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第十小学校本教研五年规划

2024-11-15

和静县第十小学校本教研五年规划(精选2篇)

1.和静县第十小学校本教研五年规划 篇一

麻镇学区校本研修五年规划

(2014——2019)

依据《府谷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府谷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加强教师自觉学习与集体研训、加强交流与资源共享、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健康快速成长”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校本研修工作,结合学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为立足点,以解决教育教学存在的重要问题为突破口,以加快教师专业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不断探索创新校本研修方法模式、内容领域,构建教师全员研修、全程研修的校本研修体系和机制,造就一支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师德修养优良深厚、业务能力胜任要求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研修内容

立足我学区和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确,我们的校本研修包括以下四类。

1、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类: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2、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类:教育政策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3、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类: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 划与方案等。

4、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类: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 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少队活动组织与管理;家校共育等。

三、研修方式

根据研修的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结合我学区和教师个人实际,坚持注重科学性和灵活性统一的原则,按照研修的不同外在形态划分为集体必修和教师选修两种形式,其基本类型和方式有:

1、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微格教学;案例分析等。

2、基于专家指导的研修方式:专题讲座,案例评点,咨询诊断,交流研讨等。

3、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素质教育“三个一”工程等。

4、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对口支教;影子培训;项目合作;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

5、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基本功)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6、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校园网站、专题论坛;博客写作;QQ群交流(包括家校共育群交流)等。

7、以学校组织的、重点、集体必修方式:

⑴、每学期制定《新教师培训计划》、《新教师及外出培训教师汇报课及二次培训方案》、《新老教师“结对帮扶”计划》、《校本培训工作计划》及逐周培训安排表,确定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主讲人,制定培训制度,全员参与,培训过程记录详实,提高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理论素养和实用技术水平。

⑵、学困生帮扶。

面对学困生多,教育教学工作难度大的现状,学校制定《“提优补差促临界”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教师和学困生结对帮扶关系。由校长牵头负责,每位教师帮扶1—3名学困生,根据帮扶对象现状,从学习、生活、习惯养成等多方面,确立有效的帮扶形式、帮扶内容、帮扶目标。通过帮扶,形成有效的、有推广运用价值的成果。

⑶、机动灵活,形式多样,大家访探究活动常态化。

每学期,学校定期召开三次全校家长座谈会,就安全、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校共育等话题交流探讨,形成共识;班主任、任课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困生现状,适时召开学困生家长座谈会,共同分析、探究造成孩子学习困难的非智力因素根源,探究形成解决每一位学困生问题的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家校共育措施;也可以根据学困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随时邀请家长来校座谈,或者入户走访,调整共同教育的策略,积淀、共享成功经验。

⑷、书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

以“端端正正书画,堂堂正正做人”为主旨,培养学生的耐力、毅力和审美情趣,以课堂为主阵地,坚持每天练习(每天下午40分钟集中指导训练,星期一、三为硬笔书法,星期二、四为软笔书法),学期考级,逐年提高。力争师生人人写一手好字,训练书画基本功,建立一支在书法上有造诣的教师队伍,造就学生的书画特长,营造墨香校园,走一条书画教学的兴校之路,努力创建“府谷县书画特色学校”。

⑸、阅读与写作。

为了深入推进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工作,切实促进学生素养的整体提升,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制定《阅读与写作教学实施方案》,各年级语文教师分别制定每周的阅读、背诵、习作(说话、写话)具体内容及目标要求,每周跟踪检测、评价、记录,校长周审签,助推扎扎实实开展此项工作,教学相长,高质量完成省级教科研课题——《小学语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阅读教学研究》工作。

⑹、办好家长学校,家教及家校共育策略探究。

学区举办家长学校,定期、不定期对家长授课,授课教师结合当前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自己的教育实践,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面对面解答家长的家教困惑,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教实效。同时,学校建立家校共育QQ群,为家长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方便快捷的交流、讨论提供平台,营造和谐、高效、优质的家校共育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

⑺、本着问题就是课题的原则,人人确立学年(或者学期)微型研究课题。

按计划实施研究,学校严格督查研究过程及其过程性资料的完成,严格审核结题。同时,学校有计划组织申报省、市、县级教科研课题,不断提高教科研档次、水平,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

⑻、广泛开展全员读书学习活动。

每学期制定《麻镇学区全员读书活动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开展活动,学校每年为每一位教师至少订购一份教学报刊杂志。

⑼、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课改探究。

每周组织观看名师课堂教学录像和专家点评活动一次,观看后,组织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评析,交流心得体会,探讨如何吸收别人的先进教学方法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⑽、校际结对、区域联盟,促进教育教学交流。

