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2024-08-25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共8篇)

1.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篇一

中图分类号:TH133;TP183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教育部在政策层面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十分重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203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的文件中指出,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对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敬业精神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而实践教学的根本特点就是按照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开展培训项目,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由以上教育部相关文件内容不难看出,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中,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是我国高职院校以工学结合为重要切入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把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相结合,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分析与思考。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并加强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管理,运用现代化教学管理方式,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现实践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二、高职实践教学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也进行了诸多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取得了不少阶段性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订较高水准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实践教学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2)初步将实践教学管理与职业资格证书中所包含的职业素质相衔接;(3)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整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对人、财、物全面管理,管理意识不断强化;(4)开始重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5)成立专门化实践教学管理部门。目前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不够合理

通过对海南省部分高职院校的实地调研和对其校园网站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得知,在实践教学管理中,高职院校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教务处管理导向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高职院校教务处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科,负责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制定学院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各项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如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管理、毕业设计管理、实验室与校内外实训基地规划与建设工作等。

组织机构的设置相对简单,缺乏学院层面的统筹和统一管理,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独立的实践教学管理组织体系,使得教务处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常力不从心,与教学部门沟通和协调不畅。

在学院层面,没有专门负责实践教学的机构,个别院校即使设置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极少参与学院实践教学活动,形同虚设;在教学系部层面,大多数教学系部尚未将实践教学的管理从系部教学中分离出来,没有专门负责实践教学管理的部门,这种管理的混乱也给教务处的实践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制度是指实现某种功能和特定目标的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是为实现实践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建立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作用在于通过对实践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人、财、物的激励与约束,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目前就海南省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来看,学院制定了部分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如《实践教学经费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暂行办法》等,但缺乏针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学生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实习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的考核与成绩评定、实践教学的档案管理,以及实践教学师资管理等一系列具体而完整的实践教学制度体系。即便有些学校在课程、教学、师资、实习实训方面有规章制度,但对于制度的合理性、可行性方面的研究较少,有些只是建设性的意见,缺少执行力。

这些问题导致了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管理的混乱和无序。

3.实践教学的教学过程管理薄弱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难度加大,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考核与评价等,面临着诸多难题,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实习内容与在校学习的教学内容不同,甚至存在部分学生所从事的实习工作与其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各高职院校普遍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处于低水平。

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的管理方式,按照实践教学的要求,制定适应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管理方法,建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4.实践教学场所职业氛围不浓

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需要把“真实的工作”和“实践教学”真正地联系起来,把它与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等结合起来,使学生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已。目前海南省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内外实践教学场所职业氛围不浓,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

三、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1.设置合理的管理组织体系

高职实践教学由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部分构成。因此,其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可分为学校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和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机构。不同的管理机构分管的工作任务不同,但其目的相同,都是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如下图所示:

校内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由学院决策层(分管教学的院长等)、教务处、师资培训中心、实训设备中心以及教学系部组成。分管教学的院长等决策层负责学院实践教学管理的整体工作的开展,进行宏观控制;教务处实践教学科负责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师资培训中心负责教师的企业挂职锻炼,帮助“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实训设备中心负责实训设备的购置、分配、维修等工作;教学系部是实践教学管理组织的基本单位,负责实践教学。

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由人才培养中心、员工培训中心、产品研发中心构成。企业与学校合作设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由人才培养中心、员工培训中心、产品研发中心构成。主要负责学生实习的安排、管理以及成绩考核,加强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技术研发,强化校企合作。

2.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在工学结合人才模式下,实践教学工作十分繁琐,必须做好组织管理工作。根据实践教学基本环节,建设或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规定其目的要求、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和评价标准等,并在管理文件的宣传、讨论、运行和反馈中不断收集意见,积极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以促进实践教学管理的不断深入,各个环节落实到位。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要兼顾:

(1)实践教学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开放性等特点,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体现弹性管理模式。

(2)要从传统的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应该包括《实训(验)室工作规程》《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学生实训(验)守则》《实践教学检查制度》《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等,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从实践教学组成要素看,实际包括对人的管理、对环境的管理和对实施过程的管理三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较大的投入。不同专业都要制定实践教学全过程管理的基本流程,建立相应的制度、实践要求和考核标准,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实践教学管理程序文件和工作文件,严格执行管理流程和考核要求。在实践教学的准备、实施、反馈阶段都要严格把关。

(1)在准备阶段要做好前期准备,具体要做到指导思想正确、师资队伍健全、课程编排合理、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环境等。

(2)在实施阶段要把握高职学生的特点,牢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掌握正确的方法,让学生真正能够把所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领会知识。

(3)反馈阶段是提高学校质量的重要保障,反馈要及时、准确、有针对性,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网络的广泛应用为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及时的反馈可以为学校带来很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韦敏。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6):103.

