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

2024-10-25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通用12篇)

1.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 篇一

文章标题:乡镇关于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的办法

为了促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结合__实际制定本办法。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从事危害公共利益的活动。

二、__镇文体站负责全镇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应当列入镇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

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

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应当与当地公众的工作时间、学习时间适当错开。学校寒暑假期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

五、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依法配备安全保护设施、人员,保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完好,确保公众安全。

六、对设有公共体育活动场所的村委会及行政村必须有专职人员管理,对管理员进行年终考核。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向公众公示其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因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止开放的,应当提前7日向公众公示。

《乡镇关于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的办法》来源于,欢迎阅读乡镇关于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的办法。

2.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 篇二

近年来,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我市的文化建设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城乡文化事业发展呈日益繁荣趋势, 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也有了较大进展, 特别是社区文化的活跃, 使我市基层文化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乡镇、村级文化建设仍比较滞后, 农村基层文化设施、队伍、活动等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文化发展和农民的需求,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已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当前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经费严重短缺

基层文化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 政府对文化的投入不足, 有些地方文化事业经费短缺, 严重制约了当地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现在各乡镇包括有的县区局、文化馆经费都实行包干, 有的文化单位连工资都开不全, 没有资金去搞文化建设, 大多数活动要依靠文企联姻等方式开展。文化站更是缺乏经费, 且无法保障, 一些文化站人员的工资很低, 甚至没有工资, 部分文化站有名无实, 公共文化机构的功能丧失或半丧失, 几乎无法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严重阻碍了农村在科技化、信息化时代与城市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步伐。

2、基础设施落后

经费严重短缺, 使文化设施建设出现无米之炊的局面, 而现有文化设施又难以承担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任。80年代前后建造的一批农村文化设施都以相当陈旧, 维持生计困难, 管理落后, 另作它用或“空壳化”现象严重;有的区乡为减轻财政负担, 把文化馆 (站) 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推向市场, 缩减财政拨款, 让其创收, 使本来就匮乏的公共文化设施被挪为他用, 原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被完全的市场交易所替代;有些馆站由于经费不足, 存在出租房屋、被经营性用房挤占挪用现象, 不能满足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

3、专业人才匮乏、流失

随着基层精减机构, 有的文化站工作人员被减掉了, 有的文化站工作人员已身兼多职, 被调去抓计划生育或其它经济工作, 无暇顾及文化站工作, 一仆多主, 谁给钱为谁服务。文化站工作人员老化, 并存在大量流失现象, 多年来, 一些馆、站工作人员有减无增、有出无进, 造成人员老化、综合素质偏低, 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各种年轻、优秀的文艺人才不能及时充实到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中来, 人员编制被挤占挪用, 有人无编、有编无人的情况都有所存在。

4、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与群众的需求严重脱节

传统的以县区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及村文化室等为主体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已面临多种危机。由于机制僵化, 服务方式单一, 对现代文化形式、内容缺少研究, 已很难吸引公众上门, 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远不能满足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越来越多样化的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的文化“三下乡”活动由于缺乏长效机制, 几乎流于形式, 农村靠一时的送文化来活跃生活。有些村虽建有多功能的文化室、阅览室、但图书以破旧陈旧书刊居多, 科技类、致富信息类读物非常少见。与农民需求相差甚远。

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构建服务体系

1、提高认识, 加强投入, 把文化工作重点向农村文化

倾斜

各级各部门及有关单位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 深刻认识搞好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文化部门更要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放在整个文化工作之首, 特别是各级群艺馆、文化馆要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力争短时期内让农村文化工作有一个新的变化。

2、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

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 加大专项资金投入, 每个乡镇都要恢复或建立放映队, 丰富农村电影拷贝, 加强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科学技术教育。按照“政府推动、财政扶持、社会参与、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有偿服务”的原则, 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探索农村电影放映的新方法、新模式, 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市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3、加快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提出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 它充分利用现代传输手段, 快捷地把文化信息传递给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 要积极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网络, 重点支持边远贫穷地区乡镇、村, 搞好基层服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统筹规划, 综合利用, 使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逐步具备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

4、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严格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坚持以政府为主导, 以乡镇为依托, 以村级为重点, 以农户为对象, 大力发展县、乡镇、村级文化设施,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到2010年全市实现县区有文化馆、图书馆, 乡镇有综合文化站, 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县、区文化馆要具备综合性的功能, 图书馆要加强数字化建设, 综合性文化站要配齐专职管理人员, 村级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 明确村级专职干部具体负责。

5、积极开展多种文艺活动

农村文化活动是体现文化对构建和谐农村助推价值的主要途径。农村文化活动的活跃与否也是农村文化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要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依托, 围绕构建“两个社会”的战略目标, 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 通过活动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的宣传教化、普及知识、调剂精神作用。村级两委班子要高度重视本村文化活动的长期开展, 建章立制, 保障村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

6、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各级行政村要结合实际, 挖掘潜力, 调动村民文艺骨干的积极性, 重点培养一批文艺人才, 建立一支长期的文艺队伍, 编排一批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 定期为村民演出。各级群文干部注重农村文艺骨干的辅导和培养, 注重农村文化工作的调查和研究, 利用“三下乡”契机, 把形成长效机制, 把“常下乡”逐步改变为“常在乡”, 更好地丰富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公共文化设施敞开大门 篇三

免费博物馆,让更多人走进文化

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作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了城市居民最便利、全面的文化接受、普及和教育任务。这一部分场馆的免费开放,不仅仅对于提升市民的文化知识素养、提高城市总体形象和文化品味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整个城市的文化品牌建设、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文化标志打造,也具有很好的“广告效应”。

很多人到一个城市旅游,都会选择到博物馆、纪念馆去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博物馆就像是一扇窗户,将这座城市最精华的部分展示出来,而对于博物馆自身而言,这也是其价值最大化的体现。一座著名的博物馆,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比如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将本地的历史文化集中起来进行展示,从而形成了当地的精神文化载体。它们利用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向公众传播自然、历史、考古、艺术、科技和综合人文信息,是人们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高文化修养的重要场所。免费开放,无疑有利于民众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成果。免费开放,也使“感受博物馆”“享受博物馆”的口号真正落在实处。

博物馆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范畴,免费开放后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切实到位的政策支持。尤其是“长效机制”的建立,更需引起我们的关注。

免费图书馆,让更多人爱上读书

2008年2月3日,首都图书馆宣布,北京市公共图书馆131家“一卡通”成员馆自2月6日起免除10元的“一卡通”工本费,市民可凭有效证件免费办卡。国家图书馆自2008年2月7日起免费开放,读者凭身份证就可直接入馆,春节期间读者流量比2007年同期每日增加1000人次以上。在人口不多的珠海,市图书馆免费开放后的当天,也迎来了近3000名读者,其中不乏外来务工人员的身影。

