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院感考试试题

2024-09-30

护理院感考试试题(精选8篇)

1.护理院感考试试题 篇一

2015年院感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2分)

1、外阴切开术或者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2、剃毛不能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在手术当日进行,并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3、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视切口情况决定是否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经常更换导尿管并进行膀胱冲洗,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5、留置导尿患者应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6、医院内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器械必须由设备科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二、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40分)

1、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

2、清洁切口是指手术未进入,未进入、、及。

3、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应当在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 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 给予。

4、切口及 切口应治疗使用抗菌药物而不属于预防。

5、感染切口是指,或。

6、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抗菌药物预防的重要依据,用药指征是;。

7、接受清洁手术者,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个别情况可延长至。手术时间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 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必要时延长至。

8、手术预防用药时机:应在 使用。

9、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首选 类,心血管、头颅、胸腹壁、四肢软组织和骨科手术首选;进入消化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的手术多用,个别用,肝胆系统手术选用、或。有厌氧菌污染的肠道、妇产科等手术可加用。

10、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 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11、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并尽量选择、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

12、医疗废物分为、、、、。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手术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时间()

A皮肤切开前20分钟 B皮肤切开前30分钟-3小时内

C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 D皮肤切开前2小时后

2、手术中追加应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不正确的()

A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 B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 C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 D手术中体温升高

3、手术中避免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B保证使用器械达到灭菌水平

C术中保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D对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应当首选开放式引流

4、清洁-污染切口是指()

A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

B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C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

D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5、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有()

A手术技术 B备皮方式及时间 C手术室环境 D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

6、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的指征有:

2015年院感

A.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B.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C.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D.以减少毒性大的药物的剂量E.长期用药致病菌有产生耐药性可能者

7、下面有关留置导尿措施不正确的是()。

A.置管前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B.置管时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C.置管后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D.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8、女性患者清洗、消毒尿道口的正确顺序是()

A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B按照由下至上,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C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两侧大小阴唇、前庭,最后会阴、肛门

D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两侧大小阴唇、前庭,最后会阴、肛门

9、留置导尿管后留取尿液标本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消毒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B留取大量尿液标本时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取

C留取大量尿液标本时不能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取,应从集尿袋中采集

D不能直接从导尿管中放取

10、无症状性菌尿症是指()

A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者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B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者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5cfu/ml

C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月内有内镜检查或者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5cfu/ml

D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月内有内镜检查或者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11、导尿管置管后哪项做法不正确()

A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 B保持引流管密闭,搬运活动时夹闭引流管

2.护理院感考试试题 篇二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不确定感,护理措施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 由肾小球疾病组临床表现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等症候。当患者尿蛋白超出3.5 g/L, 血浆蛋白少于30 g/L, 就能确诊肾病综合征[1]。这一疾病包括原发性、继发性与先天性, 以原发性居多。疾病不确定感指患者缺乏对疾病有关事物的确定能力。例如患者对疾病发展、预后、住院及治疗等问题都不具备确定能力, 不能评估事件, 也不能确定预知的结果。这种不确定感会影响患者心理调节能力与应对能力, 导致患者心理适应能力与身体康复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肾病综合征患者会出现蛋白尿等症状表现, 所以肾病综合征患者大多存在不确定感, 而且这种不确定感会伴随患者一生[2]。本研究中,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部分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不确定感护理干预, 通过药物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护理措施干预, 使患者获取知识, 激发学习动力, 调整到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临床护理效果理想,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肾病综合征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5例, 女35例;年龄18~72岁 , 平均 (41.2±10.8) 岁 ;病程10 d~6年, 平均病程 (1.5±0.6) 年。根据不同护理方法,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 女17例 ;年龄18~70岁 , 平均 (40.5±9.7) 岁 ;病程10 d~5年, 平均 (1.1±0.3) 年;观察组:男22例, 女18例;年龄20~72岁, 平均 (42.3±10.1) 岁;病程50 d~6年 , 平均病程 (1.4±0.5) 年。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病程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肾病综合征, 患者具备阅读与理解的能力, 了解自身病情且病情稳定, 患者年龄18岁以上, 可以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和交流, 具有清醒的意识, 自愿签署同意参与此次研究工作[3]。

1.2.2排除标准

排除精神病病史患者, 排除认知功能存在障碍患者, 排除严重心、肝、肾等重大器质性病变及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 排除昏迷患者, 排除语言或沟通存在障碍的患者, 排除腹膜透析患者[4]。

1.3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护理内容如下:

1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可以进行适量床上或者床旁运动, 待疾病症状缓解可以适当增加活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食用正常量的优质蛋白质食物, 例如:鸡蛋、牛奶和瘦肉等,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 将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指导蛋白质入量。患者要少食用含饱和脂肪酸的饮食, 例如动物油脂, 要多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与鱼油, 如果患者出现水肿症状要给予低盐的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说出自己担忧内容, 护理人员分析患者担忧原因后, 找出解决方法, 为患者分担。重度水肿患者要保持卧床休息, 等水肿完全消退后再活动, 做好防寒和保暖工作,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 对皮肤护理也要格外注意。对患者液体摄入量要做好记录, 患者进液量是前一日尿量再加500 m L (或遵医嘱指导) , 护理人员每日为患者监测体重的变化并详细记录[5]。

2为患者病房要定时消毒, 控制家属的探视数量, 对患者各项护理工作都要做到无菌操作, 待患者病情好转, 减少激素的用量时, 指导患者增加锻炼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对急性期患者要避免下肢形成血栓。指导患者注意劳逸结合, 科学搭配饮食, 要严格按时和按量的用药, 忌随意减药量或者停药, 忌应用肾毒性的药物, 指导患者学会自我预防感染护理知识[6]。

1.3.2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不确定感护理干预, 具体疾病不确定感护理干预如下:

1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人员常规护理指导同时, 还要接受护理人员的优势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为患者选择健康教育的内容, 其中包括了肾病综合征疾病性质、发病诱因和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患者预后、康复等内容;为患者讲解药物知识, 使患者了解激素治疗与免疫抑制剂作用;为患者讲解饮食知识, 例如:患者要食用正常量的优质蛋白质食物等;患者要做好尿量的自我监测, 使患者了解监测尿量目的、方法和作用;为患者讲解平稳情绪对疾病发展和治疗的作用;为患者讲解最需求的知识[9]。由护理人员和患者共同确定健康教育方案,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增加监督管理, 正确评价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 使患者形成健康的观念和行为, 通过监督管理, 使患者掌握疾病知识与控制疾病的知识与技能, 提高患者主动学习主观愿望, 将健康教育由传统的护理人员的简单灌输式教育转变为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教育。护理人员为患者发放肾病综合征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小册子, 组织疾病知识讲座, 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 通过优势健康教育使患者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2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要伴随一生, 肾病综合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而疾病不确定感也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所以, 护理人员要正确地评估患者不确定感程度, 对患者进行认知重建和问题解决干预及信息支持, 减少患者的不确定感。护理人员通过网络和电子信息等方式对患者进行信息支持, 为患者讲解自我护理方法, 减少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 减少患者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情绪, 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10]。

