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2024-10-10

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13篇)

1.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篇一

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回顾分析2013年我院剖宫产率较高的原因,特制定了2014年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

回顾过去的2013年我院剖宫产率较高的原因,总结如下:

1、产前检查力度不够,对于妊娠合并症及孕晚期胎位不正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纠正及治疗。

2、对于孕期指导不到位,未能哈利指导引起营养,导致部分巨大儿出现,造成孕妇因害怕巨大儿难产,增加了剖宫产率。

3、产前检查及产前健康教育不到位,使部分孕妇及家属不理解自然分娩的好处,并且产生对移动分娩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4、科室各类业务技术知识培训不足,不能细心观察产程,及时纠正有可能导致剖宫产的因素。

5、不能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欠准确,导致剖宫产率上升。

6、社会及医疗纠纷的增加,使我们医务人员缺乏承担责任的风险,导致相对剖宫产率增加。

基于以上造成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为了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结合我院实际,决定从以下各方面抓起,最大限度的降低剖宫产率,尤其是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

一、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产前查体的力度,早期发现妊娠合并症并积极采取 应有的治疗措施,及时纠正胎位不正。加强孕期指导,合理指导孕期饮食,避免巨大儿产生。采取在产科门诊发放宣传资料,在科室内张贴自然分娩好处和剖宫产风险的宣传材料,努力营造降低剖宫产的氛围。传播科学孕育知识和技巧,大力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存在的风险。同时在孕妇住院待产期间,通过录像、图表以及医务人员的讲解,加强围生期心理护理,使孕妇及家属了解妊娠分娩的生理过程,使广大孕妇能够直观地了解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利害关系,引导孕妇和家属转变观念,在生理状况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自愿接受自然分娩。产妇入院后,医务人员热情接待,加强医患沟通,让产妇对医务人员有信任感、依赖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严格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业务学习、内部培训、学术交流等多种渠道,不断完善产科医务人员理论知识体系,加强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接产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要准确,细心观察产程,及时纠正有可能导致剖宫产的因素。对于难产的处理,除了剖宫产外、正确掌握侧切胎吸、产钳的适应症。除绝对的剖宫产指征外,均给予阴道试产的机会。全面提高正常产程与异常产程的观察判断能力及应急处臵能力。同时不定期组织产科医务人员开展剖宫产知识专题讨论,确保医务人员严格掌握剖宫产医学指征,科学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

三、转变服务模式,提供优质服务

转变产时服务模式,提高医务人员的政治素质,树立科学分娩的意识。坚持惠民利民,为母子两代谋利益。牢固树立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广导乐陪伴分娩,加强产程观察,提供生理、心理支持,减少分娩过程中不必要的干预;以优质服务及温馨环境为自 然分娩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将以医生为主体的医疗化分娩模式转变为以产妇为主体的保护、支持自然分娩的服务模式。待产过程中依据孕妇需求,制定人性化服务举措,可能的情况下允许家属陪护等。在分娩过程中至产后2小时内,孕妇由产科医生全程陪同,从心理、生理上给予其充分支持,分娩后及时指导母乳喂养,鼓励适当活动及进食,帮助孕妇恢复体力,督促其排尿、排便,尽量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同时对社会因素要求剖宫产的孕妇,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尽力避免无医学指征的择期剖宫产。

四、强化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切实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全面加强孕期营养指导,有效控制巨大儿发生率。积极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剖宫产手术准入制,除急诊剖宫产手术外,所有择期剖宫产术必须经科主任批准。夜间或节假日剖宫产手术必须经过二位以上医生检查、讨论后方可进行。建立激励机制,将降低剖宫产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定期通报产科剖宫产率,发现不良苗头及时遏制。严格按照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执行。

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

2014年在院长及全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科剖宫产率由46%下降到38%。为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我们相信只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并持之以恒,我院的剖宫产率在未来的2015年将下降到35%。

一、管理制度

1、严格手术审批制度。除急诊剖宫产手术外,所有择期剖宫产术必须经科主任批准,夜间或节假日剖宫产手术必须经过二位以上医生检查、讨论后方可进行。严禁开展择时、无指征剖宫产,提高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安全与健康。

2、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除绝对指征外,均应给予阴道试产的机会,如:一次剖宫产术后、胎位不正等,在征得孕妇及家属理解后,可严密观察下充分试产,同时做好急诊剖宫产的准备。剖宫产手术需由中级职称以上的妇产科医师组织相关专业医师召开术前讨论会并记录。

3、严格执行高危孕妇分级管理制度,对于高危妊娠评分≥30分的及时做好高危孕妇的转诊工作。高危孕妇剖宫产手术必须有儿科医师在场。产科医生实行24小时值班制,成立由业务院长、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麻醉科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产科抢救小组和新生儿抢救小组。

4、规范产科病历,剖宫产手术应有术前小结、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特殊情况下有孕妇授权书、输血治疗同意书,术后有麻醉记录、手术记录等。

5、严格遵守手术室管理制度,包括手术器械、物品消毒灭菌管理、消毒隔离、查对清点制度等。

二、保障措施:

1、加强产前查体的力度,早期发现妊娠合并症并积极采取应有的治疗措施,及时纠正胎位不正。

2、加强孕期指导,合理指导孕期饮食,避免巨大儿产生。

3、加强产前检查及产前健康教育,主动向孕妇及其家属进行自然分娩知识宣传,消除产妇的恐惧、紧张情绪。

4、在科室内张贴自然分娩好处和剖宫产风险的宣传材料,推广导乐陪伴分娩,努力营造降低剖宫产的氛围。

5、细心观察产程,及时纠正有可能导致剖宫产的因素。

6、产妇入院后,医务人员热情接待,加强医患沟通,让产妇对医务人员有信任感、依赖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7、提高医务人员的政治素质,树立科学分娩的意识。坚持惠民利民,为母子两代谋利益。

8、妇产科、孕妇学校负责向孕产妇及家属宣传自然分 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危害。孕妇住院分娩时,产科人员应加强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大力宣传自然分娩,消除孕妇的紧张心理,减少由精神因素造成的难产。

9、妇产科负责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把自然分 娩的适应范围和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手术指征等纳入培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妇产科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正确处理产程中出现难产,如侧切、胎吸、产钳的应用,化难产为顺产,减少剖宫产。熟练掌握剖宫产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技术,熟练处理剖宫产术中的异常情况,如盆腔粘连、胎儿娩出困难、术中大出血、羊水栓塞、子宫切口撕裂等。提高产科水平和质量,科学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使剖宫产率逐年下降。

2.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篇二

1 剖宫产率高的原因

(1) 社会因素造成产科和助产成为高危险职业, 对卫生人员保护和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制不健全, 医务人员为避免医疗纠纷, 放松剖宫产适应征, 这是目前我国剖宫产率高的主要原因。 (2) 无指征而要求剖宫产的妇女中, 33%是因为怕痛。 (3) 卫生人员缺乏对剖宫产危害性的认识以及机构追求经济效益的取向, 也导致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偏好。 (4) 我国取消了正规助产专业教育, 助产队伍萎缩, 技术退化。 (5) 高龄产妇、高龄初产妇越来越多, 也是剖宫产率高的原因之一。 (6) 生活水平的提高, 孕妇普遍“营养过剩”, 婴儿体质量“超标”, 不得不实施剖宮产。

2 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

剖宫产的并发症可能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影响产后术后恢复;婴儿适应外界变化慢, 不利于出生后建立正常呼吸, 易发生吸入性肺炎;不利于母乳喂养, 乳汁分泌较迟;不利于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 影响婴儿健康肠道菌群的正常建立。

3 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加强对孕产妇的产前宣教, 利用孕妇学校等多种形式做好宣传教育, 客观分析剖宫产的利弊, 让孕妇及家属了解自然分娩的生理过程和特点, 避免不必要的担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 提高自然分娩的安全性。要积极推广陪伴分娩和无痛分娩, 使孕产妇能舒适安静地完成分娩过程。应把控制剖宫产率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 制定相应制度、操作规范、评价机制等, 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深入研究促使剖宫产下降的经验和做法, 建立限定不同级别医院的剖宫产率等有关机制。医疗机构应加强产时保健, 提高助产技术质量, 更新服务理念, 引进新的服务技术, 将特别的关爱送给产妇, 使其消除恐惧心理, 提高自然分娩的能力和机会。科学合理的分娩收费标准, 体现顺产分娩的技术价值, 引导剖宮产率的控制和降低, 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加强健康教育,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另外, 报纸、期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应普及科学的分娩知识, 介绍剖宮产对母婴可能造成的危害等, 纠正人们认识上的误区。

