他们朴实的话语中,我看到了当代农民的精神风貌,以及对未来农村发展的殷切希望。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通过微信、qq等实时通讯工具与实践队内的其他队员进行交流,网络积极的一面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给了我很深的感触,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有些东西在学校中是学不到的,当代在校大学生要想更好的融入社会,光靠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的运用现有的知识进行实践。而大学生实践就是引导我们当代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良好方式。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让我们的知识得以补充、思想得到升华。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多多涉猎,全面发展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篇二:志愿服务活动心得体会

20xx年12月5日星期五,这一天我这辈子也忘不了。这一天是国际志愿者日,这一天我成为了一名志愿者。那天,我们举行了宣誓仪式,响亮的宣誓声极其震撼,净化着我的心灵。之后,便是新老志愿者的交接仪式,老志愿者的不舍与对新志愿者的鼓励。令我为之动容。新老交接,传承的是精神,继承的是责任,不变的是行动。

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我随学长学界们去敬老院进行志愿活动。我们打扫完卫生,时间还早,这是时太阳出来了,便与老人们在院子里晒太阳聊天。给我影响最深的是一位大爷,热情的拉着我们叫他当年的光辉岁月。我们静静的聆听着。这个场景就像小时候缠着爷爷讲故事的情景。我想起了我的爷爷,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心情。后来我和一位老奶奶一起欣赏客家山歌,大家都听得很开心,而我的心中却有一丝感伤。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难道他们的晚年要与山歌度过?他们一声想念,牵挂的孩子却不在身边。虽然他们很牵挂,但是永远不会告诉我们,他们怕我们担心,怕拖累我们。“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感恩父母,不能再等了,从现在开始行动!活动结束时,老人们依依不舍的拉着我们的手,并叮嘱我们下次再来。那天我从老人们身上学到了质朴,学会了些为人处事,懂得了些许人生,我很庆幸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我们在很多地方举行过活动,百岁山上有我们的身影,在院士广场上与鸽为伴,剑英公园与护工同行。我们走过之处,留的是光辉,团委里的奖状是最好的见证。

我感谢志愿者这个团体,感谢值这个传递正能量的组织。在这里我能够帮助他人,同时也在帮助自己。自从参加志愿者后,我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变得愈加强烈起来。再也没有以前的娇气,心态也放平了许多。我也成长了许多!

我喜欢志愿者,尽自己所能,做志愿之事的精神,喜欢听到受帮助人的笑声,更喜欢自己是一名志愿者。时不我与,今后必努力学习,做好志愿!

篇三:志愿服务活动心得体会

在高中生活步入轨道之际,各社团的邀请让人应接不暇,教学楼下报名处更是一拥而堵。也就是在那时,我与“志愿者”联系在了一起。

志愿者,致力于免费,无偿的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志愿精神,是一种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轻松精神,以协助他人改善社会为宗旨,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

高中第一学年度即将结束了,成为志愿者也有一段时间了。虽然我的服务时间不长,但每分每秒我都很珍惜,每一次的服务经历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

我认为志愿应当是爱心为前提。每一位能坚持做志愿者活动的人,一定拥有一颗有着懂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的心。在兴趣的基础上奉献爱心使我们充实生活的最好方式。而我,正在享受着奉献中提升自我的快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之中去。

我一直深深地把这句话刻在心里。

志愿本是一种荣耀。第一次在校外活动的地点是百岁山。体育向来不行的我被安排在登山组,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不仅是体力上,就连精神上都不确定我能否坚持。我最终还是坚持下去了,因为我知道志愿者不是游戏更不是玩笑,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在临近山顶时,一群游客正要下山看到了我们,一位男士问我们是哪个学校的,一位学姐自豪的说除了学校名称,并强调志愿者活动也是学校的特色,体力早已透支的我,看到这一幕早已感动不已,红色马甲早已形成比山川更美更绚丽的风景线。

6.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六

志愿者,致力于免费,无偿的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志愿精神,是一种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轻松精神,以协助他人改善社会为宗旨,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

