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事项说明(共12篇)
1.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事项说明 篇一
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2015年,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整体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人社工作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突出“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思路,强化岗位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有些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
一、各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全县新增就业1899人,完成目标任务1850人的10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56人,完成目标任务440人的103%,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14人,完成目标任务200人的107%,城镇登记失业率3.89%,控制在4.4%以内。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2007人,完成目标任务2000人的100%。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15354人,完成目标任务15333人的100%,基金征缴收入4127万元;退休人员8017人,养老金支出14913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职工1147人,基金征缴收入835万元;退休人员566人,养老金支出2026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86084人,财政补助收入3105万元;享受待遇人员29173人,基金支出2665万元。工伤保险参保单位67家,覆盖人数5133人,基金征缴收入147万元;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82人,基金支出167万元。医疗保险覆盖人数29748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3767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5981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收入2353万元,基金支出984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65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9386人,基金征缴收入121万元,基金支出19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760人,新增参保360人,征缴收入74.84万元,发放失业救助金20.95万元。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就业服务,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围绕扩大就业、促进创业,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就业服务,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借“元宵节”赏灯人流多、宣传面广的有利时机,由我局牵头,携同县总工会、县妇联、县残联,在县宾馆门前开展2015“春风行动”暨现场招聘会活动。活动联系北京燕京啤酒厂、三重镜业等5家外地企业和谷之禅、伦比服饰等4家县内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130个,当场签订意向性用工协议32人。发放政策宣传资料5000多份,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600多人。二是落实就业政策,全力帮扶重点群体就业。通过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通过开展创业培训,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支持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自主创业。已支付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等补贴1292.72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14万元,技能培训育婴员29人,创业培训230人,完成目标任务230人的100%。
(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质量。一是全力做好扩面征缴工作。结合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加强对各类单位和人员进行参保登记,将私营企业雇工及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做为企业养老保险扩面重点,不断提高职工参保缴费率,当年新增601人,完成目标任务580人的10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巩固在98%以上;加大建筑工地及小微企业和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力度,逐步将符合政策的职工人群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围,新增参保单位12家,新增参保人员260余人。二是认真落实社会保险政策。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调整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及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调整提高了工伤职工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标准。所有提高待遇标准全部从1月份起予以补发。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其它符合待遇领取条件人员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三是启动积极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我县社会保障卡在去年完成信息采集后,今年6月,首批社保卡已制作完成。在市局指导及邮政储蓄银行的积极配合下,经认真核对,首批13426张社会保障卡全部发到参保人员手中,目前,持卡人员的社保卡在陆续开通中。四是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按照市局安排,年初,重新与各定点医疗机构签定了服务协议,并且针对协议内容要求,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严格要求医务人员遵守协议相关规定,努力实现以协议规范定点医疗机构行为,确保基金安全。严格要求医保稽查人员每天必须对所有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定时稽查,并且要将稽查情况及时与定点医疗机构上传的数据进行比对,及早发现问题,在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等方面坚决规范医疗机构行为,遏制违规行为发生。五是精心组织实施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召开全县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培训会,对各乡镇及居委会主管领导及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就我县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现已完成入户登记工作,各乡镇、社区进行信息录入工作,现已录入15.5万人。
(三)坚持人才强县战略,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完成机关事业单位考核。以客观公正、注重实绩为原则,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为目的,积极探索创新公务员管理办法,使公务员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2014考核单位52个,参加考核2568人评为优秀385人,称职2176人,不称职3人,不评等次4人。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成全县2165名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工作任务,评为优秀等次374名,评为合格等次1791名。完成5名“三三三人才”第三层次人选申报和2名第二层次人选申报推荐工作。共组织84人参加执业药师、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等职称考试报名工作,对200名取得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进行了聘任。三是做好技术工人等级考核工作。按照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15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考评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张人社字〔2015〕16号),拟订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岗位等级考核方案,并组织实施全县机关、事业单位274名技师工考报名和考试、并为组档工作做好准备。四是做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审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对全县政府口管理公务员进行认真审核,对符合条件的297名公务员职级晋升进行了审批,充分调动了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大劳动保障维权工作力度,努力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一是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组织开展了劳动保障用工年检、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等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进一步加强建设领域在建工地日常监管。对全县在建工地开展日常巡查和信息采集,建立动态管理台帐,对劳动用工不规范、未签订劳动合同、无故拖欠工资等问题进行重点监管。共受理拖欠农民工资投诉案件10件,帮助547名农民工追讨工资352.7万元。三是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受理工伤认定申请23件,已完成工伤认定19人,劳动能力鉴定18人。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14件,现已全部办结,其中仲裁案外调解5件,立案裁决9件,涉及劳动者9人,涉案金额30.3万元。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四是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严格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重大信访事项排查预警和快速处置机制,共答复信访案件7起,接待来访人员6人,为80余人次解答了相关政策法规,为10名困难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发放春节慰问金10000元,体检费6900元,“八一”慰问金8000元。为10名机关单位困难职工发放补助5000元。切实预防和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
(五)促进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人社系统服务水平。一是我局积极争取的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正在建设,南壕堑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所与县级服务中心合并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大青沟、小蒜沟、红土梁、八道沟四个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全部竣工。该项目的实施将实现就业、社会保障、人才代理、劳动仲裁、劳动监察等一站式服务,为广大群众办事提供方便。二是在人社系统开展“五型”机关建设工作,主动听民声、察民意、访民情,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提高人社系统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三是结合“三严三实”和“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大讨论活动,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宣传教育,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树立部门清正、干部清廉的良好形象。四是认真完成做好精神文明创建、综合治理、结对帮扶等工作。
2.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事项说明 篇二
关键词:乡镇林业站,自身建设,职能变化
林改后, 我国林业由政府大包大揽逐步转为政府只负责其中的一小部分, 而大多数功能由社会和市场来完成, 即出现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它指为林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服务组织和活动的组合。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才是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乡镇林业站的服务对象由村集体变为千家万户之后, 林农的需求千变万化, 林业站由于自身资源的限制, 没有足够的能力提供林农所需的所有服务;并且随着林改的进一步深入, 林农的需求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的变动和增长, 会出现其他林业服务提供者, 承担了部分原来由林业站承担的职能。所以, 林业站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处理好林业站与其他林业社会化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 同时加强自身的建设。
