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精选7篇)
1.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篇一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中小学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最现实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教学工作者的基本追求,也是我们开展对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所在。所以我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创设真实、有效地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情景应该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材料,尽可能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原型,情境应该是问题的基础,如果我们的情境来源一种假设,没有为学生准备好第一手资料,这样的情景无疑会显得比较空泛,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就应该鼓励学生多加留心,注意积累,这样才不会“境”到用时方恨少。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结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获得结论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开发,潜能得到发掘,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而学生的这一认识过程是教师无法取代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案例
一次模拟测试中,有一道证明圆周角定理的题目: 在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大小关系时,有一位同学首先考虑了一种特殊情况(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如图1所示:
AOC是ABO的外角,AOCABOOAB
又OAOBOABOBA即AOCABO
ABC1AOC 2请你帮这位同学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情况吗?如果请你在图2、3中画出图形,猜想结论又将如何,并请你说明理由。
这道题源于教材,出题者命题的目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中,强调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的考查。考前预计中等以上的学生应该能顺利的作出来,但从考后反馈的情况看出乎意料,得分率很低,两种情况都能证明出来的只有20%左右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⑴不少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照本宣科,学生对为什么要这样证,如何转化还是一知半解,没有充分领悟其中的证明思想与转化策略。对于书上的重要定理,不但要会证明,而且要求学生能说清它的思路,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方法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
⑵教师往往只是按照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来进行设计,缺乏换位思考,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与思维方式,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导致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思维错位或脱节。
所以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概念教学要展示概念教学形成的过程,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从“模仿型”学习向“创造型”学习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数学知识的基础才能牢固,数学素质的发展才能全面,主体精神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在课堂上。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时,首先是分组应该合理;第二是合作讨论应该有足够的时间保证,不能为了形式而讨论;第三是合作应该以个人思考为前提;第四是应该更多地提倡课后的合作交流。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且每个人、每个小组的情况都不一样,要想在课上保证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充分交流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对课堂中的合作交流采 取更加审慎的态度,保证个人思考的空间,切实发挥合作交流有利的一面,同时更多鼓励课后的合作交流。
四、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把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有效课堂教学必需要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
案例
我在讲授三视图中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一课,离下课还有5分钟,学生们都在独立做作业,这时有一位智力一般,平时最不爱问问题的女学生举手请教我:“老师,您讲授的这一节内容我不太明白,尤其是正方体展开后的平面图形的一些规律我还是搞不清楚?”当时,我没有责怪她,而是耐心地给她讲解,并用制作成的正方体的模型再让她动手操作,最后她懂了,也乐了,我适时表扬了她,鼓励她以后有问题及时问。这也把她培养成了个勤学好问的学生,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
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使每位学生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被批评,而是坚信自己的观点是受欢迎的。只有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心无疑虑,才能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各有发展。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多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五、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研究表明每个人同时具有多种智能,并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给我们的启发是课堂上应当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每个人的智能特长。
案例
不久前,在学习相似三角形课后有一个研究性课题,我是这样设计的: 活动目的:请设计多种方案,测量旗杆的高度。
活动工具:(1)皮尺一根;(2)教学用三角板一副;(3)长为2.5的标杆一根;(4)高度为1.5米的测角仪(能测量仰角、俯角的仪器)一架;(5)小镜子。下面四个示意图是通过分组活动,全班同学交流研讨后所得出的测量旗杆高度的四种方案: 方案1 利用阳光下的影子(图3)方案2 利用标杆(图4)方案3 利用镜子的反射(图5)方案4 利用测角仪(图6)
课后我对自己的这堂课反思中得到了一点启示:设计出多元化的课堂实践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的智力都能得到开发,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和乐趣,这是我们新课改中所要努力的方向。所以我们要提倡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以上只是仅从几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但是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生成性、选择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学校的条件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只有我们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课堂教学行为,合理运用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才能真正提高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才能充分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2.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篇二
一、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自身素质
数学的抽象性很强, 实践性也很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师要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自身素质, 以更好地教导学生,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 现如今, 初中的数学教学环境也有很大的变化和改观。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 知识面也越来越广,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也要与时俱进, 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 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所以, 数学教师要由以往单一的讲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 让学生在教学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人。这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二、对教学方法加以优化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初中数学很长一段时间里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方式, 导致教师教得乏味、费时费力, 学生学得枯燥、吃力。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 教师一味地传授给学生机械的解题框架, 使得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式地解题, 而动手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因为难以得到很好的锻炼而很差, 至于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就更谈不上了。所以,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就要认识到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更难以提高教学效率。