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管理表彰会新闻稿

2024-07-09

小组合作管理表彰会新闻稿(精选11篇)

1.小组合作管理表彰会新闻稿 篇一

小组合作促进班级管理

店垭中学 马万艳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马万艳,是去年秋季来店垭中学交流的一名新班主任,在这里交流,我感到很汗颜,因为对于才担任班主任工作大半年的我,班级管理工作只是在摸索中前行,对于有着多年管理经验的你们来说,这些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今天,我很想把我的做法在这里说一说,请你们帮我诊断一下,看看我的哪些做法应该怎样改进,以便于我能做的更好,而不辜负店垭中学的领导对我的厚望,也对店垭的学生有所帮助。我交流的题目是:《小组合作促进班级管理》。

记得第一天到店垭上班,坐在来店垭的班车上,一同事给我打电话,说我是七(2)班的班主任,我当时脑袋一蒙,心想:糟了,我怎么当好这个班主任呢?在实验中学八年,只是一名任课老师,每天思考的只是如何上好每堂课,从来没想到如何管好一个班,这可如何是好?来了之后,一放下行李,我就找到校领导,要求不当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对我来说责任太大,真怕当不好。校领导一边鼓励着我,一边给我支招,并且还给我请了一位师傅,就是我们政教室的范主任。记得第一节班会课就是范主任帮我上的,那时候我真像一名小学生。开学第一周的工作真多,对于刚入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要讲,往往是顾头不顾尾,讲了这个,又忘了那个,忙得我焦头烂额。唉,现在回想,那真是黑色九月啊。每次开班会,我都有一种恐惧感。不行,我不能让自己这么累,我要想招,想办法解脱自己,又要达到把班级管好的目的,于是,在以后的日子,我慢慢的适应了这种生活,也慢慢的想了一些办法,说实话,今天的这些办法也是学生和领导逼的,再次感谢领导。首先,我认为班级管理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之一,其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更影响着学生的今后前途。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必须认真抓好这项工作,既要认识它的重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又要立足于班级实际,以“条条道路通罗马”的管理思维,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促使自己所任班级的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从而使班级管理富有成效。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后,我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不难发现在前一两个月中我的班级管理方法有诸多不足。如一管到底不放手,班干部没发挥作用等。

针对问题,我要让所有学生对自己在班集体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审视,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推动全体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从而达到形成良好班集体的最终目的。基于以上认识,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也是借助于学校提出了合作探究的小组构建模式,找到了一条比较切实可行的管理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并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下面我就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作一番粗浅的交流。

1、调查摸底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我首先做好对所任班级学生的调查工作,为成立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基做好铺垫。我采用了观察询问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学生入学后应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和了解,逐个分析学生的原有素质,如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特长、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及在校表现等,以便完成摸底准备工作。

2、实施过程

(1)成立班级学习合作小组,分配任务。

班主任就所掌握的摸底情况作出统筹安排,将全体52名学生分成九个合作学习小组。A.合理搭配。六人或五人一组,小组人员的搭配要注意男女搭配,性格互补,成绩互补;由不同能力、性格、成绩和相同情趣、特长、习惯的学生组合而成。合理的搭配是学习的良好基础,能省去以后的很多麻烦。

B. 科学分工。在这里,我并没有对组里每个成员进行科学分工,而是只选出每个小组中的组长和副组长,因为我认为:分的越细,越不利于我查找责任人,我只是按照常态对组长和副组长做了较明细的分工及包管人,如:一个组内有六个人,组长和副组长各负责哪两个,组长和副组长各负责哪几个学科的纪律,学习等。

C.组长培训。本做法抄袭黎校长发表于《襄阳教育》上的《组长要做到三明四会》(2)依“法”治班,促良好班风形成。

班级学习合作小组成立后,班委就要组织全体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符合全体学生意愿的班级公约即“班规”,要求大家信守诺言,严格遵守,不得违反。各小组也要围绕“班规”并结合小组实际情况制定小组条约,约束本组成员守“法”。这样,整个班级的管理形成了一张“法”中有“规”,“规”中有“约”,相互约束的“法”网,各小组在管理中就有“法”可依,执“法”治班了,在处理问题上就会做到“公正、公平、合理、信服”,只有这样,班内的违纪现象才会明显减少,学生的素质才会逐步提高,良好的班风才能逐渐形成。

接着,各小组就开始实施合作学习和管理。在运行过程中,班委首先要树立强烈的集体观念和全局思想,要以班集体的利益为主,时刻关心班集体,促成班委成员之间的高度团结,尤其要加强对各小组的管理工作的实时指导和监督,加强对小组成员的思想教育,发现优点及时表扬,看到缺点立即纠正,使班级管理工作运行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各组长必须接受班委的督查,同时要严格履行管理权利和本小组所规定的各项工作职责,切实抓好并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管理中尤其要十分注重与其他小组的密切合作,各组组长要带领组员主动而虚心地向其他小组取经,取长补短,勇于探索,努力改进本组的管理方法。当然,自己也要传经送宝。如:每次周日的班会,我班组内开展批评与表扬,对于违纪的学生,组长与副组长还要想好惩罚措施。比如有同学晚上就寝说话,一组长也这样惩罚:除了扣除该学生XX分外,该学生每晚做20个俯卧撑,并帮我们寝室摆鞋子两周。对于上语文课说话的同学,组长要求他背一首古诗,抄一篇500字的作文,写一篇300字的检讨;对于严重违纪的学生,组长要求他抄写5遍日常行为规范等。我下去调查,组长要求组员所做的事,都有检查落实,对于个别不服从管理的学生,由我负责监督落实。(3)督查到位,评价及时,重实际效果。

除了制订必要的“班规”外,还应有一套完善的督查和综合评价机制。通过对所制定的督查和评价方法来促使各小组在合作管理中按章办事,极力地维护班集体的各种利益,有效地推动班集体的进步,促成良好班风的形成。同时,还能使各小组成员严格自励,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增强了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促进了他们个性心理的良好的发展。实行实时督查,一般可以采用班委督查、小组督查和交叉督查等方法要求尽量做到检查仔细、指导有方、处理合理、评价公正。对于学习合作小组,每周评一次,评得分情况,按照得分评出本周之星并把名字写在黑板上表扬一周,根据组内个人得分情况优先选择本小组位次;按人均分评出本周优胜小组,在优胜小组名后贴红花,(这招是抄袭祝培俊老师的做法);每四周综合总得分,计算出人平分(因为小组有六人组有五人组,人平分公平),按人平分排出名次,优先选位次;一学期结束后根据个人得分,评选出期末考试优良中差等次,及优秀小组,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班干,团干等,期中获优秀小组的拍照上墙,在期末最优小组中可多评一个三好学生。

