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棋四年级作文

2024-09-26

下棋四年级作文(精选14篇)

1.下棋四年级作文 篇一

很久以前,在一棵高耸入云的望天树上,住着一群小猴子。四只调皮捣蛋,游手好闲。小悟空却非常聪明,它善于观察,努力学习。

有一天,小悟空看到大树下有两位仙人每天都在切磋棋艺。它便天天来看他俩下棋,日积月累,小猴奇迹般的学会了下棋。

过了几天,小悟空又来看两位仙人切磋棋艺。它刚爬上树枝,就狠狠地摔了一跤。“哎哟,痛死我了!”小悟空的声音把仙人吓到了,仙人们摇身一变,消失了。小悟空不知所措,一会儿挠头,一会儿发笑,一会儿锁紧眉头,好像在思考什么大问题似的。过了一会,它开始摆弄棋局。这时,一位樵夫走了过来,感到很奇怪,便问它:“你会下象棋吗?”小悟空欣喜若狂地想:“老天终于开眼,让神仙下凡来和我切磋棋艺啦!”“喂,你到底会不会下棋,能应我一声吗?”“会,我可是个下棋高手呢!”小悟空答道。“那你和我切磋切磋?”小悟空又答应道:“来就来,谁怕谁!”不久后,小悟空就大败老樵夫。

没想到,大败樵夫后便招来了祸端。老樵夫进京汇报了情况,皇上便派兵把小悟空抓进了宫。皇上见了小悟空,便问道:“听人们说你会下棋,这是真的吗?”“会,当然会!”“好了,好了,你和我的人比一比,如果你赢了,我就把皇位让给你,如果你输了,我就把你烧成串,怎么样?”猴子答应了,皇上派了几百个大内棋手和它比赛,结果都败在小悟空的手下。皇上非常生气,非要亲自和它比一比,结果还是败下阵来。“这猴子怎么那么厉害!”“是啊,这是不是神猴啊!”宫外传出了阵阵夸奖声。

晚上,小悟空在宫外睡觉的时候,皇上偷偷问管家,如何才能赢这泼猴?管家让皇上吩咐下人,到后院摘了一盘又大又红的桃子。第二天,皇上又跟猴子开始比赛了,皇上把桃子放在了一旁的柜子上。小悟空见了,仔细琢磨着,怎么会多了一盘桃子?思考良久后,它终于明白,皇上要用桃子来诱惑它,让它分心。小悟空拿出传家宝金箍棒,把桃子遮住了。皇上问道:“小猴子,您不想吃桃子吗,那可是仙桃?”小悟空笑嘻嘻地回答:“仙桃我早就吃腻了,我想让您看看我这传家宝——金箍棒!”皇帝见了金箍棒,两眼发光,看着金箍棒,心不在焉的下着棋,想着怎么把金箍棒弄到手。结果,小悟空三下五除二就打败了皇上,皇帝气得吐血身亡。

这时,两位老神仙出现了,笑着说:“小悟空,你真聪明,懂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把棋艺传给你不后悔,希望你以后也别学这皇帝算计他人,能有大的成就!”说完,两位仙人又飞走了。

2.下棋四年级作文 篇二

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 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杀死他一大块, 或是抽了他一个车, 他神色自若, 不动火, 不生气, 好象是无关痛痒, 使你觉得索然寡味。君子无所争, 下棋却是要争的。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 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 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地在额上陈列出来, 或哭丧着脸作惨笑, 或咕嘟着嘴作吃屎状, 或抓耳挠腮, 或大叫一声, 或长吁短叹, 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 或一串串地噎嗝打个不休, 或红头涨脸如关公, 种种现象, 不一而足, 这时节你“行有余力”便可以点起一支烟, 或啜一碗茶, 静静地欣赏对方的苦闷的象征。我想猎人追逐一只野兔的时候, 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因此我悟出一点道理, 和人下棋的时候, 如果有机会使对方受窘, 当然无所不用其极;如果被对方所窘, 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状, 因为既然不能积极地给对方以苦痛, 只好消极地减少对方的乐趣。

自古博弈并称, 全是属于赌的一类, 而且只是比“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略胜一筹而已。不过弈虽小术, 亦可以观人。相传有慢性人, 见对方走当头炮, 便左思右想, 不知是跳左边的马好, 还是跳右边的马好, 想了半个钟头而迟迟不决, 急得对方只好拱手认输。是有这样的慢性人, 每一着都要考虑, 而且是加慢的考虑, 我常想这种人如加入龟兔竞赛, 也必定可以获胜。也有性急的人, 下棋如赛跑, 劈劈拍拍, 草草了事, 这仍旧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一贯作风。下棋不能无争, 争的范围有大有小, 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 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 有短兵相接, 作生死斗者, 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 有赶尽杀绝一步不让者, 有好勇斗狠同归于尽者, 有一面下棋一面诮骂者, 但最不幸的是争的范围超出了棋盘, 而拳足交加。

有下象棋者, 久而无声音, 排闼视之, 阒不见人, 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做一团, 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身上, 在他的口里挖车呢。被挖者不敢出声, 出声则口张, 口张则车被挖回, 挖回则必悔棋, 悔棋则不得胜, 这种认真的态度憨得可爱。我曾见过二人手谈, 起先是坐着, 神情潇洒, 望之如神仙中人, 俄而棋势吃紧, 两人都站起来了, 剑拔弩张, 如斗鹌鹑, 最后到了生死关头, 两个人跳到桌子上去了!

笠翁《闲情偶寄》说弈棋不如观棋, 因观者无得失心, 观棋是有趣的事, 如看斗牛、斗鸡、斗蟋蟀一般, 但是观棋也有难过处, 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喉间硬是痒得出奇, 思一吐为快。看见一个人要入陷阱而不作声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如果说得中肯, 其中一个人要厌恨你, 暗暗地骂你一声“多嘴驴”!另一个人也不感激你, 心想“难道我还不晓得这样走”!如果说得不中肯, 两个人要一齐嗤之以鼻, “无见识奴”!如果根本不说, 憋在心里, 受病。所以有人于挨了一个耳光之后还要抚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车, 要抽车!”

