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

2024-10-24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精选13篇)

1.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 篇一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探微

张荣娟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学区 053100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即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如何根据教学需要恰到好处地使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呢?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它具有图、文、音、形、光、色综合一体运用的优点。能实现在开放式的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发现式的学习。同时激活学生大脑的初级听觉皮层、听觉联合皮层、语言区、视觉联合皮层,达到“全息式听讲课”的状态,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一、信息技术利用图、文、声、像、动的集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或者再多上一张挂图。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轻松地接受语文知识。

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界面友好、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观刺激,因此易于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与大自然的“语言”有关的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整理。有的学生找到了文章的范文朗读,有的找到了文中提到的“语言”的图片,等等。通过学生的自主动手操作,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让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三、信息技术将文字化静为动,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

“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感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情境创设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死”为“活”、变“静”为“动”,集声、色、画、乐为一体,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文教学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学生很难知道,这些都成了课文教学的难点。但是借助多媒体手段,就能轻易地将这些难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大量的感性材料跨越时空,对学生的感观进行综合刺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这为教师引导学生顺利地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保障。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语文,利用网络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学习,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瞬间传递给对方,也可瞬间得到对方的指导和帮助。在学生自主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学生通过网络信息传递结合自己搜集的结果,把收集到的内容进行整合,很快就理清文章脉络。学生通过合作也收获了课堂以外的友情,网络即传递了知识也传递着真挚的情感。

总之,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联系生

活,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我们将继续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2.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 篇二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必然性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 是人们互相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字是语文的基础, 而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 所以学好语文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传统的语文教法侧重老师满堂讲、学生听, 学生缺乏主动性, 缺少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 而新的教学策略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 老师主要是引导,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 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必然的。因为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下, 阅读的资源非常广泛, 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语文、使用语文, 使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更贴近, 让学生能更轻松的掌握语文的学习。所以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必然的。

二、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 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 同样的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时, 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直是众多老师的追求。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堂无疑会给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 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感染力, 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增强教学效果,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以图、文、声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例如在讲授《春天来了》时, 首先播放了一段关于美丽春天的视频, 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看到绽放的五颜六色的鲜花, 潺潺的流水中感受到春天的到来, 体味春天的优美情景, 视频清晰生动的画面, 美丽的色彩, 美妙的音乐把学生带进了春天的世界,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 课堂的气氛异常活跃, 老师利用信息技术, 成功的引导学生领会了春天的美景, 视觉上的感官非常明显, 学生展开了联想的翅膀, 加上自己观察和丰富的想象, 用自己的手笔描写了一篇篇美丽动人、生机勃勃、可爱的图片。这样的课堂气氛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同样也会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任何对他来说有用的信息, 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丰富他们的知识, 通过对信息的加工, 可以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比如在谈到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时, 可能最初都会被《三国演义》里的角色所束缚, 觉得他就是一个坏人, 奸臣, 但是通过多媒体以及互联网, 可以让他们从多个方面去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 慢慢地会发现曹操的某些做法可能证明他并完全是奸臣, 甚至有些同学可能会认为他是一个英雄, 学生们之间可以交换自己的想法, 有争辩, 有讨论, 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 去探讨, 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因为只有大量的阅读, 才能找到他想要的那个答案。阅读量大, 语文水平自然提高, 而这一切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 教师只要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对他们将来学习语文都是受益匪浅的。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应该注意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工具不能被完全取代。课件作为一种教学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确实能起很好的辅助作用, 但也只是辅助作用而已。运用多媒体等技术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 虽然信息技术对当前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使用计算机不意味可以取消语文课上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 工工整整的板书以及学生琅琅的读书声, 所以适度的使用多媒体技术, 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不能频繁地被使用。学科整合如果过分依据多媒体资源, 忽视了主体的资源。那就会本末倒置。网络的确为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便利条件, 但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替代现实情景中的学习。就如很多老师在公开课的教学中,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制作精美的课件, 将课文, 课后练习都打入课件中, 上课讲授时来回切换画面, 让学生一味地盯着大屏幕展示教学, 学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思考, 根本没有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来, 一节课下来学生连课本都不必带, 如此依赖, 不仅老师制作和讲授的累, 学生盯着大屏幕也累呀。因此, 适度的把握好信息技术, 才能体现它的优越性, 发挥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课后反思很重要。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学习。所以我们要注重总结, 善于反思, 才会不断进步。在每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结束后, 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教学情景来进行课后深刻的反思, 信息技术运用得是否得当, 教学效果是否明显等, 从而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的层次。