3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不确定感护理培训, 从患者入院后, 就为患者讲解医院基本情况, 医疗水平、医生资质、设备等, 热情接待患者和家属, 为患者做好病房的安排工作。同时, 为患者讲解需要完成的检查项目、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为患者介绍同室病友, 使患者可以尽快适应环境, 从而减少陌生感。护理人员要每日和患者主动沟通,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 排除患者的隐忧, 使患者能够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对于理解能力差或者配合度不高患者, 护理人员要多次示范和讲解, 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估后, 按照患者心理需求进行护理指导[11]。例如指导患者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要戒烟酒, 少食脂肪高的食物, 多进食易消化的食物, 保证充足的睡眠。还要为患者讲解治疗的原理, 使患者治疗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能够做好心理调整。护理人员要做好交接班工作, 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每周可以选择一天作为交流日, 为同类型患者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使治疗效果好, 恢复快患者现身说法, 鼓励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指导患者按时按量用药, 避免出现坠床或者跌伤等意外。指导患者治疗后的饮食方式、运动锻炼的方式等, 指导患者出院后遇到何种情况需要回医院复查[12]。

1.4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情况。

疾病不确定感测量由Mishel提出, 有多种测量版本, 可以适用于不同研究对象, 基本测量表包括:1疾病不确定感表, 多用于住院患者。2疾病不确定感社区量表, 多用于出院或者社区的患者。3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 多用于患者家属。4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 多用于患者父母。以上量表在世界各国应用广泛, 有着极好的效果和可信度。我国学者许淑莲应用疾病不确定感表, 将内容效度调整在0.92, 将信度系数确定为0.87, 应用在住院患者的对疾病不确定感测量中, 取得了理想的信度与效度。疾病不确定感表有33个条目和4个维度 , 应用Likert 5级计分法 , 以得分高来表示疾病的不确定感高[7]。对患者一般资料, 例如性别、年龄、病程等进行测量。以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不明确性与复杂性进行统计, 患者反应从完全不同意与完全同意的分数高表明不确定感高。调查人员为患者讲解本次疾病不确定感调查的目的、方法, 当患者同意后自愿意签署知情书, 再对患者进行一对一调查, 其中调查表格要患者来填写, 如果患者不方便则由调查人员咨询患者意见后代为填写。

本次研究中对于不能自行填写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咨询患者后代为填写, 以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80例患者不同护理情况下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对数据进行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发放疾病 不确定感 量表80份 , 实际回收80份, 回收率为100%。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与入院时疾病不确定感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见表1。

3讨论

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是患者一种认知状态, 并不能完全根除[8]。所以, 护理人员对患者增加护理措施干预, 并不是将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完全消除, 而是指导患者学会做好个人的心理调节, 能够将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尽可能降至最低, 指导患者适应这种不确定感, 应用不确定感, 将应对的各种方法融入到生活中, 而且这种应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对疾病不确定感适应是受患者认知评价与方法影响, 据研究发现, 疾病不确定感与信息缺乏有很大关系, 对患者增加信息的支持, 可以减少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13]。

疾病不确定感这一理论是美国护理学家Mishel在1988年美国护理学杂志中提出来的, Mishel认为, 患者产生不确定感是因为患者对疾病相关事件不能确定, 缺乏对疾病的认知, 随着患者接受诊断和治疗、预后很多问题的出现, 使患者产生更多的不确定感[14]。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多从4个方面产生, 对疾病的诊断不明确, 对疾病的治疗不明确, 对疾病的护理不明确, 对疾病的预后不可预测。可见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并不是天生的,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会随着患者对疾病认识加深而逐渐发生转变。不同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各不相同, 护理人员采取的护理措施也各不相同, 具体护理措施的应用, 还是需要对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评估。如果评估结果为危险, 则表明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是为了减少疾病不确定感;如果评估结果为机遇, 则表明需要保持这种疾病不确定感;如果评估结果为策略有效, 则表明患者已经适应这种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会影响患者心理调节与应对能力, 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增加压力, 使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15]。

护理人员对疾病不确定感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 对疾病不确定感的护理工作也就有了更好的护理方式。据研究发现, 对疾病不确定感和患者的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有着密切关系, 例如疾病不确定感评估结果高的患者多存在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这类患者在心理调节上, 对家庭问题的处理上, 对生活质量上都缺乏心理调节能力。对疾病不确定感还可以用于对护理工作的检测中, 可见, 进一步研究疾病不确定感对护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存在中等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 所以护理人员要按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安排, 从而提高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心理调节能力与应用能力, 还能减少肾病综合征患者疾病不确定感, 使疾病不确定感降到最低水平, 促进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及维度影响因素分析如下[16,17,18]:

学历因素:患者学历低, 文化程度不同, 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刺激范围就会加大, 患者教育水平高, 对疾病相关的信息能力获取多, 就会减少疾病不确定感, 可见, 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不确定感水平的高低。

职业因素:职业和疾病不确定感有着很大关系。例如:农民对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明显高于其他职业, 可以分析出, 农民多为体力劳动者, 而且学历偏低, 对食物分类与理解程度不高, 也不能很好地应对疾病中各项检查, 可见, 职业会影响疾病不确定感。

家庭收入因素:家庭收入和疾病不确定感有很大关系, 患者家属经济条件差, 对疾病治疗与预后就有更大的不可预测性, 从而产生更高的疾病不确定感。例如有些肾病综合征患者面临极大经济压力下, 就会对未来的治疗与预后产生过于悲观的不可预测, 而疾病导致的并发症、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 都会使患者对疾病治疗与症状无法明确, 对疾病产生不确定感。

合并症因素:合并症的个数和疾病不确定感的维度有直接的关系, 可见患者的合并症个数过多, 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就会有更多的不明确性, 产生更强的不确定感。肾病综合征症状复杂, 疾病进展时还会出现感染、血栓、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 所以患者很容易对疾病产生不确定感。

医学方式因素:屈服与回避都与不可预测的维度有直接关系。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病不可治愈性, 使患者对治疗和康复产生了悲观的情绪, 想听天由命, 导致护理人员如何交流和沟通, 都不能打消患者的不确定感, 使病情进一步发展, 无法预测。

社会支持因素:社会支持和疾病不确定感及不明确纬度有很大关系, 通过医护人员、家属主观的支持, 会使患者感知到社会支持, 能够正确地认识疾病, 从而乐于接受治疗和护理, 转变观念, 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减少疾病不确定感。

抑郁因素:经过评估, 患者如果存在抑郁情绪, 也会与疾病不确定感互相影响。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治疗上, 如果缺乏疾病的知识, 就会产生悲观、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患者去主动认识疾病知识, 这种不了解一直影响着患者生存质量与治疗依从性, 形成恶性循环, 提高疾病不确定感。

本次研究中, 出院时观察组患者不确定感与对照组患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不确定感与入院时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可见, 观察组经过对疾病不确定感护理措施干预, 能有效减少疾病不确定感, 而且疾病不确定护理措施干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肾病综合征患者对疾病不确定感因素很多, 大多是缺乏对疾病知识的认知, 不能明确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 使疾病诊断、治疗、护理信息不能使患者及时接收, 产生不可预测的对疾病不确定感。肾病综合征临床症状表现出大量的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 严重时还会出现高度水肿与高脂血症的综合征。很大肾病综合征患者入院前不具备疾病知识, 也完全不清楚疾病进展与预后, 对疾病复杂性和后期发展不能做出准确的预测。所以, 肾病综合征患者普遍存在疾病不确定感。本研究中,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院时80例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都很高, 这和患者临床高度水肿症状有关, 患者会出现恐惧、抑郁等情绪, 使患者不确定感过高。随着症状的减轻, 患者认知能力的增强, 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了很多疾病指导。80例患者出院时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均明显下降, 尤其观察组, 经过疾病不确定感护理措施干预, 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帮助, 患者可以做好自我疾病控制, 适应疾病下的生存状态, 减少疾病不确定感。

