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2024-08-02

如何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11篇)

1.如何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篇一

谈如何概括问题

在对多个版本的《申论》参考书的研读中,我发现没有一本对书对《申论》的第一题中的关键词“主要内容”与“主要问题”进行过准确深入的辩析。个别书上,对此有所认识,但并没有对二者进行区分。比如有书上就认为:“一般来讲,根据给定材料的不同,要求概括的问题主要有两种:

1、概述内容:指的是概括材料反映的问题的几个方面、几个层次。

2、概括观点:指的是概括材料反映的内容包含几方面意见、争议。”这种理解是似是而非的。一些参加过社会上举办的公务员考前培训班的考生也向我咨询二者的异同。我认为这是一个对《申论》考试极为重要的基础性问题,愿意对此作些努力,将研究成果奉献给将要参加考试的考生们,或许能够对他们有所帮助。

“内容”是与形式相对的一个词语,它是相对于《申论》的段落、结构、语言、篇幅、字体等外在形式而言的。如果说形式是一个容器,那内容则是里面装的东西。在汉语里,“内容”一词的意思是指事物的内部所含的实质或存在的情况。在文章中,它主要包括主题和材料。在英语里,“内容”一词译为“content”或“substance”。Content的意思主要有:所容纳的东西,所含之物;含量;实质内容,要旨,容量,意义;容量,容积,体积等。“substance”的意思主要有:物质、材料;实体,结实;(与形式相对的)基本内容,要旨,实质等。

也就是说,概括主要内容是指从宏观上概括出申论给定材料里“有什么东西”。它要求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事实的类型、层次、数量、质量等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它注重的是给定资料里面“有什么”的问题。它要求将“有什么”表述得全面、简要。所以讲求分类、分层、定性、定量。

在汉语中,问题通常有两层意思:

1、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2、尚待解决或弄不明白的事。在英语里,问题一词译为“question”,“problem”,“issue”。“question”的主要意思是指需要回答的疑问、发问、提问;“problem”的主要意思是指需要解决的疑难;“issue”的主要意思是争论、讼争的焦点。

结合实际,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问题”是要概括申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事实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所以概括问题要找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事实中“程序不当”、“逻辑不严”、“结构失调”。也就是说,概括问题是要让人明白“什么该有而没有”、“什么该多而不多”、“什么该先做而没有先做”。它需要找出“一个事实的当前状态离正常状态有多大差距”。

由因对于一个词语的多重解释在客观上存在着导致其意思游移的可能,所以关于“内容”和“问题”的解释我们都只能而且必须从其主要方面着手。因而,《申论》命题者充分考虑到对特定词语进行解释的词语很难与其意思全等,随着词语解释的不断深入,用以解释的词语的意义边界在不断扩大,如果我们一直解释下去,可能其边界会被释义词语延伸得越来越远。因而,命题者要求考生概括“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就是要求考生的理解在可能产生意义分歧的地方止步,而对共有的知识或信息做出宏观的、抽象的概括。

根据以上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初步论断,“主要内容”的意思是:《申论》所给的材料的主体内容和所表达的主旨,“主要问题”的意思是:有待回答、解决、明白的事。

我曾尝试过用写作学的方法来讲解《申论》中“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但总感觉自己讲起困难,学生听起繁杂,费力不讨好。于是我就采用社会学方法中的“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来对《申论》第一题的做法进行讲解,考生们反映效果很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把握住《申论》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

“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doctrine of historical culture survival and history reconstructure)认为,现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历史变迁中遗留下来的成果,我们现在只有根据这些成果重新建构历史原貌。根据《四川省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暂行办法》第三章《命题与考分比例》第十四条规定:“命题应在考试之日前30天完成。”结合对多次考试中涉及材料的时限分析得出的结论,《申论》所给的材料通常都是考试前一段时间,通常是考试前1至6个月内发生的引起普遍关注的热点事件、焦点现象。它将发生在各地的不同性质的材料糅合在一起,要求考生对其“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进行概括。

事实上,概括主要内容是要求考生根据阅读后脑海里残存的信息勾画出事实的轮廓,使人(其实主要是阅卷教师)明白曾经发生的事实的大致情况。读申论给定资料就好象看山,如果将申论各段资料比作一个个花草茂盛的山坡的话,那概括申论资料的主要内容则是要求你描述山脉走向轮廓,概括主要问题则是要求你看清山脉的缺口。因此你必须抛开现象看本质。读完申论资料,就好比你爬过很过座山,要问你的是你爬完后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山形山貌,大致印象,而不是像闲人聊天光拣细节说,你需要的是进得资料去更要出得资料来。

这事实上与绘画学上的白描有相通之处,当你看到一个人后,如果细描其形貌,往往会令人不知所以然。正如大画家毕加索家“贼”逃跑后,毕加索细描出了“贼”的形象,而警察很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无从捉“贼”;而保姆则廖廖几笔,勾画出“贼”的基本外形轮廓,警察按图索“贼”,很快就抓住了“贼”一样。如果说阅读过的《申论》材料中所反映的信息就像已经从眼前溜走的“贼”的话,那“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则类似于白描出“贼”。

所以,《申论》要求“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是要求“形似”与“神似”的结合。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完成。

1、找出事件中的几个基本事实。关键事实是在《申论》给定的材料中起着基础作用的事实,它是事件的本体的核心信息,而不是衍生信息。这正如要找到大树的主干,不要把精力花在对枝叶的关注上。这是工作经验缺乏、考试经验缺乏的考生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2、找出事件的转折点。事件的转折点往往是事实由量变积累到发生质变的地方,事件的重大转折点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只有对转折点的明确清晰的辨别,我们才可能在连缀基本事实时,不至于犯方向性的错误,也才能够更清晰准确地描绘出事件轮廓。

3、用流畅的语句连缀事实。正如我们要把图上具有内部联系的几个点联系起来一样,在连缀基本事实时,要突出显示基本事实之间的内在规律,根据事实发展的先后顺序和逻辑联系来将事实连缀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事件。我们要注意避免概括出像电视剧剧情介绍那样运用“蒙太奇”方式拼接在一起的事实。

