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的分析

2024-09-13

无形资产的分析(精选8篇)

1.无形资产的分析 篇一

企业并购中无形资产评估有关问题探讨

摘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为“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目标纲要提出的“两个根本转变”方针所激活。我国经济要与国际接轨,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迎接国际企业集团挑战,组建产业集团、扩大规模化生产成为势在必行之事。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企业并购中无形资产评估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是要对企业并购情况下无形资产评估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并以商标评估为例详细说明无形资产评估过程。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创建现代企业制度,资产产权转让、重组、交易等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其中无形资产的作用及其价值评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991年1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91号令发布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凡是进行中外合资和合作、股份制改造、企业联营、兼并等都必须进行资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是资产评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企业并购与无形资产评估

企业并购无论从宏观上对整个社会经济,还是从微观上对企业个体都有着重要意义。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J·斯蒂格勒所言:“纵观美国各大企业,几乎没有一家不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而发展起来的。”

1.1 企业并购概念及分类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的简称,在英文中缩写为(M&A)。权威《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兼并(merger)一词解释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按照某种条件组成一个企业的产权交易行为。”收购(acquisition)是“指一个企业以某种条件取得另一企业大部分产权,从而居于控制地位的交易行为。”在这里,所谓某种条件通常表现为现金、证券以及两者的组合。企业并购可按不同标准分类:从收购企业和被收购企业的关系来看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按照是否委托第三者出面可分为直接并购和间接并购;根据并购动机可分为善意并购和敌意并

购。

1.2企业并购中无形资产评估的市场经济功能①界定与维护各产权主体合法权益。②为资产业务提供价值尺度。③优化资源配置。④促进企业帐实相符,确保资产完整和足额补偿。⑤保护知识产权,实现国内外市场对接。

1.3专业文献对无形资产及范围的规定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或Immate-rial Assets)是指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对生产经营与服务能持续发挥作用,并能带来经济利益的一切经济资源,是一个与有形资产(Tangible As-sets)相对应的概念。

1.4企业并购中无形资产评估要素无形资产评估,是指经国家认定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根据特定的评估目的和评估对象的特点,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对被评估对象(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定和估算的一种动态化、市场化的社会经济活动。它包含了资产评估主体(评估机构);资产评估客体(评估对象);资产评估特定目的;资产评估法定(公允)程序和原则以及资产评估方法五大要素。

1991年11月16日,以国务院第91号令发布的《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对其作了明确规定。企业并购中的无形资产评估是属于特定目的下的资产评估。

2企业并购中无形资产评估方法

2.1 企业并购中无形资产评估特点无形资产大多都是智力劳动成果,属于一种无形的特殊商品,生产成本具有不完整性、弱对应性和虚幻性,其价值量不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例外性。这些都决定了企业并购中无形资产评估有如下特点:

(1)市场性。无形资产评估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考虑技术竞争风险、名牌效应与垄断等诸多特殊的市场因素。(2)模拟性。由于市场多变,再加上无形资产价值中许多难以准确测算的因素,导致评估机构根据客观规定性进行计算得出的模拟价格与经过市场验证后的真实价格会有绝对的误差。据国外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其若为±20%应该认为是允许和可接受的。(3)公正性。它是整个评估工作的特征,特别是对于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无形资产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2.2 企业并购中影响无形资产评估的因素一项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高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并购中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必须予以考虑:无形资产成本;现有无形资产的寿命期限;无形资产应用后创造的效应;无形资产科学价值及发展前景;同行业无形资产计价标准和根据;无形资产供求变动趋势;转让方转让该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无形资产转让次数;无形资产价款支付方式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影响,才能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正确的计算和估计。

2.3企业并购中无形资产评估方法选择公司并购中无形资产评估模型很多,如美国西北大学阿尔弗雷得·拉巴波特创立的“拉巴波特模型”;美国加州洛杉矾大学弗瑞得·沃斯顿创立的“沃斯顿模型”;还有“杜邦模型”等。

在企业并购这一特殊评估目的下,选择评估方法,应考虑无形资产具有垄断性、极端重要性和特殊性,它不是作为一般商品和生产资料转让,而是作为获利能力来转让的,它的价值不是主要按“物化价值”,而是按其带来价值,即根据它带来的额外收益来定价的。基于此,无形资产评估一般适用收益现值法、成本一收益现值法。公司并购无形资产评估专业文献中,认为这种折现现金流量(DCF)分析是最科学、最成熟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其同时适用于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考虑下面案例分析的需要,现只列示收益现值法数学模型。

收益现值法是按被评估的无形资产后期获利能力和折现率计算其折现值,并以此现值为依据重新估定价格。计算公式为:

无形资产评估值=

运用上述公式,对于各参数的确定,应注意:(1)收益额C1是指使用具有特定无形资产(如专利权)收益与没有特定无形资产收益比较的差额;(2)公式中K值的确定,取决于双方的协议。3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分歧及新趋势

3.1国有企业改制中,是否应对店招、专有技术、秘方、商标等进行评估目前有两种观点:持要评估观点认为,店招、专有技术、秘方、商标等,是多少代人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

一块金字招牌,国有企业改制后,这些无形资产相应地归少数人所有,如不评估,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持不评估观点认为,与其让这些招牌死在那里,不如通过企业改制,让它“活”起来,创造效益。即使这些效益更多地被少数人所得,但在他们所得之前,社会必然先受益(如人们享受了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国家增收了更多的税收),如此良性循环,与社会国家总是有益的。

我认为具体问题分析:如果国有企业经营困难,一再亏损,对企业进行断然改制时,上述无形资产可不予评估,从而减轻企业职工出资购买企业的负担。这些企业职工一旦走出困境,便使整个社会减轻一些负担,就等于增加了收入,无形资产价值实际上就体现在这里;如果国有企业效益较好,不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负担,可以暂时不改制、让国家继续拥有这些无形资产的权利和由此带来的收益。

3.2企业家是否应该算作无形资产问题的争论两年前,杭州正大青春宝集团总裁冯根生以“冯根生难题”再一次成为焦点人物。浙江浙经资产评估事务所采用“剩余法”在“企业家价值量化评价报告”中,对冯根生贡献价值初步估算为2.8亿元。这一做法得到了我国多位无形资产评估权威专家的认可。专家认为,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左右着企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注重管理要素价值,为企业经营者度量身价找到一科学依据,显得非常迫切。[美]P·普里切特、D·鲁宾逊、R·克拉克森在《购并之后》中关于“综合评估被收购公司关键人才及对管理和技术人才的评估”的论述可以给我们启示。

