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共9篇)
1.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篇一
13.叶圣陶先生二三
基础导练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
A.确凿(záo)哺育(fǔ)喧嚣 一拍既合 B.炽痛(zhì)重荷(hè)磐石 无遐及此 C.亘古(gèng)污秽(huì)仰幕 锋芒毕露 D.斑斓(lán)胡骑(jì)幽寂 迥乎不同 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D.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B.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D.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②当然要观察。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①③②④⑤ 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能力提升
二、阅读《等你回家》,完成20-24题。
等你回家
(1)陪一位父亲去八百里外的戒毒所,探视他在那里戒毒的儿子。戒毒所坐落在荒郊野外。我们的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正盛,一些鸟在草地间飞起又落下。天空很蓝,显得很高远。父亲的心,却低落得如一株衰败的草,他恨恨地说:“真不
想来啊。”
(2)一路上,他不停地痛骂着儿子,历数着儿子种种的不是,说他毁了一个家,毁了他。他含辛茹苦养大他,为他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帮他娶了媳妇。那个不肖子,却被一帮狐朋狗友拖下水,去吸食毒品。他一辈子积攒的家业,几乎被他掏空了„„
(3)我坐在一边,听他痛骂,隐隐担着心,这样的父亲去见儿子,会有怎样的结果?
(4)车子一路向前,野葵和蒲公英一路跟着。终于,远远望见了几幢房子,青砖青瓦,连在一起,坐落在一块开阔之地。开车的师傅说,到了。做父亲的像突然被谁猛击了一掌似的,愣愣地,不相信地问:“到了?”一看表,快上午10点了。他急了,说:“也不知能不能见着。”因为按这家戒毒所的规定,上午10之后,一律不允许探视。
(5)他一口气跑到大门口,还好,还有15分钟的时间。办了相关手续,这个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往探视室跑。很快,他儿子被管教干部带进来。高高壮壮的年轻人,脸上也无欢喜也无悲。看到父亲,他嘴角稍稍撇了撇,有嘲讽的意味。一层玻璃隔着,他在里头父亲在外头。从他进来起,父亲就一直盯着他,话筒拿在手上,却不说话。
(6)旁边,亦有来探视的人。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子,在玻璃窗外头,不停地用手指头在举起的另一掌上画着什么。在里头看着的,是个清秀的男孩子。他眼睛跟着女孩的手指转动,频频点头,含着泪笑。他读懂了她爱的密码——从此,改了吧。还有几个人,男男女女,大概是一家子,围在一起,争着跟里面一个中年人说话。中年人憔悴着一张脸,却一直笑着,一直笑着。这时,他们中的一个,突然到探视室外面,叫了一个男孩进来。孩子不过十一二岁,白净的面容,文文弱弱的。孩子怯怯地打量了四周一眼,走到中年人那里,拿过话筒,隔着玻璃窗,才说了一句什么,里面笑着的中年人,不笑了,他愣愣地看着孩子,眼泪下来了。
(7)“哭什么呢?你会改好的!”我听到那些人里的一个大声说。
(8)探视时间快要过去了。一直跟儿子对峙着的父亲,这时掉过头来。我发现他与刚才的强悍判若两人,竟是一脸的戚容,他低声说:“里面的日子不好过的,看他,也黑了,也瘦了。”
(9)他转身问我:“你有纸笔吗?”
(10)“当然有。”我掏出来给他,正疑惑着他要做什么,只见他低头在纸上迅速写下几个字,贴到玻璃窗上,给儿子看。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
(11)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位父亲在纸上留下的字:儿子,等你回家。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7、说说文章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8、按要求品析下列语句。
(1)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往探视室跑(运用什么描写方式?写出了什么?(2分)
(2)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年轻人的神情为什么会产生变化?
