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2024-07-06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共10篇)

1.《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一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画的方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2、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3、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活动准备:

小蝌蚪图片、青蛙妈妈图片两张,每组一盘黑颜料,青蛙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一)引入

1、老师:“呱呱呱、宝贝们听一听,是谁在讲话呀?”(青蛙妈妈)老师:“原来是青蛙妈妈呀!可是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不开心的样子,我们一起来问问它是怎么回事吧!”(青蛙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贝在到处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老师:“原来青蛙妈妈担心它的宝贝找不到它,那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紧找到妈妈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乐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图片里小蝌蚪是往不同方向游动的。3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多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

二、师示范并讲解手指画及各动态的“小蝌蚪”。

师:小蝌蚪长的那么可爱,你们喜欢它吗?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吧!(1)示范讲解手指画 “小蝌蚪”

师:伸出右手的食指,其余手指抓紧,用食指去蘸上黑颜料,在纸上轻轻按下后提起再慢慢往后拖,看,小蝌蚪圆圆的脑袋和细细的长尾巴就出来了,像这样的画法就叫“手指点画”。

(2)示范画各动态的蝌蚪。师:一只小蝌蚪去找妈妈太孤单了,我们可以画许多从不同方向游来的蝌蚪,那它小尾巴的方向该怎么画呢?师示范画不同方向尾巴的 小蝌蚪,并配上儿歌“小蝌蚪黑黝黝,圆圆脑袋,细尾巴,上游游,下游游,游来游去找妈妈。”

三、幼儿动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那现在就请小朋友用手指点画来画出小蝌蚪,帮它们找到妈妈吧!(1)注意点画方法,要求幼儿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2)蘸颜料点画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注意卫生和画面整洁。(3)提醒幼儿蝌蚪不要画的太挤,要分散一点。(4)鼓励幼儿大胆作画,仔细操作。

四、欣赏并讲评幼儿作品 师:请画好的小朋友把蝌蚪送到青蛙妈妈身边来。和小朋友一起欣赏幼儿的作品。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

五、结束: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师:(师戴上青蛙妈妈的胸饰)那现在我来做青蛙妈妈,你们做小蝌蚪,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吧!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图片的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讲解的时候不够仔细,而且涂色占去了很长时间。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而且有的小朋友只画了脑袋根本就没有画尾巴。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讲解更仔细更全面,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2.利用课文插图教《小蝌蚪找妈妈》 篇二

[关键词] 借图提问 看图复述 指导朗读 插图教学

形象生动的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一般是为理解课文的重点而设计的。教学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充分利用插图来为教学服务,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借图提问,激发思维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生动有趣、浅显易学的常识性童话故事,课题既概括了内容又点明了中心。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好奇爱动,持久性差,课始能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教学前设计了一个谜语:“小时黑豆芽,游玩水中央,长大换绿装,庄稼地里呱呱叫,转眼害虫被吃掉。”学生一听,兴致勃勃,纷纷举手回答。接着出示第一幅图指着小蝌蚪问学生:这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那这节课我们看看小蝌蚪要干什么·好吗·(板书课题)思考:小蝌蚪为什么要去找妈妈呢·它们又是怎样找到妈妈呢·

2 由图入手,细致观察

本课插图再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因而观察时既要注意前后的联系,又要注意青蛙在各个阶段形体上的变化,还要注意从形状、颜色等方面加以区别。

出示整幅跨页图。首先,引导学生分部观察图面,从左至右,先看小蝌蚪的特点:“大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首先观察小蝌蚪在同鲤鱼妈妈说话时形状上发生的变化: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而且尾巴变短了,接着观察小蝌蚪追上乌龟时身体发生的变化:多了两条前腿,身子变成了浅绿色;最后观察小蝌蚪见到青蛙妈妈时,变化更大了:尾巴不见了,身上长着黑灰色的条纹,浅绿色的身子变成深绿色,两只大眼睛向外突出。此外,看图时不仅要对鲤鱼、乌龟、青蛙妈妈的形状、颜色、表情、动作进行认真观察,还要注意青蛙妈妈的脚、嘴是什么样的。

