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有感

2024-10-06

读《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有感(共16篇)

1.读《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有感 篇一

读《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有感

[马博士观点分享]

1、在美国,我对小学教师和教学观察得越多,就越发的激起了我的好奇,即使是专家教师,绝对有信心的富有经验的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他们似乎并没有全面的小学数学知识。奇怪的是,中国的小学教师比美国的小学教师能更好的理解数学。

2、马博士通过案例“两位数减法”“多位数乘多位数”等,细致的比对了美国教师与中国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各自的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对帮助自己国家孩子掌握算法也各有优势。

3、中国教师在分数除法的计算中显示了分数知识明显比美国教师扎实得多,中国教师了解分数和其它数学知识之间的丰富联系,并能在不同数之间熟练换算,另外还了解分数除法的模型与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模型是如何联系的。美国教师在做分数除法时没有那么多的考虑,他们的理解只有一个感念来支持——整数除法的等分模型。从而他们不可能对分数除法的意义产生概念性的描述。

4、教师学科知识和他们的描述之间的关系:大多数美国教师倾向于用现实世界的例子来描述分数的除法。中国教师使用的话题范围广,但较少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毫无疑问,把学校数学学习和学生的校外生活联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学懂数学。然而,现实世界本身无法产生数学内容。无论一个人关于学生生活的知识有多么丰富,无论一个人有多么强的动机要把数学和学生生活相联系,没有他所要的表达的扎实的数学知识,他仍然不可能产生概念上的正确描述。„„„„„„„„„„

《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用巨大影响的“小册子”向我们展示:中国的数学教育并非全无是处,以致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抛弃传统。相反,中国的某些长处往往自己都不认识。本书对中美老师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中国的教师知道的更多些,有什么能比这个更简单的?本书的关键思想不是中美教师间的比较。本书的核心是马博士对两组不同理解的性质的分析。中国教师更容易形成“基础性数学的深刻理解”。马立平一开始提出了美中小学教师在内容知识和理解方面的差异的原因,但是关键是关于理解的思想。她开发的数学理解的思想,所强调的是知识的各个方面,是更有利于教师向学生讲解重要数学概念的能力的。他提出了理解的四个性质——基本概念、关联性、多元表征、纵向的连贯性——为教师掌握那些用于理解和指导学生思考所必需的数学内容,提供了有效的基本结构。书中看似探讨数学教学实践,但同时也关注了那些教学和教师教育政策制定者。政策制定者强烈主张,未来的教师要展现出他们拥有教授学生所必需的教学内容知识。马立平的工作应当指导政策制定者来推动评价的发展,促进未来的小学教师达到基础性数学的深刻理解,而不是那些肤浅的程序和法则知识。在中国,教师的工作还包括花时间和提供支持,来精心钻研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集体探讨,这些对教师的工作是绝对必要的。美国教师在教学日没有机会进行集体探讨,因此可能会教授了多年也没有加深对所教内容的理解。相反,中国教师在这样一个工作环境中能有不断学习的机会。

通过马立平的阐述,我深刻理解一位合格的数学老师的重要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与教学预设并不矛盾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出现时,教师应顺势而为,果断地调整教学策略,放弃预先准备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更符合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实际。这样做不仅能使教学预设和生成性浑然一体、自然顺畅,还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及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教材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教材应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学案,不应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教条,教学活动应做到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和独特个性的教学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应尊重学生的求知热情和独特见解,教学应是师生相互沟通与启发、互动共享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师教生学、以教代学的单边活动,应努力开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局面。教师以从容的态度、灵活的机智,去化解、启发和引导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实践去磨炼。教学的真正价值,是在学生思维处于愤懑状态或者一时犯错之时,教师有效地加以引导,纠正学生思维的偏差,达到更高的学习境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的主体地位起来越受到重视,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起来越深,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之后,就会在课堂上生成大量资源和信息。对此,教师要区别对待,对学生基于文本生成的独特见解,教师可顺应学生思维走向加以提升,对于那些即兴闪现的智慧火花,教师应敏锐捕捉并予以适当鼓励,对于部分错误的信息,教师也不应一味批评和打压,以免损伤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错误信息也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反馈,反映出学生在知识上的漏洞,教师应宽容学生的错误,及时抓住契机,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不断完善知识构成。实践出真知,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学方案,而把目标教学机械化、任务化、封闭化,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把预设与生成有机地融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才能让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一位好的老师,不但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适合自己教授的孩子的学习方法,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适时调整。一位好老师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调整航线,使船不偏离航线,稳稳当当的航行在大海中。

2.读《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有感 篇二

一、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一)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好问、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 新颖、新奇的问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思维热情, 可以较快地吸收这些知识.当今是信息技术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的青少年独立探索精神、为我道德理念、独立主体意识、异类文化语境等突出, 对于新思维与新事物能够较快地接受.但注意力不持久、不稳定也是他们的心理特点, 所以他们多变、缺乏耐心, 如果对某一事物关注的时间较多, 很快就会失去兴趣.