4、准确地概括事件的主旨。主旨是通过事实表达出来的思想倾向或中心意思。考生应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评判事实。

下面我就此举一个例子,请大家先读材料。

(1)2002年10月1日至7日,北京全市城管监察组织共出动执法人员1.3万余人次,查处各类破坏市容环境违法行为1.9万起,罚款23万元。为保障全市各景点的良好市容环境,本市城管部门每天保证半数以上执法人员上岗巡查,各景点和繁华地区都安排人员盯守,杜绝无照经营、店外占路经营、乱设广告牌等现象,同时对游人乱吐乱扔的行为加大检查力度。

(2)国庆节过后,海淀城管继续加大对违法小广告的打击力度。日前,根据街头张贴小广告的线索,一举端掉了一个贴小广告的非法职介所。海淀城管西三旗分队巡查到西三旗东路时,发现道路南侧的电线杆和电话亭上又出现了新张贴的小广告,其小广告的内容是“招聘司机、保安、服务员及联系电话”,一些新张贴的小广告尚未干。执法人员以找工作为名与非法职介所取得了联系。

(3)执法人员在现场看到,不足10平方米的平方内,地上放着大量未张贴的小广告,桌子上堆放着已填写完的应聘人员登记表。工作人员是三个二十多岁的男青年,要想得到工作,先交120元的介绍费。据了解,该非法职介所为了招揽应聘者,他们利用夜间到处张贴小广告,但由于前段时间检查的严,一般都到朝阳和昌平两区张贴,没想到在西三旗地区第一次张贴小广告便被城管执法人员抓到了。

(4)海淀城管西三旗分队依据《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的规定,对该非法张贴小广告在者处以2000元的罚款,并没收数千张未张贴的小广告。

(5)2002年10月11日,东城城管大队在公安民警的配合下,成功捣毁了一小广告窝点,因情节严重,当事人被处以了1万元的罚款。这是自本市实施新的市容条理以来,对小广告开出的第一张最高罚单。新的《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规定,对乱发、乱贴小广告且情节特别严重的最高可处以1万元的重罚。

(6)11日下午6时,东城城管在东直门长途汽车站巡查时,查获了6名小广告散发者。经查,他们来自同一家职业介绍所。城管队员顺藤摸瓜,按线索直抵位于车站东侧的广告窝点,一次性查抄小广告15万余张。据工商管理机关验证,该职介公司属异地经营,且无本地营业执照,所印制的广告也未办理过合法审批手续。鉴于该公司从事小广告散发时间已有一年之久,且散发小广告数量累计已有近百万张,确属情节严重,东城城管大队依据《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一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公共场所散发、悬挂、张贴宣传品、广告。违反者,应责令其恢复原状,没收散发、悬挂、张贴的宣传品、广告,并处以100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该公司处以了最高数额罚款1万元。目前,该公司涉案人员已被东城公安分局行政拘留。

(7)2002年10月8日,家住海淀区万泉河路的王大妈高兴地从城管队员手中接过了30元的奖金。这是海淀街道办事处为打击非法小广告专门设立的奖金。记者了解到,为了保护北京的市容市貌,打击非法张贴小广告,海淀街道办事处特别设立了10万元专项奖励基金。

(8)海淀街道办事处城管科副科长魏东告诉记者,10万元的奖励基金设立后,已经有104人领取了奖金。魏东说“我们的奖励对象主要是针对社区居民和个人。每举报并抓获一名非法张贴小广告的人即可获奖励30元。目前我们已经发放了3100多元的奖金了。”

(9)记者了解到,自从海淀街道设立了10万元的专项奖励基金后,海淀街道辖区范围内的小广告明显减少。魏东介绍说:“海淀街道辖区内光是培训学校就有9所,以前到处散发张贴培训广告的人满大街都是,现在你再看看,找不到了,主要就是因为发动起了社区居民,让大家共同参与管理。”

(10)据介绍,为了打击小广告,海淀街道不仅设立了专项基金,还组织了18人的专业队伍,并为他们配备了对讲机、电话和汽车。魏东介绍说,近一段时间,海淀街道近期共收缴小广告25万份,对240栋居民楼的张贴物进行了清理,清除喷涂小广告1万余处。另据了解,沉梦培等10名市人大代表还向市有关部门建议推广海淀街道打击非法张贴小广告的做法。

(11)2002年9月14日,崇文区4万余人牺牲个人休息时间,自愿走出家门,参加整治市容市貌、纠正不文明行为等清洁宣传活动。连日来,崇文区各界群众会同区城管、工商、公安等部门,对区内胡乱张贴小广告、无照经营的占路摊点等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截至目前,全区共收缴违法小广告17万张,捣毁了21个造假窝点,清除垃圾1636.8吨。

(12)记者从丰台区了解到,在前一阶段整治的基础上,下一步全区将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9月20日前,针对整治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还将组织全区集中统一行动。到目前为止,丰台区以公交站牌、报刊亭、广告栏、主要路段、立交桥、过街桥等为整治重点,共组织出动15万余人次,清刷小广告18.8万余张,查处乱张贴散发小广告行为108起,端掉小广告窝点38个,没收非法小广告行为38万余张,收容“三无”人员120余人。

读完这则材料,我们很容易形成一个基本印象,就是各段所述的事实都差不多。用一个词语准确地来描述,就是同质同构性。这种材料各段之间所述的事实情节差不多,性质也基本相同。我们如果是概括主要内容,就把发生了什么说清楚就行了。那怎么说的。请你假想一下,要是你只看过这则材料一遍,你在路上恰好又碰到一个要好的朋友是做小广告的,你想简要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事,你会怎么给他说的。

北京市花大力气整治市容市貌,严格查处各类破坏市容环境的违法行为。全市出动了大批执法人员上街巡查,收缴了大量违法小广告,捣毁了不少造假窝点,清除了大量垃圾。对违法张贴小广告者予以了严厉处罚,对检举违法张贴小广告者予以相应奖励。同时发动广大市民参加到整治市容市貌活动中来。整治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146字)

