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工作计划

2024-09-24

小班科学工作计划(共11篇)

1.小班科学工作计划 篇一

为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小班教师如何制定科学教学计划呢?下面是文库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科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小班科学教学计划篇一

一、幼儿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他们对一些简单的学习10以内自然数及其加减运算、感知物体的数量的理解能力差。对数与数之间的落差关系理解能力差,对于身边自然环境中常见的事物不能够理解,由于这些意识还没有养成,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一)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

1、知识方面

(1)在生活中观察和摆弄各种物体、探索各种现象,获得对事物特征及其联系的粗浅理解。

(2)在生活,游戏及其他活动中理解建立初步的数学关系。

2、能力方面

(1)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和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形像进行初步的逻辑思考,运用以有的科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方面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喜欢探究和思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关心和爱护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亲近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二)科学领域的内容

1、科学、(自然、科技)部分

认识身边自然环境中常见事物,包括有生命物质(动物、植物等)和无生命物质(砂、石、土、水、阳光、空气等),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它们和生活的具体联系。

2、数学部分

学习分类、排序和对应、包括: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及多种特征进行分类,按物体内在的包含关系,按物体量的差异及按某种规律进行排序;将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用一一对应的逻辑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等。

学习10以内自然数及其加减运算,包括;感知物体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理解数与数的数差关系,认识数的组成,体验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认识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整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技能。

认识几何图形,辨认常见的正面图形、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认识立体图形,应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认识量、区别和比较物体和各种量的差异,感受量的守恒,在比较量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学习生活中常见饿数学知识,如认识人民币、认识空间、认识时间和时钟等。

三、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实施

1、内容的广泛性

科学教育的内容涉及很多自然科学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同时决大多数的科学内容 的各种形式呈现在幼儿的常生活中,吸引着幼儿去注意、去探索。

2、知识的逻辑性

科学知识揭示的自然世界中的逻辑联系,因此逻辑性是它的重要特点,而数学知识所缺的事物之间抽象的数量关系,更是一种逻辑性知识。

四、教学进度安排

1、我会放玩具(数学)

2、甜甜的糖果(科学)

3、喂宝宝吃饼干(数学)

4、感官游戏-奇妙的口袋(科学)

5、分糖果(数学)

6、感官游戏—神奇的罐子(科学)

7、水果有几个(数学)

8、种大蒜(科学)

9、大大小小的树叶(数学)

10、一串红(科学)

11、小小送货员(数学)

12、苹果娃娃(科学)

13、铺地板(数学)

14、我喜欢的水果(科学)

15、放烟花(数学)

16、有趣的核(科学)

17、娃娃超市(数学)

18、照镜子(科学)

19、云朵朵(科学)

20、自然角里的小乌龟(科学)

21、高大的梧桐树(科学)

22、小树叶找妈妈(科学)

23、开汽车(科学)

24、踩影子(科学)

25、冷冷的水(科学)

26、冻冷花(科学)

27、暖暖的帽子(科学)

小班科学教学计划篇二

一、目标:

1、知识方面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得个别自然物(动、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幼儿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科学经验,并感受它们和幼儿生活的关系。

(3)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2、方法技能方面

(1)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

(2)帮助幼儿掌握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从一组物体中挑选出物体并归为一类的分类方法。

(3)帮助幼儿掌握通过目测等简单方法比较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数量的差别。

(4)引导幼儿能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展,与同伴、教师交流。

(5)帮助幼儿学习使用他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科技产品的简单方法,参与简单的制作活动。

3、情感方面

(1)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使其乐意感知和摆弄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2)使幼儿萌发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

(3)使幼儿喜爱动植物和周围环境,并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

二、具体措施

1、应用操作法让幼儿主动探索,特别是通过摆弄、操作具体事物材料来学习。除此之外,还运用观察法、实验法、游戏法、讲解演示等方法。

2、运用集体教学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施加影响。

3、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科学活动的材料,引发幼儿好奇心,让幼儿进行自选操作活动。

4、把教育活动和幼儿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三:活动内容安排

第一周 常规

第三周 玩具真好玩

第五周 找春天

第七周 美丽的蝴蝶

第九周 它是谁的宝宝

第十一周 小兔乖乖

第十三周 糖怎么不见了

第十五周 吹泡泡

第十七周 手电筒亮起来

第十九周 下雨了

第二十周 复习

小班科学教学计划篇三

一、班况分析

我班幼儿通过在园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位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基本上每位幼儿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能做到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等。

二、教学目标:

1、对周围常见的事物、现象感兴趣,并能关注一些事物、现象的变化,有初步探索的欲望。

2、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的多样性,乐意操作,喜欢思考、提问,体验探索过程的乐趣。

3、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的环境,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并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4、能运用适当的观察记录的方法感知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并尝试与同伴交流。

5、获得有关物体数量、形状以及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简单的感性经验,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能初步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并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身体。

三、具体措施: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数量。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和摆放形式的干扰,正确说出“10”物体的总数。

3、帮助幼儿感知“10”以内数之间的前后关系,使幼儿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并逐步建立等量观念。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帮助幼儿学习“10”以内数的顺数、倒数。

5、引导幼儿认识“7”以内的序数。

6、引导幼儿学习按数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特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7、结合日常生活和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感知其明显特征。

8、结合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能够不受颜色、大小及摆放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正确辨认图形;能够用平面图形进行结合拼搭。

9、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概括图形的两个特征,能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并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

