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分析

2024-09-19

音乐教学分析(共8篇)

1.音乐教学分析 篇一

摘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意义就在于为学生和教师展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尊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创作,为每个高中学生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继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字:多元智能理论;高中音乐课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这四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

一、现状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只要有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多元智能课程的目标就是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目标,学校重视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人的发展。因此,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即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2.在教学内容方面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已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

4.在教学评价方面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育方针、一定的教学目标,利用可能的评价技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做出价值上的判断,以期改进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多元智能的评价中非常重视真实测验。加德纳指出,我们测试学生多元智能的最好方法是,观察学生如何运用每项智能的符号系统。例如,你可以观察学生如何玩逻辑游戏、如何操纵机器、如何跳舞,或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如何处理争执。在自然的环境中,观察学生就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方式,是提供学生在各科目方面的能力的最好情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改进与完善课程评价机制。评价对象包括学生、教师、教学过程三个层次。着眼于评价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淡化和摒弃排序、筛选等做法。

三、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近年来关注的国外教育思潮之一,加德纳把智能定位为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新支点;同时提出了智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我们的教育观应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呼唤我们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而随之变化。鉴于笔者研究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获得了一些启示:

1.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应该紧跟时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应该紧跟时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在高中音乐课堂中,一定要把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重点培养并考察学生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初步创造的能力。

2.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 ——智能强项或特长,使音乐

课堂教学成为发现差异、培养特长的课堂教学,从而进一步成为尊重差异、平等互助、合作探究和培养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3.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在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关注学生情商的培养

传统的智力概念是用智力商数“IQ”来表示的,它是可以通过测验而量化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用“MI”来表示,是发展每个学生的强项,人人成才;情商用“EQ”来表示,是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指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的情绪智能,占 80%。是对高中学生的发展与其社会生存能力的促进。因此,音乐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培养,尤其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体现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4.学科综合是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科综合,对于深化音乐课程改革,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是一个无止境的探索过程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立足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与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融合,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们学生的教学实际,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而服务于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钟启泉总主编、胡知凡主编.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高慎英、刘良华著.高中新课程教育丛书-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余文森等著.高中新课程教师读本[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马云鹏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音乐教学分析 篇二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且还为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元素。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的画面较为丰富且色彩艳丽、形象逼真,而且还和音响浑然一体,能充分把学生的视听感官调动起来,让学生们都能够耳目一新,获得较为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此外,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够扩展音乐课堂的教学容量,不断地丰富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为师生的教与学都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精彩纷呈的音乐世界。学生不仅能够获得艺术上的享受,而且还能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对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

由于当前各校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也使得对教材的使用方法以及课程的开设方面都有一定的随意性,所以说,要想做好音乐课的欣赏教学首先就要设计好教学内容。比如说,要想让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求,然后再在这个前提下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 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学生学习音乐还是很有帮助的。当前的技校音乐课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以课程内容的精致和典型作为最基本的目标。在开始新知识讲解前,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供他们去赏析,为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服务。其次,也要做好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组合,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想办法努力把同类题材或者是同类风格的音乐作品和不同的人文主体的教学内容巧妙进行组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无限的音乐宝库。例如,在介绍我国各民族音乐作品的时候,就可以围绕着不同民族的特点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教学组合方案,比方说,在对蒙古族音乐作品进行介绍的时候,就可以先让学生先欣赏一组蒙语歌曲的作品,比如:蒙语版的《蒙古人》歌曲(腾格尔演唱)、《祖国》(蒙古国胡日德乐队)等。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也需要考虑多种客观因素,同时也要注意搭配关系,重视把不同题材和不同风格的作品有效进行结合,指导学生们去欣赏。

三、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在实践中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通过学习音乐,并且把音乐融入到生活实践当中,便于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也是音乐教学目标的有效延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才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实践主要是音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观察分析的过程中,逐渐教给学生鉴赏美的一种能力,而且在指导学生自己去模仿、重新编排以及自唱旋律等创作过程当中,让他们在体验音乐的美妙之时,还能够在具体的实践当中不断地提高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学生们也能够通过体验音乐活动、音乐游戏以及音乐竞赛等形式,不断地丰富他们的音乐实践经验,为学生把音乐融汇到日常生活当中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视听同步教学