在评价过程中既要以寻找“闪光点”的形式来肯定每位学生的管理实绩,让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又要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客观地指出他们在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缺陷,让他们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失败。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公平、合理,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在我的班会上,经常听到组长及组员做自我批评。如:向蔚组长一次语文作业少做了一题,做自我批评并惩罚自己补齐作业,自写作文两篇且500字以上,并张贴;山红梅组长因为四周综合得分中,组内人平分下降做自我批评并号召组员共同努力,提出整改意见及措施;在上周评比周之星活动中,博竟组邢洪冶班长没有竞选上,而向副组长陈思娜下挑战书,力争这周竞选上等等,无不彰显出组内既有团结又有竞争,那种不服输勃勃生机油然而生。(4)汇报交流总结,促效率提高。只有总结才有提高,只有交流才会有思维的碰撞,才会激起智慧的火花。班委和各小组在实施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应建立相应的总结汇报制度,及时对本委、本小组、本人的管理工作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总结,客观地指出工作中的得失,以利于今后管理工作能有效地开展和提高。我是这样做的:利用好班会,班委会成员轮流做好主持人,组长在开班会之前,和副组长及小组成员讨论,对本组成员做一周综合评价,并说出整改措施,形成文字(不必太长,说清楚即可),由下周一值日班长张贴在值日日志上,做好过程管理及档案管理。这样老师能全面了解和掌握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和最新管理动态,针对各自的薄弱环节严格规范管理,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努力提高管理实效。经验表明,班委、各小组及组员通过经常性地总结汇报,对其管理工作普遍感到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其工作效率都有明显提高。

在实施小组合作管理过程中我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奖”要有“罚” 当然合作小组管理有时也不是万能的,例如午睡起床后某位同学忘记整理床铺扣我们班分怎么办?针对班级现状制定了以下规则:

1、“连带责任”,一人扣分,整个负责寝室卫生的学生跟着扣分并接受共同的惩罚;课堂上小组展示中一人奖分,小组每位成员都获奖,因为这是组内团结合作的结晶。

2、对组内特别不受欢迎的学生,由其他几位小组成员共同申请,将其“雪藏”,调离本组,设“贵宾席位”,让其独自反思3-5天,反思时间不能过长,然后根据其改变的情况,由小组成员同意方可归位。(2)师“导”要渗“德”。我经常深入到班委和各小组之中,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认真地听取他们所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努力使班级管理工作做得更有成效。同时,我还时刻加强地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利用班会课、自习课以及班委和小组总结汇报会等有利时机渗透德育,强化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班级管理走向健康化的轨道。

(3)选“干”要重“能”。在选拔班委即各小组组长时,我在考虑他们的成绩、品德的同时必须注重其能力,要综合上述要素,全方位、立体性去衡量去选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管理能力强的班干部集体,才能有力地协助我把班级管理工作搞好,才能把全体学生的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向正确的方向,促成班风、学风上一新台阶。(4)班“管”要求“活”。班主任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给各小组长制定相应的权利和职责,并放手让他们自主、灵活地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和才干。同时要求他们在管理中合作要灵活、要不分男女、优劣、高低、大小等,要有创新精神,无论在班规、组约还是在督查、评价上都应该富于变化,千万不能拘泥不堪,这样才能培养出富有个性的学生,才能使管理工作充满活力并富有成效。(5)顾“全”要偏“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弱者,作为班主任的我应该对他们有所偏爱,把他们作为重点扶持的对象,带动班委和各小组伸出援助之手,随时随地地关心他们,支持他们,帮助他们,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提高其管理能力。

进过半年的摸索实践,我班在小组合作班级管理中,彰显了特有的功效。如:学生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学生爱好特长得到张扬;师生、生生人际关系变得和谐了;学生在各方面进步也很明显;我的管理负担也减轻了很多。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团体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群体的力量,在为小组共同目标努力的同时,也在为班级共同目标努力,齐心协力完成共同的任务与目标,既有较强的凝聚力,也有较强的战斗力,促进集体建设的发展,促进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在班级中的实施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开始,还是一个起点,要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对班级管理的促进作用,还需要不断地去发展、不断地去发现问题、不断地去充实与完善!我的发言完毕,不到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前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小组合作管理表彰会新闻稿 篇二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一) 在全班招募组长、组长竞争上岗条件:

1.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2.组长成绩比较优秀;

3.组长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4.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 对号入座

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发展潜力、综合表现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层次, 并分编代号, 如1号为学优生, (组长) 2、3号中等生, 4号为后进生。让学生按4人一组, 每组中必有1、2、3、4号学生来自由组合, 组成合作小组。组内座位编排每一个单独的四人小组按顺时针分别是2、3、1、4。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互促实现整体共同进步, 也就是说, 组内各方面管理的重难点都落在三、四号身上, 所以, 不妨用上面这种座位方式让一、二号对三、四号形成“包围”之势, 从各方面对三、四号组员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 分工到位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小组成员内部分工明确, 组长根据组员的特点责任到人, 把班级日常工作细化到小组工作中。如:可以分学习、卫生、纪律、等, 由组长自由安排谁负责哪一块, 一旦某方面出现问题, 找负责那一方面的组员即可。这样做, 既可以减轻班干部、组长的工作负担, 树立班干部、组长威信, 又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小组整体意识。

(四) 班级五维管理:教师———班长———班干部———组长———组员

由班长定期召开各组组长参加的交流培训会, 在会上把各组近段时间出现的各方面问题拿出来讨论、分析并尝试解决。通过这种活动逐步培养班长、组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组长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

(一) 组内自评

具体做法:每个学生准备自我评价记录本, 学生每节课根据自己的表现给予评分, 如果有小组学习的安排, 除了自评分还有本节课中小组其他成员给予的评分及小组长给予的评分, 每天学校的点评后有组长组织组内成员首先对自己一天的评分进行综合, 根据综合得分在小组中陈述自己得分的理由, 哪些方面做得好需进一步发扬, 哪些地方做得不够需马上改进, 然会组内其他成员根据其陈述相互核实, 最后教师给予总评, 给出鼓励性评语幷将情况向家长汇报, 每一位学生定期给组内对应的学生家长打电话汇报该生在校情况 (如1号组员—2号组员家长;2号组员—3号组员家长;3号组员—4号组员家长;4号组员—1号组员家长) 联系家长一并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 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而且通过“自评—小组评—教师评, 能够清楚地记录学生每节课的学习状态, 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 看到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更客观地认识自己, 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二) 小组活动的考核方法

小组考核是为了促进开展活动, 使每个组员都有小组意识、为组争光的使命感。考核方法有:

1.只要有个人成绩的项目, 都计小组成绩。

2.小组成绩:可取小组的平均值, 也可抽查同层次组员评定成绩, 或提问哪个学生得到的成绩就为哪个组的成绩。

3.个人的综合成绩由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两部分组成。

4.小组成绩由别的小组组长负责登记, 个人成绩由教师登记, 综合成绩由学生代表统计。为了小组竞争公平、公正、彼此监督, 组间互动均采用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12-1的循环链条式进行 (假定全班共12个组) 。