2009年4月公布的“第六次全民阅读调查”中显示,2008年成年人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比上一年增长了0.5个百分点,增幅为1.02%。人均年阅读图书4.72本,比上一年增长0.14本。但是,超过六成的国民对自己阅读的情况表示不满意。从春节期间各地图书馆免费开放后的读书热看,并非人们不愿读书,而是人们希望得到免费或足够低收费的读书机会。

现在,全国越来越多的省市开始逐步实行图书馆免费开放,也让更多的人重新坐到了书桌前。每座城市的图书馆都有着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的藏书,这是其他城市所没有的,所以很多人到某个城市旅游,也很希望到图书馆里看一看,感受一下当地的文化气息。

地方图书馆馆藏文献作为当地的百科全书,是人们认识一座城市的重要工具。这些藏书内容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既有古代文献,又有当代文献,它记载着当地大量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文献资料、历史遗迹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产品,为旅游部门突破传统旅游项目、提升旅游价值、开发新景点、编写书籍和制定旅游规划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此外图书馆还可根据旅游经济的需要开发馆藏资源,按照不同的主题对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与之相配套的旅游信息二次文献,建设旅游特色数据库。通过富有地方特色的专题数据库,使当地文化更全面地予以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座城市,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领略当地旅游的独特风韵。

将数据库刻录成光盘销售,对游客来说,更是一份难得的旅游纪念品,让游客留下的不仅只是关于城市的记忆,更有随时可观可感的文化纪念册,同时又开辟了一个宣传城市的途径,使旅游的文化内涵更具有生命力。

免费美术馆,让更多人欣赏艺术

北京的798艺术区,已经成为了北京著名的艺术旅游景点。这里,进大门没有门票,进画廊没有门票,看展览也没有门票,您只管来,来了可以随便转转,随便看看,随便拍拍,除了停车场,没有人伸手向你要钱。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一待就是大半天。这些人有中国的、外国的,有专业的艺术工作者,也有住在周边的大爷大妈。来这里没有别的目的,也许只是遛弯,也许是来提高业务水平,这都无所谓。因为,只要你来了,就会欣赏到新兴艺术家、老牌艺术家、知名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装置艺术……接受一次艺术的熏陶,也许本来就该如此简单。

但是全国也没有几个798,在我国存在更多的是壁垒高筑、门票高昂的美术馆,很多人有着同样的困惑——为什么美术馆总是离我们那么遥远?

很多美术馆都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即文化自主性不足和公共性不足。具体而言,前者表现为展览策划不强和布展方式比较单一,服务对象更多是艺术家,而非公众;后者则表现为忽视今天社会审美的丰富性,没有脱离单纯办展览的局限,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的环节没有完全打通。

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是文化场所回归大众的有益尝试,因此也不能使美术馆艺术与大众审美脱离,否则美术馆的存在和发展会失去肥沃的土壤。

2007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七成以上中小学生从未进过美术馆或博物馆,除了重大展事,美术馆门庭冷落在上海似乎已成了正常现象;而在2008年的春节期间,上海美术馆率先免费开放7天,并规定以后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及国定假日为免费开放日;刘海粟美术馆也宣布从大年初一开始永久性免费开放。免费开放为上海博物馆带来了大量人气,尤其是普通游客的数量远超平常,一改过去除了专业观众光顾,门可罗雀的状况。一些前来参观的游客纷纷留言,赞扬该馆的这一举措,一位不留姓名的女游客甚至专门送来一束鲜艳的红玫瑰。这说明,对于很多人而言,美术馆是充满了吸引力的地方,并且完全可以成为这座城市的著名旅游景点。

4.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 篇四

目前,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共有24个,其中群众艺术馆1个,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展览馆1个、电影公司1个、影剧院2个,已经评估定级的区级文化馆2个、图书馆2个、影剧院1个,街道(乡镇)文化站等10个。中央驻市企业均有各自独立的文化体育设施,如职工活动室、文体中心、图书室等。其中有部分企业的文化设施,经政府注入资金后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

我市20体育场地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市共有体育场地970处(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606个,非标准体育场地364个。体育系统场地19个,占2%;教育系统场地318个,占32.8%;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油田公司等中央石油石化企业及其他单位,有体育场地633个,占65.2%。20XX年至20XX年,我市重点对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特别是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造或新建,增加了一些体育场地及场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市的体育场地主要集中在克拉玛依区,场地规模和投资总额占全市的72%左右,4个区的体育场地建设相对不平衡。

二、我市近年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情况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为摸清我市公共文化体育资源状况,近年来,文化、体育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市文化、体育设施现状调查。在此基础上,规划等相关部门着眼于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对全市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发展目标、整体布局、实施步骤及保障措施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在近期建设规划中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在规划设计上充分体现便民、利民和实用的原则和先进性、创新性的要求。计划、财政等部门本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既考虑文体设施的公益性,同时也考虑政府投资的效益,针对不同片区,明确不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对老城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适度改造,逐步改善,做到了每个社区都有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推动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安排坚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市民意愿的基础上,以公共服务设施和项目为重点,实施了一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方面,20XX年,投资1200万元(其中市财政投资900万元,克拉玛依区投资100万元,市局工会补助200万元),完成了克拉玛依区田径运动场改造,城区居民健身环境明显改善。投资1.5亿元(其中市财政投资7000万元用于主体工程建设),实施了独山子区2.1万平方米的体育中心项目建设(跨年工程)。独山子区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已列入我市重大项目前期计划,该项目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内含图书馆、影剧院、青少年科技中心等文化娱乐设施,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工作,待前期工作完成后即将动工建设。投资1.3亿元(其中市财政补助5000万元进行主体建设),实施了白碱滩区文化大厦项目建设(跨年工程),该项目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包括图书馆、科技馆、会展中心、多厅影剧院、青少年宫和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娱乐设施。20XX年,市政府争取国债资金82万元,配套22万元,实施了乌尔禾乡文化站和金龙镇文化站建设。乌尔禾乡文化站已于20XX年当年竣工落成。金龙镇文化站建设方案目前已经克拉玛依区政府评审通过,计划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府十分重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从至20XX年已投入资金8000万元,对第一中学运动场、风雨操场、篮球场,第二中学运动场,市高级中学室内田径馆、篮球馆,第七中学运动场,第十中学篮球场,第十三中学风雨操场,阳光实验中学风雨操场、运动场进行了改造或新建。,已列入市政府计划并正在实施建设的校园体育场所有第三中学风雨操场、第七中学风雨操场、第八中学风雨操场及运动场、第九中学风雨操场及运动场、第十三中学运动场,投入总额为8700万元。各区也十分重视校园体育设施建设,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改善了校园体育设施条件。到20XX年底,克拉玛依区已投入1亿多元用于修建和维修改造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等十五所小学的运动场、风雨操场。独山子区在投资新建学校的`同时,加快改造已建学校运动场。白碱滩区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压缩其他开支,修建和改造小学运动场及风雨操场。目前,全市36所区属学校运动场地和体育教学设施健全,篮球场、田径运动场基本能够满足教学和学校召开运动会的需要。