10、在日常生活和游戏,引导幼儿正确辨认前后方位。

1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轻重。

12、引导幼儿主动爱护动植物,并观察、了解不同环境中典型的动植物的形态、习性、特征和生长变化。

13、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了解春、夏季的明显特征,知道一些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法,初步理解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指导幼儿进行初步的天气变化记录活动。

四、具体进度安排表:

第二周:接下去是几

第三周:找图形

第四周:连连看

第五周:圈数字

第六周:给花宝宝排队 装电池

第七周:给春天的信 毛毛虫和蝴蝶

第八周:认识梯形 蜗牛吃什么

第九周:会动的玩具 它们相等吗

第十周:轮子 图形变变变

第十一周:我的好帮手—刷子 变成一样多

第十二周:捕鼠能手—猫头鹰 剥豌豆

第十三周:做纸牌

第十四周:图形身份证

第十五周:图形的家

第十六周:小鱼有多长

第十七周:水果店 夏天到了

第十八周:水上的小船 图形的二级分类

第十九周:沉与浮

2.小班科学工作计划 篇二

1.体验运水的乐趣, 在运水的过程中感知水的特性。

2.尝试使用工具运水, 在探究中知道哪些东西能运水, 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3.能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乐于尝试和思考。

活动准备

玩水池一个, 玩水工具若干, 单反数码相机, 背景音乐《水族馆》。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组织幼儿玩水, 让他们体验玩水的乐趣, 感知水的特性

师:小朋友, 你们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揭去遮盖物, 出现玩水池。)

师:你们想玩吗?玩具宝宝可喜欢你们啦!也想和你们一起玩, 不过它有个小小的要求, 玩的时候不要把衣服和地板弄湿, 好吗?卷起袖子, 我们一起来玩吧! (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 用游戏的口吻把学习要求交待清楚, 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快乐、自由的玩耍能够让孩子有机会学到更多语言, 获得更多经验。)

师:休息时间到了, 请小朋友把玩具宝宝放回水池, 找个小椅子坐下来, 拿块毛巾, 擦干小手, 再把毛巾放回到原来的地方。 (教师动作示范, 用无声的语言帮助小班孩子掌握学习常规。)

师:哪个宝宝给大家介绍一下, 刚才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引导孩子用语言大胆交流表达, 学习说完整的话, 丰富词汇。)

教师总结:小朋友都发现水会从有洞洞的地方流下来, 水是会流动的。

二、动手操作——提出问题, 引导孩子寻找运水工具并尝试运用, 探究哪些东西能运水, 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1. 引导孩子猜测, 了解孩子现有水平。

师:还想玩吗?水池里的水太少了, 如果多一些肯定会更好玩。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水池里的水变得多一些?

师:我们可以把盆里的水运过来, 水池里的水就会变多。怎么运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小班孩子思维形象具体, 喜欢模仿和跟风, 因此直接动手实验是最好的选择。)

2. 引导孩子选择运水工具并尝试运用, 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师:噢, 我们可以请玩具宝宝来帮忙。小朋友, 你们看,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多玩具, 请你们去找一找, 试一试, 把盆里的水运到水池里。 (让孩子与材料充分互动, 感受、积累相关的经验, 孩子使用材料时会产生内在学习动机, 享受并体验探究的快乐;教师观察引导, 提醒幼儿发现问题, 并不断尝试;教师用数码相机记录孩子探究学习的过程, 拍摄典型的情景供讲评;背景音乐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思维。)

三、体验交流——结合照片讲评, 引导孩子大胆表述发现, 并将工具分类, 提升总结经验

师 (播放照片) 提问:这是谁呀?你在用什么东西运水?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把它找出来试给大家看看。 (帮助孩子回忆, 再现即时情景, 展示和分享经验。)

师:它能运水吗?请你大声地告诉小朋友。 (学习说完整的话, “××能运水”或“××不能运水, 水从洞洞里流走了”。)

师:这是能够 (或不能够) 运水的东西的家, 请你把它送回家。 (学习按标记分类)

师:原来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运水, 有的行有的不行。剩下的玩具都想回家了, 我们帮忙把它们送回家, 好吗?送的时候可要开动小脑筋噢, 千万不要送错了。如果你不知道它应该放哪里, 请你想一想、试一试, 然后再把它送回家。

师:它们都找到家了吗?你有什么发现吗? (帮助孩子梳理、提升、归纳经验)

师:在小朋友的帮助下, 它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谢谢你们。它们回家了, 我们也该回家了, 到家里再找找看, 哪些东西能运水, 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活动延伸

1. 引导孩子在生活中继续寻找能运水的工具, 并探究变更的方法, 使部分不能运水的工具能运水。

2. 如果孩子们意犹未尽, 提出了继续玩的要求, 可组织孩子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长距离运水。例如让孩子将水运往室外, 使孩子的学习经验得以运用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和提高。

设计意图与反思

本案例来源于我园小班主题活动“水搬家”, 内容选择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 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了“玩”是本次活动的关键, 整个活动过程既是“玩”的过程, 也是“探究”的过程, 又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因此, 我通过“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四大环节让孩子在探究中学习, 乐学、爱学,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集中体现“解放、游戏、体验、轻结果”四大特点。

“解放”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准则, 就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本活动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设置情境, 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解放了孩子的大脑, 让孩子乐想;提供了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材料, 让孩子与材料充分互动, 解放了孩子的双手, 让孩子乐做;提供了体验交流的机会, 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 互动分享, 解放了孩子的嘴巴, 让孩子乐说;生活拓展引领孩子去感知生活中更多有趣的现象, 解放孩子的空间与时间, 让孩子乐学。