1深化认识林业站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
乡镇林业站工作范围涉及林业建设的方方面面, 林业站确保了林业政策和林业工作在基层的落实。首先, 林业站受县 (区) 级林业管理部门的委托, 行使林业执法权。在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技术推广、林业生产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组织管理作用。其次, 基层林业站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组织。基层林业站的服务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过程的始终。一方面, 基层林业站向林农广泛宣传林业政策法规;另一方面, 积极为林农提供科技服务。有计划地组织林农、乡村林场广大职工、乡村护林员、林业专业户开展技术培训, 培养林业科技致富带头人, 创办林业技术示范基地。积极引进林业先进实用技术, 开展试验示范, 有效地促进了林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 为林农提供法律咨询和市场信息服务, 积极引导林农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实践表明, 乡镇林业站在基层林业建设和林农致富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林业站职能的转变
就目前龙泉市的情况来看, 林业服务的需求强度是很大。林权改革完成不久林业的规模经济效益表现还不十分明显林农对林业服务的需求强度是很大的。虽然建立了一些专业合作组织, 但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还较小。这些组织多数是由政府出面组建的, 产生的时间还不长, 在整个林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有限, 还不能取代林业站的很多服务功能。从目前来看, 林业站仍然要承担相当重的服务任务, 职能转变可以分两个步骤:一是短期内, 林业站可以从以前的重点抓组织生产, 转移到重点抓资源管理上来, 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二是从长期来看, 随着林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的逐步成熟和林改的进一步深化林业站的工作应重点突出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 引导和扶持非公有制林业企业走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道路。
3乡镇林业工作站今后的工作重点
3.1充分发展林业站宣传作用, 切实加强领导,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林业站是林业政策的“宣传部”, 要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 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思路, 切实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林业的重要任务来抓。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体的作用, 采取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林业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和繁荣农村经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提高林业部门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3.2加强林业站的管理职能, 注重生态公益林的种植与管护
随着林业的发展和政府工作方式的转变, 国家越来越重视林业的生态功能, 实行生态优先及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等。所以从林业站工作目标上来看, 林业站也应将其工作重点放在生态建设和资源管理及对生态公益林的种植与管护上。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 商品林的种植、经营主要由个人来承担, 所以林业站这部分职能主要是管理功能。在职能转变中, 可将这部分职能弱化或直接取消。
对生态公益林的种植与管护要明确责任主体, 落实管护技术措施。对护林员培训考核, 经考核合格的, 方能聘为管护员, 否则不能上岗。与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 要明确管护面积、管护责任、管护质量要求、管护年限、管护措施, 以及管护报酬、奖惩措施等内容。管护人员按照管护合同完成管护任务, 达到质量要求的要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兑现管护报酬。要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例会, 一是让护林员汇报当月管护情况,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二是安排近期主要工作;三是加强对护林员进行业务培训, 集中学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努力提高护林员素质。做到依法护林, 依法兴林。要建立完整的森林管护档案, 及时准确提高管护报表和信息。要积极采用先进手段, 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不断提高管护水平。要按月对护林员日志进行审核, 并逐一签字。护林员巡山护林的同时, 对退耕还林地进行补植, 对新造林地进行管护。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落实管护责任, 明确到人, 制定奖惩措施。要加强对森林的抚育管理工作, 严格林地林权保护管理, 实行林地用途管理制度。
3.3发挥林业站的服务作用, 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对林业站兼有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的部分和单纯服务功能的部分, 应根据各林业站自身的条件和其他林业服务提供者的情况等有选择地提供其中有限的一部分。这符合我国政府改革需要, 而且从林业站的资源配置来看, 也更加现实、有效, 能够保证林业站为林农高质量的服务, 让林农满意。从林业生产过程来看, 根据林业经营主体的变化和需求, 林业站应重点强化那些林农需求迫切 (如产前市场信息) , 以及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 (如伐后验收) 。例如在育苗过程中, 林农可以自主选择种苗的来源, 即除了林业站的统一调拨苗, 还可以自由选择市场上的其他苗木, 甚至不再需要林业站的苗木;林农对市场信息的需求很强烈, 特别是对经济林产品的价格、市场的需求了解不够, 这是林农在产前迫切需要的信息。在造林过程中, 林改前林业站在整个造林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 从取苗、林地准备、栽种、抚育到质量验收, 都由林业站组织完成, 这时的技术指导的力度较大。而在林木生长过程中, 林业站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随着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林农个人, 林木管护的工作主要由个人承担, 盗伐的现象基本消失;林木防火问题由林农交纳一定数量的防火费用给村集体, 由村组建防火队或防火协会, 如有火灾发生, 由林业站统一指挥各村组建的防火队灭火;林业站的服务重点要放在病虫害的预测与预报上面。为此, 需要加强以下工作。
(1) 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乡镇林业站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 充分利用农村护林员的人力资源, 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 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 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 做到及时发现, 及时除治, 防患于未然。从长期发展来看, 要在各个基层林业站之间建立起一个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 使各基层林业站之间的森防信息实现共享, 以便能够及时掌握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 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 而且能够结合森林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 进行区域性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
(2) 加大科技含量, 改进防治手段。针对当前基层林业站人员老化、技术力量薄弱的现状, 选派年轻有为、专业知识水平高的人员充实到基层林业站去, 切实加强基层林业站的技术力量, 为搞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此外, 还需强化防治手段:一是坚持发展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 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 采用良种壮苗, 营造混交林, 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生产措施, 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增强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 逐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植物性农药、仿生农药、动物源农药、矿物性农药等, 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要大力普及和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
办刊宗旨
深入研究、预测、报道科教创新发展现状以及改革热点、焦点;广泛探讨、交流科教工作中的优点;多方位、多层次介绍科教创新的前沿性内容;有效传播我国科教工作中的新理论、新方法;合理构建我国科研教育学术交流平台。
本刊为《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为更好的提升本刊的信息技术全面性, 我刊现面向各级科技与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科教领域管理人员、科技教育人员、各类院校的广大师生征集优秀稿件。
投稿须知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真实、逻辑严谨、文字准确、语句通顺。
2.文章以2200~2700字为宜;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 (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等要素齐全。
3.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须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标点符号使用准确;表格设计合理, 推荐使用三线表;图片清晰, 注明图题图号。
4.投稿请使用word格式并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邮箱。5.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所投稿件进行修改。
6.本刊已被相关电子期刊等网络媒体所收录, 本刊发表的文章将在网络媒体上全文发布。7.严禁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 否则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办刊宗旨及投稿须知
术推广力度, 研究和探讨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
(3) 加大资金投入, 保证防治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条件。因经费投入不足, 每年都有不少面积的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的。因此, 今后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 确保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 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 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三是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按“谁受益, 谁补偿”的原则, 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总之, 在病虫害防治等服务方面, 林业站应与林农更多地沟通和宣传, 林业站在技术指导中应该更加强调针对性、示范性、定向性。当然, 林业站也有少量的服务针对林业加工企业, 如提供原料信息、作为企业与林农之间的中间桥梁等。这些事实上也为林农的生产提供市场信息。
3.4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主动服务新农村建设
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国家林业局林业工作管理总站关于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好4件实事的通知》精神, 乡镇林业站应该结合全区实际, 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的活动体, 抓好林农培训、开展林业科技推广、扶持林业合作经济组织, 兴建“绿色小康乡”、“绿色小康村”、“绿色小康户”等实事, 进一步推进村庄绿化工作。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形成, 林业站作为基层的林业部门, 其职能应该突出重点, 有选择性地提供林农满意的服务。此外, 林业站的职能转变, 要从市场需求政府工作目标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有计划、分步骤进行, 同时还应协调好林业站与其他林业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关系。总之, 乡镇林业工作站今后要在林业政策宣传、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近如.从集体林区看林业站的作用[J].中国林业, 2002 (10) .
