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活动方案

2024-06-19

科学实验活动方案(13篇)

1.科学实验活动方案 篇一

科学实验操作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区里的文件精神,开展我校小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比赛。过程中教师加强计划与指导,让活动取得实效与长效。

二、活动对象

六年级学生(自愿报名或教师推荐)

三、活动时间

(一)第一阶段:校级活动开展

1.初赛:10月20日12:10集中实验室2各班代表参赛选拔。

2.复赛:11月7日12:10集中实验室2候选人复赛。

(二)第二阶段:区级活动开展

7名代表于20xx年11月15日(星期六)早上8:00集中比赛地点(另行通知)报到抽签。

四、内容与形式

以小学教科版《科学》课本为基础,不拘泥于教材,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个实验(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记录等)。

五、活动安排

初赛选拔12名学生每天中午集中实验室进行培训指导,培训内容如下。

周次内容地点

10月21日制定计划实验室1

10月22日认识实验室里常见的各类器材实验室1

10月23日电路组装及画电路图光的研究活动实验室1

10月24日比较材料的`沉浮、柔韧性、硬度、吸水性等实验室1

10月27日设计多个不同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各种性质实验室1

10月28日水结冰的探究活动,了解水和温度的关系实验室1

10月29日磁铁各种磁性的探究活动摩擦力的研究活动实验室1

10月30日物质溶解的探究活动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设计实验室1

10月31日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研究实验室1

11月3日岩石特点及岩石风化实验室1

11月4日食物中营养成分鉴别及霉菌生长条件研究实验室1

11月5日观察、解剖植物的种子、花、果实实验室1

11月6日观察植物并设计实验来研究植物根、茎、叶的作用实验室1

2.科学实验活动方案 篇二

一、在观察中明晰实验方案

观察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活动方式。通过观察, 学生可以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 提出问题甚至发现一些规律。因此,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观察的平台, 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观察时间。特别是对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实验, 或需要教师演示的实验, 教师应对观察的目的性和观察程序给予具体指导, 使学生在观察中明晰实验方案, 掌握实验方法, 提高科学素养。

如在学习《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节课时, 我采用微课演示“过滤”的方法进行教学。新颖的微课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们认真观察, 交流观察到的操作过程, 总结了以下步骤:1.将滤纸对折两次, 得到一个一边是一层, 另一边是三层的滤纸。2.放入漏斗, 并用滴管加少量水润湿, 使滤纸紧贴漏斗, 滤纸应低于漏斗边缘, 把过滤装置安放在铁架台上。3.安放接水的烧杯, 使漏斗颈末端靠烧杯内壁, 用玻璃棒下端抵靠在三层滤纸处, 烧杯尖嘴靠玻璃棒, 慢慢引流面粉和水的混合物, 混合物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也就是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由于这是学习“过滤”方法的第一课时, 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会造成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并且学生一旦掌握了不规范的操作方法, 会产生严重的负迁移。因此, 在介绍“过滤”的方法时我采用了微课的形式。由于画面形象, 教师介绍语言清楚简练, 学生认真倾听, 仔细观察, 充分交流, 准确地掌握了过滤的方法,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在交流中提升实验方案

俗语道:“众人拾柴火焰高。”单靠学生个人设计实验方案, 可能会出现实验计划不完整, 丢三落四的现象。但如果没有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平台, 让学生直接交流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就会是优等生的“一言堂”。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标, 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 先让学生独立设计方案, 然后在小组中讨论, 最后全班交流, 提升实验方案。学生在交流中能够取长补短, 体验到合作的魅力, 增强实验的信心, 变“要学生实验”为“学生积极主动实验”。

如在学习《给冷水加热》这节课时, 我出示课前准备的一些实验器材, 请学生先独立思考“热水上浮是否与重量有关”的实验方案, 然后再开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时, 各组踊跃发言。例如, 组1:要用气球皮扎紧, 不让空气跑进去, 也不让水漏出来。 (师:对于他们的实验方案, 你们有什么补充的?)

组2:要点燃酒精灯。加热前称一下, 加热后称一下。

组3:先在试管里装满水。

组4:要用试管夹夹住试管, 注意不要被烫伤。 (师:你们考虑得可真周到。) ……学生们互相补充, 形成了以下方案:1.先在试管里装满水, 用气球皮包紧, 用橡皮筋扎紧, 检查一下是否漏水;2.先用试管夹夹住试管, 再放到天平上去称;3.用酒精灯加热;4.放到天平上去称一称, 看重量是否有变化……这样教学, 让学生自主设计了实验方案。学生交流时, 教师要经常问:“对他刚才讲的实验方案, 你还有补充的吗?”“你还有改进的意见吗?”这样学生在设计、交流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保持着高涨的情绪, 充分体现出实验方案的制定过程是一个思考探究的过程,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在失误中改进实验方案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因此, 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方案, 有利于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但我们知道, 学生在设计方案时, 不可能没有失误, 关键是教师应如何把握失误资源, 为学生提供自主改进实验方案的平台, 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 吸取教训, 在挫折中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为以后的探究历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在“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中, 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1.把细绳固定在挂钩上, 在细绳的下端分别挂一个镙丝圈、两个镙丝圈、三个镙丝圈。2.让三个摆小幅度自由摆动, 摆动时间都是15秒。3.每个摆分别实验3次, 及时记录数据。4.认真观察, 交流发现。方案设计完成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分工合作, 积极地开展实验。汇报时, 有6个小组认为摆的快慢与摆的重量无关, 有2个小组认为摆的快慢与摆的重量有关。学生们议论纷纷。我请学生观察他们两个小组的摆, 并请这两个小组说说自己的实验方案。当这两个小组介绍完方案后, 其他小组提出了以下意见:这两个小组实验方案中的绳长不变, 可是他们挂镙丝圈是一个连着一个的, 这样摆的长度发生了变化。这两组的同学开始很不服气, 又重新改进实验方案, 再次进行实验, 最后心悦诚服地承认:由于本小组实验方案的失误, 造成了实验的失败……这样教学, 教师不是直接给予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案。实验时, 有的小组失败了,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改进方案, 再次进行实验, 最后得到正确的科学概念, 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科学实验活动方案 篇三