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等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 在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 又能够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数学教学中, 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又如,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造合适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以形象化、具体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 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提高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这对于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实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 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 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 获得的知识也越来越广泛, 随之, 他们对于教师的教学也会有新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而且要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适时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以其直观的感知、形象的演示等功能, 能够迅速使学生融入学习的情境, 使学生发散思维, 分析问题情境进, 而形成直观感知, 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 以多媒体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 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进而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这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在实现教学目的和课堂有效性的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非常重要和非常关键的。成功的学习是自主学习, 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动机说明学生有兴趣, 而且乐于进行探索和研究, 只有这样, 学生的学习才能是高效率的, 学习的有效性也会高。初中课堂有效性的实现同样离不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使其不仅能够有兴趣、有乐趣, 而且能够自发主动进入、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等来创设学生有兴趣、乐于参与、探究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动起来, 主动参与和探究, 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动手、动脑。在这个过程中, 数学教师通过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 用心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 使学生建立起自信心, 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 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体验到自主学习的魅力、成功的喜悦, 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
四、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数学教学评价的进行是为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历程有个全面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激励学生的学习, 改进教师的教学。科学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课堂有效性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数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是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教师要关注学习结果, 更要关注学习过程, 要关注学习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 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初中数学教师要力求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有效提高课堂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使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 能够将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都能尽可能地学到无限的知识, 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秋香.发挥探究引导作用, 提升数学教学成效:浅谈如何提升高中数学学习能力的问题[J].2011 (71) .
[2]刘卫.浅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成效数学学习与研究[J].教研版, 2011 (11) .
[3]周景, 张庆林.关于提高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 (24) .
[4]甄德山, 王学兰.教学成效相关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31-35.
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篇三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有效性 课堂导入
随着新课改不断发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成败和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是整个教育教学的核心。对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难以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依然对学生施以灌输式教学方式,并将在应试教育中取得的教学经验引以为傲。传统教学模式制约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已经成为阻碍教学效率提高的障碍。因此,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并能在学习过程中轻易克服遇到的困难,将数学学习当成一种享受。但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所有问题一次性讲完,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很难顾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不是不存在疑问,但只能被动学习,导致数学课堂机械而重复,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数学缺乏兴趣。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这样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而且问题情境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新的教学内容。
例如:学习了垂径定理后,结合我地有多座圆弧形石拱桥的条件,指导学生选择以“石拱桥”为题的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出研究报告,并设计制作圆弧拱桥模型。学生要完成此项研究课题就必须实地考察石拱桥,必须考虑影响建桥的因素,如地质情况、地形情况、水文情况等。
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从而改变以往学生记忆和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是新课改倡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有利于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局面,使课堂教学重新焕发出活力。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小组内随心所欲地发表见解,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分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积极思考,并通过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如教学《梯形的性质》这一课时,如果按传统教学方法,那么学生不但不能熟练掌握梯形的性质,考试时很容易出现错误,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可以在对其进行讲述后,出一些开放式题目给学生,让学生合作学习,并找出错误或正确的原因,这样学生便可以自主探究,巩固和深化已有知识,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考试时便可以很好地应用。
三、重视课堂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学少不了高效的课堂导入。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是一学期有很多课程,如果单纯使用一种导入方法,那么不仅不能达到导入效果,还会使学生对课堂学习生出厌烦心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导入方式,从学生实际出发,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人或者事物作为出发点,在教学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新内容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带着兴趣学习,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圆周角”时,教学新内容前,笔者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但是没有画出圆心,于是笔者给学生提出问题: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前提下能不能找出圆心的位置?问题一出,学生纷纷开始讨论,并表示如果不借助工具很难找到圆心,这时笔者顺势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新内容,寻求问题答案。这样不仅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尝试和探索,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刚.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讨[J].吉林教育,2011.
