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课工作总结

2024-10-03

小学阅读课工作总结(共9篇)

1.小学阅读课工作总结 篇一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让学生知道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3.通过阅读的指导,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并能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教学重难点:

1、掌握阅读课外书的基本方法。

2、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设备:

设备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板书:课外阅读)你们还记得一些关于书籍的名人名言吗?(课件出示)我们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让我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吧。二. 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课件出示)三. 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的阅读方法(课件出示)

1、选读法

2、粗读法

3、精读法

4、摘读法

四、怎样写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主要有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想象想、评价型等几种。(课件出示)

五、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12部)(课件出示)

六、读书宣传小使者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到读书的行列,请同学们说一句话倡导同学们多读书的口号吗? 七 总结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段话。(课件出示)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伴,运用我们所学的阅读方法,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作业:

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优美的句段抄在积累本上。

2.小学阅读课工作总结 篇二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和新课标要求

( 一) 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教学都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开展, 所有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所以, 对取得成绩的直接作用力比较弱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等课程的重视度也就非常小。总结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主要是:学生阅读机会少、阅读重视度不高、阅读能力差。

( 二) 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识能力。开展阅读课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所以在新课标背景下, 只有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基础上才能够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主动通过阅读方式认识世界, 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 一) 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 明确教学目标

过去小学语文阅读无法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和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没有按照新课标要求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而导致阅读课无法发挥有效性。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给予阅读课足够的重视, 并努力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对每一堂阅读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比如设置知识与技能目标、方法目标以及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从而让学生在阅读课中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从中得到更多感悟。

( 二) 指导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教师精讲课文之前独自对文章进行初次了解的过程。若学生在上阅读课之前就已经把文章阅读一遍, 那么就能够大体了解文章的主要结构、主要内容、表现方法以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 在教师精讲的时候就能够更加有感触, 还能够通过教师讲解解除自己的疑惑, 提高整个阅读效率。对于如何提高课前阅读的效率,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几个问题, 或者让学生自行设置一些问题, 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 在阅读文章之后自己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 也就能够使阅读活动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 提高效率。比如, 在学习《琥珀》这篇课文时, 教师在课前就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琥珀是怎么形成的”、“松脂球又如何演变成为化石”、“文章中有一个新词‘约莫’是什么意思, 可以用什么词语代替”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文章,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

( 三)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阅读障碍

所谓的阅读障碍并不是实际所说的障碍, 而是指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 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与阅读课文有关的问题, 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解答这些问题。比如, 在阅读学习《揠苗助长》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以在讲课时设置这样的问题“农夫为何费了那么多的力气禾苗不但没有长而且还枯死了呢?”“如果你是农夫, 那么在这个事情中你会怎么处理呢”等。让学生在了解拔苗助长坏处的同时能够设想若是自己会如何做, 为学生展开一个新的想象空间创造条件,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时多加思考和想象的好习惯。

( 四) 科学利用教学评价的重要推动力

教学评价不仅是反映一个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状况, 在很多方面更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 而且这种教学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看学生进步的、好的方面, 而不是学生不好的方面, 多用一些鼓励和表扬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 让学生在不断的鼓励中提高自信心, 慢慢地喜欢阅读课, 喜欢阅读课老师, 提高语文阅读的积极性, 从而推动阅读教学更好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 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 为了能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对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刻反思之外, 还要通过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以及利用好教学评价等形式来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的发展。

摘要:实践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现状难以满足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目标要求, 因此, 探讨新课标条件下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现状、新课标对阅读课的要求以及提高阅读有效性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课

参考文献

[1]张彩萍.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J].知识经济, 2009, 28 (14) :74-76.