【关键词】活动与探究;高中化学;实验;改进;方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对于化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相关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对相关实验的观察、操作、探究等形式来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学会探究的方法,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并不大,仍然停留在以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为目的的状态,缺乏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

1.科学探究活动的特征

1.1具有双重的目标

科学探究活动具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指向具体的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类问题,第二个目标是指向问题的本质,以此来解决问题背后的科学本质。

1.2具有具体的过程

科学探究活动不是一个概念或者一种口号,而是一个由若干活动环节组成的具体活动,对于不同的探究活动都有自己的探究目标,但是探究的具体活动过程基本相同。

1.3具有特定的方法

对于不同的探究内容都有对应的研究方法,例如,在社会学上有社会调查法,物理上有测量法,化学上有实验分析法。

1.4具有有效的工具

要进行科学的探究活动就需要恰当的工具来辅助研究,借此来通过表面现象来研究事物的本质。

1.5具有可重复验证的结果

通过科学探究后获得的结果是能够经得起多种方法的验证和证明,探究的结果也可以建立在别人的研究结果之上,作进一步的完善。

2.化学教材概述

苏教版化学必修教材在结构的编排上做了较大的调整,整个教材以多个专题的形式呈献给大家,在专题下又分为不同的单元,单元下又细分多个栏目这样层层划分的。每一个栏目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是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在内容的呈现上,设计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科学探究为线索,通过不同的栏目设置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化学学习必须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升自身素养提供基本技能。选修模块为学生的化学知识拓展提供了有效地途径,为学生的化学拓展提供了选择性和多样性。例如,在选修模块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就是必修模块中“物质结构基础”的进一步延伸。

3.探究性实验内容的改进要求

3.1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究性实验内容不仅要能够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还要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等方面的发展,在进行内容的选择时,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的认知水平,从而激发学生渴望探究和学习的欲望。另外,还要选择那些便于开展实验和能够促进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验。

3.2实验方法要新颖多样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尽量选取简单易操作,尽量包含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的选取实验的设备。实验的场所可以是教室也可以是实验室,还可以是室外。实验的手段既可以是利用观察法、定量分析或者定性分析法。

3.3实验内容要贴近生活

选取的实验内容要让学生能够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身边的化学,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对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4.活动与探究所设计实验的改进方案

苏教版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从整体上来看,首先是给学生讲解一个较为高大的化学概念,然后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很好的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4.1离子检验与焰色反应的实验分析

开展NH4+、Cl-、SO42-三种离子的检验和焰色反应的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初步的物质检验,对以前学过的相关离子检验的方法进行复习,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完成对旧知识的巩固。对于这一实验的设计,基本上能够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但是在活动与探究方面却还不够。这一部分的知识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可以很简单的理解,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欠缺。如果能够进行适当的改进,以家庭实验的形式,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效果会更好。

改进方案1:来自瓶中的彩焰

首先,在小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在瓶中分别放入不同的盐,将其配置成为饱和溶液,再在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配置好可溶性盐的酒精溶液备用。

其次,找一清洁的废旧香水瓶,并将调配好的含有可溶性盐的酒精溶液倒入香水瓶中。

最后,点燃酒精灯,将香水瓶冲准火苗挤压,使含有可溶性盐的酒精溶液喷到酒精灯的火焰上,就可以看到不同色彩的火焰。

改进方案2:用木炭代替铂丝观察焰色反应

在观察焰色反应时,使用铂丝来检验的时候需要用钴玻璃的遮挡才能够清楚看到紫色的火焰,这样的操作过于繁琐。可以使用沾有酒精的干木炭代替铂丝,用坩埚钳夹住木炭并点燃作为火源,将要检测的离子盐撒到火上,由于酒精的燃点较低,离子盐很快就会燃烧,这种方法得到的现象持续时间长、火苗更清晰、操作更加简便。

改进方案3:用棉花做火源

再观察焰色反应的实验中,将占有酒精的棉花团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团上放上要检测的固体物质,直接点燃,就可以看到相应的现象,这样的操作火苗非常大,颜色也更加明显。

4.2碳酸钠的性质实验分析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物质的检验,并通过实验来了解碳酸钠的相关性质,已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实验2而言,这一实验的安全性较高,可以交给学生自己操作,唯一的不利因素就是对实验装置的打孔处理上,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实验装置的办法,提高实验的操作性。

改进方案:用具支试管、医用盐水瓶塞、一次性注射器、气球、细棉线来组成实验装置,避免了对实验装置打孔的麻烦,利用注射器有效的避免了盐酸的挥发带来的空气污染。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药品的数量要控制好,不宜放过多药品。

4.3Al的性质实验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该部分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明确的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但是缺乏必要的活动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实验现象背后的问题,另外,通过讲解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

改进方案:铝能和水的反应吗?