“游戏”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途径, 其本质就是在“玩中学”。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 孩子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 孩子的学习是游戏的学习。本活动通过设置游戏情境, 让孩子在游戏状态中轻松、主动地建构知识, 在情境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表达、在游戏中想象, 孩子在获得、运用知识技能的同时, 其情感、道德、创造、审美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体验”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内容, 强调身体力行, 从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所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我十分重视各种探究对象的选择和情景的创设, 以此引发孩子积极的体验心理, 在独立和合作的各类体验情景中, 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自由地表达、质疑、讨论, 乃至天马行空般地联想。与此同时, 活动非常强调设计的探究对象和探究情景都非常契合幼儿的生活实际, 促使孩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能够有新的发展。

“轻结果”是探究式启蒙教学的基本要求, 就是整个教学中不看重孩子最后做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 而是看他们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的表现, 包括观察、思考、想象、记录、实验、讨论……我鼓励孩子动手操作, 尝试自己的想法, 用自己的发现支持自己的观点, 但不追求唯一标准的答案, 这个过程就是“价值”, 就是“结果”。

此外, 本次活动打破了科学活动中“记录”的固有模式, 将数码照相用于小班科学活动中的记录环节, 尝试用现代化手段记录孩子最真实的做法和想法, 帮助孩子再现即时情景, 总结提升经验, 解决了小班科学活动难记录的问题。

3.小班科学活动:摇摇乐 篇三

球是孩子喜欢的玩具,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它的特征明显,可以抛接、滚动,但是我想到孩子总喜欢买超市投币机里的球,他们总是好奇于打开球的那瞬间每个球里都会带给他们不一样的惊喜,所以我着重和孩子一起探索球肚子里的秘密,设计了本节科学活动“摇摇乐”。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球体的材质不同,会发出不同的声音。2.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球体的不同特性。3.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每人3个小球(玻璃球、泡沫球、毛线球)、每人3个大塑料球(可以打开的冰淇淋盒)、调查表、红黄蓝3个大篓。

四、活动过程

1.玩小球,感知小球特性

导入语:看见小椅子下面放的什么呀?

(这是玻璃球、毛绒球、泡沫球。)

导入语:我们一起摸一摸,捏一捏,掂一掂这三个球,你发现这几个小球有什么不一样?

环节自评:这一环节是让孩子通过感官分辨小球之间的不同,玻璃球硬且重,毛绒球和泡沫球软且轻,为下面幼儿猜测小球和大球碰撞后发出声音的大小做铺垫。

2.摇一摇,辨球的声音大小

(1)想一想,猜一猜。导入语:今天大球也来和小球宝宝做游戏了。我们把3个小球宝宝分别放到大球里摇一摇,猜猜谁的声音最大?出示记录表:你觉得哪个小球发出的声音最大,就把你的红苹果贴到它下面的表格里。

(2)做一做、验一验。导入语:请带上你的3个小球宝宝分别放到大球中,摇一摇、听一听,哪个小球宝宝声音最大(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幼儿操作得出结果:教师在记录表上贴大中小三朵红花表示三个球的声音大小。

环节自评:这是本节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幼儿在熟悉三种球的特性基础上,老师抛出问题,孩子通过猜测—操作—验证的过程,发现又硬又重的球于大球碰撞发出的声音大,而又软又轻的球碰撞后发出的声音小,这个环节中孩子的探索积极性很高。而在最初的教案设计中,这一环节的最后还曾提问孩子:“为什么玻璃球发出的声音大,而塑料球和毛绒球发出的声音小呢?”后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这一提问让原本很热烈、愉悦的探索氛围一下子冷了场,这说小班的孩子对于经验的总结还是能力不够的,而且也让我意识到,孩子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感受远比结论的陈述重要得多。

3.辨声音送球宝宝回家

导入语:球宝宝累了,要回家休息,出示分别有玻璃球、泡沫球、毛绒球标记的篓子,请幼儿听声音辨别是哪个小球,并将小球分别送回家。

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查球宝宝送得对不对。

环节自评:这是一个经验巩固的过程,在分类操作中,将孩子已获得的经验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巩固,这个环节中,孩子大多能通过大小球碰撞后发出的声音来辨别这三种小球。

4.选择球宝宝为歌曲伴奏

小球宝宝的声音真好听,我们来开个小小音乐会。听歌曲《大雨小雨》,让幼儿根据歌曲的歌声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球为歌曲伴奏。

环节自评:这是一个经验的延伸,也是一个区域融合的过程,让孩子将科学操作中获得的经验在打击乐活动中体现出来,孩子们纷纷表示大雨应该用玻璃球发出的声音来伴奏,而小雨应该用塑料球或毛绒球发出的声音来伴奏。

五、活动延伸

1.将大小球投放到科学角,让孩子继续探索,不同的力道摇动球之后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在美工角投放材料,让幼儿制作泡沫球和毛线球。

六、活动反思

材料的选择注重操作性。由于是小班的科学活动,在幼儿独立操作时不能因材料带来太多的障碍,因为在活动中,孩子要反复把小球放进、拿出大球,而摇动时小球要藏在大球里,不能让孩子发现是哪一种球在摇动,所以在选择大球时我动了不少脑筋,选择了很多方案后又都否决掉了,正好幼儿园门口的小店里有这种球形的冰淇淋,盖子可以旋转打开,我试了试小班的孩子打开饮料瓶盖的能力,发现这种盒子最合适我的活动,事实证明这个冰淇淋盒帮了孩子操作活动的大忙。