4.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篇四
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受教育目的、评价内容的影响大多采用讲授法。这种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又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填鸭式”教学。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被动的不加咀嚼地呆读死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学习。而数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思维作为对象的学科,它高度抽象的特点又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难懂难学的问题。那么,教师应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关键是教师在教学时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经历感受、体验和思考的过程并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性的方法来学习,建构和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采用以引导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从学生数学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在合作探究中加强方法指导。
1.转变角色,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1.1.坚持民主,关心并理解学生
传统教育比较讲求“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的绝对权威是不可动摇的,而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从学生的成长经历来讲,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十分希望获得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独立性和自主性也在不断地增强,他们也渴望获得应有尊重与关注,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忽视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发展的特点,对学生缺乏理解、耐心和细心,缺乏应有的尊重、爱护与指导,动则滥用权威,强制压服,力求把他们塑造成一群毫无个性驯服的“羔羊”,则我们的工作将会在抵触和反抗的漩涡中频频触礁,同时也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极大的伤害。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将逐渐削弱,学习基础漏洞百出,弱不禁风,从而为蜕变成后进生埋下了伏笔。
1.2.加强与学生平等交流,优化师生关系
教师应在知识教学和班主任管理中适当树立自己的威信,但在情感交流上应该与学生平等,如果学生对教师只有“畏”没有“敬”,教师在学生眼中只有“威”而没有“信”,师生就不能沟通。因此,教师应经常走进学生的心里与他们共同讨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语气尽量的和气。只有教师认识到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授与受的关系,而且还是人与人、你和我的关系,让教师更多的作为一个学生的倾听者、交流者,敞开双方的内心世界,则学生会觉得老师不仅是可亲可敬的师者,还是可以信赖的朋友,学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而课堂上一旦形成这种氛围,就能调动学生参与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奠定基础。
1.3.关爱后进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优秀生和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重视优秀生、忽视甚至排斥后进生是部分教师的工作“定理”,其实在教学过程可适应降低一些问题的难度,引导后进生回答一些问题,多给予一些鼓励和肯定,用平等理解信任激励的态度和方法开展对后进生的帮教,以公正和客观的心态去看待每一名学生在成长道路的得失,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方式)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努力可克服)的学习情境。教师创设一定的探究式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动因,其目的在于引发探究和思维的火花,为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播下思维的种子。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可让学生从对问题情境的感知中激发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然后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其思维能力的创造性。在课题引入、新课探究、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中恰当运用问题情境教学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式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1.创设问题情境时应遵循的原则
2.1.1.问题情境的素材要有针对性和恰当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必须考虑学生的数学实际,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分析,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有针对性地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认识冲突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猜想。
2.1.2.问题情境要有方向性 教师通过情境要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有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1.3.问题情境要难易适度 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是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问题情境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可能会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
2.1.4.问题情境创设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 足够的等待时间能使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提高、猜测性提问和回答增多、推理活动增加、问题多样化、问题和回答的灵活性增大、学生学习自信心增大、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期望效应提高。
3.把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 目前我们在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时候,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略其过程,因此在平日教学中老师感到沉闷、学生不敢不愿不能是有其原因的。经过调查其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从教师方面来看,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受大纲要求的影响,没有认清这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没有为学生提供这种能力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缺乏提问的意识和习惯。从学生方面来看,大概可分三类:一是没有兴趣,缺乏提问的主动性就不想问;二是有兴趣但怕问的不好,同学会笑话,老师会责怪,缺乏提问的信心,就不敢问;三是有兴趣又敢问,但由于掌握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有限,缺乏提问的方法,就不会问或不善于问。面对这些原因,教师应依据教育目标特别是在重点难点处设计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同时让学生自由探讨、积极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点燃智慧的火花。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提问的基本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甚至是一些反对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只有这样,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平时有些学生有问题也不敢提,究其原因主要是怕提错受到教师的批评或同学的嘲笑。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扬民主,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游戏、竞赛等形式,如让一些小组提出问题,一些小组回答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大胆提问,勇于质疑并大胆地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对问题的好坏、难易,教师并不加以批评,只作鼓励和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主要的关键性的问题上来。在教学中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愿说,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以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学生能够提出来,首先要予以肯定,然后再加以判断,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慢慢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篇五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中河口中学 赵斌