就单纯对音乐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静下心来仔细聆听,音乐作品主要都是通过听来感觉到的,是一种听觉的艺术,我们最好的途径就是在听的过程中去感知、去发挥、去想象。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心智尚不成熟的少年,如果想要学生们静下心来自主去品味一首音乐作品,这是不太现实的。这时,就可以借助现在的教学“核武器” 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集视、听、唱、赏为一体,能够全方位的满足学生的各种感官需要,而且还能够为学生的感官带来刺激,为实现高标准的视听同步打好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去欣赏《音乐之声》、《猫》等一些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这样的教学也能够拓宽学生们的艺术视野范围,丰富学生听觉的感受,加强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熏陶。此外,学生们在观看画面,聆听音乐中还会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作品所要表现的物象,有助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其中。当然,并不是只有多媒体课件才能够实现“视听同步”的效果的,录像、投影仪或者音响等, 只要组合合理,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总的来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音乐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也同样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因此,作为一名技校音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结合不同性格的学生及时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地总结一些好的经验,着力推广健康音乐,让音乐把自身的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让学生们都能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品德,陶冶自己的情操。

摘要:音乐课程是技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音乐,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音乐学习还能够在欣赏中不断地感受到音乐美的存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但是,现阶段的技校音乐教学中由于各方面因素导致音乐课教学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呢?如何才能让学生欣赏到更好的音乐呢?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进行浅析:

3.小学音乐情境教学分析 篇三

关键词:小学音乐  合理教学

传统的音乐教学法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开小差,提不起精神,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教学水平。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且活泼好动。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水平。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在音乐教学课堂上通过创设和本堂课相适应的音乐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融入其中,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实物或语言,创设出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一)在大自然中营造音乐氛围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小学音乐课堂不应该局限于教室,而是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把课堂放在更能营造音乐氛围的地方。如果这堂课上的是《找春天》这首儿歌,而此时正值春季,教师可以考虑把课堂搬到户外来进行。

没有了四面墙壁的遮挡,学生直接来到大自然中,满眼的风景,微风拂面,更是怡人。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看到的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春天来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通过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过后,会对春天有一定的认识和感悟,此刻教师可以趁热打铁,教学生用音乐来找春天,引入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找春天》。

学生在真实的大自然中学习音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当学生再次唱起这首《找春天》的时候,脑海里浮起的春天的画面非常清晰,记得《找春天》这堂课的愉快时光,让学生从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和多媒体逐步进入了小学的课堂。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网络和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课堂当中。

例如,在学习《劳动最光荣》这首儿歌时,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从歌曲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劳动的意义。为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他平时都做了些什么劳动,引导学生将劳动者与懒惰者进行对比。然后播放动画片《三个和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在观看影片时会跟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渐渐融入到课堂中来。接下来在学习歌曲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新的歌曲,还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教师要启发学生,只有勤劳的人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懒惰的人,就像影片中的三个和尚一样,自食其果。

(三)运用表演体会情境

音乐和表演是密不可分的,比如音乐剧就是运用音乐来表现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在表演过程中体会歌曲的含义,熟悉歌曲的节奏。例如,在学习《种太阳》时,可以让学生来表演种太阳的过程、经过和结果。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联想平时看到种东西的过程,然后再想象自己种太阳的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注意事项

教师在创设情境挑选素材的时候,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挑选,而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爱好,结合课程内容挑选。把复杂的素材简单化,在创设情境的时候简单明了,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融入到情境当中,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的合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减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压力。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法是非常适用于小学音乐的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音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教师要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学生的发展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有利于素质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红.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情境教学[J].学周刊,2011,(14).

[2]杨楠.浅谈音乐情境教学[J].大舞台,2011,(07).

[3]马海霞.浅谈小学音乐课的情境教学[J].吉林教育,2008,(10).

[4]史婧宇,崔杨.音乐教学情境创设三法[J].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9,(12).

4.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分析思路 篇四

“听”是聆听之意。在音乐教学中不论是演唱或是欣赏,其规律一般是先听,因为听是前提、听是基础。要听什么?怎么听?可尝试做以下几点: 1.聆听旋律

中华民族音乐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承、发展、演变,形成了以“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与西方立体的声响效果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华民族音乐可以说是以曲调为主,在民歌、戏曲、器乐曲中常用滑音、倚音等各种装饰音对旋律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其更有深度和韵味。除此,还有独特的音程关系以及程式化的曲调。

比如广东音乐的旋律中有许多在二、三度音程间迂回式进行的形态,另外,高胡在演奏中很多地方都使用独特的滑音演奏技法,因此,使得广东音乐呈现出委婉、活泼、华美的风格韵味。

又如京剧唱腔过门,虽然不同流派间稍有变化,但总体旋律和调式特征是不变的。以二黄原板为例,其 定弦,起唱前一定结束在“1”音上。

再如陕北民歌旋律中最常见的纯四、五度音程进行,使其音乐的产生出独特的味道。在欣赏以上不同种类的音乐时,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让学生通过听、唱,并且记住这种基本固定的、有典型特征的旋律,学生便会对其形成深刻印象,以后就能从众多的民族音乐中区分出其风格种类。2.聆听意境