下棋只是为了消遣, 其所以能能使这样多人嗜此不疲者, 是因为为它颇合人类好斗的本能, 这是一一种“斗智不斗力”的游戏。所以以瓜棚豆架之下, 与世无争的村夫夫野老不免一枰相对, 消此永昼昼;闹市茶寮之中, 常有有闲阶级级的人士下棋消遣, “不为无益之之事, 何以遣此有涯之生?”宦海海里翻过身最后退隐东山的大人先先生们, 髀肉复生, 而英雄无用武武之地, 也只好闲来对弈, 了此残残生, 下棋全是“剩余精力”的发发泄。人总是要斗的, 总是要钩心心斗角地和人争逐的。与其和人争争权夺利, 还不如在棋盘上抽上一一车。宋人笔记曾载有一段故事事:“李讷仆射, 性卞急, 酷好弈弈棋, 每下子安祥, 极于宽缓, 往往往躁怒作, 家人辈则密以弈具陈陈于前, 讷赌, 便忻然改容, 以取取其子布弄, 都忘其恚矣。” ( (《《南部新书》) 。下棋, 有没有这样样陶冶性情之功, 我不敢说, 不过过有人下起棋来确实是把性命都可可置诸度外。我有两个朋友下棋棋, 警报作, 不动声色, 俄而弹落落, 棋子被震得在盘上跳荡, 屋瓦瓦乱飞, 其中棋瘾较小者变色而起起, 被对方一把拉住:“你走!那那就算是你输了。”此公深得棋中中之趣。

(选自《雅舍小品》)

3.下棋四年级作文 篇三

自从爸爸教会我下象棋,我就对象棋产生了浓郁的兴趣,我还打败过许多同学呢,我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下棋高手。

听妈妈说爷爷也是个棋迷,我想和他一决高下。于是,这周星期五一放学,我就迫不及待地要妈妈开车送我到爷爷家去和他下棋。

车子一停,我迅速打开车门冲进爷爷的院子里,大声嚷着:“爷爷,爷爷,我们来下棋。”爷爷听到了我的喊声,从屋子里走出来,兴奋地说到:“你也会下棋了?好呀,那我们爷俩今天就来下一盘。”

我们摆好象棋,迅速进入“作战”状态,我是红方,爷爷是黑方。我先把我的“洲际导弹”——炮,移到棋盘正中,想吃掉他的当头卒,再“双炮”将军,来个“直捣黄龙”。爷爷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不慌不忙地来了个“马来跳”,死死护住他的“当头卒”。我故意虚张声势地对爷爷说:“爷爷,您输定了。”爷爷嘴角微微一翘,不屑地说到:“好戏还在后头呢。”看到进攻不行,于是我转为防守,上了士,紧接着上了象。爷爷好像在学我,他也上士、上象……就在爷爷布置阵局时,我再次发动了进攻,把马跳出来,并且护着“卒”过了“河”。这下爷爷惨了,过河“卒”可是能顶得上一个“车”的呀。只见爷爷赶紧也把车拉了出来,虎视眈眈地盯着我的“过河卒”。嘿嘿,有马护着呢,不怕,我心里暗暗得意着。趁着爷爷打我“卒”的主意时,我来了一个“暗度陈仓”,悄悄地把我的.炮移到棋盘左侧,打算来个隔山打“牛”——想吃掉爷爷的象。爷爷可能是小看了我,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到来,看到“奸计”得逞,我大声说道:“吃象,将军抽车。”这下爷爷伤亡惨重,阵脚大乱了。爷爷想悔棋,忙说:“等等,等等,我刚才没看清。”说着把我的炮移开。我哪肯呀,抓住爷爷的手,说道:“爷爷,君子走棋不悔哦。你要悔棋可以,除非你认输。”看来“战场无父子”,爷爷认识到这步走不通了,只好硬着头皮重新上阵了……接下来的几个回合更加精彩,我用一个马换了爷爷的一个炮和两个士,彻底瓦解了爷爷的防线。看到自己伤亡惨重,爷爷就像一个斗败了的公鸡,耷拉着脑袋。我得意地对爷爷说:“这盘棋还下吗?您可是输定了哦。”爷爷不甘示弱:“勇士会战斗到最后一刻,誓死不屈。”可能是兵力有限,不到几分钟,我就用两个车紧紧锁住了爷爷的王,让王无路可走了。“哦,我赢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

爷爷拍拍我的肩膀说:“你的棋下得不错,爷爷刚才小看你了。”“爷爷,那我们再来一盘如何?”爷爷笑呵呵地说:“行呀!不过这盘你可要小心了哦……”

4.猴子下棋五年级作文 篇四

很久很久以前,在昆仑山上住着两位道士,这两位道士都喜欢下棋。昆仑山上有一只聪明伶俐的猴子。有一天小猴子说:“道长,道长可以教我下棋吗?”道士们说:“当然可以,你坐在旁边看我们下期就可以了。”小猴子说:“谢谢。”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猴子已经能和道士打成平手了。

小猴子觉得自己的棋艺已经很好了,就去村子里找人下棋。人们都不是小猴子的对手。猴子会下棋,而且棋艺高超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县太爷的耳朵里,县太爷心想:皇上喜欢下棋,何不把这只猴子抓来献给皇上,皇上一高兴说不定……哈哈!我升官发财的机会来了。然后就派30个官兵捉拿猴子,猴子见有人要捉自己,撒腿就跑,可是一不小心就绊上了一块石头,一下子就被官兵捉到了。

猴子被带到了皇宫,皇上好吃好喝的款待猴子,小猴子过得舒心极了。宫里下棋高手纷纷来找猴子比试,但是猴子不费吹灰之力就让他们败下阵来。有一天,皇上也想试一试。猴子可不管皇上是不是九五之尊,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皇上打败了。皇上觉得很没面子,就张贴皇榜:如果有人能战胜猴子,赏金700两。人们纷纷报名,但都没有战胜猴子。

过了一个月,一个老者说:“我能打败猴子。”老者和猴子上一个屋子里下棋,老者在棋盘旁边放了一盘又大又红的.水灵灵的蜜桃。猴子心想:这……这不是我最爱的桃子吗?挑战开始了,猴子下棋时一心想着桃子,所以乱下一气。最后猴子输了。皇上和大臣们纷纷夸赞老者的棋艺。但是老者说,不是我的棋艺高,是猴子自己输给了自己。

5.我爱下棋三年级作文 篇五

我喜欢下棋,当双方棋力相当时,最后决胜负往往由兵或卒的多少来决定,常常听到在旁边观棋的人笑嘻嘻的说:“小兵(小卒)立大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遇到小兵力大功的情形。

说到日常生活中的“小兵”,可能只是平时所养成的好习惯,因为好习惯可以为自己带来好运,而且也容易得人缘,也就可以得到贵人的帮助例如老师给我们的学习单当中,提到一个好习惯使一个应征者顺利得到工作。良好的习惯还包括:珍视友谊、穿着得体、不怨天尤人、与人和平相处和谦恭有礼……等。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像一个将军,自己平常的休养、知识的累积、专业的训练、体能和毅力……等,既是我们战斗的武器,也像是我们所率领的小兵,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在重要关头这些小兵常会带来致胜的数曙光。古人说:“人生一局棋”是颇有道理的。

6.下棋四年级作文 篇六

山东省兖州市第六中学史艳龙:必须没收啊!但因为发生在中考前, 最好侧面进行教育。约束本身就是一种爱, 对学生提出表扬的同时, 也必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

北京市通州区江郭县中学李波:我上高中时在课堂上和同桌 (男) 玩五子棋被班主任发现了, 班主任给我们俩一人一个大嘴巴。教育要因人而宜, 适当体罚有时候也能让学生长点教训。当然啦, 体罚一定要适度, 否则会给自己找麻烦。

哈尔滨市第40中学李淑凤:首先, 我会以赞赏的眼光去欣赏他们手中的棋子, 对他们的发明和手艺表示最为真诚的钦佩。然后, 我会在感叹之后告诉孩子们:“成功往往是因为在合适的时间做适合的事情。你们这精湛的手艺让老师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句话‘心灵, 方能手巧’, 希望课下能一睹你们的棋艺!”

