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2024-07-12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精选8篇)

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篇一

初探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摘要: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也很不一样,来自不同小学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很大。因此本文针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学方式无法再沿用旧的方式时,提出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分层教学体现在多个方面:学生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堂教学的分层、课堂练习的分层、测验的分层和教学评价的分层。本文主要讨论如何进行分层,以及进行分层后如何安排教学,来提高分层教学效果的。关键词:分层教学、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原因其他学科的老师说计算机课好上,是因为它没有中考高考的压力。而计算机老师说它难上,主要难在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为没有中考高考的压力,以至于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不重视,把他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笔者对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进行了一个调查统计,了解到有些小学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那么这些学生可能就没有碰过电脑。而有些尤其是城里的小学,在三年级至六年级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那么这些学生等于比前者多学了4年电脑,那么差异可想而知了。

2、学习条件各不相同,条件好的学生,自己家里已经购置了电脑,甚至从小就开始接触电脑了,成为了一个“电脑小专家”了,而另外的学生,除了在学校上信息技术课时有机会接触电脑外,没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3、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

4、学生自身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等。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的限制,出现了好的学生,接触电脑早,基础好,学习爱好高,接收能力强,自学能力也相当好,有了这些基础后他们的学习是非常顺利的;相反,另一部分学生,他们接触电脑的机会很少,或者对电脑并没有什么爱好,接收能力也相当差,课堂习惯又不好。针对这一现象,假如仍是用老的教学方式,将相同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差异性很大的学生,势必会造成好学生吃不饱,教师的过多讲解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浪费,不利于他们的更进一步发展;差生则会认为讲解进度太快,自己无法跟上,以至丧失了学习爱好,越学越差,形成对信息技术课的惧怕心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差异大的学生进行分开教学,成了势在必行的方式,由此笔者想到了分层教学。

二、分层教学的概念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先后达到目标要求。分层教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在于: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素质教育的三种特性:基础性、全体性、发展性。

2、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解决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矛盾。

3、重视中学生在由少年到青春期过渡阶段心理、生理、情感、意志、品格的不稳定性和知识、智力、能力与行为的差异性。

三、分层教学的实验笔者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把七年级、八年级各一个班作为实验班级,那么,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分层的呢?首先,笔者让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填写一个调查表,了解学生有没有学过电脑或者有无参加过爱好班、学过哪些知识点、家里有没有电脑、对学习哪些内容感爱好,自己在电脑方面有没有什么专长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调查可以初步了解各个学生的一些情况,从而为分层做好铺垫。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会表现出一些分化现象。此时,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尊重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高层学生为优等生,他们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对电脑很感爱好,学习自觉,理解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中层学生为中等生,电脑基础较好,理解接受能力较好,但在学习上只求过得去,欠缺强烈的进取心。低层学生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理解接受能力也较差,他们在学习上往往也不努力。但是必须注重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实行升降级制,学习期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为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机房中进行组织教学的,所以恰当的排位置也是很重要的。笔者将高层学生安排在机房的边上两排,而让中层和低层学生交替坐在中间两排,方便老师对他们的指导教学,低层学生碰到不懂的问题,从心理上说,愿意接受比自己稍微好一点或者差不多的同学的帮助,高层学生在一起学习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得到提高。这种排位置的方法,有利于老师上课进行组织教学,有利于进行个别辅导,也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由此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需要以下五方面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不同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就应该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把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主要提高在理论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操作技能,通过自学把握如书本中的开动脑筋、亲身体验或者课后的高层次习题;中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目标上,要求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略微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重点培养操作技能,把握的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把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上要求能模拟完成相关的操作。下面以教学《打字练习》一课为例进行说明。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严格按照键盘指法,正确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把握键盘指法,正确快速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把握键盘指法,正确快速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字。、课堂教学的分层课堂教学的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例:在教学八年级《电子邮件》这一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几种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计论、研究其他收发方式就可以了,必要时再作一些指导和点拨。而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之后,就要求列出并讲解其他一、二种收发电子邮件的具体步骤,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对低层次的学生,采用的方法则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先作一些演示和讲解,学生把握了最基本的Web方式后,再给出几个任务,让学生去尝试练习,必要时还要再做一些演示。、课堂练习分层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的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的70%,做到多练。可见课堂操作练习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处理得好,学生的操作能力将会得到飞速提高。因此,在分层教学中笔者很注重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比如:在做比如将一个文件从A盘复制到D盘题目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要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把握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进行复制,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3种以上的复制方法,中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2到3种方法。凡是提前完成本堂课操作任务的同学,可以让其担任老师的助手或者辅导员,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测验分层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练习或作品制作,有时可以给出一些附加题供学生选做。比如:在学完word后,可以根据层次差异设计出不同的题目。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如让他们制作一份有关宣传环境保护的电子小,并提出如字体、颜色、大小、布局、行距、页面大小、艺术字等要求,并提供网络,让他们上网查找收集资料。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提供几个样板和素材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设计一张电子小。低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样板和样板中所需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让他们模拟着做。、教学评价的分层由于采用了分层教学和分层测验,学生把握的知识点不同,为了有效的反映出学生在原有知识点上的进步,必须进行分层评价。假如再以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价学生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效,势必会造成不公平现象,并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也反映不出学生实际的把握水平以及提高的幅度。因此,笔者采用了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的方法,主要看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对高层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对中等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低等生,应该寻找其闪光点,采用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让提高快的学生升层,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经过接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同时,又有效的杜绝了有的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到很难把握,而有的学生却觉得所学的内容过于简单这样一种知识水平不平衡的矛盾,而且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基础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使优等生课课都吃得饱。分层教学开展之后,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了,不少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变得开朗活跃了许多。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爱好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把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顾小清、祝智庭、庞艳霞,《电化教育研究》2004.1《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孙建国,中国教育2002.9.20第4版《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钟和军,2001.6《分层教学实验告》,辛结容,2004.8

