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10篇)
1.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 篇一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嗫嚅恍惚风靡翘望沮丧潦草妨碍不约而同(初级目标)
2、能用自己的话清楚地概括出文中小男孩的性格特征。(中级目标)
3、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生动、细腻地描写。(高级目标)
自学探究交流展示
走近作者
王安忆,母亲茹志鹃,作品曾多次获全国优秀小说奖。(不作识记要求)
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靡()脸颊()嗫嚅()沮丧()妨碍()倔强()huǎnghū()轮kuò()liáo()草
2、理解句子的含义
(1)等到他不用牵也能走的时候,他却珍惜起那两条腿儿,不愿多走,时常要抱。历史真是螺旋形地上升。
(2)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渣片,神情有些沮丧。
(3)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整体感知
1、作者写了小男子汉这段时间的生活经历。
2、课文是通过哪些典型的事例来刻画这位男子汉的?你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吗?
3、课文的各小标题分别表现了“男子汉”的什么个性特点?请加以概括。
(1)他对食物的兴趣爽气、执著
(2)他对父亲的崇拜
(3)他对独立的要求
(4)他的眼泪
(5)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难点释疑延伸拓展
研读“他对食物的兴趣”部分,回答问题
1、找出并概括该语段所写的几件事。
2、作者强调一下“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的用意是什么?
3、为了表现“他”对食物的兴趣,作者运用了侧面表现的手法,找出这样的句子加以体会。
4、用自己的话,对该语段的内容进行概括。
5、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对男子汉的内涵新认识。
材料一:季羡林先生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名著。生病住院,90多岁的他在病榻上撰写了24万字的《病榻杂记》。
材料二:汶川地震发生时,九岁半的林浩与同学一起被压在了废墟下。爬出废墟后,他又返回来将两句同学背了出来。因为救同学,小林浩的头部多处被砸破,左手臂严重拉伤。
当堂检测
1、《学习与评价》P39基础题1、2、4、5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魂
前天中午十二点整,我乘坐的火车呼啸着开出了石家庄市。车厢里人挨人,人挤人,满满登登。
刚上车的一个小伙子,看到一个座位上放着本又脏又破的书,捡起来,扔到茶几上,旁若无人地坐下。
邻座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对号入座,这儿有人。”
那小伙子眼一瞪,鼻子一抽,脸上的肌肉一抖,怪怕人地望着对面座位上一位穿红上衣的十来岁的小姑娘,问:“是吗?”
小姑娘点一点头说:“是。那也是一位大哥哥,他好像去打开水了。”
话音刚落,那打水的粗壮的小伙子已经回来了,他凶煞地吼道:“滚起来!”
坐着的小伙子连头也不抬,一只手在裤兜里摆弄着,那分明是一把匕首。一会儿,他眼睛往上一翻,说:“少犯傻!老子有票,我就要坐,坐定了!”
火车的轰鸣声夹杂着不堪入耳的争吵和谩骂,像冰水一样灌入耳中,让人肌寒血凝,连心都凉了。我暗自想,假如人有魂的话,那有些人大概只有一个躯壳吧。
两个小伙子怒目相视,一场厮打迫在眉睫。
没有人劝,也没有人去拉。
忽然,那个穿红色上衣的小姑娘让起来,眨眨有着双眼皮的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声音像银铃似的说:“别打架了,我要下车了。你们过来一个人坐这儿吧!”已经揪在一起的四只手松开了。一个小伙子坐到小姑娘让出的座位上。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才把目光集中到那小姑娘身上,她那胖乎乎的白净净的好看的脸霎那间红了,红得跟苹果似的。她抿抿嘴,甩了一下脑后油黑油黑的头发,提一个不大的旅行袋向车门走去。
火车在保定站停了。我想,她肯定在这一站下车了。
这趟车的终点站是北京。到站了,我下了车,在人流中穿行。出了站口,我快步走向公共汽车站。天啊!我忽然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大眼睛,双眼皮儿,好看的脸,油黑的头发,红上衣……
她不是两个多小时前在保定站下车了吗?
难道我看到了魂儿?我不信。难道是看花了眼?决不会!那么她是躲到别的车厢,一直站到北京?
我想追上她,真诚地对她说一声:“你真好,我不如你。”可终于没有追上,她提着那个不大的旅行袋挤上了公共汽车。门关上,车开走了。
我久久伫立着,目送着远去的汽车,心中又忽然想起,老人说,人是有魂儿的。
我想念了:人有魂,国有魂,民族有魂。
问题:
(1)“假如人有魂的话,那有些人大概只有一个躯壳吧。”这句中“有些人”指什么样的人?在文中指代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说:“没有人去劝,也没有人去拉”,说明了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大眼睛,双眼皮儿,好看的脸,油黑的头发,红上衣……”与前面对小姑娘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味“你真好,我不如你”一句话的含义,小姑娘好在哪里?“我”为什么不如“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魂”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肯定的是什么?否定的是什么?读后你有什么启发?
