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学习动机(通用8篇)
1.诱发学习动机 篇一
兴趣是《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学生兴越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例如:教学“今天我当家”上课伊始,教师拿出一些人民币放到桌上,同学们感到很奇怪,接着,又拿出课前准备的商品,糖块,苹果,校子,精盐,萝卜等。大家更惊奇了,有个同学说:老师,你这是干什么呀?老师问:平时,你们家都由谁去买菜和水果?有的同学说:“我家是妈妈买。”有的说:“我家爸爸妈妈都买。”老师却说:“今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让你当一回家妈吗?”同学们听老师这么一说,甭提多高兴了。老师让大家拿出学具人民币并选两名同学当售货员,开始购买商品,这时同学们的兴越异常高涨。当教学进行一段时间之后,老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同学们净先恐后提问题,解疑教学进行很顺利。
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民币的作用,同时也学会了使用人民币,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快掌握了平节所学的知识。
2.诱发学习动机 篇二
一、以多样化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有效的教学”是数学教育领域中一个新的热点问题.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好奇心、上进心的主要手段就在于如何能提出恰当的问题, 具有挑战性同时又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 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问题情境只要能让学生产生认知的“不平衡”, 引起思维冲突, 就能激起其好奇心、求知欲, 使之积极地去从事学习, 不仅能够学到知识, 也能够学会思维, 包括养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可采用一些新颖的方法, 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 提供丰富的教学背景和素材;采用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数学规律;模拟场景, 提供课题学习中的具体场景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通过猜谜活动, 由谜底导入新课;利用课后练习巧妙地导入新课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灵活运用教材,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版教材对于教师留有充分的空间去挖掘教材, 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认真钻研教材, 又要不拘泥于教材.如教学“认识整百数”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数一数这“一板方木块”有多少小方块, 然后交流数数的方法和结果.在交流中, 首先引导学生对用一个小方块表示“一”和用10个小方块排成的一条表示“十”进行理解和认同, 其次引导学生体会“100个一和10个十都是一百”, 再通过一百一百地数出三百和八百, 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出整百数的概念.课堂上要以孩子们为主体, 让孩子们大胆尝试, 讨论, 研究, 不能硬拉着孩子们的思维纳入教师的思维轨道, 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的.
学生在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之时, 正是求知生情的良机.又如, 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统计, 教师灵活地运用教材, 把“统计不同颜色的花各有几盆”设计成统计校园里的花.上课伊始, 教师亲切地说:“同学们, 校园里的花开了, 五颜六色很漂亮.今天, 老师带你们到校园里看看好吗?”短短的谈话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吸引了学生对学校的关注, 学生在统计活动中滋生了爱校之情.接着, 请学生了解, 统计小组内每人获得“星”的颗数、数学作业中得“优”的次数, 由于这些事涉及每一名学生, 他们感到亲切、有趣, 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情感.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精心设计数学活动, 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知识中, 不断获得成功, 积累愉快的体验, 不断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素材, 设计学习活动,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在教学中引进一些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在情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此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作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加强交流与沟通, 用一些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 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 为学生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作好铺垫.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 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相遇应用题是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通过老师导演, 学生表演, 设计“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 感受相向运动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逐渐缩短的规律, 得出两物体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 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 心灵受到震撼, 心理得到满足, 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 学中有发现, 学中有乐趣, 学中有收获.
四、重视情感交流,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孩子们喜欢上数学课,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 要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 哪怕只是一个眼神, 或下课时几句闲谈, 都能触动他们的心灵, 对待学生一定要真诚、热情、富有同情心.你可以用愉快的语调、目光的接触、绕教室走动以及与学生个别交谈的方式来传达一种积极的课堂气氛,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和力教学, 是美国哈佛大学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亲和力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亲和力教学的方法是:上课努力保持一种轻松、自由的思维方式, 并且有一种使学生凝聚到课堂中的无形的力量,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机, 有了学习的动机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 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积极投入学习的状态, 只有保持主动、认真的态度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而后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 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新知识.
