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的风景线自然散文(精选12篇)
1.变迁的风景线自然散文 篇一
试论自然观历史形态的变迁
人类的自然观的演进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形成了特定的历史形态.只有理清自然观发展的不同历史形态,对其进行全面深刻地剖析,才能揭示其本质,从而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与发展观.自然观历史形态的变迁经历了三个时期: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和当代辩证的自然观.
作 者:朱林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刊 名:凉山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NGSHAN UNIVERSITY 年,卷(期): 6(3) 分类号:N031 关键词:自然观 历史形态 发展
2.变迁的风景线自然散文 篇二
当今世界人口急剧膨胀、资源极度枯竭、环境急速恶化, 风景园林的内涵已不仅在于营造一处优美的人造风光, 更在于与自然系统密切沟通, 调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修复已遭破坏的环境的基础上, 寻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用地模式。在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过程里, 始终离不开自然要素和自然系统, 它既是我们施展技能的工具, 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对象, 更是我们行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
但同时, 风景园林是一种人工干预的实践活动。这意味着我们所创造的景观即使使用了再多的自然要素, 看上去比自然的风光还要美, 也不过是人造的景观。因此, 在自然系统中人为地去干预去创造并不是一件看上去很美的事情。我们需要从思想、理论、技术上等等方面去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
2 自然系统的理解
“所谓自然系统, 是指自然物按照它们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联系而组成的整体。自然系统有天然系统和人化系统之分。天然自然系统的基本特点是, 它不受人的干预, 自然形成的。例如天体系统、地球系统、原始地理系统、原始生物系统, 原始生态系统等。人化自然系统的特点是, 它受到人的活动的影响和干预”[1]。
在探讨风景园林与自然系统的关系之时, 我们此时理解的自然系统应当是天然自然系统, 它是与人化自然系统相对的宇宙中很多年以来形成的天体、海洋、植物、气象、动物等事物与现象。这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自循环系统和自平衡系统, 如天体的先天运转、季节的周而复始、地球上动植物的生态循环, 直至食物链等维持人体生命的各种系统都是自动高速平衡的。系统内的个体按自然法则存在或演变, 产生或形成一种群体的自然现象与特征。
而这一高度复杂且庞大的自然系统最突出显著的特征当属其系统性。哲学中的现代系统观认为,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因此, 我们在分析问题时, 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 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 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 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3 自然系统观下的风景园林
3.1 自然系统中每一个要素都有其作用
自然系统是一个自循环系统和自平衡系统。为了保持自然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系统内的食物链、能量流等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必须得到进行, 而进行这些过程的载体就是自然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这些要素不仅仅包括我们过去常常使用的植物、山石、水体等, 也包涵我们常常忽略的微生物、风、雨水等, 还包括一些我们通常认为是“废物”的一些东西。风景园林设计需要关注这些常常被忽略和被遗弃的自然要素, 只有这样, 我们设计的作品才能真正融入自然系统中, 为整个系统的运转作出有益的贡献。
3.2 自然系统具有自组织和能动性
自然系统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 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 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 就会不断进化, 从低级走向高级。同时, 自然系统的这一自我组织和自我设计能力也是远远超出人类的认识与想象的。所以, 以自然系统为研究对象的风景园林行业, 不能闭门造车地光以个人的想象力去设计一个所谓的稳定的、静态的、保持不变的理想景观, 更不可能以人的意志去控制、征服自然系统, 而应当更加学习和借鉴自然系统自身的组织和设计能力, 激发和引导自然的创造力, 良性地引导自然过程, 因势利导, 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自然系统规律的景观。同时, 对自然过程的利用与发掘也极大地拓展了景观美学的深度, 促使了过程景观的产生。
3.3 自然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自然系统具有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 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正是生物多样性维持了自然系统本身的健康和高效。因此, 想要创作出与自然系统相容的景观设计就一定要遵守生物多样性。这其中,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存在的环境基础, 也是与我们风景园林行业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个领域。
4 结语
风景园林自始至终都离不开自然系统的范畴。作为风景园林师, 从自然系统中汲取创作灵感, 从自然系统中获取营造材料, 从自然系统中能量动力, 最终创造出的作品又将对自然系统产生影响。尽管, 我们曾经由于认识的不足, 忽略了自然系统本身的性质与作用, 营造出的景观可能不具有可持续性, 但随着我们对自然系统的愈加探索, 我们越能够了解到人类认识的不足与自然的伟大。
摘要:风景园林这个行业自诞生以来就与自然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从风景园林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系统的理解、自然系统观下的风景园林3个方面来阐述风景园林与自然系统的种种联系。
关键词:风景园林,自然系统
参考文献
[1]傅宝安.自然系统的层次、特征及其演化规律[J].求实, 1986 (3)
3.风景技术变迁的现代启示 篇三
关键词:风景园林;风景技术;变迁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4)04-0022-03
收稿日期:2014-01-16
修回日期:2014-03-21
Abstract:The style of landscape is formed by bothmanpower and nature power .One of themost importantmotive forces of landcape changes is landscape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technology roots in the progress of culture and ideology. It appears a change of continuity and different phases from primitive period, agricultural period, and industrial age to information 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in of landscap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periods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changes and the laws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paper couldmake a reference for the landscape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modern tim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Landscape technology;Changes
1 风景技术的发展
《十三经注疏》① 有云:“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可见,古时技术的发展影响着先人居住、饮食、衣着、礼仪等各方面内容,既改善了物质生活,亦促进了精神文明。风景作为人和自然的复合体[1],其发展演变根植于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技术发展是风景变迁的主要动力之一(表1)。
