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诗句赏析

2024-06-25

《沁园春·雪》诗句赏析(精选3篇)

1.《沁园春·雪》诗句赏析 篇一

描写雪的诗句赏析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 陈毅《青松》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適《别董大二首》

8、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10、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2、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 白居易《村夜》

1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江雪》

1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杜甫《绝句》

1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 毛泽东《沁园春·雪》

1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7、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18、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9、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韩愈《春雪》

21、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22、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3、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 卓文君《白头吟》

24、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5、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白居易《问刘十九》

2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卢梅坡《雪梅·其一》

27、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 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28、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29、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齐己《早梅》

30、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 杨载《到京师》

31、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 杜甫《野望》

32、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 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3、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 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34、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 杨炯《从军行》

35、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王维《观猎》

36、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 韩愈《春雪》

37、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杜甫《阁夜》

38、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9、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毛泽东《沁园春·雪》

40、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韩愈《晚春》

41、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 张谓《早梅》

42、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4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毛泽东《沁园春·雪》

4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45、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46、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 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4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其一》

48、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9、蛾儿雪柳黄金缕。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50、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高骈《对雪》

51、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 唐寅《画鸡》

5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 祖咏《终南望馀雪 》

5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5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5、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56、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57、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 祖咏《终南望馀雪 》

58、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 卢梅坡《雪梅·其一》

59、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 毛泽东《沁园春·雪》

60、雪里已知春信至。 ——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6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 王冕《白梅》

62、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 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63、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4、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6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66、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67、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范成大《冬日田园杂兴》

68、云冻欲雪未雪,梅瘦将花未花。流水小桥山寺,竹篱茅舍人家。——康海《冬》

2.《沁园春 雪》 篇二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诗歌诵读,有轻有重,有音长音短,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现,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

四、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诗歌诵读,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

注意:

3.沁园春 雪教案 篇三

沁园春 雪

一、教材结构分析:

1、课标要求及理解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诗中描写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初中阶段学习诗词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去写诗词,而是通过欣赏名作,学习语言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

2、内容安排及意图

《沁园春 雪》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雪》在初中现代诗歌鉴赏中是重中之重,是学习其他现代诗歌的典范。在本单元收入的四首诗词中,《沁园春 雪》是第一首,又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写得大气磅礴、旷达豪壮,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教育与感染,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本文是1936年2月毛泽东写的一首咏雪抒怀之作,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3、重点确定及理由

这首词从总体看,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服务,下阕的评古为最后的颂今、点明主旨服务,结构相当清楚。“三分诗七分读”,我把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品味鉴赏能力,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作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原因,学生对作者的胸怀和豪情理解把握有难度,因此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诗歌鉴赏基础,如果诗歌朗读训练不够,那么诗词鉴赏能力也就不足。按照学习的渐进性原则安排诵读,每个层次的诵读又带动对课文内容和感情的理解,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因此,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可以压缩讲解分析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去朗读体会,去合作探究,从而达到了解内容、品味语言、领悟感情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确定: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课文的背景和基本内容,理解全词的主旨。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能力及品味鉴赏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发挥想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胸怀和豪情,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四、教学策略选择设计

1、要抓诵读: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靠读来感受,感情内涵也靠读来体会。让诵读贯穿课堂始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

终,通过听读、散读、个读、齐读、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出气势,读出感情。还应要求能朗诵,读出情和意。因此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是点拔研讨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老师要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运用联想、想象,体会词的意境,理解词的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的方法,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是合作探究法:“众人拾柴火焰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我在整体感知和拓展延伸环节设计的题目都需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解决,使大家明白合作探究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沁园春 雪》赵忠祥朗读音频 课件

六、教学具体过程及师生互动预设

一、导 语:

同学们,从古到今,爱赏雪,爱用诗词、文章咏雪的人,数不胜数。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诗人毛泽东就十分爱雪,他对雪景有着特殊的爱好。据说每次下雪后,他都不允许别人清扫院子里的雪。毛泽东爱雪,自然也会写雪、赞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词《沁园春•雪》。

[多媒体镜头1] 《沁园春•雪》背景介绍

(意图):充分发挥“背景介绍”的提示作用,指导学生抓住对理解本词有极大的指导作用的关键信息,这样既是让学生了解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又教会学生筛选信息的方法。

背景介绍: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过渡语):学习、欣赏一首诗词,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十分重要。课本上的 “预习提示”就向同学们明确了本词产生的时代背景。下面请一位同学把背景介绍读一遍,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注意选出你认为对于理解本词有极大的指导作用的信息。

①毛泽东同志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

②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欣赏 “北国风光”。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

③词里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决心。

(过渡语):的确,一个胸怀大志的人,面对壮丽的河山、茫茫的白雪,又恰逢肩负重任之际,自然要豪情满怀,更何况一代革命领袖兼具诗人气质的毛泽东?下面我们就来好好感受一下此时此刻毛泽东的情怀。

朗读全词:

[多媒体镜头2]

