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机构编制监督工作的思考

2024-06-21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工作的思考(共11篇)

1.加强机构编制监督工作的思考 篇一

机构改革加强档案史志工作思考认识

按照中央和国家机构改革工作统一部署,X省X县档案局和史志办作为改革对象,重新组建成一个新单位,经历了职能划转,人、财、物合并,工作职责和内容等方面的变化,以崭新的面貌开始了新的工作。

机构改革后档案史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机构改革后,X县档案史志部门较过去相比,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是机构的变化。改革后,X县档案部门的行政职能划归县委办公室,县委办加挂县档案局牌子,县档案馆是县委直属事业单位,加挂县史志研究中心牌子。

二是职能的变化。

改革后,县档案馆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档案和编修史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中加强党对全县档案和编修史志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三是工作内容的变化。

改革后,X县档案和史志两个部门的工作合并在一起,工作内容较过去丰富了,工作量较往年增加了,工作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

四是工作任务的变化。

改革后,新组建机构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从档案方面讲,X县档案馆是保管全县各级各类档案的专业部门,全县这次涉及改革的几十家单位的档案要依法进行处置,档案部门肩负着指导、监管和接收的重要职责;从史志方面讲,X县地方志、年鉴等资料的编撰每年都要按期完成。

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史志工作的建议。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档案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县级档案部门机构改革,将行政职能划转县委办公室,是推进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和职能转变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档案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档案工作的政治属性,明确了“档案工作姓党”,在档案工作领域坚持和加强了党的全面领导。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站在全局的高度做好机构改革后的档案工作;严格按照“先到位后理顺、先运转后完善”的原则,做到各项工作有序衔接、正常推进,确保档案工作不弱化、档案事业不停滞。

一方面要紧紧依靠县委办公室,学会借力开展工作。机构改革后,X县档案局在县委的领导下,开展业务指导、考评和执法检查将更有力度、更加顺畅。因此,县档案局要紧紧依靠县委办,工作上勤汇报,思路上多建议。特别是涉及全县各级机关档案室建设的全局性工作,在发通知、报资料等方面,要通过借力县委办,争取工作主动权,推进全县档案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另一方面要做好“馆外”,做优“馆内”。在“馆外”,县档案馆要积极作为,主动承担起工作责任。当务之急,应抓紧将涉及档案行政职能的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在业务指导和考评方面,包括考核、等级认定以及对全县各级机关档案室档案整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在行政执法方面,包括对档案中介机构的备案审批、新成立单位档案登记备案、执法检查、“双随机一公开”、档案法律法规宣传等,将这些职能汇报县委办,建议县委办授权县档案馆在过渡期暂时履行业务指导职责,特别是对涉改单位档案处置方案进行审核,对改革前各单位档案进行统计清册,对新组建单位档案人员进行培训等;而关于执法和考评工作,则建议由县委办牵头,档案馆配合行动,需要进行行政审批的加盖“县档案局”公章。

同时,县委办档案行政管理股应明确工作人员,尽快熟悉并掌握档案行政管理各项职能,逐步实现工作交接。在“馆内”,档案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档案馆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和接收本馆保管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对所保存的档案严格按照规定整理和保管;采取各种形式开发档案资源,为社会利用档案资源提供服务。可以说,改革后,档案馆的工作主题更加突出,工作任务更加明确。当务之急,是要主动做好涉改单位的档案接收工作,抓好馆藏档案的保管、整理、编目、鉴定、统计、开放、公布以及涉密档案的密级变更、解密等工作。

X县档案馆建于X年,要对照《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档案信息和实体安全;要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信息化程度,简化查档利用手续,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需求;要主动开发档案资源,利用重大时间节点,举办档案展览等,突出档案馆的主责主业。

打好组合拳,做实“X+X>X”的文章。改革后,X县档案和史志部门合并成一家,要充分发挥两个单位在人员、专业、职能各方面的优势,取长补短,打好组合拳,实现资源共享。首先,合并要合心。一直以来,X县档案和史志两个部门是全县编史修志、资政育人的主力军,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性质相类似,但工作职责、工作手段、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改革后,“档史”成为一家,有着共同的职责、共同的任务、共同的目标,荣辱与共,同舟共济。因此要倍加珍惜和爱护新的集体,共同营造一个团结的氛围。

要相互尊重,不要互不服气;要相互学习,不要自以为是,骄傲自满;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不要“画地为牢”、各扫门前雪。其次,合并要合力。从职能机构看,无论是档案部门还是史志部门,过去虽然都是编研工作,但各有所长,也各有所限;今后,要用综合手段强化档案史志工作,要用“档史”的思维、视野去思考和工作,众志成城;要加强执行力建设,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对看准了的、决定了的事情要锲而不舍、紧抓不放;凡事要超前谋划,向上看,跟先进比。

档案馆领导班子是全馆的核心,要总揽全局,以上率下;班子成员要带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领分管股室,厘清思路,把工作落到实处;机关各股室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作,既分工负责又精诚团结。在全馆形成干事创业、向上向善的蓬勃朝气,拼搏争先、决战决胜的昂扬锐气,堂堂正正、敢抓敢管的浩然正气。

第三,合并要合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守纪律讲规矩。这对于合并单位来说尤为重要。今后,X县档案馆守纪律讲规矩,就是要做到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按制度管理。同时,“窗口”部门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重视队伍建设,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X县档案馆要抓住机构改革后单位编制增加的有利时机,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支持,尽早选拔、招录一批专业人才充实档案干部队伍。同时,创造机会、提供机遇,输送现有人员到上级部门学习、进修、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中经常性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在实战演习中提升本领。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在经费保障上实现突破。X县档案馆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档史”工作现状,积极借鉴周边地区好的经验做法,提出科学合理又符合实际的建议,争取早日将常规性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档案征集、保护、利用以及史志编修等工作按照上级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如期完成。同时,要创新思路、自我革新、争创业绩,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处,以有为才有位的崭新风貌赢得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伴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X县档案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开端。面对人民群众的期望,县档案史志部门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只有齐心协力、勤奋工作,创业创新、不辱使命,在新的历史阶段,作出档案人应有的贡献,才能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2.加强机构编制监督工作的思考 篇二

