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国庆大阅兵

2024-06-23

国庆国庆大阅兵(精选10篇)

1.国庆国庆大阅兵 篇一

虽然抗日英雄有许多人,但是我最敬佩的是黄继光。因为他战争最关健的时候把决心书写好交给参谋长,这说明他早已想过后果,为革命事业奉出一切,把生死抛之以外。还有他的左臂被打穿了,但面对着敌人的枪,他毫无畏惧,这说明他不畏艰险。最后在他没有子弹,身上又有许多伤的时候,他并没有倒下,而是顽强的爬到了火舌顶点,冲着枪口走去,看出了他坚持不懈。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胜利。

所以他是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他坚持不懈、勇往直前、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我。我觉得以后在生活和学习遇过什么困难,一定要和它死抗到底,战胜它,解决它,做一个坚强的女孩。最后向我心中的英雄黄继光致敬,你是我的学习榜样!

2.国庆国庆大阅兵 篇二

构图的原意是组合、构成。一般是指在平面的空间中安排和处理表现对象的位置和关系, 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整体, 以表现构思中的艺术形象和审美效果。 (1) 电视构图与传统的平面构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是指电视画面的每一帧都是一幅传统的平面二维构图, 区别在于电视增加了“时间”这一维, 即运动。构图的目的是强化/弱化、突出/隐藏、美化/丑化被摄对象, 舍弃那些繁琐和次要的东西, 并恰当地安排陪体, 选择环境, 使作品能表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一句话, 构图的目的就是作者把个人的思想情感、审美趣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构图本身无所谓对错、好坏, 关键是看它的外表形状与主题思想是否一致, 两者一致为最佳, 两者相背则为否。

国庆“50周年”大阅兵时, 受阅部队中有17个徒步方队, 包括三军仪仗队、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院校、武警、民兵、预备役和女兵等。除仪仗队外, 徒步方队的队形均为25×14+2, 即正面25人, 纵深14排, 领队2人, 一个方队总数是352人。60周年大阅兵的兵种构成与50周年基本相似, 每块徒步方队的编排队形完全一样, 都是352人, 只是在总数上少了3个方队, 只有14个徒步方队。对受阅部队来说, 无论是齐步走、正步走还是敬礼、挎枪, 做出每个动作, 整个方阵都像一个人一样, 脚尖线、手线、枪口线、下颌线、帽檐线五线整齐, 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直线。当方队到达东华表时, 方队最前排的领队会高喊:“向右看!”整个方队跟着齐声高喊“一、二!”并瞬间由齐步走换为踢正步, 此时整个方队进入了敬礼线。接下来, 整个方队都需要一边正步走, 一边向右看着天安门的方向, 行注目礼。当方队的最后一个排面走过西华表, 领队会高喊“齐步走!”, 所有队员又由踢正步变为齐步走。每个徒步方队都是一个整体, 动作整齐划一, 352人如一人, 观众想看、应看的就是“每个方队如一人”齐刷刷的同一的连续动作, 只有这种有力、同一、连续的动作, 才能更恰当地表现出我解放军势不可挡、无坚不摧、大踏步前进的英雄气概。

数量对比的结果:“60周年”时方队的镜头个数比“50周年”时, 平均多出3.42个, 是“50周年”的1.58倍, 其二, 60周年时, 每个方队单个镜头的时长比50周年时平均少了22.3秒, 即少了67%。数据表明, 比起“50周年”的阅兵镜头, “60周年”时徒步方阵的镜头多而时间短, 这种表现形式与徒步方队的动作内涵不相符合, 造成了“零乱”、“琐碎”的视觉效果, 削弱了阅兵的气势。

景别在构图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是作者思想与情趣的直接承载。每种景别都有它的特性, 都具有双刃剑的功能, 用得好是“利器”, 用得不好则成了“凶器”。我们来看看这两次阅兵的景别及其使用情况。

数量对比的结果:“60周年”时的全景比“50周年”时少了8个、中景少了11个、近景多了9个、特写多了42个, 这一切都是在方队少了3个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这样的景别建构符合阅兵的内涵吗?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各种景别的含义。

我国一般将景别划分为5类, 即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远景具有广阔的视野, 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规模和气氛, 所以有“远取其势”之说, 由于远景包容的景物多, 时间要长些, 一般不少于10秒。全景用来表现被拍摄主体全貌及其所处的环境, 强调主体与环境的依存性、相关性以及主体在环境中的存在方式。远景和全景又称交代镜头, 起到“定位”的作用, 往往是每一场景的主要镜头, 具体到徒步方队的镜头, 用远景或全景可以表现解放军的恢宏气势, 尤其是高空俯瞰的全景, 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60周年”阅兵中, 全景的数量减少, 每一次徒步方阵通过主观礼台都没有看到一个包括领队在内的方阵全景画面, 而是都采用中景或近景, 使得阅兵方阵排山倒海、锐不可当的气势没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中景画面的下线卡在膝盖左右部位或整个场景的局部。中景和全景相比, 包容景物的范围有所缩小, 环境处于次要地位, 重点在于表现人物的上身动作, 为叙事性的景别, 是以“情节”感人。对于正步走的徒步方队, 如果用中景, 应该将镜头对准战士的腿部, 因为那是整齐划一的关键所在。受阅部队训练了8个月, 重点就是练习正步走的一致性, 从侧面看过去, 就像一个人在正步走。“50周年”的阅兵中景画面数量相对较多, 构图饱满, 加上铿锵有力的脚步同期声, 很好地体现了我军坚不可摧的气势, 而去年的中景有一大半将镜头对准了战士的上半身, 观众看不见行进中的脚步, 令人着急和遗憾。