4 有利于顺产的因素

3.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篇三

【关键词】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32-01

各类标本的采集是临床护士的一项基本功,检验标本采集的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检验标本数据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据统计,国内外临床检验中误差分析显示,检验分析前误差占实验室总误差的50%~80%。检验结果失真,严重干扰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可造成错诊和误诊,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又浪费了卫生资源,所以必须减少检验误差。

1不合格标本的特征

不合格标本就是指没有按照各种临床标本采集方法以及在储存和运送的过程中没有按照正确要求加以实施获得的标本。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常见原因包括抗凝的标本出现凝固或有凝块、不抗凝的全血或血清标本出现抗凝、标本的量不够、严重溶血、标本污染等。

2降低误差的一些有效措施

2.1患者要提前准备

紧张、情绪激动可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致使白细胞、血糖、乳酸、非酯化脂肪酸升高,这样就会使血液异常,造成检验误差,所以应该在采集血液标本前应向患者解释采集标本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克服患者的紧张情绪。某些血液成分受饮食影响较大,护士在标本采集前要告诉患者明确的禁食时间及禁食内容,以避免饮食因素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血脂检测至少两周内保持一般饮食,患者应在采血前二十四小时禁食高脂肪饮食,十二小时禁食空腹采血,且前一天晚禁止大量饮酒。强烈的肌肉运动明显影响体内代谢,丙酮酸、乳酸可升高,对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的测定明显影响,可造成假性升高。住院患者可在起床前抽血,匆忙起床到门诊的患者应至少休息十五分钟后采血。药物对血液成分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采集标本应尽量选择在未使用各种药物前。如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在选择与解释结果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影响。

2.2采集过程要严格注意一些事项

采集时间:理想的采集血标本的时间是早晨7∶00~8∶00,血培养标本应在发热初期或发热高峰期采血。一般要求选择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采血,对已用药而不能终止的患者,也应在下次用药之前采血。复检标本采集时间应尽量选择上次检查的同一时间进行。采血部位和数量:成人首选肘部血管,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等;婴幼儿可采用大隐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等。凡用血量较少的检查,一般从手指取血,成人以左手无名指为宜,婴儿可从拇指或足跟部采血,一般不主张采用耳垂血,其原因是由于耳垂部的毛细血管循环比手指差且受外界气温影响较大,采血条件不及手指恒定,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数值的测定均高于手指血及静脉血。禁止在静脉输液的同侧肢体采集血标本。采集血液标本时应根据检验目的及要求,准确采集标本量。采集血液标本的器具与容器:注射器应干燥,针头不能过细,分装血液标本时应取下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慢推入试管或其他相应容器内。对于抗凝的标本,要温和地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防止剧烈摇动使细胞损伤。采集标本的技术要求:采血时止血带捆扎时间在1 min之内,禁止拍打手臂或反复握拳屈肘及反复穿刺等,否则会使血钾上升0.8 mmol/L。采血部位定位和进针准确,禁止针尖在静脉中反复穿刺,否则易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空气进入产生泡沫;皮肤穿刺时,为增加血流而挤压穿刺部位或从皮肤上直接吸血以及抽血速度过快都可造成溶血。采集标本时患者的体位:坐位或卧位对检验结果无大的差异;站立时,血液中成分浓缩,蛋白、酶类、钙、镁等结果偏高。标本的送检时间:血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时间最好不超过两小时。血沉应于两小时内测定完毕,否则血沉减慢。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要求总周转时间小于一小时。血气分析、细菌培养标本等应该在三十分中内测定。血糖测定应于半小时内送检,因为采血后室温放置,由于糖酵解作用,每小时可降低0.05 mmol/L,夏季采血后血糖将以每小时7%~10%的速度分解,标本留置时间过久易影响血糖的检验结果。送检要求:①建立标本传送系统,加强对送检人员的培训、教育及监督。②做好标本交接手续,减少标本丢失、损坏时人为地复制或补充标本,以虚假的标本影响检验标本的真实性。③确保运送过程的规范性及标本安全性。对护士的要求:①护士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②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采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化质量意识,最大限度确保血液标本的分析前质量。③采集血液标本前应认真核对床号、姓名、标本的需求量、一次性注射器的有效期、容器是否符合、真空采血試管有否漏气,确保无误后方可采集标本。④采集的血液标本在标明床号、姓名等标记后还应注明采集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送检以确保检验标本的准确性。

结语:

近年来,随着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临床检验模式,提高了临床血液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临床检验中还存在许多影响血液标本检验质量的因素,这些因素都给血液检测照成了一定的误差,影响检测的结果,但是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检验人员认真遵守各项规定,血液检验误差一定会一降再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各位工作者的研究下,一定会有更加先进的方法来降低血液检查的误差。

参考文献

[1]温旺荣,曹燕.拒收不合格标本是减少临床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关键.临床检验及实验室设备,2006,8(3):1617.

[2]郭芳.实验室检测前的影响因素.临床检验及实验室设备,2007,9(1):3334.

4.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审计风险 篇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审计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是摆在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 者:谷照星 吕书芳 高学彦 作者单位:谷照星(黑龙江省农业企业管理站)

吕书芳(黑龙江省农机运用研究所)

高学彦(黑龙江省畜牧机械化研究所)

5.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篇五

活性污泥工艺中加代谢解偶联剂降低污泥产率的研究

2,4,5-三氯苯酚(TCP)作为代谢解偶联剂投加到连续曝气分批培养的活性污泥工艺中,在30 d的`运行期间,TCP质量浓度为2.0 mg/L和4.0 mg/L的污泥产率分别比对照反应下降了约25%和50%,而基质的去除率及出水的氮和磷浓度均未受很大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也未受影响.镜检发现,30 d运行后对照实验的反应器中仍有丝状菌,而投加TCP反应器的污泥中几乎未发现丝状菌的存在.应用TCP作为代谢解偶联剂投加到活性污泥工艺中可减少剩余污泥的产量.

作 者:朱继红 宋碧玉 ZHU Jihong Song Biyu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刊 名:化工环保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CHEMICAL INDUSTRY年,卷(期):200525(4)分类号:X703关键词:代谢解偶联剂 活性污泥工艺 污泥产率 2,4,5-三氯苯酚

6.降低仓储成本的措施 篇六

一、集中储存

集中储存可减少仓库面积,降低仓储保管费用;通过使用专用运输集装工具,可降低运输成本,实现企业的低成本远营,有利于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采用“先进先出”方式,减小仓储物的保管风险

“先进先出”是储存管理的准则之一,它能保证每个被储存物资的储存期不至过长,减小仓储物的保管风险。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1.重力式货架系统

重力式货架的每一个货格就是一个具有一定坡度的存货滑道,从一端存入物品,货物单元能够在自重作用下,自动地从入库端向出库端移动,从出库端取出物品,物品在通道中自行按先后顺序排队,不会出现越位等现象。重力式货架系统能非常有效地保证“先进先出”。2.“双仓法”储存

给每种被储物都准备两个仓位或货位,轮换进行存取,再配以必须在一个货位中出清后才可以补充的规定,则可保证实现“先进先出”。3.计算机存取系统

采用计算机管理,在存货时向计算机输入时间记录,编入一个简单的按时间顺序输出的程序,取货时计算机就能按时间给予指示,以保证“先进先出”。这种计算机存取系统还能将保证不做超长时间的储存和快进快出结合起来,即在保证一定先进先出的前提下,将周转快的物资随机存放在便于存储之处,以加快周转,减少劳动消耗。

三、加大存储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

加大存储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能减少储存设备的投资,提高单位存储面积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减少土地占用。具体做法如下。

1、采取高垛法,增加储存的高度。如采用高层货架仓库、集装箱等。

2、缩小库内通道宽度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具体方法有采用窄巷道式通道,配以轨道式装卸车辆,以减少车辆运行宽度要求,采用侧叉车、推拉式叉车,以减少叉车转弯所需的宽度。

3、减少库内通道数量以增加有效储存面积。具体方法有采用密集型货架、不依靠通道可进车的可卸式货架、各种贯通式货架、不依靠通道的桥式起重机装卸。

四、采用科学的存储定位系统,提高仓储作业效率

存储定位是指被储存物位置的确定。如果定位系统有效,能大大节约寻找、存放、取出的时间,节约物化劳动及活劳动的消辅,而且能防止差错,便于清点及实行订货点等的管理。行之有效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四号定位”方式

