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探究论文

2024-06-29

高职高专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探究论文(精选14篇)

1.高职高专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探究论文 篇一

课改后《外贸单证实务》的课程教学实践探究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以项目引领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效率、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最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课改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改后的课堂教学主要以学生为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作为中职学校的一名一线教师,笔者主要从改革教学过程方面入手,谈谈课改在职业中学商务英语专业中《外贸单证实务》这门专业课上的操作和一些思考。

一、课改的教学管理的内涵――“以学生为中心”

课改后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以学生为中心”。它的对立面便是传统模式下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通常采用命令、教训、限制等方式进行管理。判断一种教学是否以学生为中心的标准是判断“谁是学生学习外部活动的控制者和管理者”,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同样也可用这一标准来判断教学管理过程的合理性和个性化。

二、课改应以“项目教学”课程模式来引领

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与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下,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与实际操作训练,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教学”在《外贸单证实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内容分为出口单证模块和进口单证模块。现以出口单证模块为例,将外贸单证操作流程设计成十一个工作项目,针对每一个工作项目设计的具体的工作任务,并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任务目标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教师选取项目内容,明确项目任务

(二)学生分工合作,完成项目任务

1.资料收集,群策群力

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知识结构、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进行分组,分组中遵循互补原则,一般每组4~6人,安排一个项目组长。由项目组长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任务分配。小组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取长补短。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分别充当进口方或出口方,制作其所涉及的相关单据,然后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再制作另一方的单据。通过这种角色互换,使每个学生都会制作整个外贸业务环节中所涉及的全部单证,掌握整个业务流程的操作技能,提高了学习效果。

3.合作交流,提高能力

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学习中,培养了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另外,教师的从旁指导,让学生的疑难及时得到解决,对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协助解答。

4.巩固知识,课堂总结

总结,主要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加深记忆。

(三)项目总结阶段:项目的展示和评价

对手工制单的项目,学生要交付全套单据;对电脑制单的,可通过网络进行提交。在学生完成全套单据以后,教师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并推荐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通过展示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激发学习的兴趣。

项目的评价内容,一方面是对项目活动成果的评价,如制单质量如何,是否达到了“正确、完整、及时、简明、整洁”的要求等;另一方面是对学生项目活动中表现情况评价,如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新知识和技能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大小,是否听取成员和教师的意见等方面。

四、课改的成效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外贸单证实务》课的小组分工中,可结合教学内容,既可以让学生承担不同单据的制作,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从单出口商、进口商、银行、保险公司、承运人,在各种真实业务背景下进行操作和训练。为了使每个学生能全面发展,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角色扮演可经常性地进行轮换,使人人都体验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乐趣,提高综合能力。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成绩。

2.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课改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学习形式。它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当学生在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时,常常通过开展互相讨论、互相帮忙的形式来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聆听他人的意见,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讨,寻求解决方案。每个成员都要独立思考,积极讨论,学会接纳和反思。通过合作和沟通,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3.改变了学生的不良习惯,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

课改后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自我?W习能力的养成,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些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中等以及中等偏下的学生。对学生完成的作品,教师评价时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主。合理地评价学生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了良好的学风建设。

4.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课改后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为辅,通过大量的训练达到巩固和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目的。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也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了学生做好工作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能以积极的状态去面对社会的挑战。

五、课改的反思

1.项目开展的过程很复杂,实施时间长,学校安排的课时不够合理

学校在安排专业课时一般是安排两节课,但是开展一个项目,不是两节课就能完成的,没有一个完整的半天,一般很难较好地完成。

2.学校条件不够,资源不够,缺少项目开展的必要工作环境

项目教学中,一个小组的学生各有各的分工,大家协作共同完成这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需要有自己的工作环境,每个小组也需要能自由讨论、共同协作完成项目的工作环境,这就需要学校提供丰富的资源给学生使用。但目前很多学校现有的资源远远不够,如学校硬件条件缺乏,没有单证实训室,使学生在项目开展中缺少必要的工作环境。

3.课改课堂上暴露的问题较多,如何组织高效的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有待进一步探讨