由此可见, 小学生在学习上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但是需要正确的引导.小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感官对图像、实物、形象化的符号等进行感知, 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年龄的增长,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会逐渐减少, 同时逐渐加大抽象逻辑思维的成分, 不过就算是这样, 小学生也并不能完全脱离形象化思维.形象思维形式是直感、意象、想象等形象性的观念, 是反映对象事物的形象, 能够通过感官感知的图形、形象符号、图形、图式等是其表达的手段和工具.低年级的小学生对抽象性的知识, 尤其是比较枯燥乏味的知识可以说毫无兴趣, 但对形象的事物却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受生活阅历、认知规律、思维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小学生在掌握和理解数学语言方面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的大多数知识点都有着前期的基础和后期的发展与深化, 数学有着严密的抽象性和系统性, 是逻辑性和科学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随着数学自身的发展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 数学不仅是一种语言、一种工具, 更是一种文化.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有着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作用.数学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活的、动态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对数学的一种普遍认识为:数学抽象难以理解, 数学就是计算, 数学枯燥乏味, 数学就是测量.

不管是中学的数、理、化, 还是今后学习的其他科学文化知识, 都要以小学数学为基础.从小学数学教学本身特点的角度来看, 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说是思维活动教学.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 它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 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中的简单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索精神, 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教学方法

(一) 培养兴趣

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是数学的特点, 但是这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存在矛盾, 因此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会认为数学枯燥乏味, 尤其是在学习数学时会遇到各种困难, 这样一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变得非常被动, 一些学生甚至会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遵循数学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采用推理和阐述的教学方式, 那么不但学生很难理解其中含义, 更会造成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数学教学形象化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 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化难为易, 用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学生快速记忆知识.

2.调动参与性与主体性

有极大的热情、活跃的好奇心、较强的表现力是小学生的特点,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绝不可忽视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 要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的调动起来.

3.生活化数学问题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我们可以把数学问题改变成生活画面或者是生活场景, 用生活实例来进一步加强概念的理解, 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把数学问题展现出来,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4.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提问方式, 如:联想提问、辩论中提问、以问引问、生活中提问、实践中提问等等;对于一个个数学情境我们可以采用大量的图形、图片或多媒体技术来展现;不拘一格的表扬方式, 如:语言法、奖品法、态势法以及展示法等等;此外, 还可以利用游戏来进行教学, 如:笔算接力、找朋友、夺红旗、口算、开火车、组数对口令等.

(二) 启发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突出帮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以及培养数学思维.为了给学生必要的数学技能与知识做基础准备,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内容中体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数学思维特征与形式.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要将解题和计算的方法教给学生, 还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探索数学规律, 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增强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并解决数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要充分利用、学习和挖掘教材资源.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形成数学结构, 建立数学概念.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得到新规律, 发现新知识, 从学会到会学, 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设计富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 以此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积极思考.让学生逐渐养成理智自律的人格、朴实严谨的科学态度、自强勤奋的探索精神.

三、总结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兴趣的开发.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 设置教学活动, 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杨庆余.我们应该怎样教数学[J].学科教育, 2001 (12) .

3.读《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有感 篇三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学习兴趣 教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 2015 )06-0002-02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数学启蒙的开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智力水甲还会受到一些身体发育上的束缚,没有达到健全与完善。数学教学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在初始阶段对其认知的程度,所以任课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要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给学生留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和个体成长的空间。在这一阶段的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的兴趣,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将来数学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阐述

(一)当前小学教学的特征分析

学习数学这门学科,就要求学生要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和较高的逻辑能力,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和系统性,各个知识点之间都会有着衔接的关联性。所以学习数学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是,必须要将所学的知识点做系统性的整理与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联系,同时也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前半部分的知识点有所疏漏的话,必定会为后期新知识点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阻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所学内容,稳步进行学习,重点知识要反复练习,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概括

小学生处在身体与智力展的关键时期,已经具备了对周围事物的初步观察能力与分析的能力。但是由于生活经验比较少,所以很容易对事物的形成产生各种各样的疑惑,这也就是学生好奇心的发端。慢慢的就会形成对事物的发问心理,这种心理有益于学生的思维形成与智力开发,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最新的科研成果走进课堂的教学和学习应用中去,比如,多媒体教学的设备和网络教学的兴起,使得在高新技术时代下成长的学生具有更辽阔的视域和感知,能够很迅速地了解新事物、接受新事物。但由于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性格,会有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有度的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和科学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学习模式比较单一化和规范化,知识点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小学生由于处在发展的初始时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常常比较喜欢具有创新与新元素较多的事物,这就难免会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而数学课程学习的难度也是逐渐增加的,这就使学生会对数学产生一种畏惧和和排斥的思想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的策略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使得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对其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形象化的图片和数学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展示,另外,还可以利用小组做游戏的方式,加强与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从小就培养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对其以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引导性作用;养成科学的思考方法和感知方向,有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力。同样,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学习数学的基本技能与知识点的运用进行有机的结合,用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迅速地掌握学习技巧,并在实际学习中得以有效的应用,这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思维形成过程和思维培养形式。教师要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探索的精神去研究数学的规律和发现数学的学习要点所在,逐渐启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更好地理解数学这一概念,建立数学的思考模式,并从中不断地探寻与发现新的知识点和运用数学思维的优势,形成理性的思考方式,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基础性工作,并逐渐地使学生形成条理化、规范化的数学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知识的欲望,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就要做到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教师要做好课堂的引导性工作,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启蒙与智力的开发,促进学生思维的健全与拓展。

参考文献:

[1]刘玉玲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J]科教文汇,2012,(15).

[2]王雪莲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研究[J]才智,2014,(5).

[3]罗艳波.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4,(1).