3.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 篇三

首先,要抓住重点,明确要求

当学生明确了训练目标,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就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就会主动地阅读。提出要求的作用还在于促使学生联系讲读上刚刚学到的知识,主动地用来学习新课文,锻炼阅读能力。因此,教师提出的要求必须明确,围绕重点,还要注意量和度。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课后思考为依据,因为这些题目紧扣重点训练项目和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的。

其次,在学生明确要求的基础上,要放手让他们自己读、自己练,因为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必须靠学生自己,别人是代替不了的。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己读书、思考或者查阅字典,或者圈、点、画、批,或者同座议论……。

再次,学生经过自学自练,会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学到新的知识,有了新的体会。然而这毕竟是初步的练习运用,他们必定还有自己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不好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组织交流,检查指导。检查、交流的主要内容是:(1)课文是否已经读得正确、熟练了;(2)是否基本上把课文的内容读懂了;(3)从讲读课文领悟的读写知识是否能运用了。其中第三项是重点,应当特别重视、抓住不放。在学习讲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可能对重点训练项目的印象并不太深刻,现在拿来运用,会显得比较生疏,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指导,甚至需要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讲读课文的教学,明确训练重点。凡是学生理解的,就不要重复;学生一时理解不了的,也不必深究,只是对应当理解而尚未理解的地方,给予适当的指导,要腾出时间,把指导的重点放在学习阅读上。

最后,应注意阅读课文和讲解课文在教材特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不要把阅读课上成讲读课,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从实际出发,适当要求学生,不能操之过急。

4.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反思 篇四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反思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我从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有数年,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乘着新课改的春风,在专家学者的引领和一线教师的实践探索中,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彩局面,但由于种种原因,也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现简单地总结如下:

1.教学中的拓展阅读进行得不够深入和广泛。拓展阅读是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的关键。可是在很多常态课堂上,同主题的或关联主题的拓展阅读往往进行得不够深入或不够广泛。教师的阅读积累不够广泛和丰富,学校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条件不够理想等原因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因素。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学校或班级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由于家庭因素,学生很少买书;再加上学校图书室设备的不齐全,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所以达不到预期效果。

3.由于部分教师对主题单元的编写意图不理解,对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缺乏研究。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只教主体课文,没有处理好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中阅读材料的教学关系,往往是把二者割裂开来,没有引领学生进行迁移性、拓展性阅读,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增强学生阅读的能力.4.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阅读教学时间分配随意性很大,教学空间封闭。由于教育评价制度的考试化导致了部分教师把阅读教学课变成分析课。课上教师滔滔不绝、繁琐的讲解、分析、提问、解答,不见学生的读书和思考,没给学生留下必要的读、思的时间和机会,不可忽略的读书活动则被排挤到课外,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显的认识,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反思2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最基础的阶段。搞好识字教学有助于学生自主读书,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通过识字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现就学习《夏夜多美》一课的教学作如下反思:

一、注重总结方法,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字的方法、规律,并迁移到课外让学生自主找方法、用规律去主动获取识字方法。如授课教师在教学《夏夜多美》一文的识字时,教师抓住以读课文为识字的切入点,以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为识字的着力点,引导学生识字,将自己认识的字、词、句与课文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这就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地识读新字,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识字的方法。

二、积极倡导随文识字,力求认写分流。

随文识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从儿童身边的人物、生活这些鲜活熟悉的内容入手,以儿童感兴趣的图画、儿歌、童话故事等形式呈现,或借助拼音,或借助画面,或借助丰富多采的语言形式,给儿童爱与美的启迪,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在教学《夏夜多美》一文识字中,就注重了借助拼音与儿童感兴趣的图片,张贴到图板上引导学生识字,给予儿童爱与美的启迪,成功地运用教育的可接受原则和愉悦情趣再认知过程中的巨大影响力,创设了一种温馨而富有情景的识字环境,使孩子们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去认读生字。

三、注重认写同步,互相促进。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阅读,而低年级的阅读,还在于更好地巩固识字效果。识字要在语言的实践交流中延伸发展,在具体语言情景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如授课教师在教学《夏夜多美》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巩固复习学过的生字,积极运用生字魔方让学生个别读、同座认读等形式,满足儿童识字后急于阅读的急切欲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注重学法指导与习惯养成。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大力倡导见字识字、随文识字、以写促记、认读同步等识字方法,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力求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更应注重读书、写字习惯养成。学生语境、语感训练,时时刻刻提醒他们读书要口到、眼到、心到;写字时做到身正、肩平、足安。