过程的设计注重探索性。要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就要给孩子足够的猜想和验证的空间。本节活动本着幼儿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孩子对于小球的经验积累到孩子猜测结果再到孩子验证猜测结果,直到获得经验的积累,这一层层递进的过程中,处处都留下了孩子探索、操作的痕迹,三种小球的不同之处、和大球碰撞发出的不同声音,都是孩子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孩子的科学操作兴趣浓厚,主动性、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4.科学计划小班课程安排表 篇四

安全教育

让幼儿知道简单的交通规则,学会过马路时看信号灯,并且在成人的带领下过马路。

环境创设

为幼儿提供观察自己的场所和条件,如镜子、照片。

生活活动

利用餐前、离园前时间组织幼儿看动画片;了解正确的用眼常识。

家园共育

请家长帮助幼儿了解保护无关的常识,提醒幼儿少看电视、电脑。

课程安排

周一 明天.科学《奇妙的声音》

周二 山大.音乐《秋天》

周三 明天.美术《大脸小脸亲一亲》

周四 明天.社会《宝贝在哪里》

周五 安全《红绿灯,眨眼睛》

活动安排

周一 户外游戏.明天《踢纸球》

周二 体育游戏.山大《小蚂蚁爱劳动》

周三 益智游戏.明天《爬山》

周四 区域活动益智区

5.小班科学工作计划 篇五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班科学活动小小旅游家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与同伴分享国庆节旅游的快乐事。2.让幼儿了解旅游中怎样保护环境。

活动准备:

1.幼儿旅游照片若干。2.环保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分享趣事。

1.国庆长假刚结束,有些小朋友就急忙想告诉老师他们都去了哪些好玩的地方,可是如果只说给老师一个人听多没意思呀,今天大家一起来说说你去了什么地方? 2.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长假趣事。

3.教师小结:刚才你们说的真好,老师国庆节也出去旅游了,可是我却遇到了不高兴的事,你们想知道吗? 二.旅游中怎样环保。

1.我在旅游途中看见很多被丢弃的餐巾纸、空酒瓶、易拉罐被扔在路边,清洁工叔叔和阿姨都忙得来不及清扫。(出示图片)2.你们说说这样旅游会开心吗? 3.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6.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 蛋宝宝 篇六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蛋宝宝,站起来

来源:广饶县李鹊镇中心幼儿园 孙学荣 王爱芳

【活动目标】

1、探索使蛋宝宝站起来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

2、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有关物体支撑的经验。

3、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熟蛋若干,课前装饰成蛋宝宝。

2、沙盘、瓶盖、小碗、积木、彩泥、沙包、米、手工纸、图画纸、手绢、小毛巾等辅助材若干。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教学,边播放音乐,幼儿边跟随音乐做模仿动作,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用谈话引出课题。

二、1、出示蛋宝宝,引导幼儿观察蛋宝宝,然后请幼儿说说蛋宝宝长的什么样子?(圆溜溜的、很光滑……),教师说:“蛋宝宝整天躺着,它想站起来到外面看看,我们能帮助它吗?”幼儿一起说:“能”。(教师为幼儿的探索设置悬念,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2、引导幼儿探索在平面上让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

①幼儿每人一只熟蛋,让幼儿自由探索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让蛋宝宝站起来的,用了什么方法?(磕了一个小坑,使蛋宝宝站起来的)

②教师讲述幼儿探索的情况,教师说:“许多小朋友都把蛋宝宝磕了一个小坑,才能使蛋宝宝站起来,那么我们不能把蛋宝宝弄破,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蛋宝宝站起来呢?”

3、引导幼儿借助辅助材料,探索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

①我们请材料王国里的朋友来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好吗?(逐一出示各种辅助材料并说出其名称)

②进一步引导幼儿借助各种辅助材料,探索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要求幼儿注意安全和卫生。

③请幼儿说说自己怎样使蛋宝宝站起来的,并演示给幼儿看看,介绍自己用了什么材料,什么方法?让幼儿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

④教师与幼儿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各自使蛋宝宝站起来的各种好办法,并让幼儿逐一尝试。

4、请幼儿说一说这些蛋宝宝的妈妈是谁?那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妈妈会生蛋吗?不知道的小朋友可以从电视上、书籍上、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回来后告诉老师。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放上各种材料(沙盘、瓶盖、小碗、积木、彩泥、沙包、各种米、手工纸、图画纸、手绢、小毛巾、棉花、电线等),让幼儿继续探索,从而激活幼儿进一步去探究、发现的好奇心。

小班科学活动:《漫游糖果王国》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软硬、形状、颜色、味道),初步建立护牙意识,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活动准备:

各种糖果。糖果王国头饰一个

一、进入糖果王国。

1.进入糖果王国。T:“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

T:“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箩筐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T:“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T:“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宝宝是怎么样的?(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T:“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T:“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宝宝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T:“我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你们闻闻看糖宝宝是什么味的?那用小舌头轻轻地添一下,是什么味道啊?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T:“那把糖宝宝轻轻地送到你们的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6)尝试动手做糖果

T: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动手做一些糖果啊?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糖果好吗?

3.小结。T:“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体验吃糖的益处和害处,初步建立护牙意识

7.小班科学工作计划 篇七

昨天在玩滑梯的时候, 小朋友发现了玩滑梯也有快慢之分。结合本周的主题活动, 引导幼儿近一步探索快和慢。

涉及领域安全、科学

活动方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活动名称《玩具玩滑梯》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己制定玩滑梯的规则,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2.知道物体在滑梯上滑落是有快有慢的。

3.引导幼儿尝试改变报纸的形状, 加快报纸的下滑速度。

活动准备

玩具若干, 报纸一叠, 手偶一个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去玩滑梯 (教师注意观察, 巡回指导)

在指导的时候注意观察有没有小朋友以不安全的玩法在玩滑梯, 并进行个别指导

2.幼儿谈话及讨论。

(1) 你是怎么玩的?