[4]蔡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10)

4.读《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有感 篇四

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阐述了与小学数学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并结合案例谈思想方法的教学。下篇介绍人教版各册教材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在上篇中,通过王老师提供的一些案例,更加有利于读者(老师)了解和掌握思想方法;在下篇中的教材案例解读分册编写更有利于教师使用。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我们平时所说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法”不是等同的概念。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理性认识。数学方法一般是指用数学解决问题时的方式和手段。而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提炼概括。

数学思想较高层次的基本思想有三个:抽象思想、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与抽象有关的数学思想主要有:抽象思想、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集合思想、变中有不变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与推理有关的数学思想有: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几何变换思想、极限思想、代换思想;与模型有关的数学思想有:模型思想、方程、函数思想、优化思想、统计思想、随机思想;另外还介绍了其他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学美思想、分析法和综合法、反证法、假设法、穷举法、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应用等。

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进一步提炼和概括,它的抽象概括程度要高一些,而数学方法的操作性更强一些。人们实现数学思想要靠一定的数学方法;而人们选择数学方法又要以一定的数学思想为依据。可以说虽然它们有区别但是又有密切联系。

以下以《三角形内角和》为案例,谈谈我读完这本书的收获: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理性思维形式。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模式,一般包括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过程,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结果,其实质是“发现-猜想”。而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其本质是证明和计算。如:多边形内角和就是通过“先归纳后演绎“的推理过程。教学中先使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出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这是合情推理,接着通过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过程进行演绎推理,并进一步要求学生推算十边形的内角和,以及内角和是1080度的图形是几边形,引导学生将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一般方法运用到特殊情境。所以在小学生学习新知时,大多先借助合情推理在不完全归纳中理解一般原理,然后在练习和实践中演绎。在教学中要针对例题的特点引导学生经历“先归纳后演绎”的过程,从而培养推理能力。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5.读《我教小学数学》有感 篇五

碧莲镇中心小学 徐仙乐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标”、“新课程理念”等一系列的名词被追为时尚,与之有关的书籍也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在这些书籍中我最喜欢李烈老师编著的《我教小学数学》,它让我深知要当好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刻苦研究与数学学科有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孩子学好数学的积极性,要研究如何真诚地爱孩子,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让我找到了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符合的要求。

一、教育要以人为本,符合时代的要求

如今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顺利而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势必要以“爱”为教育的核心。教师只有充满对学生、对学科、对事业的爱,才会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符合时代的要求,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高标准地去“教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承认学生有出错的“权利”,对于回答失败的学生,应给予弥补的机会,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获成功的机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居高临下”,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认真听取学生的各种意见,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赏识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有时学生精彩的发言恰恰是问题的根源。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从自身找原因,采取“内归因”的做法,而不是去指责、埋怨学生。教师应注重自己的教学艺术和言行,努力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来获取学生的信任。这正是新时代的教师应遵循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这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教学要“以爱育爱”,努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以爱育爱”是本书阐述的中心之一。教师只有对人生、对事业、对学生爱得真诚、爱得执著、爱得深刻,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行为的感染、情感的迁移,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师以自己爱的情感培育学生爱心的途径,即称之为以“爱”育“爱”.书中列举的 “第一印象不可忽视”、“人人说‘我行’”、“人人来‘表现’”、“‘出错’是‘权利’”、“站到学生中来”、“亲师才能信道”、“数子不如奖子”……都是以“爱”育“爱”的一系列理论和具体做法。在这种“爱”的教育方式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摆脱“目中无人”的教学方式,把课堂教学看作是生命交流的过程,用满腔的热情去尊重、理解、支持和热爱每一位学生。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而且能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真正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同时这种美好的情感体验和育人工作相结合,可以使教师更深刻地感悟到工作的价值、生命的意义,感受到教师工作的高尚。从而更爱自己的工作,并会以更大的热情献身于自己从事的事业。

三、立足新课标,能科学的运用教学方法

“以会教会”是本书阐述的另一个中心。新时代的教师要出色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势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师素质,尤其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能力。以自身的“会”教会学生的“会”,这就是“以会教会”.新世纪对学生的“会”的要求更高了,教师“会”的内涵自然也就更丰富了。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一颗爱心,而且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要有专研、发掘教材的能力,要能科学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例如每节课的前三分钟教师应创设内环境,激发“生长点”,即积极做好知识准备工作,激活旧知识,根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对于较难理解的新知,应选好“突破口”,联系生活,化解难点。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主张低起点,高终点的原则,深挖数学思想,构建“浅出”的教学过程。重视解题策略,寻找最佳方案。让孩子们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

四、能从实践中探寻合理的教法

理论总是来自于实践,而又必将回到实践中去。新时代的教师要擅于从实践中去探寻合理的、适应所教学生的教法。比如,对学生作业本的使用,可要求学生写上“日期”、“作业出处”,划上边线,左边写题号,右边写题,要求有写算式草稿的地方,不准单用草稿纸。这样能大大降低计算的错误率,还可培养学生做事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教师对事业的负责、对孩子成长的负责,是一种爱的表现。又如,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是具体的,知识点之间又常常是有联系的,通常称为“知识链”.对于知识点和知识链,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沟通进行引导,使所学的知识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而且有利于知识的提取和应用,更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最终形成一种学习的能力。再比如,作为数学老师,在课堂上,除了掌握生动、亲切的有声语言,还可以适度地运用无声语言。这是因为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思维往往需要的是一种静静的环境、无声的氛围。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无声的、深刻的思考空间,教师应做到(1)话不能太多。(2)时间要给够。(3)减少无意识的干扰。(4)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方法。如果课上能营造这样一种氛围,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呈现一种有动有静的美,一种无声胜有声的美。由实践中找到的理论是有根据的,是站的住脚的,是不同于空中楼阁的哲理论述,是新时代的教师可以模仿,可以参照的可靠依据。