“四号定位”是用一组四位数字来确定存取位置的固定货位方法,是我国手工管理中采用的科学方法。这四个号码是:库号、架号、层号和位号。这就使每一个货位都有一个组号,在物资入库时,按规划要求对物资编号,记录在账卡上,提货时按四位数字的指示,很容易将货物拣选出来。这种定位方式可对仓库存货区事先做出规划,并能很快地存取货物,有利于提高速度,减少差错。2.电子计算机定位系统

电子计算机定位系统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储存容量大、检索迅速的优势,在入库时将存放货位输入计算机。出库时向计算机发出指令,并按计算机的指示人工或自动寻址,找到存放货、拣选取货的方式。一般采取自由货位方式,计算机指示人库货物就近存放于易存取之处,或根据入库货物的存放时间和特点,指示合适的货位,取货时也可就近就便,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每一个货位,而不需要专位待 货,有利于提高仓库的储存能力,当吞吐量相同时,可比一般仓库减少建筑面积。

五、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方式,提高仓储作业的准确程度

对储存物资数量和质量的监测有利于掌握仓储的基本情况,也有利于科学控制库存。在实际工作中稍有差错,就会使账物不符,所以必须及时且准确地掌握实际储存情况,经常与账卡核对,确保仓储物资的完好无损,这是人工管理或计算机管理必不可少的。此外,经常的监测也是掌握被存物资数量状况的重要工作。监测清点的有效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1.“五五化”堆码

“五五化”堆码是我国手工管理中采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储存物堆垛时,以“五”为基本计数单位,堆成总量为“五”的倍数的垛形,如梅花

五、重叠五等。堆码后,有经验者可过目成数,大大加快了人工点数的速度,且差错少。2.光电识别系统

在货位上设置光电识别装置,该装置对被存物进行扫描,并将准确数目自动显示出来。这种方式不需人工清点就能准确掌握库存的实有数量。

3.电子计算机监控系统

用电子计算机指示存取,可以防止人工出错。

六、加速周转,提高单位仓容产出

储存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是将静态储存变为动态储存,周转速度一快,会带来一系列的好处:资金周转快、资本效益高、货损货差小、仓库吞吐能力增加、成本下降等。具体做法语如采用单元集装存储,建立快速分拣系统,这些都有利于实现快进快出,大进大出。

七、采取多种经营,盘活资产

仓储设施和设备投入巨大,只有在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收益,如果不能投入使用或只是低效率使用,只会造成成本的加大。仓储企业应及时决策,采取出租、借用、出售等多种经营方式盘活这些资产,提高资产设备的利用率。

八、加强劳动管理

工资是仓储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的合理使用,是控制人员工资的基本原则。我国是具有劳动力优势的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较多使用劳动力是合理的选择。但是对劳动进行有效管理,避免人浮于事、出工不出力及效率低下也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方面。

九、降低经营管理成本

7.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篇七

关键词 孕妇学校 剖宫产率 有效性 效果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24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目前,发达国家的剖宫产率稳定于5%~26%,但亦曾达40%以上[1]。国内大多数医院剖宫产率40%~60%,有的甚至高达70%~80%[2]。较高的剖宫产率已经成为国际上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3,4]。在国内剖宫产率不断攀升、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我院推行一系列降低剖宫产策略,尤其是2010年以来孕妇学校更新教学手段,拓展学习内容后对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从2010~2011年接产病历中随机抽取200例作为研究组,从2008~2009年接产病历中随机抽取2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进行统计分析。剖宫产指征的诊断参照文献标准。收集医院信息科的电子病历档案和相关数据,所有资料经过整理核实。

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结 果

一般情况: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孕产次,分娩年龄,分娩孕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剖宫产指标比较:两组剖宫产指标对比,研究组剖宫产率37.5%,对照组68.7%,剖宫产率下降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剖宫产指征构成比较:①并发症合并症、头盆不称、胎儿窘迫、剖宫产史、臀位等指征,两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社会因素:研究组28.3%,对照组43.8%,研究组比对照组下降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本院剖宫产下降的主要因素。见表2。

分娩方式意向选择比较:通过孕妇学校围产期健康知识学习、阴道分娩宣传倡导、拉玛泽减痛法技巧训练、体重和营养指导,研究组要求剖宫产32%,比对照组低36%;要求阴道分娩的比例65%,比对照组高39%,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研究组无明确分娩方式选择意向分别为6%和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讨 论

近年国内剖宫产非理性蔓延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何有效遏制剖宫产率攀升势头显得尤为迫切。导致剖宫产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指导致无手术指征而孕妇及家属强烈要求手术的非医学因素),通常在剖宫产指征中比例30%~50%[2]。患方心理因素作为影响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产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我院于1995年创办集宣传、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的孕妇学校,随着社会、人文环境的改变,在2010年更新孕妇学校教学内容和模式,将降低剖宫产率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灌输到里面去,纳入产科质量控制体系,并以此为依托,从研究患方因素,降低社会因素干扰入手,大力传播妊娠、分娩保健知识,着力宣传倡导阴道分娩,竭力满足孕妇生理和心理需求,对于我院剖宫产率下降起了很大的作用。

孕妇学校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分析:⑴通过健康宣教让孕妇走出认识的误区:相对于应对难产时的剖宫产,阴道分娩是繁衍后代最主要的、最自然的分娩方式,由于种种原因,阴道分娩并不为大多数产妇及家属接受。孕妇学校侧重于对孕妇进行围产期、分娩期以及产褥期生理和心理保健教育,旨在纠正产妇及家属认识上的误区,让非理性回到理性,让分娩回归到自然。孕妇学校实行正规化教学,由产科医师或邀请专家授课,每周开课1~2次,通过电视、录像和讲课,着重宣传阴道分娩的好处和剖宫产的弊端;与孕产妇共同讨论分娩方案,模拟生产过程,强化阴道分娩对母婴的安全性,增加孕妇及家属对分娩过程的了解和自然分娩的信心;指导妊娠期均衡营养,保持体力和胎儿合理体重,降低巨大胎儿发生率。宣教中尤其注重了几点:①突出阴道分娩的正面宣传倡导,强调阴道分娩对于缩短住院时间、产后体型迅速恢复、胎儿智力发育、成功母乳喂养的好处,让孕妇知晓剖宫产作为一种难产等特殊情况时的应急措施,不是分娩的理想方式,并非百分之百安全系数,它会带来麻醉风险、手术的出血量大、术后伤口易感染愈合慢、胎儿过敏性疾病、产乳减少推迟哺乳时间等弊端,从而明白无论是对妈妈还是宝宝,顺产都是最好的方式。②在孕期,尽早跟孕妇一起规划分娩方案,避免过去一些孕妇都要生了,还不知道该采取哪种方式生小孩的尴尬。③说服孕妇不能太早入住医院:临床观察发现,孕妇去得越早产程越长,容易滋生急燥情绪,剖宫产的可能性就增大,而在检查都正常情况下,临产后再到医院来,最有可能自然分娩。④纠正人工过度干预:干预太多不利于阴道分娩。过去产科医生和助产士在产妇住院后经常检查、经常摸,滴注催产素、阴道检查、人工破膜等,总是这样那样的干预,比如人工破膜,患者还是不发作,非常被动,往往容易导致剖宫产。因此宣传倡导阴道分娩不仅针对孕产妇,而且也是对医务人员过度干预行为的纠正。效果评价:孕妇学校教学方式效果很好,经过健康宣教以后,孕妇能熟练运用分娩技巧,合理营养和控制体重,对顺产和剖宫产的认知程度提高,关注剖宫产负面影响的人明显增多,没有医学原因,大多数孕妇不会选择剖宫产,听过课的孕妇几乎不会执意采用剖宫产结束分娩,只有极少数产妇体重没有控制好,营养方面没有做到均衡协调被迫转为剖宫产,如果继续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剖宫产率还可以进一步降低。⑵通过减痛分娩技巧训练让孕妇心理压力得到释放:也被称为心理预防式的分娩准备法,本院利用孕妇学校较好的现地、器械和教学资源,对入院前在孕7~8个月、入院待产时孕妇分产程进行拉玛泽分娩法训练,包括讲解妊娠分娩知识、临产准备及分娩配合,指导神经肌肉控制、产前体操及呼吸技巧训练,使之分娩时能放松肌肉,转移疼痛、保持镇静,实现顺利分娩。效果评价:在产程不同阶段实施拉玛泽分娩减痛法训练对减轻产妇压力、降低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有明显促进作用。孕产妇对拉玛泽减痛法有依从性,训练越早依从性越好[3]。由于分娩准备充分,大多数产妇经过技巧训练后,对分娩的陌生及恐惧被淡化,加之有丈夫的参与,增强了默契感和亲密感。接受拉玛泽减痛技巧训练的产妇心理倾向表现为对阴道试产信心增强,而且方便、简单、安全,产妇容易接受,普遍感到分娩虽然有疼痛但很快乐,对提高自然分娩率及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风险,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有积极的影响。⑶通过“一对一”导乐陪护让孕妇对阴道分娩的信心增强:随着一胎生育率的提高,约90%的孕妇是初产妇,几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部分孕妇症状十分严重。有调查表明,98%产妇在分娩时有恐惧感,82%产妇对住院有心理负担,100%产妇期望分娩时有家属陪伴[4]。产妇紧张、焦虑、惧怕情绪会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使产程延长、难产、产后出血,甚至会影响到胎儿的健康。为此,孕妇学校植入人性化服务理念,推行“一对一”导乐陪护分娩模式,在产前、产时和产后由一名技术精、服务好的助产士负责一名产妇的产程陪伴,自始至终观察产程进展、胎心情况,协助喂食、大小便、体位等生活护理。根据产妇的要求,孕妇学校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心理护理和肢体按摩,与产妇建立起“朋友”式的陪伴关系。效果评价:“一对一”导乐陪伴分娩,避免了常规分娩时1个助产士要照看多个产妇和1个产妇要经过多个助产士处理等弊端。对产妇给予生理上、心理上、感情上的支持,能有效帮助产妇消除紧张不安情绪,产妇感到舒适、安全、充满信心,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使产程进展顺利,在充满关爱和鼓励的氛围中顺利完成分娩,对更多的孕产妇选择自然分娩产生示范效应。更具实际意义的是,由于产程的严密观察,能够及时发现、处理和反馈问题,有效降低剖宫产手术的概率,提高阴道分娩的成功率。

