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总结

2024-06-16

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总结(精选8篇)

1.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总结 篇一

坚持群众路线 维护群众利益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中央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着眼党的奋斗历程和执政使命,着眼“两个100年”目标和中国梦,深入阐述了群众路线对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深刻阐明了开展这一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指明了实践路径,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注入了强大动力。

9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凝聚起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创造举世瞩目的“中国传奇”,最根本的就是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予以坚持和贯彻。无论是革命年代“唤起工农千百万”,筑起“真正的铜墙铁壁”,还是改革时期“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推动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走过万水千山,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牢牢抓住并充分运用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秘诀。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没有人民的支持,党将一事无成。这就是为什么中央反复告诫“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反复强调“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总书记强调的这“三个必然要求”,其最终的精神指向也正在于此。

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党员干部是加强群众工作的主体,以什么样的心态做好群众工作,关系党群干群密切程度,关系改革开放稳定大局,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做好群众工作,关键要在“真”字上下功夫,对待群众要怀着一颗真心,充满一份真情,倾注一片真意,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具体讲,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怀着真心尊重群众。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主人,也是历史的创作者。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我们党员干部要怀着一颗无比敬重的心情对待群众,把群众当做自己的衣食父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家人,就连我们自己在履行公职之外,其实都是老百姓,看不起老百姓就等于看不起自己。真心尊重群众,要从行动上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热心接待群众的来访,耐心解答群众的咨询,诚心接受群众的建议,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

2、充满真情贴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方针政策是从群众实践中总结得来的,工作思路是从群众实践中启发得到的,群众路线是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法宝。毛泽东同志曾把干群关系比喻为鱼水关系,实际上就是在告诫我们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养育了我们,我们应当怀着感恩的心情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呼声,懂得群众所思、所难、所盼,把工作做到百姓家里去,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努力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深水鱼”。

3、倾注真意服务群众。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既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用真意服务群众,就是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民生事业建设上来,把主要心思倾注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上去,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住房、看病、就业、上学等基本民生问题。实践证明,谁抓住保证和改善民生这个关键点,谁就牢牢把握做好群众工作的主动权,老百姓的感情是最朴实的,只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就能得到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开展各项工作就能轻松自如。

作为一名公务员,如何在本职岗位坚持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追求理想、坚定信念 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建筑行业和人民防空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标准要求自己,注重自身素质提升和道德修养的培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

(二)要有责任,有抱负,有担当

要以过去的雷锋精神、现在的郭仁义等英雄模范为榜样,用良好的职业道德,依法履职,全力付出,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扎实做好抗震防震人防工作。

(三)要有纪律、有约束、为民、务实、清廉 自觉遵守八项规定,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在思想上筑守法纪防线,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

(四)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公务员有自己的合法的正当的权益,但是当个人利益与党、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公务员应该把以党、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公务员,要把传统的“领导”角色转变为彻底的“服务”角色,忠实履行职责,沉下身心去了解群众的需求,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总结和提炼群众的经验。要坚持“从群众中来”——正确认识和了解群众的实际需要,使决策的每个环节都符合群众利益。坚持“到群众中去”——用市场的、民主的、法制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中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群众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群众利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2014-4-7

2.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总结 篇二

一、中国梦内涵

2012年11月29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 他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并满怀信心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上千年来, 不懈追求的伟大战略构想。其本质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 社会和谐, 生态文明, 人民富裕。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坚持走中国道路, 坚持弘扬中国精神, 坚持凝聚中国力量才能实现中国梦。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的状况, 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要实现中国梦, 就必须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 ;要实现中国梦, 就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使人民生活幸福 ;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 包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提高市场化水平, 建设强盛中国 ;以民主政治为保障, 加快法治化进程, 建设法治中国 ;以文化强国为引领, 增强国家软实力, 建设文明中国 ;以社会民生为基础, 提升社会和谐度, 建设和谐中国 ;以生态文明为支撑, 优化生态和环境, 建设美丽中国 ;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 共同筑梦和圆梦, 建设幸福中国。

进一步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 才能更好地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领导核心, 党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我们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肩负起对人民对民族的历史责任, 就必须紧跟世界发展潮流, 践行群众路线, 密切联系群众, 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凝聚力的政党,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永不满足、永不停滞的鲜明品格, 体现了我们党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所具有的深远谋略和责任担当。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 创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提出和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观点, 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 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群众路线的实质, 就是执政为民, 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群众路线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 也是我们党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也有深刻的内涵 :一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二是, 党的一切工作, 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三是, 一切依靠群众, 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四是, 一切依靠群众, 要做到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 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五是, 一切依靠群众, 必须在一切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创新发动与组织群众的新方式、新方法。

