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课

2024-07-07

人生一课(精选8篇)

1.人生一课 篇一

生活就如同一根无形的丝线,于无形中牵引着我们前行,也无意中走过了许多许多数不清的课堂,一点一点地拨动心灵的弦。

就在夏即转秋的最后几日中,我终于如愿以偿地随着家人回老家探亲。老家的夜,很凉,星空很净。残月半透半遮地挂于夜幕之中,如一缕未熄的火苗,朦胧地照亮了大地。趁着这在城里难得一见的夜晚,奶奶提议在露天阳台上吃饭。自然,身为一家之主的爷爷又在饭桌上开始抱怨了,一会儿抱怨自己的几个兄弟个个不争气,一会抱怨几个亲戚靠不住,天天给自己找麻烦。我端着碗靠在栏杆上边吃边看着楼下空荡荡的、安静的柏油路,只有一大一小两只狗在上面撒欢。好像一开始来的时候就已经见到过那俩狗了,应该是一只母狗带着一只四五月的小狗。一开始卧在后院的园子里,后来因为在菜园里乱蹦被姨爷一扫帚抽了出去,从“寄人门下”的狗彻底变成了流浪狗。

路灯突然熄了,但夜还是静静的,就像暴风雨来之前那样地平静。

忽然隐约地听到被朦胧的月光照亮的马路上蹦出一声小狗夹杂着几丝疼痛地惨叫,然后是一辆汽车在路上飞速奔驰地独有的风啸声,紧接着便是大狗的一声惨痛而悠长的吠声,起先我以为是小狗被压了,便赶忙拿起随身的小手电筒,在手电筒光的帮助下,我稍微清楚地看到了这幕惨剧:小狗趴在马路一侧,挣扎着要起来,而路中间躺着那条母狗,肚子生生被挤破,内脏的一部分露了出来,前肢被压地粉碎,口中吐着夹杂着白沫的血,身体还在抽动着,就像《笑猫日记》中的那条老保姆狗般。但是,它的死是为了推开自己的孩子。而小狗呜呜哀叫着,想将老狗的尸体拖开。这时,又一辆车驶来,小狗努力叫着,让那辆车注意到自己,车子绕开了。

就这样,整个夜晚,都听的见小狗努力地叫着,狂吠着。夜里,我辗转难眠,连狗都能如此地对死去地亲人不离不弃。那么,人类又有什么理由来推卸?来抱怨?来愤慨亲情的沉重压力和亲人们的无能自私。又有什么理由,可以为一点私欲,而“六亲不认”?狗,能如此,人又何尝不能如此?

小狗地叫声越来越弱,阳光也开始升起。马路上,只见一条长长地血“带”曲折地、曲折地伸向小路地另一方……这是人生中重要的一课,因为它是用生命来拨动了心灵的琴弦。

2.人生一课 篇二

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真正实现语文新课程的目标。

一、对传统的“课内拓展阅读”的思考

拓展阅读在课内实施, 与所学课文相结合, 不但可以增大学生阅读量, 而且可以铺垫课堂情感, 丰富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 升华文章主题, 是一种高效学习方法, 也是传统的教育精华。当下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大致有以下三类:

其一, 铺垫读。有一种拓展阅读往往放在课堂伊始, 在学生学习新内容之前, 利用拓展阅读作铺垫,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以便尽快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这类拓展阅读称之为铺垫读。这类拓展阅读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从课堂效果看, 学生读古诗“咿咿呀呀”, 那眉宇间似乎也带上了些离别的神伤, 可是课后询问才知, 孩子其实当时根本没有明白这四首诗写了什么, 全因为音乐的渲染, 才有一丝的愁眉泪眼。可见, 轻描淡写地读一读拓展材料是低效的, 而如果要是细细读懂这四首诗, 那又岂不是做了“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其二, 补充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些课文故意留下一个空白的缺口, 让读者拥有想象的空间;也有的叙述描写简略……这些文本的“留白”为拓展阅读提供了空间。采用拓展阅读把文本的空白“填补”, 让单薄的文本变得“丰满”, 就能促进学生感悟。这类拓展阅读称之为补充读。此类拓展阅读侧重于对背景知识的理解大有好处。如苏教版第十一册《詹天佑》一课中, 补充读让学生看清了帝国主义的阴谋, 为迈进文本主题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 这样的纯粹指向内容理解的拓展阅读对学生语言的训练没有什么帮助, 时间倒是花去不少, 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角度讲, 课堂效率是否打了折扣呢?

