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面点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共10篇)
1.中式面点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一
《中式面点制作》教学方法的改革
【摘要】《中式面点制作》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采用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单一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项目教学中式面点制作
项目教学法是引导型教学方法的一种典型教学法,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从德国引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化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具备以下特点: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的成果。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不再把教师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生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而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中式面点制作》教学中以所面点品种为项目进行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让学生相互讨论、充分动脑思考、动手实践。按照实施项目计划进行工作,最终生产出成品面点制品,并将评价活动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近年来,课程组根据学校的授课情况,针对《中餐烹调制作》、《中式面点制作》、《冷拼与食品雕刻》的发展方向,采取模块教学,将学生分为三组循环授课,通过项目教学法来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训要求,强化技能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技能。采用项目教学法近三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步骤(以花色蒸饺项目为例)
(一)项目设计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烹饪知识,撰写花色蒸饺工作任务导航书。
项目名称:模拟饭店面点厨房工作间(共分为初加工、和制面团、制馅、包捏成型、熟制、装盘等)
基本要求:
1.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并确定每个小组的具体任务。
2.撰写工作任务导航书,其内容包括:①类别,②所需用具,③实训计划,在项目任务完成规定时间内所能达到的产品数量和质量要求,④面点房成员(小组成员)工作分工。
3.根据工作任务导航书制作花色蒸饺面点制品。
4.提交工作小组任务成果(每次面点制品拍成照片,写好实训报告)。
(二)项目介绍
确定花色蒸饺项目设计的内容,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优秀花色蒸饺面点作品照片及资料,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本次项目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所需达到的目标。对于本项目课题来说,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学生组建模拟饭店面点厨房工作间的创意和构想。模拟饭店面点厨房工作间必须具有可行性,同时能体现饭店面点厨房工作间的特点;教师应详细地介绍项目选择的原则;怎样获取尽可能多的创意;项目小组如何组成;如何分工;如何协同工作和管理等等。
(三)学生分组
教师在学生分组时,采取的是以自愿为前提,先让面点模块同学按6人的规模自由组合成小组。力求各个小组的实力较为均衡,小组内部能做到优势互补。各小组还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再做适当调整。
(四)项目立项
各个项目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和市场调查分析,初步确定本小组的项目内容。教师安排时间让每个小组讲解自己小组的工作构想、主要任务及有关花色蒸饺品种。面点模块同学展开讨论,探讨该方案是否具备可行性,并给出进一步修改意见。这有利于小组之间互相借鉴,通过积极思考产生更多的创意。当进行了课堂讨论之后,学生提出了很多创新的意见和方案。各小组对项目方案进行修改并确认之后,填写项目任务书,进行项目立项。项目任务导航书的内容包括项目课题、操作程序、人员具体分工和进度安排。
(五)项目开发
确定各个小组的项目方案后,各小组成员根据工作任务导航书分工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需用到多门课程的相关知识,需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可借助互联网对相关信息进行检索,可走进居民区、中小型饭店对群众喜欢吃的家常面点、饭店流行面点、新疆特色面点及常用原料进行调查了解,获取第一手资料并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学生在撰写工作任务导航书时,积极主动地向家长和教师寻求帮助,找到一些具体的实例如菜单、书籍之类,再通过自主学习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让学生从原料的采购到加工生产都由学生自己去操作,教师做一个导航员。在整个项目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都有显著提高,不懂的问题能积极主动地向任课教师、家长和同学寻求帮助。
(六)项目实施
1.课前准备
让学生按照既定工作任务导航书的要求进行准备,包括原材料、设备及所需专业知识内容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花色蒸饺”所用的主料--面粉,牛肉馅;配料--鸡蛋、青菜、胡萝卜;所用调味品--盐、味精、花椒粉、酱油、香油;烹调方法--蒸;在工具和盛器方面可根据学生构思进行选择。涉及的课程知识有“原料知识”、“熟制方法”、“营养与卫生”等内容。提前布置任务。
2、任务分工
通过讨论,确定部分学生采购原材料,其他成员准备设备器材等。负责采购的学生要了解工作任务中所需要的肉品种、蔬菜原料等的质量、价格;负责设备器材的学生则对炉灶设备进行检查和整理。
3、初加工
用沸水和制面团,调制馅心;将配料剁成碎粒;同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思考:原料、原料可否替代,将馅料换成鸡肉、凉水和制面团等又会得到什么结果等等。
4、包捏成型
包捏时,学生需采用不同的手法,包捏各式花色饺子,气足上锅,进行围边点缀的学生则要对花色蒸饺的造型进行构思,使成品更加完美。
(七)阶段小结、交流
在项目操作过程中,教师跟进检查学生项目完成的情况。整个项目设计大致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计划项目;第二阶段,工作任务导航书的撰写和完善阶段;第三阶段,工作实践。第四阶段,撰写实训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小组需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并且准备好阶段性小结和结果演示。在小组制作过程中教师循环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小组间的分享和交流,有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项目设计在不断的修改中得到完善。
(八)成果提交、评价、展示
在花色蒸饺制作中包括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评价。对面点进行评价并不仅限于嘴里的味觉、眼里的色彩,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觉,去评价。通过展示、交流、评价,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更高的提升。
《中式面点制作》课程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学到了就业所必需的技能,提前进入社会角色。学生在分工协作、自主学习、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为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项目教学的开展还要求教师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及兴趣发展,否则容易造成一部分学生被忽略的后果。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和理论涵养才能胜任项目教学法。总之,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1]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崔红珊,“模拟公司”与行为导向教学法[EB/OL].
