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生活材料促进幼儿区域自主游戏的发展

2024-10-18

有效利用生活材料促进幼儿区域自主游戏的发展(精选5篇)

1.有效利用生活材料促进幼儿区域自主游戏的发展 篇一

利用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利用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健康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促进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民间体育游戏,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文化素养,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一。它伴随着孩子们童年快乐的时光,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体能发展,增强体质

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其中许多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的发展,为幼儿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跳格子”、“城门城门几丈高”游戏中,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得到发展。又如在“跳绳”游戏中,幼儿通过连续摆动的长绳,不仅能锻炼下肢,而且能锻炼上肢和躯干各个部分,不仅能发展弹跳力,而且能发展幼儿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和柔韧性。“抖空竹”游戏使上下肢关节、肌肉、韧带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同时也使腰部得到运动。而跳跃时,不但腿要跳,腰部的动作也很重要,上下肢随之摆动,有时颈部也要跟着动。连续跳跃,心跳可以加速。经常参加这项运动,不仅可使上下肢肌肉、韧带富有弹性,关节灵活,而且使心、肺系统得到全面的锻炼,起到增进身体机能的良好作用。

二、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

幼儿的交往是幼儿生长发育和个性发展的基本需要,是实现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所必需的。民间体育游戏中包含很强的社会交往成分,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集体环境。在民间体育游戏中,许多游戏都需要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跳皮筋》(集体游戏)、《城门几文高》(集体游戏)、《炒黄豆》(2人)、《打沙包》(4人)等。在《跳皮筋》游戏中,因为一人的失误,最终的胜利者要“救”那些落难的跳手,她是这一游戏里最伟大、最无私、最有核心能力的伙伴,这又充分培养了孩子们团体协作精神与社交能力。由于幼儿加强了与同伴的交往,他们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幼儿一方面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张、态度,一方面要理解他人的意愿、主张、态度,并作出回应。幼儿在游戏中形成了两种类型的交往关系,一种是现实中的伙伴关系,一种是游戏中的角色关系,无论哪种关系,都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研究表明:积极的伙伴之间的社会强化更有可能出现在游戏中,而不是出现在成人组织或设计的活动中。民间体育游戏使幼儿三五成群一起游戏,通过相互协调,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三、民间体育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及的五个教育领域中的健康领域有这样一条目标: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人的基本情绪包括愉快、悲伤、愤怒、惊奇、惧怕等等。民间体育游戏所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符合孩子好动、好奇的特点。幼儿在游戏中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干预,自娱自乐;幼儿的心情是放松的,没有心理压力,但许多民间体育游戏也带有竞争性,如《撞拐》游戏,两人以膝盖相撞,撞到对方者为胜;《跳皮筋》由浅入深,程序和现在的电子游戏闯关差不多。看谁先跳到最高处。在这些带有竞争性的游戏中,幼儿也会面临失败,这会使幼儿产生挫折感。但是游戏的趣味性又吸引着幼儿继续参加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得到了培养。每个游戏都是有规则的,游戏的规则是大家都必须遵守的。如《捉鱼》的游戏规则是当念到“大红鱼”的“鱼”字时,“渔网”落下,这时正好游过“渔网”的“鱼”就被网住,但有的幼儿会不遵守规则,故意慢慢游,或还未到时就提前钻过去。老师这时就强调游戏的规则,面对游戏的诱惑,幼儿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在游戏中学会自我控制。

四、民间体育游戏促进亲子间的交流,增进亲情

幼儿渴望与父母进行交流、活动。这是因为幼儿生来具有活动性,这种活动性如果得不到正常的表现机会,就会向无目的`方向泛滥,导致攻击性等情绪情感问题。民间体育游戏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然而然的亲子间的互动的机会。民间体育游戏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流传和发展而来,许多父母、祖父母都会玩。另外,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比较灵活、自由度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所需要的玩具材料也简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地商定玩法和时间,例如发展幼儿肌肉协调与灵活性的翻绳游戏,在茶余饭后的时间里,幼儿可以与父母、家人翻玩。放风筝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一家三代一起制作风筝,有的剪、有的画、有的粘……大家一起共享制作玩具的乐趣,并可一同到户外尽享放风筝的快乐。通过民间体育游戏,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又能达到家人同乐的最佳效果,在为亲子双方带来欢乐的同时,又增进了亲情。

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蚝陕乐体育”等理念的倡导下,民间体育游戏作为一项极好项目,不仅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人的整个一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将民间体育游戏灵活地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充分发挥民间体育游戏的作用,让幼儿在民间体育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顾荣芳.幼儿园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曹中平.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幼儿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调查与研究,20xx.

