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对设计色彩的思考

2024-06-26

论文-对设计色彩的思考(11篇)

1.论文-对设计色彩的思考 篇一

平面设计色彩观思考论文

一、“自由”“简洁”的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观理解

1.“自由”色彩设计

如今我们生活在色彩审美自由的社会环境当中,在鼓励个性发展的社会氛围下,能够实现对色彩之美全方位的表达、享受和运用。自由色彩观体现在色彩选择和色彩表达这两个方面。自由色彩观是色彩选择、色彩表达等色彩创作的前提,自由色彩观为色彩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设计师能够随心所欲、超越自我地进行色彩表达,创作出能够体现自身个性的作品。但是在色彩表达的时候要注意考虑到民族差异、政治差异以及受众群体的特点,把“目标受众”作为基本的前提进行高享受、高质量的视觉作品创作。

2.“简洁”的视觉冲击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都有一种单色崇拜的现象,“简洁”这一色彩设计理念从包豪斯确立以后就广为沿袭。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信息爆炸式涌入人们的视野,简约的平面设计表现形式凭借着一目了然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简洁”并不是“简单化”或者“东西少”。“简洁”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通过采用“由此及彼”以及“以少用多”的设计技巧达到让人回味无穷、过目难忘的效果,使得受众者在“意境”之中,通过欣赏客观对象的精髓部分,集中处理复杂的客观对象。“简洁”的色彩观能够满足现阶段平面设计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要求,符合大众的认知观。因此在平面设计的过程当中,正确科学的“简洁”和敏锐的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二、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观与传统色彩观的关系

1.对传统的继承

我们每个时期的传统都是对应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生活方式的,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在时间的背景中研究先人的审美与创造,总结把握传统色彩观的法则,研究古代的哲学精神与人文方式,理解传统色彩的思想和内在灵魂。这些形而上的东西就是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观念形成的基础和源泉。传统是开放的,昨天的“自由”与“简洁”相对于今天而言就是传统,今天的“自由”和“简洁”到了明天也会成为传统,现代平面设计“自由”“简洁”的色彩观就是传统的沉淀和继承。很多色彩观都可以成为有形的传统,平面设计色彩观对传统的继承,既是对传统的色彩感觉、色彩样式的继承,又是对传统的色彩观念的内在可能性的传承。因此,我们在对传统的民间色彩观、五色观以及尚红观念等传统色彩观进行继承的过程当中,应该批判地继承,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2.对传统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和艺术功能正在被人们忽视而慢慢消失。然而与此相反,我国传统的色彩观,由于其自身融合了千年古老色彩的变迁,集历史风韵与古老文明于一身,独具特色、风格迥异,对我国当代平面设计当中的色彩运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观是中西色彩观交流融合的产物,它包含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也能够体现当今世界平面设计色彩的样式。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观的创新要对素材和事物以敏锐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进行审视观察,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对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地挑战,深入理解传统色彩观对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观的意义和作用。设计家们要避免对外在层面以及感官的浅尝辄止,在实践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传统色彩观念在现代平面设计色彩市场上的效益,通过对传统的设计色彩观进行创新和发展,创作出无愧于世界、民族和时代的平面设计作品。

2.论文-对设计色彩的思考 篇二

颜色反映了一个城市居民的审美取向和品味, 反映了一个城市最基本的精神追求。当我们行走在不同城市的街道上, 我们对不同城市形象的把握极大地借助于其城市建筑色彩的构成, 不同的城市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感受和印象。当我们提到那些富有特色的城市时, 我们往往马上想到的是关于这些城市印象的色彩联想, 例如凝重、或浪漫、或明快。一个良好的城市建筑外观色彩构成不仅能使居于其中的人们得到愉悦的视觉享受, 而且还有助于创建和谐的城市大景观。反之则会带来视觉环境污染。

二、城市建筑外观色彩发展与变化

1. 建筑色彩的发展

从古至今, 城市建筑色彩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生产工艺、施工技术的进步, 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调到丰富的, 由自然到人工的过程, 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在我小时候, 对我所在城市建筑的感觉是完全没有颜色的, 用“灰不溜秋”这个词再恰当不过了。而发展到现在, 流行的是千篇一律的贴白色的面砖和多彩的面砖加涂料的多样化的建筑外观, 追求时尚, 追求个性。对于中国城市建筑色彩来说, 我国城市对色彩的重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五六十年代的建筑色彩总的说给人一种单调呆板的感受。七八十年代对建筑色彩较为重视, 各地开始对建筑涂107胶、彩色水泥、水刷石、贴瓷砖。近年来在建筑色彩使用方面又有了进一步的进展。

2. 几座城市

作为皇家建筑的故宫, 是人们向往的旅游景点。它对北京的城市建筑外观色彩也起着非常关键的影响。故宫是北京瑰丽色彩的集中体现。在故宫中可以感受到强烈而鲜明的色彩带来的巨大感染力。由天安门、午门进入宫城建筑色彩的特征

北京作为我国的文明古国, 是众多的旅游胜地之一, 吸引了国内外的众多游客。在大学期间, 有过和老师、同学游北京的经历, 北京的建筑色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京城的城市色彩整体布局是比较合理的, 大片的灰色民居区, 中间散布着一些色彩鲜艳的宫殿、坛庙等皇家建筑。这种色彩搭配关系符合面积对比的规律, 重点突出, 和谐统一。

在碧蓝的天空下是金黄色的琉璃瓦屋顶, 屋顶下是青绿色调的彩画装饰, 屋檐以下是成排的红色立柱和门窗, 整座宫殿坐落在白色的石料台基上, 台下是深灰色的铺砖地面。这蓝天与黄瓦, 青绿色彩画与红柱, 白台基与深色地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给人以极鲜明的色彩感染。以红、黄为主的统一的色调大大加强了建筑的表现力, 使封建统治中心宏伟的规模和皇权的独立得到了成功的表现。

三、当前城市建筑色彩存在的问题

1. 建筑色彩没有特色, 缺乏整体感

近年, 许多大城市的建筑出现了与西方建筑的形式雷同, 一些建筑设计师盲目追求西洋化, 用来作为吸引外商投资的建筑景观, 或旅游景区。而且这些城市想成为“现代城市”的典范。他们这一些行为, 忽视了建筑色彩的地方特色及对建筑色彩的选择与搭配, 使人对现代城市产生了混杂的感觉。

2. 建筑色彩缺乏艺术创意, 降低了城市品位

色彩正如建筑的脸, 它不是苍白单调的, 而是富有变化和表情的。真正高品质的建筑其色彩必须是和谐的, 富有亲和力与艺术感染力。现在一些设计人员往往不根据建筑的功能性质、环境条件和城市及其建筑物所要表达的艺术气氛进行建筑色彩设计, 致使不少城市的建筑色彩缺乏艺术创意。

四、城市建筑外观色彩的定位

城市色彩体现着一个城市的个性, 体现着城市文明的发展程度。就像我们穿衣服一样, 和谐的衣饰给人以美感, 衬托人的气质, 反映人的素养。其实城市也一样, 人们给它描绘出的城市色彩同样是城市美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 映射着城市内在的文化意味和底蕴。

1. 建筑色彩要与城市历史文化背景相结合

在城市建筑色彩设计方面, 我觉得应该把城市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脉络作为规划设计的着力点, 应是重点考虑的问题。应注意与地方传统的习惯色彩相协调, 使设计出来的色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城市建筑色彩的基调, 一般都与城市的人文环境、历史传统等相协调, 从而使建筑色彩具有地方特色。

2. 建筑色彩要与城市景观相协调

城市景观对一个城市的建筑色彩形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城市景观中的建筑物、喷泉、城市雕塑等公共建筑, 这些建筑物的色彩设计及色彩的选择要考虑与周围的环境协调统一, 可以运用暖色调的颜色来点缀。作为休闲区域的大自然景观和人造自然景观, 其建筑色彩设计要适当考虑冷色调的颜色, 形成悦目舒适且心旷神怡的感觉, 使城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 建筑色彩要服从城市功能分区

如同人的服饰要服从人的身份一样, 城市建筑色彩也要服从城市的功能。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指城市的整体功能, 一层指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文化或旅游城市, 其建筑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 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 其建筑色彩也应有区别。