中国民歌、戏曲、器乐等音乐形式,均讲求对意境的追求。常表现出在音乐中包含着音乐音响之外的内涵,使人产生某种联想与想象。中华民族音乐与诗歌、国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一样,充满感情的流露。比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乐曲宛如一幅幅技法精细、色彩柔和的工笔山水画卷,把江南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美景,一幕幕地展现在人的面前,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又如京韵大鼓《丑末寅初》,听其唱词亦如同一幅幅生动写真的画面,描绘出“丑末寅初”那段时辰里:行路之人、渔翁打鱼、樵夫砍柴、学童读书、牧童吹笛的生活场景。加之唱词中运用了“见天上星,星共斗,斗和辰”等修辞手法,更为作品增添了诗情画意之感。

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听意境,实际是让学生在音乐音响中感受中华民族音乐对美的表达方式,更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理解和表现民族音乐蕴含的各种美。3.聆听风格 主要是听地域或民族风格。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地域风格,相对地说具有“南柔北刚”的主要特征。在民族民间音乐中涉及的民歌、民间歌舞、民族器乐、戏曲与说唱等五大类体裁内容中,均体现出南方细腻柔美、北方豪迈粗犷的风格特色。

如《牧歌》、《献上最洁白的哈达》、《小放驴》等,学生能很容易从旋律中听辨出散发着北方粗狂豪放特征的音调;也能比较容易地从《无锡景》、《欢乐歌》、《十八相送》的旋律中感受出浓郁的南方风格音调。

当然,上述地域或地区风格特征的聆听,除需要学生原有对作品大致风格的认知程度外,还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一些理性地分析,才能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所听的音乐会有粗犷豪放、细腻柔美、高亢嘹亮、淳朴醇厚等不同的味道。因此,分析音乐特点是民族音乐教学中又一重要的环节。

二、析特点

“析”是分析之意。在听总体风格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其音乐要素方面的特点。前面谈到了中华民族音乐因其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因此音乐风格也千差万别。那么,这些差别就在于各种音乐要素——旋律、节奏、音色、力度、和声、织体和曲式等富有个性的结合方式。而这些要素的特殊结合方式会产生出各种独特的音响,给人以不同的听觉感受。因此,教学中教师就是要紧紧围绕以下这些具有个性化的音乐要素引导学生着重进行分析。1.分析具有个性特征的旋律(1)旋律的发展手法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在创作上与西方音乐相比也有自身的旋律发展特色。比如在人音社本版教科书作品中出现的“对仗”、“学舌”、“换头合尾”、“鱼咬尾”、“加花”等等。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在认真分析作品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这些中国独具特色的旋律发展手法加以认识。

(2)旋律与地方语言音调的关系

在中国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多种特色的地域文化。民歌、戏曲等就是这些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她们依附于各自特殊的地方语言音调,呈现出千差万别,又独具特色的风格韵味。我们都知道,语言是音乐的基础,语言与旋律都是声音。汉族语言的声音有字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变化,又有声母、韵母的区分,它们都影响着音乐旋律进行中乐音的连接和组合。因此,方言的声调变化是构成不同地区音乐曲调风格的基本依据。教学中老师们不妨就这一特征引导学生加以分析,这对于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不同地区和不同风格的民间音乐会大有益处。(3)旋律中的装饰音

装饰音是音乐线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形成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运用非常之多。为了能使学生认识民族音乐中倚音、滑音、波音在的作用,教师在演唱或欣赏教学中,应注意对这些装饰音引导学生加以分析,并加以模仿演唱和感受体验。(4)旋律中的色彩音

在有些地方的民族民间音乐旋律中,常常会出现“#fa”“#Sol”或“#Re”等调式之外的音,如果我们仅从西洋调式理论去认识和处理中国各民族、各地方调式中特殊的音,显然是不恰当的。这些变化音的使用,也与当地的语言音调有着密切关系,具有体现各自音乐风格特色的作用。教学中可尝试去掉变音记号,还原到原音高上再唱,让学生感觉听起来是否还具有原来的味道,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体会这些色彩音在旋律中的意义。2.分析中国式的曲式结构

中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相对西方的曲式结构更具灵活性、随意性,并具有自己的特色。常见的曲式有: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变奏体、回旋体、联曲体等。一段体在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音乐体裁中最为常见。但在这几种曲式中,三段体和变奏体却相对于西方音乐结构强调严格的布局和规范有所不同。其多见于器乐曲。比如广东音乐《雨打芭蕉》,从旋律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其音乐由三个没有直接关联的段落组结合而成,但听起来却无不连贯、不流畅之感,反而给人以丰富的画面感,给人以美好的联想与想象。可以看出,我国民间音乐的三段体相比西方音乐的三段体,既没有在第二部分出现高潮,也没有在第三部分出现再现,并且在演奏中还可随意变化。这就是我国传统音乐中三段体结构的主要特点。

