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

2024-09-23

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10篇)

1.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 篇一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快大茂镇中心小学:张玉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左右》时,我设计以游戏活动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构知识。案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头饰),你们想不想得到这些小动物的头饰?但是这些小动物们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它们说只要你能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大胆地提出问题或者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它们就跟你们做好朋友。这一节课咱们就看看哪些同学能成为它们的好朋友。

2、对口令:大(小)前(后)大(小)、长(短)、高(矮)、胖(瘦)、前(后)、左(右)。

3、板书课题:左右

4、你常用你的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

左右手能帮助我们做许多的事儿,它们俩个呀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二、感知自身的“左右”。游戏一:听口令,做动作。

(1)每一桌右面的同学起立,坐着的同学来都监督、检查、判断他们做的动作是不是准确的,如果错了请你马上帮他改正过来。举起右手来,用右手摸右耳。举起左手来,用左手摸左腿。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2)请每一桌左面的同学起立,向右转,向左转。游戏二:找邻居。

(1)介绍你座位的前面是哪个同学?后面是哪个同学?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是哪个同学?

(2)摆一摆,说一说。(在桌子上摆尺子,书、橡皮、文具盒,并向同学介绍)

游戏三:

我做遥控器,孩子们当机器人,师生同台表演“机器人游戏”(感知左右)

游戏四:(1)“握握手跟你做好朋友”(感知左右的相对性)(2)走楼梯。

反思以上的教例,我觉得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进入,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使学生身不由己地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初步确定左、右观念。接着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创造性地设计了“找邻居”“握握手跟你做好朋友”“走楼梯”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左右的相对性、记住左右,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并训练学生左、右的方向感,及其学生的反应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精神。既巩固了知识,又指导了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文明规则,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2.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 篇二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天真浪漫, 爱说好动, 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 在课堂上, 经常会玩与学习无关的东西, 做小动作, 讲小话。这些行为导致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 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 使他们从一开始就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 将会延误孩子的一生。我们一年级的老师, 如果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对孩子们来说, 将受益匪浅。

1 创设情景, 营造浓郁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

六七岁的孩子, 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 根据教材的内容, 自编一段故事, 配上一段音乐, 从讲故事开头, 创设一种情景, 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 来导入新课。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六十个学生左右, 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 教学秩序难以维持。但一说到讲故事, 教室立刻安静下来, 小朋友们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 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 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 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 在教学“1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 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 小牛和小山羊约好, 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 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 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5, 小山羊的座位号是9。过了一会儿, 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 给他们说, 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 你看看我, 我看你, 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 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 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 积极性很高, 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 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多媒体展示, 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情感需求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不但信息量大, 而且图文声并茂, 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 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 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 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 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 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 接着跳出“1”、“2”、“3”、“4”、“5”、“6”、“7”、“8”、“9”, 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 看不起“0”, “1”出来打抱不平, 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 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 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 1和0站在一起, 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3 有意识用游戏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 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 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 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 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然后放到一起数一数, 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 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 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 先让学生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态, 再让学生戴上小猫的头饰, 进行模拟表演,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 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4 动手操作,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而数学学科的特点又是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因此在教学中应征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并且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摆一摆、拼一拼、摸一摸、说一说、画一画等实践活动, 自己通过动手操作积极的去探索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交流中发现有趣的好的方法, 形成更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动手动脑和求知的需要, 另一方面又使他们更深刻的理解了数学知识, 充分的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 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 所以说, 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 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 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 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 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 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 寻找校园中的数, 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 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而且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兴趣盎然, 获得的知识更牢固,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5 给予恰当的表扬评价

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 其学习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他们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赏而引起荣誉感, 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眼睛注视着他们, 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 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掌声、一朵小红花, 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 应适当降低标准, 侧重表扬, 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 也是保持学生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常言道:“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兴趣, 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钻研教材, 挖掘教材的思想性, 研究教法学法, 精心设计课堂结构, 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为先导,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变“被动”为“主动”, “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最佳效果。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巩静.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兴趣[Z].

