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2024-10-02

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精选10篇)

1.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篇一

一、指导思想:

为争当“四好少年”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求,加强对学生行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围绕“良好习惯养成”这一基础文明素养的主题,扎实细致、持之以恒地开展“知晓好习惯——实践好习惯——终身好习惯”养成教育系列活动,以促进学生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做一名健康成长、快乐、幸福的阳光少年。

二、行动口号:

“好习惯伴我健康成长做快乐幸福的阳光少年”

三、目标任务:

1.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以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交往技能,提高交往能力。

2.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培养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的习惯;针对不同要求、采取多种方式阅读的习惯;乐于并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勤于自学的习惯;善于观察、勤于动手的习惯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培养学生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__年2月——20__年3月初)

学校召开活动启动大会,提出倡议,并通过广播、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广泛地宣传,让教师、学生明确活动的意义、任务、措施,使每个孩子都做到“好习惯我熟知”。同时启动“绿色捡拾”活动。

具体的安排如下:

1.少先大队向全体学生发出积极参与“好习惯伴我健康成长”养成教育活动的倡议及“绿色捡拾”活动倡议,了解好习惯对成长的重要意义。

2.利用早读、班队会等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文明礼仪》,并背诵《弟子规》。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__年3月中旬-20__年6月底)

学校将通过加强常规管理,强化行为规范训练,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使学生都做到“实践好习惯”,增强养成好习惯的积极性。

具体的安排如下:

1.班主任老师对本班学生进行训练、督促检查,培养良好行为、学习习惯。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应尽量多使用星星表扬和鼓励学生坚持好习惯。

2.学校安排值周生监督检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3.学校组织相关知识竞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第三阶段:总结评比阶段(20__年7月)

我校将举行“最佳阳光班级”、“星级少年”、“阳光少年”评选活动,及时总结表彰。让学生良好行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成为学校教育的常规,切实推进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五、方法措施:

(一)知晓好习惯。

1.“一班一生一份制”:各班张贴《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文明礼仪》及《弟子规》,并将《弟子规》下发至学生人手一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熟知熟记。

2.“一天一读制”:每天班主任要灵活安排时间朗读背诵《弟子规》及《规范》,激发学生达标的信心。

3.“一周一总结制”:值周生每天检查监督学生好习惯养成情况,每周进行反馈,由班主任在班会上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4.家长督促制:由家长检查学生对好习惯的熟知情况,并对照好习惯标准监督指导孩子的行为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5.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充分利用广播室、文化栏、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

6.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生活指导课、品社课等多渠道,加强对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的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二)实践好习惯。

实施

1.明确目标。将好习惯要求逐条落实到每一周的教育重点中,做到月月有安排,周周有重点,天天有目标。让孩子们知道每天的训练要求,严格要求自己。

2.重点训练。班主任老师充分利用班会课,活动课等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专项训练,如:正确的站姿、坐姿、敬礼问好等的训练,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并纠正不正确的行为,加以改正。

3.及时表扬。结合“七彩阳光”活动,发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及时利用星星进行表扬,以激励学生坚持好习惯。

4.言传身教。教师以身作则,注重言传和身教。班主任要加强和科任教师的联系,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都抓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

监督

1.相互监督。在不良的行为、学习习惯上,采用同学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办法,及时提醒,纠正不良行为,帮助同伴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

2.设立监督岗。发挥各班小干部的作用,督促检查本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出勤等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值周制度:值周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一周的小结总评等工作。“值周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抓起,把行为、学习习惯规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评价

1.“周红旗阳光班”评选。每周一利用升旗时间,给每周常规管理优秀的班级发放流动红旗,以此促进班级之间的竞争,营造学、赶、超的氛围,促进养成教育。

2.“月锦旗阳光班”评选。根据每个月各个班级的日常表现,评选出“阳光班级”。使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比较自觉地遵守规范。

3.“最佳阳光班级”“阳光少年”“星级少年”评选。根据活动实施过程中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日常表现,每月每班评选出一名“好习惯之星”,同时综合学生“在阳光储蓄银行”中得到的星星,每学期评选出“阳光少年”、“星级少年”以及“最佳阳光班级”,学校予以表彰,努力让学生良好行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成为学校教育的常规。

(三)终身好习惯

1.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展示阳光少年的礼仪风采。

3.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争取家长配合,使养成教育从校内向校外无限延伸。

★ 幼儿园健康领域活动方案健康教案设计方案

★ 幼儿园的活动设计方案

★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 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方案