我们家的男子汉导学案参考答案:
基础积累理理解2句子含义
(1)“历史真是螺旋形地上升。”这句话本来是说历史在前进的过程中总有着相似之处,但这种相似绝对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前进了的、上升了的相似。这里作者用一种幽默的说法来概括“他”要抱和要走的规律。
(2)表现了“他”失败后沮丧的心情和失望的神态。
(3)这里用比喻的手法,写“他”不愿意让人家搀“他”的手,形象地突出了“他”的独立性。
整体感知
1、从出生到四岁
2、①对食物没有兴趣;②援助妈妈,认为爸爸无所不能;③不让人搀,要自己买东西;④不为小事哭,为感动而哭;⑤上托儿所,回安徽。
3、②帮助弱小;③渴望独立、勇敢;④刚强;⑤勇敢,沉着,刚强,成熟
难点释疑延伸拓展
1、(1)男子汉吃青菜之事。(2)男子汉吃小笼包子、编谜语、吃大拇指的事儿。(3)男子汉想去少林寺,愿意为此在吃的方面作出有限的“牺牲”。
2、一方面体现儿童的天真,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他”愿意为去少林寺一些让步。
3、例如:(1)“他吃饭很爽气。”带他的保姆这样说他。(2)吃得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
4、这部分通过写“他”对食物的兴趣,来表现“他”作为一个男孩子的特点
5、不论年龄长幼、地位新尊卑、事业大小,只要在勇敢乐观地拼搏、追求积极的人生,都应当被视为男子汉。
当堂检测2
(1)只谋个人利益的人那两个因座位而打架的人。
(2)其他旅客精神麻木,怕惹是生非。国人素质需要提高,美丑分辨、见义勇为意识急需加强。
(3)人物观察得更仔细,“我”对小姑娘的赞美之情。
(4)小姑娘能够牺牲个人的利益而化解别人的矛盾,而“我”则做不到这一点。
(5)“魂”的含义是某种精神和品格。
(6)短文肯定的是要有正义感、同情心;否定的邪恶、自私。(本题答案灵活开放,言之成理即可。)
明安菊
[《我们家的男子汉》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2.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 篇二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中国红》是一首儿童诗,用火热的语言,以对仗工整的诗句,抒写了无处不在的中国红。课文图画以“中国红”为主要元素,撷取了红日、红旗、红灯笼、红花、天安门城楼、红红的笑脸,组成了衣服欢乐祥和的中国画。教学重难点是体会中国人对“中国红”的喜爱,了解“中国红”的象征意义。《团团和圆圆》叙述了2008年12月23日大陆向台湾赠送了一对大熊猫的后续故事。宝岛台湾的木栅动物园里,名为“团团”和“圆圆”的两只大熊猫非常可爱,它们一家在台湾很受欢迎,表达了两岸同胞期盼早日团圆的美好愿望。《陈毅探母》课文讲述陈毅回乡看望生病母亲的故事。两幅插图紧扣课文内容,以片断特写的方式,再次凸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对课文理解内化。《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事。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充分利用插图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练习7》本练习安排了四个项目,内容包括学和用、写字有方、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组生字,认识新偏旁,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明白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了解邓小平从小认真练字的事,激发学生从小认真学习的思想感情,好好学习。
5、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6、会用“一„„就„„”“一边„„一边„„”说话。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生字,认识新偏旁,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4、会用“一„„就„„”“一边„„一边„„”说话。
四、课时安排
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诗歌,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2、理解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节意思。
3、引导学生模仿第二节续写诗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兴趣。
4、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难点
1、能读懂诗歌,理解第三小节意思。
2、引导学生模仿写诗句。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个人的时光》配乐曲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激趣谈话:有人说,生活是一支歌,一支饱含人生酸甜苦辣的歌;也有人说,生活是一幅画,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同学们,你认为生活是什么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2、学生谈对生活的理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的画面,看看这些画反映的都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相机提问:这几幅图画的是什么?分别介绍图意。
3、介绍作者
师:是呀,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有一位诗人写了这样一首关于生活的诗《生活是多么广阔》。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何其芳)何其芳,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他于1942年在延安写下了这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诗。
(二)初读诗歌
1、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说生活是多么广阔?)同学们,你们可能想知道生活是怎样的广阔?生活是怎样的丰富多彩?我们来仔细读读这首诗。
1、小组内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自己不懂的词互相交流。
2、诗人在第一小节中说:“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那么,广阔的不仅仅是海洋,还有什么呢?(天空、草原、星空----)谁能仿造课文第一小节说一说?指两名学生说。
3、齐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人用什么词语来概括了他感受到的生活?(广阔、芬芳)
4、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小节?你的理由是什么?生活是怎样的广阔呢?我们来学习第二小节。
(三)再读诗歌(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阅读教学)
1、学习第二小节
(1)分小组自由读第二小节。
(2)出示多媒体课件,请一小组同学有感情读第二小节。
(3)同学们,生活还可以怎样的广阔呢?诗人生活在战争的年代,而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又应当有怎样广阔的生活呢?想想,我们在课外做些什么呢?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呢?我们也来学习当一当小诗人,写一写反映自己生活的诗句。
(4)学生自己尝试写诗。(5)小组成员共同创作诗歌。
(6)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引语:有一位哲人这样说过,交换一个苹果你还是得到一个苹果,可是交换一个快乐你就会得到两个快乐。你愿意做这样的人吗?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快乐的生活抒发出来,和大家分享,好吗?
(师生评议)
(设计亮点:小组成员共同创作诗歌让小组成员体会到了与人合作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然后推荐代表交流展示,又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结:你们都说得真好,看,我们的生活也是多么丰富,多么广阔。生活的广阔蕴含于什么之中呢?作者是怎样理解生活的呢?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小节。
2、学习第三小节。
(1)课件出示第三小节,指名有感情朗读。(2)小组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a、小组内交流讨论。b、班上汇报。
(3)创设情境朗读第三小节: 请你告诉老师说—— 请你对着同桌热情地说——
请你抚着自己的胸口自言自语地说——
最后请你大声地对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位朋友说——
老师:孩子们,现在的你快乐吗?激动吗?所以(齐读最后小节)
(情境朗读让学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熏陶,也更好地领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4)补充时代背景: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何其芳先生当时在写这首诗时,中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局势下吗?本诗写于1942年,诗人身处延安,当时抗战的炮声在中国大地上轰响,由于国民党长期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政策,当时延安的各种物资严重匮乏,所有机关、学校的物质生活都相当艰难困苦。住的是窑洞,伙食标准一般是,每人每天一斤小米、一钱油、两钱盐。主食主要是小米饭,基本上没有什么副食,肉更是难得吃上一次,几乎顿顿是盐水煮土豆、白菜汤或南瓜汤。每个月有一两次馒头或肉丁烩面条,就算是改善伙食了。在这样艰苦,物质极为匮乏的情况下,而解放区的天空却一片湛蓝,一天清晨,作者坐在窑洞门口,望见山底下浮着白雾,空气中带着露水似的微冷,黎明在变成白天,就像花朵在慢慢开放,山底下工人们打石头的声音飘荡在山谷里,诗人并没有畏难情绪,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透着热情冲动,反而觉得生活是那样的美好,情不自禁地唱出“生活是多么广阔”的激昂诗句,原因是什么呢?诗人渴望自己也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旺盛的生命活力。当时诗人还有感而发,他一口气写了两首,其中一首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生活是多么广阔》,还有一首就是《我为少男少女歌唱》,所以有人说:他是新中国的百灵。有人说:他是文章能手。有人说:他是一位自觉的艺术家。这就是何其芳先生。