但如果是概括主要问题就有所不同了。这则材料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这事实上是一个需要逆推的过程。也就是请你假想整治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你得具有形象思维的能力,将死板文字恢复为一种景象。当然你还得具备抽象思维能力,把这些脏乱差的景象加以清楚地概括。

北京市市区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破坏市容环境的违法行为。摊点无照经营、商店占道经营、单位乱设广告牌,行人乱吐乱扔等现象普遍。市内违法小广告生产窝点数量繁多,一些职介公司、办学机构大量违法张贴小广告,严重影响市容市貌,整治市容市貌迫在眉睫,整治工作面临巨大的人、财、物压力。(134字)

或许,你已经发现,主要内容是对看得见的东西的概括,主要问题是对看不见的东西的概括。在时间上,似乎也有这样的规律,主要内容重在对当前的情况加以描述,主要问题重在对过去现象加以揭示。可以认为,概括主要问题的难度远大于概括主要内容。

如果说申论考试可以由考概括主要内容向概括主要问题转变的话,那它当然也能向对未来情景的描述转变。所以2004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考题就有所改变,第一题就考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果你对概括主要内容和概括主要问题都清楚的话,那这道题事实上二者的组合,只是在时间表现上重在当前和未来了。这也可见我们国家的申论考试正在走向成熟,在万变不离其宗的前提下,不断地变化考题的内容和要求,而其实质却是一样的。所以,本书重在教会考生以不变应万变的办法。如果我们预测考题,那便会陷入一种手忙脚乱的状态,计划没有变化快,所以与其去预测,不如不预测,牢牢地把握住申论实质,任它题型咋变,我自临场不乱,游刃有余。

如果说上边的阐述对《申论》中的“主要问题”能使读者知其然的话,那我就继续阐述“主要问题”的概括。关于“主要问题”的概括,我主要从三个角度讲:

一、从矛盾对立的双方来讲。但凡是要求概括主要问题的《申论》材料,矛盾冲突的主要参与者通常是对立的双方。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可以从双方之间未取得一致意见、未采取规范行动的地方入手,对其进行阐述。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使得各种影响事件进程的力量此消彼长,优劣互见。在此过程中,正确与错误也是交错相生的。《申论》材料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考生如果抓不住要点,则无法答题。因而,面对复杂现实情况时保持客观冷静,是公务员素质要求的第一关。这时候,要排除干扰信息,抓住问题的症结。建议考生对各种事件的相互关系运用图示进行表示,此种方法,我将在具体的《申论》材料分析中进行初战分析。此不赘述。

二、从问题所处的层次来观照。任何问题,从层次上分,我们都可以把它分为观念问题、体制问题、措施问题三个层面。三个层面由虚而实,由宏观而至微观。就观念问题来讲,主要是观念落后导致体制滞后、措施不得力。这是最深层次的问题。体制问题包括机构设置不合理、职权分配不合理、执行不到位等方面。措施问题主要表现是行政行为的不适度上,违背了政治的核心原则,即“正”的原则,即公开、公平、公正。

三、寻找有待解决的、有待加强改进的、有待加强的、有待完善的问题。正者,止于其所当止处。《申论》材料,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既然是问题,则无论如何须采取适当措施予以消除,以使社会稳定,并在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考生要认识到,社会稳定是相对的,社会发展总是在失衡与均衡的二元对立统一中波浪式前进的,《申论》给出的问题,是对社会均衡与和谐的否定。而《申论》随后要给出的“解决方案”,却又是否定之否定。找出主要问题为随后的解决问题提供条件。这也充分显示了申论对考生行政能力的测试。找出《申论》材料的“主要问题”,是提出方案进行最优化选择实施,从而使社会归于稳定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这道题虽然通常只要求150字,却常在100分的总分中占到20分的分量,足见其重要性。

这种阐述,想必听众是听时了然,考时茫然,多半处于似懂非懂之间。这是很正常的,虽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在“鱼”(具体的做法)和“渔”(抽象的方法)之间还有一个中间环节,即经验。而很少有《申论》参考书有过“下水作文”的经验,因而考生对关键之处不得而知,处于郁闷状态。遍寻名师名书,以求突破。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述而》)孔子的话就是说,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三个角,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这可以解释我继续写下去的原因,以下也是这篇文章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最重要之处。

因为多数考生是缺乏实践经验的,所以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搭积木”似的答题方法。我之所以敢这样讲而不认为“搭积木”似的答题方法贬低了公务员考试的价值,恰好相反,公务员考试在概括问题时恰好需要“搭积木”的思维和行动,这是符合行政行为。

关于主要问题的概括,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以事件进程为序来发现问题。一个事件中的问题,有渐变的,也有突变的。渐变的问题,我们要从每一个环节入手来寻找。层层相扣来概括出整个问题。抛开材料的表述形式,我们把它回归到现实,我们可以很容易知道,如前边两个学生状告PCEC英华美上海学院的案例。本事件的第一步是PCEC英华美上海学院在《上海人才市场报》上刊登不实广告。第二步是两名学生对信息不加核证就予以相信。第三步是两名学生收到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公函发现PCEC英华美上海学院所开展的教育形式与广告宣传上的不一致。第四步是两名学生对英国莱斯特大学退还的学费数量不满,将PCEC英华美上海学院推上了法庭。那概括起来就是:

这是一则关于教育投诉的案例。上海市个别媒介上发布了个别境外学校境内招生的广告,少数学生未加核实就前去就读,事后发现该校的教育形式与招生广告上承诺的不相符合,要求学校赔付损失,双方未能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意见,于是学生对学校提起上诉。它反映了我们国家教育市场存在着一定的混乱状态。(138字)

二、对号入座发现问题。我们在前边讲过多种概括的方法。我们可以将资料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按照分层法、参与方分析法、链式分析法、焦点问题分析法、类型分析法等进行。我们借鉴前边讲过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以链式分析法为主体,辅以层次分析法来概括下边这则给定材料中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1)卫生部2002年10月14日通报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一个人不愿相信的数字出现其中:2002年上半年,我国报告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比2001年同期增长了16.7%,虽然增长幅度有所下降,但估计累计感染总人数已增长到近100万人。