★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

★ 幼儿园设计方案精选合集

★ 幼儿园饮食安全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 幼儿园元旦活动设计方案策划书

★ 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设计方案

2.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篇二

一、认知环节

认知环节主要使学生认知和了解道德的内涵, 在知识层面掌握基本的价值规范和是非标准。

对学生而言, 道德中的“道”是一种先验的存在, 表现为外在于学生的规范和准则等知识形态。要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首先需要学生掌握一些以是非标准为表征的道德知识。因为, 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意志、行为的理性基础。其一, 道德认知是道德的基础性构成, 是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只有明确了道德标准, 具备了基本的道德是非观, 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并在行为上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其二, 康德认为, “要使一件事情成为善的, 只是合乎道德规律还不够, 而必须同时也是为了道德而作出的;若不然, 那种相合就很偶然, 并且是靠不住的。”即一个没有是非标准的人, 无论其行为善恶, 都不具备道德意义。但毋庸讳言, 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相对于经济发展的滞后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多元价值的同时代共存对我们倡导的主流价值造成巨大冲击。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在道德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论调下, 被社会舆论逐渐默认。这使得处于道德发展初期阶段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道德迷惘和价值混乱。因此, 我们应该重新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以是非、善恶、美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判断标准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认知教育的基础性地位。

这一环节, 我们主要针对学生认识上的误区或困惑, 通过信息输入的方法,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真实、鲜活的内容, 明确地提出我们倡导的价值观, 让学生从理性角度了解与主题相关的道德知识。在“诚信”主题活动中, 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认知何为“诚信”。目前, 思想品德课仍是教授道德知识的主渠道, 我们可以请思品教师进行“诚信”方面的教学。同时, 在大力提倡学科德育背景下, 可以召开政教处和教导处的联席会议, 争取语文、历史等教师的配合, 在学科内进行相关内容的渗透或拓展。课外, 可以利用宣传媒介, 如名人名言、壁报等进行宣传。通过这些活动, 让学生了解“诚信”的“诚”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等内在品质, 即“内诚于心”;“信”表现为讲信义、守信用、重然诺, 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 即“外信于人”, 使学生懂得“以诚实见信于人”是一个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

二、体验环节

体验环节指教师选择、创设体验的具体情境, 诱发学生以道德主体的身份参与到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中, 以已经认知的道德知识来感受、评判生活中各类事象的道德性, 并产生相应的积极的、肯定性 (愉悦、敬佩、自豪) 的或否定性 (愤怒、鄙视、内疚、困惑) 但同样是积极的情绪反应的过程。

个体需要一定的道德认知作为其判断的依据和行为的准则, 但个体掌握了道德知识, 并不一定能成为“有道德的人”。朱小蔓指出, “我们确信一个人的某种价值认同、遵循, 乃至于形成人格, 虽然需要以一定的认知为条件, 但根本上是一个人情感上的变化、发展。”即除了理性的道德知识外, 道德的发展还需要诉诸非理性的情感、态度等推动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的动力系统。这种动力系统不是教出来的, 而是学生切身感受和体验过程中自然获得的。因为, 道德是在生存实践中发生的一种境界性存在, 道德的发展本质上是一种道德主体与外界环境互动中的一种自我建构, 而体验就是道德主体与外界环境互动的表现形式。它是认知与情意、外化与内化、社会、自然与个体的结合点, 具有亲历性、情境性、生成性和不可传授性等特点, 可以使学生对道德在生活中的价值发生切己的理解和感受。

这一环节, 我们应精心创设一些具体任务或平台, 让学生在远离喧嚣, 在相对静谧的个人体验中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和自己心灵的对话, 在一个个“情感场”中, 从感性层面感受道德之于己、于他人或于自然的价值。如“诚信”教育活动中,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诚信”故事大奖赛, 要求学生在各类媒体搜寻古今中外的诚信事例并讲述, 使学生在感动自己、感动他人的过程中体味诚信;可以请语文教师布置一篇有关“诚信”的作文, 为唤起学生对于生活中相关人或事的回忆和思考提供平台;组织“诚信之星”的评选, 让学生选出同伴中的诚信榜样, 从情感上进一步认可诚信的标准, 并产生对“做一个诚信的人”的向往等。这些体验的过程是无声的, 但因其是真实、感性的, 所以比教师的话语更能激发学生情感、触动学生心灵, 引发学生对道德价值的深层感受和主动思考。

三、认同环节

认同环节主要指教师创设交流平台, 使学生在感性体验基础上, 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民主、理性的对话, 感悟道德价值的要义, 把“关于道德的观念”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观念, 达成与主流价值的视界融合。

体验之于道德形成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但是由体验产生的情感由于其主观性和境遇性, 尚不能确定地导致道德行为的发生, 还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持久的、深层的意向系统来赋予每个真正自觉的道德行为以内部的张力。这种意向系统需要个体对道德价值的理性认同。只有当个体深切感悟并在理性层面认同了道德价值, 其道德行为才会不再出于一时的应激反应或情绪冲动, 而是按照内心的价值标准恒久一贯地行动;才会不再慑于外在力量, 而是出于自觉的道德选择。在价值多元时代, 外来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对我们的主流价值观造成冲击。这种情况下, 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和认同尤为重要。我们应以一种更为民主、开放的态度, 鼓励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观点的碰撞、冲突中激发学生利用理性对各种价值观念进行分析和判断的主体意识, 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 通过证实或证伪, 在感悟和认同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道德抉择, 也惟其在自由意志下作出的抉择, 个体才会珍惜、敬畏、自愿依此行动并对行动的结果负责。