(三)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文化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目前,在全市体育场所总资产中,国有占99.5%,非公有只占0.5%;非经营性体育场地占资产总数的99%,只有11个体育场地属经营性质。在日常管理中,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一是坚持以公益性为主,依法开展各项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弘扬和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进文化,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二是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区分不同服务区域和对象,制定了符合我市实际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及经营管理办法,保证了文化体育设施合理、有效使用。目前,全市各个文化体育场所制度健全,管理有序。三是通过试点,认真研究逐步开放学校、企业单位内部文化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可行性。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已开展了校内体育设施课余时间对社会开放的试点工作,全市有多所中、小学的运动场、馆对社会开放,提高了学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近几年来,我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进展很快,整体水平相对较高,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从人民群众实际使用的需求来看,我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匮乏。虽然我市文化体育设施的总数量和人均占有面积已具有相当规模,但绝大多数文化体育设施,尤其是体育场馆主要分布在学校和各企业单位,面向大众开放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严重不足,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需要。

二是高品位的文化体育设施不足。随着全市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有品位、上档次、有规模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市现有的文化体育设施已无法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是新、老城区和各区之间现有文化体育设施分布不均衡。以体育场地为例,克拉玛依区有534块体育场地,占全市总场地数的55.05%;独山子区有171块体育场地,占全市总场地数的17.63%;白碱滩区有242块体育场地,占全市总场地数的24.95%;乌尔禾区有体育场地23块,占全市总场地数的2.37%。

四是文化体育设施总体开放程度不高。目前,市、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对外开放,但大部分企业内部文化体育设施不对外开放,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体育健身等方面的服务力度不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五是部分现有文化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不高。如有些设施被擅自改变功能,因设施老化被闲置等。

四、今后的重点工作

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市政府将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列入了《克拉玛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规划纲要和文化、体育专项规划,按照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城市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我们将坚持有利于各区文化体育事业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逐年加大对各区城乡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同时,积极争取驻市中央石油石化企业投资基础设施系统配套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市中心城(指克拉玛依区)新区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独山子文化中心,白碱滩文化大厦,乌尔禾文化中心等一批大型文化设施将会相继开工建设、投入使用。现有设施中,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将在中心城新区文化馆、图书馆建成后,移交克拉玛依区政府进行管理。青少年宫将由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投资、适时改造。同时,进一步加快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通过区级社区文化中心和社区(镇)文化站设施的不断完善,实现全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全面覆盖。进一步改进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依托市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资源,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建成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有共享。

依照总体规划,我市中心城新区体育中心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可容纳6000人的体育馆、0人的体育场以及独山子体育中心将在“十一五”期间陆续开工建设,白碱滩体育馆目前也在项目建议论证阶段,乌尔禾民族体育设施已纳入前期工作计划。到“十一五”末,我市体育设施将更加完善,除乌尔禾区外的其他区,公共体育设施将具备3场2馆1房,即:1个塑胶标准田径场、1个草坪足球场、1个灯光篮球场、1个游泳馆、1个体育馆、一个训练房(室)。乌尔禾区将建设少数民族体育综合运动场、简易标准田径场各1个。全市人均占有体育场馆设施面积达7.25平方米。

近期,我们将认真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重点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规划顺利实施。为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实施,20XX年,市政府成立了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和重点工程领导小组。今年,市政府投资计划安排科技博物展览馆、体育馆及新区二期系统配套工程共5000万元。为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加快推进中心城新区文体中心项目建设步伐,市政府又专门成立了克拉玛依文体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根据需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分设了文化、体育、系统配套三个专业协调组,并通过专业项目管理公司对各单体项目进行建设管理。目前,文体中心总体规划方案已经确定,优化设计正在抓紧进行。科技博物展览馆、体育馆建筑设计方案招标工作已经启动。场地平整、构筑物拆迁处置方案准备就绪,系统配套方案设计已经完成。

二是加强全市现有文化体育设施的利用和管理,在建设一批高档次、上规模的文体场馆的同时,逐步加大居民住宅区公共文化体育场地设施的维修、改扩建力度,对已修建好的将加强管理和维护工作。同时,在全市有条件的学校扩大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试点范围,对试点工作中发现的安全、管理、收费及停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有关管理规定,切实规范日常管理。各学校校内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将优先向学校所在社区内的居民和有组织的群众活动开放,使学校文化体育场地和设施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是鼓励支持社会各界、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央驻市企业加大体育场馆面向社会的开放力度,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

四是结合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大对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切实改善农牧民业余文化体育需求。

5.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落成晚会主持词 篇五

开场语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女:朋友们、上冲村的父老乡亲们;

合:大家晚上好!

男:五月春风吹大地,文化舞台展雄姿!

女:国强民富暖人心,携手共创奔小康!

男:在这喜庆祥和、春意融融的美好日子里,我们相聚在上冲村舞台,举行上冲村村级文体设施落成庆典晚会。这是上冲村文体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上冲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它的建成承载着上冲村干部、群众的梦想,凝聚着建设者的心血,凝聚着上级领导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上冲村1300多父老乡亲向岀席今晚庆典晚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女:对参加今晚晚会演出的友好单位、兄弟乡村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一贯支持上冲村文体建设、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男:朋友们,乡亲们,今天我们有机会相聚在这里,见证上冲村的发展历程,分享成功的喜悦, 我们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各级领导、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XXX致辞!

女:刚才几位领导(嘉宾)的致词,对上冲村的文体建设表示热烈的祝贺, 对参与建设的干部、群众给予高度的赞扬,并对上冲村的发展给予美好的期待。下面将进行庆典晚会。

(男:鸣炮!有请狮子队表演!)