[2]周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西轻工业,(4):126.

[3]刘选。工学结合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03)。

[4]姚永聪。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05)。

[5]朱小萍。加强高职实践教学管理的途径[J]。职教论坛,2010(23):46.

基金项目:海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金资助项目(QJJ12506)。

作者简介:郭英英(1981-),女,助理研究员,硕士;肖友荣,(1969-),女,教授,硕士。

(作者单位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2.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篇二

高等职业教育是有着强烈就业指向性的教育,在这一特定类型的教育中,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获取实际工作能力的必要渠道。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类型比较复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据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9月统计数据显示,全日制在校生共8 576人。其中,高中起点人数6 008人,占总人数的70.06%;中职起点人数2 568人,占总人数的29.94%。学生入学起点不同,知识储备、专业素养、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等都存在一定差异,高职院校要想提高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构建一个全方位、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一、影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全方位、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应从市场调研、课程设置开始,直到毕业教育及就业指导的全过程。学校内部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1)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2)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

(3)实践场所等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4)实践教学过程监管制度

(5)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

(6)信息采集、处理、反馈机制

(7)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

二、高职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原则[1]

1. 科学性原则

构建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应突出对日常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管,将教学单位管理和相关部门监管相结合,定性管理和定量监管相结合,校内管理和校外监管相结合,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价相结合。由于实践教学质量很难用数据和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在制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时,应将学生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作为主要标准;在制定具体标准时,则应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评价相结合、精确量化和模糊量化互补、考核与评估并用、多渠道管理与评价等方法。

2. 权威性原则

实践教学质量与评价结果应与各教学单位负责人的业绩考核挂钩,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和业务晋升挂钩,使其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从而激发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公正性原则

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要做到客观公正。比如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时,评委应当场打分;学生测评时,参加测评的人数应不少于该班总人数的90%;管理人员除有关部门领导直接参与外,应聘请企业专家和一些实践教学及实践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另外还要适时地聘请校外专家来进行考评。

4.可操作性原则

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应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体系主干应清晰、程序简单、实施容易。

5.动态性原则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突出高职特点,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能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随时调整管理和监管重点与评价标准。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设计框架

通过上述对影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分析,可以形成由实践教学质量目标体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质量反馈与实施体系、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五个方面组成的高职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框架,这五个方面的关系详见图1所示。

1.实践教学质量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目标体系的主要环节有实践课程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内容筛选设计、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三部分,详见图2所示。

(1)实践教学质量目标制定流程

第一,通过调研了解企业需求,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实践教学人才总体培养方案;

第二,以专业人才总体培养方案为根本,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制定各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第三,根据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和制定每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每个实践项目目标,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

(2)实践教学质量目标制定原则

第一,“能力提升”原则。以专业具体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基本技能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职业岗位实习等“逐层增进”的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实践教学质量目标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岗位实际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地提升。

第三,“服务于社会”原则。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最终是要由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社会机构等给予评判,因此建立主体多元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加强与各方的联系与沟通,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服务。

2.实践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

实践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对于调整、修正实践教学过程,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至关重要。高职实践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可以由以下三部分构成,如图3所示:

集中监控:由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依据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各项规定,对实践教学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监控所得数据可以促进学校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培养目标。

周期性监控:由教务处、督导部门、聘请的校外专家或行业代表,使用科学的评测方法,从不同的维度对实践教学各环节、各要素质量进行周期性监控。

日常监控:由各教学单位、各教研室、一线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日常教学质量监控。教学单位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实践课程进行听课,依据实践教学授课计划对教师实践教学准备情况、实践教学执行进度、实践教学完成情况、实训报告、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改革以及教师的教学热情度、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性进行不定期检查;教师主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进行监控,观察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协作性,监控所得信息用以促进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学生是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可以采用定期评价和不定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学生对实践教学过程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学生的评价结果可以促进教师不断修正实践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质量。

3.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由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社会“三位一体”“七种维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用科学的评测方法来诊断实践教学工作,如图4所示。