总之,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 对于创设语文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参与和探究下,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会结出一个又一个的硕果!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的核心, 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途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工具, 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信息技术的出现, 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从台前走向幕后,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篇三

信息技术可以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使客观事物的形、色、声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感官性极强。它以其直观的形象,美妙地图画,艳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充分展现语文美的因素,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它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信息技术可以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因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

根据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考虑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的目标也由单一的重视分数转变为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上,老师们都想改变以往的单向信息交流的模式,力求给学生创设出一个大信息,全开放的学习平台,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尝试,探索创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观念正是在这一大趋势、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有的教师还是常常误解了整合的含义,往往把它简单地曲解成了“结合”,结果自然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那什么才是整合呢?

我认为,学科整合的概念应该是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特长并结合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后可以扩展知识容量,开放教学空间这些特点,通过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最终形成完整的综合学科体系,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最佳的途径。既然是整合就必须是学科间的融合,如信息技术与的语文学科的整合就必须突现两者的优点,语文学科人文性强,感情色彩强,作为社会交流的工具实用性强,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学生阅读思考的空间,提供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素材,为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探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只有强强结合,教学的效果才能锦上添花。所以,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不是上课时用用电脑,做做课件,把信息技术只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我觉得这并不是整合,或者说并不是完美的整合。在小学教学中实施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要求教师首先要在理念上有所创新,可以说是让教师从以往的平面思维转向立体思维,它也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前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只是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整合后,我们要给学生提供的很多就是我们以前也未掌握的知识。教师只有本身掌握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才能引导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我们只有尝试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成果,才能在实践中掌握操作的方法。

1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1 时时处处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单元计划、教师演示文稿、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要以此为基础。

1.2 要突破过去那种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的思想方法,用联系的、多学科的、灵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切忌急功近利。

1.3 要有创新意识,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有不断探索创新的兴趣,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以创新为荣;

1.4 要有创造性思维,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能够打破常规解决问题;

1.5 要有创造能力,由于人的创造能力是在继承前人已经创造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广博的视野,还要掌握吸收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并善于综合、交叉、开拓新领域,发明新成果。

1.6 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愿做有益于社会的人的献身精神和坚强意志,具有敢闯、敢干、敢于冒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

2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对教师教学提出的要求

2.1 在观念上要改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要转变:教师角色由教转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整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以教师为中心到师生互动的主动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真正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转变。

2.2 在教学方法上要创造:在教学方法上以单纯的讲授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又符合学生的主动学习需要,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3 在教学模式上要创新:提供了实践基于现代化教育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模式的途径: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制作电子化的小组展示作品、在网上交流探讨、让学生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的海量资源在教师指导下收集和整理、分析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发展层次,使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3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要注意的问题

3.1 教师要恰当应用计算机并将其融入现有课程,吸引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

3.2 教师要与同行合作交流,鼓励教师在培训中、培训后要以小组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做新课和讨论的方式学习。

3.3 在现有课程基础上改进教学,提高教学。

3.4 计算机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与创造的应用工具——仅仅是一种应用工具,会应用计算机来辅助学习而不是单纯地去研究计算机。

3.5 使用现有的各种教育、商务和工业用机型、软件,特别是免费软件。

4.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 篇四

邮编:441604电话:(0710)5715270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对于提高语文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叫“整合”?

所谓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要将信息技术看作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要达到“整合”的目标,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首先要清楚课程教

学的目的、需求,以及信息技术的自身特点,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

能提高这堂课的学习效果,能使学生完成哪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能做到却

效果不佳的学习任务,然后才能决定用整合模式进行教学。并不是所有的语

文课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二、为什么要“整合”?

一是当前形势所迫:现在,信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姿态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已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社会空间。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高技术、高学历化为特征的信息社会里,对劳动者知识和技术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断满足人们对知识更新的需求,已成为现代教育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这也对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创新人才。

二是教育发展必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是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在《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说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三、怎么样“整合”?