4. 建筑色彩要考虑地理、气候因素

处在不同地理环境, 不同气候区域的城市, 在建筑色彩上会有所不同。南方炎热地区一般用浅的高明度的暖色或冷色, 北方寒冷地区则用中等明度的暖色。例如对哈尔滨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的调查, 由于寒地城市气候温差较大, 冬季气候寒冷, 气氛单调, 因此, 在建筑色彩规划中, 选择暖色调为主色调, 使寒地城市亮丽起来。同时将不同的色彩在色调上统一起来, 使环境统一而丰富。

5. 建筑色彩要考虑当地的风俗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风俗和人们对颜色的喜爱不同。如回族喜爱绿白蓝等色调, 而藏民则喜爱深浅褐色、白、黑、黄、紫等颜色。所以在他们各自的建筑中都体现了这一点。

刺绣艺术初探

金宁灵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刺绣艺术在我国的形成、生产与发展源远流长, 它是我国工艺美术中的一朵灿烂耀目、光彩照人的奇葩, 它的艺术性源于书画的气韵生动与审美品味, 并且以其工艺范式表现力生成一种独有的艺术载体与形式。本文试图从刺绣艺术的绘画性、审美性和工艺性三个方面探索刺绣艺术的价值, 从而彰显其作为非物质文化艺术保护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刺绣艺术;绘画性;审美性;工艺性

刺绣, 又名“针绣”, 俗称“绣花”, 古代称“黹”, “针黹”, 即按照设计的纹样图形用绣针穿引彩线, 在织物上运针走线刺缀, 以刺绣线迹构成纹样图形等。它是一种民间淑女的手工劳作, 具有较强的文娱修行特质和艺术观赏价值。

刺绣艺术历史久远,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就发现有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刺绣。在西周墓中出土过一件染色刺绣残片, 纹样采用辫子绣针法, 线条舒卷自如, 针脚均匀齐整, 绣画结合, 刺绣技巧已趋熟练。据《尚书》载, 周代的章服制度规定了“衣画而裳绣”。先秦文献中有“素衣朱绣”之说。在当时, 既有锈画并用, 又有先绣后彩的刺绣方法。到了唐宋之后, 刺绣艺术形成了两种趋向, 一是在绣制佛像的基础上发展成“画绣”, 主要是以名人书画的仿摹为表现形式;二是为装饰生产生活用品而绣制的实用性绣作。前者追求中国书画特有的画意神韵、笔墨情趣;后者则以图案纹样为主要内容, 表现吉祥喜庆的装饰美感。无论是“画绣”还是装饰绣, 皆具追求艺术的情感和意趣, 下面从三个方面对刺绣艺术进行探讨。

一、刺绣艺术的绘画性

刺绣与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记载, 唐代开始就有刺绣表现书画作品, 并且还用于绣作佛像, 使刺绣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如大英博物馆馆藏敦煌千佛洞的绣帐《灵鹫山释迦说经图》说明刺绣艺术的绘画欣赏性。除了佛像外, 山水楼阁、花卉禽鸟成为刺绣作品绣面主要题材, 其构图活泼、设色明亮。通过平绣的微细针法运用, 加以各种色线使用, 使刺绣成为一门特殊艺术。刺绣艺术的绘画性到宋代又有了新的发展, 据《宋史·职官志》载, 宫中的文绣院掌纂绣, 微宋年间又设锈画专科, 分类山水、楼阁、人物、花鸟, 将书画艺术带入刺绣之中, 形成独立的艺术观赏性绣作。如《绢本刺绣白鹰图》画绣融会书画的神韵,

6. 建筑色彩要有艺术创意

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也可烘托和突出不同的气氛。进行建筑色彩设计时, 要掌握色彩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当代艺术领域的发展趋势。要善于运用色彩学的理念指导建筑色彩设计, 使设计出来的色彩让人观感舒服。使城市给人留下深刻与美好的印象。

总之, 城市建筑外观色彩是我们人类居住环境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它也是城市和谐、文明的一种体现。优雅和谐的城市建筑色彩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理、生理上的美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建筑色彩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美化生活环境、显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每个城市在建筑规划和设计中都应特别注重建筑外观色彩的定位, 尽可能找准、找好、找出自己的个性来, 以使我们居住的城市变得更加舒适、惬意。

达到非常高的艺术欣赏性。明代画家董其昌在《筠清轩秘录》中载:“宋人之绣, 针线细密, 用绒止一二丝, 用针如发细者, 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 楼阁待深邃之体, 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佳者较画更胜, 望之三趣悉备, 十指春风, 盖至此乎”。这表明宋代刺绣工艺大大增强了绘画艺术效果, 甚至达到了“佳者较画更胜”意境。

由此可见, 刺绣艺术从单一的装饰方式与手段发展成与中国书画艺术相结合的多元艺术表现的形式, 即以刺绣的工艺、材料、技术手段来表达绘画的视觉语言, 形成了刺绣与书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画绣”。作为画绣, 它是绘画艺术的又一种表现方式。也就是说它是以刺绣工艺、材料和技术来表现的绘画性方式, 以针代笔, 以线代墨地表现绣手的艺术思想和审美意识, 是基于工艺中的艺术载体。

尽管自唐宋以来刺绣以字画为范本进行绣作而形成画绣, 但它仍与书画作品有着一定的差异, 两者的最主要区别在于画与绣在工艺技术和技巧手段上的各不相同, 其艺术个性也别具特性。实际上, 刺绣艺术是以画为范本, 取其形态、绣其神韵而表现刺绣本有的工艺特质, 即把绘画图形纳入刺绣工艺的构思营造之中, 并通过特定的刺绣工艺技术创造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在清代著名绣女丁佩所著的《绣谱》一书中就有较清晰的阐述:“刺绣要遵循审理、度势、剪裁、点缀、崇雅和传神六条标准“。这六条标准与绘画性不无关系, 同时又反映出刺绣自身的艺术特点。

1.审理就是指绘画中的构图和画面布局。绣面中所表现的对象大小、高低、长短、虚实、明暗等空间尺寸要符合数理的比例关系。

2.度势是指“于平妥中求抑扬之致, 于疏朗中求顾盼之姿, 于繁茂中求玲珑之态, 于工整中求活动之气, 务使寸练具千里之观, 尺幅有万丈之势, 是在分布之得宜, 尤在物理之谙练”。它表明刺绣要依其工艺对其画面结构的韵律、节奏、疏密、动静、工整与灵动、空间气韵等营造要相得益彰、呼应有序, 以达到画面气势氛围的审美感受。

3.剪裁是指对画面的处理, 即使同一画面, 刺绣与绘画的处理也不尽相同。“名手作图繁而不杂, 剪裁之力也”, 表明剪裁在刺绣艺术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刺绣剪裁工艺, 达到绣面的“繁

在我个人看来,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色彩来装点我们的城市, 是鲜亮的色彩还是沉稳的色彩?我想都应该有, 建筑的色彩如同建筑的外衣, 无论选择什么颜色的衣服都应该是符合个人气质的, 适合即最美。

参考文献

[1]王贵杰、解旭东.《色彩在建筑设计与地域环境结合中的运用研究》.山西建筑出版社.2007.4.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汤姆·福莱瑟·亚当.班克斯著.蔡璐莎译.《艺术设计实用色彩完全指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对城市色彩规划设计问题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城市色彩;規划设计

一、城市色彩概述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场所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识的色彩总合。城市色彩有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文化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裸露的土地、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等,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硬质广场地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凡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公共与民用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而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招示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这仅是对城市色彩概念性的分析,真正的城市色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光的原理、材料的表现机理、环境色彩、建筑位置都有关系。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统和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基准色,以及城市广告和各种公共车辆等流动色,包括街道点缀物及窗台摆设物等等的临时色。依据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笔者主要从城市建筑物的固定色彩,以及固定色和自然色的协调方面进行探讨。

二、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原则分析

城市色彩是一个城市总体的建筑颜色,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不仅仅是对一个城市的色彩确定一个色调,重要的是突出城市的自然美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城市的历史文脉,并且通过色彩去识别城市和城市区域功能。

1、自然美的原则。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桂林城市建设中,是以桂林山水为主体,作为大背景色,建筑采用徽派建筑风格和色彩,既体现了对自然山水的尊重,又使其融入山水之中。

2、与自然环境和谐原则。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统一或协调。城市色彩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二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的协调。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比如,四川九寨沟和福建武夷山,作为旅游城市,其色彩鲜亮,给游客留下鲜活印象,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良好效果。或是冬天白雪皑皑的哈尔滨,城市暗红色调,亦比较容易找到平衡。或是青岛、威海等海滨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红色是人工色,鲜亮对远航轮船能起航行标志作用,其余全是自然色,将自然色巧妙的借用,实现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和谐统一 。