9、请从内容方面谈谈对文章结尾段的理解。
10、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有这么一个故事:儿子有病了需要妈妈的心,妈妈二话没说就把心掏给了儿子,途中不甚摔倒了,这时心说话了:“儿子摔疼了吗?”(2)明星张国立的儿子因吸毒被抓,张国立第一时间在网络发表道歉信,并恳请社会:“请理解一个父亲的心情,也请原谅一个儿子的错误。”
参考答案:
1.D 哺(bǔ)既改即 炽(chì)遐改暇 亘(gèn)幕改慕 2.C 妇孺皆知改鲜为人知 3.B 4.C 5.A
6、“我”陪一个父亲去戒毒所所探视并感化他儿子的故事。
7、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烘托(反衬)了父亲深深的哀愁。为下文故事情节作铺垫
8、(1)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挂念儿子、急于见到儿子的心理。
(2)儿子先是嘲讽后流泪,可见是父亲的宽容,人间真情与爱心融化了儿子的心。
9、点题,突出父亲的形象,并表明了父亲的态度:不会丢儿子不管,社会也不会抛弃你,只要你好好改造,重新做人,我们会等你回家。
10、例: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的,他们会宽容犯错的孩子。如文中父亲最后还是宽容了给他带来无尽痛苦的孩子
2.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学习略读,能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内容
1、教学板块之一:课程导入
《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2、教学板块之二:整体感知 人物简介
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 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初读课文
1、词语注音及解释
(注音)丁卯 繁碎 拖延 搀合 沾溉 草率了事 商酌 冗长 晦涩 譬如 牵涉 遵嘱 锋芒 修润 精炼 冗长 晦涩 譬如 牵涉 商酌
(解释)简明扼要 著作等身 高文典册 草率了事 南腔北调 不耻下问 一以贯之 自顾不暇 街谈巷议 付之一笑 下里巴人 一念之差
句子解释: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选取题材是什么? 明确:叶圣陶先生去世,做文纪念
题材:一是与作者有关的,二是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3、文章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最主要表现了他的什么品德?
明确: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第三自然段:(工作方面)修改文章 第四自然段:(生活方面)送客
第五自然段:复信
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严以律己: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教学板块之三:精读细品 以第三自然段为例
齐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概括叶圣陶先生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严谨认真、谦虚真诚、随和客气等
有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这些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
例如:
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总结:从语言、动作这些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谦和诚恳的品质,可见他的宽以待人的品质
4、教学板块之四:综合探究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质?或者说本篇文章还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从哪里可以体现?
例如:
第二自然段——与鲁迅郁达夫做对比比较,叶圣陶先生的特点是平实规矩,做事踏实认真。
第四自然段——送别(典故)
第六自然段——不当面说别人的缺点,体现了他的宽容,待人仁慈。
点拨第七八自然段
以议论和记叙的描写方式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的严以律己的品质特点。在面对“写作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这个问题,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坚持要“写话”,要用简明而有条理的话。不仅是做事,做人也力求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一文,从这些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习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深刻感受了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作为一个大儒者的风范,希望同学们也能向这些优秀的前辈学习,学习他们为人处事的方式并努力实践。
作业布臵
1、尝试以“----------二三事”为题写写你身边的人,要求:突出人物特点。
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特点: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工作方面)修改文章
(生活方面)送客
复信 会上发言
严以律己: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
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能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3、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
1、教学板块之一:课程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 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49 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当他去世之后,人们想起他,会忆起哪些往事呢? 让我们在张中行 先生的文字中去了解叶圣陶先生。
2、教学板块之二:整体感知 ① 人物简介
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 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② 初读课文
1、词语注音及解释
(注音)丁卯 繁碎 拖延 搀合 沾溉 草率了事 商酌 冗长 晦涩 譬如 牵涉 遵嘱 锋芒 修润 精炼 冗长 晦涩 譬如 牵涉 商酌
(解释)简明扼要 著作等身 高文典册 草率了事 南腔北调 不耻下问 一以贯之 自顾不暇 街谈巷议 付之一笑 下里巴人 一念之差
句子解释: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选取题材是什么? 明确:叶圣陶先生去世,做文纪念
题材:一是与作者有关的,二是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3、文章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最主要表现了他的什么品德?