如果说体验环节注重学生内心感性独白的话, 认同环节更加关注师生、生生间的理性对话。因此, 教师要搭建理性对话的平台, 如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中, 我们要创造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价值的真实感受的机会和氛围, 借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道德水平。我们要允许有观点的冲突甚至要有意创造各种“冲突场”, 在冲突中开展对话。因为学生的道德只有在基于冲突中道德体系的解构重构中才能得以发展。对于学生错误的观点, 教师要理解、宽容和耐心, 并进行适当适度的引导, 同时提供学生一些道德判断、推理的经验和技能, 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比较、分析, 以期达成师生间视界的融合。“诚信”主题活动中, 在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后, 我们可以举行“诚信:智慧还是愚蠢”的主题班会, 在学生以独白为表征的感性体验后, 针对学生肯定或否定性情感, 主动抛出冲突性话题, 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 通过观点的交流、交锋, 使他们逐渐领悟到“诚信”不是“傻”, 而是一种人生智慧, 是个体与他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 作为一种积极的力量融入社会的基础。否则, 尽管短期可能会得到一些利益, 但长期来看, 个人必然会失去立身之本, 整个社会也会陷入无序之中。

四、践行环节

践行环节指教师创造条件, 搭建平台, 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 将自己内心已经认同的价值标准外化为道德行为, 来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 践履自己认同的道德准则。

认知、情感、意志是道德的重要组成, 但不是本质成份, 道德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理性”或“行为智慧”。这含有两层意蕴:第一, 道德行为是道德教育的归宿, 也是道德的最终表现形式。道德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行为的改善, 在生活实践中体现;第二, 道德践行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把道德厘定为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的手段, 事实上已经肯定了道德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实践。生活本身的现实性、实践性、情境性、整体性等是任何一种在生活之外的教育方式都无法替代的。任何道德都以一定的规则、原则的方式在生活中客观地呈现着。它蕴含了对人与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应有关系。就像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一样, 只有在能动的现实生活实践中, 个体才能通过实际地处理这些关系, 真正地理解、体验和认同道德之内在价值, 经过不断的实践强化, “行于外而得之于内”, 把所学价值固化成为一种自主的行为准则。

因此, 我们要在学生对价值的理性认同后, 提供让学生践行所学价值的平台,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 过有道德的生活。同时, 通过实践进一步体验、感悟道德价值所蕴含的人生智慧, 把道德价值进一步固化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在学生初步认同“诚信”原则后, 我们可以举行一些让学生践行“诚信”的活动。如在期末考试中开辟无人监考教室, 让同学自愿报名参加, 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到践履诚信的道德自豪感;可以建议学生为曾经做过的一件不够诚信的事向当事人表示歉意, 体会获得谅解的解脱感和受到赞赏的愉悦感等。通过搭建这些平台, 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再次体悟“诚信”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并最终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 篇三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具有针对性、自主性、活动性、预防性、发展性、教育性等特点。本文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做些探讨。

一项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发展性、系统性、活动性、针对性、激励性等原则要求的活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确立活动目标

确立活动的目标就是确立活动所要达成的最后结果。在确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发展性目标或调适性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时代特点以及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等,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关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关理论主要有团体动力学、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等学科中有关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购买这些方面的书籍或订阅相关的专业刊物进行学习,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制定明确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

为了使活动目标便于实施和检验,在设计活动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明确化、具体化,做法是:

(1)以心理健康教育大纲为依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没有全国统一、具有权威性的教育教学大纲,各级各地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分别制订了相应的指导性文件。目前,教育部正在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制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很快就将与广大教育工作者见面。这份文件正式出台后,各校可以此为依据,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大纲。大纲中应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阶段分目标、各年级的分目标及相应内容,以便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等,队整体上把握某一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

(2)活动前进行专项的心理调查

为了使活动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在设计活动前可进行专项的学生心理测验或调查,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制定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如福建省厦门市实验小学六年级某班开展的一次“如何给人保留面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事前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学生应激事件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了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①在活动中让学生懂得,要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尽量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②通过讨论、评议,引导学生学习自我评价,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

(3)结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

在设计一项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教师可结合平时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家校联系中、个别心理咨询中.心理信箱来信中所反映出的,学生普遍关心和现实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活动目标。

此外,教师还可参考有关书刊中相应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确立具体的活动目标。

二、确定活动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必须以一系列活动内容为载体来实现。活动内容是指活动项目的集合,而活动项目表现为具体的活动单元。因此,活动项目确定得是否适当,活动单元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活动目标的实现。为了使活动项目和活动单元的选择与区分更加合理,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可根据每个年级的不同特点和发展的关键期,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重点:也可结合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在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多方面的实践探索;还可借鉴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一些成功经验,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三、进行活动单元的设计

