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4-10-03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共11篇)

1.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一

《翠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1.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下面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2.出示课题(齐读)

3.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4.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

5. 小结过渡。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

1.出示图片,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的眼睛()的嘴()的爪子

()的头巾()的花纹()的外衣

()的衬衫

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读一读。

4.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板书:爪子(红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灵活)嘴(尖长)

6.重点理解描写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7.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8.小结过渡。

三、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活动特点

1.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⑴翠鸟的动作怎样?

⑵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⑶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2.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指名回答)

⑵比较句子: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⑶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

⑷板书:等鱼:一动不动注视(静)

⑸指导朗读。

3.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⑵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划出有关词语。

⑶板书:捕鱼:蹬飞叼飞(动)

⑷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⑸汇报讨论情况。

⑹比较句子: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⑺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动作敏捷?

理解句子: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⑻指导朗读。

4.小结: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四、自学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

2.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板书:峭壁上

4.师归纳:

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茂秆上多停留一会儿。

5.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五、总结全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

1.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六、课外延伸

1.欣赏鸟类的图片。

2.课外延伸:

⑴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外形、捉鱼动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⑵自选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如,“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用彩色笔画一幅画。

⑶请你以“我喜爱的鸟”为题,仿照《翠鸟》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

2.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

反思型教学是指教学主体 (教育者、学习者) 在教学过程中, 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思考、探究、解决自身与各教学要素诸方面的关系问题,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相统一,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促使教学最优化发展的过程。

对于语文这一学科, 反思型教学更加必不可少。高尔基说过:“文学就是人学。”语文学科充分渗透了人文性与思想性, 在引领学生思考的同时, 作为教师自己则更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同样需要每日“三省吾身”, 这里的“三省”即为语文课前的思考、课上的思考以及课后的思考。以下我想结合苏教版语文《鲜花和星星》一课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思考, 谈谈个人的一些理解。

一、语文课前的思考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每上一节课之前, 我认为都应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以及学生的具体学情, 合理地制订出重、难点, 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突出, 凭借有效的教学设计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我在课前细读了《鲜花和星星》一课的教学目标, 制订了教学重点:让学生走进课文, 与诗人一起欣赏夏天满地的鲜花, 满天的星星, 入情入境地朗读, 从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大自然的清新美。于是我开始思考, 这一重点若要得到体现, 就需要创设情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通过感悟品味、美读吟诵来移情怡性。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 首先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于是我思考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活化、童趣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孩子展示多彩的自然世界, 配以教师童趣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另一方面引导孩子把直观感受通过自己的朗读体现出来, 并且以课文为例, 给学生提供几个大自然的画面, 引导学生进行迁移, 编创诗歌。实践证明,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明显地被调动起来了, 也较顺利地达到了我制定的教学目标, 优化了教学过程。

二、语文课堂的思考

众所周知, 课堂教学充满变数, 因为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所预先设计的模式进行, 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当然, 你可以回避学生的问题, 忽视他们的设想, 但这样的操作同时, 也扼制了学生的好奇心, 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接受者, 是发现问题的探索者, 是知识信息的反馈者, 是学习目标的实现者, 他们理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 从不可挑战的权威圣坛上走下来, 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和指导者,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即必须“以生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根本。只有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指导学生有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和质疑的勇气,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活泼。因此, 以教师为主导来合理引导, 以学生为主体来促进思考是关键。

在本节课上, 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这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孩子们眉飞色舞地朗读着, 一张张笑脸沉浸在诗歌美丽的意境中, 还有的情不自禁伸出小手比划。忽然一个小手举了起来, 她说:“老师, 第一小节的最后一句是说鲜花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第二小节的最后一句是说星星真比地上的鲜花还多。那到底是地上的鲜花多, 还是天上的星星多?”这个问题我确实在课前没有思考过, 想到这儿, 我抑制住内心的焦急, 微笑着望了望同学们说:“到底是鲜花多还是星星多呢?现在你们来讨论讨论吧!说说你的见解。”还没有等我把话说完, 同学们就急不可待地举手说:“应该是天上的星星多, 因为沙漠和海洋上没有鲜花, 但它们的上空却有数不尽的星星……”“我觉得是一样多!”又有孩子迫不及待地说, “白天看到的是鲜花, 到了晚上, 星星就出来了……”另一个孩子“噌”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老师, 我知道, 白天, 鲜花比星星多;晚上, 星星就比鲜花多!”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 互不相让。

面对孩子们的独到见解, 我认为都说得很有道理。我很高兴, 都给予他们鼓励。在孩子们放飞思维、张扬个性、充分体验、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之时, 我引导他们:“小朋友们, 这是一首美丽的小诗。鲜花多还是星星多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鲜花多很漂亮, 星星多也很美, 所以作者就把它们写到了一起。现在能不能把这首诗读好了?”孩子们一个个洋溢着笑脸, 响亮地回答:“能!”孩子在课堂上精彩的表现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推动。

三、语文课后的思考

俗话说得好:“玉不琢, 不成器。”那么, 上完一节课后, 如果不去打磨、推敲, 不去进行课后的反思, 教师就不可能在专业上得到提高与发展。我觉得作为一名会思考的教师, 在每节课后都应当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思得, 更应思失。只有存在不足, 才有进步的空间。不足改得越多, 进步才能越大;不足改得越及时, 进步才能越迅速。

可以说语文教学中的“三省”, 实质上就是布鲁巴赫等人从时间的角度来认识反思型教学的一个模型。他们认为反思型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 二是“实践中反思”, 三是“为实践反思”。“对实践的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实践之后, 即语文课后的思考;“实践中反思”指的是反思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 即语文课上的思考;而“为实践反思”则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 也就是“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的目的最终形成的超前反思, 即语文课前的思考。

不但如此, 我认为这样的“三思而行”还应该是一个不断循环, 并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一次课后的思考即是下一次课前的思考, 而下一次又会迎来新的课后思考。其实, 课堂教学的确需要如此的多思、多磨, 只有这样方能精益求精。

就拿《鲜花和星星》这节课来说, 虽然试上几遍并在赛课中获得成功, 但只要细细推敲还是有许多可以改进之处。如果将画重点词这一环节省略, 以范读等方式直接指导朗读, 可能既节省了时间, 又轻易地降低了学生朗读的难度, 岂不两全其美?要知道, 一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材的教学重点就是读书、写字!比如:背诵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节课的教学虽然对个别句子的朗读指导较多, 但是整首诗歌的朗读不够,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整首诗歌的理解与感知。而加上动作朗读、背诵就更需要读流利、读熟练了。当然, 这节课在这一环节上有所疏忽可能是为了后面拓展部分时间的保证。但是显然, 今后的教学中, 我们需要真正地把“学生本位”的理念落到实处。

3.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民主对话的基本形式。

2.体验民主对话的情景和氛围。

3.具备初步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民主对话

1.交流:同学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吧?还记得票价是多少吗?