总之,孕妇学校作为一种能够让孕妇顺利度过妊娠、分娩及哺乳期的健康教育形式,对减少社会因素影响,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明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段涛.剖宫产临床应用现状与思考.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10):72.

2 刘兴会.剖宫产指征的变迁分析.四川大学学报,2003,34(1):180.

3 应莉,张琳,林亚,项雪芬,张征.不同阶段实施拉玛泽分娩减痛法训练对分娩影响的研究.护理与康复,2008,7(6):403.

8.降低工程成本的若干措施 篇八

1、制定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拟定技术员组织措施

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四个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器、工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施工方案的不同,工期就会不同,所需机器、工具也不同。因此,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制定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和上级要求为依据,联系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等因素综合考虑。可以同时制订几个施工方案,互相比较,从中优选最合理、最经济的一个。同时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之中。为保证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的落实并取得预期效果,工程技术人员、材料员、现场管理人员应明确分工,形成落实技术组织措施的一条龙。

2、组织签订合理的分包合同与材料合同 分包合同及材料合同应通过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由公司经理组织经营、工程、材料和财务部门有关人员与项目经理一道,同分包商就合同价格和合同条款进行协商讨论,经过双方反复磋商,最后由公司经理签订正式分包合同和材料合同。招标投标工作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标书要求密封,评标工作由招标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不搞一人说了算,并且必须有层层审批手续。同时,还应建立分包商和材料商的档案,以选择最合理的分包商与材料商,从而达到控制支出的目的。

3、做好项目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项目实施之前所做的成本管理准备活动,是项目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根据内部承包合同确定的目标成本。公司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生产要素的配置等情况,按施工进度计划,确定每个项目月、季成本计划和项目总成本计划,计算出保本点和目标利润,作为控制施工过程生产成本的依据,使项目经理部人员及施工人员无论在工程进行到何种进度,都能事前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标成本,以便采取相应手段控制成本。

二、事中实施控制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照所选的技术方案,严格按照成本计划进行实施和控制,包括对生产资料费的控制,人工消耗的控制和现场管理费用等内容。

1、降低材料成本

(1)推行三级收料及限额领料

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70%左右,而且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成本的节约来弥补。因此,材料成本的节约,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组成工程成本的材料包括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主要材料是构成工程的主要材料,如:钢材、木材、水泥等,辅助材料是完成工程所必须的手段材料,如:氧、乙炔气、锯、砂轮片等。对施工主要材料实行限额发料,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作业队结算,节约时给予奖励,超出时由施工作业队自行承担,从施工作业队结算金额中扣除,这样施工作业队将会更合理的使用材料,减少了浪费损失。

推行限额发料,首先要合理确定应发数量,这种数量的确定可以是以国家或地区定额管理部门测定的数据为准,也可以是施工作业与项目定额员共同测算并经双方确认的数据。总之,要经过双方的确认。其次是要推行三级收料。三级收料是限额发料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施工作业队对项目部采购材料的数量给予确认的过程。所谓三级收料,就是首先由收料员清点数量,记录签字,其次是材料部门的收料员清点数量,验收登记,再由施工作业队清点并确认,如发现数量不足或过剩时,由材料部门解决。应发数量及实发数量确定后,施工作业队施工完毕,对其实际使用数量再次确认后,即可实行奖罚兑现。

通过限额发料、三级收料的办法不仅控制了收发料中的“缺斤短两”的现象,而且使材料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利用。

(2)组织材料合理进出场

一个项目往往有上百种材料,所以合理安排材料进出场的时间特别重要。首先应当根据定额和施工进度编制材料计划,并确定好材料的进出场时间。因为如果进场太早,就会早付款给材料商,增加公司贷款利息,还可能增加二次搬运费,有些易受潮的材料更可能堆放太久导致不能使用,需重新订货,增加成本;若材料进场太晚,不但影响进度,还可能造成误期罚款或增加赶工费。其次应把好材料领用关和投料关,降低材料损耗率。材料的损耗由于品种、数量、铺设的位置不同,其损耗也不一样。为了降低损耗,项目经理应组织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分包商确定一个合理损耗率,由其包干使用,节约双方分成,超额扣工程款,这样让每一个分包商或施工人员在材料用量上都与其经济利益挂钩,降低整个工程的材料成本

2、节约现场管理费

施工项目现场管理费包括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经费两项内容,此两项费用的收益是根据项目施工任务而核定的。但是,它的支出却并不与项目工程量的大小成正比变化,它的支出主要由项目部自己来支配。建筑工程生产工期长,少则几个月,多者

一、两年,其临时设施的支出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一般来说应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布置,同时应该是易于拆迁的临时建筑,最好是可以周转使用的成品或半成品。对于现场经费的管理,应抓好如下工作:一是人员的精简;二是工程程序及工程质量的管理,一项工程,在具体实施中往往受时间、条件的限制而不能按期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合理调度,循序渐进;三是建立QC小组,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减少管理费用支出。

三、事后分析总结

事后分析是下一个循环周期事前科学预测的开始,是成本控制工作的继续。在坚持每月每季度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回头看的方法,及时检查、分析、修正、补充,以达到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1、根据项目部制定的考核制度,对成本管理责任部室、相关部室、责任人员、相关人员及施工作业队进行考核,考核的重点是完成工作量、材料、人工费及机械使用费四大指标,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奖罚和任免,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

2、及时进行竣工总成本结算

9.降低工程成造价的主要措施 篇九

任何一项装饰工程,其成本组成不外乎包括以下几点:

① 人工费用;

② 材料费用;

③ 机械、机具费用;

④ 临时设施费用;

⑤管理费用;

⑥ 措施费用。

要降低工程造价或成本,也从上述各项中予以考虑,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针对本工程,我公司将主要从材料管理、文明施工、新工艺新技术应用、科学管理等方面采取降低成本的措施:

(1)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合理堆放材料,注意材料节约,避免二次倒运,严禁材料浪费,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2)组织材料人员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行情,严格按照ISO9000程序,通过招标方式选择合格的材料供应商,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3)严格按施工图纸计算材料用量,制定材料订购计划,确保材料订购数量的准确性,作到工程完工后基本无余料、剩料。

(4)实行限额领料,根据下达的任务书,由定额员算出所需的材料计划,根据此计划进行发放,提倡节约有奖、浪费必罚的制度,努力降低施工损耗。

(5)材料到施工现场,坚持验质、点数、过磅、量方、记账,确保材料进场的数量和质量。

(6)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把图纸存在的问题消灭在前期,减少返工造成的损失。

(7)利用计算机对工程资源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最合理的设备、劳力布置、调整方案,及时对施工进度进行监控。(8)搞好工程质量一次成优,达到预定质量目标,杜绝质量问题,节约因质量问题返修使用的原材料和人工费。