西方音乐的变奏曲式,一般第一部分就是主题,后面的各部分以这一主题音乐形象作进一步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利用节奏、节拍、力度、速度、音色、调式等音乐要素,使其各音乐段落间形成对比、变化。中国的变奏曲式大致分为“原板变奏”(“加花”或“减字”)和“板式变奏”(变换节拍8/

4、4/

4、2/

4、1/4)两种,在演奏中用这些变奏手法将旋律发展成多个不同的段落。如江南丝竹《欢乐歌》即是变奏曲式,该曲就采用了这两种变奏手法,即:“加花”和变换节拍(4/4——1/4),其结构为:A1、A2、A3、A4、A。由此可以发现,它的曲式结构与西方的变奏曲式结构所不同的是,变奏在先,主题(母曲)在后,这种中国式的变奏体被称作“倒装变奏”。

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体现着中国音乐创作特点的元素,并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音乐对美的独特追求方式,也可以此来引发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尊敬。3.分析歌词或唱词中的衬词 衬词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域民歌、戏曲常见的艺术处理手法之一。一般说来衬词多由方言中的特殊词汇充当,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也因此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戏曲和民歌的不同特色。不同词性的衬词在句中起不同的作用,或加强语气,或描摹情态,或容易上口,或使作品更加生动饱满。而那些衬词的穿插使用,也构成了丰富多彩、韵味盎然的音乐曲调。

比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的“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衬词在这里的作用使要说的话有放慢的感觉,听起来曲调更舒缓,也显得要表达的感情更真挚;又如 《东北风》中的“哎咳哎咳呀哎咳呀”,使整个歌曲的节奏和情调显得格外欢快热烈,富于舞蹈性;再如黄梅戏《对花》唱段中的“呀得儿呀得儿喂”。这种衬词乍看没什么样意义,但去掉它们只唱实词便会觉得索然无味。

因此说,衬词是民歌、戏曲韵味的体现,离开了它们,就等于好花离开泥土无了根底。但往往我们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引导学生去关注其在音乐中所起的特殊作用,只是一过性地让学生唱一唱或听一听,而没有真正表现出作品中衬词所要表达的文化寓意。

三、品韵味

“品”是品尝之意。“味”即味道,美食的味道不仅要闻也要尝,民歌、戏曲也是如此,它们的味道靠语言是难以描述清楚的,所以要通过聆听来感受,但只靠听依然不能够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妙之处是怎么用声音传达出来的。韵味是民歌、戏曲唱腔艺术的完美境界,是民族音乐的至高追求。韵味体现在唱腔中,但腔却无法用曲谱完全呈现出来。可以说,曲谱在民族音乐中如同没有生命的符号,而只有当演唱者运用上滑、下滑、上颤、下颤、上甩、下甩等演唱技巧,并通过声音表现出来,才会赋予它新的生命力。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风格各异,其个性差异不仅体现在调式、曲调等方面,演唱中声音的运用、对腔调的处理等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故而使得这些山歌、小调,大戏、小曲的风格特征都是那么鲜明。在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唱出民歌、戏曲不同的韵味,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奥妙和技巧,教师可尝试把握以下几个基本要领: 1.依字行腔

之前提到“以字为先、腔随字走”,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依字行腔”。这是唱出韵味的前提,每个歌者都要遵循的演唱原则。因为,只有字“正”了,腔才会“圆”。

在欣赏或演唱时,教师在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先念唱词、再标注字的音调,然后依据字的音调唱唱腔。

当学生把握了依字行腔的原则,依据字的音调来唱,就基本能唱出歌曲或戏曲、曲艺的味道。2.正确用声

在民歌和戏曲、曲艺表演中,演唱者的用声方法是有区别的,比如我们常说的真声、假声,或称其为大嗓、小嗓。真假声的运用对作品风格的体现有重要意义,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民歌、戏曲、曲艺在真、假声的运用上都有很多变化。

一般来说,民歌的演唱多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但结合后的比例会有所不同,有的真声成分多一点,假声少一点,有的都用假声,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演唱时将声音调整为真声状态,唱起来一定会别有一番韵味。3.合理润腔

要想唱出韵味,就要掌握一定的润腔技巧。对学生而言,他们虽不具备专业的发声技巧,唱不出各种颤音、擞音、哈哈音、哭音、泣音、砸音、脑后音等。但通过模仿民歌、戏曲中较为典型的一些润腔方法,依然可以体会、了解这些形成民歌韵味的基本要素,以加深他们对民歌、戏曲风格特征的认识和记忆。