2.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篇二

一、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 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 准确地鉴别信息, 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 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之一, 它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 终生有用。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讲, 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素养”。

1. 信息获取的能力。

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 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 并能通过各种媒体, 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 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 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 信息分析的能力。

能够对自己所获取到的判断信息的可信度进行筛选判断, 从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 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 信息加工的能力。

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 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 重新整理组织、存储, 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4. 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 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 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 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 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 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 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二、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 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 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 有的内容需要机械地重复训练, 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 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根据建构学习理论, 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 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

利用中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 在鼠标练习中, 我让学生玩WINXP自带的扫雷和接龙游戏, 在探索游戏中掌握操作技能。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 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的不断创新, 高科技的迅速产业化, 使得经济持续增长。而在这一时代, 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识创新, 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 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因此21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善于思考, 学会独立思考, 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 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 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 不须面面俱到, 包办学生所做的一切。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 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 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 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 我只是把工具栏上的重点工具, 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了一下, 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们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 丰富的想象, 做出了一幅幅好的作品。后来我对几副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了表扬, 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 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而相应的信息应是与中小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 这就产生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课程整合是指将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 使学习目标处于具体而现实的情况, 要求用到多种知识和能力。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思想, 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五、注重青少年信息道德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 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它所带来的巨大利益, 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干扰和不良影响。例如:在互联网上除了大量丰富的学科知识外, 也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 有时还有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等, 而这些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因此在学习网络这一章时, 我不仅向讲解英特网的优秀之处, 而且不断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未来21世纪的信息社会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实现, 对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从培养模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上, 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能力;在培养内容上, 教育需要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主要侧重在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 教育需要更新观念, 要寻求新的模式和传播手段, 以适应终身教育, 全民教育的需要。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和信息道德的培养,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学科整合;创新能力;道德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1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220-02