1.1 原始时期(公元前21世纪以前)
从人类的起源到工具的使用可以看作风景的孕育阶段。那时的人们被动地依赖大自然,经常处于感性适应的状态,即作为大自然生态的一部分而纳入良性循环之中[2]。从诸如岩画等考古记录中可以看出古代文明的端倪,崇拜神灵和各种仪式都说明:在自然技术发明之前,以个体为基础的身体技术和以群体为基础的社会技术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了[3]。
堪与火的使用相媲美,“蒙昧时代”的人已经学会为了生存选材和选址,虽然很多动物也有这种本能,但原始时期的人类显然是略胜一筹的。《孟子·滕文公》记载“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说的就是原始人依据环境构筑住所。远在6000~7000年以前长江中下游形成的河姆渡遗址即有借助树木的支撑构成架空居住面的“巢居”,起到防避野兽和远离潮湿地面的作用,木构垂直相交的节点采用榫卯,这可以看作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萌芽。由此,早在原始时期就已形成的以地域为特征的风景雏形,在之后的数千年里不断地发扬光大,并在各时代展现出其独特的面貌。
1.2 农耕时期(公元前21世纪—19世纪中叶)
这段时间相当于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在工具使用上,夏朝铜器已经用于生产;在住所营造上,商代的“囿”“台”和殷周的“园圃”可看作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至东汉,土、木、砖、石四大结构奠定了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体系的基础[4]。在此基础之上,历代园林沿着“师法自然”的审美情趣,经过魏晋南北朝的转折期,隋唐的全盛期,在宋、元、明、清初日臻成熟,风景技术也随之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主要体现在理水、掇山和建筑三个方面。
理水首先要“察水之来历”,再通过凿池、引水、筑驳岸等方法梳理之。3000年前周文王开池筑灵沼,隋炀帝西苑中凿北海,元时郭守敬汇水雍山泊,都是具有风景意义的水利工程。古典园林中理水多以自然界中水的形态和意境为模拟对象,创作出形神兼备的泉、潭、溪涧,展现水的动态美。在掇山技术方面,“秦始皇始作长池,筑土为蓬莱山”,可谓土山的首创记录。古代土山一般不作地基处理,体量小的土山采用分层版筑的方法,而大的土山多利用自然沉实。发展到后来的石山,工序颇多,从选石、采石、运石、相石到置石,无不考究。建筑方面,殷代有鹿台,《五经异义》① 记周时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与筑台相关的夯土技术始现于原始社会晚期,到商代中期,夯土已采用木模板,春秋时期达到成熟,至战国时筑台之风盛极一时。东汉时期,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梁柱式和穿斗式已经形成,至唐代,木结构的主要构件梁、柱、斗、栱、昂等的种类和形式均已建立。
nlc202309051303
1.3 工业时代(18世纪中叶—20世纪60年代)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是一个飞跃式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了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方式,落后的中国很快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古典园林从此走向没落。工业革命之前,中西技术交流已经开始,由康熙皇帝敕编的《古今图书集成》② 和乾隆皇帝敕编的《四库全书》大量收录了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乾隆时期建造的圆明园长春园中,西洋楼首次在中国皇家园林中出现,西方透视学已得到应用,晚晴民国时期西方建筑材料水泥和玻璃传入我国,在材质、色彩上丰富了园林建筑的样式。
伴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提高,扩大了活动领域的过程中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连续爆发的公害事件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人们开始反思技术应如何合理使用,同时,也必须承认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与环境关系的改善成为可能。技术的再定位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导致风景多元化发展,中国传统园林技术作为风景技术的一部分继续发展,但有着明显的衰败迹象,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风景技术发展的重心长时期受西方影响。
1.4 信息时代(20世纪60年代后)
信息时代标志性的工具是计算机技术,与风景技术相关的勘查技术、信息技术、表现技术、工程技术、生态技术和管理技术等技术的推进深化了人对自然及彼此关系的认识,促进了风景在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上的变迁,同时大大提高了风景规划和设计工作的效率(图1)。
信息化、全球化促进了风景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的系统化互融,为风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等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也赋予了风景技术更高的责任。21世纪风景技术将在不断探索中前进。
2 风景技术发展规律
2.1 以自然资源为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是技术发明的必要基础,并对技术的发展方向起主导作用,在一定阶段也会抑制技术的发展。原始时期黄河中下游一带气候温暖潮湿,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木材就逐渐成为了中国建筑的主要材料,这是木结构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虽然后期砖、石结构有所发展,仍不能动摇木结构建筑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木结构以其先入为主的绝对优势迈向成熟,甚至石结构也陷入仿木构的境地。而今,自然资源的缺乏和新材料的应用则抑制了木结构技术的发展。
2.2 以传统文化为内在动力
中国古代造园特色明显,早期“一池三山”体例的形成和筑台技术的发展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而儒家“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等主观感情外移的审美情趣决定了中国风景技术朝着模山范水的方向发展下去,终达“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技术实践成为文化在现实场景中的表达。工业革命之后,中国传统技术没落,对西方技术吸纳甚多却难以创新,文化的迷失可看作根本原因之一。
2.3 以阶段发展为系统特征技术时代的运转需要特定历史时期所有的主要技术组装成一个整体,即技术的发展需要和该历史时期特定的资源和原材料、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以及特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如此,单个的技术才能在技术系统中起作用。依据历史时期的不同,可以将技术体系的发展划分为相互重叠、相互渗透的阶段:原始时期风景技术体系以木、石的粗加工利用为代表;农耕时期风景技术体系以木结构和山水格局的塑造为代表;到了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风景技术体系显现出机器生产和数字化的特征。
2.4 以模数抽象为成熟标志
单项风景技术发展在走向成熟阶段时往往呈现模数化或者范式化的倾向,比如宋代《营造法式》①和清工部《工程做法》② 都致力于建筑构件的模数化,既方便了建筑施工,又不影响建筑设计的整体创新;明计成《园冶》③ 中收集了不少洞门、花窗的样式,为后人造园提供了借鉴。古典园林是自然的摹写,景中有情,重在意境,在技术表现上则加以抽象化,以一池之水表现自然中诸水的丰富形象,以山石的叠置表现自然中千丘万壑的形象。信息时代的风景技术也少不了系统化的方法,实际是对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中重要环节的抽象处理。
3 技术反思
3.1 技术膨胀
技术是人类利用自然的工具,在工具的作用下,自然呈现出风景的特质。技术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认识也日益增长。但是,技术膨胀已经给生态、社会系统带来了无法预料的冲击,技术的泡沫、无序和混乱常令我们难辨真伪。给风景保留空间似乎不在追求精确、效率的技术发展范畴之内。因此,在实践风景技术的同时需要多元化地考虑自然、社会等多方面,警惕技术狂热对意识形态的嵌入。
3.2 技术创新
中国传统风景技术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需求,而西方风景技术体系已经迈入了下一个历史时期,如何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创新本民族的特色?这既是创造符合本土特色风景的要求,也是技术与特定生产关系和社会文化相适应的要求。换句话说,一项技术想在一处扎根发芽,必须是符合当地风土的;一项技术创造想要深入人心,必须是符合当地文化的。创新技术还是扭曲文化?是我国风景技术发展面临的抉择,创新的关键在于对传统精髓的领悟和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杨锐.“风景”释义[J]. 中国园林,2012(9): 1-3.