明确: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第三自然段:(工作方面)修改文章
第四自然段:(生活方面)送客
第五自然段:复信
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严以律己: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教学板块之三:精读细品 以第三自然段为例
1、齐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概括叶圣陶先生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严谨认真、谦虚真诚、随和客气等
2、有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这些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例如:
(1)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3)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4)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总结:从语言、动作这些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谦和诚恳的品质,可见他的宽以待人的品质
4、教学板块之四:综合探究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质?或者说本篇文章还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从哪里可以体现? 例如:
1、第二自然段——与鲁迅郁达夫做对比比较,叶圣陶先生的特点是平实规矩,做事踏实认真。
2、第四自然段——送别(典故)
3、第六自然段——不当面说别人的缺点,体现了他的宽容,待人仁慈。
点拨第七八自然段
以议论和记叙的描写方式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的严以律己的品质特点。在面对“写作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这个问题,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坚持要“写话”,要用简明而有条理的话。不仅是做事,做人也力求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一文,从这些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习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深刻感受了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作为一个大儒者的风范,希望同学们也能向这些优秀的前辈学习,学习他们为人处事的方式并努力实践。
五、作业布置
1、尝试以“----------二三事”为题写写你身边的人,要求:突出人物特点。
六、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特点: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工作方面)修改文章(生活方面)送客 复信 会上发言
4.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篇四
感知形象,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积累语言,领悟作者简洁的表达,体会真挚的情感。 学生和内容分析:
叶圣陶先生和张中行先生是规范现代汉语的先驱,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先生逝世了,与叶老亦师亦友的张中行先生的悲伤不言而喻。张中行先生敬仰叶圣陶先生的人格,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不管是文字研讨还是日常交往,叶圣陶先生总是以他的真诚、热情、宽厚关怀人,帮助人。尤其是对经历“wenge”创伤的“我”至善至诚,让“我”感慨唏嘘,心生感激。对叶圣陶先生的写话风格和简洁文风深以为然,对叶圣陶先生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追求语文规范充满敬意,对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深重的苦心感同身受。那是源于一位学者、作家的良知和责任。情到深处言至简,张中行先生把深沉的怀念、深挚的敬意、深远的忧虑埋藏在心底,以平易简明的语言回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件小事,叙述平实,但感情深挚。学生往往体会不到这样的情致,教师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渐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既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又让学生习得写文章的规范。 教学方法设计:注重学法指导,朗读品析,丰富积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他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叶圣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品读题目
1、学生齐读课题,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
2、学生带着崇敬的感情再次朗读课题。
梳理内容
过渡: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
勾画文中总结提示性的、过渡性的语句。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
待人厚: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律己严: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感知形象
回味先生的语言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回忆先生的身影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治学严谨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待人宽厚
5.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字词复习 篇五
复习版
修润xiū
rùn
生疏shēng
shū商酌shāng
zhuï 恳切kěn