(2)据分析,目前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以注射吸毒感染为主,占累计总数的68%,经采血(血浆)途径感染人数占9.7%。此外,经性接触感染人数占7.2%,血液和血制品感染占1.5%,母婴传播占0.2%,尚有13.4%传播途径不详。

(3)据专家预测: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超过1000万人。

(4)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传播方式。在我国中部一些地区1995年前因不规范和非法采供血活动造成了艾滋病的传播。感染者多以村为单位呈高度聚集灶状分布,重点村庄供血浆人员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一般为10%至20%,最高达60%。由于感染的时间和地域比较集中,根据艾滋病的发病规律,这些地区艾滋病集中的发病和死亡高峰正在出现,其中主要是青壮年人。

(5)艾滋病在亚洲的肆虐已经有过可怕的先例。1990年,印度医生吉拉达预言,在世纪之交,印度有可能成为艾滋病的堡垒。当时,他的预言不仅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反而遭到普遍的嘲笑。令人遗憾的是,仅仅过去了五年的时间,艾滋病就开始以爆炸般的速度在印度蔓延,艾滋病感染者的数量蹿升到世界第一的位置。

(6)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有关爱艾滋病防治的新措施不断出台,由红十字在云南开展的艾滋病预防项目也已经取得很多的经验,然而,对于人口众多、济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中国来说,阻遏艾滋病的城墙仍然显得异常薄弱。这首先体现在对民众的教育远远不足以应付艾滋病传播的快速和隐蔽。公众对艾滋病的了解到底有多少?一个简单的例子恐怕就足以说明问题。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就有艾滋病感染者,但迟至今年,中国才有了第一部艾滋病科教片。在不少农村地区,人们不是“谈艾色变”,就是普遍的“艾盲”,这种状况导致艾滋病首先选择农村地区作为“突破口”,造成了“高度聚集灶状分布”的现实。如果不加快公众对艾滋病的了解,艾滋病就会成为游荡在无知人群中的瘟疫,而预防艾滋病也将无从谈起。此外,由于存在着观念分歧,一些部门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够重视,或者有意忽略。由于对性产业人群的监控、引导、教育不够有力,艾滋病已经开始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如果不能及时解放思想、突破屏障,就难以及时斩断艾滋病的性传播路径,更多心存侥幸的人将有可能被艾滋病所捕获。

(7)经过中国政府的多年努力,进口艾滋病药物的价格近年来不断降低,但目前仍然维持在每人每年3万元左右,对众多患者,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病人是个难以承受的负担。根据卫生部的数据,中国目前有至少85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但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专家曹韵贞说,目前能接受“鸡尾酒疗法”的只有300人到500人。

(8)上海迪赛诺制药公司2002年10月13日宣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该公司生产去羟肌苷和司他夫定两种抗艾滋病药物。另两种药物齐多夫定和奈韦拉平也在审批中。现在全球也开发出包括这四种药物在内的10多种抗艾滋病药物,用其中几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方案。这四种药物可组成两组“鸡尾酒疗法”的联合用药,价格约为每人每年3000元左右,是目前使用进口药治疗费用的十分之一。迪赛诺公司表示将于年内开始大规模的的药物生产,预计产量能满足50万患者的需要。

(9)事实上,迪赛诺并非中国唯一开始仿制抗艾滋病药物的企业。国家药监局已批准东北制药总厂生产齐多夫定,而正在申请齐多夫定、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的企业已有10多家。

(10)10月17日,四川省首起公共娱乐场所负责人艾滋病培训班开课。100多家省、市级公共娱乐场所的负责人成了首批学员。据了解,为期两天的培训,将对学员进行相关的艾滋病政策、基本知识、流行现状、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完后,省卫生防疫站还将制定《共同守则》,要求各企业遵照执行。娱乐场所负责人接受培训后,将其服务从业人员进行再培训,以此让整个公共娱乐场所的阻击艾滋行动也能“星火燎原”。

(11)9月,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宣布:要在中国的4个城市的娱乐场所进行100%地使用安全套的试点工作。

(12)这种作法通行全世界,并在泰国、柬埔寨等高危地区取得了很好的抑制效果。在上届世界艾滋病大会(澳大利亚大会)上,仅就在娱乐场所推广全部使用安全套的问题,柬埔寨代表就被邀请做了38场报告。

(13)据《哈尔滨》日报报道,《哈尔滨市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行动规划(2002-2010年)》日前出台.临床用血要全部由合法的采供血机构提供,单采血浆占机采原料血浆率要达到100%,完全阻断艾滋病病毒经血液、血制品等传播。

(14)黑龙江省在全国属艾滋病低感染区,但近年来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明显增多。哈尔滨市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全省最多,且有死亡病历发生。近年来,哈尔滨市性病报告发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

(15)《规划》要求,到2003年,哈尔滨市70%的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中医医院等医疗机构,要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规范化治疗、护理、咨询和预防保健服务,85%以上的县级医疗机构能够为性病患者提供规范化治疗、护理、咨询和预防保健服务;建立输血风险和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职业意外感染保险机制;为艾滋病病毒提供医疗和社会救助措施等。

(16)我国首都普及艾滋病知识的科教电影〈预防艾滋病10月12日正式在京上映。该片内容丰富,不但用三维动画方式演示艾滋病发病机理,讲解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一些艾滋病患者也勇敢地站到镜头前,向广大公众诉说艾滋病的危害。著名演员、卫生部预防艾滋病宣传员濮存晰为该片义务出镜并担当了配音员。影片顾问、著名艾滋病防治专家曹韵贞教授表示,到2003年底,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已经超过65万人。我国已经进入艾滋病流行的快速增长阶段,如不采取防治措施,将对我国社会安全、济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17)《预防艾滋病》一片由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与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合作摄制完成。据悉,电影集团随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发行此片。