1 应充分认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新医改的目的是使医疗卫生服务回归公益性,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同时, 新医改明确了近三年的五项改革重点工作, 其中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等改革工作, 将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机构建设、功能定位及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转变等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这场改革不仅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息息相关, 而且也会影响到机构的全体员工, 必然会引起职工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反映, 这些变化和反映的主流是健康进步的, 但也有一些是消极的。如职工对自身的主人翁地位认识不足, 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只是少部分领导和管理者的事, 对医改的政策、有关方案和具体要求不关心、不了解, 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改革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 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参与, 缺少应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对各项改革措施难以形成共识, 贯彻执行力不强。其次是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收支两条线管理、绩效考核和人事、分配制度等改革的深化, 必然会涉及个体与个体, 个体与集体之间利益的调整, 这将会使一些价值观偏移的职工出现思想波动和行为抵触等情况。另一方面, 改革同样给大家创造了竞争与挑战的机遇, 这也必将给职工产生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压力, 教育引导正确将会对机构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反之, 将会变形扭曲, 机构的运行管理效率及凝聚发展合力将会受到影响。如果这些思想问题和矛盾不认真研究分析及时引导和化解, 不仅严重影响职工队伍整体积极性的调动, 同时对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发展和稳定都是很不利的。因此, 新医改形势下深入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化解职工中存在的思想矛盾和思想问题, 既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者对职工政治思想上的关心, 更是服从和服务于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 应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为经济工作和改革开放服务、化解改革过程中的矛盾、稳定大局、调动群众积极性、促发展的重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与完善, 医疗卫生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必须随着新形势、新任务而不断做出调整。同样,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在过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不断深化, 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即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思路, 建立新机制, 寻求新载体, 增创新优势。

2.1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思路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够脱离大的社会环境, 更不能脱离单位工作实际, 而要在掌握新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新思路。当前, 思想政治工作要摆脱那种“内容空洞, 形式乏味”的状况, 必须冲破思想“禁区”, 要努力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势, 建立创造性、开放性的思维方式, 实现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思路再突破,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根据职工的实际需要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 变被动为主动, 变滞后为超前, 变“单向说教”为“双向交流”, 变单一性的思想教育为发挥单位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2.2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一是要建立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机制。要建立起一个以党组织为领导、专兼职政工干部为基础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 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多管齐下的立体式的组织领导体制。二是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参与管理工作的机制。要进一步规范参与管理工作的内容、范围和途径, 把参与贯穿于单位决策酝酿、形成和实施的全过程, 把参与作用体现于单位中心工作的全过程, 中心工作转到哪里, 思想政治工作就跟到哪里, 并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参与管理工作的制度体系。三是要建立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机制。要从超前引导机制做起, 对职工思想热点难点进行调查分析, 实现在思想教育上由滞后向超前转变, 从“消防队”向“先遣队”转换, 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工作, 变消极等待为主动出击, 把触角伸向单位的每个角落要逐步形成由多种教育体系构成的思想教育机制, 如基础性的导向教育体系, 规范性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经常性的形势教育体系, 激励性的典型示范教育体系和开发性的科学文化教育体系等。四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责任机制。要像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那样, 完善和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 一级抓一级, 一级带一级, 分片包干, 责任到人, 要通过必要的信息传递网络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状况, 建立起经常性的分析研究制度, 健全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 明确党政工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责任, 使教育人的工作实现”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真正落到实处。五是要建立起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要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运转, 必须在完善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形成一套科学的干部管理、组织管理、宣传管理, 文化管理的制度和体系, 强化基础管理和制度化管理, 使思想政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要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 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工作部署, 同时要实行管理机制的科学化, 改变以往那种多头布置、各自为政、各搞一套的状况, 形成整体优势和工作合力。要逐步建立并完善有效的信息反馈、处理机制, 内外结合的监督制约机制, 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机制等。

2.3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2.3.1 内容创新

由单一性的思想教育向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转变。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心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围绕中心工作进行, 将其作为自己的主战场, 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 要适应中心工作的需要, 跟随变革的步伐, 注入时代的内容选准”结合点”, 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部改革、机制转换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与机构各个方面工作整体配合, 形成综合效应。尤其要与单位管理相结合, 把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有机结合起来, 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要求体现在管理制度之中, 使职工在“情”的激励之下爱岗敬业, 在“法”的约束下努力工作。同时, 要拓展教育内容, 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 结合单位和职工的实际, 有针对性地实施文化技术等教育, 以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2.3.2 形式创新

由集中、统一、大型的活动形式向小型、灵活、多样的方式转变。运用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的手段, 借鉴相关科学的成果, 使思想政治工作从统一教育向层次教育转变, 从单向灌输向自我教育转变, 从被动应付向超前预防转变, 从单纯说理向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转变。针对8小时内外的不同特点, 用不同方式来开展工作。8小时内主要形式是参与、协调和调研, 采用研究式、讨论式、交流式、启发式和文化管理活动结合等方式。8小时外, 主要是通过各种与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活动, 利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多种场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2.3.3 载体创新

把学习教育活动同单位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单位文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 单位文化以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 通过树立单位精神, 塑造单位形象, 创建名牌单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将教育培训、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等工作连接起来, 使职工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心灵的陶冶。

2.3.4 考核方法创新

由考核自身活动数量和形式向科学、全面、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转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往往把自身的工作量和活动形式作为考核对象, 这样不利于对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效果做出综合评价, 因此, 要逐步改进现有的评价考核体系。在考核中, 既要把完成业务工作量和社会效益作为衡量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标准, 又不能作为惟一标准, 应采用科学的、客观的、合理的方法对两个文明建设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考核, 这样才能真实而系统地反映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3 应切实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段时期以来, 人们在欣喜于物质的不断丰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 有感于日益显现的精神空虚、道德滑坡, 由此产生一种困惑: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哪儿去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还灵不灵?如果把当前思想领域存在的问题统统归咎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是不尽客观的, 但从中反映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不容忽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不强, 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脱节, 以至于一些人把思想政治工作简单地理解为开开会、念念报、谈谈话。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3.1 理论与现实的统一

理论的滞后性造成的思想理论建设与市场经济现状相脱节, 思想政治工作长期以来倡导的价值观与现阶段经济生活中的某些实际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反差, 现实生活中不断反映出来的消极现象冲淡了传统教育的说服力, 造成了人们的“拒受”心理。必须因势利导, 不断建立和完善与时代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以作为思想教育的科学依据和人们的精神依托。

3.2 教育和管理的统一

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 但是必须依靠政策和制度的导向、纪律和法律的约束, 必须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严格的法纪管理, 有利于人们增强思想道德意识;深入的思想教育, 有利于人们更好地遵纪守法。

3.3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应结合社会文化生活的新发展, 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特别要善于吸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能,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