一是整合教师的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互联网,补充教学资料,实现

资源共享。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一般都比较简略,尤其是对于中外名人、历

史事件、名胜古迹等,教参上的补充资料也很有限。现在可以借助互联网来

解决问题了,互联网上有丰富的资料,教师可以搜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源如

网页、图片、音频、视频等,在教学中发布给学生,能够补充教学资料的不

足。

2、合理运用教学课件,发挥其辅助功能优势,优化教学环境。A,结合环境创设,从宏观上震撼学生的各种感官:如教《向沙漠进军》时,展示“沙尘暴”场景。B,结合教学重难点,从微观上指导学生认识事理:如教《食物从何处来》时,展示“光合作用”示意图。C,结合教学程序,进行同步互补:例如教学《回声》一课,导入新课时,通过创设山谷回音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学生字时,用课件动态出示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后,再去掉卡片中的熟字,强化学习效果;理解课文内容时,一边播放青蛙的对话,一边演示水波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回声”;进行朗读训练时,播放相关的动画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

二是整合学生的学习工具:

1、学会利用媒体,拓展认知空间。A,利用互联网查找课文的相关资料:在预习课文时,让学生自己上网浏览搜索相关资料,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B,使用交互式教学课件进行探究性学习:对于一些适合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课文,在教学时可以提供具有交互式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自主选择要探究的问题,主动获取知识。

2、学会利用计算机展示自己的作品。比如用计算机写作、打印稿件:利用计算机写日记、作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写完后,进行排版设计,还可以插入一些小图片,增加日记的观赏性。对于写的好的作品,可以打印出来,供同学们交流。

3、学会利用互联网,实现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A,收发电子邮件:很多同学的思维都很敏捷,他们有很多话需要与人沟通,他们更乐于利用书信这种形式进行交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见闻、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心里话,写成电子邮件,发送给同学、亲友,或者直接发送给老师。这样,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培养了沟通能力。B,到论坛参加讨论:现在,很多网站都开设了面向学生的讨论区。学生登录到这些网站后,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文章。

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视野更开阔了,习作能力会有更大的提高。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四、“整合”后的模式如何体现?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模式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根据目标需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自己需要的、高水平的人士相沟通,以获得最需要的学习指导建议、学习信息和学习资源,采用最有效的学习模式实现学习目标。这种新型教育模式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无校园围墙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它将成为21世纪教育实效性、自主性、终身化发展目标的基本模式和基本途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整合后,教学模式应能体现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科学性: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时,应以一个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任务可以是这一节课的学习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的知识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达到了整合的目的,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本课的学习目标。

2.信息技术应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上的具体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在学习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如《敬畏生命》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深刻

地感受“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这个学习难点,设计学生上网查看人的生命形成的过程。这不仅能解决本文的学习难点,也从生物学角度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为了使学生知道自己应“敬畏生命”,让学生上网查看一些有关学生自杀的新闻材料,看后,让学生在留言板上用最简洁的话输入自己的感想——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生命,方便大家讨论。这两部分内容,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就无法更快、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内容。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要求,和其他课程整合一样: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新型的教学模式,均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学也一样。所以,我设计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课,都是教师进行引导、点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这里突出的指导思想是:创造条件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己积极地去探究,主动地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探究、发展、创造的过程。

5.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 篇五

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探究化、教学活动网络化、教学结果创新化等方式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

作 者:宗丽  作者单位:乐成四小,浙江乐清,3256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20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6.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 篇六

何光跃(贵州省册亨县者楼镇前进小学)

新课程开放而富有创新力,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并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各科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们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三味书屋》一课时,为使学生领悟教学内容,明白作者的观察方法,我为学生播放了制作的课件。看着直观的画面,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而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有关颐和园风光的录像。“你从片中看到了哪些美景呢?”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美丽的昆明湖。”“我看到了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我看到了一眼看不到头的长廊。”„„声乐画同步的演示绘声绘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颐和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的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优势,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促使学生自主阅读。

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宰。上课时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课后死命背——可结果,收效甚微!事实上,课堂应当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语文学习应当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广读、多读才能有所悟,广读、多读必须要有大量阅读的材料。信息技术教学就可以提供丰富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材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信息技术教学维持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网页图文并茂,有声有色,适合儿童年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黄继光》一文时,网络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战役背景、战斗场面、英雄事迹等。学生的阅读需求随时得到满足,维持了阅读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信息技术、网络教学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广泛阅读是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终身受用。如执教《颐和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走进颐和园,了解颐和园,教学之前,我教会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从电脑“网页”上收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这些图片和资料,学生被颐和园美丽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时我又趁热打铁,提供了颐和园的旅游资源网站,学生在旅游网中自由选择。这些丰富的阅读内容促进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可见,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广泛阅读,自由地汲取知识,不仅逐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综合上例,信息技术教学维持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达到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它,让学生自主阅读更加真实。