3.探讨强化护理人员院感意识 篇三

【关键词】护理;院感;意识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24-01

一要拓宽护理人员知识面,提高院感预防和管理的水平

医院感染学是研究在医院发生的一切感染的发生、发展和控制管理的一门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目前护理人员现有知识结构和素质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难以从多角度,多学科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研究,导致实施院感预防和管理的低水平和滞后。从当前医院内感染存在的问题来看,病源体发生了变化,一些致病性较弱的细菌、肺炎球菌和平时无致病性的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等在病人环境中常会发现,造成感染,目前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加上,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不少的先进技术方法引进医院、提高医疗质量。但也给医院感染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例如,现代化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导尿和脑室引流,以及损伤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等。

随着这些情况的变化,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大大的提高,必须在掌握医护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医院感染的基础学科,例如,流行病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疾病学、免疫学、抗生素学和医院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也要了解和掌握。特别是负责医院感染监测的护理人员,更需要具备这方面的素质和知识结构,不仅要跨越自己的学科玳领域,而且还需要丰富的知识结构及工作经验,组织管理能力。在实践中,尤其是要具备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等知识。

例如,在开展院感的流行病学监测,这是进行医院感染研究的最根本工作,只有把流行病学知识作为基础,才能在监测中全面了解和掌握院感的基本情况,准确把握构成医院感染的三个重要环节。即:病原体,媒介因素和易感人群,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为院感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又如,对微生物能适应的微环境和潜在的感染源,就必须应用微生物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切实掌握院感的细菌分布情况以因感染而发生的症状的危险程度,以达到早期防止感染发生的目的。

二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提高院感预防和管理的效率

医院感染在病原学诊断上不易判定,传染源既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临床表现复杂且常常不典型,诊断时需要微生物学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在疗效上较难把握等这些特点,给院感染的预防和管理都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按照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一般规范要求,抓好组织落实,科学监测,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优势,对院感的发现、调查、跟踪、反馈进行科学分析,不断为医院提供可靠的院感管理信息资料和决策依据,使医院在预防和控制院感工作进入到理论化、信息化、程序化阶段,为人们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三要重视对院感预防和管理经验的总结,提高院感预防和管理的质量

感染包括很多原因,一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都是可是产生感染的个体。例如医护工作者,各个门诊患者,来往医院人群等等,都有可能是感染源,当然主要的感染源来自于住院患者及相关医护人员,因此,必须做好宣传及管理工作,增加住院人员及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可以通过展架宣传,媒体宣传,或者学术讲座宣传等等,以多种宣传模式,加深印象,提高觉悟。同时对医院各科室做到思想上提高警惕,觉悟上提高行动,让感染源得到最好的控制。

善于总结各大医院或者各门诊科室有效的方法进行推广及宣传,而对于某些落后方式进行改革,通过谁的方式,总结出正确的方法。

同时对于相关的医护人员更应该做好宣传及培训工作,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更应该做到位,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针对感染源的技术处理,都应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自身的护理能力,以及面对重大感染源是能处变不惊的进行专业的护理。

护理人员是一医院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对于护理人员也要做因材施教,重视人才的观念,对于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训,给予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护理人员的团队更为强大。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护理人员既是医院安定团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时也是医院寻找发展的有力基础,为此,医院对于护理人员各方面的技术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如何提高护理人员院感意识的培养

护理人员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院感防范工作,需要每一个部门进行通力的合作,其中护理人员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护理人员每天直接面对病患,所最直接的感染源接触者,为此,护理人员院感意识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下面针对于医院人员的院感意识的提高给出几大建议。

首先,组建一支专业的护理团队,对护理人员进行上网培训,严格要求护理人员要按照医院及相关规定进行岗位工作。

其次、多吸引我其它医院或者国外的护理先进技术,加强医院护理人员先进技术的培育。

然后,进行严格的管理规范制度,严格规范护理人员工作岗位职责,正确树立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工作积极性。并且进行奖罚制度,为优秀员工进行奖励,对于出现错误的员工进行批评教育。

再者,对于医院护理团队要定期进行思想工作教育,相关领导要做到关爱及帮助,对于护理人员既要做到爱护,又要做到关心倍至,这样才能让护理人员有了归属感,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效率。

最终,应吸引更多的优秀护理工作者,加强医院的护理工作的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护理人员院感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步到位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解决,需要不断的进行培训,宣传,教育等等之后,才能逐步建立健全院感意识。为此,医院想要提高控制疾病,提高医院整体防身感染源的能力,还是需要从重护理人员开始,不仅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基础,技能基础,同时更应试重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从多方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为医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党凤枝.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25)

[2]潘其正.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中的影响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22)

4.院感考试题新 篇四

一.单选题:(50题)

1、我国医院感染最常发生的部位是(D)

A 泌尿道 B 外科切口 C 血液 D 下呼吸道 E 胃肠道

2、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概念,错误的是(C)

A、部分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 B、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C、医院感染一定是由于消毒隔离缺陷所致 D、内源性医院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E、滥用抗菌药物可致二重感染

3、细菌耐药最常见的机制是(A)

A、产生抗生素灭活酶 B、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C、细菌改变代谢途径

D、细菌细胞膜渗透性改变使抗菌药物不易进入细菌细胞 E 细菌细胞将抗菌药物排出细菌 4、床单位首选消毒方法为(C)

A、日光曝晒 B、紫外线照射消毒 C、床单位臭氧消毒器消毒 D、甲醛薰蒸 5、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多少小时?(D)

A、2小时 B、4小时 C、8小时 D、24小时

6、手术器械、腹腔镜、膀胱镜、导尿管、口腔科牙钻、输液器械、输血器按医用物品的危险度应属于哪一类(A)A.高度危险用品 B.中度危险用品 C.低危险用品

7、工作人员被HB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推荐在(C)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乙肝标志物复查,阴性者(C)月后再检查,仍为阴性可予以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A、3,4 B、12:1 C、24:1--3 8、对透析用水进行内毒素的检测应为(B)月一次?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一年

9.您在日常医疗活动中用过的一次性帽子、口罩、防护服、鞋套等应投入以下那种颜色的垃圾袋(A)1

A、黄色垃圾袋 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 D、以上都可投 E、以上都不可投 10.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在(B)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11、终末消毒是指(A)

A、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原居住点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 B、指对医院周围环境的彻底消毒 C、指对医院空气进行全面的消毒

D、杀灭或抑制活体组织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组织感染

12、患者,王某,28岁,因足底外伤,继而发热、惊厥、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入院,诊断为破伤风。该患者换下的敷料应(E)

A.先清洗后消毒 B.先灭菌后清洗 C.先清洗后曝晒 D.先曝晒后清洗 E.焚烧

13、护士,赵某,在进行戴无菌手套的练习,老师应给予纠正的操作是(C)A.戴手套前先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B、核对标签上的手套号码和灭菌日期