实验方案1:将铝的表面用砂纸打磨干净,之后迅速放入水中,并对水进行加热,观察铝和水的反应。

实验方案2:将铝先与盐酸反应,去除表面的氧化膜,之后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在放入水中进行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方案3:将铝片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之后用蒸馏水洗涤,再放入水中加热观察反应状况。

通过对上述实验的观察,总结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发现铝是可以与水反应的,之所以能够用铝锅烧水是因为铝锅表面有一层氧化膜,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过于爱干净经常用砂纸打磨锅,也不要用铝锅长期放置偏酸性和偏碱性的食物,否则就会影响容器的寿命,更会影响人的健康。

5.结语

通过探究性的化学实验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和化学概念,进而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在不断地发现中学到知识,享受到探索发现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为了有效的完成该课题的研究,笔者对苏教版的化学实验做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这些实验在现有的条件下都能够开展,基本上符合化学实验设计的初衷,但是也有部分实验没有凸显出新课改中对关注学生活动探究能力培养的要求,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文中虽然选取了部分实验做了简要的改进,但是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对化学实验设计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2

4.六一亲子游园科学实验活动方案 篇四

活动时间:2018.6.1 参加人员:全员幼儿及家长

负责教师:张慧、曾劭越、徐佳祺、庄丹丹、黄姗姗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初步发展探究能力 2.在探究中,初步了解各种科学现象 3.喜欢动手动脑,初步萌发喜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各种科学材料 2.指示图

活动规则:

1.赚取积分。

幼儿来此区域,根据教师提供的指示图按步骤进行操作。实验成功后将实验物品清洗整理干净,并归回原位后,即可赚取一个积分。

活动项目:

一、色彩大爆炸

活动目标:

1.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探索相似相溶的科学原理。2.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促进幼儿园与家庭以及亲子之间的沟通及和谐发展。活动准备:

水、油、泡腾片、色素、滴管、矿泉水瓶

活动玩法:

1.往杯中倒入约二分之一杯食用油。

2.继续往杯中倒入约四分之一杯清水,并且静置2分钟。

3.往油水混合物中滴入约10滴食用色素,并等待5分钟。

4.往杯中放入泡腾片,每次放半片,并观察杯中发生的现象。

二、让灯泡亮起来

活动目标: 1.尝试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体验亲子科学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1.电池、电线、灯泡、开关 活动玩法: 1.在电池盒的两段各安装好一根导线,将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亮。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在连接导线,连上开关,按下开关,小灯泡就亮啦!

4.和爸爸妈妈共同让小灯泡亮起来。

三、旋转的硬币

活动准备:气球,1角或者5角硬币 活动玩法:

1.取一枚硬币,一个气球 2.将硬币放入气球 3.向气球内吹气 4.将气球打结

5.引导幼儿用虎口加紧气球顶端,6.画圈形状旋转气球,使气球内硬币绕壁旋转起来。

四、鸡蛋的沉浮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中会浮起来。

2.通过动手操作对做实验产生浓厚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

鸡蛋一枚、盐、水 一次性杯子、勺子 活动玩法:

1、取一杯清水,将鸡蛋放进水杯中发现鸡蛋沉在杯子底部。

2、在清水中不断加入盐,并且搅拌均匀。

3、发现鸡蛋没有上浮之后继续添加盐。

5.大班科学活动方案 篇五

积木躺倒了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感知力的传递现象后,知道力的传递速度与物体的厚薄、轻重有关。

2.培养幼儿大胆探索、仔细观察的学习态度。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大小相同、厚薄不同的积木、牙膏盒、沙子。

五、活动过程

场地布置:若干游戏区。

看一看游戏区里有些什么?

(1)游戏区有多米诺骨牌。

(2)牙膏盒。

(3)大小相同、厚薄不同的积木。

探究的问题:排在一起的三组大小相同、厚薄不同的积木,推倒第一块积木后,余下的积木倒下的速度一样快吗?