2.中式面点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二
所谓模块教学就是围绕一个能力和素质的教育专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
模块教学是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所产生的教学模式,不能将其简单理解为一种教学方法。
一、采用模块化的编写体例,以任务驱动式完成课堂教学
模块教学是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重在知识和技能的实际灵活应用。模块教学侧重于能力和素质培养,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结合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等符合认知规律和情感认同规律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上强调“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操作边理解”的动手动脑相结合的“双边教学法”。职业定向模块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某一项具体职业的岗位工作技能,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以培养学生的直接上岗能力为目标。
教材编写时以项目课程为主线,采取模块化的编写体例,以任务驱动式完成课堂教学。内容以围绕餐饮企业目前比较流行的菜品及岗位特点进行阐述和安排,同时采用体例模块化、模块内容单元化、单元结构程式化的编写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
1.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教学
2.模块化教材体例建议
此体例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基础,以学生素质与现代餐饮企业烹饪岗位相适应的技术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能够促进学生拓展能力。
二、改进评价方式,科学实施模块教学
采用模块教学,要强化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全面反映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发现和激发学习者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模块考核的成绩只有两个等级,即“合格”和“不合格”。模块考核的方式应当多种多样,不能只局限于闭卷笔答和每次的期末考试,应运用开卷笔答、口试、实验操作、实践活动、论文和实物成果等方式,在认定学分时,还应参照学生在模块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因此,考核的难度、方式和对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参照是模块考核必须准确把握的三个要点。考核的难度,必须考虑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合格标准以及时获得相应学分。考核的方式必须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必须及时观察和纪录以保证真实可信。对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并科学地制定考核方案,选择恰当的考核方式,确定可行的观察记录方法。
科学的模块体例设计,采用以工作任务驱动式的教与学,不但使教师角色转移,强化教书育人,而且使学生综合能力增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对模块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方法的科学贯彻,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各种素质与能力将从根本上得到强化,从而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促进中职学校科学持续发展。
3.中式面点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三
【关键词】线性代数;学生;学习
《线性代数》是各类高等院校的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许多后续课程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相比于《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具有高度的理论性、逻辑性和抽象性,所以它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严密的逻辑论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从教学实践看,线性代数课程存在学时少、内容多、概念抽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笔者认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课程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使用和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及易错问题的讲解,这些措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线性代数的教学效果。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教育实践中的功效是巨大的,它的和谐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与师生关系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学生经常会把“喜欢教师”作为学习努力的原因之一,“不喜欢教师”也常常是学生对某门课失去兴趣的原因。教师在线性代数教学中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展现积极的情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应该尊重、爱护、了解学生,带动学生一起探究知识,进行学业和思想上的交流。这样可以取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进而喜欢上线性代数这门课。
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必要而且可行的。
二、注重课程的知识结构
我国现行的《线性代数》教材中,主要遵循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向量―相似矩阵与矩阵对角化―二次型这样顺序安排教学内容。这些分散的块状结构使得学生普遍感到线性代数知识点较多,内容不连贯,杂乱无章,抓不住重点。行列式、矩阵、向量、二次型都是学生不曾接触过的内容,而线性方程组是他们稍微熟悉的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课程的知识结构,在内容的组织上就要有精心的设计,要分析五部分内容间的关系,让这些内容联系起来。以线性方程组求解为主线,渐次引进行列式、矩阵和向量这些新工具,有了这些工具,就可以理解方程组的类型和通解及解集的结构,也就是本课程第一到第四章的内容。而后围绕相似矩阵与矩阵对角化和化二次型为标准形展开,而这些问题则完全可以看作是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的的应用。因此,教师在线性代数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理清课程主线,构建知识体系,可以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整个知识脉络,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及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够突破学习线性代数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夯实基础。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使用
学生在学习线性代数课程时,通常感到内容抽象,逻辑性强,趣味性少,推导和计算繁琐,对学习缺乏兴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中可以将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化归、归纳、演绎、类比等思想方法融入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例如,每一章节或单元的内容可以建立知识链或通过运用图像图表进行归纳总结; 在二阶行列式逆矩阵的计算中可以归纳为两调一除原则;在讲解逆矩阵的性质时,引入穿脱原理这样的比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注重实际应用价值
在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问这样的问题:“老师,学习线性代数课程有什么用?”这反映了当前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教师只重视概念、定理,强调计算的传统教学模式,这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创新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教师可以联系实际应用讲解,例如,讲授矩阵的定义时,以生活中城市间航线问题作为实例;讲授向量定义时,以本班学生的身高、一个本科学生的在校成绩作为实例。通过这些实例的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定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注重易错问题的讲解
线性代数课程的概念、定理繁多,学生在解题时常常会出现困难或错误。教师应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若干普遍性问题作一些重点分析和讲解。例如,有些学生把矩阵的初等变换与行列式的性质混为一谈。学习了行列式的性质,又学习矩阵的初等变换,学生在矩阵的初等变换时,前后两个矩阵用等号连接。教师就应该在此特别强调矩阵的相等必须是同型矩阵对应元素相等,矩阵的初等变换已经改变了矩阵的元素,前后两个矩阵一定不能用等号连接。再如,在计算(a+b)(a-b)时,很多学生就把它当成和数的运算一样写成a2-b2,作为教师,在这里就要特别强调只有a和b可以交换时才成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易错问题进行有意地反复的强调,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这些知识,达到巩固和深化知识的目的。
4.中式面点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四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应用已开始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已在社会各界达成普遍共识,各地的计算机教育正蓬勃开展。但如何在中小学校开展计算机教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日常工作中,面对有着种种疑问的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产生了一些联想和思考,现表述如下,以此抛砖引玉。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它对于提高中小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改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科学,是广大中小学生必须学好的现代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随着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计算机知识必将成为高考中的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充分体现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即强调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三方面的教学,同时鉴于计算机本质上是一种现代化工具,因此要突出基本技能这一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循序渐进,并考虑各教学阶段之间的衔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现代教育技术功能,合理选取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触觉、视觉、听觉和思维等感知系统,将演示、讲解和练习结合起来,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效率,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手、眼、脑、耳协调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走入两个极端:一是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混淆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浓缩或简化,求大求全,偏重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自身特点;二是认为计算机就是操作,不必学习理论知识,忽略了计算机运用需要二次开发的特点,导致学生应用计算机缺乏后劲。
二、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作为教师,我们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因特网离教师越来越近,多媒体教学也逐渐走进教室,个别学校还建成了以教学网、办公网为基础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电子备课、多媒体教学、因特网、自制教学课件成为每个中小学教师谈论的话题。由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很多教师感到自己的计算机知识贫乏,又不了解自己应该学哪些计算机知识,同时教师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大多已陈旧,学校现有的设备已落后,而勤学好问的学生的疑难问题多多,你该如何实现你的天职?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要适应网络时代的生存环境,要不停地追赶计算机发展潮流,不断地学习最新的计算机知识,自觉地走终身教育之路。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更新的知识确实很多,然而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学习所有的新知识。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在不失大方向的前提下,按“即学即用”的原则,正确地选择更新知识的切入点,在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带给我们的快感中体会不断追求新技术、新知识的乐趣,与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同步前进。具体地说,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提高教学水平:
1.计算机基础知识。至少掌握一门汉字输入方法,如现在比较常用的五笔字型输入法或微软的智能ABC拼音输入法;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如WPS2000或Word2000;硬件基础知识;Windows 98的熟练操作技能;简单多媒体技术;至少掌握一种数据库语言,如FoxPrO处理学生成绩。
2.多媒体技术。PowerPoint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掌握的幻灯片制作软件,信息技术教师最好学会多媒体制作软件Authorware,这样你就可以设计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如果想把作品设计得更好,还可以学习掌握如下软件: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三维动画制作软件3DMAX、Flash;同时还应掌握包括录音、声音剪辑、音频格式转化的音频处理技术和包括视频压缩、格式转化的视频处理技术。
3.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包括因特网及校园网的利用和开发。
因特网上有取之不尽并不断更新的教学资源,如别人设计好的软件、课件、优秀教案,以及对你有用的图像、音频、视频素材等。教师应学会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和收发电子邮件,其次如下载软件、网上广播、网络电话、网页制作等也是需要教师逐渐掌握的。
校园网包括教学网和办公网等。教师应该掌握在多媒体教室或教学网络中把设计好的如备课笔记、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或资料等调出来供自己使用。更深一层,教师还应学习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知识、一门高级语言。
4.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教研科研是个永恒的话题,教研科研反映教学水平和导向,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开发教学软件。目前,计算机教学处于起始阶段,计算机教学的教研科研可从基本的开始,如知识点模块化、教学进度、教法问题、学法问题、师生关系、教学评价等等,通过研讨,明确方向,统一目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信息技术教学急待补充的内容
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神速、应用领域广泛。中小学生除了在学校接触计算机外,在家庭和社会仍有许多机会与计算机打交道。因此,在充分肯定计算机对创新教育有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计算机的某些信息和操作方式也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一些干扰和不良影响,为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补充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教育学生建立道德和法律观念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既要向学生讲解计算机及其网络不仅是人们在当今社会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同时也要向学生讲解计算机及其网络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富有多民族风情的文化,更是世界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教授罗纳德·利文斯对因特网有一个绝妙的形容:“因特网一度是个田园诗般的社会,但如今它已变成都市化的大杂烩”。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在因特网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也有大量与我国国情极不相适应的不健康的内容,如凶杀、暴力、色情等。同时还应向学生讲解什么是网上的不道德行为和计算机犯罪,作为中国的青少年一代,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和面貌出现在因特网上,应该利用因特网做那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教育学生如何在因特网上“取之精华,去之糟粕”,保持高度警惕不受腐蚀。
2.教育学生建立人类将永远主宰计算机的意识
我听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历史教师和一位初一学生谈论历史,当谈到一场著名战役时,这个中学生却首先问到:“胜利者还剩几滴血?”(这里的所谓“几滴血”,是计算机游戏中的术语,游戏中格斗双方的体能或生命力用“血量”多少来衡量;血量多体能就强,如果一滴血也没有了,游戏中的人物就会失去生命。)由此可见,在这个经常玩计算机游戏的中学生意识中,格斗的成败总是用绝对数量来定论的,调查中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与这个学生持有相同的观点,认为“血少”的战士永远战胜不了“血
多”的战士,这深刻反映出学生模拟计算机游戏将事物绝对量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一旦形成,他们就将以数字计算方式来认识理解一切事物,以数字化、逻辑化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而诸如意志、信念、人格、情操等概念将丧失殆尽。这将使青少年学生过早地形成逻辑思维,具有理性特征,而使他们的非逻辑性的、知觉性的思维方式受到压抑,意志和创造性将受到扼杀。为此,教师应该给出正确的解释。
3.教育学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计算机在帮助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同时也在伤害人,因为它有电磁辐射所造成的电磁污染,长时间的操作会引起人的植物神经紊乱、白血球下降、脱发等。目前,学生使用计算机除了学习计算机知识外,主要是玩游戏和利用辅助教学软件复习功课。但无论是游戏软件还是辅助教学软件,界面都非常友好,都会吸引学生不知疲倦地长时间坐在计算机前,长此以往,玩游戏的会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利用辅助教学软件复习功课的可使学习成绩上升。但是如果不加节制的长期长时间使用这些软件,他们的身体特别是视力会受到明显的伤害。报上曾有过“因玩计算机游戏长达九小时而导致双眼爆盲”的报道。因此,如何科学的计划和控制使用计算机的时间,采用什么措施能更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身体和视力,这是教师和家长应反复向学生强调的重要问题。
其次,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发育成熟期,对事物、信息的鉴别能力还不十分强。现阶段,网上的信息不可能都是真实的,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因特网虚拟性的教育,在虚拟空间学生要注意自我保护。在网上,不要给别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不要单独去与网上认识的朋友会面。教育学生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自己在网上的所作所为。
5.中式面点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五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 其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然而面对新课程的诸多新要求和新变化而尝试教学时,从教师的“教”的角度看,主要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课改,而在于怎样才能按新课程理念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如何转变理念找到设计教学的合理突破口,掌握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策略,是我们急需共同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近几个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现作如下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程标准》的核心是内容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变化最大的也是内容标准。微观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它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一,强调专题性,打破了以往以中国史、世界史为分野的学科“本位”体系,按照内容性质划分为三大模块,分别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思想文化、科技等专题进行连续性的论述,这样有利于形成学习模块,有利于教学和学生自主性学习;其二,以问题为中心,三大学习模块以相应的核心问题为主题,总分为25个学习专题,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的把握。选修课也包括41个学习主题,可以互为补充。其三,改变了教学大纲以政治史为主的结构,明显加大了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科技史等方面的内容。在过去的教学体系中,受过去革命史观的影响,政治史一直是历史话语的主体。在20世纪80年代的史学研究中,这种情况在逐渐改变。整体观或者说是综合史观日益成为主流,加强经济史、社会史的内容正合时宜。从宏观体系方面来看,以专题史来提领国别史反映了人类社会由分散到整体的前进趋向,对于学生树立系统的人类观和历史观大有裨益。上述几个方面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史学研究的最新趋势。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与革新精神。
新课程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
1、课程目标的创新:新课程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三维目标。
2、课程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学科本位,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4、注重学生体验和知识更新:改变过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强调注重课本知识的情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知识。
5、课程的实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和简单适应,强调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以构建智能和人生意义的活动。
6、学习方法的变革: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体验性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和积极探索,提倡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
7、课程评价的改变:评价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侧重学生发展,注重教师的成长。
8、课程管理的创新:改变过去管理过于集中的情况,强调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
二、新课程与传统课程课堂教学比较
表现方面 传统课程 新课程
课堂活动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学生的发展 单方向发展 多方面发展
学习方式 独立学习合作学习
学习状态 接受学习探究式学习
学习反应 被动反应 有计划的行动
学习内容 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
教学背景 孤立的人工背景 仿真、现实生活中的背景
教学媒体 单一媒体 多媒体
信息传递 单向传递 多向传递
三、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基本问题:
1.初高中的衔接问题:
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所谓专题的形式。而这应建立在学生熟练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我们的众多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知识没有系统性,无法成为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因此,在进行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考虑学生通史知识的回忆和能力、方法的养成。这给教师增加了难度.。
2.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
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有三:① 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知识应注重实用性。② 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③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很多现实有用的知识课本所及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提供自学所需用资料的介绍。如此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去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呢?真是个题难。
3.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问题:
因为新课程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所以,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也很难把握。
4.课时的安排和教学的深度、难度问题。课时紧张,这是很普遍的问题.5.高考方案问题: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常说高考从高一抓起。课程的难度、讲解的深度以及上课的具体过程受高考方式的影响极大,但目前09年及09年以后的高考方案及其细节不明,如何把握?