3.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 篇三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数学 游戏教学方法 案例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146-01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学生具有较强的爱玩天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应当将游戏渗透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1]。因此,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大力实施游戏教学方法,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为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一、游戏教学法内涵

对于游戏教学法而言,并不是纯粹的游戏或者是教学,而是将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教师通过运用游戏方法展开教学,突出游戏教学的特点,将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确保游戏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游戏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很大帮助。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运用游戏教学法时需要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游戏情境,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

通常来讲,游戏教学法包含以下几种:第一,竞赛。竞赛作为游戏教学法的一种,以比赛的形式呈现游戏,利用智力竞赛和技巧竞赛等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到竞赛游戏中,可以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在相互竞争中提升其能力,并确保学生思想得到熏陶。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学生以小组或者是个人的形式,并以书面或者是口头等形式回答竞赛活动中的问题,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在竞赛过程中,所采取的规则一定要公平公正,尽量减轻由于竞赛规则不公平对学生心理造成的影响。第二,猜想。猜想主要是一种想象,在探寻数学教学规律时,发挥人的思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其实,在本质上想象是一种策略。在事实基础上,借助于非逻辑性手段来进行假定,所以想象是一种合乎的推理,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应当运用猜想,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当然,猜想包含在学生学习新知识和猜想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总之,猜想是游戏教学中的主要手段,通过采取该手段,能够验证所猜想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从而产生良好学习兴趣。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智力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应当将游戏教学法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在数学教学期间,教师通过开展竞赛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游戏活动,进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促进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在游戏教学方法的作用下,能够让学生积极融入到游戏氛围中,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有一定难度,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将游戏教学法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当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将生活实例与游戏整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就能够汲取丰富的数学知识,增强学习兴趣[3]。

三、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方法的案例研究

1.大力开展游戏竞赛活动

某学校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尤其是在低年级数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深入的理解,采取了游戏教学法,将该方法应用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例如,在“乘除法”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大力开展游戏竞赛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中,从而对乘除法知识有深入理解。教师组织游戏活动,将班级学生分若干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参与到年龄问题的游戏活动中来。该竞赛游戏的内容是一位母亲的今年是50岁,她女儿的年龄是20岁,在多少年前,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学生在此游戏竞赛活动中,小组内的同学共同完成该问题,通过采取游戏竞赛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教学活动中,在竞赛中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并学会与人合作。然后,学生结合该问题进行总结,从而对数学知识有深入的了解[4]。总之,该学校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力开展游戏竞赛活动,通过运用游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融入到游戏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获取丰富的数学知识。

2.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为了鼓励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应用游戏教学法过程中,应该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游戏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数字”学习期间,教师采取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教师将不同的玩具上标记上不同的数字,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举起玩具,另一组学生猜数字,从而使得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到丰富的数学知识,并培养其合作能力,最后,教师对表现优异的小组予以奖励,鼓励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完成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目标,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5]。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优化数学教学效果,数学教师需要加强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力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教学阶段,为了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游戏与教学有机联系在一起,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期间,为了早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应该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打造游戏教学模式,使得数学教学形式具有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周利华.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方法的案例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5(6):298-298.

[2]王清霞.兴趣,孩子成长的翅膀——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激趣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4(8):124-124,125.

[3]吴晓超.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活动设计与实践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6):110-114.

[4]邓荀冰.一一对应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和教学[J].新校园(中旬刊),2013(12):162-162.

4.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 篇四

白云区穗丰小学

谢文星

一、教材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它包括:数的认识、解决问题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使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让学生在数物体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培养学生估数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数数、读数、写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数数中拐弯数、数位的意义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措施

1、用好直观化、结构化的学具。

2、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数”表达和交流提供机会。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数感。

4、切实组织好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33页。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糖果、花生、小棒、橡皮筋若干个。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图

1.在具体情境中复习20以内数的数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大草原看一看,你们想不想参加?那咱们就出发吧!(出示课件)瞧,蓝天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多美呀!小精灵聪聪和3个小伙伴在草原上玩耍。这时来了两群羊(20只),于是小精灵给大家提问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来了多少只羊吗?(学生数完后点名回答。)2.整体感知100有多少。

出示课件:过了一会儿,草原上又来了许多群小羊。小精灵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估计一下现在草原上有多少只羊呢?

在学生观察、估出小羊的只数后,请学生回答估的结果: 生1:我估计有80只小羊。生2:我估计比20只多很多很多。

生3:我估计有100只小羊。......3.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估计小羊的数量。现在答案有多种,哪位同学估的较准确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只一只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的数数和数的组成。(教师板书课题。)数数量是100的物体

1.数100颗花生(或100块糖果、100本练习本等)。

学生四人一组互相合作,共同数出100颗花生等作为礼物送给“手拉手”学校的小朋友们。2.汇报数100颗花生的数法。

教师先表扬在数数过程中合作得好又数得准确的小组,然后请几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本组的数法。

3.通过课件展示小精灵数100根小棒的方法。先一根一根地数,每数10根捆成一捆,再十根十根地数,10个10是一百。让学生观察之后对小精灵的做法予以评价。4.数100根小棒。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按小精灵的数法数出100根小棒。5.引导学生概括: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小精灵提出问题:通过数数,谁知道几个一是十,几个十是一百。引导学生观察数好的10捆小棒,同桌相互交流,概括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学生说完后,教师板书,使学生在数数过程中直观感知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教学1.摆出三十五根小棒。小组合作摆出三十五根小棒,边摆边思考:怎样摆才能一眼看出是三十五根呢?并说说是怎样摆的。