C、戴上手套的右手持另一手套的内面戴上左手 D、戴上手套的双手置腰部水平以上 C、脱手套时,将手套翻转脱下

14、《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监测的项目包括(C)A.生物监测 B.化学监测 C.生物和化学监测 D.随意项目监测 15.为防止交叉感染,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是:(E)A 进行无菌操作时要戴口罩、帽子

B 无菌操作环境要清洁、干燥、宽敞 C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要分开放置 D 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物品 E 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人一次使用

16.到较远的地方夹取无菌物品时,持物钳的使用应:(B)A 右手持持物钳,用左手遮盖

B 持物钳与容器一同搬移,就地使用 C 手持持物钳快速行走至目的地

D 手持持物钳,小心被污染

E 持物钳前端应始终朝下,防止污染 17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B)

A、长期卧床 B、留置导尿管 C、膀胱冲洗 D、膀胱内注射 E、膀胱镜检查

18.临床最常用、消毒效果最可靠的灭菌方法是:(D)A 日光暴晒法 B、焚烧法 C、煮沸消毒灭菌法

D、压力蒸汽灭菌法 E、辐射消毒灭菌法 19.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炎应选(D)

A.头孢唑啉 B.多粘菌素E C.链霉素 D.林可霉素 E.红霉素 20、头孢菌素中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的是(B)

A.头孢曲松 B.头孢他定 C.头孢哌酮 D.头孢噻吩 E.头孢氨苄

21、消毒与灭菌的区别主要在于能否杀灭(D)

A.病原微生物 B.非致病微生物 C.繁殖 D.芽孢 E.鞭毛

22、对绿脓杆菌感染伤口换下的敷料,正确的处理方法是(E)

A.清洗后再消毒 B.清洗后置日光下曝晒 C.灭菌后再清洗 D.扔入污物桶 E.焚烧

23、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重点不包括(D)

A、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监测 B、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

C、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B、D、对医院感染管理资料进行统计

24、煮沸消毒灭菌时,错误的操作是(B)A. 物品完全浸没在水中 B. 大小相同的盆应重叠 C. 有轴节的器械宜打开 D. 玻璃类用纱布包好

E. 橡胶类待水沸后放入

25、下述不属于灭菌剂是(E)

A、2%戊二醛 B、过氧乙酸 C、环氧乙烷 D、甲醛 E、含氯消毒剂

26、对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最可靠的方法是(D)A.化学指示管法 B.化学指示胶带法 C.化学指示卡法 D.生物监测法

27、卫医政发〔2009〕73号《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自什么时间开始施行?(C)

A.2009年5月1日 B.2009年8月6日 C.2009年10月1日 D.2009年12月25日

28、光照消毒最易杀死的细菌是(A)A.杆菌 B.链球菌 C.球菌 D.真菌 E.芽孢

29、用紫外线消毒病室,错误的方法是(E)

A.卧床患者佩带墨镜 B.病室应先做清洁工作 C.擦净灯管表面灰尘

D.照射40分钟 E.灯亮后立即开始计时

30、紫外线最佳杀菌波长是(C)A.225nm B.245nm C.254nm D.257nm E.275nm

31、化学消毒的作用机制不包括(D)A. 渗透到菌体内,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 B. 抑制细菌代谢生长

C. 破坏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通透性 D. 利用潜热使菌体蛋白及酶变性 E.干扰细菌酶的活性

32、浸泡纤维胃镜的消毒液宜用(D)

A.0.1%苯扎溴铵 B.0.2%过氧乙酸 C.70%乙醇 D.2%碱性戊二醛 E.碘伏

33、对纱布有吸附性而致药效降低的消毒剂是(B)

A.乙醇 B.苯扎溴铵 C.碘附 D.氯胺 E.过氧乙酸

34、过氧乙酸的保管和使用,错误的方法是(D)

A.用暗色带盖塑料容器盛装 B.置于通风阴凉处 C.配制时要戴口罩和橡皮手套

D.配置好各种浓度备用 E.2%溶液用于空气消毒

35、用漂白粉处理肝炎患者的粪便,两者的比例应是(B)

A.1:2 B.1:5 C.2:5 D.1:3 E.2:3

36、对芽胞无杀灭作用的消毒剂是(C)

A.2%碘酊 B.2%戊二醛 C.碘伏 D.2%过氧乙酸 E.3%含氯石灰

37、取用无菌溶液时,应先核对(A)

A.瓶签 B.有无裂缝 C.瓶盖有无松动 D.溶液澄清度 E.有效期

38、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量溶液的目的是(B)

A.检查液体有无特殊气味 B.冲洗瓶 C.查看溶液的颜色 D.查看溶液的粘稠度 E查溶液有无沉淀

.检

39、无菌包如被浸湿应(E)

A.晒干后用 B.烤干后用 C.立即用完 D.24小时内用完 E.重新灭菌

40、使用无菌容器时不正确的方法是(B)A、打开无菌容器盖后,盖内面须朝上 B、无菌物品取出后,未用应立即放回 C.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 D.手不可触及无菌容器的内面 E.无菌容器应每周消毒1次

41、已启盖的无菌溶液可保存(A)

A.4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48小时

42、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C)

A.2小时 B.3小时 C.4小时 D.5小时 E.6小时

43、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C)

A.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 B.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

C.立即更换 D.再加套一副手套 E.用乙醇棉球擦拭手套

44、传染病区内属半污染区的是(B)

A.库房 B.病区走廊 C.值班室 D.病室 E.更衣室

45、传染病患者出院时的终末消毒处理,错误的做法是(C)A.患者洗澡、换清洁衣裤 B.个人用物经消毒后带出病区 C.被服及时送洗衣房清洗D.室内空气可用喷雾消毒 E.病床、桌椅用消毒液擦拭

46、不符合隔离原则的一项是(D)

A.隔离单位标记明显 B.门口设消毒盆、手刷、毛巾 C.脚垫用消毒液浸湿

D.使用过的物品冲洗后立即消毒 E.穿隔离衣后不得进入值班室

47、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刷洗双手,正确的顺序是(A)

A、前臂,腕部,手背,手掌,手指,指缝,指甲 B.手指,指缝,手背,手掌,腕部,前臂,C.前臂,腕部,指甲,指缝,手背,手掌 E手掌,腕部,手指,前臂,指甲,指缝

E.腕部,前臂,手掌,手背,手指,指甲

48、隔离衣的使用,正确的做法是(D)

A.每周更换1次 B.保持袖口内外面清洁 C.隔离衣潮湿后立即晾干

D.隔离衣必须全部盖住工作服 E.隔离衣挂在走廊内应外面向外

49、在传染病区使用口罩,符合要求的做法是(E)

A.口罩应遮住口部 B.污染的手只能触摸口罩的外面 C.取下口罩后外面向外折叠

D.口罩潮湿应晾干再用 E.脱下口罩后勿挂在胸前

50、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等工作人员,应配备必要防护用具(F)A、帽子 B、防护口罩 C、橡胶手套

D、传统胶鞋 E、围裙 F、以上都是 G、以上都不是

二、多选题(30题)

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ABEFGH)

A.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B.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C.入院前已开始的感染 D.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E.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F.无明确潜伏期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G.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H.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

2.《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规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包括:(ABCD)

