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研究意义 内容 课题

2024-06-23

高效课堂研究意义 内容 课题(共9篇)

1.高效课堂研究意义 内容 课题 篇一

《高效课堂和教学模式的研究》 开题报告

时间:6月19日

立项号

12JYX075

课题名称

高效课堂和教学模式的研究

负责人

王金钗

所在单位

临潼区新市孙陈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科研力度,认真开展高效课堂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学生为本,探索高质量的课堂,稳步推进,和谐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实效为目标,深入开展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创新与质量的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感到这样的困惑,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累,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反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归根结底,在与教学课堂的“高耗低效”,讲的多,练的少,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因此,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充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打造高效课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本课题试图在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方面做积极的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如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把语文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从而让语文的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而把语文作为自己心灵休憩的园地,在心灵的快乐旅游中得到语文最大的收益,达到高效的语文学习效果。

研究的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我校缺乏活力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的教学观,初步形成我校“有效教学”教育教学模式和各具特色的学科有效教学策略,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好的为学生成长服务。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本课题中的“高效课堂”界定

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高、效果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效率的最大化或效益的最优化只居其一的课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2.本课题的“教学模式”界定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并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具有稳定性,但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5月DD2012年6月),制定课题研究的计划;

1、组建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明确各阶段的要求与目标,制定健全的研究制度和管理方法,强化课题内部的自我调控和管理。

2、反复拟定开题报告,并形成课题研究方案。(负责人:王金钗、李莹)

3、组织学习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理论,再次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促进研究的深入发展。(负责人:王金钗)

4、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问卷调查。(负责人:李莹)

5、撰写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负责人:李莹)

第二阶段(2012年9月DD12月):

1、运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课堂实践,产生初步研究成果,形成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负责人:低年段---高红利;中年段---胡金锁;高年段---李莹)

2、根据教学基本模式,针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困设想。在学习和研讨基础上,教师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王金钗、李莹)

3、将对策实施于课堂教学,并通过课堂教学诊断,不断完善对策,要求用教学反思的形式记录研究体会。(张志礼)

4、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后,不定期推出不同年级的示范课、研究课,进行观摩、研讨、交流,并进行经验总结。

5、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学校的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展示和交流活动,并对研究过程中的热点、难点以及有争议的 问题进行研讨,提高科研的实效性。(负责人:李莹)

6、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炼并总结提高我校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基本策略。(负责人:王金钗)

7、接受上级部门对课题的中期评估,(负责人:王金钗)

研究方法:

本课题需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将问卷调查法,观察记录法,调查研究法,行为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与思辩的方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达到最佳研究成果。

运用上述方法需要进行必要的测试,并重视资料的积累。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全校教师撰写实验心得,教学反思,课堂录像在区内交流。

2、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优秀教学案例、课件。

3、教师撰写各种教学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

4、形成比较完善的实验制度。归纳各种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实况录象资料、专题学习资料、研讨会资料。

5、撰写经验交流材料,展示教师获奖成果。

[高效课堂课题研究报告]

2.高效课堂研究意义 内容 课题 篇二

关键词:初中物理,趣味性,课题引入,吸引力

物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分支。从工业生产到国防技术, 再到包括纳米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先进科学技术, 都会应用物理学。而物理学的基础在于学生对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所以, 教师打造高效初中物理课堂就成为关键因素。但是, 对于初中生来说, 当他们遇到较抽象的理论性物理知识时, 就容易对物理丧失兴趣, 降低学习积极性, 最后致使初中物理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调动学生的物理兴趣, 激发学生对物理的热情, 是所有初中物理教师应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为趣味性课堂打下基础

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 其中包括专业知识水准、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技术手段相结合所表现出的教学魅力, 能够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 通过教学手段促进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做一系列的趣味物理实验, 比如, 为物理刚入门的初二学生进行物理魔术表演, 这样就会使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得到加强, 通过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求知, 从而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 一名学生因为有趣的物理实验而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积极地参与各种小制作和小实验, 使自身的基本技能得到增长, 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中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知识。物理中考成绩达到九十多分。

(二) 物理教学中运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

我们学校里有一位物理老教师在上课时教学语言特别有趣, 学生在上课时感觉很有劲, 考试时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检验。这是因为这位物理老师的妻子是一位评弹工作者, 这位老师也是一位评弹爱好者。所以这名老师运用特色的语言, 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 又能增添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物理, 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挖掘教材趣味性, 增添物理学科的吸引力

(一) 引入卡通画插图

动漫是初中学生普遍喜爱的图画表达形式, 比如迪斯尼的很多卡通人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些国产卡通如《西游记》中唐僧等四人的形象更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假如教师在教授初中物理时创作或引用一些卡通漫画, 让学生对物理课“一见钟情”, 从而对物理学科产生深厚的兴趣。

(二) 适当运用物理历史趣闻

教师应该改变板着面孔教授科学知识的方式。首先, 可以把物理学家的趣事合理地运用到物理教学中, 并让学生课前搜集物理学史资料, 学习那些物理学家锐意进取、求真务实、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 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 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其次,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有关物理的趣味故事, 让学生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 感受物理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消化有关的物理知识, 调动其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

三、巧妙运用多媒体, 增添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教学领域中广泛应用了多媒体技术, 自制教学课件和各类计算机辅助软件也成为了教师教学的有力助手。比如, 物理知识论坛、科技活动案例、教学重点等栏目, 能够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获得知识。同时, 教师还能得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反馈。 (1) 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对于一些抽象的、无法运用实验证明的物理知识,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呈现出来; (2) 将多媒体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把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物理现象, 做成多媒体课件, 在电脑上展示出来, 让学生体验熟悉的情境, 激发学生对物理新知识的探索兴趣; (3) 物理教师还应该按照自己的特长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加入令学生感兴趣的元素,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真正让物理教学做到增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物理知识[2]。

四、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小制作, 强化课题探究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做各种物理实验, 学生在自己动手完成各种小制作、小实验的过程中, 学习兴趣高涨, 思维异常活跃, 迫切地对问题进一步探索。通过自己动手实验, 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就更加牢固、深刻。比如课本中楼梯开关、纸盒烧开水等小制作、小实验, 就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做好这些小实验, 并在教学中进行讲评, 从而使课堂学习气氛更活跃。同时,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教学内容与实验结合起来, 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物理知识的理解, 还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总而言之, 如果我们做到让物理课堂充满趣味性, 给学生们一个更加自由而广阔的空间, 感受到学习物理的无限魅力, 从而产生学习动力。教师还应根据初中物理学科特点与学生自身学习需求, 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以切实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邢凤霞.关于新课改下初中物理趣味教学的几点建议[J].学周刊:B, 2013 (5) :150.