3、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城市色彩一旦有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并在不断诉说着城市历史文化。因此,历史文化名城或古城,为了延续历史文脉,城市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城市原有风貌已被破坏,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的建筑,其色调必须与古建筑相一致。西安市在对城墙内建筑改造过程中,就是采用唐代长安城青砖、红柱的主色调,去复兴大唐风采,不仅是对现存古迹保护和现代建筑改造,更是对这座历史名城文脉的延续。

4、城市功能区分原则。如同医院工作人员的服装颜色区分不同工作岗位一样,城市色彩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这之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城市的整体功能;二是指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所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城市,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但对于西安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假如其城市色彩混乱,便有损于城市形象。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城市行政中心,一般都比较凝重一些,色彩应偏于冷色;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泼一些,商业气息浓一些,色彩可大胆选用暖色;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可以是比较柔和的复合色系;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比如用适当色彩手段将居民小区与商业街区区分开。

三、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的要点问题分析

1、城市色彩不宜商业化。目前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是城市色彩的商业化运用。突出表现在城市广告色彩运用上。大面积色彩艳丽,色彩饱满的灯箱、横幅或气球广告,无规则的置放到城市建筑屋顶、立面或街道广场上,甚至一些标志性建筑也披上花花绿绿的广告,将整个城市的色彩切割的七零八落。造成严重的色彩污染,给人以喧嚣和紧张之感。

2、城市色彩不宜过分个性化。色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许多新建筑为了突出自我,使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的眼球。一些单位或企业,不考虑城市色彩的协调性,以自我为重心、重点,选择最时髦的装饰材料,或最鲜亮颜色装饰建筑外表。有的房地产企业,为了显示自己,给所建高层公寓楼涂上红绿黄蓝紫数种色彩,争相斗艳的屹立于城市之中,由于建筑本身体量就大,它所造成的色彩污染后果就更严重。

3、城市色彩不宜赶时髦。多数情况下,追赶建筑色彩时髦是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对城市色彩研究和规划,城市负责人、建筑师及建筑业主,并非出于商业目的,仅仅是为追赶新潮,而把城市色彩搞得一塌糊涂。建筑有其时代性,但盲目追赶仿效建筑时髦倾向本身,就是违反建筑美学及文化本性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外表清一色的白瓷面砖风靡全国,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文化史上的悲哀。不管功能造型环境,一律白面砖,只能给人以贫血的感觉。关键不在白色本身,而是这种亮度高、反光强的白面砖,从不给人以悦目的感觉。它既难与城市的其他色彩相协调,又不是人们所普遍喜爱的色彩。因此,只有当每个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城市文化基础,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才能真正为我们的城市增光添彩。

四、结语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由于缺乏城市规划控制,过去我们所熟悉的城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既陌生又难以令人喜欢的新城市。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和对城市色彩的重视,城市建设的投机、浮躁和短期行为,在大中城市蔓延起来。无论你到哪座城市,城市的差异越来越少,面貌越来越雷同,而杂乱无章的色彩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失去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色彩问题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既然重新建设是不现实的,那么怎样去改变目前的现状,给城市建设披上一件和谐的外衣,这就是要积极开展城市色彩设计。本文以上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探讨。

参考文献:

4.论文-对设计色彩的思考 篇四

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传统色彩哲学意象

每种色彩形象的背后都隐藏着特殊的色彩密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讲求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分析和透视色彩的意象美,以自然为师,取之于自然而造福自然的思想被传播开来。它遵循客观现象――艺术意象――艺术形象的过程。即:色彩来源于现实生活,必须以现实美为源泉,经过设计师个人情感的铸造与再造,最终表现为客观现实与设计师主观情思有机统一的色彩哲学意象。如红色作为吉庆色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在我国各地每逢吉庆节日,红灯笼和对联处处可见,传统包装设计中更是不可缺少的用色。时至今日,“师法自然”的思想也同样应用于绿色包装设计的材料选择上,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节日礼品也纷纷推陈出新,利用柳条、竹子、麻绳为材料的包装,色彩自然、朴实,在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2.情充于内,成像于外――传统色彩哲学思维的色彩创造

包装设计的使用功能有物质功能也有精神功能,除了考虑物质方面诸如:使用功能、安全功能等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人的情感和人的情绪因素,而这些往往是语言文字所不能表达的,它只能通过包装色彩、造型、材料、图案、工艺等来体现,这其中色彩是最独特的精神语言。如中国古代宫廷包装多选用硬木等贵重材质,色彩自然浑厚,装饰部件多以金银为主,质朴而高贵,充分体现宫廷的至高无上,将包装的“精神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富有内涵的色彩创造将包装的“精神”以视觉的形式展现了出来。传统色彩的形象化遵循这样一条思路:首先,通过概括、提取等手段,简化和明晰色彩信息,突出色彩特征。其次,讲求色彩组合的艺术处理,通过对称与调和,突出色彩的的装饰性与艺术性。再次,在杂乱中找秩序,突出色彩的意象特征。“情充于内,成像于外”的色彩哲学在传统包装设计中有深刻的体现,通过简化和提炼的规则化处理,增强了色彩行为与性格的可识别性,在突出色彩外部特征的同时,通过“外象”窥知“内情”,达到互观共照、意象共生。

3.传统色彩哲学思维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启示

中国传统包装史是构成中国文化史的重要部分。在早期人类社会生活中,因包装材料和工艺所限,包装色彩纯朴自然,基本以材料本身的色彩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等级制开始在包装色彩中体现了出来,红色与黄色做为宫廷用色的基调被确立下来,而民间色彩基本倾向于中性色和间色。进入了现代社会,寻求合理的传统色彩搭配并将其科学应用于包装设计当中,成为发掘传统包装精神彰显民族气质的重要手段。

3.1红色作为吉庆色广泛应用

在我国各地每逢吉庆节日,红灯笼和对联处处可见,这是由红色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所决定,设计师对红色的广泛应用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与依据,红色是我国劳动人民向往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的具体表现,也是我国红色政权与革命和老百姓感情高度结合共通的写照,传统包装设计中更是不可缺少的用色。崇拜红色,敬畏生命――现代包装设计中,应该重视红色系的应用。从包装的历史来看,从古至今无论是内包装还是外包装,红色的应用从来没有间断过。直到今日,节庆挂红灯、婚娶喜庆、穿红衣、配红花等风俗习惯足以说明红色始终是中国人的偏爱和用色的首选。

3.2重视原色的价值

以崇尚阴阳调和,五行学说的原色应用同样具有很高的地位,中国的传统意义上的色彩文化以“五行色”最具代表性,黑、白、赤、黄、青为传统正色的身份一直很牢固,春秋战国时期有所谓“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之说。五色是由黑、白、红、青、黄构成这与现代色彩理论体系的认识基本一致。五色与土、木、水、火、金的五行说相联系,曹植《神龟赋》“苍龙虫于东岳,白虎啸于西岗,玄武集于寒门,朱雀栖于南方”把四灵看成辟邪、保安、求福的瑞兽,并分别代表的不同的色彩,五行色的吉祥特征由此传播开来。重视色彩的内涵对色彩应用价值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3.3重视无彩色系的应用

清素淡雅的产品则要求色彩应用崇尚无拘无束的自然之色,也启示我们重视道法自然,清心寡欲的无彩色的应用。[1]道家通过虚实、动静、聚散、黑白等手法阐述五彩缤纷的世间万物,结合阴阳相生相克的关系,界定出色彩的对比与协调,色彩美感孤独而内敛,以崇尚无拘无束的自然之色为境界。设计师对于自然色彩的选择应尽量符合产品概念,并能将色彩信息转化成新的视觉形式以表达其意,使其符合包装设计的视觉传达原则的同时,传递出礼品包装直抵人心的.美好和温馨。[2]无彩色的应用要结合产品属性与特征,同时根据使用者的年龄、职业、习惯等来确定用色,不可一概而论。