其三, 延伸读。课文学习结束后, 针对课文内的某一点或几个点向学生推荐有关的内容进行泛读。这类拓展阅读称之为延伸读。这样的拓展阅读让学习起于课堂, 走向生活, 但是其随意性太大, 似乎只要是与课文搭上点边的, 就可以全凭着教师个人的阅读喜好加以安排。而很多时候, 这样的拓展阅读在布置之后没有了下文, 缺少检查反馈, 所以学生敷衍了事, 一听了之, 导致拓展阅读流于形式。那么这类延伸性拓展阅读将何去何从呢?

二、“教一课带一课”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兹将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文《蒲公英》和《小露珠》为例, 粗略地总结“教一课带一课”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1. 深入分析, 核心目标定位“准”。

教学目标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起着规定和引领的作用。教学的核心目标定位准确, 以此制定的教学内容才有合理性, 对教学内容锐利斧钺时才有准心。“教一课带一课”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求定位课文核心教学目标要准确。

对于《蒲公英》一文, 我是这样解读的:细读文本, 我们发现蒲公英种子刚刚离开花托, 飞向广阔的天地, 开始自己的人生, 他们没有任何人生经验, 怎样去判定什么是“表面现象”?他们选择判断的标准完全是出于太阳公公, 他们之所以有最后那么悲惨的结局, 关键是他们没有听有经验的长者的嘱咐啊!所以本课应该将核心目标定位在“做选择前应该听取有经验的长辈的嘱咐”。

至于《小露珠》一课, 这篇优美的童话, 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我解读课文:先写小露珠形成, 再写动物们向它打招呼并赞美它表现动物对它的喜爱, 然后写了小露珠把所有的植物装点得格外精神, 最后写小露珠消散, 植物们对它的依依不舍, 表现植物对它的喜爱。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感受大自然的和谐, 融洽与美丽”。

两篇课文的核心目标都只有一个, 保证了接下来所要制定的教学内容聚焦在一个点上。而不至于失去轴心偏离, 不至于过于分散。

2. 合理取舍, 教学内容安排“精”。

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开放性, 只有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大胆取舍, 才能让教学内容“精当”;只有教学内容“删繁就简”了, 才能挤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内的拓展阅读。

《蒲公英》一课目标定位在“做选择前应该听取有经验的长辈的嘱咐”。围绕这一目标, 我设计了四个板块的教学内容:一是感受做选择前的自由;二是学习什么叫“嘱咐”, 怎样的话叫“嘱咐”;三是根据两颗蒲公英种子的语言揣摩他们的心里想法;四是不同选择的结局怎样。

《小露珠》一文教学目标定位在“感受大自然的和谐, 融洽与美丽”。由这一目标生发, 我同样设计了四个板块的教学内容:一是了解小露珠的形成经过, 理解“越来越”;二是体会动物为什么喜欢小露珠, 学习比喻句;三是体会小露珠把植物装点得“格外精神”, 掌握多种方法理解“格外精神”这个词语的学习方法;四是了解小露珠消散的过程, 体会植物依依不舍的感情。

对两篇课文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说是经过一番锐利斧钺的, 从课堂效果来看, 既保证了合理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的训练密度, 也省出了足够的时间留给接下来的拓展阅读。

3. 慎重选择, 拓展阅读设计“巧”。

拓展阅读如果能在维度上与课文贴合, 那么学生的阅读视野将会变宽;如果在主题上与课文融合, 那么对课文主题将会把握得更准确;如果在训练点上与课文契合, 那么今后在阅读此类型文章时, 将会敏感地举一反三。基于这样的设想, 我给《蒲公英》设计了《小老鼠》作为拓展阅读, 为《小露珠》安排了《雪花》作拓展阅读。达成了拓展阅读设计的整合、聚焦, 体现了巧妙。

(1) “巧”在维度上的贴合。《蒲公英》、《小露珠》两篇课文都是童话, 情节上充满童趣, 语言上浅显易懂。非常适合三年级上学期处于第二学段初段的学生阅读, 所以我设计的《小老鼠》《雪花》也用上明白如话的语言, 以童话的形式呈现, 并且在情节上追求符合孩子年段特点的趣味性。根据训练结果的反馈, 学生也完全读懂了两则拓展的文本, 课后孩子还把拓展的童话绘声绘色讲给同学听。由此可见, 两篇拓展阅读都是符合三年级孩子年段特点的, 在文体特点、知识广度、语言深度等维度上与课文高度贴合的。