[2]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美]刘易斯·芒福德. 技术与文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
吴承照(1964- ),男,安徽合肥人
博士,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国家公园规划与管理、生态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E-mail:wuchzhao@vip.sina.com
4.拜年的变迁散文 篇四
过年总是让人期待,年味永远是那么温馨和醇和,五彩焰火在夜空中绽放,欢乐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爽朗的笑声不时从窗口飘出,穿新衣、戴新帽、走亲戚、讨红包、挂灯笼、放鞭炮、看跳财神;可以自由自在地快乐狂欢,尽情地挥洒和释放欢乐,使心情无比畅快,快乐吉祥的新年气氛。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拜年就是大年初一一大早,谁也不能睡懒觉,早早穿上新衣服,到左邻右舍给长辈们拜年。踏着满地的鞭炮屑,拜年大军浩浩荡荡出发,队伍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不管见了谁,大家都要说一句“过年好”。而对于小孩来讲,口袋里塞得鼓鼓的糖果、瓜子是拜年最大的“战利品”。一上午走东串西,见到长辈还要双膝跪地,说上几句祝福的话。
虽然这样的拜年方式很累,却是年味最浓、最传统的方式。小时候跟着父母去走亲访友地拜年,不论是路边的花草、偶遇陌生的小伙伴,还是喜气洋洋的红包,无一天不让我有新奇的感觉。儿童时,拜年是件好玩的事,穿眷新衣,拿着糖果,走街串巷地去亲戚家,跟表兄弟姐妹一起高兴地玩耍,尝尝姑姨舅伯家的可口饭菜。记忆里,各处拜年,看到的都是团聚的笑脸,听到的都是倾谈的和语,心里总是暧融融的,它甜蜜了我的整个童年。
高中、大学时,短信拜年成了最红火的方式,逢节过年便成了短信问候,过年放假也成了同学聚会的集中时期。每到除夕的晚上,短信满天飞,大家围坐着,边看春晚,边各自翻看着手机里密密麻麻的祝福短信,号码有熟悉的,有陌生的;短信有署名的,有未署名的;内容有转发的,有自编的。不管是哪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表达最让人心动的.――牵挂与祝福。
有些名字,想起来很陌生;有些名字,想起来很遥远。陌生的,可能只有一面之缘;遥远的,可能已经多年不见。记忆里的那些面孔,可能早已模糊,但奇怪的是,一条祝福的短信,却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拉近了心灵的距离。拜年短信,洋洋洒洒,恨不能将天下的祝福一网打尽,都是朋友那颗真诚牵挂着的心。有短信自天涯来,不亦说乎?
工作了,拜年是最重要的事情,要以成年人的方式来精心准备,短信已不足以表达问候之情,很多人对于收到拜年短信,都比较无感,甚者会反感,看着手机上仅一句话的“新年快乐!”
或是群发短信中千篇 一律的网络段子,似乎真心诚意并未融进祝福中。父母已近年迈,走亲访友的重担就落到我们这辈人身上。腊月里,父母就叮嘱着,拜年要准备哪些东西,安排着走访的行程和路线,本来偷懒放松的假期变成了日程满满的拜年,今年的新闻有一条标题“小夫妻4天拜年18家”,差不多的情况在我自己身上也发生过,这样常见的现象竟然上了头条,不禁让人感叹,拜年也是任务繁重。
5.抒情散文: 乡村的变迁 篇五
我年青的时候,怀着一腔求学的心,奋力拼搏,欲求闯进城市!
我是农民的儿子,浑身流淌着执着和坚毅的血液。同胞们的艰辛,现况的灰色暗淡,让我愤郁。多少次,几万遍,我内心深深呼唤:我要奋起!我要离去!我要离开这一一闭塞,保守,落后而贫穷的村庄!
每当年少的我在田间劳作,每当年少的我到山岭砍劈柴禾,不论艰难爬坡,还是颤抖下坡。当一身汗湿,浑身燥热,滴滴汗水流注,阵阵步伐艰难。我又痛楚着暗下决心,从内心深处呐喊:我要离开!我要逃离!
这是千千万万农民儿女的呐喊!这是多少农民儿女的心声啊! 谁不向往美好的生活?谁不想住进高楼大厦?谁不想行走的是平坦,宽敞,明亮的大道?谁不想过的富足,幸福?