单元设计是指,如何针对某一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制定实施的计划。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内容。

1确定活动名称

活动名称体现活动的主题,具体地标志着活动的特定内容:在确定活动名称时应注意:

(1)中性表述 活动名称最好不要有太浓的政治色彩、过强的专业性或明显的结论性。

(2)紧扣主题 活动名称要与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密切联系,并且应明确地反映它们。

(3)新颖别致 一个新颖别致的活动名称本身,就可以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题目作为活动的名称。

2确定活动对象

为了使活动便于实施和提高效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般以全班学生为对象,有时也可以全年级学生或同质小组为活动对象。

3确定活动目标

单元活动目标是指一项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确定活动目标实际上就是选择要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的某一种或某几种心理素质,以及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如针对以“送你一缕阳光”为活动名称的这一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目标:①初步体验人的复杂情感,懂得有些情感是好的,有些是不好的:②初步学会控制情绪的—些方法;③尝试一下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情感表达之一——学会称赞,从而使学生获得一次愉悦的体验

在确定活动目标时应努力做到:

(1)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能假、大、空,而要真、小、实:例如,我们不能泛泛地把“健全的人格”、“完善的自我”作为一项单元活动的目标,而应把这些抽象的概念明确具体化为可以观察、评定的和可以训练培养的活动目标。如: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我肯定、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克服自己的不良行为等。

(2)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逐步到来,对公民创新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应尽可能地在活动设计时予以考虑。

(3)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使中小学生产生了心理困惑: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中出现的某些失误,以及各种媒体的信息污染使个别中小学生出现了心理扭曲。这些问题都急需通过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解决。

(4)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

如,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选准自己的发展前途与人生坐标等,这些目标如果放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设计就太难了,最后只能落空。

4设计活动过程,选择实施方法

一般来说,每一活动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起始活动

这个环节一般要有一个“热身运动”,以便创设一种团体活动氛围,引起学生对活动的兴趣,激发每个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此外还可安排自我介绍、澄清活动目的等内容。

(2)主题活动

这是整个活动的中心环节,主要是设计各种由学生(或教师)主持、参加,组织的自主式的小组活动,如小品表演、讨论交流、游戏活动、观看录像等。

(3)结束活动

这个环节一般可安排回顾总结、谈收获和感想、布置跟进性的课后活动、祝福和道别等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有:

①小组讨论法 如配对讨论法、脑力激荡法等。

②价值澄清法 如完成句子、项目选择、假设性问题讨论等。

③角色扮演法 如哑剧表演、空椅子表演、角色互陕、改变自我扮演、双重角色扮演、魔术商店店主与顾客的扮演等。

④游戏活动法 如竞赛性游戏、合作性游戏、探索陆游戏、建设性游戏等。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小学中低年级。

⑤讲述故事法 如讲述战争故事、案件故事、创造发明故事、伟人成长故事、富有深刻寓意的东方故事等。

⑥行为改变法 如行为训练法、示范法、奖赏法、心理契约法等。

⑦认知改变法 主要是通过改变非理性的观念改变行为。

上述这些方法,教师可根据活动过程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活动的目标选择使用。

5计划安排活动时间

活动单元设计应对活动的时间做出估计和安排:

(1)对整个活动需要多长时间做出估计

一般来说,每一活动以2节课左右为宜。时间太短,学生对问题讨论不够深入,体验不多,练习太少,达不成共识,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容易走过场。时间太长,活动会偏离主题,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

(2)对活动过程每个具体环节所需的时间做出估计和合理安排

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实施活动时出现赶进度、草草收场等情况的发生。

6准备活动的场所和材料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场所一般在教室进行,如果参加活动的人数较多(1个班级以上),可选择较大的教室或会议室进行。如果是野外拓展训练,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场所。同时,活动所需要的材料要准备好。如各种印刷品、道具、影视录音、电脑课件等。

7拟订实施的程序

拟订活动的程序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①活动团体的组成。

②学生座位的排列方式。

③活动实施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④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

⑤学生主持人的挑选和训练。

⑥活动过程的调整。

⑦活动过程的评价。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只有精心设计好,才能实施得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中小学只有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4.大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花样玩盒 篇四

作者:林金香

单位: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教育实验幼儿园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在活动中跳的动作和协调能力。

2、引导幼儿积极参加玩盒子的活动,大胆创造玩盒子的新方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乐意与他人合作、交往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只盒子。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热身准备

(1)带孩子进入场地,按一定的距离四散站好

(2)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做活泼、轻松的准备操。

2、创设情境,探索创新。

(1)师: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盒子可以怎么玩,有哪些玩法?