3.高效课堂研究意义 内容 课题 篇三

一、为何要以课题研究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学校培养教师的需要。十年前,我校的教师团队基本形成两队方阵:一队是调入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另一队是刚跨出师范院校的新生力量。如何尽快提高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使他们尽快立足讲台,又积极发挥中年骨干教师的力量,带动年轻老师迅速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点。我们选择了教育科研,以专题研究的方式带动教师了解课堂、把握课堂、深入课堂,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科组建设发展的需要。科研组是一个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以研究为主要方式的团队。没有科研文化的教研组建设是浮于表面的,不深刻的,没有教研组建设的科研文化是空洞的,没有根基的。提高教研工作实效,营造浓郁的科研文化,应以教育科研引领教研组建设。

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需要。十年来,我们经历了沿海版、课标、新课标的教学改革。改革带来了教学理念、教材、教与学方式等不断变化。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教学内容、课堂新模式、教与学的困惑。这时,我们需要变问题为课题,促进高效课堂的研究。

二、如何以课题研究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一)用心发现研究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自觉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的关注,不断反思追问,问题即课题。我们所规范的课题都是紧紧围绕课堂与学习效果而设立的——

从学生掌握知识和智力的发展中发现研究课题:如《小学低中年级数学操作与口述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数学课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及口述训练,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直观性,促使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使学生更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掌握知识,获取成功的体验。

从课堂教学生成中发现研究课题:《小学高年级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学生普遍获得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学生作业中发现研究课题:《让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参与反馈交流型数学作业实践》。创新学生作业设计,让作业成为师生交流的途径,让作业更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升学习效率与师生关系。

从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质量中发现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广角”有效整合的探究》。改变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

在原有课题研究基础上发现课题:《小学数学“数学广角”课堂导学方法的研究》。在原有课题研究基础上,以导学方法为主线,探究出“数学广角”新型教学模式与效果。

(二)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通过“五抓”落实:抓学习培训,抓专题校本教研,抓阶段小结,抓资料收集,抓成果撰写。下面以《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广角”有效整合的探究》课题为例进行说明。

1. 抓学习培训——准备阶段。根据课题内容广泛收集学习材料,请专家作指导。(1)列出所有数学广角内容,集中学习课标要求及各内容教材分析。(2)通过网络、书籍、专家引领了解当前研究状况及明确我校研究目标等等。(3)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对课题的认识。(4)骨干加压。让骨干教师主要负责,带领科组老师进行探究学习。2007年开始,向省、市申报立项研究课题。

2. 抓专题校本教研——实施研究。围绕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1)定时间:通过每周三下午的“数学教研活动”进行专题学习与研课。(2)定内容:每学期确定二节“数学广角”的专题研讨课进行研讨。(3)定方式:通过“专题研讨”、“同上一节课”、“共磨一节课”的方式形成“校内精品课”。(4)定课型:根据内容不同,我们分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课”课型进行研究。

3. 抓阶段小结——理顺研究方法、成效与不足,进一步明晰思路。(1)小课题成效:科组老师人人根据课题自行制定小课题,撰写小论文,一方面支撑研究点,另一方面作为成果撰写的依据。(2)研究过程性小结:整理教案、课堂反思、小文章、学生作业,阶段分析等。(3)积极参加各类评比:教案比赛,课件、课例比赛,优质课比赛等,以体现研究情况。(4)召开阶段性小结会。对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小结自己的一些做法、成效与不足,邀请专家把脉,进一步明晰下一阶段的研究目标及思路。

4. 抓资料收集——汇总、整理资料。(1)整理完善在磨课中生成的教案,初步形成教案集;(2)整理完善在上课中制作的课件、课例,初步形成课件、案例集;(3)反思、心得类:在研究过程中,要求教师进行书面反思、心得撰写,记录自己的研究历程及困惑,初步形成研究性材料。

5. 抓成果撰写——总结、提炼做法及成效。一般结题报告的写法:(1)研究问题的提出;(2)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创新点;(3)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及做法(重点与学习点);(4)研究成效。

(三)机制保障课题研究

1. 各类制度要求引领。“镇教师考核”明确提出科研的要求,参与研究及科研获奖加分,并在评价学科带头人及教学能手方面有硬性的要求。“学校、市科组评价”中也重点提出科组科研的要求,如本科组论文或科研没有的,基本很难评上优秀科组。“绩效评比”中科研也占有较重的比例,以制度推动教师的科研意识及习惯。

2. 教师发展规划施压。每位老师都要制定“发展规划”,规范中明确有科研方面的规范与愿景。学校会根据教师的教研能力与实际,帮助教师树立目标或要求,推动教师参与科研。

3. 搭建成长平台激励。首先,学校不定期邀请专家听课、指导课题研究及指导撰写论文、成果,减轻教师对科研的害怕感。接着,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类论文及科研成果评选,让老师在获奖中体验成功喜悦。此外,学校还努力搭建平台,鼓励老师发表、刊登文章,推广教师的研究成果及学术文章。

通过制度和平台的搭建,让老师们的科研意识和能力经历了“坦然地接受被逼,并努力地自己逼自己”的过程,老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观念得以重建,初步形成学习、工作、研究的生活方式。

三、怎样体现课题研究对高效课堂的指引

1. 教师上课、设计、论文及科研的获奖。近年来,我校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研究生成的优质教学资料获奖近100项。数学科教师获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奖3项,东莞市普通教育科研成果奖4项;在东莞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中,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小小理财专家》、《营养午餐》、《铺一铺》、《周长》、《搭配问题》等课例、课件、教学设计分获全国、省、市一、二、三等奖20多项,多次进行镇或市的“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的展示。去年,在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展演活动中展演,我校教师的整合录像课例在活动中得到展示,受到好评。