高中第一学年度即将结束了,成为志愿者也有一段时间了。虽然我的服务时间不长,但每分每秒我都很珍惜,每一次的服务经历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

我认为志愿应当是爱心为前提。每一位能坚持做志愿者活动的人,一定拥有一颗有着懂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的心。在兴趣的基础上奉献爱心使我们充实生活的最好方式。而我,正在享受着奉献中提升自我的快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之中去。

我一直深深地把这句话刻在心里。

志愿本是一种荣耀。第一次在校外活动的地点是百岁山。体育向来不行的我被安排在登山组,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不仅是体力上,就连精神上都不确定我能否坚持。我最终还是坚持下去了,因为我知道志愿者不是游戏更不是玩笑,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在临近山顶时,一群游客正要下山看到了我们,一位男士问我们是哪个学校的,一位学姐自豪的说除了学校名称,并强调志愿者活动也是学校的特色,体力早已透支的我,看到这一幕早已感动不已,红色马甲早已形成比山川更美更绚丽的风景线。

7.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探析 篇七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0 引言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高等教育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叙述中,明确提出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长期起来,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予以扶持和鼓励,并且就如何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展开了讨论。

1 志愿服务的内涵和由来

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它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等基本特征。

志愿服务起源于西方宗教性的慈善服务(Religious Charity),但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思想、仁爱理念一脉相承。在当代社会,志愿服务是用实际行动来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其中“学雷锋活动”是志愿服务兴起的前奏,雷锋精神几十年来长盛不衰,它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志愿服务是“学雷锋活动”的延续和发展,与传统的“学雷锋活动”相比,志愿服务的内容多元化,服务渠道多样化,更容易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沟通和交流。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由具有一定思想觉悟、热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在校大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自愿向社会无偿提供服务的各种活动。

2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

金陵科技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技术学院是金陵科技学院下属二级学院,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在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方面采取了相应措施。

学院制定了《金陵科技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每位学生拥有一本《信息技术学院学生志愿服务登记卡》,要求学生每学期志愿服务时间不少于20小时。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一学年后,为了探讨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源出何处,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的服务意向是什么,其心理诉求的情况怎样,以及更深层的现象背后的志愿服务认同机制怎样?我们对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采取自编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信息技术学院08、09级学生。在调查的学生中有91.07%的人参加过志愿服务,超过一半的人一学期的志愿服务的时间达到20小时以上,他们志愿服务的范围涉及图书馆,实验室,地铁站等。

在被调查人员中有43.8%的人认为志愿服务给他们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有56.3%的人是本着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观念参加志愿服务的,并且有62.5%的人认为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很充实,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有44.45%的人认为目前的志愿服务活动过于简单,仍然以校内劳动居多,学生志愿者更希望志愿活动能与专业相关,例如计算机知识宣传和维护、校园网络的维护、小家电维修,免费软件的开发等。参加志愿服务的方式有58.7%是班级组织,31.7%是学生自己寻找机会,有少数是由老师通知的。44.4%的人期望通过志愿服务获得荣誉称号或是奖励,有77.8%的学生认为志愿服务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志愿者的管理比较松散,处于“需要就找,用时才管,完事就了”的状态。

通过调查发现,志愿服务活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服务活动目的不够明确。许多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内涵不明确,能正确对待积极参与的很少。更有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不单纯,有的是为了在综合素质测评中加分,有的是为了评优评奖,利己主义、功利性目的较强。(2)服务活动内容简单。目前开展的大部分志愿服务活动科技含量低,运用所学知识少,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没有得到应有发挥,活动内容较简单,形式创新不够。(3)管理机制有待改进。目前志愿服务活动的培训机制非常不健全,通常是决定开展哪些类型的服务,才进行相关的培训,没有能够建立科学的培训系统。

3 建立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模型的设想

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结合学院实际工作的开展方式,本文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