[2]陈祖挺.浅谈林业站在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中的作用[J].福建林业科技, 2 0 0 4 (4) .
3.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事项说明 篇三
一、乡镇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部门档案的数量和种类都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乡镇财政档案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近几年,虽然制定了一些档案管理制度,但是从乡镇财政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现象。一是档案收集制度不健全,使得档案缺乏完整的记录,丧失了部分利用价值;二是因保管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造成档案损毁和档案遗失现象屡屡发生;三是档案利用制度不健全,造成有的档案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对档案的研究和利用。
2.信息化水平低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档案的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单一的纸质载体发展为纸质、电子等多种载体共存的局面。然而个别地方财政部门信息化水平依然很低,没有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档案的检索依然主要依靠手工。此外,电子档案的利用率较低,严重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发展。
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一是缺乏专门的档案管理人才,一些财政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是兼职人员,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二是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把档案工作当作一件附属的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和实际操作能力低,不能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乡镇财政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
面对乡镇财政档案发生的巨大变化,为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跟上时代的步伐,乡镇财政部门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更新理念,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狠下功夫。
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充分认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根据我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档案管理规定,结合实际,从档案的收集、归档、保管、保密、利用、鉴定等方面入手,制定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二是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制定电子档案的管理、分类标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向自动化转变,实现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一体化管理。要实行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就要有明确的分类标准,同时借助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机制,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2.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以多媒体技术应用为主体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已经在社会各层次管理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现代化过程中,乡镇财政档案的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以纸质档案为主发展为纸质与磁盘、光盘、缩微等新型载体共存的局面,特别是缩微技术、扫描技术、光盘技术的广泛利用,极大增加了档案的信息存储量,而且开发利用速度快,具有直观性、选择性、易操作性。乡镇财政档案载体的多元化、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数字化以及档案收集与传递的网络化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乡镇财政部门逐步走向社会,更好地为农村经济、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可以将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档案的各种规律,不断改善档案的管理水平,有助于乡镇财政建设的整体提升。更重要的是,档案管理信息化还可以为档案利用者提供多种查询手段,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人民群众提供各项服务。
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乡镇财政档案工作的发展和变化对档案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般的业务技能已经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新时期的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较全面的档案业务知识和实际能力,还需要树立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组织档案管理人员系统地学习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要求其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灵活运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大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逐步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档案管理人员有很强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做到爱岗敬业,坚持原则。
三、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大局,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乡镇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乡镇财政档案工作要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乡镇各项社会事业为主线,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律法规,在创新中求发展、在落实中见成效,才能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新跨跃。
一是明确管理责任。深入集中学习乡镇财政所文书档案管理和会计档案管理等档案业务新知识,为档案工作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规范完善财政所档案管理岗位职责,成立档案规范管理小组,由财政所长任组长,业务能手任档案专管员,逐步完善档案管理责任体系,各负其责,明确管理责任。同时,扩纳归档范围。除收集正常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档案资料,特别注重收集上级领导来本所检查指导工作、来电来文、资金监管巡查抽查情况及影像资料等所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资料的积累。
二是特设“惠民档案”。在惠民服务大厅内特设了惠民档案橱,将当前年度涉农补贴类资料在年度归档前,按照一定类别以村级为单位进行整理存放于便民档案橱内,既方便农户随时查阅又便于今后的年度归档整理,强化利用效果,积极为财政经济工作服务。同时,将沾化区民生手册、农机购置补贴手册、下洼镇惠民政策手册等惠民宣传材料档案存放于惠民大厅特设的宣传橱内,便于惠民政策的宣传和落实。
三是创新电子档案。以区财政局电子工作日志网络平台为载体,建立“民生电子档案”,每周对财务管理、惠民服务、资金监管等基层财政工作进行记录汇总,定期公示,接受监督。“民生电子档案”做到“五落实”,学习落实、服务落实、责任落实、效果落实、经验落实,让群众满意,让上级认可。
四是精细会计档案。规范原始凭证单据管理,严把凭证审核关。一是电子打印原始凭证单据封面,杜绝了冒充签名、涂改、拼接、挖补或者其他方法来改变会计凭证的真实内容的行为;二是对单据封面后附粘贴的每张原始凭证按次序编号,经办人每张必须签字,通过这种手段审核封面汇总数字的准确性,从根本上保证原始凭证不遗漏。
4.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事项说明 篇四
科室:专项业务科
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十级 主要职责
1.熟悉掌握征兵、招生、公务员、教师、从药、机动车驾驶员等专项体检的标准、组织管理要求;
2.负责征兵、招生、公务员等专项体检的标准解读、业务培训、业务咨询、体检结论会诊鉴定、体检数据筛查审核等体检业务工作;
3.赴区县专项体检现场,进行专项体检质量抽复查工作; 4.赴高招录取现场,处理录取过程中涉及的招生体检工作; 5.专项体检工作开展期间,做好与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定点医疗机构、相关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确保专项体检进度和质量;
6.归纳相关部门和人员意见,参与专项体检标准和规范的修订,促进专项体检工作提升;
5.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乡镇创建方案 篇五
为了进一步完善三都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的通知》(浙农经发[2013]13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14]2号)文件精神,以及杭州市农业局关于开展杭州市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的通知,三都镇决定开展杭州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乡镇创建,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创建目标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市县要求建成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合作社、示范企业、示范场,在已有示范性省级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和杭州市“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示范乡镇的基础上,完成“五好”建设,创新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农业服务先进模式和示范机制,努力构建政府引导支持、主体协同参与、机制灵活高效、行为良好规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格局。
二、创建内容
围绕稳定粮食生产和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加大服务组织培育力度、设施装备力度、平台搭建力度和机制创新力度,以优化农业服务供求协调机制为切入点,着重开展“五好”创建:
(一)服务组织培育好。在建成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按照“1+N”的思路,推动公共服务中心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延伸,培育7家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11家建德市农业龙头企业、3家建德市示范等级专业合作社、12家
建德市规范等级专业合作社,我镇“三区四园”中每个产业都有3个以上示范带头作用的大户,鼓励家庭农场逐步替代个体户。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提高合作化服务能力,打造农业合作服务网络。鼓励农民合作组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提升服务力量与水平,加强农民技术的培训;促进形成各类农业主体相互竞争、互相学习、相互合作的服务格局。