2. 教师专业成长较快。我们重视标杆的引领作用,关注每一位教师自主、可持续地发展,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数学教师队伍中,现有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教学能手3人,市青年骨干教师1人,镇学科带头人3人,镇教学能手3人。基本形成“校骨干教师——镇教学能手——镇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市教学能手——市学科带头人”的教师成长梯队。

3. 科组建设成效显著。我校重视科组建设,2007起我市开展评选市先进学科教研组活动,我校数学教研组连续三届获评“东莞市先进学科教研组”称号。数学科组还多次面向全镇及全市进行“科组建设”经验介绍。

4. 形成课堂教学特色。我们在践行高效课堂中,重视把“外延辅助(人、机、学科)”与“学练结合”作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努力形成“设计巧、课堂活、效果实” 的课堂教学亮点。初步探索出“激导研学、尝试探究、展示分享、达标检测、概括提炼、评价反思”六步式课堂教学模式。

5. 课堂教学成绩较好。年级抽查或每年六年级学生毕业自查的成绩均居全镇前列,“质量立组、特色兴组”成效明显。

4.小学高效课堂个人课题研究 篇四

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有扎实有效的“课前”、“课中”、“课后”等重要环节作保证。学校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引导和促使全体教师在以下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确保高效课堂构建工作的稳步推进。

(一)认真研读课标、教材。要求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学段教材,研读单元教材和每篇文章和章节内容,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知识纵向线索和横向结构、把握知识深度与广度、知识的内涵和教材以外的相关信息,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为有效备课打牢基础。

(二)高度重视有效备课。要求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了解环境、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两个基本思路(即:要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要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力争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富有内涵,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三)抓好课型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 “新授课、讲评课、作文课、复习课、实验课、阅读指导课”六种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形成有效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

1、新授课: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作为新授课主要任务,教师精心导入、讲授、提问、指导、评价,围绕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组织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讨论、合作;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2、讲评课:教师要分析典型性问题、共性问题,研究学生的解决问题思路、策略、技巧,特别要对错因的形成进行分析、探究,还原其错误思路,找准问题症结所在。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总结方法,揭示规律,训练思路,提高能力。

3、作文课: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重视作文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亲自去感受体验生活, 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并积累精彩美妙的字、词、句和 篇章,充实学生的写作仓库。

4、复习课:通过设疑激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习讨论,指引学生思考释疑;通过点拨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和揭示规律;通过专题训练,增强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理清知识体系,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验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和实验室条件,指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和准备实验材料、用具,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实验,规范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中总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6、阅读指导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浏览性泛读、探求性速读、品味性精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之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独立阅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四)优化作业设计。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避免机械性、重复性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继续深入开展“形象化作业”课题研究,倡导学生作业的个性化、多样化。

(五)加大考试与评价改革力度。建立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考试与评价制度,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和学生发展性考试与评价课题研究,建立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为构建高效课堂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

五、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领会全市构建高效课堂工作精神,深入领会高效课堂的内涵,站在满意学校创建的高度来充分认识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讨论,达成共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构建高效课堂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形成人人、课课、科科追求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

(二)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具体规划。

在本学期开学初,要求全体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一年、三年、甚至一生的规划,收集、整理、评比,力争使每一位教师心中有目标并努力向目标迈进,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质。

(三)打造书香校园,提高教师素质 本学期要大力倡导教师养成“喜读书、乐探究、善应用、会写作”的良好习惯,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教师要牢记修身八言:“读书、思考、应用、写作”。具体要求如下:

1、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

2、每位教师每学期写10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包括摘录、心得体会、反思,禁止全文摘抄)。

3、每位教师每学年承担一个密切联系教学实际的科研课题,并注意及时总结。

4、每一位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包括经验总结、调查报告、经验叙事、教学案例与评析、教学反思等)。

(四)加强电子白板培训,要求全体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

七、八年级各学科教师每学期使用多媒体上课要求达到50%以上,且要制作一个优秀的教学课件参与评比。

(五)重视常规管理,认真落实课堂环节,确保高效课堂实施 1、功夫用在备课上

教师要做到一日三省,扪心自问:“课,我备好了吗?课堂,自己满意吗?作业,我批改了吗?备课时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备课上,要做到四个结合:①与课标、教材、学情等相结合;②和画知识树(知识结构图)相结合③和使用电教手段相结合;④要和编制导学卡相结合。

(2)加强集体备课,要确保其形式与内容、时间与效果的统一。

集体备课要形成个人初备——集体讨论——课案生成——个性设计——课后反思的专业活动模式。在集体备课时,还要统一作业的布置,作业布置要精选适量。集体备课时间统一安排在每周星期六上午8:30——10:00。开学初各备课组要制定备课组活动计划,明确每个人的说课内容和时间,并交教务处一份存档。

2、抓好课堂教学关键环节。(1)坚持备教一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三变”、“五让”,即: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智能并重。课堂上能让学生问的让学生问;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讨论的让学生讨论;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课堂教学要贯彻“自主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的任务:

(3)精讲多练,追求课堂效益最大化。坚持“三讲三不讲的原则”,一般情况下,教师讲课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有机穿插进行。

(4)强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意识,提高目标达成度。

(5)教师上课要严格执行提前3分钟候课的规定,不得坐讲和拖堂,不得外出和接听电话,原则上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复习课除外)。

3、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提倡作业分层布置。各科教师要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作业要在课堂上完成,数学学科的课后作业量平均不超过30分钟,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课后作业量平均不超过20分钟。作业批改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根据学生情况,适时写出激励性评语。坚决杜绝由学生代老师批改作业的现象。作业要全收全改,在确保作业批改质量的前提下,每学期各科作业批改次数为:语文平均每学期至少8篇作文;数学、英语同周课时数,政治、历史、地理不少于周课时的5/6,理、化、生不少于周课时数的3 / 4。每学期减3周计算作业批改次数。学生的各科作业封面右上角均要写上编号,便于作业检查。作业批改要规范,要有明显的对错符号、批改日期等。