幼儿讨论。

(1)积木会同时倒下。

(2)薄的积木先倒。

(3)厚的、重的先倒。

试一试:分别给三组积木排队,同时推倒第一块积木。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我们的积木最薄,推倒第一块,后面很快都倒了。

(2)我们的积木厚,倒下的速度比他们组的慢。

(3)我们的积木最厚,倒下得最慢。

玩一玩。幼儿分两组,分别用空牙膏盒和装有沙子的牙膏盒排队,同时推倒第一个牙膏盒。

(1)装有沙子的盒子倒得慢。

(2)空牙膏盒倒得快。

六、注意事项

6.中班科学活动方案 篇六

一天早上,我班的叶雨辰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民间玩具--陀螺,看着这个不停转动的玩具,小朋友都好奇的围过来,提出了许多的疑问:“它为什么能够不停的旋转?”其实孩子们的游戏简单而让人快乐,他们随手拿起身边的物品使之转动,便会开心不已。我们试图通过集体活动,将幼儿生活中的无意探索变为有意探索,并在科学探索和生活实际之间建立初步的联系,从而使幼儿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探索无处不在。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探索,解决疑惑,建构新知识,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了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体验、感受、理解转动的意思,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2.感受转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关注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幼儿一次探索用的物品:生活中、活动室里常见的能转动起来的物品,包括纸杯、盘子、积木、废弃的光盘、磁带、勺子、筷子、绳子、饮料瓶、呼啦圈、风车等,物品数量多于幼儿人数。

2.幼儿二次探索用的物品分组摆放,包括:塑料齿轮玩具,当中有孔的积木、纽扣、光盘,绳子;牙签,不同形状的、中心用针戳洞的纸片;纸杯、筷子、勺子,两只小碗中各盛半碗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迷迷转

1.引题并介绍游戏玩法。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玩一个“迷迷转”的游戏吧。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大家张开双手,边念儿歌边自转,“转转转,迷迷转,转到天空我不动!”儿歌结束时就站在原地不动,并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然后我念数字1~10。如果我念到10,大家还能保持不动的话就算胜利。

2.师幼一起游戏。

二、探索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师:这些物品看见大家玩得那么开心,也想玩“迷迷转”的游戏。请大家帮帮忙,让这些物品转动起来吧!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观察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当幼儿已经想办法使物体转动起来时,教师宜用提问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如当幼儿把笔放在手心并搓动使笔转动时,教师可以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个动作叫……”

②当幼儿已经使一种材料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鼓励全体幼儿尝试更多的材料:“请试一试不同的材料。”

③有些材料可有多种使之转动的方法,如,风车可用吹气、跑动等方法使它转动。幼儿尝试了一种方法后,教师可以用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能使它转动吗?”

3.交流与分享。

师:你用什么方法把什么转动起来了?

4.师幼一起总结探索方法。

师小结:你们用转、搓、拧、拍、跑……那么多方法使物品转动起来了,真了不起!

5.引出转动和“力”有关。

三、通过创造性地组合,探索让两种物品一起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师:请你用一样物品帮助另一样物品转动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观察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当幼儿出现初步的组合意识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并鼓励。如:幼儿用绳子穿进光盘的中心时,教师可以提醒幼儿用力甩动绳子。一方面帮助幼儿成功,另一方面自然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转动要素“力”。

②当幼儿已经通过组合使两个物体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在哪里也看见过这种转动”,引发幼儿回忆转动与生活的关系。如当幼儿用筷子在水中搅拌,使水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提出上述问题。

3.小结转动与生活的关系。

师:原来转动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快乐……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转动都是有好处的呢?让我们今后在生活中再去仔细观察和发现吧!

教学反思:

7.科学实验活动方案 篇七

一、在科学体验活动中培养能力、教方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能力。

观察体验活动包括观察的目的、观察的方法、观察的重点、观察的步骤和顺序以及对观察到的每一点滴进行记录, 边观察边思考, 边讨论边记录等。从而使孩子们在观察体验活动中获得探究科学的方法, 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 很多事物都需要学生去仔细观察, 认真分析比较才能获得相应的知识, 我们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怎样观察, 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如我在教三年级《科学》中的《我学习了观察》一课时, 通过引导学生经历以西瓜为载体, 将感觉器官 (眼、舌、鼻、耳、手等) 和西瓜的特性 (形状、大小、颜色、光滑度、气味、味道、声音) 结合 (视觉---形状、大小、颜色, 触觉---光滑度, 嗅觉---气味, 味觉---味道, 听觉---声音) 起来, 发现西瓜的特征的过程。让孩子们在观察探究活动中, 学会如何利用感觉器官去观察认识事物。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和体验活动中, 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观察、实验 (制定实验计划) 、测量、记录、统计的方法收集观察实验得到的第一手材料, 再归类整理, 进行科学的分析, 鼓励孩子们大胆猜想, 并对某一问题的结果作出多种假设和预测, 最后进行严谨的推理和验证而得出结论。如我在“比较水的多少”这一课的教学时, 出示二瓶水, 让孩子说说“哪只瓶子里装的水多, 哪只瓶子里装的水少”, 说说你的判断。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假设 (猜想) 、制定实验方案、运用各种材料进行验证比较、搜集整理事实、思考加工得出结论, 最后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 从而使孩子们在观察、假设 (猜想) 、实验、分析、推想、判断的学习过程中, 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 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教会孩子科学探究的方法。

小学生的探究不能等同于严格的科学探究和科学研究, 小学生的探究注重的是科学兴趣的提高、科学意识的培养、科学习惯的养成和科学方法的掌握, 对于在观察体验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发现问题—猜想—验证 (实验) —得出结论”的方法去思考, 去研究。让学生从小养成科学的探究习惯, 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为以后更深层次的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科学体验活动中培养科学精神