3.4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统一

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由“虚”变“实”, 不仅要有机制上的保证, 更重要的是坚持去“做”, 从职工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 诚心诚意为群众排忧解难。特别是在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发展阶段, 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改革对职工的利益调整而产生的不满情绪等, 必须及时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正确引导化解, 既要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又不影响到改革工作的推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单位内部, 使群众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之一。

摘要:新医改形势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这关系到队伍的稳定、事业的发展、改革的成败。每个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这是政府主导, 回归公益的高度认识新时期的医改政策, 应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必须随着新形势、新任务而不断调整, 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思路、新方法, 适应时间的需要, 建立有效的机制, 以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为归宿点, 激发热情、创新工作方法。应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理论联系实际, 用规范的制度, 深入教育, 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 让广大职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事业发展的激励, 个人成长的希望, 为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作出更大的贡献。

3.加强疾控机构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 篇三

摘 要 疾控机构内部控制是规范财务管理、提高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着眼阐明疾控中心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针对当前疾控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更新观念,进一步完善疾控机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加强疾控机构预算控制及人员控制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 疾控机构 内部控制 思考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立,作为实行全额财政拨款的卫生事业机构,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加之目前财务核算中心模式及财政集中支付模式的采用,单位只设报账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财务人员的服务管理职能,财务人员参与单位经济决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抑制,如何保证财务管理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笔者以为,实施内部控制,建立科学、严密、有效的内控机制,是疾控中心强化内审监督,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

一、当前疾控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相关人员尤其是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单位制度不够健全,业务不够规范,有的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因领导重视不够,只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忽略了关键的制度执行环节,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的领导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办事手续繁琐束缚了手脚,影响了办事效率,因而既没有对执行情况严格监督和评价,也缺乏奖惩机制,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同时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忽视对内部会计控制知识的掌握,忽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对新的经济形势下的新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2.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在当前国家财政改革的形势下,疾控机构做为卫生事业单位也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效,财务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度现已基本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但关于内部控制制度方面还不够完善。很多单位没有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仅凭经验进行简单的控制,有的虽然建立了一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不够科学、严谨,用一些业务规章制度代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仅就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开支权限等简单加以控制,其职责划分、奖惩标准不明确,稽核范围过于狭窄,影响了执行的效果。也没有针对疾控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科室乃至各个岗位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执行上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3.缺乏必要的成本控制。疾控机构作为做为非盈利性卫生事业单位,长期以来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风险控制意识。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管理效率的提高,虽根据自身管理需要,疾控机构也逐渐将内部成本核算纳入自身的财务管理当中,开展成本核算,取得了不少成绩,为节约单位开支、优化单位支出结构、减少浪费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大多数还仅停留在科室成本核算上,尚未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和成本信息反馈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的成本定额,单位成本控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同时“算成本分奖金”的观念导致了某些疾控机构的超前分配,制约了疾控事业的发展后劲。

4.预算控制不够科学。疾控机构的预算编制依据往往是简单根据上年预算,并按照卫生局的要求编制,预算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具体执行科室,也未进行可行性论证。由于预算编制的缺陷,造成了执行预算时脱节,削弱了其约束力。使得预算管理大多流于形式,预算执行主观随意性很大,资金运营效率较低,使预算执行失控。因此,这样形成的预算不能反应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管理的要求,对单位的经营活动管理没有指导意义。此外,预算执行力不够且缺乏控制,预算调整随意,没有实行集体决策,预算得不到执行。

5.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瑕疵。由于大多数单位未设置总会计师,分管财务的领导往往缺乏财务管理知识,对财务工作过问少,或者干脆授权财务负责人代其负责,这就削弱了单位对财务的控制;财务部门是与其他科室平行的部门,很难对其他科室的日常财务工作起指导作用,使得财务室难于发挥控制作用。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套操作性强、系统完整、规范合理、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有效促进疾控管理和服务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疾控机构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坚持的原则和方法

疾控机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四个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二是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三是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效率原则。四是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随着业务范围、工作任务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重点做好以下控制措施:

1.树立内部控制理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不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要树立现代内部控制理念,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建立健全授权批准制度和职务分离控制制度,单位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认真做好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2.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控制。要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更新观念,使预算管理成为财务管理行为和理念,通过硬性的制度安排使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成为一种规范。要科学、合理预测编制收入预算;支出预算要量入为出,分清轻重缓急;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挖掘内部潜力,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果。预算编制要细化到部门、项目,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控性,便于执行和监督、协调和控制;及时分析评估,把预算执行情况与单位经营状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避免“编一套、做一套”。

3.更新观念,着力完善成本核算。由于疾控中心管理实行全额预算,属非盈利性组织,节约成本的观念普遍不强,因此首先要更新观念,增强全体员工经济意识,从节约一度电、一吨水、一张纸做起,让每个员工都来参与控制成本,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其次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加强实物支出的管理和控制,使成本核算真实、准确、完整、科学、连续。第三要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合理归集部门成本费用。要加强设备物资和生物制品、药品的管理,严格把住进价关。对电话费、餐费以及日常的材料消耗等可运用定额管理。同时制定奖惩制度,以奖励节约、惩罚浪费为原则,为成本核算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4.严格会计制度,强化会计系统控制: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正确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保障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可靠,建立严密的原始凭证传递程序,明确原始记录填制人、审核人的责任。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各项会计事务按规定及时办理手续,进行会计核算,各类凭证内容完整,手续齐备,登记会计账簿符合要求,会计报表内容齐全,报送及时,做到账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处置财产。

5.提升人员素质,强化人员控制。当前,要实现《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人员的素质控制,通常包括对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控制。单位要重视对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选用与培训;建立岗前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对员工进行教育。加强对会计人员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的考核,以确保会计人员政治上过硬,确保内部控制工作规范、正确。同时加大业绩考评力度,做好责任分配、权利委派体系的建立,要让各科室及员工明确自己的权利、责任以及上级对他们的具体要求,并发动全体员工主动介入和参与内控制度的各项活动。提高内控制度的实施水平和实施效果。