4、自习课进班辅导:本学期学校继续实施自习课分配到学科的制度,提高自习课效果,每位教师要按时进班进行巡回辅导,帮助学生解疑释难。不允许教师利用自习课讲课。

小学高效课堂个人课题研究篇三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现实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情境的偏差、教学方式 的偏差,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学生主体作用而导致课堂教学失控,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教学的有效性作为现实问题就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2、改革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试验以来,小学数学有了一定的变 革,但我校的实际状况是不少教师还没有进入角色,思想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水平上,这是我校的普遍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3、发展需要:这是教育的方向,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关系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这要求教师主动去适应的学,从教学工作实际出发,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研究需要:研究性学习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理论研究较多, 实际研究不够深入,因此选了本课题进行研究,目标深远,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界定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握教学目标,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三、研究的目标

1、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传统的单向传授方式转变为互动式学习。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现状。

2、观察法:对老师进行课堂观察。

3、案例分析法:通过教学案例对教师进行跟踪调查,并不断总结 反思。对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的得失进行反思,提出新的改进方法。

4、经验总结法。按计划定期上研究课,不断与各位老师交流、改进、总结,形成材料。

五、研究步骤与实施计划

时间:9月——12月

第一阶段:209月——年12月,确定课题,撰写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3月——月,调查分析,了解我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行为现状。探索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等,接受中期研究评估。

第三阶段:年7月——2016年12月,总结成果。

1、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

2、对两年的研究进行理论概括,写出课题研究报告。

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方案 篇五

海南昌江思源实验学校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胡锦涛主席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研究制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要求。横向分析我国农村教育发达的地区和优质名校,都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把推动课堂改革作为“教育系统一号工程”,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形成“自主互助学习型” 课堂教学模式。江苏省杨思中学历经多年的实验研究,形成了“先教后学,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成为全国名校;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用了8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条既能保持升学率,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全国名校;还有很多的地区和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模式。纵向研究国内外教育发展史,从2500年前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到近现代欧美和前苏联的很多教育家在不同的时期都提出了很多有影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的促进了当时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研究制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实际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建校不到两年的学校,专任教师中近一半是刚毕业的新教师,根本没有教学经验,急需教学指导,或者为其提供一套操作性很强的课堂教学操作流程;其余的教师虽然有一定的教龄,但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率低下,达不到教学目标,也急需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另外我校是一所扶贫移民学校,学生来自边远落后地区和贫困家庭,学生学习基础特别薄弱,自学能力和接受能力特别差,我校必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研究制定符合自己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我校是一所新学校,不受传统课堂教学文化的影响,有利于研究制定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国内外教学模式发展与研究现状述评

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是从近代教育学形成独立体系开始的,“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与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不过在中外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学模式的雏形。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长期行教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教学模式,其程序结构是“讲—听—问—答—讨论”。孔子讲授,弟子们听后,孔子让弟子发表意见,弟子问,孔子答,师徒互相讨论。这种教学模式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启发思维、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优点。

古代教学的典型模式就是传授式,其结构是“讲—听—读—记—练”。其特点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书中文字与教师的讲解几乎完全一致,学生对答与书本或教师的讲解一致,学生是靠机械的重复进行学习。

到了17世纪,随着学校教学中自然科学内容和直观教学法的引入,班级授课制度的实施,夸美纽斯提出应当把讲解、质疑、问答、练习统一于课堂教学中,并把观察等直观活动纳入教学活动体系之中,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

19世纪是一个科学实验兴旺繁荣的时期。赫尔巴特的理论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科学发展的趋势。他从统觉论出发,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当新经验已经构成心理的统觉团中概念发生联系时,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选择正确的材料,以适当的程序提示学生,形成他们的学习背景或称统觉团。从这一理论出发,他提出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四阶段教学模式。以后他的学生莱因又将其改造为“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的五阶段教学模式。

以上这些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性,它们都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片面强调灌输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19世纪2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强调个性发展的思想的普遍深入与流行,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应运而生的杜威的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得到了社会的推崇,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模式向前推进了一步。

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倾向,弥补了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不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活动教学,促进学生发现探索的技能,获得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辟了现代教学模式的新路。

当然,实用主义教学模式也有其缺陷。它把教学过程和科学研究过程等同起来,贬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片面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了社会的强烈批评。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促进人们利用新的理论和技术去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问题。现代心理学和思维科学对人脑活动机制的揭示,发生认识论对个体认识过程的概括,认知心理学对人脑接受和选择信息活动的研究,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加工理论等的产生,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教学模式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此这一阶段在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据乔伊斯和韦尔1980年的统计,现在教学模式有23种之多,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教学模式有传递──接受式,自学──辅导式,探究式教学,概念获得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抛锚式教学,范例教学模式,现象分析模式,加涅模式,奥苏贝尔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内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流派和模式。《中国教育报》2007年8月连续九期刊登了国内九大教学流派回顾,介绍了影响较大的九种教学模式。分别是自学辅导教学、尝试教学、异步教学、诱思探究教学、情景教学、和谐教学、张思中十六字(英语)教学法、三位一体(英语)教学法、青浦实验。

当今,开展教学模式研究的学校及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网上搜索,其数量之多无法统计。这些研究以认知规律、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以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以实现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目的,结合本校实际和对新课程的理解,制定课堂教学流程,形成各自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有些地方也创造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奇迹。《中国教育报》也评出全国基础教育教学九大“范式”,它们有共性,也有各自的个性,总之共性大于个性。

三、预期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预期目标

1、制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借鉴、吸收国内外的教学模式研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总结提炼出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师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教师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低效、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标。

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课题研究既有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又有教学行为的行动研究。通过本课题研究过程,达到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国内外教学模式理论比较研究

国内外教学模式理论及实践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课题研究首先要应用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吸取和借鉴其中科学的、先进的、共性的东西,变成研究成果。

2、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搞清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是课题研究的前提。课题研究要用分析法(问题树方法)对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搞清楚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搞清楚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搞清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只有这样,课题研究才能得到符合学校实际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3、教学模式的功能研究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研制出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只有明确教学模式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模式的作用。

4、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研究

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课堂教学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即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在什么时间、做什么、怎么做、做多长时间、有什么要求。为了体现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还应分学科分课型制定课堂教学操作流程。为了真正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让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应用,课题研究除了制定课堂教学操作流程外,还应给出各学科、各课型的教学设计实例和课堂实录。