(二)服务设施装备好。在我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上,进一步完善条件建设:公共服务大厅、标准化检测室、防疫室、培训教室。按照“3+X”服务模式,建立好农业服务供需信息、农产品质量监测、动植物疫病防控、气象预警、农产品展示展销、土地流转等服务平台。“1+N”服务主体拥有提供产前产后各环节服务的配套设施,主要拥有农机化服务装备、农业科技服务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等。
(三)服务范围拓展好。积极培育农业生产服务业,创新服务产品,鼓励合作社开展机械化作业、统一供种、有机肥配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服务;畅通产前信息发布、种子种苗供应、农资供应、资金信贷服务等通道;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拓展产后农产品收购、加工、仓储、冷链运输等服务,帮助当地农户解决销售问题。
(四)服务行为规范好。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约定有合同、内容有标准、过程有记录、人员有培训、质量有保证、产品有监管”的“六有”服务规范模式。制定服务内容与标准,完善服务职责,妥善调处服务纠纷,服务中心人员、资金、财务、项目管理制度运行良好。
建立各类服务组织档案,围绕示范创建开展技术辅导和服务能力提升的培训。积极开展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争取2014年底新增建德市规范化专业合作社2家。
(五)支持政策落实好。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创建领导小组。强化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政策支持,争取县市安排落实示范创建专项经费,对服务组织的服务设施建设、生产环节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模式总结推广、服务人员知识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创新服务机制,鼓励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农业公共服务,采用政府补贴服务方式,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相关服务。积极推广典型经验,示范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我镇创建杭州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乡镇,提高三都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成立三都镇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导小组。分管农业副镇长为组长,农办主任为副组长,农办相关成员为组员,全力配合,共同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2、加大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策思想,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抓好服务体系建设,并引导建设一批多元化服务组织,不断提高全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3、抓紧工作落实。从实际出发,积极改革创新,努力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径。大力推广实践中出现的好经验、好做法,示范引导,推进全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监督检查,强化工作责任,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4、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引导科研院所、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共同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及时掌握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过程中的新动向、新气象,宣传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建设的工作成效和创建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共同营造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6.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事项说明 篇六
告
去年以来,xxx乡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按照市县综治委的要求,基本完成了乡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同时认真发挥中心在深化平安山西建设中的承载作用,积极推动平安山西建设和“六六创安”工程的落实。现将我乡2014年3月份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运行情况
3月份,xxx乡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运行情况良好。中心累计受理事件13件,处置13件,处置率100%。其中平安建设类事件5件,包括矛盾纠纷排查化解2件,社会治安重点整治1件,法制宣传事件2件;社情民意类事件3件,包括建议1条,法律咨询2件;公共服务类事件5件,包括文教卫生事件1件,社会保障事件3件,市容市政类事件1件;应急处置类事件0件;其他类事件没有。
图表1:2014年3月运行情况
二、数据分析 综观上述五类事项,与2月份相比减少事件5件。特别是应急处置类事件减少到0。主要原因分析:针对2月份应急处置类事件的爆发增长,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了对全乡xxx个行政村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警示等工作,并派出巡逻队不间断地在各村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全部化解在农村大大减轻了中心的压力。
三、存在问题
1、目前,随着煤矿企业的陆续开工使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城乡社会管理网络建设没有健全,出现了许多管理盲区,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压力。
2、随着司法制度改革,刑释解教人员逐年增加,重点人口的监管工作量加大,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相对滞后,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四、对策建议
1、深入排查各类矛盾,加大调处力度,防止矛盾升级转化引发群体性事件。定期分析社会治安及维稳形势,掌握维稳主动权。加大对建设征地拆迁和重点工程建设潜在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做好处突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和治安整治力度。
2、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把人力、物力、财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把工作着力点更多地放在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上。
3、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新机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
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7.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事项说明 篇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要求我国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完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更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事关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举措。
人力资源, 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 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从狭义上来说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 且对价值创造做出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社会保障则是指国家通过立法, 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 保证无收入、低收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 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 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从国家层面来说, 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从省市层面来说, 各省市也有自己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机构。目前, 从全国范围来看, 基本都建立了相应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笔者收集相关材料整理目前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在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人们也越来越习惯通过网络完成各项工作生活事宜。特别是手机移动设备与网络的结合, 更让网络的使用范围大大增加。人们习惯使用手机进行工作生活事务, 用手机查阅文件、发送消息甚至是购物消费, 网络无所不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也正是基于网络的不断扩大而建立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 但在现实网络平台建设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第一, 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发展水平不均衡。从全国范围来看, 基本各省市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但东西部发展不均衡, 即使是同一城市, 各个区之间的建设水平也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市区, 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建设也只停留在“摆设”的阶段, 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第二, 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工作尚未形成经费保障机制。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工作离不开经费的支持, 网站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 同时随着网络的运行使用, 也相应的需要一定的维护经费。目前, 在我国尚未形成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这也就导致很多地方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虽然已经搭起架子, 但是并没有很好地发挥网络办公的优越性。因此, 为了保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必要的经费保障机制是至关重要的。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经费的支持, 关于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再好的想法也难以落地。
第三, 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人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最初从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的人员并非是科班的计算机专业出身, 对于网络建设工作一无所知。近几年,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广, 已有部分计算机专业人才走进此行业。为了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的素质, 就需要不断为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让新员工带领老员工共同进步, 培养一支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队伍。
