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的角落(精选8篇)
1.遗忘的角落 篇一
当华灯一盏盏亮起,你是否注意过从未被光明覆盖的地方:当车流如一匹骏马瞬间消失,你是否忘记了被卷起了尘土;当嫩芽探出头,你是否遗忘了渺小的生命。
望着餐桌上难吃的饭菜,我厌恶地放下碗筷:“妈,你哪天能炒个像样的菜?我不想吃晚餐了!”“不吃拉倒,把你饿一晚上看你还吃不吃!”老妈显然对我的行为不满意,“我不吃!”我一气之下,走出门外,一甩门,头也不回地跑了出去。
夜,似乎宁静到能听见花草的絮语,美丽的夜晚,我却被郁闷的心境所压抑着。静静走在公园里,衣服被冷风掀起,我四处寻找着能让我静一静的场所,却走到了一处被灰尘所笼罩的地方,破旧的椅子,断了一只手臂的娃娃,眼前熟悉的东西,不正是我幼儿时期所衷爱的角落吗?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地方早已成为我的记忆中那块藏得最深,又最容易遗忘的碎片。如今,这一块块碎片又重新拼装,掀开了我幼时完美的回忆。我的指尖轻轻掠过这些尘封的物品,忽然望见地上,在石缝旁,那一朵娇艳欲滴的红花,惹人怜惜。它是用多顽强的意志坚守在那里的?每一片花瓣饱满而又美丽,它的根扎得异常牢固,我沉默了……
一枝红花,在困难的情景下仍然微笑地应对太阳,而我呢?在母爱的浇灌下,因为一件小事就撒气,值得吗?
这处被遗忘的角落,以往,它带给我欢乐,如今,换我帮忙它恢复往日的光彩。相信在这枝红花的驱使下,未来的生活会更加令人奋进!
2.遗忘的角落 篇二
2015年新春喜乐犹浓, 我走进病房, 像往常一样去做护理, 看到他躺卧床上。
没想过他开口第一句话竟是如此惊悚, 我竟无言以对, 更找不到一个词来形容我看到的他, 是绝望?无助?可怜?这些都不足以诠释, 而我的心情也是五味杂陈, 除了对他说会好的竟说不出任何有力的话。看到他热泪盈眶, 多了几分沧桑, 举手捶胸, 瘫睡在床上, 很想帮他擦擦眼泪, 但没能抑制住自己的情绪, 当时脑袋里只有一个想法, 帮他。怎样帮他?怎样以我们的力量为他做些什么, 除了每天照顾他的吃喝拉撒, 还是如他所说精神上的痛怎么治愈。
他叫李正华, 35岁, 郴州人, 2014年10月30日转入我院神经外科, 入院诊断为右颞叶脑出血, 当时情况危急, 处于昏迷状态, 有脑疝形成, 需紧急手术。但由于没有家属陪同, 无人签字, 医生请示医院总值班后, 本着以抢救生命为原则为其实施开颅探查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病人没有陪人, 没有可以联系上的亲人, 各项资料都不齐全, 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由于治疗和护理的需要, 我们科的医护人员在主任和护士长的带领下纷纷捐物献力, 保证他正常的治疗和护理。后来护士长试着联系他家里, 但由于发病前在一家餐馆打工, 送到医院时手机证件等都落在餐馆, 老板将他送至医院后自行离开, 所以一直未果, 直到通过其所在当地公安机关了解到一些简略信息。期间有一位称是其哥哥的男子来医院看过一次, 当时他正处于术后昏迷状态, 上着呼吸机, 头部引流管未拔, 头部伤口也有敷料包扎, 哥哥以看不清脸无法辨识为由自行离开。
随着病情的平稳, 他逐渐恢复意识, 只是偏瘫和大小便失禁让他还是无法像常人一样自主生活。我们试着从他身上了解情况, 他开始是抵触的, 甚至想耍赖, 因为至此为止他的医疗费用都是负值, 还不包括我们给他提供的吃喝和日用品, 经过积极的治疗他的病情得到好转, 医生下医嘱予以停病危可转入普通病房, 但鉴于他无人照看, 科里还是决定把他留在监护室由我们照护, 包括每日的常规治疗护理, 一日三餐的准备和喂用, 一日不下五次的大便处理及床单被套的更换, 数次的翻身抹洗, 持续的功能锻炼……
可能时间长了被我们感化了, 他不再躲避, 主动向我们提起他的情况, 通过他微弱断续的介绍, 大致情况是这样:李正华, 原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 毕业后未找到理想工作, 而当年读书花掉家里不少积蓄, 无颜回家, 家中有六姊妹, 至今已有十几年未与家人联系, 曾偷偷回去看过母亲, 讲起母亲他哽咽着说他母亲是世界上最爱他的人, 他对不起妈妈对不起家人。
通过医院和科里的努力, 已联系到他的家人, 但他们始终不愿露面, 现在家里人间或会打电话来询问他的情况, 问他是否能下床, 是否能恢复到病前状态, 如若不能就免谈, 也不愿来医院看一眼。当时接到电话, 听到这些我不禁为李正华感到一丝悲哀, 从头至尾没有人表露过对他的关心, 只是质问, 只是担心现在的李正华会连累到他们。虽然现在他仍旧躺在我科病房, 但能明显感受到他的变化, 精神好了许多, 心情也算明朗了些, 但我不愿打破这份宁静, 给这个鬼门关回来的人带去失望。
时间过去这么久, 他大概也知道一些, 会经常跟病友讲没有人要他, 是自嘲是讽刺还是有些懊悔?总之是别有滋味。我们都不是圣人, 无法判别世事的对错与是非, 然而我们也不能自以为是揣测他人。他不该以为家人会嫌弃他没成功而擅自做主不回家, 可能亲情的念头早已被俗世看法隐蔽, 以至在最脆弱的时候孤军奋战, 尤显落魄。可时至今日, 还有什么不能被原谅, 至少他还活着, 生死边缘回来的人可能最有感受吧!