(5)播放配乐曲《三个人的时光》,请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师:如果说读书是和文字对话,那么朗读就是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回到那热火朝天的1942年,回到我们的革命圣地延安,再次重温诗人那荡涤我们心灵,鼓舞我们生活力量的动人华章吧。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篇课文吧。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体验了生活的快乐,真不简单,我们用眼睛摄像,用心灵感悟,用嘴巴诉说,平凡的日子不平凡,这就是感悟生活快乐的真谛所在。同时,这节课我们也过了把当诗人的瘾。其实,写诗和作文一样,生活即作文。下面,老师根据平时的写作积累的方法,也可以说是小窍门,我把它毫无保留地送给大家。(课件出示:
1、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2、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四)课外阅读推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魔法灰姑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2、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3、拓展延伸: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把握古文朗读的方法,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
逐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社会,对美好自然的关注。
三、教学方法:
品读法 感悟法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几个有关于《狼》的成语。(学生说,如:狼狈为奸 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吞虎咽 杯盘狼藉 狼狈不堪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与狼共舞狼烟四起 并指导明确这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大多数是贬义的。)我们今天也要学习一篇有关于狼的文章。看看今天的狼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抢答。大家预习狼之后的收获。(文体、作者、故事情节、情景、顺序)让学生自由畅谈。
(二)、作者简介。
还记得蒲松龄吗?学生相互补充,教师明确。
(三)、品味诵读。
1、初读文章、疏通字词句,注意音义译。(1)、学生齐读,师出示需注意的读音和断句。(2)、合作翻译,找出问题或者做提示。
2、再读文章,读出情感。
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采用(字、词、句)写出了。】这种方式。
想象屠户当时情绪的变化和心理独白,用我们的声音把它表现出来。先读一段,分析完再读一遍,阅读效果要有变化。
晚:说明当时已是路上无人,屠户处于无援境地。
途中: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地点。
一屠、两狼:对比,屠户只单独一人,狼却是两只,写出了屠户身处险境。
投以骨:写出了屠户在想办法摆脱险境。
投,复投:表现屠夫一再设法不让狼继续追击。
仍从:写狼的贪婪,狼的胆子越来越大,得寸进尺,步步紧迫。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写狼紧跟不舍,屠户面临攻击的巨大危险。
击。理变化
题。
并驱如故:表现狼集体“作战”,屠户好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弛担持刀:写屠户准备奋起搏击。
眈眈相向:写出了狼眼光的凶残与贪婪,写出了两狼伺机进攻。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屠户机警果敢,不失时机,迅速出
转视:把惊心动魄的情景展现在眼前,把情节推向高潮。
3、趣读课文,个性化理解,彰显个性。(1)、加字法。
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要求加进一个“啊”字并配以相应的语气。(2)、对话法。
猜想屠户在故事情节的变化中的心理独白(他会对狼说什么?),力图把屠户的心
(四)、形象品析,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狼和屠户? 狼:凶狠、贪婪、狡诈 屠户:忍让、机智、勇敢
五、这个故事在今天有什么教育意义。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人或事要学会处理。
5.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 篇五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让学生感受春天为主旨来选择教材。《古诗两首》让学生感受春的宜人;《春姑娘》让学生感受春的可爱;《月亮湾》、读读背背让学生感受春的色彩;《快乐的节日》让学生感受春的蓬勃与朝气。在感受春天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语言特点,蚕一生的演变过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人景象,以及少年儿童的朝气蓬勃。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读好课文中的轻声字。
2、学会本单元34个生字,认识本单元5个生字。
3、继续学习部首查字法,掌握独体字的部首,并学会查字典。
4、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学会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5、在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懂得少年时期就像春天一样,时美好、充满朝气的,要好好珍惜。
三、重难点
读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少年时期就像春天一样,时美好、充满朝气的,要好好珍惜。积累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并能运用所学的词语赞美春天。
四、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会了查字典,要进一步使他们养成运用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2、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特点和学习古诗的方法。
3、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他们把课文学习与已有的生活积累结合起来,读懂课文,体会情感。
五、教学建议
1、采用听老师泛读,借助拼音自读,重点句跟读等不同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字词。
2、指导朗读与细读、理解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
3、带领学生走进春天去感受春的朝气与活力。
六、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三课时
《春姑娘》三课时
《月亮湾》三课时
《快乐的节日》二课时
6.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 篇六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嗫嚅”、“风靡”、“济济”等词语。
2.通过品味细节描写,感知“我们”家的男子汉不平凡的个性。3.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真正的男子汉应该具有的品质。【教学重点】
文章里有很多对“我们”家的男子汉的细节描写,看似平淡无奇,却很值得反复推敲玩味。【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联系生活,沟通与作者、与“我们”家的男子汉之间的心里历程,准确理解一个孩子的心灵世界。【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男子汉”的理解。男子汉是指男人,强调的是男性的健壮或刚强。但是作家王安忆却把一个可爱的孩子自豪地称为“我们家的男子汉”,合适吗?让我们与作家一起走进一个孩子的世界,去感受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或许你能从中读出你自己的故事。
二、走进文本 1.自读提示。
(1)积累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恍惚 嗫嚅 倔强 风靡 沮丧 脸颊 济济(2)有表情地朗读文章,注意读出小小男子汉的天真可爱。
(3)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边读边勾画出引起自己情感共鸣的词句。简要地将自己真切的阅读感受批注到书上。
2.整体感知。
有人这样评价王安忆的作品:王安忆的小说多以平凡的小人物为主人公,表现他们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的经历与情感。请大家朗读文章,谈谈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明确一:不平凡的经历。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关这个可爱的孩子的故事一定很多。如果不加以选择,文章必会杂乱无章。于是作家精心选择了五件不平凡的故事: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父亲的崇拜、他对独立的要求、他的眼泪、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五件小事,都饶有情趣地折射出了一个孩子值得珍藏的不平凡的成长经历。
明确二:不平凡的情感。我们不由得要思考,作家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五件小事来反映一个成人眼里的孩童世界呢?仔细品味,你会发现,五件小事都鲜明地突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个性特点。他能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沉着、刚强而又显得成熟。表现了“我”对“我们”家的男子汉的由衷喜爱与敬佩。
3.品味语言。
读一读:小小男子汉个性鲜明,惹人怜爱。请你挑选文中对小男孩描写的句子,充满感情地读一读,感受孩子纯真与成熟的性格。
品一品:下面加点的词语或句子,如果不写,可以吗?(1)他也学会了一套足以乱真的醉拳,耍起来,眼神都恍惚了,十分逗人。.........