3.3企业职工个人服务品牌的认定、评估上海营业员王震以其享誉沪上的个人服务品牌折价20万元入股,日前成为以其名字命名的上海华联王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真正股东。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震是上海华联商厦照相机柜的一名普通营业员,他创建了以知识型服务为特色的新型销售模式,为顾客提供具有文化、技术、情感内涵的商业服务,受到广泛好评。上海华联王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其中,王震个人经上海市有关事务所评估,以其服务品牌商誉折价20万元出资入股,占总股本4%。这不仅是上海商业界的一次经营理念和投资体制的深刻改革,也使无形资产评估工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4企业并购中无形资产评估案例分析

某股份有限公司被并购,现对其驰名商标价值进行评估。该企业有形资产和一部分可确指的无形资产评估价值为900万元(收益现值)。现将该公司注册商标评估主要过程列示如下:

(1)确定评估特定目的。(2)确定评估基准日。(3)确定评估对象并了解概况。

(4)确定评估分析方法。(5)选择适当折现率。(6)主要依据企业主要设备有效期、商标注册有效期等确定被评估资产的未来收益期为1O年。根据预测的现金流量和折现率,计算出未来10年的折现值总计为1017.53万元。(7)该企业创名牌中各种成本100万元,双方协议提成率30%,根据模型,得出该商标评估值为135.259万元【100+30%x(101.53- 900)】。当前无形资产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资产评估工作形势十分严峻,问题较多,主要表现:缺少相应专业技术人员;缺少应有的原始和现场评估记录;原始记录和计算底稿没有装订到评估档案中去;评估报告书没有严格进行复核和校对;在资产评估报告书中出现多个评估目的;无原则任意扩大评估范围;评估报告书撰写不规范等。另外,各被评估公司在无形资产上弄虚作假现象十分严重,也给无形资产正确评估带来困难。

为了使无形资产评估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合理”,保证评估工作顺利开展,在评估工作中应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完善资产评估法制。颁布实行新《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注册评估师法》及其实行细则,将资产评估纳入法治轨道。(2)改革资产评估管理体制。强化注册资产评估师协会自律作用,同行业互相监督促进,共同提高。(3)保持资产评估机构真正中介地位,独立执业,规模经营,划分等级承办业务。地区按经济发达情况限额设立评估机构,不准设立分支机构,但可以跨地区执业。(4)严格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聘用制度、考核升级制度、奖惩制度。不断提高评估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严格遵守评估人员职业道德。(5)开展资产评估理论研究,探索资产评估操作实务,逐渐与国际资产评估接轨。

结束语

近几年中国企业在并购中对无形资产评估越来越重视,评估业务越来越多。但无形资产评估还有许多问题,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今后任重道远。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资产评估业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蓬勃发展。

2.无形资产的分析 篇二

高等学校具有知识密集和人才设备优势, 是创造和拥有无形资产的重要主体和场所, 无形资产是高校办学的重要资源, 体现了高校的办学实力和科研水平。教育部发布施行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 明确了无形资产的范围, 即专利权、商标权;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著作权, 高等学校的校标及服务标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无形资产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无形资产具有下列的特征

1. 专有性:主体的独有性, 依靠国家法律的特别保护, 通过国家主管机关授予专有权;

2. 非实体性:不是实体资产, 不具有实物形态;

3. 时效性:有一定的期限, 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享有专有权;

4. 不确定性:提供的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具有不确定性。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人才荟萃, 知识密集, 是创造和拥有无形资产相对集中的单位, 高校的无形资产是以专利技术、版权、著作权、名誉权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无形资产尽管不具有实物形态, 但它比一般商品和有形资产更具有增值效应, 是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份, 但在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缺乏健全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管理办法针对有形资产的管理都比较严格, 很多高校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 也大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性不易掌握, 无法通过实物形态来表现, 更无法通过外观感觉上升到理性认识, 因而高校在大量创造无形资产的同时, 而又普遍忽视了它的客观存在, 忽视了无形资产的管理, 购入的无形资产在验收、使用、报废等一系列环节上很难管理。高校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没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加上无形资产管理中缺乏奖惩制度, 使相关负责人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正因为无形资产管理意识的淡薄, 大部分高校没有建立起系统的无形资产管理规章制度, 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无形资产流失。

2. 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不少各高校没有设立对无形资产进行全面管理的专门机构, 由于各分管机构没有明确职责, 又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 存在着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互相推诿的状况。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 有偿转让及计价问题, 市场交易行为及违规行为亦无法监控。在这种管理模式下, 无形资产权属资料分属不同部门或学院, 没有专职无形资产评价及资料收集人员, 导致权属资料不能及时提供甚至遗失, 管理秩序混乱。

3. 认识片面管理意识薄弱

高校普遍存在着重视有形资产管理, 轻视无形资产管理的现象, 对资产属性认识的片面性, 因为没有实物形态, 所以容易忽视它的存在, 这就形成了一个较为模糊的认识, 即“国有资产就是有形资产, 有形资产就是国有资产”, 片面的认识即国有资产就是房屋、土地、图书、仪器设备等, 无形资产管理在高校资产管理中处于薄弱环节, 缺乏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保护措施, 对国有资产管理或进行资产评估时, 往往只注重了有形资产, 而忽略另一形态的无形资产, 造成无形资产管理上的盲区, 使无形资产大量流失, 当无形资产被出卖、转让时, 高校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权利受到侵害的现象普遍, 缺乏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法律意识。

4. 无统一的会计核算及评价体系

高等院校目前无形资产的核算而言, 要比有形资产——固定资产的核算, 难度大得多, 核算过程更复杂。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建立起无形资产核算制度, 即使部分学校建立了, 也很不完善, 交易行为不规范, 计价无标准, 增加了核算的难度。无形资产的开发和生产过程不同, 其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 无形资产在验收、使用、报废等一系列环节上管理困难, 财务部门无法在账面上准确反映, 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投资收益都没有合理的核算与管理办法, 这导致无形资产账外流失严重, 给高校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很多高校没有建立评估机构及评估制度, 无形资产评估没有做到规范化和科学化, 明确产权主体和产权界限, 使无形资产的价值不能得到真实反映。