3.关注遗忘的角落 篇三
下面我就中等生几个典型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提出来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对中等生典型心理问题的分析
1.“我不行”——自卑心理。无论做什么事,“我不行”这句话也许是中等生常挂在嘴边的,它体现了中等生强烈的自卑心理。作为班主任可能往往注意到了学困生存在的自卑心理,但对中等生存在的自卑心理,则认识不足,关注不够,使中等生感觉受到了老师的冷落,感到自己在班中无足轻重。这必须引起每位班主任的警惕。自卑是心灵的“自杀”,它像一根潮湿的火柴,永远也不能点燃成功的火焰。许多人的失败,不是因为缺乏成功的条件,而是因为不敢相信自己能成功。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人,怎么能让别人看得起他?怎么能自信地面对人生?怎么能够获得成功呢?
2.“烦死了”——抑郁心理。“烦死了,烦死了。”我们经常会听到中等生这样的抱怨,长期的抱怨易使中等生形成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这种心理现象在中等生身上更体现得一览无余,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在学习上,他们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的愿望,但常常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严重的还会出现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现象。中等生产生抑郁心理的概率和严重程度以及对学生造成的危害程度要高于优秀生和学困生,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是中等生。相对于学困生,他们有较高的自我期望,更多的劳动付出,更大的学业和精神压力。相对于优秀生,他们智力平平,学习基础、能力等逊色不少。因此,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失败感,产生无力感,经常陷入自轻自贱的抑郁情绪中。
3.“闷死了”——闭锁心理。闭锁心理突出表现为学生平时不声不响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中等生很少与父母交谈,又不愿和老师接近,极少到办公室提出问题或主动与老师谈话,他们只喜欢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的喜怒哀乐深深埋在心里或只向日记倾诉,在自我的小天地里默默地咀嚼生活,品尝孤独。由于中等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挫折、痛苦、烦恼等,不愿向人倾诉,由此引起的不良情绪不能及时得到排除,日积月累就易引起其他的心理问题。因此,如何设法去打开中等生的闭锁心理,就成了班主任必须解决的课题。
4.“愁死了”——焦虑异常心理。研究和实践证明,一定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必要的,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比较高的觉醒和紧张状态,明确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但过高的焦虑水平则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试想:一个对学习忧心忡忡、顾虑重重的学生,怎么可能兴致勃勃、孜孜以求地学习?对智力平平、虽然努力学习但成绩仍不理想的学生,过度焦虑会导致其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以至对学习失去信心。过度焦虑还会产生考试怯场,从而抑制正常水平的发挥。显然焦虑异常心理对学生的身心、学习和生活的危害不容小视。中等生学习较努力,要求自己也颇为严格,把满足老师和家长的愿望当成自己的学习奋斗目标,稍有不顺,便自责不已,甚至有负罪感。他们不论学习能力强弱,都会因一时的失误导致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从而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二、预防和排除中等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做法
中等生存在程度不一的多种心理问题,这是一个勿庸置疑又必须正视的客观事实。相对于那些已具有明显症状的心理疾病患者来说,绝大多数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并不算严重,也不难解决,并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心理治疗,只要班主任思想上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行动上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引导和调节,中等生的心理问题是完全能够得到预防和排除的。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只要班主任真正能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就完全可以在预防和排除中等生心理问题上有所作为,收到满意的效果。
1.理解是桥
中等生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他们可能在成绩上徘徊不前,可能在交友上不尽人意,优秀生不屑与他们为伍,而学困生又与他们格格不入,他们夹在中间,也许几头受气。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更加地理解他们,更加小心地去呵护他们那容易受伤的心灵,应更多地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想。当然,这要求班主任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心理学知识,只有具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言行,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融入他们。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中等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好厌恶,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多倾听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才能建立起师生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2.真爱是渡