这则材料,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有一些专业术语我也读不懂。如果你也是,那我告诉你不用害怕。你其实用不着全部读得懂,没有人能够熟悉所有行业或学科。要想将知识储备到足以读得懂可能会出现的任何申论试题,那只有这辈子都不参加公务员考试了。

你只要将这则资料中反映的问题按上边提到的方法装进去就是了。模式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可以往你装。比如,我们用分层法来将上述材料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装进去。

读了之后,你应当知道,这是一则关于中国艾滋病严重情况的报道。那它反映出哪些问题呢?首先,我们要概括出艾滋病的传染在观念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资料的阅读,我们可以找到这些句子:“对民众的教育远远不足以应付艾滋病传播的快速和隐蔽。公众对艾滋病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在不少农村地区,人们不是„谈艾色变‟,就是普遍的„艾盲‟”。“由于存在着观念分歧,一些部门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够重视,或者有意忽略。”把这几句话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国家对民众缺乏足够的艾滋病知识教育,不少人对艾滋病缺乏必要的了解。

那么在制度上存在着什么问题呢?有没有法律,有没有法规?你先准备好要用这两个问题来问自己,然后根据对资料的概括来回答: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没有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艾滋病防控体系。

最后我们再分析在操作方面都有什么问题。我们从环节上来分析。艾滋病的预防、传播、控制环节都存在什么制度缺陷呢?读完资料你能够回答,预防不力,传播失控,救治经费匮乏。

现在,我们将它组合起来。

这是一则关于中国艾滋病严重情况的报道。国家对民众缺乏足够的艾滋病知识教育,不少人对艾滋病缺乏必要的了解。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没有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艾滋病防控体系。以致艾滋病预防不力,传播失控,艾滋病在中国开始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国家缺乏足够的救治经费,个人无力承担巨额医疗费用。(150字)

三、串珠法。就是将从给定材料中找出的零星问题,将它进行分类归纳提炼后,用通顺的语言组织起来。这一种方法可能更适用。我们以本书中的关于找击赌博的申论范例来进行讲解。我们以本书开头的申论范例来示范操作。

我们先阅读第一遍,了解大意。第二遍,请大家把笔拿起,对属于问题方面的语句进行勾划。作为一个大学生,你是会从中打到这些语句的。

第8段:干部赌博“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11段:公安部门越来越感觉到,仅仅依靠本部门的力量有点力不从心。

第13段:赌博的泛滥已经到了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程度,不解决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第15段:少数党员干部参加赌博现象依然严重。

第16段:境外赌场“兵临”中国边境。

第18段:周边国家在与中国接壤的边境一侧纷纷开设赌场。这些赌场数量多,已经对中国形成合围之势。这些赌场参赌人员大多是中国公民。甚至一些人非法越境赌博。

第19段:为中国公民参赌提供便利。

第20段:大赌豪赌屡见不鲜,触目惊心。

第21段:六*彩、私彩赌博泛滥“危害最为严重”。

第23段:这么多年的禁赌管理,该打击的打不了,老百姓却没少受到骚扰。

第24段:以前是到社区甚至到居民家里抓赌博,抓老百姓。浪费精力,真正的大赌却没有抓到。

第29段: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对大额资金流向的监督还显得乏力。

第35段:搞“一阵风”式的打击。

第36段:社会上对赌博的认识混乱。

第39段:思想上的偏差直接影响了我国禁赌工作的开展。

对于这么多零散的资料,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概括。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些事实,是从发生——发展——高潮——结果四个时间段来讲的。作为事实,每个时间段都有不同的主体。最后,各个时间段的动作方式是不同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上述资料串连起来,就是这则给定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答案请看第九讲中相关内容。在此从略。(郭五林著)

第一个问题:大作文的三段论中,除了第三部的对策,总结外,前面两部分一般应该怎么分配写作?写些什么?

1、引述材料——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分析原因

3、申述影响

4、提出对策。

第二个问题: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个人认为,写作有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天份。鲁迅毕业于医学专业,李準从农村出来,沈从文压根没上过学,韩寒是体育生,中文系毕业又多少出点名的我好想只听说过卫慧。

还有个人努力的因素,天才出于勤奋,比如:

贾谊、王勃、曹子建是天纵之才,苏洵靠的就是奋发;

管仲、韩信、诸葛亮皆天赋过人,而苏秦要用锥刺股;

当然努力也要有基础,作用也不是无限的,经济学中有个要素禀赋差异理论,不是人人都天生对文字敏感,短期内就想把自己变成贾平凹、欧阳修,显然不现实。可是短期内想提高申论成绩,应该是可以办到的。申论有自身的规律,只要找到规律,其实语言天赋根本就不是最重要的。很多公认的大才子申论考不好甚至考得很糟糕就是证明。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悟申论的规律。我最后再总结一下,所有材料,所有大作文,所有小作文,你都要有1+4的意识,就能成功

一,是抓主旨。主要问题

四,是所有题目作答过程中贯彻四个类别的意识,这四个维度分别是: 现状(问题)意义 原因 对策

所有材料不会超出这四类,你的答案也不会超过,按照这四条框框,申论不至于太出格,太不像回事。

[ 此帖被猴哥在10-7-11 12:26重新编辑 ]

2.如何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篇二

一、悉心指导,重方法传授

教师要教给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并让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习得这种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比较适合五年级教学。

1. 连接段意

段意是指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如果把每段话的主要内容连起来,就可以得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对篇幅长、叙事性强的文章特别实用。

以《飞夺泸定桥》一课为例,课文题目中的“飞”“夺”两个字,既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又集中体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课文共有九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明介绍了事情的起因:红军北上抗日必须渡过大渡河。第二自然段写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红四团接受命令在29日清晨夺下泸定桥。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红四团战士飞夺泸定桥,迅速前进,先于敌人赶到。这个内容紧紧围绕一个“飞”字。第六至第八自然段写红军战士经过英勇战斗成功夺取了泸定桥。第九自然段写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把五部分的大意连起来就可以得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红军北上抗日必须通过大渡河,而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红四团接到命令要在29日的早晨夺下泸定桥,于是他们飞速前进,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经过英勇战斗后,他们夺下了泸定桥。红军主力得以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2. 找出关键

