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加强小区管理计划

2024-11-05

社区加强小区管理计划(共11篇)

1.社区加强小区管理计划 篇一

惠民社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计划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中全会精神,深化社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活动成果,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优势,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经研究特制定惠民社区2009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计划。

一、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劳动力的流动日趋频繁广泛,党员流动的数量逐年增加、流动时间逐渐延长,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挥作用的难度逐渐增强。社区支部要进一步增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开展流动党员活动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要抓住近期开展的党员干部主题教育,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要准确摸清社区党员队伍基本情况和流动党员底数,认真填写《流动党员登记表》;在活动中,认真做到“六个一”:即要走访一次流动党员户,具体了解去向、从业单位、联系方式;联系一次流动党员,送去一份慰问;寄一份学习资料;春节返乡时组织一次座谈会,补上一次党课;收缴一次党费;查看一次持证情况。

二、要加强与流动党员沟通和教育管理。

社区党支部要加强与流动党员的常联系、常沟通、常教育,要积极搭建管理平台,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手段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一是实行“持证”管理。对外出时间6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组织及时为他们办理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外来党员,流入地的党组织验证后,要将其编入党支部、党小组,安排其正常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其他应参加的党内生活。二是专人管理。建立总支部联系流动党员制度,至少每季度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向他们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党支部活动安排和做出的决议。三是建立组织管理。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应及时建立党支部和党小组,认真落实党员“三会一课”、日常学习、民主评议等制度。

惠民社区

二00九年九月

2.社区加强小区管理计划 篇二

关键词:加强,住宅小区,综合管理

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是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关注民生和提高市民居住生活质量的需要, 更是促进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建设的需要。近年来, 各地在加强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地探索, 做了很多工作, 花了很多精力, 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但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 如何研究解决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现实课题。

一、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仍存在一些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住宅小区建设“先天不足”, 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配套设施前期建设不到位、不完善。特别是取消了住宅建设项目综合验收后, 导致分期开发的楼盘配套监管缺失, 形成了大量的遗留问题, 影响住宅小区投入使用后居民生活居住, 难以实施有效的综合管理和服务。

二是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体系还没有很好地形成。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需要各级政府、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的通力协作, 并明确责任, 但实际工作中合力不够、职责不清, 经常发生推诿扯皮等现象, 严重影响住宅小区综合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是旧住宅小区基础条件差, 管理措施跟不上。目前, 主要受地方政府财力的影响, 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旧住宅小区整治力度不大、步伐不快, 甚至有的地方还没有启动整治工作, 使旧住宅小区无法具备物业管理条件, 大量旧住宅小区基本处于管理“真空”。

四是住宅小区综合管理长效机制不健全。作为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中的主体, 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之间缺乏互信, 物业服务企业整体素质不高, 业主“花钱买服务”的观念不强, 物业服务费收缴率低与物业服务行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整体服务层次还有较大的差距等。

二、细化环节管理, 提升住宅小区建设管理水平

一是细化规划管理。在审批新建住宅小区规划建设时, 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居住区相关规范, 将开发建设单位提出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案 (以下简称建设方案) 作为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要件之一。建设方案主要包括住宅小区基本情况、小区内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进度安排及其保障措施。

二是细化建设管理。在施工建设时, 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建设方案统筹安排住宅小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并与住宅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住宅小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工程项目实施质量监督管理, 并将实施情况纳入质量监督报告。未按建设方案实施的住宅小区项目,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 不予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

三是细化验收管理。在项目验收时, 分期建设的住宅小区, 实行分期验收。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牵头成立验收小组, 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分工验收, 并各负其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验收住宅小区道路建设、土建、绿化工程以及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设备设施等配套;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收住宅小区按照规划设计许可建设情况;房产行政部门验收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用房、社区用房配置落实情况和住宅小区是否具备入住条件;消防部门验收住宅小区消防设施设备。

四是细化保修管理。保修期内发生维修情况时, 由开发建设单位履行建设质量保修责任, 并在新建住宅小区办理房屋权属初始登记前, 足额向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缴纳质量保修金, 专款专用。保修期内, 开发建设单位不履行或怠于履行保修义务的, 所发生的维修费用经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 从该建设单位缴纳的质量保修金中支付, 保修期限相应顺延。

五是细化旧住宅小区管理。在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时, 县区政府应承担实施主体的责任, 负责本辖区内旧住宅小区改造整治的组织实施工作。改造整治任务逐级按年统一安排。旧住宅小区改造整治费用以县、区财政为主、相关部门为辅、受益群众合理承担。

三、重抓“四位一体”, 建立职责明确的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推行“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建立并完善“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依托各级住宅小区综合管理联席会议, 充分发挥县区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 落实街道办事处 (乡镇人民政府) 、社区居委会 (党支部) 、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相应责任, 切实增强住宅小区综合管理工作实效。实行县区政府统一领导下, 由街道办事处 (乡镇人民政府) 牵头, 建立起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 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 (或其他服务主体) 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共同协商处理住宅小区事务、共同开展服务, 共创和谐社区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通过召开联席会议, 定期研究住宅小区管理中的各项事务, 协调处理各种焦点、难点问题。