五、相信学生,正确运用评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应该想到自己是教师,其次才是数学教师。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的公民,在小学阶段要为孩子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而不仅仅是要他们学好数学。事实上,学校里往往会看到语文、数学、英语不相上下的孩子居多,而有偏科悬殊的孩子居少。所以孩子的广泛爱好,有助于其智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科学习,自然也有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首先要相信每个孩子在不同层次上都会有发展,在不同方面都会有各自的才能,在孩子成长中教师也应该帮助他充满信心,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努力创造条件,让不同的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体验不同的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做到正确的评价每一位学生。教师的评价要能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要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的爱,要让学生看到希望,从而产生动力。对于学困生要给予适时的“不错,有进步!”;有的孩子解题方法新颖,就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对于错误较多的同学也别忘了写一句:“最近怎么了,为什么错误比较多,应该找一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师。”这种适时适度的评价既能让学生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势头,又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的情。

6.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感 篇六

单位:大安山中心校

姓名:杨永君

任教学科:数 学

联系电话:6037379

3《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书心得

最近我又详读了张丹教授所著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真是受益匪浅。《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在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理念下,对小学数学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做了细致分析,涵盖了课程目标、课程主线、具体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建议。对每一课程主线的教学策略的描述还有具体的案例跟以说明和分析,既有面上的宏观把握,又有点上的具体分析,对小学数学老师来说可谓是一本教学宝典。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的阅读学习,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较好地领悟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真谛,掌握了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策略,从而提高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这些对于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手段,尤其是反思自己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效率方面有了很大帮助。

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由于善于与人合作和交流在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之间不仅仅依靠个人的自主建构,更为重要的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不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实现的,所以在各方面的交流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在交流中要给学生思考和做出判断的时间,正如杜威所说:“许多儿童由于缓慢,由于不能迅速做出回答而受到指责,其实,他们那时正花费时间积聚力量以便有效地迅速处理他们面临的问题,在这种场合下,若并提供给他们时间和闲暇,从而不能做出真正的判断,那就是鼓励迅速的但却是仓促的浅薄的习惯。”没有经过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有怎能期待他们能真正理解这些新知识呢!

2、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并捕捉价值。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学会倾听,特别是当学生的想法和教师不一致的时候,首先要尊重,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想法,其次就是捕捉学生想法中的价值。由于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儿童,我们不可能完全的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因此当一个属于孩子的想法诞生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倾听,并尝试去理解他的想法,从中捕捉重要的教育信息,以达到丰富学生思维的目的。

3、促进生生交流要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有价值的想法,老师可以通过追问等方式激发生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做法进行比较,在交流中突出不同做法的价值之处。另外还要鼓励学生亲自实践,让精彩的做法每个人都能试一试,在做一做中加深学生的认识。我想学生一旦提高实践得到了结论,必将是一种深刻的记忆。

4、对学生出现的困难提供有效帮助。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往往不希望看到学生出现困难和错误,实际上学生的困难和错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如果我们能关注,并在课堂中巧妙利用,同样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推动和深化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要回避学生的错误,对于学生的错误要正确面对,不但能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还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和灵活反应能力。

7.读《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有感 篇七

华老师虽然是一名数学教师, 但却有着厚实的文化功底。原因就是他读得书多。从我国古代的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到黑格尔、恩格斯、爱因斯坦;从诗歌到故事他都能结合课堂中发生的事, 在全方位的反思中恰当地引用, 而且他还善于以日常生活中的事, 如农民种地、打篮球等事情联系到教师的教学, 联系到数学。这些, 除了都得益于他的喜读善思, 还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一个工作繁忙的教育者, 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了如此多的书籍, 在敬佩的同时也感到惭愧。现实中, 我们自己总是抱怨没时间读书, 时间都用在备课、批改作业、订正作业等等杂事上了。却不知道, 我们平时的备课基本上是在做无米之炊。没有理论作指导, 纵然想破脑袋, 得出的也必然是肤浅的东西。纵使在比赛的时候设计的教案很华美, 但是只是图顺利, 图评委老师看着喜欢。也有为了需要写论文的, 真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我们平时真正思考如何教学的很少, 我们只是当教学是个工作而没有当他作为自己的事业!

华老师把数学不仅仅当作他的工作, 而是把他当作自己的兴趣, 一种乐趣。所以他说他就是数学, 而我更觉得华老师在数学课堂中更像一个玉器雕刻家。玉不琢不成器,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美玉。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位美术老师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一块洁白无瑕的汉白玉雕刻成了寿桃价值连城, 而有一块玉上面却有个黑色瑕疵, 当众人都认为它卖不出好价钱的时候, 它却被雕刻大师用白色的部分雕成寿桃, 黑色部分雕刻成黑色的蝙蝠, 取名为“福 (蝙蝠) 寿 (寿桃) 安康”, 卖出了更好的价钱。让我联想到这个故事的是看华老师的“善待差错”和“感谢差错”。课堂上, 面对学生回答提问、习题演算、解决问题的出错, 很多教师总是很恼火, 这么简单的问题你还出错?到底有没有听?华老师却说要“善待差错”、“感谢差错”。他告诉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出现的问题, 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 要冷静地分析、恰当地评价、灵活地纠正。“错误就是美丽”, 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老师都是这么说的, 但是, 却不一定是这样做。很多时候, 我们面对学生的错误, 不问其价值, 常常一时怒起, 失去理智般地责骂学生。华老师却能真正认识到学生的“错误就是美丽”, 而这份认识不是一种虚空的如喊口号般的老师“爱”学生, 它是一种有底气的认识, 积淀。当学生尝试用量角器量角, 角的顶点却对准了量角器的弧度时, 华老师用灵动的语言解读了学生的差错:“哟, 真会动脑子, 虽然没学过, 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量但在动脑子, 我觉得也挺好的。”接着, 华老师请那位出现差错的孩子上台展示, 让差错的价值辐射到全班, 借此来引导学生从寻找角, 到学会画角。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特别是公开课的时候, 都是千方百计地避免差错, 当避免不了出现差错的时候, 我们都是那些“众人”, 而华老师这个时候不是尽力地去遮掩这些瑕疵, 而是“变废为宝”, 把这些差错转化成一种能源。华老师对于差错资源的有效利用, 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也给我们指引了一盏明灯, 相信“课堂因融错而精彩!”会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同。