五、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关注知识的拓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反复的美读,在读中识字、读中感悟文情、文意与文美。此外,教师要适时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入情入境地朗读。发挥其感染力,关注每个学生。在此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有严格要求,又要有温馨提醒。这样,学生既能理解文情,又能感悟出课文的价值所在。此环节后,及时开展“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既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达到训练、运用与拓展的目的。

因此,当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语文因生活而精彩,让识字因阅读而丰富,就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开拓语文识字与阅读教学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反思3

群文阅读在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及培养小学生思考能力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深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及小学生的喜爱。在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以教材基本体系为前提,教师应该结合语文教学进度及文本内容主体,提高对群文教学的编排及组织,以满足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实现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目标。

1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

1.1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有小学语文教师都是要求学生能够多读书,读好书。学生如果能够长期坚持群文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不过目前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中的教材仅仅只是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这就限制了学生的与度量。所以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比如教师可以使学生在上课前几分钟自由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文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能够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及知识面。

1.2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的社会中,学生要想能够与时俱进,就要获取足够先进及丰富的信息,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的信息量。目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障自己的讲课质量,会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放慢自己的讲课速度。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全面理解小学课文中的内容,但是也大大抑制了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

1.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使用单篇文章进行教学的模式,只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另外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中完成自己的教学进度,往往会忽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问题。为了教学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那么群文阅读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小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相关的群文阅读任务的时候,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并且找出问题的答案,能够潜意识的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1.4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但是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整堂课都围绕同一篇文章进行讲解,内容也都是以文章中的知识为主,完全忽视了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够使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归纳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具有正确阅读方式。

2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策

目前小学语文中使用的教材都是根据同类题材编排的课程体系,每个单元都可以作为一个群文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学生进行年级层次进行教学。

2.1以主题为基础进行阅读:中心议题体现着教学的目标,是群文阅读课堂的中心。教师在备课的阶段,要设置好议题,把握好议题的难易程度。议题既要有挑战性,也要有可学习性。议题的选择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对事物的看法不够全面,教师在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一个或者几个议题。议题的选择要有启发性,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主题为基础进行阅读指的是以小学生目前的阅读能力水平为基础,以主题为前提,使小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计划及教学计划进行的群文阅读活动。此阅读活动有两种方式:其一,完善型。教师以学生平时在语文学习中的表现为基础,包括学生对不同主题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一些掌握较为薄弱的主体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其二,提升型。教师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基础,通过展开不同的主体进行阅读指导。这种方式是以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及基础知识为前提,进行的高层次的阅读指导。比如在进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知识的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充满矛盾但是却被统一的现象,通过此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从这个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要根据不同的主题,使学生能够自主归纳知识,并且对其进行分析和整体,使学生能够在搜集知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2.2以任务为导向进行阅读:以任务为导向进行阅读指的就是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进度,并且结合教学中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使其能够服务教学,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其一,预习型。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前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使学生阅读类似的文章,了解文章中的内容,为文本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二,复习扩展型。在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掌握文本知识的程度,开展学生课外时间的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够完善自身的知识面,并且充分的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环境、生态之类的群文,使学生了解目前的生态环境及环保状况,这样小学生能够充分认知课文中的危机。并且还可以使小学生体验身边的污染现象,使其能够全面了解地球状况,那么就自然而言的完成文本的学习。

2.3充分运用群文阅读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需要的课文之外,教师可以选择有对比性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有深刻的认识,在差别中看到学习方法和规律,提高语文文章的鉴赏力。联想阅读是学生联系自己的自身经历,体会不同文章的情感。对于部分摘抄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全文,使学生关注作者的选材以及情感的表达。在课堂上开展群文阅读之后,可以在课下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体裁或者相关作者的文章,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结语

人们在生活及工作中的阅读方式主要分为单篇阅读、多篇阅读及整本书阅读三种,为了使学生能够具有多篇文章阅读技能,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更新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思想,创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反思4

以往的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主要表现在:

1、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教师是主宰,主宰着学生和文本。师生之间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不平等的关系。

2、没有真正的对话。有的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往往是为了迎合老师的、言不由衷的答问。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

3、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阅读教学都是串讲串问,是繁琐的课文内容的分析。那么,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新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扎扎实实抓好课堂内的阅读教学。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如果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

2、学会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

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小学阶段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学过的诗文,要提倡多背诵。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一生。那么,四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读好书呢?