2.学生边摆小棒边从35数到42,当数到39时,注意让学生理解39的下一个数是40。3.让学生边摆小棒边接着从42根数到51根,教师巡视指导。4.让学生脱离小棒,采用师生对口令的方式从八十八数到一百。5.学生同桌对口令,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之后全班接着数到七十二。6.拍“7”游戏。

全班学生轮流站起来报数,报到含有“7”的学生不能说出这个数,只能拍一下手,反之则违规。7.抢“100”的游戏

用对口令的方式,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说下一个数,看谁说到100谁就算胜了。组织学生做这个抢100的游戏,一方面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两位数的组成

1.(出示课件:35根小棒)然后提问:图上有多少根小棒?35里面有多少个十,多少个一。(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十三里面有多少个十,多少个一,点名学生回答后用电脑验证。

3.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任意说出两位数,另一个人说说它是由几个

十、几个一组成的?然后互换。

4.完成例3下面的“做一做”,之后请学生汇报汇报。课堂作业 做练习七第二题。

1.课件出示“百球图”。先让学生整体观察,然后估一估,“有多少个球?” 2.在学生估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数数。用小精灵聪聪的话问:“怎样数比较快?”然后点名让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数的方法。

3.引导学生将数出的准确数100与自己估测的数对比。检验自己估的对不对,表扬估对的同学表扬。小结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学生较凌乱叙述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课后作业

让学生课后数数主题图中小羊的只数,每数十只圈一下,看看到底有多少只羊,检验自己刚开始时估的对不对? 教学设计说明

在一年级上学期,我们已组织学生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个阶段,而下学期,将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组织学生学习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阶段。

这节课是让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法和组成,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1.注意培养学生数感和估数意识。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在这节课中,我利用的百羊图,学生数出的100颗花生、100个糖果、100本练习本以及练习中的“百球图”等现实素材,创设一些培养学生建立数感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并亲身体验出它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大得多。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体会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从而培养学生估计意识。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的概念。

数的认识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于是我在这节课中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用”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比如为了让学生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充分操作学具(花生、糠果、练习本等)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加入小精灵聪聪,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中,部分内容我采用情境式、问题式的导现方式,通过小精灵聪聪的提问、介绍、挑战等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探索新知。4.小组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整个课堂教学我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在这节课里,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20以内数的认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看似了解,却概念模糊,教师在引入时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给学生送来礼物──100颗星星,通过观察、估计、比较,逐步建立数感。

数100。这一环节以学生操作学具为主,要求就进一步提高了。物品选择正好要数出100,还得让人一眼看出有100。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方便、快捷的方法把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并在操作中发现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这一知识点。通过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让学生经历数1到100的过程,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逐步突破本课的难点──数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学知识既得到巩固,又得到发展。

边摆小棒边数数,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十的形成,学会数100以内的数,通过操作突破本课难点──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5.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例 文档 篇五

一、背景分析

“比大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页的教学内容。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通过直观比长短、比高矮的方法,以及认识了1~5各数。其中 “=、>、<”在教材中都是首次出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比多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系符号的实际意义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研究这一内容的教学,我们到第二批省级实验区一所省级示范实验小学进行调研,一位实验教师的课给人许多启发。

二、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引起思考

师:有一天,3只小猴子一起去游玩,玩累了坐在草地上休息,准备分吃各自带来的水果(出示情境图)。请观察,3只小猴子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生1:一只小猴子说,桃子正好3个,每人1个,边说边捧了桃子想吃。

生2:另一只小猴子数了数香蕉说:慢着!香蕉才2根,每人1根不够吃的。

生3:第三只小猴子说,梨有4个,每人吃1个还多1个。

生4:小猴子们这样讨论着,第一只小猴子也不吃桃子了。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看来小猴子吃水果还碰到了够吃不够吃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好吗?(学生高兴地说:好!)

(二)展开探究,合作交流

师:请小朋友们选择其中喜欢的一种水果,想一想,分给3只小猴子吃,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自主操作、思考,进行小组交流)

师:请各组汇报你们的学习情况。

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桃子(边说边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左边摆3只小猴子,右边一一对应着摆3个桃子,小猴子和桃子正好一样多。

生2:小猴子吃桃子每人1个,正好够吃。

生3:我想是表示3和3同样大小。

生4:我想是表示3等于3。

师:像这样我们就可以用“3=3”表示。什么时候还可以用“=”呢?