二是因地制宜选择物业管理服务形式。在街道办事处 (乡镇人民政府) 的指导下, 由社区居委会 (党支部) 组织业主做好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组建、换届改选等工作, 并对其日常运作予以指导和监督。业主委员会在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时, 根据物业服务企业诚信档案并通过政府统一建立的物业管理招投标平台组织实施, 对不完全具备物业管理条件的小区, 由属地政府负责落实“准物业管理”或社区直接托管, 也可依法采取业主自治管理。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住宅小区, 由社区居委会 (党支部) 代为行使业主委员会职责。物业服务企业必须依据物业服务合同约定认真做好小区物业管理和服务工作, 维护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 接受全体业主监督, 对自身无法解决或不属于本企业职责的问题, 要及时向属地政府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并做好配合工作。

3.社区加强小区管理计划 篇三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社区的不断重组,尤其是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社区的建设和管理不断走向深化,这其间发展尤为突出的则是农民安置型社区的建设和管理问题。

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快,中国失去土地的农民人数已经超过4千万,并且以每年300万人的速度在递增。在城市化进程中有相当数量的农民迁入城市成为“新市民” ,这一大批土地被征用的农民在自愿或非自愿情况下,失去部分或全部土地后,被动地进入城市,政府在用最小成本做最大政绩理念推动下,建立了集中安置失地农民的社区,原来散居田间的农民被聚集起来,统一进入小区高楼居住。

但是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各种生产关系、分配关系、消费关系、邻里关系等社会关系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社会的总和。过去这些社会关系对他们来说,是一定的社会资本,而现在失地农民随着非农化、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这些社会关系正在逐步失去作用和彻底消失,这意味着他们不仅失去了土地,还失去了过去在社会上赖以存在的的社会资本,这种精神上的需求比对物质上的需求对他们来说或许更为重要。

社会资源的缺少,社会关系的重构使这些“新市民”处在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矛盾冲突的夹缝中,处在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中间,其身份的转换和观念的转变是相当困难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现实社会中一个特殊的边缘化群体。再加上他们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匮乏,找工作来说是很困难的,这就意味着成为新市民后就失业。所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问题就变得越来越突出。

面对以农转非居民为主的安置型社区,该如何进行管理,该怎样进行社区的文化建设,促进失地农民顺利实现市民化的转换,是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建设面临的重要实践课题。

一、“新市民”的产生及价值观的研究

现今大量开发土地,使大量的农村户籍人口转为非农村户籍人口,为了妥善安置农转非人员的居住问题,开发区管委会在不同地区集中修建安居工程。安置以后,业主们虽然得到了征地补偿款,但土地没了,居住环境变了,社会环境变了,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冲击很大,对他们价值观的冲击也很大。在调查问卷中,接近一半的安置型社区居民对“你觉得自己是否已经从农民变成了市民?”这个问题作了否定性回答。这就是说,这些“新市民”自己对自己目前的身份从思想上都不认可。

安置型社区的“新市民”目前的情况是:男同志满60岁,女同志满55岁,就可以拿社会养老金,而多数人是达不到条件的,也就是说原则上就需要自己找工作。但是他们的根基在土地上,他们从习惯在农地上的生活转变为没有自家土地的生活现状,他们的技能只能在土地上得以发挥,而现在又失去了发挥他们技能的环境,感到失去了生存的技能,导致“新市民”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就此现状我们应该从根本----“新市民”价值观改善做起,让我们的“新市民”重新审视他们的新环境,重新接纳他们的新环境,重新快乐的生活在他们的新环境中。“新市民”的生活环境从一村之家到了一区之家,要想改善“新市民”的价值观,一定要去社区服务相结合,从他们身边做起。

二、社区管理对“新市民”价值观的影响

1.重新审视外部环境

环境的适应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我们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就要克服许多的不适应、恐惧感,对于“新市民”来说是从一个祖祖辈辈都生活的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生活环境,更为加剧对新环境的恐惧感。胡锦涛同志曾说过:“要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中曾重点突出了社区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建设作用层面上提出了构建和谐小区的方向,所以我们应该与社区服务管理结合在一起从外部环境克服他们的恐惧感,通过社区让他们重新找到家的味道。

首先,大量展开社区与社区之间的活动。要让“新市民”从旧的生活环境慢慢转变到现在的新环境,就要重新走入他们的旧环境中,大量展开社区活动,并且与其他社区联谊在一起,使社区服务不再是单调乏味的管理物业,打扫清洁一些简单的工作,更是让社区服务从多方面、综合性的发展社区活动,也让“新市民”重新找到了生活在一起的感觉,在展开社区服务的同时,增进了邻里之间的和睦关系,使他们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城市的热情与和谐。

其次,大量开展社区讲座。在开展社区活动的同时,可以邀请一些技术人员展开社区讲座,让一些年轻的同志感受到他们的用武之地,对新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憧憬,充满迎接新未来的挑战的无限欢喜。在展开讲座的同时,创造了学习新技能的良好条件,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学习到新的技术,让“新市民”可以自信的走出家门,在外面创造一片美好未来,同时也给我们的社会增添的新的血液。

最后,社区管理与社会服务相结合。通过技术的学习,社区管理可以通过政府协助与相应的社区服务相结合,给我们的新同志介绍新的工作,让他们勇敢的走出第一步。让我们的“新市民”感受到自己所用之处,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的发展,展现他们更为精彩的一面。