5. 人才流动等原因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

因不少高校为了自身的发展, 以优越的条件吸纳人才, 人才流动导致无形资产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科研项目完成后, 核心的技术方案和重要的技术资料随着人才的流失, 学校的科研成果也随之流失, 一些老师在科技开发活动和业余兼职中, 无意识地就把学校的无形资产泄露;有些单位为了获取某项专有技术, 不惜一切代价从高校中挖人;部分专家、教授利用手中的专有技术“下海”创办企业, 未经任何许可, 便无偿使用了本该属于学校而由其个人掌握的专有技术, 严重损害了学校的利益, 造成了学校无形资产的流失。还有部分高校的无形资产长期闲置, 科研成果鉴定完后, 就束之高阁, 既不能推向社会实现其价值, 高校自身又没有转化能力, 降低了科研资金的利用率, 使这部分资产长期闲置存放。对人、财、物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与社会的进步对科技成果的需要是不相符的。

三、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科学管理

1. 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的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

由于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 我国对无形资产的认识和管理起步较晚, 不像有形资产已有几十年积累的规范化的法规和制度, 因此无形资产在管理上有很大的难度。高校要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依据国家已颁布的有关无形资产的法律法规,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制订、完善各种无形资产管理规章制度, 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 避免多头管理造成的弊端, 保护学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完整性, 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以法规、制度规范无形资产的整个管理过程,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有利于科学研究、技术成果的实施、完成、鉴定、验收以及推广运用。

加强对无形资产评估的管理, 要发展、健全和完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建立真正相对独立的、业务熟练、操作规范、信誉良好的无形资产评估队伍, 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 确保无形资产核算的准确性、价值的真实性、信息的及时性。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 规范无形资产的评估程序, 方法及其评估指标等, 进一步完善技术保密制度、无形资产评估制度、无形资产转让、收益分配的办法以及无形资产合作检查制度等。明确无形资产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使无形资产管理尽快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使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有法可依”, 有效杜绝无形资产流失, 为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2. 改变观念, 增强无形资产管理的意识

加强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首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增强无形资产的管理观念。在各高校普遍存在着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的情况, 虽然高校不少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 而且缺乏长远眼光。为保护知识创造者的合法权益, 鼓励发明创造和其它智力创造性活动, 国家制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法律,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同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法律。高校要在广大师生员工中, 广泛宣传学习无形资产相关法律精神, 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合法权益, 在自己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 要敢于、善于利用法律武器进行斗争,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形成自觉保护的文化氛围, 普遍树立起无形资产的价值观念, 提高对无形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强化管理, 促进无形资产资源的运作和发展, 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

3. 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促进高校无形资产资源的开发和稳定

高校集中了大批科研技术人员, 有很强的科技研发能力, 是创造无形资产的重要场所。在无形资产管理上, 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采取措施.引进高素质人才, 加强对高校教职工的培养提高, 积极为他们的教学、科研创造有利条件, 防止人才流失,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调动和发挥高校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堵塞在人才流动、人员跳槽、兼职、校办企业改制、与外单位合资、合作开办企业等过程中可能造成学校无形资产流失的种种漏洞。建立起激励和约束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通过采取组织激励、工作激励、情感激励、培训激励等一系列有效的激励手段, 激发科技人员的研发热情和内在动力, 使之不断创造出更新更高的技术成果。加大奖惩力度, 在科技成果转化成技术投资时, 学校、单位和个人应有合理的股权比例。总之, 高校应以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为突破点加强自身核心能力建设, 才能具备无形资产开发潜力, 为学校及社会创造更多的知识财富。

4. 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提高高校无形资产的经营效益

无形资产要在经济建设中得到应用, 其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反之, 就会被束之高阁而丧失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知识与人才密集的优势, 营造创新的学术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 鼓励科学研究、技术发明, 不断挖掘潜力, 不断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和科研技术水平, 形成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人才, 鼓励学术自由的宽松的学习环境, 充分利用现有的无形资产, 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调查、市场预测, 经济效益预测, 与企业进行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合作研发, 加大高校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研究力度, 建立和完善科技交流合作以及成果转化体系,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的无形资产管理, 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高校无形资产将日益受到重视, 只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高度重视并依法保护,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无形资产的流失现象就会得到有效的遏制, 无形资产的管理将步入一个健康发展的轨道, 为高校提高核心竞争力,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无形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份, 是高校不可或缺的办学资源。文章分析了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科学管理无形资产的措施

关键词:高等院校,无形资产,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I1]王萍.高校无形资产的内涵及评估办法[j].福州大学学报, 2005, (3) .

[2]张虎, 冯华, 王志勇.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无形资产的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6 (11) .

3.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篇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无形资产    管理

在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工作多年发现,高职院校无形资产在管理上非常薄弱,存在无形资产管理观念淡薄、管理制度与机构不健全、核算与评估体系缺失、处置与产业转化无序等问题,无形资产流失风险较大。

一、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一)防止高职院校资产流失。无形资产是重要的国有资产,管理好这类资产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新任务。由于过去对无形资产的漠视,因此这类资产在实践中往往处于无人关心、无人过问、无人管理的状态,使国有资产在不知不觉中流失。高职院校的知识产权(如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最容易被流失、被侵权和被非法占有,从而给高职院校的国有资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无形资产财务上的管理和监督,并且通过建立和健全机制、制度,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对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形成、利用等全程监督和管理,防止高职院校国有资产遭受损失十分重要。

(二)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作用。无形资产不仅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以前高职院校管理只注重有形的实物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因此使无形资产大多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不但无形资产的流失是损失,无形资产的闲置、浪费也是损失。高职院校无形资产在保证不流失的同时,还应着眼于利用,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提供越来越多的经费。

(三)激活闲置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尤其是其中的形象性无形资产,可以在激活闲置有形资产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怎样使这些闲置或使用率低下的有形资产(校园、校舍、设备等)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怎样用名校的无形资产盘活薄弱高职院校的国有资产,使其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服务,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管理者应当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在薄弱高职院校治理中出现的高职院校兼并现象,从经济学角度讲,就是利用优势高职院校的无形资产盘活被兼并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使更多学生接受高质量的高职院校教育。

二、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管理现状

(一)管理认识不充分,保护意识不到位。高职院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保护意识不强。对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和对高职院校综合水平的提升作用认识不够,当无形资产转让或对外投资时,得不到应有补偿。

(二)制度建设不健全,管理机构不统一。我国还没有针对高职院校的无形资产管理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许多高职院校对此没有专门的管理制度,造成高职院校实施无形资产管理时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无形资产管理上没有统一部门,存在管理分散、权责不清、各自为政等情况,并缺少有效的监管部门。当出现人才外流时,极易造成无形资产流失。