在小学科学课的体验活动中, 我们还应关注孩子们的探索过程, 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因素, 因而在体验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1、培养孩子们求真务实, 实事求是的精神。

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精神, 小学《科学》中的许多内容都要求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实验、去测量、去调查研究, 用自己从体验活动中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作为有力的证据进行分析研究, 实事求是地得出自己的结论、见解和主张, 不能人云亦云。

2、培养孩子们敢于质疑问难, 大胆猜想的精神。

在科学体验活动中, 我们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鼓励大胆猜测、质疑, 不迷信课本和权威, 鼓励学生善于向同伴、老师、家长、专家提出问题, 勇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3、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在当今社会, 学会了合作交流就等于学会了生存。新课程标准中也十分强调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在科学体验活动中首先要让孩子们学会交流, 注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与同伴、与老师的交流来促进自己思维发展, 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其次是让学生会交流, 让孩子们在科学体验活动中能用比较准确、清楚、简洁的科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8.“滚动的硬币”实验方案 篇八

【实验背景】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帮助大家系统地理解《圆》这章的知识,感受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学会用系统思维思考动态几何的特点.经历对硬币滚动的轨迹和硬币移动的距离规律的研究,发展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目的】探究硬币滚动过程中的规律.

【实验难点】探索硬币在两折线交汇处的运动轨迹及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轨迹.

【实验准备】一元硬币(半径为r,以下相同)若干,实验活动单,常用数学作图工具.

【实验过程】

活动一:熟悉硬币的滚动规律

1. 将一枚硬币沿着直线l滚动一周,观察它滚动时圆心的运动的轨迹和移动的距离.

思考:(1) 硬币滚动时圆心的运动的轨迹是什么?硬币移动了多长路程?如果将这条直线变为线段,那么这条线段至少需要多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研究硬币移动的路程时,有怎样的观测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说明】从最简单的规律开始研究,为之后的实验活动打下基础.要弄清硬币滚动时圆心运动的轨迹和自身的移动路程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探究简单的硬币滚动规律

1. 围绕一条折线滚动

如图1,一枚硬币(设为☉O)在折线AB-BC上滚动,观察它滚动时圆心运动的轨迹和圆心经过的路径的长度.

【思考】

(1) 圆与AB、BC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O的圆心移动的路程等于线段AB与线段BC的长度之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O1BO2=n°,则该角度会对硬币圆心移动的路程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说明】把直线改为折线,逐步增加探究的深度,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和总结的过程,锻炼自主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铺垫.

2. 围绕一个三角形滚动

如图2,若硬币围绕一个三角形滚动一周,圆心经过的路径的长度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围绕一个多边形滚动

如图3,若硬币围绕一个多边形(设周长为C)滚动一周,圆心经过的路径的长度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说明】由折线改为多边形,从而使情况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

4. 将两枚同样大小的硬币放在桌子上,固定其中一个,而另一个则沿着其边缘滚动一周,观察它滚动时圆心运动的轨迹和路径长度,你有何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说明】轨道改变为圆形时,也可以看成是当多边形的边数n趋近于无穷大时的图形, 如下图5所示.

活动三: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问题:☉O围绕的轨道改为下列情形,你能发现其中的数学奥秘吗?

(1) 若半径为r的☉O沿着半径为2r的☉A滚动一周(如图6所示),这时圆心运动的路径长度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半径为r的☉O沿着7个半径均为r的圆连贯而成图形的边缘滚动一周,这时圆心沿着怎样的轨迹运动?路径长度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半径为r的☉O沿着由6 个半径均为r的圆拼成图形的边缘滚动一周,这时,圆心沿着什么样的轨迹运动?路径长度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说明】“活动三”主要探索硬币在不同轨道中滚动的情况,是对“活动一”和“活动二”的总结和提高.运用前面的探究结论,结合等边三角形的知识,“活动三”的问题可迎刃而解.通过三个难度逐步加大的实验,进一步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加强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

9.大班科学活动方案:沉浮 篇九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大胆探索、尝试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二、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探究。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

(二)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

2.尝试结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带边的薄片状),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师提出尝试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互换尝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2.尝试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装在空药丸盒里可使空药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师提出尝试问题: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块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

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三、教师实验演示,验证答案。

活动延伸

10.幼儿橘子科学活动方案 篇十

1、学唱歌曲《我们一起摘橘子》,掌握Mi、so、La的音高以及节奏的变化。

2、培养注意力,探索尝试多种合作演唱的方法,体会合作演唱的美感。

活动准备:若干乐器。

活动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主题

师:前几天,我们到橘园去干什么?

幼:我们去摘橘子。

师:怎样才能把橘子摘下来呢?

幼:手要转一下,用力摘。

师:你摘了几个橘子,分给谁吃了?

幼:我摘了六个橘子,给妈妈……

师:今天,我们一起把摘橘子的事编成一首歌来唱一唱好吗?

幼:好哇!

二、游戏歌曲的探索

(一)学习歌曲

1、教师弹奏旋律,引导幼儿倾听思考:歌曲中共有几句,有哪几个音宝宝?

