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的“姿势” 阅读答案

2024-08-27

“悦读”的“姿势” 阅读答案(精选3篇)

1.“悦读”的“姿势” 阅读答案 篇一

读“悦读的姿势”有感

省总民集办 杨华

“悦读的姿势”一文深刻点明了怎样对待读书学习的态度和读书能力问题。在这个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能否经常读书、不断学习,自觉提升学识素养,不仅关系一个人能力水平的高低,更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速度和高度。阅读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能否读好的书、把书读好,更是一种能力。读此文,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体会一:要勤于读书,激发自身学习的根本的原动力。《礼记•中庸》中,孔子有一段论学问的话,最为人称道,他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他把人的学问来源分为三种途径,但如果细究起来,无论是学而知之,还是困而知之,都离不开读书学习,真正能生而知之者,恐怕是少而又少。读书学习,始终是我们获取学问、洞悉世事、探求规律的首要途径。反思自己,读书学习的动力往往来自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现实需要,因而可以说是“困而知之”。正如文中所说,读书过于“功利性”,有时反而很难体会到读书之乐。因此,不仅要“苦学”,还要善于“乐学”,争取每天挤出一定时间读书,特别要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读书,真正使阅读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1 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体会二:要转变心态,自觉养成读书的习惯。《颜氏家训•勉学》中有一段话比较契合当下中国人读书的现状和心态,“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求暖而惰裁衣也。”是说世人不管愚蠢还是聪明,都希望认识的人多,见的事广,但却又不肯读书,这就好比想要吃饱却懒得做饭,想要身体暖和却又懒得裁衣一样。当前,市场经济对人们思想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较大,一部分人崇尚利益至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热衷于吃喝应酬、迎来送往,坐下来读书思考的较少,往往以工作忙、压力大,抽不出时间为借口。爱因斯坦曾说,“人的差异往往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和赌徒。由此不仅使工作业绩有所差别,也区分出高低优劣的人生境界。”《曾国藩家书》在“治学”一篇中更是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中无时不可的活动,“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因此说,只要真正转变心态,把读书当做一种高度的自觉和习惯,随性而读,总能有所收获。

体会三:要善读好书,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古人说,“开卷有益”,认为只要读书就会有好处。但书也有良莠好坏之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开卷未必有益,关键是要有自己的选择。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在《读书与书籍》中所说,“坏书 2 有如毒药,足以伤害心神”,“在文学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它们原是为贪图金钱、营求官职而写作的,却使读者浪费时间、金钱和精神,使人们不能读好书,做高尚的事情。因此,它们不但无益,而且危害甚大。”特别是在当前出版市场异常火爆、知识激增的情势下,读什么样的书,一定要心中有数、有所取舍,绝不能漫无目的,甚至追求低俗。当下在读书选择性的把握上,特别是应当读一些古代经典、读一写理论、读一些伟人的书、读一些启迪智慧、开拓视野的书,读与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自己有兴趣的书来读,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以此来打牢做人做事的“基本功”,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体会四:要读思结合,力争学有所获。只读书不思考,便不会有创造力,充其量是活书橱。人们从市场上把图书千挑万选地买来,往往或是买而不读、束之高阁,或是浮光掠影、读而不精。读好的书,也要有好的读书方法。其一是不能贪多,正如食物一样,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如果吃得太多,反而会伤及到胃乃至全身,读书也是如此。其二是要反复阅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叔本华说,“温习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书,再读时更能了解其中各种事情间的联系,也会有不同的情调和心境,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同一件东西一样。其三是要读思结合。读书如果不加以思考,就不会有心得,也就决不 3 会有好的效果,即便是有些印象,也会“浅而无根”,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忘和流失。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把“读”与“思”结合起来,如朱熹所说,熟读之后“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要边读书边思考,既要广泛阅读,更要联系实际,开动脑筋,深入思考,力求把粗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精深的理性认识,提高思想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俯而读,仰而思”,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这是我们每个人履职尽责的必然要求。悦读的姿势,是一种世界上最美的姿势,我们要扑下身子亲近文字,在读书世界里感悟人生、乐以忘忧。

2.悦读的作文 篇二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就应该阅读的好习惯。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特别不喜欢看书,看到树上密密麻麻的字就想睡觉,心想: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不喜欢看书的我除了看学校发下来的课本除外,其他一律不看。每当到了写作文,我都要花好多时间,绞尽脑汁才能写出一篇,并且得分还不高。因为我的阅读量很小知识不广,所以我的作文都很生硬,没有灵性。直到一次偶遇,我从书包里翻出了几本《小学生之友》,我在脑海中搜索着这几本书的由来。好像是半学期前学校为了让我们增加阅读量和让我们的作文写得更好发下来的。当时我认为没什么用,就随手发进来书包,我很有兴趣的打开它,仔细的阅读起来。书中的内容真是太精彩了,每个故事都透露出作者深深的情感,每个人物都刻画的生动形象。

从此以后,我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作文也越写越好了,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直到现在我还一直阅读,一本本的书籍成了我生活的朋友,成了我学习的精神动力。徜徉在不同的书海里,与作者一起感同身受,使我的生活充满不同的体验。

我认为读书要读透彻,读完后还要进行思考和感悟。读书不仅要读还要学会摘抄,做笔记。当读书时遇到自己认为不错的成语,句子的时候可以把它们全部摘抄在笔记本上。当遇到不会的字词是,应查字典,并在书上注解,有时候可以在书上写感悟。书就像是开启人生另一项特长的.钥匙。

3.小石潭记精细阅读答案悦读 篇三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案】

15.(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四)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l2~l5题。(l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

《小石潭记》阅读题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水尤清洌 洌

(2)佁然不动 佁

(3)西折纤秀长曲 西

(4)尽溪,平坦如荠 尽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l4.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

l5.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2分)

【答案】

12. (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每词1分,共4分)

13. (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2分) (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2分) 14.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1分)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1分)

上一篇:贾宝玉作文200字下一篇:高速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