恍惚的眼神再现了一个孩子模仿《少林寺》中“醉拳”的表演时,不仅形似,更显神似。聪明可爱,憨态可掬。
(2)“你爸爸,你爸爸在哪儿?”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说:“在安...........徽。”
“嗫嚅”是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这样的细节描写,写出了因自己崇拜的父亲在安徽而不可能真的前来“打我”的无奈、悲伤的复杂感情。
(3)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原本想要自己独自去买东西,以显自己的“伟大”。却因紧张竟忘了买什么,被“我”忍不住说了出来,心里十分难过,因而神情沮丧。即使吃到山楂片,也食不甘味。吃得没有情趣,没有味道,吃得也极不专注、极不热情。
(4)……大笑,然后跑进洗手间,拿起一块毛巾捂住了脸。.........“我”的来信,触动了孩子对上海的生活的怀念,情不能自已,动情地流泪了。但他又不愿让别人看见他哭,于是“跑进卫生间,用毛巾捂脸”,这是对一个情感细腻,而又刚强坚毅的男孩子的最真实的写照。
(5)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台。……,他推开那些妨碍他的手,抓住一双最得力的,跳进了车厢…… .........面对生活的困境,一个孩子表现出超乎一般的沉着、刚强、理智与成熟。这正是作者眼里的男子汉的代表。
三、走出文本
1.说一说。
幻灯显示一组照片。
照片内容简介:
(一)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带妹求学12年,洪战辉背负着整个苦难的家园前行。他的经历与坚毅感动了中国。
(二)蹬车56年,支教18年,九十多岁的白芳礼将挣来的钱都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和公益事业,丝毫未给自己留一点积蓄。曾经有人计算过,这些年来,白芳礼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坎坷一生,大爱无言。他用自己的车轱辘树立起了伟岸的丰碑。
(三)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而他却身残志不残,顽强地克服了残废之患,最终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这样一组照片,有年轻的大学生,有九十多岁的老人,还有残疾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男子汉的含义。请你结合这样一组照片,也可以结合你心中的男子汉的事迹,探讨真正的男子汉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2.写一写。
(1)以《我心中的男子汉》为题,写一段文字。力求做到内容充实,表达生动。
7.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 篇七
20恐龙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4、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对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类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
1、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一会儿我们边讲边提(—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出示生字
yìmàndiàojiànxíngwèi
měngchǐ
bǐ mí
亿漫 吊 剑
型 畏
猛 齿
匕 谜
指导:
“亿”字第二笔为“横折弯钩”,是整体认读音节
“漫”的部首为“三点水”,与水有关,字形辨析:慢(缓慢)漫(弥漫)
“三车并行”其声“隆隆”是为“轰”
“剑”为刀,同为立刀旁的字有“利”、“刻”、“划”、“削”与锋利的刀具有关
“畏”,错误可能多一撇
“型”,后鼻音
“猛”为“反犬旁”,与动物有关,后鼻音
“齿”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匕”,第三声
“谜”言字旁,谜语用口述
那么,你们对哪些词语不理解呢?或者说你已经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了,也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教师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指导)
漫游:随意游玩,本课指恐龙到处随意走动。
轻型:(机器、武器)在重量、体积,功效或威力上比较小,本课形容翼龙飞行起来比较轻巧。
神秘:高深莫测。使琢磨不透的。本课是指恐龙的突然消失,使人弄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是一个不解之迷。
锋利:本课形容霸王龙的牙齿非常尖锐,很容易刺入别的动物。
消失:逐渐地减少以至没有。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本课形容雷龙的形体很大。
望而生畏:畏,害怕。看到了就害怕。
展翅高飞:张开翅膀高高地飞翔。
齐读生字,并完成课后第2题
三、再读课文,理顺句意
1、指名读各个自然段,相机指导。
2、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四、作业布置
、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1自然段
1、我们知道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已经灭绝了,你们想知道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吗?当时它们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讲读第2、3自然段
1、过渡:在两亿年以前这么多恐龙就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你想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在这几种恐龙的名称下画一条横线。
2、学生交流
3、这些恐龙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找出来放声读,再说说这种恐龙的特点。
4、学生交流
雷龙:大象在我们同学的眼中是很大的动物,雷龙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真是个庞然大物,把雷龙和我们熟悉的大象相比较的说明方法就叫——作比较。说雷龙走路发出的声音就象雷鸣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指名读,让大家感受到雷龙又重又大。
梁龙:二十多米,两个教室连起来那么长,二十多米能不能换成很长,这种用数字来说明的方法就叫—列数据。齐读,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梁龙很长很大。
剑龙:指名上台介绍,你对他的介绍满意吗?
三角龙:想象它的样子,三角龙的脸我们看了都感到非常害怕,这就是——望而生畏。
鱼龙:和海豚相比较。
翼龙:刚才我们看到翼龙飞得很轻巧,就象一架轻型飞机,这里就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再让我们走近翼龙。
5、课文中用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使我们对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鱼龙和翼龙的形态特点有了很清楚的了解。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恐龙?
小结: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难怪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就说: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课文的2、3自然段就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
三、那么这些恐龙它们吃些什么呢?在课文中找一找,哪一节能告诉你答案。
1、读读第四小节,看看哪些恐龙吃植物?哪些恐龙吃肉食?
2、学生交流
3、霸王龙真有这么凶猛吗?
指导读(男生读)让我们感受一下它的凶猛。
四、课文除了介绍恐龙的种类和吃食,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女生读这一小节。
2、看来这些老恐龙都是称职的爸爸妈妈,它们都能细心照料自己的小宝宝。
五、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可是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在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只是猜测,恐龙灭绝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说不定解开这个谜的,就是我们班的哪个小朋友。
五、还有许多同学要交流,那下次班会课我们就开展“恐龙知识知多少”的活动,到时候看哪个小朋友知道得最多。
六、作业
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21、恐龙
雷龙
庞然大物
梁龙
吊桥
剑龙
剑板和尾刺
三角龙
头上有三只角
鱼龙
像海豚
翼龙
轻型飞机
霸王龙
凶猛
21、槐乡五月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感悟五月“是槐乡孩子们的季节”。
教学准备:多媒体,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齐读课题。
2、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3、出示槐花图片,简介槐花。
4、释题:“槐乡”顾名思义是因洋槐之多而得名。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
⑴出示词语。
洋槐 坡坡岗岗 瑞雪初降 酿蜜 跨走 喜盈盈 傻乎乎
拌上 咸的 蒜泥 口福 季节 槐花飘香 醇香 漩儿 浇上
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酿、盈、醇、襟”。
⑶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自评。他评。
4、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5、齐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重点指导:初、酿、挎、盈、傻。
2、说笔顺。
3、描红。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生字新词
2、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听读评价。
2、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3、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答,明确:槐花多、美
哪些词语表明槐花多、美?