摘要:本文紧密结合教学实践,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 引发, 创设和增强学生兴趣, 让学生的兴趣诱发学习的动机, 从而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3.诱发学习动机 篇三
[关键词]职高物理 情境创设 学习动机
动机理论对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如何将该理论运用在物理教学中,需要我们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以期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职高物理教学不仅要激励学生建构必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学习能力,更要使学生养成强烈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终生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把激发学习动机作为教学的一种附属活动,必须将学习动机的激发纳入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将学习动机的激发贯穿于具体教学过程的始终。激发学习动机既是实现物理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物理教学的目的。
“学习动机”其实就是一种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属于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内因性动机,因此认知内驱力是成就动机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但学生对于某学科的认知内驱力不是天生的,主要是后天获得的,有赖于特定的学习经验。当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不断获得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体验、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学习的价值后,就更加会期望在随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得到满足,从而逐渐形成和学科相对应的认知内驱力。职高学生物理基础较差,因而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其认知内驱力,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生活、社会、现代科技密切结合的物理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物理,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创设情境展现物理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化解教学难点,最终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内部动机。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知识是人和情境之间联系,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产生、发展。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就像语言的发展,发生于真实情境中,不断进行的利用知识的活动中。情境具有重要的潜在动机资源,激励作用,为学习提供支撑。在情境中进行的物理学习才是有效的、有意义的。同样,物理概念、规律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于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物理知识、规律具有情境性,物理学习也具有情境性。在物理情境中学习,在人与物理情境的交互过程中,物理知识就产生了。通过精心创设的恰当的物理情境,能弥补学生物理学习背景知识不足,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化解难点,帮助他们理解物理知识,进而喜爱物理学科,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1.在情境中激趣。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提问制造悬念,这就是一种激发好奇心的好办法。在提问制造悬念、争议制造矛盾的情境中引發学生好奇心时,创设的情境最好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因为经验是形成知识与技能的基础。通过熟悉的事物创设的情境,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与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和表象联系,唤醒学生记忆。在情境中学生进入一种积极学习的预备状态。如在探究小灯泡电压与电流关系时,在上课伊始,提出问题:如何测量一个白炽灯泡的电阻?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然后总结他们的方法,再让他们挑选方法自行测量白炽灯的电阻。汇报结果时,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发现统一规格的白炽灯的电阻不一样,因为有的学生是用万用表的欧姆挡测量的,有的学生是根据白炽灯铭牌上的数值计算的,有的学生是把白炽灯接入电路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算出来的。在测量白炽灯电阻的情境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探索,寻找原因。
2.在情境中探究。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在活动中产生,在活动中发展。参与在具体情境探究的实践活动能促进学习与理解。在情境中探究,将学习活动置于知识生成的情境中,经历物理探究过程,促进学生在情境中、在实践的过程中自然形成概念,建构知识。在具体情境中亲历探究过程,自主理解知识、建构意义、体会物理的价值。如学习向心力时,先用荡秋千的图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荡秋千时,绳上的拉力多大?再用弹簧秤代替绳子,下挂砝码模拟荡秋千,在实验情境中探究秋千经过最低点时,绳上的拉力的大小。学生会发现砝码在摆动对,弹簧秤的示数在变化。在过最低点时,示数最大,并且比砝码静止时的示数还要大。这样在用弹簧秤代替绳子模拟荡秋千的实验情境中,放大绳上的形变,观察到绳上的拉力变大,并大于重力的事实。在情境中探究,逐渐建立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概念。通过实验的真实体验引发认知冲突,通过对比让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信息加工状态,了解冲突的本质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建构向心力的概念。
3.在情境中递进。为了避免知识的僵化,要给学生应用所学的机会。应用不仅能给学生实践、反馈,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还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体会解决问题带来的愉快。通过场景的转换,从熟悉到陌生,从具体到抽象,从课内到课外,在情境中递进,在情境中加深、扩展、升华,体会思维的力量、科学的美。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备课时,笔者收集了多个圆周运动的实例,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不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已有的基础,以及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实例简单的罗列,在走马灯式陈列后,学生的脑海中不可能留下什么,更谈不上对他们学习的触动。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实例,就要注意实例排列的顺序,做到层层递进,每一步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做的好处可以让思维得到锻炼,达到一定的深度;知识得到升华,达到一定的广度,让学生真正的参与物理学习过程,体会物理,激发兴趣,增加内部学习动机。如从学生熟悉的荡秋千入手,用弹簧秤模拟荡秋千过程,建立向心力的概念。然后探讨与荡秋千具有同样受力特点的凹形桥,从凹形桥到常见的拱形桥,然后发挥想象,把地球看作一个巨大拱桥,研究汽车行驶速度多少时能脱离地球,进而研究绕地球运行的太空船内失重原因。在递进情境的创设中需要围绕教学实际,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分析各个实例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安排递进顺序。
4.在情境中强化。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强化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习离不开强化,强化可以巩固知识和技能。况且,物理学习中无论推理、思考或解题,大多讲究一定的顺序,更需强化。但简单地重复概念,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是没有帮助的。简单重复,不仅不能促进思维发展,而且会损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事实证明,当强化符合个体需要时,对学习的促进效果越好。通过具体情境的刺激强化,将知识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生活背景建立起联系,学生对概念知识的掌握才牢固,才能做到对物理概念的正确理解,才能融会贯通。通过在具体情境的强化,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自然应用,学生牢牢的掌握知识,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知识的力量,理解物理,欣赏物理。
通过创设一些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能用学到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物理的重要性。通过情境,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递进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发散、扩展,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物理遇到的困难。在具体情境中,感觉到物理的奥妙,体会物理学的重要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礼明,钱荣.谈学习物理的认知内驱力的培养[J].物理教师,2002,(12).