班主任要把爱和关心撒向每一个中等生,让每一个中等生都沐浴在老师爱的阳光下。“心病还需心药医”,老师的爱心无疑是预防和医治学生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拥有和享受班主任的爱,是每一位学生的渴望,更是每一位中等生的渴望。可是事实上,班主任往往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优秀生和学困生上,表现良好的中等生反而被无意中冷落了,使中等生的精神欲求无法得到满足,使最具可塑性的大多数中等生得不到切实的关心和培养,这实在是教育的严重失误,也是一些班主任工作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对那些默默无闻的中等生不仅应在学习上提出希望和要求,也应在思想上和生活上进行关心,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谈心交流。但愿我们班主任都能把自己的情和爱同样慷慨无私地献给每一位中等生,让每一位中等生在老师爱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
3.鼓励为本
班主任应把树立中等生的“自信心”作为主攻目标,把增强中等生的自我意识作为突破口。中等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在各种心理问题中,自卑心理往往是导致或加剧中等生其他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要树立中等生的自信心,需要班主任做许多具体而持久的工作,可以从很多 方面着手,但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设法在学习上帮助其提高,班主任既要对中等生有热切的期望、热情的鼓励,促其产生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积极情绪,又要帮助中等生具体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找到改进、提高的途径和方法。针对中等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偏科现象严重的要求制订目标,帮助其逐步把弱科补上,对学习方法欠缺的则加强学法的指导与交流,对成绩波动较大的同学则要求坚持写自检自查日记,逐步学会自我约束,对学习态度敷衍者则严格要求,督促其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展示为根
班主任还必须努力给中等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自我的大舞台,让中等生动起来,活起来。在以往班级管理制度下,中等生往往只能是被管理者,很难真正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所以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要给中等生提供锻炼和为班级管理贡献力量的机会。班干部可以采用老师推荐、学生自荐、组阁等方式,定期轮换。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给中等生以解答问题的机会,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发言,使他们从胆怯、紧张和漠然中摆脱出来。
除了在课堂上给予中等生展示的机会外,班主任还要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活动的主体应是全体学生,要促使许多平时不动不响的中等生也能全身心地参与进去,在多种活动中展示他们青春活力,发挥他们的兴趣特长,化解他们的烦恼痛苦,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5.合作为源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必须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力量的作用。首先,要争取各任课教师的配合。注意经常与各任课教师沟通情况,主动向各任课教师了解中等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的这些学生的有关情况向各任课教师作介绍,共同探讨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落实帮教措施,使帮教工作能协调有序地进行。其次必须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班主任与家长要经常交流,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而且要提醒家长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多与子女进行平等交流,建设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不给子女以过多的压力。
中等生渴望发挥,也渴望取得成功,却又有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渴望向人倾诉,但又不知“心里话儿向谁说”;他们不愿被动地成长,但他们又“犹抱琵琶半遮面”;而且,中等生的人数、心理特征和影响力也在实践中决定了他们才是班风、学风形成的主体力量。实践证明,中等生积极向上,就会促使优秀生加倍努力,以稳固自己的领先地位,同时又会使学困生的一些行为失去市场,从而有利于班级整体状况的改善。
4.被遗忘的角落 篇四
这个有着锛天下第一滩锛名称的海滩真是美丽,沙子那么绵软,海浪那么汹涌澎湃,大海一望无际。我一边享受着大自然,一边和爸爸一起在海边挖起水洼来。我们越挖越深。忽然,我摸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一只雪白的蚬。
我把这只小巧玲珑的小东西带回了家,用一只小匣子养它。开始几天,我每隔一两分钟就看它一次,匣子的水干了后又湛水进去,好像和它有亲密的关系似的。我很想看它里面是怎样,但每次看它时它的壳都是紧闭着,因此我以为它死了。但爸爸说,蚬死了壳会打开,而且会变臭。就是因为它不打开壳,所以我对它的印象渐渐地减弱,它对我的记忆也开始忘记,直到有一天,我遗忘了它,像它不存在那样。
晚上,我一进房间,一股尸臭味向我袭来。蚬居住的小匣子终于引起我的关注,我打开小匣子一看,只见那只蚬的壳打开了,身体发出一种尸体腐烂的臭味,旁边还有一只苍蝇飞来飞去,我呆了……
我千里迢迢把这只蚬带过来,却遗忘了它,一闻到那臭味,我仿佛看到了蚬临死前挣扎说:锛哦!你这么远把我蠢矗却遗忘了我,我的生命本来就属于大自然,你却因为一时的好奇,把我带到了一个不属于我的天地里,又把我视若无睹,随随便便就扼杀了我的生命,你真可恨!锛
5.被遗忘的角落作文 篇五
在我的家乡,一座老商业大夏的旁侧有一条窄长的小巷,对面是熙攘纷乱的闹市区。自小时候起,我就看见在小巷路旁,有一家卖凉粉的小摊,不算大,旁边的冰柜上面都贴满了冰棍包装纸,从远处观睇,很是显眼。