2.走进听证会:重庆的公交车票价从2001年起,已有8年没调整过了。2009年4月初,市物价局提出了“调整公交票价”的方案。报告中提到重庆公交企业近几年累计亏损已高达12.42亿元。可是市政府并没有马上做出调价的决策,而是想听听群众的意见,召开了一次“听证会”。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大屏幕,走进这次听证会。

(课件播放“重庆市改革城市公交票价听证会”)

3.交流:召开听证会以后,政府经过研究决定“暂缓调整公交票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小结(课件出示):这种政府和有关部门与群众进行沟通,群众向政府和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方式,在社会生活中就叫民主对话。(板书:民主对话)

5.阅读:“民主对话”有哪些方式呢,请看课本第42页的介绍。(板书:民意调查、听证会、新闻发布会)

6.补充介绍:在我们这个民主的社会中,民主对话的方式远不止同学们了解的这些,还有(课件出示)——民意测验、座谈会、职工茶话会、团代会、论证会、职代会……

7.小结:在社会生活中,民主对话的方式多种多样。(板书:……)

8.过渡:如果政府要把重庆市改革城市公交票价的情况向社会通报,你们猜一猜会采用哪种民主对话的方式?(新闻发布会 )

活动二体验民主对话

(一)模拟新闻发布会

1.引入话题:同学们在电视中看到过新闻发布会吗?今天我们就在教室里现场模拟一次通报“重庆市调整公交票价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亲身体验一下社会中的民主生活。

2.分配模拟体验角色: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的人员主要有(课件出示): A.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市物价局局长、市物价局办公室主任、市发改委主任;B.各大媒体记者:重庆卫视记者、重庆交通广播电台记者、《重庆晚报》记者、《重庆时报》记者、《重庆晨报》记者……新闻发言人要代表政府发布有关新闻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谁愿意来扮演发言人的角色?(分配角色,请表演者上台就坐)剩下的同学就扮演各大媒体记者吧。

3.模拟新闻发布会。

⑴活动准备(课件出示内容):

A.扮演新闻发言人的同学:讨论分工,准备发言内容。

B.扮演各大媒体记者的同学:①和同桌一起确定扮演什么媒体的记者;②讨论并针对“重庆市调整公交票价”的话题提出问题。

⑵模拟新闻发布会:

A.新闻发言人发言。

B.媒体记者提问,新闻发言人回答。

4.交流:刚才同学们体验了一次新闻发布会,你觉得这样的民主对话方式有什么好处?

5.小结:通过新闻发布会,人们了解了政府的决策,老百姓拥有了知情权,体现了我们社会的民主。

6.拓展:通过这次“调整公交票价事件”,你觉得在社会生活中,当政府想了解人民的意愿时,当人民想向政府提出自己的意见时,可以采取什么方式?

7.总结:当人民想向政府和上级领导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时,当政府和上级领导想了解人民的心声时,可以采用民主对话的方式,大家可以真诚地相互沟通和对话。

(二)听证会模拟

1.交流:正如这次政府在决定是否调整公交票价之前,想听取人民的意见,想使决策更加合理,就召开了听证会,与群众沟通。你知道我们政府和有关部门召开过哪些听证会?

(课件随机出示图片:国家计委举行旅客列车票价听证会;《重庆市养犬管理办法》立法听证会;上海市居民用电价格听证会;重庆公交车票价调整听证会……)

2.观看视频:除了有成人的听证会,还有小学生参与的听证会。

(播放课件:全国首次小学生听证会)

3.引出活动话题:今天,我们就在教室里现场模拟召开一次听证会,进行一次民主对话。今天的听证会的主题是:“五一”节长假是否应该恢复?

4.模拟听证会角色分配(课件出示): A.参加本次听证会的听证方领导有:市人大主任、市办公室主任、市发改委主任、市文化局局长;B.本次听证会需要邀请的社会各方代表有:旅游业服务代表、普通市民代表、学生代表、交通运输业代表、企业公司代表、经济学专家代表、农民工代表、社会学专家以及旁听市民、媒体记者……想扮演听证方领导的同学请举手(请扮演者上台就坐),本次听证会代表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参加。现在就开始请你任选以上一种角色报名参加本次听证会。名额有限,请抓紧时间报名。

5.模拟听证会准备活动(课件出示):

⑴挂代表证。

⑵ 和同桌讨论“听证会”发言内容。注意:要围绕自己所代表的群体的利益发言,发言要符合代表身份。

6.模拟听证会召开:

⑴介绍领导和来宾。

⑵宣布听证会主题。(课件出示)

⑶听证会代表陈述自己的意见。

⑷听证领导总结发言。

⑸听证会结束。

7.交流:同学们刚才模拟了“听证会”,体验了民主对话,你们有什么感受?

8.小结:通过“民主对话”,政府能听到人民的心声,人民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中的民主。

9.讨论:如果你是参与听证会的群众代表,你认为自己应当怎样做才能够代表群众的心声?才能达到与政府的有效对话?(板书:民主意识民主能力)

10.小结:同学们,我们不但要从小培养自己的民主意识,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民主参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权利,履行自己的民主责任。

活动三参与民主对话

1.引出活动话题:接下来,请同学们来参与一次我们学校的民主对话活动,老师要看看同学们是否具有一定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

2.出示调查表:现在你们手上就有一张“学校服务工作满意率调查表”。你们可以通过填写调查表与学校管理部门对话。

3.填写调查表:请同学们在填写调查表时,要实事求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填,要认真地提出对学校工作有促进的、有价值的意见。开始填写吧!

4.反馈意见:你对学校的物业餐饮服务工作总体评价选择“很满意”的请举手,“满意”的请举手,“不满意”的请举手。你有什么意见?