首先说说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其次是默读。默读的练习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五六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2)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5.小学中段语文阅读课教学反思 篇五

固原市实验小学课题组

郑淑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难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探索有效地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掌握技巧,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时,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男女比例等将班级学生分为A、B、C三类,A类学生为优秀生,B类学生为中等生,C类学生为潜能生。然后将全班学生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组学生A、B、C类学生人数基本均衡,小组成员之间形成AA、BB、CC的组内对子结构。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自学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的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二、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

三、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内涵

6.小学《鸭子骑车记》阅读指导课 篇六

教学内容:绘本《鸭子骑车记》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绘本《鸭子骑车记》,了解故事内容,期望通过绘本阅读激发低年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通过导读,交给学生读绘本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展开想象,从而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3.通过阅读鸭子骑车的故事,明白只要我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朝着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享受到成功。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鸭子骑车的故事,明白只要我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朝着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享受到成功。

2.通过导读,交给学生读绘本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展开想象,从而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教学准备:绘本《鸭子骑车记》、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扉页。

指导学生看图:图上有什么?

(想象:在这辆崭新的红色自行车前,鸭子会想些什么?)

2.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故事就叫《鸭子骑车记》(出示封面图)(齐读题目)课件出示题目图片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几个字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骑”字的口是一个车轮子。生:“记”的一点是鸭子的脚。

师:对,你的眼睛真亮!观察的真仔细,我们读书一定要细心观察。

二、品读故事

1.小朋友已经读过这个故事了,从故事的名字中我们就知道这个故事一定很有趣。接下来请大家再跟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你还能不能有新的收获。2.疯狂的主意

(1)出示图片,讲述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农场里,这天天气好极了,一辆红色的自行车停在那里。猪看见了当然等于没看见,牛呢,也正想打瞌睡。可是鸭子一摇一摆地走了过来,他托住下巴看它,冒出了一个疯狂的主意:我打赌我会骑车。

(2)这可是只热情的鸭子,他可不会错过任何新鲜的玩意的。瞧,鸭子一摇一摆地走

到男孩停着的自行车旁,爬上去,骑了起来。开始他骑得很慢,而且左摇右晃,(板书:左摇右摆)但是很好玩,此时鸭子的心情怎样?

(3)是呀,尽管鸭子连车座都够不到,可他很快乐很兴奋,他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快乐,分享他的快乐,于是,他骑过母牛身边„„

2.遇见母牛(出示课件)

(1)师:鸭子热情地冲母牛招了招手,说:“你好,母牛!”可母牛怎么样呢?(2)德高望重的母牛竟然觉得鸭子不该骑车,那鸭子还继续骑吗?为什么? 师:母牛太瞧不起鸭子了。瞧,画面上的母牛这么大,这么大,整个画面都是说明他根本没把鸭子放在眼里。鸭子没有动摇,继续坚持骑车-----左脚用劲—右脚用劲--3.遇见绵羊(出示课件)

(1)师讲述:“你好,绵羊!”让我们来学一学绵羊是怎么叫的。

鸭子依旧那么热情地招呼绵羊,绵羊睁大眼睛担心地看着鸭子,“咩——”地应了一声,绵羊是在说些什么呢,谁知道?

(2)绵羊担心鸭子会受伤,可鸭子自己担不担心呢? 4.遇见狗(出示课件)

(1)现在,鸭子骑得好多了,他骑过狗身边,狗看到鸭子快乐地骑着自行车,怎么做呢?

(2)狗“汪”地应了一声,他想“这可是真功夫啊!”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狗“汪”地应一声。

(3)狗为什么说这是真功夫呢?

5.师讲述:连跑得飞快的狗也羡慕起鸭子来了,接下来,鸭子又会遇见谁,发生什么事呢?请小朋友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字。

(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观察,自己感受,之后一起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鸭子汽车过程中都遇见了谁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读一读课本,认真观察书中的图片,看看这些动物表情、心里是怎么想这件事的。

6.学生自由读书,十分钟。生读书过程中教师巡视,辅导。

讨论:接下来的故事,你发现了什么呢?(学生边练读对话边讨论)(1)猫在做什么?你觉得猫怎么样?(2)猫沉浸在午后那慵懒的时光里,那马呢?(3)母鸡吓得飞起来了,你觉得她怎么样?