龙江县第二中学李玉春:这种情况当然不能直接批评。棋子做得精致, 表明学生本身可能具有一定的艺术天分。当前艺体教育蓬勃发展, 可鼓励学生若有此爱好将来可走艺术之路。但要跟他们讲好, 现在必须努力, 考上高中才能谈以后。

哈尔滨市第40中学刘晶阳:中考将近, 学生易产生厌学、焦虑的情绪。在这种特殊时期, 学生做出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 教师首先应从内心予以理解, 其次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不影响他们的情绪。教师可以走到他们中间, 用欣赏的眼光、赞许的语气语重心长地说:“喜欢下棋说明你们勇于挑战, 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值得表扬。人生就像一场棋赛, 只有慎重走好每一步棋, 才能赢得一生。”我想学生听了老师的话, 定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的。

牡丹江市委组织部牛亚宝:我以前当过老师, 要是我遇到这种事, 会当场把棋子分给每个同学, 然后告诉他们毕业10周年的时候带来, 当做出席聚会的信物。只认棋子, 不认人!同时, 对这两个同学的辛苦劳动提出表扬。这样处理, 既解决了问题, 又使课堂气氛不致于太紧张, 犯错的同学也不会太尴尬, 一举多得。

都市渔人:都快中考了, 还没有紧迫感, 还在课堂上下棋, 那就随他们去吧, 将来有他们后悔的时候。

山水之间:不宜占用课堂时间过分批评, 否则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状态和教学进程。如果是我的话, 我会一边讲课, 一边走到他们的旁边, 顺手拿走棋子, 并就手里的橡皮棋子现编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小问题, 以免其他同学发觉此事。如果很多同学已经发觉了, 就以开玩笑的口吻调侃一句 (比如:“刀功不错呀, 下课交流一下吧!”) , 然后继续上课。

真实情景再现 (哈尔滨三十五 (秋实) 中学张娜) :我走过去, 拿起棋子说:“这是谁的作品啊?做得可真精致, 要是不介意的话, 留给我收藏吧!”于是我收起象棋, 若无其事地继续讲课。

下课后, 我找到这两位同学, 问:“这是谁的作品?做这个用了多长时间呀?”两位同学低下头, 没说话。我接着问:“你们可以试着算一算, 用做象棋的时间能做多少道数学题, 背多少个单词, 复习多少个语文字词;如果去外面散步的话可以呼吸多少新鲜空气……其实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 知道你们的辛苦, 可是如果在这个时候放松, 可能就前功尽弃了。今天我在课上讲的题目, 你们有没有不会的?”他俩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很好。不过, 即使我讲的你们都会了, 也不能成为你们上课下棋的理由。你们完全可以听听老师、同学是否有不一样的思路、不一样的解法嘛!”“老师, 我们知道错了。”他们两个异口同声地说。接着我又说:“这象棋做的真不错, 先放在我这儿, 等中考结束了, 我给你们当裁判, 让你们一决高下, 如何?”“谢谢老师, 我们一定抓紧剩下的时间, 先在中考中一决高下, 再比棋艺。”两个人劲头十足地说。

当事者感言:毕业班的孩子面临中考的压力, 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想要放松一下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我当场大发雷霆, 必定会耽误课堂的进度, 而且大道理学生听得多了, 多说必定会引发他们的逆反情绪。我既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们, 又肯定了他们的才华, 及时给了他们一个台阶。课后跟他们两个讲道理时, 他们自然好接受, 也会从心里感激我, 从而重新投入到课堂学习。从这件事上, 其他同学也看到了老师的幽默、大度, 也会因此更加欣赏老师, 从而真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我认为, 老师没必要高高在上, 要学会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理解学生, 走进学生的心灵, 才会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使教育的效果更好!

本期互动话题:班上有一个女生经常违反纪律, 迟到、早退、上课说话……班主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多次教导都没有效果。有一次上课铃响后, 她还在用手机听音乐, 班主任没收了她的手机, 并想与她的家长取得联系, 把她的在校情况通报给家长。结果老师问她家长的电话、家庭住址, 她一律回答“不知道”。遇到这样的学生, 我们该怎么办?

7.小学三年级作文:下棋 篇七

今天,我来到张老师家。张老师对我说:“你会下什么棋呀?”我说:“我会下跳棋、五子棋。”张老师提议说:“我们下五子棋好吗?”我说:“好啊!”张老师把五子棋拿出来。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张老师把棋盘铺好后对我说:“我们玩五子棋比赛,五局三胜,我先出棋。”张老师首当其冲,拿了一个黑棋子放在棋盘的中央。我紧跟着把一个白色的棋子放在了黑棋子的右边。我们你下一个我下一个,不一会张老师的棋就连成了一个五连子,所以第一局我肯定输了。因为我有点紧张,第二局我又输给了张老师。现在的比分2:0。我想第三局我一定要谨慎,否则我必输无疑。在下第三局的时候我时刻看着自己的棋子和张老师的棋子,这一局我果然赢了。第四局刚开始我就来了一个声东击西,把棋子放在了棋盘的最左边。张老师有些大意,结果我又赢了。现在的比分是2:2平,关键看第五局了。这一局我把第一个棋子放在了棋盘的最下方,老师说我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次我更认真了,老师也仔细地观察着自己的棋子,但是张老师没有注意看我的棋子。这时候我已经四连子了,张老师下完,我赶紧下第五个棋子,结果我又赢了。最后的结果是2:3,我战胜了张老师。

比赛结束了,张老师对我说:“下棋的时候,不但要看自己的棋子,而且要看对方的棋子,这样知己知彼才能取胜。”听了张老师的话我信服地点了点头。

8.下棋四年级作文 篇八

猪鼻子和防毒面具

1915年,德军在战争中第一次使用了毒气弹这种化学武器。当时,英法联军看到空中慢慢升起了一股白色气团,随后士兵们就开始打喷嚏、咳嗽、流泪不止,有的甚至停止呼吸,直至死亡。

英法联军将抵抗毒气袭击的任务交给了科学家们。科学家们发现毒气的化学成分是氯气。战场上,除了士兵和当地居民的尸体外,飞鸟、家禽、牛羊马狗等均遭毒害。可奇怪的是,猪却没有中毒的迹象。为了揭开这个秘密,科学家们进行了模拟试验:把猪、马、牛、羊等圈在一起,然后放出氯气。观察发现,当猪闻到有毒气体时,就开始拼命逃窜;当无法躲避时,猪就拼命在地上刨土,然后将长鼻子插入刨松的泥土中“闭目养神”。毒气散尽后,其他动物都死了,猪却不慌不忙地拔出长鼻,用力将鼻孔中的泥土喷出。

目睹这一“奇迹”后,科学家们很快得出了结论:泥土颗粒对氯气有明显的吸附作用,猪的长鼻子插入土中,泥土颗粒塞满了它的鼻孔,形成一个类似过滤器的防护面具。于是“,长鼻子”的防毒面具就诞生了。防毒面具上的“长鼻子”就是一个过滤器,里面装着吸附作用比泥土颗粒更强的活性炭,能有效抵抗毒气的袭击。

苍耳和尼龙搭扣

苍耳这种植物你可能已经见过,每当秋天野外郊游归来,它的果实 会挂在你 的衣裤上———它的颜色是灰褐色的,长度约1.5厘米左右。可以牢牢钩住衣裤,不易脱落。你知道吗?像苍耳这样微小的植物也为人们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呢!