生1:3朵红花和3朵白花朵数相等,也可以写作“3=3”。生2:4个男生和4个女生人数同样多,可以用“4=4”。

师:看来大家对等号有了认识,请写一写“=”。其他组再汇报。

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香蕉(边说边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左边摆3只小猴子,右边摆2个香蕉,发现只有2只小猴子一一对着香蕉,另外一只小猴子没有对着香蕉,所以香蕉不够吃。

生2:也就是说,1只小猴子吃不到香蕉。

生3:就是,这里的3和2不能用等于。

师:请大家想一想,3和2可以怎么表示大小呢?

(学生蜂拥而上,到黑板上各自写着:3大2小,3≠2,3>2,2<3等。)

师:请小朋友们发表意见,他们写得怎么样。

生1:“3大2小”写得是对的,是不是可以简单一点?

生2:3和2不相等,我在“=”上加了一画,写成3≠2。

师:3和3相等,3和2不相等,“=”上加一画,真了不起!

生3:我写“3>2”,是想3和2不相等,“=”不能用了,改成一边张口大,一边张口小。朝3的一边口子要大,朝2的一边是尖尖头。

生4:我妈妈说,“3>2”叫做“3大于2”。

师:他把妈妈说的也记住了,真好。还有什么时候可以用“>”?

生1:2枝铅笔和1枝铅笔,2枝大于1枝,2>1。

生2:5个电扇和3朵花,每个电扇贴一朵花,不够贴,5>3。

师:小朋友们能把学到的比大小用到生活中去。还有哪一组要汇报?

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梨,发现3只小猴子都一一对着一个梨,还多了一只梨。就想是3<4。(到黑板上书写)

生2:请你说说,为什么用“<”好吗?

生1:刚才3比2大,写成“3>2”,3比4小,我们就把“>”倒过来用,尖尖头对着3,大口对着4,表示3小于4。

师:说得真不错!他们组能用刚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值得表扬。(学生拍手表示祝贺)就让我们用“=、>、<”来说说怎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好吗?

……

(三)应用与拓展

(出示情境图:5只兔子,4个萝卜)师引导思考: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够不够?

(学生汇报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1:我用摆图片的方法,有一只兔子没有对上萝卜,5>4,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是不够的。

生2:我用连线的方法,有一只兔子没有连上萝卜,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是不够的。

生3:我没有摆,只是想,我们学习1、2、3、4、5时,4排在5的前面,4<5,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是不够的。

三、实践反思

本节课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大胆,联系生活实际,随处可见学生创造的火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十分尊重学生个性,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展示潜能的空间,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构建,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

(一)思维在情境里飞扬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可见,创设适合学生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也证明,只要情境创设得好,学生真正进入到情境之中,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去畅想、去思考,会收到理想的效果。本案例中,学生面对小猴子吃水果这样熟悉、喜爱的情境,他们观察得是那么仔细,互相之间的对话是多么自然、生动、活灵活现。通过观察,较好地引出了数学问题,进而进行积极的探索。

(二)活学活用是儿童的天性

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经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充分发挥了学习潜能。例如,在比大小的过程中,学生将小猴子和水果一一对着摆,用线连接兔子和萝卜等,都是以前面学过的“一一对应”的思想为基本思想武器,并进行灵活应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再例如,学生以男生和女生个数,花和电扇等的对应关系做例子,来理解关系符号,是十分自然、有效的。

(三)创造没有年龄限制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通过分析以上案例,我们对这一观点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就是,学生的创造没有年龄限制,哪怕是刚入小学才十几天的学生,同样具有创造的潜能。例如,面对教师“请大家想一想,3和2可以怎么表示大小”,学生蜂拥而上,以各种形式来表示。学生富有个性的解释,显示出他们创造的灵性。同样,一个学生针对同伴“3<4”的“创造”要求同伴说说为什么用“<”时,那个学生的回答“3比2大,写成„3>2‟,3比4小,我们就把„>‟倒过来用,尖尖头对着3,大口对着4,表示3小于4”,多么富有创意!

6.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教学案例 篇六

在教学时试图通过“提问——思考——发现”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学生高参与的课堂氛围。但从课堂实施效果来看,喜忧参半!