5.总结:同学们参与刚才的“学校民意调查活动”,也就是参与了学校的民主生活。参与学校的民主生活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责任。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向高度民主的社会迈进,需要我们每个国民都具有民主意识,并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共建民主社会、和谐社会。老师希望你们从小在自己心中播下民主的种子,培养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国家公民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缩小课程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我经历了教学目标由多到少、教学设计由繁到简、教学实施由忙累到轻松的过程,最后确定本课分三课时教学完成:第一课时完成“民主选举”,第二课时完成“民主对话”,第三课时完成“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本课是第二课时“民主对话”的教学内容。我从最初的一节课讲三个话题,到现在确定一节课讲一个话题,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只有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和体验的时间,让教学更轻松,让学习更愉快、更有效。

2.力图构建体验型的品德教学课堂

体验是学生认知提升的途径。所谓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为了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社会民主生活,我有目的地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在亲历中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了解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对话形式。体验既是活动的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所以每次活动后都要组织学生围绕目标交流活动中的感受,提供一个信息分享和交换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的深化。学生对这样的社会生活情景再现既陌生又好奇,在模拟体验中获得了快乐,提升了认知水平。

3.尊重儿童思维特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本课是一节社会性较强的课。社会生活中的民主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注重联系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开课时联系儿童身边的新闻,将“重庆市调整公交车票价”的情景再现课堂。通过这一事件,引出“民主对话”这一基本概念,再结合具体事例体验民主对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既贴近真实生活,又让学生容易理解“民主对话”的含义。接下来让学生情景再现,模拟“通报‘重庆市调整公交车票价相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和“‘五一’长假是否恢复听证会”。学生在两次体验活动中了解到社会生活中民主对话的形式,体验到了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氛围。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增强教育的时代性和感染力。经过前面的铺垫,我再将学生引入校园生活,亲身参与一次“民主对话”——开展学校服务工作满意率的“民意调查”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民主能力,树立民主意识。这三个体验式的教学活动设计,遵循了儿童认知的逻辑,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蜀小学重庆400013)

4.翠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篇四

张晓昕

教学目标:

1、带着感情来读描写翠鸟外貌、捕鱼的各种句子,积累翠鸟外貌的段落。

2、学习第一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动物的方法和顺序。

3、培养学生喜爱鸟类,喜爱大自然的感情,并升华为护鸟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体会感情读出描写翠鸟的各种句子。

2、透过具体的语句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复习上节课词语.(1)指名读.(2)全班读.(3)听写.(4)同桌互批.二、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只(翠鸟)、书空。要注意写“翠”时羽字头不要带钩,看老师写一次。我们再来亲切的叫出它的名字——翠鸟。【板书:翠鸟】

2、那么,小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外貌、捕鱼、住处。【板书】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翠鸟外貌特点

1、看,这就是翠鸟,请仔细观察翠鸟的样子。看看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怎样描写翠鸟外形的?

指名反馈(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2、它的颜色作者是怎样写的呢? 学生反馈。(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3、请同学们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用△勾画出来。学生反馈。(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4、大家来读一读,这段话是从哪三个方面讲了翠鸟颜色鲜艳? 学生反馈。(头、背、腹)

5、我们就再来看看翠鸟的样子。

大家仔细观察,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学生反馈。(从上到下)

6、这几句都是围绕哪一句在写(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师小结:像这样的句子概括了后面的内容我们把它称为中心句。以后我们写作文时,就要像作者这样来写,抓住它的外形来写,写外形时重点又写了颜色。

7、这些句子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句式呀? 学生反馈。(比喻句)引读ppt

8、用比喻句来描写颜色鲜艳,那它的体型又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反馈。

那大家再来看看,翠鸟的体型和老鹰相比,显得(小巧玲珑)。

9、生活中,哪些动物也跟翠鸟一样小巧玲珑:麻雀、小虾„„

10、我们就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

四、体会翠鸟捕鱼的敏捷

我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翠鸟,它们还有一个外号叫“叼鱼郎”,它们捕鱼的本领可高了。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二、三自然段,找出翠鸟如何捕鱼的句子,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1、学生反馈。(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那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生读

2、这句话当中哪些词体现了它们捕鱼的动作。用○圈出来。学生反馈。(蹬开、飞、叼、贴)

3、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句子,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翠鸟离开苇秆,很快飞过去。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4、那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两句哪句好,为什么? 学生反馈。(学生体会后读一读)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

体验:叼、贴(读出翠鸟时准确、快)

5、老师亲自带你们去看看翠鸟如何捕鱼。ppt(体验翠鸟捕鱼的快、准确)全班齐读。师评。

6、翠鸟为什么能准确地捕到鱼,在之前有什么准备,请同学们快速找出,用__勾画出来。

学生反馈。(才见它起飞,一眨眼它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体会:“一眨眼”、“轻轻地”、“一动不动”(学生体会后读一读)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师评。

7、捕到鱼之后,只有(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从这句话中同学们体会到什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学生反馈。

师小结:从水波荡漾到平复只需要几秒钟。翠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叼起小鱼,并飞得很远。说明翠鸟的速度真是快啊!

8、那我们再来美美的读读二、三自然段,再来感受翠鸟的敏捷、机灵。

五、继续学文,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1、假如你们就是那一只只可爱的翠鸟,张老师想要到你们家做客,你们的家在哪儿?请大家一起来读读第四自然段,找着答案。

学生反馈。(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又很深。)

2、你们的家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小,里面有很深,一点都不好找,所以你们的住处很隐蔽。(板书)

请翠鸟们再来感受一下你们的住处很隐蔽。

3、我们对翠鸟知道的越多,就越喜欢翠鸟,越是舍不得伤害它。只是希望在翠鸟飞来的时候,远远地看着那美丽的身影,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4、请同学们看到生字条下面的问题:你们喜欢翠鸟吗?

喜欢„„为什么?