节目串词

1、《开门红》

男:舞起动人的红绸,我们一路走来,敲响震天的锣鼓,我们走向未来的好日子;

女: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园春。这是一充满希望的季节,让我们

载歌载舞,欢天喜地,祝大家天天开门红。请欣赏舞蹈《开门红》。

2、男:《今夜舞起来》今天是个好日子,是我们上冲村大喜的日子,文体设施的完善,又为父老乡亲增添了一个健身娱乐的好去处,乡亲们,动起来吧,我们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好。下面请欣赏舞蹈《让我们舞起来》。

3、女:《胜利摇滚》劲爆的音乐,激情的舞步,撑起了属于勤劳勇敢的上冲村人民的一片天空。就在这一刻,让我们跟着节拍动起来!请欣赏小朋友表演舞蹈《胜利摇滚》。

4、男:《美丽神奇的地方》上冲村风景独好,上冲村人杰地灵。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上冲村将迎来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乡亲们,加油吧!下面请欣赏中和村华乐队表演的舞蹈《美丽神奇的地方》。

5、女:《快乐在一起》今天,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大家唱歌,大家跳舞,彼此把欢乐渲染。你们看,一群快乐的小宝贝来了。请欣赏小朋友给我们带来的舞蹈《快乐在一起》。

6、男:《爸爸妈妈听我说》少年的是祖国的春天,少年也是祖国的希望。下面请欣赏由中和中心小学小朋友演唱歌曲《爸爸妈妈听我说》。

7、女:《拜新年》欢快的舞步,体现出上冲村人勤劳朴实的精神;喜庆的乐曲,描绘出上冲村的明天会更好。下面请欣赏舞蹈《拜新年》。

8、男:《请我跳舞》让舞蹈点燃我们的激情,让激情创造我们新的辉煌。下面请欣赏小朋友表演舞蹈《请我跳舞》。

9、女:《江南风格》今天我们高唱凯歌走向复兴,明天我们手挽着手奔向小康。下面请欣赏舞蹈《江南风格》。

10、男:《踏浪》跳跃的音符,演奏无穷的活力,动感的舞姿,展示无限的魅力。下面请欣赏由中和育才儿童托管中心小朋友表演的舞蹈《踏浪》。

11、女:《蝴蝶送子歌》新农村,新变化,美好的生活靠我们努力去创造。下面请欣赏舞蹈《蝴蝶送子歌》。

12、男:《拜新年》今天村里张灯结彩,好事连连,喜悦都写在了乡亲们的脸上,大家看,我们兄弟村的朋友也来为我们祝贺了,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中和村华乐队来大家表演舞蹈《拜新年》。

13、女:《爱情神马价》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走过千山万水,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景,最亲的还是故乡的人。接下来请欣赏由中和育才儿童托管中心老师们表演的舞蹈《爱情神马价》。

14、男:《映山红》五月的花海,芬芳了我们美丽的上冲村;五月的鲜花,映红了乡亲们幸福的笑脸。下面请欣赏舞蹈《映山红》。

15、女:《月亮之上》党的好政策为我们农村发展带来了好机遇,如今农民种田有补贴,学生免费上学,还有生活费补助,永远跟党走,我们的日子才会越来越红火。下面请欣赏由青年学生表演舞蹈《月亮之上》。

16、男:《十分钟》乡亲们,朋友们,欢快的音乐带着我们走进美好的夜晚,优美的舞姿展示了我们上冲村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我们的村容村貌将越来越美,我们的生活也会步步高升。下面请欣赏舞蹈《十分钟》。

17、《深深向着共产党》

男:五月花开,芬芳大地;

女:鲜红旗帜,高高飘扬;

男:永远跟党走,现实我们的理想和抱负;

女:永远跟党走,走向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

男:下面请欣赏舞蹈《深深向着共产党》。

结束语

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描绘农村的新画卷,展望新农村的美好憧憬。女:共创社会主义新农村,歌唱新农村的新变化,谱写新农村的新乐章。男:乡亲们、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上冲村的美好明天!女:我们的演出到这里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6.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 篇六

发布时间:2010-08-06 【字体:大 中 小】

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和重要平台,社区文化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按照国务院2003年颁布的《公共文化 体育设施条例》,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必须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2009年,文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专门就社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 工作,以确保街道和社区文化设施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根据文化部和城乡建设部的专题调研的要求,我 们对我市社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的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和规划审批管理等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我市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情况

(一)市级、区级公共文化设施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的功能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文化事业的全 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构筑以国际水准的国家级文化设施为龙头、现代化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为主 导、分布合理的文化设施为主体、面向大众的一般性文化设施为基础,定位准确、层次分明、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文化设施结构体系”;要“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文化 生活质量,加强区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和图书馆的建设,保证街道(乡镇)及社区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作为国家文化中心,北京市一直以来高度公共文 化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国家级、市区级、社区级等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层次分明的文化设施结构体系。结合地域资源特点,规划建设了历史文化区、时尚及传媒 文化区、科技文化区、工业文化及创意文化区等特色文化发展区。

目前,我市中心城集中建设区约626平方公里范围内,现状独立占地的市级、区级文化设施用地约6平方公里(约占1%),建筑面积约781万平方米,主要集 中在三环路以北地区。在《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年)中,规划文化设施用地约9.17平方公里(约占1.5%),较现状增加约3.17平方 公里,建筑规模约1371万平方米,比现状增加及590万平方米。

(二)社区级公共文化设施

针对规划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主要是在规划审批中执行《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市规发【2006】384号文)。在该指标中,居住区配套按 照性质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社区管理服务、社会福利、交通和市政公用八类。鉴于文化与体育设施在使用功能和室外场地方面有许多共同之 处,因此将文化设施与体育设施共同作为文化体育设施一个大类,按照居住人口规模,7000人以上居住区配套一处室内文体活动中心,建筑规模200平方米(一般不独立占地),室外文体活动场占地约400-450平方米。主

要内容包括文化娱乐(多功能影视厅、文娱艺术等)、图书阅览、科技活动、青少年活动、康乐(健身房、棋牌室、室内体育活动)等设施。

为保证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在规划环节的实施和落实,我委在建设时序、规划调整、规划验收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要求居住区配套设施应与住宅同步设计、同步使用、同步验收(市规发【2007】330号)。目前,在规划居住区、居住小区的规划审批环节,我委严格按照《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市规发【2006】384号文)要求建设单位或开发单位进行社区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在规划监督检查验收环节,我委严格按照《北京市建设工程规划监督若 干规定》(2001年第86号政府令)要求规划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必须与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建设同步完成,未能同步完成的,对相应住宅建筑不予进行规划 验收。

2008年我委提出:“着重创新规划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扩大和深化规划服务,探索规划工作走出去、下基层,直接服务街乡社区和市民的有效途 径。”2008年上半年,在对整个中心城101个街道办事处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选定了海淀学院路、朝阳劲松、东城交道口街道三个不同类型 的街道办事处作为试点。结合此项活动,我委组织深入社区听取民意,并根据社区居民提出的建设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需求,会同区政府组织对社区内文化设施进 行改造建设,获得了社区居民的肯定,是近年来我委推动社区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实施的一种有益探索。

二、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的规划实施情况

(一)实施方式

目前我市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在以开发建设单位配套建设为主的基础上,逐渐呈现出多种规划实施和建设方式。一是政府投资建设,用以解决区域范围 内的社区文化活动安排;一是由开发商按照居住区、居住小区规划许可要求,在居住区、居住小区建设的同时配建室内文体活动中心和室外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后交 给区县政府或文化主管部门管理;一是由开发商结合居住区、居住小区会所建设经营管理,主要为小型图书馆、青少年活动场地等(如万科西山庭院项目)。