(4)好可爱的小肥猪噢,他们胖得抬头都有点笨重,他们看不惯鸭子,说鸭子爱出风头,你觉得呢?

(5)小老鼠看得直起了身子,瞪大了眼睛,他在想些什么呢? 7.车子盛宴,体验疯狂

师:每个人对鸭子骑车这件事所报的态度是不同的。鸭子的探险、尝试、快乐、对于其他动物来说或许并不好玩,但此时,事情却有了转机。

(出示课件)当一群骑车的孩子冲进这个世界,把一辆辆自行车停放在他们眼前时,也许早在心底的那些热情便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就不再甘心只是看着,于是,大家便和热情洋溢的鸭子一起体验着疯狂的快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学生观察画面,教师描述:

(2)母牛边骑边哞哞叫着,开心地自言自语,她会说些什么呢?

(3)猫和狗在赛车,个头高大的狗竟然落在刚才还在瞌睡的猫的后面。他们一前一后在喊什么呢?

(4)教师描述:绵羊、山羊、马、小老鼠骑车的情景。

他们一起体验着这疯狂的快乐“真好玩”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鸭子,你的主意真棒!” 8.(课件出示最后一幅图)

四、回顾故事,谈谈收获。

小朋友们,这就是鸭子骑车的故事。鸭子在骑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动物,他们有的觉得骑车是——,有的觉得——,有的觉得——,对呀,有的动物看不起,有的动物担心,只有少数动物支持他。可是鸭子有没有放弃呀?他依然骑呀骑呀,尽管一开始骑得---左摇右晃,慢慢地----骑得好多了,接着---蹬得快了一点,然后他学会了----一边按铃一边骑车,后来----单脚站在车座上,最后竟然-----撒开车把骑车,你发现了吗?鸭子---甚至最后的最后,所有的动物都跟着他一起骑车了。

五、大胆尝试,想象创作

1.师:这只有梦想的鸭子总是有疯狂的主意这次又有什么主意了?

(课件出示最后一幅图)鸭子正对着一辆拖拉机在出神。他又在想什么呢?同桌说一说,讨论一下。仿照书中的写法说一说每种动物的表现。

2.汇报:

六、走进作者

7.小学阅读课工作总结 篇七

课例:《大脚丫跳踢踏舞》(二年级)

1. 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王老师请来了一群外国的叔叔,他们将给大家表演一种超酷的舞蹈,欣赏一下吧。(播放踢踏舞视频)

师:谁知道这是什么舞蹈?

生交流。

师:还有一位朋友也特别喜欢跳踢踏舞,他叫大脚鸭,咱们一起喊他的名字,把他请出来。

生(喊):大脚鸭——

师:这位大脚鸭先生还有点不还意思呢,咱们再大点声,鼓励鼓励他。

生(加大声音):大脚鸭——

师出示大脚鸭图片。

师:想知道大脚鸭先生是怎么跳踢踏舞的吗?我们一起走进这本好看的《大脚丫跳踢踏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指导低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时,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某种程度上比教给他们阅读方法更重要。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 我们教师应承担重要的角色,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的书目,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兴趣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读书内容必须体现层次性 ,在此基础上, 教师在课堂内能够设计读物推荐课对所推荐的读物进行导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在这节课上,笔者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没有必要对阅读内容刨根究底,只要他们愿意读就行,我们老师只要一步步把他们领进去,让他们品味到阅读的快乐, 所以我们的阅读课设计不需要大量的内容讨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阅读环节。

2. 听一听

师:小朋友们,认识了大脚鸭先生, 想不想听听他跳踢踏舞的故事?

师绘声绘色读故事。

听故事是低年级学生最乐意做的事情,这个环节伊始,学生的兴趣就十分高涨,他们急切地想了解大脚鸭,了解大脚鸭跳踢踏舞的故事。

3. 读一读

师:听了老师给你们讲的故事,你喜欢大脚鸭吗?这本书里还有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呢,翻到目录,一起看看都有哪些?