(9)按照标书的工期完成施工任务,缩短施工工期,使管理费中的固定资产使用费、工作人员的工资、利息等开支减少。

(10)加强安全管理,杜绝事故的发生,节约医疗及劳保费用的支出。

(11)严格按照我公司《项目管理办法》和《项目成本核算办法》,与项目经理部签订项目成本降低承包合同,并把各项指标细化、分解到人,通过奖优罚劣的方式控制工程成本。

(12)合理组织,优化方案,统筹安排工序穿插,减少窝工损失,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工费支出,从而降低成本。

(13)加强财务成本控制管理,实行月成本核算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14)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费开支。

(15)生产人员选用多面手,管理人员选用素质高的人员,按岗设人,相对减少总人数,降低行政开支和临时设施面积,达到节约的目的。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

1、新技术的应用

针对本工程我司将配备专用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方式对工程的设计施工中的各项管理、沟通进行辅助。

设计角度:可以将石材排版和节点大样采用现场电脑绘制,以缩短设计时间。施工角度:可借助项目管理软件针对本项目安排生产计划、资源调配和阶段进度分析,提高整个项目的可控性和透明性。

2、新材料的应用

采用环保材料和环保技术,对外墙石材进行防护处理,可以有效的避免石材风化和污染。采用安全节能钢化夹胶中空玻璃和LOW-E钢化中空低辐射镀膜玻璃,即节能环保又安全耐用。

3、新设备的应用

改变传统小作坊的施工手段,采用数控线切割设备,可使石材尺寸更精密、误差更小。

10.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篇十

【关键词】新模式;产科护理;剖宫产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39-02

作为非自然分娩过程,剖宫产不仅会出现手术和麻醉并发症,还会影响婴儿行为和智力。当前很多孕妇还没有形成对剖宫产的正确认识,加之恐惧自然分娩心理的作用,一些可进行自然分娩产妇最终选择剖宫产。为减少不必要剖宫产,应当强化产科护理新模式的实施。我院近期开展了产科护理新模式的应用研究,并收获了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00例产妇,全部产妇均无系统疾病病史、智力正常、符合自然分娩指征,将她们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100例产妇:年龄范围22~39岁,平均年龄为(27.4±3.2)岁;孕期37~40周,平均为(38.9±0.8)周;52例产妇大专及以上学历,48例产妇中学及以下学历。对照组100例产妇:产妇年龄范围19~36岁,平均年龄(28.1±3.6)岁;孕期30~41周,平均(38.6±0.6)周;56例产妇大专及以上学历,44例产妇中学及以下学历。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针对对照组产妇开展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产妇开展新式护理。新式护理:①产前宣教:对孕妇和家属的分娩疑虑和问题进行了解,将阴道分娩优势、诊疗和护理、产房和产科病房环境介绍给他们,使产妇了解和掌握引导分娩属自然分娩,只要符合自然分娩指征就可以选择这种分娩方式,有效缓解孕妇和心理负担和恐惧情绪。②人文护理:优化孕妇生活环境,引导她们进行合理膳食,为她们提供相应的分娩课程培训。③产程护理:保证产房的安静和清洁,将温度控制在22~24摄氏度之间,将湿度控制在60%左右。引导和帮助宫缩间歇期孕妇进行适当活动,并为其提供水和食物,使其体力能够满足要求。医师在产妇疼痛明显时应引导其深呼吸和合理用力,是其能够放松精神,并保证屏气和腹压使用的正确性。④家庭式护理:可组织一名产妇家属陪产,在生产过程中鼓励和安慰产妇。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PS18.0软件,采用百分比表示技术资料,采用χ2校验数据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阴道分娩率对比 观察组100例产妇,有76例选择阴道分娩,24例选择剖宫产,阴道分娩率为76%;对照组100例产妇,55例选择阴道分娩,45例选择剖宫产,阴道分娩率为55%。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产程实践对比 观察组100例产妇,52例总产程时间介于6~12小时,48例总产程时间介于12~24小时之间,超过12小时比例为48%。对照组100例产妇,38例总产程时间介于6~12小时,62例总产程时间介于12~24小时,超过12小时比例为62%。

3讨论

据权威部门统计,近年来剖宫产比例不断上升,这与产妇对自然分娩恐惧心理息息相关,加之媒介和周围人群的夸大传播,使产妇的分娩方式选择受到严重影响。剖宫产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母婴健康产生危害,接受剖宫产孕妇需进行麻醉,但在麻醉过程中很可能出现麻醉意外,或损害产妇腹部其他器官。在手术过程中产妇还可能出现细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合并症,而产妇身体和子宫需要较长时间恢复,术后产妇很可能出现产后流血、切口愈合不良等情况。剖宫产出生婴儿未接触产道细菌、接受产道挤压,直接接触外界环境后新生儿免疫力更易感染疾病。

针对产妇开展新模式护理能够降低剖宫产率,产科新模式护理的护理措施覆盖生产前、中、后。一方面,通过产前分娩知识和健康知识宣讲,能够让产妇和家属更加深入了解剖宫产和自然分娩两种生产方式的优劣势,进而实现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为产妇创造舒适待产环境,能够让产妇放松身心,缓解临产的紧张、焦虑心理。另一方面,生产过程中医护人员正确指导产妇分娩相关事项,家属为产妇提供心理和生理产生支持,都有利于产妇分娩效率的提升,使产妇分娩痛苦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本研究接受产科新模式护理的观察组100例产妇中,有76例选择自然分娩、24例选择剖宫产,自然分娩率为76%;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00例产妇中,有55例选择自然分娩、45例选择剖宫产,自然分娩率为5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P<0.05。可见在降低剖宫产率方面产科新模式护理具有显著成效,减少损害产妇身体健康。同时观察组总产程时间介于6~12小时的产妇有52%,介于12~24小时产于有48%;对照组总产程时间介于6~12小时的产妇有38%、介于12~24小时有62%。观察组总产程时间大于12小时比例远小于对照组,P<0.05。可见开展产科新模式护理能够提升生产效率,促进产妇快速生产,让产妇遭受更少痛苦,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参考文献:

[1]陈红青.孕产期保健中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2015,02:76+78.

[2]刘宁.产科护理中产科护理新模式的应用效果以及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4:193-194.

[3]许小平.护理新模式在产科的运用对降低产妇剖宫产率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1,12:73-74.

[4]杨瑞蓉.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08:66-68.

11.浅谈降低农村电网线损的措施 篇十一

专业论文

浅谈降低农村电网线损的措施

浅谈降低农村电网线损的措施

摘 要:线损是考核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线损的高低是衡量电力部门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产生的原因,并从技术与管理方面分别提出降低线损措施。

关键词:农村电网;技术线损;管理线损;措施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线损是指在给定时间内,由发电厂出线侧计量点至用户侧计量点之间的各元件所损耗的电能。它由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组成,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它反映了一个电力网的规划设计,生产技术和运营管理水平。线损产生的原因

2.1技术线损产生原因分析

(1)低压网架差,自然能耗高。

如今,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用电量不断增大,但是低压网架普遍存在线径过细,迂回供电,供电半径大,线路严重陈旧老化,配变台区设备大多属于老高能耗型,白白地自然耗费了过多的电能。导致农电线损率过大,用户用电得不到保障。

(2)部分高低压线路和配变负荷较重,电压合格率较低。

农村电网线路常出现超额定容量运行,“小马拉大车”是非常普遍的情形,许多线路设备一直处在高温运行状态下,加速了物理性能的变化,增加了电能损耗是不言而喻的。

(3)无功补偿不足,功率因数不高。

农村电网功率因数明显偏低,其主要原因是无功用户多,无功补偿不足。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2管理线损产生原因分析

(1)漏抄和估抄。由于供电所抄表人员工作不负责,责任心不强,抄表不到位等多种原因造成用户电量的漏抄和估抄。

(2)用户窃电。用户窃电是造成农村电网线损偏高的直接原因之一。用户窃电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近年来发现用户窃电手段更加隐蔽,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从最初的简单的绕表接电到现在在互感器、表计接线、电流回路上做文章,给反窃电工作增加了难度。

(3)表计误差或误接线。存在这种情况主要有两类原因:一类是用户故意造成的,另一类是农村用户数多,分布散,农村电网接收过来后,没有及时整改更换,许多电表从安装到现在已多年未经校验、更换,残旧破损不堪。技术降损措施

3.1调整完善电网结构

电网结构对线损的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在电网的规划建设与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线损的影响。一个结构布局合理的电网,对客户能够提供合格的电能,对电力企业本身能够长期以低损,高效的供电方式,实现较高的经济效果。调整电网结构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新增变压器力争装设在负荷中心,依据“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根据负荷预测及发展规划,做到合理布局。