第四, 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滞后。很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还不能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更多是一种消息发布和通告形式。此外, 由于公共服务网络建设经费的短板, 网络维护工作不佳, 运行方式比较落后, 速度较慢, 这也严重影响了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使用情况。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是为了给人们提供简单便捷的服务,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民众的需求, 那么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则出现危机。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将结合硬件和软件提升方面、综合服务方面及规范化管理方面, 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第一, 秉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均等化原则, 规范管理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工作。因为各地区、各省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情况参差不齐, 导致人们对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使用难以整齐划一。因此, 笔者认为, 相关部门应通过实践调研, 探索研究一条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新路子, 建立相应规范化管理的标准, 以便全国范围内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均等、平衡。
第二, 建立完善正常的经费保障机制, 保证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常规运行。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是保证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常规运行的重要基础, 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走在信息化建设的前沿领域。鉴于目前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滞后性和经费不足等情况, 相关部门建立正常的经费保障机制势在必行。
第三, 提升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工作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21世纪最缺乏的就是人才, 确切的说是复合型人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需要一群专业素质高、综合素质强的人, 因此相关部门应广纳贤才, 首先保证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人员配置。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人员才能为民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相关部门应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通过学习让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不足, 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同时, 加强新老员工之间的传帮带也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老员工指导新员工, 实现人员的可持续发展, 保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工作的可持续性。
第四, 开创多方位合作方式, 探索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创新模式。正是“众人划桨开大船”,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有效工作的前提, 探索多方位的合作方式也是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一种新型运行模式。通过合作可以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化系统建设, 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地区、省市之间信息化水平的差距, 实现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均等化发展途径。其中, 主要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需求引导、实时应用、互连共享,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顶层规划设计, 争取相关部门支持, 持续加大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二是运用市场化手段, 加强与金融、经济等部门的合作, 借鉴金融信息系统模式, 加快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工作。三是拓宽网络服务方式, 将更多就业、社保业务放到网上办理, 形成以网上缴费申报、网上审批受理、网上权益记录查询为主要方式的社保业务处理新模式, 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办妥就业、社会保障等多项业务。四是全面推行社会保障卡, 实现全国社保一卡通, 扩展社会保障卡功能, 为保障对象提供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信息。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是事关民生的重要工程, 推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也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文章将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的社会职能出发, 总结归纳目前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马兰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 2001 (23) .
[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 (01) .
8.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事项说明 篇八
【关键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工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引言
近几年,虽然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但人才短缺、就业压力大等问题依然存在,人力资源社会的实现面临更多挑战。要想建设和谐社会,充分利用好丰富的人力资源,首先就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势,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对人力资源社会的解读
1.1我国现在的人口基本状况。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也是一个人力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随着教育的普及,我国人口在素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但随着经济发展,出现的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对人力资源的发展起着挑战的作用。
1.2人力资源社会的具体内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调整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被明确提出。要想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有优秀的人才引领和完善的社会保障。而其中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任重大,不仅要在方针政策上推动和解放生产力的发展,还要妥善处理好国家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事宜。为了更好的承担责任,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改善人民的就业等问题,构建良好的社会保障环境,使人才放心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3人力资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具体措施。中国的人力资源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环境下面临诸多挑战,仍需不断地提高。首先,面临人才短缺的情况,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可以打破“一考定性”原则,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爱护人才的氛圍。其次,面临就业压力大的问题,要加大就业服务,下定坚定地决心解决就业结构的矛盾。采取例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来以项目建设带动就业的目的和支持劳动者多渠道就业的基础上保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措施,推动就业压力大现状的改善。
2、保障服务工作的解读
2.1保障服务工作的成就。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是,保障人民的生活,调节社会分配。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深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基本的养老、医疗、生育、就业等社会保障工作做了具体的规划。目前,已经在城乡建立起了全面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企业职工之间逐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在建设。并且,其他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在逐步建立,相互之间形成体系。各项制度的覆盖从城市到农村、从国有企业到集体企业、从在职职工到退休职工等,享受社会保障体系的人员超过上亿,范围不断扩大。而养老金、退休金等基本社保扶助资金的不断上调,也意味着社会保障待遇的水平在稳步提高。在单位和个人缴费的同时,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保障基金的规模增大也有利于支撑城乡社保体系。各级政府在地方都设有服务站,管理服务更加规范、专业,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升。