A、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B、根据《综合医院建筑标准》有关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对医院的改建、扩建和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C、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其工作进行考评 D、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进行召开

3.医院感染传播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BC)

A.感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4.下列哪些情况医务人员应认真洗手(ABCDEFGH)

A、接触病人前后 B、进行无菌操作前后 C、进行介人治疗前后 D、进人或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 E、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F、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G、戴手套前、脱手套后 H、使用厕所前后 5.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ABCD)

A、认真洗手 B、合理使用抗生素 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D、消毒隔离 E、禁止院内吸烟 6.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ABCDE)

A、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 B、婴幼儿及老年人 C、营养不良者 D、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E、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7.各种诊疗活动所致的医院感染的传播,常见有以下几种(ABCDE)

A、血液及血制品 B、输液制品 C、药品及药液 D、诊疗器械和设备 E、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 8、有关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BCE)A、术前使用抗生素时间短感染危险性高

B、术前使用抗生素时间长感染危险性高 C、侵入手术切口的细菌毒力强感染危险性高

D、手术部位剃毛比剪毛的感染危险性低 E、术前住院时间长感染危险性高

9、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不得沾有任何医疗废物,一旦被污染,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A B)A、清洁处理 B、必要时加一层包装 C、用清水冲洗 D、不需处理 E、以上都是 F、以上都不是 10.预防褥疮感染,在褥疮形成后应采取的措施包括(ABCDE)

A.部避免受压;B.及时烤灯、换药、保持干燥;C.较深的褥疮可采用理疗、局部用药、创面换药、清理伤口或手术切除植皮 D.保持周围皮肤清洁; E.适当使用抗生素。

11.配制过氧乙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ABCDE)

A.应临用前配制; B.用前测定有效含量; C.用塑料容器 D.戴手套;E.稀释液现用现配 12.使用含氯消毒剂应注意些什么?(ABCDE)

A.粉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B.存在大量有机物时,应提高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

C.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应做金属器械的消毒;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器械消毒后,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后使用;

D.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 E.水剂应于阴凉处避光、密闭保存;所需溶液应现配现用。13.预防颅内感染的措施应包括(ABCDE)

A.尽量缩短住院病人等待开颅手术的时间;B.术前头皮认真准备,术野消毒充分

C.严格无菌操作,脑室外引流的病人住隔离室;D.尽量减少参观人员

E.手术时间较长的,除术前30分钟时应用抗生素外,术中追加一次 14.以下哪几项适用于氯已定消毒(ABC)

A.手术部位皮肤消毒; B.外科洗手消毒; C.粘膜消毒; D.医疗器械; E.内窥镜消毒 15.常用的空气消毒方法有(ABCDE)

A.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B.臭氧消毒;C.紫外线消毒;D.化学消毒剂喷雾消毒; E.化学消毒剂薰蒸消毒 16.餐具消毒常用的方法有(ABCD):

A.温度为100℃的流通蒸汽消毒20min; B.煮沸消毒15min C.远红外线消毒柜; D.含氯消毒剂浸泡; E.戊二醛浸泡

17、采用呼吸道隔离的疾病有(A、B、C)

A、麻疹 B、腮腺炎 C、流脑 D、甲肝

18、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A、B、D)

A、手感潮湿 B、与潮湿物接触 C、在有效期内 D、包装松散

19、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途径有(A、B、D)

A、医务人员携带特殊的耐药菌 B、共用呼吸机治疗 C、使用激素 D、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污染 20、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适应症(B、C、D、E)

A、所有一类(清洁切口)切口均需使用抗生素预防 B、二类(清洁-污染切口)切口及三类(污染)切口 C、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 D、清洁大手术时间长、创伤面大

E、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

21、输血相关感染有(ABCDEF)

A.爱滋病 B.梅毒 C.疟疾 D.乙肝 E.丙肝 F.戊肝

22、《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规定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包括(ABCD)

A、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B、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C、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 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写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是,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D、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23、《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不得检出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ABC)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某些致病性微生物 D、表皮葡萄球菌

24、医院地面的清洁与消毒措施应包括(ABCD)

A、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 B、当有血迹、粪便、体液污染时,应及时以含氯消毒剂拖洗 C、消毒剂浓度符合要求 D、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25、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包括(ABCDE)

A、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B、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C、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

D、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 E、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26、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的处理原则是(ABCDE)A、处置后进行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 B、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C、不得进入换药室

D、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 E、及时焚烧处理

27、医院感染的治疗原则(ABCDE)

A、控制或改善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 B、消除与医院感染有关的病因 C、抗菌药物治疗要有依据 D、维护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 E、支持疗法改善病人免疫力

28、手术切口感染常见的原因有(ABCDE)

A、术前准备不合格 B、术中止血不彻底,缝合留有死腔 C、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D、病人免疫力低下 E、脂肪液化

29、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ABCD)

A、滥用抗菌药物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 B、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 C、环境污染严重 D、易感人群 30、预防泌尿道感染的措施包括(ABCDE)

A、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导尿 B、导尿时无菌操作,留置尿管采用封闭式无菌引流 C、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尽量缩短尿管留置的时间

D、对长期卧床、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要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E、做好会阴部护理

三、是非判断题: 20题

1.当医务人员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当立即向近心端局部挤压伤口,以减少伤口污染。(×)2.清洁-污染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居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 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各种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多数厌氧菌具强大抗菌活性,对多数β内酰 胺酶高度稳定,包括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抗菌作用均十分良好。(×)4.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治安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5.传染病房应设在建筑物的一端,远离儿科、新生儿、母婴室、ICU等病房,设单独的出入口。有条件的医院应设单独的传染病区,与普通病房之间应设隔离区,有供传染病人活动、娱乐的场所。(√)6.医疗机构内医疗垃圾可以与员工电梯、病员电梯、餐梯、清洁货梯一起载运。(×)7.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8.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告标识和警告说明。(√)

9.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告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容器内。(√)

10.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11、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等,不得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和感染性废物一起收集。(√)

12、隔离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分泌物,体液等应当严格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13、当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经治医生必须在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科(√)。

14、手皮肤消毒方法: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秒钟,流动水洗手(√)。

15.抗菌药物的疗程,一般急性感染,在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可继续用药2-3天。(√)16、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17.病房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不用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18.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19.手术病人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20.甲硝唑和替硝唑口服可用于艰难梭菌所致的假膜性肠炎。(√)

四.名词解释:10题

1、医院感染: 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3、医疗废物: 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4、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5、保护性隔离: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患者受到来自其他患者.医护人员.探视者及环境中各种致病性微生物和条件致病性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6、.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7.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8.灭菌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

9、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10、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四、简答题:(5题)

1、什么是标准预防?

答: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2、简述在何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答:(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3、医院发现以下何种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答:(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4、什么叫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答: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5、“损伤性废物”,其废物名称包括哪些?