[2]戴维.H乔纳森.学校环境的理论摧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 篇四
很多老师坦言当下的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如以前的学生,学生完全没有学习动机,主动学习对学生来说变得越来越困难。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是教育学、心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并且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的研究
在欧美国家,学习动机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受行为主义影响,注重探讨个体行为的外部原因,如成功与失败、表扬与责备、奖励与惩罚、合作与竞争、结果与望等因素。认知主义理论在60年代以后成为研究的主流,之后又提出了归因论、自我效能论、成就目标论、自我价值感 理论等学习动机理论,社会认知取向的学习动机研究成为了研究的主流。
赫尔认为学习活动可分成三种动机类型,即目标取向、活动取向和学习取向。比格斯认为学习动机可分为四类,即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成就动机和社会动机。
H.A.默里提的学习动机需要理论认为学习受到内部活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来自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学习需要激发了学习动机,动机一旦产生就立刻对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发生作用。这个理论把学习动机产生的原因来源于人后天的需要,并成为人正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层次,这就形成了强弱不同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家卡文顿的自我价值理论以成就动机理论和成败归因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学习动机,探讨了 “有些学生为什么不肯努力学习的问题”。我觉得这个理论把自我价值和学习动机结合起来是动机理论研究的一个亮点,不同的人对自己的价值有不同的评价和要求,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大学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阶段,将人的自我价值与学习动机结合研究,很有突破性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通过学习动机的研究提出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即倒“U”曲线定律,说明了学习动机并不一定是越高越好,当它超过一定程度时,效果反而更差,因此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最有利于优秀成绩的取得。
由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推尔福特提出来的,交往性动机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性动机,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种动机表现为:为了获得父母、教师、朋友的和谐关系而努力学习,而他人的疏远和排斥可能会挫伤他学习的积极性。威信性动机可能是一种更高级的社会性动机,它是人们要求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地位、声誉、尊敬、待遇的愿望的体现。一个人不仅希望和别人交往,更希望得到他人的赞扬、重视和尊重。对于大学生而言,后者可能是一种更为普遍持久的学习动机:对将来在社会上取得威信的追求,表现为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二)国内的研究
国内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有两类: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集中在相关研究和干预研究上。国内的实证研究大部分是相关性质的研究(王振宏刘萍2000,张焰黄希庭1999,宋剑辉郭德俊1998,王振宏1999,方媛祝蓓里2000,梁海梅郭德俊张贵良1998等),他们从认知动机观的不同理论、概念出发探讨其对学业成就、成就动机等的影响,干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归因训练手段上(随光远1991,韩仁生1998),它们利用归因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这些是针对中小学生而言的,并且是结合学科教学活动进行的。
关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是对其特点、结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研究
毛晋平(1995)认为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有四个方面:学习动机复杂多元,且极不稳定,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机、目标多指向近景性、直接性方面;学习动机、内容多功利性和实惠性;学习的成就动机强度呈中等水平。鲁克成等人(1992)认为大学生学习动机有三个方面特点:学习动机具有多样性、学习动机呈现动态性的发展趋势、学习动机矛盾的两面性。
2.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结构研究
黄希庭将大学生的需要分为6种,即生理、安全、交往、尊敬、发展和贡献。并且在基础上编制了学习动机问卷,对大学生进行实测,结果显示,6种动机与6种需要相一致,求知进取的动机与发展的需要一致、社会取向动机与贡献的需要一致、物质追求的动机与生理的需要一致、害怕失败的动机与安全需要一致、个人成就动机与尊敬的需要一致、小群体取向动机与交往的需要一致。秦晓晴等人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概念模型,该模型将学习动
机分为6种成分:个人需要、动机前提、情感中介、认知中介、动机行为和学习结果。
3.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研究(1)大学生学习动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黄庭希的研究发现,大学生中男生和女生有着明显不同水平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在社会取向、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小群体取向这四种动机上,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社会取向、害怕失败和小群体取向上女生的动机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在个人成就上男生的动机水平则显著高于女生。池丽萍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在内部动机中,在挑战性维度上男生的动机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在外部动机中,在依赖他人评价维度上女生的动机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张宏如通过研究发现,女生比男生有更高的动机水平。张爱莲在研究中发现,女生学习积极性高于男生。
(2)大学生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年级差异
刘淳松研究发现:在求知进取动机上,一年级学生的动机水平低于二、三年级;在物质追求和个人成就动机上,一年级学生的动机水平低于三年级;在小群体取向动机上,一年级学生的动机水平显著高于三年级。张宏如的研究从知识、经验和技能三个方面出发,发现学生认为三个方面之间的重要性差异不大,一般在三年级下降较快,在四年级上升较多,甚至出现反弹。在知识上,随着年级上升其重要性反而下降,但学习方法却上升,特别是在四年级。在经验和技能上,一年级学生的主要兴趣较高,二、三年级动机呈下降趋势,但四年级动机
又重新回升。
(3)大学生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学校类型的差异
黄希庭等人研究发现,医科院校和工科的学生在求知进取上动机水平较低,在害怕失败上动机水平较高;军校类院校在社会取向和个人成就上动机水平