可是,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特别是我们家乡的偏僻乡村,晴天一地灰尘,雨季遍地泥泞。人们居住的房子既陈旧又狭小,村寨破败不堪。到处苍蝇飞,时时见老鼠,时闻乌鸦啼,麻雀满天飞。农民的耕作既原始又落后,不是肩挑手挖,就是牛犁马拉。人们起早贪黑,汗流夹背,也只能过着艰辛的生活。 农民的生活就这样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就是学大寨时,也无多大变化。
农民的生活还会改变吗?农民能期待什么?谁来拯救农民? 看天际深处,浮雲涌动,云层变幻! 一声春雷,地动山摇,风卷残雲,掀涛激浪。八十年代,风雲突变,神洲焕发,举国在变,社会在变,农村在变! 随着社会改革,各种思潮涌入农村。农民儿女有机会看到城市的富裕,繁华,有机会到城市发展,生存。
谁还想呆在乡村,谁不想跳出农门?!
也许是我强烈的`愿望感动上苍,也许是我内心的呐喊获得幸运女神的怜悯。八十年代,我如愿地走出乡村,成为工厂的工人,手里终于捧上了〞金饭碗〞。作为农民的儿子,我终于住进了高楼大厦,看到了炼钢的状观,听到了机器的隆鸣。我终于看到火车奔驰,飞机凌空······
我在宽敝明亮的街上漫步,我在多姿多彩的公园流涟。城市里的人穿作时髦,气宇轩然,满脸的自信和幸福······
也许是农民们祖祖辈辈的宿求,也许是几十亿颗心的真诚期待,也许是农民儿女的呐喊震天动地,也许是政治家的智慧被神灵唤醒。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神洲大地掀起了巨大的改革风暴,沉睡的大地焕发了生机。转眼之间,许多乡村组织了建筑队,奔赴工厂,奔进城市。许多乡办工厂,乡办公司运应而生,农村的青年男女湧进城市去打工,去经商,去深造······
农田有了质的变化,被包产,被承包,被租卖。使土地更具价值,更富诗意。农民的住房也按规划兴建,有了崭新的衣装,有了现代的气息和活力。一排排,一幢幢的农家高楼在村庄呈现。宽敞的通道,完美的设施,优雅的环境··· 过去的脏,乱,差已一去不返,现代城镇化的新农村遍地开花。 时代进步了,农村变富了,神洲焕发了!变,使爬虫飞舞!变,使平俗神灵!变,不停地变,进步地变,科学地变。
变的富强!变的完美!变成光辉世界!变成中华盛世!
二千年跨过,这时你是农民的儿女,你也不会再如我当年那样,忧心痛喊。既使你是城中骄子,你曾有对农村的陋见,现今农村的改变也不能不使你惊叹!赞美!
看:多少曾破败的乡村变成富丽的村镇!多少曾羞涩的脸上,现在呈现着欢乐和幸福!多少曾坎坷,茫然的农家儿女,现在成为企业家,致富领头人···
蓝天白雲下,溪流碧草间,崭露出幢幢农民儿女的豪宅,大厦。乡间通途上,行驶着农民儿女的奔驰,宝马。
我深信,智慧而勤劳的中华农民,在现代中国,一定会创造出更美好,更和谐的生活!
6.路和桥的变迁散文 篇六
我要说的村中那条路,其实是全村的中轴线,它宽3米有余,长大约200余米。西至村外填沟,再往前就是樊村桥,东至南北大街,是全村的主干道路,也是全村的南北中心线。该路地势平坦,从东到西一马平川,两边不是砖窑后墙就是院墙,固定的行人出口很少,实际是条穿村道路,当然也可以称为中心街。
在我儿时的印象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该路几乎是无人通行,也无人去搭理,相反偏是儿童的戏耍玩乐之地。
为什么好端端一条马路无人行走,会成为少年儿童的戏玩之地,这里边却有极为重要的原因所在。
造成这种情形的根源,其实在于全村的集中供水点,供水点设施十分简单,一个安有阀门的二寸水管罢了。
全村一千三百余口人近四百户人家的人畜吃水问题仅靠一道二寸水管供应。由于水管阀门每日无数次的被人又开又关,使大量的水流于地面,水流顺势而下,便淹没了全村的中心马路。夏秋时节泥泞难行,春冬时节积水成冰,路人是不能轻易过往的。
供水的水管距中心马路二十多米,成下坡直通该条马路,虽然水势不大。但是,由于日久天长水流不断,水沿中心线由西向东直下,占据淹至道路的三分有二,阻断了行人。也构勒出一条流水风景线,夏秋时节水波荡荡,春冬时节积水成冰,好一处少年儿童的戏耍之地。
马路上的水平时齐脚深的样子,为了防止水势流向大街,中途也有人们用泥土垒起的一道道小土坝。土坝很低,最高处也莫过三二寸,它起到了减缓水流的作用,基本到离南北大街三二十米的地方停滞不前了。只有秋天出现较大震雨的时候,水流加大,沿路沿街冲向街南的泊池里。
我们上学下学本来是可以在中心路往返的,平时绕道而行的时候多。只有夏日炎热的天气专门从中心路趟水而过,为的凉爽一下。趟水的时候,把布鞋提在手中,边走边玩,在水中打闹,有时也溅到腿上,身上,但都不放在心上,反觉得凉快极了,舒坦极了。
最开心的.要数冬天了,我们几个村西北住户的伙伴们每天都要溜滑滑。放学后,溜上一会滑滑方才回家,吃过饭上学时又路过玩去了,也有玩得过了头,误了吃饭误了上课的时候。在家父母训斥,在校老师罚站罚背书。无论怎样,童心未泯的我们玩起来总是那么开心。村南村北的大小伙伴也绕路专程溜冰,那百多米远的中心路上,从西到东,从东到西一溜冰场,好似一个天然的滑冰场所。
高年级的学生也玩,低年级的学生也玩,也是那时候缺少娱乐的缘故,玩起来就没完,年岁小的常常滑倒在地,一溜身体滑出好远,站起来接着滑,直到深冬天寒地冻,雪花飘飘的时候才作罢。
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初中上完,村中的那条路一直是那个样子,几乎没有变化。也不知什么原因从没有人采取过任何措施,任由从井里抽出来的水白白浪费在路上。一年又一年,村里人也司空见惯,每每在水管处挑水的时候也禁不住骂上几句粗话!可取水的方式不变,水照样从中心路上穿过,路照样无法正常行走。
