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技术分析解析(共8篇)
1.环境工程技术分析解析 篇一
信息来源于环保英才网http:///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精选试题解析
(一)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精选试题解析单选题
1、保险展业包括()两大类。
A.直接展业和间接展业
B.直接展业和保险公司展业
C.代理人展业和经纪人展业
D.保险公司展业和保险代理人展业
答案:A
解析:保险展业包括直接展业和间接展业两大类
2、在保险承保过程中 , 需加以识别和分析的无形风险包括()
A.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B.道德风险和行为风险
C.行为风险和法律风险D.法律风险和政策风险
答案:B
解析:在保险承保过程中 , 需加以识别和分析的无形风险包括道德风险和行为
风险。
3、在保险公司中专门负责处理理赔事务的人员称为()。
A.公司理赔员B.独立理赔员
C.公众理赔员D.个人理赔员
答案:A
解析:公司理赔员的概念。
4、调整费率的最简单方法是()
A.趋势调整B.平行四边形法
C.正方形法D.追溯法
答案:B
解析:调整费率的最简单方法是平行四边形法
解析:非寿险准备金是指财产险和责任险准备金的统称。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精选试题解析多选题
1.建设项目防治污染设施的“三同时”规定是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同时设计B.同时施工
C.同时投产D.同时购买
答案:ABC
2.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
括()
A.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B.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C.由国务院审批的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信息来源于环保英才网http:///
信息来源于环保英才网http:///
D.以上三项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答案:ABC
解析: 参考承保过程。
3.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A.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B.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C.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D.以上三项
答案:ABCD
信息来源于环保英才网http:///
2.环境工程技术分析解析 篇二
一、当前阶段,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际发展情况
(一)严重缺乏具有可实施性的专业指导理论
当前阶段,虽然大部分的物理教师了解并认可,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进行物理探究教学具有非常多的教学优势,也比较乐于运用探究教学这一教学方法。但是,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普遍反映,现在并没有完全形成一个专业的理论来进行指导教学。为此,物理教师只可以选择在课堂教学时,简单的运用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演示活动,来进行应用信息技术,但是这一部分的信息应用却是远远不够的,也无法真实有效地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
(二)严重缺乏对于物理探究教学的正确认知
当前阶段,大部分高中教育学校全部都已经设置了月考这一考核活动,并将月考成绩全部进行公开,这一问题为物理教师带来了诸多的教学压力。基于此背景下,物理教师只有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来进行应战月考这一考试活动。为此,学生并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物理探究学习。由于物理教师以及部分教育工作者,对物理探究教学活动认知存在一些不合理,物理教学改革这一活动并没有从根本上的进行落实。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占领着主导地位,使其教学活动变成了一种形式,这一问题也严重的诱发了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一直停滞不前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策略
(一)及时地转变自我的教学观念,提高对于物理探究教学的重视意识
高中教育阶段中的物理学科教学,教师个人的教学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在进行实际学习过程中,只是侧重于知识的学习,严重的忽略了对其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此,教师需要及时的进行转变自我的教学观念,并将探究教学切实的应用于教学课堂中,使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教科版高中物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这一课时,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处于平衡状态,有的处于非平衡状态;其中物体的平衡状态比较常见,而且很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物理教师需要及时的进行更换自我的教学观念,进而不断运用最为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切实的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为此,物理教师需要科学的进行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其可以更加高效的为物理学科的教学活动服务。
(二)物理教师需要为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创设学习情境,使班级中的学生可以自主地提出探究问题
提出学习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不仅可以全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还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物理探究的学习能力。一个简单的物理学习问题,就可以设置成为一个学习情境。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物理观察,全面的分析并产生学习疑问。为此,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探究教学活动中,需要进行科学的设置探究学习情境。探究的学习情境必须要紧紧的围绕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并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而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使物理知识可以更加容易被理解。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教科版高中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这一课时,相比较过去传统的教学,物理教师通过将多媒体教学技术与网络进行充分的结合,科学的进行开展教学活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欢迎。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为班级中的学生进行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图像、以及动画等形式。不仅可以使教材中的教学材料转变成为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还进一步的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情境的设置,有效地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唤起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欲望,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了自我物理实验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全面分析教材中的物理教学内容,提出科学有效的实验探究的问题假设
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主要是指学生可以依据教材中的物理学习问题提出自我的假设。这一环节同时也是物理探究学习活动中,最具吸引力和趣味性的一部分。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使班级中的学生明确的认识到物理知识的论证过程,并自我的证实结果的真实性,同时也为班级中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反思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使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现象由书本中的文字变成动态的画面,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具体地进行透彻的分析学习。
(四)科学的进行制定实验探究计划
在班级中学生进行自主的物理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的引导班级中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不断结合实际的教学材料,进行科学的物理实验,切实有效的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1“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在开展实际实验探究活动之前,进行十分细致的学习探究计划。最大限度的进行收集实验活动中需要收集的学习材料,并教给班级中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物理探究教学活动中的实验环节,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将实验研究的思路全部现实化,当学生可以自主的运用直观的实验进行论证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加深学习探究的难度,进一步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可以更加具体化。在学生互相表达自我的学习看法时,自我的学习思路也会逐渐变得清晰,进而全面引发学习反思,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从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五)科学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探究教学活动的形式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摩擦力”这一课时,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具体的展示其探究活动。如“有一初速度相对比较大的物体在比较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最后停下的整个过程”的情景。
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可以更加高效的进行开展物理探究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加深学生的自我物理探究意识,以此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诉,笔者在文中先对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浅析,进而着重进行阐述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此来全面推进我国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健康发展。
摘要:为了更加高效地落实我国教育部门提出的全方位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地进行研究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如何才可以高效的进行物理探究教学,也已经成为了当前阶段物理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进行深入的解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肖军.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物理(力学部分)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5,(05):25-26.