(三)会计核算不重视,评估体系不明确。一是某些高职院校的“无形资产”科目就是摆设,一直空填,或者只用于核算购入的无形资产;二是每月进行摊销使账上的无形资产余额不能真实反映其价值;三是某些高职院校用无形资产对外投资不在账簿中反映,形成的收入放在下属企业中核算。

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评估体系。一方面是对其认识不足,另一方面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有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成本和价值。

(四)处置管理不规范,产业转化不科学。某些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处置,不按规定履行向上级主管部门报批手续。科研成果成功转化率低,缺乏专门系统的管理机构负责,在成果转让时,不考虑成本支出,收益偏低。

三、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管理对策

(一)加强宣传,强化意识。高职院校要加强宣传,树立无形资产的价值观念,认识到无形资产在高职院校的影响和作用。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增强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无形资产在研发、使用、核算、处置等过程中精细全面,杜绝流失隐患。

(二)健全制度,统一管理。应加快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法律保障体系建设,正确引导和规范其管理。高职院校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使其管理有章可循。明确无形资产的管理权责,理顺无形资产的确认、核算、监管、处置等事项,确保有序管理。还应设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对无形资产进行日常管理,确保管理高效统一。

(三)重视核算,科学评估。高职院校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将所有无形资产纳入会计核算;在对无形资产进行转让或处置时一次性摊销,保证对无形资产的完整反映;无形资产的投资及收入要在账簿中充分反映。

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在无形资产交易时,应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日常评估则可采取校内自我评估,既节省费用,又利于监管。

4.资产处置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分析 篇四

宁波市天长税务师事务所顾世浩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的主要资产为货币资金、往来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等。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时,总是会遇到资产处置的情况,本文就资产在处置过程中遇到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做出分析,以求在实务处理中更加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法律法规。

一、会计与税务处理一致的情况

正常销售的存货的会计处理,符合收入准则的规定。对于企业的正常销售行为,确认为收入,所得税则作为应税收入,增值税方面对销售行为确认销项税,会计与税务的确认处理是相同,不存在调整问题。

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资产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职工奖励和福利等事项,会计处理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规定及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按对外销售货物进行会计处理。税法上对此类事项的所得税处理,根据国税函[2008]82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规定:“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其中: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会计与税务的处理方法一致。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转让固定资产,按照财税[2009]9号文《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的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属于条例第十条规定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其他固定资产,应按财税[2008]170号文《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第四条的规定执行,即自2009年1月1日起,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区分不同情形征收增值税:①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②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③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 1

点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此外根据财税[2009]9号文的规定,小规模纳税人(除其他个人外)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减按2%征收率征收增值税。企业如果转让的是无形资产或是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则应缴纳营业税。例外的是,据财税[2002]191号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的规定,自2003年1月1日起,以无形资产或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在投资后转让其股权的也不征收营业税。如果转让的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则还应就其所取得的增值额缴纳土地增值税。

二、会计与税务处理不一致的情况

(一)会计确认为收入,税务不确认为收入的情况

公司在处置国债所取得的利息收入会计上处理为财务费用-利息收入,按1992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国务院令第95号)第十二条规定,国库券的利息收入享受免税待遇。现行内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也规定:“纳税人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值得注意的是,本法虽规定国债利息收入为免税收入,但并不意味着与国债有关的收入都可以免税,对于国债持有者在二级市场转让国债获得的收入,还是应当作为转让财产收入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会计不确认为收入,税务确认收入的情况

1.企业会发生以资产对外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及分配利润等业务,一般情况下对企业不会产生现金流入,在会计处理上不作为销售处理,而直接将资产的成本计入销售费用或营业外支出等科目。根据“通知”的规定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用于交际应酬、用于股息分配、用于对外捐赠等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应按相关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计缴增值税。

2.企业对所有权未转移出企业的资产,由于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等情况,不符合收入的条件,会计上不确认为收入。但资产在总、分支机构之间的转移,所得税的处理方面,根据“通知”的要求,总机构或分支机构在境外时,货物的处置要按规定计人应税所得;总、分支机构均在境内时,不视同销售确认。而在增值税方面,为了加强税收的监管,防止纳税人进行虚报申报或进行税负转移,当总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时的货物转移,均应视同销售确认销项税。

3.特殊销售行为如售后回购等在这种方式下,企业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分析这种方式,通常情况下,企业按照销售合同销售商品但又签订了售后回购协议,虽然从法律形式上看实现了收人,但如果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各项条件,即使签订了商品销售合同或者已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也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因此在售后回购交易本质上属于融资交易,当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差额,企业应在回购期间按期计提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税法上对售后回购处理,增值税方面则是视为销售。

(三)会计与税务均不确认为收入的情况

5.无形资产的分析 篇五

——惠东县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之一,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可促进资本的形成,可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形成有效需求和有效拉动。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县各级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有明显效果,五年迈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按照“构建三大经济中心区、打造五大产业县”的发展战略,坚持“大投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的思路,把扩大投资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积极因素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变融资方式,积极激活社会投资,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生产性项目建设,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拉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点

2008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增幅在全市排第一位,其中,“双十”项目等重点项目共投资16.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8%。从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7.1亿元,同比增长95.4%,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7亿元,增长5.7%,房地产完成投资9.4亿元,增长14.6%。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35亿元,增长151.6%,第二产业投资21.61亿元,增长76.6%,第三产业投资31.91亿元,增长14.9%。

1、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一定时期投资量的多少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93.3亿元,年均递增16.6%,GDP年均递增9.7%;而“十一五”前三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合计124.3亿元,年均递增26.6%,GDP年均递增14%。两个时期数据对比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越快,经济发展越快,投资拉动作用越明显。据初步测算,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为41.8%,是“三驾马车”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动力。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大批项目的建成投产,一方面增强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

2、投资结构明显优化。投资结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近年来,我县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引导,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先进制造业、第三产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都大幅增长,高耗能工业投资大幅下降。2008年,农业投资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第三产业投资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投资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30.4%上升到31.6%。