3.4重视色彩的情感表达

“寓情于内,集象于形”是色彩设计的艺术手法,每种色彩形象的背后都隐藏着特殊的色彩密码。“艺术品的知觉式样并不是任意的,它并不是一种由形状和色彩组成的纯形式,而是某一观念的准确解释者。”[3]色彩的外象是内容的视觉表现。封建社会忠君尊孔思想蔓延的一个典型结果是在色彩运用当中有了明确的分界:宫廷与百姓用色的特征迥然各异。宫廷包装正色应用极为普遍,而民间用色大多为间色或除黄色以外的正色,这种色彩文化的阶级性在清代达到了顶峰,清代正黄旗位列八旗之首,清代八旗中最尊贵的一支,可见黄色的价值之高了。这些用色习俗也对包装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视色彩的情感表达,需要色彩与图形的完美结合。我国最早关于“意象”学说的理论著作可见于《周易》所提出的“立象以尽意”[4]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色彩需要图形作为媒介,来抒发情感。图形分为具象、抽象、装饰三类。图形的主要来源是摄影和绘画。摄影图片色彩层次丰富,对产品形象有着直观的描述;绘画表现的优势在于其艺术加工和创造的空间更见多元化可以弥补摄影直观表现的不足。包装设计的灵魂是情感的真实表达,富于情感内涵的包装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情充于内,成像于外”,就是要重视色彩的情感表达,通过色彩的意象表现,赋予色彩更多的情感符号,借用图形或材质,使这种情感更加具体、传神。

4.结语

“对传统承传的意义,不在于把传统僵化地保存,而在于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5]中国传统包装色彩内涵丰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自然色彩观念以及“情充于内,成像于外”表现形式是传统哲学思维的具体体现,色彩的意象特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表征。分析和研究中国传统包装色彩的哲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识传统包装的用色规范与人文感情,基于色彩的艺术价值与精神实质,可以探索传统包装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对于推动我国传统包装设计发展,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有利位置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田蕾.中国传统色彩观在现代包装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

[2]王少姝.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礼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1,(04):107-114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631.635.

[4]陈睿宏.林栗《周易经传集解》的易学特色[J]周易研究,(02).35-37

5.中学生and网络主题班会设计 篇五

——七中育才三圣分校2012级6班 主题确定

许多同学都喜欢上网,但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自制力,易受诱惑,更有同学因沉醉于上网,成为网络的受害者,因此,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上网非常重要。本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利用网络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学会去判断网络带给他们的利弊得失,通过相互探讨达成共识:如何端正自己的上网行为。

活动目标

a)让学生了解网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网络在生活中的作用。

b)让学生认识网络是把“双刃剑”,明确网络的利与弊,树立“健康上网”的观念。

活动准备

c)收集网络利弊的资料; d)制作班会活动所用课件; 活动流程

屏幕上出现主题班队会报头《中学生and网络》。

老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事物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新鲜事物:E-mail、BBS、QQ等新鲜的名词都出现在了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在网上冲浪成为了许多学生课余的一大爱好。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这个世界的信息传播更快了,这个世界上的人的生活更丰富多彩了。可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比如青少年到网吧上网、沉溺于网络游戏中,以至不能自拔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共同探讨和解决。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一起探讨网络这把双刃剑。

老师:我们一共分四个部分进行探讨:我国青少年上网现状;网络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网络带给青少年的危害;青少年应该怎样健康上网。

老师:首先请同学们谈一下自己的上网现状,从上网时间、上网地点、热门网站、上网目的等几个方面来谈一下。

学生A:我每周六上网,上网主要在网吧,主要上网打游戏、看视频。学生B:我也每周六上网,上网有时候在家,有时候在网吧,主要是聊天、打游戏,喜欢在百度上收信息。

学生C:我有时候周一到周五晚上上网,主要在家上网,聊一下天,搜寻信息,主要是上百度,或者用优酷看视频。

学生D:我很少上网,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喜欢上网。

老师:好,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大多数同学都爱上网,且喜欢到网吧去上网,而且上网主要是打游戏、聊天等娱乐项目,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青少年的上网现状。(看课件)

老师:通过以上统计数据,各位可以很容易的看出,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已经成为影响我们成长重要因素。我们无法忽视网络的存在,无法忽视网络对我们的影响。

老师:网络带给我们很多方便,那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一谈网络带给我们哪些好处呢?

学生E:我经常在网上查找资料,搜寻信息。学生F:我利用网络学英语。

学生G:我上网聊天,可以锻炼与人交流的能力。

老师:是的,大家都知道网络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大家要好好利用网络,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老师:网络有这么多的好处,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网络确实给青少年带来许多消极影响,下面我们来看以下几个新闻。(看课件“新闻链接”)

老师:看完这几个新闻,大家感慨颇深吧,能谈一谈你的感受吗? 学生A:看了这几个新闻,我心里觉得挺害怕的,没想到网络竟然会害死人,我以后一定要少上网了。

学生D:我很少上网,所以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这样爱上网,他们也不想一想他们这样子花的是父母的钱,而且他们出事后,父母多伤心啊!

老师:同学们从刚才的新闻中认识到了网络的危害,那么网络对于初中生而言又有哪一些危害呢?

学生B:上网会是我们的身体受到损坏,很多人为了上网,就几天不吃饭,伤害身体。

学生H:沉迷于网络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因为上网要花很多时间,所以我们就没有时间做作业,还有,如果沉迷于网络,有时候上课就会想到在网上的事情没干完,譬如,菜还没有偷,游戏没有结束等,这样,精神就不能集中,就要影响学习。

学生E:现在很多中学生都上网聊天,就有可能在陷入网恋,甚至被别人骗了。

学生I:有些学生本来原来很温和的,但打了网络游戏后,就可能被里面的暴力倾向所影响,在现实中就可能变得很暴力。

老师:从刚才同学们的言语中,我们认识到网络对于初中生而言,危害是巨

大的,所以我们要健康上网,要健康上网就要遵循下面的公约,大家 一起读一遍。

全班学生: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老师:沉迷于网络会使我们的父母担心很伤心,请同学们认真的看一下下面这段话: 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父母,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父母关爱的海洋中。父母的爱,就像一座山,博大而宽厚;父母的爱,就像那树根,坚定而深沉;父母的爱,就像那百花酿成的蜜,馨香而甜蜜。希望同学们学会健康上网,不要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想想父母辛辛苦苦工作,整日为我们操劳操心,想想父母对我们博大而宽厚、坚定而深沉、馨香而甜蜜的爱,不要因为网络伤父母的心,不要辜负了父母对我们殷切的期望。

6.论文-对设计色彩的思考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rise、evening、night、moon、high、sky、noon.

2、掌握主要句型“The sun rises in the morning”。

教学重点:

掌握主要句型“The sun rises in the morning”。

教学难点:

能听、说、认读单词rise、evening、night、moon、high、sky、noon.

教学准备:

图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两人小组互查上节课所学单词。

2、同桌复习上节课所学句型。

二、自学感悟

听录音,自学课本第10页认读句子。

三、设问导读

1、听录音,朗读课文(教材第10页),结合课文图片翻译课文内容。

2、一起学习课文中的生词

rise、evening、night、moon、high、sky、noon.

3、教师做必要的`讲解。

shadow 是影子的意思。

at night 在晚上

in the sky 在天空中

go down 落下

4、再放录音,学生边听边跟读。

5、学生自主朗读,教师作必要的指导,请个别学生上前朗读。

四、巩固练习

1、听写单词rise、evening、night、moon、high、sky、noon.

2、翻译句子。

The sun rises in the morning .

Look at the shadow.

五、拓展延伸

跟录音唱英文歌曲《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板书设计:

Look and see

rise、evening、night、moon、high、sky、noon.