阅读一篇文章以后,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这篇文章讲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只要回答出这些问题,我们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以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为例,教师让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梳理出以下四个问题:“谁发出呼吁?”(雷利)“向谁发出的呼吁?”(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呼吁什么?”(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什么呼吁?”(悼念为维和行动牺牲的爸爸)当四个问题逐一得到回答后,连缀起来就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3. 罗列提纲

根据罗列的提纲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也是一种易操作的好方法。罗列出来的提纲就是课文的基本框架,我们只要对重点内容进行概述即可。

如《天上偷来的火种》一课故事性很强,教师可将整个故事分成四个部分:求火一偷火一受罚一获救。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依照提纲让学生尝试用最简练的语言叙述这四个部分。等学生会说了,教师可把重点放在“受罚”这个段落上,抓住“悬在崖壁”“无遮无盖”“日晒雨淋”“鹫鹰啄吃”这些词语,让学生自然地把握主要内容。

二、说写结合,重完美表达

“能具体明确,用文字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教师同样要注意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1. 在课堂上训练口头表达

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练习口头表达,不仅要准确表达概括的内容,还要把这些内容表达清楚,表达完整。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需要加上过渡语,让表达的内容更完整,以使文章凝练。

2. 在课内外训练书面表达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策略 篇三

教师不妨让学生抓住文中特有的表时间的词语,练习概括每部分内容,然后连缀成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教《灰雀》一文,我展开了这样的教学:(1)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把表时间的三个词语画下来。思考这部分内容讲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此时,学生依次找出了文中的三个词语并说出了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有一年冬天,列宁养病时,在公园里发现了三只可爱的灰雀。”“一天,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第二天,列宁发现灰雀又飞回来了。”

二、提炼关键词语,梳理故事情节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以此有效地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文本脉络。如教《渔夫的故事》一课,首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指名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部分故事讲了什么?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学生迅速找到了关键句子:“打开网一看,发现网里有一个黄铜胆瓶,瓶口用锡封着,锡上盖着所罗门的印。”我肯定了学生的答案后,鼓励学生用四个字概括,学生随即说出“捞到胆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了第5自然段,学生顺势概括了“跳出魔鬼”。

三、抓住主要人物,串联故事情节

如教《草船借箭》中,师: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生: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师:这些人物中,你觉得哪几个是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请你用1~2句话概括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生:我觉得周瑜是这篇文章的关键人物。生:主要人物当然有诸葛亮了。师:有谁愿意将刚才两个同学说的话连起来说说呢?生:周瑜借口要打仗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完十万支箭,并且与他立下了军令状。让人意料不到的是,诸葛亮没有着急造箭,而是让鲁肃为他准备了二十多条船只、每条船只上配备了二十个士兵,船只的两边插满草把子。三天后,诸葛亮和鲁肃带着这些船只直奔曹营,拼命擂鼓,由于雾大,曹操只好放箭,最后诸葛亮终于完成了十万支箭的任务。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篇四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桂林山水》一课,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加以概括,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本篇课文主要写了桂林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要素串连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

时间:1994年

地点:美国的洛杉矶

人物:父亲,儿子

起因:发生了一次大地震

经过:一位父亲徒手在废墟上挖了38个小时

结果: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十四个同学

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次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徒手在废墟上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十四个同学的故事。

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共有五个结构段,第一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第二段讲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段讲五壮士准备转移,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讲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杀敌。第五段讲五壮士英勇跳下悬崖。这样全文主要内容就可简要连接为: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绝路,英勇歼敌,壮烈牺牲。

4.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问题回答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他是怎样做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在一个海上风暴四起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当她看望生病的西蒙时,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但是桑娜十分担心丈夫是否会接受这两个孩子,因为她自己家境贫寒,自己的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当渔夫出海归来时,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5.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习叙事性课文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2、初读课文《钓鱼的启示》、《落花生》并学习叙事性课文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运用所学归纳《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钓鱼的启示》、《落花生》并学习叙事性课文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运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生:自读《钓鱼的启示》、《落花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

师: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目标

1、(直奔主题)同学们,今天咱们进入四单元的学习,这个单元我们会学些什么呢?打开书57页,自己读一读,抓出关键词句画下来。(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本领,这节课我们就作一个系统的学习。不过今天的课和平时不一样,咱们来进行一个闯关游戏,大家请看——

二、初读课文

(一)、了解归纳主要内容的要求

1、回忆《窃读记》这篇课文的内容,再读一读下面这两个同学概括的课文主要内容,想想哪个比较好?为什么?

A、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转过街角,目的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当晚上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插入藏身于众多顾客身边,仿佛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借下雨天读书两个场景,“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B、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插入藏身于众多顾客、借下雨天读书两个场景,写出了作者窃读时惧怕与快乐的滋味。

2、师指名答,并归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应注意(简洁、准确),除了简洁和准确,还要注意些什么呢?(突出重点)(二)学方法,做练习

1、阅读资料,你从中了解了哪些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板书)

2、这个单元的课文特点是以事说理,而且有中心句。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概括比较好?(1)小组学习:默读课文《钓鱼的启示》,根据提示填空。(2)各组汇报、评价

① 请学生回答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自己是用了什么方法。请认真聆听,并来评评他概括出来的主要内容的优缺点。②你觉得他概括得好吗?为什么?

③哪组同学用了跟他们不一样的方法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呢?你觉得他们的方法可行吗?

(3)小结概括步骤:静心读、细心找、耐心对,写完以后读一读。

3、自读《落花生》,选择合理的方法写一写课文的主要内容。全班交流。

4、小结: 真好!一课一收获,一步一个脚印。是啊!今天,我们只是通过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这么多的发现,那么,以后在学习别的内容时,同样也可以通过观察、发现、总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我们的学习一定会更有效!