有的小组由组长或几个优秀学生包揽了组内所有的任务,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活动时力不从心,坐享其成。有的小组两三个学生同时抢着发言,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个别基础或是学态差的学生不参与小组任务,导致小组合作的任务无法按期完成。当某个小组进行汇报时,有的小组还在继续讨论,有的小组借机闲聊或干别的事,需要教师强调多次才能安静,导致课堂纪律较差,教师难以掌控。

责任编辑 何丽华

2.高职高专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探究论文 篇二

目前, 双语教学正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热点, 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实施或准备实施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与单纯的外语教学相比既有相同相通之处, 也有相异相悖之处。两者的相同相通之处在于, 都是以第一语言或母语为基点, 以第二语言或外语为目标语的教学行为。两者的相异相悖之处在于:单纯的外语教学是要培养优秀的外语学习者, 把外语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学科对象, 注意外语语法等规则性知识与能力, 要求规范准确, 重学术知识, 评价是依据对外语句型语法规则符号的掌握程度。而双语教学则是把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学科知识的教学语言, 是两种教学语言的灵活运用的实际实践演练应用过程。评价是依据学生能否掌握学科内容, 而非教学语言中的外语程度。

双语教学的成败还取决于是否在教学实践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依据国外双语教学的基本分类, 把双语教学大致分为三种基本模式:第一种为淹没型教学模式, 即《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采用英文教材, 直接用英文进行知识的讲授, 也称为全外型。淹没型双语教学将语言学习比作游泳:将学生扔进深水里, 在没有任何救生器材或专门游泳指导的情况下, 使他们呛水, 下沉和挣扎, 直到尽快学会游泳。第二种为保持型教学模式, 也就是以英文为主, 汉语为辅;第三种为过渡型教学模式, 即采用中英文对照教材, 初级阶段用汉语讲授, 偶尔用英语解释一些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 如先用英语定义FOB术语, average (海损) 等术语的含义, 再用中文进行深入分析;先用英文介绍货物品质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再用汉语解释每一种方法的内容。后期阶段逐渐加大英文使用量, 逐渐过渡到较长时间, 较多内容的英语教学。也称为半外型。

2 目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存在的问题。

当前, 适合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比较短缺, 教材内容与实用性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为:第一, 教材更新速度慢, 教材的更新换代速度缓慢阻碍了学生对前沿信息的了解。第二, 个别教材内容陈旧, 国际贸易的理论性太强, 实践性操作性较差。第三, 教材中普遍缺少案例, 缺少来自国际贸易行业领域一线的真实的案例。第四, 教材的英文难度较大, 语言不够浅显,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有些难度。

2.2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师缺乏双语教学培训。

从总体供需情况来看,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师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缺口, 许多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具有经济贸易类专业的背景, 国际贸易实务的功底很扎实, 但是英语水平十分欠缺, 离双语教师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此外, 还有一部分教师, 虽然具备了英语听、说、读、译、写能力, 但是缺乏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专业知识, 所以在师资方面出现了只懂英语不懂实务, 或只懂实务不懂英语的两难局面。

3 对完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3.1 加强教材建设。

目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多采用的是保持型和过渡型的教学模式, 特别是过渡型教学模式使用最为广泛。在此模式下, 可以允许教师根据课程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选定教学范围, 允许教师使用中文教材作为基本的双语教材进行教学, 同时加入外文材料, 进行比较讲解。或允许教师使用活页教材, 上课前将英文讲义复印装订分发给学生, 作为这门课的双语教材。当然, 更好的做法是由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一定时间的探索后整理教案编写自编教材, 这样的教材更适合高职学生。

3.2 课程开设的时间安排。

选择恰当的时间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对双语教学的效果十分重要。根据工作经验分析比较恰当的时间是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开始《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 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学完《实务》这门课之后, 在大二的第二学期再继续学习相关的后续课程如《外贸函电》《国际商法》等, 或参加相关的职业证书考试, 如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等。增加自身的含金量, 为大三的求职增加自身的砝码。

3.3 双语课程的考核评价形式。

笔者所在学校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的考核评价采用的是2:3:5的方式, 即平时的课堂表现 (出勤, 回答问题, 课堂互动) 占期末总评成绩的20%, 期中测试 (期中小论文) 占期末总评成绩的30%, 期末双语试卷测试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这样的总评成绩充分考虑了学生各方面的表现。

3.4 加强双语师资培训。

制约双语教学的另一瓶颈是双语教师的质量。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取决于高质量的双语教师, 所以对双语教师的培训是当务之急。可以让英语教师辅修一到两年的专业课程, 或让专业教师辅修一到两年的英语课程。效果不差, 成本也不高。经过培训后的双语教师要具有双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具有查阅和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人际交往能力, 具有特殊的教学策略, 具有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 需要任课的双语教师和学校, 学生共同努力, 不断积累经验, 总结反思, 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和高职特点的双语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黄安余.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2]何家蓉, 李桂山.中外双语教学新论[M].科学出版社, 2010.

