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语文教案-g k h-人教新课标

2024-06-21

一年级上语文教案-g k h-人教新课标(精选11篇)

1.一年级上语文教案-g k h-人教新课标 篇一

影子

教材分析:

xiaoxue.xuekeedu.com

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本篇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读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非常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种笔画“横斜钩”、“竖折折钩”和两个偏旁“犭”、“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用“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词说一句完整的话。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了解影子与太阳的关系。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个字,认识两个偏旁“犭、宀”,认识一种新笔画“横斜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就像一条小黑狗,阳光下面跟你走。

2、这谜底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板书课题:影子。

3、出示学习目标:

xiaoxue.xuekeedu.com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个字,认识两个偏旁“犭、宀”,认识一种新笔画“横斜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齐读课题。教学生记“影”字。“日”代表太阳,太阳当空照着,地上有一幢高高的建筑物,旁边有一片影子。认识偏旁“彡”。

(设计意图:以目标导向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会激发学生主动求知和主动学习的意识。目标引领是自主学习的根本。)

二、学习生字

1、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注意遇到不懂的字要借助拼音把它读准确。

2、识字。

(1)同学们,要想把课文读好,首先就得过生字这一关。(2)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师生相互正音。

(3)齐读。教师相机从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等方面引导拼音特点,突破难读字,如“前、跟”是前鼻音,“影、常、朋”是后鼻音,“常、着”是翘舌音。(4)说说怎么记住它们?(认识 “犭、宀”两个新偏旁。)

集体交流。(引导整体识记“影、前、常、黑”,同学间合作演示前──后 左──右等字义,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着 朋”,说说还有哪些字是带“犭”“宀”“足”?你能为“黑”“友”找个朋友吗?)

(5)去掉拼音读。打乱顺序读。男女生读。(6)开火车读,比比哪列火车开的速度最快。

3、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挑战读词语。

4、出示词语:影子、朋友、前后、跟着、常常、黑狗。指名认读。齐读。(“影子 跟着”读轻声)

(设计意图: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大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显得尤其重要。于是,学生字时我设计了采用多种形式识字。)

三、朗读课文

1、过渡:同学们认识了生字和词语,相信课文就读得更好了。现在我们把生字放回到课文中来读一读。

xiaoxue.xuekeedu.com

2、学生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练习把课文读通顺。

3、同桌互读,比比谁读得准。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5、分小组朗读,男女生朗读,齐读。

(设计意图:作为起始阶段的阅读教学,培养语感尤为重要,朗读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感受文章所蕴涵的情感的常用方法。)

四、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飞”,看看这个字像什么?(鸟扇着翅膀在飞。)组词。指导认识新笔画“横斜钩”。

2.出示“九”,和“飞”比较一下,“飞”字里的“横斜钩”和“九”字里的“横折弯钩”有什么不同。

3.教师示范“飞”字的写法。

4.练写。(教师加强巡视和指导,对个别写得不成功的同学要多加鼓励和提示。)5.展示学生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2个字。认识一种新笔画“竖折折钩”。

2、能用“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影子》这篇课文。

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2个字。认识一种新笔画“竖折折钩”。(2)能用“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词说一句完整的话。(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师生共同正音。齐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xiaoxue.xuekeedu.com

3、出示词语: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影子、跟着”读轻声)齐读,男女生读。

4、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学得都挺棒的,不知道你们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请自由读读课文。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课前开展几分钟的复习,巩固了学生上一节课所学知识,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第一幅图:你知道课文的哪一节是写第一幅图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片,图文结合。)

2、什么时候影子才会出现在人的后边的?请看看图片说一说。当太阳在人的前方时,影子在人的身后。

那么当影子出现在人的前方时,太阳在哪个位置? 可见,影子和太阳的位置是相反的。

3、那么,当影子在前或在后的时候,作者说它是一条小黑狗。齐读后两行。

集体讨论:把“常常”换成“天天”行吗?为什么?

4、说影子是个“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影子的颜色只是黑色的。

看来,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就会在生活中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德育渗透)

(设计意图:“主动探究型”阅读教学,就是从尊重学生的精神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探索知识,发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个性的自主发展。)

5、指导读句:影子/在/前,影子/在/后。读“常常”一词时,声音稍微上扬。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6、出示第二幅图:你知道课文的哪一节是写这一幅图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片,图文结合。)

xiaoxue.xuekeedu.com

7、什么时候影子才会出现在人的右边的?请看看图片说一说。当太阳在人的左边时,影子在人的右边。

那么当影子出现在人的左边时,太阳在哪个位置?