qiâ 譬如pì rú 朦胧mãng lïng 累赘lãi
zhuì
别扭biâ
niu 拖沓tuō tà
妥帖tuǒ
tiē 诲人不倦huù rãn bú
juàn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ân 颠沛流离diān pâi liú
lí 以身作则yǐ shēn zuî
zã 丁卯年dīng mǎo nián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作业版 xiū
rùn()shēng
shū()shāng
zhuï()kěn
qiâ()pì rú()mãng lïng()lãi
zhuì()
biâ
niu(tuō tà()
tuǒ
tiē(huù rãn bú
juàn()bù
chǐ
xià
wân()diān pâi liú
lí()yǐ shēn zuî
6.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篇六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2.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读课文,理解文意,理解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人律己的品性。
重难点
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难点
领会文章叙议结合、朴实简洁、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以及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一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作等身,但他一向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作者简介
张中行,河北省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文本链接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开明少年》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整体感知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及“我”的悲哀心情。
第二部分(2~8):先总写后分写,歌颂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二部分第一层(2):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二部分第二层(3~8):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三部分(9):谈对学习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1.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修改文章;(2)送客;(3)复信。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2.文章开篇写道“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对叶老去世的悲哀,对失去这样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
3.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的语句,对照所叙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4.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5.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6.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在本文有所体现吗?举例说说。
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待人厚(1)修改文章(2)送客(3)复信律己严主张“写话”重视“简洁”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人之师表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通过本文的学习,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对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并能根据文中议论的语句把握叶老先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品性。但对于叶圣陶先生的语言主张,学生目前能够从内容的层次理解即可,在实践中运用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侯晓旭
7.《叶圣陶二三事》教学反思 篇七
二、认真听课,优秀听课笔记(25人)
已经发到钉钉班级群里,要求每个学生认真看一下优秀学生是怎么听课,怎么记笔记的。
三、交的听课任务存在的问题:
1.上交作业并不是自己的作业,希望以后上交自己的作业。
2.听课过程十分不认真,随便在书上画几下,写几个字应付。以后这种不认真的作业将直接打回。
3.课本上做笔记,字迹潦草。
4.有的`学生没有课本。
5.不合格打回后不能及时补交。
四、听课过程中存在问题:
1.一些学生就没有听课,希望以后可以按时听课。
2.几个学生视频播放时间还没有结束,就已经发啦任务到家校本,希望以后可以坚持的最后。
3.在上课期间,注意力极其不集中,频繁出现做其他事情的情况,希望以后不要有这种情况发生。
【《叶圣陶二三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叶圣陶先生两三事教案
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课件
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4.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教学设计
5.《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题
6.《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答案
7.《感受叶圣陶的语言特点》的教学反思
8.教学反思的案例二则
8.太炎先生二三事阅读题答案 篇八