哪断哪连、哪强哪弱、哪重哪虚、哪长哪短、哪甩哪滑,这些都是学生能模仿演唱的润腔方法。民歌、戏曲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对这些表现音乐风格的特色要素进行深入地感受和体验,因为,这是音乐教师所需完成的任务,是音乐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4.宜用方言

方言、方音对民歌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形成民歌基调和风格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保持民歌、戏曲艺术风格上的独特性,教学中应适当用地方方言演唱。因为,民歌感人的魅力往往正是潜藏在这些方言特色之中。尤其是西北或南方地区的民歌、戏曲,有不少当地的乡音土韵存在于唱词之中。

戏曲演员学习唱腔,历来都靠师傅的口传心授。这看似乎是比较原始的传授方式,但却是求得“味道”的手段。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师不妨也当一当学生的师傅,通过自己的口型、表情、声音甚至是动作等,能让学生深得其道,把民歌、戏曲特殊的韵味“品”出来。在此,非常希望老师们能把握住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引导学生唱出各种音乐风格中的韵味。当然,这其实对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首先教师要热爱民族音乐,并且还要进行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而后,教师要提升演唱的示范能力,并且还能把民歌或戏曲唱出风格和韵味。

四、识价值

“识”是认识之意。我们让学生聆听、分析、品味音乐,最终目的是要在培养学生各种音乐能力的同时,还能让他们认识民族音乐的价值所在,知道或懂得欣赏、演唱民族音乐的重要意义。那么,关于音乐的价值有很多这方面的论文或文章,在此不再作阐述。只就如何能让中小学生认识民族音乐的价值,在此想与老师们加以商讨以求达到观点上的契合。我觉得通过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应该主要让学生认识以下三种民族音乐的价值: 1.认识民族音乐的审美价值

如何认识音乐自身的审美价值,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等的差异,对美的理解和表达形式都有所不同。所以,在让学生欣赏音乐时,一定要结合当地这些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去分析和理解作品。音乐本身的美是蕴含在曲调和唱腔里的,教师可以在对音乐表现要素分析时,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活动,对其各种旋律的美、音色美、韵味美、结构美等要素,当然,还包括歌词和唱词美。采用上述“听”、“析”、“品”所谈及的各种方法、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觉得陕北的民歌、河南的豫剧、蒙族的长调等,只有当你尊重它原本的音调、音色和咬字吐字,才觉得够味。这就是那个地方的人民对美的表现,是不可以随便改变的。因为,那声音里蕴含着他们民族文化的基因。2.认识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

5.小学6年级音乐教学质量分析 篇五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根据新课标要求,我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 1.增强音乐学习兴趣,能主动快乐的学习音乐知识。

2.抓好课堂常规教学,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即安静聆听音乐,轻声高位歌唱、复习歌曲的习惯。)本学期学生学习现状,考试情况以及不足和措施:

通过这个学期几个月的学习,孩子们养成了上音乐课的习惯,也逐渐适应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她们快乐轻松学习是我的宗旨,偶尔遇上孩子调皮时我给予更多的是提醒和改正的机会。这学期我在每一节课学新歌之前都让孩子们对上节课歌曲进行复习,让他们习惯每次都背歌词演唱,有时也用编动作加表演形式帮助孩子记歌词。音乐考试时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得背唱每一首歌。但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大多数学生在演唱歌曲方面情绪不够饱满,没有把歌曲本身的情绪表现出来,只是机械的在演唱,使整个的演唱过程显得非常沉闷,缺乏美感。2.缺乏胆量,这些问题存在于极个别学生,一旦站到讲台上,就会很紧张,从而不能很好的发挥出平时的演唱水平,说明老师平常对学生的锻炼太少。

3.个别学生的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好。识谱能力太差,节奏掌握也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区分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以及附点音符和其所对应的时值。4.歌曲、乐曲数量偏多,每首歌曲必须在计划的课时内完成,造成了学生背唱得难度。如有的学生把歌曲的几段歌词唱混了,其他学生就唱不下去了。

今后的改善措施为:

1.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学生的思想教育。

2.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演唱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

3.加强识谱能力、理解音乐能力和表强器乐教学,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丰富学生表现音乐的手段。

4.在教唱一首新歌,为了使学生能达到学会全歌,利用示范教学法,都是先将全歌唱一遍,作为一次示范,然后利用钢琴教唱歌谱,最后讲解歌词大意,教唱歌词,这样利于音乐程度的提高,利于复杂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后自学的能力。

5.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通过课堂之外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是至关重要的。

6.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分析论文 篇六

音乐是一门既包含逻辑理论的理性学科,又是一门善于述说人物内心情感的感性学科。因此,如何做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理性与感性共存,是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改革的一项重要环节。笔者就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期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能够理性与感性并存,越来越规范化、创新化。

关键词:

小学音乐;音乐教育;问题;策略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音乐课程教育者观念保守

通常的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包括“教”与“授”两个方面的主体,这就需要音乐教育者在安排音乐课程时一方面要考虑到不断的提升学生们在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审美体验,另一方面还需要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表达能力。然而事与愿违,当前许多的小学音乐教育课堂上还存在着许多教学观念落后的现象。许多的教育者对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理解的过于片面与过度,导致许多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感受到了学音乐不该有的压力,从而使他们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音乐课程的教育者应该改变陈旧而又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将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教”与“授”合理的结合在一起,重点放在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上,充分考虑受课人的心理感受,使孩子们热爱上音乐课。

2、音乐课程教育方法陈旧

当前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的陈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音乐教师们“重结果,轻音乐课程本该有的愉悦性”。小学作为真正接触各类课程的初级阶段,其对音乐课程的认知,应该通过音乐教师们的正确引导。但是,当今许多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很多的教师们正在扼杀孩子们接触和喜欢音乐课程的“自由性”,更多的喜欢将各种教学成果强制的嫁接到学生们身上,导致许多的小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初期就承受课程负担,无法体验到音乐的美好。其次是音乐教师们“重师授,轻学生们参与课堂”。许多教师认为,学校的课堂秩序应该以教师为主,教授完一堂音乐课程该教的内容就算了。殊不知这种单一而又呆板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得教学结构缺乏新意导致课堂感染力不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压制孩子们对音乐的探索和好奇的天性,从而降低音乐课程的课堂质量。

3、音乐教师能力的缺失

现在许多小学音乐教师,特别是年轻一代的音乐教师,因为教学经验的缺乏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在对小学音乐课堂的开展和实施上,总是遭遇突发的现象,例如:孩子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音乐课程、课堂纪律散漫,嘈杂等。这就是音乐教师没有能力控制音乐课堂的最典型的表现。还有些年轻的音乐教师在上小学音乐课堂的时候,总是以非常自我的角度来进行授课,完全忽略了小学生对音乐课堂的理解能力与可接受范畴,从而使课堂教育活动受到阻止,影响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措施

1、深化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完善基础教学设施

音乐对于小学生们性格的形成、情感上的陶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音乐课程作为现代教学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获得全教育界的关注和更加的重视。加强和深化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小学音乐课程的教育者们在改革小学音乐课程时应该不断的结合教学实际,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识别来进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努力做到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不被时代所抛弃、不拖新课程教育目标的后腿。学校还应该加强和重视小学音乐课程的基础设施建设。课堂中所要用到的钢琴、电子琴、电钢琴等教学仪器是或不可缺的。此外,学校还应该针对音乐课程的需要设立一些专门的多媒体音乐教室,改善好孩子们上课的环境。为小学音乐课程的教育营造好一个专业而又新奇的氛围。

2、加强亲近学生的教学交流方式、开展多元化课堂活动

小学音乐课程作为新世纪素质教育课程的重点学科,一直深受着学生们的喜爱。但是教师们不能因为音乐课程的这种“娱乐”性特点就对小学的音乐课程抱着随意的态度。相反的,音乐教师们更应该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对音乐的认知规律,将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融入理性的课程教学态度时,还揉入感性的内心情感世界,使小学音乐课堂变得顺畅,与学生交流起来更加的和谐流畅。当然音乐教学活动不仅要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音乐教师们还应该做到音乐课程的不断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活动,不能只是冲着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去的。它应该以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为主,如何调动起小学生们对音乐课程的积极性,这样就需要音乐教师们开展起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从而调动起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多元化的音乐课堂可以包含一些游戏、讨论、竞猜、音乐小剧目等项目。

3、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保障课堂教学的活力

音乐教师作为小学音乐课堂的引导者,不仅自身应该具备比较全面的音乐课程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具备合理规划和引导音乐课堂的能力。因此教育机构和单位应该做到定时对音乐教师进行培养的计划,使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储备不断的完善,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使他们所教授的课堂知识是符合当前新课标所规定的要求的、不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的。此外,小学音乐教师们还可以不断尝试通过对音乐知识、音乐文章的接触,来更新自己的音乐知识储备,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依。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引导和把控上,音乐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课堂的实践,记录下来每一次课堂引导后学生们的反应。对那些反应良好的方式方法进行完善,常运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从而保障音乐课堂的活力。

三、结论

《音乐课程标准》里指出:小学的音乐课程教育是所有教学活动中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由此可见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孩子们的音乐启蒙教育,对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寓学于乐的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有着怎样巨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该怎样创新和发展小学音乐课程教育的办法,希望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带给一些小学音乐教师们以借鉴。

参考文献:

[1]王萌.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李红.浅谈我国当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03:245.