3.高职高专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探究论文 篇三

关键词:高职 双语 教学探究

1 双语教学背景介绍

目前,双语教学正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热点,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实施或准备实施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与单纯的外语教学相比既有相同相通之处,也有相异相悖之处。两者的相同相通之处在于,都是以第一语言或母语为基点,以第二语言或外语为目标语的教学行为。两者的相异相悖之处在于:单纯的外语教学是要培养优秀的外语学习者,把外语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学科对象,注意外语语法等规则性知识与能力,要求规范准确,重学术知识,评价是依据对外语句型语法规则符号的掌握程度。而双语教学则是把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学科知识的教学语言,是两种教学语言的灵活运用的实际实践演练应用过程。评价是依据学生能否掌握学科内容,而非教学语言中的外语程度。

双语教学的成败还取决于是否在教学实践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依据国外双语教学的基本分类, 把双语教学大致分为三种基本模式:第一种为淹没型教学模式,即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采用英文教材,直接用英文进行知识的讲授,也称为全外型。淹没型双语教学将语言学习比作游泳:将学生扔进深水里,在没有任何救生器材或专门游泳指导的情况下,使他们呛水,下沉和挣扎,直到尽快学会游泳。第二种为保持型教学模式,也就是以英文为主,汉语为辅;第三种为过渡型教学模式,即采用中英文对照教材,初级阶段用汉语讲授,偶尔用英语解释一些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如先用英语定义FOB术语,average(海损)等术语的含义,再用中文进行深入分析;先用英文介绍货物品质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再用汉语解释每一种方法的内容。后期阶段逐渐加大英文使用量,逐渐过渡到较长时间,较多内容的英语教学。也称为半外型。

2 目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存在的问题。当前,适合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比较短缺,教材内容与实用性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第一,教材更新速度慢,教材的更新换代速度缓慢阻碍了学生对前沿信息的了解。第二,个别教材内容陈旧,国际贸易的理论性太强,实践性操作性较差。第三,教材中普遍缺少案例,缺少来自国际贸易行业领域一线的真实的案例。第四,教材的英文难度较大,语言不够浅显,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有些难度。

2.2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师缺乏双语教学培训。从总体供需情况来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师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缺口,许多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具有经济贸易类专业的背景,国际贸易实务的功底很扎实,但是英语水平十分欠缺,离双语教师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具备了英语听、说、读、译、写能力,但是缺乏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师资方面出现了只懂英语不懂实务,或只懂实务不懂英语的两难局面。

3 对完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3.1 加强教材建设。目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多采用的是保持型和过渡型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过渡型教学模式使用最为广泛。在此模式下,可以允许教师根据课程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选定教学范围,允许教师使用中文教材作为基本的双语教材进行教学,同时加入外文材料,进行比较讲解。或允许教师使用活页教材,上课前将英文讲义复印装订分发给学生,作为这门课的双语教材。当然,更好的做法是由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一定时间的探索后整理教案编写自编教材,这样的教材更适合高职学生。

3.2 课程开设的时间安排。选择恰当的时间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对双语教学的效果十分重要。根据工作经验分析比较恰当的时间是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开始《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学完《实务》这门课之后,在大二的第二学期再继续学习相关的后续课程如《外贸函电》《国际商法》等,或参加相关的职业证书考试,如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等。增加自身的含金量,为大三的求职增加自身的砝码。

3.3 双语课程的考核评价形式。笔者所在学校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的考核评价采用的是2:3:5的方式,即平时的课堂表现(出勤,回答问题,课堂互动)占期末总评成绩的20%,期中测试(期中小论文)占期末总评成绩的30%,期末双语试卷测试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这样的总评成绩充分考虑了学生各方面的表现。

3.4 加强双语师资培训。制约双语教学的另一瓶颈是双语教师的质量。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取决于高质量的双语教师,所以对双语教师的培训是当务之急。可以让英语教师辅修一到两年的专业课程,或让专业教师辅修一到两年的英语课程。效果不差,成本也不高。经过培训后的双语教师要具有双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具有查阅和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特殊的教学策略,具有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需要任课的双语教师和学校,学生共同努力,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反思,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和高職特点的双语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黄安余.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何家蓉,李桂山.中外双语教学新论[M].科学出版社,2010.