3、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07年以来,我县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来谋划,坚持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后劲力来推动,坚持把生产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的推动力来落实,有力地促使一大批城市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生产性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或投产,发挥了大项目的带动作用。2007-2008年,引进了平海电厂、巽寮旅游,中航城、怡景湾、佳兆业、锦胜集团、股溢、富升房地产等一批大项目,其中平海电厂总投资108亿元,巽寮旅游总投资126亿元;启动了“双十”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县城文化广场、西枝江水利枢纽工程、飞鹅岭森林公园、县城路网改造工程、万隆新城、国际新城、丽景华庭、怡景湾等一大批市政设施和房地产项目,大力推进莞惠高速、惠深沿海高速、环城南路、环城北路、农村硬底化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巽寮旅游、平海温泉、国惠酒店、平海电厂、康利石材、澳洲树熊、银基鞋材市场等一大批生产性项目建设;两年全县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265个,完成投资57.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2 %,对拉动我县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4、资金来源渠道明显拓宽。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对镇(街道)党政正职责任考核评价办法和“项目在镇、责任在镇、利益在镇”政策以及提高税收增量分成激励措施的出台,强化了责任,增强了信心,调动了各镇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有效地扩大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主体地位日趋明确,自主投资的积极性提高,民间投资成为我县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依赖银行贷款和政府资金的状况已大为改观。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其中,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3%,而且资金以自主筹集为主,到位率比较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投资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第一,农业投资比重偏小。近年来,由于长期偏重于发展二、三产业,大量的资金投向二、三产业,导致农业投资比例偏小,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第二,房地产投资风险增大。2007-2008年,我县房地产总投资17.6亿元,两年增长1.3倍。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刻,恰遇“金融海啸”,导致了大量的资金沉淀,楼盘空置增多。第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但是由于历史欠帐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需进一步加强。第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投资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土地等资源约束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项目用地瓶颈制约仍较突出,影响投资的增长和经济发展。三是企业增资扩产能力减弱。随着“金融海啸”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国际需求减弱,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利润空间收窄,直接影响投资者信心,削弱企业增资扩产能力。四是缺乏大型生产性项目支撑。大型项目是支撑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县引进的大项目仅有平海电厂、巽寮旅游等,而且项目还在建设中,还未形成生产能力。

三、对策与建议

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是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效果”之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极富挑战性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将进一步扩大,国外需求继续减弱。中央明确提出要扩内需,保增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指出:短期内扩大内需,主要还是扩大投资需求。因此,加大投资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统一部署,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确保2009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达40%以上,努力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效果”的目标。建议重点抓好如下工作:

(一)坚持把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着力点放在项目建设上,在扩大投资拉动增长上求突破。经济发展靠项目,项目是投资的载体,要集中力量抓项目。一是积极谋划一批项目,特别是能带动全局的大项目。大项目对投资乃至全县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带动作用。为保持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确保“十一五”期间投资持续稳定增长,要加大项目谋划建设力度。结合投资结构优化调整、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谋划一批体现高科技含量、高竞争力、高带动力的大项目,为优化经济结构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千方百计推进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在建项目抓进度,促投产;在批项目抓攻关,促进度;在谈项目抓跟踪、促落实”的要求,加快项目建设。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突破项目用地瓶颈,加快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鞋材生产基地和民营科技工业园等工业园区的建设;以项目建设为主体,加快大岭自来水厂、环城北路、环城南路、全县健身广场等投产项目建设,确保早计划投产项目早建成早投产;加快巽寮旅游项目、平海电厂、西枝江水利枢纽工程、两馆一中心、稔山污水处理厂、盐洲跨海大桥、飞鹅岭森林公园等续建项目建设,加速在建项目进度;力促国鑫汽车、厦深铁路惠东段、平多公路改造项目、平山黄排二河桥至白花广惠高速路口公路改选项目等早日动工建设;认真抓好东山海风力发电、熔盛造船、垃圾处理焚烧发电、国家石油储备库等在谈项目的跟踪落实,确保项目落户,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二)坚持把确保投资增长的主攻点放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上,在资金“瓶颈”上求突破。2009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要达到74亿元以上,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大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构建融资体系,促进银企合作,促进项目资金到位,帮助支持工业企业度过难关,破解项目资金不足问题。一是要利用好国家专项资金、地方资金和金融机构资金。“扩内需,保增长”,是今年工作重点,国家推出十项重大举措,投资4万亿元搞大项目建设,省新安排十大工程共安排222个项目,总投资2.37万亿,同时,市也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年安排市重点项目87宗,计划投资220亿元。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省、市扩大内需投资拉动的机遇,加快在建的大项目建设,谋划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基础产业扶持项目,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加快地方财政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拓展政府投资的融资源道,完善中小企业行业担保机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确保我县今年安排的投资项目特别是40宗计划投资达52亿元的重点项目尽快建成。二要利用好国外资本和国内资本,通过市场筹集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在招商方式上,要体现灵活多样性,推进产业招商、上门招商、节会招商和以商引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在项目选择上,要注重项目规模和质量,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污染小、财税贡献大的带动型骨干项目,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在项目的攻关上,要坚持“一切为大项目服务”的宗旨,要解决好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服务好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特别是要跟踪落实在谈的大项目,促成国家石油储备库、东山海风力发电、垃圾处理焚烧发电、熔盛重工等大型生产性项目的早日落户;在投资项目的引导上,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继续保护好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民营企业实行资产重组,组建集团,盘活资产存量,做好企业增资扩产工作。

(三)坚持把投资的落脚点放在二三产业发展上,在优化投资结构上求突破。在扩大投资需求时,应强调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重,把解决眼前问题和有利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重视各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增量投资扩大和存量投资调整为手段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实行引导投资。一是加强市场引导。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基础产业,特别是要做强做大鞋业、服装、电子、旅游等产业,通过市场引导投资,把资金引向二三产业。二是加强政府引导。要大力组织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突出抓好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珠三角休闲旅游度假基地、珠三角地区绿色食品供应基地、沿海清洁能源和船舶制造工业基地、中国女鞋生产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通过制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相应的产业政策,引导项目投资高附加值、低能耗、污染小等方向发展,从而实现经济高效益增长。重点要有“三个追求、三个力求”:追求“有效投资”、“高效投资”与“绿色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投资,力求避免无效投资和重复建设,重点是要把项目建设资金放在刀刃上,确保资金有效利用;追求发展经济效益好、有利于经济结构升级和优化的投资,力求避免规模大、效益低的投资,重点是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追求发展经济、社会、环保等方面有利于长远利益的投资,力求避免环境污染、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保问题的投资,重点是重视民生事业项目的投资。