(2) 你玩的是什么?

(3) 你玩的时候注意了什么?

(4) 你有没有发现不安全的玩法?

(5) 你觉得滑梯应该怎么玩?

提醒幼儿说出幼儿之间不能推挤;引导幼儿说出幼儿爬滑梯不能反着爬;鼓励小朋友玩的时候注意安全。

3.以木偶的口吻说:“小朋友玩滑梯了, 我们小玩具也想玩滑梯了, 你们猜我们玩滑梯的速度怎么样?”。 (幼儿讨论, 个别提问,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

3.以木偶的口吻说:“小朋友玩滑梯了, 我们小玩具也想玩滑梯了, 你们猜我们玩滑梯的速度怎么样?”。 (幼儿讨论, 个别提问,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

4.请幼儿去试试让玩具玩滑梯, 看看是否是和自己的猜测一样的。 (提醒幼儿要两个玩具同时放。)

5.请幼儿互相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6.请幼儿尝试改变报纸的形状, 加快报纸的下滑速度。

活动评价

1.过程评价

在刚开始幼儿玩滑梯的时候, 小朋友都有一些违反安全规则的做法, 通过幼儿的讨论他们了解了幼儿之间不能推挤、爬滑梯不能反着爬、玩的时候注意安全等安全规则。在玩具玩滑梯的环节中小朋友都感觉到了滑动有快有慢, 并在最后的尝试环节中很多小朋友在老师的提示下想到了把报纸揉成团, 把报纸折小一点等做法加快报纸下滑的速度, 本节活动还是成功的。

2.自我评价

(1) 成功经验我将感知快和慢的活动从室内架设木板进行直接搬到了户外, 利用了滑梯的斜面进行, 充分利用了环境资源, 并增强了幼儿活动的兴趣。活动效果比较好。→→→→→→

(2) 不足之处幼儿在放玩具的时候, 自己不太容易看到结果, 应该请小朋友合作, 有的观看有的放就更好了。→→→→→

8.小班科学活动:甜甜的糖果 篇八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我尝试运用“玩中学”的教育理念,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持续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幼儿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听觉等多方位形式来感知、认识不同种类的糖果,让他们在探索中得到自己的见解,最后又结合故事让幼儿知道吃完糖果要漱口好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知道糖果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

2.通过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等多种方式感知糖果。

3.愿意参与探究糖果的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重点:

认识不同种类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活动难点:

愿意参与探究糖果的活动,自主探索,快乐学习。

活动准备:

1.自制PPT:故事《小河马的牙》

2.自备材料:

(1)请家长为幼儿准备好糖果,并告诉幼儿糖果的类别。

(2)幼儿入园后,将自己的糖果放在规定的器皿里。

(3)魔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找故事中的“糖”

1.教师播放PPT《小河马的牙》,引起幼儿兴趣。

师:“老师请你们看一部动画片,这是什么动画片呢?”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提出要求。

师:“请你们在动画片中找一找,哪里有糖?要把看到的糖牢牢地记在心里!”

3.引导幼儿回忆、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你们发现糖果在什么地方?和谁呆在一起?小河马怎么会有糖的呀?”

4.在幼儿的谈论声中,引出活动。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1.将糖果放在展桌上,大家自由参观、评说和交流。

师:“这里有好多漂亮的糖果宝宝,你们都认识它们吗?”

请幼儿和自己的小伙伴说说自己认识的糖果宝宝。

2.教师与幼儿边参观边讨论,了解他们知道哪些糖果,最喜欢吃的糖果是什么。

3.集体交流糖果

(1)教师将每种糖果放一个在魔袋里,引导幼儿猜想。

教师摇晃魔袋让糖果发出碰撞的声音,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游戏活动:摸糖果

请幼儿上来摸糖果并大声告诉同伴:“我摸的糖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并举起来让大家共同欣赏,带此糖果的幼儿一起说出这种糖的名称。游戏反复进行,让每位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直到每位幼儿都手拿一颗糖。

4.教师小结:“我们发现了糖果的颜色、大小、形状和外面的包装都不相同。现在请小朋友用手捏一捏,用鼻子闻一闻,还有什么感觉呢?”

三、品尝并分享糖果

1.品尝糖果的味道

师:“糖果会是什么味道的呢?请每位幼儿选一颗自己喜欢的糖果并尝一尝。”(鼓励幼儿剥开糖纸,自己探索)

2.师生互动

师:“你吃的糖果是什么味的?糖果吃到嘴里有什么变化呢?”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合适的概括和提升。

师:“这种甜味是橘子味还是苹果味?”

师:“噢,是不是原来觉得嘴里干干的,一吃糖,嘴里就有水了?品一品,这种水又到哪里去了?”

3.结合故事进行回忆,加深幼儿的认知。

在幼儿吃糖果时,教师再次播放《小河马的牙》让幼儿欣赏。

当播放到河马因为吃糖不刷牙,牙齿疼的情节时,教师把画面定格下来,观察幼儿的反应——再继续播放下去……

自然谈论到吃糖和刷牙的关系,了解幼儿吃糖的时间。

师:“你们吃糖果的时间是在晚上、早上、中午?是饭后还是饭前?怎样才能既吃到美味的糖果又不让蛀虫蛀牙呢?”

4.大家一起来漱口。

师:“别忘了吃糖以后要漱口哦!不然就像小河马一样,会有可恶的蛀虫在你牙齿上跳舞呢!”