近景是指人物胸部以上, 或被摄主体的局部, 着重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 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是刻画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别。近景中的环境退于次要地位, 画面构图应尽量简炼, 避免杂乱的背景, 因此常用长焦镜头拍摄, 利用景深小的特点虚化背景。人物近景画面用人物局部背影或道具做前景可增加画面的深度、层次和线条结构, 一般只有一人做画面主体, 其他人物作为陪体或前景处理。“60周年”的阅兵拍摄中, 近景增多, 但不难发现增多的近景数量非但没有表现出解放军排山倒海的气势, 反而把战士因踢正步而产生的抖动表露无遗, 加之由于镜头多数是逆光拍摄, 观众看不清战士的面部表情, 近景的优点被抑制, 这样的镜头与阅兵主旨背道而驰, 令人扼腕。反观“50周年”时的近景, 虽然也有31个之多, 但所拍摄主体几乎都是仰拍徒步方队的下半身, 而不是上半身, 观众看到的是步调一致、掷地有声的整齐步伐, 充分发挥了近景的功能, 看了令人振奋, 备受鼓舞。

特写是突出表现被摄主体的某一局部, 一般来说其下线是成人肩部以上的头像。特写镜头将被摄主体充满画面, 比近景更加接近观众, 由于其背景画面处于次要地位, 甚至消失, 特写镜头能细微地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 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特殊的视觉感受, 主要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 能给观众以强烈的印象。在影视中, 特写往往蕴含着重要的戏剧因素, 就像文学写作中的伏笔, 暗示着情节将发生转折, 譬如《魂断蓝桥》中先后6次出现“吉祥符”的特写, 每一次都昭示女主人公玛娜的命运将发生转折。正因为特写具有强烈的视觉暗示, 因此特写在影视中不能瞎用、乱用或滥用, 用得恰到好处, 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瞎用”是既无目的, 更无章法地使用特写镜头, 完全是为了“用”而“用”, 让人莫名其妙, 提起了观众的预期心理, 却啥事都没有发生, 让观众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乱用”则是随心所欲地使用特写镜头, 结果是打乱了观众的欣赏心理, 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而这种“乱”是一种胡来的“乱”, 既不符合艺术审美规律, 也不符合主题表现规律;“滥用”是将特写镜头使用过多、过度、过量, 没有掌握适可而止的原则, 没有适度的指导理念, 也没有平衡使用镜头的措施。就去年阅兵来说, 特写镜头多于51个, 占全部受阅部队镜头133个的38.3%, 说它滥用一点也不为过;而“50周年”阅兵时的特写镜头只有9个, 占全部受阅部队镜头101个的0.9%, 可谓慎用, 因为行进中的部队用特写镜头来表现, 就算勉强拍摄出来, 那一起一伏、一前一后的“马鼻子”特写镜头, 也只是在画面中一闪而过, 观众根本看不清、弄不明那是什么东西。可惜的是, 去年阅兵中, 出现了不少类似“马鼻子”的镜头, 用得最多的是斜拍3-5个人的特写, 其次是两名领队发出“向右看”的口令时, 镜头由特写切换成低角度的全景, 由于逆光, 人们只看到黑乎乎的一片, 之后镜头再切回到领队的特写, 造成领队举手敬礼向右转的动作不完整, 观众只看到领队行敬礼动作的后半截, 前半截被切掉了, 过多的特写和频繁的切换打乱了方阵既优美又刚劲同时一气呵成的连续性, 从而淡化了我军从容、镇定、无坚不摧、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再看“50周年”阅兵时的镜头, 其特写镜头非常少, 只是给了军旗、护旗手及双胞胎的女兵领队等特殊对象, 行进中的徒步方队一个特写也没给, 因为这个时候的特写不利于表现整个方队的气势。

两次阅兵的电视构图中都使用了长镜头, 但两者的长度相差几乎达一倍。我们还是来看看长镜头的艺术特征。

长镜头是指在一个镜头里不间断地表现一个事件, 或者一个段落, 它通过连续的时空运动把真实的现实自然地呈现在屏幕上, 形成一种独特的纪实风格, 一般一个段落超过30秒的镜头称为长镜头。长镜头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态, 最大的功能就在于逼真地记录现实——自然、生活和情绪, 因此在影视中运用长镜头手法可以保持整体效果, 保持时空的完整性和统一性。长镜头可以通过精心设置的景别、场面、人物动作、构图以及光影、色彩等造型因素的变化, 来体现和强调创作者为这个镜头所规定的思想含义。阅兵时大量使用蒙太奇镜头无法表现受阅部队的精神面貌, 惟有长镜头才能担负起这样的艺术效果。严格来说, 去年的长镜头够不上长镜头应有的标准。且看统计结果。

女兵方阵14秒, 其余方队均没有超过7秒

长镜头统计结果分析:今年阅兵的长镜头少得可怜, 其结果是完整的方队被分镜头切得七零八落。尤其是分列式刚开始时, 军旗、护旗手和三军仪仗队开始齐步走了, 这时的镜头本应该用个长镜头的远景或全景, 向观众交代环境、规模, 但屏幕上出现的却是正面护旗手的特写, 因为是长焦距, 镜头抖动得特别厉害, 导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这个镜头长度不到3秒即被切换到一个近景。而这时如果用一个远景, 既避免了镜头抖动问题, 也符合一般的影视叙事规律。

总而言之, 构图在影视叙事中占有重要地位, 就景别来说, “远景重气势, 全景重气氛, 中景重形态, 近景重表情, 特写重神情。”各类艺术表现形式, 都有它的优劣之处, 关键在于如何用得好。

摘要:本文选取了去年和10年前的国庆阅兵中的徒方队作为分析对象, 分别从镜头数量、景别、长镜头等进统计, 从中比较出这两次阅兵电视构图的优劣。

关键词:国庆阅兵,徒步方阵,电视构图,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3.60年国庆大阅兵幕后 篇三

自1949年以来,中国先后举行了13次国庆阅兵,最近的两次分别是1984年的35周年阅兵及1999年的50周年阅兵。这13次阅兵,有哪些让人难忘的瞬间?