播放赵忠祥的配乐朗诵 《沁园春•雪》。

学生一起朗诵全词,注意音准、情炽。

(意图):同样借助 “背景介绍”中对本词主题的概括,在通读全词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全词内容,并由此找到本词的 “词眼”--“望”和 “惜”这两个十分关键的字。抓 “词眼”对于把握全词结构,领会全词思想内容十分重要。此处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知道本词的 “词眼”,而是由此让学生懂得一个读词方法。

二、整体把握:

(过渡语):读完全词,再结合我们从背景介绍中得到的三点提示,不难看到,全词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建功立业的豪情。这首词里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决心。也就是全词主要包含两个内容:1.描绘壮丽河山。2.抒发个人情怀。(问)请学生试着从词中找出两个字,通过这两个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全词主要扣住以上这两个内容来写。

这两个字是:望、惜。

(问)再自读全词,理解 “望”、“惜”这两个字的表达作用。

(过渡语): “望”、“惜”这两个字在古诗词中叫 “一字领起”,俗称 “领字”,一般上下阕各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样的领字,它对于我们理解诗词很有帮助。

本词上阕部分的领字 “望”统领部分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下阕部分的领字 “惜”统领部分是:“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意图)文学作品的欣赏,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重视文本的阅读,重视对语言,尤其是对关键词语的揣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

三、分析上阕:

(过渡语):整个上阕部分以 “望”为分水岭,分成三个部分。试比较:这三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不同?选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并说说它好在那里。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

三个部分在写景上的不同:开头三句是总写北国雪景;“望”所统领的句子是具体描写眼前实景;最后三句是描写想像之景。

品位语言:

开头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千里”、“万里”诗人登高远望,开阔的视野加上振奋的精神使诗人不仅写出了眼前之景,而且扩展出想像之景,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冰封”、“雪飘”从地面到空中,一静一动,静穆中又有飘舞的动态之美。

中间 “望”所统领的两句。

诗人通过选取 “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这些既能体现北国风貌,又常被用来作为我们伟大祖国象征的形象,显示了自己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

--“莽莽”、“滔滔”二词即照应了开头的“雪飘”、“冰封”,又强化了大雪纷飞中的白茫茫的景色,以及黄河在这种天气下变化之神速,寒威之强烈。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动态描写。作者豪情满怀地欣赏着他喜爱的雪景,欣赏着他热爱的大好河山,自然精神振奋,意气风发,故自然景物也随之而生气勃勃地生动起来、活跃起来。“试比高”一句更反映出他积极昂扬的内心情怀。

(意图):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提供范读可以营造一种浓浓的氛围,使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而接下来的有关重音、语速等朗读技巧方面的指导,则使学生在真正感受诗词意境的同时掌握了诗词朗读的一些方法。

播放赵忠祥朗诵的 “北国风光......试比高”这部分。

结合范读,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① “千里”、“万里”朗读时要适当延长,读慢些,表现出意境的开阔。

② “望”字要重读,“长城”、“大河”读时要适当延长并略加重音。

③ “莽莽”、“滔滔”要能表现出一种雄浑气势。

再请学生按指导进行朗读。

(意图):引导学生想像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把静态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头脑中生动活泼、各有特点的画面,既加深了对诗词意境的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再放一遍赵忠祥的这一段配乐朗诵,请学生在听的同时,展开想像,最好是闭目冥想,把诗人所描绘的北国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提醒学生分三步发挥各自的想像:第一步,勾勒形态,将长城、黄河、远山、高原的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使画面动起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远山舞动,高原奔驰。第三步,让画面更细致。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

(问):请学生将自己想像出来的内容口头上用语言描述出来。

请学生欣赏配有画面的配乐朗诵,结合自己想像出来的画面和媒体上的画面的特点,思考:上阕在已经描写了 “北国风光......试比高”这部分实景之后为什么还要再写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一想像之景?

上阕最后三句由眼前的雪景展开想像,想到晴天的雪景:雪霁天晴,一轮红日普照大地,白雪覆盖,仿佛给大地穿上了一件洁白晶莹、宽大飘逸的衣衫;旭日映照,又好似为大地披戴上鲜红亮丽的裘帽。这一想像性的写景,在原先长城大河的宏大气势、山舞原驰的勃勃生气之后翻出一派新的气象,把人引到一个辉煌的境界里去。

作者不愧为既具有诗人的浪漫主义气质,又具有领袖风采的一代伟人。在他的笔下,严寒的冬天、冰封的北国没有一点枯槁的感觉,也没有一星凄凉的意味。恰恰相反,他把北国的冬天描绘的是那样朴素豪壮而又美丽动人。这一切都出于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热爱之情,也反映出他建功立业、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信念。读了这些大气磅礴、气象雄浑的词句,真是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勃发。

两段文字进行比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词人融注在景物描写中的深厚感情,同时体会诗词语言简洁、凝练、传神的特点。

(问)请学生一起来看一段同为描写雪景的文字,比较这段文字和本词上阕部分的区别。

[多媒体镜头3]