学生反馈。

5、总结板书:我们喜欢翠鸟是因为翠鸟的外貌,它的颜色非常鲜艳,捕鱼时身手敏捷,住处也是特别的隐蔽。因为这些特点,所以我们觉得翠鸟非常(可爱)、(机灵)。

六、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七、拓展:

仿照课本写法,写一个你喜爱的小动物。

附板书

外貌

鲜艳

翠鸟

捕鱼

敏捷

可爱 机灵

住处

隐蔽

教后反思:通过本次的教学,我基本完成了事先制定的教学目标、突出了重难点。用讲解、提问、设问、对比等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翠鸟”的认识。也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呈现。

但作为一名老教师教师,我还存在很多的缺点与不足。刚开始的时候比较紧张,课堂节奏有时没有把握好,中间的对比教学没有更深入。在发动学生积极性上面,应该更多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最后在评价学生的语言上应该更加的丰富。

5.翠鸟第二课时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1、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下面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2、出示课题(齐读)

3、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4、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

5、小结过渡。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

1、出示图片,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的眼睛()的嘴()的爪子

()的头巾()的花纹()的外衣

()的衬衫

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读一读。

4、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板书:爪子(红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灵活)嘴(尖长)

6、重点理解描写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7、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8、小结过渡。

三、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活动特点。

1、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翠鸟的动作怎样?

2)、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3)、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2、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1)、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指名回答)

2)、比较句子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3)、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

4)、板书:等鱼:一动不动注视(静)

5)指导朗读。

3、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1)、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划出有关词语。

3)、板书:捕鱼:蹬飞叼飞(动)

4)、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5)、汇报讨论情况。

6)、比较句子: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7)、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动作敏捷?

理解句子: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8)、指导朗读。

4、小结: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四、自学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

2、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板书:峭壁上

4、师归纳:

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茂秆上多停留一会儿。

5、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五、总结全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

1、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六、课外延伸。

1、欣赏鸟类的图片

2、课外延伸

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外形、捉鱼动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自选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如,“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用彩色笔画一幅画。

6.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好课文。

2.能借助字典自学字词,懂得有关词语的意思。

3.读懂课文内容。能够说出课文写了几种动物,它们是怎样过冬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难点:比较青蛙、蚂蚁过冬方式的相同与不同。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加深课文印象

二、分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①指名朗读。

②理解:早晨,小蚂蚁来到树林里,发现树林里有什么变化?(满地是落叶,感到有点儿冷,周围静极了。)从这些变化中你感觉到了什么?(秋天过去了,冬天来到了,朋友不见了。)

③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冬天来到时,树林里的变化)

④指导读本段。

2.学习第二段。

①指名朗读

②理解: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动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从哪里知道的?(燕子、杜鹃、黄鹂、喜鹊准备过冬的情景,从蚂蚁和喜鹊的对话中知道的。)

③读议小蚂蚁和喜鹊的对话。(从它们的对话中,大家知道了这几种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结合课文理解“暖暖和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就用“暖和”?“这儿”指哪儿?(当地,现在生活的地方)。

④指导读本段。

3.学生自学第三段,教师引导归纳整理。

①出示小黑板,交代学习方法与要求。

a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b 看看这段写谁准备过冬,用一个词说一说。

②学生自学。

③讨论。

你知道青蛙是怎样过冬的?冬眠是什么意思?

从青蛙的话中,你知道它是怎样冬眠的?(整个冬天,睡在洞里,不吃不动)

哪些词句写出了青蛙在洞里冬眠的好处?

4.自读第四段,看小蚂蚁怎样准备过冬。

①自学思考:小蚂蚁准备怎样过冬?

②联系比较:蚂蚁、青蛙在洞里过冬有什么不同。

三、回读全文,总结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中6种小动物,共有几种过冬的方法。

3.教师总结。本文告诉我们,冬天到了,各种动物都用不同的方法准备过冬。如燕子、杜鹃、黄鹂飞到南方过冬。喜鹊就在当地把窝垫得暖暖和和地过冬。青蛙和蚂蚁都在洞里过冬,但青蛙是冬眠,蚂蚁在洞里不冬眠,还要准备虫子当粮食,好在洞中生活。

四、完成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小蚂蚁:天真好奇;青蛙:自信且答问耐心;喜鹊:平静和气)

2.说说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教师也可简略介绍几种动物过冬的知识。

3.介绍有关课外读物,要求课外阅读,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教学反思:

《动物过冬》是一个关于动物过冬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蚂蚁找朋友的经过,告诉我们喜鹊、燕子、杜鹃、黄鹂和青蛙、小蚂蚁过冬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课后,我对这堂课进行了总结反思: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通过充分地默读、小声朗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这样学生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7.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七

一、阅读教学要正确理解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同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大致相同。事实如此,从高级教师到三级教师,从教学名师到非骨干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大同小异,关键只是理解不同。教学时,教师就应该以落实教学目标为重点,根据具体学情,精心组织教学过程,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苏教版教材《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明白人生需要战胜大自然的不屈精神,激励自己勇于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这样的目标,可以建构成千上万不同的课堂。如果教师对教材钻研不够深,就可能随意地改变教学目标,带着学生到处走,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根据阅读教学的规律,在这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解决的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问题。所以教学的关键问题不在于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进行的教学设计,而在于精心组织的课堂教学过程。

二、阅读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以“双基”为主线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在这阵地上需要做什么?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教学过程设计需要体现课程理念,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本位必须锁定,教学过程必须凸显过程美。

我设计的第一环节是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内容。

1.听写词语。

万马奔腾 羊皮筏子 浊浪排空 提心吊胆

谈笑风生 波浪滔滔 鼓浪前进 专心致志

在这些词语中,哪些是描写人物的?(指名说)

2.课文中描写艄公的特征有哪些呢?(指名说)

小结过渡:他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给我们的印象极为鲜明。下面继续学习课文,全面而深刻地感受一下主人公的精神形象。

这个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组织学生进行词语训练,通过词串“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与主人公的形象建立起联系 ,进而让学 生形成阅 读期待。

第二个环节是理解课文怎么写,感受人物形象。设计的过程如下:

1.学习第一部分

黄河激流澎湃,羊皮筏子又是怎样的呢?大家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找出描写黄河激流和羊皮筏子的句子。

(1)胆战心惊是什么意思?

这是描写人物心理的词语,从侧面表现出了黄河的气势。

(2)看图。“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板书:小、轻……6人

教师引导:你们看得很仔细!由这种场面你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交流:羊皮筏子这么小,上面没有护栏,也没有把手,可它曾是黄河上的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3)过渡:如果你就坐在这黄河的羊皮筏子上,你的感受如何?(胆战心惊)

2.学习第二部分

艄公和五位乘客都有什么表现?还有“我”呢?

