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数学教案设计

2024-06-19

《分数乘法》数学教案设计(共14篇)

1.《分数乘法》数学教案设计 篇一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数连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在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分率”与所对应的量的相对性。进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单位“1”“分率”与具体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

1.找一找,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1)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5/7;

(2)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4/5相等。2.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1)篮球有35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5/7,足球有多少个?(2)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4/5相等,六(1)班有女生多少人?

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单位“1”的量,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思辨交流

(一)阅读与理解

出示例8情境图:这个大棚共480 m2,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

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意思是说以()为单位“1”,()是()的()。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意思是说以()为单位“1”,()是()的()。

要求的是()的面积。

(二)分析与解答 1.分析:如果我们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表示整个大棚,你能折出或画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吗?

学生动手操作。

2.解答:看着这张图,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尝试解决。)3.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1)先求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480×1/2=240(m2); 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240×1/4=60(m2)。

思辨:求萝卜地的面积时,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整个大棚面积)求红萝卜地的面积时,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萝卜地面积)

利用上述图例,引导学生整理、思考上述思辨问题,并得出:连续两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两步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

(2)先求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老师问:你能在图上指出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吗?)算式是1/2×1/4=1/8。

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480×1/8=60(m2)。

思辨: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师小结:今后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三)回顾与反思

我们求出的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 m2,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检验一下吗?

生: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 m2,60÷240=1/4,确实是占萝卜地面积的1/4。萝卜地的面积是240 m2,240÷480=1/2,正好是整个大棚面积的一半。

生:从折纸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红萝卜地、萝卜地和整个大棚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符合题意。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咱们班36人,1/3的同学长大后想成为老师,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老师人数的3/4.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想成为科学家? 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呢? 说说你的分析思路,第一步是先求什么?

2、练习三第3、4题: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3、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第一课时),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节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在处理这节课时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乘法这个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专项”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本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借助线段图,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2)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交流。(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渗透思想素质教育及丰富学生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属于两个量相比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如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算理来解答自然成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所以: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算理。

因为本节课涉及的这类数量关系比较特殊,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关键是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所以:

教学难点: 正确找准单位“1”所对应的量。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旺盛,主观能动性极易被调动,同学之间又善于合作和交流,本节的内容又建立在刚刚学过的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突出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新知识,理解算理,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解题方法,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基于以上思考,以“自主学习”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尝试、质疑讨论、挑战闯关等,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另外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出新课标理念中数学感知的直观性原则,提高课堂容量,让学生在发现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其乐无穷。

四、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复习引入

2、新授课

(1)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题中哪一句话告知我们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

(2)画图理解题意,交流探究找解题思路。

(3)课件出示

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3、巩固练习

(1)例题后的做一做

(2)练习三的第3、4题

4、总结、生谈收获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是小学阶段解决问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这种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引领学生:

⑴强化训练找单位“1”,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让学生说出求知量其实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

⑵引导学生从会看线段图入手,逐步学会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⑶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⑷对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抓住第一步求什么?谁是单位“1”的量;第二步求什么?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分步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成综合算式。

教学中让我感到最棘手的是对学困生的辅导问题,多数学困生不能准确找出单位“1”,根据关键句找不出数量关系。课堂个别辅导难以做到全面,课后难以找到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课堂上难免出现使优生感到厌烦的情景。怎样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是我一直在探索而一直得不到解决,还望同事们能指点迷经。

2.《分数乘法》数学教案设计 篇二

一、“分数乘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目标把握不够。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具体化, 强调学习方式、教学活动的多样化。然而,部分教师在“分数乘法”的教学中往往过于追求课堂气氛,对一些习题的铺垫和延伸过于繁多,教学调控能力不强,重难点把握不好,因而出现了课堂教学中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混乱现象,影响了数学教学的优化和整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落实。

2.备课缺乏针对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部分数学教师的备课缺乏针对性,他们的备课大多是以教师用书为参考依据,甚至是照抄现成的教学方案,没有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备课,因此教学方法缺乏可操作性和适切性。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有的教师教学生找关键字,如“比”“是”“相当于”等,甚至告诉学生关键字后面就是单位“1”,从而导致学生思维狭窄,进而出现计算错误。

3.缺乏有效教学策略。

相当部分的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无法满足新课程的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中没有完善、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

4.“以生为本”的认识不到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太少,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来推进课程,有些教师根本就不让学生有质疑的机会,以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比较低。

二、“分数乘法”有效性教学的思考

1.优化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我认真分析教材,把 “分数乘法”的教学目标定为: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并能举一反三解决类似问题;教学重难点定为“由求一个数的几倍过渡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有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我再针对“分数乘法”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

(1)铺垫要与新课紧密联系。一节成功的数学课, 往往与教师的导入、铺垫有关。所以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新课的引入,如在“分数乘法”教学中,我设计了下面的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2说说下面各题中谁与谁比,把什么看作单位“1”。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 /9。