随着电脑的普及,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地走进了各个中学,并显得日益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并基本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初步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合作学习的方法,为适应现在信息爆炸的社会打下夯实的基础。那么,怎样搞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对学习迫切需要的一种反映。一般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时往往非常好奇,兴趣很大,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一些内容需要不断地重复,于是他们便感觉到枯燥乏味,学习热情大减。此时,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导者,要更新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其主动学习的欲望。爱玩儿是学生的天性,初中生也不例外。针对这一特点,笔者在鼠标练习时,带学生玩扫雷、扑克牌等小游戏,让其在游戏中激发兴趣,掌握技能,自始至终地愉快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化社会快步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大力培养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因其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要迅速地浏览并获取有效信息,再进行鉴别和再加工,就如同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一样,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能力。那么,信息素养都包括哪些内容呢?首先是信息获取的能力。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新速度极快,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主动地去搜集信息,如通过电视、互联网、报纸和书籍等,也可以是自己亲自参观、收集的信息。其次是信息分析能力。毫无疑问,搜集来的信息需要进行分析和鉴别。教师要培养学生能够从丰富的信息中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重要信息的能力,一定要让学生对庞杂的信息进行分类。再次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只有把不同方面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才能够简洁地传递给他人。最后,“学以致用”,我们要把自己辛苦積累起来的东西用来解决和分析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在此,笔者重点要提出的是,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将上述不易获取的信息来分析并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将学生搜集到的上述信息分析加工,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我们不得不承认,互联网即将成为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它为我们创设了一个不一般的学习环境。关于网络,我们可以采纳其时效性,快速而有效地学习一些东西。

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信息与中小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而信息技术课程又是主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信息技术课程就与其他学科产生了整合问题。把各种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合在一起即为课程整合,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思想。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各科相整合,即以其他学科知识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的工具运用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笔者就曾经采用信息技术课与语文课相整合的方式,利用声音、图片、动画等让学生进行阅读篇章的听说读写,实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尤其是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很快,高科技也迅速产业化,而这一切起核心作用的就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它是技术进步的基础,是知识增长的基础,还是技术革新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授课中,一定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突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一定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切忌包办学生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自主、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才会发挥创造性。

五、教师还要注重青少年信息道德的培养

凡事皆两面。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大家往往只盯着它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忽视了其负面影响。如互联网上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还有很多不健康的内容,这些也正是教师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所以,在授课时,教师也要提醒学生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培养其健康的伦理道德和信息意识,并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能够在信息风暴中把握正确的人生方面,形成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综上所述,面对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实现教育信息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信息技术的授课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还要注意培养其信息素养,在授课时还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更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还要注重对青少年信息道德的培养,让其抵制不良信息的入侵。

4.信息技术和初中英语教学整合初探 篇四

我国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比较重视知识的教学,往往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的使用,给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课堂。通过网络学习英语,使学生既学到了语言文化知识,也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比如,八年下册第七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世界地理知识”,具体涉及“最高的山峰”“最大的海洋”等。第八单元中心话题是“音乐”,内容涉及“电影明星”“著名歌手”“介绍热门歌曲、乐队”等。大多数英语课本每单元的编排都是一样的,如果教师的课千篇 一律,缺乏变化,学生会感到厌倦。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信息技术适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和谐课堂。

二、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更具有深刻性。它增强了学生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进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如何进行课程整合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信息技术和教材的整合

我们现行的英语教材里只有枯燥的文字和单调的图片,较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教学过程中整合了信息技术后,可以采取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学生喜欢的形式将教材上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教材中的Unit 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一课里涉及四部名著,但只给学生呈现了四部名著的图片。要想让学生对这些名著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就可以通过声音、视频、画面等多方位地展示,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全新的认识,对学习也会更感兴趣。

2.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内容的整合

可以通过发送E-mail,应用PowerPoint等手段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下面试举两例:

(1)利用幻灯片介绍好朋友。人教版七年级Unit 1要求学生描述朋友的照片,设计版面,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好朋友。通过幻灯片的展示,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兴趣,而且学生对软件PowerPoint也有了深入的理解与应用。

(2)发送电子邮件。在英语写作方面可以使用E-mail,在E-mail辅助下,学生为了更好地在交际中表达思想,不断努力地修改内容,使之更清楚,更有意义。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写作技巧,而且锻炼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可谓一举两得。

三、信息技术和教师的整合

要做到信息技术和教师的整合,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结合课程的需要,做到信息技术充分地为我所用,这样才能把教学和信息技术做到真正的`整合。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因时而异,灵活运用,没有固定的模式。为了实现教师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获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先进行教学设计,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课件。但是如果每节课都用信息技术,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我们应该发动全体教师的合力成立电子库,制作出一套适合英语教学的课件,直接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四、整合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电脑主体,教师主导