4. 实践教学质量反馈与实施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否严谨合理、实施过程中各环节是否都处于可控状态、质量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社会及其他相关方对质量是否满意等,这些都是全面质量管理需要考证的重点。使用科学的方法获取数据,依据正确的数据整理分析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结合实际情况,找出问题并做出正确判断,制定下一步调整修正方案,这样实践教学质量目标才会在这种科学管理、实施、反馈、改进体系中一步步地得到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反馈与实施体系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其中“教学质量”反馈中的“教师队伍情况”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实践课程质量”反馈可以具体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如图6、图7、图8所示:

全面质量管理应以质量的持续改进为基本原则,调节与改进机制应贯穿于实践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部门须在第一时间收集掌握实践教学反馈信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运行不协调的因素,研究制定协调的策略,制定各种运行改进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将改进措施真正融入下一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学督导部门须加强对改进问题的持续跟踪,以保证调节与改进机制真正有效。实践教学质量数据分析涉及三方面内容,详见图9所示。

数据分析一般放在开学初、期中和学期末进行。开学初主要分析实践教学输入数据;期中分析实践教学过程数据,对不合格内容及时调整;期末分析实践教学输出数据,总结本学期实践教学的成效和不足,为下学期实践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

5. 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是高职院校实现自身不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促使实践教学管理走向成熟和规范的具体体现。实践教学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织结构图详见图10所示:

实践教学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学院实践教学工作,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协助院长主持日常实践教学工作;教务处、教学督导、各教学单位、教研室、招生就业处、用人单位、教师以及学生组成实践教学质量实施、管理、监管、反馈部门。

结束语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实践教学管理,让每一个管理部门、每一个教学单位、每一位教职员工、每一位学生之间形成最佳结合,从而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漆明龙.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研究与实践[D].重庆:西南大学,2009:16—17.

[2]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R].2015.

[3]于娜.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4]李利娜.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初探[J].世纪桥,2011,(9).

3.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篇三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教学,通过案例、实验模拟和社会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实验模拟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等方式。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生动的案例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但在实行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教师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所要讨论的材料,并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如果没有现成的案例,还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要对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有用的结论来,逐渐学会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是通过情景教学和个案分析揭示案例所蕴含的丰富思想,从具体的个案推导出一般的原理,它相对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说,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觉得生动、亲切,对于有关理论知识不感到高深莫测和抽象生硬,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验模拟教学

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拟教学实验室的建立,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感受较为系统、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技能要求,使学生在模拟活动、方案设计、角色扮演中,真实地感受到人力资源管理艺术的真谛,提高决策水平,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所在的管理学院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专业软件和相关资料,将所教学的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一个小组模拟为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并由小组长担任“人力资源部部长或经理”,全面负责“人力资源部”开展工作,其他小组成员充当各“人力资源职能专员”,如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评价、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劳资关系等方面的管理专员。通过将模拟实践及上机演练贯穿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既让学生学会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岗位配置,也让学生在虚拟中成为各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员,进行相应的训练,该课程结束时学生已基本被培养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类专门人才,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教学效果也明显改善。

(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社会实践教学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社会实践教学,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式。社会实践无论是考察调研、系统分析,还是各方案的设计,都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和应变能力。因此,学生必须积极主动“走出去”,到企业中检验所掌握的理论并在实践中“边干边学”。学校应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并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以缓解实习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压力。在选择实践单位时,尽量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高或者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只有这样,学生去了才会有经验可学,有问题可研究,有亲自操练的机会。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保障

(一)教师教育观念更新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时,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虽然讲授教学法能较好地保证所授知识的系统性,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却暴露出许多弊端,学生较少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不能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教学中重灌输而不注重启发,重教师的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重知识不注重应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把学习知识和能力培养相结合作为教学的目标,加快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二)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推动力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强自己技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必须改变老师把知识系统地传授给自己的习惯学习方式,提高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参与学校和教师组织的实践教学,必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加速传统教学模式向实践教学模式转变。在实践教学活动之前作好充分准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主动积极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学校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环境和基础,需要实践教学经费的有力保证。

首先,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的教材一般还仅限于文字教材,影响了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学校应重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幻灯片、电视录像、多媒体等,或给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鼓励教师自行制作相关的电化案例教学教材,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效果。

其次,人力資源管理综合技能实训室的建立在国内高校也只是近两年的事,许多高校还没有起步。因此,学校应加强实验室的建立和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购置的经费投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最后,社会实践教学投入严重不足。据有关人士调查测算,如果按每位学生在大学本科四年中共参加社会实践90天计算,则每名学生共需要开支1305元(不包括教师的工资和学生的自费开支)。实际上,各高校很难做到这一点,有的学校所拨实践专用经费平均每位学生每年仅10元,四年仅有40元,仅相当于实际开支需求的2.3%。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将严重影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正常实施,将成为实践教学的瓶颈。因此,学校应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提高有力的保障。

三、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软件和多媒体技术以及全体学生参与进行模拟演练、并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社会实践教学方式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使教学内容更深入、更生动、更全面,对激发学生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应加强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对实验实践过程的观察、分析、操作,使学生能够提高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和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的开拓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福成.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途径[J]. 高教论坛,2006(3).