实现中国梦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学习, 不断地对世界和自然的认知, 践行群众路线, 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力量源泉, 形成了民族共识, 托起民族灵魂 - 中国梦。

三、中国梦与坚持群众路线的关系

1. 坚持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人民, 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价值。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这一国家的伟大战略思想, 就是要实现国家繁荣、民族强大、人民幸福。归根到底就是要为13亿多中国人民谋求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提高人民幸福感指数。中国梦的最大特点, 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 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看待。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是人民幸福, 这是基础, 是人民的权利 ;而造福人民则是国家的责任。从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来看, 实现中国梦必须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把中国梦落实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 落实到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上 ;就是要持续不断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价值,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开辟幸福的道路, 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让每一个人充满希望, 始终乐观、尊严、幸福的生活。只有坚持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才能找到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方法。

2. 坚持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保障。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 必须具备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才能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 必须凝练昂扬向上充满内涵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整个国家、民族才有灵魂, 反之则会丧失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目标价值追求, 是当代中国的强音。它既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景, 又包含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和阶层的价值诉求, 具有强大的社会号召力和凝聚力, 也集中反映了历史进步和时代要求。

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优势所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人心向背。人心向背的基础是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利益, 集中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诉求, 体现的是民声、民意和民心的所向和所背。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群众路线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其根本目的就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巩固执政地位。“一切为了群众”, 突出的是价值取向, 是指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落实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 急群众所急, 想群众所想。“一切依靠群众”, 突出的是方法, 是指党要善于组织和团结广大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 从群众中学习经验、汲取智慧和力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突出的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与中国梦具有内在的一致联系, 中国梦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梦, 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群众路线说到底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而, 坚持践行群众路线能够形成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为实现中国梦的提供思想保障。

3. 坚持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人民创造和推动历史的发展, 亿万人民群众亲身参与和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这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贡献力量。失去人民群众的这一力量源泉, 中国梦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推动。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我们党正是坚持群众路线, 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证明,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社会进步的引领者、推动者和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的日常社会实践活动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使人民群众自觉践行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只有坚持群众路线, 一切依靠人民, 才能找到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凝聚起宏大的民族力量。

4. 坚持群众路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作风保障。

党的作风, 是党的形象, 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 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党的作风好坏与否, 直接关系党的生命, 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实现中国梦, 就要求我党着力改进党的作风, 以优良的党风凝聚民心。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观点,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突出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只有充分发挥“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紧密联系群众”的这一优良作风, 坚持群众路线, 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作风保障。我们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正是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坚持群众路线, 增强群众凝聚力, 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是当代中国人民共同的目标追求。坚持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在价值, 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作风保障, 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关键词:群众路线,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温宪元, 张造群:全面把握群众路线与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经济日报, 2013年7月9日。

[2]李伟, 史为磊:实现中国梦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关系, 求知[J], 2013 (10) :4-6。

3.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群众路线;群众文化;开创新局面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0-0061-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关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人民性”的论述,为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如何走群众路线指明了方向。群众文化工作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以人民为中心,通过艺术作品、艺术产品来表现人民生活、歌颂新风气,进而引导群众,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下面,本人就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相结合,浅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文艺创作以群众为中心

艺术来源于生活,劳动创造了艺术。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实践是我们艺术创作生产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文艺工作者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汲取群众肥沃土壤中的丰富营养,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所思所盼,把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典型先进人物等作为我们文艺创作的素材,创作生产更多有利于人民发展、符合时代潮流的经典作品。

二、坚持文化建设成果群众共享

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必须在实践工作的进行中,体现出文化建设的公益性、机会均等性、工作的基础性等特点。坚持工作的中心、文化产品资源、文化相关服务向城乡等地区偏移,即要充分照顾到城乡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使普通的百姓也能真正欣赏到文化产品,享受到文化资源带来的身心愉悦。

1.完善基层文化基础建设,夯实基层文化阵地。重点加强县级文化馆、乡镇文化站、行政村“农家书屋”、自然村“文化中心户”四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全面深化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筑 文化之巢,引群众之凤,建设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求知、求娱需要。

2.改革创新,不断丰富基层文化内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群众文化工作者要积极创新并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并且在拓宽文化服务领域、内容、方法上寻求新突破,丰富新内涵。

一要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等“我们的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化节日文化内涵。借助传统节日氛围举办农民文化节,正确引导群众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在开展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广大群众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促使社会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风貌。

二要大力开展广场文化建设。由于广场舞的流行,广场已经成为城乡文化发展的集聚地。因此,文化建设工作者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具体情况与人才优势,把本地的几个地方分别建成某一文化形式的活动点,如太极拳活动点、交谊舞活动点等,在此基础上有计划、科学地开展村镇广场文化活动,如卡拉OK赛、红歌大家唱、中老年交谊舞、广场舞比赛、电影放映等,以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大众化的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并体会到文化带来的身心愉悦的享受,鼓励群众主动德尔加入广场文化建设中来。