(1) 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2)生交流。师板书:提心吊胆沉着大胆谈笑风生 从容

1“我”“提心吊胆”,是因为什么?(指名读第5自然段)这说明羊皮筏子承担着一定的重量,在湍急的水面漂流十分危险。

2不同的是艄公很 “沉着”。他的沉着表现在什么地方?“专心致志”说明了什么?(说明艄公面对险情和乘客的生命安全,注意力高度集中。)

“注视”是看的意思。“大胆地破浪前行”中的“破”是什么意思?对此,我们有什么感受?(艄公机智、敏捷)

小结:正因为如此,乘客才敢谈笑风生。乘客的表现正衬托出了艄公的沉着和智慧、可敬和可亲。

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对于第1、第2自然段,我引导学生感悟黄河奔腾的气势和羊皮筏子之险。在教法上,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体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最深的感受,最后让学生达到理解、感悟课文内涵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思维品质的发展。

3.学习第三部分

谁才是黄河的主人,为什么?

( 1 )范读第7、8自然段 。

(2)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指导读句子:“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词语“如履平地”是什么意思?说明了艄公的什么品质?(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3)小结:这个句子对艄公的形象进行了高度概括,是全文的中心句。

我相信,像艄公一样,我们也能成为大自然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4)齐读第7、8自然段。

这个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对以上段落的阅读、感悟,把对人物的认识上升到对人物精神形象的欣赏上面。通过范读、齐读、指导读等朗读形式,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艄公的智慧、机敏等。学生明白了在风险之中,如果艄公没有过硬的驾驶技术、心理素质,是无法做到从容镇定的,乘客更不会谈笑风生。

第三个环节是总结课文,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1. 爱迪生有句名言:“坚强者能在命运之风暴中奋斗。”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 《黄河的主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2.播放《黄河颂》。

3. 同学们一定有很深的感受。如果你到了黄河,见到艄公,会对他说些什么话?请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

三、阅读教学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强化学生的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8.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八

1.感知水的重要性及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状况。

2.懂得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珍惜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3.用自身行为影响家人及同学、朋友共同节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是我刚刚打来的一瓶自来水,你们看这一瓶水值多少钱?(同学们议论纷纷,作价不等)我们使用1吨自来水,收费1元。换个说法,1元钱可以买来2000瓶这样的水,1毛钱可以买200瓶,1分钱可以买20瓶水。也就是说,这样的一瓶水,价值是5分钱。把这么廉价的一瓶水倒掉你会心疼吗?(同学们再次议论纷纷,意见不一)

今天我们就认识一下水的价值——《从一滴水说起》,然后再发表你的看法。

(出示课件首页)

【点评:这部分虽是导入,但已深入了课文主旨。教师欲擒故纵,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二、探讨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离不开水?

生1:我们每天三餐离不开水。

生2:我们每天洗脸、刷牙、漱口离不开水。

生3:我们洗澡、洗衣服离不开水。

生4:我们洗碗、养花、养鱼,也得用水。

师:大家再想一想大的方面如农业、工业等方面呢?

生1:我知道炼钢铁得用水。

生2:我知道造纸也得用水。

生3:我知道庄稼要丰收也得用水,果园想丰收也得用水,所以,农业离不开水。

生4:大自然也离不开水。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离不开水,我们人类更离不开水。大家知道我们人体水的含量是多少?

生:60%。

师:那小孩儿呢?

生:80%。

师:人体中水的含量低于多少,人的生命就会出现危险?

生:20%。

【点评:教师没有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隐于学生后面,适时点拨,学生自然能兴趣盎然,如数家珍,列举水在生产生活中的种种作用,这恰是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发现的过程,意识到水真的是太重要了,是生命之源。】

三、假想地球上没有水会是什么样?

师:水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有这么重要的作用,连大自然也和水息息相关,那大家闭上眼睛冷静地去想想,假如没有水,我们的生活生产会怎样?地球会怎样?

(同学闭目思考,纷纷举手)

生1:没有水,我们会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到处臭味熏天,污物到处都是。

生2:我们没法刷牙、洗脸、洗澡、洗衣服……

【点评:这个想象过程,拓展了学生自我发现、自我体味的空间,是触及学生心灵的过程,更是由预设而生成新的思考过程。】

四、认识水资源及水危机

师:我们的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那是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覆盖着海洋。是不是说明地球上的水很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资料,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学生阅读资料,并纷纷举手准备发言。)

生1:地球上的水很多,但我们能用的淡水很少。我知道大量的淡水又以冰的形式存在于南北两极,人们根本无法直接利用。

生2:从这些资料上看出我国的水资源更少。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才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如果别人有四瓶水,我们中国人才有一瓶水。

生3: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我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我们这里已经限制用水了,一个月每人限水2吨,多用就得交高价钱。

【点评:这一环节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还培养了学生收集、归纳信息的能力。】

师:同学们,自然原因造成我们水资源先天不足,而河水污染,水浪费又使水资源的短缺加剧。

(教师演示水污染课件,学生说明其中内容)

师: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水污染、水浪费,使我们本来就短缺的水资源走向了危机。

【点评:本环节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水资源危机的忧虑。】

五、回归生活,寻找水资源浪费现象

师:水浪费现象在工农业生产中随处可见,如我国工业上万元产值用水量是91立方米,而发达国家仅用9.1立方米,我们是他们的10倍。那么,我们在生活用水方面有没有浪费的地方?

生1:洗手、洗脸时水龙头一直开着。

生2:我喜欢用水冲手,把水放得大大的,冲在手上很舒服。

生3:妈妈洗菜时一直开着水龙头。

……

六、演示课件,节约用水

师:我们用水如此奢侈,然而,我们有多少同胞却在忍受着焦渴的煎熬。

(贫困山区、西部地区缺水资料)

师:这时你想说什么?

生1:节约每一滴水。

生2:珍惜每一滴水。

生3:节约用水光荣,浪费可耻。

课件演示,生齐读:人类如果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师:那我们该怎么做?