直到九十年代,村里改善人畜吃水工程的时候,才将原来的水管挖开扒掉。从此村民结束了每天清早排队挑水的历史,那条村中的中心路才恢复了路的原状。有好事的老汉们不忍见那路坑洼不平,自发作了修整铺垫,那路才真正成了路。再后来,村里拓宽改造道路,中心路首当其冲被重新修缮,改成了水泥路,与大街相连接,与村西的南北路相通,才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心街。
如今那条路更宽更直更长了,集市的时候被商贩占据了一部分,平时早已车水马龙人流不息了。
樊村桥是我村到樊村中间一段沟由土垫起的地方,名叫桥其实就是土坝。坝长大约十多米,宽三米左右的样子。两边是沟,东边沟是农田,时常种些玉米之类的秋作物。西边沟较浅,一般不种作物。由于夏秋多雨的时候从山上冲下水来都集中在沟里,水大的时候还波及到土坝,致使所谓的樊村桥被冲垮一大半,有时仅能够单人通过,车马是无法行走的。
樊村桥也算是交通要道,平时过往行人很多,是我们公社通向左家沟公社和三交河矿区的必经之路。在我儿时的印象里,樊村桥经常被大水冲断,严重的时候连行人都无法过往。
由于在樊村地界,距该村也近,桥冲垮后的修复工作当然着落在樊村大队身上。在没有现代化运输工具的年代,全靠人工担土垫土,是极耗工时的,常常冲垮一次需七八天才能修复。由于土方压得不是很实在,一下雨就陷落。因此,樊村桥在夏秋雨季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我姥姥家就在樊村,小时候去姥姥家的次数较多,被桥阻断无法过去的情况是经常有的。本来走了大半的路,眼看就到了却无法通过,只得乘兴而来扫兴而回。每遇到这种情况母亲就咒骂鬼天气,同时也无可奈何。
桥断了阻隔了过往的行人,大家不免有些怨天忧人不高兴。但对儿时的我们来说却也增添了乐趣。星期天的下午,我们一群小伙伴常常到桥边玩耍。最有趣的是跟樊村的少年们干仗,大家以桥为界。各自占据有理地形,拿土块相互开火,打得双方都抬不起头来,若一方落败,一方便在对面大声呐喊。可是双方人马都不肯越界,土块开战的结果有胜有败,有时他们落下风撤离,有时我们主动退出。不论那一方赢了,都是叫骂一阵了事,然后各自回村,相约下次再战。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九十年代,二十多年时间里,樊村桥不知被冲垮过多少回,无数次的修复,无数次的冲垮,也给我的童年留下很深的记忆。村里许多的劳力默默地奉献着,他们多么盼着有朝一日樊村桥垫得坚固些,多么希望这座土桥能够一年四季畅通无阻。
九十年代初,县上规划修一条刘家垣到左家沟的循环路,贯通河西丘陵地区各乡镇。樊村桥是两个乡的连接处,才得以拓宽压实。人们垫满了西边的小沟,并栽上了一排排杨树。从此,樊村桥才真正得到了巩固,再没有被洪水冲断冲垮过,但雨天过后却是泥洼遍地,车马难行。
九十年代末,县上拓宽改造油化乡村道路的时候,规划马双线,乡里应樊村村民的要求,将柏油油路延伸至樊村,樊村桥又经过压路机一层层的辗压,桥又再加宽,桥面铺成了柏油,“那雨天泥泞难行的历史总算划上句号。”
7.变迁的风景线自然散文 篇七
关键词:形式美,主观色彩,个性化图式语言,视觉语言,肌理笔触
油画风景写生自巴比松画派开始, 到印象派时期的登峰造极, 再到20世纪时期的题材、范围、媒材、表现技法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创新。笔者在30年的从艺生涯中, 时常喜欢到郊外写生, 到大自然中去吸取灵感, 追求创作时的“心物交融”。虽一直崇尚写实绘画语言形式, 但在实践中, 也时常去尝试、探索新素材, 在否定、调整中加入新的媒介元素, 寻求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和图式。平日在教学中也常常带学生外出写生, 开始时, 学生们面对大自然, 显得很盲然, 总是见什么画什么, 毫无章法可言, 画面呈现出既没主题更不可能有感人的形式、色彩。油画风景是艺术家永远表现不完的题材, 而写生过程也是历练心境提高表现技巧的实践过程。面对千变万化的原生态景物, 能否引起画者共鸣并产生强烈的表现冲动, 是因人而异的, 每个艺术家的感悟、体会各有不同, 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什么样的色调, 呈现什么样的图式语言, 与艺术家的写生经验、艺术观念、感悟能力、表现技巧是密切相关的。在近几年油画风景写生实践中, 我渐渐对油画风景写生有了较多的体会和感悟。作为教师的我, 是该写点什么感悟性的文章, 以尽教师之职责。
一、感悟自然景物的形式美
在当今都市化生活的高速发展下, 生活在钢筋水泥柱群里的人们生活节奏更快, 承负着更多的生存压力、教育压力、工作压力。工作之余人们更崇尚自然、回归自然, 更向往青山绿水环绕的农家生活, 想在大自然中去感受大地恩赐给我们的美景, 去享受阳光, 去享受色彩。那些浅山丘陵、雪山草原、土屋民居、山间溪流小桥、绿树成林、秋收的果园、蜿蜒的田埂等等无不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都会让都市人兴奋不已。作为艺术家我们更应走出画室, 到大自然中去发现自然景物内在的韵律和形式美感, 去感悟自然、观察自然、归纳自然和表现自然的形式美感。结合自己对形式美的体验和综合素养, 呈现给观者更强的视觉效果和审美表达的画面, 引到观者对大自然形式美的共鸣, 调节心境得到美的享受, 这也是艺术家的社会职责的体现。
二、感悟自然景物色彩的魅力