[3]肖健芳.当代国际双语教学模式概论[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

4.员工关系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篇四

课程名称(中文):员工关系管理实务

课程名称(英文):management practice of Employer Relations 开课学院:经济管理 授课对象:研究生 任课教师:颜丽娟 学时: 36学分:学期: 考核方式: 撰写论文 适用专业:企业管理 课程简介: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员工关系是组织中由于雇佣行为而产生的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特定领域。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深刻了解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员工关系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国企业现状和我国的相关法律知识,在分析中西方差异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员工关系管理对我国企业及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员工关系管理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国内外本学科的不同学术观点及发展动态加以适当了解。同时,要注重加强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的运用,用本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对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员工关系中的实际问题认真分析,并能提出解决方案。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1.课程主要内容:

该课程被喻为“企业管理和员工管理的金钥匙”,它融汇了西方企业界管理实践的最优秀的经验,是公司赢得人才、稳定人才的致胜关键。有效地运用员工关系管理可以促进各级管理人员管理素质的大幅度提高。

通过本门课明确员工关系管理对于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大意义;详细了解员工关系管理的实施框架和实务技巧;熟练掌握员工关系管理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实务操作;全面了解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劳动纠纷、职业生涯规划、员工满意度调查、员工敬业度调查、以及组织变革条件下的员工关系管理; 2.课程具体安排:

三、实验、实践环节及习题内容与要求

每一章将附有相应的案例题和辩析题,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独自完成。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文献:

教材:《员工关系管理》程延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主要参考文献:

1.《劳工关系》第5版 [美]丹尼尔·奎因·米尔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2.《劳动法概要》[美]道格拉斯·L·莱斯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3.《集体谈判制度研究》程延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撰写人:颜丽娟

学科带头人(负责人)签字: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任签字:

5.高职高专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探究论文 篇五

《导游实务》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同时也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的必考科目。本文通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证课程”内涵的了解,探讨“双证课程”《导游实务》教材的开发与编写,希望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大力发展高等旅游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导游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应该重视高职导游教材的改革和建设,编写和出版具有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特色的导游教材。

一、双证课程的内涵

双证课程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对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即将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与学校的日常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校正规课程。双证课程将职业技术教育与相应的证书培训结合,为培养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导游实务》教材编写的背景分析

《导游实务》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同时也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的必考科目,是典型的“双证课程”。需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导游业务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目前,部分高职学校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但从总体上看教材建设明显跟不上高职发展的要求。就《导游实务》教材的建设使用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状况:

《导游实务》作为双证课程,为了导游证考试的需要,几乎所有院校都使用各自省份导游人员考评办的《导游业务》教材。该教材强调导游人员所需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细节化,但存在着理论性过强,没有实训内容,案例过时等不足。教师往往需要另外选用专门的导游服务实训教材,而部分导游实训教材只是单一的工作岗位流程训练,这使得在教材的使用上零乱不成体系。

2013年8月,《导游实务》获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初步立项。教材编写组针对目前《导游实务》教材的问题,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突出能力培养主线,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群)需要重新设计教材体系,特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参与教材大纲的编写和主要内容的审定。

三、《导游业务》实训教材的设计思想与基本框架

(一)设计思想

我们在教材开发中,以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为蓝本,以《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为依据,根据导游岗位的任职要求,认真总结了课堂教学经验以及多年来旅行社工作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教材整体设计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同时兼顾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所需知识点等能力要求,以导游岗位类别设计工作项目,再依据工作流程设计学习任务。这样在教学中,授课教师就可以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力,依据导游工作流程,逐一组织教学,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全面指向学生岗位能力的强化提升,同时实现教学内容的标准性与实效性。