[2]科大人: 对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及就业指导对策ttp://www.kdren.com/viewnews_113.html.

[3]吴建华. 对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的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2006(10).

4.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讨 篇四

物流活动是国民经济活动的最基础的活动之一,物流管理专业是为科学分析物流活动的规律,并解决实际物流活动问题的专业,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物流行业目前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人才的效用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培养出来的物流管理人才,是否能够较好的符合企业的需求,帮助物流行业高质量完成转型发展,取决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否很好地和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切实解决企业的问题。因此在专业教育时,高校的理论知识教育需要辅助企业的实际案例和实际问题才能很好的教学生学以致用[7]。

2.2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5.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篇五

实践教学贯穿于建筑学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因此,该专业尤其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建筑学不仅是一门工程科学,而且是涉及白然、社会、人文、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科学,是“广义建筑学”。如其他诸多工科应用型专业一样,在学科属性上,不仅具有理论性、实践性、过程性、成果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也具有时尚性、学术性、创新性和效益性的要求。技术性与艺术性是建筑学专业的基本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尤其强调技术与人文、艺术等的结合,强调应用创新和艺术创新的结合,突出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1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与内涵

6.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篇六

一、引言

当今,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不仅取决于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自身专业技能的能力,还取决于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当今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迫切需求驱动各高校努力完善和夯实教学实践系统,将专业技能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效集成和融合在一起,形成完整、不可分割的教学实践体系,倡导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持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催生和激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由于工商管理专业传统实践教学主要是以对经验和方法的验证为主,在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过程中,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在增强和夯实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能力、持续学习能力、交往统筹能力上的重要作用,忽视了课堂传授理论知识和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之间的良好互动耦合及匹配策应。许多实践性操作性强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偏重理论课堂教学,忽视实践性教学,缺少课内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缺乏整体性,相互衔接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因此结合辽宁工业大学的教学定位和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设计,并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系统的改革,探索适用于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

二、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实践教学目标

国家相关教育机构制定和实施了完善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具体框架图见图 1。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囊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是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机构成要素之一,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遵循和沿袭国内外各大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本文通过文献统计法,根据优势互动原则,生成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根据模块化的原理,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由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及基础能力的基础技能训练模块、培养及训练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专业技能训练模块和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的专业综合技能训练模块。

1。培养扎实的基础技能以保证学生能够终身具备获取信息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在工商管理本科阶段实施应用型复合人才教育,既要注重本科毕业生全面扎实的基本功的训练与培养,又要强化学生的.专业广度,以适应未来市场的变化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基础能力。其中具体包括结合自身所学内容,对所接触到的经管理论进行剖析并将其带入实际操作环节的能力;结合统计学相关知识将实际事件数据化,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分析的能力;了解经济法律法规及国家最新相关政策,能够将其灵活运用的实际的工作内容中的能力此,应创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模块 —— 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2。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与决策的能力。结合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实际能力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应与企业的市场开发、营销、人力资源、财务及生产运作等企业岗位形成岗位匹配和能力匹配。因此,在教学中应在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的基础上,要侧重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即以培养学生的企业战略管理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企业战略的分析及制定的知识及技巧;了解企业生产能力及需求,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分配生产资源的能力;了解市场现状,分析市场动态,能够制定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市场营销计划并根据市场动态的变化对营销计划进行调控的能力;熟悉企业财务流程,具备企业财务报表的处理能力,能够结合企业财务现状完成企业财务管理任务的能力;企业人力资源的预测及分析,调整企业岗位,制定相关人事政策的能力。并以信息获取与信息处理能力,人际关系(交际)能力为中心,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第二个层次的模块环节 —— 专业技能训练模块。