三要注重传承发扬,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民间文艺与群众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今天,许多群众文化活动的优势,都来自于民间艺术。实践证明,群众文化利用当地的民间文艺形式开展活动,最易为群众所接受,最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对此,我们要充当起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重担,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手段,让一些民间文艺形态进一步完善,同时与时俱进使得文化产品具有时代气息,最终也让这种群众自发的传承成为自觉的、更加成熟的传承。

三、坚持文化人才在群众中培养

发展基层农村文化建设,人才资源是最根本的资源。人才资源作为文化建设活动的主体,他是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加强基层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不仅能为农村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而且能够帮助提高农村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

1.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探索基层文化人才培训新机制。重视对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是改变农村基层文化人才匮乏的现状的重要措施,毕竟引进外来的人才不仅需要昂贵的资金,而且外来人才本身不太熟悉本土的文化状况。总之本土人才的培养既可以节省资金的投入,又能迅速的融入到当地的文化环境中去。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并且资金的投入范围必须包括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基层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二要探索农村文化人才培训新机制。通过多种方式不断的招揽与培养文化人才,壮大文化人员的建设队伍。三要探索专业人员定点辅导新机制。充分利用现有文化系统人才资源,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要广泛的招揽贤人,还要让本地文化系统里面的人才积极去外面学习。总之,通过对民间文化热爱者与业余文艺团体等的培养,尽量培养出保质保量的文化建设人才。

2.为农村文化人才创造更为广阔的舞台,让农村文化人才人人都能才尽其用。一是各级文化部门加强合作,并积极建立农村文化人才的档案信息,这样有助于找到典型的文化工作者,并通过媒体等渠道树立榜样并大力的进行宣传。这样不仅可以鼓励一些对文化感兴趣的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的工作中,还可以对当地优秀的文化传统起到传承与保留的作用。二是积极鼓励各种社会组织、社会人士关注并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社会团体,帮助农村文化人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而拓展农村文化人士开展文化活动的途径,开拓他们的视野。

总之,引导群众文化创新,增加文化发展活力,必与时俱进,紧跟群众需求,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解放思想,攻坚克难,进一步加强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创新,不断开创基层文化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伊海燕.新时期如何搞好基层群众文化管理工作[J]才智,2012.

[2]金亚美.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深思[J].大众文艺,2013.

4.坚持走群众路线-四线工作法 篇四

湖北省应城市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到立足基层,面向群众,积极创新,大力推行人口计生“四线工作法”,有效改进了计生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全市计生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一、工作在一线开展

督查指导在一线开展。应城市委、市政府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支持人口计生工作。每年新春后的第一个工作大会是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大会,新春后的第一个中心工作是人口计生工作。每个月,市长办公会,市委常委会都要分别听取人口计生工作情况汇报。“四大家”领导实行包乡镇、驻企业、蹲村责任制,现场办公,研究和指导各项计生工作措施的落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年初,市委、市政府从16个齐抓共管单位抽调16名班子成员,与市人口计生局组成联合督办专班,分别下到16个办事处、镇、场开展指导督办。市人口计生局班子成员和股、站、队长按照驻点要求,分工负责,深入所驻乡镇,重点村组指导工作,破解工作难题。

工作任务在一线落实。全市按照人口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市场、进农户的要求,广泛开展入户宣传、环境宣传、活动宣传、典型宣传,把计生政策、法律法规、生殖保健和优生 优育知识送到千家万户;每年市人口计生局对在对独生子女户保健费发放、高(中)考独女(两女)升学加分、奖励扶助等政策的落实上,深入村组和每个对象户家中进行登记、审查、复核,认真抓好每个工作环节,让各项优惠政策真正惠及于民;市、镇计生服务站技术人员,坚持“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服务上门、方便群众”的服务理念,专车、专人、专项设备,到乡镇积极开展生殖健康普查活动,对怀孕、生育、节育等重点婚育妇女跟踪访视到人。今年以来,市镇共为育龄妇女进行孕环检服务20万人次,随访服务8万人次,受到全市广大育龄群众的一致好评。

考核评估在一线进行。应城市严格实行计生工作“三线”考核评估,从调查方式、考评人员组成、评估指标设置等方面入手,探索建立健全可衡量、可操作、可落实的科学便捷的考核指标体系。“党政线”重点考核人口目标、经费保障、机构建设和计生利导政策制定等情况;“部门线”重点考核各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的履职对计生工作的支持力度;“人口计生部门线”重点评估考核当年重点工作领域的突破、各项经常性工作的落实,求真务实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情况。年初将全年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单位,层层签订责任状。定期不定期进行抽查、考核和督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问题在一线解决