(三) 评比

每节课对各小组进行评比, 具体有下列做法。

1.课堂表现:各小组课堂交流情况、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以及课堂提问、质疑、答辩和课堂讨论展示参与的积极性, 由任课教师根据课堂表现, 随时在黑板两侧加减分。上课时能积极回答问题、参与活动者得5分。组员能够在组长的安排协调下积极配合活动者得5分。展示时, 能积极展示者得2分。能及时补充纠正者得2分;讲评时, 根据优劣得2—5分。点评时, 能提出一些自己的困惑或见解者每一次得2分。课堂受到表扬的小组加4分。受到批评的小组减4分。

2.分层设问:根据题目的难易, 设定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题, 供相应层次的学生进行抢答。

3.分层评分:一号10分、二号20分、三号30分、四号40分, 鼓励四号组员多答。

4.抽签必答:答对给分, 答错一律扣5分。

根据每节课小组得分情况1-2 2-3 3-44-5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12-1组长课后把本节得分情况写在黑板后面的pk墙上。

(四) 作业处理

1.自查:上交的作业必须是学生自己已经完成并且更正好的作业才算合格。重视学生的即时反思, 自主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互查:组长对组员之间互查, 了解作业完成情况, 能回答本组作业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醒和互助。

3.:组检查, 根据被查组员的能力, 衡量作业完成的情况和真伪给予评分把被检查组的当天得分写在pk墙的对应位置。通过他查形成互压、互促, 落实即时到位,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

4.师查:有针对性地抽查部分学生的作业, 以点带面, 利于点评。

(五) 期中、期末成绩评定

小组基础分: (本班有12个小组) 第一名+24;第二名+20;第三名+18;……;第十二名+2 (若本班只有11个小组则第一名+22分……第十一名+2)

小组加分:相对上次考试进步一名+2;退步一名-3

个人基础分: (本班有46人) 第一名+46;第二名+45;……第四十六名+1

个人加分:进步一名+2;退步一名-3

最后由各小组算出对应组的小组总分和小组内个人总分, 然后分别评出优胜四人小组和进步最大的四人小组, 组内评出贡献最大的组员和进步最大的组员。

(六) 行为习惯常规评价

主要从纪律评价、卫生评价等常规检查入手。

1.纪律评价:学生到校后的自觉学习情况、课前准备情况、课堂纪律、课间纪律、两操纪律、集会纪律、考试纪律, 好人好事等。每人次1分、为班级加1分可为小组加5分。好人好事累计五次为小组加5分。优秀班委、组长、课代表期末加10分。为班级扣1分即为小组减5分。

以上各项内容的检查由每天轮换的值日班长记录, 量化到黑板上的常规评价栏中。

2.卫生评价:包括个人卫生、桌面整洁、小组环境、值日卫生如果小组负责的卫生区在学校的检查中每扣1分即为小组减3分。表现好的与表现不好的由卫生委员依据情况加减分, 量化到黑板上。

(七) 量化结果处理

以小组集体的活动效果作为评价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 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竟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创优。

具体做法是:后黑板左侧的pk墙上有每组每天的得分情况。内容包括:小组组长和本组成员的姓名、日成绩、周成绩, 通过学生在每天每节课上的回答问题、作业情况、积极程度、纪律情况等各方面的得分, 由任课教师在日成绩一栏加分、减分, 再由班主任根据该小组在当天德、纪、勤、卫、操给小组加分、减分。同等情况下1、2号学生得分多于3、4号学生得分。

为了使本组分数不断上升, 势必会促进小组内一二号学生对三四号学生的督促、帮助, 每周末累加日成绩, 评比出本周”班级之星”张榜公布并给予表扬。每周把小组评价情况制成课件利用班会展示;每周的量化情况, 通过校讯通及时与家长联系, 每次量化资料作为期末操行评价和开家长会的依据。每月评比出冠军组、季军组、亚军组, 并给家长发喜报。每月按照小组得分的多少, 得分最高的组可以任意挑选本组的位置, 然后依次类推。

这也是我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然后让各小组特别是分数落后的小组进行小组内的反思和互评, 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评述中, 在热烈而融洽的气氛内, 统一了思想, 事情的是与非显而易见, 问题的解决方案得以确定, 达到了自我教育、团结协作的目的, 大多数学生都受到教师或同伴的鼓励, 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3.小组合作促进班级管理 篇三

因此,我认为“小组合作”不仅适用于教学实践,更应该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更适合于班级的管理。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开展小组的组建工作

以6人为一组,分为11小组。小组的组长由小组中竞选产生,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成绩的互补,性格的互补。将品德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总体基础均衡,有利于公平地开展小组竞争。并且每一小组的同学均为前后桌的顺序,这样有利于在课堂上开展小组活动,使小组活动随时随地能进行,小组合作的意识在学生中生根发芽。

二、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1. 在学生中有效开展自我管理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管理,求提高。我校实行了“一默,三好,五环”的教学模式。我对早上的“静默,课前准备好,自主学习好”等环节实行以小组为单位评价,加分,扣分。这样一来,组员为了小组荣誉,互相督促,并自觉管理好自己。并在组内开展“一帮一”结队子活动,由成绩较好的同学帮助成绩较困难的同学。

(2)小组合作齐劳动,保洁工作时时记。每天按小组顺序轮流完成卫生值日工作。轮到值日的小组,要时刻监督好班级以及清洁区的卫生保持情况。小组内由组长负责,把值日任务分工到人,各司其职,定时打扫,时时保洁。在劳动中促进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相互体谅精神。并且彻底告别了以往的不负责任、分工不清导致糟糕的卫生现象。

(3)小组监督,自我管理,促进纪律。首先由小组进行自我管理,小组内进行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然后做到组与组之间的监督与竞争。组内同学也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周班会留出时间给每组同学进行表扬和批评,每周班队课,小组内同学表扬同组同学本周优点,批评自己的不佳表现,增强纪律意识,提升道德修养。

2. 由自我管理提升到班级管理,使小组合作能有效地促进班级的管理工作

利用“小组轮流治班” 来实现班级管理。每天由一个小组管理班级。也就是轮到管理的小组为这一天班级的“小主人”“小管家”。组长为当天的值日班长,组员为当天的班级管理人员。他们要负责好“一日创五优”工作。从两操(即广播操和眼保健操)、卫生、纪律以及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仪表检查。值日班长要组织好早上的早读工作,带领同学们晨读。一天值日完后,需自觉地写一份总结,就班级情况进行总评,以及自我总结,总结不足之处,以提高管理能力。

3. 积极开展小组竞赛,加速其内动力

各小组的所有表现以竞赛制实行。各小组每天的各项表现以分数累计,一周一小结,评出一周的优秀小组,得奖的小组可以在自己的小组园地里粘贴自己设计制作的奖章。此外,小组的分数不仅与日常表现有关,还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创佳作、诵美文、吟古诗以及每单元的单元测验的优秀率。每次单元考试按成绩评出小组前三甲,另外对有进步的同学均颁发一张喜报以资鼓励,期末按奖章数评出班级“优胜小组”。