3。加强工商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单项的专业管理技能的基础上,为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以培养和训练创业创新能力、企业管理能力为中心,建立第三层次的实践能力训练模块 —— 专业综合能力训练模块。上述三个层次的教学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思想,且各层次之间互为基础及延伸。每个层次均由前一个层次发展而来,同时又为下一个层次的存在打下了基础。前两个层次的实践环节可以结合各门课程的实践功能及其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在教学中加以完成。综合技能训练则由创新型的实践环节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设计能力。

四、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核心思想,使实践教学能够具备验证、综合、探索和创新四大功能,从而突破以往固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内实践和课外的集中进行的单项与综合的实训、实习实践教学。

1。工商管理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实践教学模块的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实践教学模块及课程对能力素质支撑

2。专业技能训练教学模块的构建。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践项目可结合各门课程的实践功能及其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确定课程中应当安排的实践内容。

3。专业综合技能训练模块的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实践教学模块及课程对能力素质支撑

4。根据各实践教学模块关系及构成,形成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总架构

五、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

1。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课内教学实践项目、单项专业实训项目及综合的实习项目能否正常高质量地完成,关键在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年轻教师由于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缺少专业实践技能,在教学中很难将实务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因此,应建立年轻教师在独立讲课之前,下实验室工作、到定点企业实践的制度,以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而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

7.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篇七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水平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既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弥补实践教学设备不足的需要, 又是可以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沟通与交流, 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为毕业生寻找工作拓展新渠道, 也有助于青年教师理论与实践想结合, 提供他们的实践意识和科研能力, 培养师资力量。

1 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1.1 优化构建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

培养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专门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注重培养相关专业的实践能力, 树立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一线人才的目标理念, 树立面向应用、依托行业办学的建设理念, 树立学以致用的育人理念。以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契机, 邀请企业专家和一线实践人员参与到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 专业设置, 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 课程体系的构建中, 将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企业的育人理念和市场对新技术服务人才的需求融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 制定既符合企业人才需求, 又能促进院校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1.2 以“产、学、研”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校企“双赢”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实习的主要场所, 本科院校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发挥理论和科学前沿的优势, 充分利用企业有效资源, 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原则, 坚持走与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与市场结合, 按照校企“双赢”的理念, 多途径、多形式地逐步建立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以校外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契机, 和企业之间建立多钟多样的合作模式, 在此基础上, 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 这样学生不用工作就能获得实习工作岗位, 企业则可以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发展市场。

1.3 培养学生航运实践能力和创新协作精神, 促进学生就业

加强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充分考虑了企业和学校对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 完善实习内容, 提高实习质量, 是高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补充途径, 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 可以锻炼学生的自立、自学、动手、沟通和执行能力, 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为培养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1.4 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科研水平

目前很多高校的年轻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博士或硕士, 缺乏实践经验, 但教师在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和指导实习过程中, 深入接触企业生产, 了解企业技术现状与难题, 不仅可以从他们那里了解到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的信息, 也可以在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发现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脱离的地方, 还可以开展和企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这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从事相关的科研活动, 解决了部分年轻教师没有科研的窘境, 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业务水平, 增强教师的实践意识, 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2 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与企业对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我们和很多高校一样都同企业单位合作, 建立了自己的实践教学基地, 但总体上数量偏少, 质量不高, 由于多方面原因, 在建设和运作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 效果不能尽如人意。

3“十二五”期间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本着企业支持教育, 教育服务企业、互利互惠, 共同发展的原则, 共建航运经贸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密切合作, 加大基地的建设力度、紧随技术进步、及时更新设备, 升级软件, 改善教学环境。

3.1 以实践教学基地组织管理机构建设为引领, 校企责任到位;成立一个基地办公室:负责组织基地的管理、规划、建设、交流等工作;设立三个小组:联络组、学生实践管理组和产学研与青年教师培养管理组, 分别负责基地的日常工作联络工作、学生实践教学管理、协调、安全管理等工作和产学研合作、青年教师管理工作。

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和任务:企业主要负责提供学生实践教学所需的工程项目, 开放企业的工程技术中心, 安排企业教师指导学生实践, 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课程体系的制定。为产学研合作以及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提供技术平台。按照建设方案与学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主要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践课程体系的制定, 组织学生实践教学, 安排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实践, 负责基地的日常协调与联络, 按照建设方案完成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根据企业提供的技术平台, 安排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以及青年教师进企业锻炼。

3.2以实践教学基地条件建设为保障

(1) 管理制度建设:在基地实践条件建设中, 首先要健全制度, 主要包括基地双方的职责规定, 基地的建设与运行管理规定, 基地的建设经费管理与保障规定, 大学生实践教学管理规定, 青年教师管理规定等。