据说,瑞士发明家乔治喜欢带着狗外出散步。有一次,散步回家,他发现自己的裤腿上和狗身上都粘满了一种植物———苍耳。苍耳粘在狗毛上很牢,要花一定功夫才能把苍耳拉下来。乔治感到很奇怪,他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苍耳。

原来,苍耳的纤维与狗毛是交叉在一起的,他想,利用这两种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不可以设计一种搭扣呢?于是,尼龙搭扣诞生了。两片尼龙布,一边是一排排的小钩,另一边是密密麻麻的小线圈,两边贴在一起的时候,小钩就钩住小线圈,不易分开。

从此,人们的生活中多了一个好帮手———乔治发明的尼龙搭扣。今天,我们穿的鞋有的就是用尼龙搭扣扣上的,背的书包有的也是用尼龙搭扣扣上的。

鱼和潜水艇

在湛蓝的大海上,出现了一个小黑点,时沉时浮,那是一艘潜水艇。在这样茫茫的大海中,如此庞大的潜水艇怎么能时而沉,时而浮,操控自如呢?原来是人们从鱼身上得到了启示。

鱼儿在大海的怀抱里忽东忽西,忽高忽低,自由自在,难道它有什么特殊功能,使它能在水里随心所欲?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许多研究,终于揭开了鱼儿沉浮的秘密。原来鱼的肚子里有一个鳔。鳔有什么用处呢?这个小小的鳔能够帮助鱼浮上来,也能帮助鱼沉下去。鱼要浮上来的时候,鳔里慢慢装满了气,鳔胀大了,就浮上来了。鱼要沉下去的时候,鳔里的气慢慢地放出来,鳔缩小了,鱼的身体略微变小,就沉下去了。

科学家模仿鱼沉浮的方法,发明了潜水艇。潜水艇内装有一个“水仓”,这个水仓相当于鱼的鳔。当潜水艇要下沉时,水仓抽满水,潜水艇慢慢地就沉下去了。相反,当潜水艇要浮上来时,只要把水仓里的水排掉,就浮上来了。

大自然真是奇妙啊!

青蛙和电子蛙眼

科学家利用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

科学家们早在100多年前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是把一只青蛙放在笼子里,又把几只活苍蝇放了进去。过了几天,他们去看青蛙,发现青蛙还活着,苍蝇却一只也不剩了。第二次是把一只青蛙放进笼子里,挂了几只死苍蝇。过了几天科学家发现青蛙竟然被饿死了,苍蝇竟然一只也没少。两次不同的实验,证明青蛙的眼睛看活动的东西特别敏锐,看静止的东西却“视而不见”。原来,青蛙的眼睛里有四种神经细胞,在这四种神经细胞的作用下,青蛙能迅速、准确地辨别活动物体。

模仿蛙眼的原理和结构,仿生学家就发明了电子蛙眼。机场的工作人员为什么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指挥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原来电子蛙眼能够敏捷地发现运动目标,迅速判断目标的位置、运动方向以及速度。在机场里,它若监控到飞机要碰撞会立刻发出警告。电子蛙眼还广泛运用在交通要道上,它会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备课构想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短文,属于说明文。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课,又要依据文章内容,对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深入研读教材后,我制订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用课文教语文。指导学生通过运用表格提取信息、画示意图理解意思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2.通过阅读一组关于仿生学的说明性文章,感受此类文章在语言 表达上的 精准 、简练、生动、形象。进一步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在课前的学情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仿生学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谈起这方面的话题,他们畅所欲言、津津乐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减少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前研究、课堂活动、课后延伸中来,运用小组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

阅读本组文章,目的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发现说明性文章的语言或生动活泼,或平实简明,都是为了更形象地说明事物,使读者很容易就能读懂这个特点。以此为契合点,我给每篇文章设计了阅读任务,需要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再次运用表格、示意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这组既有趣味性,又有语言魅力的科普知识文章,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素养,感受科学的奇妙,从而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课例呈现

环节一: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一起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还知道了科学家为了弄清蝙蝠在夜间是怎么飞行的做过一个有意思的试验。课后,老师给大家留了一项作业,请每个小组为这次试验设计一份试验报告,完成了吗?

生:(齐)完成了!

(指一组学生汇报,实物投影展示试验报告。)

(四人小组,分别站在投影幕布和展示台前,边介绍自己的试验报告,边用手示意。)

生1:大家好!下面由我们组向大家介绍科学家做的蝙蝠飞行试验。请看,这就是我们设计的试验报告。

生2:这次试验的对象是蝙蝠,试验地点是在一间屋子里,试验道具有绳子和铃铛。

生3:科学家一共做了三次试验。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上,结果蝙蝠飞的时候铃铛一个也没响。

生4: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结果铃铛响个不停。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封住,结果铃铛还是响个不停。

生1:科学家通过这三次试验,得出结论:蝙蝠在夜里飞行靠得不是眼睛,而是用耳朵和嘴巴配合起来探路的。

生2:这就是我们组设计的试验报告。谢谢大家!

(其他学生鼓掌)

师:感谢你们的汇报!同学们,为什么给这个小组鼓掌?

生:因为我觉得郭宇佳他们组设计的试验报告简洁明了,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生:我认为他们组设计的表格内容很全面,比如有试验地点,还有试验对象。

生:他们组介绍得特别清楚,声音很洪亮。

师:我同意你们的看法。老师也想问问这组同学,你们组是怎么设计出这个试验报告的?

生:我们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把科学家的试验过程简练地写下来。

师:看来,这简练的语言可并不简单呢,不仅表达要准确,还要把试验过程记录清楚。这组同学会读书,也会思考,能用表格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在你们设计的试验报告中,是不是也都关注到了这有意思的试验结论呢?(生点头)

(实物投影,放大试验报告中试验结论一项。)

师:那我们来一起读读。

(生齐读试验结论)

师:快速浏览课文,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蝙蝠飞行时嘴耳配合的方法呢?画一画。

(生浏览课 文 , 标画句子。)

师:来,给大家读读你画的句子。

(指一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师:我们大家画的是不是都一样?

生:一样。(生纷纷回答)

师:好,每个人都出声再读读这段话。

(生自读)

师:同学们读得特别准确、流利,可是这语言背后所表达的意思你读懂了吗?