较高,在物质追求上动机水平较低。
(4)影响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研究
张爱莲通过调查分析归纳出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动机水平依次为:生存与发展、求知与完善、责任感、上进心、成功的激励、考试压力、父母的期望。妨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依次为:专业与课程设置不合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校某些管理方式欠妥、学校条件限制、课堂教学方式死板、课程安排不合理。池丽萍等人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充满自信,学习动机有较强的内在性,而较少受制于外部因素。
(三)目前研究的不足
目前的关于学习动机研究都只是停留在现状、原因、结构特点等表面上的研究上,缺乏长期性的跟踪研究,例如不同的学习动机对职业选择的影响或者说学习动机水平的高低对个人成就的影响等。
二、调查过程
(一)确定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总人数100人
(三)通过正准备下课老师的配合,给同学们发放问卷填写后回收
四、结果分析
(一)、内在动力方面
内部动力是指产生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推动其学习的一种力量,它以动机为核心,包括学习目的、兴趣、自觉性、努力程度、对专业的认可度等主要因素。调查发现: 我国当代大学生学习目的有较强的功利色彩,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主要是对大学学习的错误认识以及心态不端正。在对“大学学习的认识”上,62%的学生认为,学习以考试成绩衡量,仅有15%的人认为大学的学习仍应主动奋进争取取得学业上的成就。另通过分析“上大学的目的”以及“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如何” 两项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总体情况是良好的。对于“所学专业兴趣”的问题,选择回答“相当感兴趣”与“较为有兴趣”的同学占75%。“上大学的目的”选项中89%的同学回答出“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符合父母期望”等积极向上的答案,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是明确的,有着强烈的成才愿望和进取心,这样的学习动机是积极健康的,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源泉,也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眼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大学的第一目的的调查中,回答“为了顺利毕业”和“不知道,随遇而安”的占9%,上大学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这必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首先,部分大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出现了偏差,片面理解学以致用,重物质轻精神、重现实轻未来,只要是他们认为没用的就不愿意学。其次,部分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求知欲望不强,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的方式方法一样、好坏的评价标准一样,都是顶着沉重的升学压力死学苦学,学习成为成长过程中的负担,因而丧失了学习兴趣,产生了厌学情绪。再次,部分大学生对搞好学习的自信心不强。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与众多强者的竞争中成绩落后,无法找回在中学时的出众感觉,自信心受到打击,产生了心理失衡。他们不从主观努力上和学习方法上找原因,片面认定是自己的学习能力问题,产生力不从心之感。还有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自己感觉低人一等,并将自卑情绪带入学习当中,影响了完成学业的信心。
(二)、外在动力方面外在动力是指由外界客观环境、要求或激励因素等诱发出的一种学习动力。这种动力主要来源于受到外界的激励或压力所推动,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施于的激励作用。
当前,高校难免受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公平竞争,如靠关系走后门、重学历轻能力、性别歧视等,也严重挫伤了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互联网的出现和大量使用,在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在外在动力因素调查中,大学生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竞争的压力,占60%。这表明大学生已经认识到社会的竞争压力,有很强的成才需求。如果能充分利用这种心理需求,将这些外部压力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则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另外,在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的调查中,属于自主决断的如“个人前途”、“个人爱好与兴趣”者占66%,表明随着心身发展的不断成熟,大学生的自主决断意识越来越强,是他们的学习动力的最大影响因素。但自主决断表面上是为自我,实质要受到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左右,是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个人价值观的集中表现。
恋爱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为爱而学、因爱厌学、无爱废学的人大有人在。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恋爱观的主流趋向是理智和成熟的,具体表现为学业重于爱情,爱情为学业服务,爱情左右学业的驱动力在逐渐减弱。在“毕业时你计划实现什么”的问题中,回答“考研成功”和“考公务员”的占33%,说明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考取研究生或公务员是这部分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其学习行为服务于“我为前途而考”的现实目的。
(三)、综合动力方面
在综合动力方面,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逐步建立,各种就业观念急剧激荡,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凸显出明显的直接性和现实性,学生中能“经常”或“有时考虑前途”的高达89%。可以说,对职业的充分关注,讲究学习的实用性,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特点之一。多数学生之所以对教学要求与目标只求达到合格,是因为这些目标和要求属于基本条件,他们明白,不达到这些要求就无法顺利毕业。、意见建议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习比中学生更复杂更高级,同时也更为自觉、更为独立,因此,学习动机的强弱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极大的影响。调查发现,造成大学新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1.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在高中阶段,学生以考上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一旦目标实现,容易产生松解心理,希望在大学里好好享乐一番,没有及时树立起进一步的学习目标,造成了考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