4.班级小组合作量化管理细则 篇四

[总则] 班级成员按一定要求组合并经适当调整分成若干组,以组为单位就学习、纪律、卫生、两操、各类竞赛以及其他等各项展开竞赛,组里成员采取捆绑式政策,整个组的总分上去了,才有资格被评为最佳。每组的月基础分为100分,各小组及成员依照规则进行分数的加减。各项由组长登记,班干部专项负责监督,一周结束后由班长统计,公布于班级墙上。由值周班干部在下周一的班会上进行小结,表扬做得好的小组与个人,对表现欠佳的提出要求及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学习方面

⒈上课认真思考, 积极举手发言,被老师叫到或表扬,每人次加1分。

⒉作业受表扬加1分。

⒊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每门每人次扣1分;作业做错讲评后不订正者扣1分。⒋抄作业每人次扣1分;制止他人抄作业者加2分。⒌考试作弊者扣5分,检举考试作弊者加5分。⒍每周按时完成作业的小组加5分。⒎上课打瞌睡,说话起哄者扣2分

⒏早自习和早读认真朗读,整组成员受老师表扬的每人次加2分 ⒐平时测验,单科前10名,每人次加2分,进步十名以上的加2分;期中,期末单科班级前三名加2分,总分班级前五名加5分,年级前10名、20、50分别加10分、8分、5分。⒑上课做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作业扣2分。

二、纪律方面

⒈上课被老师点名批评,每人次扣2分;辱骂他人,每人次扣2分;打架同学各扣10分。⒉上课讲废话(班干部提醒三次)、随意走动、吵事、吃零食、传递纸条、做本堂课无关的事,每次扣2分,不服从管理还顶撞的扣小组5分。

⒊被评上文明寝室的,每人次加5分;寝室扣分时,责任人连带扣其2倍的分。

⒋未配戴校徽或佩带校徽不正确者,每人次扣1分;未经允许乱动他人物品每次扣1分。⒌上网玩游戏者扣5分;吸烟、喝酒、打牌者扣5分。

⒍故意损害公物要照价赔偿,且扣5分。

⒎在公共场所内教室内穿拖鞋者扣1分,指甲未剪者扣1分,不讲个人卫生的扣2分。⒏校园内踩草坪骑车者每人次扣2分。⒐就餐不遵守纪律者每人次扣2分。

⒑上课迟到一次,每人扣1分/早退一次扣2分/旷课一节每人次扣3分,请假一节扣1分。⒒课间追逐打闹者扣3分。

⒓携带不该带物品(如手机、小灵通、不健康的书刊等)扣2分。⒔校日平均是100分时,除当天违反纪律的每人加2分。⒕犯了错不承认错误还狡辩的,扣其2倍的违纪分,如主动承认错误除扣相关违纪的分值外还另外加1分/次,敢于检举违纪行为的加3分/次

三、卫生方面 ⒈值日生扫地时间为早读课前、午休前,晚自习前打扫卫生并倒好垃圾。未及时打扫,每次扣5分;被值周生扣分时,责任人连带扣其2倍的分。

⒉随意扔垃圾者所在小组每人次扣1分,小组范围内有垃圾的并不自觉打扫干净的每次扣2分。

⒊值日小组每周无扣分的,加5分。

⒋大扫除积极认真的并得到表扬的,每人次加2分。

四、两操

⒈认真做眼保健操,睁开眼睛者扣1分,责任人连带扣分。⒉出操排队动作要快,队伍要整齐,一切行动听指挥,动作缓慢拖拉者或不出操者扣1分,请假的扣0.5分。

⒊做广播操时,要精神饱满,懒散者扣1分,不动者扣2分。

五、竞赛活动

⒈体育比赛, 获校级奖加5分, 获县级奖加8分, 获市级奖加10分。⒉学科竟赛, 获校级奖加5分,获区级奖加8分, 获市级奖加10分。⒊受学校表扬的每人次加5分。⒋其它(比)竞赛,参照加分。

六、其他

⒈乐于助人,拾金不昧者加5分。⒉其他视具体情况而定。[奖惩方法]

1、每月结一次总分,各项评出前2名,给予表彰奖励。

5.小组合作管理表彰会新闻稿 篇五

杨振宁博士说:“中国的教育太重视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常州路小学每个班级都科学设置合作小组。合理组建小组,分层培养组员,是搞好合作学习的前提。我们根据学生的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人合作小组,确定小组学习任务,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分工。小组合作,学习互动互助互促,平等参入。

一、组长名字命名小组制

我班的小组,都是用组长的名字命名的。如:子凡组,峻基组、小涵组等。组长的名字命名小组法,既增强了组长的责任感,又拉近了生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提起组长的名字,就仿佛在谈论一个老朋友一样亲切,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找到自信,从而全面健康地展示在公众面前,有力地展示出“生生合作,共有一家”的魅力。

二、小组循环日记。

写日记曾经是很多同学头疼的作业。但是自从我们的日记长了“翅膀”,循环在同学之间,我们就有了无穷的灵感空间,开启了明丽的思维天窗。我们每个小组都有一本共用的日记本——合作小组循环日记。每天由小组的甲同学写一篇日记,第二天乙同学拿过接力棒,批阅、评议甲同学的日记,并写下自己的日记。这样循环往复,每组四人,人人都写循环日记,每个人都扮演作者和评者的双重角色。这样你写我评,我写他评,写而不厌,评而不倦,喜忧共享。一本小小的循环日记,把我们的合作精神体现的一览无余。

三、班级循环日志。

全班同学轮流担任班里的值日小卫士,并把值日一天的纪律、卫生、学习、出勤、好人好事等记录下来,同时写下当小卫士一天的感想和收获。这本日记,从建立的那天起就成为我们班级的成长记录,忠实地记载下我们每个人的喜、怒、哀、乐、思。经常翻阅这本日记,让孩子不断重温自己的成长历程,时刻修正自己的行为。也正是这本日记,让学生之间真正畅通了交流车道,实现了零距离沟通。

四、小组捆绑式评价

根据学生的平日表现情况,进行积分制。除平时的作业、、卫生、纪律等方面外,还经常组织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古诗文诵读、谈天说地十分钟、朗诵、演讲、环境识字、手抄报、数学日记、剪报、配画文、编撰的书等比赛活动,优胜的小组加分奖励。小组四人同进退,一人扣分四人同扣,使大家在各方面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孩子们在互帮互助中合作成长。无形中形成了“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格局。

6.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篇六

临高思源实验学校 陈惠

转眼间即将过去,今天我们在第二思源学校开展专家关于高效课堂之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的专题报告,我听后收获良多。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拓展到“小组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的模式。新课程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我就这次学习及班级管理实践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小组组成:每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小组人员的搭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性别,学生的性格互补来进行分组。同时还选出思想品德好,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性格开朗的同学当作组长。选出文笔较好,写字较快的为记录员,选出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为发言人。要求每小组有组名、组规、组训,小组成员要听从指挥,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参与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

(二)班级管理,体现“合作”。在班级管理中,我建立了班委会和小组长两套管理体系。我选择班长对八个小组长的管理,每周定期召开一次组长会,根据个人能力安排学习任务,组成疑难问题小组进行探究。同时引进小组竞争机制,根据小组成员学习、纪律、作业、卫生、礼仪等诸方面表现,量化考核评选一个优秀组,张榜公布各小组量化考核成绩和优胜小组名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对于一周来各方面表现较弱的小组要进行分析原因,了解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情况,更正不和谐因素。