4.加强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的思考 篇四

1 抓好检测仪器设备的选购与订购环节

随着检测业务向新领域的不断拓展,检测机构经常会增加新型检测仪器设备,因而做好检测仪器设备的选购工作十分关键。在明确了需要购买的检测仪器设备类型之后,工作重点应当转向选择设备型号、规格及厂家。如何选择好设备,主要有以下步骤:一是要考虑到设备的适用性,看新设备能够适用于检测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到检测仪器设备对于工作环境的适应性是否能满足;二是要确认所选购检测仪器设备应当具备的性能及技术指标。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与技术指标应当能够满足相关检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应当依据实际需要来选择相应的型号与规格;三是挑选好供货企业。采购前,要对检测仪器设备的供货方开展综合评价,主要包括生产能力、技术能力、资质、信誉、价格与售后服务等各方面。一般应选择3~4家供货方,并采取招标方式开展比较选择,以便于最终确认供方。在经过这3个步骤之后,基本上可以合理地选出需要购买的检测仪器设备。在明确检测仪器设备的型号、规格与供货方之后,接下来就是订购。签订采购合同则是订购的主要内容,合同的内容应当包括品名、型号、生产厂家、价格、付款方式、售后服务、产品配置与性能要求、其它附加条款等。应当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签订合同,并明确供需双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从而体现出订购的规范性与严肃性。

2 开展检测仪器设备的到货验收工作

在采购的检测仪器设备到货之后,检测机构的仪器设备管理与检测专业人员就要认真开展货物验收工作。专业人员应当组成验收小组,开展分工合作,并严格执行验收工作制度,以检测机构的利益为重,实事求是地从以下5个方面做好货物验收工作:一是目测货物的外观是否完好,在包装与运输的过程中是否有损坏;二是清点货物是否完全齐全,其中包括需要配置的附件与备件等;三是做好验收详细记录,主要包括检测仪器设备的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安装与验收时间等;四是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等相关资料的登记、存档工作;五是开展性能验收,即在仪器设备完全安装调试完成之后,由专业人员或具体操作人员对仪器设备按照其性能指标要求开展逐项测试。只有性能上也达到要求,验收才能过关。

3 认真建立检测仪器设备管理台帐

要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编号、登记造册,并实施仪器设备工作的动态管理,主要内容有:仪器设备单位编号、档案号、品名、型号、技术指标、制造企业、出厂编号、购置日期、资产原值、启用日期、放置地点、保管人员、使用人员、仪器状态等,并单独列出仪器设备的历次使用记录。对于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来说,仪器设备管理台帐是十分必要的实用性工具,可以让其对仪器设备的现行情况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同时,还应使用EXCEL 表格,将台帐内容逐项列出,以方便上述具体内容的查询与检索,从而大大提高检测机构的仪器设备管理效率,

4 形成检测仪器设备的规范化档案

对于检测仪器设备,应当建立起规范化、科学化的仪器设备管理档案,主要内容应包括:仪器设备简介(含前述仪器设备台帐所列的内容)、购置材料、安装验收材料、产品说明书、随机附件资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维护计划与维护记录、历次维修记录及送检设备的检定报告等。以上内容涵盖了仪器设备从购买、验收、使用,一直到报废这一生命周期的完整过程,而材料的齐全完整与否,直接影响到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对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与维修等。其从仪器设备投入使用之后,其档案的内容应当是不断增加的,特别是要注重一起设备使用维护、维修记录等内容的及时保存与归档。因为维护与维修记录可以反映出仪器设备的具体运作情况,并能能及时发现与查找仪器设备出现问题的原因,以便于及时采取纠正对策。同时,检测仪器设备所处的环境条件也应当记录存档,主要应包括实验室名称和环境条件记录等。在建立仪器设备档案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对于经常增加相关内容的项目,比如使用维护记录、维修记录等,都应采取便于添加与补充记录的方式进行排列。仪器设备档案属于科技档案的范畴,因为应当依据建立科技档案的要求来开展建档管理,从而确保所建档案的科学性、规范性。

5 健全完善检测仪器设备的检查管理机制

对检测仪器设备开展有效的管理,关键在于对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健全完善检测仪器设备的日常抽查制度,就是为了了解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与运行制度执行情况,主要包括定期抽查与不定期抽查。抽查的内容主要有: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的完整性与正确性、仪器设备能否按时维护、环境条件能否满足仪器设备的要求、仪器设备的标识是否符合要求,从而保证仪器设备始终处于一种稳定而有效的使用状态。在每年度结束之时,检测机构应当对检测仪器设备,特别是要对大型仪器设备开展设备年度使用情况检查,主要内容应包括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情况、仪器设备对内对外的服务情况、仪器设备的年度业务量与相应收入、仪器设备的运行与维修情况等。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检查,能够掌握检测机构不同设备的运转情况与收入状况等,从而能够对检测机构的人员配置、仪器设备购置与收入分配等政策的制定发挥较好的导向作用。

6 结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机构所使用的高、精、尖检测仪器设备将越来越多,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的要求也必将更为突出。检测机构一定要强化管理意识与责任意识,在不断学习与积累经验的过程中,认真细致地做好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才能有效提高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与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 蔡彩仁. 关于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3).

[2] 方继辉. 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几点体会[J].现代科学仪器,(4).

5.加强机构编制监督工作的思考 篇五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我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是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纪检监察机关及派驻机构必然面临更加艰巨的形势、更加艰巨的历史任务,现就如何加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派驻机构工作运行中主要存的矛盾和问题。

(一)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角色定位有偏差。一是部分驻在部门仍把派驻机构视同内设机构,派驻机构承担了大量的该由驻在部门承担的工作事项。二是驻在部门对派驻机构有抵触和防范情绪。有的驻在部门认为派驻机构是纪委专门派来监督的,工作中存在着提防意识和抵触情绪,研究一些重大事项不通知纪检组长和监察室主任参加,弱化了派驻机构的监督职能。三是派驻机构的角色转变不到位。有的派驻机构不能适应体制改革要求,在受谁领导、为谁负责的问题上认识不到位,遇到情况向驻在部门领导请示汇报多,主动向本级纪委、监察局报告请示工作不够。

(二)派驻统管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一是派驻制度不完备。如何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加强对派驻机构领导缺乏具体办法,干部考核、后勤保障等配套制度都有待于尽快出台。二是派驻机构与机关联系不规范。纪委机关与派驻机构是一种联系、指导、协作的关系,这种关系如何在工作中体现应当进一步明确。派驻干部同机关干部同是纪委的干部,应当一视同仁,但在工作中如何做到一视同仁值得研究。

(三)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的关系虽已确定,但配套的规章制度没有很好建立。大部分派驻机构没有及时制定工作配套文件,使派驻工作存在很大随意性,影响到了派驻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派驻机构监督职能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与被监督是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只有监督者的力量大于被监督者的力量才能实施有效的监督,当前派驻机构在这方面还存在缺陷。相对于驻在部门领导班子,派驻机构处于弱势;相对于驻在部门的党组书记,作为党组成员的纪检组长也处于弱势。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监督缺乏过硬的措施作“尚方宝剑”,监督会大打折扣。