(二)基本框架

全书构建了基础知识、服务流程、实务技能三大模块,其中,模块一基础知识主要阐述导游服务、导游人员、以及导游服务工作等导游考证相关知识。

通过行业调研以及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领队、全陪导游、地接导游是毕业生在导游领域的主要工作岗位。同时随着新旅游法出台,散客旅游将呈现更为旺盛的发展态势。因此,在模块二服务流程部分主要介绍了地陪、全陪、出境领队、及散客服务程序与质量标准,并以导游岗位类别设计工作项目,再依据工作流程设计学习任务,见下表;

模块二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能力,在模块三实务技能部分主要指导了导游服务技能与方法、导游服务中主要问题和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全书最后还摘录了《导游服务质量》、《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出境旅游领队人员管理办法》等相关行业标准及管理办法。

(三)产教结合

本教材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完成,充分体现了旅游行业发展要求,编写人员全部具有丰富的导游实践经验和较强专业理论基础,企业拥有最前沿的专业信息和行业资源。旅行社工作人员的参与为教材的编写补充了许多旅游企业实战图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同时,教材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设置案例分析、温馨提示、补充资料、专题讨论、实操问答等版块,更将知识化整为零,体例也得到进一步突破,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教学指导性。

6.中小企业创业实务课程感悟 篇六

15创管

《中小企业创业实务》课程有感

“中小企业实务”乍听之下......我也不知道课程会学些什么,估计或许又是一些从金融管理类的课程吧,内心暗自吐槽自己即将开启神游模式。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次来的老师......格外的高大伟岸!好吧,我知道听起来有些肉麻,你也许会觉得我是为了让老师开心,为了更高的分数在吹捧。但是,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刘洋老师怎么可能是这么肤浅的人呢!老师决计不会因为一两句虚伪的赞扬而开心,我们老师只会因为学生发自内心的推崇,感受到师生之间精神上的共鸣,感受到学生例如本人满满的诚意。

犹记得

冯柚柚

15创管

一些重要的问题,转眼间便被你忘得一干二净,确实很不适合。

我中华大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问题先人早已有了答案。老师也是沉迷于此,将略显晦涩深奥的国学文化深植课堂。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出自 老子《道德经》三十五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意思是说:有悟性的人听说“道”后深信不已,而且没有一点疑惑,它就是这么回事,并且勤勤恳恳、坚持不懈的去习练它、运用它。“中士闻道,若存若忘”意思是说:悟性不高的人听说“道”则有时将它放在心上,有时却忘得无影无踪。并且相信它和怀疑他的存在各占一半,也就是半信半疑。既不全信又有些信,既不否定又心怀一定的疑问。“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全句的意思是说:完全没有悟性的人,一听说“道”就大笑不止,认为荒诞不稽。之所以大笑,表现出鄙视、讥笑的语态,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因为“道”论理高深,本来就难以理解。如果人人都那么轻易的能够理解的话,那就不足以称之为“道”了。所以“不笑,不足以为道”。只是年龄、文化、修养、兴趣、爱好、悟性的不同,对“道”的认识、理解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而已。也不足为奇,实属正常。简单来说就是,上等人听说“道”,努力勤奋,脚踏实地去做。次等人听说“道”,偶尔想起,偶尔实行。一般人听说“道”,心想,这是什么狗屁道理,或,这道理我早就知道!于是大笑之。行之若素!如果不大笑的话,这个“道”就不是真的“道”了。后面是“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 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 大白若辱; 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意思是说上等人上等人听说“道”以后,就会努力脚踏实地去按道的要求做;中等觉悟的人听说“道”后,将信将疑;一般人听说“道”后,大笑表示不屑。如果他们不笑的话,这个“道”就不是真的“道”了。所以哲理告诉我们,明亮的道看起来很昏暗,前进的似乎像后退,平坦的道路看起来很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这样的辩证法在如今社会同样适用。

人生就是抢占先机,正如道德经里所说,当别人不明白、不理解你做什么时,你明白、理解,当别人明白、理解了,他们早已富有了、成功了。当年享誉世界的中国首富李嘉诚就是如此。不论是撤资大陆策略,进军英国接盘还是上海楼市抄底,李嘉诚可能永远不会告诉我们,他撤资的真实动机到底是什么,以及他是否看到了中国面临的种种风险。但这不等于说,我们在一阵热闹过后,就也可以“渲染归于平淡”,当做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人们对于这类人的行为进行着无尽的猜测,却绞尽脑汁也无法看透,这也就是上士与中士的区别所在。至于下士嘛,则依旧无动于衷,抱着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的想法浑浑噩噩。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出人生境界说:其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其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冯柚柚