3.1 加强志愿服务政策宣传,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理念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进行宣传和教育,使大学生理解什么是志愿服务,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的志愿者精神,把握好志愿服务活动的自愿、公益、无偿等特性。要加强志愿服务的人文精神的教育,营造志愿文化氛围。

此外,要加强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所起作用的宣传,特别是结合大学生身边的实例,如西部计划、苏北计划先进个人事迹,大型活动中优秀志愿者事迹等等,要让大学生感受到志愿服务实现了人生价值,促进了就业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其成人成才。

3.2 规范管理志愿服务团队,创新志愿服务形式

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规范化、系统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志愿服务管理机构对志愿者必须用制度保障其工作顺利开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3.2.1 加强志愿者的注册登记机制

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向志愿者发放志愿服务登记卡,登记卡包含志愿者基本信息、志愿服务认证、组织大型活动记录等内容。采用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对人员进行管理,这样确保了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经历有准确凭证,每个人的志愿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能够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对志愿者的服务也是一种肯定和认同。

3.2.2 进行志愿者的专业化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

职业道德是同高校青年的志愿服务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高校青年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志愿者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专业技能是高校青年运用其知识、经验,顺利完成志愿服务的能力。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感觉技能、操作技能和认知技能,专业技能可以让高校青年在志愿服务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进而满足其成人成才的需要。

3.2.3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基地

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服务社会,大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是运用所学知识和专长回报社会的最好方式,高校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基地的建立可以使服务对象相对固定,可以合理调配志愿者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的优势,开展针对性强、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活动。

3.3 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并重,实现个人价值

从学校和志愿服务管理者角度来说,要建立志愿服务活动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

建立志愿服务的监督机制并不是要约束志愿者的行为。大学生志愿者所从事的志愿服务工作,大多属于公益服务,需要恒心、耐心和细心。不认真对待,不严格要求,志愿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就无法保证。大多数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都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志愿服务,且能遵守志愿者制度和守则。但会有少部分的志愿者行为散漫,无视规则,对待工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所以,可以通过服务对象反馈和抽查的方法加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监督,使大学生养成对服务对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良好习惯,提高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建立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目的是通过服务体现志愿者奉献精神、实现其自身价值。高校通过建立志愿服务记录,统计服务时间,规定每学期必须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组织发展、助学金申请、励志奖学金申请等工作中重视学生志愿服务经历,形成志愿服务光荣的良好氛围,保护志愿者的热情,并通过物质和精神奖励等方式使志愿者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学生们对志愿服务活动会更加认可,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这项事业中来。

3.4 科学评价服务的质量,促进服务活动实施

志愿服务活动效果评价是了解活动状态,不断提高其专业化程度,扩大影响力。科学评价是指对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志愿者能力素质的改变、志愿活动的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认定,从而得出科学的意见和经验,以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实施质量。志愿者是服务活动的主体,其状态与其在志愿活动中得到的评价息息相关。高校志愿服务管理机构通过受众人群的反馈意见对志愿者的服务活动质量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志愿者,可使志愿者及时得到肯定,了解自己工作状态,调整心态和行为,有效提高能力素质,更好进行以后的志愿服务。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可以改进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对象等,提高服务活动的时效性。

3.5 志愿服务活动要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大学生成长成才。志愿服务使大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不仅仅依靠课堂教育,还可以通过课堂外社会实践等获得知识,使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具科学性。志愿服务提高大学生的技能水平,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而且要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志愿服务为大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提供了平台。志愿服务对志愿者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为了能圆满完成志愿服务,志愿者们都积极参加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此外,高校通过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定期向其派送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相关内容的志愿服务,让大学生志愿者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工作,为大学生的就业增加能力资本,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通过以上对建立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的分析,本文构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模型,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评价调整阶段的结果和策略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实施具有指导和反馈作用,社会效应是指志愿服务活动取得的效果能促进活动政策的宣传、志愿精神的传播,是志愿服务活动真正的价值体现。

4 总结与展望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中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实践性德育教育的有力载体。本文构建了一个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的模型,将活动分五个步骤展开,但是这其中每个步骤都包含深刻的含义,每个步骤都可以再细分为更多的执行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值得探讨和实践的价值。志愿服务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机会,也提供了大学生在服务过程中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刘伟.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7(6):14-18.