2.有效利用生活材料促进幼儿区域自主游戏的发展 篇二

指领性材料有别于其他材料,它要求生成一个核心材料也就是主要的材料,围绕该材料提供不同的辅助材料,从而设计不同阶段的游戏活动。指领性材料运用于区域游戏的价值是需要教师、幼儿、环境三者有效组合才能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得以体现的。

首先,指领性材料应用于区域游戏中如何突显其独特性、重要性和有效性?很多幼儿园在区域创设中投放的材料很丰富,但是孩子面对琳琅满目的材料进行游戏时通常是漫无目的,怎么好玩怎么玩,有时不能按照教师原本设置的游戏目标进行,这给教师的观察记录也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其次,如何实际使用指领性材料,分阶段的进行区域游戏?我们知道投放材料看似容易,但是要使该材料真正得以应用,便于操作,深得孩子的喜爱需要考虑他的合理性和适切性。这对于教师如何理解区域环境创设,如何解读指领性材料的投放与运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指领性材料在幼儿科学区域游戏中的应用

(一)指领性材料选取的原则

1.生活性原则。幼儿的活动常常和自己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因此在选取材料时要体现生活性,让孩子在操作中不会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比如选择的指领性材料吸管,它便于收集,孩子对它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在平时的自由谈话和活动中孩子对它也颇有好感。

2.安全性原则。安全是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经常提到的字眼,当然在选取指领性材料时教师首要需考虑材料是否安全,同时所选的材料还应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即该材料在被幼儿运用的过程中要使幼儿有所得,有所提升,而不只是玩的工具。

3.拓展性原则。选取的材料对幼儿而言是感兴趣的,他们能通过该材料循序渐进地开展多样的活动。因此在选取指领性材料是需要教师考虑材料是否有一定的拓展性,延伸出不同程度的活动来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4.教育性原则。同时所选的材料还应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比如选择的指领性材料吸管,在每个阶段以游戏的形式展开,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尝试操作,进行实验,从实验中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幼儿从游戏生成的问题中去探索,获得新知。

(二)指领性材料投放的时机

从该游戏中以观察为基点,及时地发现孩子活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适时地投放不同的材料,促使活动有序及有效的进行,也调动和提升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三)指领性材料使用时的现场指导

1.设疑引思。在上述几个游戏中不论是活动的前期,还是活动的操作过程中,幼儿都会产生不同的疑问,而当疑问被解决时,孩子的积极性和活动的操作性还有待教师进一步调动和调试,通过层层深入,步步剖析促使他们从问题中总结经验,收集方法,最后收获成功。

2.议论纷纭。在活动的后几个阶段的游戏中,幼儿在操作中争议比较多,他们对于实验中存在的“不和谐”总有不少的争辩,想要获得肯定的答案。所以,我们要给他们创设安全的探究氛围。比如上述提到的实验——穿越吸管,几位幼儿都有不同的想法,允许他们互相说说自己的方法,鼓励幼儿和同伴合作,共同交流讨论,听取他人的想法,通过交流讨论对此产生疑问,再根据疑问用不同的方法,采用一些途径去验证结果,最后找出答案。

二、指领性材料的投放与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一)指领性材料的投放与运用,应让幼儿获得多解性的尝试

在第二个阶段调皮的吸管中引导幼儿利用辅助材料帮助吸管站立,该活动对于幼儿的思维要求有了一个质的要求,显然这一要求对于只经历了一次探究活动而言有些高,只得循序渐进。该阶段先设计了一张简单的记录表方便孩子们操作。

根据记录表幼儿开始了事先的猜想并通过实验将操作的结果记录了下来。和之前幼儿从事活动主观臆测,穿凿附会的行为相比这一阶段幼儿事先已形成了先想,和同伴讨论,再选择材料论证得出结论,他们有一定的方法在支持他们的实验,基于之前的经验对于此次活动适时地设置了疑问,使得活动更具挑战性并拓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引导他们更好地从多角度去探究各种疑问,并用适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结合着林林总总的疑惑他们开始了集体操作实验。首先选择了同样粗细的吸管让其站立;其次我们选择不同的辅助材料一一进行试验,发现有的成功了有的不成功,然后我们根据同一材料操作不同的结果又反复推敲,活动中请了两名幼儿分别进行示范,从中得知其中运用的方法不同,结果也大不相同,最后我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A.吸管不能站立时因为它比较轻,粗的吸管相对较重能支撑自身的重量,因此能站立在桌面上。