15创管

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的追求,忘我的奋斗。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7.高职高专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探究论文 篇七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全球贸易竞争的加剧, 顾客对质量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已清醒地认识到, 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是取信顾客, 立足市场, 竞争取胜的根本保证。“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因此, 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管理, 即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是, 目前我国产品质量状况与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尤其是缺乏专门从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的高素质的人才, 而我国高等教育中质量管理教育比较薄弱, 因此非常有必要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设立《质量管理实务》课程, 从而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质量管理实务》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最重要的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也是其他一些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支撑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可以使学生对有关质量管理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 同时又可以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洞察力,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品质。

2《质量管理实务》课程能力标准构建思路

本课程主要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标准出发, 着重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质量问题的能力角度来安排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质量改进的工具、服务质量管理以及质量认证制度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 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掌握如何通过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来进行有效经营管理、掌握运用质量管理统计工具等内容, 从而具备一定质量管理的能力, 为经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根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 并为每一模块确定应知应会目标以及应知应会目标的鉴定标准和方式。本课程的应知、应会目标及综合鉴定和课程能力标准图设计如下:

2.1 应知目标

(1) 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与基本思想

(2) 掌握2000版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3) 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方法

(4) 掌握质量管理的常用统计方法

(5) 熟悉我国宏观质量管理体制及各项认证制度

2.2 应会目标

(1) 具备良好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素养;树立质量意识, 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具备质量管理的能力。

(2) 能运用ISO9001:20001标准条款判断发生的质量问题。 (3) 能开展内部质量审核工作。

(4) 学会应用质量管理的常用统计方法来进行质量改进。

(5) 能结合社会现实, 分析我国各项宏观质量管理手段。

以上目标体系是参照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职业资格能力建立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施, 可以帮助学生顺利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考证。

2.3 应知应会综合能力的鉴定

本课程综合能力的鉴定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评定。其一是参加学期的统一测试, 对本学期的课程目标进行全面的考核;其二是命题小论文的完成及答辩,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教学录像或搜集相关的专业信息, 完成规定字数的小论文, 当堂进行论文答辩, 这是对学生综合专业素质的考核。

2.4 本课程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素养结构图

3 课程基本教学策略

3.1 学生主体地位构建策略———目标是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扭转过去“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 把“教师主导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导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的组织、指导、协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具体可以选择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学生模拟演练、学生专题演讲等多种方式, 根据不同模块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本课程为专业实务课程, 每一个能力培养模块应根据模块自身知识特点技能特点选择以下与之适应的课型组织教学。

以下课型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以教师下达任务, 学生分组讨论, 强调全员参与的教学方式, 可以充分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性, 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实现学生组织、协调、表达、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课程主要采用知识讲授、案例讨论、专题演讲、实地考查、参观交流等多种课型实施教学, 各种课程设计如下:

(1) 知识讲授课型设计

教学内容:应该包括本课程中所有要求学生应知的内容, 其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专业知识, 使学生掌握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

教学方法:应该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传授的效果, 尤其是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 案例讨论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包括在每一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案例进行随堂讨论,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另外安排专门的综合案例讨论, 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相互竞争考核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案例讨论的实际效果。

(3) 实践教学课设计

教学内容:分小组进行模拟审核, 掌握审核的步骤;进行以宿舍为现场的5S质量管理检查;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服务质量的市场调查。

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分小组进行讨论、相互竞争考核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3.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目标是使学生学习功效提高

专业课的教学往往会倾向于理论教学, 忽视了实践教学。本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教学策略, 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并从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等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保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落到实处, 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又有很强的实践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是通过各种方式得以实现, 比如课堂教学中的实例讨论和分析、学生专题演讲、带领学生进行实地5S质量管理活动、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服务质量的调查等。

3.3 分阶段、分块能力系统有机构造策略———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质量管理实务》课要求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把每模块的能力标准完全孤立对待, 而是要尽可能地前后衔接, 在不同的阶段引入不同程度的综合资料分析、案例分析讨论等项目, 其目的是通过综合系统的能力训练,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4激励创新策略———目标是使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提高, 重点培养示范生