★ 五年级下册英语unit3知识点

★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作文范文

★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

★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

★ 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 四年级语文下册《最佳路径》教学反思

★ 一年级下册英语《Clothes》教案设计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题

★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赞美生命

7.服饰色彩对形象设计产生的影响 篇七

形象是反映人们自身素质的一种外在显现。无论是社会交往、业务洽谈还是求职活动, 在人们的相互接触中都会引起对当事人形象的关注。在这些场合, 重视仪表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 也是自身气质和风度的展示, 它为人的社交活动增添了一种自信和形象魅力。这就使个人形象的塑造具有了十分普遍的现实意义, 也使个人形象设计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需求。而服饰色彩在个人形象及形象装扮中有强烈的震撼力, 也最能体现时尚和潮流。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 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 又是精神文明的体现, 而服饰色彩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形象设计属于多种设计的融合艺术, 它包括:服装设计、发型设计、化妆设计、饰物设计等。同时, 它还涉及到不同设计的表现技法及工艺手段, 将诸多因素统一在总体设计之中。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色彩的恰到好处的运用, 而服饰形象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将各个局部的用色, 统一于整体设计之中, 发挥出设计最大的魅力。

一、服饰用色的特征

当代服饰发展的趋势也深刻地反映出时代的特点, 经济政治的多元化、社会的工业化、生活的都市化带来的喧嚣与紧张, 使服饰的发展呈现出了风格的多样化以及追求宁静、贴近自然的田园倾向。因此, 服饰的时代性即是服饰发展的永恒制约因素。

服饰的时代性变化, 从其内容上来看, 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 在一个较大的时间跨度内, 服饰的形制有基本的框架, 大致不会有突破性的变化。服饰的时代性与民族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民族性决定了个民族服饰的基本风貌和特征。服饰是反映民族特色的重要标志, 而时代性给予民族服饰以常新的活力源泉, 反映出民族特色的发展和变化。服饰文化的生命力, 就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和谐统一, 而这种和谐性要求对服饰色彩的运用总体上呈现如下特征:

(一) 整体的协调性

为了能较好地体现出不同类型服饰的风格和韵味, 在色彩运用和搭配上要多考虑。特别是在服色与妆色的搭配方面, 要把握其整体协调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服饰, 化妆的风格与色彩也有不同。

(二) 多样性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色彩的喜好都不一样, 欧洲人喜欢白色、黑色, 而中国人则喜欢黄色、红色。

正确地运用服装配色, 还能起调节肤色、发色, 达到衬托健美肤色和掩饰那些因苍老而变得粗糙的肤色的效果。如面部肤色偏黄的人则要避免穿诸如品蓝、群青、淡紫的上衣, 因为这样会使面部肤色因强烈对比而显得更黄;肤色较黑的人, 则不宜穿咖啡色和黑色上衣, 而应穿色调柔和的中性色彩的服装, 这样能使肤色和服色起调和作用。又如面色红润的人, 不宜穿正绿色上装, 而应穿茶绿或墨绿, 否则会显得俗气;对于皮肤粗糙的人来说, 应避免穿着娇嫩的色调的服饰。总之, 在配色时, 应掌握好服色和肤色的协调关系。

(三) 服饰与用色的审美心理分析

人们对服饰的审美心理是指人们在服饰美的欣赏和创造中所体验到的美的愉悦的心理感受, 它常在多种心理过程的作用下, 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体验。

人们对服饰审美心理的认知程序大致是:在服饰色彩符合要求的前提下, 再进一步考虑款式和质地。一般人们对服饰色彩的审美心理是与其民族性有极大关系的。如非洲人喜欢大红大紫, 欧洲人喜欢色彩对比强烈, 亚洲人喜欢清新淡雅。但这都不是绝对的, 还与人的年龄有关。一般来说, 年长的喜欢深沉一点的颜色, 年轻的喜欢新鲜一点的颜色, 而儿童喜欢活泼一点的颜色。

(1) 服饰的色彩联想的心理基础

心理学家曾说, 人是色彩的动物。这是因为人不仅能识别色彩, 还能对色彩的和谐有一种本能的要求。和谐的色彩使人积极、明朗、轻松、愉快, 而不和谐的色彩使人消极、抑郁、疲劳。色彩是服装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法国著名的时装大师皮尔·卡丹曾说:“我创作时最重视颜色”;著名的现代派画家保罗·塞尚也强调说:“只要色彩丰富, 形态就会饱满”。可见, 色彩对人的刺激也是最直接的。首先, 由于生活经验的不同, 同一色彩会激起人们不同的联想。一般来说, 色彩的心理感受讲的是共性的东西, 如见到绿色会体验到欣欣向荣, 进而心情愉快;看到红色会想到太阳, 会体验到温暖与力量, 进而精神振奋。

服饰色彩联想也存在很大的个性因素, 表现为民族色彩偏爱或个人色彩偏爱。民族色彩偏爱还比较容易了解, 在服装创作或审美中也比较容易把握, 个人色彩偏爱就比较复杂。个人色彩偏爱可能仅有一个原因, 也可能是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慢慢形成的。其次, 服装色彩的丰富, 不仅能激起人们的不同联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穿着者的性格特征的同时, 还能增添人体的外观美, 这是人们生活美的表现形式之一。再次, 色彩要适应人的性格。就男装来说, 色彩要体现男子的庄重、威严, 同时, 男装款式及穿着场合的不同, 对于服装色彩的要求也就不同。女装的色彩则应注重体现女性的柔媚、善良。如青少年女装常以亮度高、纯度高的强烈色彩来显示自己青春的肌肤, 配以相应的款式, 体现出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 唤起人们对未来的美好遐想;而中老年女装, 则多以灰度偏高、典雅柔和的色调装扮自己, 以显示自己的丰富阅历和成熟稳重。

(2) 个体心理对服饰色彩选择的影响

世界上人的肤色大致分为白色、黄色、棕色和黑色四种, 而实际上并不只这些, 如欧洲白种人与印度人的肤色相差极大, 却都属于白种人。可以说世界上几乎每个人的肤色、发色都不相同。因此, 要想使服装得体, 就必须先认清自身的色彩倾向。中国人是黄种人, 其肤色、发色均与白种人不同。黄种人的肤色整体来讲是以橙色为中心的色相, 但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 个人爱好的不同, 生活环境或生活条件的不同, 以及工作环境或工件条件的不同, 都可能导致肤色的不同。从总体上看, 我们的肤色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偏白、偏黄、偏红、偏黑。客观地说, 每个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某种色彩的偏爱。人们买衣服, 都可能自觉不自觉地选择自己偏爱的颜色, 不过, 凡被一个人偏爱的颜色, 通常和他自身的肤色相和谐。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偏爱的颜色中去充分发挥, 向邻近的颜色延伸, 那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和自身肤色相协调的色彩系列, 利用这一系列色彩来搭配自己的服装, 再顾及自己的性格、体形, 最后必然会达到理想的穿着效果。

(3) 服饰色彩的心理意义

服装的每一种色彩都有自己的语言, 不同色彩搭配在一起, 又会传达出不同的心理信息。如不同浓度的棕色搭配在一起, 不但没有了年老的晦暗, 还会产生几分优雅;大红大粉过于张扬, 若和安静的冷色搭配, 能够显出年轻而活泼;本白、土黄过于素净, 若和快乐的暖色牵手, 就易显出典雅。淡紫配天蓝给人恬静的感觉;洋红配宝蓝让人觉得明快;酱紫配月白则显得高雅;粉红配白传达青春气息;深棕配浅黄可以让你看起来比较成熟;浅灰配墨黑显得庄重;朱红配黑能吸引对方的视线;墨绿配土黄最显自然;海蓝配浅蓝则令人感觉踏实;至于明黄配墨黑, 则可以给人跳跃的美。

二、形象设计中的色彩

每个人都有色彩的爱好, 无论设计师还是穿着者, 人们的色彩爱好既有相似之处, 又各有所不同。看上去很漂亮的颜色, 也不可能适用于每个人, 这就需要设计师和穿着者要了解人们及自身的内在心理特质以及五官、脸型、体形等外在的优缺点等因素。如果你不能充分地了解自己, 不知道什么样东西适合自己, 就很难恰到好处地展现自己最美丽的一面。这其中了解人与配色应用关系至关重要, 尤其是人的肤色特征、相貌、体形、内在气质在形象配色中是关键的因素。

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的转变、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各异, 服饰色彩对形象设计提出的就也随之有所改变。不同人追求不同的个人形象,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季节, 个人的形象设计也跟着改变。如参加舞会, 个人形象就可以夸张点;参加会议, 个人形象可以柔和稳重点等等。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渴望自由的形象, 人们渴望自己舒适点, 放松点, 轻便点, 快活点, 这些因素都是社会的发展而导致的客观需求。

形象设计的色彩的应用有许多不同的方法, 但其目的都是为了追求和谐美。色彩具有不同的特性, 具体到每一种颜色, 它们的个性均有所不同, 每一种颜色总会有几种最适宜的与之相配的颜色来产生和谐的光彩。色彩应用的关键是要搭配得当。服饰色彩的形象设计是指能够引起公众感知并作出整体评价的、个人的内在素质与外在显现等印象的总和。简单的说, 形象是指公众对个人感知和评价的总和。形象是一个多要素的组合系统, 构成形象的要素包括有理念系统的构成要素, 行为系统的构成要素, 还有视觉系统的构成要素等方面, 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 而是互相联系的, 形成一个形象体系。