(三)课堂学习,巧用“合作”。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学习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合作,特别注重优生帮扶贫困生,另外,有个别难题,如何开展讨论,辩论,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四)做好小组的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取得良好后果

如何去评价小组,使学生体会学生公正、公平、公开,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出现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小组合作,后进生的变化较明显:他们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也愿意跟别人交流,有的开始关心集体和同学,有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班级中出现了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可喜局面。周记中常见这样感人的话语:“我们的组长很负责,管理严格,制订了组规,我们一定会成为最优秀的小组。”学生家长也热情地肯定了此制度,有位母亲打来电话,称小组合作后,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效率都提高了。

7.小组合作学习及管理模式初探 篇七

一、合作小组的生成方式

为了满足学生合作学习的需求, 教师应面向全体, 关注差异, 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组。分组一般以6-8人为一个组, 每个组6-7人为宜, 并要尽量做到各个小组实力均衡, 这样便于在班级内开展竞争与合作。

二、小组中内部组织的建立

为了让小组合作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 班主任必须选好学科组长、记录组长、纪律组长、清洁组长、艺体组长等, 明确各组长职责, 并对小组成员给以明确分工。但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切都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

三、成立组名, 建立组训, 设计组徽

组名、组训的建立对每个小组来说, 既是奋斗目标, 又是座右铭, 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根据学生的积极提议和教师的参与帮助, 各个学习小组都要建立和设计属于自己的名字、组训和组徽, 明确目标, 团结一致, 共同奋斗。

四、小组的管理与竞争机制

优良的班风是学生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俗语说的好:“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为了约束与引导学生的行为, 班委会必须制定好可行的班规。学期初, 我会召开一个“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主题班会, 广泛听取班干部、学生及任课教师的意见, 要求各小组针对各自的情况提出建议, 在班级内展开大讨论, 最终形成详细的带有量化积分和奖惩措施的与校规校纪相辅相成的班规班纪。小组的管理以量化方式为主, 具体量化积分项目如下:

1. 在课堂上, 如果小组成员都能积极思考, 大胆举手发言, 每次答对者人均加2分;导学案或作业得“优”者, 可为小组争得2分, 而书写马虎或未完成作业的, 则一人次要扣1分;小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凡有进步的, 都能为本组赢得5分。

2. 在纪律上, 班级每日都要有纪律委员记录纪律情况, 以便在小组间开展评比。小组内同学也要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周班会教师都要给每组同学留出时间进行表扬和批评, 小组内同学表扬同组成员本周优点, 批评自已不佳表现, 进而改正, 增强纪律意识, 提升道德修养。

3. 在卫生上, 班级实行小组轮流值日, 小组内由组长负责,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4. 在文体方面, 凡在各种文体比赛中为班级获得荣誉的, 都可为本组争得相应的分数。另外, 每次出墙报, 也可评出最得力者进行奖励。

五、小组的课后学习

1. 班级成立科研小组, 即成绩优秀者经常在一起切磋学习经验、方法, 以文或以题会友, 相互检测, 共同提高。

2. 每小组都要有周记。小组共同使用同一本周记本, 6人轮流写, 每人一天, 写组内成员的成长记录、学习及其思想变化情况, 或对班内外、校内外和当前社会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感评时事, 交流思想。

3. 小组作业互查互督。组长负责检查全组成员背书情况, 每次默写或考试以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试卷进行批改, 并进行质量分析, 查漏补缺, 巩固提高。

六、小组的班级管理

每个小组除了进行自我管理外, 还要参与班级的管理。以小组的自然编号为序, 每组轮流管理班级。轮到管理班级的小组, 组长即是班级本周班长, 其他本组成员分别对本班本周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等方面进行管理。管理成效由全班同学打分, 每学期评选“优秀星级小组”。具体来说, 小组参加班级管理, 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行政小组负责检查本周各组在学习、卫生、纪律方面的表现, 并做好记录, 在班会上做出点评。小组成员由组长统一分工, 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生活组长各司其职, 每日把其所负责的情况做好记录后汇报组长, 把本周学生考试成绩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汇总, 交给班长备案, 以备期中、期末总评。

2. 创新小组要每周为班级创意一项活动, 或促进学习、或娱乐身心、或陶冶性情, 以突出创新特色。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能寓教于乐, 寓教于活动, 寓教于创新, 而学生的创造力只要有表现的机会, 便会出人意料, 精彩频频。

七、小组的评价

通过评价, 各合作团体都能得到鼓励, 具体做法如下:

1. 每周星级评价:

主要针对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任务分配的速度、小组成员讨论交流的充分度、小组内部组织行使角色的有效度、组际交流的表现、小组成员作业反馈的效果等评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小组。星级评价主要由学科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三方面相互结合, 每天评价, 周末汇总。

2. 定期出墙面表扬专栏:

班主任每月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 评出“星级小组”“星级组长”“点评之星”“质疑之星”“宿舍之星”“环卫之星”“团结协作之星”和“阅读之星”等予以表扬。

3. 致信家长, 书面表扬:

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 可以由科任教师或班长、小组长出面, 写信给家长, 描述其表现和变化, 通过家长反馈, 巩固成效。

总而言之, 小组合作化班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 推动了良好班风的形成, 确实有利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实现了学生快乐、教师幸福、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当然在具体的操作工程中, 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相信随着对其探索的逐步深入和师生的不懈努力, 小组合作化管理模式必将发挥更大的功效, 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管理目标, 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摘要:小组合作化的班级管理方式, 是新课程下一种较便捷高效的班级管理模式, 各小组间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 在纪律、卫生、学习等方面进行竞争, 它能使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一体化, 具有管理和教育的双重功能。本文就对此种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具体探究, 以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

关键词:小组合作管理,小组竞争机制,班级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8.浅谈初中班级小组合作管理研究 篇八

一、小组合理分工,加强组内合作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老师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走人误区。我们经常在听课时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其他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相当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走了个形式。当老师请他们回答时,他们虽然往往也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结果就造成了两极分化严重,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就违背了我们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哪怕学习困难的同学也能有机会训练自己的思维。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前提,在小组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留有“空白”,让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建构,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想法,做好合作交流的物质与精神的准备。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地真谛。

三、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因此,我注重对各个小组的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在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序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学生对小组任务不清楚时,耐心地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内容及操作程序;小组活动偏离主题时,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当小组在讨论中遇到困难时,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四、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增强思维创新的合作能力

交流是小组讨论的拓展与延伸。要想实现有效的合作,小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畅,合作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小组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座谈、交谈、商讨、成果展示等,这样做能够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共融;也可以通过网上交流,及时了解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相互调整,使合作得以默契和优化;还可以提高交流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往往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教师应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的每一步思维过程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五、评价机制要灵活