(2) “巧”在主题上的融合。拓展阅读如果与所教课文在主题上保持一致, 学生在阅读了拓展材料以后, 对课文作者的最终写作意图将会有更深的理解。而把握了课文主题又对理解拓展文本主题有了促进作用, 两者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称之为主题上的融合。

根据上文分析, 《蒲公英》一文的主题为“选择”;拓展材料《小老鼠》一文中, 小老鼠面对着“堆得像小山似的”的粮食, 面对着妈妈的呼唤与告诫时, 同样需要做出选择。《小露珠》一文的主题为“大自然的和谐”;拓展材料《雪花》中雪后的白色世界同样展现了一幅和谐画面。

(3) “巧”在训练点的契合。《蒲公英》一课, 重点教了“什么是‘嘱咐’”的语文知识、“根据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的阅读技能以及“选择前不听从有经验的人的嘱咐, 结局将会很悲惨”的人生道理。

《小露珠》一课, 重点教了“用‘越来越’表现事物的缓慢变化”和“用比喻的方式表达喜爱之情”的表达技能以及“多种手段理解同一个词语”的学习方法。。

3.人生的一课 篇三

新兵连的生活与想象差得太远了,艰苦而且乏味,还有各种形式的体罚与训斥。不少被家庭逼着参军以期退伍能安排工作的城市兵都吃不了这个苦,当了逃兵,结果不是被纠察兵从车站抓回来,就是被家里人吵骂一顿送回来。我那时从没有过逃跑这个念头,因为我一开始就自断了退路。

当时,我与一个满口湖南乡音的新兵小豫成了好朋友。小豫出身于湖南一个书香门第,白白净净,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一笑就露出两侧白白的虎牙,特别可爱。小豫参军的目的就是考军校。他在家乡连续参加过两年高考,都因几分之差而落榜。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没能力继续供他考大学了,所以只好走这“曲线救国”的路子。小豫比我大几岁,我们有共同的爱好,一起谈文学并且研讨彼此稚嫩的作品,一起看他爷爷(退休的语文老师)给他写来的半文半白的书信,一起站岗,一起因为误岗而被班长训骂,甚至一起偷偷翻墙出去,到军营附近的饭店偷吃客人剩下的饭菜。那时因为超负荷的运动量,我们的饭量都大得惊人,一口气能吃6个馒头。

我的吸烟史就是从和小豫交上朋友开始的。参军时我带了几条老家的名烟黄金叶,原本是家人让我“孝敬”部队领导的,但新兵连的“领导”一是多(凡是老兵都是领导),二是凶,班长对新兵横眉冷对,稍有犯错就体罚、责骂或禁食。长这么大,我哪受过这呀?于是逆反心理再次发作,留着自己“享受”也不去“孝敬”这帮孙子!就这样,当几条黄金叶所剩无几时,我和小豫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烟民了。

小豫的爷爷突发脑溢血去世了,家里的通知是和一个包裹一起寄到新兵连的。收到信和包裹时,距他爷爷去世已经整整10天了。显然,小豫的家里人压根就没打算让他回去奔丧。但小豫和爷爷的感情很深,因为童年时父母不在身边,他几乎都是和爷爷一起度过的。那段时期,小豫的情绪非常低落。我尽可能去安慰他,与他一起烟抽、聊天。我们常去厨房帮助打扫卫生,这样可以多混一两个馒头果腹,烟更是计划着抽。新兵抽烟的方式往往是烟盒不拿出来,手插到口袋里摸出一支来抽。如果交情不厚,你想讨支烟抽,十之八九被拒绝。

一天,小豫被派打饭,提前结束训练。当我训练完赶回宿舍时,看见小豫正坐在床前落泪,床上摆着他家里寄来的那个包裹,里面赫然有一条香烟。一时间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有同情,又有气恨。我分了那么多香烟给你,可你家里寄来的香烟竟背着我!我心里一下就对小豫有了疙瘩。可小豫还像没事人似的,照旧向我讨烟抽。终于有一天,当他再次讨烟时,我干脆地说“没有了”。他当时没在意,扯了几句闲话就走开了。他走后,我气鼓鼓地独自点起一支烟,没等抽完,他又出现在我面前。我来不及躲藏,慌乱把烟熄灭,好像有一种做坏事被发现的感觉。但一想到他的香烟都不给我分享,我又理直气壮起来,未做任何解释便转身而去。