2.重新塑造内部环境

所谓内部环境即为“新市民”自己真实的内心,也就是他们的心理接受情况,这个过程是由外而内的过程,正所谓“眼见为实”,让他们通过真真切切的身边的生活,触动到内心深处,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真正的成为了城市中的一员,也可以从“新市民”成为“老市民”。社区管理的工作人员走到居民生活中去,和他们一起感受整个过程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在家的老人,更是不适应新的生活,让他们未有丝毫的孤独、寂寞和困苦,让他们感受到城市中的温暖与和谐。

3.内因与外因结合彻底改善“新市民”生活环境

只有内因和外因的相结合才可以达到最佳效果,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只有两者相结合才会达到双赢。

首先,外部环境的改善影响着“新市民”内心深处的改善,只有通过身边外部环境的影响才会让“新市民”重新感受到“新”的美好,让他们从心里认可自己、认可社会、认可新生活。

其次,内部环境的改善也制约着对外部环境的接受程度,只有“新市民”从内心认可了新的环境,愿意接受新的环境,他们才会用心去感受身边的人和事,感受一切新的现象,也会用新的想法去接受它,感受他,挑战它,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因此,两者即相互制约也相互影响着,要想让两者达到双赢,必须通过社区的有效管理,推动两者的快速进步,让我们“新市民”内心深处的价值观来改变现实的城市生活,成为一名真正的城市公民。

三、结束语

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改善“新市民”的价值观,主要是从社区管理入手,从“新市民”身边出发,从社区出发,转变“新市民”内心的恐惧感,改变价值观,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转变农转非“新市民”的不适应心理,适应新环境,接纳新环境,愉悦的生活在新的环境中。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4.社区加强小区管理计划 篇四

二00八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二00八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同时8月份又将迎来了奥运会的开幕,面对新形势,下半年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重点是努力建设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这就需要我们社区的每一位同志积极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勤奋学习,以人为本,用心做事,团结创新,履行职责”的理念,逐步推进社区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今年下半年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扶贫帮困为重点,做好社区低保、救助、残疾人工作。

进一步完善低保程序,加强对辖区贫困人员的动态管理,落实好对医疗救助对象的各项优惠政策,作好“五七工”登记摸底工作。积极组织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为社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9月份作好征兵工作。

二、切实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层次、多形式、多样性的文化需求。

7、8月开展百日广场文化活动,9月份举办“棋牌赛”、“老年人运动会”等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三、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辖区单位、社区居民参与环境

整治工作,改善居住环境,以自治区天山杯竞赛为契机,使社区爱国卫生和绿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积极做好社区再就业服务工作,多渠道地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四送”活动,鼓励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五、做好社区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使退休老同志的各项福利待遇能够及时享受。

六、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并做好民事调解工作,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使社区可防性案件下降,为社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健全居民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对居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按时排查、做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建立社区重大案件倒查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发事件应急方案等工作机制,全力维护辖区社会稳定。

七、加强小区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检查,为小区居民营造一个安全的饮食消费环境。

八、认真研究,逐步推进社区经济的开发与发展,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不断扩展为社区居民服务的领域。

十七小区社区居委会

二00八年七月十日

新城街道十七小区社区居委会 二00八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十七小区社区居委会

5.社区加强小区管理计划 篇五

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幸福小区社区位于襄樊火车站东北侧,面积13.59公顷,社区内企事业单位23家,居民楼房66栋,居民2412户、5406人,是一个居民比较集中的社区。社区有19个党组织,其中,4个党委,3个总支,1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90名,其中,在职党员318名,离退休党员234名,流动党员11名,下岗党员25名,待安置大学生党员1名,待安置退伍军人党员1名,党员人数占居民人数的10.9%。近年来,幸福小区社区在社会管理探索上,以居民群众文化体育为切入点,充分挖掘社区资源,集民智、拢民心、顺民意、惠民生,走出一条以社区文化建设为核心的社会管理新模式,有力推进了社区建设的和谐健康发展,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社区、湖北省社区建设最佳示范社区、湖北省和谐社区、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社区、襄樊市城市社区党建示范社区、襄樊市绿色社区、市级“文明小区”、“模范居委会”等多个荣誉称号。

一、在社区社会管理上的一些实践

1、社区组织管理结构日渐清晰。目前,幸福小区社区的组织管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设置有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站。以党建联席会为核心的社区党组织,对上接受街道党工委的领导,对下全面负责管理社区的民主自治和公共服务体系。社区居委会由原来的“全职”变成现在的“专职”,所承担的行政性事务全部剥离给社区公共服务站,集中精力、放开手脚全力抓好居民自治工作。社区公共服务站作为政府在社区层面设立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承担着6大类80项具体公共服务职能,其中,包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民政与社会救助、劳动就业与医疗保障、城市管理与公共卫生、社区综合事务等,直接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政策咨询、认证办理等便民利民服务,让行政服务更加专业、便利、快捷。

2、社区运作机制日渐规范。幸福小区社区党建联席会网络了辖区9个单位的党组织,配备了专职党务工作者,完善了各种联席制度,建立起经常化的协调沟通机制,形成了社区党组织的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社区居委会通过健全完善定期述职、考核评议、学习教育、财务管理、居务公开、离任审计等制度,提高了社区居委会自治水平,确保了社区工作有章可循。社区公共服务站实行“敞开式办公、阳光式操作、一站式服务”,规范了工作人员的服务,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出服务职能。