(四)坚持把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撑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在优化投资环境和增强城镇服务功能上求突破。经济提速,基础先行。要围绕扩大城市骨架、增强城镇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的目标,大力推进交通、园区、供水、供电、通讯及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县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城镇服务功能仍较落后,需要大量的投资,一些基础设施,包括交通、城市建设还需要大量投资加以改进。一是以推进新农村建设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继续加大农业投入,着力解决好村道硬底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五通、五建、六进村”;着力提高农业利用外资水平,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促进“三农”加快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双十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来增强城镇服务功能。创新资金筹措模式,大力推行BT等新型融资方式,加强投资项目的管理和督办力度,推动项目建设。重点推进西枝江水利枢纽工程、环城北路、飞鹅岭森林公园、大岭自来水厂等项目建设,迁建县妇幼保健院、县委党校、县广播电视大学、县老干活动中心、县武装部,加快“两馆一中心”、县城汽车客运站、第二人民医院等项目的建设。同时,更加重视民生事业发展,加大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的投资,进一步增强城镇服务功能。

6.无形资产的分析 篇六

论文关键词:资产评估专业;社会需求;资产评估

论文摘要:为满足社会需求,采用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资产评估专业的市场需求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结论为,资产评估专业具有良好的社会需求,资产评估专业应该以注册资产评估师为主要目标,兼顾培养在不动产、其他相关资产或涉及财务管理方面的需求;

学校应注重课程设置,注意能力素质的培养。

资产评估专业主要是满足社会公证类、中介服务类社会需求的专业。为了满足社会需求,避免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浪费和不足,特对该专业需求进行研究。该研究从问卷调查和访谈

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目的是研究资产评估专业社会是否需要及需要什么样的人。

一、关于被调查者、接受访谈者的情况

本次研究的问卷调查部分共发出45份问卷,回收39份问卷,筛选合格问卷33份。不合格答卷的主要问题是回答问题数量低于60%,不进入统计环节。在地域分布上,北京11人,南宁1人,成都3人,深圳4人,杭州2人,西安1人,沈阳3人,大连3人,吉林1人,哈尔滨4人,大庆1人;上述地域分布兼顾国内发达地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可以在地域上对该专业的需求做出全面的反应。在答卷者的单位性质上。近88%来自评估企业,其余来自机关、事业单位、高校。在评估企业工作的答卷者,其单位的评估从业范围(土地、房产、旧机动车、资产、保险公估、矿产),两项和三项的最多,分别为45%和4l%;一项的为10%,多于三项的为4%。答卷者个人执业资格以注册资产评估师为主,包括注册房地

产评估师、土地估价师。三者的比例是7:3:1。

专题访谈共有六人,均为资深的资产评估人士。访谈的内容集中在社会需求的情况、需

求的质量、综合素质的要求等内容。访谈对象集中在哈尔滨市。

二、关于需求与来源

关于需求情况。33%的回答不需要,67%的回答需要。选择不需要的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8l%)认为,外界经营环境变化,资产评估的业务量减少,不需要该专业毕业生。第二种(19%)认为,该专业毕业生专业面窄、适应性差,不适应房产、地产、机动车、保险公估等项其他资产评估业务的需求。择社会招聘的最多,专业院校毕业生的次之,选择内部人

员调整最少。社会招聘与专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为2.5:1。

访谈受访者有如下共识。广义评估(含不动产评估、动产评估和狭义的资产评估)的近年社会总需求有小幅增长,但因服务的机构数量在增加,传递给各个机构的数量感官是业务数量在减少。由于不同的机构资质对象的差异,业务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有升有降的局面。被列举的情况有如下情况。一是狭义的资产评估,由于以前的业务集中在国有企业改制;国企改制后,许多坚守原来资质范围的狭义资产评估企业业务量缩减,正在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二是房地产评估,面向抵押贷款评估的,由于金融政策的调整,业务量也有下降的趋势;面向动迁等方向的,业务量总体呈现下滑的趋势。但是房地产评估总量仍然处于各个单项评估的最高点。三是土地评估机构,由于国家将土地作宏观调控手段对象,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与地价评估有关,资质高的机构近三年业务量有增长。增加的内容包括开发区集约节约评价、城镇地价动态监测、农地定级估价、农地产能核算、农地区片地价测算。

机关或者事业单位一般不将专业作为录用的前提条件,资产评估专业应将评估企业作为就业的目标。有用人需求的企业,除了专业性质特殊的——如矿产评估,其他评估资质都对

该专业毕业生不排斥。不需要的企业也不是针对该专业。

三、关于培养方向

81%的被调查者认为不能仅面向狭义的资产评估,而应以狭义的资产评估为主、兼顾其他方向(房产、地产、机动车、保险公估)。在回答兼顾其他方向的重点时,48%选择不动产,37%选择审计和财务,4%选择保险公估,无人选择矿产评估。

访谈受访者认为,房产、地产、机动车、保险公估、资产评估只是资质设置的区别,对

于资产评估专业不应画地为牢,上述内容都应该成为培养目标之一。

四、关于现有资产评估人员的不足

在问卷调查结果上,与上述需求分析类似。专业知识欠缺、专业面过窄缺乏适应性、无

法满足需求的比例在76%以上。

接受访谈者认为,现有资产评估人员的不足,学校有很大责任;一是对于该专业的认识偏差,将资产评估对立于房产、地产、机动车、保险公估估;二是简单罗列几门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考试课程,缺乏课程的一系列基础课的支撑,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职业发展的专业基础;第三,实验课程、实务课程课时数量太少,无法帮助学生发展特定的能力。

五、结论

综合上述意见,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一)资产评估专业具有良好的社会需求

资产评估作为服务市场的重要中介,具有良好的社会需求。需求者不排斥该专业,不需

求者并不因该专业而排斥。

(二)资产评估专业应该以满足资产评估为主,并适应房产、地产、保险公估综合要求资产评估专业应该以注册资产评估师为主要目标,兼顾培养在房产、地产、保险公估、旧机动车的需求。

(三)学校适应需求设置课程,塑造能力

学校应重点加强实验、实习、实务课程的设置,为日后就业提供能力基础。同时注意上

7.无形资产的分析 篇七

一、无形资产范围的差异

会计与税法在无形资产的范围确定上存在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

1. 土地使用权

会计准则将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性房地产, 不列入无形资产;新所得税法将企业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给国家或其他纳税人的土地出让价款、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都作为无形资产处理。

2. 商誉

新会计准则将商誉作为独立于无形资产之外的单独一类资产处理。会计上不确认企业自创商誉为无形资产, 新税法规定自创商誉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会计上规定每年对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新税法不允许税前列支商誉在平时计提的减值准备, 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才准予扣除。