四、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面对新课程的诸多问题,我们不能逃避,而应该积极应对,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来更好的推进新课程改革。
首先,正确认识新课程下三个角色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前提
1、新课程下的学生: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应以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性进行学习。学生也是个独特的人,他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实施新课程必须把学生当作有独立性的人看待,并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应所教学生的情况、要求和认知的发展规律。
2、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也是新课程评价的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也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因此,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的去了解以往的上课与新课程要求对照有何不足,然后扬长避短,并按新课程、新理念充实自己、改变自己。
3、新课程下的课堂和教材:新课程下的课堂具有传递、交往、情感归属、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五大功能。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决不是唯一的场所。教材则是学生学习的素材之一,并不是全部。新课程有多种版本的教材,因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师只能是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其次,备好课是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关键
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对备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认真钻研和把握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吃透这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
2、找准每一节课的核心与重点;
3、注重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
4、落实与表述各项教学目标;
5、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结合。
强调备课时要做到五结合1.备课标与备教材相结合;
2.备课本与备材料相结合;
3.备课文与备活动相结合;
4.备知识与备认识相结合;
5.备教师与备学生相结合。
第三、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的新探索
1.对传统讲授法的扬弃
不可否认,讲解作为一种古老的教学方式,在它沿用的历程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教学活动的发展和教学活动背景——社会的变化,逐渐显露出其不适合现代教学的弱势一面。但讲授法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将来都会长期存在于中学课堂教学之中,并依然会成为广大历史教师乐用和善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我认为对讲授法明智的态度与做法,不是抛弃,而是改变以前的满堂灌,并对之加以改造并使之趋向完善。
2.再现历史的情景或创设新情景的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试图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如音像器材、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电脑、多功能教室等来复原、营造历史场景,让学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历史图片、历史档案材料、历史电影的丰富,给开展这种教学方式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模式”是指在一定问题情境的支持下,师生从背景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一种教学范型。这一模式的教学进程往往是围绕一个或几个核心问题来进行,并且是以“问题”的驱动作为课堂教学动态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同时,课堂上的问题应当是有层次的,由浅入深、连续不断的,学生由“问题”学习始,终于更多的问题的形成和探究。
6.中式面点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六
摘要:近年来,双语教学成为本科教学改革中的重点之一。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要,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各高校都很重视教学。在阐述目前双语教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以期对国内方兴未艾的双语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的定义:The ri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在学校里应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从上述的定义中,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双语教学的实质是运用外语教授知识性科目。双语教学一般有三种教学模式:第一,学校只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语言进行教学,即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 pm-gram);第二,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者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成只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为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Gngual education);第三,学生刚进入学校是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然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为保留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一、中国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加入WTO之后,中国在各个方面与国际接轨,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日显迫切。为此,教育部2001年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 4号),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其中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很多大学积极开设双语课程,用英语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中国高校双语教学都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国外成果上,缺乏有深度的本土化研究;教学实践普遍存在着盲目跟风的“羊群行为”,迷失了方向,浪费了资源,影响了实效,制约了健康有序的发展。目前中国高校双语教学存在如下突出的问题: 双语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认识不深。在中国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虽已开展实施,但在一些方面还尚未达成共识,有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双语教学认识不清、理解片面、定位不准、缺乏积极性。有人认为,英语还未过关,没必要讲授和接受英语化的专业课;双语教学就是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多讲英语,以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双语教学无法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实施双语课既费时又低效等。一些学校的决策者也未对双语教学给予足够重视或提到议事日程,使得双语教学难以获得充足的可支配的资源。双语教师资源开发不够、配置不合理。双语教师是指那些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师,特指能用一门外语教授一门非语言课程的教师。双语教师不仅要精通学科内容,而且必须具备充分的语言水准,保证足以在任何时候用目的语授课。调查表明,目前中国高校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英语专业毕业并从事普通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师;另一类是某专业中的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这两类教师在从事双语教学中都存在明显的弊端:前者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但缺乏对学生的专业领域和实际需要的了解,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难以跟踪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态势,在教学中多采用以词汇、语法为主的语言教学方式,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有限;后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并非训练有素的语言教师,他们往往采用以内容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侧重教授专业术语和专业内容,而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安排上缺乏外语语言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忽视了双语教学中学生对语言特征和规律的掌握,对文化、思维及价值观差异的比较,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两者各自为阵,没有形成互补型的合力,因而不能形成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进而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实效。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需求不一。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内在需求。只有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达到足够熟练的程度,且有较强的认同感和需求时,才能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也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作为高校双语教学活动的主体,大学生的思想认同和接受能力是决定高校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取得成效的关键。但是,目前中国大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同度不高、接受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高校双语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调查显示,不少大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有些大学生因为前期英语基础较差,听说读写本身困难就比较大,用英语来学专业新知识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不可避免地产生畏惧和抵触情绪,遇到困难时往往是不耐烦或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双语教材盲目引进。教材建设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载体。目前,中国高校尚无统一的双语规划教材。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各高校在教材的选取上常常是五花八门,有原版引进的,有自编或联合编写的。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基础载体,原版引进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内教材的开发,为高校双语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推进了早期双语教学的发展。但是盲目大批量引进,不仅价格昂贵,对师生的文化意识和外语水平要求也较高,同时其编制和内容也不适合中国国情,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难以实现;自编教材则多半是把专业原版书籍中的一些文章汇编在一起,缺乏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技能训练的有序性。
二、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改进建议培训双语教师,提高双语教师的水平。对拟开设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培训,包括专业词汇的培训、口语的培训、更要注重西方思维方式的培训。定期举办有英语教师和各学科双语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论课、集体分析、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校可以推行中青年教师海外进修计划,补充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实行双语教师能力和水平资格评审、持证上岗制度,并从岗位津贴、职称晋升、进修学习等方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大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构建双语课程体系。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英语词汇,有助于他们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进而理解所学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而学会用西方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因此,在基础英语阶段,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重要,要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习者都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和实现可预见的目标。并把大学英语教学重点由语言能力培养转变到语用能力的培养上来。运用原版教材,结合中西方的教学思想。虽然有人认为运用原版教材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要培养学生的西方思维方式,运用原版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读懂、真正地理解原版教材的内容,掌握知识体系,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西方思维方式的培养。教学思想应注重中西结合。中西方的教学思想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西方的教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国内的教学强调学习的目的性,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两种教学思想的结合可以形成互补作用,从而培养出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双语教学科学研究。在国外,各高校的双语教学研究和交流已经走上良性发展道路,相比之下,国内高校及学者对于双语教学的研究和论证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大力开展双语教学的科研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及各学校有必要成立双语教学管理及研究中心,全面负责双语课程的开发、组织、实施和评估等工作。双语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还涉及到教学模式的改进和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信息学等学科的综合运用。我们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双语教学规律来指导教学工作,一定要适合中国的国情,要考虑到中国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语言环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学校可以聘请一些知名大学的双语教学专家到学校听课、评课,进行具体指导,推动双语教学课程提高质量和水平。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学评估。加强教学质量考核、监控和评估,科学、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估双语教学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保障。双语教学质量评估是对目标、课程、模式、方法、教材、教师、学生及管理等教学活动及其效果以及相关因素的评估。双语教学评估应根据双语课程目标的要求,实施对双语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估,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断获得成功与进步的体验;使教师获取双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以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校及时了解双语课程的实施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双语教学管理,促进双语课程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实践证明,实施双语教学质量评估,建构多层面、多主体、多纬度的双语教学评估体系,不仅能够准确、科学地对每个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价值判断,更重要的是可以全面鉴别教学质量的优劣高低,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7.中式面点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七