腊月严冬,云层密布,狂风卷着雪头,呼啸着,翻滚着,遮天盖地而来。飞舞的雪粉来往冲撞,不知它是揭地而起,还是倾天而降,整个世界混混沌沌,皑皑茫茫,大地和天空被雪混成了一体。

--摘自 《林海雪原》

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仅仅是纯粹的写景。而本词作者是带着浓烈的感情色彩来描绘景色的,虽然句句写景,实际却是在借景抒情,诗人正是出于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出于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所以才能描绘出这样气势恢宏、生气勃勃的景色来。另外,和所选文字相比,更可以看出诗词语言简洁、凝练、传神的特点。

再请学生齐读上阕,注意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融注的深厚思想感情。

分析过渡句:

全词以 “望”、“惜”二字为上下两阕的领字,很明显,中间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觉。

四、分析下阕:

我们伟大的祖国如此壮美,千百年来无数英雄为之奋斗,为之牺牲,他们的功过是非又该如何评价呢?看史书如何评价作者在词中提到的古代四位有影响的封建帝王。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

(意图):此处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传递信息容量大、形象性强的作用,既使学生加深了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又便利学生和词作者的评价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议论。

[多媒体镜头4]

秦始皇的图片

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制造的 “焚书坑儒”事件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推行的严刑酷法更使得国家危机四伏。

汉武帝的图片

以其雄才大略巩固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连年征战,耗费了很多民财。

[多媒体镜头5]

唐太宗的图片

“贞观之治”是其政绩,但晚年因连续用兵,营建宫室,赋税苛重,加深了阶级矛盾。

宋太祖的图片

结束了五代混战割据局面,但是实行 “重文轻武”、偏重防内的方针,种下了 “积贫积弱”的隐患。

[多媒体镜头6]

成吉思汗的图片

我国蒙古族杰出的军事家。统一了蒙古各族,凭借着强大的骑兵,多方征战,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大帝国。

(过渡语):小结归纳:此四人都是古代有影响的封建帝王,他们都曾建立过辉煌业绩,但他们也都有致命的弱点,一味征战,劳民伤财,横征暴敛,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他们的功过是非,史书的评价十分公正客观,作者的评价同样实事求是。这一点,从下阕的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略输”、“稍逊”、“只”

作者的评价是客观公正的,但作者的评价又不完全同于史书,作者的评价是满含感情的,这一点从 “惜”这个字上可以看出来。

(意图):在前面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此处可能惟有多读才能更容易使学生感悟毛泽东寄予在一个“惜”字上的复杂感情,才能明白词中议论的形象性、情感性。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尊重学生的观点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实事求是的、历史的、客观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问):请学生先齐读 “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然后自由读,体会 “惜”字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①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都是中华豪杰。

② “惜”中带批:批评他们短于文治。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

③ “惜”中露信:自信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

正是出于这样的自信,所以诗人在词的结尾庄严宣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者认为: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风流人物的,还是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问学生:你同意作者的这一看法吗?说说你对古人、对领袖的看法。

[多媒体镜头7]

一组照片包括:国防建设、农业生产、水利交通、城市面貌

事实证明毛泽东的预言是正确的,毛泽东的自信是有说服力的。这最后一句,是一笔定乾坤,揭示全词主旨,收束全词,铿锵有力,豪情满怀。

请学生齐读下阕,读前提醒学生:过渡句,要读出豪情;“惜”字要通过延长音节来重读,语调略带低沉,体味并表达出丰富的意味。

播放配有画面的配乐朗读,然后再请学生齐读全词。结束教学。

作 业

1.读毛泽东的另一首 《沁园春•长沙》,借助想像将词中写景的部分按自己的理解进行创造性描述。形式不限,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片断作文。

附: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低,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设计该题的意图:

初中生读诗词的主要目标是:理解意思,体会意境,从而受到思想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感受诗词的无穷魅力。毛泽东的这首词和 《沁园春•雪》不仅在形式上具有极大的相同之处,而且在风格和情感的表达上也极为相似。和 《沁园春•雪》一样,词的上阕也是以写景为主,写景中融入抒情,景中寓情。学生如果能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来想像毛泽东在该词中所描绘的体现他博大胸襟、远大志向的景物描写,那么对于该词的理解也就比较到位了。这对于引导学生掌握从感悟诗词意象入手理解诗词内容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审美情趣都是比较有益的。

解题思路:

(1)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染上色彩:

火红的枫林、蔚蓝的天空、碧青的江水。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

(2)使画面动起来:

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红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奔腾,大小船只来往穿梭,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嬉戏。

(3)作更细致的描绘:

晴空中的朵朵白云、山上的峥嵘岩石、江中船上鼓起的风帆等等。

参考答案: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想像。没有统一答案。

板书设计:

景:江山多娇(望)

评:古代帝王(惜)

上一篇:家长学校班主任心得下一篇:给爱人新年快乐祝福语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