在形象设计中, 人们首先关注的就是色彩设计。色彩是一个人身上首先吸引别人注意力的元素, 常被称为“视觉第一要素”, 我们每个人所关心的“第一印象”多半是由外观色彩形成的。因此, 色彩对于个人形象的建立起着积极作用, 是成功形象设计的关键。适合自己的、与自己相协调的色彩使人显得健康、自信, 给人良好的印象, 反之则不然。

因此, 我们认为形象设计与色彩搭配一定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和谐

和谐并不是色彩单一, 相反, 它更应该追求多样化, 充分展示色彩的特性。当一种色彩所处环境有了变化时, 它给的感觉也发生变化, 这就是错觉。在形象设计色彩运用中, 这一特性体现得更加充分。巧妙地利用它, 可以产生出许多丰富的色彩。

而这些丰富的色彩要统一在和谐的整体设计之中, 这就要求对形象设计与色彩搭配关系的要充分地把握。从主观上说, 不同色彩的某些结合是令人愉快的, 而另一些结合则使人感到不舒服或不能给人视觉以美感。

2.整体

服饰配色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设计构思。应该在形象设计的初级阶段, 造型、色彩一并构思。色彩配置在形象设计中十分关键, 形象的整体效果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取决于它。色彩、造型、风格是相互制约、相互服务的三个组成部分, 它们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每一部分都分别以自身的力量使其他部分的效果更为突出。

3.主调

形象设计的色彩配置要有一个主色调, 其它色都要与主色调协调, 富于变化的统一, 这是形象设计引人注目的主要因素。

4.呼应

色彩在服饰上的配置, 通常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上下、左右、内外相互呼应, 这样才能显得更加完美、和谐。如浅色卷发、紫色的帽子, 化妆为紫色调;围巾、腰带也采用紫色, 这样, 头饰、腰饰、围巾、靴子遥相呼应, 使得其他的色彩都不会显得孤立、单调, 而这种呼应还可使整体配色增添情趣。

三、用服饰色彩定位形象设计用色

服饰美是体现人类生活的一种状态美。在形成服饰状态的过程中, 最能够创造艺术氛围、传达人们内心情感的是服饰色彩。因此, 色彩是构成服饰的重要因素之一。

色彩作为服饰中最抢眼的亮点, 在服饰和形象设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服饰的色彩是斑斓的, 但是, 在设计中却必须遵循原色、间色、复色和补色的形成规律, 讲究色相、明度和纯度, 处理好色彩的对比关系, 把握主题、主旨和衬托的变化, 实现协调性、整体性, 体现动感、层次感。

四、形象设计中服饰色彩的把握与应用

色彩是构成服饰的重要因素之一。色彩是靠视觉传递的信息, 色彩信息已广泛地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服饰给人的第一感觉首先是色彩, 而不是样式。色彩在服饰中是最亮丽的视觉语言, 它常常以不同形式的组合配置、影响着人们的情感, 同时色彩也是创造服饰整体艺术氛围和审美感受的特殊语言, 是充分体现着装者个性的重要手段。正是因为服饰色彩与形象设计的关系, 从而使得一个好的形象必须要完美的服饰来衬托。

形象设计在本质上是面对无数个个人的, 这就要求个人的形象必须适合他原有资质以发掘潜在魅力, 这是他个人在生活方式里长期积累的结果, 又有着时代气息。服饰色彩的选择, 要根据不同人、不同风格、不同场合等等, 同时也因为人的个性特征、消费观念、职业道德观念各异, 因此服饰色彩在形象设计中应从多因素、多角度地去考虑, 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色彩在形象设计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不同色调的妆型、发型与服饰的搭配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象风格。

色彩与妆型:色彩是化妆的灵魂, 妆容中首先突显出来的便是色彩。化妆色彩要与个人的内在气质相吻合。每个人的气质特点各不相同, 有人是清纯可爱型, 有人是高雅秀丽型等等, 由于色彩也有它所代表的特点, 所以不同气质的人物, 选择色彩也有所不同。

色彩与发型:颜色是创造发型整体视觉效果的主要因素。从人们对物体的感觉程度来看, 颜色是最先进入人的视觉感受系统的。此外, 颜色也会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程度影响人的情绪。因此, 颜色可以创造出发型的整体艺术气氛, 给人带来审美感受。

(一) 服饰色彩的着装形象美

人的爱美之心, 很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穿着打扮而体现出来的。服饰色彩形象美的构成, 也必须通过着装与装扮为中介。因此, 着装色彩的形象美的创造, 在于主体 (人体) 、客体 (服饰色彩) 的相容共创, 即服饰色彩必须被穿在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身上, 并和他的外形、内在气质相结合, 并置于与之相应的时间、空间中, 他的审美品味、价值观念才能被充分展示出来。否则, 色彩再美的衣服不被穿戴, 仅挂在衣架上或摆在橱窗里, 都无法表现其美的真正内涵。因此, 可以说服饰色彩的艺术性、美感, 最终要在使用中才有现实意义;服饰色彩的生命力, 最终要通过使用价值、艺术价值和具体人体条件的和谐统一显现出来。

作为构成整体形象美的服饰色彩与人体, 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两者的关系, 可以说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共生关系。有了精美的服饰色彩, 没能与着装者很好的协调, 也不可能产生好的着装形象。只有当两者默契配合时, 才能弥补人的自然美的不足, 为年长的人增色, 为天生丽质的人锦上添花。一个人穿什么样的色彩服饰才美, 既是眼前的现实和一生中须时刻研究的课题, 也成了人生研讨的“永恒的主题”之一。

(二) 服饰的色彩搭配方法

服饰色彩应该怎样搭配才美?其方法很多, 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 统一法:

起到统一融合的作用。比如穿着米色的衣裙, 配上米色拎包、米色皮鞋和耳饰, 取得服饰色彩的统一, 或是点缀锈红的腰带和胸花, 都别有风味。

2. 衬托法。

比如穿上桔红的衬衫, 套上浅灰褐的外套, 配上浅灰褐的手提包;或是上深下浅, 内浅外深;或是上浅下深, 内深外浅。这种深浅相衬, 对比强烈的着装, 能够达到醒目明快的效果。

3. 呼应法, 上下呼应或里外呼应。

比如, 上衣深褐地红、白花, 下装深褐裙子, 内衣是深褐地白、红直条花纹, 配上红、白相间拎包、皮带和帽子, 帽子用深褐色镶细边。这种红、白、深褐三色上下呼应或是里外呼应, 都容易使人有和谐统一的美感。

4. 衔接法。

起到牵连附和的作用。比如, 金黄色的衬衫, 配上青莲色的裙子, 色彩对比强烈。采用黑或白的腰带, 使得上下衔接, 亦能达到统一和谐的效果。

5. 点缀法: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 穿着蓝灰地黑花的上衣和裙子, 穿着深蓝内衣, 配上蓝色帽子, 帽边也是黑色的, 仅仅项链用金色和桔红色鸡心来点缀装饰, 犹如画龙点睛, 相映成趣。

6. 缓冲法。

起到过渡衔接的作用。一袭深红色的衣裙, 往往采用白色或浅米色镶嵌袖口或领边, 使之缓冲过渡, 取得调和的效果。

7. 分块法:

起到对比调和的作用。采用几何形条格设计的配套服装, 是当前国内外的一种流行款式。色彩搭配, 有的对比, 有的调和, 形成一种自然、统一、和谐的艺术美感。这种色彩搭配的效果尤以情侣装见长:一对男女青年, 手携着手漫步而来, 男的穿着羊毛衫, 以中灰色为主的横条块面, 配接着少量的深红色块面;而女的正相反, 身穿的羊毛衣是以深红色为主, 而拼接少量的中灰块面。在服饰配色上不仅色彩互相呼应, 而且更加映衬出情侣之间的心心相通与和谐关系。

五、结论

服饰形象设计是现代新兴的一门学科, 它服务于现代文明, 体现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审美能力, 展示出不同审美效果和艺术欣赏水平, 呈现丰富了人们文化价值观。随着服饰形象价值观的不断更新, 如何把服饰形象设计成既要体现艺术性与观赏性, 又要体现现实需求的特殊文化价值, 是摆在设计师以及广大消费者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服饰形象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不受地域疆界限制的, 它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最终结果, 是全球性的文化大融合的表现。服饰审美心理中的社会因素, 影响着人们对色彩的评价和选择;社会的时代特色即科技、文化、教育、经济条件等, 从物质基础与时尚心理方面提供色彩的群体心理条件;社会的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 组成人们传统偏好的群体心理环境, 并由此而造成群体性心理倾向, 构成流行性的服饰色彩。可见, 服饰审美心理的社会因素, 正是服饰审美心理的客观条件, 是社会集团、群体心理反映的客观基础, 是服饰审美心理的决定因素。