蒋介石送来“礼炮”

事实上,在1949年建国前也进行过阅兵。

1931年11月7日,天刚蒙蒙亮,江西瑞金城北6公里处的叶坪村检阅场,一次简单而隆重的“阅兵式”正在秘密进行。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举行的第一次阅兵。6时30分,毛泽东、朱德等人陆续入场。为避免敌军轰炸,红军的阅兵典礼特意安排在清晨。

7时,阅兵式正式开始。当时因情势危险,为了迷惑国民党部队,共产党在福建长汀搭了一个假的检阅台,设置了一个假会场。

事实上,叶坪村的阅兵式刚结束,国民党的几架飞机就轰炸了瑞金旁边的一些县城,后来他们在长汀发现了“假会场”,于是又是一阵火光冲天的轰炸。

敌机来的时候,毛泽东、朱德他们早已进入了防空洞,群众也都被疏散。敌军走后,毛泽东从防空洞出来,笑着说:“蒋介石还真够意思,知道我们要开大会,还派飞机过来给我们鸣了几个礼炮呢!”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姜廷玉说,这是共产党的第一次阅兵,规模不大,但很多阅兵的流程都据此形成了雏形,“比如当时首长对受阅官兵说,同志们辛苦了,大家回答,为苏维埃战斗到底!”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另外一次阅兵,是1949年3月在北京西苑机场的阅兵。

参加检阅的战斗机带着枪弹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的阅兵,具有标志性意义。“阅兵的地点选在哪里,曾经有过争论。”姜廷玉说。

当时指挥所提供了两个方案:一是天安门广场,一是西苑机场。因为西苑机场没有检阅台,最终定在了天安门广场。

为此,周恩来紧急批示,迅速改建天安门广场。

与此同时,受阅部队进驻北京近郊,开始阅兵训练。第67军199师是唯一代表陆军参加检阅的部队,一万多人里要选出1000多人。一个多月间,战士们顶着烈日训练,很多人晒脱了皮,磨烂了裆。

10月1日凌晨5时。负责广场安全保卫的工作人员突然看到了周恩来的身影。

周恩来沿着警卫路线看了看,凡是毛泽东所要经过或停留的地方,他都一一过问。他看到金水桥后边新搭起的两座观礼台,马上问陪同人员,是否经过试验?牢不牢固?工作人员说保证牢固,搭好后警卫师拉来一个营,登上每个观礼台,做上下跳动10分钟的试验,也没一点问题。

按照当时制定的阅兵方案,空军不参加阅兵式。因为空军参加检阅仪式难度很大,而当时飞机和飞行员极为有限,大多数是从国民党军队中起义过来的,缺乏装备技术,基础薄弱。

1949年9月初,中央军委召开阅兵会议,传达飞行中队受阅的命令,飞行中队抽调了17架性能好的飞机,编成6个空中分队,准备参加开国大典。

10月1日凌晨3时,飞行员们来到南苑机场。下午15时,开国大典举行。飞行员们出发前,对着国旗立下誓言:我参加检阅,一旦飞机出现故障,宁愿献出生命,也不让飞机掉在广场和附近的建筑物上。

“这支空中受阅部队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当时执行防空警戒任务的4架战斗机也参加了检阅,上面还装有防敌侵扰的枪弹。因为当时仗还没打完,一旦出现敌情,要求受阅部队必须能够立即投入战斗。”姜廷玉说。

在这次阅兵里,还有不少类似的“战略准备”,聂荣臻就曾下了一道极为严格的命令:正式阅兵那天,万一遇到敌机空袭,要原地不动,保持队形。

此后,每年的国庆,北京都要举行大阅兵,到了10周年即1959年时,阅兵式的规格和武器装备都到达了空前规模。

这次阅兵,取消了骑兵、三轮摩托车和口径在100毫米以下的地炮、高炮方队;徒步方队横排面由20人增加为24人;空军受阅编队由5周年时的3机增加到5机;飞机总数由111架增加到155架;受阅飞行高度降低100至150米。

“这次阅兵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参加检阅的武器装备的国产化程度大大提高。‘五九式履带牵引车和99辆巨型坦克,是中国制造的第一代主战坦克;在6种型号的火炮中,5种都是我们自主研制的。”

那一年之后,每年都如期举行的阅兵仪式却戛然而止。

阅兵村诞生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阅兵”。

而由于“文革”,在之后的24年里,没有举行一次国庆阅兵。

1981年9月27日,新华社突然向全世界发布了一条消息——9月14日到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在华北某地举行军事演习和盛大阅兵。

这个演习代号“802”,背后的倡议者是邓小平。

那是一个拨乱反正的年代,邓小平曾在听取演习方案汇报时说:要搞得好一点,要把军队的气鼓一下,要把军队训练得像个军队的样子。他建议在演习中搞一次阅兵,“不能说阅兵是形式主义,它对部队作风培养有教育意义。”

9月14日,在华北演习结束后的第二天,邓小平身着军装,登上敞篷的“红旗”阅兵车,检阅了陆海空三军组成的53个地面方队和7个空中梯队。

他说:“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这次演习,实际上也是1984年第12次国庆阅兵的预演。”姜廷玉说。

1983年1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布置国庆35周年阅兵筹备工作。这之后,诞生了一个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特殊训练基地——阅兵村。

“1984年的阅兵与以往相比,摩托化、机械化部队数量多了,军兵种多了,技术装备复杂了,物资技术保障要求也更高,所以以往那种各自分散驻训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要求。”姜廷玉介绍。

阅兵指挥部决定,分别在北京沙河、通县、南苑三个机场修建临时训练区,实行集中驻训。

仅仅两个月,50余公里道路修筑完毕,90万平方米训练场全面建成,各种配套生活设施基本到位。

机场空地的杂草,被数千顶草绿色帐篷和一幢幢银灰色的木板房代替,配套的还有官兵服务中心、太阳能浴室、图书室和便利的供水供电设备。

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

1999年国庆阅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检阅了受阅部队。

参加国庆阅兵的地面方队有17个徒步方队、25个车辆方队。空中梯队上升到10个。这种结构的变化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构成的优化。改革开放新时期诞生的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预备役等部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部队中。

受阅的42种大型装备中,只有两种参加过国庆35周年阅兵,其余都是首次亮相,新装备占90%以上,是我军历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庆阅兵。

4.国庆国庆大阅兵 篇四

2019国庆大阅兵观后感1

为了顺利进行建国70周年的阅兵仪式,在九月期间,分别进行了三次联合演练,演练内容大致包括庆祝大会仪式、阅兵、群众游行、联欢活动、转场及应急处置等6项内容。

演练是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参演人数多达30万人,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先是受阅部队进行有序的演练,随之是各方群众依次走过。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次演练中,增加了烟花燃放,烟花绚丽绽放,照亮北京的天空,这让我们对这次阅兵又增添了一分期待。这场演练一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到处都是热血激情,精彩不断!