为了拓宽渠道,促进交流,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办学经验,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使我校中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在“精(精讲精练。精讲,一要内容精,讲重点、难点,讲疑点、关键点,讲知识的内在联系,讲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要语言精。以准确、生动、条理、简洁、形象的语言传授知识,做到言简意赅。精练,是让学生做一定数量的,有一定梯度,难易适当且有代表性的问题,巩固消化“双基”,增强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到“学

一知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巧(设问巧妙。问题的设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活(方法灵活。一要教法活,以灵活,多样、新颖的教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其创造性,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二要学法活,教给学生最优学法,使其学得主动、活泼、不呆板,在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中掌握新知识)、实(就是讲求实效。教风要朴实,不摆花架子,讲效益,求质量,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等方面获得实质性进展,逐步打造一支事业型、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夯实基础,切实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每学期精心组织学区(校)之间教育教学交流、联谊活动(或邀请几名外学区(校)市、县级教学能手来校上示范课,全体教师听说课、观摩教学活动;或组织学校教师到有示范特色学区(校)参观学习),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交流活动。

⑾、广泛开展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课、随机观课活动。

学校出台“推门观课”制度,提倡“人人观我课,我观人人课”,将观课议课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充分发挥说课、观课、议课的教研教改功能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倡导全员自主跨年级、跨学科随机观课;同时学校每周安排一节全体教师参与的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课,每一位教师轮流上课。每次观课议课活动都由授课教师确立一个研讨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做到研讨计划严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实施过程记载认真、详实。观课当天即时组织说课、议课。对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性的评议按照“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教师就不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会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教师再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的原则,本着实事求是,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切磋教艺,共同提高的目的,做到人人发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既肯定其优点、特色,又指出其不足和改进意见、建议,构建“1、2、3”评议课机

制,即每位观课教师对上课教师所上的课评议:“肯定一条最值得借鉴的教育教学经验,找出两个比较突出性的问题,提出三点有操作性的建议”,促使每个教师在观课前主动学习教育教学最新理论成果,变被动听课为主动观课,带着“收获和批判”的复杂心情去观课,在观课时做有心人,细心品味上课教师所上的那节公开课有哪些优点,最值得借鉴的东西是什么?假设是自己去上这堂课,怎样才能体现探究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等新课程理念,学生才会有更大的收获。营造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再反思——再总结的良好研修氛围,有效助推课堂教学改革。

⑿、学校“搭台”,教师“唱戏”,开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大赛。

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教师参与的教学大赛。全体教师观课、议课,听参赛教师说课,每一位教师都为评委,给授课教师评分;每天授课完毕集中组织说课、议课,使教学大赛同时成为一次实实在在的、有声有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提质,既为教师提供锤炼、展示教学水平的平台,又能扎扎实实促进常态教学。同时,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榜样激励的辐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目标任务及考核

1、形成“研训一体”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研修水平。确立校本研修“研训一体”的工作理念,形成 “研训一体”的工作格局,始终做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研训结合,研训互补。

2、申报研修计划。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实际确定个人研修目标,拟定一个或两个研修主题,划分研修阶段,制定科学合理、务实有效的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并以书面形式报学校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每位教师于每年7月初向学校申报下一学年校本研修计划。

3、学校专家评审。学校组织专人对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从研修主

题、研修内容、研修目标、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审核通过后批准实施。

4、个人有序实施。教师要按照自主研修与集体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借助教学竞赛、专题讲座、结对帮扶、研课磨课等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各类校本研修活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研修中领悟,在实践中创新,在反思中提高,着力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各类问题。

5、研修学分认定。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内容必须是教师本学年在学校开展的主题研修活动,以学年为期限,一年认定一次。教师在日常研修过程中填写《榆林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报告单》,同时附支撑性材料,每年5月30日前装订成册,向学校申请认定本学校本研修学分;学校组织专人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按照府教发【2014】103号文件执行),并于6月10日前将初审通过材料派专人集中报县教研室审核认定。

学校进行学分认定不合格者,可在认定结束后10日之内提交重新认定学分申请;重新认定学分仍然不合格者,教师本人于县教研室规定的期限内,自己向县教研室提交重新认定学分申请进行审核认定;县教研室学分认定不合格者,按照府教发【2014】103号文件执行。

6、学分结果运用。将校本研修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规划。研修学分认定将从研修主题、研修计划、活动记录、研修总结、研修成果和研修学时等六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每位教师每学校本研修总分值为100分,86—100分为优秀等次,76—85分为良好等次,60—75分为合格等次,60分以下为不合格等次。合格以上等次向教研室申报,每年按10学分记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证书,视为完成校本研修任务,将教师的绩效工资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和评优树模等相关活动挂钩,同等条件下,以优秀、良好、合格、补修合格、不合格为序。学分认定不合格者视为没有完成校本研修任务,不得参加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和评优