(五)派驻干部的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一是人少事多矛盾突出。例如:多数派驻机构中只有1名编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专项工作任务较多,派驻机构疲于应付,难以集中精力履行监督检查、办信办案等职责。二是派驻干部队伍老化问题明显。由于派驻干部交流提升少,年轻干部补充少,导致干部年龄老化,青黄不接,后劲不足。由此造成派驻干部的活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

二、深入推进派驻机构工作的对策思考

派驻机构工作的总思路是准确理解把握派驻精神,围绕总体要求,以加强监督、促进反腐倡廉为中心,从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具体措施等方面开拓进取,不断完善。

(一)科学把握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的关系。处理好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的关系是一个事关派驻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大问题。一是科学把握监督与参与的关系。派驻纪检组长如果不参与驻在部门业务分工,可以集中精力加强监督,但也容易被边缘化;如分工过多,便于了解情况,但容易过多分散精力,甚至于由裁判员变成运动员,形成角色错位。处理好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着眼于加强监督、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关键是要把握度,区分好监督与参与、参与和承担的界限。总的说应当是适度分工、大胆参与、全面监督。纪检组长要继续担任部门党组成员,适度参与和纪检监察业务相近的工作分工。要根据监督需要介入相关业务活动,在参与中了解驻在部门相关工作的程序和环节,密切同驻在部门党员干部的接触,把握监督重点,有针对性地及时提醒干部,预防不公不廉问题。二是正确把握监督与协助的关系。派驻机构既不能依附于驻在部门,也不能只强调独立性而忽视同一性。派驻机构应与驻在部门党组建立一种“和而不同”的关系,既有监督又有合作,牢记监督职责,在尊重理解、沟通协调和参与服务中强化监督。纪检组长要找准位置,既当主角又当配角;派驻机构要增强监督意识,创新监督方式,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三是正确处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派驻机构加强监督和协助都是手段,而目的是确保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得到加强。这是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合作共事的政治基础,也是共同的目标。所以,派驻机构各项工作都要从这一目标出发,工作手段上与驻在部门“和而不同”,工作目标上双方始终统一。(二)形成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的监督与协助机制。监督与协助是派驻机构的两个重要职责,虽有主次又不可偏废。一要建立健全派驻机构加强监督的配套制度,落实相关监督权力。根据责权一致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派驻机构权力。要落实知情权,建立驻在部门与派驻机构工作相互沟通和重大事项通报制度。要落实参与权,通过参与驻在部门重要工作和专项检查等,履行对驻在部门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监督检查的职责。要落实建议权,对驻在部门重大决策、干部任免调动和奖惩等提出建议。要落实查处权,按规定对驻在部门干部违纪直接查处。要落实报告权,对驻在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要情况直接向纪委报告。要落实否决权,在涉及“三重一大”问题上,派驻机构要严格把关并可就反腐倡廉问题行使一票否决权。二是合理划分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各类责任主体。派驻统管后,对哪些工作应由驻在部门完成,哪些工作应由派驻机构协助完成,哪些工作应当由派驻机构单独完成,都要进一步明确规范。三要建立协助驻在部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制度。重点建立《驻在部门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驻在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工作规则》、《驻在部门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与派驻机构工作通报制度实施办法》、《驻在部门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沟通办法》、《驻在部门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工作实施办法》等相关制度。通过以上制度规范协助工作。

6.加强机构编制监督工作的思考 篇六

根据保定市卫生局转发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的通知,我所迅速组织监督执法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卫生部通知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展开对我市基层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和医疗安全的全面监督检查。

一、领导重视,明确重点

为加强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明确责任,确保实现工作目标,市卫生局对此次专项行动做出了具体安排,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做出了工作要求,成立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监督检查组,化区分片的对我市辖区内的民营医院、卫生所(室)等医疗机构的依法执业情况进行了拉网式的检查。

二、加强监管、规范行为

在检查中,我局共出动人员120人次,出动车辆40辆次,共检查基层医疗机构180家。在检查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严禁超范围执业和使用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医疗机构,监督执法人员制作了《现场检查笔

录》,并当场下达了《卫生行政执法意见书》和《责令整改通知书》,提出了详细的书面意见,督促其认真作出限期整改。

三、加大培训宣传力度

卫生执法人员分别到9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辖区内基层卫生所(室)参加的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培训,此次培训共有230多个村卫生所(室)参加,通过对村卫生所(室)的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意识,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

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和培训指导,及时纠正了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引导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诊疗行为。今后,我局将继续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加强技能培训,提升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我市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

市卫生监督所

7.加强机构编制监督工作的思考 篇七

一、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中的预算管理方面有着大量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有执行预算的不均衡、编制预算的不精细、执行预算的效率低下, 此外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不去消化已经存在结余资金, 而去为一些新财政进行频繁的申请拨款活动, 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违规违法的一些事情, 比如虚列支出、库款搬家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 使得预算管理存在严肃性问题和准确性问题, 并且降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状况, 对市场经济、社会事业起到了消极发展的作用。

(一) 预算编制

预算管理的开始点是预算编制, 所以预算编制直接决定着预算管理的准确度, 然而现在存在着太多预算编辑的问题, 使得预算编制的质量不太好, 导致预算编制出现问题的主要有两方面问题。 (1) 准备工作不到位。预算编制不仅是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的财务活动前提, 还是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的预算执行的起始点, 所以我们应当重视预算编制。现在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只是用一个月左右来进行编制预算, 这就直接使得预算编制的信誉度低下, 甚至一些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只是用财务编制方面的内容来进行编制预算, 当其他部门工作量较大的时候, 财务部门的工作量也比较大, 这种情况非常容易产生工作效率低下; (2) 预算方法不科学。预算编制在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中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 如果一些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在进行编制预算时没有把工作任务细化到应到的部门中去, 或者在进行编制过程的时候没有按照统一标准来进行编制, 使得预算编制没有科学依据, 显得过于主观, 从而直接导致预算编制缺乏可操作性以及实际性。当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进行沟通, 不仅会导致财务人员对项目进度无从了解, 还会导致技术管理人员对执行状况无从了解, 最终使得整个预算执行缺少严谨性、可信性、准确性, 让预算编制显得杂乱无章, 而参与预算的所有部门看着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失去兴趣, 使得预算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分歧, 最终失去预算管理的作用。