理论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当前很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并不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我们应该从学生本身、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学校的保障三个方面来不断完善,改变这种现状。
理论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系统地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有些从设计院校毕业的学生,甚至连“包豪斯”“工艺美术运动”“后现代主义”等这些词语都搞不清楚。当然,出现这种现象有很多客观的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认识上的问题,是对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
很多院校将自己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上,要求课程设置实践性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但是这并不是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忽略专业理论课程。旷课、打瞌睡、看小说、交头接耳等现象经常会在理论课程的课堂上出现。
笔者认为,影响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对理论课缺乏兴趣,认识不够。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知识都抱有极大的兴趣,但由于其理论水平、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理论课程往往设置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对于这两个年级的同学来讲,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没有认识到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是一种什么关系,也没有认识到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什么样的理论课程来奠定基础,所以不知道理论课程会对专业课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理论课丧失了兴趣,学习就会毫无目的可言,更谈不上方向和结果了。其次,教师授课方式有待改进。经常会有学生谈论某某老师的课上得好,某某老师的课一点儿意思都没有,这也就说明学生对老师的授课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学生对理论课程的认识和兴趣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这门课程的授课方式和态度。有些院校的理论课老师还固守着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从头念到尾,根本没有问题的引入、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没有教与学之间的穿插,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艺术设计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艺术理论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视野宽、观念活,较少条条框框,敢于冲破常规去大胆创造和表现新的内容和形式,思想倾向比较复杂,自我意识强,个性张扬。要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正确的学习心理,必须首先从思想上使其认识到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理论课程主要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一方面,作为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态度端正了,自然而然会激发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老师的授课,充分调动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
另外,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正确的学习心理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关系。首先,学生应提高自身素养,充分认识理论课程的重要性。现在并不缺少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设计者,软件只是一种工具,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设计思维,素质全面的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厚的理论知识,才可能用设计来表达人文思想,体现人文精神,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老师应激活课堂,勇于在教学上有所创新。加强引导需要老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资料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讲课节奏,改善传统的授课方式。如:理论课程的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可以将教材的内容“问题化”,让学生从问题的角度进行思考,对问题进行追问,梳理教材的来龙去脉,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理论思维的训练;教材的部分章节可以由学生组成讨论小组进行讨论,针对某一观点或现象展开讨论,并将各组的讨论结果在课堂进行交流,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不停地讲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具体的工艺美术作品或设计作品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作品的历史时期、创作背景、主要风格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充分利用新的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参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熟悉基本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前沿动态,开阔眼界,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将乡土美术融入到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来,乡土美术体现了文化的传承,把乡土美术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指导现代设计,在相关的章节展开讲述,可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
当然,学校的重视是理论课程良性循环的有力保障。作为学校和院系来讲,要保障理论课程的教学顺利进行,不能一味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间,而削减理论课程的必须课时。学校应该从师资建设、资料储备、硬件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
8.中式面点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八
作者:赵诗颐 发表时间:2006-12-6 23:38:17 来源:转载 访问次数:2830
关于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及实施教学的几点思考
赵诗颐
一﹑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和要求:
新课程改革实验已全面开展,势在必行。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感受很深,收获也很大,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首先是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很好地实现这种转变,我们认为首先必须认真、仔细、准确地解读新课程标准;准确、透彻地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因为这是实施历史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和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新课程教学实验,二、我们目前的进展情况分析:
我们目前课改进展情况,还仍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教学方式没有发生转变,教师还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组织教学,强调知识点的落实,强调学生记忆基础知识,仍然发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做,搞题海战术。这一切都是因为新的高考模式还没有出台,到底将来怎么考法,学校和老师心里没底。因此课改进展情况十分缓慢。但是从当前国家以及实验省份教育主管部门的决心看,新课程改革必须开展下去,现在只是一些相关的政策、措施还没有出台。因此,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先入为主,要不然我们将会陷入被动。“把握了契机,就把握了成功!”
三、关于如何实施新课程的认识:
1、应正确把握新课标规定的学习版块,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
新课标规定高中历史必修分三个学习模块,四个学习主题(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共计25项学习内容。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选修分为六个学习模块(六个独立的学习主题),学习内容涉及:重大改革(9个)、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7个)、20世纪战争与和平(6个)、中外历史人物评论(6个)共30个学习内容、探索历史的奥秘(1个)、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
2、教学建议:
历史课程标准从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这些理念和目标能不能实现,关键在课堂教学落实。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努力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的重大转变,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和推进历史课程。
(一)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
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历史教师要真正“教好”历史,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
1、让学生学会创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越丰富、越灵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就越活跃,越有创造性。
2、让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程将“过程和方法”作为三大课程目标之一,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从中学会学习。历史教师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应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学生学会学习的显著特征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更主要的是,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师生平等交流和探讨中得到发展。
3、让学生学会生存
新课程的根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人文主义”是最主要的价值追求。要求历史教师要树立明确的人文意识,让学生学会生存,具有正确的生存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
1、由照本宣科的“领唱人”变为无所不知的“故事大王”。
新课程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前提。
新课程还要求教师的引导能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相联系,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课程要生动,从教材内容到教师上课,都要能吸引学生。
历史本来就是无所不通的。作为历史教师,必须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历史教师必须精通本专业知识,并且兼容并蓄,博大精深。只有这样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神入”历史之中,以形象化的素材,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变的情感,合适恰当的形体动作,主动形象地再现历史人物的风姿面貌,准确具体地展现历史事件的绚丽画面:“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传人恰如其人”“叙事恰如其事”,使学生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通过历史教师角色扮演,形成鲜明清晰的历史表象,掌握准确的具体历史概念,形成相应的历史感。
2、由上帝化身的“传教士”变为引领学生品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大厨师”。根据“内容标准”充分开发和利用好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全人类创造出来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园林里,去品尝、品评历史的精神大餐。
3、由师道尊严的“师长“变为与学生平等的”谈话人“。
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将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新的增长点”。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警察”形象,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朋友”进行对话,精心营造民主和平等的新型角色关系。
三、更新教学原则、方式和方法
1、更新教学原则
(1、)“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2、)“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
(3、)“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4、)“让学生的双腿动起来”
2、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和方法(1、)“自学互论法”三个措施:
A:用问题引领学生自学。所拟问题的原则:一是要能包含教材的基本内容,二是要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B: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一是要列出教材的基本内容;二是要阐述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对重点问题的说明;四是质疑。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把书读懂。
C: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学互论”。并在互动过程中,建立激励机制,用“甲、乙、丙、丁”四个等次评估学生的讨论效果。
(2、)情境模拟法
强调“身入其境”,才能明白历史为什么这么发展而不那么发展,历史人物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那么做。
(3、)专题研究法
实施这一方法的具体步骤:第一步:精选专题。要能涵养教材较多内容,且能引申、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步:“开放“史料。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史料,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应的史料,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消化研究。第三步:成果展示。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于班内“墙报”或“学习园地”,优秀的推荐公开发表。
(4、)多方辩论法(5、)参观日记法(6)调查报告法(7)历史小报法(8)教师互换法(9)自由讨论法
四、以良好的心态应对:“用主动的心态去参与”,“用虚心的心态去准备”,“用自信的心态去投入”。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价值,需要我们用行动去关注、关切、关爱学生,更需要我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激情,激发出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新课程如何进入课堂
当下,在领导和专家大谈新课程之时教师们关注的则是新教材何时到手。尽管对教师们提出了诸如确立新课程理念、按新课程标准组织教学、新教材仅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材料而不是唯一材料、注重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善等要求,但教师们则是依然故我。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新课程真正进入课堂?