(二)存在问题

虽然长期以来各有关部门在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长期以来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建设方式、管理体制等问题,使得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相比仍有差距。

在规划方面,一些非规模新建居住小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由于按照现行规定可以不配或按照小区级配套设施低限配套。一些开发建设建设单位为降低建设成本,采取 “化整为零”的办法逃避建设配套设施。同时由于目前采取的配建方式导致相关设施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交付使用以及维护管理等方面机制不够完 善,各部门缺乏有效协调,使得部分小区配套建设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在规划验收后不能及时交用,或者改变使用性质,挪作他用等。另外,老旧小

区由于配套标准 较低,其社区文化配套设施的布局和规模不合理,存在资源浪费与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三、下一步规划方面的建议

(一)加强规划研究

目前我市针对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由于缺乏专项规划的支撑,较为单一的依靠《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缺乏对于不同区域,如旧城、近郊、新城等的研究,对于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的需求变化趋势把握不足,特别是对于市民对改善居住环境多样性需求的研究不够深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指标体系还 不够深入细致。建议下一步我委配合市文化局组织开展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

(二)建议研究改革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配建制度,完善各部门工作衔接机制

7.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 篇七

文化是城市之魂, 城市文化是城市精神、城市形象的价值体现, 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是城市文化的竞争。城市在人与环境、传统与现代相互作用下产生其个性化的文化形象。独特的城市文化会大大提升城市的综合质量, 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公共环境设施作为城市文化构建的一个层次, 是城市形象最先被人感知的部分, 它与大众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在实现其自身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呈现出城市的个性风采。

一、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与城市文化的概述

(一) 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概念

公共环境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为公众提供生活、交流、学习和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室内外辅助设施。它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 是融工业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为一体的新型环境产品设计, 其存在与演变体现了人类的文明程度与城市的发展程度。公共环境设施的存在犹如城市的家具, 除了具有基本的实用功能之外, 还具有装饰环境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是城市空间不可或缺的元素, 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 城市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一个没有自己文化底蕴的城市就失去生气, 就会被人遗忘。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是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加深而产生的, 是一种比村落文化更为高级的文化形态。

城市文化是指城市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人化”, 即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的社会属性的集中体现, 是城市居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 共同创造的适应城市特点和要求的人工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 是在更高社会层面上展示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城市生活, 是城市社会成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江南某城市公共垃圾箱 (如图1) 的设计, 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 除考虑产品盛放各种不同垃圾的需求、满足人机工学的要求外, 还结合江南绿树成荫、城市灰瓦白墙的环境特色, 考虑制作与周边环境在材料、色彩、造型等方面的协调以及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避免与环境造成格格不入的感觉。

城市文化, 就其内涵和外延来看, 不完全等同于其他文化。人造城市, 城市造人, 城市和人共同造就城市文化。宏观上看, 城市文化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区域、一个国家的文化范式, 与城市对社会、人类的意义相吻合, 标志着一种社会体制下的文化语境。

二、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看, 一件好的产品除了具备优良的物质功能, 还必须具有精神价值。公共环境设施作为广义的工业设计产品, 其设计的好坏不仅关系着城市整体的环境印象, 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城市文明、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城市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城市文化价值的体现, 公共环境设施作为城市规划中反映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存在与演变体现了人类的文明程度与城市的发展程度。其设计应以城市文化为旗帜, 遵循城市的发展和城市文化的需求而变化, 用丰富的造型、多变的体量及多重的功能来丰富城市的空间, 传递城市的文化精神。如为青岛啤酒城设计的啤酒瓶造型的候车亭 (如图2) , 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三、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对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意义

城市的发展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产生了千差万别的城市文化, 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个性化形象。公共环境设施作为城市文化传播的媒介之一, 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 它在满足其自身使用功能的同时, 还可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调节人们的情绪, 提高审美的享受。

(一) 公共环境设施可以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和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著名城市管理专家饶会林先生认为:城市形象是城市历史文化积淀的客观反映, 是以城市物质环境外貌为载体的各种信息的综合反映。良好、和谐的城市形象能提高城市品位,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文化通过城市形象传达给人们, 人们则通过城市形象认识城市文化。

近年来,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 城市环境的规划水平有所提高。设计师在解决城市建设的基本功能问题的同时, 也开始重视城市文化的建设, 更好地满足与城市文化内涵相吻合的各种需求。公共环境设施作为宣传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 对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例如西安市公共路灯、垃圾桶、公共座椅等的设计, 通过合理的规划、处理, 更好地展示了古城风貌和繁荣的商业景象, 很好地体现了西安古城的特色。西安是历史悠久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也是中国唯一一个被定为“重要历史文化基地”的城市。实践证明, 西安公共环境设施的建设实践, 走出了一条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内涵相结合、公共环境设施建设与城市文化建设相融合的发展之路, 对提升西安在中国西部的地位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 公共环境设施是城市文化特色形成的条件

城市文化存在于城市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 它强调的是内在价值。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关系着城市整体的环境印象, 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 同时也是现代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构成要素。

城市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发展。哲学家爱默生曾说过“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每座城市的人都有自己的记忆, 城市的记忆是这些独特的城市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形成的符号。公共环境设施作为城市文化的符号, 其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都留下了历史的印痕, 是一个城市生生不息的象征 (如图3) 。但是,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遗憾, 如有的设计缺乏特色和个性, 不能很好地反映本土的城市文化特色和城市的文化内涵, 存在照抄、照搬的现象。以城市垃圾桶、公交站台为例, 全国许多大城市的都“千篇一律、大同小异”, 因此, 城市文化的发展, 应重视公共环境设施的发展。我们要用先进的城市文化理念引导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发展, 不断丰富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 找到属于城市自己的文化发展路径, 使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与城市文化和谐统一, 形成个性鲜明、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

(三) 公共环境设施为城市文化增强辐射力和整合力

世界上凡是现代化、国际化水平高且辐射力强的城市, 都有独特的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已成为一种软实力渗透在城市个性与魅力之中, 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作为城市文化构建的一个层次, 是城市文化视觉化中最先被人感知的部分。

文化具有恒久的魅力, 是支撑城市发展的精神支柱。渗透城市文化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 不仅可以很好地传递城市的文化精神, 提升城市的文化价值, 同时也可有效地激起市民的共鸣和对城市的热爱。鲜明、独特的城市文化会大大提升城市的综合质量, 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结语

8.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问卷调查小结 篇八

读者们在认真完成问卷答题的同时,有近三成的读者回卷附有具体的意见与建议,给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一手资料:

一位有着实际管理经验的读者写道:“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问题,同样是县级市,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基础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决定因素。关键在于当地的党政领导,尤其是一把手是否对文化懂行(重视)。”其实,在我们收到的读者来信中,也不乏在地方政府部门工作的公务员,这里真切的希望你们能为社会的文化事业做出最大的努力。

较为集中的问题之一是: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新区开发树立形象,把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搬迁到新区里,而将原有城区内的文化设施改为其他的用途,给使用者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对此我们的建议是:城市新区的建设固然需要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的引导与带动,但不应以降低现有文化设施的服务水平为代价,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同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一样,作为永久性的设施予以保留,并赋予法律上的约束。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在布局时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如何给使用者带来最大的方便。课题编制组会将此纳入课题意见之中。

最令我们感动的一份回信是一位弱视者亲自用盲文写的上千字的建议,从他的亲属代笔的信件中得知,他在身患眼疾之后一直坚持到附近的公共图书馆“借阅”书籍,也是《读书》的一名忠实读者。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公共设施建设中也能增添更多为伤残人服务的设备与功能。

一些读者希望我们能够调查更多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在管理、服务方面的问题。限于本课题所主要关心的内容和版面的篇幅,这次活动未能予以更为广泛的调查。我们将对本次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并将结果提交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参考。

由于广大读者的踊跃参与,我们将原定抽选的一百名幸运者扩大为一百二十名,赠送三联新版的《重建中国——城市规划三十年》和《旧时书坊》图书各一册,同时,我们又选出了五名特别奖,赠送二○○六年全年的《读书》杂志。同时,我们还为对本课题提出好的意见或建议的读者准备了一份纪念品。

9.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 篇九

为进一步推进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根据区人大常委会 2020 年工作安排,近日,区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对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现场察看了区体育场、体育馆、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小型全民健身中心、村综合体育场等设施,听取了区体育局关于全区体育活动设施建设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座谈和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把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体育活动权益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各项体育惠民工程,不断增强公共体育的供给能力。根据《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 年)》《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的意见》要求,确定了全区“十三五”期间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实行统筹规划,持续建设,分步实施。现已建成占地 35000 ㎡、12000 座位的体育场、26000 ㎡的全民健身广场和 24000 ㎡的体育公园;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区等体育设施;实现了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全覆盖,完成城镇“十五分钟健身圈”目标。基本形成区、镇、村三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二、工作成效

1、强化组织领导,公共体育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建设推进会,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清单,强化督查指导,落实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使用的保障机制。

其中,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投资建设膜结构全民健身中心及标准游泳馆,投资建设方负责运营。

2、加大资金投入,公共体育活动设施逐步健全。多方筹措资金,2019 年以来从体彩公益金和上级专项资金中专门支出资金#余万元,其中为全区各镇“三个一”工程项目配置体育设施#万元,直接补助各镇建设达#万元。2019 年花费#余万元为农村体育场地购置体育器材,投资#万元为村建成综合健身活动场;2020年投资#万元为美丽乡村点添置体育器材,投资#万元提升农村体育工程。

3、实施健身计划,公共体育服务功能逐步提升。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区共有体育场地 834 个,其中室内体育设施场地28 个,室外体育设施场地 806 个;体育场地面积 608418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2.24平米,超过国家标准 24%。按体育场地种类划分,体育场 4 个,田径场 4 个,小运动场 32 个,民营游泳馆 3 个,足球场地 37 个,篮球场地 217 个,排球场地36 个,乒乓球场地 231 个,羽毛球场地 23 个,健身房 14 个,健身步道 3 个,全民健身路径 222 个。

三、存在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多渠道的投资运营机制尚未建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越来越强,全区对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参与体育活动设施的需求,在宣传、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营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氛围仍需努力。

2、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仍显滞后,数量不足和规模较小。目前,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已基本完成“十三五”期间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但总体而言,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水平不高、规模较小、数量不足,全民健身活动中

心和游泳馆尚未建成使用,城市居民小区公共体育设施配套不完善,部分器材存在老旧破损,部分村居缺少必要的公共体育设施,不能满足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和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

3、公共体育活动设施管理还不到位。管理制度急需完善、管理人员欠缺、管理经费不足,不能从根本上做到有人管理、有钱使用的问题。另外,还存在部分企业、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只满足于自给,不能共享共建,做到对外开放,致使部分体育设施闲置,造成体育活动设施资源趋向浪费。

四、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引导力度。建立多渠道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区财政要加强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维修、管理的投入,对已列入规划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项目,要拟定资金安排计划,列入财政预算,以充分发挥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创办公共体育设施。

2、进一步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步伐。要充分认识加强我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齐心协力推进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同时,推进镇级体育设施建设,为城乡居民体育活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

10.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 篇十

县人大常委会教科工委主任 余世荣

5月26日至27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在常委会副主任周忠友、许能龙带领下,对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县文广新局负责人陪同调研。调研组首先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曹士东和县文广新局负责人的情况汇报,之后,视察了来城、水口、三城、舜山等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并在部分乡镇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征求乡(镇)村干部和群众的建议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根据省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2010年6月,县里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认真组织。2010年8月,来安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以下简称文广新局)组建完成并正式挂牌,原文化局、广电局机关人员合并办公。新组建的还有来安县广播电视台,为财政全额供给的正科级事业单位。来安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为财政全额供给副科级事业单位。之前,来安县电影公司、电影院于2008年11月完成改制,通过一次性领取经济补偿金,办理内退手续等方式,与职工签订了解除劳动关系的协议。来安县扬剧团、剧院改制也于今年3月完成。来安县剧院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单位,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了来安县扬剧团。县财政专项拨付290万元用于来安县扬剧团、来安县剧院改制工作,与在职职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在编退休人员按事业单位核定退休工资,从社保统筹基金中发放养老金,所有职工参加医疗保险,解决了县扬剧团多年来未能解决的问题。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各地以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目前,全县建有县级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物库房1个,来安剧院一个,乡镇文化站12个(其中在建4个,今年完成),已建立了半塔镇、水口镇、张山乡、新安镇、舜山镇、三城乡、大英镇等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达4639.65平方米,每个文化站建筑面积都在300平方米以上,都配备了电脑、液晶电视、音响、无线路由器、交换机、移动播放器、数字投影仪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相关设备。其中水口镇综合文化站达到三星级标准,另有两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了二星级标准。农家书屋130个,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县文化馆馆舍面积2390平方米;县级图书馆馆舍面积886平方米,总藏书量40余万册;来安剧院600余座;文物库房一个,面积30平方米,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新的图书档案馆大楼已在新城区正在建设之中。该馆由图书博物馆和档案馆两部分组成,面积约1万平方米,其中,图书博物馆5000多平米,档案馆4000多平米。新图书馆建成后,将由县图书馆使用,原县图书馆改为社区图书馆,方便读者就近读书。