2.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模仿高年级学生的做法。有的大学生经受不住暂时失败的考验,因为一次考试成绩落后就一蹶不振。还有的大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滋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3.大学新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深层原因。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明确了“为什么活着”,“为什么上大学”等根本问题,学习动力的不足才可能得以根除。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由其学习需要引起并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和态度。本文通过对大学生采取问卷的方式,调查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根据调查结果就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容谈几点认识,探讨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原因。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动机以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将学习需要转化为自身的需要时,同时又具备了满足这种需要的客观条件的情况下,需要就会变成活跃的状态,促进大脑中枢放出一定的能量,引发内驱力,成为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五、提出建议或意见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才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意图,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力量。学习动机是提高学习效果极其重要的因素。但是过高或过低的学习动机都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提高学习效率。只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动机水平适中,学生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劲头大,能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指在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念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是学习过程中一种很积极的心理倾向。学生要想在学习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培养浓厚的兴趣,才会心向神往,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中做乐。
(三)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于学习的较为持久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倾向与意志状态等方面来加以正面判定和说明,如喜欢还是厌倦、积极还是消极等情绪情感。对答卷的分析清楚地显示出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学习是为父母而学的,对学习成绩不在乎,整天就想着玩,应付式上课,缺乏主动性,还有平时没有花时间去学习,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因此学生有必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而学习态度受学习动机的制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端正学习态度的根本就是要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很多学生因为过高的目标有可能使学生自己遭受屡次失败而产生厌倦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而过低的目标又使自己太容易达到而使自己没有动力。同时,学校和老师不要为了追求升学率而鼓舞他们定制过高的目标,给学生太大的压力,要根据个体学生的具体情况去指导学生制定符合他们的目标。
参考文献
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租住学习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倪清泉(期刊 外语界 2010年第三期
大学生学习动机程度特点的调查和实验研究 邓辉平硕士论文2001 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研究 卜荣华 硕士论文 2006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原因分析 张小红 2006 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分析以及培养 盛瑶环 曾祥福 李启华2006 教育与职业 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 苏秋红 2012 毛晋平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的思考 1995 黄希庭、郑涌等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张爱莲 对137名非重点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浮松,张益民,张红.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年级及学科差异 2005
关于本科生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及成绩的影响的调查问卷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动机对其学习行为和学业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现状及特点和学习行为和成绩,我们将对您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谢谢您的配合。
单选题
1.你的性别是()A.男 B.女
2.你现在大几()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觉得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绩点,拿奖学金 B.充实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C.为了顺利毕业 D.父母期望 E.不知道,随遇而安
4.你认为影响你学习的主要因素是()
A.个人兴趣爱好 B.个人前途 C.个人成就感 D.丰厚的奖学金 5.读的专业兴趣如何()
A.相当感兴趣 B.较为感兴趣 C.不太感兴趣 D.完全没兴趣 6.你认为下列哪项对你的学习压力最大()A.家庭期望压力B.社会竞争压力C.学校学业压力 7.你认为学生学习的好坏有什么来衡量()
A.学习成绩B.学业成就C.活动获奖 D.其他 8.你觉得学习氛围的重要程度是()A.重要 B.一般 C.不重要
9.你觉得谈恋爱对你的学习()A.帮助很大 B.帮助不大C.有负面影响 10.你的成绩在班级里排名的位次大概是()
A.前茅 B.中上C中等 D 靠后 11.毕业时,你计划干什么()
5.学习动机测评 篇五
请仔细阅读问卷中的每一个题目,觉得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就在题目后的括号里打“√”,否则打“×”。
1.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很少主动地学习()
2.当你读书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提起精神()
3.你一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烦,直想睡觉()
4.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你不想再多看书()
5.如有不懂的,你根本不想设法弄懂它()
6.你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7.你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8.你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