太炎先生因为革命意志曾经十分坚定,与其老师也断绝了师生关系。他从师俞曲园先生七年有余,师生情谊甚是深厚。此后太炎先生出乡梓,流日本,与其师不见者十又余年。一日归省恩师,被俞老师臭骂了一顿,话语难堪死了:不忠不孝,非人类也。且十分绝情,要永断师生关系,说曲园无是弟子。惹得太炎先生生了点毛毛火,做了一篇《谢本师》,谢者,非谢谢也,乃谢绝也,意思是:你不认我这个弟子,那我也不认你这个老师。在太炎先生那里:师情,我所欲也;革命,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师情而取革命也。太炎先生的弟子周作人也写过一篇《谢本师》,因为太炎先生后来思想渐趋保守,将汉奸曾国藩尊为人伦模范,引起了其时革命性很高的周作人强烈不满:先生现在似乎已将四十余年来所主张的光复大义抛诸脑后了。我相信我的师不当这样,这样的也就不是我的师。先生昔日曾作《谢本师》一文,对于俞曲园先生表示脱离,不意我现今亦不得不谢先生
敢自嘲者真名士。太炎先生因反满,而国家国家,国已非家。国这个家,已不容他了,所以,他出走日本。到了日本,生活曾经极度困窘,常常是一连好几天都冷火冷灶,举不了火,每天买一块小麦饼过日子,穿在身上的衣服,盖在肚皮上的被子,也有三年而未洗的,困厄如此而德操弥厉。依然不思悔改,性情也不曾稍改,他与日本人山根虎次郎一起办报,文斗解决不了问题,就斥诸武斗,互挥老拳。又常常上街,高呼反革命口号,多次差点进局子。一日,日本警察来查户口,叫填写调查表,太炎先生一挥而就,填的是:职业:圣人;出身:私生子;年龄:万寿无疆。太炎先生并非私生子,本来是私生子者都极力遮掩,非私生子而敢以私生子给自己头上扣粪,太炎先生可能是千古一人吧。
鲁迅先生曾经在《章太炎先生二三事》里说:太炎先生虽先前也以革命家现身,后来却退居于宁静的学者。其实,在革命家与学问家的中间,太炎先生还做过小段时间的宦家。他与袁世凯恩怨两难忘却。袁欲复辟帝制,太炎先生曾于19元月七日,手持羽扇,扇柄上挂着袁世凯授予的二级大勋章,大摇大摆地来到总统府,袁明知来者不善,拒不接见。让章太炎在传达室久等,好不耐烦!章太炎此时暴跳如雷,口口声声大骂袁贼,掀翻传达室的桌椅,打碎门窗的玻璃,这就是当时京城家喻户晓的章太炎大闹总统府。此后袁下令对章太炎监禁,两人因大义而交恶。
其实,在此之前,太炎先生与袁世凯曾有过一段蜜月,他曾致书袁世凯,力陈人才之重要。袁世凯看了,高兴答道:至理名言,亲切有味。还把太炎先生招致麾下,于19,委任东北筹边使。太炎先生曾自供:兄弟看来,不怕有神经病,只怕富贵利禄当面现前的时候,那神经病立刻好了,这才要不得呢!在东北筹边使现目前的时候,太炎先生的神经病是不是立刻好过?不太清楚。我们只知道,太炎先生获得了这一任命,高兴地往长春走马上任了。太炎先生本色是书生,哪知道这所谓筹边使其实是个光杆司令,装相罢了。可是,他不太懂,上任之时,想象场面一定隆重欢迎、热烈欢迎的:机场有官员列队拍手掌,路边有小学生列队打腰鼓,晚上有文艺明星弄歌舞晚会。结果呢,什么都没有,惹得太炎先生大发雷霆:本使为民国政府所任命,吉林地区官员竟敢目无本使,就是目无国民政府。太炎先生还真把这帽子当回事了,可是呢,吉林都督陈昭常也不抗辩,只是微微一哂。这不是自找难堪?这是王蒙先生所谓的尴尬风流吧?却是没了风流,只剩尴尬。
是真名士自风流,可是,一入官场还会是真名士吗?一入官场谁也名士不起来,哪怕是章太炎先生。太炎先生后来脱了蟒袍,又当名士去了,敢掀袁世凯桌子了,敢砸袁世凯家的玻璃了,好!好!好!这才是真名士。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从章太炎先生与其师俞曲园先生断绝师生关系来看,章太炎确实最初革命意志比较坚定。
B.章太炎先生曾写过一篇《谢本师》,来表达他对恩师的谢意和敬意。
C.章太炎先生敢于自嘲,敢于说自己是私生子,这恐怕应该是真名士的表现吧。
D.从章太炎先生与袁世凯的恩怨来看,章太炎不会逢场作戏,不能适应官场的一套,不适合做官,给自己弄得好尴尬。
E.文章选取章太炎先生的几件事情来展现他的个性,从文章的选材来看,详略得当,处理很好。
(2)文章标题是太炎先生二三事,从文中所记叙的.几件事情来看,章太炎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6分)
(3)文章第一段写周作人和章太炎断绝师生关系,第四段记叙章太炎在担任东北筹边使时的一件尴尬事。作者写这两段有什么作用?(6分)
(4)文章结尾说好!好!好!这才是真名士。你认为章太炎先生是真名士吗?谈谈你个人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1.(1)(5分)AC(B、章太炎的《谢恩师》,不是表达他对恩师的谢意和敬意,而是表明与恩师断绝关系。D、并不是章太炎不会逢场作戏,不能适应官场的一套,而主要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官职也只是一个光杆司令。E、文章的选材上并未详略得当,因为几件事情在记叙笔墨上基本均衡。)
(2)(6分)(每点2分)
(1)性格暴躁;与日本人山根虎次郎一起办报,文斗解决不了问题,就斥诸武斗,互挥老拳;与袁世凯交恶,暴跳如雷,口口声声大骂袁贼,掀翻传达室的桌椅,打碎门窗的玻璃。
(2)敢于自嘲,真性情,真名士:敢于自嘲,说自己是私生子,大闹总统府。
(3)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牺牲一些东西:为了自己的革命立场,与恩师断绝关系。
(3)(6分)
(1)这两段的共同作用都是能使传记内容更丰富,能使我们多侧面了解传主,(2分)
(2)具有趣味性,增强可读性。(2分)
(3)写周作人和章太炎断绝师生关系,还可以说明章太炎对作为学生的周作人影响之深;(1分)第四段写章太炎的尴尬事,可以体现出章太炎的书生本色,(1分)还能衬托出他反对帝制的决心和勇气。(1分)(答出两点即可)
(4)(8分)是真名士。敢于自嘲,敢于大闹总统府,大骂袁世凯,掀翻桌椅,打碎玻璃;他为了自己的革命立场,可以与恩师断绝关系,这一切都说明了他有着真名士的特征和表现,所以说他是真名士。
9.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篇九
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1)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3)叶圣陶先生对文风不简洁的现象为什么这么感慨呢?
(4)叶圣陶先生在“总的用语方面”是怎样律己严的?
答案:
1、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第二句开启下文,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这两句话承上启下。
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写话”。一旦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
3、因为有些人写文章出现一些废字,但又不肯删去,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文风的简洁,当然感慨了。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七年级下册)08-02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5则范文08-29
读叶圣陶文集心得09-30
叶圣陶小白船阅读感想07-20
叶圣陶经典童话故事《跛乞丐》09-26
XX读叶圣陶著作读书心得体会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