(2)师:大家各自找一个地方,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玩。

幼儿分散,独立或合作探索盒子的各种玩法,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3)集体练习跳的活动。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做好示范。

(4)游戏占盒。幼儿听音乐自由自在地站在场地上做各种动作。当老师说占盒,全体幼儿迅速地找到一个盒子双脚站在打开的盒子内。游戏重复,等幼儿熟悉游戏后可以让幼儿自由组合两人或三人站一个大一点的盒子。

3、放松活动。

5.幼儿健康教育准备活动活动教案 篇五

【设计意图】本节活动我选自中班教材主题四次主题三《飞人》中的一节体育活动。超人是幼儿的偶像,平时幼儿就喜欢模仿不同的超人。所以我设计的整节活动以超人为主体贯穿整节活动。让幼儿体验一下超人的快乐,同时让幼儿对体育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通过让幼儿观看图片上刘翔跨栏和乔丹头球的动作像什么?引出活动;通过模仿引起孩子们也想成为小超人的兴趣;通过闯过比赛的形式让幼儿体验到成为超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学习跨跳35cm高的障碍物、触物跳和快跑的动作。

2、产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飞人刘翔、乔丹比赛照片、

2、红、黄、蓝、绿圆形贴图标志、大小不同的四个五角星奖章。

3、场地布置、背景音乐《加油歌》、《星星的心》。

【活动过程】

导入:幼儿拍手进入场地,并做准备活动(手腕、脚腕、扭扭腰、踢踢腿、转转脖子等)。最后请幼儿坐到椅子上。

一、引导幼儿了解飞人。

1、引导幼儿说一说。照片上是谁?(刘翔、 乔丹)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把刘翔、乔丹称为飞人?(因为他们跨栏、投球的动作像飞一样。)

2、刘翔喜欢跨栏的体育运动,乔丹喜欢打篮球的体育运动,那你们喜欢什么体育活动呢?(请幼儿回答)。

3、有的小朋友也喜欢跨栏和打篮球,那怎样跨栏和打篮球呢?你们想不想学?(想)老师讲解并做示范动作:跨跳障碍物时要先有助跑,前面的腿抬高跨过障碍物,另一条腿紧接着跟随跨过;触物跳时先助跑,到篮板前,并屈膝用力跳起。然后让幼儿分成两队进行模仿。

二、闯关游戏《我是小超人》。

1、根据自己身上的颜色标记站成四队,老师讲解闯关规则和进行闯关示范:在闯关时要根据你身上的颜色标记选择闯关赛道,闯关回来后要记得拍你下一位小朋友的手,被拍到手的小朋友才可以进行闯关,没有拍的手的小朋友可以为自己的队伍加油!

2、第一遍先让幼儿尝试一下闯关,然后老师纠正不正确的动作,并加以提醒幼儿闯关规则。

第二遍让幼儿巩固动作和闯关规则,不正确的地方老师再做纠正。

第三遍让幼儿进行闯关比赛。

三、总结游戏情况,教师与幼儿共同评出优胜组顺序。

四、引导幼儿做放松活动(捶捶背、敲敲腿、捏捏胳膊等)。

一位老师利用喇叭喊话:彩虹班的小朋友接紧急通知,你们的动作规范,是一名合格的小超人了,现在邀请你们去参加博兴县的.冬季运动会,请赶快集合。

孩子们,客人老师说我们彩虹班的小朋友都是合格的小超人了,还邀请我们去参加博兴县的冬季运动会,你们高兴吗?(高兴)。那我们赶快集合去参加吧!

【活动反思】

6.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教学设计 篇六

1、练习钻过离地60cm高的松紧带,发展侧钻的能力。

2、通过健身馆的游戏继续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3、享受自选活动的乐趣,愿意参加锻炼。

活动准备:

1、用八张小椅子分别拉好四根离地60cm的松紧带。

2、轮胎、垫子、拱门、平衡木、雪碧瓶若干。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老师做猪妈妈,幼儿做猪宝宝,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小__”。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与歌词,时而作出摇头摆尾的样子,憨态可掬。歌词的最后一句大意是:“扑哧”一声裤子撑破了。

教师:“今天天气真好,猪宝宝和妈妈一起活动活动吧。”

2、基本部分

(1)幼儿讨论减肥的办法:

教师:“小猪身体这么胖,可怎么办呢?”有的幼儿说:吃药,有的说:少吃点,还有的说:去健身馆锻炼。讨论热烈。

(2)幼儿练习离地60cm的松紧带下侧钻。(场地上有两根可供练习的长松紧带。)

教师:“猪宝宝们先要想办法钻出篱笆,才能去健身馆锻炼呀。幼儿开始了第一次钻的练习,什么样的都有:正钻,侧钻,爬钻等等。

(3)请个别幼儿示范讲解钻的方法:

教师:“你是怎么钻出去的?谁能做给大家看看?”(先伸出一条腿,然后将身体低低的从松紧带移过去,再收回另一条腿。)