3. 计算机软件

新会计准则根据计算机软件的重要性来确定是否将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新税法主要以计算机软件是否单独计价为依据, 凡同计算机硬件一起购入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单独购入的要作为无形资产管理。

二、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差异

1. 外购的无形资产

会计上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及直接归属于使之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若购买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 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其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税法上以购买价款、支付的相关税费及直接归属于使之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2.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

会计上规定企业在自行开发无形资产过程发生的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支出, 应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其成本包括自满足无形资产准则规定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税法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但未明确界定资本化的条件。

3. 投资者投入、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或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

会计上规定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 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确定, 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计量;以债务重组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应以受让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而税法规定通过以上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 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可见, 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会计上对于分期购买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确定, 但新税法不允许;另一方面, 新税法有加计扣除的规定,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 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 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但会计上无此规定, 实际运用中应防止出现扩大加计扣除范围的现象发生。会计上对于企业内部研发项目的支出, 要求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只有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才可计入无形资产成本, 这一点新税法与会计准则是一致的, 但相比于原税法按开发过程中实际支出计价, 新税法是以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其计税基础相对缩小。

在税务检查中, 对部分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验证存在一定难度, 新会计准则和新税法都要求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支出单独核算, 企业的自创无形资产在其未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予以税前扣除, 对于已经在研发费用发生当期扣除的费用不得计入无形资产计税基础, 其所提取的摊销额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此规定有助于防止出现双重扣除的现象。

三、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差异

1. 无形资产摊销的差异

(1) 无形资产摊销范围的差异。新会计准则将无形资产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对于后者不应摊销;新税法中未对无形资产作此分类,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仍可按税法规定进行摊销, 但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自创商誉、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无形资产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 另外, 外购商誉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或清算时才予扣除。会计上并没有规定不对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无形资产、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无形资产计提摊销费用税前扣除。

(2)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差异。新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选择直线法、生产总量法等摊销方法, 但应能够反映其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 采用直线法摊销;新税法规定只能按直线法摊销, 按照其他方法摊销的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3) 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差异。新会计准则规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 但未规定最低摊销年限;新税法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低于10年, 企事业单位购买的软件最短可按2年摊销, 外购商誉的支出则在企业整体转让或清算时才准予扣除。

(4) 无形资产摊销金额的差异。新会计准则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残值一般为零, 其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及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后的金额;新税法规定无形资产应以其计税基础作为可摊销金额, 对已计提减值准备的, 应进行纳税调整。

在税务检查中, 对无形资产摊销的检查主要关注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及各期的无形资产摊销额, 因此, 必须合理确定摊销总额、摊销年限、摊销方法, 对纳税人自行研制开发无形资产, 应对研究开发费用进行准确归集, 凡在发生时已作为研究开发费直接扣除的, 不得再在使用期间分期摊销。

2.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差异

新会计准则规定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企业应在会计期末判断其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对存在减值迹象的, 应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计提减值准备;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应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 判断是否计提减值准备。新税法对按会计规定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形成实质性损失前, 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必然会带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3. 无形资产处置的差异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时, 应按税法规定缴纳营业税, 并将取得的价款与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 应转销已计提的减值准备;新税法规定应将企业出售、转让无形资产的所得确认为转让财产收入,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在税务检查中, 转让无形资产的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有无隐匿转让收入的行为、是否履行了营业税、印花税的纳税义务、有无从偷逃税款的行为都是重点关注的内容, 因此, 企业在进行账务和税务处理时也必须注意。

8.无形资产的分析 篇八

[关键词]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不良资产证券化 马克维茨模型

一、引言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正日益引起理论界、政府高层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关注。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中的风险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流动性风险。而资产证券化能够将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信贷资产由表内移至表外,提高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所以选择资产证券化是解决我国大规模银行不良资产的最佳途径。

所谓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以被证券化的不良资产可预见的未来现金流为支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证券的过程,从本质而言,是被证券化的不良资产未来现金流的分割重组过程。不良资产证券化中的资产池是各种贷款的组合,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它是证券的发行者根据自己的证券化目标,而对能产生预期现金流的资产进行分类、选择、组合来保障所支撑证券顺利偿付的过程。不良资产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组合才能达到资产池设计的目标,保证可以产生稳定持续的现金流,是一个难题。资产组合理论的出现使这成为可能。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研究的是有关对多种资产进行选择和组合的问题, 即投资者在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基础上如何使自身效用最大化以及由此对整个资本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1952 年美国经济学家、金融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哈里·马克威茨( Harry Markowitz) 在《金融杂志》(Journal of Finance)上发表“ 资产选择: 投资的有效分散化” 一文以及其在1959 年出版的同名专著标志着现代资产理论的产生, 同时其为现代资产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文首创了用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来讨论不确定性经济系统中最优资产组合的选择问题,其核心是均值——方差准则,即M/V准则。继马克威茨后, 20世纪60年代, 另两位美国经济学家、金融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威廉F·夏普( William F Sharpe, 1964) , 约翰林特勒(John Lintner, 1965) 和莫辛(John Mossin, 1966) 分别在1964年的文章《资本资产定价:风险条件的市场均衡理论》和1965年的文章《风险资产的价值,股票资产组合的风险投资选择,资本预算》中,在比较强的假设下,给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 , 该模型对投资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76 年, 斯蒂芬·罗斯(Stephen Ross) 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 ,APT),在他的《资本资产定价—套利定价理论》一文中指产,任何资产的价格可以表示为一些“共同因素”的线性组合,即资本市场中某种资产的价格可以利用资本市场以外的台他因素所确定。APT正在逐步代替CAPM。这三大理论构成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主要内容。本文拟选择马科维茨模型在资产池组建中的应用做一个简单的评述。

二、马克威茨均值——方差模型

马克威茨均值——方差模型是从单个投资者来考虑问题, 试图确定在投资者个人效用最大化的情况下资产组合的构成, 是一种局部均衡分析。个人效用最大化的标准是: 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实现风险的最小化。

马克威茨的均值——方差模型的基本假设是:

1.投资者是风险的规避者,在承担风险的同时要求合理的风险补偿,并且在进行资产选择时总是要求给定风险水平下的收益最大或收益一定情况下的风险最小化。

2.投资者以期望收益率(亦称收益率均值)来衡量未来实际收益率的总体水平,以收益率的方差(或标准差)来衡量收益率的不确定性(风险),因而投资者在决策中只关心投资的期望收益率和方差。