从此,我俩的关系就微妙起来,他不再向我讨烟抽,而且以后我也没见他再抽过烟。我们之间原本亲密无间的友情逐渐淡薄了。再后来,他被调去后勤,我俩就很少有见面的机会了,偶尔在军营相遇,我也会远远地躲开。

转眼两年的军营生活过去了,小豫如愿考上了石家庄陆军学院。我真替他高兴,想去为他祝贺践行,但碍于面子终于没去。

几个月后,我收到一个包裹,是小豫寄来的,里面有一条湖南产的香烟和一封信。小豫在信中解释了一切。原来,当年那条香烟是他爷爷的学生送给他爷爷的,老爷子一直没舍得抽,去世前嘱咐寄给小豫,说小豫考军校需要托人时有用。后来小豫考上军校完全靠自己的实力,爷爷的那条舍不得抽的香烟,他既没送人,也没自己抽。他思前想后,就把这条烟寄给了我。他说他百思不解,不明白我们之间的友谊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他还说新兵连那段时间与我的友情,一直是他珍贵的记忆。他早已走出了爷爷去世留下的阴影,还戒了烟。他把这条爷爷留给他的烟作为对我们那段友谊的纪念,一份小小的礼物,希望我收下。

看了小豫的信,我深感震撼和愧疚。就在那个瞬间,我决定戒烟。

4.人生一课作文 篇四

生命的第一课是流泪,我学会呼吸和感觉;生存的第一课是站立,我学会跌倒和爬起;生活的第一课是信念,我学会目标和奋斗。然而,人生的第一课又是什么? 小时侯,妈妈就曾教育不懂事的我:“乐乐以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哪怕你作出的贡献只有小小的一点。” 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带上了玩具去草坪玩耍,初夏的小草长得郁郁葱葱,令人越看越喜爱。可是没过多久,天色骤然暗下来,一场大雨即将来临,这时,我的眼睛突然看到了一朵盛开的蒲公英,那黄黄的花瓣和纤细的茎杆在风中显得是那么的孤立无助,眼看大雨将无情地把这弱小的生命摧残。突然,我急中生智,连忙拿出我的玩具小伞 ,飞快地跑过去,罩在了小黄花上,并在心里默默地为花儿祈祷……

光阴飞逝,如今,以前那个不懂事的小女孩已经成为了一名中学生。暑假里,新村的公告栏里贴出了西部贫困山区的小报,居委会组织新村里的居民自愿捐款。当我们这里的孩子因为饭菜不合胃口而不肯吃饭时,山区里的孩子有了上一顿还没有下一顿;当我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时,山里的孩子都在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上学;当我们在亲人和社会的关怀下健健康康地成长时,却还有人因为生病却没有钱用来治病而长期卧床不起。当我看到这里时,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也一定要为那些山区里的人们做些什么。突然,我想起我的储蓄罐里好像还有300多元,我何不用这些钱来资助贫困山区呢?于是,我急急忙忙地跑回家,小心翼翼地捧出我的小猪储蓄罐,“哗啦!”一声,把里面所有的钱一分不少地倒了出来。我仔仔细细地把钱数了一遍,一共三百七十二块五毛。接着,我又打开衣柜,把里面我不常穿的,或已经穿不下的衣服一件件拿出来,整整齐齐地叠好,并装进了一个马夹袋。然后,我带上了钱和衣服一蹦一跳地朝居委会走去。在通往居委会的路上,我美滋滋地想:也许,我的帮助可以解决一个家庭一个月的伙食;也许,经过我的帮助,那些渴望上学的孩子们,可以和我们一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在或者,有了我的帮助,那些长期卧床不起的人们可以有钱治病,可以重见阳光……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笑了。到了居委会,我亲手把钱投进了一个红色的捐款箱里……

人生的第一课是付出 ,我学会了无私与奉献。也许你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很小,但是请不要放弃,许多大的贡献都是由一点一点的小事积累起来的。

5.人生一课作文 篇五

那天中午,我与表妹一同去自助餐馆吃饭。去那里吃一餐饭很便宜,只需不到20元便可以吃到各种好吃的菜。我们拿着碗去装了饭菜后,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坐在我们对面的是一位老太太和一位大约十七八岁的女孩。我想,这应该奶奶和孙女或是外婆和外甥女吧!吃了一会,我发现老太太的吃饭方式与我们稍有不同,她总是先装一点点饭菜,在保证盘子已经被吃得很干净后才去继续装一点点。我很奇怪,这里是自助餐,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可这位老太太为什么感觉像是在自己家吃饭,生怕浪费哪怕是一点点呢?我很快就吃饱了,本来想等表妹吃饱后就离开,可接下来的事让我不得不继续吃完我碗里剩下的饭菜。