(二) 预算执行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领导缺乏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 这就使得预算机构直接在单位中形成空职, 把预算管理的作用忽视掉, 并且在实际生活中预算编制和实际操作之间完全不同, 导致预算执行效率低下、能力低下。我国预算执行一般会采取因素加基数调整法, 而经费完全是由部门的基期有关数据信息来决定的, 这就使得经费分配不是按照部门项目来进行, 容易产生贫富差距,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差距会越拉越大, 对于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健康发展非常影响。我国的法律明文规定, 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必须通过文件形式呈献给上级, 一旦这些文件批准, 就存在法律效力, 当没有程序上的正式批准时, 在执行中就必须按照批复文件进行, 禁止随意改动, 这使得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方法不规范。

(三) 预算监督

我国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的性质决定了对于经营效益方面来说关注少, 对于整体效益方面来说关注多, 所以会有比较多的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根本就没有建立考核制度、预算执行分析以及完善预算执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在考核时, 主要问题为考核指标不明确、考核意识不强、经济责任人与预算结果负责人缺少联系以及激励机构缺乏员工联系等,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单位管理水平缺乏有效提升, 预算执行能力缺乏约束, 此外, 定额紧、预算严等预算方面的问题, 也导致预算单位向财务要钱的频率过于频繁, 最终造成财务部门工作内容转变, 由处理日常工作向资金申请处理转变, 让预算单位缺少时间来对单位重点工作以及预算执行无法处理。

二、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控制的思考

(一)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以及全面性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以及全面性有三个方面。 (1) 预算编制时间的科学合理规划。预算编制的完成不仅需要拥有充足时间来考虑资金需求和未来发展规划, 还需要分析早几年预算情况和当年预算情况, 这就要求进行支出预测、调查分析以及项目论证等工作, 并且需要开始早打算、早安排, 保证预算编制拥有一个全年切实可行的收支预算和一个考虑综合方面的因素; (2) 预算编制办法的改革推进。传统的预算编制是采用基数法来进行的, 而现在我国的预算编制从传统的基数法正式转变成零基预算, 不仅可以把影响预算编制收入的所有原因进行充分考虑, 还可以与收费标准以及收费项目相结合得出往年预算编制的实际情况, 这一转变是我国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的一大进步。通过支出开进行的编制, 可以避免出现一人一定额的状况, 还可以综合考虑基础编制上专项经费、人员经费、业务经费以及公用经费等状况的预算; (3) 复式预算法的推行。预算管理的复式预算法是指把预算收支通过它的自身性质来进行收支对照表的编制, 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对预算收支中属于特定费用的部分进行是否具有稳定预算收入的分析。预算收支中属于特定费用的部分加强管理, 可以为预算执行过程控制强化基础, 还可以避免了资金不同性质之间的挪用。

(二) 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的加强

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的加强主要有三个方面。 (1) 预算管理责任的明确。责任的明确必须先进行预算责任中心的明确, 因为所有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中都具有不一样业务范围, 而知道业务范围的多少就可以知道预算执行中的职能, 其次通过预算内部责任中心来确定所有人在岗位职能中需要负责的工作和相对应活动业务资金的收支责任, 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通过业务职责来把预算责任划分到每个人身上以及每个岗位上; (2) 预算监督机制的健全, 这一改革使财政部门具有的自身财政监督职责得到充分施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财政作用, 需要现在开始进行财政监督机制的完善, 使预算决算、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编制都能在财政监督过程中发挥监督资金允许的作用, 实现由事后向事前的控制转变、由事后向事中的控制转变, 对预算外资金和预算资金统一进行预算管理范围的纳入, 财务部门加强审查力度, 实行不同的资金拥有不同的监督对策, 在不影响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的财务正常运转资金的同时对财务正常运转资金进行控制的加强; (3) 财务报告制度的建立、健全。企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制度的建立于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的财务报告制度建立是不一样的, 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的财务报告制度建立是为了对国家资产以及财政资金进行监督控制。财务报告既可以反映出预算资金历年来累计运用的财务效应, 还可以反映出预算资金当年来的执行状况, 所以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需要长期进行预算管理情况的评价。

摘要:随着我国在2000年颁布的财政预算体系管理改革, 使得部门预算、政府实行采购制度以及国库实行集中收支制度三个方面得到改变, 这三个方面能否顺利实行取决于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的资金管理以及预算加强。事业单位中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组成部分中最重要的, 预算单位中出现的严肃性问题和准确性问题是由在进行编制过程中没有解决一些问题决定的, 这就容易造成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方式不合理、适应不了市场经济中目前的需求以及办事效率低下。

关键词:预算编制,过程控制,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刘玉荣.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J].现代商业, 2013, (12) .

[2]洪静娜.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11) .

[3]朱文英.推进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发展的建议[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13, (9) .

8.关于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 劳动保障 机构

我国真正的社会保障工作系统现在没有完全形成,从社会保障工作的发展趋势,以及出于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方面的考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构,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工作队伍和基层组织,从上到下形成社会保障工作系统势在必行。

1. 从组织建设角度看劳动保障工作的基本走势

社会经济方面新的变化必将对劳动保障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顺应这种变化趋势,“十二五”时期,从组织建设角度看劳动保障工作基本走势如下:

1.1地位日益重要。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劳动关系冲突将会高发,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现,迫切需要社会保障发挥“减压阀”或“安全网”的作用,以缓解社会压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巩固,市场竞争在带来更高效率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职业风险,产生相当部分的市场竞争弱势群体。因此,社会保障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每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每一个劳动者的安全感,人们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社会保障。

1.2调整对象不断扩大。随着城乡统筹和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正式确立和实施,“三农”问题成为各级政府重中之重的问题,解决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对于经济的持续增长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原因在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收入可以极大地开拓农村的消费市场,对解决目前存在的投资消费结构严重不合理问题,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1.3服務对象的需求、标准和要求日渐提高。“十二五”期间劳动保障服务对象性质、身份会发生很大变化。原国有、集体、乡镇企业改革、改组、改制力度加大,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将被彻底打破,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个体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因此,劳动保障管理服务主体的性质和身份将发生根本变化,针对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办法乃至管理体制都将受到挑战,管理服务的成本和难度也会明显加大。

1.4依法行政的要求更为严格。国家相继出台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这些法律的实施不仅要求劳动保障管理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严格依法进行,即适应法律正确、程序得当、主体无误,而且还要求承担管理服务职能的机关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行政行为,否则要承担行政不作为的责任,甚至要对利益受损的行政相对人进行相应的国家赔偿。