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自古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作用就尤为重要。作为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他们一时还不能脱离老师而独立、自觉地进行学习,而是需要以课堂学习为主地进行学习。那么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内既夯实学生的基础,又培养能力,这就成了本文研究的目标。
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突显的三个要素。这三个方面整合的角度和切入点不同,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整合。不能为考试而损害三者的和谐发展。知识点和技能要抓核心,有的知识点思维价值和情感价值比较丰富,这就需要挖深挖透,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来整合思路。就数学学科而言,知识技能占的比重较大,而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可以适当渗透。如果把数学课当作语文或思想品德课来上,那是不合适的。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要让学生学会用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多年从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此也有一定的体会。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没有公共的标准,但最关键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从这几点也可以看出,学习的主体绝对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要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进行梳理。通过大量的案例剖析,发现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是数学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性,而下面两种活动形式又在众多无效或低效活动中很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如 “师问生答、师
讲生练”。又如教学活动中的另类“一言堂”现象。这里所指的“一言堂”不是针对教师而言的,而是指在组织教学活动中,由教师的“一言堂”演变成的学生“一言堂”现象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同时也会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所以,要把握好操练的“度”。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要有所影响。而旧式教学太注重当前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无效”、“低效”都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更进一步来说,“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教师彻底失去作用。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发展。所以,有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的“发展”。
三、怎样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要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第一,当前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第二,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第三,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提高;第四,构建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具体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
1、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
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习较轻松,而初中阶段的学习从知识的量和深度来说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应耐心、真诚地指引学生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那些性格内向,对学习经常处于“恐惧”的状态,认为自己不行或永远不会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褒扬,要让学生享受到被尊重的欢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给学生一些鼓励,如果课堂上某位同学回答问题很出色或做作业达到“优”,全班同学都要给他们掌声鼓励。刚开始这样做,同学们有些不习惯。我告诉他们,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慢慢地,学生也就习惯了。记得有一次,班上有位同学做作业达到“优”,我知道他的作业是抄袭的,因为前几次上课他都看窗外或是做小动作,而且前两次作业都没有写,我还点名批评了他。当他上讲台领作业本时,全班哄堂大笑,有几位同学大声说:“他的作业是抄的!”他不好意思站在讲台前,我没有批评他,反而批评那些嘲笑他的同学:“每个同学都应该首先做到尊重他人,如果你不尊重他人,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课后,我才找这位同学单独谈话:“以后得一个真正的‘优’给老师看,也给那些同学看,好不好?”他认真地点头,我知道这回他是真正在下决心了。从此以后,这位同学每次作业都能按时完成,上课不专心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
2、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做学生的引路人中
初中生年龄小,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对待很多事情似懂非懂。我曾经同一些学生聊天,问他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他们的回答很简单:老师既要漂亮又要课讲得好。“漂亮”就是教师要注重仪容仪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一名教师,仪容仪表的确很重要。因此,我很注重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仪容仪表。平时服装尽量穿得得体、素净,时常变变风格,从外表上让学生接受自己。其实很多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一位老师而喜欢上老师所教的课。“课讲得好”指的是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师基本功和专业知识。我会力争准备好每一次课,让学生听懂听会。引用一句老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应先有一桶水”。与此同时,3
只要有时间、有机会我就会与学生交流,谈自己的成长的经历,谈身边人的成长故事,告诉学生们其实老师和他们也一样,也有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童年烦恼„„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如果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同一目标发展,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教学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可大幅度提高。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例如,在布置作业时,许多教师不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实行“一刀切”的方法,最后往往是优等生做作业没意思,后进生掌握不了知识。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策略上,可以采取布置不同层次水平的作业,例如,把作业或练习分成“夯实基础”、“巩固掌握”、“灵活运用”、“拓展创新”等几个阶梯。布置的时候,不要硬性规定做完所有部分,可以留下“拓展创新”部分让有能力的学生完成。实践表明,学生在这种充满挑战的环境里,能更好的完成任务。
3,重视培养思维能力是有效课堂教育的核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
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提出“三个借助,三个转化”。即“借助表象,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借助图画和方程,实现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借助说理,实现思维无序性向思维逻辑性转化”。
(1)借助表象,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所谓表象,是指过去知觉的 4
对象和现象在头脑中产生的印象,它既能以直观的形象来反映现实,又有一定的概括性。教学时,教师应把抽象知识“物化”成学生摸得着、看得见、可操作的具体材料。通过眼、口、脑、手多种感官参与,建立丰富的表象,促进思维的内化。
(2)借助图画和方程,实现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
(3)借助说理,由思维无序性向思维逻辑性转化。初中生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抓住某个字句作为思维的依据,因而导致错误百出。我们把学生这种思维称为“思维的无序性”。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加强了数学语言的提炼与实践计划,有针对性地让学生用叙述性语言提炼出需要解答问题的数量关系,在列式后,还要求学生叙述出这样列式的原因、依据,以此来强化和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比较、推理,进而达到锻炼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目的。
4,统筹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优化 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的综合效用。所以,制度化学习时间应与自主性学习时间相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我就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编写试卷的活动,收到了不错的成效。学生在这种教学形式中,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既复习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分工合作的能力,一举两得,教师和学生都轻松得获得效益。