B.能帮助吸管站立的辅助材料需要符合几点要求:表面平整能平稳放在桌面上不动;能和吸管紧紧相连不分开。

C.利用辅助材料帮吸管站立可寻求不同的方法,要因物制宜合理运用,同时相同的材料也能探究其不同的方法。

通过该阶段的小游戏,不难看出幼儿能有意识地去探究问题,结合教师适时地设置疑问,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强烈欲望,通过鼓励他们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二)指领性材料的投放与运用,应充分挖掘教育价值,体现幼儿活动的主体性

在最后一个阶段的游戏活动中主要设计了两个:吸管达人和画龙点睛。而这两个活动更多的体现在科学活动以外其他领域的延伸。

画龙点睛是利用吸管和其他辅助材料进行吸管吹画,通过开展两次主题活动《腊梅花》和《圆圆的祝福》,幼儿和吸管来了次亲密的接触,他们选择粗的吸管进行吹泡泡的游戏,将吸管蘸上不同颜色的颜料,然后用吹的方法把泡泡吹在纸上,利用细的弯曲的吸管描绘了坚韧的腊梅花,同时在洁白的画纸上也留下了孩子们游戏的痕迹。

为了能把孩子每一次活动都记录下,和孩子们共同制作了一本每月期刊,里面记录了他们的问题,留下了每位孩子成长的印记。

幼儿经过讨论将自己的问题用画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1.利用同样的吸管为什么吹出来的泡泡效果不同?

2.吹画时究竟该如何吹才能吹出物体的形状使其更形象?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反复进行试验,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利用吸管吹画的奥秘所在:

(1)吸管和画纸要有一定的接触,同时倾斜一定的角度,不可太过用力才能吹出泡泡。

(2)利用吸管吹画,要往不同方向吹,这让整幅画才有不同的流线呈现。

(3)不同的吸管能吹出不同的效果,要尝试用大小、形状、样式各异的吸管进行尝试作画。

三、活动中的启示和经验的提升

幼儿进行小游戏的过程中始终要以引导者、旁观者的眼光去注视他们的行为。在观察的基础上确定了指导方法运用设疑引思,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和建议的方法指导幼儿游戏。确定了方法之后要把握幼儿互动的节奏,在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环节中存在着节奏问题时,给他们思索和探索的时间,引导幼儿和同伴相互“磨合”,最终找到正确的答案,习得正确的操作方法。

同时引导幼儿在使用指领性材料时先明确材料的特点及用途,然后了解材料和游戏间的关系,使孩子在游戏前期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孩子们在游戏中才能更有目的和计划地去操作和实施。

3.有效利用生活材料促进幼儿区域自主游戏的发展 篇三

——浅议幼儿数学操作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对于幼儿来说,数学概念还没有成为头脑中的一个抽象的逻辑体系。如何利用身边资源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知数学,激发兴趣,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本人从日常生活、本土资源、变废为宝、幼儿巧手创造四方面挖掘数学资源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挖掘资源; 数学思维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对于幼儿来说,数学概念还没有成为头脑中的一个抽象的逻辑体系,它必须借助对具体事物的操作、摆弄,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内化于头脑;而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为此,本人在挖掘材料、创设条件,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和理解所学的数学概念作了一些尝试。

一、日常生活,处处渗透

由于幼儿刚接触数学,我们教师就更要注意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分别利用活动前、活动后布置幼儿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幼儿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如在平时教学中,我把鸟、树、鱼、花、虫、草、人、车、楼房等皆作为幼儿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带孩子散步时让幼儿点数幼儿园里的树,比一比树的高矮,抱一抱以感知树的粗细;观察、比较马路上过往的汽车、行人以及路旁的楼房和路边的电线杆;在参观商店时,一起认认商品的价格(主要是认读数字和学报简单的价格)、比一比商品

1的轻重,以及从商品的归类摆放中让幼儿初步感知集合;在带幼儿游公园时不仅可以点数公园里的花、树、和小动物,还可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多少、通过帮助他们排队,提高幼儿的排序能力;吃饭时通过观察碗、筷、盘的形状,迁移几何图形的知识。

通过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种种材料向幼儿渗透数学意识,能使幼儿亲身感到数学知识就在生活的环境中,让幼儿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数学知识。

二、本土资源,玩中乐学

不同地区、不同校园都有自己独特的本土资源――“土特产”,利用好土特产的资源优势,从中挖掘出利于幼儿操作的数学材料,将会大大丰富幼儿园的现有物质材料,还可培养幼儿知家乡、爱家乡的道德情感。