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评价可以使学生得到鼓励和精神支持。那么,应该怎样去评价呢?我觉得一是评价的语言要发自内心。二是评价的语言要充满激励。“真能干”“就是与众不同”“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啊”这一句句话语就像蜜汁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化作他们前进的不竭源泉。三是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能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愉悦,教师那灿烂的笑容是开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鲜花。

六、科学管理小组的方法

1.小组的构成

以六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好、中、差合理搭配。每个成员按其特长承担一定的职责。学科小助手负责了解学生情况、检查预习的情况、收交作业、课前课后的准备等。

2.课堂学习

小组建成以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严禁乱嚷嚷,当一个人发言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倾听,听明白以后再进行补充。小组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指定一个人发言其他人边听边补充。当一个小组展示完以后教师根据展示的情况,还可以做一些补充或提一些建议。只有小组合作学习有序进行,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主动起来。每一次展示的成果关系到对小组的加分与评价,因而同学们都很认真。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管理

由小组轮流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一个小组值班,其他组做配合,努力管理好班级事务。经过长期的组织和锻炼以后,班级内的所有事务由小组长提方案,班主任只作适当监督和补充就行,课堂教学中每个小组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卫生情况、本周值周情况的汇总信息都会按时反馈到老师那里。

4.班级小组会议

小组管理的关键是上好班会课。班会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各小组的全部成员参加,由值周小组长收集本周班级事务的管理方案。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提出全面规划并作细微补充。小组管理的另一个关键是让小组成员及全班学生都思考,如何把班级建设得更加美好,启发他们设计出管理的最佳方案,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不可追求表面的现象,使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应使用具体的办法进行具体的落实,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它的功能,这样才能使之成为学生搞好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刘禄元.谈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及管理方法[J].教研教改前沿,2012,01.

9.韩吉才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案例 篇九

盂县上社小学

韩吉才

我做班主任这几年感到很累,总觉得自己像个管家婆,老是被一些班级琐事牵着鼻子走,有些力不从心。心里对班级总有些不放心,要时不时的去张望。自从推行小组合作后学生实现了自主管理,我可以说基本上从烦琐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了,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如何提高课堂效益和不断完善小组合作管理了。我觉得我的学生也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过渡,但我的理想是要让他们实现从“法治”逐步进入“自治”的状态。

一、实施分组

1、小组的规模

目前我班共有6个大组(每组有6-8人不等),分6组出于我有意让组长兼任值日班长(周日至周五共6人)的意图,还有就是如果考核的组多了,上课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就比较费时。小组规模越大,后进生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而能力强的学生会承担比原本更大的工作量。

2、小组的搭配

小组建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

分组原则:1)、平均总分要尽可能的无限接近;2)、优秀生与后进生要合理搭配;3)、兼顾性别、个性差异(如每个小组均要设置一个发言积极的学生)。4)、“好差搭配”能够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的可能,而“各组总体均衡”又可以为小组间的公平竞争 奠定良好的基础。

分组程序:先确定各组组长(兼任值日班长),再在各组中平均分配后进生,而有些后进生又必须分配在某一个固定的组里(如卢翔宇同学必须要由钱天媛同学管理),所谓一物降一物。在此基础上剩余学生可在满足各组平均分均等的前提下实现自由搭配。

先由班主任统筹安排,在此基础上征求各任课老师意见,进行适当微调,一旦确定下来,为了便于管理原则上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予更换。

分组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小组考核,以后无论什么考核都以小组为单位,就餐、就寝、卫生也是如此,推行包干到组。举个例子,以前没分组前卫生工作是“各扫门前雪”,有时卫生扣分,我也搞不清到底谁打扫,质问起来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搞出矛盾。现在实行小组包干,如我只需要知道第一组是包干教室的就可以了,至于教室打扫如何分配那就是小组的事了,今天课桌没排齐扣分了,我只需找组长,扣小组分就是了,没必要搞清楚具体是谁排课桌。

3、小组的座位

对于小组位置的安排上,起先我实行的是团团坐,虽然显出了民主、和谐、热烈的气氛,似乎也摆出了合作、探究的样子来,但这样坐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纪律松散、容易受他人干扰、看黑板吃力、影响视力甚至生长发育等。所以考虑再三,在吴校长的建议下,恢复了以往“插秧式”的坐法。基于组员上课讨论的充分有效性,所以就 考虑在大组的基础上分学习小组。

4、小组的分工

起先我在实施小组合作之初,忽略了分工,结果出现了在小组内部,所有的事务无论是学习还是班级活动,都由组长去做,个别学生会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表现得有点儿漠不关心,而组长也老是为自己鸣不公平,这样就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严重挫伤整个小组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小组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而小组分工就意味着每个组员都要有为小组学习和组间竞争出力的责任心。一旦组员都有了这种责任心,组员的主人翁意识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样,小组内部,人人参与小组管理,既达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小组管理目标,也在很大程度减轻了组长的工作负担。

二、班级文化布置

小组定下来以后,就要积极营造组与组之间团结、竞争、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动脑筋布置与之相匹配的班级文化。这样的文化布置既要提高组员对本小组的认同感,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又要培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友谊习惯。

请看我们班级墙面的几句小组奋斗誓言:(放标语投影)

世界不停地变,地球不停地转,我们不停地向上!

——幸运星组长:赵文理

自主学习,精益求精,团结努力,放飞梦想。

——翱翔组组长:李娇杰 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求最强,但求更强;不求最棒,但求更棒。

——卡卡队队长:赵丽曼

团结一家,永争第一。

——终极一家家长:韩佳思

我们会用行动履行学生的责任,发奋图强,更上一层楼。

——雄鹰中队队长:贾丽文

没有人能唤起昨天

——追梦小组组长:张斯曼

6个小组定下来的当天,我说:“咱们6个小组就这样定下来了,也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组员就像一根绳上的蚂蚱,只有同心同德想着怎样为小组作贡献,才能真正体会到“水涨船高”的道理。下面就请大家商量一下本小组的奋斗誓言吧。”当晚经过各小组成员的热烈讨论,第二天这6条凝聚了6个小组全体成员的奋斗誓言被布置在了教室四周的墙壁上。

我对此的思考是:

1、形成小组奋斗誓言是小组成员统一奋斗目标的过程,把它张贴出来就起到时刻警示组员的目的。

2、以前“求真、务实、勤奋、创新”的标语过于陈旧,过于单板,是格式化了的标语,既不符合学生当前的审美需求,也不能真正有效地起到激发学生的作用。

3、这样的誓言语言是鲜活的,满足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小组奋斗誓言后附上个性化的小组名称,是符合当前学生求新求异心理的。

4、我们的誓言不是抄来的,是学生自己拟定的,虽然稚气未脱却是凝聚了全体组员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样的誓言相信他们一定会遵 守和执行的。

5、这样的誓言赤裸裸的暴露在全体学生和老师的眼前,使得小组组员不得不考虑违规后的脸面和付出的代价。

6、小组誓言后再附上该组组长的名字,使得小组组长的价值陡升,在体现价值的同时他们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相信在组长的带领下这样的小组将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

这是以集体形式学生自定的小组奋斗誓言,我对每一位学生从独立的生命个体出发提出了一个要求:激发自己最大的生命潜能,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展现出一个最大可能的自己。