三、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教学《五彩池》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探究:你知道太阳光有哪些颜色?通过哪些物体能折射出什么颜色?于是,学生充满好奇的上网查询。通过网上阅读,他们纷纷发言,“我知道了太阳光有赤、橙、红、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它可以通过水、玻璃等物体折射出各种不同的颜色。”从而轻松的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中学。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如在教学《五彩池》一单元时,我请学生为美丽的五彩池设计一个旅游广告,于是孩子们先在网上查阅了五彩池的相关图像资料,认真阅读后进行了交流,然后他们自己寻找合作伙伴结合成小组,大家写的写、画的画,忙得不亦乐乎。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广告设计出来了。看着孩子们这些充满智慧和想象的广告设计,我感到这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他们在合作中得到学习、在合作中得到提高。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体现魅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最向往的乐园,语文教学就应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更新的局面。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对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优势,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愿我们的学生快乐自主的学习,愿我们的课堂焕发新的生命。

7.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 篇七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将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发展途径之一。这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施将为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的有效发挥创设良好的基础。下面, 笔者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 只有具备了浓厚的兴趣, 才能有效激起他们学习的动力, 他们才会有求知的欲望。对于教师来说, 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努力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我们可以将学习内容制作成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他们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来学习新知识, 在头脑中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 进而提炼出要学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分阶段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既学得有趣, 又学得没有压力, 这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就能被有效激发出来, 学习的态度也会端正, 学习热情更会高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在课堂导入上多下工夫, 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伊始就被激发出来, 让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 这样学习的动机也会随之形成了。有些课文,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向学生展示。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 教师可结合课文对该地区物产及优美景色的描写进行教学。在教学时, 笔者一开始就在教学流程中加入Powerpoint图片展示, 这样, 学生就能够很直观地看到小兴安岭四个季节的景色特征, 丰富的物产特征也使学生感叹, 小兴安岭离他们不再遥远了, 让他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学生都说想去小兴安岭旅游一次。这样, 他们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学习的效率也有了提高。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 能变抽象内容为具体生动的画面

小学生受年龄条件限制, 他们的认知能力较弱, 思维模式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还没有开始抽象思维的发展, 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果我们不多些变化, 而是单纯地向学生讲解, 学生的兴趣很小, 也很难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 多媒体走进了教学, 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视频、图片、音乐之中感受文字的魅力。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比如, 《蝙蝠和雷达》一课是向学生展现仿生学的作用, 重点理解仿生学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直观教学使学生一时难以理解, 此时, 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一些仿生学在生活中得到实际运用的例子, 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易于理解。具体来说, 我是这样做的:首先, 通过多媒体播放几段视频, 让学生观察小鸟是怎样飞翔的, 然后播放飞机在太空遨游的视频, 并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 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对仿生学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也很容易能让学生把飞机与小鸟联系起来, 理解飞机是仿照小鸟飞翔的原理制造的, 然后, 当他们去学习与理解本课中的蝙蝠与雷达时, 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结合多媒体, 朗读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课文教学中, 每篇课文的重点词、句、段需要详细讲解, 在课堂上, 单凭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 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时, 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 常常会使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迎刃而解。因此, 在朗读感悟中,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还必须千方百计创设情境, 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情境。除了利用体态语言等“激趣”之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 (幻灯片、动画、影片等) 尽快地让学生入文入画、入情入境。

例如,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动画、课文录音, 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然后, 教师可适时展出狐狸的三次话, 让学生反复读, 再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模仿读, 再指名读、齐读, 互相评比, 也可请学生上台表演, 还可以用录音机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 再播放出来, 加以对比。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方法, 就能让学生细细体会文中的情感, 自己去发现问题, 矫正读音及情感处理。此外, 教师还应让学生比较乌鸦与麻雀的样子和声音, 使学生明白狐狸这样做是想骗到乌鸦嘴中的肉, 从而达到教学要求, 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作业形式要创新