先请幼儿用语言说说,再请侧钻的幼儿示范。来自同伴的经验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

(4)幼儿分组进行侧钻练习。

教师:“你们也会这样吗?去试一试。”(重点提醒幼儿降低重心,不碰到松紧带。)提供四组练习的场地,满足幼儿分散练习的需要,避免了碰撞。

(5)游戏:“健身馆”。

教师:“你们都能钻出篱笆了,那就钻到健身馆去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器械锻炼吧。”(重点提醒幼儿,钻出钻进,)这是该活动的高潮:幼儿有的练习爬.有的练习走平衡.有的练举重.还有的玩轮胎,忙的不亦乐乎。

3、结束部分。

“健身馆”关门了,猪妈妈带着猪宝宝边做游戏边回家。游戏:“和妈妈说的相反”。

效果分析

该活动能从实际出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形式,把锻炼内容于游戏中,所以幼儿乐意参与。教学过程能以幼儿为主体,始终注意启发幼儿积极思维,促进了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喜欢和对多种健身方式的了解。

活动反思

7.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篇七

南阳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李建豫在启动仪式上指出, 各级各部门要以合理有效控制摄取食盐量为切入点, 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提升广大市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医疗专家代表南阳市骨科医院院长贾虎林进行了现场健康知识讲座。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我们要从细节着手, 从对食盐的摄入量着手, 改变“口重”的饮食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减少食盐摄入量, 有效控制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

8.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篇八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学;设计策略

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合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即要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又要组织大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的课外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意见》的出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教学模式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学的内涵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学的概念

活动教学主要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根据活动教学的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征,可以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学的概念界定为: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心理健康知识为载体,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动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理解心理健康的理论、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自我调适的策略,通过活动教学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评价、控制自我,积极调节个人的心理状况,促进心理健康,增强适应时代、社会发展和变化能力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

我们要在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开展课堂活动教学,需要准确把握课堂活动教学和课外活动之间的区别。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构组织指导,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育者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比较以上两种概念,我们认为,与学生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是课堂活动教学。课堂活动教学是在继承传统课堂教学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主性活动,发挥课堂教学最大教育功能的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学的意义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个课程从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恋爱心理、人格健全、压力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与治疗等角度出发,遵循“预防为主、矫治为辅、发展第一”的基本原则,沿着“心理学基本知识——心理问题调适——心理素质优化”的基本思路,力图实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矫治、发展三大功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学模式将活动有效纳入教育教学视野,“以活动促发展”作为基本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主体活动为基础展开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其秉承“教学即活动,活动即教学”的理念,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是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情景再现、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全面、多样的课堂活动模式,实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矫治、发展三大功能,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学的依据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指出:“高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科学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学,正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教育学相关理论为依据实现的一种教育模式。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来说,大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丰富的情感等都是影响活动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大学生处在社会化发展的末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且处于“转折”时期,是自我意识和自我矛盾表现最突出的阶段。在“矛盾——统一——新矛盾——新统一”转化发展过程中,他们更多地要求通过更为主动的自我体验来进行自我意识转化。因此,课堂教学就需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提供自我体验的途径。另外,随着知识越来越丰富,大学生的抽象思维也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在课堂活动教学中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能够辩证地对待周围的一切,所获得的抽象概念远远超出靠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知识。同时,大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已经基本成熟,充满青春活力,其情感体验日益丰富,因此他们更愿意参与到活动中,通过课堂活动来增加情感体验。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遵照相应的教育理论,构建更具可操作性的课堂活动教学模式。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学的三个阶段

相对来说,活动教学更重视过程,而活动过程组织者是教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必须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尊重学生意愿,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学实施阶段包括“创新教材使用,开展理论教学”“改善课堂活动,开展小组教学”“提高实践能力,开展实操教学”三个阶段。

(一)创新教材使用,开展理论教学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所有活动都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求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理论知识,而心理健康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学阶段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往往缺乏心理学理论基础。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做到“活化教材”,将理论知识融入课堂活动,通过组织活动,引发学生参与到理论知识学习中。

(二)改善课堂活动,开展小组教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公共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课堂大、人数多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教师面临着怎样将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改善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等小组教学活动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习中先进带动后进的效应,避免课堂教学中出现教育漏洞。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大合唱”“小组唱”相互配合的活动方式,大力开展小组活动和配对活动,以提高个体参与率,不断改善课堂气氛,保证各种活动有效进行。

(三)提高实践能力,开展实操教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为广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帮助和服务的一门课程。教师除了要传递有关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知识,还要强调一种观念——一个人的成长和幸福取决于个人,也就是传达大学生自助的观念,即个人可以通过改变认识、体验情感、实践行动来实现自助。因此,在课堂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操活动,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思索、感悟,使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改变自己,最终实现心理健康的目的。

总之,活动教学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活动,有完整的教学过程。为了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作用,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需要把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活动来促进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德立,梁宝勇.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J].心理科学,2006,(6).