8.读《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有感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创造性思维;培养

G623.5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弊端,严重限制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不适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未来改革发展的需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策略的探索与创新,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转型。小学数学传统教学模式不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了小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重视习惯养成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会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复杂性、难渡性的特点,很多小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进程,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使学生能够尽快进入课堂教学状态,提高注意力保持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师科学引导

小学教育处于基础教育的开始阶段,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展开预习。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并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给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一方面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时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设置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不要偏难偏深,以免打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动手操作的探索型预习任务,或者引导小学生运用互联网搜集学习素材,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保持感性化的认知,为小学生课上学习打下良好基础[2]。

二、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决定了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期,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在形成发展的开始阶段,小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是无限的,而小学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塑造学生思维形态的教学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运用多元教学策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策略,为小学生创设交互式教学情境,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为不同的小组布置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展开自主探索,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小学生用批判性思维保持对学习内容的质疑精神,从而使小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认知模式,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二)开展头脑风暴

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一套具有逻辑性与层次性的探究型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培养小学生思维的快速性、灵活性、多元性,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也是激发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实际,将趣味性与知识性有机融合,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是决定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关键和基础,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小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另外,创造性思维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应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潜力。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受益一生[4]。

参考文献:

[1]甄香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1):140-140.

[2]李玲.小学数学课堂应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6):26.

[3]杜立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究[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2(11):58-59.

9.读《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有感 篇九

陈瑛

读了《怎样教小学数学》一书,深深地被邱学华老师折服。他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值得我学习。读了这本书后,觉得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令我收获良多。

这本书分数学教育观、口算教学、笔算教学、珠算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应用题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与批改、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小学数学教育评价、小学数学教学史等十三讲来全面介绍如何在小学进行数学教学。细细品读,我总能从书中感悟到许多,学到许多……

这本书全面、精湛、创新地涵盖了整个小学数学的各个方面:培养兴趣、狠抓两个基本、体现三个为主、做到四个当堂、应用五步教学法、实施六段式结构。做到了理论与现在的新版教材相结合。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问题就是数学问题,也不等于数学问题都是生活问题。数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和研究周围的世界,把生活和实际中的问题抽象概括成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符号去思考。

课堂上除了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的指导也是不能忽视的。必须挑选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和要在解决问题的关键处进行讨论。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时能够做到讲在要害处,讲在刀口上。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能得到足够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应该把各种学习方式优化组合起来,一切从学习效果出发,哪个有效就用哪个。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模仿记忆。在教学中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掌握了知识的来源过程,才能进一步提高数学思想,灵活运用结果,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真正地提高课堂的实效。

10.读《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有感 篇十

做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有感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老课题,但不同的时代应赋予不同的内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问及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几乎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流利地回答: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但广大教师恰恰对备课、上课和评课这些日常的工作感到茫然,在课堂实践中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惑:老教材能体现新理念吗?如何体现开放?研究性学习是怎么回事?怎样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如何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黑板还要不要?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怎么办?如何体现算法多样化?„„说明“怎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和“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仍然是他们最为关心而又把握不定的问题。于是,在课堂上,就难免看到一些与素质教育要求相违背的做法。

本书作者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陈述对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怎样上好课,怎样备好课。而下篇则以一个个案例为主,从案例中分析,透视,反思,从一个个课堂片段中理解新课程,新数学,针对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而解决的。这是一本实实在在的书,以一名小学数学教研员的旁观者的身份去感悟课堂,从许多的发生在日常教学中的生动的具体的事件,有些是课堂教学创新的亮点,也有些是令人惋惜的课堂败笔,但他们都是来自于外我们对课堂的潜心探索和事件,都曾是在每一位执教老师的教学生涯中有过里程碑意义。通过这些案例,本书的作者用心感悟,他的体会与思考,都有着冷静和理性的思考。本书的所有案例都来自第一线,来自一位小学数学教研员的一本厚厚的听课笔记,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财富。

11.读《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有感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运算技能

数学是以思维为核心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时,我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采用“开火车”的方法让学生按座位顺序依次读数,如从3990读到4008,这样就让每个学生积极思维,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他们感到学数学轻松有趣。在小结时,我编了一首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即读数要从高位起,数位顺序莫忘记,千位是几读几千,百位是几读几百,十位是几读几十,个位是几读作几,中间有“0”读一个,末位有“0”不要读。让学生通过这首顺口溜牢记“万以内数的读法”,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样就把“快乐”带进了课堂,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学习情境,发展思维能力