陆地面积是地球面积的29/ 100。

汽车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1/ 5。

甲的3/ 5相当于乙。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复习旧知识作了引导,同时为新课做了铺垫,在找单位“1”的题中我加入“甲的3/5相当于乙”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找单位“1” 不能只找关键字,而是要知道谁与谁比、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要把谁看作单位“1”。

(2)新授要从旧知自然过渡。新教材编写的一大特点是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应根据这一规律, 合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如我结合前面铺垫题中找单位“1”的问题,把“倍数”变成了“分率”“,几倍量”变成了“分率的对应量”,“一倍量”变成了单位 “1”的对应量,数量关系也就变为“单位‘1’的对应量× 分率=分率的对应量”。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实践,把教材中的实例活动化。在教学中,我将教材例题转化为生活中的实例,创设问题的情境,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奥秘,如解决喝了多少升水的问题。

一桶水有12升,昨天喝了1/ 4,昨天喝了多少升?

这样设计有几个优点:一是把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进一步理清分数乘法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二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只是在表述方式上有所区别,从而对分数乘法的意义有比较全面、完整的认识。二是编排逻辑更加清晰,先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如何列式”,再解决“如何计算”。三是突破了教材的限制,通过“问题设置”去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从而拓宽了素材选择范围。四是问题生活化,设计的问题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顺利实现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这一知识目标。

(3)巩固练习既要有针对性又要多样化。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对分数乘法加深印象,牢固掌握本课知识,我由浅入深地精心设计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让巩固练习既有针对性又多样化,全方位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巩固了“分数乘法”的概念。

2.实施多样化的教学,减轻学生课余负担。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变化和学生需求。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地创新“分数乘法”的教学模式,在抓好分数乘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内容,适当地补充数学信息,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的理解和感悟,进一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如我在设计练习时,将看图列式中的“求己修的是多少千米”的问题,通过课件移动变为“求未修的是多少千米”的问题,通过直观的图形转换, 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分数乘法应用题中量率对应的理解,而且轻而易举的掌握了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达到了加大课堂教学密度、减轻学生课余负担的目的。

3.讨论、交流、合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谈分数乘法的教学 篇三

一、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实现知识迁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后面有关知识的基础,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是非常紧密的。由此,教材在修改上十分重视揭示的内在联系,以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掌握新的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数学要求我们去发掘这一特点,更好地组织教学。比如,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是建立整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的基础上,由此,教材在先讲分数乘以整数时,安排了两个复习内容,一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怎样列式,突出整数乘法的意义;二是同分母分数相加,为学习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作好准备。教学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两个复习内容,通过复习旧知,导出新知,运用旧知学习新知,使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迁移规律和迁移方法。教学例1就可分四步:第一步,揭示例题题意,抓住人跑一步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第二步,引导学生想:人跑3步是袋鼠跳一下3个2/11,可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的连加的方法求2/11+2/11+2/11是多少?第三步,引导学生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第四步,归纳出乘以整数的意义就是几人相同分数连加的简便运算;计算法则就是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可使计算简便。从而使学生从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通过迁移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其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二、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数学具有抽象性,这是数学的又一个特点,而小学生的思维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往往都需借助形象直观和具体操作实践。由此,如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具体化,通过直观形象的思维,又抽象出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是教学中应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而通过修改后的教材正反映和体现了这一特点。比如,分数乘以分数就是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引入进行知识迁移。一瓶桔汁重3/5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1/2瓶重多少千克?2/3瓶重多少千克?通过这个实例来理解抽象出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又如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难点是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理解与掌握。教学中就应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依据教材的安排来组织好教学,可分四步进行:第一步,出示例3,理解题意,一个粉刷工一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出示意图,从图意加深对单位1理解;第二步,1/4小时粉刷面墙的几分之分?第三步,拿出一张纸,用它表示这面墙,涂出它的1/5,再涂出1/5的1/4是多少?第四步,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涂的列式并计算,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三、认清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本质特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更好地为实践服务,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修改后的教材在这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的又一明显的特点。那么如何抓住这一特点组织好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分数乘法的应用题,它是学习较复杂的分数乘除应用题的基础。其次,抓住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与学过的整数乘除应用题的联系;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列式计算。三是教会学生理解题意,学会画线段图,通过线段图理解题意,理清数量关系,找到解题规律。线段图可以是单纯,也可以是复线,一般涉及一个量用单线,涉及两个量用复线表示。不论用单线还是复线表示,关键是先找出单位1的量;然后找出比较量,如何表示出比较量,这样,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来计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四是抓住一个数乘经分数的意义理解题意,正确区分比倍与比差两灯不同应用题。比如可示:(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4/5,吃了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学生计算比较,从而看到前者的4是表示份数,分数是无计量单位名的,后者的4/5千克是一个数量,有计量单位名。前者要用乘法先求出吃了多少千克,再用减法求剩余,后者则是直接用减法计算求剩余。一字之差,反映了两类一同的应用题。