摊主是一位随和意善,四十出头的妇女,她总是坐在凉粉摊旁,从不大声叫卖。没生意时,只是耐心地看报,日复一日,天热的时候,她脖子上挂着湿毛巾,手里扇子不停的摇曳。下雨的时候,她会将摊子迁往避雨处。
女人似乎很开朗,常常和巷内来往的行人打招呼,不认识的就以微笑替代,她的笑宛如一朵初开的鲜花,清新,很容易存留在记忆中。可能这种微笑太富感染力,这条巷内竟然有很多人都认识她。
自从到了夏天,我时常会去她的摊子上买凉粉,时间久了,倒也与她熟悉起来,平日里嘘寒问暖令我倍感亲切,有很多人都喜欢到她那儿买凉粉,她的凉粉不仅新鲜,美丽,而且从不缺斤少两。她还特别会配作料。酸辣香甜,经过她的精心调制,碗内的食物一搅和,立即散发出迷惑人心的美味。如宝石般晶莹、嫩滑的凉粉,让人吃了欲罢不能。有一次去她那儿,竟忘记了带钱,她还主动给我称凉粉,热情的服务,爽朗的一笑,令我至今犹为感动。
时光如小桥流水般潺潺流过。
已经记不清有多久没去吃她的凉粉,一天我忽然发现女人常坐的小摊位置空了。后来,听住在那条巷内的朋友讲,女人因为儿子的昂贵学费,已外出打工多时。一种莫名的惆怅涌上心头。真希望,那女人早点回来,我们能再次吃上美味的凉粉。
每天,这条街上行人依旧川流不息,没人因为一个曾经卖给他们凉粉的女人不见了而停步,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
唉!人世太忙,整日忙忙碌碌。为了谋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全神贯注中度过。路上纵有万种风情,也无动于衷,却不知道错失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
人生如此短暂,归根到底,我们不过是尘世间的匆匆过客,或许不知哪天我们也会从他人的记忆中被湮灭。
6.被遗忘的角落作文 篇六
的时候,我随校园的鼓号队到香港比赛,在香港玩了几天,买了一些纪念品,其中便有这条丝质手绢。我在迪士尼乐园的商店里遇见了它。我见它做工精细,颇有点中国古代江南丝绸的韵味,便买了下来,打算送给最疼爱我的奶奶,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我却是满心欢喜地带它回去的。
坐在回南京的飞机上,我把背包了的纪念品一件一件的拿出来,列在日志上,写成清单,又一件一件留意翼翼地放回去,仿佛每样东西都是易碎的陶瓷和玻璃,生怕打碎了它们,也打碎了承载我的思念与情谊的“水晶杯”。
日志写到最后的是那条丝质手绢,我静静的抚摩着,想象奶奶收到它时的表情。必须笑开了花,像盛开的菊花一般吧!我想。
回到家,我兴奋地把每样礼物送给家人,如我所料,每个人脸上都笑开了花。但我没想到,奶奶竟然还会问我价格,我没有思考就脱口而出。当奶奶听了却十分生气,说我不懂事,竟然花那么多钱买一个礼物!我的笑容立马消散,爸爸妈妈的笑也隐去了,只有爷爷还笑着安慰奶奶:“没什么的,孙女的一片心意嘛!况且是从香港带回来的,贵点儿也正常。”可奶奶不听,一向都絮絮叨叨,我十分委屈,鼻子一酸,泪水差点儿滚落。我强忍着回到了房间。
我睡在床上哭,一向哭一向哭,直到被浸湿的枕头慢慢冷却,这才沉沉睡去。
第三天,我在书柜中发现了那条丝质手绢,本想弃之不顾,却又不忍心。于是也就不管它,让他在书柜的角落经受岁月和灰尘的洗礼。
直到搬家了,收拾书时发现了被遗忘在角落的它,辛酸的回忆潮水般涌上心头,泪水夺眶而出。
7.遗忘的角落 篇七
一、在预习中感知数学新知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 数学与生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问题, 布置同学们在预习中收集相关的生活素材, 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还能使其对新课内容形成初步的感知。
例如, 教学“利息”一课, 我布置学生调查家中的存款情况, 通过向父母咨询、到银行调查等途径了解存款的相关知识。新课上, 让同学们交流预习的情况。
生甲: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到银行, 可以获得利息。
生乙:我来说几个专业术语, 我们存在银行的钱叫本金, 存的本金越多利息也就越多。
生丁:相同的钱存在银行, 存活期的利息比存定期拿得少。
同学们都很踊跃, 急着想把自己获得的信息反馈给大家。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算算存款的利息。
由于课前孩子们都收集了很多的相关利息的信息, 对利息、本金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 学习起来自然比较轻松, 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可见, 在类似的数学课中, 教师可以布置同学们在生活中收集相关的数学信息, 通过预习感知新课的知识,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预习中进行数学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 就意味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孩子们的提问中能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创新意识。在布置预习作业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探究的意识,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认识三角形”一课, 在学生的学具中, 摆三角形的小棒长度都是相同的, 在摆棒的过程中, 无法充分反应出三角形三条边的特点。为了克服这种材料的限制, 我在预习中布置学生在家里剪出10根长短不等的小棒, 但必须都是取整厘米的 (为了计算方便) , 并标好每段小棒的长度。用10根小棒摆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 比较谁摆出的三角形最多, 并把自己在摆的过程中得到的体会、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对相应的问题尝试去解释。孩子们在摆三角形的过程中, 自然会发现有些长度的小棒是无法摆成三角形的, 这样的问题就会促使他们寻找原因, 主动地进行探究, 从而学习教材的内容。
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说:老师, 有些长度的小棒不管怎么摆就是摆不成三角形。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多同学的认同。由于课前孩子们有了这样的探究活动, 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很快就懂得了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才能摆出一个三角形。有了这样的课前预习, 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了三角形各边的特点,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可见, 在数学预习中, 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探究的过程, 往往能发现问题, 并促使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实现能力的提高、方法的掌握。