(2)缩短供电半径,避免近电远供和迂回供电。

(3)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增加导线截面会降低导线电阻,减少电能损耗和线路压降。但导线截面的增加,线路的建设投资也增加。导线的选择应首先考虑未端电压降(10kV允许5%,低压允许7%),同时考虑经济电流密度,并结合发热条件,机械强度等确定导线的规格。

3.2选择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并合理选择容量

配电变压器损失在配电系统电能损失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减少配电变压器损失,对降低综合损失具有重要作用。

(1)坚决淘汰更换高能耗型变压器,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型低损耗配电变压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提高配电变压器负载率。在实际应用中在对负载性质,无功损耗和最大负荷进行综合考虑。在保证供电质量和承受最大负荷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配电变压器负载率,降低配电变压器空载损耗,减少变压器空载运行时间。对于长期轻载运行,负荷率较低,应减少变压器容量。对于长期满载,超载运行的变压器,应更换较大变压器,使变压器在一个经济状态下运行,达到变损总量的降低。

3.3调整三相负荷,使三相负荷平衡

三相负荷不平衡将增加线损,这是因为三相负荷不平衡时各项的负荷电流不相等,在相间产生不平衡电流,这些不平衡电流除了在相线上引起损耗外,还将在中性线上引起损耗,这就增加了总的线损。如果三相平衡,则向量差为零。应当尽量使三相负荷平衡,否则,中性线上将有电流流过。中性线上流过的电流越大,引起的损耗也越大。因此,运行中经常调整变压器的各相电流,使之保持平衡,以降低线损。—般要求配电变压器出线侧的电流不平衡度不大于10%,因为不对称负荷引起供电线路损耗的增加与电流不对称度的平方成正比。在低压三相四线制线路中,中性线的电流不平衡附加线损也是相当大的,应定期地进行三相负荷的测定和调整,使变压器三相电流接近平衡。

3.4改善网络中的无功功率分布,提高功率因数

优化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用电设备功率因数偏低,会使电力系统内电气设备容量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会使供电线路的电压损失增加,严重影响电动机及其他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实现无功功率就地平衡,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可以减少发电机发出的无功功率和通过线路、变压器传输的无功功率,使线损大大降低,而且还可以改善电压质量,提高线路和变压器的输送能力。

(1)提高自然功率因数采用降低各变电、用电设备所需的无功功率,合理调整负荷和设备容量,使用电设备在最佳负荷率下运行,以提高改善线路的自然功率因数。提高设备和负载的自然功率因数,对于大用户专用变的设备和负载,按配变容量30%装设电容器自动投切补偿装置,减少无功损耗。

(2)根据电网中无功负荷及分布情况,合理地选择无功补偿方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式、补偿点及补偿容量,确定补偿容量的分布,使无功功率分层次就地平衡,以进一步降低电网损耗,达到降损节电和改善电能质量的目的。

(3)加强对电压点电压检测。对达不到要求的配电变压器提出整改措施。补偿原则为: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为主;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以低压补偿为主。

3.5改造导线的接续方法

导线接头的接触电阻一般较小,但如果工艺较差时,导线接续不好,会使接触电阻猛增,而此处的电能损耗和接触电阻成正比,使接续点发热,并损耗电能,故对导线接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导线接续应尽量避免缠绕法,而应该采用炮接、钳接(有张力时)和设备线夹接续(无张力时);

(2)不同导线接线应在耐张杆的引流或设备上完成,应该用铜铝过渡线夹;

(3)导线或设备线夹在安装前应处理好,无锈蚀,安装时要紧固好;

(4)导线及设备接头处应加涂导膏的方法,使点与点的接触变为面与面的接触,从而减少接触电阻。管理措施方面

4.1强化抄核收管理工作

加强抄核收工作,首先是建立健全抄核收管理相关制度,统一抄表时间,实行轮换抄表、统一开票、统一核算。杜绝估抄,漏抄现象,及时掌握用户用电变化情况,堵塞偷漏电等损失,防止由于收费困难造成少抄,估抄的电量引起线损率异常波动,坚持同步抄表制度,消除时间线损,减少线损误差率。

4.2加强反窃电管理

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用电检查。目前偷电行为越来越巧妙,越来越隐蔽,并向技术型发展。对此要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对用户装设防窃电的电能表、电量监视器等。对高压用户,应使用专用计量柜,用于计费的电压、电流接线端子箱、盒、排及计量仪表均要加封,对室外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难以加封的PT、CT要加监控装置。对于低压用户,将计费表装在表箱内,并加锁。有条件者尽量把几户表计集中安装在一个牢固的电表箱内,加锁。

4.3加强计量管理

(1)坚决淘汰老型号电能表,推广使用全电子式电能表。全电子式电能表具有误差线性好、准确度高、启动电流小、超载能力强及防窃电等特点。

(2)提高供电计量的准确性,对电能表及互感器进行定期校验和定期轮换制度,以便及时发现表计计量不正常现象,采取措施,加以消除,确保电能表的计量精度准确无误。

(3)建立完善计量装置的抽验,加强计量封钳、封印的管理。

(4)加强计量装置的配置管理,根据客户的设备容量、负荷性质和变化情况,科学地配置计量装置,使计量装置在较高的负载率下运行,提高计量准确性。

4.4加强目标管理、考核。

企业在确定总的线损目标之后,再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供电所和每条线路,供电所再将自己的子目标分解到每个配电台区和职工,这样便形成了个个肩上有担子,人人头上有指标的良好格局。从而激发每个供电所和每个企业员工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工作。企业对目标的执行情况要进行考核,并对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对供电所来讲,也可以把线损考核延伸到每个农电工身上,看其所管辖的线路和台区高低压线损指标是否完成,并酌情进行奖罚。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降低电网的线损是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而合理地选择电网的降损措施,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工作。企业管理工作者应结合实际,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切实降低本地电网的线损,以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国家的节能、节资做出贡献。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2.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篇十二

【关键词】 健康教育;基层医院;剖宫产率;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135-01

随着剖宫产技术及安全性的大幅度提升,越来越多的产妇要求采用剖宫产分娩,导致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虽然,剖宫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围生期母婴的死亡率,但是,剖宫产过程中缺乏胎儿的主动参与,导致胎儿未经历刺激皮肤、关节以及前庭等器官失去了感觉学习的经历。临床研究资料显示[1],经剖宫产出生的婴幼儿在语言及社交行为的发育上往往比自然分娩的婴儿低。因此,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笔者将分娩的24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妇共2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8.54±2.10)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64±1.52)周;初产妇98例,经产妇22例;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9.65±2.41)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15±1.67)周;初产妇95例,经产妇25例。两组孕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孕期注意事项、饮食护理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分娩方式的选择进行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健康教育方式:了解孕妇的文化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教育方式主要包括:①专题讲座 定期进行专题讲座,向孕妇详细讲解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过程,各自的优缺点,重点强调自然分娩的优点;②一对一指导 讲座结束后,对孕妇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解答,根据孕妇提出的问题分析孕妇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疏导;③发放宣传册 向每一个孕妇发放分娩的宣传手册,方便孕妇能够随时了解分娩的相关知识,提高孕妇对分娩方式的了解程度。(2)健康教育内容:向孕妇详细讲解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两种分娩的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产妇所具备对分娩的生理条件、应对分娩不适的技巧、自然分娩的优势以及剖宫产的并发症等相关知识,着重强调自然分娩的优点,鼓励产妇选择自然分娩。(3)心理护理:由于产前紧张会导致产妇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比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以及肺内气体交换不足等现象,这样不仅会导致产妇子宫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以及产程延长等现象,同时,还会导致产妇的神经内分泌出现改变,促使产妇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不断升高,从而容易引发胎儿窘迫等不良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与产妇交流,了解产妇选择分娩方式的意向,耐心回答产妇提出的问题,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针对性地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鼓励产妇积极选择自然分娩,使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4)饮食指导:告知产妇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高热量的食物,保障产妇机体所需营养。

1.3 观察指标 纳入与排除标准:①所有孕妇均签署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②排除存在头盆不称的孕妇;③排除存在严重妊娠合并症的孕妇;④排除存在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以及重度妊娠高血压等妊娠并发症的孕妇。 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等相关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比较 观察组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分娩是育龄女性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也是人类繁衍的方式。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产妇妊娠足月后,都能够经阴道自然分娩,只有部分孕妇因产道、产力及胎儿异常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经阴道自然分娩,只能实施剖宫产[1]。虽然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剖宫产术毕竟是外科手术的一种方式,手术过程必然存在麻醉、术中意外以及术后并发症等风险,且术后产妇的恢复速度比较慢,住院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如何降低剖宫产率成为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2]。

正常分娩能否成功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产力、产道、胎儿以及精神因素。如果产妇以上四方面因素能够保持在正常水平,那么胎儿能够经阴道自然分娩出。目前,大多数初产妇由于缺乏自然分娩的知识,加上负面消息的影响,往往会对自然分娩产生恐惧的心理,同时,也担心自己无法承受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害怕出现难产、胎儿畸形等各种危险因素,这就导致初产妇会处于一种紧张的精神状态,进而影响分娩的结果[3]。因此,对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院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采用特别健康教育对初产妇进行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健康教育内容的讲解、心理护理的指导以及饮食指导四个方面。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为孕妇实施优质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分娩的风险,保障胎儿的健康。

观察组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为孕妇实施优质健康教育能够缩短分娩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对产妇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吕建云.基层医院产前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分娩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2,(41):73-74.