本土资源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收集方便

2、经济实用,从本地盛产的农产品、林产品等土特产中挖掘加工出利于幼儿操作的材料,花费低廉,而且材料可重复使用,效用高。

3、深受幼儿喜欢,现在的孩子玩惯了商场买来的现成玩具,对于摆弄、操作本土的实物材料则倍感新奇,乐于操作。

如我市保安等乡镇盛产毛竹,我们就收集了许多大小不一的毛竹筒,供小班、中班幼儿进行感知大小、高矮、粗细、长短、排序等活动的操作,在大班学习统计时,还可进行不同竹筒滚动快慢的纪录统计。在秋天农作物丰收时,许多农产品收获后留下的杆、梗、籽等都可作为幼儿操作的好材料。玉米棒剥剩后的玉米梗可供幼儿拼搭几何图形、点数个数、比较大小、找规律排序等操作活动。收集不同颜色、种类的豆子可让幼儿按颜色、大小、多少进行分类、拼图等等。这些既好玩又实用的本土材料大大激发了孩子的操作欲望,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变废为宝,一举多得

对废旧材料的利用和开发也是增添幼儿操作材料的好途径。如收集各种形状、大小的饮料瓶、大大卷盒子、废旧彩色电线、一次性杯子等等,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找规律、数物匹配等活动,以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如为了让幼儿感知8以内数的含义,我们设计了中班数学活动《动物瓶》、《生日会》等。在“动物瓶”活动中,每位幼儿都准备了若干个饮料瓶、1-8的数卡和不同数量的动物卡片、豆子等。教学中,我先让幼儿在饮料瓶上找出比8少的动物卡片,分别贴在瓶身上,接着是送豆宝宝回家(几只动物就送几颗豆豆),最后是贴数字做门牌号。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兴致特别高,仿佛将自己置身在瓶子加工厂:数动物、贴卡片、装豆子、拧瓶盖,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已经在快乐的操作活动中轻松习得了数学知识。“生日会”

则利用许多塑料瓶盖子、旧电线、大大卷盒子、吸管、一次性杯为过生日的小动物制作礼物,小动物几岁生日就做数量相应的礼物:如用电线穿8个瓶盖当手镯、用大大卷盒子插8根吸管做生日蛋糕等等。这些材料可根据10以内数的教学需要灵活增减数量,非常方便实用。

四、幼儿巧手,创造资源

《纲要》中“科学”部分明确指出:“要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 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要求传授给幼儿粗浅的数学知识,更应培养幼儿初步的数学技能。我有意识的组织和引导幼儿通过看、想、问、寻找、自己动手或请成人帮助获取需要的数学活动材料,这样为数学活动材料比起由教师们为他们准备的现成材料,在操作中更能吸收他们的注意力和调动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由幼儿在玩卡片时,引导幼儿自己制作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七巧板和设计标记,让他们操作比较,获得长短、粗细、大小、形状等知识;并进行排序分类、计数等活动,并把它们写或画下来用于学习数物匹配,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数、形、符号的认识;鼓励他们回家后寻找同种或同类的物体,以提高幼儿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些由幼儿自己提供的操作材料摆在幼儿面前时,会让他们倍感亲切,他们乐意去观察、操作、探索,并获得数学经验。

总之,幼儿数学操作材料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是促使外部物质动作逐步进化到内部概念化动作的物质支柱。因此,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还要引导幼儿参与制作、创造材料,才能使幼儿在主动的操作与探索中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获得有价值数学经验,从而达到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的目的。

参考资料: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条例2001年7月版

2:皮亚杰《儿童智力的起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3:张慧和《幼儿园数学教学》(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版

4.有效利用生活材料促进幼儿区域自主游戏的发展 篇四

一、注重游戏材料的选择

自主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对游戏活动能自主的选择、支配,可以充分享受游戏活动的乐趣,更能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大班幼儿的思维虽然向逻辑思维过渡,但如果要保持思维的持续性,往往会借助物品或动作来协助支持。在自主游戏中,大班幼儿可以任意的摆弄游戏材料,按照自己的意愿寻找替代品,或以自己的动作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大班幼儿兴趣表现更加明显,往往直接反映在游戏的选择之中。

大班幼儿生活经验已相当丰富,能非常有目的地选择所需要的游戏材料,对游戏内容、材料的提供也有了一定的要求。为了满足大班幼儿的需要,我们不仅要提供大量精细的、有难度的,创作余地更大的材料,而且要多提供丰富多彩的半成品及废旧物品,同时也有助于大班幼儿创造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1、分析自主游戏材料的特点