4.《分数乘法》数学教案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 自主学习、重点讲解

教学准备及手段 常规的学习用品;课间。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⒈计算下面各题。

×1521×

××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⒉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1.20.43.51.2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⒊谈话导入新课,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⒈出示例题5。

⑴学生阅读题目,理解图中的信息。

⑵组织交流。

⒉解决问题一。

⑴出示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⑵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2.1×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得出:以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是分数和分数相乘或分数和整数相乘,而这个算式是分数和小数相乘。

⑶探索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计算呢?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2.1×=×=(dm)

分数化成小数:2.1×=2.1×0.75=1.575(dm)

⒊解决问题二。

⑴出示问题。

⑵学生独立解答。

⑶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

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

⒋观察比较,回顾反思。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

通过交流,启发学生明白: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合于所有小数化成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当小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计算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8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⒉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⒊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3、4题。

独立解答,讲评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作业设计 完成相关的练习册。

板书设计 小数乘分数

⑴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小数化成分数:2.1×=×=(dm)

分数化成小数:2.1×=2.1×0.75=1.575(dm)

5.《分数乘法》数学教案设计 篇五

学习

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

重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计算方法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向学生介绍很有关的背景知识,来理解题目。

2、出示图

依次取出长方形纸条的1/2,1/2的1/2,再取1/2,并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

1/2×1/2=1/4

1/4×1/2=1/8

3、折一折

引导学生折一折

2)反馈3/4×1/4=3/16

(3)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二、做一做

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1/3×1/5=2/15

1/4×2/33/5×2/9能约分的可以约分

三、巩固练习

1、折一折,涂一涂

1/3×1/42/5×1/3

2、计算

3、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3、4题 学生活动

学生仔细听,然后理解题目的意思

拿出纸条动手操作

说一说怎样用算式解决问题。

1、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竖着对折2次,然后再横着对折2次,涂也3/4和1/4。

2、思考:3/4×1/4=?

3、学生尝试总结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学生独立思考

2、完成,然后交流结果

学生可以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4×8/91/2×9/7

3/8×6/75/24×6/5

2/9×6/7

板书设计分数乘法(三)

1/2×1/2=1/4计算分数乘法时,“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3/4×1/4=3/16

教学反思

借助图形语言,动手操作,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课题 分类乘法(三) 教时 (5)

学习

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 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能进行解答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应用题。

学习

重点 知道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方法,并会应用。

会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分数乘法练习

1.算一算:

4/5×1/2=1/3×5/6=

5/8×2/7=2/3×4/7=

3/7×2/3=4/5×1/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每小时织布8/9千米,2/3小时织布多少千米?

二、课后练习

1.练一练第5题

完成后,对本班同学的近视情况进行调查后,自己提出分数乘法的问题进行解答。

2.练一练第6题。

本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大家一起订正。

3.练一练第7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把数学学习由课堂引申到课外。

三、数学故事

指导学生看图

四、布置作业

伴你成长 学生活动

完成后,说说分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指名读题,说说求什么?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8/9×2/3=

运用分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为题。

注意应用题的解题格式和要求。

看图分析图.

学生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并能提出有关的问题。再说说为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1.算一算:

4/5×1/2=1/3×5/6=5/8×2/7=

2/3×4/7=8/9×2/3=3/7×2/3=4/5×1/9=

教学反思

6.《分数乘法》数学教案设计 篇六

六年级数学学科教师:高春枝

学习

内容

学习

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难

点及

突破

措施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课前

准备

导学案设计 个性化设计

案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5)甲数比乙数少。

2、口头列式:

(1)32的是多少?

(2)120页的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流 1、小组合作学习例2

(1)运用线段图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然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3)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80-10=70(分贝)

(4)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80×=70(分贝)

(5)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3、学习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表示什么意思?(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着重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75+60=135(次)

解法二:75×(1+)=75×=135(次)

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练习

1、练习五第2、3题: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2、练习五第4、5题: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4、5题。

展 作业:练习五第7、8、9、10题

7.《分数乘法》数学教案设计 篇七

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形象生动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时空限制。教师精心设计的专题学习网站能够把数学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地有机整合起来 (如图1) , 能形象生动地呈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呈现的学习内容。

1. 多媒体课件呈现虚拟生活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是有限的、抽象的, 而学生的生活是无限的、具体的。在该教学设计中, 应用多媒体课件有效创设了一系列与数学有关的生活情境:在“准备知识”中有钟面上关于5的倍数问题情境, 买门票时用到的关于5的计算知识的生活问题;在“重点难点”中呈现用5根小棒摆出三种图形供学生选择, 为学生编口诀提供生活情境;在巩固“5的乘法口诀”时, 虚拟了“自动售卖机”对口令买食物的生活游戏情境、电话转盘的生活计算情境, 帮助学生熟记和理解口诀;在指导学生运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时, 网站呈现“小白兔拔萝卜”的童话故事情境, 生动地激发了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欲望, 还有运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停车场”、“买东西”、“折纸”、“春游坐船”等生活的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运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 还向学生提供了生活图片库, 启发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2. 网络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拓展学习空间