油画风景写生注重光影与色调, 画面采用什么色彩, 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独到的感悟, 都是在写生中积累的经验的表达, 是对大自然色彩的真实感受。大自然呈现给我们视线的缤纷色彩, 同一景物季节不用、气候不同、时间不同、阳光强弱不同都会有不同的色彩魅力。面对大自然的景色写生, 是一个写意的过程, 大自然中的某些倾向的色彩会和我们的主观色彩产生共鸣, 会激起我们强烈的色彩感和表现欲望。画面色彩冷暖变化的把握, 高雅的灰色调子的表现, 阳光绚烂的饱和色彩的体现, 以及画面呈现出空气通透的气息、泥土草木的清香, 无一不展现出自然景物色彩的魅力和艺术家的主观色彩的创造能力。
三、图式语言形式的个性化体现
图式语言是绘画者的重要话语特征,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风格。选择什么样的图式语言来表现自然景物, 代表艺术家的视觉经验、思维观念的积累和升华。一幅好的风景画的图式语言, 是艺术家对自然景物感悟的具体展现。面对自然景象, 艺术家都会按自身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要求去归纳、组织画面, 使画面的形式语言更富有生气, 色彩更生动更丰富, 用笔技巧表现得更轻松完美, 画面整体视觉效果与细节刻画等精准而和谐统一, 这是组成艺术家的画风特色的诸多方面的因素。当然艺术家的品格、修养和内心世界的感悟不是一两天就能修炼成的, 需要艺术家对风景写生的执着热爱, 付出千百倍的辛勤努力, 还得善于学习众家之长, 不断探索, 经过多年的历练, 在写生中感悟出很多技法和经验, 才会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图式语言。无论采用何种媒介, 运用何种表现技法去表现自然景物, 画面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感应到画面中的韵律和美感, 这才是目标。
四、主观创造性的去表现自然景物
初学者面对杂乱无章的山间溪流小桥、树林杂草、乱石小路等往往很茫然, 不知从何下笔, 缺少主观的组织画面、概括景物, 总是看见什么画什么。对自然景物呈现的色彩也总想一点不差的照样画下来。当然面对同一景物写生, 作画者的思维感悟不同, 表现技巧的个体差异, 都会使画面呈现不同色彩效果和不同图式语言的作品。这里我要表述的是在面对自然景物时, 画者应去感受大自然传达给我们的意境, 主观的去归纳、组织画面景物。运用光与色、明与暗、节奏与韵律等视觉语言来重新经营画面的景物, 依据自身的写生经验、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和审美潜质, 主观的去表现景物的形式美和色彩美, 让视觉语言的得到更充分更完美的发挥。
五、油画风景写生构图原理的感悟
油画风景写生可选择的景物很多, 大自然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层层梯田、袅袅炊烟、几棵小树以及小桥溪水, 在构成方面都形成了很自然美的画面, 是组成画面和谐的音符。但写生时不应简单的模仿、借用自然景物的构成形式, 要结合自己对大自然构成美的感悟和借用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 以及自身的审美素质, 主观的去归纳、组织布局画面的景物, 并结合自身的写生经验重新来经营画面。构图时要明确画面的主体物的位置大小、视平线的高低、近中远景的层次, 要做到主次有呼应、形态有变化而不孤立, 在变化中寻求统一和谐, 让画面呈现饱满空灵透彻完整的视觉效果。
六、油画风景肌理笔触的探索
8.描写自然风景的作文 篇八
乌云密布,雷公公敲着大鼓,龙王开始“倒水”在家里的我却饶有兴致的赏雨。
雨,我认为是一个很奇妙的天气,有时狂风暴雨,雷公敲着大鼓助乐,电母也打着铜锣奏乐,“咔擦”,一道闪电打破万里长空,雷公也敲一道雷和雨声、闪电交织成一个疯狂的大舞台。
有时阴雨交加,刷刷的雨声像在奏小提琴,一颗颗大水珠勇不可当,一个个一马当先冲进地下,为这干旱而燥热的土地降温。风、也开始肆虐起来,“呜呜……”风吹打着窗户,奏出“风鸣交响乐”,配合小提琴,形成一派优美的场面。
有时牛毛细雨,我可以走在雨里,静静地享受雨给我的滋润,给我的清凉。雨下在肩上,似一个顽皮的小孩,一骨碌钻进我的身体,凉凉的很惬意。
其实,最美的还不是雨景,而是雪景(至少我这么认为),雪下来了,它并不像雨那么狂暴,它似一个优雅的仙子,跳着舞,慢悠悠地飘下来。我试着接住雪,雪在我手上飞舞,积成一个小冰塔,矗立在我的手上,各种雪,有六角形的、五边形的,却没有一个相同的雪花,我第一次感到世界是这样奇妙。雪下在地上,慢慢地“占领”了整个街道。尝一尝坐在雪地里,我就立马感到雪是那样甘甜。
如果要数最奇妙的,那便是黄山云海了!浩瀚的云海好似人间仙境,抬眼一看,一片白茫茫的,那些山顶显露于云端,我要是能飞就好了,我要去云海里遨游一番,将那里的景色看个一清二楚。
9.云雾的自然风景作文 篇九
云雾在天空无忧无虑地飘动着,或远或近,或聚或散,变幻出各种各样的形状,你看你看,那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东蹦蹦,西跳跳,还淘气地用脑袋蹭蹭妈妈;快瞧快瞧,那一只狡猾的狐狸东望望,西看看,伸出尖嘴叼起肉就跑;还有还有,那一群强健有力的天马向前奔驰天边尘土飞扬,那场面是多么壮观啊……高楼在云中若隐若现,似乎披上了一件雪白的披风;平房在云雾中时远时近,仿佛穿上了一件雪白的衬衣;青山在云雾中似高似矮,犹如披上了一件雪白的外套;小丘在云雾中像风像云,好像穿上了一件洁白的长套。整个城市真是美不胜收,目不暇接!