[2]王运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9.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篇九

主题辨析:自信是指人们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自信是人进取心理不可缺少的根基。自信是前提、是动力、是勇气、是希望,充满自信的人精神愉快,总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他们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也不退却、不气馁。自信使你朝着目标加速前进,因为信心是人类意识中的首席化学家。当信心与思想交融在一起的时,人们的潜意识立即接受这种波动,把它变成相同的精神波,从而产生无穷的力量。强有力的自信心,可以把自己提升到无限的高峰。但是,并不是任何人都会充满自信,有时人们会产生自卑心理;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些方面比别人差一点。不只如此,你每天都会遇到某一方面比你优秀的人。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儿童发展时期,儿童与父母和整个世界的关系中都具有一种不足之感,即自卑感,因而要不断的补偿这种不足,既追求、建立、保持自信,它会成为人类努力成功并得到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因此,使学生树立自信,以自信的姿态来面对学习生活,面对人生很关键。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差、外表不佳、管理能力弱、家庭条件差等原因而沉默寡言,悲观失望,不敢正视自己弱点、表现自己优点,有时甚至轻视自己,由此产生的自卑心理已经严重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拦路虎”。初中阶段的学生如果长期被过重的自卑心理所笼罩、支配,就会失去自信,影响自身潜在才能和智慧的自我发挥,难以享受成功的欢乐,经常处于郁郁寡欢之中,一遇到竞争就甘拜下风,不战而退,失去应有的勇气,使许多成功的机会失之交臂,可见为害甚大,有必要早日去掉。这样,才能有一颗健康的心理,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去迎接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正是基于此,我设计了这一次活动,希望通过这一次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活动目的:

1、使学生了解并体会自信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3、通过训练逐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4、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自信心的方法。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学生自信心。

活动难点:消除学生自卑心理

活动方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表演法。

活动准备:歌曲《相信自己》,手语歌《我是真的很不错》的MTV,小品,印发资料,诗歌《扬起自信的风帆》。

活动过程:

一、由歌曲《相信自己》导入

同学们,人生犹如一叶远航的小舟,在茫茫的大海航行,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你是如何对待困难和挫折的?在你的字典里不应有“我不行”,应增加一个反问符号:“我不行吗?”请露出你自信的微笑,在人生的道路上执着地追求,为青春奏响豪迈的乐章吧。请欣赏歌曲《相信自己》。

二、实例剖析

1、一生朗读故事《母亲与家长会》,然后分组讨论:你认为故事中的儿子有一个患多动症的孩子逐步成长,最后考取清华大学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后作答)

教师总结:故事中的儿子之所以能从一个最差的孩子变成非常优秀的学生,最终考取清华大学,缘于母亲的不断鼓励,给孩子树立了坚强的自信心。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故事中的母亲换成另外一个不知给孩子树立自信心,只知道孩子成绩一不好就一味责怪自己孩子的母亲,故事中的儿子恐怕连一个平常的孩子都不及。。可见自信有多么重要。

2、以自信为中心,有一对孪生姐妹--自卑与自负。这三者有时出现在不同的人身上,有时出现在同一个人的不同时候。下面请同学们表演自卑者、自信者、自负者的不同表现:(指明同学表现考试时的表情动作,再由小记者采访三位同学考试时的心理以及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评价提议)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表演得惟妙惟肖,真实的表现了自卑者、自信者、自负者的神态动作及心理,同学们对他们的评议也很中肯。那么你是属于那一种呢?是自卑、自信、还是自负?下面请大家参加一个测验:(让学生在提前下发的自信程度测验表上作答),然后老师公布计算分数方法,请大家计算自己的分数,看看自己属于那一种人。

教师总结:看来大家大多数都具有自卑心理,经考察表明,当代中学生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具有自卑心理。

2、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自卑常常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怎样才能树立自信呢?

体验自信(印发资料,学生填写后分小组讨论,并指定学生展示作答)

(1)活动一:请同学位看下列图表,你对自己的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并有信心呢?在同意的项目前画“∨”,自己还可以在空格处补充内容。

□思维敏捷,上课积极发言当干部,组织能力强

□记忆力好,背英语单词快善交往,朋友多

□学习成绩比较好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文艺方面有特长身体健壮或身材苗条

□在运动会中取得好成绩作业书写认真,受到老师和表扬

□在学科竞赛中取得好名次动手能力强,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有毅力,能吃苦办事严谨,很少出错

提问:请同学们参照调查表,向大家介绍你在哪些方面有优势,并向大家展示你曾获得的奖状或奖品,或者引以为豪的照片,也可以是讲一段特殊的经历。(帮助学生在回顾以往的经历中,肯定自己,增强自信)。