基于“资源”的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与研究性, 也就是强调学生主动学习, 独立思考, 勇于探索与创造的精神;对教师而言, 则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正确的方向, 创造充分的条件。本次的教学设计,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倡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在本专题学习网站“学习资源”一栏, 向学生提供了“本地资源 (图2) ”、“远程链接”、“搜索引擎”、“实验工具”等, 为学生提供了“搜狐”、“雅虎”、“百度”、“G oog le”等搜索引擎, 推荐了“听、读学习乘法口诀的软件”、“乘法口诀积木”、“教材投影片”、“用E xcel两步制作乘法口诀表”、“乘法计算器”等五种实验工具, 这样的学习资源选题内容正确、逻辑严谨, 层次清楚, 拓展资源内容健康、合情合理, 突出专题特征, 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拓展了学习内容,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

在本课的“重点难点”学习中, 让学生根据电脑虚拟的小棒图自主合作地编口诀、记口诀, 体现了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实践显示, 学生对此种学习方式表现出了很强的主动性与合作精神。在这样的课堂上,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讲解知识点, 而是引导、答疑和解惑, 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在“练习测试”阶段, 教师在“游戏乐园”中, 为不同基础和学习进度的学生, 提供了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数学游戏, 供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对于某些知识, 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 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学生, 教师通过“学习扩展”栏目, 提供课外学习资料和辅导, 帮助他们运用网络去获取更多的知识。作为教师, 要借助主题学习网页随时给学生提供有效的个别化辅导, 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自主地探究情境化的数学知识, 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还能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师生、生生之间合作互动

传统课堂中的以师生面对面的互动为主。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与教师交互, 还可以在网络课件与学习内容方面进行交互, 通过B B S论坛系统、E-mail、聊天室系统、公告板等网络协作学习系统与教师同步或异步交流。教师可以发布信息、参与学生的讨论, 或对学生讨论中的观点加以点评, 个别化辅导, 为学生解惑答疑, 并在师生交流中抓住机会生成新的问题, 从而延伸成探究学习的主题。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问题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本课中的专题学习网站设置了“讨论区”, 供学生在网上讨论问题、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站《5的乘法口诀》开设的讨论区中, 提出合作讨论的主题“你在生活中发现哪些事物是用上了‘5的乘法口诀’的”,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 从“家长的话”、“老师的话”、“同学的话”中, 大家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讨论, 在讨论中得到共识, 升华认识, 最后, 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在“成长小脚印”中发表。

评价方式多元化、人性化

教育过程本身就是民主化、人性化的过程。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对”与“不对”来评价, 或者以“分数”高低来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既单一又冷漠, 无法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 要改变教师对学生的单一评价, 关注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倡导多元化、人性化的评价方式, 这样才能凸显学习主体的作用。通过学生自评、教师评学生、学生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 对学生进行多元化、人性化评价。

在《5的乘法口诀》的专题网站, 支持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在完成“准备知识”、“重点难点”、“知识探究”、“练习测试”时, 主题学习网页随时给学生提供有效的个别化辅导, 评价学生完成的情况 (如图3) , 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对问题进行反思。

在主题网站“练习测试”栏中, 给学生提出了实践活动, 建议学生用相关的小知识和图片制作成数学电子报, 或者写数学小日记, 上传到作品展示区。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 存放在知识库内, 与其他学习者共享。学生根据活动要求, 完成学习任务, 把学习成果发布, 进行展示。在本课设计中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 除了通过制作展示成果的网页外, 更多的是在班上举行信息发布会, 让学生把自己寻找到感兴趣的信息, 以及自己浏览网页后的体会, 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评论或进行演讲交流;还可以举行展览会, 在橱窗内展示学生收集的信息、完成的作品图片、评价的文字。

8.解决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几点策略 篇八

1.引导学生通过关键句子分析数量关系。学生在经历了分数乘法计算及分数意义教学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数量模型。教学中,笔者抓住关键句子,注重引导学生找出两个相比较的量,分析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楚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例如,让学生理解“玫瑰的花期是芍药的”这句话时,先让学生找出表示单位“1”的量是“芍药的花期”,再让学生理解玫瑰的花期当于芍药花期的,从而得出数量关系式:玫瑰的花期=芍药的花期×。鉴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讲解的时候,多出示几个相关的练习,讓学生多读、多说,找出单位“1”的量,理清两个相比较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借助线段图,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标准(2011版)》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画图既可以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加以外显,又可以将现实情境抽象为数学模型,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对句子进行充分理解后,引导学生尝试画出线段图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直观的表达方式,可以很清楚地看见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例如:李爷爷家养了18只鸡,鸭的只数比鸡的少,李爷爷家养了多少只鸭?学生在理解“鸭的只数比鸡的多”这个关键句子时,学生仅仅凭借这句话理解起来很吃力,很难找出数量关系。