8、齐读这一节的后两行。读了这两行,你知道了什么? 集体交流。

9、指名读第二节,小组读,齐读。

10、学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设计意图:学生读书必然有疑问,“疑问”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真正的运转,使得学生从“依赖他人的学习”“被动学习”转变为“自我学习”“自己主动地去学”。)

11、指导背诵。

12、看来影子真有趣,它总是会跟我们玩游戏。总结,板书。

13、明确“前、后、左、右”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方位词。说说:

我的前面是________ 我的后面是__________ 我的左面是________ 我的右面是__________ 同桌练说,互听互评。

谁想说给全班同学听?指名说,集体评议。

接下来更高难度了,谁能说说:()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设计意图:结合课文能力目标,我引导学生在观察教室的基础上,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三、写字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种新笔画“竖折折钩”,让学生明确这一笔画是一笔写成的。

2、接下来我们要写的这两个字都带有“竖折折钩”这个笔画的。出示“马、鸟”,分别认读这两个字。

4、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思考: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呢? 全班交流。

5、教师范写,提示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学生先描红再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7、班上展评,夸夸自己或别人的字,学习别人的长处。

xiaoxue.xuekeedu.com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教会学生写字的方法,加强个别指导,让学生在写字中体会到汉字的美。)板书设计:

影 前 左 太阳 右 后

2.一年级上语文教案-g k h-人教新课标 篇二

一、导入有童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一节课的导入,我采用低年级孩子喜欢乐学的猜谜引入:

师:老师知道你们最爱猜谜语,现在,我这儿有一则谜语,你能很快地猜出来吗?

出示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地上没有天上有。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有两只角。老有牙,小有牙,不大不小没有牙。学生一下子就猜到:月亮。

课伊始,学生便被谜语吸引住了,兴致勃勃地把小手高高举起,争着猜谜。与此同时。我用课件显示一轮弯月冉冉升起的画面,并用语言解说着:傍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在一望无际的蓝天上,慢慢地升起了一轮弯弯的月亮。我坐在小小的月亮船上,看着满天闪闪的星星。学生随着我的描述,由兴致勃勃举手到安安静静地睁大眼睛观看,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他们不禁发出惊讶的赞美声。教师随之出示课题《小小的船》,并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课题。至此,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课堂,开心地参与到整个课堂中来,为后面的有效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读文有童趣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才能让他们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而不至于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呢?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设计了五个情境读课文。

一创情景初读。教师:“小小的船可好玩了,孩子们愿意上去坐一坐吗?”——自由读课文,感受快乐。

二创情境合作读。教师:“现在,带上小伙伴一起上去玩一玩吧!”——同桌一起读,互相纠音。

三创情景整体感读。教师:“看你们玩得这么开心,带老师上去一次吧!”——全班学生齐读给老师听。

四创感知后配乐读。教师:“蓝蓝的天空多美啊!闪闪的星星多可爱,让我们一起坐上弯弯的月儿船,再去享受这份快乐吧!”——学生兴趣盎然地配乐读着,陶醉在文本中。读后想象练习:我坐在小小的船里,一会儿_____,一会儿______。

五是看谁会读。通过“我做你的小老师”练习朗读活动,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并在班里进行感情朗读展示。

这五步充分的朗读,让学生真正乐意地参与到读书中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识字有童趣

识字是低语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里,我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创新因素,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联想、游戏中愉快地识字,达到识字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闪”字时,配有闪闪的星星图片,还让学生练习:

闪闪的星星闪闪的()闪闪的()

帮助学生在字词与意思之间架起认识的桥梁,从而理解词意,提高识字、学词的质量。又如学习“坐”字,我让学生猜谜语:两个小人真调皮,各自坐在土肩上。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马上猜到了“坐”。猜的兴致高,记忆也就快,巩固也牢。这样利用汉字结构特点编的简单字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了知识。

四、写字有童趣

3.一年级上语文教案-g k h-人教新课标 篇三

一、说教材:

《操场上》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这是学生学完拼音后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第4课。本课有一幅表现操场上热闹的图,6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图上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所玩的大部分体育活动,儿歌概括了操场上活动的情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在这节课上,我安排的学习任务是认读课文中的9个生字,学会写“