[2]张科,彭巧胤.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2):43-46.

[3]田丽娜.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9,(175):103-106.

[4]敬枫蓉,祖霞.志愿服务:高校实践性德育的有力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2010,(5):46-48.

8.志愿者服务活动体会 篇八

关键词:住院患者心理志愿服务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64-01

1现状及成因

如今,不少大医院开设的心理门诊往往诊疗对象只是门诊病人,而更需要关怀的是住院病人包括重症病患,他们很难得到及时的心理关怀治疗。现在大多医院的专科医生对病患心理乃至临床心理学方面的了解和应用比较抽象,对如何找出心理症状、如何对“症”下药往往缺乏经验和理论基础。而患者虽然只是躯体生病了,但要更快地康复或彻底痊愈,还可能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曾经公布的一份资料表明,综合性医院每20个病人中就有1个存在抑郁,每3个住院病人就有1个存在抑郁障碍,这一比例随着癌症、中风、心肌梗塞等重症的发作,还呈上升趋势。但在这些并发抑郁和躯体疾病的患者中,大部分人的心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病情久久不愈,有的甚至自杀。所以“心理疏导”对于普及心理干预运用于身体康复治疗是一种新的很好的尝试,由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一起陪同这些专科医生共同治疗,更利于病人的康复。

2做法

2011年6月29日和2011年10月26日,医院服务办分别两次请具有临床经验的心理咨询师走进住院病人中,利用医患沟通会、公休会集体会谈咨询的方式提供志愿服务,面对面与患者贴心沟通。指导过程中,咨询师采用提问、游戏互动的方式,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述说,帮助化解、疏导各种负面情绪,理清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产生的客观及主观原因,指导以正确的应对方法、身体放松训练方法及医患之间的沟通方法,倾听患者的心声,平和患者心态。参加讲座的病友及家属在咨询师的指导下身心渐渐得到了放松,对咨询师“活在当下、活出感谢、活在珍惜”,及面对疾病“接受、开放(交流)、信心”的心理辅导很受启发,整个辅导氛围温馨、充满着浓浓的关爱。

3体会

心理健康辅导进病区,从第三方角度志愿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摸底,是探索为患者服务的一种新的尝试,也是率先于我市医疗单位开展的一项为患者服务的工作,通过此项专业心理辅导,可以让患者了解自己的需求,理解医疗服务的局限,学会关注自己及其家庭的心理健康,学会客观分析、判断就醫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让医患之间能够平等理性的沟通,包容中理解,和谐中满意。

9.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心得体会 篇九

每一次去医院心情都是很复杂的,有些感受是无法用文字书写或表达的。只能去慢慢感受或是思考。这个活动才刚刚开始,未来又会有怎样的困难我们谁也不知,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任务。我希望加入的人不要退出,因为坚持就是胜利!也希望更多人能加入进来,队伍强大了,我们才能做得更多。因为社会需要更多人去传递友爱,去传递正能量。志愿服务,我们一直在路上!周二组活动心得

虽然才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在医院的活动,但是给我的感触真的很大,能以我绵薄之力帮助他人,我感到很骄傲,特别是看到,医院那些病人家属,因为不懂得挂号机怎么用,而着急的面孔时,我能帮助他们,我特别开心,我以我是一名志愿者感到骄傲。周三组活动心得

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在医院的活动,心里感触颇多。一开始的我什么都不懂,在同学的帮助下我很快适应了这个活动,当我看到机器前人们焦急等待的身影,我能为他们出一份力,我觉得很有意义。当我听到他们一声声道谢声时,我觉得一切努力都值了。尽管活动有点辛苦,但我觉得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周四组活动心得