[2]汪艳华.基层医院剖宫产率现状及降低措施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8):2689-2692.

[3]周云香.浅谈在基层医院开展孕妇学校的必要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6):149-150.

13.如何降低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措施 篇十三

物流成本控制要靠好的采购分析

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和电子商务为特征的新经济环境下,传统的制造企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包括思维方式、商业模式以及技术系统。在新竞争环境、新管理模式和新管理手段发生激烈变化的时候,制造业如何通过先进的模式和手段提升竞争力,是目前IT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台湾制造商以其低成本生产能力而著称,在长期鏖战于微利竞争的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采购经验,值得借鉴。

制造行业的供应链有三个阶段,第一是制造行业企业内部的业务整合,即完成典型ERP构架;第二是建立企业社区,优化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第三,完成从生产原材料到客户的所有业务流程协同,实现供求关系的结合。中国制造业目前还处于第一阶段,制造业的供应链成本高以及物流企业管理分散正在影响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制造企业内部业务组合建立企业社区

所有业务流程协同

制造行业的供应链发展的三个阶段

市场竞争持续不断、产品技术的差异不断缩小、集成度不断提高,是整个市场现状的真实写照。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定单变化的起伏加大以及产品交货期的压力倍增,元器件采购和成品销售这一头一尾,已成为电子制造企业发展与生存的关键。而作为采购管理与采购行为的基础,采购分析的重要性更是日益突出。

一、生产型企业在运做之初就必须意识到采购分析的重要

普遍而言,生产型企业通常要用销售额的40-70%来进行原材料和元器件的采购。采购的速度、效率、订单的执行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够快速灵活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因此,生产型企业在运做之初就必须意识到:作为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一环,采购分析对于企业成本的控制相当重要。采购分析没有做好,意味着企业的供应链和成本没有控制好,企业的经营、生存和发展就存在问题。

国内许多中小型规模的企业并没有采购分析的概念,只是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意识到采购分析的重要;相比之下,台湾的电子制造公司则设立了专门的采购管理部门来执行采购分析。

二、采购的原则就是一切从供应链的成本角度出发

所谓采购分析,既是分析该买什么、买多少、什么时候买、花多少钱、什么时候得到以及怎样得到的问题。由此可见,采购分析需要考虑的基本信息包括所采购物料的成本分析、交货时间和地点、交易的付款期限等等。成本分析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买家们不仅要考虑最原始的物料成本,也要考虑上游供应商的成本。

采购的原则就是一切从供应链的成本角度出发,供应商的成本也是总成本的一部分。台湾电子制造厂商大多在大陆设有工厂,假如他们的供应商在台湾有工厂,但在大陆没有工厂,势必牵扯到供应器件的运输成本。不论这一运输费用谁来出,总是客观存在、并会打进总成本的。因此,要求本地化的采购比例要越来越多,只有这样供应商和采购商的整体竞争力才能得到加强。采购商要从长远出发,多考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让供应商赚到足够的利润,才会有长远的合作关系。

三、进行采购分析要考虑到结订单和供应周期两个因素

在分析采购时,一定要结合库存情况。现在绝大部分的电子产品一生产出来就在跌价。产品放在仓库里面,就相当于钱一天天在损失,厂商所担的风险也越高。因此,零库存的概念大行其道。许多台湾生产商都开始实行本地化采购,并力求越来越多的元件实现JIT,一点点把库存减到最小。

究竟该买多少才算合适?什么时候下单最好呢?要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需要考察两个方面。首先是考察自己所接收到的订单情况,通过参考过去“一定时间内”物料使用量的平均值和变化的幅度,把这两个值进行加权计算,来得到未来的计划。其次需要考察供应商的历史供货情况,即“一定时间内”供货数量的平均值和变化的幅度,以计算出对供应商比较合适的交货周期和交货数量。

这里面有两个信息值得说明。首先,竞争的加剧促使订单变化快,对“一定时间内”的界定也变得越来越短(现通常为7天甚至更短),而变化的幅度却越来越大。其次,在进行采购分析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订单情况,也要切身结合供应商的供应能力,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因为他们也有成本,也有供应商。

四、依据订单类别选择不同的供应商

在解决完上面两个问题之后,需要分析该向谁下单的问题。采购清单通常会被划分为三个小部分:传统的采购订单、JIT订单和VMI订单。这一分类的基础是供应商的类别属性,也体现出对供应商进行审查的重要性。

如何建立供应商评估系统?以台湾厂商的经验为例,他们对供应商的评估有一个通用的流程。首先是审查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包括公司组织结构是否健全、财务状况是否稳定、生产的品种和产能、有哪些客户群体等。等待供应商过了基本的审查关后,又派出由研发、采购、生产、品管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团队对其进行现场审查,做详细的认证。之后,再由供应商开始产品送样直到供应商的产品通过批量认证。审查供应商最重要的环节在于现场验证和样品抽验阶段。

目前,许多台湾公司已经建立了信息化系统来保证采购分析流程的准确和快捷。例如明基在接到客户订单后,会通过ERP系统进行生产流程安排。ERP系统结合生产流程安排和库存方面的信息,计算出物料需求清单。SRM(供应商管理)系统会根据系统中预先设置的供应商属性,将物料需求清单分成传统PO、JIT和VMI三个部分,并分别排出所需物料的详细列表和具体进料时间。JIT信息可通过短信等方式通知供应商,让其登陆公司的网站查询订单信息;VMI信息则及时反馈给供应商。

然而,上述流程的基础在于稳定的市场供应。供应紧张时又当如何?供应断链的情况一定会发生,当预感供应开始紧张时,通常要做两件事:提前备料和生产周期的排整。

供应紧张时还需要分析成本与货源的问题。这种折中的问题需要分析哪一种利益最多。今天没有买进来,那生产那一端就断掉了;但是吃进货以后,可能在成本上增加了一点。不过,虽然利润会减少一点,但总要好过不出货。有时候要保货,而不是要保成本。

虽然采购行为日趋理性,但采购决策人士仍需要敏感的把握整个市场的供需状态,即在理性中加一点感性。而感性的部分需要日积月累的进行市场信息情报搜集。

成本控制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以管理。它贯穿于产品供、产、销的整个过程。企业通过成本控制使产品成本按照人们事先测算确定的成本水平进行,防止生产过程中损失和浪费的发生,从而使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合理利用,达到节约生产耗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保证,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其展开研究,以期提高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管理水平。

一、企业加强成本控制意义

(一)成本控制有利于企业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可以获得较为正确的成本资料,而正确的成本资料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中的重要决策问题,都要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而成本就是一项关键性的资料。成本资料不正确,必然影响经营决策的准确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水平对产品成本控制有直接影响。成本控制不仅涉及到全厂各车间、班组和个人,也涉及到各生产环节和各个管理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费用,要对这些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益从成本角度加以分析,使之不断改进提高,这对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成本控制是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条件,有助于考核机制的建立

实行成本控制,首先需要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要求各部门、各环节对经济指标承担经济责任,以促使职工主动考虑节约消耗、降低成本、以保证成本指标的完成,使成本控制顺利进行,收到实效。根据成本控制的情况,可以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成本控制为考核提供了标尺,利于对相关人员进行考评。

成本控制概述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编辑]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

1、定额制定。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工时定额的制定主要依据各地区收入水平、企业工资战略、人力资源状况等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成本越来越大,工时定额显得特别重要。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还会出现动力定额、费用定额等。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以及控制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2、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下面三项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要。

第一,计量标准化。计量是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生产经营,尤其是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如果没有统一计量标准,基础数据不准确,那就无法获取准确成本信息,更无从谈控制。

第二,价格标准化。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它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各核算单位与企业之间模拟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

第三,质量标准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成本控制是质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没有质量标准,成本控制就会失去方向,也谈不上成本控制。