“孩子,你要去哪儿?你的饭还没有吃完呢!”那位坐在我们对面的老太太说。“我吃饱了,现在打算去付钱……”女孩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你先坐下,我认为你应该把碗里的饭吃完……这个餐馆是国家资助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虽然只付很少的钱,但能吃到很多食物的原因。”老太太说。女孩尴尬地坐下,颇有愧疚地说:“但是我真的吃饱了呀!”“好吧,那这次我先帮你吃完,你要注意一点,下次可不要再浪费了!”于是,老太太把老女孩碗中的不多的食物倒在自己的碗里。“我们小时候是经历过没有食物吃的痛苦的呀,那时我们可是连树皮都吃……”“嗯嗯,好,我以后知道了。”女孩低下了头。“好了,我帮你把剩下的吃完了,您一定要记住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

我听了,默默地埋下头,把碗里将要下剩下食物“一扫而净”。

“嗯,不错,你这个小姑娘吃得很干净。看得出,你也是生活在幸福家庭中的孩子,可是却不会浪费,是一个好姑娘!”老太太看着我说。

我既有点沾沾自喜而满心惭愧。

过了一会儿,女孩要走了,那位老太太也离开了桌子,女孩搀扶着老太太。突然,老太太转过头来对我说:“孩子我为你骄傲!”我开心地笑了。表妹此时也已吃完了饭。“姐姐,你看我也吃得干干净净了。”“嗯,你真棒!”

6.人生一课作文 篇六

在我的心里最能干的非姥爷莫属,或许是因为以前家里穷,一些生活用品损坏后都可以被他拿回来修修。起初只注重实用性,像伞面破了找一块颜色不同但大小相似的伞布补上去。后来修的多了,任何东西修补后都变的和原来没什么两样,俨然成了一位“手艺人”。

可现在,由于生活节奏变快,人们只顾马不停蹄向前赶。对物品的爱惜程度自然不像以前那样珍惜有加,断了骨架的雨伞、烧穿了的锅底、破了洞的袜子,这些本不该出现我们家里的东西在我家里多了起来。姥爷一面心疼,一面又不停修补东西,但当东西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时,一种小小的成就感挂在他的脸上。

这几天阴雨绵绵,在我上学路上自然缺不了一把伞。我每天只顾早点到学校听课,放学早点回家写作业,哪还会注意雨伞的情况,由于我收伞时不小心弄折了一根伞骨,这时又发现有两根连接处没接好。妈妈一看到这情况,不禁埋怨起来:“你这孩子!这么漂亮的伞就让你用坏了,好好地多可惜!”我委屈的嘟囔道:“我又不是故意!“算了,下次孩子会小心的,修修就可以了”姥爷的声音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爸!这伞都成这样,还修它干嘛,改天再买一把得了。“就知道买,修不好再说吧”,妈妈无奈的给了姥爷,见姥爷拿出强力胶在断骨处涂了一点胶,小心翼翼的塞到连接头里。并用胶带缠到股伞上,多缠了几圈,一张一合完全和以前没有两样。这让我不由得佩服姥爷。

7.非常一课 篇七

邻桌是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他们比我们晚到, 可他们叫服务员的次数却比我们多, 原本可以一次叫齐的东西, 他们非得分成N次。可怜了那位女服务员, 一会拿辣椒油过来, 一会是葱花, 一会儿又是饮料……

就餐后, 这一男一女还不时挑剔着肉的成色、水果的摆放、炭的火候, 整个餐厅就数他们声音大。这场景看得朋友有些不忍:“这服务员也太不容易了!”我说:“她父母要是在场, 看了准会心疼。”朋友说要去劝下邻桌, 不能这样折磨服务员, 谁家孩子将来不得走入社会呢?