严肃党纪国法,加大党员干部、名人富人违法生育查处力度。应城市委、市政府敢于动真碰硬,着力加大对党员干部、名人富人的 2 查处处罚力度。市委、市政府将人口计生工作重点、难点工作纳入市委大督查范围,市纪委监察局将党员干部违法生育查处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立案查处到单位和个人,严格实行问责。2010年以来,共查处违法生育的党员干部16人,其中开除党籍12人,开除公职 4人。

深入挖掘案源,严厉打击“两非”行为。在建立健全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同时,应城市重点加大了“两非”案件查处力度。市成立性别比整治办公室,由分管市长坐阵指挥,抽调市监察、宣传、公安、卫生、药监、工商、计生等部门人员组成四个工作专班,按照“查、挖、奖”的办法,全力搜集“两非”大案要案线索,并严格按照“五个一律”的工作要求落实到位。今年到目前止,全市共查处“两非”案件45起,其中查处“两非”大案要案6起,处理执业医师2人,吊销执业证书1人,行政开除1人,开除党籍1人,刑拘非法行医人员1人。

加强区域协作,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异地对接。应城市不断加大区域协作力度,实现信息共享,促进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上台阶。应城市先后与哈尔滨市等8个流动人口集中市(区县)签订了流动人口区域协作协议,实现了两地联合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联合查办违法生育案件,联合调查信访案件的工作机制。分别在哈尔滨、佛山、昆明、武汉市等地建立了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组织,搭建起现居住地和户籍地联系沟通的桥梁。通过PADIS平台对接系 3 统进行跨省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及时传递计生信息,促进了流出、流入地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实现了两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一盘棋”格局的形成。

三、真情在一线彰显

关爱留守儿童,推进“成长工程”。每年由市人口计生局牵头,协调工会、妇联、教育、民政、农业等部门,关心救助计生家庭,慰问留守儿童。号召全市各村计生干部在周末、寒暑假期,有效利用网络优势,搭建亲子感情沟通平台,组织留守儿童与在远方的父母亲情连线,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感情沟通。组织全市300余名计生干部及志愿者、同龄小朋友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积极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从生活、学习入手,对留守儿童给予关心照顾和正确引导。

关怀育龄妇女,推进“幸福工程”。以市计生服务站为依托,以乡镇为单位,大力开展生殖保健服务,为育龄群众提供健康咨询、免费普查、优惠治疗等生殖保健服务。市计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常年深入村居巡回开展“关爱女性健康”义诊活动,为广大育龄妇女健康保驾护航。同时,积极开展“微笑母亲”项目推进工作,为广大婚育妇女提供慢性病治疗技术服务。活动开展以来,为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义诊服务4万多人次,发现并指导治疗病患者1200多人。

关心关爱女孩,实施“金凤工程”。积极开展关爱女孩助学活动,市人口计生局,教育、民政、工会、妇联等部门联合捐款,帮助参加中、高考的女孩完成学业。近几年来,应城市通过开展“金凤工程”,共资助1000多名考取大学贫困女孩,使她们顺利完成了学业,踏上人生新征程。

关心计生老人,创办“安康工程”。近年来,应城市充分整合财政、民政等社会养老资源,大力建设供计生老人居住、集“养老、医疗、丧葬”为一体的福利院,对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和无人照料的计生家庭老人实行政府买单,提供无偿服务,将计生家庭老人全部纳入“机构养老”保障范围。目前全市有1230多名计生家庭老人入住福利院,有力地促进了人口计划生育事业的和谐、科学发展。

四、政策在一线执行

规范行政执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应城市严格执行国家人口计生工作纪律规定,对因方法粗暴造成计划生育恶性案件的单位,坚决实行一票否决;认真清理清查各地是否有超越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法定标准的乱收费、乱罚款问题,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收费、罚款项目坚决撤销,并且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公开办证程序,简化办证流程,对群众办证所需的各种材料进行精简和一次性书面告知,并做到即时办结;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及时向群众公开各种计划生育免费服务项目和各种收费项目的收费依据、标准、程序 等,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落实奖扶政策,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严格确认奖扶对象。2013年全年累计落实奖扶1028人、特扶174人,落实奖扶、特扶资金 23.66万元,兑现率100%。实行每人“一卡通”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资金86.4万元,年均兑现率100%。2013年对符合一次性奖励条件的531名退休企业职工,应城市政府专门拨付专款185.85万元全额兑现;市、镇财政分别安排专项资金,每年设立计划生育公益金50万元,用于农村独生子女贫困家庭救助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救助;积极主动地为独生子女、计划生育特困对象和计生专干办理计划生育意外伤害保险,极大地提高了广大计划生育家庭抵御意外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5.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总结 篇五