二、我县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我县县乡两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步伐,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1、建设文化阵地,提供文化服务。县乡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城乡文化阵地的建设,充分发挥文化服务功能。县图书馆以图书馆大楼为平台,每年申请专项经费,购置大量的书刊资料,为广大读者提供阅读服务。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他们还建成了电子阅览室,开通了图书馆网站,为读者提供一站查询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县文化馆对文化馆大楼内外环境也进行了彻底整治,取缔经营了十多年的正大浴室,拆除了两个锅炉和烟囱,收回文化大楼第三层租赁房,将重新规划,向群众开放。在新城区建设中,县政府加大投入,加快工程进度,来城文化广场基本竣工。各乡镇也十分重视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实施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标准化的综合文化站,每个文化站均配备大量图书、音响器材等媒体设备,水口镇投入140万元建设文化楼,已达到三星级文化站标准。

在提供文化服务方面,县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文化服务主阵地作用,一是做好图书馆开放工作。坚持常年对外开放,保证开放时间,每年接待读者达6万余人,外借书籍8万余册,办理阅览证600多个。二是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今年四、五月份,举办了“来安县首届全民读书月”活动,向读者推荐精品图书和百本红色书籍,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书香伴我行”读书征文活动,收到征文158篇,从不同角度畅谈读书的感受和收获,激励更多的青少年奋发学习,天天向上。三是开展业务培训。分别开展了对农村留守儿童图书室管理员和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帮助他们建立、健全农家书屋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借阅手续;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帮助他们掌握了投影仪的使用与保养技能;县文化馆先后举办二胡、古筝、电子琴、舞蹈、音乐、形体、民间花灯、戏剧表演等培训班20余期。培训各类文艺骨干500多人,充实了农村文艺活动队伍。各乡镇文化站利用文化阵地,不仅为农民提供图书阅览,还与农业科技部门一道开展科技宣传,科技知识普及培训等活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知识

2、利用文化阵地,开展文化活动。县文化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城乡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利用公共文化设施,组织文艺人才,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一是开展文艺演出活动。他们在组织常规性活动的同时,重点抓好重大节日和传统佳节的文化活动。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国庆大合唱,乡镇文艺调演,永阳之夏纳凉晚会,白鹭岛文化旅游节,“两省三地”票友演唱会、送戏下乡等多种文化娱乐活动。他们还组织了民间歌舞团和民间业余骨干到乡镇、社区、敬老院、军营巡回演出,据统计,近几年举行大型文艺演出30余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二是参与省、市各级文艺调演活动。近年来,组织特色灯队参加第一届、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开幕式和巡游表演,四次组队参加滁州市举办的“醉翁亭民间花灯表演大赛”,均取得了较好成绩。三是开展文艺创作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一线、深入生活开展文艺采风活动。创作农村、社区生活的文艺节目50多个,征集创作的书画作品(含少儿书画作品)150余幅,参加展览和比赛,先后在省市刊物发表油画作品30多幅。各乡镇在举办群众性文艺活动时,也是精心筹划组织,使活动丰富多彩,如水口镇在今年春节期间,投入10多万元,举办“红红火火过大年”群众性文艺活动,声势宏大,内容丰富,深受当地群众欢迎,上级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3、做好“非遗”普查及文物保护工作,打造地方文化名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民间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县文化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要求,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普查摸底,建立了县市省三级保护名录,其中县级名录7类24个,市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4项。编撰出版了近10万字的《来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汇编》。2011年4月,开展申报“安徽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作,洪山戏、秧歌灯、白曲、手狮灯等四个项目6个传承人材料已上报省待批,为传承保护民间“非遗”工作奠定了基础。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珍贵资料。县文化主管部门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一是建立了库房文物数据库。完成了馆藏二级、三级文物影像信息的采集工作和电子文本录入工作。二是及时抢救保护出土文物。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并为我县重大项目规划和建设提供文化保护参考意见。三是对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实行重点保护管理,努力打造地方文化名片。他们将国保单位半塔保卫战旧址维修工程,申请列入省文物局“十二五”规划项目;省保单位尊胜禅院维修工程及文管所文物库房更新改造等项目,成功地争取到省级文物专项经费。县文化主管部门正在进一步挖掘本县的重要文化遗产,努力打造成知名的文化和旅游品牌,提供衍生产品和配套服务,使文化遗产成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基础设施及作用发挥还需加强。现在大部分乡镇已建立文化站,农家书屋覆盖面也很广,但由于缺乏人才或缺少相应的设施等,不能很好地开展活动。部分乡镇的文化站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粗放。县文化馆已收回过去发包经营的房屋,但向省里争取到的专项资金,县财政迟迟没有划拨,房屋无法维修,难以对外开放。

2、文化活动经费没有保障机制。县图书馆、文化馆都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事业经费大体上是一事一议。每年文化活动经费、非遗保护传承经费、购书经费等事业发展经费都是单位临时报告、政府批拨,没有列入财政预算,缺乏保障机制。特别是每年安排的一些重大文艺演出,其经费筹集,主要是依靠单位负责人与相关企业单位协商解决。文化经费增长,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也影响制约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作用发挥。

3、文化队伍建设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县文化馆缺少艺术人才,如没有舞蹈、戏曲等创作人员,没有灯光音响专业人员。本地的文艺专业人才和技术人才没有充分挖掘利用。乡镇开展重要文艺演出活动,显得文艺专业人才匮乏,力不从心。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大自组建以来,有7名队员至今仍未解决编制问题,县财政只补助每人每月500元,他们的工资待遇、养老保险等费用没有保障。另外,尊胜禅院遗址保护工作需引起重视,现在此处开发起点低,随意性大,缺乏整体开发规划,损害了遗址原有风貌,不利于今后整体的开发。

四、几点建议

1、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加强文化指导服务。县文化馆要抓紧整修,对外开放,发挥文化主阵地作用。乡镇要进一步整合宣传、文化、广电、体育、科技、教育等文化资源,建成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活动、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活动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并且依托文化站这一平台,吸引文化人才,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每个乡镇都要有自己的品牌节日,特色文化。继续实施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引导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县文化主管部门对乡镇文化活动要加大业务指导和人才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提高文艺水平,充分发挥好乡镇综合性文化站作用,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我县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对于尊胜祥院遗址保护和开发要统筹考虑,规划要大,品位要高,对目前品位低,随意性大的开发建设要立即叫停,待整体规划认证通过后,寻求合作开发方,高起点,大手笔开发。

2、将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供给。县文化主管部门要本着精打细算的原则,编制好各项文化活动经费,上报给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将文化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保障供给。同时,县政府也要把部门向上级争取的维修文化馆项目经费,及时拨付给相关单位,并督促其使用好项目经费。