一、快节奏的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高参与的基础

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教学是门永远带有遗憾地艺术。我们的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学生参与度,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让学生们感到课在不断地推进,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老师讲解、问题解释和学生练习、答写只要有约一半的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变化,哪怕对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我们也不能减慢速度去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涨地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我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粗略地解释了四则运算后,立即转入闯关游戏之中,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两道习题做得很快。但随即教师的处理减缓了上课的节奏,等所有同学都做完后才提问,反应快、不安分的学生就按奈不住“等待”,左顾右盼、交头接耳的现象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再加上老师的“提醒”,这部分学生的参与率和专注力就大打折扣,再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就很难了。

二、“提问——答写”是引导学生高参与的重要策略

细细品味课堂上的提问和答问,我们不难发现它关注更多地还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体验快乐变成了反应灵敏、成绩优异者的专利,思考不成熟和反应迟缓者得到的永远是“你再好好想想!”“你怎么连这个问题也不会。”很多学生就在这种循环往复地提问与答问中磨灭了举手回答问题的冲动,选择了消极坐等,课堂上的“听众”越来越多。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年级升得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少!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愿“再好好想想”,也不是他们真的“连这个问题都不会”,而是在问与答的过程中,他们得不到仔细思考、判断的时间和空间。本片段中教师一改以往常用的“提问——答问”,采用“提问——答写”策略,它就是让所有的学生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快速写下自己的答案。答写为所有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同时促使所有学生都去认真地思考。当大多数学生写完答案,老师问“有谁愿意朗读自己所写的答案?”时,由于前面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各自的“产品”,举手自然也就踊跃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将答写的重点由激活学生思维偏向检查答案的正确与否,避免给反应迟钝的学生过大的压力,造成关注老师脸色比思考问题多的局面,这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是远远不够的。

7.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 篇七

一、抓住学生的心

“有一次, 猴妈妈出去了, 她把摘的桃子放在桌子上, 让小猴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 小猴看到这么多桃子, 馋得口水直往下流, 哪有心思数啊? 急的直抓头. 小朋友们, 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吗?

一天, 孙悟空请猪八戒来做客. 猪八戒一见大西瓜, 口水直流, 伸手去拿, 孙悟空急忙拦住. 悟空对八戒说: “今天, 我要出个题目考考你, 看你到底聪明不聪明: 师父吃5 个, 沙僧吃3 个, 师父比沙僧多吃了几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六七岁的孩子, 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 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能将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编成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去听去想去演去讲, 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 肯定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中如果有熟悉的人物, 生动的情节, 再配上惟妙惟肖的投影画面, 相信能一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二、让孩子动一动

儿童的年龄特点就是爱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是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 在过去的教学中, 教师过多地强调示范的作用, 如今我们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 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 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 科学地采用游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 例如, 我在教学“数字4 的读写”时, 设计了“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 4 名学生围着3 张椅子绕圈, 其他学生唱歌, 歌声停下来后, 学生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 看谁的反应快. 通过这个游戏, 学生直观地建立了数的概念, 了解到“3 比4 少1, 4 比3 多1”, 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3”的知识, 又引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又如, 教学“10 的组成”时, 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 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 伴随着“找呀找呀找朋友, 找到一个好朋友. ”的旋律. 相互找朋友, 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 就是一对好朋友. ( 如, 3 和7 组成10; 2 和8 组成10 中, “3”和“7”是一组好朋友, “2”和“8”是一组好朋友. ) 学生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 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理念, 对数学学习有了更多的亲近.

三、多媒体教学可以让课堂更有趣

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 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 激发学生的兴趣, 更有利于教学. ( 例如, 在学习“10 的认识”的课堂上, 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 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 接着跳出1、2 、3 4、5、6、7、8、9, 同时出现画外音: 9 说自已最大, 看不起“0”, “1”出来打抱不平, 说: “如果我与0 站在一起, 就比你大. ”教师问: “小朋友. 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 1 和0 站在一起, 学生的注意力被紧紧吸引住了. 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 “10 的认识”. 这种充分利用多媒体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 加深了孩子对数学课堂的兴趣, 对孩子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

四、让孩子相信自己

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以及学生间情谊活动与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年级学生心灵比较脆弱, 教师过多地责备或过高地要求都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 降低其自信心,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教学语言艺术, 让孩子在课堂中相信自己很棒, 相信自己能行. 在课堂中, 教师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 鼓励学生这样肯定自己的表现: “听明白的点点头”, “完成任务的小朋友们笑一笑”等; 有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后, 为了带动其他学生, 老师可以这样说: “还有谁能像他说的一样好?”即使答错了, 也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对答中能够给予肯定的东西, 并巧妙地维护学生的自尊: 如“这是答案的一部分, 但不是全部, 你的思路是正确的; 我们对你的想法很感兴趣, 你能给大家再说一遍吗?”等, 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信任, 确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浓厚了. ( 下转第27 页)

最后要强调的是, 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 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 了解教学大纲, 精心备课,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上好每一节课, 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 要想教的好, 全在于运用;要想运用得好, 全在于吃透. 只有熟悉大纲, 吃透教材, 使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上课时才能挥洒自如, 得心应手, 才能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2]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能吸引住学生才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 教师有责任使学生信服数学是有趣的. 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 不断实践总结, 让自己的课堂更有趣些, 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教学的难度, 用案例呈现的方式列举了如何从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自信心等方面着手提高一年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吸引住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 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1]雷玲.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1.