三、在预习中进行模仿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利于实现兴趣的培养, 能力的提高。在数学课前预习中, 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的例子进行模仿探究, 在动手模仿的过程中学会探究的方法, 培养思维的能力。
例如, 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 我要求学生课前先阅读教材的新内容, 然后对照教材的内容, 课前进行自主探究。在预习中, 准备一张小纸片、圆规、小剪刀、直尺等, 模仿教材的方法, 把圆等分为若干的等腰三角形, 然后再把这些小等腰三角形拼成已知的能计算面积的图形 (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 , 再根据教材中的方法, 推算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预习中, 告诉同学们, 分成的等腰三角形越多, 得出的结果越准确。通过这样的预习, 孩子们通过模仿教材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 增加了体验, 并初步感知了教材的新知, 并积累了一定的探究方法。
在预习中, 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有的拼成长方形, 有的拼成平行四边形, 有的拼成梯形, 都能求出圆的大概面积, 还有的学生甚至直接就计算小三角形的面积, 再乘上三角形的份数得出圆面积, 这都是很值得肯定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预习过程, 孩子们在模仿教材方法的过程中, 不断内化, 提高探究的方法, 养成探究的习惯。
8.被遗忘的角落 篇八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性与性别研究领域展开了一场生理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的论争,毫无疑问,折射在作品中的自然和建构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直以来女性主义艺术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它决定了学者怎样为作品在历史中定位。3传统女性主义艺术史认为以芝加哥的《晚宴》为代表的70年代的女性艺术都是强调女性生理的本质特征,而忽略了一些作品的复杂性,例如《女人之家》通过复杂化自然与建构的主体之间的界限很巧妙地引发了人们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关注,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70年代的女性艺术。“女人—家”这个题目本身对于性别角色的探索意在使自然与建构的意义之间的严格的界限变得混乱。一方面,“女人—家”这个概念本身就是自然主义的,因为它提倡一种为女性保留的空间即根据与男人的不同来定义女人。另一方面,它又揭示了社会对于女性的某种限制,所以它又具有社会主义的意图,《女人之家》所要质问的便是父权制下人们对于女性与身体、自然、家庭之间联系的态度。
知晓《女人之家》复杂的内容、良好的公众反应后人们不禁疑问为什么这么一件早期的作品没有引起学者们足够的兴趣和关注。造成这种忽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它的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展览关闭后大部分的作品都被毁掉了,现在的学者很难进行参观或重新体验在此上演的各种表演,因此很难想象它对于艺术家及观者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据记载,好多观者都被感动的痛哭流涕。此外由于许多作品都是由几个艺术家合作的并没有单独标明作者的名字因此也很容易被忽视。最后,《女人之家》的创作时间较早,当时的批评语言还无法处理这些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复杂问题。其实,相较于《晚宴》,《女人之家》仅仅是引起较少的争议、关注和不和。
从启蒙运动开始,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妇女就不断被塑造为圆满的家庭女神。“幸福家庭主妇”是流行于美国50、60年代并被千百万妇女效仿的典型女性形象,而《女人之家》正是对这个神话的解构。事实上,對这种角色的广泛的反对早在1963年贝蒂·弗里丹(BettyFriedan)的《女性奥秘》出版时就已深深扎根在美国社会中。她在书中揭露了在“女性的奥秘”所笼罩下千百万美国家庭妇女的无名痛苦,主张妇女突破传统角色的局限,争取自己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该书改变了一代美国妇女的生活,被视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女人之家》的创作深受这本书的影响。4
《女人之家》是在一所有75年历史的废弃房屋里创作的,房子由于多年失修各项基本设施都已废弃,修理工作让许多艺术家承担了一向为男人所承担的工作—很少有女人会干力气活或天天与五金器具打交道。在房子渐生变化的同时学生们自己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在这个艰难的修复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绪也渐渐清晰。虽然当时的美国还是形式主义艺术的天下,但她们决定以自己作为女性和家庭生活的经验为主题,建立一些房间和作品。5
当代著名女性主义理论家朱迪斯·巴特勒(JudithBulter)在《性别麻烦》一书中提出“性别操演”理论,认为重复和拙劣模仿的行为揭露了社会角色的建构的特点。6巴特勒主要探讨的是通过对男同和女同的模仿特别是通过扮装所导致的对异性恋的颠覆,但她的观点在此也可以引用。《女人之家》破坏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对白人中产阶级异性恋的家庭妇女的期待,通过对这些期待的重复模仿指出她们具有某种被指定的角色,这种角色具有表演性特征,并进一步揭示了持续这些角色所必需的表演。
观众进入房间的一刹那就会发现关于家庭生活的性别期待无处不在。表演艺术《阳具与阴部》(CockandCunt)是由芝加哥编剧,菲斯·瓦尔丁(FaithWilding)和詹尼斯·莱斯特(JaniceLester)来表演的。这件作品探讨了基于生理差异而建构的性别角色。就像题目所指示的那样,她们所带的巨大滑稽的生殖器分别标明了两个人物的性别。下面是他们之间简短的对话:
她(在洗盘子):你要帮我洗盘子吗?