学生读目录,交流。

师:想不想读一读?赶快翻到自己想读的故事,美美地读起来。

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有了前面听故事的铺垫,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进一步激发,阅读成为一种渴望,读故事就变得很自然,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翻开了书。这个环节老师要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让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个性阅读里。

4. 讲一讲

师:刚才老师发现大家看书特别认真,故事精彩吗?

师:把你们读的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听,那咱们就可以知道更多精彩的故事了。

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过的故事。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刻板地照本宣读,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内容,用积极的情感体验去感受阅读。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感悟,此刻不说,更待何时 ?

桥梁书是低年级学生由图画书向以文字为主的课外书过渡的一种阅读材料,这种阅读课老师不适合就内容进行大量的讨论,学生小,我们就教得简单些,模式基本上可以定为:导入—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加入看视频,不断激发孩子的阅读渴望,教师在此模式操作过程中应把握住目标,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亦要点拨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默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等。

如果一个人没有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面对书籍进行深思的激动人心的欢乐,那就很难设想会有完满的教育。作为学生阅读的引领人,我们语文教师有义务让他们的阅读之路越走越宽,而在引领的路上,我们灵活运用模式,更可以让我们这朵阅读之花在墙内开得旺, 在墙外香得远。

摘要:尽管课外阅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外阅读是一种放羊式的阅读,不需要教师或者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事实上,课外阅读有时更需要阅读指导。本文笔者将就新课标下的课外阅读教学操作模式做一个新探。

8.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探讨 篇八

小学英语到了高段就会出现大量的语篇,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 我也意识到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阅读课对师生有哪些要求,在《教师用书》中,明确提到:“这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读懂对话或短文;完成检测学生理解程度的活动。进行本部分教学时,教师不要面面俱到,注意要把本部分和故事课教学区别开。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学生对英语阅读感兴趣并在阅读过程中满足情感需求和强化学习动机,首先要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要了解并解决下列问题:

1.学生为什么需要进行英语阅读?换言之,如果不读英语语料而直接阅读母语语料,其结果是否一样?

2.学生需要读什么样的英语语料?即阅读语料本身在知识广度和深度上是否与阅读者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相一致?

3.学生应该读什么样难度的英语阅读语料?

4.学生应该在什么样的状态下进行英语阅读?

5.通过英语阅读除了能够锻炼和提高阅读能力,学生还能够在精神上得到哪些满足?

通过这些了解,我在教学实践中尽量多想一些办法,让学生练习,多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英语教学中听说和读写有着密切关系。听和读是语言材料的输入形式,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加大语言的输入量是学好英语的前提。人们听说和读写时往往依赖于口头表达的语言。而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非常有限,让其阅读显得难度很大。在实际教学中,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存在着“听声音,不见文字”或“只看单词卡,不读词”的现象。由于学生接触和练习书面英语的机会很少,因而他们认读、记忆和运用英语单词和句型就感到非常困难。

还有我意识到一定要让学生觉得阅读英语是轻松愉快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真正的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内在因素。精选一些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而又能启发心智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阅读教学太注重词汇的训练会剥夺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因为在阅读中令小学生感兴趣的不是故事的词语,而更多的是故事本身,故事的知识性、故事的趣味性等等。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加不容忽视。因此学生开始英语语言学习的同时,就应注重对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落实教学步骤,打实基础

1.1导入新课。 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诚然,一节优秀的课,离不开一个恰当且有效的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就是把课文的主题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提供的语言情景中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对于不同课文,应采用不同形式导入新课,常见导入新课形式有:提问、讲故事、设置悬念、介绍背景、观看影片、唱歌等。

1.2作出预测。 预测,就是预先推测或测定。预测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题目或图片去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可能用到的词汇,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主要词汇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句子。预测可在个体独立进行,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输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参与的能力。

1.3设计任务。 “英语阅读教学形式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式活动,就是让学生作为阅读实践活动的主角,并使阅读活动作为一种主动的、探索式的认知体验。在“任务式”活动中,教师应多层次,多形式设计阅读活动。