动总结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xx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四个结合”,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一、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同抓主业相结合

一是强化主业意识,把执法办案作为第一要务,严格按照“以人定案”保质保量落实好今年确定的办案任务;二是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包案办案,强化学习,提升司法能力;二是加大对各类刑事犯罪的惩处力度,强化调解意识,妥善化解涉民生案件,严格非诉案件审查。四是积极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和涉诉信访案件集中甄别活动。

二、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同抓管理相结合

一是强化责任意识,严格队伍管理,克服老好人思想,坚持刚柔结合,做到大胆管理;二是抓制度落实,以制度促作风转变,以制度促办案质量提升、以制度促司法为民水平提高;三是严格“三公经费”管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勤俭节约,合理开支;四是细化审判流程管理、案件评查、质效监控、绩效考评等制度,大力推进新型合议庭制度改革,落实领导带头办案制度,不断提高审判管理水平和执行效率。五是加强对执行案件实行标准流程和时间节点管理,制定执行案件程序结案标准,减少不当程序结案。

三、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同抓队伍相结合

一是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强化学习,注重党性修养,坚定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事业观、权力观;二是加强队伍司法能力建设,强化培训学习,坚持轮岗交流,认真接受上级法院指导,提升执法办案的综合素质;三是加强队伍廉政建设,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从严查处,以迎难而上的勇气、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四、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同抓党建相结合

6.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总结 篇六

坚持用党的群众路线引领救护工作

——集团公司救护大队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方面深度调研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的通知》要求,我队认真安排部署,积极筹划组织,逐项对照《通知》所提出的重点调研问题,切实从自身开始对标查找,深入基层了解指战员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个别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走访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的对象分为三个阶段、两个层次进行。三个阶段为侧面了解入手,直面深入协调解决,后面跟踪帮助;两个层次为中、小队分层次调研走访。调研采取个别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中队指挥员和科室人员全部参与,由两名副大队长分别带队,坚持谁带队谁负责的原则,深入小队了解实际问题,做好上传下达,做到本级能解决的尽量解决,难点、热点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向上级反映。集团公司要求,调研工作既要突出主题,查找本单位在践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急,解决实际困难,又要把调研工作和快步走出当前困境的实际相结合,和应急救援队伍发展与建设相结合,和转变干部作风、服务群众相结合,以达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取得实效目的。

二、我队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的情况

我队牢牢把握全心全意为广大指战员服务的宗旨,坚持把实现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群众路线贯穿于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全过程,坚持做决策以群众意见为依据、谋发展以群众需求为根本、评政绩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实现了群众意愿基本满足、群众利益基本维护、群众评价基本满意。一是尊重广大指战员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队始终秉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原则,始终站在群众立场,做决策、定政策时征求群众意愿,廉洁从政、务实为民上接受群众监督,让人民群众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让职工群众全面了解、正确评判、积极参与大队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各项具体工作的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二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发展为了群众,为了群众发展”。我队将“为人民谋利益”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在带领广大指战员发展区域化应急救援队伍的同时切实关心职工群众的实际生活,不断改善内部环境,树立对外良好形象。同时大力开展降本增效、“企业有困难,我该怎么办”和小改小革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切实从队伍的整体实战能力和技战术水平等方面综合提升,打造出了一支思想革命化、管理军事化、装备现代化的队伍。尤其是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帮贫助困等活动方面,为基层群众办了大量实事好事,又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群众利益,提升了党政工作与群众意愿的契合度。为了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贴身利益,我队专门成立了职工信访办并健全了相关制度,大队领导更是坚持定期接访和不定期下基层走访,畅通了人民职工群众的来访渠道,明白了群众所需所盼所忧,了解了群众对大队各项工作的的评价、意见和建议。三是提高党员服务群众本领:群众对党的工作满意不满意,能否贯彻执行好党在群众工作方面的部署举措是关键,因而提高党员服务群众本领是重要环节。在此方面,以大队党支部为中心,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干部述职报告会,对自身半年来在联系群众、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在大会上作出报告,接受上级领导、同级党员和基层群众的点评、评议,听取宝贵意见,学习先进经验,改进自身不足。

我队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方面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一是部分群众不理解。存在部分群众观念陈旧、信访不信法,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蛊惑,采取过激行为反映利益诉求,最终会带来发展滞后、缓慢、不科学等后果。二是一些干部不优秀。部分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宗旨意识不高、工作作风不实,不愿做群众工作,或者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能力欠缺、本领不大,做不好群众工作,导致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联系不密切,不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导致组织和干部公信力的下降。三是整体制度不健全。虽然在联系群众制度、信访接待制度方面作出了探索,取得了实效,但衔接合理、配套齐全的制度体系还未形成,主要缺乏对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激励考核机制和在处理群众问题方面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导致全队整体推进群众工作的合力还未完全形成。