①材料来源于幼儿生活,具有生活化的特点

由于自主游戏具有主动、自发和开放的特点,因此,日常生活中的非结构性材料应该是幼儿自主游戏的首选材料。日常生活材料是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物品,这些物品种类多、结构多样,最适合幼儿使用。如:在“我们城市”的主题中我班开设了角色游戏——可的超市,这一自主游戏内容的选择来源于我们幼儿园旁边也有一个可的超市,家长经常带着孩子们到可的超市去买生活所需的物品,因此孩子们有了丰富的相关生活经验,会主动把各类食品袋和生活用品的包装盒、塑料瓶等拿到幼儿园作为角色游戏的材料。

②开放性的特点

在自主游戏中提供大小不同的纸盒和各种饮料罐,让幼儿堆积成各种形状的房子,还可以提供大小不同的积木块,供幼儿进行造型创作。还可以投放棋、牌,让幼儿下棋、玩牌。又如:毛线还能让幼儿进行自由编织各种图案。投放树叶让幼儿进行剪贴和添画。投放稻草进行编织和贴画。投放石头进行塑造石头造型等等,可见自主游戏的材料具有较大的开放性。

2、收集、筛选自主游戏材料的形式

游戏材料的收集,既是游戏的准备,也是游戏的前展性活动。尤其是参与游戏材料的发现和选择,是幼儿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游戏活动,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幼儿自主收集

在游戏的过程中,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和需要,幼儿会因游戏材料的缺乏,而不能将游戏活动深入进行下去。例如,在一次活动中,我班幼儿想玩“肯德基”游戏,却没有相应的材料,怎么办?在我们大家的讨论中,有一位幼儿想到自己家里存放的“全家桶”套餐包装盒,可以作为游戏的材料,要让幼儿成为游戏材料的收集者,就要遵循幼儿的需求,老师适时地点拨、启示,让幼儿知道自己缺少、需要什么样的游戏材料,这样才能提高游戏材料收集的目的性和自主性。②师幼共同收集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观察者,教师从幼儿游戏的投入程度、游戏的兴趣等方面可以清楚地意识到游戏材料的状况,及时地收集和添加相应的游戏材料。同时,还可以和幼儿一起发现和收集游戏材料。如:有一次在亲子秋游活动中,孩子们自发地去收集各种豆类(绿豆、赤豆、扁豆)等自然材料,投放到角色游戏——冰淇林店中去,把这些豆类作为各种口味的冰淇淋(红豆味、杏仁味、绿豆味等),从而丰富幼儿自主游戏的内容。

③家长协同收集

家长参与游戏材料的收集,需要幼儿和教师一起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依据幼儿的需求,使家长有意识地为幼儿的活动提供必要的材料,还能让家长观摩幼儿自主游戏活动,深刻体会到游戏材料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以激发家长收集、提供游戏材料的主动性。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幼儿的存在,应该和幼儿一起讨论,商量该材料的特点与用处,让幼儿对此有更深的了解,为开展游戏活动奠定基础。因此,一些现成材料经过消毒后直接投放到自主游戏里;一些废旧材料可以通过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成成品后,根据游戏的需要投放到游戏中去。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的介入,丰富了材料的品种,又能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材料需求。

二、遵循材料的投放原则

1、目的性原则

在材料投放上,既要考虑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与我们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紧密相连,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大班幼儿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通过游戏材料调控幼儿的操作行为,以达到游戏目的。材料的投放力求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的需要,并以此有针对性的选择、投放对幼儿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以推动游戏的发展。如:“汽车商店”角色游戏中,有些幼儿专卖汽车,有些幼儿就担当制作汽车的任务,在材料的投放上针对游戏内容,我们提供多种建构材料的玩具、半成品的汽车制作材料激励幼儿主动制作不同材质的汽车为商店提供了商品,也为游戏中买卖情节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2、层次性原则

在投放材料时,我预先做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所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特点,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认知发展相吻合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材料的投放千万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在投放游戏材料时,我较多的考虑是:这种材料可以有几种玩法?怎样适