3.环境工程技术分析解析 篇三
关键词:环境保护;辐射技术;应用;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朝着多样化方面发展。随之,生态恶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凸显,严重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国内外谈论的火热话题。同时,在核技术日益发展浪潮中,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辐射技术能够有效治理环境污染,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能够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一、辐射技术概述
辐射技术是以水流为基点,充分利用辐射源发出的射线、粒子,对其进行照射,发生水质变化。具体来说,在充分利用射线的基础上,对污染物产生辐射,导致污染物发生不同类型的物理反应、化学反应,被氧化乃至分解成其它物质,达到彻底清除污染物的目的。在新时代下,辐射也是一种常见的消毒杀菌方法,被广泛应用到不同行业中,比如,饮用水处理、食品加工。在日常生活中,辐射随处可见,其强度各不相同,辐射强度较低,比如,手机、家用电器,辐射强度较高,比如,X射线、r射线。这两种射线被广泛应用到不同领域中,各具有不同的特点,X射线容易控制,但不具有较强的穿透力,r射线刚好相反,各自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以环境保护领域为例,r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主要用于污泥处理方面。
二、环境保护中辐射技术的应用
1.治理污水中的污染物
通常情况下,污水中都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而污染物中含有苯环成分,不易分解。同时,这些污染物大都具有较大的毒性,极易溶于脂,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有些还具有其挥发性。如果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比如,吸附方法,并不能彻底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后的污泥还需要进一步处理,否则将会污染周围的环境。辐射处理污水有机物原理:水在受到辐射照射之后,会发生电离,生成一些化学活性、氧化性比较强的物质,比如,过氧化氢。同时,污水中的有机物会和电离出的不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消除污染。在污水众多有机物中,多氯联苯、氯酚化合物都是很难被降解的物质,而高能电子束具有很好地降解效果,使污水中含有的多氯联苯等物质不断减少,污水得到净化。
2.处理烟道废气
当下,我国仍然在大量使用煤炭等化石燃料,产生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气体,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对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随之,一系列环境问题频繁出现,比如,酸雨问题、雾霾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四川地区为例,在酸雨的侵害下,建筑、文物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当下,我国的大型城市、特大型城市空气污染相当严重,比如,北京、上海。为了解决日益加重的环境问题,世界各个地区都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了不同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在治理过程中,由于氮氧化合物不具有较高的活性,很难和其它物质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很难消除,这已成为新时期研究的关键性课题。随着辐射技术的出现,电子束被应用到其中,能够有效降解空气中含有的有害气体,比如,二氧化硫。治理原理:空气中的废气在受到辐射之后,其中的相关物质,比如,二氧化碳、氧气,会吸收电子束具有的能量,转变成一种激发态分子、离子。分子、离子在相互作用下,会产生对应的自由基,和二氧化硫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比如,硫酸、硝酸,烟道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得以去除。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污染程度,加入适量的氨气,便能生成硝酸铵、硫酸铵的复盐,成为一种肥料,用于农业生产中。此外,在新时代,就烟道废气治理而言,辐射技术已经从实验室阶段逐渐向工业化应用阶段迈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处理废固
从某个侧面来说,废固处理问题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关注的焦点问题,比如,废塑料的处理,很难自然分解,又具有很高的强度,即使采用机械方式破碎。如果采用高温处理方法,又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不具有可行性。随着辐射技术的出现,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具体来说,可以采用r射线和加热相结合的形式,借助机械磨碎力量,形成一种新的物质,四氟乙烯粉末,充分发挥该物质具有的润滑作用,达到处理废固目的。也可以充分利用辐射技术,对污泥进行必要的杀菌处理,能够作为一种肥料,用到农作物生产中,促进农作物生长。同时,在废纸等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可以充分利用加酸后辐射的方法,回收其中的葡萄糖,其产物还是一种动物饲料,能够变废为宝,减少相关方面的成本支出。可见,在处理废固方面,辐射技术在发挥灭菌作用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在新时代下,辐射技术的出现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在保护环境方面。它的广泛应用在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还提高了自然资源利用率,有利于缓解当下日益加重的能源危机,满足不同行业、领域在能源方面的客观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辐射技术的时候,一定要从当下已有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利用,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从长远来说,辐射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其得以普及,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以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能保护好人类乃以生存的家园,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窦利军.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要点[J].技术与市场,2014,08:73+75.
[2]关丽辉,于静.环境保护中辐射技术的应用解析[J].吉林农业,2014,24:72.
[3]付红.分析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5,14:119.
[4]吴明红,刘宁,徐刚,卜葶葶,何雅琴,王亮.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1,07:1547-1557.
4.环境工程技术分析解析 篇四
2.1数据采集
网络安全分析需要依托全面、完整的信息数据,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时,应先完成数据采集。对于每秒数百兆的日志信息来讲,可以利用Chukwa等工具对其进行采集;对于全数量数据来讲,可以使用传统数镜向方式对其进行采集[2]。
2.2数据存储
完成数据采集后,需依托数据库对其进行集中存储,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数据类型存在差异时,可以采用与其相匹配的方式完成存储,不仅能够保证数据之间的明确分类,又可以方便数据查询。数据类型为即时数据时,可采用列式存储方法,先运用流式计算方式进行分析,然后存储所得结果。数据类型为日志时,为提高数据查询效率,可选用列式存储方法完成存储。另外,当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需要先对其进行处理,所用方法为分布式计算方法,然后再采用列式存储方法进行存储。
2.3数据查询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网络安全分析中去,就数据查询来讲,可依托MapReduce完成[3]。系统发出查询指令后,在对应的节点位置完成处理,并将多种结果加以整合,然后可以通过检索得到自己所需数据信息。相较于传统网络安全分析平台,这种数据查询方式的指令反应及处理更为迅速,大大提高了查询效率。
2.4数据分析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网络安全分析平台,当数据类型不同时,所用分析处理方法也是不一样的。首先,如果数据类型为实时数据时,在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时,主要用到了流式计算方式、CEP技术、关联分析算法等,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及威胁。其次,如果数据类型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时,在实效性方面要求并不严格,可对其进行离线处理,完成更为深入、全面的分析,所用方法主要为分布式存储与计算,既能够发现其中的风险隐患,又可以找出攻击来源。