笔者认为,以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出发点到书本知识的掌握为归宿的课堂教学观,以及由此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阻碍新课程真正进入课堂的主要原因。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组织认知。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得最具体的是认知性目标,浅者要求达到讲清知识,深者要求达到发展能力,其它任务则可有可无。
第二,备课就是对教材的实施进行设计。尽管也提出研究学生,但教师是以教材为中心来思考学生能否掌握教材,课堂教学过程是按教材的逻辑、分解来设计一系列问题或相关练习,其明确答案是事先设定的。
第三,上课就是忠实执行教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到达到预定答案为止。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 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
要使新课程能真正进入课堂,就必须改变当下的课堂教学观及由此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从问题出发到问题的解决为归宿的课堂教学观,并形成以教学方案设计为起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课堂教学观 强调通过问题来激发师生的探索兴趣,满足师生知、情、意、行和谐的发展需求。具体地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课堂教学要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整体发展,要成为完整的人的教育。课堂不再是按“图”施工,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场所,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创生命辉煌的地方。课堂教学不在是对课程的线性演绎,学生不再是加工的对象。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的潜能和得到充分实现的过程,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课堂教学不仅注重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与多重关系,以求整和效应,而且注重师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和整体发展。
其次,课堂教学要让教师与学生获得真善美的真实体验,主题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不再被“死的”教科书或教案所控制,而是把它变成了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创造生成课程的一种资源。课堂教学将紧紧围绕师生的主动发展而开展,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以及手段将随着课堂教学情景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此时课堂教学充满着偶然性、不可预知性和机趣,在持续创造的教育情景中,教师的需要、兴趣、价值观、经验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得到了充分尊重,任何学生都有权对课堂教学过程发表自己的意见,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与学生通过共同参与、主动探究,使课堂变成了有真正生活的课堂,使教学变成了有创造力的教学。
以教学方案设计为起点的课堂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上述课堂教学模式与以传统的“备课”为起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区别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变按教材篇目思考教学为按课程单元思考教学。课程实施与课堂教学既有区别有有联系。主要区别是课堂实施 在内涵上涉及的范围比课堂教学更广,课程实施是执行一项或多项课程计划的过程,课堂教学主要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行为。其内在联系是课程实施整合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所实施的是课程。一门课程分为若干单元,一个单元又可分为若干课时。课程不同,单元的划分和功能也不同,有的课程各单元之间相互独立,在顺序上可互换位置;有的课程中,前一个单元是后 一个单元的基础;有的课程各单元之间的联系是综合的。应该根据课程目标、内容和实际情况对课程的各个单元和每一个 单元进行整体 思考和合理安排,以便有效地组织 课堂教学。
现实的情况是,由于长期以来以书本 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为课堂教学的任务,教师以习惯于按教材篇目,对教材知识进行精细化的处理,然后组织程序化的教学和操练,以达到教材知识落实的目的。结果是课程实施变成了教材灌输,教材篇目限制了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空间,捆住了教师和学生的手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 只有教材的要求,没有课程的目标;只有教材灌输的范围,没有课程实施的空间,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
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在正确的课堂教学观的指导下,整体审视课程,并对课程的单元作出划分和教学安排,然后按照单元来思考和设计教学活动。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两点:第一形成了课程实施的整体框架,便于从实际出发,调整课堂教学计划,创设适合的教学情景,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第二,拓宽了课堂教学的空间,教师和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课堂教学的配置权,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调整教材资源,整合其他教学资源。这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创造生成课程找到了切入口。
第二,变按教材篇目备课为按课程单元设计教学方案
长期以来,支撑“备课”这一概念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其基本结构是:根据教材篇目的要求,确立知识教学目标、内容、重点、方法以及反馈。尽管一再要求教师既“备课”又“备人”是自欺欺人,因为这种框架结构决定了教师无法做到既备课又备人。要改变这一状况,理想的办法是用“教学方案设计”的概念替代“备课” 的概念。
课堂教学方案设计是以单元为单位,而不是以教材的某一篇目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结构要素是:
其一,学生发展背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而不是知识,要有效得组织课堂教学,就要对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这种分析应客观、准确,且具有针对性,切记空泛,因为分析的目的是要筛选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因此,学生发展背景分析应为课堂教学目标生成的基础。
其二,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来源于学生发展背景分析,并针对学生背景分析中筛选出来的重要问题提出。这是的课堂教学目标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就是目标能反映和满足师生发展的要求;二是适切性,就是目标能立足实际并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三是整合性,就是目标既注重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师生生命活动的相互作用,又注重知识体系与生命活动的有机整合;四是可操作性,就是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不仅有系统的程序、步骤和方法,而且有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有效检测的手段。