生1:喝水时,喝多少打多少,剩下的下次喝。

生2:用完水关好水龙头,看到有人浪费水要制止。

生3:用水时不要把水龙头开得太大。

生4:劝诫家长要珍惜水。

生5:要把可以再次用的水,重复利用。

(播放课件,演示水的重复利用,学生讨论。)

【点评:此环节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使落实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七、作业

在学校、家里调查用水情况,然后根据节约用水计算出节水量。最后将自己的调查和建议讲给亲朋好友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共同提高节水意识。

课后反思:

综观整个教学过程,是想方设法来拨动学生心弦的过程。无论是欲擒故纵的导入,还是回归生活的发现,尤其是让学生从大量资料中了解我国水缺乏的现状,都是对学生心灵的一种震撼。而通过资料归纳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触及心灵的过程。这样,学生是在用心来感受水之珍贵,进而对浪费水的行为和现象发出愤慨,真正意识到: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课堂上的预设达到了目的,也有了新的生成。

本课教学设计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每个环节紧紧相扣,使明理与导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英才学校)

9.狼和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九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在进行本课教案设计时,要特别注重从生态的角度给学生做阐释,要善于利用打比方的手法,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的思想内容的正确理解。

2、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来升华感悟。在阅读目标上,必须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性、体验性,努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理解本课引号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分一下角色:第一组小朋友演狼、第二组小朋友演鹿、第三组演森林、第四组演人类。看看哪一组小朋友反应的速度最快,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鹿、森林、狼、人类。(很好,大家都挺快的)下面游戏要加大难度了,挺好老师说的词语和你们所表演的对象符不符合,符合的站起来,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活泼美丽、生机勃勃、贪婪凶残、智慧勇敢、令人喜爱、令人憎恶、地球的主人(你们为什么不站起来啊?)其实我们都是地球的主人。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齐:(生齐读题目:18狼和鹿)

二、教学第四自然段、质疑问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字词,读通了课文,还记得课文的最后一段有这样一段话,谁来读?

PPT出示: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指名一生读)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指名一生读)

2、读完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Q1为什么贪婪而凶残的狼会成为“功臣”?)“功臣”是什么意思?(有功劳的人)(Q2为什么活泼而善良的鹿会变成“祸首”呢?)祸首什么意思?(引起祸患的主要人物)

师小结:是啊,为什么贪婪而凶残的狼会成为“功臣”。板书:“功臣“ 可是看上去那么温顺、那么美丽的鹿竟然是“祸首”呢?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疑问再一次走进凯巴伯森林。

三、教学第一自然段

1、打开课本P101,自由读第一小节前两句:想一想,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读完抱臂坐正,谈谈当时的凯巴伯森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眼前的这幅画,你还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吗?(枝繁叶茂、树木成荫、百花盛开、鸟语花香)

2、小动物们生活在这里非常非常地幸福。是啊,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可是它们会一直这样吗?(不是)

PPT出示: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3、鹿群的后面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时刻面临着危险,它们还能够在林间快乐的嬉戏吗?因为怎么样?(狼在后面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

4、你觉得狼怎么样?(可恶、凶狠、非常恨它们、讨厌它们)

四、教学第二自然段

1、是啊,凯巴伯当地的居民们也很痛恨狼。齐读第二自然段:PPT出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

这段话,老师只感受到一个字:(恨),从哪里感受人们对狼的恨呢?(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人类不惜用25年的时间,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只剩下了狼的哀嚎声。狼在哀嚎什么?(感到委屈、应该感谢我们,我们是“功臣”)

是什么让人类迷失了双眼?(是鹿的可爱美丽、温驯、活泼)

五、教学第三自然段

1、面对着这群善良可爱、温驯而美丽吊带鹿,同学们喜欢吗?(喜欢)凯巴伯当地的居民也很喜欢,如果把这里变成鹿的王国,那该多好啊!它们终于梦想成真了,听老师读第三小节。

PPT出示: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2、听了老师的朗诵,孩子们,你们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萧条、小草枯死了、鹿群无精打采的、痛苦的身影)

3、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吗?(萧条)恩,还有呢?(荒凉)孩子们,你们所感受的画面是多么让人震惊啊!

PPT出示: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4、这是我们想要的森林吗?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5、师小结:森林像着了火一样,森林燃烧了,那是巨热,甚至比真正的火灾还要严重。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一边出示PPT图片:曾经的凯巴伯森林图片,曾经的一片葱绿,曾经的生机勃勃,曾经的一切的美好都在人们面前慢慢的消失了,出示PPT: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小鸟在哭泣,在。

6、师评价:说的多好啊!想象森林的感受,孩子们谁再来读读这句话,PPT出示: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2生读,齐读)

感受着凯巴伯森林悲惨的遭遇,谁在说说:为什么说鹿是破坏森林的“祸首”?(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森林被它们糟蹋的这么惨,还有更严重、更可怕的灾难正在悄悄地降临了。看:A、疾病在鹿群中传染。文章第三自然段有相似的句子,(生找到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PPT出示:B、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一生读、自由读、师范读)孩子们,再读这两句话,体会有什么感觉?那一句写的好?(疾病无处不在,妖魔很可怕)

师小结: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们仿佛看见了病魔把鹿群推向了死亡的边缘。所以说,鹿是破坏森林的“祸首”。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鹿群数量的变化。PPT出示:四千只 的鹿

十万只 的鹿 六万只 的鹿 八千只 的鹿

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鹿的数量先是增加后来在减少。鹿太对了,会生病,会死亡。)鹿太多为什么死亡?(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所以说,鹿是破坏森林的“祸首”。

破坏森林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呢?(人类)

六、教学第四自然段

是啊,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PPT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为什么说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又为什么说鹿是破坏森林的祸首?(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此时,人类的感受是怎样的?结果竟然是这样,人类会怎么想?(后悔)师小结:是啊,人类好心做坏事,因为人类盲目的爱结果酿成了这样的悲剧。人类无知的恨,最后让自己成了罪魁祸首。

大错已经酿成了,人类得想办法来弥补自己的过失?有没有人愿意替人类想想办法(防狼)

引狼计划:从1995年开始,美国从加拿大引进一些野狼,分批次放到凯巴伯森林中。让竞争来促进鹿群的生存;让生物间的相互制约给凯巴伯森林注入新的生机。

小结:

拿出你的笔来,谢谢你学这篇文章的感受?(人类不应该打破自然规律,每个动物都有生存的权利、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规律。)

七、作业

搜集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制成“读书小卡片”在班级交流。

八、板书设计: 狼和鹿

“功臣”

“祸首” 教学反思:

《狼和鹿》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和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自然界各事物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狼鹿共存,狼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第二自然段写当地居民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第三自然段写灾难逐渐降临到凯巴伯森林这片鹿的王国。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做梦也没想到,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课文层次清楚,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故事真实,说服力强,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向人们解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这篇课文计划两个课时完成,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教学时,我首先通过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学生容易出错的,地球的主人不仅包括人类,还有森林、狼和鹿等。引起学生注意地球的生物都是地球的主人。接着出示第四自然段的两句话,引发学生产生疑问?Q1为什么贪婪而凶残的狼会成为“功臣”? Q2为什么活泼而善良的鹿会变成“祸首”呢?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然后,带着问题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一片美好,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但狼一直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以此激发学生对狼产生恨,是啊,凯巴伯当地居民也是如此恨狼,教学第二自然段,狼和其它的一些天敌几乎被消灭光了,此时,凯巴伯森林变成了鹿的王国。教学第三自然段,抓住两句话来解读:

1、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2、A疾病在鹿群中传染。B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A、B句比较判断哪一句更好,得出B句号,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疾病的可怕,将鹿群推向了死亡的边缘。产生这种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人类,从教学第四自然段。最后,拿出你的笔来,谢谢你学这篇文章的感受?

当然,这堂课也有一些遗憾,以下就这节课中的不足谈一谈。

首先是朗读,没有引导昔日森林与现在森林对比时分角色读,在对昔日森林的理解中,朗读也不够充分。

在第一自然段教学时,出示图片,没有让学生先说说图片中的画面是怎样的,而是直接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比如:读完第3自然段,你的脑海中出现的怎样的画面?学生说:“人类感到后悔。”由于不是我预想的答案,我没有理会,而是引导他说出画面很凄凉。

此外,我在课上的提问过多过细,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品读,而忽略了文字本身,我的提问初衷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服务于朗读,自读自悟,但结果并不明显。

10.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十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现在我们再到威尼斯去,感受那里独特的风土人情。

学习课文节一段时,我们知道威尼斯的水上城市之称,还知道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那么,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你喜欢小艇的什么?请你用自己的方式,如朗读、画画、表演,小组合作探究等等这些方式来学习和表示你对小艇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样子一段

1、看到同学们这么投入,老师知道你们是非常喜欢小艇的。谁愿意说说你喜欢小艇的什么?你是用什么样方式表达的?

把你的画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好吗?(投影小艇)

2、你们觉得这只小艇画得漂亮吗?看到这位同学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用画画的方式,表达我对小艇的喜欢之情,你们愿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吗?(板画小艇)

3、刚才你们各自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你们知道威尼斯的小艇有哪些特点吗?

4、这只小艇有这些特点了吗?谁愿意到这儿指着小艇说说哪些地方体现了长、深、窄、翘这几个特点?

5、威尼斯的小艇真是与众不同,作者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小艇的呢?大家一起说(比喻)作者把小艇比作什么?(板书:像独木舟、像新月、像水蛇)

6、同样是写小艇,作者却用了三个不同的比喻句(出示比例句、点红)这三个比喻写出小艇的什么特点?(板书:长、深、窄、翘、灵活)

7、三个比喻句把小艇的样子写得又奇又美观,你能不能读出意味来表达你对小艇的喜欢之情?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2名)(3)他读得有意味吗?有没有流露出对小艇的感情?

(4)那老师不定期试试看行吗?

(5)老师读得怎么样?

(6)谁再来读一读?

(7)这个小组的同学像他这样读一读?还有同学想读吗?

(8)这么多同学想,那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学习船夫一段

1、小艇行走时仿佛田沟里的水蛇,除了因为它的造型奇特、灵巧外,还有什么样原因使小艇如此轻快灵活呢?(还有因为船夫技术好。出示船夫板画船夫)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我出最能展示船夫技术好的一个词语。(板书:操纵自如)

(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么样理解“操纵自如”这个词的?

(2)船夫的操纵自如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学好的小组要派代表举手。

(3)出示船夫技术句子、点蓝。

3、请同学们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船夫驾驶小艇的动作。

4、现在,请同学们站起来同桌合作或找到伙伴合作,一个人读句子,一个人演一演船夫的动作。

5、好,现在,我们来看看威尼斯的船夫叔叔是怎样驾驶小艇的?(视频)

6、讲述:小艇的样子真奇特,加上船夫的驾驶技术这么棒,所以人们坐在船舶里感觉又舒服又有情趣。(板书:舒服情趣)因此,威尼斯的人们可喜欢欢乐坐小艇啦。现在请大家一边快述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一边展开想象,哪些人会来小艇去干什么?

(三)学习作用一段

1、现在,把你想象到的填到这张练习卡(出示练习卡)

2、(发练习卡)这张练习卡,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主同学合作完成。

3、巡视,抽样自读,(投影练习卡)

4、还有许多同学填写得很好的,课后大家再互相交换练习卡交流。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几张图片。(出示图片)

放大介绍:A、人们可以在小艇上做生意。

B、白天,人们乘着小艇去办事。

C、晚上,人们乘着小艇去娱乐、游玩。

5、由这张练习卡和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知道小艇在威尼斯起到什么的作用?所以说小艇是威尼斯的(板书:主要交通工具。)

三、总结、迁移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大作家马克、吐温通过细致观察抓住小艇的特点进行精彩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堂特有的风土人情。

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写家乡的某一处景或者物。

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异国风情。文章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抓住事物特点写”训练的好例子。

教学设计以学习作者怎样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线,通过对重点段的读、想、说,班级讨论交流,并进行活动化教学,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

教学成功之处

1、课件展示,激发情感。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用课件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

2、自读自悟,启迪思维。

在引导学习“小艇的样子”“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段落教学中,明确 “主体”地位和训练“意识”,给出时间,让学生想象画面、欣赏画面,感受和内化课文语言和积累运用课文语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3、注重情境的创设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

4、课外延伸,探究迁移。

完成教学训练重点后,话锋一转,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威尼斯与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的比较。播放苏州图片展,并出示课后实践题:“课下搜集关于苏州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写一份调查报告”、“根据这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种交通工具。”从课后学生的作业看,学生的仿写作品比较成功,迁移训练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

1、在学生体会小艇跟威尼斯人的密切关系时,本来教学设计中预设了让学生想象的一个环节,即让学生展开想象,猜一猜还会看到什么人,并让学生照着书上的句式说说还看到谁也来了,以此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口语交际。但在实际教学时,因顾及时间,没有落实,感觉学生体会小艇的作用不够深刻。