[2]新课程,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12.

8.小学一年级数学题难倒博士妈妈 篇八

据悉,这位博士妈妈是杭州一家医院的业务骨干,平时也带研究生。她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连续一周哭闹着不肯上学,在其追问下,孩子才哭着说出原因:“数学不会,不想上学!”翻看了孩子的数学书和练习册后,她不禁发问:“是什么让迈入小学校门才两个月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孩子的内心究竟遭受怎样的打击,以至于提到‘数学’二字,就扑在妈妈怀里伤心地哭?那些所谓的‘聪明题’是想给孩子一个暗示,做不出题目就不聪明了?”此事被媒体曝光后,也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多维解读

教育改革应该加速

小学题,如今越来越有“神题”的意味,相关的新闻也是不绝于耳。当小学题成为连高级知识分子都无法解出的难题,这样的小学题到底有多少价值?这值得拷问。小学生的确需要锻炼逻辑能力,但是否需要达到这般变态的境地?也值得审视。而更加令人遗憾的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各种偏题、怪题、难题不仅大有市场,还成为了考查孩子成绩好坏的重要筹码。

当教育变得如此沉重,当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让博士妈妈感叹“为娘也不会做”,这说明当前的教育方式已经进入到了一种畸形的状态。前不久,山东省聊城市的一所公立小学取消了一二年级数学课,代之以朗诵、国学、书法等课程,一时舆论哗然。校长给出的解释是,一二年級数学课逻辑性太强,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但对于一二年纪的数学课而言,需要的并非取消而是改革,毕竟,只要数学课不走入误区,其积极价值还是毋庸置疑的。

因而,若想解决小学题难倒博士妈的问题,还需要教育改革提速。一方面,对命题者而言,应少钻牛角尖,多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多让孩子有成就感,这样,孩子才会对学习有更多的兴趣,而不是望“题”生畏;另一方面,则要改变教育评价手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让素质教育落地生根。可以说,唯有从教育本身去进行改革,小学题难倒博士妈一般的闹剧,才会真正走进历史的尘埃,不然,其还会以不同的版本继续上演。

吐槽过后更应有反思

一年级数学题被博士吐槽,容易被过度解读,延伸为应试教育的残酷。事实上,这只是一种随意贴标签的行为。熟悉小学数学教材的人都知道,所谓“聪明题”,其实并非必做题,它是给学生开阔视野的选做题。不会做,算不上不聪明,会做也只能说明其思维更加活跃罢了。数学教材中有一些这样的题,恰恰能够帮助那些学有余力的孩子,发挥自身长处。对于那些做不了此类题的孩子而言,更该认识到自身的学习特点,不必为一道“聪明题”苦恼不已。

9.小学一年级学生案例分析 篇九

2015年10月

小学一年级学生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介绍

李珂,今年七岁,男,一年级学生。长得聪明可爱。爸爸、妈妈忙于上班,对他疏于管理,放任他,纵容他的坏习惯。学习成绩一般,上课纪律比较差,没及时完成作业,经常欺负同学,没注意卫生,双手经常脏兮兮的。

二、个案的行为表现

学习习惯非常差,上课经常玩东西,把铅笔衔在嘴里,把橡皮擦弄得碎碎的,根本没有规矩;作业书写迹潦草,要他做作业不是没有铅笔,就是没有橡皮擦。他上课经常影响别人,喜欢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屡教不听。下课喜欢动手打人,经常小朋友来报告。其实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如果这节课的内容他突然感兴趣,他会稍微认真听,便能回答我的问题。

三、原因分析

李珂其实算聪明,在学前教育阶段,习惯方面的问题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认为他聪明,虽有许多缺点,但关系不大,因此没有及时纠正;且家长忙于工作没时间管制他,放任他,纵容他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便改正不来。

四、采取的措施及辅导过程 首先,加强学校老师与家庭的联系,保持双方教育的一致性、同步性。让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学校教育的宗旨,明白孩子行为上的偏差在学校生活中显现出来,正是家庭教育的不完善措施造成的,我劝导他的家长要重视孩子的习惯养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其次,孩子行为的偏差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纠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程。那么教师就要需要树立一个循序渐进的目标,切忌不要害怕教育过程中出现反复现象,而因此急燥泄气。