2.5复杂数据处理
面对越来越复杂以及关联性越来越强的数据,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安全分析平台,也可以更加迅速、精准地对其进行处理,包括多源异构数据、系统安全隐患以及关联性攻击行为等。以网络安全问题中常见的僵尸网络为例,借助大数据技术,不但能够从流量和DNS访问特性出发,而且能进行发散性关联分析,同时结合多方面的数据信息,可对数据进行多维度、深层次、全方位分析,确保了数据处理的有效性。
3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网络安全平台建设
基于大数据技术所体现出的多方面优势,已经在网络安全分析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构建网络安全平台时,需要科学设计其基础构架,并严格把控关键技术环节,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
3.1平台构架
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所搭建的网络安全平台分为四个层级,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挖掘分析层、数据呈现层,四个层级功能各不相同,需要分别对其进行分析。首先,数据采集层主要负责采集各种类型数据,包括即时数据、用户身份信息、日志等,实现方式为分布式采集。其次,数据存储层的能够实现海量信息的长期保存,并采用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方式对其进行统一存储,使用均衡算法将现实数据均匀分布在分布式文件系统上[4]。另外,网络安全异常的发现及溯源,则是在数据挖掘分析层完成,具体方法包括特征提取、情境分析、关联分析等,可通过检索查询对异常网络行为进行准确定位。最后,数据呈现层则可以通过可视化形式将大数据分析结果呈现出来,通过多种维度展现网络安全状态。
3.2关键技术
构建网络安全平台时,所用到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此次研究所用数据采集技术包括Flume、Kafka、Storm等,Flume能够采用分布式方式,对来源不同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经过处理后将其传输至定制方。Kafka中应用了Zookeeper平台,可实现数据的集群配置管理,能够作为一个高吞吐量的分布式发布订阅系统应用,平衡数据处理环节的系统负荷。完成数据采集后,采用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对其进行存储,其容错性和吞吐量都比较高,使用元数据管理节点文件系统对空间命名,数据文件保存至数据节点,基本存储单位为64兆字节的数据块。数据文件会随着元数据节点的增多而减少,两者之间呈反比关系,多个文件同时被访问时,会对系统性能造成影响,而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应用可有效避免这种问题。在数据分析环节,该平台所用技术为Hivc,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的检索,所用语言为HiveQL,与HDFS和HBase匹配性良好。API的封装则是采用Hive完成,使用定制的插件开发和实现各种数据的处理、分析与统计。
4结束语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网络安全分析领域,不仅能够提高分析速率、分析精准度,而且还可以降低技术成本,有着多方面显著优势,是未来网络安全防护的必然发展方向。在实际应用时,应采用层级结构构建网络安全平台,就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重点把控,以此来改善当前网络安全分析中的缺陷与不足,提高网络安全等级。
参考文献:
[1]孙玉.浅谈网络安全分析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王帅,汪来富,金华敏等.网络安全分析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J].电信科学,.
[3]贾卫.网络安全分析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5.声环境剧场解析 篇五
中国音乐学院是以中华民族音乐教育和研究为特色的综合性高等音乐学府,位于北京北四环健翔桥畔。学院于2005年筹排演厅及综合教学楼工程,综合楼内包括937座的音乐厅、300座的演奏厅、录音棚及排练厅等,同时还设有国乐展厅、图书阅览室等公共空间。该工程项目中各专业的初步设计于2005年10月完成,之后进行了施工图设计,2008年8月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其中的音乐厅、演奏厅于2008年10月投入使用。
作为国内著名音乐学府的音乐厅,其功能定位于专业交响和室内乐演出、各类民族和西洋乐器的演奏。院方与欧美及亚太区的一些音乐院校有着广泛的交流,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学院领导还是专业教师,都对这座新建音乐厅的声学效果给予并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和要求。
音乐厅室内声学设计采用了室内声学计算机模拟分析这一辅助设计工具,对声场特性及其对应各项音质的物理参量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对声学初步设计所提出的音质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证,为音乐厅的室内声学设计提供了优化和调整的依据。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介绍,并对完工后的声学测试结果和使用后的主观音质效果进行阐述。2功能及建筑概况
937座的音乐厅在规模上属于中型音乐厅,该厅以音乐演出为主要功能,为中国音乐学院排演厅及综合教学楼工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厅平面形状呈椭圆形,观众厅池座长度约36 m,最大宽度约28 m。观众坐席环绕演奏区布置,包括一个有起坡的、由栏板分隔的池座区和一层楼座区及两边侧包厢。音乐厅的建筑平面及剖面图如图1a、图1b和图2所示,图3为音乐厅内室内装修完工后的图片。音乐厅舞台演奏区的宽度约18 m,最大深度约10.5 m,面积约150 m2,可满足一般交响乐团乐队演出。厅内声学有效体积约8 750 m3,每座容积913 m3。通过合理的室内声学设计,使音乐厅具有良好的音质效果,在各类使用功能条件下,均有较好的主观音质效果。3宅内声学设计
3.1观众厅平面、剖面形式的确定
音乐厅内部的平面形状呈椭圆形,按照基本的几何声学原理,椭圆形内凹的“硬质”墙面对声音反射均匀地分布是不利的,声音往往汇聚在特定的区域,形成局部声聚焦,使得声场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厅内不同位置处,声音的响度及音质的主观感受差别很大。当今音乐厅设计,所关注的已不仅仅是混响时间的把握(混响取决于空间的体积、形状和材料构造等),尽管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需将注意力放在建筑几何学和其他一些声学概念上,如响度、明晰度、声音的自然亲切感和舒适感,以及声音的扩 散感、反射声的纹理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会影响音乐厅最终的音质整体效果。在建筑方案阶段,声学设计就建筑内部的形体、厅的宽度及长度的最佳范围向建筑师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音乐厅的侧墙、两端端墙的几何形式进行了优化设计,以期望在三维的空间内,有效地将早期反射声引导到观众区的主要区域,合理的观众厅宽度尺度,有利于向观众区提供足够的早期侧向反射声。对于中型音乐厅,需要有效地控制厅内的声场力度,因此,合适的体量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大规模的交响乐队演出,为了降低乐队产生的高声功率级的声音,取得很好的音乐融合、平衡的效果,足够的体积是绝对必须的。如不能提供足够的体量,往往会在演奏台的后方开放一些空间,以吸收低音乐器和定音鼓等的声能量。因此,不少新建的大型音乐厅都在演奏台区域考虑一些构造或空间形态可变的形式。作为音乐学院的音乐厅,由于投资或建筑空间本身的限制,对于演奏台区域还是以常规固定的方式处理,而重点考虑的是确保音乐厅内有足够体量的声学有效空间。建于19世纪,传统的藻井式天花的古典音乐厅,如波士顿音乐厅(Boston,Symphony Hall)、阿姆斯特丹音乐厅(Amsterdam,Concertgebouw)、维也纳爱乐之友金色大厅(Vienna,Grosser Musikvereinssaal)等,至今仍被誉为音质效果最好的音乐厅,其平缓的吊顶,能很好地将声音均匀地送达厅内的各个部位,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几何扩散和肌理扩散的反射作用。作为现代室内建筑装修风格的音乐厅,本厅的吊顶采用常规的平缓形式,为外凸的圆弧状天花排列,弧形轮廓内还配有条状的凹槽,犹如钢琴的琴键。总体上,这样和缓的天花既有效地提高了厅内的体量、也能够使得声音均匀分布;从视觉效果来看,与中型音乐厅的建筑形态是非常和谐的。音乐厅主要的特征参数: 声学有效容积:约8 750 m3; 座位数:937座; 每座容积:9.3 m3; 最大宽度:约28m; 池座长度:约36m;
楼座最后排到演奏台中心距离:约27 m。3.2室内声学音质参数的计算机模拟分析
在建筑初步设计阶段,配合建筑师对整个音乐厅的建筑形体基本确定后,声学设计着手对音乐厅的室内声学音质参数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室内声学设计中,采用了由丹麦技术大学开发的室内声学模拟软件Odeon,对观众厅内的混响时间、明晰度、侧向反射能量因子、声场强度等室内音质参量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观众厅内特定参考点的反射声序列的时间分布、相对强度等状况进行了直观的分析。图4为部分室内声学参数的模拟分析。室