参考文献

[1]贾京生.服饰色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6

[2]马建华编著.形象设计[M].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

[3]唐宇冰著.女性服饰文化与形象设计[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3

[4]王小月.服饰说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

[5]叶永敏.色彩在服装中的个性化表现[EB/OL].http://dlib.cnki.net/-kns50/detail

8.论文-对设计色彩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弱视群体;市场;智能;服饰色彩

一、“弱视群体”服装色彩设计的研究现状

“弱视群体”作为特殊的人群,他们面对多种多样的服装会遇到比正常人更多的障碍,海一样的市场中,服装款式色彩平分秋色,但是如今的“弱视人员”智能服饰色彩设计却寥寥无几,几乎没有特地为“弱视群体”消费者设计的服饰,也很少会解决“弱视人员”本身实质问题,不具备实用性和装饰性特点,导致市场拥堵,产品不畅销,一批“弱视群体”消费人群怨声载道。

二、“弱视群体”智能服饰色彩的运用方式

“弱视人员”作为备受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之一,除了他们生理上视力的 问题外,他们和正常人是一样的,甚至可以通过特殊的外界因素的训练来发回独特的生活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他们渴求正常的生活,选购自己喜欢的服装,拥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关心喜欢的服装色彩如何进行搭配,所以从心理学的方面来看,在设计弱视群体的服饰色彩时,除了考虑他们的视觉感知能力,而且也要充分发挥这些 弱视群体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智能服饰作品。

(一)视觉感知的适应性

在设计中增强装饰部位与底色的对比度,这样能更清晰的传达服饰特色,例如在T恤上的图案放大,灵活运用色彩的明度,轮廓线虚线、实线 的不同搭配,降低信息的识别难度,可以让他们看得更加清晰。对于弱视群体,所满足的智能服饰色彩不仅使普通人观看色彩时有足够的色彩张力,也必须考虑“弱势群体”严重的色彩效果。人的眼睛对于色的明度的反映较强烈。名都的变化越大,色盲患者越容易辨识。例如明度较高的的色彩在光谱学中光谱最长,所以会比较醒目,给人树蕨感伤的冲击力,从而刺激弱视群体的色彩感受能力。

(二)触觉感知的可识别性

“弱视群体”虽在视觉上与常人有不同之处,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他们拥有异于常人的触觉感知能力,利用面料纱向纹路的不同,以及某种颜色所特有纹路进行设计,并定义这种面为特定的号型,最终经过多次的培训与实践,使“弱视群体”的触觉记录表达本身视觉的既视感。例如夏布的粗糙天然纹理搭配绿色染料,定义0.1mm厚度的该面料型号为HR1,制作出夏季凉意服饰产品,这种加入人工定义的技术,不仅能够触摸感受到服饰的种类,了解市场的流行趋势,更能轻易的感知自己喜欢的服饰色彩。

(三)嗅觉感知的可操控性

人的嗅觉可以感受到万种气味,嗅觉作为人体对于外界气味信息的接收器。所以对于“弱视群体”而言,他们对于色彩的敏锐感知性较弱,但善于嗅觉辨别物品,如若通过嗅觉辨识外界因素产生的独特记忆记录,运用到智能服饰设计中来,将对“弱视群体”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所以在不同的服装面料中加入摩擦生香技术,利用香味的不同进行辨别,从而帮助“弱视群体”自动选择他们喜欢的服装产品。例如:在服装上加入摩擦生香技术,利用花香(茉莉花等)、果香不同的 香味,帮助“弱势群体”定义属于自己喜欢的服装色彩。

三、弱视群体智能服饰色彩设计的意义

(一)满足“弱视群体”生活上的需求

在谐社会的旗帜下,亦需要以人为本的的特色,做到满足生活要求的智能服饰色彩设计至关重要,从他们的实际生活需求着手,建立“弱视群体”核心机构,在这里有专业的服装搭配咨询师,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的选购自己的产品,弱视群体”备受关注,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人性化的服饰色彩设计,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二)满足“弱视群体”心理上的需求

设计满足“弱视群体”的生活上的需求,使他们在生活中不再因为特殊的生理缺陷而不具备享受选择自己喜欢服饰的权利,但是做到这一步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也要重视他们的自尊心和审美情趣,做到人人平等相待,以诚相待,让每位顾客感受到服务的温情、内心深处积极乐观的心态,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对待这个社会给予的爱。

四、总结

9.对色彩的认识 篇九

色彩是指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首先,色彩来源于光,没有光就没有色彩,对色彩的研究是从这个发现开始的;其次,色彩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强大的作用,会让人产生联想。

绘画中的色彩,是一件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不同的色彩关系引起了我们不同的情感变化,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因此,色彩可以说是绘画艺术的生命。色彩是抽象的表象符号。色彩抽象性在一定意义上是抽象与具象、感性与理性、普遍与特殊、个性与共性的复合。表意和表象有时同时存在,色彩表象性构形和色彩情感效应,与人类内在的情感等主观经验形式和联想有关,在一定条件下,又以文化现象为基础,从而使得色彩有了某种系统价值。色彩作为视觉艺术造型语言和情感媒介,是通过可见的实在物质媒介表现出来的。

闻一多所说:“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我们理性地认知色彩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获取生活中的感性。色彩的感性给予生命以热情,给生活增添情趣,若是为了研究而去研究色彩也是没有意义的。色彩与生活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色彩折射了我们的生活态度:热情奔放的性格,会当作红色的化身;稳定大方的性格,会当作紫色有的代言;活泼可爱的性格,成为粉色的标识;当然了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而色彩在融入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对色彩的运用的创造力便源于对生活的认知,理解,提炼。就以“衣食住行”中的“衣”为例: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变绿,人们更多的喜欢在户外去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粉色和绿色,黄色等明快的色彩会受到大家的认可,穿上这样的服装会自觉的充满活力;夏天酪热难耐,一般会使用不吸光而又不会觉得烦燥的色彩,比如中性的白色和粉色或不吸收热量的冷色系;秋天丰收在望,会采用一些稳重的色彩;冬天万物冬眠,多会用艳丽的红色和蓝色和黄色或深沉的黑色来表现。

色彩基础课程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绘画和设计及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课,是培养和开发创造能力的关键。色彩基础课的改革应纳入基础教学实践中。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无论是抽象艺术还是具象艺术,每一种风格形态对于艺术家本身来讲,是其意志的表现。色彩是绘画的主要造型语言之一,是绘画的情感符号与精神载体。色彩是一种语言,它是人们在生活中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独显出魅力的光芒。特别是在艺术创作上,色彩的运用是最为常见的方式,但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是不同的,绘画中的色彩往往偏向感性,常带有艺术家个人的主观情感;设计中的色彩往往注重理性,不能完全凭设计师的个人喜好,而需要设计师高度地概括与提炼,满足接受群体的需要。绘画中的色彩最早是用来记录人类生产、劳动、祭祀等活动的手段之一。绘画中色彩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色彩现象的成因和表现色彩的绘画技法。受工具材料和技法的限制,油画中的色彩结实厚重,讲究笔触、堆砌;水彩画的色彩讲究水与色的渗透交融;水粉画的色彩具有一定的覆盖性,浑厚鲜明;版画中的色彩概括、单纯而简练。

另外,色彩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情感,是我们感知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人常常感受到色彩对自己心理的影响,这些影响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左右我们的情绪。色彩的心理效应发生在不同层次中,有些属直接的刺激,有些要通过间接的联想,更高层次则涉及到人的观念与信仰。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可以说是色彩的空间,色彩在人们眼里并不是呆板的、平面的,而是运动的、立体的,有冷暖、轻重、进退、艳素之别。我们的生活对色彩的要求是潜意识的,色彩在人们周围形成的视觉对人的情绪、情感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不同于过去的追求色彩与环境的统一,人们在越来越关注人对色彩的要求,也就是色彩理性运用的人性化。