这几次的演练主要是磨合整个庆典的全流程、表演之间的衔接,确保各方都能够有序、顺畅进行,总体来说,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演练结果都以圆满画上句号,共同期待国庆当天的阅兵盛典!

2019国庆大阅兵观后感2

看着电视机里的军人们昂首挺胸走过,心底升起一阵敬佩。它不光是请主席检阅,更是请中华的每一个儿女检阅,我们的祖国强大了,他们就是我们的底气所在!

1840年,外国侵略者强行用武器打开了我们封闭古老的大门,在我们的领土上为所欲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但是我们不是懦弱,我们的先辈顽强反抗,终于在1949年,我们胜利了!我们把所有侵略者赶出了中国,我们真正地站起来了!

2019年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和平美好的中国,阅兵给我们带来的不是视觉上的震撼,是直击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骄傲与自豪!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作为祖国的希望,我们更应该珍惜先辈为我们创造的和平社会,努力学习,不辜负先辈的每一滴热血!

2019国庆大阅兵观后感3

今天,我们的祖国迎来了建国70华诞,我顾不上吃早餐,匆匆打开电视,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正唱着,阅兵已经开始了。

习主席在行驶的车上向两边的海陆空三军热切地问好:“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而他们统一用整齐而响亮的声音回应:“首长好!为人民服务!”这一声声有力的回答,响彻天安门广场,更传入我们中华儿女的心中。接着武器装备展示让我不由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先辈面对侵略者先进的武器,无能为力,但现在,我们有足够先进的武器了,我们不再什么也没有,今非昔比。

今天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是强盛的国家,并且会越来越好,我庆幸我生在中国,我会好好努力,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9国庆大阅兵观后感4

十月一日如期而至,今天北京的天气格外好,仿佛老天也知道今天是一个隆重的日子,和我们一起来为祖国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

阅兵还没开始,天安门广场上就热闹非凡,大家都激动地不行。十点一到,礼炮齐齐响起,护送五星红旗的队伍首先走向升旗台,随着国歌的奏起,我们的国旗缓缓升起。接着就是各种方队迈着整齐步伐稳健地向我们走来,这样一致的动作,几十人如一人,看起来无比的帅气!当然,这些帅气都是他们多少日夜苦练所得来的结果,可谓是十年磨一剑。部队接受完习主席的一一检阅后,让我震惊的场面来了,各式坦克车、战车一个接着一个,看得我眼花缭乱,还要好多是我没有看过的。听爸爸说,这些先进的武器全部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自发研制出来的,可厉害了,心中顿时感到无比地骄傲和自豪,这是中国强大的表现。

看完阅兵仪式后,我的内心还是久久不能平静,中国科技的不断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我们要学会感恩这些为我们付出心血的人们,珍惜现在的日子。

2019国庆大阅兵观后感5

今年的国庆节是与众不同的,是我国建国70周年!这不,十点还没到,爸爸就迫不及待打开电视机点开中央电视台的频道,等待着阅兵仪式的现场直播。

当正式转播阅兵仪式时,我听到一声“检阅开始!”我们全家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一列列有序的方队出来了,他们身着整齐的军装,表情严肃端庄,手里持着精良的武器,依次进行亮相。然后是坦克导弹的检阅,看到这里我十分激动,不停地问这部是什么,那辆是什么,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想当初的中国只有“小米加步枪”这样简陋的武器,如今要多精良有多精良!后面就是人民群众组成的方队进行游行,他们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分别代表他们不同方队不同的特色。

5.国庆国庆大阅兵 篇五

70周年国庆大阅兵观后感【1】

20xx年x月x日,是我们中华民族重大的节日,是抗战胜利xx周年的纪念日。北京*广场其乐融融,五十六个民族在音乐的伴随下,翩翩起舞,那鲜艳的各色服装把典礼打扮得绚丽多彩。

上午9点过后,礼炮轰然响起,响彻大地。在斗志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的》的伴随下,一支支受阅方队徐徐的映入大家的眼帘,他们的脸上显示出威武庄严的神情,一个个昂首挺胸,精神抖擞,迈着整齐一致的步伐走过主席台前。仔细观看,不禁为之赞叹不已:每一个士兵的体型基本一致,步伐划一,没有一个人打乱整体,犹如一人在行走。三千人的队伍啊!想要做到这么整齐,他们得在台下练习多长时间啊!我不禁肃然起敬。尤其是受阅飞机飞过*上空时,拉出那一条条彩色的烟雾道,犹如彩虹般五彩缤纷,令人惊叹。这是多么一条美丽的风景线啊!更令人惊奇的是那“空中加油”的壮观场面,前面一架大飞机,后面两架小飞机,呈三角状,大飞机两侧尾翼伸出两条加油管道指向小飞机,实现空中对接,从而实现空中加油。这是以前历次阅兵所没有的,是我国高科技的体现。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几个国家能够实现空中加油这项神奇的高科技呢!

国庆阅兵向世界展示的是我们国家的强大,军人的强悍,科技的先进,同时也表达了我们爱好和平的愿望。回眸历史,翻开令我们骄傲的一页,古代多少英雄豪杰浴血奋战,那时的中国是强大的,外国人根本不敢侵略我国。但是到了近代,中华民族遭受了多少屈辱啊!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九一八事变,日本的铁蹄践踏我们的大好河山,中国成了待宰的羔羊,这些历史令我们愤恨不已。

1949年,伟大的*主席在*城楼庄严地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那一刻起,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等几代领导人的带领下,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起来。今天,盛大的阅兵式不就是祖**亲七十年来繁荣昌盛的体现吗!今天,我们是新世纪的少年,是未来的希望;明天,祖国将由我们建设,历史将由我们谱写!