八、入”两个字,还有一个新的偏旁“足字旁”。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我就要想尽办法,变着法儿的把他们引到课堂中来,引导他们主动一些的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

三、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揭题

(播放进行曲)师:一首音乐将我们带到了操场上,你们平时体育课在操场上都参加哪些体育运动呢?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课《操场上》。板书课题。生读。

想不想看看其他学校的小朋友下课都干些什么吗?(想)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闭上眼睛,等数到三再睁开。(师出示课文情境图)

(二)学习字词

1.看图说话,认识体育活动的名称。

师:看,操场上多热闹啊!这些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生: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球„„)

师:你们说的真棒!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刚才你们说的体育活动中就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词语宝宝,咱们一起把他们读出来怎样?(师点击课件出示词语)

2.这些词语你们认识吗?(如有认识的就请他读一读)不认识怎么办呢?

--1--

利用拼音自已读一读,指名读、集体读。

3.教师:去掉拼音小朋友们还认得这些字吗?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小朋友反应最快了。利用课件,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组织学生看老师手里的卡片不出声做动作。

5.小朋友看刚才我们学的词语中有的是用手做的动作,有的是用脚做的动作,那么请几个小朋友互相合作找一找哪些是用手做的动作,哪些是用脚做的动作?师生一起总结学习:“扌、足”。将字分类写在黑板上。

(三)初学儿歌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9个生字娃娃,还有5个生字娃娃藏在了儿歌里,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 1.课件—出示儿歌,听儿歌,找生字娃娃。请同学们在自己书上儿歌中找出这5个生字,一边找一边读。然后和同桌交流,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2.利用课件检查识字。

老师随机指导你是怎么记住“身”这个字的?这几个字你还能组词吗? 3.初读儿歌

认识了生字,你们一定想读这首儿歌了吧?谁来试一试。指名读,范读,再指名读,集体读。

(四)游戏巩固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已经知道大部分同学都已经认识了今天所学的生字。那我们来做个拼图识字游戏吧!

(有15个奥运小五环,每一个五环后面藏着一个生字娃娃,翻开一个就请同学们认读,15个生字认读完之后,再找一组同学读这些生字,每读一次,再翻过去,就是一幅图的一部分,等到这些字都读完过关了,就会出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标志---中国印。)

这个设计一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主要还是体现了本课的思想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老师给学生介绍中国印,让孩子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我们北京召开,鼓励孩子们到操场上去,积极锻炼身体。

--2--

(五)结束

师:铃声响,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我们一起去操场活动活动吧!

4.一年级上语文教案-g k h-人教新课标 篇四

教学目的: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关键:通过亲自参加实践活动及与同学合作交流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实践活动

教    具: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

教学课时:7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的: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书第1页的图,描述:一座大桥横跨江面,汽车、轮船在桥的上下来来往往,繁忙极了。

2、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指名回答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问:说“汽车在上面”对吗?“汽车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汽车的位置呢?

指名说一说后,再让在小组内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汽车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指导学生填书第1页的空。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出示教材的第9页第7题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让学生自由的说,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5.一年级上语文教案-g k h-人教新课标 篇五

1.通过欣赏歌曲《天堂》,指导学生学会听辨乐段,提高对蒙古族音乐的感受力和鉴赏力。2.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和草原人民质朴、执着的性格,从而激发学生对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及特点并学会听辨歌曲的乐段。

2.感受、欣赏歌曲《天堂》,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教材分析

《天堂》是一首优美抒情的蒙古族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不仅抒发了蒙古族人民对美丽草原和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歌中还时时透射出蒙古人开阔的胸襟。这首歌曲分为两个乐段,采用五声羽调式,第一乐段描绘了草原美丽的景色,曲调比较平稳悠长,大多在中低音区进行,每句的结尾音拖得很长,呈现出典型的蒙古族长调歌曲的特点。第二乐段表现了主人公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曲调在较高的音区中进行,生动地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天堂》的作者及演唱者腾格尔,出生在内蒙古,他的演唱浓厚而富有激情,以其真挚的民族情感和全身心投入的演唱,深深感动着听众。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蒙古族风土人情介绍。