2.2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社保制度看到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中也相对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国的社保体系的推广采取的是从城市到农村,自愿参加的方式。在覆盖面上还有一些欠缺,例如,在一些偏远山区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员工以及高风险行业等的领域还未覆盖社保体系。从整个社会来说,缺少一定的公平性。其次,我国现在处于加速城市化进程,跨地区的流动性人口大,尤其是农民工这个群体,农民工在流入地面对的突发情况、临时性的困难时,不能得到及时的保障。这显示出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在流动性的适应程度还不够。最后,社保制度主要是由单位或个人缴纳一部分费用,国家财政给予另一部分费用的支持。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现状,养老人员的增多就意味着养老抚养金的投入加大。目前,职工退休年龄和基本养老金的领取门槛偏低,长时间的多缴纳就有多收获的机制还不健全。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的参保人员的积极性不高,或选择档次较低。社会保障的筹集渠道比较狭窄,这种情况更限制了社保财政基金的来源。养老保险的调整机制还没有建立,这都不利于制度的良性循环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2.3社保制度今后的发展方向。社保制度关系着改革发展的全局,所以要重点安排好社会保障工作。首先要服从大政方针,按照党在十八大中提出的要求,确实落实好工作,坚持以可持续和以人为本为宗旨,加快形成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次,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在巩固现有的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推行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的目标。最后,在养老保险的制度改革上,根据中央的部署,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的矛盾,实现五个基本同步,根据拟定的改革方案,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实现事业单位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到时机成熟,改革再推行到全国范围。
2.4社保工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水平,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社保水平越高,这个国家人民的幸福指数越高、经济发展的优势越大。同时,完善的社保制度是促进社会稳定的“稳定器”,是促进社会公平的“调节器”,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总结
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深入期,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面对如此重任,我们就更应该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切实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参考文献
[1]余意朋.亟需加强的一线服务窗口--来自湖北蕲春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建设的思考.《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4年1期
[2]刘万喆,吴玉峰.南阳市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和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人才资源开发》,2015年11期
9.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事项说明 篇九
为优化乡镇卫生院人员结构,使乡镇卫生院集中精力抓好本职工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依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XX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卫生局成立卫生后勤业务社会化服务管理中心(暂名,以下称管理中心),乡镇卫生院不再设保洁、洗涤、水电、保安、汽车驾驶、维修等工勤岗位。25所乡镇卫生院后勤管理工作,包括保洁、洗涤、水暖电照、绿化、保安、汽车驾驶、维修等统一由卫生后勤业务社会化服务管理中心提供。管理中心要为乡镇卫生院提供优质后勤服务。
第二条 乡镇卫生院后勤社会化服务工作,实现原服务模式与现服务模式的自然衔接,确保过渡期间工作的连续性及稳定性,先实行后规范,逐步达到服务质量的统一化、标准化。
第三条 卫生后勤业务社会化服务管理中心,对乡镇卫生院后勤服务实行“三化、四定、五制”的管理模式。
“三化”是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管理规范化。
“四定”是根据每所卫生院的实际情况,定任务、定人员、定成本、定奖惩。
“五制”是指后勤服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按时完成并及时反馈的工作任务“限时复命制”、服务访查制、目标考核制、考核监督验收制。
第四条 所有乡镇卫生院后勤服务人员,由县卫生后勤业务社会化服务管理中心统一招聘、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付费;卫生院负责对后勤服务的内容及质量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每服时反馈给管理中心。
第五条 县卫生后勤业务社会化服务管理中心,隶属卫生局领导,制定管理细则与考核标准,作为管理中心执行的标准与卫生院考评的依据,并明确双方的责、权、利,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第六条 由县卫生局依据管理中心的管理人员数和各乡镇卫生院后勤服务的人员数、工作量确定付费基数,由管理中心对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及群众和职工的满意度进行综合考评,依据考评得分确定支付管理中心的总费用(即:每月支付中心的费用=确定的付费基数×月考评得分)。管理中心根据考评结果具体分配,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奖优惩劣、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
第七条 卫生后勤业务社会化服务管理中心,为差补事业单位,管理中心人员经费和后勤服务人员薪金及社会保障费用,由县财政承担50%,各乡镇卫生院承担50%。各乡镇卫生院后勤
服务人员的薪金,考核后由管理中心统一发放。
第八条 卫生后勤业务社会化服务管理中心应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对突发事件应及时处理,确保卫生院正常运转。
第九条 县卫生局对管理中心制定考核标准,管理中心与卫生院签定服务合同,明确卫生局、管理中心、乡镇卫生院的责、权、利。
第十条 管理中心制定规范工作交接程序及工作流程后,与各卫生院进行工作衔接,保证工作人员连续性。
10.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事项说明 篇十
现就XX市XX区乡镇(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社工站)项目实施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为总目标,围绕强化基层民政工作人力、专业双支撑,强化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水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社工站为依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力量,打造专业社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新时代我区各项事业发展蹚出一条新路。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把社工站打造成为宣传先进思想的阵地、贯彻路线方针的阵地、密切联系群众的阵地。(二)坚持群众需求导向。
围绕困难群众最根本、最迫切的需求,找准目标,精准服务。(三)坚持社工专业方法。
逐步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实操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提升基层服务质量和水平。(四)坚持社会广泛参与。
建立以民政部门为主导,利用财政资金,采取市场化、契约化方式,面向具有社会服务,特别是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资质的机构购买服务。三、职责分工
具体职责如下:
(一)区民政局负责研究制定我区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工作方案;
指导社工站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和实务培训;对项目实施计划、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协议)、人员配备情况进行备案管理;对社工站服务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二)各乡镇、社区负责为社工站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和活动场地,协助社工站各服务项目的组织实施。
(三)承接主体负责人员招聘、场地规划、人员管理、项目规划和具体实施。
(四)各乡镇、社区社工站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根据本乡镇、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服务方案,上报承接主体审核,报区民政局备案。
四、进度安排
2022年,全区建设XX个社工站,其中X个区级社工总站,X个乡镇级社工站,X个社区社工站。孵化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不断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配备必要工作人员,实现全区乡镇、社区社工站机构全覆盖、工作全覆盖。
2023年,在社工站项目实施成效基础上,不断提升现有社工站服务水平,完善服务内容,强化专业意识。同时,持续推进社工站项目实施进度。
2024年,培育一批特色鲜明、效果显著、服务专业、影响力大的示范站点。
2025年,围绕社工站专业化服务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不断完善巩固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鼓励各社工站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具有XX特色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五、社工站建设标准
(一)硬件设置。
社工站应具备能够满足工作必需的办公场地和设施设备。办公场地应按照便于服务的原则,采取独立办公、分区域集中办公等方式设置,并配备桌椅、电脑、打印机、档案柜等设施设备。社工站开展个案咨询、小组活动等所需的场所,应按照“一室多用”原则灵活设置。(二)制度建设。
社工站要有合理的组织架构和内部责任分工;要有规范的运行流程和标准;要建立健全服务场所使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人员管理、志愿者管理、服务管理,以及文书档案管理等规范化制度;要有服务承诺、服务对象满意度反馈等机制。(三)人员配备。
原则上每个社工站按照不少于2名工作人员进行配备,明确工作人员为承接主体聘用的工作人员,与承接主体签订劳动合同,由承接主体为其发放薪酬,并按国家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工作人员原则上要求年龄在4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学专业、心理学专业优先,具有社会工作、社会管理、心理咨询、民政领域相关从业经验人员优先,同等条件下本地户籍人员优先。所有满足报考条件的社工站工作人员,从上岗之日起3年内必须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并完成登记。(四)统一标识。
社工站须悬挂统一的标牌、标识,格式为:“中国社会工作标识+XX区XX乡镇(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六、服务内容
社工站各项服务应严格按照购买服务资金使用要求,确定重点服务对象和服务事项。
(一)社会救助领域。
协助社会救助部门开展政策宣传、需求分析、绩效评价等事务,并为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照料护理、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二)养老服务领域。
为特困人员(含机构供养和分散供养),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健康服务、能力评估、精神慰藉、法律援助、老年教育等服务。建立助老档案、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巡访制度,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志愿服务,制定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等。统筹服务性企业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点,上门为日间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为老服务,打造城镇“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三)儿童福利领域。