其三,课堂教学内容、要求及方法。此时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它不仅指书本知识,还包括现实生活知识、课堂教学环境等。教材只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决不是唯一资源,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对课程单元内的课堂教学资源进行重新配置。譬如,对教学内容可增、可删、可减,对教学内容的秩序安排可置前、可置后、可置中。这样,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题性就有可能凸现出来了。为了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落实,应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要求、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指出的是,课堂教学要求应与课堂教学目标相一致,因为它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所选择的课堂教学方法要注意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单一方法与多种方法的有机组合,以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其四,课堂教学评价。评价是检测目标达成的手段。正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质量与水平。要丰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改变以往把布置与批改作业作为课堂评价的简单做法。要把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看作是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这里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既有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也有学生群体间的相互评价;既有终结性评价,也有发展性评价,既有量的评价,也有质的评价,究竟采取何种评价方式,应视课堂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情况而定。而促进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发展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
9.中式面点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九
关于构想素描训练的几点思考-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研究
构想素描训练作为当代专业设计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内容,是对传统设计基础素描教育内容的补充和更新,作为艺术设计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项有益的尝试,它在整个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为终极目标,对于培养现代设计专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来说,构想素描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 者:刘琬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 刊 名:新课程(教师版) 英文刊名:XINKECHENG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构想素描 设计素描 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 课程特征 训练途径10.中式面点理论试卷 篇十
注 意 事 项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6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60分。)1.()、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A、爱民族
B、爱祖国
C、爱和平
D、爱团结 2.公务员需具有的职业道德是()。
A、救死扶伤
B、为人师表
C、货真价实、公平交易
D、公正廉洁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烹饪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范畴。
A、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积极奋斗,努力创业
B、公平交易,货真价实,不顾质量,利益至上
C、积极进取,开拓创新,重视知识,敢于竞争
D、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徇私利,不谋私利
4.下列属于单糖的是()。
A、蔗糖
B、果糖
C、麦芽糖
D、木糖醇 5.下列食物有利于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是()。
A、梁溪脆鳝
B、水果沙拉
C、蒸米饭
D、牛肉白菜饺子 6.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 B
C、维生素E
D、维生素 D
7.关于无机盐的生理功能描述不正确的是()。
A、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B、硒是人体合成甲状腺的主要成分
C、铁的主要功能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
D、锌参与酶的活性,并为许多酶的活性所必需。
8.污染食品的细菌不包括()。
A、沙氏门菌
B、肉毒梭菌
C、葡萄球菌
D、酵母菌 9.化学农药污染环境,可通过()进入人体。
A、口腔
B、食物链
C、空气
D、蔬菜 10.据调查,男性肿瘤的()与饮食有关。
A、1/2
B、1/3
C、1/4
D、2/3
11.引起烹饪原料腐败变质的原因来自多方面,而微生物的()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一个重要原因。A、催化诱导作用
B、代谢活动
C、毒性的污染
D、氧化作用
12.主动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首先是要()细菌繁殖,不让细菌在温热条件下繁殖。A、杜绝
B、防止
C、避免
D、控制
13.一般生奶(刚挤出来未消毒的奶)的抑菌作用在0℃可保持()小时。
A、6
B、24
C、36
D、48
14.清洗后的双手应在消毒剂水溶液中浸泡()。
A、5-10s
B、10-20s
C、20-30s
D、30-40s 15.企业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能促进企业不断提高()和经营服务水平。
A、交流
B、质量
C、技术
D、成本 16.净料是指直接配制菜点的原料,它包括经加工配制为成品的原料和()。
A、购进的半制品原料
B、购进的制品原料
C、购进的毛料
D、购进的生料 17.原料加工后的单位成本等于()乘以原料购进价。
A、出材率
B、损耗率
C、定价系数
D、成本系数
18.触电是指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的破坏,如烧伤、肌肉抽搐、呼吸困难、昏迷、心脏麻痹以致死亡的过程。
A、生理机能
B、心理机能
C、肌肤机能
D、生理方面 19.灶台前必须常备有()等灭火设备。
A、贮满水的水缸
B、灭火专用的灭火器
C、黄砂桶
D、泡沫灭火器和黄沙桶 20.万能蒸烤箱打开开关后,机器预热()即可使用。
A、1-2s
B、10-20s
C、40-80s
D、60-120s
21.电饼铛主要使用于面点厨房,具有上、下铛双面烙制加热食品的功能,加热部分则采用大面积()形式,热效率高,清洁卫生。
A、半封闭
B、局部封闭
C、全封闭
D、底部封闭 22.轧皮机在使用时,要抬起托板()放入面坯进入轧面机。
A、30°
B、45°
C、60°
D、90°
23.在厨房里,绞肉机、切片机、粉碎机割手,轧面机、轧片机、和面机、搅拌机夹手是最常见的()。
A、刀具类使用事故
B、操作安全事故
C、机械设备事故
D、电气管理事故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不适用于()。