学生观看蒙古族风土人情视频,老师进行讲解。

师: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勤劳勇敢的蒙古人民生活在辽阔美丽的草原上,那里天高云淡,绿草幽幽,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美景,常常令人们难以忘怀,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充满蒙古族民歌风格特点的歌曲《天堂》。

教学要求:教师随多媒体的播放进程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认真聆听,从而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力求通过观赏和亲身体验相结合,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接受与本课学习有关的文化。

二、歌曲欣赏

(一)《天堂》 1.初听歌曲《天堂》。

提问: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听后回答)师:这首歌曲表达了蒙古人民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我们从歌曲中感受到了草原美丽的景色和主人公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2.复听歌曲《天堂》。

师:歌曲具有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下面,我们从歌词和音调两方面来感受一下蒙古族歌曲的特点。

(1)从歌词上分析。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腾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我的家”朴实的歌词配上旷远悠扬的曲调,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多么优美的画面。辽阔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让我们的思绪在大草原上纵情驰骋。(2)从音调上分析。

歌曲的第一段曲调比较平稳悠长,每句的结尾音都拖得很长,呈现出典型的蒙古族长调歌曲的特点。

教学要求:通过让学生从歌词和音调两方面进行分析,使其感受到歌曲的民族特点。3.完整聆听,听辨乐段。(《天堂》曲谱)(1)完整聆听,分辨乐段。

通过聆听,让学生知道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

(2)感受两个部分的情绪变化。(从速度、音区、力度和节奏上进行分析)① 聆听歌曲《天堂》第一部分。1=F 4/4

a.学生分组讨论。(从速度、音区、力度和节奏上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大多在中低音区进行,速度稍慢、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描绘了草原美丽的景色,表现了主人公对家乡的赞美。

b.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边听歌曲的第一部分,边表演具有蒙古族特点的舞蹈动作,抒发对美丽草原的的赞美之情。② 聆听歌曲《天堂》第二部分。1=F 4/4

a.视唱第二部分旋律。b.演唱第二部分歌词。

通过演唱,学生感受到和第一部分相比,第二部分大多在高音区进行,速度变快了,节奏变紧凑了,力度也增强了,各个乐句最后一个音并不长,相互衔接更紧凑了。情绪高亢、充满激情,表现了蒙古人民对家乡的无比热爱。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从速度、音区、力度和节奏上听辨并感受歌曲两个部分的情绪变化。4.深入聆听,体会情感。(1)简介腾格尔。

腾格尔生于内蒙古,从小就深受蒙古音调的熏陶,又受过良好的专业音乐教育,所以,他的演唱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和显著的蒙古族音乐风格。他的轻柔与粗犷都源自于故乡山山水水的浸润,他执着地为家乡歌唱,就是想告诉人们自己的家乡有多么美,同时也是在为这个民族歌唱,唱出了人性的淳朴和善良。(2)深入聆听。

学生再次仔细欣赏腾格尔现场演唱《天堂》视频,体会情感。

教学要求:通过简介腾格尔及蒙古人民与草原的密切关系,深入聆听,启发学生体会情感。

(二)《草原上》

1.教师出示《草原上》读谱练习。

2.读谱学唱一首蒙古族民歌《草原上》,这首歌曲的节奏非常简单,但音域稍稍宽了一些,一共用了七个不同的音,请大家看着谱子先唱一唱,教师弹奏歌谱在括号处停下,请学生思考在两处括号内应分别填上什么音(在3、1和低音6三音中选择)。教师可以分别试填,请学生反复倾听后确定,这是培养调式感、主音感的很好练习,要引导学生注意上下两句应使用不同的结尾音,以形成呼应的关系。

(1)在确定两处括号中应分别填上“3”和低音“6”后请学生视谱随琴声学唱。(2)学生独立学唱歌词。

三、课堂小结

6.一年级上语文教案-g k h-人教新课标 篇六

教学内容:左右

教学要求:

1、 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头饰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 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

5、 做“左右”操

拍拍我的左肩,拍拍拍;

拍拍我的右肩,拍拍拍;

拉拉我的左耳,拉拉拉;

拉拉我的右耳,拉拉拉;

这是我的左边,嘿嘿嘿;

这是我的右边,嘿嘿嘿;

这是我的左脚,跺跺脚;