11.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 篇十一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前不久发出通知,决定从今年5月1日起,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对学生个人参观可实行半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未成年子女免票。对持有相关证件的现役军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社会群体,也实行门票减免或优惠。(北京 任天)

集体合同保障职工利益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集体合同规定》从2004年5月1日起施行。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依法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专项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依法就集体协商的某项内容签订的专项书面协议。

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有2/3以上职工代表或者职工出席,且须经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或者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北京 顾觉)

广东率先给计划生育农户发“月薪”

广东省政府颁布的《广东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办法》已于3月1日起实施。该办法规定:凡广东农业户口中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以上,只生育(抱养、收养)一个子女、纯二女以及婚后未育的农村居民,按每人每月80元的标准发放计划生育奖励金,直至本人身故为止。奖励金不计入奖励对象的家庭收入中,不影响其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户”待遇。(广东 邓洁)

四川农民八项收费“免单”

从四川省物价局获悉,以下8项收费四川农民可“免单”:水土流失防治费(水利部门),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水利部门),取水许可证收费(水利部门),涉及农村中农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的水资源费(水利部门),建设用地批准书工本费(国土资源部门),对从事营业性运输的农用三轮车、农用拖拉机收取的公路运输管理费(交通部门),对自产自销农副产品的农民收取的城乡集贸市场管理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农村义务教育借读费(教育部门)。(四川 吕先文)

新疆“四个取消”为农民减负

12.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 篇十二

1 衡阳公共设施现存的问题

城市建设的推进必然会带动公共环境质量的提升, 但是公共设施的现状仍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首先, 衡阳现有的公共设施跟很多的其他城市一样, 衡阳的历史感和地域文化特色并没有体现在城市形象中。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城市形象的千城一面让城市与城市自身的文化脱节, 也使得衡阳地域文化面临被同化的危险。第二, 人是城市公共设施中的核心, 人性化设计比较缺乏。例如衡阳很多街道没有盲道的设置, 也没有无障碍通道的设置。第三, 各类现有的公共设施审美性不足。我们城市里的公共设施与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是出门的指示系统, 休闲的座椅, 公交站, 垃圾箱等等, 每一个公共设施都在构成城市风景, 但是衡阳目前很多的公共设施造型粗糙而单调, 缺乏文化艺术性。所以一方面公共设施要满足人们对其使用功能需求:休息功能, 安全功能, 便利功能, 遮蔽功能, 界定功能;另一方面, 公共设施也要满足人们对其精神功能的需求:地域性、美观性、空间可识别性等。

2 衡阳公共设施文化性表达的方法和策略

2.1 视觉表达

自然地理条件是形成衡阳城市景观特色的基础条件, 而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所以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存在。衡阳位于中国湖南省的中南部, 是湖南省的第二大城市, 坐落于南岳衡山的南面, 因为山南水北被称为“阳”, 衡阳因此得名。滨水是衡阳地理优势, 湘江蜿蜒将衡阳市区一分为二。衡阳又称雁城, 北雁南飞, 至此歇翅停回”栖息于市区回雁峰。回雁峰虽然地势不高, 却居八百里南岳七十二峰之首, 寿佛源头。在雁峰公园里建有地标性雕塑大雁塔, 回雁峰的“雁文化”渊远流长, 象征“雁”的建筑随处可见, 有雁雕、雁亭、雁廊、雁壁等。例如在进行衡阳公共设施设计的时候可以将水和大雁作为设计元素, 应用在其造型表现上。其次各类公共设施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本地的一些材料。衡阳地域内有很多特色材料, 如南岳盛产竹子, 界牌的瓷器, 演陂的瓦罐陶缸, 都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如果能将这些地域特色或特产材料等应用到公共设施设计中, 一方面因地制宜顺应气候, 另一方面能够唤起城市中的人们对以往生活体验的熟悉感, 彰显地方特色。

2.2 情景表达

不同区域的文化背景造就不同区域城市公共设施的特色, 这些潜在于客观环境中的历史文化, 风土民情, 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 而作为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能够负担起一定文化传承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通过“自我实现”, 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 达到“高峰体验”, 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 实现完美人格。衡阳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历史名人辈出, 书香气息浓郁。南岳的寿文化深受人们的喜爱, 衡阳市的湘剧, 祁东的渔鼓、祁剧, 常宁的雕刻、版画, 衡东的花鼓、剪纸, 衡山的皮影都是衡阳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也是留在记忆深处的回忆。雁峰烟雨实堪夸, 石鼓江山锦绣华;花药春溪龙现爪, 岳屏雪岭鸟喧哗;朱陵洞内诗千首, 青草桥头酒百家;试看东洲桃浪暖, 西湖夜放白莲花。这些熟悉的场景, 记忆中的风景, 本应该与我们的城市发展一同存在, 但美如画的雁城八景如今基本无处可寻。在进行衡阳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时候, 如果既能够满足功能需求又能展示衡阳文化底蕴和生活情趣, 将极大的发挥公共设施链接景观环境, 人文环境与人之间的作用, 也能够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打造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品牌名片。

2.3 交互式表达

公共设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城市中的家具, 给城市中的使用者提供便利。随着科技的进步, 使用者不单单满足设计者为其提供的已知的便利, 也渴望自己去了解, 探索, 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城市公共设施中交互式表达, 就是要让公共设施、使用人群, 城市环境三者之间实现信息传达、交流体验感受的双向反馈需求。科技的手段让交互式表达成为可能, 让城市文化更加直接的融入到公共设施设计中, 也使得城市公共设施更好地发挥其服务市民、构建和谐城市环境的功能。

3 结语

公共设施设计是一门它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体, 透过一个城市的公共设施设计能看到城市文化内涵以及城市的文明, 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与价值取向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当今物质极大丰富的信息时代, 衡阳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除了满足其功能性, 实用性, 美观性, 还需要把本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到公共设施中, 让人感受到衡阳这座城市的个性与魅力。

摘要:城市公共设施既是现代城市环境的一部分, 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构成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衡阳现有公共设施的问题, 提出衡阳公共设施文化性表达的方法和策略, 要尊重衡阳地域文化的文化, 将当地独有的文化内涵融入到设计中去, 优化衡阳城市环境质量。

关键词:公共设施,城市文化,文化性表达

参考文献

[1]张葳, 蒋楠楠.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城市公共设施设计[J].中国科技博览, 2012.10.

[2]魏溪清.城市空间设计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12.

[3]周安伟.现代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广场设计构思[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3 (06) .

[4]万炜.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的本土文化因素之探讨[J].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11 (02) .

上一篇:文章摘要5则范文下一篇:《茶馆》的观后感1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