在平常教学中,教师一直在电脑前操作,极少走到学生中,学生只是抬头看屏幕,极少关注老师的现象比比皆是。整整一堂课中,教师用课件贯穿始终,眼睛一直盯着电脑屏幕,机械性地完成一堂课,学生也机械性地看了一堂课,可在这堂课中,学生掌握了多少?甚至这堂课中学生到底在干什么?老师都不一定知道,极大地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些教师的教学走向了过于依赖信息技术的极端。其实,我认为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不是每堂课、每节内容都要用的,应尽量做到少而精,能不用时坚决不用,让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去、深入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哗众取宠,画蛇添足

很多教师费尽心思将课件制作得花里胡哨,想要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有些幻灯片的一角设置一个动画,此时,不知道莘莘学子是该看内容还是该看动画?所以,我认为在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应本着有效的原则,抓住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只要能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用语言讲清的内容直观地展现出来,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能轻松掌握即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其巨大的教学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有效地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日常教学之中,为教学服务,是我们广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5.《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篇五

为了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指示精神,落实《面向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适应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于年月在全市高中一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我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批教师,通过近一学年的实践,有几点体会想与大家共同探讨。

好范文版

权所有

首先,观念的转变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同大多数教师一样,我也是计算机课出身。“信息技术”是不是原来“计算机”的简单更名呢?当然不是!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其主题是学习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和发布等技术。只不过呢,现代信息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来实现的,因此,在教材中用到了许多计算机软件。我们在教学中应突出信息技术的教学特点,将计算机软件操作和网络操作当作使用的工具来讲授。中国有句古话“要给学生一瓢水,老师应有一桶水”,这是我们做教师的一直信奉的一句格言,但是这句话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教学中却受到了冲击,因为“信息的处理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在永远不停的发展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总会有新的技术出现,我们不可能把每样新技术都研究得非常透彻,另外,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也不可能把每个软件都给学生讲解得非常系统,非常明白。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是这个软件怎么用,那个软件怎么使,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应该是这个信息怎么样获取,那个信息怎么样处理、发布等等。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好从计算机教师向信息技术教师的转变。

其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江泽民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为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法,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只起到主导作用。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高中生的智力水平已接近成人,而且求知欲很强,很多事情都喜欢刨根问底。对此应适当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第二章时,书上只介绍了的一些简单内容,而有些学生由于初次接触,很多地方都很新鲜,总想更深一步了解。为此,我首先讲解了的帮助系统,指导学生在遇到难点时如何获得帮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对哪些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这样一方面扩展了书本的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逐步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于个体习惯的学习方法,使其终身收益。

..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分层施教法

现代教育承认个体差异。我们学校是一所重点中校,学生来自全区各个学校。由于地方差异,有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计算机,而有的学生上了高中还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模样。为此,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尽量避免部分学生因学习目标过高形成心理压力。同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扬协作精神,水平高的同学要帮助水平低的同学共同完成规定的任务。例如,在讲授第四章基本操作时,我要求学生每个人都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信箱。由于有的学生家里有机器而且早已上了网,这方面的知识已经很丰富了,我就要求这些同学负责帮助周围的同学申请一个免费的地址,在练习发邮件时,要求这些同学所发出的邮件要有一个声音文件作为附件,而其他同学只要能完成发送一般邮件的任务即可。这样使大多数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好范文版权所有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工具,实践是根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目标。为此,我在教学中时刻注意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时间,而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不限制学生的思路。例如,在进行总复习时,我就采取了给学生一篇未加任何修饰的文章,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加以修饰。学生在没有任何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修饰,经过反复修改,基本上都能创建出一个自己满意的文档。这样学生在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送

信息等等。因此对各计算机软件的综合运用是必须具备的能力。在讲完后,我给了学生一些数据,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这些数据进行计算、排序,并生成相应的图表,最后通过发送给我。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就将信息的处理及发送的知识综合起来了,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6.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篇六