3、社区活动载体日渐丰富。在社区党建联席会的协调下,辖区单位的内部文体设施允许社区居民入内活动。其中,驻社区的军休一所、晨光学校的健身室、图书室、书画室、多功能教室、门球场、操场、篮球场以及投影教学设备等活动设施免费向居民群众开放,拓宽了居民文体活动的空间。社区居委会利用推进“星光计划”,投资20多万元建起星光老年之家,在205平米上设置了老年活动室、图书室,棋牌室(残疾人活动室),健身室,党员电教室,书画室。为了让社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居委会率先在全市开办了社区老年大学,专门腾出了3间房屋作为音乐、舞蹈教室,并为舞蹈训练提供了400平方米的场地。2009年,社区居委会又投资近60万元,对占地5600平米的社区公园进行全面改造,扩大了文体活动面积,绘制了文化宣传墙,扩建了社区演出舞台。今年,居委会又投资近20万元,对社区办公大楼进行改扩建,将调整出来的400平米用于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文体需求。

4、社区文体队伍日渐壮大。居委会专门指派一名副主任具体负责社区文化建设,现已组建了腰鼓队、秧歌队、太极拳剑队、合唱队、舞蹈队、书画协会、门球队、武术队、交谊舞队、健身球队、健身操队等14支文体队伍,根据群众健身需要今年又新设了羽毛球队,参加各类文体队伍的居民人数已过1100人。同时,居委会还建立起一支文化骨干志愿队伍,通过志愿者的“穿针引线”,把社区文化活动由无序变有序,由盲目变理性。志愿者童隆琴的舞

蹈颇有造诣,经过她的认真编排,军休一所老干部的《和谐军休》舞蹈,在湖北省军区“老兵夕阳红”电视大赛中斩获一等奖。

4、社区文体特点日渐突出。社区公园活动及全民健身,让社区内从早到晚都是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每当节庆期间,社区组织的各种文艺汇演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同时,社区的各类文体队伍走出社区,参加省市、全国级交流比赛,创出了社区品牌,提高了社区知名度。

二、创新社会管理带来的启示

1、剥离社区居委会的行政职能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

创新社会管理不外乎四种形式,一是平行形式,社区工作站和居委会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组织,在关系上是并行的,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二是上下形式。社区工作站承担原居委会担负工作,接受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领导。三是垂直形式。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站室所,其人员、经费和管理均由职能部门负责。四是专干形式。政府出钱聘用社区专干,在社区领导下与居委会成员一起开展工作。不论上述哪种形式,其最终目的就是分离社区的公共服务与居民自治,让社区居委会不再扮演政府行政的“腿”,让社区工作者腾出时间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服百家务,更好地服务广大居民群众。

2、提升居民社区认同感的捷径是开展社区文体活动。

社区居民缺乏社区认同感的关键在于参与意识不高,而社区文化作为一种交流的纽带,可以让许多社区居民走出家门,参与到群体性活动中。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可以让原本互不相识、互不来往的居民走到了一起,并更能在活动中增进交流,增进感情,推进思想境界的提升。

三、社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服务站的垂直管理上还不够明确。虽然,幸福小区社区实行了“三位一体、议行分离”的管理模式,但是,作为公共服务站的垂直管理主体却没有跟进改革,不论是政府有关部门,还是街道办事处都还在惯性操作。而且,随着协管员队伍的进入,政府有关部门通常是绕开街道办事处这一层,向社区指派人员、安排任务、下拨经费等,使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职能被弱化。如果不对管理体制进行推进改革,那么社区现有的“三位一体”模式很容易走回以前的老路。

2、协管员队伍还存在管理短板。当前,在协管员的使用、管理、保障等方面没有出台统一的规定或制度,造成了协管员队伍在管理上无章可循。在招收招考上,由于缺乏统一的总体安排,各个职能部门各顾各的,没有长期的整体规划,只能是哪里缺补哪里、缺哪里补哪里。由于管理的缺失,社区的协管员要求入团入党,也无法上报和接收,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协管员的热情。

四、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

1、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在社区关系理顺后,摆在社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创新领导方式,强化党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完善社区党组织建设上,要发挥好一个作用,要积极发挥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功能和组织优势,将社区党建与完善居民自治、提升社区服务有机融合。其次要搭建好一个平台,可以坚持通过党建联席会或者其他载体,定期将街道办事处、社区在职党员、辖区单位党员干部和社区党员糅合在一起,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动员、引导、团结党员干部,共同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社区建设。

2、加强社会管理的改革推进,进一步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在社区实现“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下,社区是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支持、协调下开展工作。街道办事处应尊重社区的自治权利,帮助社区加强自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居委的自治功能。民政、劳动、社会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等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重心下移社区,不得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对有些行政性工作,政府有关部门要委托给社区承担,或者派人进驻社区工作,应与街道办事处联系,通过街道办事处协调后进行,同时必须依法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做到“人员配置到社区、工作重心到社区、服务承诺到社区、工作经费到社区”。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为重点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管理。建议人事局、社区办等单位联合制定出社区干部待遇标准,做到因岗定人,因岗定酬,消除社区与社区之间待遇不平等现象,防止自定待遇标准,发高津贴、补贴而欠工资。同时,大力推行激励机制,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定期考核社区居委会和服务站的工作,并予以表彰奖励。