5.院感知识试题 篇五

ICU

医院感染知识测试题

科室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每题4分,共5题)

1.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D)

A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

B由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

C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虫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以内者

D住院中由于治疗措施而激活的感染.《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对病室内的空气及地面应采取的措施包括:(A)

A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

B定时空气消毒,必要时通风换气;地面干式清扫,遇污染时清洁。

C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干式清洁,遇污染时清扫。

D定时空气消毒,必要时通风换气;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

3.用过的锐器(针头、刀片等)应直接放入(B)

A针罩中

B耐刺的利器盒

C生活垃圾袋

D医疗垃圾袋

4.《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的处理原则为(C)

A混合放置、一起装运

B半封闭运送、装运

C封闭运送、分开装运

D封闭运送、一起装运

5.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C)

A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B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ICU

获得的感染

C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

D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4题)

1.《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的医院地面的清洁与消毒措施应包括(ABCD)

A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

B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以含氯消毒剂拖洗

C消毒剂浓度符合要求

D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E以上都不是

2.医用物品污染后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ABC)

A高度危险物品B中度危险物品C低度危险物品D无菌物品

3.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ABD)A手感潮湿B与潮湿物接触C在有效期内D包装松散

4.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除应当标有明显警示标志外,还应有相关文字 标识,其标识内容有(ABCD)

A医疗废物产生单位B产生日期C主要内容物D运送目的地及特殊说明.三.是非题(每题5分,共4题)

1.医院感染暴发是指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倒的现象(对)

2.手皮肤消毒方法: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秒钟,流动水洗手(对)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ICU

3.临床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过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或霉变等(对)

6.院感考试 篇六

一、艾滋病

定义: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接触方式传播。通俗地讲,艾滋病病毒是通过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和机体抵抗能力,而给人以致命的打击。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人定义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相同之处: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艾滋病病人有明显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艾滋病职业暴露定义: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常见职业暴露的方式:针刺

皮损

黏膜污染

割伤

职业暴露的暴露源: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血液、含血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含HIV的实验样本、生物制品、器官等。

职业暴露常见人群:护理人员、外科或妇产科医生、口腔医、血库或化验室的工作人员、血液透析人员

不会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不直接接触血液和感染性体液的情况下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做常规体检;

接触到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尿液、汗液、粪便、泪流;和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谈话,握手。

职业暴露后的HIV感染与下列几方面密切相关: 1暴露接触的面积大小、深度;

2接触HIV污染物的多少污染物中HIV的含量;

3针头刺伤的深度;4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5针头刺破了静脉和动脉; 6污染源来自于晚期HIV感染者(病毒载量高)暴露的风险:最危险:空心针深刺,带血量多、感染源病毒载量高;一般危险:实心针,带血少、粘膜暴露/破损皮肤暴露;危险最小:皮肤完整、尿液、唾液、眼泪、汗液暴露 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措施

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实施预防性用药

1、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连续使用28天。

2、预防性用药应当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暴露后的监测

1、立即抽取被暴露者的血样作HIV抗体本底检测,以排除是否有既往HIV感染;

2、随访和咨询

3、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在暴露后的第4周、8周、12周及6个月要对其本人进行HIV抗体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副作用进行监控和处理。

标准预防原则: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增强预防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

坚持洗手: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技术。戴手套:接触病人渗出物、血液时,必须戴手套。

戴口罩和防护镜:为防止血液或体液等传染物质溅到面部、眼部、口腔、鼻腔黏膜时,必须戴具有防渗性能的口罩和防护镜。穿隔离服:有可能发生血液、大面积飞溅或操作时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衣服时,应当穿上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服或者围裙。

二、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概况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注意中西医并重,是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流行病学 传染源:据经验和本次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目前尚无人传人的直接证据;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密切接触;

易感人群:目前无证据显示人类易感。

高危人群:不明。现阶段主要是禽类养殖、销售、加工从业人员,以及发病前1周接触过禽类者。人传人

有限的人传人:这种人传人是偶然的,与家庭易感相关,有遗传易感性,患者 往往是亲子关系,有血亲关系。在人群中有少数特定人具有某种易感的生理机制,所以被感染。

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多代传染,顶多有二代病人,一般不会出现一个人传染多个二代病例。有效的人传人

当疾病演变成一个人类流感病毒时发生的。

在学校、社区,一个病人可以传染数个病人,持续传播,远距离传播,可以发现一代、二代、三代病人,有清晰的传播链。临床表现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一般2-4天 一般表现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 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纵隔气肿、胸腔积液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可有血小板降低。

2.血生化检查。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病原学检查

抗病毒治疗之前必须采集呼吸道标本送检(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胸部影像学检查

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影像。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治疗

(一)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二)对症治疗。可吸氧、应用解热药、止咳祛痰药等。

(三)抗病毒治疗。

应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1.抗病毒药物使用原则。

(1)在使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留取呼吸道标本。(2)抗病毒药物应尽量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重点在以下人群中使用: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阳性的流感样病例;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阴性或无条件检测的流感样病例,具有下列情形者,亦应使用抗病毒药物:

A.有密切接触者(包括医护人员)出现流感样症状者;发生聚集性流感样病例及在1周内接触过禽类的流感样病例;

B.有基础疾病如慢性心肺疾病,高龄,孕妇等流感样病例;

C.病情快速进展及临床上认为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流感样病例; D.其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3)对于临床认为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的病例,发病超过48小时亦可使用。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Oseltamivir):

3.离子通道M2阻滞剂:目前实验室资料提示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不建议单独使用。

(五)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抗菌药物应在明确继发细菌感染时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

(六)重症病例的治疗。对出现呼吸功能障碍者给予吸氧及其他相应呼吸支持,发生其它并发症的患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医院防控

防控措施-发热门诊

1、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符合《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

2、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3、掌握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患者转出后按《消规》进行终末处理。

4、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5、陪伴者及病情允许的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防控措施—急诊

1、预检分诊,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2、应设置一定的隔离区域以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

3、应严格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

4、诊疗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防控措施—普通病区

1、应备有应急隔离室,用于可疑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 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2、发现可疑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隔离和救治。

3、应急隔离室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原则上不探视;有条件的可安置到有隔离和救治能力的专科医院或专用病区。患者转出后按《消规》进行终末处理。

防控措施—H7N9专用病区

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三区两通道,各区之间设缓冲区。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及时隔离,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分开安置;疑似患者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患者可同室安置。

根据传播途径,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飞沫和接触隔离等措施。具体包括:

1、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2、限制患者的活动,若确需离开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戴外科口罩,以防造成交叉感染。

3、医疗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应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用后应彻底清洁和消毒。

4、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探视、不陪护。

防控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额外预防

飞沫传播(飞沫>5um)(如细菌性脑膜炎、白喉、呼吸道合胞病毒、手足口病病毒)

病人住单人病房 ·医疗保健工作人员戴口罩 ·限制病人活动,如果病人离开病房应戴外科口罩 额外预防除标准预防措施外,某些病人还应执行额外预防措施: 空气传播(飞沫核<5um)(如结核、水痘、麻疹)·适宜通风的单间,可能时使用负压,关门,房间每小时至少换气6次、从排气管排到外面。

工作人员在房间内戴高效口罩。病人只能呆在病房。

防控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

1、应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2、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及时正确 进行手卫生。

4、根据导致感染风险程度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在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等。

3)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4)正确穿脱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6)每个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一般防护

1、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2、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4、认真执行手卫生。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手卫生。

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黏膜的防护。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洗手—帽子----口罩-----一次性隔离衣---手套 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留观室、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洗手---帽子---口罩---防护服----乳胶手套----隔离鞋—鞋套 三级防护

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等操作 二级防护+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戴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 手套---鞋套