5、教学评价研究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研究,不仅应包含操作程序,还应该有操作程序实施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表。本研究还应包括该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表研究。

四、子课题结构和主要内容

1、国内外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

2、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3、教学模式的功能研究

4、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研究。(包括教学设计实例和课堂实录)

5、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表研究

五、理论依据

1、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等。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为学习事件。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因而,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对应的。在每一教学阶段发生的事情,即教学事件,这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而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学习阶段与教学阶段的完全吻合

4、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关于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关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瑞士学者让·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其中,“意义建构”,就是使人具有“智慧”,它体现着学习这一认知活动的终级目的。认知活动中所要建构的意义包括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视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既然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视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那么,建构主义的学习课堂也就有别于传统的学习课堂,以使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获得最大值。)

5、中国九大教学流派

六、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与综合性统一的原则。

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活动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系统化的结果,是对教学活动过程的完整反映,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系统化、结构化的方法和策略体系。因此,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设计,使其中的各要素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优化组合的完整教学活动系统。

2、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统一的原则。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构建的,教学理论渗透到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之中,制约和规范着教学操作程序和方法。但是教学模式不是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可操作性,任何一个成熟的教学模式必然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以及使模式发挥效力的一系列操作策略,没有这些可操作性的要素就不称其为教学模式了,所以教学模式必须做到理论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

3、科学性与有效性统一的原则。

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基础之上,模式的内容、程序和评价体系等也应完备,但是除了强调教学模式要有这些科学完整的内容、形式之外,还必须强调教学模式应该具有有效性。也就是说,教学模式不仅要可用、能用,而且要有效,能为具体的教与学提供实际可行的操作性帮助,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4、借鉴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借鉴传统教学模式的合理内核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所必需的,但是借鉴不等于照搬,任何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旧的模式相比都有一定的先进性,在改造的过程中把现代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融于课堂教学,注重借鉴和创新的有机结合,以利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更完整,结构更新颖,功能更有效。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找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教育现象。文献法的步骤是:①搜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如图书、资料、文件和原始记录等。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材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②详细阅读有关文献,边读、边摘录、边立大纲。③根据大纲,将所摘录材料分条组织进去。④ 分析研究材料写成报告。使用这一方法须注意:查阅文献之前,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否则难于从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确的结论。

2、比较研究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共性与个性,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采用比较法,要考虑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科学和技术以及文化发展的水平、教育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反映,明确可比较的指标。这样,才能正确掌握某一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明确可以借鉴和学习什么。

3、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4、观察法。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学生)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5、调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

6、分析法。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本身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具体方法。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

1、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文献资料集。

2、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3、《“自主互助诱导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专著。包括两部分:

1、“自主互助诱导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依据、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

2、“自主互助诱导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13个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课堂结构),包括教学设计实例和课堂实录)

4、课题研究论文集。

5、课堂教学模式应用课件。

八、研究进度和时间安排

本课题研究自2011年2月——2012年1月,历时一年时间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4月)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组织实验教师去洋思中学参观学习“先教后学,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师去海口名校听课、跟班学习。

3、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国内外著名的教学模式(流派),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国内各地区、学校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范例);开展《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为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3、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文献资料集(网络资料集)。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0月)

1、研究制定课堂教学模式,包括理论依据,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2011年3月——2011年4月)

2、子课题小组基础研究,包括国内外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教学模式的功能研究。(2011年4月——2011年5月)

3、子课题小组研究制定各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操作流程(2011年5月)

4、应用行动研究法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利用“一课多轮课例研究”方法,不断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模式。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直到形成一种比较科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应用评价标准评价的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的评价标准的形成过程——研究过程。(2011年5月——2011年10月)

5、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交流,写好研究论文,案例分析,心得体会,阶段性总结报告。(2011年6月底,每一个子课题组写一份阶段性总结报告,每个成员写一份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

1、整理分析课题研究材料,进行评价反思,开展结题讨论与总结

2、将实验过程和实验成果撰写成实验研究报告。

3、收集整理研究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出版课题研究论文集(分阶段出版《昌江思源教研》)。

4、收集整理课件和课堂实录(视频),刻录成光盘。

5、出版《课堂教学模式》专著。

九、课题组成员的任务分工

课题组组长:孙玄

全面负责课题的规划,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组副组长:文尾英

负责落实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课题研究。

符贵海

负责课题研究的保障工作。子课题负责人:语文(关贻明)、数学(范冠承)、英语(陈明群)、理化生组(符贵海)、政史地组(文尾英)、综合组(杨雄志)。负责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负责与课题组联系,解决问题;收集整理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

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分工:语文(陈静)、数学(陈启钦)、英语(赵彬)、物理(林维周)、化学(方佩琴)、生物(孙锐)、政治(钟瑞宁)、历史(符小慧)、地理(郭美锦)、体育(文红禅)、音乐(陈华)、美术(韩丹)、信息技术(吉祥星)。

十、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孙玄;副组长:文尾英

符贵海;成员:范冠成陈明群

教科室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

2、指导保障。设立全国新课程实验研究中心和《新课程》杂志社“新课程实验研究基地”,新课程实验研究专家指导团的课题研究指导和远程培训。

3、经费保障。经费预算:资料费:2万元;国内调研费:15万元;培训、咨询费(含劳务费):3万元;印刷费:2万元。

4、制度保障。将教育科研工作记入教师的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采取招标的方法确定子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设立专项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奖,根据教师撰写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质量、阶段性研究报告进行奖励,安排下学期外出考察学习。子课题的结题验收以组为单位,一个课型不结题子课题的就不能结题验收。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

主编

周德藩

南京大学出版社

2、《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

主编

姜正川

中国教育出版设

3、《现代教学理论概述》

4、《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

5、中国九大教学流派

6、全国基础教育教学九大“范式”