他(震惊):帮你洗盘子?
她:对啊,它们也是你的盘子!
他:但是你没有阴茎啊!(抓起阴茎并用力晃动)
她:要那个干什么?
他:有阴茎意味着不用洗盘子。你只有阴部,意味着你要洗盘子。
她(看着阴部):阴部上没这么说。
他(指着她的阴部):愚蠢,你的阴部是圆的,看起来像盘子。因此你只能洗盘子。我的阴茎又长又直又硬,意味着可以像枪或导弹一样发射。这一点每个人都能看到!(向每个方向晃动阴茎) 7
这个对传统家庭角色的戏仿指出了基于身体的社会建构。当他用女人缺乏阴茎来评判她必须洗碗时,她抗议道这种要求并没有写在身体上。他因此捏造了伪科学的原因并尝试使其自然化:“圆的=盘子,长的=导弹”。对于女人和盘子之间关系的质疑与《晚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晚宴》中盘子直接象征了女性的生殖器。女性天生的身体条件使她们被强迫地定义为家庭主妇。就像朱迪斯·巴特勒所指出的那样“为了坚持,权力必须被重申,这个作品预示了这种权力重复的必要性并彻底摧毁了它。”8通过这件作品我们便可看到参与《女人之家》的许多艺术家相较于强调女性身体的本质特点更乐于揭示对于女性身体的偏见所带来的后果。
nlc202309031545
下面几个房间的表演戏仿了女人是怎样为讨好男人而不断使自己变美的过程。主要包括《利亚的房间》《口红浴室》和《鞋柜》。由凯伦·莱克(KarenLecoq)和南希·优德曼(NancyYoudelman)创作的《利亚的房间》(Leah’sRoom)戏仿了中产阶级白人妇女对于美的渴望及随之而来的对于年龄的惧怕。这个房间是利亚所居住的西瓜红色的卧室,这个角色来源于科莱特的小说,是关于一个高等妓女的故事。虽然利亚非常年轻但她的爱人还是对她失去了兴趣。在表演中,观众们看到利亚日复一日地坐在一个梳妆镜前一丝不苟的画着妆,因为不满意而又一遍遍地擦掉重画,这无用的努力只为了保持年轻的容貌。根据朱迪斯巴特勒的理论:“主体的形成来源于规范的合并”9,而女人将规范内在化到自身正是这件作品所要探讨的。《利亚的房间》揭示了中产阶级白人家庭主妇所作的化妆是一种表演,既为男人而演也是她们将关于女人和美的规范内在化的过程。
由卡米尔·格瑞(CamilleGrey)创作的《口红浴室》(LipstickBrathroom)和贝丝·贝森海莫(BethBachenheimer)创作的《鞋柜》(ShoeCloset)强调了女性的化妆、美、自我表演以取悦男性的行为。鞋柜里数目奢侈的鞋子与燃烧的浴室强化了女人有时候为迎合社会对她们变得美丽与时尚的期许而做出的疯狂行为。这两个房间的夸张表演展示了对家庭主妇主体的建构,她必须不断地化妆与变装以取悦自己的丈夫,以此保持自己经济上的稳定。
人们总以为白人家庭主妇很乐意牺牲自己,以满足家庭其他成员的需要,《女人之家》的其他房间流露了西方社会对女人的这种期许。最明显的就是由苏珊·弗雷泽(SusanFrazier)、维基·豪德盖茨(VickiHodgetts)和罗宾·伍尔特斯科(RobinWeltsch)创作的《养育厨房》(NurturantKitchen)。屋頂上的鸡蛋形状的东西逐渐变成女人胸部走下墙,最终包围了食品架上其他食物。伴随着哺乳而发生的生理变化,不断下垂的胸强调了女性作为养育者的传统角色。然而,对于厨房的戏仿揭示了这些期待其实是单调的沉重的。一盘盘食物放在一排单调的灯光下揭露了家庭杂务的工厂一样非人性的一面,在这里做饭成为一种乏味的劳动而失去了传统文化中将女性身体与养育结合起来的那种喜悦。
女人通过做家务寻找幸福感和满足感的神话同样也是“维护系列”:克里斯·拉什(ChrisRush)表演的《洗衣》(Scrubbing)和桑德拉·奥格尔(SandraOrgel)表演的《熨衣服》(Ironing)的主题。10展览的导言描述道:“一个女人趴在地上擦地板。四肢紧贴地面。来来回回、一遍又一遍,她的胳膊不断在地板上打圈,胳膊肘不停地来回运动以带动刷子擦拭地板。之后表演的是另一个女人熨烫床单,一条又一条,又或者它们是同一条床单?”11打破、分离、表演如此单调陈腐和非人性的家务劳动是为了突出任务的表演性特征和它们在性别建构中的角色,这种单调的劳动彻底地消磨了她们的思考能力。在质疑家庭生活的过程中,参与女人之家的艺术家们揭露了掌控家庭生活的潜在的父权体系的期盼,这仅仅是她们重申自己的空间的第一步,在接下来的行动里她们将家庭生活作为强大的父权体制导致的虚幻结果而将其抛弃,就像《玩偶之家》所作的那样。