图画的各部分都观察完了,再让学生从左到右观察一遍,使观察更系统、更完整,从而使学生对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有个清晰、完整的印象。

3 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学生在观察图画,了解图意后,继而阅读课文,学生由形象感知进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图文对照,逐段学文,理解课文内容。

首先抓住“变”字,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小蝌蚪身体开始是什么样子·不久有什么变化·离开鲤鱼妈妈后,小蝌蚪有什么变化·离开乌龟后身体又有什么变化·找到妈妈后,小蝌蚪的身体最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使学生掌握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

通过图文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过去”、“游过去”三个词语的不同意思 。“迎上去”既表示小蝌蚪有礼貌,也表明鲤鱼妈妈是从对面游过来,它们也向鲤鱼妈妈游去;“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的前进方向相同,更表现出小蝌蚪知道妈妈的一些特征和所处的位置后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当小蝌蚪看见乌龟在前面游,以为是自己的妈妈,所以就加快速度从后面赶上乌龟;而“游过去”是由于小蝌蚪对妈妈的长相特征已有全面的了解,当它们看见青蛙是“蹲”在荷叶上时,小蝌蚪就不用着急地去追赶,而是满怀高兴,不慌不忙地游过去。

4 看图复述,促进理解

复述是训练学生连贯地进行口头表达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尤其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的能力。在学生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看图,把每幅图的图意连起来说一说,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促进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通过复述使学生知道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就是小蝌蚪自身成长的过程。

5 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3.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借助图片和语言环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阅读中理解动词“迎、追”,知道表示颜色的词语“碧绿、雪白”的意思。

4.通过朗读和观察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词,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掌握本课短语结构和句型运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一年级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了课文,插图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板书:鲤鱼、乌龟

三、自主识字,再读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读一读。(3)学生交流,教师检查。

蝌蚪,kē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平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2.指名学生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谁能找出有关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出现的动词语句?(学生试着回答)

a.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b.鲤鱼阿姨迎上去。c.小蝌蚪连忙追上去

d.青蛙妈妈头顶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

学生表演: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 有什么变化?

3.试着说一说,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本课小结)

五、字词积累,巧妙运用 1.仿写。

例:碧绿的衣裳

碧绿的_小草_ 碧绿的_荷叶_ 例:雪白的肚皮

雪白的_云朵_ 雪白的_羽毛_ 2.读读说说。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已经(我们已经长大了。)

六、作业超市

1.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口头练习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借助图片和语言环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阅读中理解动词“迎、追”,知道表示颜色的词语“碧绿、雪白”的意思。

4.通过朗读和观察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词,图文结合,读懂课文,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掌握本课短语结构和句型运用。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应围绕读书、识字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与积极思考,努力发现结合起来。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说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主识字,再读课文 4.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5.字词积累,巧妙运用 6.作业超市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青蛙

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已经不见了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本课抓住两条主线教学,思路清晰。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它的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是第二条暗线“变”。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就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展开了。思路清楚,就能很好地驾控课堂,孩子们在学的时候也轻松明白,兴 趣盎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 一群灰色 乌龟宽嘴巴 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习)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教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3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宽嘴巴 大眼睛(鼓)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自然段。

(1)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有什么样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wāmāmayǒusìtiáotuǐ,kuānkuāndezuǐba,gǔzhedàyǎnjing,pīzhebìlǜdeyīshang,lîuzhexuěbáidedùpī。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 黑灰色 长尾巴→长两条后腿 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习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习题3。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青蛙

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 → 鲤鱼 →

乌龟 → 大青蛙 → 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昵?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4.《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四

1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的变化。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的变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小蝌蚪,今天,这些小蝌蚪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只有拿到礼物的小朋友才能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呢。点击课件,生读一个,师点一下课件。(逐个点击PPT1-5)

大家都收到礼物了,(点击PPT6)我们就是小蝌蚪的好朋友了。所以,小蝌蚪也愿意把他自己的伤心事说给你听了。我们去听听吧。(点击PPT7)

(寻人启事)大家好!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很羡慕!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也不知道她在哪里?我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了,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2、朋友有困难,我们要帮助,你们愿意帮小蝌蚪的忙吗?我们一起帮助小蝌蚪找到他的妈妈吧!(点击PPT8)