丰南二中 张驰

当今,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上好每堂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教法设计。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教学实践证明,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开始,学生对计算机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并觉得信息技术课可以上网、聊天、打游戏,非常好玩,于是非常想学。但随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有的内容理论性非常强,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知识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逐渐降下来了。因此,针对这一现象,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设计出其不意合适自身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情境性问题悬念法

所谓情境性问题悬念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多个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情境,其中蕴含了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比如,在教学文字处理系统Word2000时,可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样稿(比如制作小报),让学生想办法去实现样稿中的模式,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讲述样稿的实现方法与步骤。又如在讲授电子表格Excel时,第一节课就让学生去处理实际问题:从最简单的“课程表”、“座位表”到复杂的“成绩统计表”、“班费开支表”……在编制“成绩表”时,学生学会了求平均分、算总分、筛选不同等次的学生成绩等技巧。但当考试成绩改成用“优秀”、“良好”这种等次记分后,这些等次还要手工输入,很不方便,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了复制,立即就有人反对:“这还不是手动吗?根本没有体现电子表格的优势。”有的学生提出先按分数排序,再把不同的等次用填空的办法填上去。这时教师可以先肯定这种利用已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告诉学生,在电子表格中有一种功能强大的函数──IF语句,于是了解BASIC的同学立即编出了相应的语句,解决了这一难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自己产生疑惑、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时,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新知识,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形象比拟法

形象比拟法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借用学生已感知的知识来映射新知识,从而使新知识更容易被理解的教学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就应当尽量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将难懂的理论形象化。比如,在讲Windows98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时,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若照本宣读,学生就难以接受,而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用外国人的取名来比拟文件名与扩展名,用一棵“倒立树”的结构来比拟文件目录结构,学生就会感到所学内容与生活是接近的,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

这种用现实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对问题进行说明,以达到加深印象、帮助理解的方法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这种形象比拟法教学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比拟的两种事物可能仅在某一方面相似,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二是所打比方一定要贴切,如易产生误导作用则宁可不用。

三、直观演示法

直观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就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另外,通过演示,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要尽量保证教学所需要的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等硬件设备,为教师采用演示法创造条件。为了提高演示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学生长时间看计算机屏幕或投影仪屏幕,容易产生疲劳感,致使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演示法要配合讲授法一起使用,边演示边讲授,但在讲授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语言要精练,富有感染力。这样即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一部分内容演示完以后,要让学生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习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巩固。

3.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主要步骤或事物的发展过程上。要引导学生抽象思维,培养他们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4.用来演示的教学内容,应该选择那些比语言表达更容易领会的过程和内容,对同一内容的多次演示是不必要的。

四、操作实践法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对某一问题反复操作,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操作实践法的运用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

1.课堂练习。比如,写命令的练习,建立自动批处理文件的练习,编写程序的练习。这种练习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指导,特别注意多指导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请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将答案写在黑板上或说给大家听。这种练习,既是学生的自我检测,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2.上机实践。这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形成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为了获得较好的成效,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明确上机目的与要求。上机前,教师必须事先布臵好上机内容、说明目的和要求。学生应事先做好准备,以充分利用上机时间,提高上机效率;

②精选上机内容。上机内容要根据上机目的、学生实际情况及学习上的实际需要加以选择。要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注意创造性练习;

③正确的上机方法。上机练习要按确定的步骤进行。教师应事先发给学生上机报告单,表上应有“目的要求”、“操作步骤”、“达到效果”等,要求学生及时填写;

④加强指导。上机时,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对于大部分学生不懂的问题,可由教师示范操作;

⑤要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注意公共卫生和互相协作精神的教育。上机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机房、关闭电源,教师要做好机房安全检查工作。

五、兴趣激励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

比如,在教学“计算机操作系统”时,由于Windows98/2000系统的人机交互性强,因此,有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在上机时做出一定花样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诸如将系统桌面的图标移动、改变桌面的背景或设臵屏幕保护等等。教师发现后,如果就此对这些学生进行大肆批评,甚至加以处罚,学生就会“扫兴而归”,学习兴趣就会陡然跌至低谷,一旦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有效的做法是:宁可自己的教学进度受影响,也要请这些学生上台给其他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这样,不仅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可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其的内容,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要告诫学生,一些随意操作可能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是不能随意改变系统设臵的。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这样,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六、游戏引导法