可就在这一会儿, 我们听见邻桌的男的对小女孩说:“女儿, 看见了吧!你再不好好学习, 就得像这服务员一样。我们一句叫唤, 就得跑过来又跑回去。明明累了烦了, 还得赔着笑脸。”女的说:“孩子, 听你爸爸的吧, 回去好好学习行不?”再看小女孩, 一脸的红晕连连点头称是。

末了, 女人要埋单, 男人不让。他说:“这店是我朋友连锁店的分店之一, 他的博士女儿管理着。”说着, 他又吆喝来女服务员, 说明了来意和想法。

8.品位是人生第一课 篇八

法国国际服装制作学院毕业,原《悦己》杂志社服装编辑,《CICE》杂志首席服装编辑,“更”牌童装创始人。

周更新

知名服装设计师,女儿“宝珠”

6岁,“更”牌童装创始人。

我们不是老说,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吗。同理,没有丑宝宝只有懒妈妈。不要让孩子长大了,再捧着时尚宝典、时尚教科书之类的恶补。

你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你的人生态度,好品味还是坏品味,孩子耳濡目染都会受到影响。

我学服装,因为妈妈是裁缝,我每天都看到叔叔阿姨拿着漂亮的面料来我家,聪明的妈妈会用花花绿绿的布头给我们姐俩拼接衣服。这就是我们最早接触能叫做品位的东西,爸爸是建筑师,天天画图,我家的兄弟姐妹小时候没上过画画班儿,但我们都走上了绘画这条路。这不是刻意的教育和灌输,是环境,一个开放的环境,喜好自己决定,品位自己养成,但环境给我们土壤,让我们自由生长。

让孩子画画,首先自己也要感兴趣。不能是,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儿,却逼着孩子接受这个所谓的兴趣。要让他们能体会到你的态度,你的爱好,你的品位。爱厨艺,就要让孩子感受到你觉得每道菜的美。哪怕兴趣只有爱家务,也要让他们觉得妈妈连一块桌布也选的那么漂亮,干净的花瓶里总有好看的花。

很多家长喊冤,琴棋书画不就是对宝宝品位的培养吗?没错,但不全对。

做个选择题吧。

1.孩子不起床,怕迟到,谁还会管宝宝今天穿什么。

2.平时要带他去各种课外班,没空在家给孩子捣饰。

3.长太快,总买新衣服得花多少钱呀。

4.衣服脏的太快,还没洗呐。

5.学习是第一位,别老臭美!

品位是一场战争

对于美丽,大人与孩子的理解并不相同,孩子也有孩子的品位,因此,穿衣就变成了一场战争,但胜败却难以界定。家长们总认为是自己妥协,其实单拿穿衣品味来说未必我们就是完胜。

不久前,一位妈妈在微博里晒宝宝穿更牌童装的照片,原本妈妈想配黑色裤袜和小黑皮鞋,为了突出裙子的亮丽,又不至于太花。以前宝宝对妈妈的搭配百依百顺,这次不同,死活要穿一双玫红的洞洞鞋。哭闹之后只得依了她,没想到居然和衣服非常搭配,比妈妈选的黑色鞋子还出彩。母女俩关于衣着品味的斗争从此开始了。

家长总认为自己有经验,有更多的常识。不好意思,对于穿衣服来说你们是平等的。面对童装,家长跟宝宝的起点一样。没当妈妈时并不会对儿童衣服过分关注。童装有儿童心理学,孩子自己的心思,家长并不完全理解。

你不会知道宝宝突然想穿一件以前他并不喜欢的黑色夹克,是因为昨天幼儿园里,邻座小妹说某某那件类似的非常好看。你不了解孩子堆儿里的流行趋势。好看不好看他们会自己分辨,在幼儿园这个儿童小社会里,他们学会面对,也学会改进,从而成长出自己的审美观。

生活方式决定孩子的品位

有很多人都受过高等教育,英文八级不代表有品位,很多歌手舞蹈家台下着装品位一团糟,博士、博士后什么的在相亲时,还不是为穿什么而烦恼,还不是一打扮就减分。

在法国学服装时,同学中只有个别的穿名牌。绝大多数都是随便穿,地摊上的二手货,妈妈的衣服,自己缝的裙子,搭配起来有趣、好看,穿什么都能有自己的个性和品位。这不是学校里教的,也不是杂志上学的,是从小家长对品位的教育。我们不是老说,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吗。同理,没有丑宝宝只有懒妈妈。不要让孩子长大了,再捧着时尚宝典、时尚教科书之类的恶补。

香奈儿(Coco Chanel)的精神,是简约、协调,以及独具优雅鉴赏力的特殊品味。母亲早逝,小时候住在修道院里,在那里,修女要求她穿着黑色的衣服,在修道院充满回音的圆形屋顶下,做缝纫的工作。她在那里学习合宜的举止,生活朴实严谨。造就了她独特的气质和品位。与那些用羽毛、蕾丝与珍珠把自己装扮得光彩夺目的巴黎女性形成鲜明对比。

上一篇:幼师手工实训报告总结下一篇:仓库建设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