(2) 师资建设:企业兼职教师应选拔实践能力强且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学校指导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工程素养, 通过进入基地企业和在基地企业锻炼来提升工程能力。

(3) 教材建设:系统规划和组织编写了各专业符合实践基地教学特点的系列教材和指导用书, 健全实践基地的教材体系, 打破教材完全由高校教师编写的传统, 对实践性强的课程, 校企专家合作编写, 以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按照国际商务、电子商务、航运金融、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等各专业特点, 围绕实践实操、技术实验、项目仿真三个功能区, 工程实操、实验所需要的基本设施设备建设, 配备完善的设计、管理、报价编制等的常用软件, 为学生实践教学创造必要的基础。

(5) 网络及资源库建设: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网络建设, 打造迅速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 内容丰富的网上学习平台, 高效运作的管理平台。

3.3 以实践教学基地课程建设为依托 基地的实践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生通过在企业各不同阶段的实习、设计和课程学习, 熟悉国际贸易、营销策划、航运金融业务的基本方法, 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企业实际需要, 培养职业精神、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航运经贸综合能力, 从而具有独立从事航运经贸领域内某一方向业务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 以适应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 成为面向未来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商界精英。

参考文献

[1]孙建京, 主编.应用型大学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基地研究[M].中国电力出版社.

[2]叶茜茜, 郭思村.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 2011 (3) .

8.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篇八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旅游管理專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当前旅游企业对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对于人才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对于旅游专业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激发创新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从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掌握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手段,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能力运用水平,就可以自觉地去发现问题,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大胆的猜想,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见解并付诸实施。

2.有助于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展开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开展地区性新技术的研发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实现学校对地方产业的直接介入。同时,还能以实践教学基地为纽带,对技术、工艺在生产实际中的最新进展以及产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作出及时反映,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高度统一;通过鼓励学生深入企业找课题,在完成毕业设计或专题制作的同时,满足企业的需要。

3.有助于高校的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调整,专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开展。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不,开展对旅游行业或产业的调查,识别和分解与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相关的专项能力及能力要素,然后从理论教学到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规划厂

二、旅游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旅游实践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和人才价值观念发生着变化。对现代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将不再凭一张文凭,而要看他是否具有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很多高校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管理型的从业人员和研究型的科研人员,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这种认识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应该发现,虽然旅游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旅游行业的工作性质却没有改变。相反,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这种需要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更多的是在人才的质量上。目前旅游企业一线基层管理人才出现断层,此类人才既要掌握理论又要懂得实践操作。因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实践性教学意义重大。

2.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

中国旅游业己经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行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密切与酒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实训、实习基地和就业渠道是旅游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也关系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迅速,虽然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多,但教师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如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地理学等专业转行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高等教育,缺乏旅游行业实践操作和经营管理的基本经验,在教学上依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步伐缓慢

4.旅游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关系到旅游管理专业生存与发展,是因为受了种种的限制和挑战:

一是就业率的压力。旅游管理专业只有主动走出去,与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才能保证实现较高的就业率,也才能保证本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是旅游人才教育市场竞争的压力。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一直采取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许多高校为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纷纷设立旅游管理专业或在相关专业基础上设立旅游管理专业。

三是各旅游院校尚未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还没有出现像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美国康奈尔饭店管理学院那样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办学模式,并在业内受到普遍认可的品牌院校。虽然办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已经凸现,校企结合、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对接不断增多,但真正的品牌院校也未形成。因此,旅游管理专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分为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是指满足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模拟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场所;校外实习基地是指学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旅游企事业单位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实习场所。高校要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实验条件,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体体现为由较浅层次的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到较高层次的服务与管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要兼顾到系统性和阶段性。旅游管理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预测、交际、表达等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因此在校期间需要在实践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但在每个年级应根据其接受能力和教学计划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开展。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是制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专业课教师毕业后即从事教学工作,缺乏行业工作经历或业务背景,在短期内难以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因此,学校要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一是邀请旅游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是要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去旅游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参加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选派教师去国内外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为教师创造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机会,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4.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鼓励、支持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文件,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建立实践教学网站,发布实践教学工作动态,交流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成果,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四、结语

旅游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己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中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成长为专业旅游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适应社会需求,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源源.高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

[2]张金霞.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8(4).

[3]王有存,陈万强,苏晓明.构建新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7).

上一篇:实现祖国统一论文下一篇:一年级数学时间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