三、调研工作中群众所反映的问题

(一)中、小队党员干部引导服务群众方面

通过调研,不少指战员反映中小队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需进一步提高。一是期望中小队指挥员能更加求真务实。有个别中队指挥员下小队指导工作流于形式,以便应付大队的检查。二是期望中小队指挥员以提升队伍整体实战能力为己任。打铁还需本身硬,只有自己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带领大家共同提升队伍整体实力。三是期望中小队指挥员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部分小队指挥员存在当“太平官”、“做太平事”的思想,服务意识淡薄、不能俯下身子深入基层推行应急救援新装备、新技术,缺乏群众工作的责任心。

(二)队伍宣传思想文化方面问题

一是活动形式不够灵活。一些文化活动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应急救援工作;二是宣传效果不够好,没有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电视这一当前的宣传主要阵地,相关内容方面不够丰富,不能有效占领广大指战员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三是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体质训练操作仅占不足150平米,训练设施较为集中,不能满足定量的强化训练,办公场所尤为突出,现有办公室已远不能满足使用。

(三)中队级待遇方面的问题

救护中队是一支可以独立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单位。目前,中队班子成员已按照相关规定配齐编制,但未享受到相应待遇,与小队长没有区分,工作范围面广,在一定情况下所肩负的责任比较大。

(四)学习方面的问题

专业技能学习不够,业务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特别是仪器实操方面不够娴熟,导致在实际救援工作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广大指战员针对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没有从根本加以解决,还有个别存在侥幸心理和得过且过的意识,缺乏一种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综合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沉淀。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落实务实、清廉、为民的服务宗旨,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困难,狠抓产业发展,密切干群关系,营造和谐民情。对今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如下一些建议:

(一)注重作风建设,进一步理顺干群关系

一是要继续深化大中队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今后我队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不懈强抓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党性教育,进一步强化全队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结合自身实际,定期组织中队及科室人员深入到各小队,及时传达上级最新知识和职工最关心的热点话题,将应急救援装备新技术、新材料积极推广并实际运用,使广大指战员真正了解党对群众的深切关怀。二是坚持多措并举,提高大中队指挥员服务基层指战员工作的能力。要通过交流会、座谈会等方式方法,积极组织小队长学习新装备、新技术和国内外应急救援工作的发展趋势。坚持不断充实大中队指挥员深入基层协调解决各类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实事求是,能解决的一定要解决,同时要做好后期跟踪服务调查等工作。三是要积极探索创新,切实保障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效能。党员领导干部好不好,干的怎么样,往往群众说了不算,上面说了算、党支部说了算。今后,我们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新型考核问责体系,将党员干部纳入群众考核问责机制,让广大指战员真正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进一步理顺干群关系。

(二)重抓办实事,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我队始终把解决好指战员切身利益的各类问题作为中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后,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系列活动,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要将三个成建制的中队配齐各类技术装备,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培育技能型专业人才;二是要结合自身实际,给那些想干工作的人提供平台,同时要内部建立一套完成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指战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狠抓指战员综合素养提升,进一步牢固干群关系

“发展才是硬道理。”今后,我们要千方百计狠抓指战员综合素养方面的提升,一是要统筹兼顾,有针对性开展应知应会、仪器实操等项目训练,特别针对那些进步慢、体质或其他方面有一定缺陷的指战员,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此方面,小队长要义不容辞肩负起责任,正确引导,从思想上树立一种好学进步的意识。二是要积极探索,向兄弟单位学习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取长补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互化原则,同时加大综合素质提升力度,从小结开始做起,以点带面,向纵深迈进,真正将各类训练科目的实质引向深入。

四、展望

7.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总结 篇七

一、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在我国当今的现实条件下, 生态文明建设与坚持群众路线无疑是密切相关的。 一方面坚持群众路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要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另一方面, 建设生态文明是满足群众良好生态愿望, 维护和实现群众切身生态权益的根本途径。

第一, 坚持群众路线, 才能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最坚实的群众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部门和各个领域, 而且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 因此,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 将一切为了群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目的, 坚持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落脚点和归宿, 让群众理解、认同和接受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 将党的政策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必须坚持一切依靠群众, 相信群众,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虚心向群众学习, 不断提升群众的主体地位。 通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方法, 来发动和鼓励他们积极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通过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生活, 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真正做到生态文明建设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才能获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最广大深厚的基础。