防护用品穿脱流程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

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手套→换工作鞋后→长鞋套→进入潜在污染区。

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

穿一次性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常用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常用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包括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手套、隔离衣、防护服、鞋套等。

应按照《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防控措施—患者的管理

1、应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病区。

2、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教育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3、患者出院、转院后按《消规》进行终末消毒。

4、患者死亡后,应及时对尸体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因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能进行火化的,应经上述处理后,按照规定深埋。

严格规范收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防控措施。具体措施依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的相关规定。转科或出院标准

(一)因基础疾病或合并症较重,需较长时间住院治疗的患者,待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后,可转出隔离病房至相应病房或科室进一步治疗。

(二)体温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呼吸道标本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可以出院。消毒隔离

(一)空气消毒

1、以自然对流通风为主,每日至少有效通风3次;

2、病人离开后的病房要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气溶胶喷雾消毒法,省药、省时、效果好。选择消毒专用气溶胶喷雾器和液体过氧乙酸消毒剂,用自来水配制浓度为2 000mg/L溶液,以10—20ml/m3用量进行均匀空间与表面联合喷雾消毒法,关闭门窗60min后打开通风,即可达到终末消毒效果。

(二)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发热门(急)诊的物体表面、地面都应当进行清洁消毒,受到明显污染时,随时去污与消毒。

1、清洁消毒的一般要求包括:

(1)清洁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

(2)清洁消毒工作应当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抹布、拖把要标识清楚,分区使用,及时更换。(3)所有用具工作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

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规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可选用有效氯为5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

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用后的上述物品用2000/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密闭运送洗衣房,专机清洗消毒。患者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

2、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复使用,用后应当立即用500/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 分钟后,再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进行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 mg /L含氯消毒剂中 30 分钟,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3、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0%乙醇擦拭消毒2遍.4、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腋温),浸泡于75%乙醇浸泡30分钟,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5、氧气瓶在移出隔离观察室前,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

6、患者使用后的痰盂: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 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使用的一次性痰杯,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

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在专门容器中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在排入下水道。终末消毒:

接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的诊室或观察室,当该病人离开后,应当对其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是:

1.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消毒完毕充分通风后方可使用。2.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后,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作用30分钟。

3.疑似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按照

(四)的要求进行。

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 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

一、关注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以下为我院主要监测的细菌)

1、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主要观察苯唑西林、头孢西丁是否耐药。表明对头孢洛林外,临床使用的β-内酰胺酶均耐药,包括青霉类、头孢菌素、碳青霉烯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同时该菌对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等耐药。

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肠杆菌科细菌培养报告ESBL阳性,表明该菌对头孢菌素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同时对氨基糖甙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和(或)四环素类耐药。

3、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观察该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是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常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包括青霉素G、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四环素类(包括替加环素)和厄他培南。

4、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观察该菌对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是否耐药。仅对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敏感的菌株为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如对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均耐药的菌株为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5、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肠球菌常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如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克林霉素和绝大多数头孢菌素。万古霉素是治疗肠球菌感染的主要药物。VRE还常对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和(或)四环素类高水平耐药,呈现出多重耐药表型。

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危急值”报告制度

1、微生物实验室 :第一时间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将多重耐药菌在检验报告上标注。登记《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登记表》,报告感染管理科。

2、临床科室:

1)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及时送检病原学标本,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2)科室接到微生物实验室电话通知,在“危急值”登记本上登记。3)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15分钟结合临床情况下接触隔离医嘱,同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护士长,采取隔离措施。60分钟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4)按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做好标识,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表。控制措施

1、临床科室根据“危急值”报告结果,在MDRO患者的床头牌、病历粘贴接触离标识,科室负责人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其他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感控医师和感控护士(护士长)应积极配合。

2、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或安 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病人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5、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诊疗护理操作后,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严格进行手卫生。

6、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X光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擦拭消毒。

7、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8、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该病人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应进行清洁消毒,操作人员进行卫生手消毒。

9、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要使用专用的抹布、拖布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不可交叉使用。

10、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11、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相关规定。

12、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使用限制性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应达到50%以上,特殊类抗菌药物应达到80%以上。

四、院感相关定义 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病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从定义看出

1、关注人群: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

2、地点界定:发生在医院内

3、时间界定:住院期间

无菌技术的定义: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1.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注射或静脉穿刺前后清洁双手或速干手消毒液消毒。医务人员的手每季度监测一次,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cfu/cm2/ 10cfu/cm2。

2.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用无菌液必须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3.注射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皮试),用后必须按相关规定将注射针头放入锐器盒内,同时注意搞好个人职业防护,防止被针头刺伤。

4.皮肤消毒面积不少于5cm×5cm,用无菌棉签浸润含有效碘5000mg/L碘伏,直接涂擦注射部位两次,由内向外缓慢旋转,待半干燥即可注射。医疗废物的分类:

感染性废物 携带病原微生物生物具有引发感染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传染病病人产生的所有垃圾;病原体培养基、标本等;废弃的血液、血清等。

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医用锐器 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载玻片、玻璃试管等。

病理性废物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等;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体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药物性废物 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一般性药物、细胞毒性药物、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化学性废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实验室的化学试剂;废弃的过气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五、《2012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清洗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消毒 :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消毒剂: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斯伯尔丁分类法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

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宫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1、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2、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按照特殊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工作。

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1、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对于含有小量血液或体液等物质的溅污,可先清洁再进行消毒;

2、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物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

1、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2、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分区域使用,用后清洗、消毒。

3、擦拭布巾、地拖

先清洗干净

抹布250mg/L、拖把500mg/L有效氯30min,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4、对于含有小量血液或体液等物质的溅污,可先清洁再进行消毒;对于大量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高水平消毒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类别:含氯制剂、臭氧、碘酊、戊二醛

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类别: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 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低水平消毒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类别: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

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紫外线消毒

1、用于室内无人状态下

2、使用中普通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μW/ cm2,高强度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180μW/ cm2.3、应定期监测消毒紫外线的辐照强度

4、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不低于1000h。

5、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m~2.2m。照射时间≥30min。紫外线使用注意事项

紫外线消毒器对空气及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注意

做好自我防护

紫外线的清洁

移动紫外线消毒进行使用登记

移动紫外线强度低,延长照射时间

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a)耐高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b)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环氧乙烷、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等。

c)物体表面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判断标准 高度危险性器材应无菌。

中度危险性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低度危险性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手消毒效果监测的结果判断标准

卫生手消毒:≤10cfu/cm2

外科手消毒:≤5cfu/cm2 消毒液监测的结果判断标准 使用中灭菌消毒液:无菌生长

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采样后4小时内送检 皮肤和粘膜的消毒

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消毒方法:涂擦≥2遍

肌肉注射、皮下、静脉注射、针灸、各种诊疗穿刺等≥5cm×5cm 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消毒范围直径应>15cm,至少大于敷料面积(12cm×15cm)手术切口部位皮肤消毒 清洁皮肤:对于器官移植手术和处于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病人,术前可用除菌皂液或20000mg/L葡萄糖酸氯已定擦拭洗净全身皮肤

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15cm部位由内向外擦拭。病原微生物污染皮肤的消毒 彻底冲洗