加油吧!时代的接力棒将由我们传递下去!

70周年国庆大阅兵观后感【2】

2019年10月1日,在庄严的*广场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这是我国为了庆祝国家的生日而举行的形象和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向国家和人民的汇报,是向世界郑重声明我们的在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稳定的决心和实力,是对一切敌视我国和企图破坏我国建设的敌人的警告和震慑,同时也向世界人民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

今年的阅兵方队具有优良传统多、历史荣誉多、完成大项任务多的“三多”特点。

从受阅的构成上看,有红军时期创建的老,也有刚组建不久的新兵种。有战争年代浴血奋战的英雄团队,也有站在历史潮头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典型。有参加过历次阅兵的老牌兵种,也有首次亮相的新兵种。以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形象向世界展示我军的成长进步和发展步伐。以敢打必赢的姿态宣誓我国军人决心和信心。

从展示的武器装备来看,都是从各精心挑选的,全部是自主研制生产的新型列装装备。有的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这次阅兵装备方队中没有一件装备是引进的装备。这将展示了中国和武器装备现代化、信息化、自主化建设的成果和取得的巨大进步,展示了我国武器装备建设的自主研制和创新能力。将极大的鼓舞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将让我国人民放心得在和平、稳定、繁荣的环境下享受劳动成果和幸福生活。为全球发展进步的历史写上浓重的一笔。

70周年国庆大阅兵观后感【3】

举行阅兵式不仅能够凝聚人心,燃起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国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还能够重振对中国道路的自信。

中国梦也是强军梦,在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也必须谨记历史,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断开拓进取。国家强大,强大,国防巩固,民族复兴,人民生活富裕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军事实力是现代国家竞争的最后的硬实力,所有的国家进行博弈、经济竞争,终归需要军事实力作为支撑,否则就无法进行大国博弈,就只能当大国博弈的配角。

阅兵不仅是为了纪念,把和装备亮出来,更是和平力量的展示,是对侵略念想的震慑。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70周年国庆大阅兵观后感【4】

今天,是祖国七十岁的生日年10月1日,我早早的起床,因为我的心早已经飞到了电视机前,我端端正正的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那神圣的一刻到来。

开始!”我兴奋地计算着时间,眼睛紧紧地盯着电视屏幕。伴随着北京市长刘淇庄严地宣布“阅兵式现在开始“,总书记坐着我们国家自己研制生产的红旗牌轿车开始了隆重的阅兵典礼。“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总书记的问候声亲切而温暖。“首长好!为人民服务!”官兵们的回答似惊雷回荡,山呼海应。

激动人心的分列式阅兵开始了,一个个方阵在我眼前走过,解放军叔叔的动作整齐划一,几百人的方阵行进起来好像一个人,不论是齐步走还是正步走,都是那么威风凛凛,斗志昂扬。我想,在这整齐的背后,凝聚着解放军叔叔多少血汗啊!一股肃然起敬之情在我心中涌起,他们不愧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一辆辆彩车、花车从远处驶向*广场。它们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分为“思想篇”、“成就篇”和“未来篇”三大篇章七个部分。一辆辆花车被装饰的格外鲜艳,它们承载着人民对祖国的美好祝愿驶向浩荡的历史长河

“隆——隆——”的巨响声牵回了我的思绪,原来是我们威武的空军战士驾驶着飞机掠过天空,只见12个梯队150架排成整齐的队列按次序飞来,一架架轰炸机、歼击机、预警机犹如空中雄鹰展现着雄风,他们再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的领空不容侵犯。这庄严的誓言在浩瀚的蓝天回荡着!

祖国啊,祖国,您让我看到了您70年来的繁荣昌盛,您让我看到了国防、科技、医学技术的辉煌成就,您如巨人一般傲然屹立世界东半球,彰显着自强先进的雄姿,使全世界不容小觑。此时此刻,我的心潮澎湃,我真想让时间在这一刻停驻,我要永远凝记这伟大的一刻。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为伟大的祖国而歌唱。走过七十年的春秋,追忆烽火岁月,我们经历过苦难,我们经历过贫穷,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创造辉煌,这就是我们坚强不屈,勇往直前,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国魂!

这就是我的祖国,我伟大美丽的祖国!

70周年国庆大阅兵观后感【5】

7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7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1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70岁生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国庆,总给人们带来喜庆,带来诗意,带来遐想,带来憧憬,更带来希望,而今年的秋天,非同一般,更不寻常。在这美好的季节,共和国每一平方公里的热土都浸透着欢欣与幸福,流淌着甜蜜与歌唱。十三亿华夏儿女以豪迈激越的歌声放飞金色的理想与玫瑰色的憧憬,放飞坚如磐石的信念与对伟大祖国赞美的诗行。

古老的长城挺起不屈的胸膛,奔腾的长江翻卷晶莹的浪花,千里草原回荡深情的马头琴声,拉萨林卡正传来牧民奔向小康的欢歌笑语。于是,我看到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华夏儿女于天地间引吭高歌。欢庆祖**亲70岁的生日,以共和国儿女的名义,向祖国致意,为母亲祝福。

6.国庆60周年大阅兵心得 篇六

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首次大规模阅

兵。此举,展示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果,显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决心和意志,展示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精神风貌。而对于全体中国人来说,这背后更多的是信心和力量。

六十年前的开国大典阅兵,我们以“万国牌”武器装备接受检阅,“骡子拉大炮”的场景还在人们的记忆里。而今天所展示的是百分之百的国产装备,无人机、三代主战坦克、歼十飞机、巡航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导弹、新型战略核导弹……,这足可以让国人骄傲。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军队拥有的装备类别,我们基本都有了!