围绕家庭探访、入户核查、监护评估、精准帮扶、政策宣传、业务培训、热线运行、督导检查等环节。协助区民政部门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为困境儿童提供心理疏导、精神抚慰、关系调整、资源链接、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服务。为有需求的农村留守妇女开展心理辅导、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四)社区治理领域。
探索“五社联动”(即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公益慈善资源联动)社区治理模式,发展壮大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链接社区公益慈善资源,推动多方参与社区治理。按照居民需求,合理设计、承接和实施服务项目。协助乡镇、社区在居民健康教育、社区群众文化、社区环境改善、社区防灾减灾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五)社会事务领域。
开展婚姻和殡葬政策法规、移风易俗等宣传倡导,婚姻、殡葬需求咨询服务。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特别是返乡和易走失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教育矫治等服务。(六)探索其他领域服务。
除民政领域外,社工站可拓展承接禁毒、司法矫正、青少年事务等其他领域社会工作服务,丰富社工站服务内容。七、实施步骤
(一)制定实施方案。
区民政局根据工作实际确定社工站服务项目,制定实施计划并报上级民政局备案。实施计划应包含项目背景、项目目标、项目预算和购买方式、项目内容和进度安排、社工站服务质量和数量标准、绩效评估等内容。(二)组织政府采购。
区民政局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公开服务项目信息,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要求、购买方式、承接主体条件等事项,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依法依规履行政府采购相关流程,确定承接主体。承接主体主要是依法登记成立的社会组织,应具备提供服务所必需的设施、人员和专业技术能力,具有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拥有一支能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社会工作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专业团队。(三)签订合同(协议)。
区民政局应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与中标(成交)的承接主体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协议)。服务合同(协议)应明确服务期限、服务内容、服务目标、服务标准、服务价格、工作人员配备和资质要求、资金结算方式、各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明确因政策调整等不可抗力因素,可变更或解除协议。(四)开展驻站服务。
社工站服务项目承接主体在服务合同(协议)签订后1个月内,按照要求完成站点设置、工作人员配备等基础工作;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开展需求调研,制定服务计划,提供专业服务,做好资料归档、动态推送、进度简报、经验总结等工作,并按时向区民政局提交月度工作简报、中期工作报告和末期工作报告。(五)资金支付。
合同签订后,承接主体要以书面形式向购买主体提交资金申请,并附相应的服务协议、凭证资料等。购买主体审核后按照有关财务支付规定和协议内容支付资金。(六)组织监管评估。
购买主体应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全程跟踪社工站服务项目实施进展和服务开展情况,重点围绕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满意度反馈、工作人员管理、人才培养、财务管理等内容开展监管,发现偏离合同(协议)目标的要及时予以纠正。区民政局将按照本方案相关要求,对社工站项目实施及服务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情况报送上级民政部门。八、经费保障
按照“区级保障为主,省市分级补助”的原则,落实社工站项目实施经费,并严格遵守经费使用规定。
(一)区民政局主要从可用于政府购买服务的经费中,统筹安排社工站项目实施经费,推动项目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
(二)社工站服务项目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承接主体支付。
承接主体必须严格按照合同(协议)约定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标准、项目预算等要求使用项目经费。(三)省、市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评估等次为优秀的县(区)民政部门及承接主体,开展本地区、本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专项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施等方面的经费支出。
九、有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区民政局要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社会工作职能部门牵头负责,相关业务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在创新民政服务模式上蹚出一条新路。(二)多元经费保障。
区民政局应积极统筹可用于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福彩公益金、一般公共预算资金等,用于购买社工站服务项目,足额落实项目资金。(三)严格资金使用。
区民政局要严格按照各类资金的使用管理规定,明确资金使用方向,确定社工站各类服务项目的范围和内容,杜绝超范围服务引发的资金使用风险,要监督承接主体依法依规使用各类资金。(四)加强队伍建设。
严格落实民政部《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区民政局和承接主体应定期组织社工站工作人员开展考前培训、业务培训、实务培训、督导培训等,不断提升社工站工作人员民政业务能力和社会工作从业水平,加快孵化培育本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1.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事项说明 篇十一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政府形象;社会保障;服务平台
政府的服务力度与福利措施都与国家的财政支持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公共服务水平也显著改善。我国的大中型城市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制度,但是在广大乡镇和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制度仍然不尽完善,亟待加强。为了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尽快建立起优秀的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国民经济要想继续保持中高速发展,不仅需要高精尖的领导和科技人才,更重要的是需要广大的高素质基层劳动人员。真正将这些政策落到实处,还是需要基层的工作人员,所以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首先要注重基层高水平队伍的建设,这就需要通过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保证。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就是破除城乡二元化发展,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政府部门需要认清国内国际形势,理清社会发展矛盾所在,找到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做到听百姓言,知百姓难,解百姓忧。
二、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需处理好的五对关系
(一)正确处理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既要贯彻落实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责任,高效利用政府的有限资金,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基层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上去,又要从政府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保障满足公民生产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
(二)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政府承担着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必须包打天下,而是应该把握公共服务发展方向,在战略规划、制定政策、明确习作、监督评估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三)正确处理统筹制度与循序渐进的关系。城市的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较为完善,如何做到公平对待城乡基础设施存在的差异,消弭制度接线,应该统筹规划,做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向薄弱环节、弱势群体适度倾斜。
(四)正确处理全面覆盖与重点支持的关系。基本公共服务应面向全体公民,不因户籍、身份、职业、区域有差异,在此基础上,先易后难、试点先行,是城乡公共服务有序进行完善。
(五)正确处理贴近需求与顶层设计的关系。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反馈机制,强化政策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安排,部门出现政出多门和“碎片化”现象,有效解决制度分设和分层情况。
三、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一)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个窗口,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可以了解基层群众对于社会福利待遇的意见,听取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改进建议。因此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变得势在必行。
(二)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还是我国基础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如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能够容纳足够多的基层群众,就可以将巨大的人口优势转化为巨大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四、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建议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到“十二五”末,全国所有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全部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努力做到“六个统一”。统一标识和名称。各等级服务平台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符合自身情况的名称,并要求标识设计合理简洁,方便大众识别。平台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统一配置信息管理设备。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够直观的比较全国范围内的平台使用情况,便于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研究。
五、结语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基层的重要指示,通过加强建设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使基础群众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到国家的就业、培训、福利信息,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工作需要,能够创造高价值的劳动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伟刚.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4).