我默默地看着这云雾,伫立在窗边,早已没有了睡意。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
这是,太阳出来了。金色的阳光在云雾中镶了一层光亮的金边,像是穿了一件金衣;金色的阳光在云雾中洒下一个个亮晶晶的光斑,像是雾娃娃在调皮地眨眼睛。
10.变迁的风景线自然散文 篇十
马克斯·魏勒的艺术深深植根于他的家乡蒂罗尔地区的群山,家乡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影响了他的一生。他有独特的观察能力,学生时期就喜欢将山区景色以及变幻无穷的行云表现于画面。他将大自然视为上帝的造物,对风景的观察表现了他内心的精神感受,其早期作品是自然和精神的综合表现。
在维也纳艺术学院学习期间,马克斯·魏勒遇到了中国宋代的山水画,这一事件对他的艺术发展影响深远,宋画源于现实却又逾越现实的特征使他入迷。他认真研究中国宋代的画家及其作品,宋代山水画表达意境的方式,正是魏勒一直寻求的表达方式,他认为:“我的创作是一种精神创作,这种创作给我一种思潮。这种思潮从中国到蒂罗尔山峦起伏的大地而来。”魏勒理解了宋代画家的空间概念,看到了它们的现代性。他把宋代山水画原理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丰富了艺术内涵,使他的绘画语言呈现独特的风格。魏勒说:“我与宋代的中国人有同感共识。无论我观察世界还是作画、思考,都像一个古代中国人一样,对这一点我毫不奇怪,中国人卓越地将事物的内在含义和外在表现恰当地统一起来,这使我着迷。”他从宋人山水画中体悟到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把握方式,并把它当做一种哲学方式,为自己的艺术创造打开了新的门径。他高度赞扬中国山水画家和书法家总结的名言妙语,认为这些论述道出了艺术经验和生活的真谛,与西方风景画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完全一致。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魏勒一直把中国宋代山水画的追求视为自己志同道合的目标,他把中国山水画的灵感与欧洲现代抽象艺术相结合,完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在60年代绘制的《就像一片风景》系列作品中,魏勒对中国画的美学追求就得到鲜明的体现。他摒弃了以往的方形幅面,改用长方形的立幅或横幅,采用宋代山水画没有固定视点的散点透视法,画面没有明确的光源和阴影,对山、石、草、木等物象进行并置或重叠处理。马克斯·魏勒的绘画再现了中国北宋山水画大师的艺术精神,用抽象画的形式对中国宋代的绘画精神做了现代诠释。魏勒的《大型群山风景》、《眺望群山》等作品,与宋代郭熙的《早春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等作品之间存在诸多神似之处。
魏勒在绘制这些作品时,将宋代绘画的意境与欧洲现代派绘画无穷无尽的神秘感彻底打碎,并糅合在一起,创作出一种高度概括的抽象图画,鲜明地体现了他对绘画自然美的艺术追求。他的画充满了欢乐和喜悦,表现了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快乐,甚至狂喜。他的画中不仅有对大自然的主观印象和感受,还有画家的精神,这些印象、感受和精神抽象而充满诗意。他认为绘画是过程,他追求对世界的整体把握,这与中国的道家精神有着内在联系,他通过宋人的山水画与中国的“道”相遇。他从宋人山水画中体会出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把握方式,并把它当做一种哲学方式,为自己的艺术创造打开了新的门径,走上了现代艺术探索之路。在他的作品中有一种永恒的精神,有一种超越时间、超越社会和意识形态的画面,典型地体现出与北宋山水画大师类似的艺术精神。
马克斯·魏勒的绘画很早就脱离了具象,画面上只有色彩的团块、线条、斑点、却真正展现了自然的内在力量。魏勒把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融进了他的画笔之中,他的画面上明显地留下了用笔的痕迹,他使用各种规格的画笔和刷子,自己用色粉调色,然后蘸笔作画,其风景画具有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的特点。魏勒认为,宇宙在不停地对自然界进行创造,画家就是要将这种看不见却又存在的变化通过自己的直觉记录下来。20世纪30年代的一些巨作标志着马克斯·魏勒在赋予自然一个新的精神化图像的道路上达到了一个高峰,这显示出他在艺术生涯的早期就找到了自我。在他的风景画中,自然的山峦、树木和石头所展示的形式,与其说是画家用线条精心描绘出来的,不如说出自画家的心灵启示。他的目的不是逼真地再现事物,而是在一个自发的、符合逻辑的关系中表现这些现象,这样的安排使物象在形与色之间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就是人们内心对艺术的感知。
画家用最少的东西来表达最理想的效果,马克斯·魏勒在画面中有意识地集中使用蓝色和绿色,有时用浅黄色加以衬托,体现出以山峦和森林为主题的意境。他的画展现给我们的是自然的一个瞬间,好像时间不再流逝,画面中的一切不需要任何改变,没有任何东西应该成为过去。他紧紧抓住了永恒,围绕着永恒,他的画达到了最高的绘画境界。他说:“我当然是一个有感官的画家。我想表达的一切主要通过绘画方式表达出来。我如何去画一个画面,线在上面的走向,颜色在上面的分布,用这些方法可以说明一切,我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说明一切的,如果谁有眼去看到这一切,他就会看到这一切。”
马克斯·魏勒称自己为造型主义者,强调一切造型都是精确的,一切都是造型。这体现了画家对苍生的一种普遍的关怀,对万物有灵的一种认可,也体现了画家抛弃个人和社会成见的艺术态度。画家创造的画面超越琐屑与世俗,让精神能够自由地呼吸,传达了画家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他一直追求将事物的精神再现出来,在他的画中,任何有目的的表现手法都是许可的,也都是正确的。魏勒的画强调回归真实自然的本性,他的作品透射出一种淳朴、天真的气韵,反映了从真实自然到艺术自然的过程。
11.描写自然风景的诗句 篇十一
1、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2、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3、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4、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5、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8、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9、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0、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陈寿《隆中对》
11、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1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13、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1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15、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李益《塞下曲》