情境是以具体事物为依据的,在教学时注意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二年级“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如例题“一辆公共汽车有乘客36人,到某车站下去8人,上来了12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在课堂上,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接着请孩子们按座位顺序从第1个到第36个同学站起来(表示车上原有乘客36人),然后说到了某站,让第1个至第8个孩子坐下(表示下车8人),再让第37个至48个同学站起来(表示上车12人),这时让学生数一数站着的同学有多少人?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车上共有40人。”紧接着由学生尝试列式计算,他们会很快列出算式来,即:“36-8+12=40(人)”。由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思维过程一清二楚,列式计算就轻而易举了。

三、提高运算技能,培养思维能力

1.重视口算,培养习惯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通过口算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口算,以培养其良好的口算习惯。

2.掌握规律,深化练习

例如:1/5÷3+4/5×1/3,可以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分配律变形为:1/5×1/3+4/5×1/3=(1/5+4/5)×1/3=1×1/3=1/3,这样使计算快速、准确,既深化了练习,又促进了学生思维。

四、重视操作实践,发展思维能力

如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由学生复习分数的意义,接着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白纸,仿照多媒体演示,先第一次对折,然后提问:“它的一半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它的一半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学生答)让学生将纸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再第二次对折,再提问:“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二。”(学生答)接着让学生第三次对折,继续提问:“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八分之四。”(学生答)通过三次对折,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初步感知,然后要求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分析:三次对折过程中分数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归纳出操作过程中分数的本质特征:涂色部分的大小没变(分数的大小没变),而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了变化。也就是从1/2-2/4-4/8,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没变;从4/8-2/4-1/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也没变。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初步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准确、完整、科学,进一步提问:“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0可以吗?为什么?”“如果不同时乘或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成立吗?”这样要求学生从不同侧面去观察、比较、分析,从而更准确地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强化学生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在复习“平均数应用题”时,我让学生回顾归纳出“平均数”的数量关系: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接着出示以下问题,如:

1.五年级平均每人糊纸盒多少个?

2.五年级平均每组糊纸盒多少个?

3.五年级平均每班糊纸盒多少个?

让学生说出以上问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练习思考出求“平均数”的关键,求平均数,就要找准总数量和总份数。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应条件,也使学生掌握了解题技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2.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篇十二

由于学生所生存的环境不尽相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造成了差距。而通过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学习数学所存在的差异,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 注重数学思维能力同数学知识、技能相结合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并不是仅仅将数学知识全部灌输于学生的脑海之中,同时还要利用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由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将数学思维同数学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进行较为有效的数学知识学习,继而加强学生对数学能力的理解。

2. 数学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培养,对于促进学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具有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思维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由此,数学思维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故而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较为重要的,它不但能够让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同时能够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策略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所谓数学思维,它包含着较为丰富的空间想象力与归纳总结能力。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发现问题、观察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故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1. 以具体到抽象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在进行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概念理论的教学。而概念理论方面的知识相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抽象,故而难以使学生有效理解知识。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以具体实物进行教学,再慢慢脱离实物,向抽象的知识转化,从而有效地让学生形成抽象性思维。利用具体的实物进行数学教学,不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能够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相关定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有效的培养与发展。例如,在进行“1~5的认识与加减法”教学时,学生虽然很容易就学会1~5的数,但要有效地使学生掌握1~5的加减法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教室里的实物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法。比如以五个粉笔为例子,一个粉笔加上一个粉笔,让学生自己数数有几根粉笔,以此类推,让学生通过实物掌握五以内的加减法。

2. 通过数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身边实例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活动。对于每一环节的数学知识点,教师都应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从而有效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以前学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有效掌握现在所学的知识。而这正是通过数学重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通过这样方式,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回顾,有效地巩固了学生新学到的知识,提升了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在进行“6~10的认识与加减法”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以前所学的“1~5的认识与加减法”同时要将“6~10的认识与加减法”知识融入问题之中去,使学生通过对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进行解决,对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同时有效地掌握新知识内容。

3. 通过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来源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数学内容相结合,以生活中的数学例子进行教学,使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促使数学课本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对此,教师需要有效地指导学生将数学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与生活中,促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对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有效地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由此,利用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不但能够有效地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但要使学生学到基本的数学知识,为今后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同时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是主要途径。对此,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不断更新数学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小闯.合理挖掘数学中“错误”的价值[J].考试周刊,2012(79).

13.读《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有感 篇十三

提起写小学数学论文,一直是困扰着我的问题。看到论文这两个字,总是将深奥,高不可攀等词语与之相联系。在教学中,时常有思维的火花,可是,一想到论文写作的难以操作,便放弃了念头,于是,有些的想法也便紧跟着夭折。读了这三篇关于小学数学论文写作的文章,我改变了原先对论文写作的观点,有了全新的认识。现将感悟总结如下:

一、我们教师可以写什么样的论文?

说实话,原先对于论文的概念,并非很清楚,而对于写什么类型的论文,也是知之甚少。通过读这几篇文章,对于这几个问题有了真正的认识。

我们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其成果大部分是以教研论文形式体现的。教研论文不像科学研究论文那么严格,它是一个范围比较广的概念,它大体包括以下六类:

1、教学改革与实验的论文;

2、教学理论介绍;

3、教材分析;

4、教案与教学实录;

5、教学心得体会与经验介绍;

6、习题分析。其中第1类属于报告;写第2类文章目前对我们教师来说要求比较高;主要是第5类文章;第6类则是比上述几类层次更低一些的文字材料;但以上6类只要写得有理有据,我们都统称为教研论文,论文的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结论要明确。另外教学论文可分为调查研究、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理论研究专论、随笔、杂谈、反思、案例、学术报告、科技论文等多种类型。有时一篇好的教案,一篇好的课堂实录,也是一篇教学论文。

二、如何写数学论文?