这是我的右脚,跺跺脚。

二、 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老师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黑板上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6、 想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 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师:老师现在要请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来?(每个小朋友拿一束花排成一队,然后听口令做动作,复习左右,最后让小朋友面对面站着,再来一次,让学生知道“相对”)

(学生讨论)

小结: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 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口述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我们平时都是靠右边上下楼梯的(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要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五、 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7.一年级上语文教案-g k h-人教新课标 篇七

教材分析:

xiaoxue.xuekeedu.com

本文是老舍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由“一向讨厌”直至“不敢再讨厌”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作者对母鸡的讨厌──讨厌它时而没完没结;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又发了狂的叫声,还讨厌它欺软怕硬的行为,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写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文章一大写作特色就是对比手法的应用,通过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本文另一大特色是语言风格口语化,这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如“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等语言的表述,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好像和街坊邻居对话,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老舍先生将笔触落于细微之处,以有了一群鸡雏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来道出人情──“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以其细腻之笔揭示藏匿于生活中感性、直观的特征,体现出朴素自然的格调和亲切的人伦关怀。

课文《母鸡》的语言自然流畅,并无过多华丽词藻的修饰,就文字本身所表达的内容,对于五年级孩子来说并不难理解。首先,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截然不同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其次,变化的原因是源于母鸡的叫声也是不难读懂的。这些通过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作为指导的重点,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教学手段帮助孩子理清课文脉络,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老舍先生在其看似平实的语言背后所要传递的深刻含义。难点之一:母鸡始终是那么爱叫,但为什么相同的叫声会让作者对母鸡的看法发生改变?通过学习,要让学生领会,其实老舍是借母鸡的叫声,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对母爱的赞颂和崇敬之情。难点之二:文章有多处看似自相矛盾的表述,通过设疑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矛盾并联系上下文解决矛盾。矛盾1:文章第五小节中说到母鸡总在院里挺着脖儿,表示出一副世界上

xiaoxue.xuekeedu.com

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样子,但下文又将母鸡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警戒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母鸡到底怕吗?矛盾2:文中第二节明确了母鸡对公鸡的态度──永远不反抗,可第6小节中又说假如遇上大公鸡抢食,母鸡是一定出击的,这劲头儿连大公鸡也怕三分。母鸡和公鸡,到底谁怕谁?在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这些疑问时,可始终以体会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为抓手逐步展开。

基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孩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读准“欺侮”的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泣如诉、警戒、紧叫”等词的意思。

边读边思考,利用文中看似矛盾的语言表述设疑,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对母鸡态度变化的原因,体会母鸡的叫声所要传递的意思,感受母爱的无私。

教学准备:

1、读通课文,划出两句直接描写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2、查字典,知道“如泣如诉、警戒、紧叫”等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突破方法:找出重点词句,反复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用事实说话,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突破方法:从描写母鸡动作、神态的句子中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一)板书课题,巩固“母”的笔顺,读课题。

(二)简介作者──老舍。

(三)预习反馈:交流描写老舍对母鸡态度前后不同的句子。

xiaoxue.xuekeedu.com

(四)灵活运用关键语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五)理清课文结构,以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将课文分成两部分。(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二、深入品读、感悟母爱

(一)略读1-3小节,了解“我”讨厌母鸡的原因。

1.重点思考:“我”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哪些语言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的讨厌?(板书:没完没结如泣如诉发了狂欺软怕硬)

2.反馈指导。

指导重点:

(1)了解“如泣如诉”的意思。

(2)体会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描写母鸡“发了狂”的叫声时所表达的情感。

(3)体会母鸡“欺软怕硬”的行为。

(4)指导朗读描写三种不同叫声的句子。

3.连贯表达“我”讨厌母鸡的原因。

(二)品读5-8小节,体会“我”喜欢母鸡的原因。

1.设疑:同为母鸡的叫声,为什么“我”变得“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引导学生体会母鸡叫声所要传递的意思及所要传达的作者的感情。

2.通读5-8小节,圈出描写母鸡叫声的词。(板书:警告紧叫啼叫)

3.初步了解母鸡叫的原因。

4.想象表达母鸡的叫声所要传递的意思。

5.学习第5小节,体会母鸡的勇敢和负责。

指导重点:

(1)想象母鸡和鸡雏所面临的危险,了解母鸡警戒的原因。

(2)指导朗读描写母鸡“警戒”的句子,感受母鸡的爱子心切。

(3)想象母鸡警告鸡雏的语言,体会母鸡的勇敢。

(4)设疑:母鸡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没什么可怕的事,为什么还要“警戒”?母鸡到底怕吗?