目前, 我们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多是一些以抄写、做题为主的机械作业, 而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则很少, 因此, 我们要改变这种不良状态, 给学生一些进行探索的机会, 让他们在探索与研究的过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多做一些具有创新性与研究性的作业。如学习《可爱的北京》这篇课文时, 我在学习课文之前就给学生布置作业, 让他们去网上搜索一些与北京有关的资料, 任何形式都可以, 如果能够做到图文并茂就更好了。学完这节课后, 我让学生将他们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并制作出一张画报来。在学生制作完成后, 评比出了好的作品, 并粘贴在班级的黑板上。这样一来, 我们的教与学就会显得更加具有创造性了。

8.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 篇八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从不同感官刺激学生,激励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在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时,由于小学生受年龄、阅历、乐理知识的限制,对《月光曲》中表达的内容理解不深,更谈不上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段《月光曲》,但这首世界名曲并没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相反,他们脸上一片迷茫。于是,教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演示动态的画面:开始,随着舒缓的音乐,屏幕上出现皎洁的月亮慢慢升起,海面在月光照耀下微波粼粼;接着,音乐逐渐高亢,这时天空出现了缕缕微云……随着乐曲的节奏变换,向学生呈现出与音乐相吻合的画面,给学生搭设了一座理解课文内容的鹊桥。透过画面表层,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披文入境,深入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意味,再引导学生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作深入思考,自然水到而渠成。

教师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情景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改变了教师为“主角”,学生为“配角”;教师“一味讲解”,学生“一味听讲”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并体验到当主人的种种快乐。这就是信息技术所营造的人文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搭建平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未来社会呼唤既具有个性又富有合作精神的人,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相互合作的机会,以使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在竞争中求发展。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改变了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为学生的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如教学《林海》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体会林海的迷人与美丽;然后,按课文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人喜好,把学生分成岭、林、花三个组,去网上查寻小兴安岭的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到一起;接着选派一名同学汇报学习收获,演示制作成果,同时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相互解答等形式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理解的目的;最后让每个组选择一种表达方式,或绘画,或写解说词,或朗诵课文等表达对小兴安岭迷人景色的赞美。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显示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使学生在分组学习中,既发挥了个人所长,又各有分工,相互帮助。学生在使用各种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发展思维,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9.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篇九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一个部分。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容量增大了、色彩丰富了,生动性增强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有利于完成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词】:整合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课程和语文教学相整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什么优势呢?

(一)有利于理清教学思路。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思路清晰时,课就上得很顺畅,整节课显得张弛有度,详略得当;当思路不清晰时,就会觉得重难点把握不了。有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运用,我们制作好课件再去上课,就能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因为我们是按照备课教案做好课件,所以就能把无所适从的情况消灭在准备阶段。(二)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在课件的使用中,利用演示效果解决教学难点,教学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调用素材库中现存的资料(有影片、音乐、录音、动画、图片等),帮助我们解决教学难点。

(三)有利于发挥教学个性。我们要进行创造性地教学活动,就必须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可以根据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情况,或者教材具有的特殊内容制作出有个性的教学课件。如有的班的学生好动,坐不住,我们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一些特殊的的音响效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既然,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这么大的优势,那么我们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呢?那就要谈一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问题了,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机整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鸟的天堂》一课,写的是广东省新会县天马公社的一棵大榕树,这对于学生来说,从未见过,很难想象,我就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作者巴金爷爷一同到“鸟的天堂”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鸟的天堂”那幽静的环境所陶醉,时而为船桨那有节奏的划水声而欣喜,时而为榕树的繁茂和姿态的独特而惊叹,时而为鸟儿的繁多而称奇。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南国,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10.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思考 篇十

叙永县分水中心校:李 勤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的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依据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认识。

经过学习探索,我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去整合学科课程,二是信息技术既是整合的手段,也是“整合”好的课程的有机要素。整合在它的初级阶段,可能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似,但实质上是有区别的。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阅读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阅读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语文阅读教学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简单“拼合”,或勉强“贴”上去的负担。所谓“整合”,就是必须有所“整”,而后才有二者的紧密融合。

语文阅读教学面对的既是未来的挑战,也是信息时代的空前机遇,更是对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探索;语文教材面对的是空前广袤的视野,是空前扩展的丰富资源,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所获得的空前便利的条件;语文教师面对的是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都将在极大程度上被突破,是师生互动将在过去难于想象的同步、异步等多种方式下实现空前的优化。这一改革,不会割断语文教

学自身发展的历史,它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起步;但只有充分看到改革的目标、条件、方法都与以往的语文教改迥乎不同,步子才能真正迈出去,迈得高远。