《玩偶之家》(Dollhouse)是《女人之家》的关键因素之一,由雪莉·布罗迪(SherryBrody)和马瑞安·夏皮罗(MiriamSchapiro)创作(作为这个项目幸存的一件作品现在陈列在史密桑尼博物院)。这件作品通过看起来无伤大雅的孩童的玩耍颠覆了传统的性别期待。作为一间大房子里的一个微型的小家,《玩偶之家》可被看做是女人之家中所有东西的象征,同时暗指《女人之家》对于游戏的运用—例如扮装和角色扮演。
《玩偶之家》,就像《女人之家》一样强调了性别的社会建构问题。玩偶之家最初起源于德国皇室,18世纪时风靡欧洲,后来随着移民潮的兴起从英国传入美国,成为美国第三大民间嗜好,而爱好者多为女性。在提供给妇女一种有效的游戏和社交手段的同时,微型房屋也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性别角色的建构,成为日益内在的规范的外在显示,即使在属于没有子女的女人的玩偶之家里,最大的房间也经常是分娩室和哺育室。这便是将女性禁锢在家庭生活中的无处不在的女性典范,特别是母亲的角色。12在19世纪晚期,微型房屋大量生产并普及到孩子们的游戏中,通过这种游戏,更会强化性别角色的规范。
通过戏拟和夸张,《玩偶之家》中的六个房间批判了20世纪中叶美国白人中产阶级妇女被社会所赋予的角色,它们可以看做是整个《女人之家》的微型版本。在这个微型房屋的右上方是艺术家的工作室。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钢琴架上站着一个裸体的臃肿男人,在他脚下有一个盛着香蕉的托盘。据前言介绍,艺术家的这个人物来源于琳达·诺克林(LindaNochlin)的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裸体的男子手拿一个装有香蕉的托盘以此来影射西方19世纪以来将女人胸部与苹果联系起来的绘画和照片。13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这个男人看做一名模特,艺术家意图将出现在工作室里的这个男人比作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视觉文化中的裸体女子,男子竖立的阴茎是对将艺术家创造力与男人性力量结合起来的观念的嘲弄。男人性力量是创造力的源泉的观念兴起于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当时的男艺术家广泛采纳,例如,康丁斯基将画布比作纯洁的处女必须要服从他的意志;雷诺阿晚年遭受关节炎的困扰,他宣称从此要用阴茎作画。《女人之家》,当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戏仿这种观点的艺术品,像安迪·沃霍尔,布尔如瓦等艺术家也创作过许多作品来嘲笑这种说法。
然而,对于这个男人的身份还有另外的解读。考虑到工作室里艺术家(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的缺席,裸体形象不能仅仅被解读为模特。虽然这个男人是裸体的,然而他并不具有性诱惑的的特征,很明显他没有躺下或摆出一个有性意味的姿势。从他直立的姿势及其位居房间最顶层的位置可看出他不仅支配着画家的工作室而且支配着整个玩偶之家。这种猜测可以从他右边的画架得到证实,画架上展示了夏皮罗的《十六个窗户》的微型版本,这微型的网格状的艺术作品参照了当时由男性主导的艺术风格。14如果这是女艺术家的工作室,那夏皮罗肯定更乐意展示她“femmage”系列中的一幅,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她尝试在画布上再现男性形象。15在戏拟和夸大中暗示了男性艺术家的掌控地位,艺术家工作室提醒观者女性在艺术和家庭生活两方面之间是不能兼顾的,而这正是对性别的社会建构所产生的后果。
nlc202309031545