内声场计算机模拟分析在舞台演奏区上方加装声反射板情形下对舞台及观众厅区域音质参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关于音乐厅演奏台上方的声反射板的作用,一般认为除了可加强表演者之间的相互听闻、取得演奏时良好的听闻平衡感,也对前中区的听众提供一定程度的早期反射声。但也有观点认为,演奏台上方的声反射板作用并不大,某些情况下甚至会有一些负面效果。根据音乐厅的规模、使用功能的不同,音乐厅演奏台上方反射板的形式也存在不同的设计理念,形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近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声反射板设计是以美国Artec声学和剧院顾问公司设计的模式,即演奏台上方的声反射板是由整体一块巨大、可上下调节的反射板构成,在很多由Artec公司担任声学设计的大型、中型音乐厅中都可看到这一风格的声反射板,如美国达拉斯梅耶森交响乐中心麦克德莫特音乐厅(Dallas,Eugene McDermontt Concert Hallin Morton H.Meyerson Symphony Center)、英国伯明翰音 乐厅(Birmingham,Symphony Hall)、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Concert Hall,Esplanade—Theatres on the BaySingapore),改建后的加拿大多伦多路易汤姆森音乐厅(Toronto,RoY Thompson Hall),以及中等规模的加拿大温哥华常顺音乐厅(Chan Shun Concert Hal,Chan Center,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Vancouver,Canada)等。综合考虑造价、土建结构、机械等方面的可行性,本音乐厅声反射板采用比较传统的形式,在演奏台上方悬吊了1 2块聚碳酸酯透明声反射板。最初考虑做成矢径2 000 mm、矢高200 mln的球切面形式,但考虑到制作 成本等因素,最终形式改为等边梯形状的1 5 mnl~20 mm厚 Degussa Flexiglas聚碳酸酯透明声反射板。各反射板之间保 持较大的间距,反射板主要对中高频的声音起作用,而低频声则绕过反射板,由厚实的吊顶进行反射,并形成整个大厅的混响。室内声学模拟分析对有、无声反射板的状态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反射板悬挂在不同高度时一些室内音质参数的变化情况。以明晰度c。为例,随着声反射板高度降低,池座各测点的c。值均有增大的趋势;而高度提升,c。0{直均有减小的趋势。有声反射板的c。o{直高于无声反射板的c。01直,各个测点均有这样的特性。完工后对演奏台上方声反射板高度调整时,采用了一定规模乐队进行实际演奏,根据表演者的主观音质感受来确定声反射板悬吊的高度。最终确定的高度与模拟分析中得出的合适高度完全一致。
3.3竣工后的室内声学音质测试
通过测试音乐厅内不同位置处传声器和测量声源之间的脉;中响
应,并对脉;中响应进行分析,得出所测的主要音质参量,同时对音乐厅的本底噪声进行了测定,如图5所示。主要音质参数测试结果如下:表l为接收点部分室内声学参数模拟计算平均值,图6音乐厅三种条件下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图7_为音乐厅三种条件下明晰度c。频率特性,图8为音乐厅空场侧向能量因子频率特性,图9为音乐厅空场声场强度频率特性。音乐厅本底噪声频率特性测量结果(空求,即NR一20噪声曲线。调系统正常运行)见表2。从混响时间实测结果来看,音乐厅空场条件下,侧
墙可调吸声帘幕在使用与非使用状态下,中频500 Hz平均混响时间分别为1.99 s和2.51 s,可调幅度为0.52 s,可见本音乐厅所设置的吸声帘幕具有明显的效果。这对于使用扩声类的音乐活动或在其他电声设备使用的情况下,通过墙面吸声帘幕的使用,可以提高语言清晰度,这在使用电声系统的条件下是必须的。在接近满场演出条件下(测试时的上座率约为70%),中频500 Hz平均混响时间为2.0 s,如在完全满座条件下,满场混响时间估计约在I.85 s~1.95 s,上述实测混响时间与设计预期值完全吻合,达到设计预期的混响时间指标。满场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也和设计预期相吻合。实测音乐厅的明晰度C。结果表明,音乐厅空场,在墙面有、无吸声帘幕的情况下,c。of直的变化幅度非常明显,中频有1.3 dB左右的变化幅度,并且在整个频率范围内均有较为明显的数值变化幅度,这表明墙面有、无吸声帘幕对于厅内的明晰度C。有明显的改变,这样实际使用时,可很好地满足特定使用场合下对音乐丰满度和语言清晰度的不同要求。侧向能量因子LF的测量结果表明,该厅具有较好的侧向反射声分布,因而音质方面具有较好的空间感,这与该厅的合适的宽度、墙体有利于声学的建筑形态是有直接关系的。声场强度G的测量结果表明,该厅具有非常合适的声音自然响度,符合中型音乐厅声场强度G的数值规律。对于中型音乐厅合适地控制声场强度是非常重要的。厅内本底噪声测试表明,该厅本底噪声达到设计要求,即NR一20噪声曲线。
4结语
6.环境工程技术分析解析 篇六
一、单选题
(2013高考题山东卷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5~6题。
.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 6时 B 9时 C 12时 D 14时 .该日
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答案】5.B 6.B 【命题立意】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气温的日变化、等温线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从图中获取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等温线分布图,考查气温的日变化,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第5题,从图中看出,等温线平直且与纬线平行,说明同纬度海陆温度相同。根据材料信息,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此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A;“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D;12时太阳辐射最强,陆地增温超过海洋,陆地气温也高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C。该题选B。
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判断太阳直射20°N,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日落时刻越晚,也就是甲地日落时刻晚于乙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从20°N向南北递减,甲乙两地到丙地(直射点)的纬度间隔(纬度差)相同,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同。(2013高考题北京卷)图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题。
.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答案】5.B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大气受热过程”,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试题难度:中。【解题思路】臭氧层破坏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实际上是削弱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故A选项错误;二氧化碳减少,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减少,故B选项正确;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空气中悬浮颗粒就要要发生散射,使太阳辐射以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经过散射之后,有一部分太阳辐射就到不了地面,这样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就减少,故C选项错误;雾霾的出现加强了夜间的大气逆辐射,故D选项错误。
(2013高考题浙江卷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第1题。
.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逆温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相关知识。从题中可以得知,要加速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是促使空气不断的流动。如果对流层出现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现象,即为逆温现象,出现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从图中的四种气温分布图来看,②、③、④三中气温分布图中均出现了逆温,逆温不利于空气的扩散。只有 ①图中的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是降低的,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故最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故选A。(2013高考题浙江卷)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7~8题。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降水的成因分析。从图中可知,拉萨降水白天降水量小,主要集中在夜间(夜雨,晚上八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之间的雨)。