想不想带我们到槐乡看一看?学生自由读,指名感情朗读。
4、出示“有的槐花……”句。自由读,思考:
(1)这句话写了什么?这两句话中有几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成什么?
(2)读一读,从这比喻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出示:“嗡嗡翁……啪啪啪……”句,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听到小蜜蜂在说什么?从小朋友的脚步声中你听到了什么?
指名答。
谁能读出这种喜悦?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
齐读。
6、出示:“中午……这时候……在香海中了。”
齐读:你闻到了什么?有几种味道?
从“浸在香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美读:读出这种香气四溢的感觉。
7、范读课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
8、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2、指名读第一层
(1)这一层是写谁的?理解“傻乎乎”。小朋友为什么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呢?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第二层
(1)这一层是写谁的?从中你知道槐乡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自由读一读,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想不想尝尝做槐乡孩子的感觉?男同学扮演小小子儿,女同学扮演小姑娘,试一试。
5、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
1、齐读
2、说说五月为什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你喜欢槐乡吗?喜欢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
3、讨论: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六、总结课文
1、教师小结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七、作业
1、练习3,照样子写重叠词语。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1槐乡五月
花多色白
槐花
花形不一
花美
花香味甜
勤劳能干
孩子
热情好客
人美
纯朴可爱
22、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会用“窃窃私语”造句;能根据问题的提示理解长句与难句的意思。
2、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分段的方法,能抓住过渡段来研读全文。
3、能获得有关海底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海秘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生学习了解海底世界。并能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让学生自读课文,勾划生字词,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自学本课的生字及课后第3题中的词语。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尝试回答课后第4题中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二、揭示课题。
《海底世界》,“海底”指哪里?(大海深处)“世界”在本课指什么?(海底这个地方,这个领域中的情况)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一课以后,能说出这一课写的是什么吗?(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三、划分段落。
、本课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换词理解“波涛澎湃、依然”
通过思考括号里的问题,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朗读理解“窃窃私语”。
(二)说话训练,进一步感悟海底的“奇异”
1、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
各
种
声
音
:,,有有有有的的的的像像像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体感知4、5、6自然段。
1、自由朗读。把课文中写到的具体的物产名称用“——”划出来。
2、给物产名称归类
海参
海藻
煤
乌贼
天然气
铁
石油
贝类
章鱼 梭子鱼
研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划出。
2、讨论学法抓住“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学懂这段话?
讨论得出:
画表格;
出练习;
提问题;
有感情的朗读;
3、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与选择同一学习方法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
4、运用所选的方法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5、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6、朗读全段。
略读5、6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自己能学懂的地方,有感情地把它读好。
2、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推荐课外资料。
你还了解海底的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介绍大家去读一读。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
2、写话练习,深化情感
学了课文,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写下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2、做课后练习4、5题
板书设计
22海底世界
暗——光
景色奇异
静——声
动物
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
物产丰富
植物
海藻
矿物
煤、铁、石油、天然气
23、日月潭的传说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能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日月潭的位置和它的传说
4、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5、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尖和水社不畏强暴、不畏艰险、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尖和水社不畏强暴、不畏艰险、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指的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
请你举个例子说说,我们都学过或听过哪些传说?
(《鲁班学艺》等)
那这篇课文将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呢?(日月潭)
2、介绍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的南投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个小岛叫珠仔岛,将湖分为两半。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月亮和太阳而得名。周围有大尖山和水社山等环抱,树木葱茏,是台湾省著名的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3、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给生字注上声调。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
“拯”是后鼻音,“潭”是前鼻音。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作上标记。
二、理请脉络
一、(1)写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二、(2-5)写日月潭的传说。
三、(6)写大尖山、水社山和日月潭的名字的由来。
学生再读课文,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和觉得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
4、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些什么?是从哪一句中知道的?
(知道了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
(知道了日月潭的景色很美)
(知道了日月潭还有一个传说。)
筹字注意要写得紧凑一些。
三、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节。
2、引出下文:
我们知道,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到底是什么传说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1、听录音,概括课文内容。
2、指名一生说说故事的梗概。
(将大尖哥和水社姐降服恶龙,救出太阳和月亮,让人民重新见到了光明。他们自己却化作了青山。)
3、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哪一节讲到了?
(起因是恶龙把太阳和月亮吃了,第二小节描写了一个内容。)
4、默读第3节,思考:
①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你是怎么体会的?
②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比较
A、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伏恶龙。
B、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比较哪个句子好,说说为什么?
5、默读思考:这一节讲了什么?按地点不同可分哪两层?每层的内容是什么?
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说说他们是怎样和恶龙决战的?(体会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激战三天三夜等词语。)
比较句子:
A、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B、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练读这两句话。
三、学习第三段
1、轻生读第6段。
2、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3、齐读这一节。
四、再读课文,由零到整的再感知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并复述课文内容。
2、看有关录象。
4、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大尖哥和水社姐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设计
23日月潭的传说
恶龙
吞吃太阳、月亮
(起因)(漆黑一团)
拿到(发展)
救出
见到光明(高潮)
大尖哥
水社姐化作青山(结果)
习作7
日记一则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例文,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2、读懂习作要求,了解日记的格式、内容及写日记的好处。
3、根据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仿照例文选择一件最有意义的事写成日记,并逐步培养自己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能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一天的所见所闻。
2、对日记内容要有所选择。
教学准备:例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让学生弄清日记的格式
1、同学们,你们知道日记的格式吗?
2、指名学生回答。
3、我们不妨再看看例文的格式。
4、教师小结。
二、使学生明白例文的内容
1、观察插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他在做什么?