合班级内不同层次的孩子操作,如果稍加变化孩子们又会如何操作呢?但这并不意味着把游戏材料主观地加以划分操作层次,而是在幼儿游戏中的一种自然体现。我们提供的任何一份材料都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使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不断发现、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操作行为,从而不断的产生新的发展。如:拼板游戏中,根据孩子的不同差异,我提供了不同类别的拼板,能力弱的幼儿拼板块数量少,并且可以自主拼搭各种图形;能力较强的幼儿拼板块数量多,而且根据图示有目的地进行操作。这样能力较弱的幼儿也喜爱上了拼板,他们在游戏中也体会到了自主游戏的乐趣和成功感。

3、开放性原则

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可让幼儿自由选择的各式操作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喜爱的材料,结合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以各自不同的活动过程与材料互动,运用材料探索发现,使自己的本体需要获得满足。如:“美食小铺”中,提供的材料有废旧物品、美工制作经常使用的材料、生活中使用后再次可利用的材料等,这些具有开放性的材料更能促使孩子们在自主游戏中发挥他们的想像力,无形激发幼儿自主创造的愿望。

三、关注材料的投放方式

1、目标导向式

依据自主游戏的不同需要提供相适宜的游戏材料,如:“竹竿舞”游戏中根据游戏的需要我提供了竹竿、音乐磁带让幼儿自主操作,我在游戏观察中发现多数孩子们虽然对于“竹竿舞”这个民间小游戏很感兴趣,但游戏内容还是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因此他们只能跟随音乐节奏胡乱摆动肢体,结果呈现的不是竹竿舞而只是一般的律动了。于是,根据孩子们的实际表现,我又增添了跳竹竿舞的图示,图示上标明竹竿舞最基础的三种跳法(分合、分合;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孩子们在读懂图示后,参与游戏的能力自然增强了,他们不仅能跟随音乐节奏正确跳竹竿舞,而且有些幼儿觉得还没满足,自己按照竹竿舞的跳法,自主地创造了另外两种节奏(分分合、分分合;合合分、合合分),该游戏不仅满足了幼儿

自发、主动的意愿也激发了大班幼儿创作的乐趣,而且这个游戏内容在孩子们的创造中不断发展着。

2、自由开放式

所谓自由开放式的材料投放方式,就是给幼儿更大的时间、空间,鼓励幼儿自选材料、自由操作、自发开展游戏,自定游戏规则,完全是幼儿自主的。如:“礼物送给小动物”“美食小铺”这两个游戏中,游戏开展前我并未制订游戏规则也没预设游戏目标,在材料投放上更多趋于零碎的、材质不同的、以低结构为主的,通过这些材料让幼儿与其进行互动,孩子利用这些材料制作出各种美食(羊肉串、饺子、百叶包、馄饨等)幼儿的需求得到了很大的满足,自主游戏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探索发现式

探索发现式是将教学目标隐蔽化的材料投放方式,更多体现的是幼儿自主探索、与同伴、材料相互作用的游戏方式。如:“自制泡泡水“”好玩的陀螺”中游戏材料的提供上是预设的,但我在孩子们游戏过程中,则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介入游戏中,更多的是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在材料的操作中探索发现自主游戏的快乐。与游戏材料的无数次的撞击后,所得到的是什么?是生理与心理上获得的成功感。幼儿们有了这种游戏性体验,便会对游戏产生极大的兴趣,继续游戏的心理驱使他们向游戏的纵深发展,游戏材料也成为幼儿持续稳定游戏行为的重要因素。

下学期借助角色游戏、自由活动这两方面对于材料的投放还会关注以下几点:

1、关注材料的收集范围

如:角色游戏材料一般是常见的、安全的、易于收放的。注重积累生活中经 常使用到的材料,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材料的收集,将收集材料的过程,变为体验生活经验的过程,为游戏的新内容生成奠定基础。

2、关注游戏材料投放的数量

结合自主游戏内容有针对性地去收集材料,和游戏内容没有关联的材料不用 刻意去收集。对于大班班幼儿,则要增加种类并减少同种材料的数量,以满足幼 儿多种需要以及合作游戏的开展,这也更符合大班幼儿自主游戏的发展。

3、关注新旧材料投放比例的适宜性

材料首先要引起幼儿游戏主题的兴趣,如果幼儿对旧的游戏材料不愿意操作,处于游离状态了,就要进一步观察和考虑“是否缺少低结构材料”、“高结构材 料是否大量缺损”、“游戏活动是否长时间没有发展”等问题。如果幼儿对于新 材料没有反应或者争抢新玩具,就应进一步观察和考虑“新旧材料比例上是否失 衡”、“幼儿是否有较多的相关经验”等问题。如果幼儿情绪不稳定,拿到游戏 材料后游戏时间较短,就应进一步观察和思考“材料的种类与数量是否适合”、“材料投放的时机是否适宜”等问题。