(2)活动二:来自他人的欣赏

请你的好朋友在你论述的基础上,帮你继续寻找自己具有的优势,或者近期取得的进步。

(3)在填表谈论的过程中,你体验到什么是自信了吗?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

教师小结: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成功的生活经验能使人产生自信,他人的赞扬有助于我们确立自信,自信是前进的动力,它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自强不息,成为强者。

4、朗诵诗歌

让我们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齐声朗诵诗歌《扬起自信的风帆》

扬起自信的风帆

自信是惊雷,是飞雪,是骤风,

横扫一切拖沓、迟滞、犹豫与懒惰。

自信是战鼓,是号角,是旌旗,

催人勇往直前,大胆挺进,日日精进。

自信是阳光,是雨露,是琼浆,

助人思维敏捷,精神抖擞,挥洒一切。

自信使潜能释放,使困难后退,使目标逼近;

自信的人生不一般,不一般的人生有自信。

三、互动交流

请同学们自省自查:通过这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你有哪些认识?有什么收获?分组讨论交流,找几个同学发言。(略)

然后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及自己的知识经验以“自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若时间允许也可当堂口头作文或谈感受)

四、总结升华

自信催人奋进。它是激励的始点,是产生行为的根源,是培植生命之树常青的沃土,是理想航船乘风破浪的“帆”。人有了自信,在与厄运抗争最痛楚无助的时候,在涉恶水攀险峰无人分忧的时候,在激烈竞争拼搏孤立寡众的时候,在遭阴风冷雨袭击无遮无挡的时候,不为艰难困苦所吓倒,不为世俗目光所左右,不为闲言碎语所困扰,生命的吉他就会奏出跳动的音符,献出欢乐的旋律。自信是金,每个人都应树立自信心,自信不灭,终能成功。

播放手语歌《我是真的很不错》的MTV,教师与学生一起边唱边做,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10.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篇十

宣汉县职业中专学校 郑奇偶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白“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是快乐的秘诀,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意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白并学会怎样去帮助别人,并初步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意识,让学生学会恰当的助人方法。活动准备:

课件 快乐币 彩笔 白纸(A4)拍照手机

一、分享故事,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喜欢听故事。

今天咱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吧!请你猜猜,小蝴蝶对小女孩说了什么?就能让小女孩永远都得到快乐。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寻找快乐的秘诀。

二、看一看 :谁是最快乐的孩子?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再来看看《爸爸去哪儿》第一季

说说你觉得视频里面谁是最快乐的孩子,她为什么这样快 1 乐,她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三 画一画:

师:帮助别人,实际上就是向有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我看到你们的小手太可爱了,老师特别想收集你们可爱的小手印,便于留下成长的印记。

师:看看老师手中,这就是我自己的手印,你们也像老师这样把自己的手印画下来。

温馨提示:(把左、右手画规范,并注明自己的姓名,每组的同伴可以互相帮助。)

等会画的跟自己小手完全一致的,老师是有奖励的哟!开始画吧!

师:现在每一组推选一张画的最规范的小手印,自己把他张贴在展示栏内,然后评一评哪一组推选的小手印最准确,并请相应的同学上来印一印。

(分组画的时候,老师要巡视,便于引导):(被帮助的孩子)师:你是怎么画的这么标准呢?

师:他怎么帮助你的?你得到他的帮助心情怎样吗?

师:(帮助的孩子)你帮助了他,你心情怎样呢? 看来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帮助都是快乐的事情。

(动作、语言、眼神......帮组别人有很多种方式)

出示学生在画手印的过程中,互相帮助的照片,真切感受帮助别人的场面,进一步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四、想一想:假如发生了下面的情况,你该怎么做? 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些情况,该怎样做才是恰当的帮助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

1、出示课件(考试的时候,发现你的同桌在抄袭你的作业,你该怎么办?)

2、(出示课件)一位孕妇阿姨上了公交车没找到座位,你该怎么办?

3、当陌生人向你问路时,你怎样帮助他呢?

4、(出示课件)看到你的同伴落水了,周围又没有大人,你该怎么办?

讲述真实的案例:孩子落水的实例

五、说一说:讲述经历、情感共享。

师: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谁都会遇到困难,人人都需要帮助,说说你什么时候帮助过别人,什么时候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把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谈谈:

亲人、朋友、邻居、陌生人、老人、小孩、弱势群体 〃〃〃〃〃〃〃〃

师: 刚才说的都是你帮助别人的经历。你有没有得到过别 3 人帮助!

出示杨蒙的照片,并讲述我们学校捐款的真实事情。

六、点题:

师:回头来想一想,小蝴蝶告诉小女孩快乐的秘诀是什么吗?

师:请打开你们手中的快乐币,快乐的秘诀就藏在里面呢,正如你们所说,快乐的秘诀就是:

生: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师:也就是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每一个人,因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师:孩子们,老师也祝愿你们在帮助别人中收获越来越多的快乐!

板书设计:

上一篇:烟草营销队伍建设下一篇:团省委会议精神传达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