另外,还应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注意科学分配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完成的各种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时间。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培育新人的各项任务。
5、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练习首先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练习的设计要深挖练习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学习方法、解题策略,处理好数学知识、技能与数学思想的关系,通过自主练习、解决问题,揭示知识的数学本质,感悟 5
其中的数学思想。其次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练习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使枯燥乏味的纯数学练习变为解决生动有趣的生活实际问题,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再次要启迪学生的思维,练习的设计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存在,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让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激发自主发现的欲望,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总之数学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式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6、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加强学习策略.教学知识掌握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都认为,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认知结构)和如何有效运用这些知识加工所面临的学习材料(学习策略)。因此,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和加强学习策略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只有当动态协调教材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这这三种结构形成内在的协调统一,才能使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以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设计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把全班个体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统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更适于完成各类不同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也应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重视学习策略的选择,死读书、硬读书都是不可取的。
7、适时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评价的 6
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的具体方法有: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协商评价法、延缓评价法、激励性评价法等。如,有位数学考试总不及格的学生,在一次考试后的试卷上教师写了这样一则评语:“你的这个60分比别人的90分更令老师高兴,因为你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你今后多动脑,勤思考!”从而给“冰冷”的分数赋予了人文情调,既指出了他的成功之处,又提出了他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样的评价是及时反馈,更是激励与关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评价语言要真诚、实事求是、因势利导、恰到好处,真正起到评价的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四、总结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一线教师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也要求教师在课标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努力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让校园充满着欢乐。
6.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篇六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如要使学生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 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最少的精力取得最好的成绩;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和经费等等。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 低效的教学则时间花得多, 效果又不好。
二、创设有效情境, 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 接触数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大小的比较》时, 教师们编制“温度比较的事例。上课开始, 教师将屏幕打开, 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冬季某天白天最高温度3℃, 晚上最低温度零下5℃, 这一天哪个温度高呢?学生枪答, 零上3℃高, 显然+3大于—5。即+3>—5。继续让学生观察温度计, —3℃比—10℃谁高?学生枪答:—3℃高, 即—3>—10。紧接着, 屏幕上再显示一条数轴, 让学生观察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 哪边的数较大?教师趁疑而入, 因势利导, 揭示课题, 归纳结果。这样就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新颖有趣的情境引入课题, 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放飞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有理数的大小。
三、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知识是抽象的, 我们应该怎样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呢?那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充分启发引导学生, 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观察、实验、讨论等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 先予启发, 让学生多活动多观察, 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自己的努力, 发现规律, 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在“相似三角形”的教学时, 首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确定的三角形相似?让学生去探索思考, 学生盲然, 老师再分析引导:我们知道相似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成比例, 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 反之三边对应成比例, 三个角对应相等, 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但是, 画两个三角形相似时, 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尽可能少吗?对此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对学生的不合理分类, 教师要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策略, 予以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按照三角形的“边、角”元素进行分类:两个三角形中, 一个角对应相等, 两个角对应相等, 三个角对应相等;一边对应成比例, 两边对应成比例,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一边的对角相对;按以上分类顺序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 验证。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 加以点评。然后老师在视频中显示各类图像进行比较。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哪些条件才能满足两个三角形相似, 再逐一加以证明。像这样, 教师适时引导和适当点拨, 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能更快、更有效率的获取知识, 从中感受到了数学的“抽象之美”, 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四、发挥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 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数学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交流活动中, 变抽象为具体,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体验, 从而实现有效学习。让学生在亲历中获得知识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如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教学中, 教师课前让学生准备两张全等的三角形纸片, 上课时让学生用三角形纸片拼出一个四边形, 与同学交流讨论。老师在屏幕提出问题:1.你所拼的四边形的边与边, 角与角有什么特殊关系;2.能拼出几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接着是学生的小组合作与学习, 探索。在教学中, 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 没有太多的示范和言语,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归纳结果, 老师再总结强调平行四边形性质的重要性。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对知识有了深层的感悟能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 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 老师应当转变角色, 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动手操作和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在民主平等、信任、宽容的氛围中探索新知、点燃智慧、树立信心, 感受数学的魅力, 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 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摘要: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创设生动有效的课堂情境、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 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的“生活兴趣”、感受数学的“抽象之美”、享受学习的“成功快乐”。