11.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十一

教材分析: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一个“情”字,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情感充沛地去解读文本,所抒发的也必然是真情实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槐乡五月》通过作者质朴而形象的语言,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于槐乡由衷的喜爱之情。因槐花的美而动情,因孩子的乐而沉醉,这份浓浓的爱意随着文章轻快、形象而富有节奏的语言缓缓地流淌出来,而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被作者这份对槐乡的挚爱所感染,让这种纯洁而美好的感情流淌在孩子的心田!槐乡的美是整体之美,美得可以让人醉在其中不忍离去。槐乡的美也是细节之美,美得可以让人流连在枝头浅斟细酌。

基于以上解读,我设计了“整体把握美,细节品析美,实践内化美”的课堂阅读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所说的“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句高度凝炼而意味隽永的语言。

目标预设:

1.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感悟槐乡五月的美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会整体把握,细节品析槐乡五月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本语言美、槐花美、人性美的品析、诵读,学会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槐乡五月的美。

教学难点:

理解“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的内涵。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导入——回顾槐乡之美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槐乡五月》

2.出示生字词检查:

瑞雪初降白茫茫香气扑鼻熏醉

大大咧咧俊俏好客酿蜜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说槐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用上两个就更棒了。

4.学生汇报,教师总结板书 :美香热情好客

5.读最后一节,引领学生根据这节提问,提示学生到课文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课堂开始,必要的复习巩固会为课堂的教学奠定坚实有效的基础。这一环节,生字词的复习巩固是无可厚非的,但词语的复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准确发音,还要和文本密切联系,因为词语是文章最小的实体,甚至有些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抓住了词语的训练,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让学生结合朗读的词语,谈谈槐乡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实质上是让学生对第一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也是让教师充分掌握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课堂有效的生成铺设道路。词语的选择也是独具匠心的,它们既是文中读音较难把握的词语,同时更重要的是从槐花的美、槐花的香、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三方面隐约地透露出文本的主题,点明了文章的线索,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服务。这些“有结构的材料”,会随着学生的感悟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二、 诵读品析——感悟槐乡之美

1.师:首先我们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分为两部分,逐个解决。

(1)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2)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2.师:第一个问题,你认为可以在文章哪一节找答案呢?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你感触最深的地方,反复品味朗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划边思考感悟。

设计意图:槐乡的美不仅是整体之美,同样也是细节之美,千千万万个细节之美构成了它的整体美。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所获得的审美享受也存在差异。所以在问题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从整体出发,使问题的答案更具开放性、主观性、多元化的特点,这样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但问题的开放并不意味着问题的随意,信马由缰,这里教师要对学生阅读后所生成的感悟做好预设,帮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向着文本意蕴和作者的隐性思想纵深处触及。

所以设计了以下环节作为学生生成性问题的预设:

文章的第一节是解决问题的文本源,需要反复地品味赏析。

文章第一节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角度描写了槐花的美,展现了一幅繁花似锦、芳香甜蜜的画卷。其中貌似平常,但却耐人寻味的三个比喻句需要反复斟酌、品味,这三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从不同观察角度展现了槐花的形态美。汇报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把槐花比作什么?都是写槐花的,可为什么打的比方却不一样呢?启发学生了解作者选择了不同的描写角度,可以全面地写出景物的美好。

此刻,再让学生欣赏和三个比喻相一致的槐花的画面,文字与画面相交融,加上音乐的渲染,槐花的美丽,作者的语言都会打动学生的心灵,在孩子心头留下一抹浓浓的余香。学生通过朗读诠释心中这份对槐花的喜爱,怎能不动情?配乐背诵这三个比喻句也是水到渠成!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这两句易被孩子们忽略,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思路:

(1)当你漫步在花海中,你听到什么呢?

(2)这两句能说明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吗?

(3)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探讨,启发学生读透语言,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在对话中促使个性化的阅读见解的生成和自主性阅读图式的建构。

本节的又一难点,是对最后一句话中的“浸”字的理解,是对“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语不同层次香的感悟。三个词语虽在一句话中,作者却含而不露地写出了某一物体的味道,这就给孩子们的学习、解读留有更多的空间,在文字间穿梭徜徉,有理有据、天马行空地谈着自己对三种香气的理解。喜欢哪一种,就多谈些喜爱的原因,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沉醉在自己营造的美妙香气中,此刻,再让孩子回眸自己的心境,“沉醉”、“陶醉”等词语已不鲜见,教师总结为一个“浸”字,完完全全地享受着这香气扑鼻的世界,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二三两节的学习围绕着第二个问题展开: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1.自由朗读文章二三节,围绕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2.假如你以记者的身份去槐乡采访参观,你会拍下哪些画面?为什么?小组内交流。

3.介绍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设计意图:此处的学习同样从整体出发,让学生到文章中去寻觅能凸显主题的细节。文本的解读,主题的发掘是个逐渐丰富、不断延续的过程,教师绝不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将学生的思维“格式化”。

文章的二三节可以解答出讨论的话题,这已经在师生之间形成共识,而在共识层面之上,仍需要向纵深发掘,“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个性的光芒在此闪耀,学生的汇报就会是充满个性的阐释。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去拍画面,实际上是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充满乐趣的情境,让孩子融情于景,表述的过程也是语言内化的过程,在语言内化的同时,他们的审美价值观也在悄然地丰富着、升华着。

基于以上思考,我作出了以下教学预设:

1.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表演、朗读、采访等不同形式来交流各自对“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个问题的理解。

2.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段制作槐花饭的影像资料,一小罐槐花新蜜供孩子们品尝,让孩子乐在其中,真正感受到槐乡孩子在五月中的无限乐趣。

3.赏析词语:为什么说“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而不说走到哪里呢?

4.开展分角色朗读训练。

总结全文:深情朗读最后一节。

三、 综合实践——展示槐乡之美

师:槐乡五月这么美,我们一定要为它宣传,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槐乡,喜爱槐乡。现在又是五月了,今年,槐乡准备办一次槐花节,你打算在槐乡举办哪些活动,通过哪些方法来吸引八方来客呢?请每个小组设计出自己的活动计划。学生讨论,交流。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动物瓶》及教学反思下一篇:语文早读课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