四、活动结束

幼儿在音乐声中有序地漱口

延伸活动:

1.亲子活动:请家长培养幼儿吃完东西要漱口的好习惯。

2.生活活动:每天进餐结束、吃完食物后,教师指导幼儿拿茶杯、接水、漱口。

9.小班科学工作计划 篇九

活动目标:

(1)知道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

(2)知道熊猫是生活在深山竹林里爱吃剑竹的动物。

活动准备:

幼儿去动物园看过大熊猫,与幼儿共同收集熊猫的玩具或照片,熊猫吃竹子的图片一张或录象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小朋友很喜欢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熊猫玩具)

(1)提问:你们喜欢熊猫吗?为什么?

(2)提问: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3)提问:它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大熊猫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

提问:你们知道大熊猫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叫国宝大熊猫)

它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它是我国的特有的动物,很早就生活在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很少,我们都要爱护它。)

3、教师用关爱的情感与幼儿共同小结:大熊猫形态可爱,动作有趣,性情温和,是我们喜爱的动物,它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可现在却越来越少,它的生存面临的危险很多,我们都要关心它。

小班科学活动:《漫游糖果王国》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软硬、形状、颜色、味道),初步建立护牙意识,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活动准备:

各种糖果。糖果王国头饰一个

一、进入糖果王国。

1.进入糖果王国。T:“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

T:“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箩筐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T:“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T:“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宝宝是怎么样的?(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T:“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T:“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宝宝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T:“我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你们闻闻看糖宝宝是什么味的?那用小舌头轻轻地添一下,是什么味道啊?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T:“那把糖宝宝轻轻地送到你们的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6)尝试动手做糖果

T: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动手做一些糖果啊?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糖果好吗?

3.小结。T:“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体验吃糖的益处和害处,初步建立护牙意识

10.小班科学教案反思 篇十

水务局幼儿园 岳鹏坤2011.11.我们幼儿园座落在美丽的玉渊潭公园内,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每到秋

季来临,各种花草树木的种子、果实、叶子随处可见,光园内就有石榴树、松树、柿子树等多种植物。这些都是孩子们操作的好材料,结合课程组推荐的《培养儿童好奇心—89个科学活动》一书,我开展了《落叶》这一科学活动。通过这次活动的实践,让我更深层次的理解了幼儿园科学教育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启蒙教育。

一、活动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兴趣

从幼儿周围生活中取材,给幼儿提供符合生活实际的真实材料幼儿一定很投入。所以我以落叶为材料,开展了一次有关落叶的科学活动。因为园内植物很多,落叶随处可见,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总是被地上的落叶吸引,常常有孩子捡来颜色鲜艳的叶子送给我,班里的桌椅下,孩子们的口袋里也时常出现落叶的身影,它们都是孩子们偷偷带回来的,孩子们对落叶有着浓厚的兴趣。活动准备阶段我与家长链接,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在公园里、家周围、来园的路上,收集落叶,种类尽量多一些,然后把收集到的落叶带到幼儿园投放到科学角。这样材料得到了丰富。收集也是幼儿学习的一个过程,使幼儿对落叶有了初步的认知。

二、创设宽松的氛围,将幼儿摆在主体的位置,引发幼儿主动探索

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来到公园里捡各种落叶。面对草地上厚厚的落叶,他们

兴奋无比,有的跑上去踩一踩,有的摸一摸,有的踢一踢,更有的直接躺在了上面感受落叶的松软,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观察、探索着大自然的丰富多姿。也收集了大量落叶。

面对我们一起收集的落叶,大家开始了观察、讨论,以往我会把每一个环节

说什么话,提什么问题等等考虑的特别细致,可现在通过对《培养儿童好奇心—89个科学活动》一书的学习,我会思考出大致几个环节,几个问题,每一个环节具体要做什么,要看孩子们的反应,灵活应对,要让孩子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减少一直是老师牵着孩子走的现象。现在孩子们使用自己找来的材料进行探索,他们兴致盎然,争先恐后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而此刻作为教师要做的是观察他们的行为,聆听他们的想法,跟随他们的思路,适时的抛出引导他们的问题。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孩子们没有压力,敢说,敢做,能将自己的认知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孩子们发现了落叶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并能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三、做幼儿的帮助者,根据实际随机调整教育方案

和孩子们一起到公园捡落叶,可当孩子们面对草地上那厚厚的,松软的落叶时,他们都跑到草地上跑啊,跳啊,踢啊,忘记了自己来的目的,他们此刻感兴趣的不是捡落叶。我赶快变换教学形式,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尽情的感受满地的落叶,把捡落叶推迟,结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习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园的学习,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试探他们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

四、容许“儿童的科学”中包含不科学的成分,保护幼儿绝妙的想法

在活动中,孩子们讨论到了“树叶为什么从树上落下来”,有的孩子说,是被风爷爷吹下来的,有的孩子说,小树叶太顽皮了,它们想跑去别的地方玩。很显然它们的理解是不科学的,他们不知道树叶落下来的真正原因。我们应允许幼儿去想象,猜测落叶的秘密,这样也许会导致幼儿一些“错误”认识,但是它作为幼儿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探索要有意义得多。我们应容许“儿童的科学” 中包含某些不那么科学的成分,即泛灵论,实在论,人为论等思想。帮助幼儿产生绝妙的想法并对拥有这些想法充满信心,具有证据。这不正是我们的科学教育所期待的吗?