(歌曲中有四个乐句,有do、re、mi三个音宝宝在唱歌。)

2、教师边弹边唱师生共编的歌词。

3 3 3 3 2 2『1一I 3 3 3 3 2 2 I 1一『3 3 3 3 2 2 I 1一I 3 3 3 3 2 2 1 1一

师:天气真好,老师请大家快上车准备出发,说什么?

幼儿表达歌词内容,教师一一用歌曲句子小结。

3、幼儿边动作边说歌词:

(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我们一起摘橘子》,掌握Mi、so、La的音高以及节奏的变化。

2、培养注意力,探索尝试多种合作演唱的方法,体会合作演唱的美感。

活动准备:若干乐器。

活动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主题

师:前几天,我们到橘园去干什么?

幼:我们去摘橘子。

师:怎样才能把橘子摘下来呢?

幼:手要转一下,用力摘。

师:你摘了几个橘子,分给谁吃了?

幼:我摘了六个橘子,给妈妈……

师:今天,我们一起把摘橘子的事编成一首歌来唱一唱好吗?

幼:好哇!

二、游戏歌曲的探索

(一)学习歌曲

1、教师弹奏旋律,引导幼儿倾听思考:歌曲中共有几句,有哪几个音宝宝?

(歌曲中有四个乐句,有do、re、mi三个音宝宝在唱歌。)

2、教师边弹边唱师生共编的歌词。

3 3 3 3 2 2『1一I 3 3 3 3 2 2 I 1一『3 3 3 3 2 2 I 1一I 3 3 3 3 2 2 1 1一

师:天气真好,老师请大家快上车准备出发,说什么?

幼儿表达歌词内容,教师一一用歌曲句子小结。

3、幼儿边动作边说歌词:

(1)教师引导幼儿把欣赏时听到的歌词用语言加以表达,教师即时纠正发音、咬字和口型如:摘、快、笑等。

(2)幼儿倾听歌曲旋律,边拍手边念歌词(按歌曲旋律节奏拍手)。

(3)师生共同边拍腿边念歌词:左右腿交换拍,即念第一句拍左腿,第二句拍右腿,依次类推。

11.汽车实验室建设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实验室现状;实验室差距;建设方案

我院于去年下半年成功升格为生物工程学院,为满足汽车专业发展的需要,汽车实验室需要扩建充实,为此我提出了实验室现阶段及中期的建设方案。

汽车实验室建设是我院汽车专业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办出本专业特色的主要保证。我院在教学和管理改革中,十分重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办学宗旨,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均是以“实践”“应用”为指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并认真组织了实施。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我院在认真研讨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希望在现有教学实验实训设备的基础上,加大对实验室投入。目前,已有一个初具规模与特色的实验室,但不能满足学生实验需要。

一、实验室现状

我院现有一个综合性实验室,发动机实验室、底盘实验室、电器实验室都在一起,面积150平方米。拥有汽车发动机解剖模型2台、汽车自动变速器3台、汽车全车电器实训台1台、汽车4柱举升机1台、汽车ABS实验台2台、汽车空调实验台1台、汽车底盘模型1台、三峰汽车底盘北京吉普底盘各1台、拆装发动机8台、普通变速器6台、主减速器4台、汽车驾驶模拟器5台、电喷发动机2台、整车5辆,另有部分汽车电器、发动机、底盘零部件。可以开出的实验项目20多个,实验开出率98%,同时实验室的时间开放、人员开放和项目开放都进行得有条不紊,仪器设备利用率和设备完好率均达到学校要求,为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实教学质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实验室建设主要差距

虽然汽车实验室的建设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距离职业学院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教学的力度还不够,实验项目的更新率不高。(2)教学设备投入不足。实验设备配置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新的教学实训需求。实验仪器设备套(组)数也不足,不能满足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需求。(3)实验室的综合功能不强。这样不仅不能充分体现专业实验室以教学为主,兼顾科研及对外技术服务,而且也阻碍了教师与实训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使专业实验室的综合效益难以发挥。(4)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还有待充实完善。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还有待充实,如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来进行课程设计还有待进一步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还没有全面展开。

三、建设方案

我院的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社会尤其是企业需求,建设教学及科研功能齐全,专业特色明显的实验室,基本形成以培养学生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具体的实验室建设规划由两大部分构成,即实训室与功能性实验室。

(一)扩建实训室

实训室主要用于学生平时的实验、实习、理实一体化教学,具体按下列要求完成。

1.实训室的布局

将现有实训室面积增至400平方米,分发动机实训室、底盘实训室、电器实训室、检测实训室。增加实验室设备设施,使每个实训室能满足40名学生同时上课。

2.增加实训室的功能

设置一个约40平方米的师生科研实验室,使用配置较高的设备,激发师生的科研积极性。

3.实训室的提升

实训室增加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增加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次数。有时在实验室讲完汽车或其部件结构后,原理就很难讲清楚,必须借助于多媒体教学,但此时又不能再回到教室上课,因为很多实验室离教室都较远,此时若实验室内有多媒体就方便多了。譬如,当我在实验室讲完制动防爆死装置在汽车上的分布、组成后,但因内部结构无法用简图呈现给大家,其工作原理就无法讲,如有多媒体就方便多了。