第二, 坚持群众路线, 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党提出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不仅仅是来源于党员干部自身实践, 更重要的是来源于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从群众中来”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到群众的实际生活中, 了解他们的生存环境状况, 搜集他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 形成党和政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和主张。 “到群众中去”要求把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经验和智慧 (形成党与政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和主张) , 再回到群众建设生态环境的实践中, 指导群众的生态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检验形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的工作方法, 更好地指导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 坚持群众路线, 才能有效地化解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困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 然而, 我们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出现了自然资源枯竭、空气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诸多环境问题, 目前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正确处理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充分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最大限度地发挥和依靠群众的主体创造力。 首先, 群众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内化于心。 通过宣传和教育, 提高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使群众自觉树立起生态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勤俭节约意识。 其次, 群众要将生态文明建设外化于行,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自己做起, 小到不乱吐痰, 不乱扔垃圾, 节约用水用电, 坚持适度消费, 绿色消费, 大到植树造林、参加各种环保活动。 通过发挥群众的主体力量, 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从而有效地化解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困境。

二、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不力的主要原因

自从上个世纪70 年代末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以来, 特别是我国自上个世纪90 年代中期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 理论界已逐渐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取得了大量理论研究成果。 在实践中, 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换代,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等。 但是,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推进不力, 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如:资源日趋枯绝, 生态灾难频发, 人居环境恶化等资源与环境困境, 正日益加深了对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成员生存质量的危害。 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 但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视角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群众生态意识淡薄, 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动力不足。 首先, 生态文明建设还尚未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由于我国环境教育还没有普及, 政府相关部门对于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还较为模糊, 政府的生态治理举措还存在脱离群众、 忽视群众首创精神等方面的不足, 因而,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过程中, 没有有效地调动和发挥群众的主体创造性。 其次, 我国环境教育存在脱离群众的倾向。 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忽视对学生生态意识的培育, 导致群众总体上受环境教育程度不高, 缺乏对于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甚至有些群众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误区, 把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地理解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再次, 政府的有些生态治理举措没有切实关注群众的利益, 致使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不足。 政府的生态治理没有把群众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没有集中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在一些具体政策的制定过程中, 没有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愿望, 没有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致使生态治理措施只是流于形式, 生态治理工程成为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 甚至成为一些贪污腐败分子的中饱私囊的腐败工程。

第二, 社会民间环保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有限。 民间环保组织是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 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维护群众生态权益的重要力量。 但是, 由于资金来源不足, 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缺乏政府的培育和扶持, 民间环保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目前, 我国环保组织的主要经费来源于社会的捐赠和赞助, 政府对其资助极少。 因此, 资金不足且来源单一, 严重限制了环保组织的长期发展。 同时由于缺乏政府的培育和扶持, 我国环保组织的独立性较差, 对政府的决策影响力较小, 对污染环境的企业和单位约束力不强。 许多环保组织由于不具备公益诉讼主体资格, 无权对侵害群众生态权益的行为提起诉讼, 不能有效发挥其维护群众生态权益、 推动环保公益诉讼的作用。 因此, 环保组织在推动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群众环境公益诉讼进程中显得势单力薄, 很难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第三, 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制度、法规不健全。 虽然, 我国出台了不少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 但是, 由于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没有有效保障群众生态权益, 无法调动他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 群众的生态知情权和监督权得不到有效保障。 保障群众的生态知情权是实现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 群众不能获取到相应的环境信息, 就不具有充分的知情权, 无法积极有效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 由于群众缺乏生态知情权, 对于党和政府做出的有关环境方面的政策和决定, 对于一些生态环境破坏行为, 环境污染企业, 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 其次,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不完善, 许多环保组织在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推动环保公益诉讼中还不具备合法的诉讼资格。 面对造成了环境损害的行为, 社会环保组织由于不具备公益诉讼主体资格, 只能被法院拒之门外, 无法有效地推动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维护群众环境公益诉讼权。 因此, 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制度和法规, 保障群众的生态知情权、监督权和诉讼权。

三、 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

以上分析表明, 造成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不力、效果不理想的主体原因都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坚持、 贯彻和落实群众路线不力,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群众路线相关。 因此,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充分集中群众的智慧, 最大限度地发挥和依靠群众的主体创造力, 才能共同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国社会的永续发展。

第一,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群众的生态意识。 提高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就是要通过宣传和教育引导, 使群众树立起生态忧患意识、 责任意识和道德与法律意识等现代生态文明意识。 首先, 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力度, 让群众认识到我国目前生态系统退化、 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 并自觉树立起生态忧患意识。 为此, 政府要引导企业和社区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 认清我国的生态国情, 树立起生态忧患意识。 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开展环境讲座、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组织讨论、进行图片展览、实地参观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形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 此外, 还应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如通过网络、 电视台等向公众宣传和普及环保意识。 其次, 要提高群众的生态责任意识。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 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只有具备这样的责任意识, 我们才能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 生态德育是培养群众保护生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重要手段。 生态文明意识与道德不可分割, 生态文明道德水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的优劣。 因此要通过提高群众的生态文明道德水平, 使他们自觉地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并且自觉地同一切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作斗争, 努力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中。