拉萨位于高原的河流谷地,白天气温升高快,晚上降温快,气温的日较差大。夜晚地面降温迅速,但并不是导致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的原因。水汽凝结成雨要有气流上升冷凝的过程。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山顶和谷底间的热力环流十分明显。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分析,白天山顶气流上升快,而此时谷底盛行的是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晴空万里。晚上,大量的山顶下沉的冷空气,下沉到谷底,然后导致了谷底中的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成雨。故本题答案为C。.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 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 ④防治湿地退化 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旅游规划、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拉萨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可以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提升文化生态景区的品味和内涵,同时可以实现开发中保护。利用河滩低地受水文条件的影响较大,并且此处作为水源的保护地带,应该采取保持原有形态的措施,而不应该布局文化建筑。在开发利用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应该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防治河流湿地退化,从质量的角度着手。吸收外来文化,但不应该改造当地民俗,这样更加不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故答案选B。
.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其主要原因是 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 B.暖锋过境释放热量 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 D.局地气流下沉增温 【答案】4.D。【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影响气候的非地带性因素”,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试题难度:中等偏难。【解题思路】从题干文字信息有一个关键词“背风坡”,可见这是一个小尺度的,因背风坡焚风(干热风)效应导致的局地增温现象。【知识拓展】虽然北半球西风为西南风,但阿尔卑斯山北坡有来自于大西洋及北冰洋的湿润气流,降水量大,雪线低;南坡因阿尔卑斯山的山体走向及比利牛斯、亚平宁山脉对西风的阻挡,降水相对较少,雪线高。
(2013高考题天津卷)读图1,回答第1题。
【解题思路】从图1中可以看出,气流由甲到乙是先爬坡再下坡, 因为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故温度应先下降再升高,由此便可选出B;甲侧为迎风坡,故降水逐渐增多,乙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受气流下沉影响变化明显,亦可选出B。
(2013高考题重庆卷)图1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1回答1~3题。
. 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 B. 地形条件 C. 局地水域 D. 植被分布 【答案】1.B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考生可以根据经纬度很容易判断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的东北部,再就是考查对图中海拔曲线和降水量曲线的认知。
【解题思路】根据图中的海拔高度和降水量曲线,可以得出海拔高的地方降水量对应就高。可得答案为B . 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 虫害 B. 冻害 C. 滑坡 D. 洪水 【答案】2.B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东北区域气候特征的了解。也突出了中图版选修5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是由于东北纬度较高,春季温度回升慢,而且离冬季风源地较近,极易受到冷空气影响,所以选B。
【易错点拨】该题目容易选D洪水,因为东北地区河流有春汛,不一定就形成洪水,但是要注意题目问的是突出的,寒潮冻害比洪水形成更突出。. 材料所示的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 含沙量高 B. 流程较短 C. 春夏汛明显 D. 冰川补给为主 【答案】3.C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东北河流的水文特征,特别是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夏两个汛期一定要知道。
【解题思路】东北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森林覆盖率尚可,所以,含沙量应该小;东北平原面积较大,河流不可能流程较短;该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应该以降水补给才对,所以选C。
(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9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28~29题。
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 3月12日 晴朗 B. 6月5日 晴朗 C. 3月22日 多云 D. 6月20日 多云 【答案】D 【命题立意】考查曲线坐标图的判读能力。
考点定位: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太阳辐射的日变化特征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解题思路】据太阳辐射日变化曲线图可读出北京时间约6:00—20:40该日获取辐射量,从而可推断出我国该地日照时长将近14:40,即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故A、C错误;如果当地天气晴朗则太阳辐射应以当地正午为最高点呈对称分布,且下午略大于上午,但在北京时间约13时出现一波谷,因此应该受多云天气影响故D项正确。. 该地可能位于
A. 祁连山地 B. 大兴安岭 C. 南沙群岛 D. 帕米尔高原 【答案】A 【命题立意】考查运用曲线坐标图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分析问题综合能力区域定位能力。考点定位: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区域定位
【解题思路】据太阳辐射日变化曲线图可读出北京时间约6:00—20:40该日获取辐射量,从而可推断出我国该地日照时长将近14:40,推出当地日出时间约为12-14:40/2=4:40;北京时间6:00时该地迎来日出,根据地方时计算原则可推出其经度约为120°E–(6:00–4:40)*15°=100°E,选A项正确。
(2013高考题北京卷)图4(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4(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第6、7题。
.图4(a)中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答案】6.B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试题难度:难。【解题思路】根据等压线疏密情况判断,②比①的等压线密集,所以②比①的风速大,故A 选项错误;①接近高压中心,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③为低压中心,为上升气流,阴雨天气较多,故B项正确;读等压线数值,②比③气压高,故C选项错误;④位于冷锋前的暖气团,②位于冷锋后的冷气团,④比②的气温高,故D项错误。.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答案】7.A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试题难度:易。
【解题思路】锋面通过④地时应刮偏西风,从图中可以看出12点之前为偏西风,故A正确。(2013高考题天津卷)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图5,回答10~11题。
图5 4月14日2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据图5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0.B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是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与风力大小。
【解题思路】当时受风暴潮最严重区首先应是迎风区,从图中等压线可以得出甲风力虽大但是偏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排除A;乙、丙、丁为东南风,其中乙为迎风区,丙丁均为背风区,故选B . 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A. 完善预警系统 B. 围海造田 C. 修筑沿海堤坝 D. 建防护林 【答案】11.C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灾害防治的相关内容。【解题思路】预报系统不能抵御风暴潮,排除A;围海造田可轻易排除;由于渤海沿岸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渤海沿岸为粉沙淤泥质海岸,风暴潮主要危害方式是引起的海水对沿岸侵蚀等,故有效措施抵御海水对沿岸的影响,有效措施应为工程措施,故选C选项。