树模等相关活动。优秀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教师总数的20%,不合格须占到教师总数的一定比例。凡主题不明确、内容不具体、安排不合理,单纯的一次学习培训、听课评课,学时没有达到2.5学时的研修活动不能列入认定范畴。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启动阶段(2014年4月)

1、召开校本研修工作专题会,学习省市县相关文件,宣传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的重要意义,动员全体教师积极投身校本研修工作之中。

2、组织人力,研究制定校本研修规划。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4月至2019年6月)

1、健全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加强过程检查、指导,每学年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奖励。

2、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工作,使校本研修步入规范化、常态化,不断研究总结经验,调整、优化研修方法,确保研修工作稳步推进。

3、定期召开校本研修经验交流会。

(三)评比总结阶段(2019年6月至7月)

1、根据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开展教师校本研修综合评估,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2、总结校本研修经验,对教师研修成果进行评价认定,并评选出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3、形成教师校本研修长效机制,转入新一轮校本研修。

六、保障措施

1、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赵世鹏 副组长:付军伟

成 员:王 瑞、周美林、韩荣、段会杰、任文新、韩英。

2、全面推开、全员参与、全面提升。

校本研修要面向全体教师,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师人人参与,树立“学校就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每一个教师都是校本研修的主力军”的思想。校本研修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两者密不可分,要全程跟进,坚持不懈,把抓校本研修的过程看作是抓教育教学的过程,促使每位教师的研修工作持续稳步推进,研修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聚焦课堂、彰显特色。

要围绕学校教育需求、质量提高、教师专业成长与工作进步,突出重点,着力解决教育教学的重要问题和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注重实效,提高研修成果含金量,能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推广、应用的价值;要聚焦课堂,以课堂为载体,把课堂实践作为研修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教学实践验证成果、应用成果。

4、同伴互助、校际合作、资源共享。

要高度重视教师个体在研修中的能动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的研修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大力倡导“大校本”理念,搭建“大校本”平台,构建“大校本”体系,努力创造条件,促进教师间互帮互助、校际间合作交流,不断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体提升、均衡发展。

5、理论指导、经验引路、实践奠基、成果创新。

研修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确保微观研修的正确方向,要把宏观理论的统一性与微观研究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把上级的总体要求与我校的自主探索有机结合起来。在校本研修中要立足实践、勇于探索,在实践中积累正反经验,在不断总结反思中寻求和开辟正确道路。研修以出成果为基本追求,以出创新成果为理想追求,要努力为教师出成果、出创新成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6、注重研修过程,强化过程管理。

每位教师必须完成规定的校本研修和集中培训学时。教师每次参加研修活动,要有记录(时间、地点、主题、要点、内容等),要有评价与感受,若有个人发言,须有文字材料和发言后的反思。建立健全校本研修的各项管理制度,将校本研修工作纳入教师个人考核之中,并作为职称晋升与聘任的必备条件。要健全考核评比制度,定期检查,定期反馈,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有改进。做好教师个人研修学时登记,学期结束把研修各种过程记录表等资料装订成册归档。

7、要加大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支持力度。

学校根据教育局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修订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规章制度,实现研修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8、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教师培养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

加强经费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确保教育局下拨的教师培训经费专款专用,不挤占、不挪用。

2018年3月修订

2.和静县第十小学校志1 篇二

和静县第十小学位于天山中段南麓美丽的和静县。和静县第十小学坐落在和静县以北铁尔曼区南侧,乌拉斯台河的东侧,距和静县县城64公里。建于1971年,位于和静往北60公里处,我校接收方圆15公里以内的学生。

机构、队伍

学校设有党支部、教务处、德育处、工会、总务处、少先队机构各一个。

本学年在校学生390人,现有教学班14 个,学校共有教职工44名、其中专任教师41人。学校现有党员教师8名,其中女性党员6名,退休党员2名。

小学教育

学校始建于1971年7月,和静县第十小学原名和钢中学,于2001年改名和静县第三中学,2005年更名和静县铁尔曼中学,2008年改名和静县巴仑台铁尔曼中学,2009年因教育资源整合改名为和静县第十小学。至今已近38年的历史。

学校总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42000平方米,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已建校舍建筑面积4458平方米,其中主要有:新教学楼1572平方米,旧教学楼2886平方米。

学校秉承培养“四有”新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宗旨,以“严谨勤奋 文明朴实”为校训;以“ 团结勤奋 文明自强”为

校风;以“严谨治学 为人师表”为教风;以“刻苦努力 全面发展”为学风,以“团结进取,勤奋守纪”为班风。确立以“德育为首,智育为主”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形成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的今天,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培养新世纪人才打好基础。

两基工作

多年以来,学校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内部管理、全面推进“普九”工作,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全体师生勤奋进取、团结拼搏,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拓步开展,“普九”工作取得一定成果。

“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

学校自2005年来,为了让贫困生及部分返校学生没有后顾之忧,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两免一补”政策,截止到2008学年,学校390人次享受了“两免一补”。