16、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17、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白朴《天净沙夏》
1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19、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20、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1、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22、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苏轼《江神子恨别》
23、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4、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25、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杜甫《饮中八仙歌》
26、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李商隐《霜月》
27、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28、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2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30、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 自然风景作文
★ 自然风景游记作文
★ 初中自然风景作文
★ 自然风景作文春天
★ 描写杜鹃花诗句
12.描写自然风景的作文(共) 篇十二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自然风景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描写自然风景的作文1雄伟巍峨的青山,广阔无垠的碧海,幽深博大的蓝天,是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然风景。
痛饮黄龙的岳武穆,青史留名的文天祥,诗文并茂的苏东坡,是璀璨夺目的人文风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兰亭集序》,“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太白诗,是深邃奥妙的精神风景。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芸芸众生,卧虎藏龙。绚丽多彩的自然风景,琳琅满目的人文风景,深不可测的精神风景,真是“百般红紫斗芳菲”。但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世界里,不要“云深不知处”,而应当“不畏浮云遮望眼”,傲泰山之雄、庐山之险、峨嵋之秀,欺沧海横流、百川到海,敢于挑战自我,呼喊出自己沉稳而有力、铿锵而优美的心声:我就是一道风景线。
文种足智,难逃尸横刀下;韩信多谋,难免祸起未央;子胥善哉,难逃引颈刀下;屈原忠贞,难免尸沉汩罗;岳武穆智勇双全,可叹怀才不遇。他们的悲惨遭遇,使人有一种“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怅惘,虽然功败垂成,但也是不可多得的亮丽风景,它向世界展示了经验教训。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武乡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张子房学富五车,文韬武略。长坂坡上赵子龙一杆银枪杀得曹兵胆战心惊,当阳桥前张翼德一声怒吼嘘得北寇丢魂丧胆;上方谷中诸葛亮一把火惊得司马懿手足无措,鱼腹浦旁武乡侯一堆石迷得陆伯言头晕目眩。他们的功成名就使人有一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迈。
落红是一道风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莲花是一道风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是一道风景,世界因我而改变,世界因为而自豪。
描写自然风景的作文2夏日的晴空是灿烂的,天是那样的蓝,日光是那样的强烈,天上地下处于一片耀眼的光明之中。一年中,数夏天的太阳最勤劳,一大早就起身了,清晨五、六点钟就已晨光熹微,晚上六七点钟,眼看月亮就要把它排挤掉了,可勤劳的太阳还逗留着,迟迟不“下班”。
夏天是炎热的`,根据夏天不同的炎热程度,可以分为初夏、盛夏和残夏。
初夏是令人向往的。人们在度过令人畏惧的漫长冬天以后,对冬天已经厌倦了,春天虽然繁花似锦,毕竟较为短暂。而初夏,人们终于可以脱下包裹在身上的杂七杂八的衣服,女士们可以穿起飘逸的连衣裙,露出雪白的肌肤,苗条的身材;先生们西裤T恤,一身轻松。初夏,吃冰琪琳、睡凉席、盖薄被,大开门窗,真是最舒服、痛快的;高兴时去游泳池龙腾虎跃一番,如鱼得水,不亦乐乎。长年冰天雪地的北方,初夏是个黄金季节。那时,乡村的原野是活跃而美丽的。天上白云缓缓地飘着,广阔的大地上农民辛勤地劳动着。柔嫩的柳丝低垂在静谧的小河边上。河水终于解冻了,有了活力,小鱼儿、小泥鳅、小青蛙都欢蹦活跳,河边的顽童,更是乐不可支,打破了原野的宁静:“看呀!快来看呀!”“泥鳅,这是条小泥鳅!”叫声、笑声飘散在鲜花盛开的早晨,使人不禁深深感到了夏天的欢乐。
盛夏,则是一年中最煎熬难捱的日子,令人一筹莫展。盛夏的阳光已是近于“刻毒”了,似乎它有意要与人类作对,报复人类,气得人们诅咒它,甚至于要学后羿射掉这个“毒日”了。
描写自然风景的作文3踏出家门,看到满地散落的金黄色的桂花才忽然醒悟。秋天来的这么快!夏,已经消身匿迹。原来穿着单薄短衬衫的孩童,也披上了几件长袖。
秋姑娘悄悄地从这里飞过,把什么都变成金色的了。我走在那条熟悉的林间小路上,却有一种陌生的感觉。两旁的银杏树撑起金色的大伞。在阳光的照射下,掉落的叶子轻轻拂过我的面容,顺着发丝摔落在地上,我赶忙用手去接,生怕这些叶子在碰到地面的时候摔碎了。
前面是一片池塘,顽皮的鱼儿蹦出水面,划出一道金色的弧线,溅起无数的水花,碧波荡漾。引起水草在水底翩翩起舞。岸边火红的枫树林里住着几户人家,棕色的小木屋里发出悦耳的琴声,盘旋在空中变成金色的音符。
过了池塘就是一片金黄的麦田,麦田上有着许多割麦的人们。男人们在前面卖力的割着,妇女背着箩筐在后面拾麦穗,调皮的小孩子则在麦田上奔跑、嬉戏、打滚儿,弄得满身都是泥土。秋风轻轻地撩起田野上忙碌的人们的衣襟,又像那些孩童一样在田地里躲躲藏藏。此时的景象成了一副秀丽的风景画。
【变迁的风景线自然散文】推荐阅读: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课件07-12
婚俗变迁抒情散文08-06
五泄自然风景作文08-10
我心中的一道风景散文09-03
窗的变迁作文07-31
秋是最成熟的风景散文10-11
经典作文:变迁的思索10-24
十年来中文词语含义的变迁06-22
最美风景-心情散文09-05
一树一风景散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