六十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单一军种发展到现在的诸军兵种,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陆军从“小米加步枪”到信息化跨越,海军从“黄水”海军到“蓝水”海军,空军从单一兵种到五大兵种,二炮部队从近程核导弹到洲际核导弹。伴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国防力量不断成长,而后者正是前者最好的一个注脚。

今天所展示的是六十年来全体中国人努力的结晶,“国威、军威”——这一场阅兵投射在中国人心里的东西不是流于表面的虚荣,而是几十年筚路蓝缕、埋头苦干后的欢欣与宽慰,国家力量,庇护着她的每个公民。

六十年中中国数次大裁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最多时的六百多万人调整至目前总员额二百三十万;“中国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

7.国庆国庆大阅兵 篇七

关键词:框架理论,阅兵,意识形态,舆论导向

一、框架理论的相关阐释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 框架理论就因Goffman出版的《框架分析》而受到重视。他在书中将框架定义为“一种用来诠释外部世界的心理基模, 作为人们寻找、感知、辨识和标签外部世界的基础”。他认为社会事件分散无序, 必须通过符号的转换, 才能使其成为有关联意义的主观认知, 这个转换的过程, 就是框架的基础。塔奇曼在《做新闻》中表示, 新闻就是一种框架, 框架是编辑、记者在新闻生产中必不可少并坚持运用的东西, 是框架使一个偶发的事实变成一次事件, 事件又变成了一则新闻报道。吉特林是第一位将框架概念实际运用在大众传播学中的研究者, 并强调新闻框架的形成是媒介选择、排除和重组的结果。也就是说, 新闻组织或者新闻记者通过一定的选择标准, 对于不符合媒介特定框架的新闻事件排除, 将符合的留下来, 从而成为新闻。

媒介的框架不是自然形成的, 而是不同框架之间竞争的结果。一个媒介事件要想成为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要经过媒体的广泛报道。而关于报道什么、怎样报道, 都成为媒介构建框架的基础。

而我国60年来举行的14次盛大国庆阅兵活动都成为媒体不断追逐报道的对象, 被媒体塑造成为蔚为壮观的“媒介景观”, 因此, 笔者通过解读中外媒体对2009年10月1日的国庆阅兵报道构建的不同框架, 分析不同媒体所建构的“媒结景观”。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本文以框架理论为基础, 采用内容分析法来做报道的对比研究。

2、样本选择

笔者选择《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2009年10月2日的新闻报道作为国内媒体样本, 分别选择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 英国的《泰晤士报》、《卫报》、《镜报》10月1日和2日的报道作为样本进行对比研究。

由于国内媒体对于阅兵关注程度很高, 有的报纸甚至全版都是关于国庆的报道, 为了与国外媒体平等比较, 笔者只选择国内媒体的头版、要闻版或者综合版的关于阅兵报道的新闻。最后, 统计得出, 国内媒体关于阅兵的新闻报道共10条, 国外媒体关于阅兵的新闻报道共8条。

三、框架理论下中外报道比较

1、标题分析

标题是新闻文本中的纲要性概述, 梵迪克在其《作为话语的新闻》中认为, 标题和题目一般应该表达该报道宏观结构中最重要或最相关的信息。从标题中也可以直接了解到媒体对一个事件的定性。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到, 国内媒体的新闻标题概括了事件, 让人一目了然, 但在标题中不乏文学词汇, 这会给人一种非客观表达的意味。国内媒体的新闻报道标题给人一种喜庆与祥和的感觉。

而国外媒体从标题上来看, 具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 “rule”“picture-perfect”这样的词汇显然具有贬义, “中国共产党庆祝60年的统治” (《纽约时报》) 、“中国上演了完美无瑕的国庆60年庆典” (《泰晤士报》) , “中国60年大典展示军事实力” (《卫报》) 。从这些标题中, 可以看出国外媒体有意突出中国的“显示”之意。仅仅从标题来分析, 可以看出中外媒体对与阅兵事件的定性截然不同, 一个是“庄严的阅兵”, 一个是“炫耀军事”。

2、主题分析

Gam s on认为框架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框限 (boundry) ”, 一个是“架构 (building frame) ”。运用到新闻报道中, 就是新闻工作者选择部分事实、框限部分事实、进而突出部分事实的过程, 这一过程, 就体现在新闻报道的主题中。

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国内媒体通过大气磅礴的阅兵场景、尖锐的武器, 展示出强大的国力, 同时饱含着一种在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 建设现代化大国的民族自信心。而国外媒体突出了共产党一党的统治, 认为中国在意识形态上缺乏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分析主题, 可以看到其中所包含的次级议题。

国庆阅兵的主题是检阅军队和武器, 因此对于军队和武器的关注也成为媒体所关注的重点。《中国青年报》说“作为‘出场先锋’的是性能位于世界前列的99式主战坦克, ‘押后阵’的又是作为‘镇国之宝’的东风-31甲洲际机动战略核导弹, 还有极具战略威慑力的巡航导弹, 这些都表明中国的战略打击力量又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泰晤士报》称“最激动人心的时刻集中在美国海军最新型的核洲际弹道导弹, 射程范围可以把华盛顿包括在内”。同样是关注武器, 但是国内媒体呈现出来的是武器的先进, 而国外媒体所报道的却是武器所造成的威胁。

国内媒体对领导人的关注程度很高, 这点可以在《人民日报》头版上的报道“首都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看出, 在这篇报道的结尾用了1500多字陈述了在城楼上观看阅兵的国家领导人。中外媒体都关注胡锦涛, 国内媒体将他的讲话做为重点, 而国外媒体却只引用了一小段, 用大篇幅来关注他的着装和表情。