3、你们帮小蝌蚪找到他的妈妈了吗?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啊?(青蛙)过渡句:小朋友们,小蝌蚪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妈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得到了谁的帮助?(鲤鱼阿姨和乌龟)

二、品读感悟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小蝌蚪是怎么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小蝌蚪游啊游,看到了鲤鱼阿姨。(点击PPT9)

1、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会想些什么呢?(点击PPT10)

2、小蝌蚪又是怎么问的呢?(点击PPT10)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蝌蚪?谁来当一回小蝌蚪,来问一问鲤鱼阿姨吧!生读

3、此时小蝌蚪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理解“迎”字(点击PPT11)拿生字卡片拼读注音后鼻音,说部首,组词读迎。

读一读,读出小蝌蚪有礼貌、急切的心情。

4、鲤鱼妈妈会怎么回答呢?(点击PPT12)鲤鱼妈妈地说。有感情地朗读鲤鱼妈妈的话。

5、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老师当鲤鱼妈妈,谁愿意来做小蝌蚪,向我打听妈妈的消息。师生合作读,同桌读,男女读。(点击PPT12)

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可高兴了。知道了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的,这时候的小蝌蚪发现自己和原来不一样了,你们发现了吗?生说。(点击PPT13)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他们继续游哇游……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这时他们看到了一只乌龟,他们是怎么做的?

2、请小组自学第三自然段,要求:A、用直线划出小蝌蚪的话。B、用波浪线划出乌龟的话。C、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3、交流。

(1)小蝌蚪看到了一只乌龟,他们是怎么做的?(点击PPT15)识字教学“追”,注意翘舌音,部首,组词,开火车读。

(2)读小蝌蚪的话。小蝌蚪,你为什么要这样叫啊?(点击PPT16)

(3)读出乌龟的话。(点击PPT17)

(4)小蝌蚪从乌龟的话中又知道了妈妈有哪些特征?(板书:大眼睛、绿衣裳)

(5)他们为什么会把乌龟当作妈妈?(因为鲤鱼阿姨说过他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所以小蝌蚪才会把乌龟误认为是他们的妈妈。)

(6)练习对话,请小组上台演一演。(旁白、小蝌蚪、乌龟)

(7)这时候的小蝌蚪样子又有了什么变化呢?(点击PPT18)

(8)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难过又开心,难过的是乌龟不是他们的妈妈,开心的是从乌龟的口中又知道了妈妈的一些特征。于是,小蝌蚪告别了乌龟,他们继续游哇游,游到荷花旁边时,他们看到了什么?(点击PPT19)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青蛙身上有他们妈妈的特征吗?

1、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2、当看到荷叶上的青蛙时,小蝌蚪是怎么样做的?

3、对,这次小蝌蚪终于找对妈妈了,你听,青蛙妈妈说:“好孩子______________。”(点击PPT19)

4、青蛙妈妈为什么说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了?

我们来做做练习: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已经______。

(点击课件)

三、总结

1、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呢?你能说一说吗?(逐个点击PPT22)你能填一填吗?(点击PPT23)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的尾巴(),变成了()。(点击PPT23)

2、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它们真是人类的好朋友,庄稼的保护神!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保护青蛙,不去捉青蛙)

四、写字指导

1、组词读:“什”“么”“变”。(点击PPT24)

2、说写什么两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师范写,生写,点评,再写一个。

4、同样的方法指导写“变”字。(点击PPT25)

五、课外拓展

(点击PPT26)

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了解一种小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

2、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或向家长了解有关青蛙的其他知识。

教学反思: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本课的开始,老师利用小蝌蚪送礼物的方法,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学习过的生字,新颖,有趣,学生喜欢。

二、读出感情。课文有许多对话,如:当小蝌蚪错把鲤鱼当成了妈妈时,鲤鱼说了这样一番话,孩子们在读时出现了不同的争议。有的孩子认为应读得慢一点,因为他认为会很温柔,说话时亲切一些,语气要和蔼一些,。有的孩子认为鲤鱼是笑着说的,他觉得小蝌蚪居然会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妈妈,有点好笑。这些体验都反映了孩子们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就认为自己就是鲤鱼。