消毒:采用碘伏原液擦拭作用3-5min,或用乙醇、异丙醇与氯己定配制的消毒液等擦拭消毒,作用3-5min.黏膜、伤口创面消毒 擦拭法

◆1000mg/L-2000mg/L的碘伏 ◆≥2g/L氯己定-乙醇

◆ 1000mg/L-2000mg/L季铵盐 冲洗法

◆含有效碘500mg/L的消毒液 ◆≥2g/L氯己定冲洗至变清为止

◆ 3%(30g/L)过氧化氢冲洗伤口、口腔含漱,作用到规定时间

六、手卫生五个重要时机:

二前三后即

1、接触患者前

2、无菌操作前

3、接触患者后

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5、体液暴露后 概念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3、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4、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5、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6、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7、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8、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9、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7.护理院感考试试题 篇七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高职护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该活动的自我把握或自信程度。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已有研究发现:高自我效能感影响维持高学习成绩所需要的学业坚持性和相关性[1]。本研究是以护理专业高职学生 (简称“高职护生”) 为研究对象, 对不同年级高职护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普查的方法对439名学生发放标准化调查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414份, 有效回收率94.3%。

1.2 调查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张建新教授等人译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该量表重测信度是0.83, 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 只有一个维度共10个项目[2]。对测试者进行评定时采用1~4的四个等级方法, 计分方式:完全正确计为4分, 多数正确计为3分, 有点正确计为2分, 完全不正确计为1分, 总分40分;总分数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感水平越好。

1.2.2 统计学方法

将有效问卷数据输入SPSS15.0统计软件包中,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职护生自我效能感总体得分情况

调查发现高职护生自我效能感最高得分是40, 最低得分是12, 均数是 (24.97±5.04) , 在20~30分区间内, 按评分标准所调查高职护生自我效能感水平属于较高水平。

2.2 不同年级高职护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详见表1和表2。

注:事后多重比较, P<0.05

注:不同年级护生自我效能感比较, P<0.05

3 讨论

3.1 不同年级高职护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比较

不同年级高职护生自我效能感随年级升高而变化,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事后多重比较发现, 一年级和二年级的高职护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三年级及四年级的护生。因为一年级刚入学时, 学生对大学生活和护理专业的学习都充满着新鲜感, 怀着强烈的好奇心, 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随着学习的深入, 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情逐渐减少。这也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护生内在学习兴趣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3]。

3.2 不同年级自我效能感水平秩和检验结果分析

不同年级高职护生自我效能感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一年级自我效能感低的高职护生占本年级全体护生比重的7.6%, 但四年级自我效能感低的高职护生占本年级全体护生比重的53.2%, 说明高职护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其自我效能感下降。调查显示高职护生中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明显高于女生, 因为我国的文化背景要求男生要承受得起各种磨难, 要更坚强, 顶天立地才是男子汉。

3.3 提高高职护生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意义

王冉等人调查发现护生自我效能感与操作技能成绩呈显著正相关[4], 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课堂上多鼓励学生, 提供反复尝试的机会, 积极引导,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高职护生;教会学生正确的归因方法, 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去抱怨环境或他人, 而是相信自己, 想办法去克服它, 增强自信心, 在改正自己缺点的同时增强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高职护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之一, 高自我效能感的高职护生更了解自己的能力, 相信自己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 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竞争中不够积极主动, 很容易失去很多机会和机遇, 甚至产生更多的抱怨和自卑情绪, 成绩下降阻碍实现优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宁良强, 张梅.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特点及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7 (31) :89-92.

[2]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5:186-187.

[3]刘红兵.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自我效能动机理论的思考.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0 (3) :93-96.

8.护理院感考试试题 篇八

【关键词】整体护理;胃癌;干预;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水平

不确定感是指人对事情无法给予恰当的组织及分类时产生的一种认知[1],这种认知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动态变化,当患者对疾病状态无法预测时,就会产生疾病不确定感,产生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012年我院普外科为降低癌症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措施,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臨床资料:选取我院普外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术后患者63例,男性38例,女性25例,年龄44岁-71。所有患者经组织学确诊为胃癌,并行胃癌根治术,病情相对稳定,排除高血压及淋巴系统疾病患者。

1.2研究及分组方法:63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在患者住院期间及每月回院化疗期间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两组患者MUIS和SSRS评分的差异。

1.3研究工具[2]:①MUIS,含25个条目,采用5分评分法,非常同意记5分,同意记4分,不确定记3分,不同意记2分,非常不同意记1分,得分越高,表示疾病不确定感越高。②SSRS:包括3个维度共10个条目,为主观支持4个条目,客观支持3个条目,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条目。

1.4整体护理干预方式及内容:①心理指导:根据患者入院时MUIS量表评价结果,有针对性的采取鼓励、暗示、安慰、解释、倾听等方法,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向患者普及疾病的疾病知识、应对策略,向患者展示成功治疗的病例及照片,回答患者疑问,引导患者主动寻求支持,树立健康观念和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知识宣教:向病人讲解胃癌的相关知识,包括诱发胃癌的原因、疾病的性质、临床表现、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预后情况和康复期需注意配合的事项,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③一对一沟通: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就疾病的治疗与护理事项进行一对一沟通,保证患者安心治疗、积极配合护理,保证各项治疗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用 ±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疗效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轶和检验,选用Z统计量,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不满足χ2检验条件的采用fisher 精确概率法,所有数据经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视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发放调查问卷63份,回收63份,有效回答问卷63份。

2.1两组患者MUIS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而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MU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MUIS各维度得分(不明确性40.86±6.73分,复杂性27.11±4.41分,MUIS总分68.03±10.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不明确性46.54±7.41分,复杂性30.62±5.81分,MUIS总分77.26±11.96分)(P<0.05)。

2.2两组患者SSRS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社会支持评分中主观支持维度和社会支持总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SS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42.61±8.55)显著高于对照组(38.53±8.55)(P<0.05)。

3讨论

护理人员利用专业的护理手段,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们对32例胃癌术后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措施,同时与31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胃癌患者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程度及社会支持水平评分,结果发现,以心理指导、一对一沟通、健康教育为重点的整体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胃癌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社会支持水平。

当病人对疾病状态无法预测时,就会产生疾病不确定感,一些患者因不了解医护人员对自己进行治疗的目的,而拒绝治疗,或不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而胡乱猜测,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我们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入院介绍和健康教育外,还详细向患者讲解关于胃癌的基本知识,包括胃癌的病因、治疗及预防知识,及术前麻醉和准备,术后注意事项等,同时积极宣传成功治疗的病例,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配合。有研究表明[3],及时向患者提供疾病的相关知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轻患者对疾病和治疗产生的不确定感。

稳定的婚姻、和谐的家庭关系,可影响患者的行为,让患者感觉到被重视,而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沟通等,可增加患者安全感。我们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单独走访患者,一对一沟通,了解患者内心感受,明确患者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患者提供支持。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邀请患者家属参加,患者可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整体护理干预后,患者社会支持水平显著提高了。

日常工作中,我们建议患者刚入院就评估其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然后有针对性的对患者提供信息支持;术前、术后详细讲解正确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从专业角度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总之,整体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胃癌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社会支持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整体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乐,柯熹等,肝癌患者个体特征症状困扰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33-37.

[2] 刘继文,李富业等,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l(3):21-23.

上一篇:五年级过春节写作文范文下一篇:创意的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