三、巩固练习

1、联系运用所学的方法概括《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

板书: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要求 方法 步骤

简洁 准确 重点突出 基本要素归纳法耐心对

段意归并法 找中心句法 文题扩展法

静心读

6.小学语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篇六

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

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课题扩充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送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

二、段意合并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三、分析比较,突出重点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

四.将设计的问题串起来 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例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鲁滨孙漂流的原因是什么?漂流了多少年?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认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五、抓重点语句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文章的不同题材,采用不同的概括方法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7.如何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篇七

关键词:问题扩展;段意串联;情节铺展;词句扩充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28-01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当前课堂中教师懂得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重要性,并进行了适当的训练。但是,往往在教学中只是走过场,而且不够得法,造成学生概括能力依然低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下面举例谈谈。

一、文题扩展法

文题是课文的高度浓缩,文章的内容、时间、人物、事件,包括重点、主旨,都能从文章的题目上看出端倪。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通过对题目的审视、质疑,然后围绕题目适当展开,就能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简单很直观的方式。

比如,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

师:由这个题目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课文主要是写李时珍的。

生:我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夜里。

生:我知道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古寺。

师:这个题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那么,李时珍夜宿古寺的目的是什么?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

生:李时珍是为了修订《本草纲目》这本书。

师:你能不能结合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生:课文主要写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纲目》,风餐渴饮、晓行夜宿记录下了很多药方,为民造福的事。

二、段意串联法

所谓“段意串联法”就是引导学生逐段地概括出课文的每段的段意,然后再把段意连接起来。一篇文章的意思总是体现在具体的文字中,分散在每一段落中,如果概括出了每一段的段意,课文的大体内容也就显现了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段意串联法,让学生逐段阅读,逐段概括,归纳出课文主要内容。

例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文,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分段读文,在读段时,让学生说出这段写的是什么,然后再把每一段的意思连接起来。当然,教师还需让学生进行取舍,保证语言的精炼。第一段意思是是:小红马说小骆驼长的难看,小骆驼很委屈。第二段写的是:小骆驼告诉了妈妈,妈妈决定带它到沙漠中走一趟。第三、四段写的是:骆驼妈妈在沙漠中告诉小骆驼身体各个部位的作用。第五段写的是:小骆驼知道身体部位的用处,认为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三、情节铺展法

所谓“情节铺展法”就是引导学生顺着文章的情节,进行铺展,瞻前顾后,理出文章的脉络层次及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可以用在一些故事性很强的课文中,比如小说、童话、神话等。

例如,在教学《九色鹿》一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九色鹿是个神话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写了哪几个人物?

生:有九色鹿、调达、国王、王妃。

师:最主要的是哪两个人物?

生:九色鹿和调达。

师:这个神话故事就是围绕九色鹿和调达这两个人物铺展情节的。故事写了他们的两次相遇,找一找,是哪两次相遇?

生:第一次相遇是调达掉入河中,九色鹿救了他。第二次相遇是调达为国王的军队带路去捉九色鹿。

师:课文哪些段落分别写了他们的两次相遇?

生:第一次相遇是第二段到第五段,第二次相遇是第六段到第九段。

师:第一次相遇写的是什么?你能概括一下吗?

生:调达掉入河中,高声喊救命,九色鹿奋不顾身救了他,調达郑重发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师:第二次呢?

生:调达看了皇榜认为发财的机会来了,带着国王的军队去捉九色鹿。九色气愤地揭穿了他,调达受到国王重重的惩罚。

师:谁能结合两次相遇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呢?

生:故事写的是调达掉入河中,高声喊救命,九色鹿路过,奋不顾身地救了他,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可是他为了发财恩将仇报,带着国王的军队去捉九色鹿。九色揭穿了他,使他受到国王的惩罚。

师:抓住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词句扩充法

所谓“词句扩充法”就是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词句,由词句展开、扩充,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有中心词或者中心句,这些词句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从中能折射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为抓手,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说海底“景色奇异” “奇异”在哪里,学生可以根据第二段,从海底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等,感受到景色的奇异。然后再说说“物产丰富”在哪里,学生就会抓住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从动物、植物、矿物的描写中,感受到物产的丰富。这样,文章主要写了些什么,学生就很清楚了。

学生在问题的追问下,就会把阅读的眼光聚焦到课文的语言上来,并从中捕捉有用的信息,从而便能有效地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当然,还有很多好的概括方法,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中好好摸索。

参考文献:

[1]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七种方法,王勇军,小学语文教学, 2011-09-10,期刊。

8.清明节的传说主要内容概括 篇八

祭祀

“清明”从何而来?《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清明扫墓祀祖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扶老携幼来到墓地,将酒食果品供祭亲人墓前,然后焚化纸钱进行祭拜。白居易有《寒食野望吟》诗:“乌啼鹊躁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写的正是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先人,追悼亡灵的情景。而高翥《清明》一诗,对哀思逝者悲痛心情描绘则最为凄恻,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暮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这句商场流行语在时下清明祭品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除了鲜花等传统祭祀用品,“洗衣机”“冰箱”“彩电”,个个不少,“名表”“豪车”“别墅”样样都有。火舞烟飞中,一件件外观精美的纸质祭品化为灰烬。一辆做工精致的“豪车”以及电器,少则售价数十元,多则上百元;而“别墅”更为昂贵,价格最高可达千元以上。

祭奠活动成了摆谱比阔的“名利场”,活人物质条件提高,死人也跟着大大“享福”。这究竟是炫富还是求得心理安慰我们暂且不论,但老一辈刚死去的人和祖先若是在“地下相见”,彼此祭品差别如此之大,不知他们会作何感想?