(2013高考题新课标I)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
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词考查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考查学生读图判断能力,难度较小。【解题思路】我国为北半球,画出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30-45度,可得出6~9时甲地为偏南风,故B项正确。
. 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 14日14时 B. 14 日19时 C. 15日4时 D. 15 日11时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动态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居中。
【解题思路】据图和所学知识可推断当低压中心控制甲地时可能出现暴雨,由图可知甲地距低压中心以东约100千米多,而题干里已说明该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可算出该低压系统移至甲地需要12个小时多,结合选项可知只有B项符合。. 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 华北平原,3、4月份 B. 四川盆地,1、2月份 C. 黄土高原,10、11月份 D. 东南丘陵,4、5月份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压分布及变化状况,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图示为我国某地区,而且气压低,出现低压中心,故应为夏半年,除D选项意外的时间我国及亚欧大陆受蒙古高压控制,气压由南向北升高,基本可以排除ABC项。春季,由于东南丘陵比黄土高原纬度低,气温高,加之3、4月份华北平原受冷空气影响频繁,所以东南丘陵4、5月份更易出现低压中心,D项正确。
(2013高考题江苏卷)图14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5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25~26题。.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答案】A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等压线图中各种天气系统的判读和常见的天气系统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状况。
【解题思路】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及图中锋面符号,甲地为冷锋锋后,冷气团一侧,为阴雨天气,故选A;乙地为暖锋锋后,暖气团一侧,为晴朗天气,故排除B;丙地为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故选C;丁地等压线较稀疏,且水平气压存在差异,因此该地有风,气流水平运动,故排除D。.2013高考题江苏卷)图15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4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A.①―甲 B.①―丙 C.②―乙 D.②―丁 【答案】A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雷达图的判读和气候类型的判断及其分布。
【解题思路】从图15的左图气温曲线可以看出①、②两地均位于北半球,且最低月气温大于0°C,为亚热带地区或温带海洋气候,结合降水状况,①降水较为均匀,因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大陆西岸,甲位于英国附近,故A正确;而丙地处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排除B选项;②为冬雨型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30°―40°大陆西岸,典型分布区为地中海沿岸,乙处为波罗的海沿岸,纬度高于60°N,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排除C;丁地地处意大利沿海,为地中海气候,故D正确。
【2013·山东基本能力卷·58.】42.城市市区的气温比郊区高。下图为某城市区轮廓示意图,该城市夏季午后某时刻气温沿图中虚线所示方向的变化曲线可能为(A)【解析】42.结合城市轮廓图、东西方向、南北方向距离和城市热岛效应知识即可判断。
【答案】42.A 【2013·山东基本能力卷·83】43.寒潮是我国常见的天气,它可以直接造成()(双选)
A.西北地区的常年干旱 B.东北地区的春涝
C.黄淮地区的风雪交加 D.江南地区的雨雪冰冻
【解析】43.寒潮过境时带来大风降温,雨雪等灾害性天气。【答案】43.CD
二、综合题
(2013高考题安徽卷).(21分)图12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10分)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11分)
【答案】(1)西南和东南部都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2)沙尘暴 天气条件: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命题立意】运用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考查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答地理现象的能力。
考点定位:等压线判读 自然灾害的分类及成因
【解题思路】(1)描述等压线的分布特征应从气压中心的分布、数值的递变规律、等压线的疏密关系上角度分别说明。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南和东南部都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2)沙尘暴形成条件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沙、尘物质源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另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背景;地面冷锋的形成与发展等。【举一反三】描述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
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描述问题是建立在具体事象上的科学表述,如描述山脉的走向、河流的流向、等温线的分布、城市区位特点、气候特征等。
1、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整体描述: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几方面入手。例如井冈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低山丘陵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以红壤为主。
2、对气候特征的描述:首先要明确气候类型,再从气温、降水入手,分冬夏两季进行概括。例如:旧金山的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3、对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组成、地势特点(海拔高度和地势走向)、地表形态、地形分布。例如,描述我国横断山地区的地形特征——山高谷深,山河相见,南北纵列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喀斯特地貌发育。
4、对地理位置的描述: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例如,描述拉萨市的地理位置特点——地处北纬30,纬度位置较低,同时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5、对河流特征的描述:河流特征可分为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包括: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水能。水系特征包括:河流长短、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及流速大小。
6、对地理特征的描述: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贸易、旅游、交通、城市、人口等)
.(2013高考题新课标I)(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7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
(2)推测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6分)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8分)
【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8分)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6分)