国内媒体没有把安保和天气放在议题中, 《人民日报》对天气一笔带过, 只是用晴朗的天气做烘托, 而国外媒体不约而同地把天气作为报道的一个议题, 《纽约时报》说“前一天还被烟雾充斥的天气, 今天就已经洁净透明了”, 《华盛顿邮报》说“笼罩这个城市的厚厚的烟雾于星期三被清除”。这些报道有意暗含天气转变的突然, 似乎有“不自然”的因素。国内的报道没有提到“安保”的问题, 而这又成了国外媒体刻意强调的重点。《华尔街日报》称“为了三小时的庆典, 警方关闭了国际机场;安保措施格外严格, 北京市的很多地区都戒备森严”。《卫报》称“这是前所未有的安保级别”, 严格的安保所带来的后果是“人们只能回家看电视了”, 似乎是在告诉人们, 安保的过分严格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庆典背后的中国成为中外媒体共同关注的焦点, 但是国内媒体重点在于强调经历了60年后, 中国变得日益强盛, 而国外媒体则侧重通过观看阅兵, 揭示中国的政治问题, 《华尔街日报》甚至专门用一篇报道来阐述关于中国领导人接班问题, 从而阐述中国政治的不透明性。

3、结构分析

梵迪克在《作为话语的新闻》中, 将新闻报道的话语总结为一种图示结构, 并将其分为主要事件、结果、景况、历史、先前事件、口语反应、预测、评估等八项。根据这个新闻话语结构, 我们举例来分析, 选择《人民日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中主题类似的三篇报道进行分析, 一篇是《人民日报》的“首都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 一篇是《纽约时报》的“中国庆祝共产党60年的统治”, 一篇是《泰晤士报》的“中国上演了完美无瑕的国庆60年庆典”。

将这三篇报道运用话语结构图来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中外媒体在报道阅兵时所体现出不同的报道框架。从导语一开始, 就体现了不同的意识形态。《人民日报》的导语表明了整篇报道要按事件顺序, 贯穿着文学化气息的新闻用语。《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的导语明显是概括式, 并强调“共产党”的字眼。虽然情节上三篇报道没有太大差异, 但是在背景中, 国内媒体强调和谐的环境, 而国外媒体都提到西藏和新疆事件等有失和谐的地方。同时, 国外媒体也提到上一次的阅兵, 而国内媒体更加关注历史变化, 强调新中国60年的风雨历程, 从而体现出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外媒体没有对阅兵这一事件做评价, 但是却用口语反应来体现其倾向性, 而国内媒体没有交代消息来源, 直接表明立场。

通过话语结构, 我们也可以看出, 对次级议题的关注成为媒体报道的重点, 而次级议题往往在背景和评价中体现出来, 这就使得媒体具有不同的报道角度, 从而体现不同的立场。在阅兵事件中, 国内媒体具有明显的重大事件报道框架, 而国外媒体却呈现了一种平衡报道框架, 虽然国外媒体也展现了阅兵式的情况, 但是并不是一味追求好的方面, 在报道主题的同时, 总会引出一些与其意见相左的地方, 这样的报道倾向很自然的体现出来了。

4、消息来源

臧国仁在《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中说到, 消息来源就是一些在新闻引述中提及且可确认的个人、组织或实体。消息来源是新闻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记者为了表现自己的倾向往往努力寻找消息来源, 以支撑自己的说法。

从表4可以看出, 国内外媒体对消息来源的引用呈现出很大不同, 国内媒体的消息来源基本比较集中, 对于受检阅的官兵和参与群众游行的人的消息来源最多, 其次是引述一些官员和教授的话, 没有国外的专家和分析家这样的消息来源。而国外媒体最多的消息来源是分析家, 其中不乏对中国持否定意见的分析师, 引用分析师发表的关于中国阅兵、武器等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倾向, 其次是中国官员和其他媒体的消息来源, 国外媒体的消息来源比较广泛, 由于国外媒体一直标榜新闻自由, 因此往往引用第三方消息源, 像路透社、《解放军新闻杂志》这样的其他媒体。国外媒体有时会引用匿名消息来源。在消息来源的引用作用上, 国内媒体将消息来源作为事实的补充, 如《南方都市报》用国家行政学院教师的话来进一步强调“两代国家领导人第一在城楼上同时观看阅兵”这一事实。而国外媒体却将一些分析人士的话直接作为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华盛顿邮报》引用美国分析家的话表达对中国武器的关注。

四、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媒体性质, 对这次国庆阅兵报道展现出不同的报道框架。国内媒体将国庆阅兵作为一种庄严隆重的政治仪式, 着重报道中国自己制造的武器装备、整齐划一的行进队伍、雄姿英发的士兵士气、毫厘不差的精确性, 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成就, 强调“普天同庆”、“全民欢腾”,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而西方媒体除了关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新武器装备和军事实力外, 也不忘提及“中国威胁论”、共产党一党统治等言论。体现出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

基于这样的现实, 诚如我国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所言, 国内媒体“向世界说明中国”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M].台北三民书局出版社, 1999.

[2]塔奇曼.做新闻[M].华夏出版社, 2008.

[3]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M].华夏出版社, 2003.

[4]黄旦.作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8.外国国庆阅兵趣闻 篇八

2008年1月26日,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国王大道上正在举行“共和日”阅兵仪式,而展示新型武器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是印度此次国庆阅兵的焦点。

印度这次国庆阅兵非常开放,受阅队伍像是在大街上漫步,不但步伐和行列做不到整齐划一,还有士兵离开队伍与警戒线外的民众握手聊天。更有趣的是,印度此次阅兵式是购票进场,依据位置优劣,价格不等。

法国阅兵 公关活动

2008年7月14日,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上正在举行国庆阅兵仪式。法国此次国庆阅兵是全国总动员,陆海空三军更是整装亮相。

此次国庆阅兵也是一场外交盛宴,许多国际政要都会受邀参加国庆阅兵。2008年国庆阅兵,邀请了7050位国际友人,创下了历史之最,因为法国一直想组织“地中海联盟”。

俄罗斯阅兵 重拾辉煌

2009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武器装备是俄罗斯国庆阅兵式上的重头戏。俄军把家底几乎抖了一遍,在1个小时的阅兵式上,T-90主战坦克、步兵战车、伞兵战车、各型导弹等112件重型武器依次亮相登场。

前些年,阅兵式上苏联传统因素正逐步恢复。苏联国歌、苏联军旗、苏联红军着装都被刻意安排在了阅兵式上,重拾苏联时期的辉煌表露无疑。

(据《国际先驱导报》)

9.国庆大阅兵观后感 篇九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庆大阅兵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庆大阅兵观后感1

今日,走过半个多世纪光辉历程的新中国迎来了她70岁的生日,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xx周年大会上午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许多网友虽不能亲临现场,但他们通过电视或网络观看了国庆盛典实况,心情都无比兴奋,纷纷通过人民网表达了观看阅兵仪式的感受。

热血沸腾深感振奋和自豪!