1.4问题呈现,把握全文。 英语语篇的理解离不开问题的呈现,给学生设计几个有助于理解文意的问题,采用边听边思考的方式,帮助学生趣味理解文章。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这种方法是小学高段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也达到了有效学习英语的目的。

1.5回归课本,活训语感。 在英语教学中,原声语音的模仿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美的语感,为英语的终身学习创设环境。在教授完语篇后,让学生打开课本,听音模仿,既是语篇内容的一个再现,又在真实的语境中活训了学生的语感,一举两得。

1.6精讲多练,课外延伸。 在课的最后,设计一些练习,通过开放型的题目让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在课外拓展训练中,运用课文中所学句型及情景,将知识灵活运用,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2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

学习策略是学生自己学习、自己阅读的拐棍。应该采取多重方式教学生什么时候精读,什么时候略读,读的时候要怎么做,要注意什么,课后应该怎么学习。这样既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知道了怎么去阅读。这样坚持下去,时间久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策略就了如指掌了,不会再出现不会读的现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学生对自己的认可还来自老师的评价。

在阅读教学中,除以上提到的几点,还要注重趣味性,注重对学生学习热情的保护。当学生能从阅读材料中找到一两个单词时,适时地说一句:Great! Try again. You can catch more.使他们渐渐相信自己进行阅读活动的能力。

9.小学课外阅读导读课的 基本模式 篇九

小学课外阅读导读课的基本模式

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普遍处于“放羊”的状态,读什么书,怎么读,读的效果如何,往往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评价机制。事实上,小学生知识经验积累少,认知理解能力偏低,如果任由他们自己进行课外阅读而不做指导,效果肯定不尽人意,也许量是达到了,但质却跟不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开设“导读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导读课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是传授学生阅读方法。根据这样的目标,可以确定导读课的内容与框架即基本模式:了解大概内容,形成初步印象;选读精彩部分(或与猜想内容相结合),体验阅读乐趣;传授阅读方法,提出阅读建议;介绍相关信息,激发阅读兴趣等。

一、了解大概内容,形成初步印象

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作者是谁?封面什么样子?大概讲什么内容?我们新拿到一本书,一般会有这些疑问。导读课就是要解决这些疑问,让学生对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留下初步的印象,产生积极的阅读期待。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首先从预读开始,观察书的封面,引导学生从封面上获得一些信息,由此来猜一猜故事大概会写什么。课堂上,教师可以抓住书名的特点,借助封面和内容简介,设置疑问,吊足学生阅读的胃口。这样,学生的阅读的欲望被激发,深入阅读也就顺理成章。在此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思考动机,而非被动让作者牵着走,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书的大体风格与内容概要,建立读整本书的概念。

如《爱丽斯漫游仙境》一课的导读,教师是从作者开始介绍,重点读了书本的序言,引导学生从序言中了解书本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了解本书的地位和写作特色等,并告诉学生,读书可以先从序言读起的方法。而《绿野仙踪》一课,则是用好了书本的目录,引导学生从书本的目录推测书本的主要内容。《一百条裙子》一书的导读中,教师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应该从封面、作者、目录、主要人物、故事内涵的介绍入手,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一本书,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在指导学生看封面图时让学生了解小女孩住在简陋的房子里,非常贫穷。此时,让学生质疑:这样贫穷的女孩为什么会有一百条裙子呢?不断地产生疑问正是阅读这本书的最好的兴趣导向。

二、选读精彩部分,体验阅读乐趣

面对整本书,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书本信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产生阅读兴趣,让他们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呢?教学材料的取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要根据这本书的特点,选择典型的片段让学生一起阅读,体验阅读乐趣。如在《特别的女生撒哈拉》导读中,首先初识波迪小姐--阅读外貌,然后再识波迪小姐--阅读事件,最后三识波迪小姐--阅读细节。在这些不同角度的材料中,教师抓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作品语言引导学生阅读,感受作品散发的魅力,体验阅读的快乐。

首先来看人物形象。文学作品是以鲜明的文学形象吸引读者。以人物形象为入手点的导读设计不仅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而且引导学生在阅读作品时随着人物命运变化的过程加深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