画家工作室左边的养育室指出了家庭主妇受限制的地位。支配这些房屋的是男人和一个被怪物占据的婴儿床(暗示要求过多的婴儿?),强调了艺术家们所质问的父权体系下的等级制度。家庭主妇没有自己的空间以自由和完全的追求自己的兴趣,而所有的房间—梳妆间、卧室、客厅和厨房都是用来关心或取悦她们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俗语“女人的空间便是家”在中间层两个房间里体现的最为明显。它们分别是化妆间和卧室,两个房间都有床。在对这些空间颠覆性的再创造中,布罗迪和夏皮罗揭露了家庭主妇作为一个性物体的角色,社会期许她们只关注于自己的家庭。名义上化妆间是女人的私人空间,但化妆的目的是掩盖年龄以取悦隔壁卧室里的丈夫。此外,墙上的明星海报是女性一直努力但永远达不到的美的理想。女人微小的尺寸和她在梳妆桌前的位置预示着她在家里的地位十分卑微,当与上面直立的大尺寸男子进行比较时这一点更为明显。卧室被命名为“后宫”,房间里的装饰包括地板、墙、床品、地上的枕头都采用了典型的中东风格,还有一只稀有的鸟。这就将家庭妇女与被禁锢的妻妾群或高级妓女联系起来,通常她们的目标是永远具有性价值。暗示了中产阶级家庭妇女以性服务换取结婚所提供的经济地位的安全,并再次提醒观众本该是女人的私人空间却到处渗透着父权社会的期待和假设。
因此,《玩偶之家》作为一件到处充满性别期待的装置艺术作品揭示了父权制社会下人们习惯将女人看作漂亮的玩偶,毫无怨言、温柔不懂反抗,没有自己的需要而只是男人为满足自己的意愿而建构出来的玩偶。《玩偶之家》作为一种游戏暗示着艺术家们将充满父权期待的家庭生活视为虚幻的游戏,而艺术家所要做的就是消除对于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妇女的这种偏见,将玩偶重新定义为有自己坚定观点和意愿的女人。
事实上,1970年到1975年夫勒斯诺的女性主义艺术计划和加利福尼亚艺术学会的有许多作品都试图解构对于女性的自然主义的假说并假定性别是由社会建构的。在《女人之家》的筹备之前,学生艺术家们曾创作了一系列作品来探讨对白人中产阶级异性恋妇女的期待。比如说,芝加哥和学生们在夫勒斯诺举办了嘲笑美的露天表演:她们打扮成各种类型的女性,比如娼妓、维多利亚妇女和丘比特仙童等并自己拍照,命名为《芝加哥小姐和加利福尼亚女孩》(1970)。16她们嘲笑女性一直以来所承受的期待:变美、时刻注重自己的身体,为男人的快乐而表演。就像在《女人之家》一样,她们将戏仿化为一种力量来嘲笑使性别期待得以形成的偏见。在《阴部拉拉队长》(CuntCheerleaders)(1970)中,四个女艺术家穿上红色和粉红色的运动衫,后面的字母拼起来是“cunt”,也就是阴部的意思,不仅取笑了人们意识中阴部与女性的惯常联系而且取笑了女性自我表演以引起男性欲望的行为。通过将这种潜在的假设公布于众,艺术家们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粗鲁,但实际上揭示了女性的无力。
这些作品中对于女性身体的使用经常被误读,认为这些身体的使用仍然是强调女性身体的本质特征的自然主义。在《屏幕上的1970s》中,波洛克这样写道:“朱迪·芝加哥的作品中女人的性器官是作为女人自然主体和一致性的标志,在这种传统下性特征被理解为一种品质、倾向,是先天的、本质的、有益的。”17波洛克认为芝加哥的作品是具有自然主义的倾向的。而在《养育厨房》和《阴茎与阴部》中,艺术家们引用女性身体是为了破坏社会所赋予女人的期盼而不是强调女性身体的本质特征,虽然尚存在很多争议,但从这样的意义来说,无疑《女人之家》对以后女性主义艺术的创作具有更重要的影响。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将那十年的艺术浓缩到芝加哥的《晚宴》和轴心图像上不仅会导致对一些作品的忽略还会造成女性主义艺术的断裂。1993年一个名为“女性主义艺术的力量”的节目对朱迪·芝加哥进行访谈时问道这样一个问题:“《女人之家》在洛杉矶产生了什么影响?”芝加哥回答说:“虽然隐藏在這件激进作品背后的思想已经成为主流但它本身却一直受到忽视,我对此深感不安。”18
《女人之家》通过戏仿和夸张探讨了性别的社会建构问题,这在现代女性主义运动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像这样的作品应放到更丰富的女性主义艺术史中重新解读。
【遗忘的角落】推荐阅读:
遗忘的角落作文1000字09-14
b1作业评语——英语教学中常被遗忘的角落08-29
角落里的温暖作文08-02
关于角落的作文600字08-17
以角落为话题的作文09-28
隐秘的角落观看心得体会10-26
被遗忘的岁月时光11-11
角落里的光芒初一作文550字09-10
被遗忘的时光散文欣赏07-02
潜意识的遗忘随笔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