在这次活动中,通过科学启智的理念,我比以往进步了很多,孩子们不单单在落叶的活动中认识了落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认识到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激发了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活动的过程中我总是担心“我不讲,他们会知道吗?”,“再放纵下去会不会偏离了主题?”等等。对自己角色作用把握的还不是很好,还不是十分放的开。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将主权真正的交给孩子们,教师根据幼儿探索的需要灵活的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成为幼儿学习的帮助者。

最后,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课题,感谢课题组的培训,感谢我们园领导的大力支持,“科学启智”这条道路,我会坚持走下去!走好!篇二:小班科学活动《按图形分类》教案及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按图形分类》(数学)

东郊幼儿园翁雯雯 活动目标:

1、能排除颜色大小的干扰将图形进行分类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分类结果

活动准备:1)大圆形、大三角形、大正方形各一个 2)有图形标记的房子大图

3)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趣

1、出示大圆形、大三角形、大正方形,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吗?(幼儿按老师出示的图形回答问题)

2、教师扮演图形妈妈自我介绍:我是xx图形妈妈。引导幼儿跟图形妈妈问好,加深印象。

二、送图形宝宝回家

1、教师继续扮演引趣:我们的图形宝宝们还没有回家,小朋友能帮帮我们吗?要是看到图形宝宝请送它们回家

2、出示带有图形标记的房子大图。提问:小朋友说说哪座房子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认识图形标记

3、请图形妈妈回家等图形宝宝(教师用大图形示范,学说句式:我送xx回家)

4、在教室里找找图形宝宝。引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找找调皮的图形宝宝藏在哪里?

5、引导幼儿将不同的图形宝宝送回相应的家,并试着一边送一边说:我送图形(三角形、圆形等)宝宝回家。

6、请个别幼儿上台操作,要求一次只能送一个图形宝宝回家。其他幼儿评价

三、指导幼儿操作材料《我送图形回家》

1、分发材料,让幼儿分组按照标记,把图形分类。

2、要求边送边说:我送图形(三角形、圆形等)宝宝回家。

课后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比较枯燥的,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按图形分类的活动,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下面我自己对本节课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

一、活动刚开始我设计的是图形妈妈来求助,我采用了拟人化的图形卡片,幼儿的注意力就全被我吸引了。接下来的活动就容易开展了。小班的孩子们能顺利地认识并说出图形的名称,这个环节较为顺利。

二、第二个环节中送图形宝宝找家。原来我设计的是引导幼儿对房子进行观察,发现房屋上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标志,从而确定是哪个图形的家。但因为是借班上课,可能对小朋友们不是太了解,可能是我对问题阐述得不够清楚,幼儿的思维一直停留在发现房子里没有图形宝宝。孩子们有模仿性,一个小朋友这样回答后,再提问了两个小朋友就还是一样的回答。我有些乱了阵脚,但我还是顺着孩子们的话往下接:“对,图形宝宝们都不在家,所以要请小朋友帮忙。老师发现啊这座房子上有正方形的标志,我想这应该是正方形的家,你们同意吗?”幼儿们终于发现了房子上的窗户和屋顶上的图形标志不一样,这个部分才得以顺利进行下来。

三、第三个环节通过孩子们自主操作送图形宝宝回家,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增强了动手能力,还在实践中复习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让幼儿进一步掌握了图形。这一部分开始后幼儿的情绪高涨,都争着要去送图形宝宝。我适时提出要求,一次只能送一个图形宝宝;不能大声叫,会吓跑图形宝宝。有课的前部分的铺垫,幼儿都能很准确地把图形送回家。

四、最后一个环节我投放一个图形分类表和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自己动手送图形回家。幼儿操作完成得很好,我自己对这个环节有个遗漏,忘了提醒幼儿要边送边说。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乐于参与,积极发现。活动材料的精心准备,又为幼儿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机会。但在课后,也从授课过程中折射出一些自己在平时没注意的一些习惯。比如在课的中间对问题的表达可能不够清晰到位,导致幼儿不理解我的意图。在以后的活动过程中,我要多多注意,不断改进,向其他老师们多多学习。篇三:小班科学教案与反思

小班科学:《旺旺糖果屋》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数取物。2.初步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二、活动准备

透明的袋子若干个(贴有2-5的圆点);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糖果;小熊手偶1个;动物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数取物 2.难点:按货架上箩筐的标记归类摆放糖果

四、活动过程: 1.导入

小熊的“旺旺食品店”要开业了,激发幼儿的兴趣。

“我是只快乐的小胖熊,下午我的“旺旺食品店”就要开业了,这就是我的招牌,上面有我的店名《旺旺糖果屋》,上面还有什么?(气球、糖果、糖纸)有几个?食品店里的糖漂亮吗?是什么颜色的?我一个人忙不过来,瞧,我的好朋友都来帮忙了。”(兔子、小猫、小青蛙、小鸭子)

“有几只兔子?几只小青蛙?几只小猫?几只小鸭子?”

“两只小猫和招牌上的什么东西一样多?三只小鸭子和谁一样多?四只小兔和谁一样多?五只小青蛙和谁一样多?”