A、现役军人 B、个体经济组织 C、国家机关 D、社会团体 25.劳动法中的工资不包括()。
A、计时工资
B、奖金
C、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
D、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26.小麦的种类较多,性质不一。按季节分可分为()。
A、冬种春收麦
B、冬麦和春麦
C、小麦和大麦
D、小麦和荞麦
27.()中灰分含量最高。
A、特制粉
B、标准粉
C、普通粉
D、富强粉 28.面点中经常使用微量原料为了保证准确一般不能用()称其重量。
A、电子称
B、弹簧秤
C、天平
D、托盘天平29.起源于长江下游江、浙一带地区所制作的面点称为()。
A、广式面点
B、京式面点
C、沪式面点
D、苏式面点 30.水原性主坯根据用水温度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三种。
A、冷水面团、热水面团和烫水面团
B、明酥面团、暗酥面团和半暗酥面团
C、烧饼面团、包子面团和烧卖面团
D、冷水面团、热水面团和温水面团 31.()面坯色泽洁白、爽滑筋道,弹性、韧性强,延伸性差。
A、冷水
B、温水
C、热水
D、沸水
32.单手杖的使用方法,是推压面杖,不断()面剂,转动时速度要均匀,将面剂擀成中间稍厚、边缘薄的圆形皮子。
A、顺一个方向转动
B、左右转动
C、向四周转动
D、正、反面翻 33.搓条操作时,将饧好的面坯切成(),然后用双掌根将面推搓成粗细均匀的圆形长条。
A、方块
B、小丁
C、长方片
D、长条状 34.()适用于无筋力且易松散的面坯制皮。
A、捏皮
B、按皮
C、拍皮
D、压皮 35.春卷面的调制,是选用的()面坯。
A、稀软
B、硬性
C、粘性
D、脆性
36.蒸箱的使用应根据熟制原料及成品()的要求,通过蒸汽阀门调节蒸汽的大小。A、质量
B、重量
C、色泽
D、风味
37.铛是用来制作各种()的面点加热设备。按热能来源分电饼铛和普通(火力)饼铛二类。
A、包类食物
B、饼类食物
C、卷类食物
D、饺类食物 38.干烙是在()既不刷油又不洒水而直接烙制的一种面点成熟方法。
A、面点生坯表面
B、面点生坯表面和锅底
C、锅底
D、面点生坯表面和锅边
39.炸制油酥制品时,要将油烧至五成热左右,将制品下锅,在生坯将要定型时加大火力,提高油温,使生坯迅速()。
A、定型
B、定色
C、定味
D、大小 40.和面机主要用于拌和各种粉料,形式有()等。
A、电动式、手揺式
B、滚筒式、缸盆式、手持式
C、铁斗式、缸盆式、脚踏式
D、铁斗式、滚筒式、缸盆式
41.用和面机和面时,在投入面粉后,水要在机器运转中适量的一次性徐徐加入缸内,一般需要()的时间,即可成面团。
A、4~8分钟
B、6~10分钟
C、8~12分钟
D、10~14分钟 42.擀就是运用()将面坯擀制成不同形态的一种工艺手法。A、橄榄杖
B、双手杖
C、通心杖
D、各种面杖工具 43.切是用刀具将制成的整块主坯,分割成符合()形态的方法。
A、成品或半成品
B、生品或熟品
C、成品或半生品
D、成品或熟品 44.单卷法是制作花卷的一种方法,是将面团擀成薄片,()后,从一边卷向另一边,卷成圆筒形,下剂。
A、抹椒盐
B、抹糖
C、上馅
D、抹油 45.卷的要求之一,要卷得粗细均匀,因此,擀制时必须擀得()。
A、厚薄一致
B、长短一致
C、粗细一致
D、大小一致 46.模具这种成型方法,它具有既(),又有效果好看的特点。
A、随意创造
B、形态美观
C、操作简单
D、用途广泛
47.电烤箱使用需接通电源,打开开关;在设定()后,烤制产品。烤制工艺完成后,取出制品,关闭烤箱门。最后关闭烤箱开关,切断电源。
A、底火温度
B、面火温度
C、底面火温度
D、箱内温度 48.电热烘烤是以()为能源,通过红外线辐射使生坯成熟的方法。
A、红外线
B、电磁波
C、电
D、磁场 49.馒头成熟时,表面干爽,()。
A、无水气
B、有水气
C、微有水气
D、富有水气 50.蒸花馍为发酵面团制品,成品要求()。
A、暄软、外形美观、纹路清晰
B、暄软、外形美观、纹路模糊 C、暄软、纹路模糊
D、硬实、外形美观、纹路清晰
51.用玉米面调制面团的工艺流程是:准备原料-()-静置-成团。
A、拌和
B、搓擦
C、揉匀
D、摔打 52.莜麦面品种成品一般具有()的特点。
A、粘糯
B、软糯
C、爽滑筋道
D、绵软松发 53.小米粽子的制作工艺是()。
A、泡米—成形—熟制
B、泡米—煮米—成形
C、泡米—煮米—摊凉—成形
D、泡米—煮米—成形—摊晾
54.莜面饺子制作时,一般是将面剂压扁擀成直径约l0cm的圆皮,包入馅心,捏成()。A、圆饼形
B、方形
C、馒头形
D、月牙形 55.面鱼是在水锅中的水沸腾后,下入锅中()制而成的。
A、煮
B、汆
C、烫
D、氽 56.煮制高梁米粥时加入少量食用碱,不能()。
A、增加口感
B、增加香味
C、缩短煮制时间
D、增加营养 57.下列优质稻米中,色、形、味俱佳生长期只须75天的是()。
A、凤台籼米
B、云南接骨米
C、上海香粳稻
D、马坝油占米 58.煮制八宝粥,原料和水的比例是:()。
A、1 :6
B、1 :7
C、1 :8
D、1 :10 59.生粉团子用煮欠法成团一般煮制的粉料占全部粉料的()。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60.熟粉粉坯一般是糯米粉与()掺和先成熟后成型的一种粉团。
A、玉米粉
B、粳米粉
C、马蹄粉
D、面粉
二、判断题(第61题~第100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题1分,满分40分。)61.()社会活动的创造性而产生的三种道德分别是家庭伦理道德、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62.()讲究质量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求必须有绝对高的质量。
63.()健康成人能量的供给和需要基本上是平衡的,所以,通常根据体重的变化来衡量能量是否平衡。64.()动物性食品中乳类是乳糖的主要来源。65.()色氨酸属于非必需氨基酸。
66.()孕妇、乳母等人群,维生素易缺乏。
67.()在正常情况下,动物性食品及纯热能食物不宜摄入过多。68.()许多化学性污染物质主要通过食物链方式污染食品。69.()利用鲜酵母(纯酵母菌)进行发酵,一般在30℃以下,不超过1小时,但需加碱中和。70.()如果厨房领用的原材料当月未用完而有剩余,领用的原材料金额就是当月菜点的成本。71()菜点总成本是菜点单位成本的总和。
72.()搬运长形物体时保持前低后高,尤其是上下楼梯、转角处或前面有障碍物时。73.()醒发箱的温度、湿度设置过后就可将面坯放入。
74.()丹麦开酥机在需要紧急停止时,可按红色紧急停止按钮。
75.()预包装食品的包装应当标明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76.().使用酥皮机时,先放入和好的面,再启动电动机,经压面滚筒反复挤压即成面皮。
77.()冷水面团调制时必须先用用冷水和面,形成面筋再洒上温水,才能保证冷水面团的特点。78.()搓条是将调制好的面团搓拉成粗细均匀圆整的剂条的过程。79.()馄饨皮擀法。小块面团,使用小擀面杖擀制。
80.()平炉是一种灵活方便的小型炉,适用于各种类型锅等器具。
81.()制作春卷皮,是用适量饧好的稀糊面团在手中反复不停地抖动,同时将抖动的面团在发烫的平锅上轻轻揉一下,粘上一层面皮,至面皮金黄成熟,揭起,即成为春卷皮。
82.()面刮主要用于刮粉、和面、分割面团。83.()小簸箕不适用于扫粉。
84.()压榨鲜酵母不能与盐、高浓度糖液、油脂直接接触,否则因渗透压作用会破坏酵母细胞,影响面坯的正常发酵。
85.()切,是以刀为工具,将面坯分割自上而下慢慢推切的手法称切。86.()切的成形操作要求:下刀准确,规格一致,动作灵活,技术熟练。87.()拧的成形方法一般单独使用,不和其它手法配合使用。
88.()荷叶夹成形,是将圆皮的一半涂上油,对折成半圆形,在其表面用木梳压上花纹,在平直的一边
捏上尖头,在圆弧的一边用尖刀揿进3处凹痕使其成荷叶形状。
89.()在蒸箱将制品成熟后,先关蒸汽阀门,待蒸箱压力内外一致时,打开箱门取出屉。90.()蒸是利用蒸汽作为传热介质,使制品生坯成熟的一种成熟方法。91.()玉米按照种皮颜色通常分为黄玉米、白玉米、紫玉米。92.()玉米发糕生坯为糊浆状,因此在成型主要依托模具等容器。
93.()窝窝头成形先要搓成圆球状,然后从底部捏出小洞,最后在窝头上端捏成尖形。94.()小米淘洗时不要用手搓,也不要用热水淘米或长时间浸泡,以免造成营养流失。95.()籼米的黏性位于粳米和糯米之间。
96.()以粳米500g加上适当配料制成野鸭菜饭,出饭率应该在150%左右。97.()煮制糯米饭,原料和水的比例是:1:1左右。98.()米粉可以和南瓜泥掺和制作面点。
99.()生粉团子制品用水煮制时一般是冷水下锅这样便于成熟。
【中式面点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面点工艺学》08-02
面点房年终总结08-25
中式烹调师教学计划09-27
中式铺床教案09-11
中式快餐发展策略08-08
中式婚礼现场布置方案08-19
中式快餐行业stp分析08-21
传统中式花轿婚礼策划09-06
中式铺床实训报告10-06
探究汉英翻译的中式英语现象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