2、阅读例文,想想:这则日记写的是什么事?
3、朗读书上的分析部分,说说日记的内容包含哪些?(日记就是写下一天中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也可以记下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收获、体会,如,读了什么书,听了什么故事,自己有什么想法,参加了什么活动等。还可以写自然界中的风霜雨雪,日月星辰等等。总之,不拘一格。)
三、引导学生了解日记的选材
1、师:现在我们知道日记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是不是不加选择,每件事都要写呢?
2、学生同桌讨论,交换意见。
3、教师不忙下结论,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写“吃桃子”这件事?
4、师生交流,共同小结:选择的材料要有意义,不应该胡乱编造
5、学生讨论交流。
四、简要介绍日记的基本要求
真实、明白、通顺。
五、引导学生掌握叙述的顺序。
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1、教师讲解一些中外作家勤写日记的小故事。
2、师生共同谈写日记的好处。
3、号召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让学生谈谈今后将如何写日记。
七、指导写作。(注意指导日记的格式)
板书设计
日记
所闻
所做
所想
练习7
教学目标:、看图认识五种花。
2、读通两则谜语,并能猜出是什么花。
3、能用几句话写出最喜欢的一种花,让同学们猜是什么花。
4、写好钢笔字,一个字有两个捺笔,须分清主次。
5、熟记八条成语。
6、学写毛笔字,写好两个笔画“横折折撇”和“横折折折钩”。
7、口语交际:练习以“我家的一张照片“为话题,具体有条理地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练习以“我家的一张照片“为话题,具体有条理地说话。
教学准备:照片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用字词句
(一)教学第一部分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明确练习的要求
2、出示五种花的名称,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出示这这五种花朵,请学生说说它们各自的颜色、样子等,随机让学生说出花名。
4、请学生在书中连线
5、交流:你最熟悉哪种花?你还了解哪些,向大家介绍。
(二)教学第二部分
1、审题
2、指导
(1)自读谜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并让学生说说从谜语中看出每种花各有什么特点?
(3)猜一猜并说出为什么这么猜
(4)随机出示“仙人掌花”和“荷花”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两种花的特点(荷花可以让学生回忆所学课文)
(三)教学第三部分
1、过渡导入:同学们,你们能抓住花的特点给大家出两个有关花的谜语吗?
不能自己说出花名,让大家猜出来。
2、指导
(1)指名用几句花说说说自己最喜欢、最熟悉的一种花
(2)师生随机点评
3、练习交流
(1)学生写句子
(2)请部分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指名猜猜,特别对大家不能猜出来的花进行评议
(3)没有在全班交流的同学与周围的头脑光学交流,互相猜
4、反馈
对没有抓住花的特点的句子,举一例让大家口头修改。
5、学生课后把编写的谜语做成卡片,布置一期:谜语花展。
二、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毛笔字的重点是写好两个笔画:“横折折撇”“横折折折钩”。
2、指导。
(1)指导学生分析“及”“乃”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讲解要领边示范书写“横折折撇”“横折折折钩”。
3、练习。
学生临摹。教师巡视,特别注意写字有困难的学生,并及时帮助。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纠正。
第二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插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图片中的内容
过渡: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八个和这幅图有关的成语。
二、教学八个成语
1、回想成语学习方法。
2、要求学生自由读成语,读准字音,同桌互相读成语。
3、指名朗读,注意纠正读音。
4、理解成语的意思:你了解哪个成语的意思?(在学生交流之前,教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成语,适当讲解)
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4、引导学生发现每行两个成员在意思上有关联,读起来押韵上口
5、练习背诵。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成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再与同桌练习背诵。
6、指名背,集体背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楚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途”、“蓬”、“蒸透”。认读要写的这三个字,并了解这三个字的结构。
(2)引导观察字形,发现每个字都有两个捺。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两个捺的写法有不同。
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写法,知道两个“捺”的书写注意点。
(3)指导书写“途”。
①出示“途”,引导学生观察字中“点”的写法。
②教师范写“途”,提醒学生注意,“余”中的“捺”不是主笔,要写得收敛一些。走之的“捺”是主笔,要写得平稳、奔放、有力。
③练习。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蓬”和“透”字。提醒学生注意,仿写时要看清范字,再动笔写。
3、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描写。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翻阅以前的照片并挑选出最喜欢、最难忘的一张照片
一、谈话导入:
在过去的时光中,有许多事情、很多人让我们难以忘怀,我们用照片、日记记录下了精彩的瞬间和难忘的事情,今天,许多同学把你们家的照片带来了,那就让我们大家都来欣赏一下你的美好回忆、精彩瞬间吧!
二、审题。
1、启发谈话:你知道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什么吗?