第四,数据标准化。制定成本数据的采集过程,明晰成本数据报送人和入账人的责任,做到成本数据按时报送,及时入账,数据便于传输,实现信息共享;规范成本核算方式,明确成本的计算方法;对成本的书面文件实现国家公文格式,统一表头,形成统一的成本计算图表格式,做到成本核算结果准确无误。

3、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在实际中,制度建设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在制度内容上,制度建设更多的从规范角度出发,看起来像命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制度建设要从运行出发,这样才能使责任人找准位置,便于操作。二是制度执行不力,老是强调管理基础差,人员限制等客观原因,一出现利益调整内容,就收缩起来,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编辑]成本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地平均使用力量,成本控制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区别对待。各行各业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控制重点。控制内容一般可以从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费用分类两个角度加以考虑。

[编辑]按成本形成过程划分

1、产品投产前的控制

这部分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成本,加工工艺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生产组织方式,材料定额与劳动定额水平等。这些内容对成本的影响最大,可以说产品总成本的60%取决于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的质量。这项控制工作属于事前控制方式,在控制活动实施时真实的成本还没有发生,但它决定了成本将会怎样发生,它基本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水平。

2、制造过程中的控制

制造过程是成本实际形成的主要阶段。绝大部分的成本支出在这里发生,包括原材料、人工、能源动力、各种辅料的消耗、工序间物料运输费用、车间以及其它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投产前控制的种种方案设想、控制措施能否在制造过程中贯彻实施,大部分的控制目标能否实现和这阶段的控制活动紧密相关,它主要属于始终控制方式。由于成本控制的核算信息很难做到及时,会给事中控制带来很多困难。

3、流通过程中的控制

包括产品包装、厂外运输、广告促销、销售机构开支和售后服务等费用。在目前强调加强企业市场管理职能的时候,很容易不顾成本地采取种种促销手段,反而抵消了利润增量,所以也要作定量分析。

[编辑]按成本费用的构成划分

1、原材料成本控制

在制造业中原材料费用占了总成本的很大比重,一般在60%以上,高的可达90%,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影响原材料成本的因素有采购、库存费用、生产消耗、回收利用等,所以控制活动可从采购、库存管理和消耗三个环节着手。

2、工资费用控制

工资在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增加工资又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控制工资与效益同步增长,减少单位产品中工资的比重,对于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控制工资成本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与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工时利用率、工作效率、工人出勤率等因素有关。

3、制造费用控制

制造费用开支项目很多,主要包括折旧费、修理费、辅助生产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虽然它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因不引人注意,浪费现象十分普遍,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4、企业管理费控制

企业管理费指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项目非常多,也是成本控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上述这些都是绝对量的控制,即在产量固定的假设条件下使各种成本开支得到控制。在现实系统中还要达到控制单位成品成本的目标。

[编辑]成本管理控制目标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同类产品的性能、质量相差无几,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则是价格,而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则是成本,因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成本管理控制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此外,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必须要兼顾产品的不断创新,特别是要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绝不能片面地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更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采取偷工减料、冒牌顶替或粗制滥造等歪门邪道来降低成本;否则,其结果不但坑害了消费者,最终也会使企业丧失信誉,甚至破产倒闭。

(一)成本动因不只限于产品数量。

要对成本进行控制,就必须先了解成本为何发生,它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何关系对于直接成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其成本动因是产品的产量,按产量进行这部分的分配是毫无疑问的。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使企业的资源利用达到最大的效益,就应该从作业入手,力图增加有效作业,提高有效作业的效率,同时尽量减少以至于消除无效作业,这是现代成本控制各方法的基础理念,其他各种概念都是围绕其开展的,因而也是本文的立足点。

(二)成本的含义变得更为宽泛

传统的产品成本的含义一般只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即包括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而将其他的费用放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一律作为期间费用,视为与产品生产完全无关。因此,广义的成本概念,既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中游),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上游),同时也包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下游)的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相应地,对于成本控制,就要控制这三个环节所发生的所有成本。

(三)成本节省到成本避免

传统的成本降低基本是通过成本的节省来实现的,即力求在工作现场不浪费资源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成本将发生的成本支出,主要方法有节约能耗、防止事故、以招标方式采购原材料或设备,是企业的一种战术的改进,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形态。高级形态的成本降低需要企业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一种高级的战略上的变革。

(四)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因素

在价值链的各个阶段中,时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行业的各项技术的发展变革速度已经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很短。企业能将产品及时地送到顾客手中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对顾客的意见采取及时的措施,使顾客价值最大化。这样既可以获得市场,又可以随时掌握市场的动态。

[编辑]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1、全面介入的原则

全面介入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的全部、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全部是对产品生产的全部费用要加以控制,不仅对变动费用要控制,对固定费用也要进行控制。全员控制是要发动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建立成本意识,参预成本的控制,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才能付诸行动。全过程控制,对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过程进行控制,并将控制的成果在有关报表上加以反映,借以发现缺点和问题。

2、例外管理的原则

成本控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情况。因为实际发生的费用往往与预算有上下,如发生的差异不大,也就不没有必要一一查明其原因,而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项上,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3、经济效益的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不单是依靠降低成本的绝对数,更重要的是实现相对的节约,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消耗,取得更多的成果。

[编辑]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就是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对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是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成本控制的基本工作程序如下:

1、制订成本标准

成本标准是成本控制的准绳,成本标准首先包括成本计划中规定的各项指标。但成本计划中的一些指标都比较综合,还不能满足具体控制的要求,这就必须规定一系列具体的标准。确定这些标准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1)计划指标分解法。即将大指标分解为小指标。分解时,可以按部门、单位分解,也可以按不同产品和各种产品的工艺阶段或零部件进行分解,若更细致一点,还可以按工序进行分解。

(2)预算法。就是用制订预算的办法来制订控制标准。有的企业基本上是根据季度的生产销售计划来制订较短期的(如月份)的费用开支预算,并把它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采用这种方法特别要注意从实际出发来制订预算。

(3)定额法。就是建立起定额和费用开支限额,并将这些定额和限额作为控制标准来进行控制。在企业里,凡是能建立定额的地方,都应把定额建立起来,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等等。实行定额控制的办法有利于成本控制的具体化和经常化。在采用上述方法确定成本控制标准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计算。同时还要正确处理成本指标与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如和质量、生产效率等关系),从完成企业的总体目标出发,经过综合平衡,防止片面性。必要时。还应搞多种方案的择优选用。

2、监督成本的形成这就是根据控制标准,对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经常地进行检查、评比和监督。不仅要检查指标本身的执行情况,而且要检查和监督影响指标的各项条件,如设备、工艺、工具、工人技术水平、工作环境等。所以,成本日常控制要与生产作业控制等结合起来进行。成本日常控制的主要方面有:

(1)材料费用的日常控制。车间施工员和技术检查员要监督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实行首件检查,防止成批报废。车间设备员要按工艺规程规定的要求监督设备维修和使用情况,不合要求不能开工生产。供应部门材料员要按规定的品种、规格、材质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生产调度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监督期量标准的执行。车间材料费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车间材料核算员负责,它要经常收集材料,分析对比,追踪原因,并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改进措施。

(2)工资费用的日常控制。主要是车间劳资员对生产现场的工时定额、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组织的调整、奖金、津贴等的监督和控制。此外,生产调度人员要监督车间内部作业计划的合理安排,要合理投产、合理派工、控制窝工、停工、加班、加点等。车间劳资员(或定额员)对上述有关指标负责控制和核算,分析偏差,寻找原因。

(3)间接费用的日常控制。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的项目很多,发生的情况各异。有定额的按定额控制,没有定额的按各项费用预算进行控制,如采用费用开支手册、企业内费用券(又叫本票、企业内流通券)等形式来实行控制。各个部门、车间、班组分别由有关人员负责控制和监督,并提出改进意见。

上述各生产费用的日常控制,不仅要有专人负责和监督,而且要使费用发生的执行者实行自我控制。还应当在责任制中加以规定。这样才能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使成本的日常控制有群众基础。

3、及时纠正偏差

针对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查明责任者,分别情况,分别轻重缓急,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贯彻执行。对于重大差异项目的纠正,一般采用下列程序:

(1)提出课题。从各种成本超支的原因中提出降低成本的课题。这些课题首先应当是那些成本降低潜力大、各方关心、可能实行的项目。提出课题的要求,包括课题的目的、内容、理由、根据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益。

(2)讨论和决策。课题选定以后,应发动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对重大课题,可能要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然后进行各种方案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3)确定方案实施的方法步骤及负责执行的部门和人员。

上一篇:党员的八项权利和义务下一篇:动画补间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