第二, 深入组织、发动群众, 培育和扶持相关社会组织, 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加快实施政社分开, 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 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 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1]生态文明建设同样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化机制的积极作用。 为此, 政府应该深入组织、发动群众, 培育和扶持相关社会环保组织, 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首先在资金方面, 政府部门应该给与相应政策上的帮助与扶持, 政府可以建立一定的资金筹备机制, 或者要求地方政府拨出一些款项用于支持环保组织, 还可以通过利用政府的号召力来提高群众的捐助意识, 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帮助。 其次, 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提高环保组织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能力。 政府应该规范有关程序, 放宽环保组织的注册平台, 深入群众生活, 倾听群众对于环保组织的愿望和要求, 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研究制定有利于环保组织发展的群众参与、公益捐助等规定, 为环保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提高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维护群众生态权益的能力, 以此来调动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 反映群众愿望和要求, 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 改革和完善相关制度、法规, 保障群众生态权益。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 ”[2]因此, 通过制度来保证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 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受益者。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反映群众愿望和要求, 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 改革和完善相关制度、法规, 保障群众生态权益。 就具体对策而言, 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保障群众生态知情权。 维护和实现群众的生态知情权, 是保障其生态权益的前提。 要让群众有具体的途径和方法, 能够及时了解和获取环境信息情况。 为此, 政府要及时有效地公开各类环境信息, 并加强有关部门公开环境信息的能力建设, 通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信息公开化, 维护和实现群众的知情权。 二是保障群众的生态监督权。 要明确群众对环境监督的权利和义务, 群众对于政府和企业做出的有关环境方面的政策和决定, 具有异议和质询的权利, 对于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有检举和揭发的权利。 因此, 相关部门要通过搭设电话、网络等平台, 使群众能够及时反映情况, 并提出合理化意见, 实现生态监督。 三是要完善诉讼机制, 保障群众的诉讼权。 对造成了环境损害的行为, 群众有权提起诉讼, 要求责任人采取停止侵害、补救、赔偿损失等措施, 并对责任人予以行政、民事、刑事制裁的法律规定和程序。[3]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8.坚持群众路线结硕果 篇八

赖德梅自1963年至今一直奋战在农村基层第一线,五十年如一日,坚持走群众路线,以一个老党员的身份,廉洁自律,与时俱进,尽职尽责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使该村的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发展壮大。

赖德梅本着长远发展的眼光,带领党支部一班人,依靠群众,大胆探索,抓住机遇,确立了“以地养地,以地养集体,以地强村富民”的经济发展路子。

老区要发展,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在老支书的带领下,该村多年来投资路道建设达1100万元以上。为发展集体经济,保障长期稳定的收入,该村先后投建农贸市场两座,工业楼、商业楼等九座,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投资总额超2400多万元,使村集体经济从上世纪70年代每年几万元的纯农收入发展到现在农、工、商多种经营相对稳定的年经济总收入280万元以上,集体现有固定资产超亿元。新农村建设为梅陇镇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带动了梅陇新区的迅速形成,为全镇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赖德梅有着坚忍不拔、忘我工作的精神,时刻保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多年来,身患支气管病和高血压的他虽两鬓飘霜,仍经常带病上班,为了集体的利益,为了老区的建设奔波操劳。他很重视党员的政治素质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支部大会,组织学习,以党章为镜,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员在农村中的骨干作用。每季度还召开一次群众代表会,公开审议财务开支,议决民生事宜。

赖德梅是一位心系群众、热衷于公益事业的老支书。他处处以群众利益为重,几十年如一日,经常组织村干部深入农户了解情况,发现群众有疾苦、有困难时,尽力给予帮助。近年来,他还从村集体经济中每年拨出24万元为全村3300人办理社保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减轻了因病致贫农民的负担;每年拨出18万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治病及学生上学难的问题;长期以来每年用6至8千元投资农田基础建设,保障农业生产高产丰收。

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努力,集体经济发展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现在,全村730户群众98%以上已建起了新楼房,年人均收入也达到8500元以上。

在赖德梅的带领下,该村被广东省司法厅、民政厅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该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赖德梅意味深长地说:“农村基层干部应有连续性、团结性、实干性、廉洁性和组织性。时刻莫忘走群众路线,凡事才能事半功倍。”他从事农村基层工作数十年,由于成绩显著,被列为“广东省委组织部支部书记特殊津贴”对象。

上一篇:读后感--生活中的经济学下一篇:第九周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