读这几篇文章,对于论文写作的格式,步骤,我有了清晰地认识。1.确定合适的选题和角度

教学论文的选题有大有小, 有难有易, 必须从实际出发, 适当确定。太大了, 力不胜任, 难以完成, 会挫伤写作的积极性;太小了, 轻而易举, 不费力气, 不利于用己的锻炼提高。2.定好论文的标题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标记, 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 具有画龙点睛吸引读者的作用。因此, 标题要内容具体、反映中心、用词精当、长短适中,但是,也不可为了哗众取宠而故弄玄虚。3.安排好论文的结构

在安排文章结构时, 一是要围绕主题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 选择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根据需要适当安排, 做到层次分明、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二是要正确反映事物的规律, 就是说, 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和事物的内在联系, 必须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4.写好提纲

5.按照提纲撰写初稿

提纲只是文章的一种预想, 一个轮廓, 不可能对每个细节都考虑得那么周密、完善。写作中如果发现观点或材料的某些细节与原来提纲的设想不吻合, 就应该核实材料的真实性,必要时要对相关的论述进行修改;如果发现有些观点或材料不恰当或者不确切, 就应该中止写作,重新收集材料,重新审视自己的论点。

三、什么样的文章是一篇好文章?

学会了写论文,便不得不考虑,如何才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什么样的文章才是一篇好文章。陈洪杰老师的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点:文章的切口不宜过大。

求大、求全,是现在一线老师很突出的一个问题。第一个策略就是:小切口、大手术。第二点:避免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有各种各样的变式,要警惕。表现之一:片面的理解。表现之二:对新词的崇拜。表现三:新形式的错误组合。第三点:要有鲜活的例子。

例子是叙述的起点,是理论的例证,是智慧的载体。——而事物在更大层面上的内在联系,往往用例子比用道理更容易说明。

第四点:要贴着例子去说理。

第五点:好文章要有开门见山、直来直去的文风。

14.读《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有感 篇十四

作者:可艳

寒假里,我读了《名师课堂DNA解码(小学数学卷)》,书中集中展示了柏继明、刘松、赵云峰、沈百军等12位青年小学数学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以教学片段、经典课例形式呈现,并分享了名师的教育教学智慧。

这本书足足有两厘米厚,刚拿到这本书时,很犹豫。自参加工作以来,好好静下心来读过那么几本书,但是这么厚的一本,什么时候能读完从没想过。但是从翻开第一页,我就被深深吸引了,这不就是我一直希望阅读的那种类型的书嘛,我真是受益匪浅。

书上没有长篇难懂的理论,也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就是一个个贴近我们教学实际的经典课例,名师的一言一行,学生的精彩回答都在字里行间显露无疑。一直以来,都觉得名师是遥不可及的,能在网络上找到一段名师执教的视频,搜索到一篇名师的教学实录都是极幸运的事。可是今天,我却捧了满满一手的教学片断,经典课例,我选对了。

书中鲜活的课例深深吸引了我,但课例之后名师的教学反思,同行的深刻评论,让我对课例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惊叹,通过评论的解读,我更明白了为什么精彩,知道课例中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有太多的地方值得自己学习。“面对这个问题怎么办呢”、“你有解决的办法吗”、“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哪种方法更有说服力”,自己一次次在课堂上觉得词穷的地方用上这些语句就能顺利连接,名师的课堂没有哗众取宠的游戏,看似平平淡淡,但学生却总能听的津津有味,这是教师的魅力,更是数学思考的魅力,是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数学的世界。书中,名师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课堂,而且有自己执教生涯中积淀形成的深刻观点。柏继明老师“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智慧永远弥补不了品德的空白”的话让我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了新的理解,沈百军老师说:“让儿童喜欢数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把枯燥的数学变成好玩的数学,把冰冷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火热的数学思考,学生才能喜欢数学,爱好数学。”这让我重新定义了自己“引领者”的身份。“只有自己深入思考(包括对学生的思考、对教材的思考、对课堂的思考),才能生成自己的观点。一个有想法、有观点的人,即使是错误的,也能得到多人的注意,如果观点正确,那就有更多人的认同了”。这让我对自己的成长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思考,学会思考!

15.读《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有感 篇十五

小学生学习数学会受先天条件、环境、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因此每一位同学学习数学的能力都存在差异。有的同学有先天的思维能力, 对于知识的学习, 往往是一点就通;有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在学习中可以举一反三, 能够很快掌握所学知识;有的学生在学习数学中, 领悟能力较差, 勉强可以靠死记硬背公式对一般问题进行解答, 但是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则六神无主, 不能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 最后灵活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因此, 对于领悟力较差、灵活运用能力较差的这一类同学, 则需要依靠后天的思维能力培养, 才能使其慢慢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解决数学知识中一些较难的题目。

二、数学思维在小学教学中的体现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和技能密切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并非单纯地老师讲课、学生听课, 而是对学生素质全方位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通过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只有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较好的理解, 否则学生若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 忽略了思维能力的作用, 则不利于学生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

2.判断力体现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知识, 可以对身边所发生的事物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并且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对事情提出质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 对事件提出质疑及其见解, 进而促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体现学生综合素质