踏青

踏青是古人过清明的一项重要内容,这足以让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世界里的城里人羡慕不已。欧阳修在《踏青词》里写道:“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向今人展现出那时人们踏青所见到的春光。

阳春三月风光无限好,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厌倦了城市里千篇 一律的高楼大厦,开着小车道郊外踏青,想想是很惬意。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是:真实情况会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我被堵在路中间”!高速路上堵着的车队望呀望不到边,折腾了几个小时到达目的地后,仍会是“欢迎到郊外来看人”而后折返。

放风筝

放风筝是古人在清明节的传统娱乐项目,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夜间放风筝时会在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称为“神灯”。古人放风筝有讲究,为的是放走晦气,消灾解难。古人会把自己害怕的各种灾祸疾病都写在风筝上面,然后等到风筝升到空中,立刻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而逝,这样晦气也被带走了,这就是古人清明节的“断鸢去晦”。这种习俗流行了很长时间,“断鸢去晦”给了老祖宗们精神上的慰藉,心情也会变得愉悦起来。

有歌唱到:“又是一年三月叁,风筝飞满天”。东风不来,叁月的柳絮不飞,而一旦春光明媚,广场上会聚着老老少少,空中一片“好风凭借力,送风筝让青云”的景象,大大小小、花样繁多,欲与天公试比高。但这些风筝价格大都不菲,可不能像老祖宗那样随意地为“去晦”剪了去,得一一收回来下次接着用。若是断了不知飞到哪里,还会最终变成垃圾,如此看来这倒是件好事。

禁火寒食

由于清明节要禁火寒食,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为了防止身体虚弱的人耐不住寒冷伤身,古人在清明提倡进行体育活动。清明节荡秋千是传统习俗,不仅黄口小儿荡秋千,弱冠之年的青年、耳顺之年的老人也荡秋千。唐朝有诗《长安清明》:“紫陌乱嘶红叱拔,绿杨高映画秋千。”就描绘了清明荡秋千的情景。

9.如何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篇九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

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

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1、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要注意: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2、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回答出来这些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学了《我的战友邱少云》后,我们就可以提以下问题:本文讲的是谁?(当然是邱少云。)讲了他的什么事情?(他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这件事情的结果怎么样 ?(在他的精神鼓舞下,战斗取得了胜利。)把这些回答连起来,我们就可以归纳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即:本文记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在夺取 391 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同志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在烈火中一动,直至壮烈牺牲。

3、课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4.重点突出法(取主舍次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5.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6.要素归纳法。

10.如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篇十

【方法指导】

一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做题时,先把文言文粗看一遍,最好先不去看考题,在不受任何干扰的前提下,对材料进行整体感知,把握要点。遇难点不妨暂时带过。

二、以“人”为“本”,由远及近

理解人物传记类文章内容,必须紧扣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四要素,明确所写何人,人物之间的关系,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所写何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文中流露出的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等。可以试试问自己:全文的中心人物是谁?这个人物是干什么的?如果是官员,他的职务有何变化?这个人物做了几件事?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场合,说了什么话?代表人物观点的话是哪几句?人们对人物的评价是怎样的?

三、养好习惯,句句为营

阅读语段时,先弄清每句话大意,然后学会按具体事件切分小层次,最好能养成随时标注的习惯,特别需注意事件的转接之处,留心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人物性格的中心句、次要人物的议论句、主要人物直抒胸臆的句子也应特别关注 。

四、文化立意,品评人物

归纳分析文章中心及观点,必须了解传统文化,站在传统文化的高度来阅读。忠孝礼义、温良恭让、慎独俭廉、孤高傲岸等要能正面理解,揭龙鳞、逆圣听与委婉讽谏要能辩证对待,治国平天下的才能与吟诗作赋的才华不能对等。

五、围绕文意,分析细节

主要体现在答题上,要注意命题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时间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事件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故意曲解、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

【原文】

①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②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③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④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⑤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⑥三反而后至。⑦舍于北军,给床褥,大官朝夕进膳。⑧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⑨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⑩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11霸得书封奏之。12帝笑曰:“狂奴故态也。”13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14光又眠不应。15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16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17于是升舆叹息而去。18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19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20对曰:“陛下差增于往。”21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22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23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24除为谏议大夫,不屈。25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26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27年八十,终于家。28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选自《后汉书·严光传》)

【解析步骤】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此人少有高名,与光武帝是旧交,然不愿为官,是受后人景仰的隐士。

二、切分层次

(1)(2)简介人物;

(3)-(7)帝访之而后至,极尽礼遇;

(8)-(12)司徒侯霸与严光此次交往始末;(此层切分一定要把握事件始末,“狂奴故态也”的评价至关重要。)

(13)-(17)光武帝亲临其馆,请严光相助,未果;(此事件极为清晰,前有“幸其馆”,后有“叹息而去”,一来一去,层次分明。)

(18)-(23)光武帝与严光论道、共卧;(此层严光傲岸之性展露无遗,光武之气度也让人钦佩。)

(24)-(28)严光终身不仕,高寿而终。

三、从文化角度品评人物

严光坚持自我人格理想,不追求名利,不歆慕富贵,不畏惧权势,清高傲岸,潇洒出尘。

四、分析细节

下面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严子陵和刘秀是同学,刘秀即位,他不再露面。刘秀很看重他的才能,派人画图形去寻访,并用“安车玄纁”把他请来,希望他能辅佐自己。

B.司徒侯霸也是严子陵老友,听说严子陵来了,就派人去问候。严子陵赞扬侯霸位至三公很好,能够以仁义辅佐君王,天下人很喜欢他。

C.刘秀一再让严子陵做官,帮助自己治理天下,但严子陵拒不出仕,最后隐居富春山,其垂钓处被后人命名为“严陵濑”,成为千古名胜。

D.严子陵对贵为天子的刘秀毫不敬畏,刘秀问他话,他假眠不应,与刘秀同床共卧,又把脚放在刘秀腹上,诸如此类,都表现得甚为狂傲。

严光的确有“位至鼎足,甚善”一语,然“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一句却并非表扬欣赏之语,尤其是此后侯霸封奏之,光武笑评严光“狂奴”一处,更可见此句并非赞扬。可见错在B项。

11.红楼梦主要内容概括200字作文 篇十一

红楼梦主要内容概括200字作文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顶峰。

全书贾、史、王、薛四个大家族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贾政、王夫人、尤三姐、刘姥姥、晴雯、鸳鸯等近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叙述了贾家荣、宁二府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财产等诸多方面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与矛盾冲突,真实、典型地反应封建贵族的没落生活,展现广阔社会画面,因此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上一篇:江苏对口单招语文课本下一篇:我的好老师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