9.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宁愿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10.为了把功课学好,你放弃了许多你感兴趣的活动,如体育锻炼、郊游等。()
11.你觉得读书没意思,想去找个工作做()
12.你常认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没啥好学的,只有看高深的理论,读大部头作品才带劲
()
13.只在你喜欢的科目上狠下功夫,而对不喜欢的科目放任自由()
14.你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更多得多()
15.你把自己的时间平均分配在各科上()
16.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17.你几乎毫不费力就实现你的学习目标()
18.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忙得焦头烂额()
19.为了对付每天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20.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不再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A.答案
每个题目若打“√”记1分,若打“×”记0分
B.分析
1.1~5题,检测学习动机是否太弱,如果得分在3分以上,则说明你们的学习动机不强,存在不正确的认识或困扰,需要进行调节,增加学习动机。
2.6~10题,检测学习动机是否太强,如果得分在3分以上,则说明学习动机太强,需要适当放松。动机太强,会使自己过度追求成就感,不利于心态的平衡。
3.11~15题,检测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惑,如果得分在3分以上,则说明兴趣较广,有利于增加自己的知识,但同时,应该把握住自己的主要学习任务。
6.学习动机的内涵 篇六
学习动机是现代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在教学过程中是指激发学生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对已引起的学习活动进行维持,最终使个体行为朝向既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指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其中,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 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通常以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为表现形式。学习需要是学习的内驱力,也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而学习期待是个体从主观出发的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估计,也是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基本要素。两者的关系是,学习需要是产生学习期待的前提之一,因为正是那些能够满足个体的学习需要与个体目标相互作用形成了学习期待。学习期待则促使主体去达到学习目标,以满足学习需要。2.2 学习动机的种类
2.2.1正确的动机和错误的动机
学习动机大致可以分为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当然也可以分为高尚的和低级的学习动机。其中,正确、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能够把个体当前的学习行为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错误、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2.2.2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不同,可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可以从学习本身得到满足,不需要外界的诱因。相反,具有外部学习动机的学生,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外,是指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而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当然,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大力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绝不能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师生间密切的合作逐渐使外部动机作用转换为内部动机作用,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作用,是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作用处于持续的激发状态,不断挥发作用。2.2.3一般学习动机和具体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作用的范围不同,又可将学习动机分为一般动机和具体动机。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持久的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具体动机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一般动机主要产生于学习者本身,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由具体动机支配的学生,常常只对某一门或几门学科或内容感兴趣,而对其他学习内容则不予注意,其作用是暂时的、不稳定的,因为这类学习动机主要受到外界情境因素的影响。2.2.4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这是一种人性中求知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这种内驱力是由个体天生具有认知上的好奇心,即探究、操作与应付环境提出的众多问题等有关心理因素派生出来的。由此可见,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培养的成分居多。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加入学生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而获得学习成果和成功经验,那么他们对进一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因为可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因此认知内驱力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乃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化学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这种学习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属于外部动机,这是一种凭借自己的能力达到自身某一目标或赢得相应地位的的需要。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学业成绩来达到好名次,同时也包括在踏出校园之后,运用他们所学所得来使自己在学术生涯或职业生活中的成就帮助自己取得更高社会地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需求日益加剧,因此自我提高内驱力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动力就是由于担心学业失败而失去社会地位和自尊而产生的焦虑。当然,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并不意味着否定形成外部动机的重要性。事实上,中学生为了分数名次而努力学习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如果教育工作者过分的强调这种动机的作用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焦虑不安,甚至会产生厌学等不良现象,当然也会使学生以功利为目的而去进行学习,这也是错误、片面学习动机所产生的原因之一。2.3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具体表现在,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积极主动、长久坚持的寻求有关的信息,以达到既定的目标。但是,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并非直接作用于认知过程而只能间接地促进学习效果,因为它只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技能和方法等。