三、组长的培养

活动开展后,我并没有急着确定班长,而是和他们约定期中考试后,看大家的表现民主产生班长。但是随着值日班长制的落实,我越来越发现,一个班级其实不一定就只能有1个班长,同时可以拥有更多的班长,只要你给他班长的头衔和期望,也许他真的就能成为一个称职的班长。

小组确定以后,为了树立各组组长也是值日班长的威信,我特意在家长会上郑重其事地给每一位组长颁发发聘书,我称之为“授权仪式”。

我要让组长意识到:

1、组长的官衔是来之不易,要倍感珍惜,2、组长只有卖命工作效忠小组才能保住位置,3、组长责任重大,要慎言慎行,一切从小组利益出发。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组长的个性特长和主人翁意识,我权利下放,充当导演的角色。在不同场合强化组长的领导地位,总是以信任的态度,不失时机地对他们处理的意见进行表扬和鼓励,以维持他们工作的信心并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通过一阶段的锻炼,6位组长迅速成为了班级管理的行家里手,平日里都在积极思考如何管理好小组。

小组组长轮换的构想。本学期我决定组长实行轮换制。当然我还想在组内搞职责轮换。我认为推行轮换可以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体会不同工作岗位的辛苦,体谅别人工作的不易,体会管人的难处和被管的不易,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好学习及其他工作任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所有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小组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小组评价方案实施后的效果和反思

小组评价方案出台后,个人不再是独立的个体了,而是小组的一份子,凡事都想着个人对小组的影响。小组评价方案出台后,对大家的行为有了约束。

分组一段时间后,为了了解一些情况,我就以民意调查的形式要求学生写出你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或是你认为你们这个小组如何。

然后我逐组与各个小组成员见面,并当面读出所写内容试探大家的反应,结果同样给了我一个惊喜,组员内部提意见就比较客观公正。

所以我觉得运用小组成员内部舆论来教育组员或是在小组内部开展民主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得老师的角色发生了颠覆。学生看 问题要比老师来得更准确,更透彻,效果也比老师居高临下揭疤式教育要好。这样也能避免老师唠叨式的教育,把教育时老师与学生的矛盾转化为学生之间的矛盾,老师充当了和事佬的角色。

我对此的评价只有一句:真没想到,小组考核的力量有如此强大。这也引发了我对小组内后进生的思考。

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小组合作同样也是如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新问题新矛盾,但我们不应该对此失去教育教学的勇气、课程建设的勇气。

在一个星期一,进教室我准备收作业,到班级后一抬头,看到了满满一黑板的涂鸦,仔细一看是学生在黑板上写下的感言,真没想到我的学生会以如此方式来表达对自己以往老师的感激,我想说我们的教育事业是荣光而又幸福的。

10.小组合作管理表彰会新闻稿 篇十

沧州市第十五中学

赵娜

班主任的工作是繁琐而劳累的。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不仅辛苦、劳累,甚至受累不讨好。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常常思考,如何使自己的工作事半功倍,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把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入到班级管理中,积极发挥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两年的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探索,小面我简单谈谈对“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的体会。

一、关于小组的组建问题。

如何组建学习小组,我想这个应该是“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否解决得好,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期的开始阶段,我先根据学生入学的成绩大致进行小组成员的搭配,这里面考虑到了学生的学科成绩、班干部的分配、学生的性别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和科任老师不断沟通、和学生的平日交谈、及时了解学生的单元测试成绩等形式,然后再对各小组的学生进行微调。这样经过近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通过对小组成员的不断的微调,小组的组员基本稳定下来,那么小组的组建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为以后开展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小组确立后,在组长带动下各小组确定小组组名,小组口号及组内管理细则等。这个过程可以说是花时、花精力的,但它是值得的,是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做好的前提工作,它关系到今后班主任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

二、关于组长的培养问题。

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其最大的特点是发挥各小组组长的管理能力,每个组长就是每个组的领头羊,而且这个组长应该是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担当。我把全班分8个组,每个组有5个成员,如果许多事情都落在这一个组长的身上,那他们的工作不亚于一个班主任,这样他们会因为小组中的许多琐碎工作而耽误了学习。出于这样的考虑,因此我在每个组又增加了一个副组长。两个组长都是由他们所在的小组成员选举出来的,且在小组中各方面的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而且两个组长的人选必须得到他们所在小组成员的认可方可担当,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班主任必须尊重学生的意见,组长是他们自己推选的,是征得学生的同意才任命的,班主任是绝对不可以自作主张的。当两个组长人员确定以后,就重点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初一的学生毕竟年龄小,所以在对组长的培养工作只能够是粗线条的,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来,万不可一下子交代了许多,或通过一两次的集中培训就想取得工作的成效,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培训方式来培养组长。

集中的培训方式,重点解决具有共性的问题,主要指导组长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的分工、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分散的培训方式,主要利用课间、课上的时间进行培训,即主要针对具有小组个性的问题,比如如何鼓励小组中某个上课不爱发言的成员大胆发言,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成员战胜疑难,监督不认真完成作业的成员赶紧完成作业,解决小组中发生的小矛盾等等。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培训方式,既使得各组长能够处理好大方向性的问题,又能够有所针对地处理好本小组内出现的个性问题。

三、关于后进生的帮扶工作。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后进学生的帮教主要依靠班主任和科任,而帮教的方式也是很单一的,无外乎就是谈话,或牺牲许多时间去给他们补习功课,且效果并不见得好。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形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对后进生的帮扶工作,而且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因为通过小组合作的自主管理,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形成同奖同罚,荣辱与共的观念。这样,在同一个小组里,每个成员的进步或退步不仅仅只是个人的事,而是与整个学习小组的集体利益密切相连,这样就促使各小组人人自觉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在组建小组的时候,班主任就首先要考虑到如何将后进生分配到适合其性格与个性的小组中去,要考虑到后进生所在的小组的同学是否能够宽容与接纳他,是否有信心去帮教好后进的学生,尤其是组长对其的态度。因此,在考虑后进生到什么小组时,我首先问后进的同学你喜欢到哪个组去,先给后进的学生选择的权利,来表示对其的尊重,让后进的学生首先从心理上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重视,让他及其他学生感受到 班主任老师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同时也让全班的同学认识到班主任对这些后进的学生是充满信心的,更坚定了全班同学帮教好后进生的决心。这样后进的学生具体到哪个组的问题得以解决。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郑重地托付给其所在的小组,动员整个小组的成员在两个组长的带领下去帮教后进的学生,而且让小组的其他成员有种使命感与责任感,尽心尽力去帮助后进的学生。在每节课的学习表现和每日的时常行为规范的评价上,也特别关注后进生的表现,这样使得后进生逐渐有了集体荣誉感,他们就会十分努力去改变自己的不足,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