教师队伍、教师培训

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育队伍体系作为学校工作重点。一是提高教师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二是教务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收看教学录像,利用网络资源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逐步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为了更好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工作,我校领导班子配备齐全,团结协作,作风正派。想为一线的教师所想,急为一线的教师所急。并深入第一线,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

务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堂评优课。三是要求近五年内45岁以下的教师,小学要达到大专以上学历,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在职进修。

目前小学专任教师任职条件达标率 100 %,小学专任教师中有40人取得了大专、本科学历,学历合格率98 %;学校校长参加岗位培训,参培率100%。其中,初级教师职称25人,中级教师职称18人,高级教师职称1人。

2005年9月冯文龙被授予自治州优秀校长。2006年9月戴新宇被授予自治州优秀教师。2009年9月王建清被授予自治州优秀教师。

近年来由于我们全校上下共同努力,我校的教学质量一直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和社会的好评。历年来在自治区级的竞赛中,有26次老师分别荣获一、二、三等指导奖,2位教师分别获得国家、自治区、巴州级优秀教师,其中我校翟秀凤老师荣获自治区指导小学生现场作文一等奖、刘淑珍老师荣获自治区指导小学生现场作文优秀奖、指导学生爱祖国历史竞赛辅导优秀奖、荣获自治区论文大赛二等奖李艳霞老师荣获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大赛辅导优秀奖。我校四年级(1)班荣获州级优秀中队奖。

我校的孩子们对美术比较喜欢,在2008年12月有16名学生的作品荣获第五届“艺术之星”全国少年儿童美术摄影大赛奖,其中六年级的卢文颖荣获特等奖。

教育经费、校舍、设备(器材)

建校初期学校只有土木结构教室,后逐年完善设施,特别是近几年的教学设施改革,学校在上级党委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怀和支持下,学校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校园分内、外两区,校门朝北,内区由钢筋栅栏护围,教学楼两栋均为两层,砖混结构(其中新楼为东西向,另一栋楼为南北向),建筑面积4458平方米,厕所两个(旱侧、水冲式各一个),篮球场两个,云梯一部,五步联合器一套,单杠7副、双杠两副,漏天乒乓球台四个,升旗台、旗杆各一个,广告宣传栏四个,另外还有一个文化艺术长廊。外曲有铁丝网护围,300米跑道环绕球场,其余为林带和绿地。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等教学设备比较完善,基本能满足教学需求。

学校设备先进、齐全,教学质量优良,校园规划合理,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是一所学习、教育、培养人才的好场所、好地方、好学校。

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添置了新的办公用具和教学用具;2007年巴州人民政府给学校赠送了150套课桌椅,2009年教育局有给我校购进了200套课桌椅,教师办公桌30套。2008年至2009年学校全面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先后对教室、办公室进行粉刷,装饰;创作校园文化墙7面,宣传橱窗4个,对校舍进行全面维修和改造,共计投入约22万元。学校设计制作了校园文化长廊,艺术墙。我校还将原由的停车棚改成了文化艺术长廊,在长廊上设置了10块宣传牌,每班负责一块,同学们在宣传栏牌上或写或画,尽情展示自己的各项才能,一走进学校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2009年社会各界以及我校自筹资金增补了一批新的图书,大大淘汰了部分旧书、老书,还接受了巴伦台政府捐赠的220本、金特公司捐赠的203本、学校教职工捐赠的193本各类书籍。订购了报刊杂志和教学工具书。目前学校图书已达到了1197种共计5115册,生均图书15册。得到了国家要求的图书配齐率。

我校新建了九大室,分别是科学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劳动、微机、阅览、图书、少先队室,各大室占地面积分别为56平方米,2009年县教育局还给我校增补了一批体、音、美、卫、劳器材。所有器材都是按照普九的数据进行配备的。

多年来,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先后荣获县级“平安校园”,“两基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少先大队”、“五好学校党支部”,2007年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7党建带团先进单位、2009年“两基”迎国检工作先进集体。

在未来发展中学校将坚持抓好教学的同时,围绕双语教学,艺术教育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力争办出一流的有特色的学校。

校长:冯文龙 2001.1-2007.6 校长:吴银仁 2007.6-至今 副校长:吴银仁 2001.1-2007.6

副校长:李国红 2008.8---2009.3 党支部书记:刘志仁 2001.1—至今 工会主席:王忠和 2001.1—2004.12 工会主席:张喜萍 2005.1—2009.11 德育主任:王忠和 2001.1—2004.12 德育主任:鱼荣 2005.1—至今 教务处主任:申素兰 2001.1—至今 总务主任:赵学明 2001.1—至今

和静县第十小学2009、12

http://

上一篇:民建发言下一篇:临考前三天该做什么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