4、关注孩子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有效调整投放方式

关注孩子与材料的互动情况,结合游戏内容适时调整材料投放方式,不能单纯地按年龄特点来确定材料的数量、种类等,每个孩子对材料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仔细观察孩子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才能及时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材料的投放。应多来确定材料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

游戏材料的投放要继续探究下去,希望在我的启发下,我班孩子能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由选择材料,这样我班的自主游戏的内容才会更丰富、更充实,对幼儿独立、自主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妍

5.有效利用生活材料促进幼儿区域自主游戏的发展 篇五

本次活动区六园特别邀请了实验小学骨干教师崔教师来给大家分享成功的幼小衔接经验。会上,崔老师从心理准备、(荣耀感、自豪感),学习上的准备、物质准备等层面向家长们阐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存在的各种差异性,期间生动的实例、切身的体会,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家长。

此次家长会拉近了家园间的距离,使家长对幼儿园自主、和谐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为家长们如何引导孩子轻松入学打下了良好基础。

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幼儿园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性合理衔接心理素质“断层”现象

浅谈幼儿游戏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综合发展

张代玲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研培部,哈尔滨 150080)

摘要: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能给儿童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具有自主性、假想性、内驱行、社会性的特点。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对儿童健康、和谐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关键词;游戏 活动 儿童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①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那么开展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游戏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作用

游戏不仅是童年时期一种特有的快乐活动,它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1.游戏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游戏是幼儿运用智力的活动。②在游戏中,幼儿的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认知能力都在积极的活动,游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幼儿的认知能力在不断解决的问题中得以发展。

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在游戏中广泛运用已知的经验,有助于巩固、加深幼儿的知识。在游戏中,幼儿通过亲自操作,认识材料的大小、颜

色、形状、重量等物理性质,获得上下、中间、左右等空间概念,以及对应、记数、序列、整体与部分的数学概念,并领会可逆性(如积木游戏中的塔好、推倒、恢复原状等),这些在游戏中自然生成的种种概念,使幼儿获得了初步认识自然的知识。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要着手尝试和探索如何在自主性游戏中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让幼儿在多样化的探索,多途径的表现过程中进行发现、想象和创造。幼儿的认知范围是比较宽泛的,我们可以把自主性的游戏环境假设成一个社会性的学习情景,借助游戏情节,使一些枯燥的认知内容巧妙的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感到教师可以根据游戏的主题,结合季节特征,幼儿的兴趣点等,在幼儿的游戏进展中适当融入一些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情节,并与游戏环境形成有效互动。同时在观察中寻找适时的介入机会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认知经验。2.游戏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游戏活动中,儿童需要用语言表达游戏情节、内容与同伴交流

思想,商讨办法。游戏中儿童的谈话内容得到扩展,如在角色游戏中中儿童按角色运用不同的语言,内容从扩展到日常使用的语言之外;在表演游戏中,儿童尝试使用文学作品中优美、生动、规范的语言。这些都对儿童的语言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增强了幼儿口语表达的感染力、说服力和语言描述形象生动性。研究发现,③通过在幼儿园的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比,实验班每周组织一次的表演游戏数学活动,并为幼儿创建自我表现的机会,三年后实验班幼儿语言智商明显高于普通班的幼儿。

3.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儿童在游戏中,由于需要与其他同伴发生伙伴关系,伙伴游戏是童年生活的重要内容④:在游戏中,儿童能够获得诸如轮流、等待、分享和合作等社会性交往技能,幼儿学习了他人的想法、观点、情绪情感,在与别人的交往中逐渐地发现了解自我与他人,幼儿不断实践如何是自己的行为能被同伴接受,如何与别人相互适应,游戏使幼儿从自我中心里解脱出来,逐步认识自我,认识别人,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理解角色关系,掌握社交的态度和礼貌,获得人际交流技巧和社交规则,加强加深了伙伴间的友谊„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发出的社交行为如微笑、请求、邀请等很常见。幼儿再游戏中不断练习巩固自己已有的社交经验。如一个幼儿卖烧烤,开始时只埋头做,结果没人买。老师见了以顾客身份参与游戏,问他:“你卖的是什么东西呀?”老师试着尝了一口说:“好吃。”这话给了幼儿鼓励,老师接着说:“我来帮你卖吧!”然后老师就吆喝起来。这个幼儿就试着跟老师叫卖,不一会儿就吸引了许多幼儿来买。幼儿掌握社交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并逐步运用掌握,幼儿对于别人的请求等也能做出积极的反应,形成积极的社会行为。