(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8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区域图为背景考查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天气状况的分析、大气污染的成因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结合已知信息读图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难度适中。
【解题思路】(1)由攀枝花周边地形图可知攀枝花位于河流谷地,北部为山地,冬季能够阻挡北方冷空气,使得当地气温偏高;由于地处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的过程中气温升高,所以攀枝花1月份气温较高。(2)由于地处谷地,受冷空气影响小,盛行下沉气流,可推出1月份攀枝花多睛朗天气,风力较小,气温较高,变化小,较稳定。(3)攀枝花是典型的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工矿城市,工业及城市交通排放的废气较多;又由于地处谷地,地形封闭,盛行下沉气流易形成逆温,使得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该市虽然冬季气温较高,但空气污染可能较为严重,不适宜打造“避寒之都”。.((2013高考题四川卷)26分)图6和图7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6 图7(1)选择图6和图7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6分)(2)据图6和图7,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10分)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0分)【答案】13题:(1)(6分)
图6:图示地区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2分);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2分)。
图7: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分);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2分)。(2)(10分)
西部平原地区(2分);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2分);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2分);积雪量大(2分);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2分)。(3)(10分)
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2分);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2分);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2分)。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2分);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2分);不利于作物生长。【命题立意】本题首先通过距平这个概念考查了学生对地理信息提取的能力,接着又通过等值线图考查学生的地图判读能力,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来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本题看似简单,其实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难度较高。
7.环境工程技术分析解析 篇七
SAX是一个通用的XML解析器前端。它是被开源项目(如Apache)和许多大公司(如Sun,IBM,Oracle和Microsoft)广泛使用的XML解析器规范[1]。SAX由David Megginson领导的XML-Dev邮件列表成员开发(http://www.megginson.com/downloads/SAX/),原先用Java语言实现,当前版本为SAX 2.0.1,拥有其他语言的实现[2]。SAX是基于事件的 API,它通过回调函数直接向应用程序报告解析事件(如元素的开始和结束),由应用程序处理器处理不同的事件。
1 SAX的解析原理
SAX是基于事件的 API,它通过回调函数直接向应用程序报告解析事件 (如元素的开始和结束),由应用程序处理器处理不同的事件[3]。SAX解析器读取输入文件并在处理文件时将每个事件推给事件处理器。图1是SAX的解析原理。
在SAX规范中,解析是从XMLReader这个接口开始的,该接口由静态XMLReaderFactory.createXMLReader()方法创建这个类的的解析器特定实例[4]。具体代码如下所示:
XMLReader parser=XMLReaderFactory.createXMLReader();
创建了该解析器的实例parser后,调用parser中的方法设置各个事件处理器,同时创建该事件处理器的实例,接着回调各个事件处理器实例中的方法处理XML文件中的数据。
在SAX规范中,一共定义了3种常用的事件处理器,分别是:
ContentHandler:普遍使用的事件处理器,用它来处理XML文件中的内容,使用它基本上可以满足90%的需要。
DTDHandler:用于访问DTD的内容[5]。
ErrorHandler:用于错误处理,报告致命错误、错误与警告。
图2是SAX处理XML文件的解析流程图。
图3是SAX解析XML文件的时序图。
2 SAX中的主要接口分析
(1) XMLReaderFactory。
XMLReaderFactory是一个静态的工厂类,它用来实例化XMLReader表示分析器的接口。图4是XMLReaderFactory的类图。
(2) XMLReader。
XMLReader类表示一个分析器,其中的parse()方法用来通知解析器开始解析XML文件。setContentHandler()方法用来设置一个内容处理器,setDTDHandler()方法用来设置一个DTD处理器,setErrorHandler()方法用来设置一个错误处理器。图5是XMLReader的类图。
(3) ContentHandler。
ContentHandler作为内容处理器,将一个XML文件定义成11种事件,用来处理XML文件。图6是ContentHandler类图。
(4) DTDHandler。
DTD处理器中notationDecl()方法用来声明标记。unparsedEntityDecl()方法用来声明非分析实体。图7是DTDhandler的类图。
(5) ErrorHandler。
错误处理器ErrorHandler中的Warning()方法报告警告,error()方法报告非致命错误,fatalError()方法报告致命错误。图8是ErrorHandler的类图。
3 应用案例
该应用案例的内容是用SAX将一个从互联网上传来的XML定单进行解析 (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给出部分关键代码)。
(1) order.xml文件
<xml version="1.0" encoding="ISO-8859-1" >
<order>
<product>
<Name>Birdsong</Name>
…
<Zip>02282</Zip>
</product>
(2) 用SAX解析order.xml文件的关键代码…
public class SAXReader extends DefaultHandler {
java.util.Stack tags=new java.util.Stack();
public SAXReader() {
sup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SAXParserFactory sf = SAXParserFactory.
newInstance();
SAXParser sp = sf.newSAXParser();
SAXReader reader = new SAXReader();
sp.parse(new InputSource("XXX.xml"),reader);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void characters(char ch[],int start,int length) throws SAXException {
String tag = (String) tags.peek();
System.out.print(new String(ch,start,length)); }
public void startElement(String uri,String localName,String qName,Attributes attrs) {
tags.push(qName); } }
(3)解析结果
Birdsong
…
02282
4 结 语
SAX解析器能提供更好的性能优势, 它提供对XML数据内容的有效低级访问。SAX模型最大的优点是内存消耗小,因为整个文件无需一次加载到内存中,这使SAX解析器可以解析大于系统内存的文件。
SAX的缺点是必须实现多个事件处理程序,以便能够处理所有的事件,同时还必须在应用程序代码中维护事件状态。此外,SAX是一个只读API,不支持随机访问,编写SAX应用程序时,必须自己跟踪解析器处在文档层次的哪个位置。如此一来,文档结构越复杂,编写应用程序所面临的困难就会成倍的增加。
参考文献
[1]Brett D McLaughlin.XML和Java技术:低级或高级的XML API[EB/OL].[2007-06-28].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
[2][美]哈罗德.Java语言与XML处理教程:SAX,DOM,JDOM.JAXP与TrAX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汪剑超.超高性能Jave SAX解析器的设计和实现[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
[4]孙毅.XML集成化编辑解析环境的开发与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3.