2、指名朗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三、指导
1、讨论说话的顺序。
2、按顺序试说。
3、班级交流。
4、评议。通过师生共同评议,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要介绍清楚照片上有什么人。照片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拍的。
(2)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张照片,要把话讲具体,讲得有条理。
(3)要讲真话,心里话,要表达真情实感。
四、练习
1、分组练习。小组内交流,组员之间相互评议。
2、班级交流。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讲述,师生共同评议。
五、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讲话进行简短的评价,注意要有激励性,尽量以表扬为主,但也要明确讲话过程中明显的错误与不足。
2、再次交流、互相欣赏。
3、学生交换影集欣赏,互相交流,增强了解,进一步练习说话。
8.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 篇八
一、教材简析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能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3、学习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4、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爱国行为的可敬。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教学策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学生领悟到一定感情的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训练,认清楚日寇侵略罪行,并启发学生对日寇的侵略罪行憎恨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爱国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准备:诗歌《卢沟桥怀古》、“卢沟桥事变”的历史纪录片;布置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有关背景。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朗读诗歌《卢沟桥怀古》
2。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
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观看“卢沟桥事变”的历史纪录片)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习字册上习字。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6、半截蜡烛
教材简析:《半截蜡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文章,文章通过描写二战期间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人与德国官兵周旋,最终一家人通过沉着、机智有惊无险地保护了情报、保住了生命,战胜了敌人。文章描写的是二战期间,学生没有生活体验,不会产生共鸣,也就不会有最近发展区(冯伯虎),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现代化技术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一家人伟大的同时,体会战争的残酷,本学期大纲要求学生学会简单的表演课本剧,而本课是表演课本剧很好的文本。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活动,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率新词
l.自读课文,要求:(l)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截止 诺言
熄灭
厨房
遭到
厄运
楼梯
摇曳
(2)指读、正音后齐读。
(3)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3.指名读课文、正音。
4.通过读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对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
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提供句式:当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
2.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l~2节):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第3节):写一名德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节):写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一7节):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紧急关头,借口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太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词义。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1)指名朗读,齐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讨论交流:a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b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c办法巧妙。
6.齐读第一段。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率表,注意每个生率的笔画与结构。
2.重点指导“截”,与“载”“栽”两字。
3.钢笔描红、临写。
4.反馈。学生习字
一、教材简析
《聂将军与两个日本小姑娘》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的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以浅进朴实而又包含事情的语言,叙述了聂容臻将军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小姑娘,并想方设法将他们送往日军驻地的感人事迹。形象地展现了聂容臻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的胸襟,深刻地表现了中日两国人民珍视友好往来的美好情怀。
课文按照:“救出---照料---送归---谢恩”的顺序组织材料,清楚地展示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及其完整的过程.其中照料和送归是重点。
描写具体,图文并茂,这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色。
聂将军是怎样关心照料日本小姑娘的?从插图可以看出,聂将军抱着小的,身边挨着大的;让她们吃梨,气氛十分和谐;课文的描写更为具体,“先抱起„„然后,又„„拉过„„问„„”“拉到怀里„„一口一口地„„喂„„”聂将军的音容举止跃然纸上,让人感受到他的慈善心肠和宽厚襟怀。图是文的映现,文是图的延伸,图文并茂,让人更觉具体可感。
由理及事,令人信服,这是本文又一个写作特色。
当时,中日是敌对的交战国,聂将军关心日本小姑娘,岂不是敌我不分?文章注意由理及事,先写关心的理由,“虽然„„但„„一定要„„决不能„„”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聂将军关心日本小姑娘的行动依据,显得事理贴切。送回日本小姑娘,也是先写理由,后写行动,同样令人信服。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聂将军照顾两个日本小姑娘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他的形象。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抓住相关语句来感受他的形象。]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能联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四、教学准备
挂图。聂将军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挂图,指识聂荣臻将军,教“聂”、“臻”的读音。
2、在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上看到过聂将军的请举手。
3、这些电影、电视的片名还记得吗?讲有关聂将军的什么事?
4、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略作介绍:
聂荣臻(1899~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生功勋卓著。今天我们学习一则有关他的故事。(板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二、初读指导。
1、默读。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弄懂它们的读音,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提问。明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抗日战争中,聂荣臻将军关心和照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事,然后检查生字词学习的情况。
(1)出示词语:
聂荣臻 残忍 无辜 照料 流露 惊恐
和蔼
菩萨
小勺 拘束 拽着 至仁至义
(2)指名读,帮助学生正音。齐读。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残忍:狠毒。
惊恐:惊慌恐惧。
无辜:辜,罪。没罪的意思。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至仁至义:至,最。最仁爱,最讲正义。
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
(4)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并给生字正音。想想文章中有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印象。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四人小组讨论)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八路军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聂将军无微不至地关心两个日本小孤女。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指挥部。
第四段(第6自然段):写由亲友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女专程来中国看望并感谢聂将军。
(板书:救出——关心——送归——感谢)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 篇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用不同的语气读出对话。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部首,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认识到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最快乐,学会关心别人。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理解青蛙妈妈说的话的意思。教学难点: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教学时间:2课时
2003年5月19日 第十四周 星期二 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
你认识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自由读。
2、小组讨论: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3、汇报: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4、分析生字,理解词语,口头组词。
四、导书写:师范写,生描写、仿写。
五、作业:每个生字写一行。
教学后记:学生能很快地认识这些生字,并熟悉课文内容。
2003年5月19日 第十四周 星期二 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青蛙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它有什么本领?
二、读课文
1、范读第1小节,问:小青蛙会想些什么?
2、看动画,边看边想:小青蛙跳到什么地方问谁去了?(1)出示对话,指名读,评议。
(2)分角色朗读,想想怎么读好它们的对话?
3、自读课文3——4小节。
想:小青蛙又去问谁了?别人又是怎样说的确良?
4、看动画片,反馈交流:互相练读,指名读,评议,再读,分角色朗读。
5、小青蛙还会问谁?它们又会说些什么?(自读第五小节)
6、指名读妈妈与小青蛙的对话。
问:你明白妈妈的话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齐读课文。问:如果你是小青蛙,你现在知道做什么事最快乐了吗?
四、课后拓展:
1、分角色表演课文。
2、你认为你做什么事最快乐? 什么事情最快乐
小青蛙(图)
板书: 啄木鸟(图)捉虫
水 牛(图)耕地
蜜 蜂(图)采蜜
为别人做自已能做的事,你会觉最快乐。
教学后记:学生知道做帮助别人的事才会最快乐!
19蚂蚁和蝈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话。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又„„又„„”说话。教学课时:两课时
2003年5月20日 第十四周 星期三 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读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教学生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米”字旁。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写。
4、指导学生写字。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蚂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003年5月20日 第十四周 星期三 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大家都知道蚂蚁是一种勤劳的小巧玲珑动物,我们要怎样做?
二、读课文,体会道理。
1、出示挂图,问:这是什么季节?它们各在干什么?
2、自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汇报。(1)你觉得这群蚂蚁怎样?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2)蝈们都在干什么呀?蝈蝈怎样嘲笑小蚂蚁,说了些什么?它们是怎样享受的?
(3)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蚂蚁、蝈蝈是怎样过冬的?
三、语言文字训练。
(1)指导读词: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又冷又饿。(2)指导朗读句子:
谁喜欢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谁愿意来夸夸它们? 谁能把蝈蝈这种瞧不起人的样子读出来?
(试读、评读、表演读)
(4)课文,分角色朗读。
(5)导用“有的„„有的„„”“又„„又„„”说话。
四、结全文。
五、拓展训练。
转眼间,夏天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回来,讨论今年夏天怎样做。现在你们就是蝈蝈了,四人一组讨论这个问题。讨论好了,你们要么分角色表演出来,要么模仿书上的插图,画一画今年夏天蝈蝈们会怎么做呢? 蚂蚁和蝈蝈
夏天 勤劳 懒惰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冬天 躺着过冬 又冷又饿
教学后记: 学生积极地模仿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能够领悟到其辛苦地劳动价值。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课时划分: 两课时
2003年5月21日 第十四周 星期四 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2)指名说一说。(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2003年5月21日 第十四周 星期四 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四、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练习七
教学要求
1、学习字词句,使学生受到识字、写字、画画、说话的训练.