利用小组的积极作用去帮教后进的学生,发挥了学生集体的智慧作用,胜过班主任和科任的单薄力量。因为在小组的集体中,充分利用和发挥了集体的舆论作用,集体的力量是无形与强大的,后进生在这种氛围中就会逐渐产生一种对集体的归属感,就会产生与集体密切相关联的荣辱感。对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而言,学会了彼此尊重,学会了互相帮助,学会了发现自我,学会了认识自我,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关于小组的评价问题。

为了促进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那就应该采取相应的评价手段。但是我们作为班主任心中应该非常清醒地明白一个道理,评价只是一种手段,应该发挥评价的积极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真正去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评价是为了促使我们的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千万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因为每个班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我们作为班主任的应该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特点,有自己的评价方式。但无论怎样,我想有一点是我们必须考虑的,评价要有章可循,要做到评价公平公正。我个人认为评价规则不易太细,如果太细,一方面给小组的组长增加了繁琐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会束缚住学生的手脚,感觉似乎一举手一投足都会与评价挂钩,反而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如果太粗,孩子们看似比较自由,学风但班级纪律势必受到影响,没有好的纪律作保证,对班风学风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在评价时主要考虑把对小组中个人的评价与小组集体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每天值日班长进行各组量化分数汇总,并评出每日每周每月学期每学年最佳小组并予以表彰。在量化管理上,我并没有像有的班主任那样,专门设置一个花名册,像账本那样给学生记一笔账,工作可谓是细致到家了。岂不知这样的一笔记账会给那个学生心理上留下怎样的阴影,会给那个小组带去怎样的不良影响。再比如对小组学习上的表现评价,我重点看后进的学生进步的情况,如果整个小组中后进的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即使其他学生略有一点点属于正常的退步,我就会给予该小组客观与公正的评价。小组合作量化的评价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合作的管理中学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去团结协作,而去互相帮助,学生就会在学习生活中真正去想把学习与行为的事情做好,凸现评价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而使学生逐渐淡忘为了所谓的小组加分而去拼搏。如果我们引导学生能够逐渐走到这一步,那我们还用愁学生不爱学习、难以管理吗?我想当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到这步时,我们作为老师对待自己的工作就是一种享受了。“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的确使我的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而且与学生之间是那么友好融洽地相处,让我感受到了做班主任的快乐,更可喜的是学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学生在合作中有了自由的感觉,学习的压力和畏惧的心理消除了,学生尝试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参与合作的快乐。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了极大的增强,培养了团队的协作互助精神。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倾听,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等等。这些优良品质的形成,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1.小组合作学习及管理模式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小组合作管理;小组竞争机制;班级管理模式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然而,目前的班级管理中却存在许多问题:班主任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精力不足,学生被动接受管理,管理效率低下。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健康成长,亟待我们解决。对此,笔者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化班级管理模式不失为一种解决上述班级管理问题的好方法。下面笔者就从七方面谈谈小组合作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

一、合作小组的生成方式

为了满足学生合作学习的需求,教师应面向全体,关注差异,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家庭情況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组。分组一般以6-8人为一个组,每个组6-7人为宜,并要尽量做到各个小组实力均衡,这样便于在班级内开展竞争与合作。

二、小组中内部组织的建立

为了让小组合作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班主任必须选好学科组长、记录组长、纪律组长、清洁组长、艺体组长等,明确各组长职责,并对小组成员给以明确分工。但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

三、成立组名,建立组训,设计组徽

组名、组训的建立对每个小组来说,既是奋斗目标,又是座右铭,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根据学生的积极提议和教师的参与帮助,各个学习小组都要建立和设计属于自己的名字、组训和组徽,明确目标,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四、小组的管理与竞争机制

优良的班风是学生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俗语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约束与引导学生的行为,班委会必须制定好可行的班规。学期初,我会召开一个“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主题班会,广泛听取班干部、学生及任课教师的意见,要求各小组针对各自的情况提出建议,在班级内展开大讨论,最终形成详细的带有量化积分和奖惩措施的与校规校纪相辅相成的班规班纪。小组的管理以量化方式为主,具体量化积分项目如下:

1.在课堂上,如果小组成员都能积极思考,大胆举手发言,每次答对者人均加2分;导学案或作业得“优”者,可为小组争得2分,而书写马虎或未完成作业的,则一人次要扣1分;小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凡有进步的,都能为本组赢得5分。

2.在纪律上,班级每日都要有纪律委员记录纪律情况,以便在小组间开展评比。小组内同学也要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周班会教师都要给每组同学留出时间进行表扬和批评,小组内同学表扬同组成员本周优点,批评自已不佳表现,进而改正,增强纪律意识,提升道德修养。

3.在卫生上,班级实行小组轮流值日,小组内由组长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4.在文体方面,凡在各种文体比赛中为班级获得荣誉的,都可为本组争得相应的分数。另外,每次出墙报,也可评出最得力者进行奖励。

五、小组的课后学习

1.班级成立科研小组,即成绩优秀者经常在一起切磋学习经验、方法,以文或以题会友,相互检测,共同提高。

2.每小组都要有周记。小组共同使用同一本周记本,6人轮流写,每人一天,写组内成员的成长记录、学习及其思想变化情况,或对班内外、校内外和当前社会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感评时事,交流思想。

3.小组作业互查互督。组长负责检查全组成员背书情况,每次默写或考试以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试卷进行批改,并进行质量分析,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六、小组的班级管理

每个小组除了进行自我管理外,还要参与班级的管理。以小组的自然编号为序,每组轮流管理班级。轮到管理班级的小组,组长即是班级本周班长,其他本组成员分别对本班本周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等方面进行管理。管理成效由全班同学打分,每学期评选“优秀星级小组”。具体来说,小组参加班级管理,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行政小组负责检查本周各组在学习、卫生、纪律方面的表现,并做好记录,在班会上做出点评。小组成员由组长统一分工,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生活组长各司其职,每日把其所负责的情况做好记录后汇报组长,把本周学生考试成绩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汇总,交给班长备案,以备期中、期末总评。

2.创新小组要每周为班级创意一项活动,或促进学习、或娱乐身心、或陶冶性情,以突出创新特色。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能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寓教于创新,而学生的创造力只要有表现的机会,便会出人意料,精彩频频。

七、小组的评价

通过评价,各合作团体都能得到鼓励,具体做法如下:

1.每周星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任务分配的速度、小组成员讨论交流的充分度、小组内部组织行使角色的有效度、组际交流的表现、小组成员作业反馈的效果等评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小组。星级评价主要由学科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三方面相互结合,每天评价,周末汇总。

2.定期出墙面表扬专栏:班主任每月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评出“星级小组”“星级组长”“点评之星”“质疑之星”“宿舍之星”“环卫之星”“团结协作之星”和“阅读之星”等予以表扬。

3.致信家长,书面表扬: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可以由科任教师或班长、小组长出面,写信给家长,描述其表现和变化,通过家长反馈,巩固成效。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化班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推动了良好班风的形成,确实有利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实现了学生快乐、教师幸福、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当然在具体的操作工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相信随着对其探索的逐步深入和师生的不懈努力,小组合作化管理模式必将发挥更大的功效,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管理目标,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忘记烦恼个性签名下一篇:学校征文比赛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