[3]苏丽.试论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7:115-116.

7.初中音乐教学的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篇七

一、根据学生的审美层次选择歌曲

现在的初中学生生活都比较平坦顺利,可以说没有什么忧愁和磨难。然而,传统的古典乐曲或民族歌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而且蕴含着作者的个人情感,以及人生经历等,只有具有一定艺术修养或是丰富人生经历的人才能理解和感悟其中的内涵。流行音乐主要抒发的是个人情感,旋律顺口、内容简单易懂,语言直白,大大吸引了青少年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审美层次,选择一些大部分人都喜欢的流行音乐,如:李宇春演唱的《蜀绣》、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等这种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旋律动听,其歌手的人气也非常高,是大部分学生们心中的偶像。这些歌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二、结合学生心理特征选择歌曲

初中学生目前正处于叛逆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非常有兴趣,往往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因此,在选择流行音乐时,老师要紧抓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学生的审美层次,选择正能量的、新潮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流行歌曲。如:《当你老了》、《风起时》《诉衷情》等这些热播电视剧或电影的主题曲。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学生熟悉的歌曲,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赤子之心、以及孝敬父母的优良品德,从而使学生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与发展。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流行音乐的水平高低不一,一些艺术性较低、内容轻浮、歌词粗俗的流行音乐也不断涌现出来。由于现在的初中学生正处青春期阶段,这些低俗的流行音乐很容易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使其产生不良的思想。所以,在选取流行歌曲时,老师应选择具有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歌曲,例如:《天亮了》,在教学这首歌曲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这首歌背后的故事,从而使学生深深地了解父爱、母爱的伟大,这样学生在学习歌曲才能真正抒发出自己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了多媒体技术现在已广泛使用在我国中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通过音乐与多媒体音像、图像、语言、以及文字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直观的、反复的欣赏流行音乐,以及乐曲中的精彩部分,另外,歌曲MV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再加上演员的精彩表演,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例如:在教学《菊花台》这首歌曲时,MV中凄美的故事情节,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歌曲的思想感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四、选择具有较强教育性的流行音乐

音乐教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优美的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和情操,还能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有利于其健康、全面的成长。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入流行音乐可以有效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可以选取一些有较强教育意义的音乐,在学习“电子空间站”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入青春励志的歌曲,如《我相信》:“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在日落的海边,在热闹的大街,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我相信自由自在。”这首节具有较强的震撼力和奏感强,对学生勇往直前的精神有很大的鼓舞作用。整体来说,在选择流行音乐时,应选择一些励志的、有教育性的歌曲,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可使学生对相关的音乐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从而充分发挥出流行音乐在教学中的作用。

五、多媒体教学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结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征选择教学内容,另外,还需综合考虑具体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以有效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图片、录音、录像、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体验音乐中的旋律、节奏、以及乐器的演奏特点等,并深切体会表演者的思想感情,以对音乐中的韵律和感情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这不仅使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还可以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专业音乐知识。另外就是录音,这里可以通过设置暂停、播放、快进等给大家提供音乐鉴赏的机会,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音乐老师应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歌曲《怒放的生命》,这首慷慨激昂,高亢的曲调,给人一种奋进的感觉,并使人内心激动,在播放这首歌的过程中,这种激昂的旋律会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铿锵有力的曲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心中的期望,使其勇敢的向着希望前进。

六、欣赏大量流行素材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可灵活地将歌曲与舞蹈相合在一起,通过有效地结合歌曲和舞蹈,可以使旋律更加动感,从而大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该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法。例如:在音乐教学中引入《青春舞曲》,结合音乐的基本旋律,可以编排一段具有青春气息,且比较轻松、欢快的舞蹈,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这首歌曲,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该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并使教学课堂更具活力。

七、总结

音乐教师平时应该多注意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和音乐修养,提升音乐的品鉴能力,多关注社会各平台对流行音乐的宣传,主动学习流行音乐,对低俗的流行音乐进行批评拒绝,保护学生不被这类低俗音乐误导,除了流行音乐,还应该对其他音乐流派做适当的了解,把各种不同的音乐流派呈现给学生,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向东.初中流行音乐教学的引入分析[J].教法研究,2015,(2)

[2]肖海燕.初中流行音乐教学的引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

8.高职音乐教学发展创新教育分析 篇八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学;创新

1 创新教育对高职音乐教学发展的意义

1.1 创新是促进音乐教学发展的需要

现今,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社会各阶层人员所承认。随着相关教学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方针已然不再是以培训为主的理论和技能型教学,而是培育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与人们以往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大不相同。但是,随着近些年的相关报道,尽管高职院校改革如火如荼,众院校都实施各自的改革政策,然而成绩并不显著,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教育工作者提倡教育方法、改革措施要与时俱进,要具有创新性,唯有如此才能使得高职教学改革发展得以明显提升。