(生表现出思考和不确定的样子)

师:老师可要来考考你们了。每个小组都有一份图示,同学们先在小组里动手练习。读清楚蝙 蝠飞行嘴 耳配合的方法,根据课文的描写摆一摆这些图 示 ,一会儿在 全班展示。

(小组练习后,指一组在全班展示。)

生:我们来向大家展示蝙蝠飞行时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的。

(两人配合,一个学生读句子,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来当小老师,评一评这组同学的表现。

生:夏步天用粉笔画了超声波,他画得和课文写得一样,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师:是啊,这样的描写多形象啊,特别容易让我们理解。

生:刘佳盈和夏步天两个人配合得好,刘佳盈读一句,夏步天摆一步。我知道蝙蝠是怎么飞行的了。

师:夏步天,老师想问问你,你怎么这么清楚蝙蝠飞行的方法呢?

生:这段话里有很多动词,比如:发出、推进、反射。我们组刚才在讨论的时候,就是按照课文的每一句话的意思一步一步摆的。

师:仿生学是一种深奥的科学,里面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可是课文却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描写、简练易懂的语言,让我们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多有意思啊。

师: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却用一个“和”字把它们连起来,这个“和”字说明什么?(课件点红“和”字)

生:它们之间有联系。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说明了蝙蝠和雷达是有联系的,找找看。

(生读文,师出示句子: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师:蝙蝠和雷达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

(师出示提示,让一生读: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完成课后填空题;小组合作,利用图示,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蝙蝠和雷达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小组学习,指一组汇报:两人配合,一生说,另一生摆图示。)

生: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师:你们觉得这组同学说清蝙蝠和雷达的联系了吗?

生:说清了。

生:我发现叶子鸣是把课文中的句子背下来了。

师:叶子鸣,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能把课文中的句子背下来呢?

生:因为我们小组刚才在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时,都觉得特别啰唆。我们认为书上的话写得特别清楚,而且很简练,练习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师:这就是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你们小组特别善于思考。

师:雷达保障了人类的安全,这不仅要感谢蝙蝠,你们觉得还要得感谢谁?

生 :我认为还 要感谢科学家。

(生读: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师:我们一起仔细听一段资料。一会儿请你来告诉大家,你听懂了什么。

(师播放录音材料:蝙蝠为什么能在黑暗中安全地飞行呢?早在1793年,科学家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对比试验,提出了在当时看来荒唐的结论,蝙蝠能用耳朵看东西。经过100多年不断地研究,直到1938年,其中的奥妙才被科学家揭开。又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试验,人类才最终根据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发明了雷达,装在飞机上,才能使飞机在夜间安全地飞行。)

生: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很漫长。

生: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付出了100多年的心血。

生: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才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

师:可是对于这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课文只用了一句这么简单的话进行总结。该怎样读好呢?(生读,突出了“反复”和“终于”。)

师:为什么这么读呢?

生:因为从“终于”这个词可以看出科学家历经千辛万苦才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而从“反复”这个词中,我明白了科学家经历了很多研究和试验,花费了许多时间和心血。

师:两个简单的词语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带着我们感受到的一起读读这句话。(生有感情地齐读)

环节二:阅读组文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四篇有趣的仿生学文章,分别是《猪鼻子和防毒面具》《苍耳和尼龙搭扣》《鱼和潜水艇》《青蛙和电子蛙眼》。

(有的学生边笑边拍手)

师:为什么这么高兴?

生:听您说了文章的题目,我觉得肯定特别有意思。

师:一起读一读吧。

(生在小组内传阅四篇文章)

师:读了这四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防毒面具是根据猪鼻子的特点发明的。

生:我知道了科学家仿照鱼沉浮的方法发明了潜水艇。

生: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从青蛙眼上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

生:原来发明尼龙搭扣的灵感来自于一只狗。

师:哪篇文章你最感兴趣?

(生七嘴八舌地回答)

师:每个小组选择一篇最感兴趣的文章,再仔细读一读。试着根据文章中的描写,用表格或者是示意图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介绍其中的奥秘。一会儿我们召开一个“仿生学阅读分享会”,请“小小讲解员”上台来介绍一门仿生学。

(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第一组

生1:下面由我们组向大家介绍《猪鼻子和防毒面具》。这篇短文是关于仿生学的,人们根据猪鼻子的特点发明了防毒面具。

生2:读了文章,我们知道了猪鼻子和防毒面具的联系。我们利用示意图来向大家讲解一下。

生3:大家看,这防毒面具的过滤器多像猪鼻子,上面的透气孔就像是猪鼻孔。当猪遇到危险时,就将鼻孔塞满泥土颗粒过滤毒气。人们进行模仿,在过滤器里装上活性炭,就能有效抵抗毒气的侵袭。

生1:这就是我们组的汇报,谢谢大家!

(生鼓掌)

师: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生互动)

生:我也喜欢这篇文章。我觉得文章中猪的样子特别可爱,当它们闻到毒气的时候,有长鼻子保护,表现得不慌不忙,还能“闭目养神”呢。

生:真没想到防毒面具是由猪鼻子发明来的。科学家真了不起!

生:我觉得他们组的汇报图文并茂,很清楚。

师:谢谢这组的同学!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一段简洁清楚的解说,一幅形象生动的示意图,让我们发现了防毒面具里的奥秘。

第二组

生1:我们组向大家介绍的是仿生学短文 《鱼和潜水艇》。

生2:看题目我们就能知道,人们根据鱼的特点发明了潜水艇。

生3:文章向我们介绍了鱼和潜水艇的联系。我们进行了总结,请大家看表格。

生4:当鱼鳔装满气时,它就浮上来;当鱼鳔放出气时,它就沉下去。潜水艇的水仓就像是鱼鳔,当水仓抽满水时,潜水艇就沉下去;当水仓排掉水时,它就浮上来。

生1:听了我们组的解说,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奥秘了吗?

(生鼓掌)

(生生互动)

师:你们填写在表格中的内容很准确,也很简练。

生4:我们小组认真读了文章,找到了一些描写鱼和潜水艇变化动向的关键词。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为了能让读者理解深奥的科学知识,文中的语言都特别的简单,我们一下子就能读懂。这组同学更棒,能把这些语言简练、清楚地呈现出来。

第三组

生1:大家好,我们来介绍《青蛙和电子蛙眼》。

生2:请大家看这张表格。

青蛙的眼睛很奇怪,对于活动的物体它们反应敏锐;而对静止的物体却“视而不见”。根据这个特点,人们发明了电子蛙眼。

生3:电子蛙眼一般用于判断运动目标的位置、方向和速度。

(生生互动)

生4:同学们,你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会运用电子蛙眼吗?

生5:我知道。机场就装有电子蛙眼,监控飞机的动向。

生6:马路上也有,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避免碰撞。

生4:你们说的都对,这些都是文章中介绍的。

生1:科学家真了不起,他们经过反复研究,才从青蛙眼睛上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师: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一篇有意思的仿生学说明文带给我们这么多感受。

第四组

生1:我们组最感兴趣的文章是《苍耳和尼龙搭扣》。

生2:大家请看,这是我们组设计的示意图。

生3:苍耳和尼龙搭扣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苍耳的纤维钩住了狗毛和衣服,于是乔治根据它们的形状发明了尼龙搭扣。尼龙搭扣带有小钩的一侧就像是苍耳上的纤维,尼龙搭扣的另一侧是由一些小线圈组成的。

生4:这样尼龙搭扣就能牢牢粘住了。这就是我们组的介绍。谢谢大家!