2、读读背诵,积累成语与诗句.
3、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口语交际训练,训练学生学会做客,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重、难点
1、巩固所学的生字,并能用生字说话。
2、口语交际训练.
课时划分:两课时
2003年5月22日 第十四周 星期五 第一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字词句,通过看文字画了解象形字的特点,感受字义 组合与事物之间的天然联系,最后在现实交际中完成连字成同、连 词成句的训练。
2、熟记成语,朗读诗歌。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成语卡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出示文字画。问:这上面画的是什么?
2、这些都是古代人写的字,有没有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点?
3、那么,随着时间的推进,象形字慢慢演变成我们学的字。能把这些象形字相应的汉字写出来吗?
4、评比,谁写得又正确又美观?
5、这么多的景物,你能将这些象形字变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并介绍给大家吗?四人一组分工合作,看谁画得最美,说得最好。四人相互商量.
7、评选最佳图画.同时将学生的画贴在黑板上。
8、指名上来说,评选最佳解说员.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1)小蚂蚁为什么要在炎热的夏天就背过冬的粮食呢?(2)为什么在窗户上钉栅栏呢?(3)为什么人们要忙着修筑水坝呢?
2、他们都在预防以后的困难,提前作好准备,到时就不
会有什么危险了,我们可以用这四个成语概括图上的意思。
3、自读成语,读准字音。
4、说说你对这些成语的意思的理解.
5、齐读成语。
6、出示图:图上画了什么?渔夫是多么辛苦呀?
7、读诗,看看图,想想诗句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8、生互相交流。
9、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捕鱼的危险和对渔夫的同情。
10、指导背诵。
2003年5月26日 第十五周 星期一 第六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2、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复习,出示;同、向、扁.
说说这3个字的笔顺规则,并按规则每人写一个字。(2)出示:日
问:这样全包围的字,该怎样写呢?笔顺规则是什么?(3)师范写“月”。
3、练习。
(1)生练习书写“日”,体会所写的笔顺规则。
(2)以此规则类推到“
四、田”上,请学生板书这两个字的笔顺。(3)其他学生仿照练习。(4)师巡视指导。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提出表扬。
(2)共同存在的问题给予提出,井指导学生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四题
1、出示挂图。问:图上画了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到别人家做客,在门口该怎样做?见到主人该怎样说?
受到主人的招待该怎样说?跟主人告别时该怎样说?
4、你能连起来说说吗?
自由说、同座位互说、指名说。
5、自由组合来表演“做客”。
6、评选取最好的组合。
10.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 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点字、词、句,积累文言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3)学习本文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及作用。2过程与方法 :
(1)强调自主学习,加强朗读与吟诵,突出“读、诵、悟、品”。(2)基本的学习方法:吟诵法、探究法、品析法。3情感与态度
(1)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口技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精妙。(2)培养对古代文化精品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高超技艺的生动的描写,以及正面与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及作用。【教学资源】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口技的文章。所谓“口技”,是杂技的一种,用口腔发声模仿虫、鸟、走兽、器械的声音和某些人类活动的声音的艺术。今天,咱们的旅行就是去欣赏一场清朝时期的口技,请打开第二十课《口技》。
(二)作者作品简介
1.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
2.本文真切地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而又入睡和发生火警、救火的情景。
(三)初读课文
1、初读:教师安排课外预习。
①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的音、形、义。②反复阅读,根据文下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课内朗读
① 听读:听录音,注意停顿,画出生字词。(课件演示)吠(fèi)叱(chì)咳嗽(ké sòu)少顷(shǎo)呓(yì)间(jiàn)曳(yè)许许(hǔ hǔ)声 ② 自读: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准确、流利,把握断句。③ 选读: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得最好!(老师点评)
(四)诵读课文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有不懂之处提出来师生共同完成。
1、掌握字词
①善:擅长 ②者:„„的人 ③而己:罢了 ④哗:大声说话 ⑤当是时:在这个时候 ⑥稍稍:渐渐 ⑦以为:认为 ⑧百千人:成百上千的人 ⑨色:脸 ⑩走:跑
2、积累词汇
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至今仍保留古代用法的词:如“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莫名其妙。
3、翻译接龙
强调重点疑难字词含义
4、理解背诵
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读成诵,比比谁背得快。
5、背诵比赛
宣布比赛规则:背诵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交叉检查;小组代表示范背诵。
(五)合作探究
1、“善”字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善”字统领全篇)
2、作者如何表现口技艺人的“善”?(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3、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一方面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另一方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这是侧面描写。)
4、课文中有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反应?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宾客反应: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意少舒,稍稍正坐 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
②作用:写出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衬托出口技者技艺高超。另外,写听众的反应也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5、口技艺人表演了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词语来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点拔,帮学生找出标志时间推移的副词及不同场景的内容。)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故事情节:梦中惊醒一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6、开头、结尾皆清楚地交代了道具,这些在文中作用如何?(这样既与第一段呼应,写出表演者凭借表演的道具极为简单,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领是全靠一张嘴,衬托了“善口技者”技艺高超。)
(六)品读课文
1、口技的表演技巧,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来概括?(善)
2、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答,师总结
两处道具:前后两处——“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 三个场景:
“梦中惊醒”:犬吠、欠伸、呓语、儿醒、大啼等声响。“渐入梦乡”:拍而入睡声、老鼠声。
“火场百态”:呼、哭、犬吠、崩倒之声、火爆声、风声、求救声、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四次反应: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默叹,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七)拓展提高
看看谁具慧眼?说出自己发现的问题(目的: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表达能力)学生回答选例:
1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遥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侧面突出房间的寂静。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
2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准确传神,让人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出这幅画面。)
3从三个场面总体来看,声音变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并且动静结合(教师点评:问题独特,实用性强。)作业
道具简单: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善)表演精彩:场面宏大人物众多
听 众:如身临其境(八)完成课后练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推荐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08-10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复习提纲07-02
2015年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08-23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0-30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07-16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08-31
七年级语文下册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新人教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