[5]Jane Fung.解码XML和DTD[EB/OL].[2001-04-27].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xml/x-dtdint/.2001.
[6]蔡七华,王明强.XML语法特性在SAX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8,31(8):64-67.
8.解析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篇八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大气保护;布点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对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定时定点观测,观测不同种类污染物的分布规律,进而进行环境评估、预报和研究。通过大气环境监测,对大气环境进行判断,评估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对外预报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大气污染发展的趋势,为环境质量状况研究提供依据。大气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是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分子状污染物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总悬浮颗粒物、细颗粒物等颗粒状污染物。在我国的监测历史并不太长,从学科角度来看,大气环境监测属于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对环境科学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1.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实施以来,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城市的大气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已经影响到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对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人的意义。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大城市的大气环境在无形中对人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影响,恶劣的大气环境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因此,对大气环境进行日常监测是保证人的生存权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对动植物的意义。动植物动过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来存活,在这个过程中与空气进行融合;空气中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如土壤、水等的不良影响也会导致动植物受害,甚至导致动物大批死亡,植物大量枯萎。第三,对社会环境的意义。大气污染物通过对人、动植物的影响,最终会导致活动的承受体——社会环境不断恶化,大气监测最后是通过对社会环境的监测观察来实现,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不同时空、不同种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监测,最后有利于对污染浓度进行有效控制,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
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污染物浓度、环境人口的密集度、工业发展水平、重要动植物分布、河流水源地的重要程度、监测地形、监测地气候环境等等进行监测布点分析和选择。
2.1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点位选取的原则
(1)代表性原则。代表性是指当前所选取的点位要能够真实有效的代表点位所代表区域的真实情况,对于该区域主要污染物浓度进行重点监测,并能够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有效的判断。
(2)一致性原则。一致性是指当前布点监测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和浓度能够与周围保持一致。无论从监测地形,还是监测地气候环境来看,保持一致性是对监测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和判断的基础和前提。
(3)经济性原则。经济性是指在保证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有效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对监测点位加以科学分配,争取做到在污染物严重地区多布点,在工业化程度不高,如农村地区进行少量布点,将有效的资源尽可能用到重点区域。
(4)科学性原则。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布设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时,结合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监测对人体有较大危害的气体污染物时,监测点位的高度尽量控制在1.5米到2.0米之间,或者选取一个适当的参考值1.7米;如监测对植物有重大影响的大气污染物时,监测点位高度应该尽量与植物的中心叶面保持一致。
2.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1)照功能区布点法。这种方法是在大气环境监测初期经常采用的布点方法,功能区主要是根据一个城市的工业区域、教育区域、商业区域等等的不同而设立不同的点位,是在工业区域设置较多点位,特别是污染物排放较多的企业所在点。在对不同功能区进行布点时,应尽可能考虑布点的观测有效性、合理性,对应急状况能够进行有效的预测及合理的紧急处理,同时对于不同的大气污染物,根据不同扩散系数,对布设的点位进行适当的调整。按照功能区进行布点方法的优点是充分体现了经济性原则,能够对工业区域进行合理有效的监测和预报,在大城市里具有明显的优势,缺点是不太适合城市外的其他地区,不能提供有效的判断监测数据,无法保证检测数据的精确性。
(2)网格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即在综合考虑区域的重要性、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的基础上,对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在网格的交点处设立监测点位。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充分考虑代表性、一致性原则,能够确保判断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同时能够绘制该区域不同时段污染物扩散的趋势,有利于对污染物控制进行科学决策,在污染物均匀区域、多污染源区域实用度很高。网格布点法的缺点是对污染物浓度高的区域缺乏必要的点位监测,不能反映高浓度污染物的实际浓度,同时在点位布设的经济性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3)扇形布点法。根据不同目的,在污染源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季节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划定3~5个方位的不同距离处设置采样点。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单个污染源的情况,根据污染源所处区域,不同季节的不同风向,不同污染物种类的扩散系数而设立的一种大气环境监测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对单个重要点源进行监测,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的划定,从而判断是否对污染气体点源周围的环境及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在布设时以主风向为轴线,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角度设置不同数量的布设点位,同时在上风向也应设置相应的参照点位。扇形布点法的优点是适合单个重要点源,同时能够经济有效的利用资源,同时保证监测数据的精确,不足之处在于不适合大范围使用这种方法,同时对风向的把握及利用的要求较高。
(4)同心圆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是在地势平坦的区域,有多个污染物点源存在的情况下,在确定污染区位置的同时,以此污染源作为圆心,画出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然后画出不同的轴线,轴线与同心圆的交点即为布设点位。同心圆布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较多地的布设监测点位,布点分布均匀,适用于有多个污染源的地区,同时满足代表性原则、一致性原则、经济型原则、科学性原则,能够对多个污染源进行有效监测。同心圆布点法的缺点是周围环境,例如风向等对监测结果及监测点位的布设有较大影响,对于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较为适用。
3.结语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加剧,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动植物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越来越重要。当今,公众对大气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特别是2012年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颁布之后,细颗粒物(PM2.5)及雾霾等名词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对现有的大气环境监测点进行重新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已经成为环保部门的一项重要日程。合理布设大气环境监测点有利于环保部门对大气污染事件作出及时有效的响应。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如污染物浓度、环境人口的密集度、工业发展水平的不同、珍惜动植物分布等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点点位的布设,在进行规划时,以某种方法为主,结合其他方法和实际需要进行大气监测布点,以保证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有效性、精确性。 [科]
【参考文献】
[1]邓奕球.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2]王秀梅,张淑红.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及布点方法[J].北方环境,2011(07).
[3]赖剑文.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研究初探[J].科技与企业,2013(06).
【环境工程技术分析解析】推荐阅读:
环境工程师07-24
环境分析技术发展趋势09-19
环境工程设备教案07-22
小区综合环境整治工程08-21
环境生态工程报告08-31
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环境09-15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就业环境07-27
工程环境监理流程浅谈08-31
环境问题与建筑工程09-18
环境工程职业生涯规划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