(生鼓掌)

(生生互动)

生5:文章中写“两片尼龙布,一边是一排排的小钩,另一边是密密的小线圈”,他们组这样画就很清楚。

生1:文章还写了,如果两边贴在一起的时候,小钩就钩住小线圈,这样就贴在一起了,就像这样。(双手张开、合拢,演示尼龙搭扣。)

师:文章写得很清楚,你们展示得也很清楚。

生1:我的书包和鞋上面都有尼龙搭扣。

环节三:推荐阅读

师: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仿生学啊。读了这一篇篇趣味盎然的文章,听了同学们的分享,我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也有不少收获吧。

生:我还想再读一些介绍仿生学的文章。

生:我觉得这些文章特别有意思。

生:我知道了很多仿生学知识。

生:我也想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师:老师向大家推荐《奇妙的仿生学》这本书。这本书里,还记录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就有这本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借来读一读,我们利用班级读书会再来分享收获。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努力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而多样的阅读资源,由课内一篇课文的阅读带动多篇文本的阅读,通过阅读一组有关联的文章,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该契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在组合本组说明文时,我进行了反复的筛选和修改。我想,阅读材料的呈现应该既能够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又要具有鲜明的特点,使学生在组文阅读中品读语言文字,进行阅读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本节课充分考虑到组文阅读使课堂上的阅读量有所增加,必须要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对于学生已在课前读懂的内容、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弄明白的问题,教师不再进行讲授。学生通过设计试验报告和读后演示图示的方法,理解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同时感受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品读中理解语意,赏读中领略语趣。

课堂上,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组文阅读。宽松的氛围使学生不时绽放思维的火花。在分享阅读心得时,生生、师生之间互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还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整合起来。学生的感悟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课堂上的我,应该是引导者、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和聆听者。

这是一组说明文。课标中对说明性文章的阅读要求是训练学生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学生通过运用从教材中习得的方法,引发出了阅读其他四篇文章时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感受到了作品的文本特征和表达风格。我最大程度地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品味阅读,享受阅读。

当然,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一样的。如何运用有效策略,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阅读体验和提高,如何通过及时、到位的评价鼓励,指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是我在完成本节课教学后思考的问题。

课例评析

薄文老师的组文阅读很有特点。很多教师在选择组文进行教学时,往往习惯把目光聚焦到名家、名篇或者诗歌、散文上,而她选择了一组说明文来进行教学,无疑是另辟蹊径。这堂课很好地实现了“用例文教语文”的目的。

一、教师理念前瞻,具有极强的课程意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把教教材当作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只关注教材本身,那我们的学生也大多在一篇篇课文里打转。一个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必须站在课程的视角来思考怎么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教学,怎么把对学生语文学习有用的东西拿到课堂中来,让孩子享受好吃的有营养的语文。这一点,薄老师做到了。

二、教师头脑清楚,深知文本的例子功能。我们知道,文本内容并不是教和学的全部,文本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语文教学的内容是隐藏在课文之中的。教师要发掘文本中那些对学生语文学习有帮助的元素,给学生提供学习语文的空间、机会和过程。薄文老师独具慧眼,在众多的阅读材料中,将 《蝙蝠和雷达》《猪鼻子和防毒面具》《苍耳和尼龙搭扣》《鱼和潜水艇》《青蛙和电子蛙眼》这5篇文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学生的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够在了解“仿生学”这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学习这类文章的基本的阅读方法,领悟这类文章的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操作简单而富有实效,一举多得,自然值得赞叹。

三、教师教法多样,体现了儿童是学习的主人。在这堂课上,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语文”。例如:指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撰写试验报告,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给学生机会在黑板上画图演示试验过程,培养学生把“话”变成“画”的语言理解力;为学生播放补充资料的录音,帮助学生在听中理解“反复”“终于”这些语词的意思;组织学生召开“仿生学阅读分享会”,请“小小讲解员”来作介绍,培养学生活用资料,使学生懂得语文是为生活服务的。

9.爱下棋的爷爷三年级作文 篇九

爷爷下棋总是下得没完没了,一有棋摊,爷爷几乎是一个箭步冲上去,眼睛粘在棋上,若是棋摊一直摆在那里,太阳下山爷爷也不会回家。

有一次,爷爷奶奶去接从作文班出来的我。快到家时,爷爷说要去市场买菜,顺便买点饺子回来。我一听,嚷了起来:“爷爷,我也要去嘛,我要去!”爷爷回答到:“不行,你个小孩子去干什么?就知道闹!”爷爷执意不让我去,我只好不去了。

“当,当,当,当……”墙上挂的大钟的指针已经指向七点了。“这老头儿,又干什么去了?八成是去下棋了,这毛病告诉了他十多次还不改……”奶奶又开始唠叨起来了。没错,爷爷肯定是去下棋了!于是,我跑了出去,来到菜市场,忽然看到爷爷坐在棋摊旁,正在“忘乎所以”地下着棋。我跑过去一看,爷爷竟然只买了一棵小葱!我生气地敲敲爷爷:“爷爷,走了,该吃饭了!”“好了好了,下完这盘棋的!”爷爷似乎不把我当回事。我便直接拉起爷爷,拉着他转身就走。爷爷还跟在后面不住地说:“唉,就要下完了,可惜了这盘棋了……”哎,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到家了,爷爷只好装作“嬉皮笑脸”的样子,对奶奶说:“嘿嘿,没有卖饺子的了。那些菜我都没相中,转了大半圈才买了这颗小葱。”说完就想“溜”。奶奶听后气不打一处来:“哼,又下棋去了吧,亏你还想着回来……”爷爷笑嘻嘻地搓着手,又进房间研究他的棋谱去了。

这就是我的爷爷,一个爱下棋的爷爷!

10.走遍天下棋为侣六年级作文 篇十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游世界,只能带一样供自己娱乐的东西,你会选择什么呢?口琴?书?扑克牌。

如果是我有机会独自驾舟环游世界,一定会选择一副象棋!

象棋?那不是至少需要两个人才能娱乐的项目么?呵呵,那两个人呀,就是我的左手和右手呀!在风和日丽的时候,在一望无际、碧波荡漾的大海里有象棋做伴不是一大快事么!左手持黑,右手持红,一会儿帮助红马冲出重围,一会儿为黑将逃过一劫,自得其乐。在有“天然氧吧”之称的海上下棋,思路清晰,思维开阔,难得没有人打搅我,可以尽情徜徉在楚河、汉界中,享受运筹帷幄的畅快。

你一定会说:没有对手的楚河、汉界哪来的乐趣?能陪你渡过漫漫长路,不会厌倦么?呵呵,您的建议我也有同感!这只是独自一人玩象棋的其中一种玩法而已。

独自一人环游世界,有的是时间。我可以破残局甚至开创出新的玩法。除了吃饭、睡觉、设定航向,可以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楚河、汉界的广阔世界里。一会儿眉飞色舞;一会儿愁眉苦脸;一会儿云开雾散,这种忘我的境界哪是其它环境可以拥有的!同一个残局可以有不同的破局方法,举一反三,我的环球旅行还会寂寞?