xiaoxue.xuekeedu.com

(5)提炼作者对母鸡态度变化的原因,了解母鸡的叫声即它的语言,也是与鸡雏交流的方式。

6.学习第6小节,体会母鸡的慈爱和辛苦。

指导重点:

(1)借助对“紧叫、一点儿”两词的理解,体会母鸡“紧叫”所表达的意思。

(2)设疑:“叫”与“教”的区别,体会母鸡的辛苦。

(3)联系上下文,设疑:母鸡到底怕公鸡吗?

(4)体会“紧叫”的“紧”字的妙用,感受老舍的语言魅力。

7.学习第8小节,再次体会母鸡的辛苦,任劳任怨。

指导重点:通过对“顶尖锐、顶凄惨”的理解,体会母鸡“啼叫”所表达的意思。

8.学习第7小节,体会母鸡的辛苦与慈爱。

指导重点:

(1)学生自主感悟,交流反馈其读懂及读不懂的内容。

(2)体会“──”的作用,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总结全文,升华母爱

(一)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义。(板书:英雄母亲)

(二)进一步体会“我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

板书:

8.一年级上语文教案-g k h-人教新课标 篇八

1、欣赏《天堂》

2、了解蒙古族长调及短调的特点

3、复习《小黄鹂鸟》并学习它的第二声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天堂》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蒙古族长调的特点。

2、学生能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小黄鹂鸟》的第一声部,在学会第二声部后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完整演唱这首歌曲。

3、通过欣赏与演唱蒙古歌曲,让学生了解蒙古民歌中长调与短调的特点,同时能够感受到演唱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重点: 欣赏《天堂》,感受歌曲中A、B段的不同旋律特点及情绪。教学难点: 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两个声部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旋律线 教学过程:

一、欣赏《天堂》

1、聆听引子——认识马头琴 师:听一听这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马头琴(出示马头琴画面)师:你知道它是哪个民族的演奏乐器吗? 生:蒙古

师: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欢的乐器,几乎家家都有,它的音色圆润,纯美不仅人们爱听,就连骆驼听到都不肯走开。师:那它为什么叫马头琴呢?

生:因为它的琴头是一个马头的形状(出示马头琴的琴头)

师:其实,关于马头琴起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大家可以上网去查找一下。师:你知道如何演奏马头琴吗? 生:不知道 师:大家看一看(出示演奏马头琴的姿势),其实它与一样乐器的演奏姿势很像,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二胡

师:既然马头琴是蒙古大草原的代表乐器,那么它所演奏的乐曲也一定都与草原有关。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段由马头琴演奏的音乐能让你想到什么画面?

2、听引子——展开想象 生:听音乐

师:说一说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略

师:有这样一位演唱者,他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创作了一首豪迈粗犷,却又深入人心的歌曲,他用两个字概括了自己美丽的家乡,那就是《天堂》,咱们一起来听一听,他是谁

3、初听歌曲

师:这位演唱者是谁? 生:腾格尔

师:这是一位蒙古族的歌手,他创作了许多好听的歌曲。你觉得他的演唱打动你了吗?为什么? 生:略

师:正如歌者所方“如果你听出我歌声中对土地的热爱,对生命的诚恳,那都是原于我蒙古人的天性”

师:你能不能想一想他在演唱《天堂》时的心情

他在唱“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时什么样,唱“我爱你,我的家……”时什么样? 生:前面很想念,后面很激动

师:他的演唱不但强劲粗犷,而且还细致辞入微,给我们带来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之中

师:现在咱们也来唱一唱这首《天堂》,感受一下它的情绪

4、复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说一说它的情绪 生:前面很优美,后面很激昂

师:现在给歌曲分段的话哪儿是第一段?哪儿是第二段? 生:分段 师:板书 第一段用A来表示 你能不能试着边唱第一句边画出它的旋律线 第二段用B来表示 你能不能试着边唱B段的第一句边画出它的旋律线 生:边唱边随教师画旋律线

师:出示两条带有字线谱的旋律线让学生选择适合哪一段? 生:选择

师:粘贴到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一起画旋律唱谱,对比两条旋律的线条及情绪

5、复听歌曲——(出示视频)