5.《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五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

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4)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他们个个拿着铅笔全神贯注地这里画画,那里圈圈,偶尔还能听到同桌之间窃窃私语地讨论。瞧!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写、贴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 自由读全文,标上小节。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应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姐的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以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h.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二)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六幅画,分别为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乌龟和鲤鱼。让学生先来贴这些动物各自的位置,贴好后再讲清理由,为什么要这样贴。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中词句作为贴画正确与否的依据,重点理解迎和追,以此促进学生对词句的深入理解。

4.写――形式多样,写中练笔

语文教学不仅是日耳之事,也要动手。“不动笔墨不看书”是公认的读书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写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1)基础练习。在学生分别找到描写蝌蚪和青蛙外部特征的句子以后,及时填写:

a.小蝌蚪(),()身子,甩着()。

b.青蛙妈妈四条(),宽(),鼓着一对(),披着(),露着(),捉()。

这两处练习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尤其是b处的练习不是读了课文就能信手拈来的,需要从乌龟和鲤鱼的话中概括得出,其次从这两处练习中可以对蝌蚪和青蛙的外部特征进行比较,从而为接着要学蝌蚪料的生长变化过程作铺垫过渡作用。

(2)深化练习。对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教师在花了大量时间进行读的训练同时,又不失时机进行写的训练。如:

a.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是因为(),说明()。

b.乌龟告诉小蝌蚪叫它的妈妈(),如果小蝌蚪光听乌龟的话,那(),应该()。

6.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六

小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备课教师:李翠芳 主题名称七彩乐园次主题名 称颜色对对碰活动名称小蝌蚪找妈妈主要教学领 域健康活动目标1.练习原地转圈和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2.能用眼睛寻找目标后快速行动。3.遵守游戏规则,奔跑时能够避免碰撞。活动准备1.青蛙、鸭子、白鹅头饰各一个。2.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学会儿歌表演“小蝌蚪。”活动过程1.准备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孩子们:“你们都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吧,那你们有没有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呢”?(没有)现在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一玩这个游戏,但在玩游戏前要先锻炼一下身体。让孩子们跟老师学小蝌蚪做操:“小朋友,们一起来做操吧!点点头呀点点头,伸伸臂呀伸伸臂,蹲一蹲呀蹲一蹲,弯弯腰呀弯弯腰,踢踢腿呀踢踢腿,跳一跳呀跳一跳,抱一抱呀抱一抱”。2.玩游戏“小蝌蚪找妈妈”。(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小朋友咱们在做游戏时要一边说儿歌(小蝌蚪,黑黝黝,细细尾巴扭呀扭,转个圈儿想一想,妈妈妈妈在哪头?)一边学小蝌蚪自由的游来游去,当念到“转个圈儿想一想,妈妈妈妈在哪头”时,就原地转圈仔细想;当念到“快去找妈妈”时,首先看清妈妈在哪里,然后赶紧跑到妈妈身边。活动过程(2)两位老师可以分别戴上青蛙、鸭子、白鹅不同的头饰,和孩子一起游戏。等孩子们都熟悉游戏玩法后,可以请孩子们戴头饰去扮演不同的小动物,以增加孩子们的乐趣。(3)请一名幼儿扮演“青蛙”进行游戏。游戏时提醒幼儿在奔跑时要注意避让,防止碰撞。3.放松活动“是快乐的小青蛙”。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青蛙,做放松整理各种动作。评价反思活动中引用了节奏欢快、富有童趣的律动,提高了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熟悉游戏后,请一名幼儿来当“青蛙妈妈”,但是在游戏过程中,发现扮演“青蛙妈妈”的小朋友禁不住这么多人的包围而被挤倒了。于是立刻强调,小蝌蚪不能太挤,但是毕竟人多,还是会有小朋友挤向妈妈。最后让5名幼儿扮演“青蛙妈妈”,在听到指令后,小蝌蚪跑向了5个地方,孩子们被分成了5部分,拥挤的现象没有了。