引导他正视自己的缺点,并认识做任何事都要遵守规则。一开始,下课我经常找他谈心,我采用摆事实,利用浅显的道理引导,使他认识到;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遇到问题要趁热冷静处理,不急燥。有一次他打人,我及时找他谈话,了解他的真实想法。问他为什么打同学,他说某某叫我打的。可见他及其的单纯不懂事又目中无人,根本没有是非观念。我告诉他,随便打人就是一种不对的行为,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知道它的对错,不动脑子就去做,和傻子可没什么两样。以前不懂做了错事,老师不怪你,以后再这样就是明知故犯了。

充分发挥激励评价的作用。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对于他的每一个细微的进步,及时表扬,给予肯定。有时会对他说:“很多天没有听到你打人的消息,真让我高兴!坚持!”“这么难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你真棒啊!”

五、教育的效果及引发的思考

经过半学期的教育引导,候俊杰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但有时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还需要今后加强教导。

10.典型案例1小学一年级语文 篇十

力,典型案例2小女孩学拉小提琴: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是无限的,但是这种潜能的激发却需要每一位教育者无条件的关注与呵护。否则,潜能也只可能永远沉睡不醒。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诲人不倦的情感,将给予学生巨大的支持,因此,请不要吝于你的鼓励和赞美,你的学生也可以“拉的不错”。

典型案例3: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德学生,后来罗素落伍了,因为他没有问题了,他的学生却超过了他: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二是一个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促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主动建构好而理解,养成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从而有助于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回顾中国课堂,教师 在下课时总不忘问一句:“还有问题吗?”并为学生整齐划一的回答感到骄傲。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只能局限于课堂所学,形成思维惰性。

典型案例42008年两名学生在课堂打架,其中一名口吐白沫到姻缘不治身亡,教师杨某米有参加救人继续上课至下课,因此老师杨某被冠以“杨不管”,最后学校。老师。和当事人家长达成协议赔偿当事人父母20.5万元,老师杨某承担10万元的赔偿:“杨不管”事件的核心是教师的道德和职责问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人灵魂的教育与塑造,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学生在课堂打架,教师有责任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加以制止。然而仅过半年,暴力事件又一次发生在该校,这不仅让人质疑悲剧事件中学校补课推卸的责任。过度强调应试教育,对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忽视,反映出这所学校教育思想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只有一学生为本,以老师为本,通过心灵教育,疏导缓解学生的压力,改善师生关系,才能穿凿出一个和谐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典型案例5 不止是表扬 写的不错小时候达尔科夫生性极为内向、胆怯、和害羞老师在他作文的空白处写下“写的不错“让他受到鼓舞,在中学时代写了大量短片小说,后来成了某著名出版社的主编。”答的对“纽约大学医疗中心儿童神经外科主任爱泼斯坦,在他是学生的时候有这严重的学习障碍,又一次在他满是错误的卷子上老师说:”为什么我们不再来一次呢“结果他全部回答正确了:”皮革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的成绩产生影响,并使得学生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应充分发挥皮革马利翁效应的作用,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成功。并善于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在努力中获得快乐,完善自我,不断创新。方法就是要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从心理上获得成功的喜悦,绽放生命的光彩。典型案例6:不是为了生气而种花的 讲的是一位大师嘱咐地看好兰花,一夜狂风大作,地址看着一片狼藉后悔不已,大师回来说我不是为了生气二中兰花的。假如我是孩子 一家玩具店选择医学孩子们喜欢的玩具放到店铺里,但孩子们对玩具不屑一顾,老板灵机一动:“假如我是孩子。。“吧自己的高度降低孩子的高度,才发现孩子看不到玩具,于是把玩具掉正位置,很快店里的生意好了起来。平常我们所讲”蹲下来看孩子”和“换位思考”,强调也是孩子 视角来看问题。:影响教学的不仅有教师的能力素养,更有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学的成功不仅考研者教育者的教育能力,更考验着他们的品行和智慧。这个案例提出了教师两个优秀 的人格品质,首先,作为教师,宽容不可缺失。教师如果时刻审视自己是否太过于拘泥一种二陷入死胡同,并努力塑造一种良好的心态,就不会受不良情绪的困扰。当你以快乐的心态面对一切的时候,就会惊奇的发现:工作是快乐的,教学时幸福的。其实,当你为叫徐中某个问题感到无助时,不妨转换一下视角,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真正了解学生的需