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帮助分析数量关系。首先,可以画出表示单位“1”的量,也就是鸡的数量。然后再根据关键句子画出鸭的数量,这里知道了养鸭的数量比养鸡的更多一些,多多少呢?多的是鸡的数量的,这个怎么表示出来呢?通过题意,我们可以知道这里的1/6也就是把鸡的数量平均分成6份,鸭的数量多了这样的1份。鸡的数量和鸭的数量通过直观的线段图表示出来了,这样的直观表征方式,可以很清楚地看清楚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列式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3.引导学生尝试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提高思维的发散性。数学的表达与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同时说一说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拓宽思路。引导学生学会把解题思路有理有据地表述出来,同时听一听别人是怎样思考的,通过互相交流,提高思维的发散性。

在对分数乘法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时候,笔者给出这样两条信息:校园里有杨树20棵,柳树比杨树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进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柳树比杨树少多少棵?柳树有多少棵?柳树和杨树一共有多少棵?解决这些单一的问题都很简单,教学中,应当重视对问题的分析和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得出基本数量关系是: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对于问题:杨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学生给出的答案一是20×(1-)+20,二是20-20×+20。他们的解题思路都是先求出柳树有多少棵,在求柳树和杨树一共有多少棵?在教学的时候笔者肯定这种解题思路,同时问学生:还有什么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杨树和柳树一共占了杨树的几分之几,杨树相当于杨树的“1”倍,柳树相当于杨树的(1-),杨树和柳树一共占了杨树的(1+1-),所以求杨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相当于求杨树的是多少。

9.《分数乘法》数学教案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教学重点:通过线段图理解分析分数一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选其中两题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2×325××3940×

×××××

2.根据意义,列出算式。

4个20个70个

4的20的70的二、新授

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乘法应用题

1.出示准备题。

20的 是多少?6的 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小结。

2.出示例1。

学校买来100千克的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教师边指导学生读题边画线段图。图略。

(2)提问:已知条件是什么?所求问题是什么?(在线段图上指出来。)吃了谁的 ?

吃了100千克的,就是把100千克平均分成几份?吃了其中的几份?

(3)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解法一:100÷5×4=80(千克)

(4)教师小结,并引入第二种解法。

上面这个解法是根据已学过的整数乘除法来解答的。我们还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分数乘法来解答。板书:解法二:

(5)提问。

吃了,是吃了谁的 ?

应该把那个数量看作单位“1”?

要求吃了100千克的 是多少,该怎样计算?根据什么列出乘法算式?

(6)列式解答:解法二100× =80(千克)

答:吃了80千克。

3.教师小结。

上题“吃了 ”是指吃了100千克的,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要求100的 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来列式解答。以后我们遇到这类乘法应用题时就应该用解法二,即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来列式解答。

三、复习巩固

完成第6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题后再让学生试着讲一讲,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什么列式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要注意认真读题,弄清题意,看谁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然后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分数乘法应用题。

五、作业

练习十四第1~5题。

课时2:巩固练习

教学目的和重点:会根据题意作出线段图,正确解题

教学过程:

1.复习(作出线段图列式计算)

(1)320亩的 是多少亩?(2)40吨油的 是多少吨?

2.补充相关例题.(2~3应用题)

理解题意确定单位1,作出线段图。

列式计算。

3.小结

4.作业P71~72 / 6~10补充相关题目。

课时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带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第70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1~16题。

教学目的:能准确地确定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理顺思路,列式计算。教学重点:通过线段图理解分析分数一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1.复习.的 是多少?的 倍是多少?

五年级有学生18人,参加数学竞赛的占全年级学生数的1/3,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多少人?

2.新授例

2、小林身高1(3/5)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7/8,小强身高多少米?