4.实训室的扩充

补充现在汽车实训室的设备,使各实训室能满足40名学生同时上课,以后可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同步补充实训室的设施。根据现有学生人数及需要增添如下设备:

(1)增添如下发动机电控实验台及配套电脑解码器:本田电控发动机试验台、日产蓝鸟发动机试验台、大众帕萨特试验台、大众宝来试验台共4台。

(2)增添发动机检测台4台及配套仪器、数字万用表。

(3)其它需增添设施见下表:

(二)筹建功能性实验室

目前我院没有这项实验室,但随着我院汽车专业的发展、国家对汽车发展的要求、教师科研的需要,急迫需要建立如下的实验室。

1.发动机性能测试实验室

汽车制造与维修、汽车电子与电器、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运用技术、汽车营销、车辆保险与理赔等专业的工程热力学、发动机原理等课程教学都需要利用发动机试验台进行实验教学,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习测试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能等发动机主要性能的试验方法,获得发动机试验的基本训练;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取理论计算难以得到的技术数据,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发动机性能实验,可以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实验教师也可以进行汽柴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排放性能及代用燃料等方面的实验研究,进行发动机性能改进产品及燃油、润滑油节能添加剂、清净剂效果的试验评定,进行汽车节油技术改造、醇类代用燃料、汽车节油及排放控制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

2.底盘测功实验室

汽车性能、汽车排放等课程教学都需要进行底盘测功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习测试汽车最高车速、汽车加速性能、制动距离等汽车主要性能的试验方法,获得汽车试验的基本训练,底盘测功试验是有关汽车性能测试教学的基础设备。为了控制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促使汽车生产厂家改进产品以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十五”末期的新型轿车、轻微型车、大中型客车、中重型载货汽车应达到欧洲第二阶段排放控制水平,部分中高档轿车和高档大中型客车争取达到欧洲第三阶段排放控制水平,新型四轮农用车要逐步提高排放标准,配备多缸发动机的四轮农用车应达到欧洲第一阶段排放控制水平。汽车排放已被视为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发达国家为此加强对汽车污染的治理。当前为了更好地配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相关法规的陆续实施,国内许多高校都在交通运输和热能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中加大了污染气体测试技术教学及实验的力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周林福.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张弟宁.汽车维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王世震.汽车构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系)

12.科学实验活动方案 篇十二

精彩之一:源起区域, 活动架构自然巧妙

幼儿年龄小, 知识经验贫乏, 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对幼儿的教育必须寻求一种更高效、自然、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为此, 我常在孩子们区域活动时, 当孩子们交流的倾听者, 活动生成的捕捉者。一天, 植物架上一盆芦荟不知怎么被碰断了叶片, 孩子们发现后纷纷议论开来, “它受伤了、哭了, 还流出了眼泪”“它流水了”“那是受伤流出的血, 不是水”……听着孩子们的猜疑、争论, 想着孩子们的所想, 不免心头一动, 这些来自孩子的发现和思考, 应该是最好的生态理念下的素材。于是, 想全面、细致地观察芦荟、了解芦荟在不知不觉的交流中形成了老师和孩子的共同希望。也正是从这里起, 我对《芦荟》这一科学活动如何展开, 开始了架构。

精彩之二:细致观察, 科学素养悄然渗透

在科学活动《芦荟》的第二个环节, 我以一张记录表的呈现、提问的跟进引发孩子的细微观察。“刚才, 我们通过颜色、形状、有刺等特点, 猜出来这种植物是芦荟。可是芦荟完全是绿色的吗?刺都一样吗?”带着这些问题去仔细观察, 或许你还有更多的新发现。”正是这一问题使得孩子们的观察比之前更细致, 包括单片芦荟叶的颜色虽然是绿色, 但上下有深绿、浅绿不同;芦荟的叶片边缘有刺, 但排列并不均匀, 上疏下密;叶片的表面有圆形的斑纹, 但有大有小, 上面多, 下面少……听着来自孩子们交流着自己的发现, 我也在悄然醒悟:我们要使孩子学习的并不是对一盆芦荟外部特征的简单描述, 而是细致、全面地观察、敢于发现、实事求是地呈现发现结果的科学品质的养成。

精彩之三:现场解剖, 探究欲望愈演愈烈

科学活动强调学习的过程, 强调幼儿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强调探索过程, 意味着幼儿要在学习中面对困难、挑战自我、互助协作。

在科学活动《芦荟》中, 孩子们在质疑“摸上去软而厚实的芦荟, 里边又会是什么呢?”有的认为里边是水分, 有的认为里边是油, 有的认为里边可能是牛奶……带着这些争论, 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芦荟叶片、塑料小刀, 进行现场解剖。孩子们发现芦荟的叶片里边有黏黏的汁液, 像我们的“鼻涕”一样;叶片里边还有光滑的叶肉, 仔细看上去有点像玻璃一样透明;这些叶肉拎出来时, 还有像一根根丝一样的东西, 长长的……如果不是让孩子亲历了现场解剖, 看、摸、闻等多感官参与, 何来如此丰富的发现。此时此刻, 孩子们意犹未尽的探究欲, 更把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精彩之四:两次记录, 发现过程清晰可见