6.高效课堂研究意义 内容 课题 篇六

一、研究目标

自2008年开展高效课堂以来,我们先后到了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理念,并组织骨干教师到山东进行参观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有关理论。面对新课程教学,目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待提高,通过教学中的调查问卷,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决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利用数学高效课堂模式进行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教师从简单、机械、低效的教学走向优质高效的教学。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数学教学的新路子,继而向其它学科推广,如果研究成功,对我县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借鉴意义和辐射作用,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这是我们确定这个科研课题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展开该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所谓“高效课堂”主要体现在“三高”:一从时空上看应是高效率,即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效果;二从成果看应是高效益,即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较多的得益;三从关系看应是高效应,即通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能产生高效应。换句话说,“高效课堂”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

1、通过开展数学高效课堂的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让学生掌握以下四个层次的数学学习能力:第一层次:较高程度的模仿;第二层次:较好掌握数学学习基本技能;第三层次:学生逐步学会分析、综合的方法;第四层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读书,会学习,能够自我完善与提高

2、检测学生掌握数学运算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空间想象能力的熟练程度。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课堂教学具体时段分配

教师引导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20分钟+测试练习10分钟。

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建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利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进行教学的方法。

4.利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及途径。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索小学、初中的衔接,从最基本的概念、运算入手,使升入初中的七年级的孩子很快熟悉初中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的方法。

2、探索初中数学课堂上如何处理练习、记笔记、思考、讨论之间的矛盾,教师从学习习惯上给以引导,强化,反馈,调整。以达到课堂上每个同学都有事做,每件事都能有层次地落实。

3、探索课堂评价中小组的相同标准,组内不同标准,倡导小组内的合作,小组间竞争以达到在竞争和合作中共同提高。

4、依托教育网站,农远工程,白板技术的使用,使学生和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提高信息素养,提高课堂效率。

三、研究思路

1、研究视角

通过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初步形成了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以下是我校数学组正在尝试实践的符合我校校情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

一、预习课的课堂学习模式

模式:学习教材——自主练习——查阅资料——尝试提高

预习课既可以安排在前日晚自习,也可以安排在当天的自习课上,无论哪种形式,我们都安排了“学习教材、自主练习、查阅资料、尝试提高”四个基本环节。预习课上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派,帮助组内学生解决自学中的一般疑点,并充分了解全班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以备新授时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教师只有精心地组织好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环节——预习,学生在第二天的新课展示上才会更加从容、自信,这样的课堂才会是活跃的、高效的,也是我们师生共同期盼的预习生成。

二、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模式:教师精导——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有效质疑——当堂检测。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三、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模式:知识网络——典例教学——方法提升。

四、试卷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模式:成绩分析——重点讲评——难点剖析——考后反思。

以上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还在进一步摸索和改进之中,对于高效课堂模式我们不求同、不求异,但我们求活、求新。在新课改中追求科学发展、高效发展一直是我们全体师生共同的目标。

1、定期举行高效课堂达标课和示范课、研讨课:我校刚开始开展高效课堂初,每个老师要上达标课,有专门的评委组给打分,集体备课研讨。

2、请教研室领导和各校备课组长到我校听课,专家进行讲评。

3、学校组织全校老师去参加高效课堂的培训,学习先进的高效课堂模式和理念。通过这些培训,每个人都大有收获,将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提高我们的高效教学的模式。

4.撰写论文和课堂随笔反思。结合课高效课堂的模式研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实践,并及时总结经验。查阅各个资料,学习了杨思中学,等十几个高效共同体先进教学模式。平时积极思考,及时记下一些典型的教学叙事和教学反思。通过撰写论文和教学叙事,我更深入的理解了有效课堂的意义和细节。

5.调查问卷1份,部分学生访谈。

6、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及解决思路

2、、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针对某一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2、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校本、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3、调查问卷法:调查法:问卷、访谈法、测试统计法、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法等了解当前我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4、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

5、文献研究法:参考适当文献资料,提升理论水平。

6、行动研究法: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反馈)与调整

3、形成成果:结题报告

1、课题研究周期:从2013年5月--2014年10月。

2、课题研究步骤

A、准备阶段:2013年5月——2013年7月,本阶段主要完成有关理论学习,查阅资料,制定研究方案。通过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完成课题立项申请书,讨论制定开题报告,召开课题开题会,制定实施方案。

B、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8月——2014年1月

研读高效课堂已形成的各种专著及理论,初步建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年3月——2014年6月,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方式进行实践,在活动中调查了解,观察、问卷,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切实加强过程管理。写出阶段性报告及专题论文,为后面的研究积累经验。

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讨。互相交流实施经验,记录实验课次数和实验课记录情况。保障专题研究落到实处;

通过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及时发现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补充完善。专题组织积累资料。进行阶段小结,完成中期报告。

C、总结阶段: 2014年6月——2014年12月形成成果:结题报告

总结分析几年来的课题实施情况,总结实验成果。写出实验报告和论文,以及形成可供推广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方式。

八、预期研究成果

1、“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研究报告。

2、“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典型教学案例、图片、光盘等。

7.课题实施中行动研究的意义 篇七

行动研究的界定有多个版本, 我比较欣赏朱季红的《论中学教师进行课堂行动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文中对行动研究的认识:行动研究就是教师有责任审慎地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 有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行动研究就是教师直接参与研究过程, 以实践为中心, 为改善和革新自己的教学实践而行动, 而研究。真正付诸行动后, 研究的意义更为深远。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拓展学习空间

知识可以转换, 体验不能转换, 老师可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老师的体验不能代替学生的体验, 学生只有亲身参与才能拓展学习的领域,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利用身边资源拓展作文教学的探究》课题实施中, 结合本地的资源优势, 课题组老师带领学生到威海水上公园、海上公园、环翠楼公园等地进行说明文实地写作指导, 到威海新外滩进行过写景文章指导, 通过组织户外学习指导, 学生抽象的理性的知识变成具体的可感的知识, 培养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老师能唤醒学生的激情, 老师不能刺激每一个毛孔, 只有行动者本身能唤醒。当学生回顾老师的四年授课时, 他们认为印象最深刻的最有效的课堂便是户外的写作指导。