1)让学生读题

2)利用线段图示帮助理解题意

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7/8,就要把小林的身高看作单位“1”。要求1(3/5)的7/8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也用乘法计算。

1(3/5)×7/8=7/5=1(2/5)(米)

答:小强身高1(2/5)米。

想一想:如果把上题改成下面的题:

小强身高1(2/5)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1(1/7)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1)让学生读题

2)利用线段图示帮助理解题意

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1(1/7)倍,就要把小强的身高看作单位“1”。1(2/5)×1(1/7)=7/5×8/7=8/5=1(3/5)(米)

答:小林身高1(3/5)米。

3.练习P71做一做并补充相关练习。

4.小结

5.作业P72 / 11~16(分析15,16)

课时4:混合练习

教学目的:牢固确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解题思路,比较熟练地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1.分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2.补充相关应用题(2~3道)。

读题讨论作图解题。

3.分析讲解 P73~74/ 18、20、21

4.小结

5.作业 P73~74/17~22.(17注意:单位“1”是去年种的花生数。

18注意:单位 “1”都是180千克。

19注意:单位“1”是排球的定价。

20第一小题的单位“1”是计划耕地。

第二小题是减法。

21注意:单位“1”是小汽车的1/10。

10.分数乘法教案 篇十

分数乘法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正确灵活的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1.说出 、、米 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 是多少?6的 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

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质疑、悟理

(一)教学例1(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编)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数量间的关系.

2.分析.

教师提问:重点分析哪句话呢?“吃了 ”这句话是分率句.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

3.画图.(演示课件:分数乘法应用题1)

画图说明:a.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

b.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

c.画图用尺子,用铅笔.

4.尝试解答.

解法一: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千克)

解法二:

5.小结:知道一个数是多少,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二)巩固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 ,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

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教学例2

例2.小林身高 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演示课件:分数乘法应用题2

2.求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实际上就是求 米的 是多少,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

3.列式: (米)

答:小强身高 米.

(四)变式练习

小强身高 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三、归纳、总结

1.今天所学题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用分数乘法解答的题的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入手分析?

共同点:都是已知单位“1”和分率,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从分率可入手分析

四、训练、深化

(一)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一只鸭重 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 ,这只鸡重多少千克?

2.一个排球定价36元,一个篮球的价格是一个排球的 ,一个蓝球多少元?

(二)提高题

1.一桶油400千克,用去 ,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一桶油400千克,用去 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五、课后作业

(一)修路队计划修路4千米,已经修了 。修了多少千米?

(二)一头鲸长7米,头部长占 。这头鲸的头部长多少米?

(三)成昆铁路全长1100千米,桥梁和隧道约占全长的 。桥梁和隧道约长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

分数乘法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景。

2.出示复习题

3×2/5 4/5×2

3.顺势导入新课:分数乘法(三)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画图引导学生理解1/2*1/2的算例。

2.出示3/4*1/4引导学生验证上面的计算方法,岩石推理过程。

3.出示2/3*1/5, 5/6*2/3写出计算过程,小结计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1-3题。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预习:教材10-11页练习一。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法则: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分数乘法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授课课时:11课时

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材第2、3页。

授课时间:1.2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 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发现规律,创造规律。

分数乘法教案 篇4

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复习和分数乘法的计算、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以及求倒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

教学过程

一、基训

A、1、填》、《、=A》B》0

4/5A/B( )A/B

4/5B/A( )B/A

A/54/B( )4/5

2、一个真分数乘以一个假分数,结果大于真分数,对吗?

3、A、B互为倒数,那么1/A、1/B也互为倒数,对吗?

B、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计算带分数的乘法应注意些什么?

4.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可以应用哪些运算定律?

5.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6.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时,只要意思说得正确就可以了。有些问题还可以问一些与之相

关的问题,如运算定律的表达式以及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数等等。

二、综合练习

1.找1。

甲是乙的35 。乙是甲的35 。

甲比乙的35 多1。乙比甲的35 少1。

甲的35 和乙同样多。

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教师可再补充几题:

2.做口算练习。

3.求下面各数的倒数。

2/7 1/9 6 20 0.6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小红体重42千克,小云体重40千克,小明的体重是小红和小云体重和的1/2,三人共重多少?

5.已知a4/3=11/12b=3/3c,a、b、c都不是0,谁大?

三、小结(略)

四、补充作业。

分数乘法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探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及约分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唤醒认知

(一)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相加是多少?10个23的和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口答

(三)感受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1个相加太麻烦了,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会想到用乘法表示成 ×21)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21表示的含义。 揭题:怎样计算 ×21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

二、出示问题,探索新知

1、自主学习红点1。

(1)出示窗1:小鸟风筝的尾巴是用5根布条做成的,小鱼风筝的尾巴是用6根布条做成的,每根布条长都是 米。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出示红点1问题: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布条?指名口头列式。

(2)自学提示: ×5表示什么意义?两个小朋友分别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自学课本47页。

(3)交流、质疑。

(4)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计算5个 相加是多少,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但结果是相同的。你喜欢哪种方法? 教师指出,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其中连加的步骤在计算时可以省略。 板书简便的写法: ×5= = (米)

2、自主学习红点2。

(1)出示问题:做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布条?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指名板演。集体评议。

(2)比较计算过程,分类梳理:a先计算再约分;b先约分再计算。讨论:哪种算法更简便? 6× = = =3(米) 比较两种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6= =3(米) ×6= ×6=3(米) (3)小试牛刀(突破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6× = ×13= 评议谈体会。强调:分数乘整数,通常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3、归纳概括: 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用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 应注意什么?(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三、分层练习,强化认知 .巩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自主练习第1、2题:看图写算式。集体订正,说说乘法算式的意义和计算过程。

2、计算擂台。自主练习第3题,巩固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

3、明辨是非。

4、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 1/9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7/10 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分数乘法教案 篇6

教学内容:课本练习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2.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教学难点:依题意正确画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白羊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

3.教师给上面的第2题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

(1)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是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

(3)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有40只黑羊。()?