二、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体会。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因此,许多专家都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第一,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站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比如我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这篇文章时,由于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我就采用了让学生默读的方法,在默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文章的段落层次划分出来。学生快速的就完成了任务,在交流活动中,学生充分利用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对文章的段落层次进行了正确的概括。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了自己的发现,最终完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从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总结这样的教学方法,把他用在了我所下载的一篇文章的教学中,学生带着短文后面的问题,快速默读短文,在短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第二,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

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比如我在教学《伯牙绝弦》时,就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语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句学生很感兴趣,而且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句子,我就让学生说上这样的句子。有的学生说:当伯牙旨在清风时,钟子期曰:“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旨在月光时,钟子期曰:“皎皎兮若月光”,像这样让学生说句子,不仅让他们理解了排比句的形式,对文章的理解也更进了一层。这样的说句子,还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学生入情入境,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课文中去,从而对文章的主要人物、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写得感人的语句要让学生多读、多体会,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融入其中,让学生亲临课文的现场。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在网上搜集相关的文章或句子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阅读见识。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故事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比如教材中安排的《少年闰土》一文,就是让学生“初识鲁迅”,在教学这篇文章是就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在教学时除了教学这篇文章中的这些重点地方外,我还利用在网上搜集的与之相对应的文章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这样不但巩固了知识,还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时,我们可以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结合单元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

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

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

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第四,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11.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340-01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化、信息化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增强了教育的综合实力,促进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县顺利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校校使用“班班通”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尤其在语文教学方面信息技术以它容量大,内容广的特点,优化了教学过程和提高了教学质量,大大缩短了知识传授与反馈过程,增加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机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表现如下: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资源。

新课程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就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受新鲜资料,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在这一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可能陈列、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所有知识点,而现代信息技术则成功弥补了这个“缺陷”。语文教师可通过浏览教育网站,搜索教学资料,准确、及时地把握最新的教学动态,把相关的知识贮存于文件夹中,上课时适时展现出来,供学生阅读、赏析,这样既能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又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受到更广泛的信息资源。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和灵感的源泉。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容量丰富性、传输便捷性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魄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创设情景,科学地组织学生的活动,把静态、枯燥、难懂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彩的阅读世界,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这是一个老师常谈的话题。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仅板书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还会因为书写潦草杂乱而带来视觉困难,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只要用鼠标轻轻点击,课前设计的板书内容就一目了然,重点突出地投影到大屏幕上了。决不使师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取最大限度的知识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知识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获取知识并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加工整合,对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这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运用和处理信息的现代化素质。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介入课堂,一改过去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给以往沉闷的语文审美教学注入了无限生机,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轻松地接受语文知识,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果。

然而,现代信息技术介入教育教学,出现了一些怪相:有的是图片展览课,有的银幕代黑板,学生完全被动的机械的观看,没有丝毫的自我意识,没有丝毫的自主学习,没有一点思考和讨论的权利。所以语文教学中用信息技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角色不可异化。

信息时代呼唤着语文教育技术的更新,虽然,多媒体模式,语文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引导者。语文教师不是计算机操作员,也不是放映员。如果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学生得不到教师生动语言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从头至尾只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银幕上的图像: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科性质不能忽略。

语文课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语文字的水平,使学生的口头、书面表达规范、生动、有说服力。而语言文字有其模糊性、丰富性、开放性、复杂性、深邃性的特点,如果滥用图画和音箱会阻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咀嚼,会使学生失去语言感受和领悟能力,致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深度日益退化,导致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学生脑海里越来越失去光彩。语文老师应尊重学科特点,制作课件时,切记滥用画面来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细致的体验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绝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为主体的观点不能改变。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应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教师必须督促学生,牢牢抓住教学重点,勤于思考,学会记录,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它还应是师生互动的教学的双边活动,学生依然教学的主体,教师要点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真体验”:动脑思考,动口读说,动手写做,调动全身感官表演。“入乎耳,箸乎心,步乎四体,行乎动静”,进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12.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 篇十二