7.《小蝌蚪找妈妈》课时教案 篇七

小溪塔三小 黄明月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懂得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教学难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教学时间:一课时 授课人:小溪塔三小黄明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直接导入,师板书课题,生书空“找”,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故事,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预习,生字词。

3、过渡: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三、精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用“——”划出小蝌蚪样子的词语。

2、交流。

3、小蝌蚪生活得很好,可他们为什么要找妈妈呢?他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知道的?自由读二三自然段,用“~~”划出相关语句。

4、交流,分角色朗读。

5、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课文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四五自然段,读完后用“▲”标出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动作。

6、交流。

7、小蝌蚪长大了会帮什么呢?齐读第六自然段。

8、总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是怎样一步一步长成青蛙的呢?完成真空

四、延伸

今天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后,你懂得了哪些科学常识?你对青蛙有了哪些更多的了解?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 → 鲤鱼 →

乌龟 → 大青蛙 → 捉害虫 小蝌蚪

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

小溪塔三小:黄明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懂得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教学难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板画蝌蚪激趣问:这是谁? 生:小蝌蚪。

师:你们知道他的妈妈是谁么? 生:青蛙。

师:可是小蝌蚪一出生就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也不知道妈妈长得是什么样子,不知道,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忙小蝌蚪去找妈妈好么?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找”,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师播放故事,出示目标。

生听故事,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句话说出来。生:一群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检查预习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词,齐读。师: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三、精读

师:谁坐得端正,我请谁读第一自然段。

电脑投影探究一,生思考:的?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课文中画出来。

生正音。

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大大的脑袋。生:长长的尾巴。生:还有黑灰色的身子。师:谁能按顺序说说蝌蚪的样子?

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师: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从头到尾。

“——”在

师:谁能按这种顺序来描述老师今天的穿着?

生:黄老师今天扎了两个辫子,穿着一件红红的短袖,一条白白的裤子,一双漂亮的凉鞋。

师:真好,你描述的顺序很准确。师:小蝌蚪可爱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生:可爱,从它们的样子可以看出来。生:小蝌蚪很可爱,从它“甩”字可以看出来。师:“甩”是什么样子的? 师生一起做摆尾的动作。师:小蝌蚪现在生活的怎么样呀? 生:它们生活的很快乐。师:快活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快乐。师:

师: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请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小蝌蚪生活得很好,可他们为什么要找妈妈呢?

电脑投影探究二:他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知道的?自由读二三自然段,用“~~”划出相关语句。

交流

师: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小蝌蚪会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他们的妈

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在学习生活的本领,他们也想自己的妈妈了,所以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了。师:你说得真好!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生:谁是我的妈妈呢? 生: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生: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师: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 生说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师:你们真会学习。我们一起来看图,(电脑出示第三幅图)老师再请你们自己学习下面的课文,思考一下这回它们向谁打听妈妈,怎么打听的。

生:这次,它们找到了乌龟,它们把乌龟当成了妈妈。师:那他们是什么心情呢?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生:它们很激动。从“连忙”可以看出来。师:“连忙”可以换个什么词? 生:急忙

师:还有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它们很激动呢? 生:追上去,叫着。

师:“追上去”是什么样的情形?

生: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师:“追上去”和“迎上去”有什么不一样?

生:从图上看,“追上去”是小蝌蚪和乌龟的游动方向相同,表现出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所处的位置后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生:“迎上去”是两个人面对面,表现出小蝌蚪很懂礼貌,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时着急的心情。师:你们真会学习,会观察。

师:从乌龟的回答中,小蝌蚪又知道妈妈的什么特点? 生: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师板书。

师: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而乌龟妈妈却说,蝌蚪妈妈是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到底蝌蚪妈妈长得什么样啊,请你们讨论一下,看看鲤鱼妈妈和乌龟谁说的对?

生:都对!把它们俩的话合起来就更好了。师:那你来说说,蝌蚪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生:四条腿,宽嘴巴,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师:其实,蝌蚪妈妈就是谁啊? 生:青蛙。

师: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仔细读读,看看小蝌蚪找到妈妈没有?