师:让我们与腾格尔一起唱着这首《天堂》去看一看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共同感受天堂的美好。

生:起立,一起唱

小结:腾格尔用他独树一帜的演唱风格演绎了这首蒙古族长调歌曲《天堂》。蒙古人有三宝,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吗?一是辽阔的(草原)二是奔驰的(骏马)三就是这醉人的蒙古长调。刚刚咱们一同感受到了它的魅力,那么长调到底有哪些特点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了解长调与短调 师:(出示长调解释)生:

师:《天堂》这首歌就充分体现了长调的特点。

师:那么除了长调之外,还有一种体裁的歌曲在蒙古民歌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短调

师:那么长调与短调到底存在着什么差别呢?请大家来读一下(出示短调解释)生:齐读

师:咱们有没有学过短调歌曲? 生:《银杯》《小黄鹂鸟》

师:那大家来唱一唱这首《小黄鹂鸟》

三、学习《小黄鹂鸟》第二声部

1、复习歌曲

2、学习第二声部

师:同学们唱得很准,但是形式上有一些单一,只是齐唱。咱们一起来听一听蒙古的孩子们是怎样来演唱这首歌曲的,他们除了有齐唱之外还加入了什么形式来演唱?

3、听范唱 生:还有轮唱

师:有轮唱就要有先唱与后唱,咱们称先唱为一声部后唱为二声部,大家再来听一听,一声部的旋律与齐唱部分的旋律是什么关系

4、再听范唱 生:旋律是一样的

师:你们听得很仔细,那咱们再来听一听,二声部与一声部的旋律有没有哪几句是一样的?

5、听教师范唱

生:找出与一声部一样的乐句

6、学唱第二声部

师:弹奏旋律 生:小声跟唱

师:指导学生唱准每一句 生:完整演唱第二声部

7、随范唱演唱

师:咱们一起来听范唱,来演唱轮虽部分的第二声部 生:听范唱并演唱第二声部

8、完整演唱两个声部

师:我觉得现在咱们可以随琴完整的演唱了 生:完整演唱两个声部 师:指导学生在唱两声部歌曲时声时要统一、有层次 生:再完整演唱

三、总结:

9.一年级上语文教案-g k h-人教新课标 篇九

“认识时间”这一教学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分析学生: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习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相信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学生掌握并不会感到十分的困难。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如在课题的引入时,运用了第二节课上课的时间(9:00)引入,这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过5分钟后也就是(9:05)这个时间是学生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就很好地引入了新课。最后由下课时间(9:40)进行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使教学更加完整。

二、在直观中来呈现知识

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直观地演示,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1时=60分时,让学生自己拨钟,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就能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1页例1及“做一做”第1题、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学生准备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让课铃响)

师:上课……

师:哪位同学说说,现在是第几节课?(第二节课)你知道我们学校第二节的上课时间是几时吗?(边问边出示课件,课件显示一个钟面,定格在9:00)

2.复习旧知。

师:你怎么知道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9时的?(时针指着12,分针指着9,是9时。)

3.导入新课。

(大约过了5分钟左右,屏幕上的钟面显示出9:05)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一)认识钟面

1.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

2.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3.学生反馈交流结果,教师用课件演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二)认识时间。

1.认识分。

(l)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屏幕显示放大的钟面,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边在课件中演示,边提问:

①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②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③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

2.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

师: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时针指着3多一点,是3时,分针指着1,是5分。)

师:那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3时5分)

(2)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在些让学生注意在写3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如:“3:05”)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二、三个钟面。

3.认识时、分的关系。

(1)学生分组操作。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闹钟,拨一拨,看一看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大格,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学生反馈,教师出示课件:分针走一圈,同时时针走一大格。

(3)引出“1时=60分”。

师: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分?(60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1时)

师:通过同学们的操作,我们知道:1时=60分(板书)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习时,先说一说: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再把时间写在每个钟面的下面。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大格的刻度分别对应多少分,再说一说第一幅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读出时间是几时几分,再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学生完成后,两人为一小组,相互说说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是什么样的,边说边用小闹钟把时间拨出来。最后让几位说得好的同学说一说,并教育学生要有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练习十五第2题。

先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再连线。

五、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下课铃响,屏幕上的钟面显示出9:40)

10.一年级上语文教案-g k h-人教新课标 篇十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正确读音,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xiaoxue.xuekeedu.com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正音、记形,学习本课生字。

2、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体会“我选我”的理由。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你们看,他来了。

(出示课件王宁:嗨,大家好,我是王宁,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们班竞选劳动委员,想知道我们是怎么选的吗?跟我来吧。)

师:好,我们就跟着王宁走进第6课:我选我(板书课题:6.我选我))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同学们,一看这个题目啊,老师就很好奇,我选我是什么意思啊,为什么这位小朋友要选自己呢?我想在座的各位小朋友一定有跟我一样的疑问,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就快点到文中游赏一番吧!