要,采取合理、恰当得教学方式。典型案例7 你否定了什么?片段一老师让学生吃芒果,然后让学生说出芒果的味道,学生说了麻、涩铯,学生说了甜的之后,老师狂他是细心地孩子,一双双高举的销售在否定声中落下了,片段二老师让写关于理想的作文,一位同学花了一夜时间去写,结果老师洗了个“差”学生不服。数年后让老师看到自己的梦想实现,老师悔恨的说:“当年的自己就像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梦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中无疑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回调一个天才”试问:有多少老师正在投孩子的梦呢?》:“培养每个学生创造性”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学的主旨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一种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案例中的教师 用一种机械、固定、狭隘的观念导致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简单的传授标准答案的过程,从而使教育滑入教条主义的泥潭,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性。

事实上,正式教师对传统观念的突破,才会出现变动不拘、充满生气、人性化的课堂,才能那个真正培养出油创造力的学生。我们的教学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二是了解学生发展的需要,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精神。

典型案例8教材质上 学生不喜欢文章,老师认为只要是教材的都是好文章,不喜欢就不会学了:建构主义认:“教材是例子”,学生是主动地信息建构者,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无论专家选出的文章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学生总要以自己的经验和方式五理解它。建构主义的观点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观念变革。新观念要求我们呢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造就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上进的新型教育,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建构学生独立的意义。荣国我们总是以一个固定的模子去框住学生的思维,势必学生丧失个性、丧失自我、丧

失创造性。

典型案例9“鉴”的解释 上海特级教师,在讲《藤野先生》里的鉴时,作了深浅不同的两种方法。既讲了他的本义有讲了引申义,使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同学的语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根据恶声的个别差异性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当代著名教学改革家卫先生说过:学校、班集体绝不是采用同种方法制造统一型号、统一规格的升学零件的机器。而于漪老师的做法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突破,她创造了充满生气、充满人性化得课堂。她实现了因材施教的要求,给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契机。

典型案例10课堂上“捉翠鸟”的故事 讲的是学生上课打哈欠和说话,老师让他回答问题:在课堂上,常常可以遇到学生违反纪律的情况。如果老师点名直接批评学生,则往往会上海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则要心照不宣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要给学生承认错误的勇气,让他在宽容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老师应该用期待和呵护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在本节课中,于老师对学生的错误采取谅解宽容的态度,没有挡住批评小庆,而是借助这样一个和谐幽默的措施,将学生带到一个探索的氛围。这种犯非法很值得广大老师

学习。

典型案例11 拭亮孩子的心灵

老师让学生写出其他学生的名字和好处 孩子们之间变得互相和睦和友好。:新理念倡导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是有发展潜质的。学生与老师在人格上市平等的,老师不管采取何种教育方式,最起码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且,赏识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仅能激发学习的动机,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天性和自信心。

典型案例12 法人深思的谜底 一位学生每逢考试就会间歇性精神错乱,后来考上了中国人名大学,后来他节考谜底,不让他的成绩进行排名,所以他不在收到父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因回学习而熬坏身体,他的生活变得轻松,心情变得舒展,学习效果也就更好了。:目前,学校教育仍然是以发展认得单方面素质为母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各级各类的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只是把单纯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宗旨而成为片面教育,而且他也成为学生更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绊脚石。作为教育者,不仅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态,还要注意素质教育,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上全面发展。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也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考试不是判断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试金石,成绩落

后的学生也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所建树。

典型案例13 顺水推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年少无知的孩子,对于学生的一些小毛病教师最好不要“上岗上线”。而应该给予积极地引导,让学生主动地改正错误。案例中的老师没有当场批评丢扫帚学生而是巧妙地给了一个台阶,收到老师信任的学生主动改正了错误,改版也由此形成了良好的风气。课件教师的宽容和信任对塑造学生的西欧你哥哥有

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典型案例14 妻子的智慧 教育,在一定意义也是在养孩子,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们有时候难免会像案例中的丈夫一样,大动肝火,批评教育,甚至训斥和嘲讽。侮辱、体罚的非教育行为也不乏为例。这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咨询你,催产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的师生关系恶化。与其这样,不如老师换个角度来对待学生的错误,像案例中的妻子以昂扬,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包容他们,迎来师生良好关系的春天。

典型案例15 来时,你看到了吗?:案例中的老师面对学生不友好的提问,的确很机智,巧妙地挽回了自己的威信,但教学效果如何呢?一方面,学生们对老师的回答不过一笑了之,并没有争强意识获得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教师随口说出的话也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消学生的求知欲。适当的教学幽默不但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而且会提高教学的形象感,加强学生的印象,教师应灵活运用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典型案例16 老师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的不同态度

案例中的李老师 存在偏见,他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优等生和后进生,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教师作为教育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一方面,教师应该尊重和爱护后进生尽量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平等对待后进生,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提升自身修养,为人师表,诲人不倦处事公平,奖惩得当,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老师才会更有威信。

上一篇:生物技术毕业实习报告下一篇: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