2. 从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方面看劳动保障机构建设。

目前全国已达13.7亿人口,城镇人口达49.68%,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重已达到8.87%,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79.8岁;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已达11.9%;人口老年化进程加快。另一方面,城镇在岗职工或下岗失业人员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2.1城镇在岗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的需要。目前,养老保险在城镇已经全面开展,城镇人口80%都已参加养老保险,还有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然而,当前几乎所有的人对个人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储存情况不清,在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建立、转移、接续、返还方面手续时,不知如何办理,这即使得参保人员丧失了知情权,也给这些人在办理社会保障手续时带来诸多不便。

2.2已经退休人员对领取养老金以及待遇查询等项服务的需要。当前大部分的城镇退休人员对自己的待遇给付情况不清,他们想查询他们的待遇计算情况,但不知到那里去查,也只好不查了,使得退休人员丧失了主动权;另一方面,社会保障部门对退休人员的生存状况也难于掌握,容易发生养老金的冒领现象。

3. 劳动保障组织建设的新思维

“十二五”期间,劳动保障领域一系列的深刻变化,要求全系统职能定位、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项组织建设工作必须遵循新的思维。

3.1在职能定位上必须从计划权力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加强公共服务,实现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回归。在劳动保障领域的职能定位上,一直以来基本都处于重管理轻服务的状态,内部协调难、协作配合效率低下问题也一直难以解决。因此,必须彻底改变这种格局,在职能定位上实现从计划权力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从封闭割裂的职能设置向系统的职能设置转变。另一方面,由于劳动保障部门属于公众服务的部门,兼有行政管理和为公众服务的双重职能。因此,必须分析过去在机构职能上与此相冲突的方面,从过去的以政府为本、以企业为本,转变为以百姓为本、以人为本。

3.2在机构设置上,必须加强职能和机构整合。机构设置应当职责清晰,集中管理,不出现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情况,主要机构和人员配备应协调合理。一是就业服务职能和机构要整合力量,把相对分散的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再就业服务等力量集中起来,形成合力;二是根据统筹层次的变化,相应集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力量,防止职能分散、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三是本着为城乡劳动者服务、为公共服务的理念,尽可能提供便捷的服务,机构和服务要向下延伸到城镇街道、居委会和农村乡镇,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四是发挥非政府组织和市场的作用,将某些更适合市场化运作的服务项目(如补充保险经办、技能培训等)交由非政府组织或私营服务机构承担,以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3.3在劳动保障公共能力建设方面,必须提升经办水平、信息化管理水平、基础数据的调查统计能力和前瞻研究能力。

“十二五”期间,必须大力加强劳动保障公共能力建设。一要提供充足的资源,充实人员队伍,特别要加强经办能力建设。二要建设和开发适应业务发展需要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咨询服务系统,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三要加强全社会的劳动保障基础数据调查和统计工作,整合分散的统计资源,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可信的依据。四要加强高素质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要把好用人关,选聘优秀人才充实到各级劳动保障机构,做到培训制度化。五要加大研究经费的投入,对劳动保障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为劳动保障制度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3.4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的基层组织。在城镇居委会和农村乡镇成立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办事机构,作为劳动和社会保障的基层组织,为广大的城镇居民和农民提供服务。劳动和社会保障基层组织的职能为:①建立本社区居民的劳动保障档案,将本社区的劳动保障档案数据录入微机,建立起社区管理服务平台,为本社区居民提供数据查询服务;②为辖区各类参加养老保险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关系的建立、转移、接续、返还等服务工作。③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政策为本区参加养老保险的居民调整养老保险金缴费标准;离退休人员按年调整养老金和死亡丧葬补助费及遗属救济费的审批;④跟踪了解本区居民的生存状况,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

9.加强机构编制监督工作的思考 篇九

来源:电子政务中心发布时间:2008-09-08 08:56:

43仪委办〔2008〕120 号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各园区、中心、办事处党工委(管委会),市各部、委、办、局,市各人民团体:

现将《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加强监督工作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仪征市委办公室

仪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 年 9 月 5 日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加强监督工作暂行办法

市纪委、监察局

为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驻在部门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现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共仪征市委、市政府《关于对市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意见》(仪委发〔2008〕25 号),制定本办法。

一、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派驻机构实施监督工作直接受市纪委、监察局领导。驻在部门党组支持派驻机构履行监督职责。

(二)驻在部门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对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派驻机构按照规定的职责予以协助、配合。

(三)驻在部门党组和派驻纪检组结合部门实际,制定建立贯彻落实《关于对市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意见》的具体方案,明确部门党组、派驻纪检组、部门各科室及下属单位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和任务,健全领导机制,理顺工作关系,落实具体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切实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自我监督。

(四)派驻纪检组组长负责将重要情况和问题向市纪委、监察局请示、报告,与驻在部门党组主要负责人沟通。

二、监督工作的重点

(一)加强对执行党的政治纪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监督检查。促进驻在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政令畅通,保证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在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落实到位;认真执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完善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明确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体系。

(二)加强对执行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完善选拔任用干部程序的监督检查。根据《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驻在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工作人员的招考录用、吸收引进、竞争上岗、选拔任用等情况进行监督,维护公开、公正、公平原则,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三)加强对执行经济工作纪律、规范财政资金运行的监督检查。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和纪律要求,对驻在部门制定和执行部门预算,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实施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事项等情况进行监督,防止资金使用上的违规违纪现象。

(四)加强对行政执法、履行工作职责的监督检查。促进驻在部门执行《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完善行政许可项目审批及行政执法的内部制约和自律机制,加强日常监管,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畅通公众投诉及办理渠道,遏制损害当事人和群众利益行为的发生。

(五)加强对贯彻党内监督条例,执行廉洁自律规定的监督检查。促使驻在部门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信访处理制度、谈话和诫勉制度等党内监督制度;促使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严格自我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六)承办市纪委、监察局交办的和驻在部门需要协办的其他监督检查事项。

三、实施监督的主要方法

(一)建立工作通报、联系制度。

1.派驻机构及时向驻在部门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传达市纪委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以及全市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和要求,定期向部门主要负责人通报派驻机构的工作情况以及意见和建议,参与起草部门重要的规范性文件和内部管理制度。

2.派驻机构干部参加部门业务工作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以及业务活动;部门形成的管理制度、专题报告、情况反映、工作信息及其他重要文件、资料等,抄送派驻机构。

3.部门拟交流轮岗、提拔使用的干部和拟发展的党员在提交党组讨论前将名单通报派驻纪检组,派驻纪检组根据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提供意见。