色彩也是视觉审美的核心,那么它最先具备的就是审美价值,不同的颜色带来不同的观感:红色引人注意,象征热情、性感、权威、自信,是个能量充沛的色彩--全然的自我、全然的自信,所以在各种人类实践中也被广泛利用,是有力的传达颜色;不过有时候会给人血腥、暴力、忌妒、控制的印象,容易造成心理压力,因此与人谈判或协商时则不宜穿红色,预期有火爆场面时,也避免穿红色。黄色明视度高,能刺激大脑中与焦虑有关的区域,可以保持强烈的纯度感,给人以光明的印象,同时也是警告危险色,常用来警告危险或提醒注意。代表理想、希望,给人以无线安全感的绿色传达出生命的意象;由于蓝色沉稳灵性知性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因而再电脑、汽车、摄影器材等上被广泛应用。此外还有其他颜色多对人的日常生活和人的情绪波动有着很大的关系。

10.跳跃的色彩教案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对比色的含义、掌握对比色的变化规律及配置的基本方法、用对比色的方法进行剪贴创作。过程与方法:

·欣赏交流法——对大师作品的欣赏,感受对比色艳丽、醒目、相互衬托的视觉美感。

·观察比较法——学生通过考眼力游戏,感受对比色的两色面积和纯度变化所带来的奇妙视觉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在剪贴中感受作品的视觉美感及创造能力的提升。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习对比色配置的基本方法,掌握装饰色彩的变化规律。

2、难点:在构图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注意两色的面积纯度的变化。教学准备:

1、教具:欣赏范例、示范工具与材料。

2、学具:各类创作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揭示课题

1、媒体出示“色轮”提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提问,其他学生抢答。如:三原色、三间色分别指哪些等。

2、学生回答,出示相应色块。(媒体出示)

3、教师继续出示“色轮”提问:在这一“色轮”你们能找出几组对应的色块?

4、教师小结:在色轮上两个相对的颜色互为对比,我们就把它称为对比色。这也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5、揭示课题: 跳跃的色彩

二、名家欣赏 学习新知

1、媒体出示《走近大师》 并旁白介绍:

马蒂斯(1869-1954)是法国野兽派的代表画家,也是西方现代绘画的开创者之一。由于 他的作品画风与众不同,形体夸张,线条粗重,笔触狂放,色彩强烈刺激,形式更加自由,被守旧派们挖苦地称之为“野兽派”。他以鲜艳、纯美的色彩和流动的曲线以及极端简化的形态勾勒出生活的喜悦和活力。

2、出示几组对比色的画面(马蒂斯三组作品),学生欣赏,交流:找出对比的色彩,感受这类画面的特点。

3、(媒体出示)教师归纳小结:用对比色配色时,有艳丽、醒目、相互衬托的效果。

4、考眼力:(媒体出示六幅画面:黑白、三间色、三原色)找出对比色的组合。教师可有选择的进行点评,并讲解配色技巧。

5、再次欣赏作品(想象添加)与前面的作品比较有何区别?(媒体出示一组画面)

6、模枋大师、超越大师技能展示秀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运用剪贴的表现手法,突出个性,合理使用对比色纸配置的方法设计一幅作品,并添加想象。

7、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评价 教师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交流感受意见。

2、小组挑选出优秀作业,通过编故事的形式描述作品,取一个名字,并对其进行评议。

11.论文-对设计色彩的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设计色彩》;教学

1 《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现状

《设计色彩》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的同时,协助学生认识色彩表现规律,通过主观的设计将大自然中的客观色彩归纳为最基本的色彩要素,再按照解构、重构、意向等方法表现画面。课程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初步形成色彩的主观创造能力,以及对色彩灵活应用,表达个人感受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打基础。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色彩应用水平和色彩创造能力的高低。

设计色彩是由色彩构成演变而来,与色彩构成注重点、线、面的构成主义的表现形式不同,色彩设计更注重色彩视觉作用实质,强调色彩应用的规律和方法。如何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设计色彩知识,培养良好的色彩应用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夯实基础,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2 《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2.1 色彩写生为基础

以色彩写生为基础,培养学生从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传统的色彩课程教学证实,色彩写生是学生形成主观色彩意识的必经的训练,区别于简单的写实色彩组合,针对设计色彩课程的写生,教师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1)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与联系。《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把握好设计色彩和绘画色彩的区别和联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设计色彩》要求主观地设计色彩,通过归纳、采集、解构、重构等手段表现主观情感,注重色彩的调和、联想和象征意义。绘画色彩是研究光作用下自然物象的色彩变化,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清二者间的区别。其次,要让学生明白,写生只是训练对自然色的观察的手段,不是目的。在写生训练时,要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成因、要素等色彩基础知识的学习。

(2)训练学生的色彩归纳能力。以往的《设计色彩》课程脱离不了绘画色彩的观察训练模式和色彩构成的内容,不注重训练学生写生中对色彩的采集归纳,影响了开发学生的色彩应用能力,不利于后续专业学习。教学开始,可以先要求学生完成一幅写实的风景或静物写生,以处理清楚外光色彩的特点与规律,取景、构图与透视相关的知识。接着,要求用5种~6种色彩对第一张作业所画景物再次写生,从绘画色彩写生平缓过渡到设计色彩写生,以培养学生对自然色彩的归纳概括的能力。最后,通过色调调和、解构重构、意向表达等手法对同一景物进行色彩归纳的强化练习,如“意向色彩归纳写生”的作业,要求学生对所写生景物的色彩主观地再设计,使画面能放映和表达出如“惊恐”、“孤寂”、“傲慢”等的情绪情感。通过这一连串的色彩归纳练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色彩和设计色彩的区别,拓展其对色彩的观察和应用表现的方法,形成概括和归纳色彩的能力,通过色彩的设计练习逐渐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色彩创造力和思维方式。

2.2 色彩心理与色彩情感表达

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大师田中一光先生在其著作中写道,“颜色本身是一种很客观的东西,没有美与不美之分。对颜色的好恶完全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本能来进行判断,对颜色的感觉也因人而异”,[1]此番对色彩的描述精辟地反映了色彩与人的心理和情感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色彩基础课时要紧扣色彩与人的心理情感体验的关系,从色彩产生的心理作用入手,如色彩象征性、色彩联想、色彩与情感等方面,加强学生主观的色彩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教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寻常的事物训练学生的色彩联想能力,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联想有视觉经验的联想和心理因素的联想。色彩联想受到观察者年龄、性别、性格、文化、教养、职业、民族、宗教、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设计中的色彩应用要找到反映色彩联想的共性,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和认可。作为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学习色彩心理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应用色彩来传达情感。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好,有助于学习后续的包装设计、海报设计、标志设计等课程。

2.3 色彩的通感表达

色彩的通感表达是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方式,是色彩心理学习的延续。色彩的通感表达是建立在学生掌握色彩象征性和色彩聯想的基础之上,结合五感(视知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的刺激,用设计色彩的形式“复述”情感。训练要求学生用色彩表现情感,如味觉感受到的“酸、甜、苦、辣”、听到的不同节奏和风格的音乐等。

色彩通感表达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丰富课堂教学手法,借助道具、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授内容的印象;二是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五感的联想训练有利于升华学生的主观色彩设计能力,为今后专业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

3 《设计色彩》课程改革的成效

首先,学生了解了设计色彩和绘画色彩的区别和联系,在课程中,紧扣所学专业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不再直接复述客观色彩,而是通过色彩采集、归纳、重构的方法对色彩进行主观的设计。通过着重学习色彩心理的知识,学生掌握了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关于色彩的联想,并能应用色彩反映和表达人特有的情感情绪,在作业中逐渐形成了主观支配画面元素来表达信息的专业意识,为后续学习专业课程铺垫背景理论知识。

此外,课程改革加入的色彩通感表达的内容,延展训练了学生的色彩联想能力,能通过色彩来表现不同感觉刺激带来的信息,为以后设计工作可能遇到的不同行业、客户、主题、产品的要求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设置的课堂练习作业有一定的新颖度,避免了学生直接抄袭书本“经典”,增加了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思考和竞争、讨论的积极性。原创作业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4 结语

《设计色彩》并不是一门新课程,对相关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的研究。作为一门基础课,如何让课程教学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是教学工作者共同的目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改革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改革,它建立在专业的特点之上,着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色彩设计的意识,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法和练习作业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色彩设计的灵活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田中一光(日).设计觉醒[M].朱锷,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5-180.

[2] 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3] 李砚祖,王明旨,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35-155.

上一篇:绿色小水电站申报材料下一篇:关于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