4、健全协管员运转管理。建议由社区办、人事局或者街道办事处制定出台协管员管理制度、培训制度、会议制度等各项制度,通过定期组织座谈,开展业务培训,使协管员不断熟悉协管业务,提高协管能力。同时由社区与协管员签定工作责任书,明确协管职责范围,增强协管责任,保证各项协管工作顺利完成。完善协管员监督、考评制度。以群众满意度和工作实绩作为考核依据,以此调动协管员的积极性,让协管员真正发挥作用。

5、加大社区工作者培训力度。要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上级职能部门或者业务科室要加强业务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培训工作,重点是政策法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操作技巧、计算机网络等知识,不断满足社区事务日益增长的需要,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街道办事处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岗位竞赛活动,推进社区工作者的素质提高。

6、让社区经济尽快发展起来。受市场经济和政策因素的影响,社区在发展经济上缺乏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对于没有造血功能的社区来言,社区正常支出难以维持,如果再依靠自身发展经济就更难了。所以,建议上级部门争取、制定一些发展社区经济的优惠政策,或者减免部分税费,好让社区经济组织小步快跑,早日摆脱“贫血”症状。

6.社区加强小区管理计划 篇六

仁兴街红宇社区在管理弃管小区工作上做在全街的前头,起到了带头的作用,仁兴街红宇社区管理弃管小区工作汇报。弃管小区一直是全街乃至全市的老大难问题,弃管小区的乱帖、乱画无人管理,居民的下水井外溢问题十分严重。楼语门坏了无人过问更谈不上冬天清雪、夏天绿化了。在弃管小区居住的居民怨声载道,小区居民在下水井外溢无助的情况下找到了社区。社区主任了解情况后,急时与街道主管领导反映了情况,工作汇报《仁兴街红宇社区管理弃管小区工作汇报》。街道办事处领导帮助社区联系了相关单位铁西区市政维护处。当天,铁西市政维护处的陈晓峰处长就与社区联系,并制定了下水井清理方案,由社区帮助收取部分清理费用。次日,对外溢的下水井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工作,共计清理下水井14个,并免费为居民换破损井盖一个。通过此项工作居民对社区更加了解增进了热情。四平市市长刘喜杰、铁西区区长刘俊玲得知后,对此事十分重视。铁西区宣传部还联系到四平市电视台宣传,仁兴街红宇社区把弃管小区的管理工作抓在前列的新闻。通过红宇社区管理弃管小区、拉动了我们仁兴街办事处。此次工作也带动了其它社区把弃管小区的工作做好,我们仁兴街一定继续抓好、抓实此项工作,让更多居民感觉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怀,感觉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温暖。

7.社区加强小区管理计划 篇七

近年来, 恩施市始终将住房保障工作作为促发展、惠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加以推进, 自2004年以来, 累计投入19亿元, 解决了11898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惠及人口超过38073人, 实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

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保障工作

恩施市十分重视住房保障工作,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十件实事”之一, 向市民作出公开承诺。为加强领导, 该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 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 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把住房保障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此外, 恩施市还相继出台《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恩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恩施市廉租住房保障实施细则 (试行) 》、《恩施市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工作实施方案》和《恩施市人民政府经济适用房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 保证了住房保障工作有章可循, 有规可依。

强化措施, 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为切实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恩施市一方面优先保证建设用地, 对列入年度供地计划的保障性住房用地, 做到及时供地, 特别是把一些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的地块拿出来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广泛筹措建设资金, 在全力争取国家和省保障性住房补助资金的同时, 从土地出让净收益和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以及发行债券等方法筹集资金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充分发挥城投公司的融资功能, 用足用好银行贷款资金。审计部门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实施跟踪审计, 保证项目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与此同时, 为了落实税费支持政策, 该市根据湖北省政府[2010]30号文件规定, 对保障性住房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当减则减, 当免则免, 切实把保障性住房各项费用降到最低程度。

严格程序, 确保工程质量

质量是保障性住房的生命线。恩施市坚持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 牢牢抓好这条生命线。

该市充分考虑低收入家庭、“夹心层”群体的生活和就业方面的实际情况, 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通过精心设计, 力求在较小的户型内满足基本居住需要, 努力做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节能环保和经济适用。

为使困难群众住上放心房, 该市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的相关程序, 组织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对工程建设实施从项目立项、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管理、工程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建设单位指定施工现场总代表人, 全面负责协调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严格落实项目监理制, 配备足够的、专业配套的合格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 发挥现场监理作用, 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未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 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确保施工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关键工序监理到位。

健全制度, 确保分配入住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住房保障政策, 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恩施市建立了会议制度、报表制度、信息制度及保障房申请、审批、入住、退出等各项管理制度, 对工作完成情况以简报或报表形式及时向市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报送。

在保障房入住资格审查上, 恩施市按照公正、透明的原则, 坚持阳光操作。一方面加强对保障性安居房建设、分配的监督管理, 完善联审公示、举报核查、集中核查等制度, 对城镇低收入居民, 由社区居委会调查核实初审, 市房管局复核后, 经公示, 无异议的, 方可获准住房保障资格。

另一方面对家庭资产、收入情况进行全面核查, 严格实施保障房准入、退出机制, 对不符合条件的, 坚决取消获取保障性住房资格。

此外, 坚持分配程序、摇号房源、配租对象、摇号过程、摇号结果全面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 监察、公正等单位全参与监督, 严格执行“公开摇号、顺序选房”制度。同时, 完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动态档案, 对保障对象的准入、退出进行动态跟踪和管理。