其次,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⑤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特点,他们的知识经验、能力也不同,因此在社会交往中所做出的表现各不相同,存在差异。当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同伴间相互模仿、学习,扩充了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认识水平。如两个幼儿的妈妈分别在医院和饭店上班,他们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验、社交环境使其认识也各不相同。当他们在交往时,就相互学习借鉴,交流经验,提高认知水平。开展角色游戏成了提高幼儿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幼儿认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学会了对事物作客观评价,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事物。正确的认知水平评价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社会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通过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帮助幼儿积累知识、经验,以便在角色游戏中能灵活运用。⑥幼儿知识经验越多,想象越丰富,游戏的内容也就越新颖、有趣。幼儿知识经验的传授者主要是教师和父母,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组织幼儿参观、游玩,但这些活动是有限制的,而父母则不同,可以根据条件让幼儿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接触范围更大,更有利于开拓其视野,丰富其知识。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知识经验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幼儿经验的积累,认知水平的提高。一般来说,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难免全盘吸收,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的正确引导。在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时,不要只注意“物”,更要注意“人”。角色游戏反映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而在带孩子参观时,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人的分工合作关系。这时于幼儿在开展游戏中学会了分配角色、协调同伴 3

间关系有很大影响,对于促进幼儿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2、通过区角游戏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区角游戏顾名思义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⑦其基本特征是把活动式的空间划分成几个区(角),在每个区角都准备可供幼儿选择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材料,幼儿可以凭自己的兴趣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材料、玩伴、游戏方式、游戏时间、游戏进程„„他们可以自由的从一种游戏转向另一种游戏。区角游戏是界于正式的教育活动和宽松的自由活动之间的一种非正式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区角游戏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在教师精心组织设计的区域中进行自主性的活动,在他亲自参加的各种活动中不断建构以自身为主体的精神世界。通过区角游戏,唤醒幼儿自主意识,培养自主能力,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在区角游戏过程中表现为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性、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

因为与幼儿生活联系的内容,幼儿比较熟悉,有一定的感知基础,幼儿容易接受和感兴趣。因此,区角游戏内容的选择很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才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如案例中的语言区,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是幼儿熟悉的故事插图、熟悉的事物图卡,“快乐收藏盒”里更是装载着幼儿生活中的点滴趣事。这样的内容幼儿感兴趣且操作性强,能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更能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当明确游戏规则之后,幼儿在语言区中自主地发起游戏,争着开口说话,成为相互的游戏支持者、语言发展促进者以及语言练习监督者,语言能力、逻辑思维等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3、通过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体育游戏是遵循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活动的规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和个性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体育游戏融思想教育、意志品质培养、锻炼身体、发展智力于一体,寓教于乐,具有独特的教育形式和教学内容,形式多样,生动有趣,能有效的活跃教学气氛,改变单调枯燥的教学和锻炼形式,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深受幼儿喜爱,在培养幼儿综合能力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在组织体育活动时,⑧凡是幼儿能想的,能说的,能做的,我们都放心放手地让幼儿自己去做,决不包办代替。我们遵循幼儿探索在前,老师讲解示范在后的原则,引导鼓励幼儿大胆探索,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经验,不断经历成功,获得成就感。我们深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幼儿学会各种动作技能,更主要的上让幼儿学会学习的方法,会主动学习。如果学习活动只是机械的模仿,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养成依赖性,失去自信心和自主性。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我们提供条件,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思维、尝试,鼓励幼儿“一物”多玩,以玩竹圈为例,幼儿拿着竹圈作方向盘开着汽车来到操场,教师启发幼儿:“圈还能怎么玩?看谁玩得和别人不一样。”孩子们想出了各种有趣的玩法,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每个幼儿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一物”多玩的基础上,为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我们还提供与“一物”相关的器具,如让幼儿玩球时,我们提供木棍、羽毛球拍、布袋、垫子、平衡木等,并通过语言启发幼儿尝试,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通过幼儿自我探索,自我尝试,幼儿得出了八种不同的玩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小结

总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幼儿为主体,分析当前幼儿主体性缺失的现状与原因,在正确认识“幼儿主体性”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在幼儿园各游戏活动中渗透主体性发展目标,在实践探索中运用多种方法与措施并积累经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逐步构建幼儿的健康人格,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丰富经验,从而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上一篇:2016年党章党纪知识测试试题及答案下一篇:电影《笑林足球》预告片插曲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