11.下棋四年级作文 篇十一

一、延展课堂, 内外结合

高年级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汉语拼音, 大多数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我们不妨在改革课堂结构上动点脑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习惯。

作为传统的生字教学方法———抄写, 我将其引进“预习”环节中, 促使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我要求学生可以按音节预习一遍, 再按组词的方式预习一遍, 如“炊”字, 学生这样写:chuī炊 (炊烟) (炊事员) 。也可以让学生用找形近字的方式抄写, 如还是“炊”字, 可以这样抄写:炊 (炊烟) , 饮 (饮水) , 吹 (吹拂) 。到了课堂教学时, 我们对生字的教学采用“质疑交流”的方法, 那些学生学习起来确实感到困难的字才算作是生字, 教学中我们才真正花时间去学习。如《师恩难忘》中“终生难忘”的“生”虽然不是本课生字, 但学生容易写成“终身难忘”, 还是应该突出来比较学习一下。

二、精讲精练, 扶放结合

放手让学生自学, 并不是撒手不管。相反, 教师对一些难学的字, 尤其是难读难写的字更应当予以关注, 重点指导、示范。

如学习《海伦·凯勒》这一课时, 课文中出现了一组同音生字“燥”“躁”, 学生稍不注意就会写错。学习中我先让学生比较两个字的不同点, 学生很快说出是部首不同。我再让他们仔细想一想部首和字义有什么联系, 学生通过交流找到了答案。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自己来编一句儿歌帮助加深印象, 很快“一急躁, 双脚跳;要干燥, 用火烤”就完成了。这样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牢牢记住了这两个生字。

在认读生字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汉字结构知识, 分析字的结构、特点, 找出部首, 然后通过查字典了解字义。交流的时候, 教师应注重引导,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 不要面面俱到。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 教师教的方法会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本领, 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会学习生字的方法。

三、触类旁通, 新旧结合

随着年级的增高, 学生积累的汉字会越来越多, 随之而来的就是错别字也多了起来, 尤其在造句和习作时他们常常分辨不清形近字和同音字等, 所以我们的教学一定要做到“学会一个, 复习一组”。

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 教师应当讲究“法”, 可以让学生采用先换部首, 写出形近字, 并且分别组词的方法学习。如学“俊”时, 可以联想到“峻、竣、骏”, 这样既可以记牢新字, 又能复习旧字。还可以通过同音字组词, 准确地理解字义。如学“进”, 进而想到“近, 靠近”, “尽, 尽头”等。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比较同音字、形近字、近义词的过程中强化了认识, 以后再碰到类似的生字, 就会自觉地在头脑中建立联系, 从音、形、义方面全面分析, 立体记忆。

四、随文识字, 点面结合

生字是单个出现的, 但是它的意思却不是单一的, 一定要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细细理解。随课文识记理解是个好方法。

比如, 学习《秦兵马俑》这一课时, 理解“鸟瞰”这个词语。无论是“瞰”还是“鸟瞰”单个出现学生都不好理解, 但一读课文“站在高处鸟瞰”意思就明白了。另外像“雄伟壮观”“规模宏大”等词语的理解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12.下棋四年级作文 篇十二

小时候我酷爱下棋,经常和小伙伴一起约战,下它一个三五回合。

那时候我们不懂规则,随便落子,对方总是能轻而易举地吃掉我的将军,因此我很不服气,往往非和别人干一架不可,看看到底谁是真厉害!虽然每次无论哪方赢了,心里都仍是怒火中烧,但是经过长期练习的沉淀,我便总结出了一套方法——当头炮,马来照,这样就可以看住“敌方”;或者他出车,我飞象,这样就能一箭双雕。这可是我引以为豪的方法,可谓屡试不爽。小时候下棋,多半是为了得胜后的狂喜。

慢慢地我长大了,和别人下棋时有输也有赢,我渐渐褪去了浮躁,更加理性地对待下棋了。“失败乃成功之母”,从失败中总结道理,学以致用;赢了也不要骄傲,毕竟“骄傲使人退步”。

记得有一次和同学下象棋,刚开局时我处于下风,我便开始了战略性进攻,我的小眼睛在棋盘上转来转去,又瞧了瞧对方思索的表情,趁他不注意,便用炮吃掉他的象,让他的将置身于险境。看他是保将还是车,我得意地想着。当然他选择了将,这样,他的一名大将——车,便栽在我的手中,我更是乘势而上,猛力追击……不知不觉过了三十分钟,棋盘成了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变变变,兵马将车炮,你来我往;变变变,卒象士車帅,你杀我挡。终于,一场激烈的对决落下帷幕。这是一场和局,真是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啊!但我却十分高兴,虽然没有赢,但我已心满意足了,因为我享受了下棋中你来我往、头脑风暴的乐趣。

下棋已成了我闲暇时光的兴趣爱好,棋盘上的战场风云,久久在我心中回荡。从我小时候没头苍蝇似地胡乱下,到长大后的战略性对战,这种成长让我回味无穷。

13.小学三年级作文:下棋 篇十三

“不,虽然只是一步,但是它却决定着你的命运!”爸爸打断我的嚷嚷,说,“来,你注意看一下棋局,就会有新发现的!”

“棋局?有什么好看的!我摇了摇头,随意瞟了瞟棋盘。忽然,我眼睛一亮,发现了我输棋的原因!

“怎么样?发现了吧!你自己想想吧!”爸爸站起身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走出了房间,“砰DD”的一声关上了门,只留下我一人懵懵地愣在那里……

我望着棋盘,分析着失败的原因:爸爸的棋子步步为营,一步一步地前进,规规矩矩;而我呢?以为自己走法新奇,东蹦西跳凭着小聪明来吃掉爸爸的棋子,虽说开棋得利,然而,由于爸爸根扎得深,基础牢,从容不迫地向我进攻,最后,我终于挺不住了……

其实,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有的人,白手起家,靠着自己的本领,脚踏实地地工作,最后,终于功成名就;而有的人,凭借着小伎俩,耍着小聪明而赢小利,窃窃私“喜”,可是,最后失败的却是他们!