二、新授。

1.出示例3。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指名读题,说也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画: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从已知条件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元)

(4)检验,写答语。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下的做一做,先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后,进行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3.小结。

从上面的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今天学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四的第6、7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解答这类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四的第8~10题。

教学反馈:

分数乘法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相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1)8+8+8=()()

(2)54=()+()+()+()

(3)5个12是多少?列式为()

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二、引导探索,展示反馈

1、揭示课题。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分数乘法。首先学习分数乘整数。

2、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出示P8例1。

(2)表示什么意义?

(3)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人走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

(5)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怎样列式?

(6)++,这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可以怎样列式比较简便?

(7)3表示什么意思?

(8)把3和125的意义相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本部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3、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用加法算:

(2)用乘法算:

(3)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教学例2:6

学生试做,强调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5、尝试练习:P9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P9做一做第2、3题。

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课堂练习:P12练习二第1、2、4题。

4、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一种稻谷每千克能出大米千克,100千克稻谷能出大米多少千克?

11.《分数乘法》数学教案设计 篇十一

教材分析: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一块重要的基石,它在整个数学计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课学习的是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此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一幅“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并学会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学情分析:在本册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本单元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数目大了些。因此在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3.学会运用乘法口诀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用一句乘法口诀写两道除法算式,并学会运用乘法口诀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的参与式教学(四人一小组),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背诵7、8、9的乘法口诀

师:小朋友们,上学期我们都学过了乘法口诀,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记忆力,一起来背诵7、8、9、的乘法口诀。七七四十九起。

生:七七四十九。

二、合作探究

教学例1。(1)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师:现在有一个班级也要搞一些活动来庆祝六一,来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些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都做了些什么?

生:做彩旗、做五角星、做爱心气球。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可真仔细!他们呀在分组做彩旗、五角星和爱心气球呢。好,现在我们一起去瞧瞧彩旗组做得怎么样了。(课件展示37页主题图)从这幅图上,你们能找到哪些和数学有关的信息?接着在找找这里面的小朋友们会遇到什么问题?你又能不能帮帮他们解决问题?现在你们四人一小组来讨论一下刚才老师说的几个问题,然后把你们讨论出来的结果写下来。现在开始吧!

(老师走到组里,看看学生讨论的情况,参与到部分组里,和学生一起讨论。)好,讨论时间到,请做好,经过激烈的讨论过后相信小朋友们都有结果了,那谁想来展示一下他们组讨论出来的结果呢?这位小朋友,你来。从这幅图里,你能获取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他们做了56面彩旗,然后想要把这些彩旗挂成8行。

师:找得真好,请坐。掌声送给他和他的小组。彩旗组呀一共做了56面红旗,要挂成8行,这是我们能得到的信息,其他的小朋友们,你们找的是不是也一样呢?那接来,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的问题又是什么呢?哪个小组来说说?

生:平均每行挂几面?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

师:嗯,好,请坐!你们说他们小组提的问题好不好啊?(好) 也把掌声送给他们。好,现在我们一起把你们找到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读一下。(学生读题目)好,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哪个小组来分享一下他们的解决方法呢?这位小朋友你来代表你们小组来说说吧。

生:56÷8=7(面)

师:好,56÷8=7(面),那你是怎么算得56÷8=7来的呢?

生:用乘法口诀算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师:说得真好。表扬他和他的小组。他们是用除法来算的,56÷8=7(面),(板书)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你们是不是也是这样算的呢?

(4)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引导学生找出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两道除法算式这一规律。

师:好,他们就把这些彩旗挂起来了。但是问题又来了,他们发现这56面红旗要是挂8行在教室的话,太窄了,显得教室很不好看,那怎么办呢?小朋友们一起来说说。

生:把他们挂成7行。

师:哎呀!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到了挂7行,那又要怎么挂呢?

生:平均每行挂8面,56÷7=8(面),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7的商是8.

师:嗯,看来我们的小朋友是越来越聪明了,来,都给自己一个表扬。

(板书)我们也是用除法来计算,56÷7=8(面),用到的口诀也是七八五十六。好,小朋友们,现在你们来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和这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两道除法算式都可以用七八五十六来求商。

师:说的真好,还有吗?