4.部门及所属单位招录人员、政府采购、基建工程、事业单位改革等事项的程序制定和运作情况,部门有关职能科室向派驻机构通报,并接受监督。

5.派驻机构根据监督工作需要,要求部门有关科室、所属单位提供文件、资料、账册以及工作进展情况的信息,有关科室、所属单位及时提供。

(二)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

领导小组组长由驻在部门党组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党组副书记和派驻纪检组组长担任,成员为监察室、政治处(人事教育科)、办公室、机关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部门党组确定的其他人员。

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纪委全会精神和全市反腐倡廉工作部署,分析研究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明确和落实反腐倡廉工作责任,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对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不正之风等重要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三)建立信访处理会商制度。

驻在部门收接的涉及股级及其以下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违规违纪问题的信访举报由派驻机构牵头处理,对信访举报查核处理中需要协调的问题,与部门政治处(人事教育科)、办公室、机关党组织等进行会商。

(四)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驻在部门成立内部审计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定期组织内部审计和对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离任审计,派驻机构派员监督。

(五)建立党务政务公开制度。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应当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的事项,驻在部门以适当的形式和渠道予以公开或公示,派驻机构督促公开事项的落实。

(六)建立谈话和诫勉制度。

驻在部门党组对所属干部进行任职谈话,派驻机构派员参加,提出廉政方面的有关要求。发现干部存在苗头性问题,党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安排诫勉谈话时,派驻机构派员参加,或由派驻机构干部直接进行。

(七)建立派驻机构履行监督职能的保障机制。

1.派驻纪检组组长作为党组成员,参与和履行监督职能相关的领导分工,参加驻在部门行政领导会议;派驻监察室主任列席上述有关会议。派驻机构派员参加各科室及所属单位民主(组织)生活会、述职述廉等活动。各科室、所属单位召开的工作会议及其他重要会议和活动向派驻机构通报,派驻机构酌情派员参加。部门各科室及所属单位抓好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接受派驻机构的监督检查。

2.派驻机构根据履行职责和加强监督的需要,听取驻在部门各科室及所属单位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和反腐倡廉工作情况的汇报,与有关人员谈心谈话。

3.派驻机构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发函等形式,征求对驻在部门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勤政廉政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将有关问题向党组反馈,对整改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10.加强机构编制监督工作的思考 篇十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日常监督考核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环境保护局,各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为规范我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从业行为,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切实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根据《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管理的意见》(环办〔2014〕24号),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日常监督考核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改进环评机构管理方式,营造开放公平的环评市场秩序

各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改进环保行政管理方式,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维护全省环评市场公平正义上来,着力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推进公平准入,创造有序竞争环境。要认真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不得以备案审查等方式限制外地区环评机构在本地承接环评业务,不得干涉建设单位自主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或向建设单位推荐评价机构。

在日常环评监管工作中,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审查、核实环评机构和人员的资质,在受理报告书(表)时,应对编制报告书(表)机构的资质、业务范围、证书有效期及其与建设单位签订的书面委托合同等进行审核,对相关环评编制责任人进行核对,禁止代理人、分支机构、办事处等非法人代表擅自签订工作合同,杜绝个人或无资质机构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业务。对编制机构不具备相应资质等级和评价范围、项目负责人不具备相应专业类别,以及编制机构与合同签订机构不一致或由其分支机构等签订合同的环评文件,各级环保部门一律不予受理。

二、健全环评机构监管制度,加强环评机构日常行为考核

建立环评机构行为规范负面清单制度。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环评质量,规范环评从业行为,不得有《河南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负面清单(试行)》(以下简称《负面清单》,附件1)所列行为。各级环保部门在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中,要结合《负面清单》相关要求,强化环评机构日常监督考核。

建立环评文件考核定期报告制度。各级环保部门在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报告书、报告表)的审批中应对环评机构打分考核,按月度汇总所审查的环境影响文件的质量评定情况,并于每月28日前报省环保厅(附件2),作为环评管理部门日常考核的依据。各级环保部门还应主动征询业主单位和当地相关部门对环评机构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等情况的意见,将其纳入环评机构日常考核内容。

建立环评机构从业行为定期公告制度。加大环评机构从业信息公开力度,将环评机构受到表彰、处罚、业绩、日常考核等情况,纳入环评机构质量考核档案,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省环保厅每季度将环评机构日常考核情况在网站上予以公布。

三、强化过错追究,维护环评市场秩序

各级环保部门要切实负起环评机构管理中的日常监督检查职责,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环评机构存在《负面清单》所列行为的,要及时向省环保厅反映情况并提出处理建议,省环保厅将视情况及日常考核业绩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3至12个月等措施,并视问题严重程度上报环保部。在限期整改期间,环评机构不得承接我省内的任何与环评相关业务,各级环保部门不得受理其编制的环评文件。

附件:1.河南省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负面清单(试行)

2.河南省环评文件日常考核统计表

2014日

主办:环境影响评价处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 2014

督办:环境影响评价处 年4月16日印发

11.加强会计工作的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会计工作;现代会计

一、现代会计的含义及主要特征

会计是以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资金流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为内部管理及投资人、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财务状况与盈利情况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一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同时对价值进行经济管理。(1)根据现代企业管理需要而变化。现代企业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发展,传统会计那种单纯依靠事后记帐、算帐、报帐,着重提供过去信息的作法,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这在客观上就要求会计所提供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从重对外逐步演变为重对内的信息;由重过去的信息逐步演变为重未来的信息;由单纯提供信息逐步演变为能动地运用信息并参与决策。这样就使会计在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上均能发挥作用,所以,有理由说会计正逐步地从静态核算向动态的核算与控制的方向发展。(2)会计组织机构发生了改变。过去基本是按照管理职能建立财务部门,现代会计基本是按照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以及内部控制制度要求设立各级会计组织,以实现其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3)信息技术的应用。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和各项管理制度的规范,对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内部管理也要求财务数据越来越细、统计财务数据的方式更加多样,会计信息处理加工的工作量成倍增加;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和广泛应用,财务管理软件升级换代,会计电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领域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二、目前我国会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执业保护不善。虽然会计专业实行持证上岗已经有一段时间,但目前现有很多会计人员达不到这个职业基本要求。一些无证、学历达不到符合的人员通过一些渠道,进入这个岗位,他们中不乏缺少财务知识、对财经政策不了解,严格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2)执法检查之弹性化。执法程度因人而异、因环境、关系等各种因素而不同。例如,在检查是发现某企业偷漏税,在下处理结果时,会被企业态度、企业性质、运行状况等影响,而减少或免去罚款。(3)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会计工作有两个重大任务:守法聚财;向内外部负责。从现在的现象看来,很多企业看点效益,轻执法。

三、加强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上一篇:2010年五一劳动节放假安排下一篇:二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