“小动物们说要帮助小熊包装糖,小朋友愿意一起来帮助小熊吗? 2.帮助小猪装糖:

(1)“包装时,小朋友要先看清楚袋子上有几个圆点?是什么颜色的?然后就装上和圆点一样多颜色相同的糖。”

(2)教师示范

如:上面有5个黄色的圆点,装5颗黄色的糖果(正确示范)

上面有4个蓝色的糖果,装3颗蓝色的1颗红色的(错误示范),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纠正,再次强调装糖要求,装与圆点颜色和数量一样的糖果。(3)幼儿操作

请每位幼儿装一袋糖果,装好检查好后拿着糖果袋回到位置上。3.帮助小熊将糖果按货架上箩筐的标记归类摆放好。

(1)请幼儿看看货架上的箩筐上有什么标记?(画有糖的卡片标记、数字2、3、4、5)

(2)这些箩筐有什么标记?(颜色不同)

(3)提出糖果摆放要求:红颜色两个糖就摆在和它一样颜色一样多的箩筐里

(4)幼儿分组按标记摆放。4.结束

小朋友为小熊包好了这么多的糖果,小熊要感谢你们请你们吃糖果,你们先去洗手。

教学反思:

11.对小班科学记录的探索研究 篇十一

然而,曾经使我困惑的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小肌肉群发育尚未完全,动手能力弱,感知、注意、思维的目的性差,极易受外部条件干扰,又怎能进行科学记录呢?纵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尤其是科学记录活动也很少有人涉及到小班领域的。我想这是老师们共同的困惑和难题。带着这一疑问,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我终于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小班幼儿也同样能够享受到科学记录的乐趣。

一、确定浅显的记录内容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决定了他们观察事物时,仅能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因此根据《纲要》精神和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在选择记录内容时切记不要超出幼儿的认知水平,一定要遵循浅显、简洁、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的原则。

例如在“植物的生长”中,我要求小班幼儿记录的内容是“种子生长过程中主要的生长变化”及“植物在每个生长阶段典型的外形特征”等。这些内容要求明确而简洁,易于小班幼儿操作。幼儿发现“黄豆的种子发芽了,它的芽是绿颜色的”;“黄豆长出叶子来了,叶子像桃心”;“长出更大的叶子了”等。

二、确立适宜的记录标记

在确立记录标记上,应该和宝宝们共同探讨,加以适当的引发,让孩子们自己找出他们能够理解接受的标记。

比如在主题活动《好吃的水果》中,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水果的特性,我对幼儿最喜欢吃的水果进行了统计,并不断地启发:“为什么喜欢吃这些水果呢?”有的说:“我最喜欢吃西瓜,因为西瓜很甜。”我接着问:“那还有什么东西是甜的,用什么表示甜呢?”有个孩子说:“糖是甜的,画颗糖表示甜。”于是这名幼儿便画了颗糖。如果孩子们想用西瓜表示甜,那就画个西瓜表示,只要孩子能够理解就行。像这样尊重理解孩子,用启发商讨的方法让孩子自己确立标记,既能使幼儿轻松地理解接受,还会使他们自觉自愿地进行记录活动。

三、巧妙设计记录表和使用材料

小班幼儿思维直观形象,记录能力也较弱,针对这一生理特点,在设计记录表时,要尽量使记录操作方便、形象生动,操作过程浅显易懂。在记录方法和材料的选择上,我指导他们更多地采用实物黏贴、照片图片黏贴以及简单的绘画等记录方法,这些方法直观形象,简便易行,适合小班幼儿操作。在《沉与浮》的科学活动中,我提供了积塑、玻璃球、小瓶子、小石头、小树枝等操作材料。而在进行记录时,为了节省幼儿记录时间,降低难度,我便制作了一些大小、色彩与实物相仿的面状材料,幼儿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记录在大表上,不仅易于操作,而且所得到的信息直观,易于老师带引幼儿归纳、整理。

四、记录的方式要灵活机智

小龄幼儿更容易受兴趣支配,往往专注于有趣的游戏中,对此,教师在巡视活动开展情况时不能一味地督促幼儿记录,而应该根据各项活动的特点,多方位地引导幼儿去感知体验,让幼儿根据具体的动作、情景去展开思维,感知事物。

如在开展《跳跳糖》的活动中,我鼓励宝宝们大胆想象跳跳糖在嘴巴里情况,然后组织“跳到大嘴巴”游戏活动,使幼儿将自己的想象和切身体验相比较,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在交流讨论中,他们都能把跳跳糖跳到嘴巴里的感受说出来。在记录时,我建议幼儿把跳跳糖跳动时的情形画下来,然后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和同伴的记录有什么不同,使幼儿认识到跳跳糖的跳动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

五、教师的介入要适时,组织方法要适当

小班幼儿细致和持续观察事物的能力不足,自主性不够,他们离开教师的直接引导,就难以进行长久的观察和自觉的记录。所以,对小班幼儿的科学观察和记录,教师要采用系统的、直接参与式的引导方式,带动、启发、鼓励幼儿参与观察并记录科学发现。

如探究颜色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小班甚至中班幼儿看到颜色就会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此时,如果教师让孩子们先别操作,而先进行猜想记录是不适宜的,如果孩子们已在操作而让他们停下来更不适宜,因为这会影响孩子们的探究热情,甚至挫伤孩子们探究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给孩子们一段时间自由地操作,让他们充分感知材料的特性,然后关注自己是怎样配出某种颜色的,如蓝色加黃色变成绿色、红色加蓝色变成紫色等。

六、注重教师的语言引导

小龄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还不强,在记录后,教师还要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说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记录了什么。因势利导地使幼儿把感知的内容表达出来,使幼儿的经验得到进一步提升,逐步提高宝宝总结、概括科学现象的能力。应该强调一点,小龄幼儿的科学记录并非对记录技能提出高的要求,而在于老师用心思考,以科学的方式引导幼儿记录,萌发幼儿记录科学信息的意识,让记录能够支持和促进幼儿的探究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体验到探索科学、记录科学信息的乐趣。

(作者单位:安徽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四幼儿园)

上一篇:电子商务专业自我分析下一篇:生态茶园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