所谓“游戏引导法”是指教师借用健康益智性游戏软件的教学,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求知欲望;通过健康益智性游戏软件的操作,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技能技巧。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的常用施教方式有以下几种。1.采用益智性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近几年来,计算机游戏软件的制作越来越精良,主要表现在软件制作者在注重游戏趣味性的同时,更注重游戏的文化内涵,这使本来是“舶来品”的计算机文化又被涂上了一层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为我们将游戏软件引入课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把游戏软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揭示给学生。例如,在教学生玩《三国演义》时,作为游戏人物介绍,给学生讲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忠勇仁义,讲赤壁之战孔明的神机妙算,讲官渡之战曹操的雄才大略,讲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的韬光养晦……

2.通过游戏教学法,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操作经验实际上就是认识各种类型的软件,并熟悉掌握该操作方法。每种软件的界面千变万化绝不雷同,但是组成界面的各种“界面元素”却是完全一样的,不外乎下拉式菜单、弹出式菜单、各种窗口、图标、组合框、对话框等等。益智性游戏软件的界面设计是最精良的,它几乎囊括了各种类型的“界面元素”。教师只要在操作中适时引导、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就可以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操作经验,提高操作的熟悉程度。

运用游戏引导教学法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目的、有节制地进行一些益智性游戏操作。即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有益的游戏,却不能以游戏为目的,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引导学生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的一种手段;

②选择游戏要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帮助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增强技能和科幻意识。加强学生的科幻意识被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进行游戏软件的安装、解压、合理分配内存等计算机知识的探索实践,寓基础知识的学习于娱乐之中;

③要把握好引入游戏的尺度,不能以玩代教,因玩误教。同时更不能忽视游戏的负面影响,要绝对禁止在一切学习时间玩游戏(包括在信息技术课上机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利用课外活动、节假日,选择政治观点正确、思想内容健康、知识丰富的游戏,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操作,但一定要教育学生有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采用游戏引导教学法获得成效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把握契机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找到益智性游戏软件中这些教育“热点”和精华。

7.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篇七

一、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 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上,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可以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让自己从课堂教学的“主讲者”转变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先提出任务, 通过任务驱动, 以学生为主体, 让其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探索, 通过对任务的解决来学习信息技术。具体做法是:

在教学之初就把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展示给学生, 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又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让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有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幻灯片中创建超级链接》时,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主探究, 经历、体验超级链接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可以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协作与交流,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 你们生在海南, 长在海南, 你对海南国际旅游岛有多少了解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了解一下海南的新貌。

教师播放《今日海南新景象》视频片断。

师:同学们, 现在假设你是一名导游, 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向外地游客介绍海南的特色?是景点、美食、购物或者其他?

生1:我要向他们介绍海南的著名旅游景点, 如南山、亚龙湾、五指山、东坡书院、万泉河。

生2:介绍海南的小吃。

生3:介绍海南的东环铁路和美兰机场。

生4:我会把他们带到海口市商业步行街去购物。

师:大家回答得不错, 现在老师专门收集了一些资料, 放在D盘的“海南特色”文件夹下, 大家先看一看。

师:这些都是老师收集的资料。我用一张幻灯片把这些资料全部展示出来了。请大家看这张幻灯片, 只要老师任意单击某一项文字标题, 相关的资料就会立刻展示出来, 你们想看哪个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一段《今日海南新景象》的视频片断以及展示有关海南特色的幻灯片, 让学生对幻灯片中的超级链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一张幻灯片中创建超级链接后, 能展示如此丰富的内容, 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二、自主协作探究教学法

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探讨、重记忆轻创造。其结果, 教师教得死, 学生学得死, 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只是强调知识或技能的传授, 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灌输、学生接受。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认真听讲, “听”和“练”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 不存在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 导致学生个息利体技用之术学间课生存堂个在教体学学间习中的, 差上教异的师, 差可发异以挥, 充团在信分结初协作的优势流, 共同进步, , 减轻教师的压力促使学生之间多向, 提海交○中首先, 教师要高课堂教学效率。南对学生有充分的省信了解,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州儋息较强的学进行分组, 生作为组长每组选出一, 主要负责组名操作能力市中技成员的学习情况并及织本组成员讨论学习, 检查时反馈、给老记录国热术况师, , 再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譬如习情带农课操作复制在教学W、i剪切和粘贴文件时ndows98中文件的基, 我本业科学堂上机先让:学生看看课本然后讨论并且院试教