记录是科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幼儿把所观察、探索中获得的经验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 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科学意识、科学观念, 更有助于幼儿自我建构科学知识和经验。

在观察芦荟汇总信息时, 孩子们用一尖尖的“∧”表示“芦荟叶片上有刺”, 用深浅不一的绿色便是叶片上下不同的颜色, 当孩子们说到“芦荟的叶片摸上去有弹性”, 我顺势转问孩子“有弹性, 这怎么记呢?”下面的孩子立即给了答案, “老师, 画个弹簧线, 一看就明白”……就这样, 幼儿对芦荟外在特征, 在师生双方的互动中, 用浅显易懂的符号记录, 达成了共识。在解剖完芦荟后, 结合孩子们的现场观察情况, 将抓拍的照片及时贴进集体记录表, 呈现前后两次的观察结果, 更清晰地归纳了芦荟由表及里的相关特征。

精彩之五:经验拓展, 学习品质无痕树立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 当幼儿之间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直接对话、互动时, 他们也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 并在分享中激励探索, 经验丰富拓展的同时, 无痕地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科学活动《芦荟》的最后一环节, 通过截取的视屏向孩子们介绍芦荟的生长环境、品种以及其他相关特征等。孩子们看后争先恐地参与交流, “我原来以为芦荟只能在暖和的季节里生存, 没想到它在寒冷的冬季也能生存。”“我还以为芦荟就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两种, 没想到它有这么多品种呢。”“我只知道在超市里有芦荟做成的酸奶饮料、芦荟肥皂, 没想到它还能做药呢”……此刻的孩子们已经忘却了这是课堂, 依旧兴致盎然地讲述着生活里的见闻。

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多元化的, 我们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不同个体的认知、情感特点及活动需要, 灵活地调整策略, 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有效地促进其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能力的发展。

13.实验小学道德讲堂活动方案 篇十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全体师生思想道德修养、社会文明程度建设水平,增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我校广大师生积极投身道德实践活动,根据县教育局《“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师生“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伴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奉献社会,提升自己的时代风尚,努力达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建设“道德讲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搭建师生道德建设新载体,促进所有师生成为道德建设的主体,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为教育强校提供思想道德保障。

二、“学校道德讲堂”工作原则

1.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师生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宣讲活动及开设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学校道德讲堂”与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相互补充,与家庭、社会教育共同完善,整合学校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综合利用各类已有阵地,以整合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开。3.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活动,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师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促进师生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形成。

三、目标任务

建设“学校道德讲堂”的主要目标是: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为核心,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建设为重点,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小学生“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建设“学校道德讲堂”的具体目标为:形成“好人好报”的社会共识,推动“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把促进转化作为建设“学校道德讲堂”的首要目的,将先进的道德理念内化为群体意识,在行为上由“他律”转向“自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提升素质。营造“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把对学校重点人群的教育引导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使学生在参与中认知、感悟、接受、提高,人人争做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和先行者,使“讲道德、做好人”蔚然成风。

四、建设“学校道德讲堂”的主要内容

“道德讲堂”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建设为主要内容。

1.社会公德建设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以“礼仪”为核心。

2.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以“诚信”为核心。

3.家庭美德建设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等,以“和睦”为核心。4.个人品德建设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等,以“友善”为核心。

五、方式及途径

1.队伍要丰富化。要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宣讲队伍,一是要发挥学校骨干老师、优秀班主任、学科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二是邀请其中的优秀代表参与学校教育,形成育人合力;三是要特别重视发动各级美德少年、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作为宣讲员,发挥身边好人的作用,邀请他们现身说法,以点带面。

2.形式要多样化。以“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模式,设计多样化宣讲形式,使广大学生易于参与,乐于参与。一是“我听”:以培训报告、巡回讲演等形式,听道德故事,悟优秀品质;二是“我看”:以演绎展示、学习发现等形式,把典型事迹和品质形象化、具体化,使之更加可亲可敬可信可学;比如课本剧的道德教育。三是“我讲”:以自我推荐、自我宣讲等形式,讲学生自己和身边的道德故事;四是“我议”:以辩论讨论、评议总结等形式,评议身边的好人故事,挖掘精神实质,不断升华自身道德境界;

3.时间要经常化。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宣讲,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集中宣讲,结合民族精神月建设统一开展活动;要将“道德讲堂”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4.开展“五个一”活动(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

(1)唱一首歌曲:每次道德讲堂开讲前,要唱一首道德讲堂主题歌曲。

(2)诵一段经典:组织诵读一段中华传统经典语录或公民道德“三字经”。(3)看一部短片:围绕主题,组织观看一部道德建设先进人物事迹的短片。

(4)讲一个故事: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体现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典型事例。

(5)作一点点评:评议身边好人好事,讲述心中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

六、组织实施

1.强化措施,注重实效。各校要把建设“学校道德讲堂”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为未成年人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载体,切实负起责任,要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标准,加强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2.宣传反馈,有效推进。各校要建立“学校道德讲堂”建设工作反馈情况制度,要及时报送开展该项工作的好的做法、成效、经验;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校报、板报、橱窗、广播等载体,有效宣传工作成效,不断扩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

上一篇:招商晚宴祝酒词下一篇:浅析公路项目的盈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