二.提高师生教学效率, 解决教育实践的实际问题

大多数老师认为我们的任务是“以教学为中心”, 繁重的教学负担几乎没有为研究留下多余的时间。其实教师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研究”, 即使你不愿意参与研究, 而实际你在不断的研究, 遗憾的是没有把研究成果撰写出来, 所以我们不是没有时间研究而是不用心研究, 等别人交流研究成果后, 你会发现我们也是这样做的, 而且一点不比他人开展的晚。课题研究与教学任务并不相悖,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习初二的《苏州园林》后, 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说明文写作指导, 指导过程全程录像, 结束后回放录像让学生总结发现自己观察中的疏漏, 通过此举, 学生日后无论写记叙文还是说明文都能做到仔细观察, 用心感受。一堂户外课, 起到了引领作用, 起到了示范作用,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老师课堂上的夸夸其谈效果好的多。

课题研究的目的不是为教学增加另外的负担, 而是力图使教学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当教师从自己的研究中找到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管理策略时, 就有可能熟练地解决种种“教学困惑”、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 提高教学效率, 解决教育实践的问题, 促进教学改革, 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

三.教学相长,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要与时俱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很多, 如课题研究、读书学习、优质课公开课培训, 写教育博客共享, 反思纠错等。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 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是仅靠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就可以转化生成的, 也不是仅靠教学经验积累、阅历的增多而自然积累的, 教育技能和综合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 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实践研究, 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 而能直接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是在实践中研究, 在研究中感悟成长。也就是说,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内在地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进行在理论指导下的具体研究工作———行动研究。

8.高效课堂研究意义 内容 课题 篇八

六中 石秉鑫

我们体育课题组,根据期初的计划安排,分两次进行了体育游戏课堂教学研究的活动。并根据活动内容,在课堂教学之后及时的对上课学生进行了教学调查上。现将本次活动小结如下: 简单分析学生课堂教学调查表情况:

本次调查学生对象是在上课的中高年级学生中进行随机调查的,共计下发调查表90份,回收90份,其中有效问卷56份,无效问卷34份。

第一题:你平时对体育游戏感兴趣吗?感兴趣50、不感兴趣

4、无所谓2 第二题:你对本节课的游戏内容感兴趣吗?感兴趣50、不感兴趣

5、无所谓1 如果感兴趣,请选择原因:内容新颖

35、比较自由

8、比较刺激7 如果感兴趣,请选择原因:内容俗套

4、太累

1、活动单调1 第三题:本课游戏中,你积极主动参与了吗?是的51、没有5 第四题:你对本课游戏内容和规则了解吗?了解

52、不了解4 第三题:本节课教师对游戏的教学你感到满意吗?满意40、比较满意

16、不满意0 从以上的数据显示,本次体育游戏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是有价值的、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对游戏的教学也是比较满意的,他们基本上对游戏的内容和教学是感兴趣的、是满意的、是主动的。当学生主动参与了,那么他们对游戏的规则和活动方案也是了解的,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想这与我们教师所选择的游戏内容有所创新是有很大关系的。这也为我们继续做创新体育游戏的教学充满了信心。但是,从34份无效问卷的显示来看,我们对问卷调查工作还显的比较稚嫩,做的不是太完美。这也可能是由于学生是在上课之后就做选择,没有认真读问卷的原因。这也为我们以后做这项工作提个醒,要在细致入微的做每一项事情!对游戏内容的分析:

从上面的调查来看,我们的游戏教学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当前的社会形势:

游戏是来源与生活的,如果游戏的内容能够来源与学生生活的实际,应该更能激发起学生练习的欲望。例如“与奥运同行”中的火炬接力游戏,很明显比我们平时的用接力棒接力教学效果要好。还有“十字接力”游戏联系到了奥运会中的接力比赛等。

2.在传统中演变游戏内容:

还是上面的这个例子,用火炬“替代”了接力棒,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演变。教学中不紧可以加深接力动作方式,而且还能将平时的接力跑与火炬接力跑之间的不同区别开来,让学生更好的观察现在的奥运火炬接力。还比如“狡兔三窟”的游戏,将一个传统的成语演变成了一个体育游戏,是个非常好的尝试。3.体育与德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体育是锻炼身体的,德育是“锻炼大脑”的。将体育与德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锻炼了“人”。提高了体育的锻炼价值。在“快乐体操棒”的教学中,在最后的放松阶段,让学生用接力棒拼出了“有德之人”,然后进行放松的练习。将我校办学宗旨很好的体现出来。4.游戏活动有一定的情景:

游戏活动有了一定的情景,使游戏变的很充实,很鲜活,为此也就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及活动能力。比如游戏:躲避球、播种、障碍跑等等游戏。5.体现出游戏中的合作的精神:

这次教学活动中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游戏中多体现了合作现象。有的需要通过小组内每一个人的努力去完成的,有的是需要几个同伴协作去完成的。这类的游戏活动很受学生的喜爱。比如:“滚雪球”、“阳光伙伴行动”等等。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从整体来看还应该更好的选择或创编出具有创新游戏的内容进行教学。2.在游戏教法和学法上要有进一步的创新。更加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

9.高效课堂研究意义 内容 课题 篇九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合时宜的老观念、旧做法,一些教师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教学上无动于衷,对提高课堂实效更是手足无措,或者“旧瓶装新酒”,或者“新酒走了味”,或者“老牛拉破车——慢慢来”,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阻碍了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虽然全市普遍推广新的教学策略,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能得心应手,更多的是在讲课比赛或上级检查中使用。即使按照教学策略进行,在很多情况下也达不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自从召开全市召开高效课堂研讨会后,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每个老师关注的话题。但是,多数教师在勤奋教学之余,纷纷质疑自己的教学效果,许多人陷入教学发展的瓶颈。我们发现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出了问题,诸如:教学难度注重一步到位,对因材施教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传授,对方法和能力的形成重视不够;教学方法注重结论介绍,对让学生经历过程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解决教师的问题,对发现和组织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教学风格注重学生认定,对学情考情需求重视不够;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结论的正误,对思维方法和思维依据正误的追究关注不够等等。

本课题把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放在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大背景下进行观照,以“实效性”作为切入口,以新课标的理念作为评价实效性的新标准,把研究重点放在新旧课堂教学的比较和实效性的达成途径上,并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实验室、活动课、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等不同研究领域,对推行新课程理念、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有重要意义。

我们提出构建高效的课堂,进行课堂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我们期望以建设务实高效的理想课堂为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核心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高效性的研究:

(1)提高集体备课的高效性:一是落实集体研讨制度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度,落实研究的时间、地点、责任到人;二是改进集体备课的要求,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备课的重点放在优化教学思路、提供相关教学资料、精心改进和设计简单而有效的教学实验、设计好课堂教学的重点和突破方法;三是加强教科室的检查和反馈力度,让课题的研究走实实在在的路子,而不是纯于应付。

(2)教学知识处理的高效性:所谓教学知识处理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知识的选择与安排,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首先是选择有效的教学知识量。其因有三: 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 第二,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 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

其次是教学知识安排的有效性。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根据知识的类型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二是 对课堂的 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自身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补充知识要遵循“适用、必要、科学、精巧”等原则,做到需中求好,好中求精;三是注重知识为社会适用性。学生始终是社会的个体,最后还需要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乃至改造社会,因而课堂教学要承载现在社会价值与规范传递给学生的 服务。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性。一是教给学生的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的 提出某些预习题,以教促学;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2、提高课堂操作的高效性的研究

(1)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适当的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但完成预设目标应低于百分之八十,生成目标不能超过百分之二十;再次,教师应主动的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2)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的协调和共同的发展。课堂教学教师应正确的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运用的高效性:

教学交往的有效性。教学交往的有效性是师生与生生通过有效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使学生获得有效的知识量。师生交往的有效性,从心理学考察,要注意学生的无意、有意与注意,注意通过讲解重点与难点去强化注意,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的程度等。从教育社会学考察,课堂教学师生交往的有效性与教师教学风格有关。不同的教学交往风格具有不同的功能,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交往环境与学生个性运用相应的教学交往风格,以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

①课堂管理有效性。课堂管理的有效管理,在合理吸收课堂管理技巧的科学因素外,还

要加强课堂管理的人文思考。注意课堂管理的人文 性,关注师生共同和谐发展的课堂管理策略成为中小学加强课堂管理的新价值取向,②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有效的吸收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使师生的人格得以发展。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人文思考主要有课堂内的分层管理教学思想,创设课堂中的各种学习型组织;合理运用管理的心里效应,营造“文化生态”型的师生关系;合理调节学生对文化的影响因素等。课堂提高的有效性。第一,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辐射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第二,注意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与空间,不要逼迫学生做立即反应,或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第三,注意反馈的积极态势。教师应始终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四,注意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③学习评价:a,学习评价应当是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b,学习评价应当是针对性的评价,既要避免空阔,又要避免机械频繁的评价。C学习评价应是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的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深入。

(2)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调整课题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的观察,反思逐步的推进研究的进程。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时间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

1、组织准备阶段(今年10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完成课题设计方案,申报立项。

2、启动阶段(今年11月-12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与高效课堂相关材料,反思个人教学,进行理论培训。

3、实践阶段(今年1月-今年6月):

第一阶段(今年1月-今年7月):研究九年级复习课的授课思路和复习学案的改进,提高复习的实效性,完善复习课的精细化。

第二阶段(今年8月-今年2月):完善新授课的教学环节,处理“三 五五”教学策略,并着重从学生的探究体验中研究促进高效课堂的做法。

第三阶段(今年3月-今年6月):反思课题研究,总结具体做法,并推出不同课型的授课思路,制定出完善教学各环节的具体意见,在市,区推广课题组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4、总结阶段(今年7月):总结材料,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①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结题做准备。②收集、整理相应的论文、案例。

③申请评审结题,制定课题的延伸推广计划。

五、课题研究成果

1、立足课堂,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配合课题研究,我们每学期均安排骨干教师开设示范课、青年教师开设汇报课,并进行同题异构的研究课,本学期,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又开展了每人多节研讨课的活动。在以上活动和日常教学及研讨中,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从事课堂教学,从和谐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构建和谐课堂的策略、构建和谐课堂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边实践边研究,以实录、叙事的形式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感悟和反思。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推进和完善,更重要的是课题研究改变原来的课堂现状,和谐的课堂正在构建和不断深化。实验教师也正在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并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评比和展示中脱颖而出。

课题研究的二年多来,我们化学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大大提高,在各级各类评优课、基本功比赛中频频获奖,在全市产生了极大影响,充分展现了课题研究的成果,彰显了我校师生的风采。

2、爱上科研,教师科研氛围日渐浓厚

承担课题以来,课题组成员和全体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感受,科研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在今年10月至今年6月近两年,我校化学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奖,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并且很多老师形成了阅读和摘抄的好习惯,自觉地进行上课和听评课后写反思和心得、写案例分析、写课堂教学实录,一股日益浓厚的科研之风逐渐形成。

3、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之间相互问问题、学生主动找老师问问题的人数变多了,学生变得更加爱学、好学、会学、乐学。我们学校的化学成绩始终在全区名列前茅。

4、关系和谐,师生、生生之间相处融洽

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和谐课堂构建,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教师发扬教学民主,使师生、生生关系始终处于比较和谐的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正确认识,初步形成和谐课堂支持系统和操作系统

在未开展课题研究之前,我们对和谐课堂只是模糊的认识,缺乏完整的理论系统。通过两年多来的研究,本课题已初步建成和谐课堂支持系统和操作系统,为树立课堂教学新理念,揭示课堂教学新特征,明确课堂教学新作用奠定了基础。

六.研究反思

随着和谐课堂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改变,从改变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了明显提高,应该说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实验成果令人欣慰的同时,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我们的反思

1、正确处理好和谐理念和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

作为传统课堂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同时它也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听课和研讨中发现,有些老师会片面地认为我们现在追求的是和谐课堂,从而摒弃传统课堂教学,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出现过多的虚荣和随意。有些老师还担心因此会影响任教班级的平均分等,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个关系,把握好这个度,找到平衡点和支点有待进一步思考和行动。

2、追求更为有效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学无止境,任何东西没有完美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目前我们找到一些课堂模式应该还不是最有效的,特别是有推广价值高、有效性强的教学模式还有待我们继续研究。

(二)今后的设想

为了更好地将课题深入地进行研究,下一阶段,我们设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1、开展一系列和谐课堂条件下的教学专题研究。

2、加强开设研究课,开设同题异构课,探索和形成更为实效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上一篇:关于临床医生述职报告下一篇:学会在逆境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