关键词:数学,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2]《教育概论》.
7.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篇七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3.6
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便是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部提升。为了满足初中数学教学需求、满足新课改后学生减负的需求,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的、实现学生减负目的。提高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各大教育工作者为此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力图寻找到一种可行性较强的方式。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实现数学教学目标。针对影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教学改革。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与改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方法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关键。
一、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初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目的。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有效性提高过程中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以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能够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为现代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善于将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模式手段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在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新的教育环境和背景下,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评价时,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要从教学效率质量等方面出发,综合分析其有效性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初中数学与很多课程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客观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转变,更加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需求。因此,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建构合理的教学目标,达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是无可替代的,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效果的的一个评判准则就是教学目标有没有高效率的完成,因此,教学目标建构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这就要求老师站在一定高度把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依据课程大纲的要求找准重点,从依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找准难点。目标教学是每个阶段、每个学科必须要采取的方式,合理的教材是按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思维逻辑顺序进行排版的,老师从教材出发,并参考教学工具书,将教学目标分为几个小目标,分时期、分步骤的完成,在教学流程的安排上,对于重难点要分配多一点的时间,还应留出一定的巩固复习时间,这样按照合理的目标安排进行教学,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興趣教学为出发点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针对数学教学需求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优化。通过游戏教学方式、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内容的联系、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等技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笔、文具、书等进行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教学,在实现教学方式优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综合数学素质培养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不易理解的概念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光电技术的运用实现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另外,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教学模式、竞赛教学方式以及游戏教学方式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目的。
3.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情景的合理创设,其中,问题情境是最为重要的。由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在课堂中容易出现思想不集中精神涣散注意力不强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改善这种状况,必将严重阻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问题的提出,并且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或独立思考的方式,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答,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细致观察,查找到最为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促进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
4.选取科学的教学评估体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还有一个较落后的地方在于其成绩评估系统,传统的成绩评估单单采取考试的方式,考试只能检测出学生做题的技巧,却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其学习参与程度,这种检测方式明显是不科学的。要想了解学生的数学掌握水平,考试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还应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新知识的接受情况等都放进评估的范围之内,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强数学学习的灵活性,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利的教学环境和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课前要精心准备,课中要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后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自己去发现并掌握知识,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李梅.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
[2]邹舒云.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数学教研信息,2011(4)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8-06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范文11-15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讨08-09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09-26
关于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分析10-30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08-22
浅谈初中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及教学对策09-14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6-30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教育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