贴心服务, 切实提高后期管理水平

恩施市在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 还下大力气抓好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管理工作, 不断提升住房保障工作质量, 确保了广大低收入家庭实现了由“住得上”向“住得好”转变。

面对入住群体复杂、管理体制多样的情况, 恩施市根据各个小区的实际情况, 反复研究认证, 形成了多样化的物业管理模式。保证了保障性住房小区管理规范有序, 居民安居乐业。对规模较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 采取以市场化为主的管理模式。由住房保障部门委托选聘收费标准低、服务水平高、资质和业绩较好的物业公司进行市场化管理;对规模较小的保障性住房小区, 采取业主自治的方式进行管理;对配建的保障性住房, 采取纳入小区物业统一管理的模式。

为解决保障性住房小区物业费收取难的问题, 除经济适用房外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一律采取物业费20元包干的模式, 同时通过市财政局补助部分经费, 年初纳入预算。此外, 在部分经济适用房小区通过出租车位补贴物业管理资金缺口, 力求从根本上解决物业管理收费难的问题, 保证物业管理的平稳运行。

针对保障性住房分布广的特点, 恩施市对保障对象按照收入水平、家庭困难程度和急需救助程度等情况进行分类区分, 实行一户一档。对小区住户实行合同一年一签, 采取定期、不定期走访, 半年一核、一年一审、接受举报等方式, 实行全程动态跟踪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电子档案与实物配租台账, 便于及时核查。

在严格管理, 按章办事的同时, 该市针对保障对象文化程度低、收入低、就业率低、残疾人多的特点, 在住房保障制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 实行人性化管理。不仅在小区内推选有威望、热情公益的住户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还不断完善小区无障碍设施, 对特别困难家庭、残疾人家庭、孤寡老人实行优先安排楼层, 重点监护, 专门管理, 必要时上门服务。同时组织开展创建文明租 (住) 户活动, 引导保障对象树立遵守社会公德和管理规定的文明意识, 营造和谐文明居住氛围。开展保障对象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丰富保障对象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有效地提升保障对象的生活幸福指数。

8.社区加强小区管理计划 篇八

彭州市规划管理局

关于加强小区住房装饰装修管理的通告

为加强小区住房装饰装修管理,维护广大业主的公共利益,共同创造整洁、优美、平安、和谐的小区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成都市城市房屋装修结构安全管理规定》、《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1、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装修房屋确需拆改房屋结构,由业主提出书面申请,经物管确认后,报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取得房屋装修结构安全批准书后,方可装修。

2、在装饰装修中改变住房外立面的,由业主提出书面申请,经物管确认后,报规划部门审批,取得批准书后,方可装修。

3、阳台的封闭统一使用白色塑钢材质或与小区原有塑钢窗主色调一致;防护栏统一使用内拉闸,色调、标准必须统一,小区内安装雨棚色调、标准必须统一,不得影响小区的统一风貌。

4、为维护小区建筑物外立面的整洁统一,不得在私家庭院、阳台或露台搭建构筑物和阳光棚,不得改变窗户和各种防护罩的规格及款式。

5、小区业主严禁占用公共场地进行一切违章修建行为;禁止将公共绿化带圈占为己有。

6、对违法建设,发现一处,拆除一处。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经济处罚。

希望广大业主互相监督、共同遵守、共同监督,发现违法建设主动劝阻,及时反映,共同营造美好家园。

举报电话:

规划局:83703025

房管局:

建设局:

特此通告

彭州市房产管理局彭州市规划管理局

9.社区加强小区管理计划 篇九

随着全民健身普及深入,全省各地纷纷安装了一些公共健身器材,给当地居民锻炼带来了方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正常的使用损耗,不少器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在调查中发现,公共健身器材的损坏和缺失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在一些有年数的健身器材几乎很少有完好的,但是无人维护和拆除,成了无用的摆设,甚至成为安全隐患。

据悉,目前公共健身器材建设主要来三个方面:一是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含体彩中心捐建)修建;二是小区开发商或单位自行购买安装的;三是社会力量捐资修建。在保修期内生产厂家负责质保,但是超过期限后损毁公共健身器材的维护成了无人问津的难题。虽然按照有关捐建或移交协议,公共健身器材日常维护应由居民小区、街道办、社居委或村民委等受赠单位负责实施,但是小区物业、街道办、社居委和村民委等受赠单位大都人力紧张和经济拮据,要承担此功能均存在一定困难。出了安全事故,修(捐)建单位和受赠单位,谁都不肯承担责任。

《安徽省全民健身条例》和《安徽省城乡社区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均要求新建小区等公共场所要修建公共健身设施。根据国家标准委和国家体育总局曾联合发布《室外健身器材安全通用要求强制国家标准》,规定将室外健身器材安全使用寿命分为三类,最长安全期限也只有6年。因此,公 1 共健身器材的管理维护亟待引起重视。

为此,建议:

1.尽快出台公共健身器材管理和维护办法,明确各类公共健身器材管理与维护的责任主体,明确管理和维护的详细职责。

2.建议各级体育部门成立维修基金,建立本级行政区域内的器材维修保养队伍,定期对公共体育健身器材进行检修,对损坏严重并存在安全隐患的健身设施应当拆除、更换。建立公共健身指导员队伍,指导居民正确使用健身器材。