在网上看来阅兵仪式,太棒了!我特别激动、热血沸腾。我今天值班,代表奋战在工作一线的同事。白衣天使,祝福祖国更加繁荣富强!56个民族一个大家庭共同高歌社会主义好!

看了阅兵,我热血沸腾,祝福的祖国生日快乐,更加繁荣昌盛!愿中国越来越强大!

今天上午看了大阅兵,心中特别的感慨,中国走过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如今国盛民和,走上一条发展的道路,支持中国!!加油!!中国!

我看过三次阅兵,但是这次心情却是无比的激动。祖国的繁荣富强,祖国的不断成长,祖国不停前进的步伐,都让我心潮澎湃!祝愿祖国更加美丽!强大!

刚刚看完了国庆阅兵仪式深受鼓舞和感动,各种新型的武器和高科技技术,反映了祖国的强大和繁荣。我为祖国感到自豪,祝祖国万岁!生日快乐!

看完国庆大阅兵,很激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今天是祖国70岁生日,我也正好30,祖国今天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父辈们奋斗的结果。如今我们这代人成为了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感觉身上的.担子很重,但我们有信心:通过我们努力工作,让祖国更加强大。希望能活到70岁,看到祖国百年大庆,看看我们这代人努力的成果。

天安门广场阅兵式令人震撼!令人鼓舞!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现代军人的雄姿,一个重新崛起的中华民族!

阅兵仪式太壮观了,令人振奋和自豪!

阅兵真是壮观,武器装备纯国产,给人的感觉是震撼。

国庆大阅兵观后感2

红红灯笼高高挂,红红地毯铺地上。天安门广场在人们的装扮下显得格外的喜庆和热闹。

天安门广场在花妹妹们的拥簇下,显得格外的隆重。主持人动听的嗓音,仪仗队坚定的步伐,激情澎湃的歌声都来庆祝祖**亲的生日。我们的祖国就像一个巨大的摇篮哺育着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仪仗队的步伐,让我大吃一惊,他们怎麽走的那么整齐,那么标准呢?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能练得这麽好,而背后却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呢!看着一个个方队,我心里不禁一叹:我们的祖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国防事业发展快,人民文明发展快。快!快!快!一次次的成功见证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实力!每当我看到这些伟大事迹的时候,这时我会拍拍胸脯大声喊:“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10.国庆大阅兵作文1400字 篇十

今天是10月1日,历尽炮火摧残的中国迎来了60周年华诞。就在今日上午10时许,在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举行了一场空前的阅兵式。当历史的脚步穿越昔日的故宫金殿,这一时刻的欢乐足以激荡古老的中国五千年尘封的记忆;当祝福的声响震彻十月的神州九天,这一时刻的欢乐足以激荡今日的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丰饶的土地!

最开始是鸣礼炮,党的领导大声的喊出:“鸣礼炮。”不久,那惊人的礼炮响了起来。这一时刻,轰鸣的礼炮响彻天安门广场的上空;这一时刻,轰鸣的礼炮响彻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的土地;这一时刻,礼炮的鸣响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跳同频;这一时刻,礼炮的震撼让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热血奔腾。那56门礼炮正象征了我们中国的56个民族,他们是团结的,只有团结才能富强。那60响正是我们祖国的14亿同胞庆祝祖国六十华诞的象征。

首先,三军仪仗队走了出来。他们走得是那么的整齐,那么的精神抖擞。我想,大概是因为中国的伟大和文明才培育出了这些旗手。只见他们高举国旗,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升旗台。顿时,广场一片寂静,只听见那沉稳而有力的脚步声,他们一步一步走向了升旗台,之后随着悠扬的国歌把国旗升了上去。

就这样,阅兵式开始了。国家主席在阅兵车上一一审阅站在长安街的官兵们,受阅官兵们站在长安街道两旁,接受国家和人民的检阅。

之后,便是徒步方队受阅兵分队式。

一个个整齐的方队从长安街走过,走的是那么的昂首挺胸,是那么的自豪。是啊,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一个丧权辱国,饱受摧残的日子,那段日子,咱们中国人受尽欺凌,只有低下头去做人。想想现在,是多么美好,咱们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从风风雨雨中挺了过来。风雨后的事物总是美好的,咱中国就是个象征,就在今天,咱们中国独立了,站在了世界的前端,有地位了,中国强大了。就像那一个个方队,昂首阔步,不受羁绊,是那么的自由。不论是女兵、男兵、民兵,都是我们中国的子孙,他们都是中国强大的象征。海军那青色的军装和白色手套,正说明了咱们中国的`清和白。

徒步方队过后,然后就是装备方队。一套套先进的技术,高端的武器。战斗力的强弱不言而喻。现在的中国已经站立了,强大了,不仅中国独立了,而且军事力量强大了,再也不会受欺负了。当然最显眼的还是核导弹,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自卫武器。1949年的阅兵式,受阅武器装备只有各种火炮119门,坦克、装甲车152辆,汽车222辆,军马2344匹,飞机17架。而如今,坦克、大炮、装甲车,那是数不胜数。这难道还不足以体现中国的强大吗?

最后,空中梯队出场了。一架架先进的飞机像在天安门上空驶过。在我印象中尤其深刻的是歼11战斗机和无人机。想想以前,在抗日时期,中国是多么的贫穷。共产党何来的飞机,只有杀伤力小的枪和炮,而且那些大多是缴获的。如今,中国的军事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有了飞机,大炮,我们自己还能研发飞机和大炮。放在早期,那是可望而不可及。

上一篇:物业管理培训班讲义下一篇:书法教材墨轩书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