2、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2遍课文,提出朗读要求: ①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句话。②圈出生字词,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纠正不良读书姿势。

三、检查生字生词情况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生字认读:

xiaoxue.xuekeedu.com

过渡:标好了自然段,小星星要带同学们到朗读之星大擂台,玩一个生字闯关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啊?

第一关:正确拼读(出示带拼音生字词)自由读 小老师领读

第二关:巧妙识记(出示不带拼音生字卡)齐读 交流识字方法 摘果子 分男女读

师:收获了满满一筐果子后,我们来到了第三关。这次生字都藏到词语里面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课件中的词语)

第三关:熟练认读(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读 齐读

师:现在这些词语又跑到句子中去了,你们还会读吗?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

第四关:读句子(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自由读 分组读

四、再读课文

过渡:调皮的生字宝宝跟同学们捉起了迷藏,藏到课文中去了,我们打开课本,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 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不添字漏字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出示图片)同学们读书可真认真啊!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智慧屋

第一关:担任劳动委员的转到别的学校上学去了,林老师让大家一名劳动委员,大家都在思考选谁当,只有站起来说。

第二关:为什么王宁选自己?(请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第三关:同学们为什么鼓掌?同学的掌声是要告诉王宁什么?

四、指导写字

过渡:了解了王宁为什么选自己后,我们再来写一下这课的生字。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青

xiaoxue.xuekeedu.com

“青”下半部分的第一笔是“∣”,“切”第二笔是竖提,不是竖弯钩。

3、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纠正不良写字姿势。

五、小结

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王宁还有话和我们说,一起来听听?

出示课件:(同学们,告诉你们吧,我已经当上了劳动委员,能为大家服务,我特别开心。我也希望和你们成为朋友,你们有什么话想和我说,就给我写信吧,再见!)

这节课我们收获真不少啊,不仅认会了8个生字,会写了6个生字,还认识了自信的王宁。课后,请同学们把王宁介绍给父母认识一下。

五、板书设计

11.一年级上语文教案-g k h-人教新课标 篇十一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阳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课文第一册第四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先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象,它让孩子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让孩子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课文通过一些寓于动态的词语给我们展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教材。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更、锦锻”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借助媒体体创设情境地,通过体验探究等活动学懂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阳光的美与宝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最后一句: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2.“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是培养学生自读自悟;“遵循四个原则”是 :

1.“三为主”的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启发探讨。

3.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热爱大自然。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把学习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教法是启发式、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主读书,读中感悟。

三、说教学程序

--1--

1.想象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从配乐想象入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师生以及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接着“你看到了什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产生积极的情感,最后引出课题(教师板书:

8、阳光)

2.朗读感悟

在学生充分表达、交流了自己对阳光的情感体验之后,教师播放课件并指导朗读。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本的美。

朗读阶段,先让学生自己出声读课文,然后谈一谈,通过读课文明白了什么。在学生汇报读书收获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读懂的基础上,继续练读。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字词句的指导。比如“洒遍”、“更绿了”、“更高了”、“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跳进”、“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以教材文本作为材料,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多种形式的练读,增强了朗读训练的趣味性和自主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朗读指导中对学生评价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它对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朗读水平的提高起这至关重要的作用。3.拓展说话

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说说自己想在阳光下做什么。最后要求学生走出教室,去户外切身体验美好的阳光。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体验,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储备,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爱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不足之处:

1.后半节课思路不够清晰,并且在时间分配上不合理。

2.教师先进行教学预设,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要机动安排时间。3.应多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能更好地进行说话训练。4.没有及时评价,评价的语言比较单调。

今后我要不断努力,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向师傅和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课后及时总结、反思,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上一篇:教育科研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下一篇:2016年疾控科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