3.强化属地管理的原则,城市住宅小区公共健身设施纳入物业管理范围,明确其维护职责;对未建立物管公司的,先由社区负责维护。农村公共健身设施由当地村(居)委或街道负责维护。

10.社区加强小区管理计划 篇十

苏公厅(2007)609号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居民小区停车秩序管理,有效缓解停车乱、停车难及造成交通拥堵等问题,更好地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省建设厅、公安厅《城市道路内汽车停车泊位设置标准》,特制定如下工作意见:

一、明确适用范围和管理单位

(一)本意见适用于居民小区内部及周边支路、背街小巷的停车秩序

管理。

(二)公安机关交巡警、派出所、消防部门应会同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加强和规范居民小区停车管理规定。

二、建立停车状况报告和预警制度

(三)交巡警部门应会同辖区派出所、消防部门、社区居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等对居民小区内部道路、专用停车泊位、车辆以及小区周边

道路等情况进行调查排摸,全面掌握居民小区停车状况。

(四)对停车泊位供需矛盾突出的,交巡警部门应及时向政府及有关

部门提出配建停车场(库)的建议和意见。

(五)新建、改建、扩建居民小区的,交巡警部门应根据居民小区停车需求及发展趋势,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交通影响评价,提出建设停车

场或停车泊位的意见。

(六)交巡警部门应向居民公示小区周边道路停车状况,指导物业服务企业、社区居委会公示小区内部停车状况,及时准确发布停车服务

信息,提示居民购车前充分考虑停车泊位问题。

三、规范封闭式居民小区内部停车秩序管理

(七)充分利用居民小区内部地下停车场、地面停车场、人防工程停车,在停车泊位充足情况下,业主车辆应停放居民小区内。小区内原

则上停放小型客、货车,禁止停放大客车、大货车。

(八)居民小区内没有专用停车泊位或专用停车泊位不足的,交巡警部门应会同辖区派出所、消防部门,指导物业服务企业,经业主同意,在保障消防通道畅通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小区道路施划停车泊位。

(九)小区内用作单侧停车的道路,其最低宽度不得小于4米;连接小区进出的主要通道如设置单侧停车,其最低宽度不得小于6米。小区汽车停放点的出入口应不少于2个。小区防火间距内和消防通道、高层公用建筑及住宅的消防登高面不得设置停车泊位。消防栓附近

10米之内不得停靠车辆,并设立明显的禁停标志。

(十)派出所应指导小区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在小区内停车尚未达到

饱和或在白天停车平峰时段可临时向社会开放。

(十一)交巡警部门应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加强小区内道路限速、禁停

等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和日常维护。

(十二)派出所应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小区业主车辆和停车泊位基础台帐。加强车辆行驶和停放秩序管理,车辆进入小区后减速慢行、规范停车。将规范停车要求纳入管理规约内容,对乱停乱放的,在小

区范围内予以曝光,居民有单位的,抄告其单位。

四、规范居民小区周边道路停车秩序管理

(十三)对开放式居民小区、无停车场地或停车泊位严重不足的居民小区,交巡警部门应主动会同消防部门、派出所对周边道路网络条件、交通组织和交通流量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合理利用支路、背街小巷、建筑物间空档施划夜间临时停车泊位,对夜间交通流量较小的次干道的慢车道施划限时停车泊位,供居民停放车辆。

(十四)施划停车泊位,要按照省建设厅、公安厅《城市道路内汽车停车泊位设置标准》和省公安厅交巡警总队《江苏省占道机动车临时停车场设置规范(试行)》的要求实施。机动车道宽度不能达到要求的,可根据两边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情况,在不影响行人、非机动车通行的情况下,借用部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施划停车泊位,但施划停车泊位后的道路通行最低宽度应满足消防车辆通行要求(不低于4

米)。

(十五)交巡警部门应会同派出所、社区居委会,积极协调辖区内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公园等,在夜间及节假日期间开放空余

场地供周边居民临时停放车辆。

(十六)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按照《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要求,配建停车场地,供本单位及其职工的车辆和外来办事车辆停放,不得在单位外占用道路停车。

(十七)公安机关应当招聘辅助力量,对占用道路停放的车辆进行看

管。

(十八)交巡警部门应完善道路禁停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的设置,做

到醒目、清晰、完好。

(十九)交巡警部门应加强小区周边主次干道交通秩序管理,派出所应加强对小区周边支路、背街小巷停车秩序的日常管理,努力减少违

法停车行为。

五、广泛宣传停车秩序管理规定

(二十)派出所应指导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结合开展“八荣八耻”宣传教育、道路交通安全“五进”工程,向辖区居民发出规范停车倡议书,广泛宣传规范停车的重要意义,倡导居民自觉遵守停车规

定。

(二十一)交巡警部门应指导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在居民小区设立道路交通安全专栏,宣传交通安全常识,公告小区内停车状况。

六、严格查处违法停车行为

(二十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对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的,张贴违法停车处理通知书,责令当事人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对妨碍交通,特别是堵塞消防通道、妨碍消防设施使用的违停车辆,一律实