一般来说,学习动机不直接参与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习过程产生的作用。学习动机是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学习状态的增强、以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保持、以及学习意志力的提高为介质来影响认知构建过程。简单来说,学习动机所引起的作用就像是慢慢促进,而不是一步到位的,有许多可以影响其产生和发展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动机也是学习效果的保障,对其有很大的影响。3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意义
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学生的成绩。因为学习动机具体表现为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学习,为什么要学习,而且朝着哪个方向去学习。同时,在学习动机的刺激作用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显著增加,UI能为学习动机所引起的紧张性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投入的去学习、心无旁骛。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4.1认知冲突的利用
4.1.1利用学生新旧知识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4.1.2利用化学史又到认知冲突 4.1.3故意错误引发认知冲突 4.1.4其他认知冲突方法 4.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
7.诱发学习动机 篇七
一、重视一个“读”字
人类最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 就是“诵读”。“舌根生智慧, 诵读提高智商!”只有通过诵读, 才能快速而有效地增加学生的智力、记忆力、思考力, 让他们的头脑更细腻、更精明!同时, 文本是学生体验美的所在,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欣赏、感受美的同时, 提供学生审美、创美的时间、空间, 就能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激发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产生热爱生活, 乐观向上等积极情绪。如《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散文。在教学时, 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内容, 以感性的体验去替代理性的分析, 将课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先让学生自由朗读, 初步理出文路;然后教师配乐范读, 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接着让学生速读全文, 复述课文内容;在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之后, 再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继而进入最关键的品读, 让学生在细致的品读中, 深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美感和情感。我们的目的是:加强语言习得, 让学生在反复的吟诵中积累意象, 实现语感的迁移。
二、落实一个“变”字
变革是教改的动力。教师应大胆突破课堂教学的固有单一的模式, 创造并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 采用情景剧、故事会、辩论会、学生当老师等多种形式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学习《故宫博物院》, 在研读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当“小导游”, 带着游客去游览故宫。为了当好“小导游”, 学生就要投入到文本的研读中去, 他们在课文中找图片, 找景点名称, 找方位变化词……这种教学方式既有形象感, 又有极大的乐趣。当然, 也可以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语文。网络有着极强的互动性, 一些针对文本需要讨论的问题, 均可在网上进行。学生可以在网上及时发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而且能很快得到回应, 形成讨论的氛围, 并通过讨论、争辩, 互相交流、学习与补充,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突出一个“问”字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所以, 课堂提问, 一是要量力。从实际出发, 根据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 选择不同的对象, 提出具有诱发学习欲望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二是要适度。问题过易或过难, 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或抑制心理。三是要灵活。教师提问时, 一方面要加强各疑问个体之间的相互构成、协调、配合、互补, 另一方面既要有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横向拓展, 又要有由浅入深, 从易到难的纵深发掘, 让学生从不知到知, 由浅知到深知, 有少知到多知转化。这样就可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优化课堂结构, 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讲究一个“趣”字
要让学生“好之”、“乐之”, 关键在于课堂上教师能及时激趣。语文教师的思维与情趣就象安装在发射塔上的宇宙飞船, 一触即发, 一飞冲天。或惊涛拍岸, 乱石穿空;或轻风拂柳, 润物无声。幽默风趣, 扣人心弦, 学生如坐春风, 哄笑之中茅塞顿开。如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时, 我故意把课题写成“在暴雨和烈日下”。刚写完, 学生就嚷起来:“老师写反了!”我不认错:“我写的是和书上不一样, 但意思是一样的。你们说‘烈日和暴雨’是什么短语?”我有意引学生“上钩”。学生回答:“并列短语!”“既然是并列短语, 那么连词前后的部分就没有主次之分, 当然可以颠倒了!”“不对!”有同学说着便站起来, “题目是‘在烈日和暴雨下’, 因为课文先写的是烈日, 后写的是暴雨, 这既是天气变化的顺序, 也是课文的大体结构。怎么能随便颠倒呢?”“哦———”我故作恍然大悟状, “大家言之有理。看来‘烈日和暴雨’还真不能颠倒。”课堂教学, 教师应巧妙有趣地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探究的目标,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达成理想的学习效果。
五、强调一个“思”字