电脑投影探究三。师: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课文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四五自然段,读完后用“▲”标出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动作。

师:表示青蛙动词和表示颜色的词语有哪些? 生:蹲,披 生:还有鼓和露 师:表示颜色的词语呢? 生:碧绿,雪白。

师:谁还可以说:碧绿的——,雪白—— 生:碧绿的荷叶 生:碧绿的草地------生:雪白的云朵 生:雪白的羽毛-----师:你们积累的知识可真多。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

师:那我们一起高兴地来读读。

师: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会做些什么呢? 生:它们跟着妈妈捉害虫。

师:请大家把自己当成一只小青蛙,高兴地,自豪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是怎样一步一步长成青蛙的呢?用“==”划出相关词语。

生口述,师出示图片。生: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四、拓展延伸

师:今天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后,你对青蛙有了哪些更多的了解?生:我知道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

生:我还知道青蛙会捉害虫,我们要保护青蛙。

师:是啊,一只青蛙一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生:青蛙的叫声很好听,它还会写诗:“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生:青蛙走路是蹦蹦跳跳的,它还是游泳能手。生:人模仿青蛙的动作,学习青蛙游泳时的动作来游泳。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音乐结束课程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 → 鲤鱼 →

乌龟 → 大青蛙 → 捉害虫

小蝌蚪

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溪塔三小

黄明月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对话直接导入新课,对于这篇较长的阅读课文可以节约时间,有助于学生读完全文。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昵?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8.美术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八

1、能与同伴共同协商,设计有连续情节的单幅插图,组成故事连环画。

2、能画出主要角色的特征。

3、积极的参与小组讨论,分工体验合作绘画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舒缓优美的音乐。

2、小蝌蚪找妈妈连环画六幅,连环画书小蝌蚪找妈妈,动物图片,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和幼儿谈话,回忆故事内容。

1、教师:小朋友,刚刚看的动画片叫什么名字?故事里面都有谁?

小蝌蚪先后都把谁当成了自己的妈妈?为什么?

幼儿说出动物先后的顺序特征,教师同时出示该动物的图片,加深记忆。

2、出示背景图,请幼儿按顺序贴上相应的动物图片。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二、教师出示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

1、请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制作连环画的兴趣。

老师将这个故事画成了漂亮的连环画,一共画了几幅?(六幅)。

这六幅画是根据什么来画的?(根据故事情节)。

2、按顺序展示每一幅图片,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的情节顺序。

除了根据故事情节来画你还发现这本连环画上有什么?(页码和封面)。

小朋友想不想画连环画呢?

三、师幼共同讨论,引导幼儿共同协商,分工合作,画出连环画。

1、教师:这么长的故事咱们一个人画肯定需要很长时间,那咱们怎样才能画的又快又好?

引导幼儿每人画一张插图,把故事串连起来。

2、教师:各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谁画哪一幅?

怎样设计封面?页码写在哪里?看一看哪一个小组分工最明确。

3、教师在幼儿讨论的过程中巡回指导,向他们提一些启发性的建议,帮助幼儿协作分工,照顾个体差异。

并请一组幼儿说一说自己小组的安排。(谁想画第一幅,谁想画第二幅。)

四、师幼讨论,共同制定绘画规则。

和幼儿共同制定绘画规则,画时要大方,整洁,画面丰富,颜色均匀,并能根据故事情节来绘画。

五、幼儿绘画,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幼儿伴随舒缓的音乐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着重强调幼儿按故事情节进行绘画。

六、幼儿互相欣赏、交流作品。

引导每个组幼儿讲述自己组编的故事,激励表扬幼儿的进步。

活动延伸:

9.《小蝌蚪找妈妈》大班教案 篇九

在这个经典的故事通过描写小蝌蚪找青蛙不仅再现了小蝌蚪变青蛙的科学现象,表达出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急切心情。还有更深的寓意——看待问题要全面,否则就会出现偏差。此外,故事中的对话也非常多,结构重复但有比较多的变化,适合分角色对话表现角色心理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次活动中,目标着重于通过对话完成角色心理的体验。对大班孩子来说,复述简单的对话是比较容易的事,但是这个对话中有比较多的变化,要讲的比较完整和准确,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我们设计了这样一套图片,将故事解读为三个段落层次,很清楚的将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给孩子,并且能很好的将第二段寻找妈妈的过程及对话清晰的展现给孩子,帮助孩子很快的记忆和理解对话内容,解决本活动中的重点。其次,本故事中的情感教育也是可挖掘的部分。孩子离开妈妈的情感体验应该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共有经验,引导得好一定会引起孩子的共鸣。如果把孩子的情感调动起来,孩子一定会愿意表达和表现。我们可以采取调动经验——激发情感——引发思考——表现表达这么一个流程来达成这样一个目标要求。然后,文本中还有关于青蛙的生长过程这么一个科学知识包含在内,我们用图片配合讲述的办法自然而然的解决,不做刻意的解释。最后,还有一个价值就是描述事物或者说是看待问题的完整性问题,值得让孩子进行探讨和学习。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使用帮助小蝌蚪的方法激发孩子讲述的愿望,领悟到看待事物要全面的道理。

活动目标

1、尝试有感情地进行故事对话,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

2、理解故事内容,懂得看待问题要全面。

活动准备

黑板、磁铁、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出主题

师:孩子们,你们要是找不到妈妈着急吗?(幼:……)有一群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怎么办?请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设计意图]以提问形式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引导幼儿认真听故事。

二、展示图片,师结合图片帮助孩子理清故事情节发展,幼儿仔细倾听,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设计意图]幼儿通过倾听故事进入故事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通过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锻炼语言能力,丰富语言积累,体会故事中语言的魅力。

1、出示背景图,师指背景图有感情地讲故事第一段,引导孩子进入故事情境。

2、学习第二至六段,用图卡结合的方式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帮助孩子了解故事情节发展,学习故事中的对话,体会小蝌蚪急切的心情。

[设计意图]在这几段中,对话的结构是重复的,但内容是丰富有变化的。我不变的内容用重复的图片,变化的内容用不同图片的形式呈现,让变化一目了然,降低幼儿记忆的难度。

3、图卡结合,讲述故事最后一段,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喜悦心情,并了解青蛙生长过程。

三、尝试让幼儿讲述故事对话,引导幼儿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设计意图]大班孩子有感情共鸣意识。通过引导幼儿体会故事中小蝌蚪的心情,引发幼儿感情共鸣意识的自然流露,从而很好地锻炼了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

四、引导幼儿理解事物要全面的道理。

10.中班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篇十

1、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里生了许多宝宝,宝宝们还会变呢。看,变成了什么?(许多小蝌蚪)

于是小蝌蚪一边游一边找妈妈。

――看,那是谁?(鸭妈妈和小鸭)我们一起问问鸭妈妈。

教师问: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鸭妈妈:你们的妈妈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

刚才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的什么样?

幼儿:谢谢鸭妈妈!鸭妈妈再见!

又有谁来了?(鱼妈妈和小鱼)

幼儿跟说对话:鱼妈妈,鱼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鱼妈妈:你们的妈妈长着四条腿。

鱼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着几条腿?

幼儿:谢谢鱼妈妈!鱼妈妈再见!

――咦,那是谁的妈妈?

请个别幼儿来问:乌龟妈妈,乌龟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乌龟妈妈:你们的妈妈是白肚皮。

我们的妈妈有白白的什么?(肚皮)

幼儿:谢谢乌龟妈妈!乌龟妈妈再见!

――我看到白白的肚皮了,那是我们的妈妈吗?

幼儿齐问:鹅妈妈,鹅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大白鹅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

哦,原来我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呀。

幼儿:谢谢鹅妈妈,鹅妈妈再见!

――刚才几位妈妈告诉我们了,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啊?(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还有四条腿,露着白白的肚皮,穿着绿衣服。)

――我想出个好办法:我们把小蝌蚪的妈妈画出来,这样小蝌蚪就很快能找到妈妈了。该怎么画小蝌蚪的妈妈呢?(引导幼儿小结青蛙的特征)

三、唱唱、跳跳,学做小青蛙

1、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游走了,它们去干吗了?青蛙妈妈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2、律动:小青蛙。

教学反思:

上一篇:昙花一现永恒芳华作文下一篇:出租车投诉制度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