教师 (1) 讲解复制文、件点明::验首先选中要复场学辑”制的, 并选择其中的“复制文件, 然后单击菜单”命令中的“, 这编中学模 (2) 剪切文样文件就可以复件制:下来了按照和。复制同王式样的方法, 只是选择“编辑”中的芬初“剪剪切切 (以3”) 命后粘, 令要贴, 就粘文可贴件以:才将剪能文切使件文文件复件了制移。和动探位置或创造新的文件。粘贴文件也

是按照和复制同样的方法, 在进行复制后, 指定一定的位置, 选择“编辑”中的“粘贴”命令, 则文件就粘贴了。然后叫学生加强训练Windows 98中文件的基本操作。这样在自主协作探究学习中, 教师应当把课堂时间充分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践, 在操作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和同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 掌握信息就会更快更多, 这样就会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目标, 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 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教学必须与其他课程有机整合

8.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初探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方法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现在小学就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认知能力比较差。当这些学生进入初中时,教师们才发现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太少,学生整体水平不高,层次差异大。

(2)课堂管理难度大。计算机课程和其他的学科不一样,这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的课堂教学上,其他科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到的硬件比较少,但是计算机课不一样,它需要学生和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在上课时,教师们虽然在拼命的讲课,但是学生听课的效率怎么样是教师无法掌控的。

(3)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升学压力的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重视文化课程而忽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心理,导致信息技术课程逐渐成为一种边缘性的科目。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1)深入浅出原则。电脑知识浩如烟海,有的晦涩难懂、有的理论深奥、有的操作较难,因此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过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教师有一桶水的时候,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可见教师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2)趣味性原则。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注意力还不太集中,而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比较,显得较枯燥无味,有些学生就会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缺乏兴趣。但是中学生的求知欲望比较强,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

(3)实用性原则。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在初中的教学已经进入正规阶段,计算机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也都已经十分明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实用性的原则来进行教学,防止“浮夸”现象的出现。

(4)创造性原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一等奖获得者,特级教师金成梁老师说:“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初中计算机教学中一块大有潜力发掘的天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教师可以利用LOGO定义过程要求学生绘制多种多样的精美图形,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就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1.精选教学内容

计算机这一科目不同于其他科目,涉及内容多、范围广。首先,教师要重视课本上基础知识的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理论知识,为以后上机操作打下基础;其次,教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尽可能地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调,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信息,供学生学习、进步。最后,教师要精选、优化教学内容,创造性使用教材、辅助资料,正确讲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解除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的疑惑。

2.建立动态的共享资源库

信息技术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学习,更是资源共享的学习。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建立完善的动态教学资源库是必要的,类似的有教学课件库、常用软件工具库、文字处理库、图形图像影音处理制作库、动画库、素材库、学生作品展示库、信息技术新动态库、益智游戏库等。最好能够建立生生资源共享、师生资源共享、校校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以达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设置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努力实现包括三维目标在内的不同层面的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特别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每一节课都应当有针对性,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准备度,确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学习预期目标。

4.以学生为中心、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策略的关键与核心。一切教育教学策略都应当围绕着受教育者的特点和要求来制订,因此,制订教育教学策略最先应该考虑到受教育者的个人特色、接收习惯、学习层次等综合指标,总之,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有差异、有针对性地制订计算机教育教学目标和策略,做到有的放矢。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学习PPT,有的学生喜欢WORD,有的学生喜欢网页浏览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下功夫,来平衡学生对不同模块之间的喜爱度。

参考文献:

[1]赵春华.试论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策略[J].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社,2002.3

[2]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3]戚小玲.信息技术.主体参与型教学中学新教案全书[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5

上一篇:江南大学校际交流学生出国境学习下一篇:石莱镇典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