施拖移。

(二十三)对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等车辆通行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当事人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二十四)对故意阻碍消防车赶赴火灾现场或者扰乱火灾现场秩序的,依据《消防法》,对当事人处警告、罚款或者10日以下拘留。(二十五)派出所民警对居民小区周边支路、背街小巷的违法停车行为张贴处理通知书,固定证据,由当事人到交巡警部门接受处理。对居民小区内车辆乱停乱放的,由派出所指导物业服务企业予以劝阻;拒不改正的,由社区居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建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责令限期整改,给予警告,并对个人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

单位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二十六)交巡警部门应对派出所管理居民小区及周边支路、背街小巷停车秩序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对违法停车处理通知书和采集的证据

进行审核把关,统一录入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系统。

七、规范停车收费行为

(二十七)停车收费按照物价部门制定的标准执行。

(二十八)公安机关收取的道路停车费用,用于看管停放车辆人员用

11.2011年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计划 篇十一

我公司为了加强与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沟通,做好小区工作,现向居上百合园全体住户书面汇报2011年工作展望情况。

一、环境绿化

l 植物管理,新繁殖铁树近十株,请住户管好小孩,不要践踏;

l 对区域内的树木进行整形修剪。

二、环境保洁

范文网

l 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定期灭杀鼠、蚁、蝇、蟑螂、蚊等。

l 小区上门收垃圾时间为中午12:00前,请业主将垃圾放置门外,便于我们派人上门收取,不要放置在其他邻居门外。我们对不遵守小区规定的住户,公布房号且上报有关部门。

三、安全

l 住户请来小区的客人及安装、施工单位,我们住户要务必告知房号,对物业安全秩序人员开展工作有很大帮助;

l 严格进出管理,请住户在星期一~五(8:00—18:00),星期六~日(9:00—16:00)到物业公司管理处提前办理出入条,夜间不应搬运物品;

l 大门口入口处将对人行道、单车道、小汽车道作局部调整,为行人、行车安全创造条件;

l 燃放烟花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减少燃放烟花对人、财、物的影响;

l 小区养犬住户日益增多,我们希望住户自律自爱;文明养狗,不要惊动邻居。出门时,务必用绳牵制,定期打疫苗。避免邻居纠纷。对于无人牵制的犬类,一般情况视作无主犬只,住户通过小区秩序员和房管员报主管部门处理,或向政府部门、110举报。

四、公共秩序

l 代收挂号、快递、包裹,做到件件通知住户。

l 门岗向住户提供公交车线路、便民电话查询,平信已为住户分类存放,请业主到门岗查询;

l 对于小区内部秩序管理,我们提倡的是各个不同群体的利益需要和谐共处,近期在小区各人行通道上隔离主要确保老、弱、病、残、幼人群便于行走,避免他们受到车辆的干扰,让人进入小区感受到“慢“的节奏,能放松、能享受到小区软硬件的便利,希望大家能给与宽容、体谅这些弱势群体。

l 避免电动车、摩托丢失,我们要求摩托、电动车、单车尽量停放到车库,车库24小时发牌,停放不足1小时免费,望住户配合。

l 夏季为小区住户增加几部移动凉衣架,减少对中心花园占用。

五、维修

l 我们在组织管理处人员进行上门维修服务业务培训,2011年将更好、更快的为住户服务。

六、文化宣传

l 我们以后将在物业费通知单背面上,将小区住户一些出租信息安全提示小区通告登出;

l 开放百合园qq群:24830134、msn群:group17098@bbqun.com,开通物业blog(qq群内有地址),发放物业联系卡给住户,增设服务质量管理信箱,开通各种渠道,与住户互动,请加群住户设置“佳佳物业”上线提示,方便我们及时沟通

l 与社区联合放露天电影,代发老年人活动票;

l 建立业主健康档案,为老年业主提供免费量血压、称体重;

l 发动住户爱心捐助,让爱心传递,让温暖汇聚;

l 对做文学、摄影、运动、美食、旅游、家政、生活服务相关业务的住户,请与我们联系开展业务;

l 增设两个公益宣传栏(别墅区),通过每日不断更新的天气预报,掌握气候规律,为住户嘘寒问暖,为物业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l 调整小区草地上的提示牌位置,针对小区动态不断更新文明标语,与时俱进,创造文明环境;

l 为住户提供物品交换专栏,把你闲置的物品拿到这里来这里发布,体验分享的快乐,通过物品交换让你结织更多朋友;

l 节假日装饰、小区活动,为小区增光添彩。

七、其它

l 管道天然气报装,为业主解决实际生活需求;

l 代交住户水电、有线电视服务费,让住户免受舟车劳顿;

l 计划开展向住户提供网络信息查询、报刊阅览,收发传真、复印等业务。

我们的各方面已向正常轨道运行,但由于物价、工资等方面原因,水电受到非居民电价上涨、干旱影响、垃圾费每月增加的费用换来的是较为整洁的小区环境、小区秩序好转、物业职工流动率下降、小区出租房价上涨了200-300元、免费维修得以延续,效率得以提高,我们尚未收取业主维修服务费用。我们的工作重心明年将调整到在继续做好向业主提供原有服务(保洁、秩序、绿化维护、维修、代缴水电费、代租房屋)基础上,加强与外联单位横向合作、对内部管理纵向求精,为居上百合园房屋升值、保值,提高业主满意度,同时着重解决煤气管道等业主较为关心的问题。

上一篇:高二政治期末试卷下一篇:高中成长无捷径记叙文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