3.投资者仅进行单期投资决策,所有投资者的投资期限都是相同的,而且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只受当期因素的影响。

4.市场为完全有效市场,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对无风险资产和各种风险资产的收益率的预期以及其相关系数都是已知的,并且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都按这些已知的数据进行决策。这就是齐性预期假设(Homogeneous expectation)。

根据以上假设, 在坐标系r-σ中每一点可以表示出每单个证券和合法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 这些点构成一个可行集(The feasible set) ,其基本形状如下图CAB 所示。

在该图上, AB 称为有效前沿(efficient frontier) , 因为在该曲线上满足同风险下收益最大和同收益下风险最小这一标准。从主观方面, 每一个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都有一个偏好, 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与有效前沿的切点即为最优投资组合。其数学模型为, 假设有n 种不同资产, 其构成有效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为r,则最优组合即为:

其中,ωi为第i中资产在投资组合中所占比例;σij表示组合中两种资产的相关系数。通过有效边界模型,马科维茨证明了:通过多样化的资产组合,可降低投资风险并得到更为稳定的收益。

马克威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对证券投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其主要贡献是通过建立一套运用数理统计的工具来解决如何选择最佳资产组合的问题, 为资产组合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马科维茨模型在资产池组建中运用的局限性

不良资产证券化,顾名思义,进入资产池的资产大多数为不良信贷资产。与一般可被证券化资产相比,不良资产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即这类资产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与资产组合原理适用的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具有如下的特点。

1.信用风险的概率分布不同于市场风险的概率分布。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中,我们一般假定资产的风险分布为正态分布,信用风险则不同。在实际的金融市场运行中,人们通过考察大量样本债券的历史违约概率,发现资产价值的分布不完全服从正态分布。它的概率分布是不对称的,具有向左侧倾斜和肥尾的特征,即:实际违约概率要大于理论违约概率,也就是说资产变现收入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将导致债券的违约风险被低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信用资产的收益是固定的和有上限的,而它的损失则是变化的和没有下限的(可能损失全部资产)。在信用资产组合的损失区域,会出现概率密度大大高于正态分布曲线的密度现象,这就是有名的“肥尾”现象。如图2所示。

2.道德风险在信用风险的形成中起重大作用。与市场风险不同,在贷款等信用交易中,交易双方对信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一般而言,借款人掌握更多的交易信息而处于有利地位,贷款人则由于掌握的信息较少而处于不利地位,这就会产生道德风险的问题。道德风险是形成信用风险的重要原因。而对市场风险而言,除非内幕消息的存在,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信息是对等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比信用风险要低得多,因此道德风险在市场风险中的作用不如信用风险那样突出。

3.信用风险的承担者对风险状况及其变化的了解更为困难。信用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的同时,也使得信用风险的承担者——贷款人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的变化不如市场价格那样容易观察,从而对自己所承担的信用风险了解不够准确及时。信用风险的承担者——贷款人主要通过自己所了解掌握的信息以及信用评级机构公布的信息来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及其变化进行了解。通过这两者了解的信息一般极为有限,而且滞后性强。这就导致计算多个企业间的信用风险的相关系数极为困难。

4.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非系统风险的特征。信用风险的非系统性风险的特征非常明显。虽然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也会受到经济危机等系统性因素的影响,然而决定借款人是否违约的关键因素仍是与借款人相联系的非系统性因素(营运状况、还款意愿等)。因此,多样化分散投资更适合于信用风险的管理。

5.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少,且较难获取。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贷款等信贷产品的流动性差,缺乏一个公开的二级交易市场。同时信贷资产一般不采用盯市原则,在贷款没有发生违约状况之前,通常假定资产的价值是不变的,这使得信贷资产的价格难以反映信用风险的变化。其次,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直接观察信用风险的变化较为困难。上述诸多因素使得信用风险的相关数据的获得极为困难,从而使得对信用风险的度量比市场风险难度大得多。

正是由于信用风险的上述特点使得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在用于不良资产证券化资产池设计时碰到了种种困难,这些困难有:

(1)相关性的估计。资产组合理论用于股票市场上时,使用的是股票收益的相关性,而对于债务型资产来说,违约趋向的相关性是无法观察得到的。同时每种相关性的定义都有其特征与局限性。例如相关系数仅能反映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就不能反映出这种关系的特征。

(2)收益的分布。资产池设计中,资产组合理论要求单项资产的收益分布是对称的情况下,组合的收益——方差等式才能成立。而由上述的信用风险特点分析中我们可知信用风险的分布呈左倾肥尾的特征,不满足资产组合理论要求的资产收益分布对称的要求。

(3)资产收益和风险的不可观测性。由于大多数贷款是非交易性的,或者交易在场外进行,时间间隔也非常不规则,造成这类金融资产缺乏历史价格和交易量方面的数据,因此,难以使用历史的时间序列数据来计算资产池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

由此可见,标准的现代资产组合模型并不能简单地直接运用于这类资产的组合中,也就不能直接用于这类资产证券化资产池的设计中,必须与其他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相结合,以实现最优资产组合,从而设计出符合证券化要求的资产池来。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不良资产证券化资产池设计提供了一个极为有用的框架。资产组合理论表明,组合中各贷款的之间相关系数越低,则越有可能通过贷款组合的改进,降低整个贷款组合的风险。但是,由于贷款与一般资产的风险差异,使得资产组合理论在贷款组合中的运用受到了限制。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是将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同资产组合理论结合起来,以图克服因贷款的风险特性而带来的困难。

由于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主要分为以VAR为基础的Credit Metrics等模型和以预期违约率(EDF)为基础的KMV模型两大类,所以资产组合理论与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结合,也可分两大类:一类寻求证券组合的全部收益与风险的交替模型(KMV资产组合管理模型);一类为主要集中于风险维度的模型和贷款组合的VAR。由于KMV资产组合管理模型既度量了风险又度量了收益,可适用于不良资产证券化资产池的设计。

参考文献:

[1]田 浪: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资产池设计:[硕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大学,2004

[2]王冀涛 欧阳丹.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综述[J].甘肃金融,2005(10):24~26

[3]封希媛.现代证券投资组合模型研究[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金融),2005(5~6):17~18

[4]陈爱军 邢爱芳.不良资产证券化设计初探[J].现代管理科学,2002(8):21~22

上一篇:关于教师节板报下一篇:数学学科教研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