[2]张国庆,杜海涛.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网建设[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2(10).
12.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事项说明 篇十二
一、建设目标
全镇共建设18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全部达到“六到位”(即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制度、工作到位)、“八统一”(即统一工作职责、业务流程、资料台账、服务规范、管理制度、信息系统、设施标识和人员配备)的要求,实现服务场所标准高、设备好、服务优的目标。
二、建设标准
(一)统一机构名称。乡镇服务机构统称为黑虎庙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行政村、社区的服务机构统称为“××村(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二)统一服务标识。全镇、村(社区)服务机构统一公共服务标识。统一制作,并悬挂于大厅服务台背面。大厅服务台背面上面为标识,下面张贴金黄色的字“××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大厅”。大厅内以白色为主,配以人社蓝为衬托,服务台背景为人社蓝色。
(三)统一建设标准。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办公和服务场地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少于300平方米,服务大厅的面积原则上应控制在总面积的60%左右,选择在交通便利、群众办事方便的地点建设。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应设置对外服务窗口,基本功能划分:一是公共服务区。设立具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性敞开式的服务窗口,承担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社会保险、退休人员管理、劳动关系协调及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人事人才管理、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相关普法宣传等工作,并设置相关工作台牌。二是信息发布区。设立电子大屏幕显示器和电子触摸屏,具备政策宣传、招聘、求职、技能培训等信息的发布功能,实现上联省、市、县(市、区),下接到村(居)五级联网。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供网上办事、信息查询等服务,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三是现场招聘区。设立可供企业现场开展招聘活动的场地与必要设施。四是办公场所和生活区。设置办公室、会议室(含培训教室)、档案资料室等。
(四)统一设施设备。为适应新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发展的需要,乡镇(街道)服务机构要配备电话机、传真机、电脑(网络设备)、电子屏、投影仪、打印机、复印机、档案柜、办公桌椅、沙发茶几、风扇或空调机、值班用具以及信息发布栏等“十二项’’办公设备设施。
(五)统一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就业培训服务、社会保险经办、劳动保障投诉处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人事人才服务等规章制度,并悬挂于办事大厅内显眼位置上,接受群众监督。统一服务流程,完善管理办法,规范服务行为,实行“一站式”服务。
三、明确职能和性质
(一)完善机构职能。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整合相关资源,完善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承担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社会保险、退休人员管理、劳动关系协调及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人事人才管理、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相关普法宣传等职责。进一步健全行政村、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点,协助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开展工作。
(二)明确机构性质。乡镇(街道)服务机构性质为公益类
事业单位。行政村、社区服务站点一般与其他公共服务项目整合,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
(三)理顺管理体制。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受同级党委、政府领导,同时接受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业务指导;部分地区现有的分支机构可保持管理体制不变。行政村、社区服务站点接受乡镇(街道)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
四、队伍建设
(一)合理配备工作人员。各地应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辖区面积、常住人口、用人单位数量以及工作任务等因素,合理配置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一般可按每6000--8000名服务对象配备1名工作人员,工作任务重的地区可适当增加人员。在不新增编制的情况下,乡镇(街道)服务机构新增人员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各行政村、社区服务站点可以设置特定公益性岗位、聘请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也可以由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兼职,按照其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给予经费和报酬。行政村、社区服务站点所聘请的兼职人员属于公职人员的,按规定不得领取兼职报酬。
(二)优化人员结构。制订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聘用资格标准,完善聘用办法。通过公开招聘方式进一步充实人员,优先吸纳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人员,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三)加强人员培训。按照“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要求,加大培训力度,经常性开展法规政策和操作技能培训,强化定岗培训和定向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全市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市成立“揭阳市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财政、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局,由市入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县(市、区)以及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
(二)保障工作经费。省将对欠发达地区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设备配置等给予适当补助。各地要将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工作经费列入县(市、区)财政预算。乡镇(街道)可根据工作情况和自身财力给予乡镇(街道)服务机构适当补助。省及市县就业专项资金可按规定用于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开展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和普法宣传等扶持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以及政府购买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经费等。
(三)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各地坚持“因地制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做好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建设。
(四)落实工作责任。各地要将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乡镇(街道)服务机构的建设由各乡镇(街道)负责组织实施,市、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指导、检查和督促。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于2011年12月10目前将所属的乡镇(街道)服务机构建设方案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事项说明】推荐阅读:
2006年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工作总结07-03
人力资源经理岗位说明10-18
人力资源部职位说明08-05
乡镇资源开发答案06-20
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局09-03
人力资源与社会06-27
项目人力资源保障措施10-29
聚焦人力资源共享服务07-22
乡镇国土资源工作计划07-11
人力资源部专岗专员竞聘说明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