在小学教学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通过思维能力,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进而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 最后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学生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 需要有极强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而学生总结能力的体现, 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小学数学学习中, 思维能力主要应用于比较强的推理归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发散的思维能力、善于观察的能力。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将思维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就会对数学知识产生好奇的心理, 当对数学的好奇心转变成求知欲时, 学生便会产生丰富的想象思维,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例如, 小学数学课题“三角形内角”中, 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将三角形准备好, 在课堂上让学生手动测量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 并且将每个角的度数记录下来,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任意说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 老师则一下将另一个角的度数报出来。学生则会很好奇老师为什么可以一下就回答上来, 进而就会对接下来老师讲解的内容充满兴趣, 通过此类方式, 教师可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精心设计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问题,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思维活动, 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如, 小学数学课堂“最小公倍数”中,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必须要包含各自特有的质因数和共有的质因数呢?学生拿到问题便会开始思维活动, 相较于以往老师讲解一大堆, 学生听得似是而非的教学方法来说, 此类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 并且学生在解答问题时, 会积极开动脑筋思考, 为了将问题的答案找出来, 就会将思维变得积极活跃起来, 长期下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出发,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探索数学教学创新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 以提问的方式把学生引入思维活动中, 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由此可见,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还有利于展现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敏锐思维能力最重要的阶段。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 具有有效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 训练其数学思维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思维能力。分析了小学生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进而讨论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关键词:数学思维,综合素质,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1]孙艳明.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案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王雅琴.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32) :79.

[3]庞惠琳.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课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16.读《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有感 篇十六

[关键词]数学情感;思维品质;调查分析

一、调查背景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儿童后续学习、生活,甚至是未来工作的重要基础。然而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儿童的认知因素,重视儿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变“双基”为“四基”,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有效整合,即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新的形势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理解知识本身蕴涵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重视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路走来,我们接受着洗礼与冲击,教师的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仅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大家意识到,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促进儿童主动地学习,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探索和渴望,它对于儿童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对于“情感态度”方面的课程目标,目前多数教师只是停留在认识层面,空洞说教多,思考贯彻少。

二、调查情况

笔者所在区域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源、师资等都比一般学校要强,但却比不上市里的学校。

2015年9月3日笔者在该地区四所学校五年级25个班中抽取了7个班的学生作为样本,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75份,回收372份(整份问卷中有漏答或回答选项相同的视为无效问卷),问卷回收率达98.93%。

调查问卷参考了延边大学张研硕士论文中有关数学情感的测试卷和华中师范大学赵雪硕士论文中有关数学思维品质的测试卷,在此基础上综合而成,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等;第二部分为调查问题,共设52个项目。由于笔者和另六位施测教师均为施测班级新接手的数学教师,并且一再告诉被试调查结果与他们的学习成绩无关,因而保证了调查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计分法,要求被试选择与自己实际情况最为接近的选项,对选择“完全符合”“比较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1分。所有问卷内容录入Excel2007软件,并通过SPSS 17.0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由表2可知,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整体情况良好,而相比其他因素,小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总体较弱,但各个学生在该项目上的差别不大,在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这两个项目上差别较大;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品质的整体情况良好,相比其他因素,小学生的独创性思维总体较弱,但各个学生在该项目上的差别不大。

由表3可知,男女生数学学习情感和思维品质整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只在思维的批判性这.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由表4可知,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不同学校班级在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焦虑这几个维度上均存在极度显著差异(P<0.05,且P<0.01)。

由表5可知,2、3、4班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品质整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在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这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灵活性和独创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

四、结论与思考

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和思维品质总体情况良好。良好的情况往往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客观环境的影响有关。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在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方面的个体差异,以及在思维的独创性方面的欠缺。

由表3可知,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男生的整体情况要略高于女生,其中学习兴趣上男生要高于女生,学习动机上男生则低于女生。笔者认为这种细微的差别原因可能是:男生的兴趣更为广泛,更容易被更多的新奇事物所转移;而女生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上普遍比男生要早,虽然数学未必是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但她们更懂得数学应该是很重要的学科,或者更清楚学习的好坏对于她们的重要性,因此她们的学习动机更为强烈。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品质在性别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思维的批判性方面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倾向于模仿,形象型思维占绝大多数,她们更多地依赖家长和老师,遇到问题习惯于顺着套路去思考;而男生中独立思考者较多,他们更多擅于抽象思维,分析处理问题时能够自己思考,他们喜欢挖掘题目所隐藏的内在原因或联系,并善于比较,注重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事物间的联系。

由表4可知,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各项指标在不同班级均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同时,经过两两比较可以发现,2班的各项指标水平都处于最低,3班和4班之间却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2班教师没能真正做到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注重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有了进步,教师没能及时鼓励引导,这样就使得该班学生对于本身很抽象的数学内容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也逐渐减弱。另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给予学生无形的学习压力,却忽略了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培养,从而导致学习焦虑。

由表5可知,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品质在不同班级存在着显著差异,特别表现在灵活性和独创性上。两两比较发现,在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方面,3班明显高于2班;在思维的独创性方面,4班高于2班;无论是思维的哪个维度,3班和4班都没有显著差异。分析不难发现,2班的大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不善于变通,不能深入分析、评价和独立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更不能突破常规的程式去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看法,如此就导致知识的系统性较弱、结构性较差,从而不能产生较大的思维跨越,思维品质比较低下。

虽然本次问卷调查仅仅是在部分学生中进行的,但它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中能反映出一些问题,即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和思维品质虽然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不同班级间却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不同班级的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将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和思维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希望通过自身和同行们共同的努力,让学生从内心喜爱数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和发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上一篇:机关党支部争创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党组织活动总结下一篇:六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