音乐教学改革作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切合创新教育,使改革顺利展开,所以,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应针对音乐教学中的教学思想、投入程度以及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教育水平。因此,创新教育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势在必行。

1.2 创新性高职音乐教学培育综合人才

创新是国家进步的力量,是社会发展的灵魂。高职音乐教学进行创新同样十分重要。总体上,创新教育适应学生身心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有指导性的意义。人才的培养方向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讨论的问题。现今,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才的个人能力和其本身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实体企业工作者要求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知识转变为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养,这样才会更容易融入社會,更早地创造价值,营造学生和社会工作之间的良好氛围。创新教育便能做到这一点:将知识更多地转变为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创新教育适应学生身心的发展。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特点体现于其本人的个性,个性鲜明则使其区别于其他人。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创新教育势必游刃有余。创新教育的发展与培养学生个性的相互结合,必定使得学生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发展。创新思想、创新性人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的进步需要创新改革,创新教育才能获得创新性人才。创新教育能够使学生成为个性化人才,使学生得到多元化进步,学生在创新教育下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学生的思维得到创新性教育,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下,具备新思维的创新人才势必会更为突出。高职音乐教学改革中引入创新性教育,务必使得后续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2 高职音乐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职音乐教学改革务必以培养学生兴趣和增强学生能力作为第一要务,进行创新教育。相比较而言,作为一个内容多样的实践课程,高职音乐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实践活动激发自身对音乐的喜爱,提高自身对音乐的品鉴素质和对音乐基本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作为一种力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也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变得更为持久、细腻。音乐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可以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极大地增强课程参与感,提升自我认同感,使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能够获得更大程度上的提高。同时,校园有着各种各样的歌唱比赛,才艺比赛,参加音乐课程的同学也有了更多的自信去参与,去展现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培养学生兴趣和增强学生能力作为第一要务,这样使得高职音乐创新改革得到学生群体的认可,使教育改革工作者能够十分顺利地将教学工作完成。

3 高职音乐教学改革具体创新举措

3.1 创新教育思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思想进行创新是高职音乐教学中的首个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难题,音乐创新教育才能顺利开展。思想决定实践,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取得成效的高低,这两点与教育思想有着直接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上更改以往的教学传统,要力求做到将创新教育融入现有的教学方法之中。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只针对学生自身对音乐的品鉴能力和学生陶冶情操等方面作为教学重点,而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方面做得颇有微词。所以,高职院校创新音乐教育要在培养学生品鉴能力、音乐素质的同时,突出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实践性,以此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得到思维上的创新和其他能力、素质上的创新,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全面提升。

3.2 改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内容作为高职音乐教育的一个具体体现,必须进行合理的、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教育下的音乐教学务必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增添、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来弥补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的缺点。我们可以将教学中单纯的知识内容和一系列有趣的活动相结合,来弥补单纯讲授音乐知识上的枯燥。例如,教师指导同学们举行一个个的音乐活动,内容不仅仅限于比赛,亦可以是经验交流会等各种具有轻松氛围的活动,这样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完美地表现出来。

实施创新教育,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高职音乐实践教学可以结合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这样的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在每一次的学习、活动中得到提升,既让学生的音乐水平得到提高,也为学生将音乐理论转变为实践提供更多、更精彩的机会。让学生在享受欢乐与激励下完成一系列的学习指标,为学生以后的各项发展提供一个完美的开端。

3.3 改革考核内容,明确发展方向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学生的大部分成绩都依托于学生的文化课考试成绩,而学生的音乐素质考核所占比重很小。考核作为一种验收学生学习成果的必要措施,在创新音乐教育中必须要对考核内容进行一定的改革,在上面说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有效地在一定的文化课考试中得到体现,所以在考核之中务必要提升考核内容中的综合素质考核比重,这样才能使得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得到有效开展,也能激发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在院校的积极引导下,用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我们要明确创新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即培育综合素质人才,我们要力争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合理的考核内容,一定的综合音乐素质所占比重能够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又使得教学任务又好又快发展,使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4 总结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势必会得到更好的发展。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应符合社会潮流,用创新音乐教学让学生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让学生具备卓越的创造性能力,优秀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要对新时期的学生进行创新性指导,将传统的音乐教学转变为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梁莹.探讨如何在高职音乐教学中发展创新教育[J].卷宗,2013(7):118-119.

[2] 朱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学实践探索[J].魅力中国,2014(5):162-162.

[3] 刘景鑫,李娜.探讨如何在高职音乐教学中发展创新教育[J].艺术科技,2013,26(1):210.

上一篇:房屋装修施工承包协议下一篇:《朝花夕拾》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