再看作品语言。不同作家的作品闪耀着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教师在导读时,从精彩语言、特色语言入手,“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中去”。比如,老师抓住作品中描写波迪小姐外貌极具作者的语言特色的段落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作者是通过丰富的表示颜色的词语来刻画人物的形象,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师引导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精彩片断,带着学生初步感知作品语言。

然后看细节描写。老师引导学生从局部细节入手,引发话题,特别是对德里的无礼野蛮行为,波迪小姐运用了自己的宽容与机智见招拆招。抓住这个细节与学生互动,师生分角色朗读、表演人物对话,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情感,揣摩细节描写的魅力。通过讨论,走进人物心灵,深化意蕴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这样从精彩部分入手回应全书,从而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三、传授阅读方法,提出阅读建议

平时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习得方法,课外阅读则要运用这些方法。诸如朗读和默读的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的不同要求,边读边想画面,边读边思考,以及如何抓要点,如何梳理故事情节,如何体会人物形象,如何揣摩语言的精妙,如何做摘抄、作批注、写体会等。可是,这些阅读方法与技能并不是一经传授,学生马上就能熟练运用的。而且,不同的书籍,对阅读技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外阅读导读课上加以强调,加以点拨。

如《草房子》导读,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作了如下指导:第一遍读,仔细读,不漏掉一个细节,从整体上理解小说内容。第二遍读,带着问题读,跳跃地读,选择性地读,把感兴趣、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深入体会其中的奥妙。为此,教师设计了几个问题:(1)你觉得桑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段落或相关事件来予以说明。划记并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2)如果桑桑、秃鹤、细马、杜小康、纸月五个人都在我班,你最喜欢与谁做好朋友?为什么?(找、划、读文中相关语句)(3)赏析“爬城墙”部分,体会人间真情。在这一片断中,最令你感动的是哪部分?这是一堵什么样的城墙?此刻的桑桑是什么样?柳柳是什么样?接下来的事情是怎样的?不难看出,问题牵引式阅读,目的性较强,有利于阅读方法落实到位。

而且,教师还进行了跳读的指导。跳读也叫选择性读书,就是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相关部分再次阅读,当然是有目的地读,重点地读,深入地读。如要回答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必须要对全文十分熟悉,最好把发生在桑桑身上的最主要几件事标出来,另外写在本子上,然后加以分析,从这些事件中看出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怎样的孩子”,要用概括性的词语说,一般是形容人的性格品质、思想感情的词语,如热情、自私、任性、善良、异想天开等。回答这个问题的步骤与分析过程刚好相反,应该先概述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再用小说中的具体事例一一加以说明,最好一个特点对应相应的事件。

怎样进入到小说中去呢?小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乡村,而学生生活在城市,这之间多少会有距离。于是教师说:“你想啊,农村生活如此神奇,如此美好,怎么不令人向往呢?有了这样的心情,读起来一定会饶有兴味的。关于农村的一些生活场景,你如果确实不太熟悉,可以向家人打听,或与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交流,这也可以帮助你缩短阅读审美的距离。”

四、介绍相关信息,激发阅读兴趣

在导读课的最后环节,可以拓展介绍这本书的其它信息,如获奖情况,名人和媒体的评价,以及这本书的特别之处等,使学生对本书的了解更加全面,从而产生更大的阅读期待。比如《特别的女生撒哈拉》导读课最后让学生了解媒体的评价: “2004最棒、最佳、最好图书奖。”--芝加哥图书馆

“超级好看的书,真正给孩子看的书,一本讲教育的书。”--Kirkus书评周刊

“科德尔的本领在于,语气平常,讲述却精彩,故事自然醉人。”--“童书中心”排行榜。

这让学生回归整体,产生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有强烈的愿望去阅读整本书。

又如《三十六计》导读,除了介绍作者和三十六个计策名,以及选读两个计策外,还增添了两个书上没有的内容:一是《三十六计》成书的过程,二是有趣的计策诗。这无疑丰富了原书的内容,能进一步激起学生阅读《三十六计》的愿望。

上一篇:四亮四创四评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小学生班级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