观察是丰富生活认识的途径, 思考是训练潜能的迁移。我们要激励学生大胆思考, 培养其独创意识, 实现“个性化”教学, 首先要摒弃“导读”这种刻板划一、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的教育形式, 代之以鼓励创新、培养个性和发展想像力的自由活泼的新形式。课堂教学, 要善于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 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创新的情景, 给学生一对想像的翅膀, 让他们在丰富的联想中, 发现问题, 向老师和课文大胆质疑, 从而使教与学走向“个性化”。如教《向沙漠进军》, 我将旧教材的结尾念给学生听, 学生就发现了问题:科学最注重事实, 但为什么本文和许多写于五六十年代的文章一样, 都有“口号式”的结尾?为什么我们的沙尘暴越来越严重……我鼓励他们通过比较阅读, 进行自主探究,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 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 有意识地在课堂调控中运用多种策略,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勃发出生机和活力。
摘要:教师就必须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其得到持续和延伸。让学生在兴趣的强烈驱动下, 为求知而快乐, 为探究而兴奋, 这样“求知——成功”的平衡感, 才会使他们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 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 于是学习动机得到稳固、持续和强化, 为学业成就的取得和能力的发展、提高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8.诱发学习动机 篇八
关键词:课堂导入;巧设情境;诱发情趣
能够诱发学生学习情趣的问题情境有三个特征:即悬疑有难度,置疑有亮度,呈疑有曲度。如何突显这三个特征?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贴近生活,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索。如教学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时,我是这样引入的:“老师家有一间长36分米、宽30分米的房间,要铺设地砖,请同学们帮老师选一种地砖,不用切割就整齐地铺满地面。”学生经过思考,争先恐后地回答。用正方形的地砖,边长可以是1分米、2分米、3分米、6分米的,在学生初获成功喜悦之时我又问:“你们是怎么想出用边长1、2、3、6分米的正方形地砖呢?”学生马上想到了1、2、3、6既是30的约数又是36的约数,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引出了“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在以上的教学中,我把教学中缺乏生活气息的数学问题进行加工,以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运用到学习中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二、创设故事性学习情境
教师要善于巧妙地创编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享受发散思维的快乐,产生思维成功的欲望。吸取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
在对分数基本性质进行教学时,可以编一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西瓜的故事:猴山上小猴子特别喜欢吃西瓜,有一天猴王买了三个同样又甜又大的西瓜,它先把第一个西瓜平均切成四瓣,分给猴1一瓣,猴2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瓣。”猴王就把第二个大西瓜平均切成8瓣,分给猴2两瓣;猴3更贪争着要三瓣,于是猴王把第3个大西瓜平均分成12瓣,分给猴3三瓣。老师问: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的多吗?通过师生分西瓜,观察、验证后得出结论:三只猴子分的一样多。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导入新课提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再引导学生讨论,如果小猴子要四瓣,猴王怎么分呢?五瓣呢?学生饶有兴趣,踊跃回答老师为他们设计的问题,在愉悦的精神环境中,享受着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
三、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总是对新知识充满兴趣、好奇心,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愿望时,就能引起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随着学生认识的不断深化,在新课导入和知识的转折处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新旧知识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激发起学生内驱力,保持一种紧张、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两位数乘11的速算法,先由学生出一组□×□=□的题,老师快速地口算,起始,学生对老师的回答半信半疑,有的动笔算了起来,神了,没错!“老师怎么会那么快就算出来的呢?”就在学生十分想知道,但又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时候,教师说:“同学们,想学会两位数与11相乘的速算方法吗?”自然地导入新课,并让学生由衷地产生想掌握这种速算方法的愿望,为后面的思考、探索发现奠定基础。
四、创设探索的问题情境
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个探索者、研究和发现者,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激发这种探索和求知的欲望。
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教科书上的例题是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苏教版第8册第117页)。教学时可以不直接出示例题,而是采用这样的引入:
1.引趣。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三个“1”,提问:“这三个1相等吗?学生回答相等后,教师用等号连接……
2.改写。教师引导学生将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即:0.1米、0.10米、0.100米。
3.比较。比较改写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得:0.1米=0.10米=0.100米。
4.观察、引导学生先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右观察比较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这样的设计既富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吸引着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相等”——“不相等”——“相等”的变化过程中,尝到思维成功的乐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参与认知活动。
当然,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数学学习问题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多媒体展示、动手操作等。只要我们做教学的有心人,就能化难为易,变拙为巧,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进而诱发学生追求的动力,实现苦学到乐学,“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诱发学习动机】推荐阅读:
银行信贷诱发贿赂问题的调研报告11-07
儿科护理工作中诱发护患纠纷常见原因分析11-07
学习动机及其激发案例10-28
党校学习分组讨论入党动机10-22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1-11
《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心得体会06-27
缅甸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doc09-24
对我校体育系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06-16
学习名言-坚持学习名言08-11
学习张欣同志学习感想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