14.下棋四年级作文 篇十四

本研究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和第二学段(3~4年级)的目标要求,确定内容标准,研制监测工具,主要从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习作与表达三个维度考查和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从工具内容结构分析,三个维度内容比例适中。其中,阅读与理解以及习作与表达部分的比重明显加大,力图体现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指向检测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和水平,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现行小学语文测试过于关注考查语文知识、识记能力的偏颇予以纠正。工具的研制多次经历试题难度、信度、区分度的调试,力图体现监测过程的规范、科学和严谨。

研究人员于2014年9月,经分层抽样确定测试对象。抽样兼顾地区(城市、县城、乡镇)、地域(全省所辖地区)、学校类型(公办、民办)三层分类特征。由于测查的是四年级学生的学业水平,故选择四年级学业完全结束,刚刚升入五年级的学生为监测对象。本研究最终确定来自A区和B区的28所学校的五年级63个班的2048名学生为监测对象,其中城市1616人,农村435人。样本兼顾了两个区域城乡学校的比例,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的比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一、监测结果分析

1.城乡学业质量差异对比分析

通过城市和农村学生在三个维度和五个子项上的平均数对比分析得出:词义分辨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维度均存在着“非常显著”差异;均表现为城市优于农村(见表1)。

结合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教育理念、教育资源配置、文化氛围、家庭环境等是造成城乡学业质量差距的主要因素。

注:*表示P<0.05,差异显著;**表示P<0.01,差异非常显著。

2.学生各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1)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积累与运用”部分得分率较高,阅读能力与之比较,相对较差,而习作能力的发展最为滞后。这和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大量的“讲语文”“背语文”“写语文”的重复的、单调的教学实践直接关联,这样的教学致使学生只是识记了语文知识,并没有将其活化、内化为语文能力并最终形成语文素养。若加强学生的阅读和习作实践,不仅有利于提高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触类旁通,迁移至学生其他语文能力发展和素养形成。

(2)“积累与运用”部分分析。从表3来看,学生字音辨析的题目得分率达90.34%。可见,学生对于平翘舌、易错声调、方言、多音字的辨析掌握较为扎实准确。这要得益于日常教学中,教师普遍注重汉语拼音正音的练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纠正方言区语音的专项训练,积极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这方面的训练是经常性的,效果较好。

认字形问题学生的得分率为77.63%。其中,音同形近的字失分率较高。例如,考查学生辨识“遵重”“辩别”等的错别字。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忽视对汉字构字规律及运用的深入研究,不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汉字音、形、义的内在联系。对于形近字比较的教学,只是从字形上机械、生硬地加以区分,或通过大量的、重复地练习加以强化,不注重汉字构字理据和汉字文化的渗透。

理解词义间细微差别的能力相对较差,失分率较高。尤其是农村学校,正确率仅为48.51%。如下题,要求学生找出与加点词语意思最接近的选项:

确实A.真实B.的确C.准确D.正确

獉獉破例A.破格B.破旧C.举例D.例题

学生判断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由于词汇量不足,对某些词义不理解或理解模糊,像对“破例”的理解出现错误;可能缘于缺少语境,对词义细微差别的分辨有困难,像对“真实”“的确”“准确”的区分出现偏差;还可能是对词性及感情色彩的把握不准确,像“对付”与“付出”“应付”的比较等等。

词语运用一题,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是:

这个电视节目真是太精彩了,我_________地看着,连妈妈叫我都没有听见。

A.滔滔不绝B.洋洋得意C.津津有味D.流连忘返

上述题目考查的目标主要有三个维度,分别是:对句义和语境的理解、区分词语形式和意思的差别、建立词语同语境的联系,即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学生需要综合上述三方面作答。这部分题目失分较多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句义及词语的理解出现偏颇、词汇积累贫乏、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较差。

古诗积累部分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表达诗人离别时对朋友一片深情的诗句是哪一项?()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上述题目失分的原因在于:学生审题不认真,不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只是让学生机械背诵,致使学生只是短时记忆,并未做到长期的准确记忆。

(3)“阅读与理解”部分分析。本次监测增加了“阅读与理解”的比重,提供了文体不同的两篇阅读材料,分别为文学类文本和信息类文本。着重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推断解释能力、评价欣赏能力,并基于文本的内容适度拓展,向生活和学生的体验延伸。

有关“细致阅读,提取信息”的问题,学生作答并不理想。这些问题,答案都在原文中,只要细心阅读便能准确地获取信息,做出判断。而学生作答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便暴露了其日常阅读的不良习惯。比如,学生在做这部分试题时,只关注问题和答案,而忽略问题的前提条件;部分学生离开文本“凭空想当然”或断章取义、顾此失彼、进行“碎片化阅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本意的意识较淡薄,以致出错。

有关“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学生这方面的得分率低于“细致阅读,提取信息”的问题,可见,学生理解文章并综合相关信息形成解释的能力相对较低,缺乏整体意识,没有使用前后联系的方法阅读文本。

阅读中的部分题目编制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水平和层次,从完全不理解、机械理解、理解正确但并不全面,到理解深刻四个层次,得分依次是0,1,2,3,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比较忽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锻造。

(4)“习作与表达”部分分析。在“习作与表达”部分,城市学生成绩优于农村学生。具体包括审题能力,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平均分高出0.25,“内容具体”一项平均分高出0.46,“准确表达”一项平均分高出0.44,“想象能力”一项平均分高出0.4,“调动积累”一项平均分高出0.28,“书写习惯”一项平均分高出0.14,差别不大,由此说明城乡学校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都比较重视。(见表4)

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学生习作测试失分率较高的部分都主要分布在表4的2,3,4项上。由此可见,当前语文教学忽视语文实践的价值,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机会和场域不充分,学生阅读量小,想象力和生活阅历匮乏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感形成、思维发展和习作表达。尤其是“想象能力”一项,存在想象趋同、缺乏童趣、套路化等问题。“课程标准中,从低年级‘写想象中的事物’,到中高年级‘写想象’‘写想象性作文’,在写话和习作中,有一个明晰的脉络,又有坡度,蕴含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儿童的创造性。[1]”想象反映在习作中,应该是最富个性化的,教师应注重对儿童在想象过程中潜在的创造性的保护、发掘和培养。

二、主要问题与建议

1.学生语文学习各领域发展水平失衡,应加强语文课程内部各领域的联系,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

从监测结果分析,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可见A区和B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较注重常规训练,基础知识夯实,达到了强基固本的目的。学生书写质量整体水平较高,从习作书写来看,表现为书写规范、行款整齐、态度端正,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同2001版实验稿比较,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进一步凸显了“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地位,强化了书写技能和习惯的培养。从监测结果来看,这一变化在两个区域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贯彻落实,教师对于引导学生写对字、写好字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初见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也暴露出两个区域对各语文学习领域,存有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的倾向。比如,对阅读、习作的重视不够。语文学习是一个整体系统,应进一步加强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密切五个领域的内在联系,关注语文课程的整体性、系统性、多元价值和多维目标,促进听、说、读、写的全面、均衡、协调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明显滞后于识记能力,教学中应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取向

从监测结果分析,学生在词语及古诗的积累运用,综合相关信息做出解释或推论,运用语言文字规范表达、创意表达等方面,普遍失分率较高。《语文课程标准》再次强化语文教学中的“语用”价值和课程学习的实践性,语文实践固然离不开语文知识的支撑,但“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2]有效的语言文字知识注定是应用性的知识。学习语言文字,若背离实践性规律,脱离应用的环境,在答题、解析等类似的静态知识学习中认识语言文字,注定是很难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停留在“懂”和“记诵”上,最终要指向“用”。因此,语文教学应进一步强调语文学习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从生活与阅读的角度考虑,关注阅读需求的差异性,关注阅读情境设置的真实感[3],注重积累、感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和习得语文学习的规律。

3.普遍忽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维发展,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上一篇:农科所学习宣传专题节目《榜样》情况汇报下一篇:儿童励志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