生:也就是说七八五十六一句口诀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師:小朋友们真棒!都被你们发现了,我们可以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且一句乘法口诀又可以写两道除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分组讨论完成38页主题图剩下的两个问题。

师:好了,现在彩旗组完成了,还有五角星组和爱心气球组,现在小朋友们的四人小组的讨论又要开始啦,像彩旗组一样,你们帮剩下的两个小组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先从图上找信息,再提问题,再来解决,现在开始吧。

(老师去各组巡视,对遇到困难的小朋友分别进行指导)

2.归纳小结:

师:我们在计算除法算式时,先看一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另外,为了方便今后同学们计算,老师送你们一首《乘法口诀求商歌》,跟老师一起念:“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啥就商啥。”

四、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例2:

56 ÷ 8 = 7 想:(七)八五十六 49 ÷ 7 = 7 想:七(七)四十九

56 ÷ 7 = 8 想:七(八)五十六 27 ÷ 9 = 3 想:(三)九二十七

五、课堂作业

1.教材38页“做一做”第1`~3题,

2.教材39页“做一做”第1~3题

六、教学反思

1.由复习旧知识作铺垫,再由具体情境引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本教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实际问题。如“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学习求商计算的必要性,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

12.分数乘法教案 篇十二

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课时:1课时。 总课时:1课时。执行时间:

课题: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 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5个12是多少?怎么样列式?

算式:12+12+12+12+12=60或12×5=60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2、 计算:

2/7+2/7+2/7 3/10+3/10+3/10

(1) 说一说算法,(2)说一说表示的意义,(3)这道题是否可以用乘法计算?能写出乘法算式吗?

二、 尝试、探究

1、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学生说,教师板书:2/7×3 3/10×3

(2)学生交流。(3)教师强调意义。

2、 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 学生试计算3/10×3,汇报交流,

方法一:因为3/10+3/10+3/10=9/10,所以3/10×3=9/10.方法二:3/10里面有3个1/10,3个3/10里面就有(3×3)个1/10也就是9/10.

(3)肯定学生想法,

课件演示【例1】看教本: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2/9块,3人一共多少块?

(1)学生审题, (2)引导学生看思考,

(2) 学生交流板书:

用加法算:2/9+2/9+2/9=2+2+2/9=6/9=2/3(块)

用乘法算:2/9×3=2×3/9=6/9=2/3(块)

答:3个人一共吃2/3块。

(4)小结计算法则:

三、 巩固练习

1、 做练习一的第1题。

2、 做一做,

四、 作业:第3、4题。

13.分数乘法教案 篇十三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分数数据的一般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揭题

二基本联系

三、合练习

四、堂小结

五、作业

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1、提问: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2、根据条件找单位1,说说数量关系式

(题目见幻灯课件)

3、解答应用题

例1、从甲地到乙地公路长180千米,一辆汽车已经行了全程的,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为什么用乘法算?

1、对比练习

做复习题第9题

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做复习第10题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追问:第一步要求什么?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第二步求什么?又是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3、做复习第11题

4、做复习第12题

讨论:有什么办法知道哪一辆车离中点近一些?

这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什么?基本数量关系是怎样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连乘应用题要怎样解答?

复习第7、8题

课后感受

要让学生学会想到有困难时可借助线段图帮助理解。

14.分数的乘法的教案 篇十四

月浦实验学校2011.10.11张晴蔚 六(6)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法的法则,并利用法则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

等能力。

(三)情感目标:1.在师生互动中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

2.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

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通过直观认识分数乘法的意义,孕育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 小明、小丽家买了一只大西瓜,他们将西瓜均等的一切二,小明说:“这一半留给爸爸妈妈

吃。”小丽说:“好的,那剩下的一半我们再一分为二。”问小明、小丽他们各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1.分数3

4的意义?

2.2×3表示什么?

3.45×2

表示什么?

4.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都表示一张纸的12,画斜线部分各占

1的几分之几?各是这张纸的几分

之几?

5.试一试:计算

(1)37×25(2)58×59(3)5

6×7

结论:

1.两个分数相乘,将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公式:

p

mpmq

×n=qn 2.整数与分数相乘,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不变。

公式:

pq

×m =pmq

3.分数乘法

pq×mn的意义:在分数pq的基础上,把p

q

看作一个整体,再把它均等的 分成n份取其中的m份,其结果为

pm

qn

。4.“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例题讲解 例1.计算

(1)5132

6×3(2)8×5

(3)5312×6(4)12×10

注意:1.计算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2.结果保留最简分数 例2. 计算

(1)10153×15(2)312×23

4巩固练习1.口算

(1)11212×3(2)3×5

(3)38×23(4)54×34

(5)4×58(6)1

×9

2.计算

(1)124

13×2(2)7

×14

(3)8×53

6(4)24×3

(5)12135

×23

3(6)4×4

(四)本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练习册P18/

1、2

(二)(三)

上一篇:重大火灾隐患约谈会领导讲话下一篇:简历的教育状况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