1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 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 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 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 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在执教《黄山奇石》时, 使用多媒体演示教学, 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音画同步的黄山美景录像, 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为顺利开展下一步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程序上,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行探讨。据此, 设计了四个并列式自主探究的内容--“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学生选什么, 笔者就通过多媒体计算机领着学生学什么, 使之积极体验黄山石形之奇, 深刻领悟文章语言文字之美, 做到了规划统一, 学习有序。如学完百花园四的“读一读, 猜一猜”后, 设计了几个谜语让学生猜:有马能行千里, 有土能种庄稼, 有人不是你我, 有水能养鱼虾。 (每句各打一字) 同桌合作猜出一字, 电脑屏幕上便出现一个翘起的大拇指, 还有热烈的欢呼声。

2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解疑化难、与时代最新信息融通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 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 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 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 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在执教《狼牙山五壮士》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五壮士那种对人民的满怀深情, 对敌人的极端轻蔑, 对死亡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 教师可以特意播放了影片《狼牙山五壮士》片断, 使学生们从形象、声音、情感上加深对课文的领悟。在师生互动读课文的基础上转而进入人机交互状态, 最后展现给人们的是生生互动--排演、点评、再排演课本剧。如在一、二年级的百花园中, 有一些摘果子的练习题, 书上的插图是静止的, 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一棵绿色的大苹果树, 并在这棵大树的不同枝干上挂上又大又红的苹果, 在苹果上打出要认的生字, 叫它“聪明果”。谁认字又快又准, 谁就受到奖励, 最先得到“聪明果”。随着鼠标的点击, 同时会出现一些激励性的评价语, 如:“你真棒!你太有才了!你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加油, 你是最棒的!”等等。

3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拓展训练, 开发智能

首先朗读作为语文的基本功,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两个优势: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二是远程教育资源网上一些课文都有配以动画或视频剪辑的朗读, 通过播放, 它不但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 还为我们农村的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朗读能力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如《鱼游到纸上》一文的教学就可以说明。其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优势。如以时间、地点为线索的记叙文, 我们可以让学生绘制出人物活动的线路图、行踪图等, 以抓住课文脉络, 更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每篇文章可想象之点很多, 教学要因文而异, 紧扣课文训练点, 以课文中某一重点关键处作为想象的生长点, 或让学生填补空白, 或让学生续写结尾, 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提炼, 大量超链接网页, 便捷的获取更多知识, 对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扩散性的训练得到加强。例如在教《詹天佑》一文时, 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居庸关隧道、八达岭隧道的开凿方法, 火车是怎样过青龙桥的, 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 我们没有条件去重复这些事件, 但是, 我先让学发挥想象, 动手画一画, 然后又通过课件来进行演示, 学生就能直观地感觉当时的情境, 使这思维活跃起来, 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使思维得到很好地锻炼。这样, 让学生感受创新的过程, 激发创新的兴趣。实践证明,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拓展训练, 可以开发学生朗读、动手操作、想象力、思维等智能。

总而言之, 利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创设宽松而有趣的学习情境, 使他们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 在目有所见, 耳有所闻, 心有所感的情况下, 自主参与到课堂识字教学过程中来, 主动探究汉字的规律和特点;利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制作喜闻乐见的动画, 在学习中拓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大量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生动而又直观的画面请进枯燥而乏味的语文识字教学中, 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掌握自主识字方法, 加快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吸收, 增强了识字能力, 提高了识字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独立钻研精神, 为新世纪培养更加合格而优秀的人才。

摘要:语文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而阅读教学的质量就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 在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呢有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解疑化难、与时代最新信息融通、拓展训练、开发智能等多方面的优势。但“整合”不是简单的柔和, 而是科学的迁移, 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方式、空间、课外阅读等几个渠道的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达到对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学习能力的提升、实践能力的培养、阅读量的增加。

关键词:语文,信息技术,整合,优势,效果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欧阳芬, 黄小华.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M].2004, 12.

[3]周小山, 严先元.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引导[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5.

[4]王道福, 主编.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M].光明日报出社, 2010, 4.

1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篇十三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课堂信息容量大、密度厚,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选择、改造、重组、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其中包括:(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3)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传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可见,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多样化、复合化,加快了教学的节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5、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生机互动、生机生互动的多种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推荐阅读:

谈理想谈担当10-07

杨澜谈英语07-01

浅谈商标07-07

马云谈管理09-06

汪洋谈为官10-13

浅谈情商培养06-20

浅谈师德修养06-28

浅谈人脸识别06-30

浅谈个人转型07-03

浅谈生物课改07-15

上一篇:统计师《初级专业知识》选择题与答案下一篇:检验员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