志愿服务在医院的心得:人们常常觉得志愿者是很光荣的,其实志愿者也无非平凡,说起来不过是拿出了一点空闲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总是态度问题,医院确实很忙,需要帮助的患者也有不少,而愿意出力出时间的却不多,我们应该发动更多人来做这件事,让大多数人有态度来帮助患者,态度不是说一句有爱心就有了,而是真正把小事,为别人做的一点有意义的小事做好,志愿服务确实有苦有累,但是想想能在别人伤悲的环境里带去一点温暖,你就是内心和别人不一样了。希望志愿越来越多,希望伤病晚些来到。周五组活动心得

10.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心得体会 篇十

在彩虹社工王祎翔姐姐的指导下,我穿上红马甲、套上防护服,在防疫检测点认真值守,提醒居民扫描二维码,填写核酸检测信息,帮助老人小孩走绿色通道,验证和确定人员信息,维持队伍秩序,监督安全距离,安抚居民情绪,通知检测无效人员返回检测点,帮助解决工作时出现的突发问题,为疫情防控贡献微薄的力量。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也时刻告诉自己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凡事冲锋在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时代的责任与担当。经过这几天的志愿服务,我深刻体会到疫情防控工作者的艰辛,也感受到作为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1.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形式

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的。1993年,共青团中央开始组织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已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主力军,他们为中国志愿者行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普遍形式

1.社区建设志愿服务活动

社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面向世界的重要途径。社区建设志愿服务则是一项重要而长远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建设志愿服务活动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配合、协助社区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广泛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等方面的社区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陶冶居民的文化情操。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充分利用社区群众性的特点,帮助居民美化社区环境,增强居民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不断改善社区的环境卫生。因此,社区建设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志愿者最简单可行的一种志愿服务活动形式。

2.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环境保护是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所采取的行动。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即通过对城市或社区、公园以及景区的绿化植被进行定期维护,倡导人们在生活中保护环境。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对现有的城市或社区、公园以及景区的绿化植被进行力所能及的维护,并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保护环境的措施。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绿色行动,是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的一种实践。

3.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活动

扶贫开发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毕业生自愿、无偿地参加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国家支持的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等志愿服务。大学生到国家规定的贫困地区进行一定时间的支教等志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活动可促进国家的扶贫工作进展,一定程度上带动贫困地区致富,加快贫困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也能帮助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扶贫开发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志愿者实现人生价值、丰富人生阅历、富有挑战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新型形式

1.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举办大型赛会的种类和次数越来越多。这些赛会的举行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虽然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与临时性,但是这项志愿服务活动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形式。

志愿者通过选拔,提供自己的劳动、技术和时间,无私参与,完成既定的任务而不接受报酬,在传播奉献精神的同时,不但为赛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还降低了赛会的举办成本。可见,志愿者对大型赛会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它已成为大学生志愿者的新型志愿活动形式。

2.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

近些年来,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国家的进步和人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已会成为一种常规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投入到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特殊形态,由于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发展的不确定性、危害的严重性和公共性、时间的紧迫性以及采取特殊措施的必要性等特点,这不仅要求志愿者具有专业的救援知识,还要遵循就地就便、专业高效、统一有序的原则。否则不仅发挥不了志愿服务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救援现场更加混乱、“帮倒忙”的现象。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临时性、突发性的志愿活动形式。

3.援外志愿服务活动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趋势,援外志愿服务也逐渐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援外志愿者是指利用国家对外援助资金,由专门机构选派到发展中国家,直接为发展中国家当地人民服务的青年志愿人员。因为援外志愿者到其他国家以志愿者身份工作,代表的不仅仅是志愿者本人,还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形象,所以要求志愿者的素质要非常高。而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志愿者,这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遇和挑战。

除此之外,随着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不断完善与进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形式会越来越丰富,涉及的方面也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吴迪.我国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2]莫于川,肖竹.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度解析与案例指导[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上一篇:中学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下一篇:职工教师学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