对于部分基础比较好、有能力的学生,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要求、拓展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标准, 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在学生中重点培养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优秀学生。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 可以在开学初通过摸底考核 (或自愿报名) 的形式选拔一批基础较好并有能力的学生, 组成质量管理兴趣小组, 充分调动兴趣小组的积极性拓展社会联系, 确定专题进行社会调查, 提出相应的调研意见, 辅助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要求兴趣小组的学生搜集相关专题的资料,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资料的筛选和整合, 一方面对教学资料形成补充, 同时锻炼学生创造性学习和思维的能力。调动兴趣小组的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研究, 为其他学生进行讲解、共同讨论。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 根据教师布置实际业务背景 (或学生自行调查的实际企业状况) 进行分析评价, 得出创新性的评价结论。

对于这一批示范性优秀学生的教学评价应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方式, 可以采用调研报告、研究课件、答辩等形式进行。

3.5 职业品质融入教学策略

职业品质教育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要求把质量管理职业品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活动中, 随时随地给学生灌输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标准, 随时把一些相关案例介绍给学生,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职业品质重要性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念和理性的从业规范。

摘要:本课程能力标准打破传统学科的体系, 采用倒推的方法, 根据培养符合单位实际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原则, 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出发, 整个课程体系的设计按照知识、技能、实际应用等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提出质量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质量管理,能力标准,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胡铭.质量管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2]董文荛.质量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8.高职高专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探究论文 篇八

关键词:任务驱动;项目化设计;绩效评价

0 引言

《采购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采购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充分认识采购管理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熟练掌握采购业务的具体操作技能,能够灵活进行采购的相关管理工作,进而能够进行采购业务流程的设计与优化。“项目化”教学设计突出了《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的实用性,通过“项目化”教学方法构建教学情景,使学生能更好地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运作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就“项目化”教学设计在《采购管理实务》课程的应用做简要的介绍。

1 《采购管理实务》的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主要针对工业及商业企业采购员等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课程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项目导向教学法,根据物料采购过程引入项目,学生通过实施项目学会相应专业技能。项目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构建一个开放性、研究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習过程中目标明晰,从而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本课程以完成特定采购项目为任务,按企业实际的工作要求实施项目训练环节,促使学生积极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2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实施项目

依据课程的定位和设计思路将《采购管理实务》课程通过五个项目,十三个任务来实施,共计28个教学学时,具体项目及任务见表1。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施项目,让学生全面掌握采购管理岗位的操作流程及业务管理能力,从而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 通过“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法”贯穿本课程的主要教学过程,通过布置任务、讲解任务和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来组织教学,教学实施的主要过程大致如下:①课前给学生发放预习任务单,主要是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点的预习;②课堂布置课堂教学任务,小组根据任务进行讨论;③小组制定任务方案或内容;④小组汇报完成成果;⑤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过程中体现的对知识理解应用程度,讲解相关有难度的知识点;⑥小组优化方案,小组相互谈论。下面以“采购准备”项目模块为例就其教学过程作简要的介绍:“采购准备”项目模块分为编制采购计划和确定采购方式两个分项目,在具体教学实施中通过实际企业的采购工作案例布置两个工作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任务一是根据企业的订单通过MRP等工具对BOM产品结构文件进行分析,编制相应的采购计划单;任务二是对采购计划清单中的不同物料结合供应市场分析选择合适的采购方法;在教学中老师选择典型的物料进行操作演示再由学生完成相关任务提交学习成果。

4 建立课程综合评价体系

本课程的评价主要是阶段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模式,突出学习过程评价,注重平时实践性考核的评分。教学中任务模块评分的内容包括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的运用和应用能力等方面,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够体现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5 结束语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通过实施项目化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学生们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专业素养和采购管理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郑文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55-56.

[2]职业教育研究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5-17.

[3]曹兴举.关于对项目教学法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8):76-77.

9.《旅行社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篇九

课程名称:《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实务》

课号:091D75D

所属学院:旅游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导游专业

课程类型:选修

1、前言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和导游专业的职业能力必修课程,在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中属于主干必修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从事旅行顾问、导游服务,计调工作和旅游管理等相关职业奠定基础。它以前置的《导游业务》、《旅游心理学》、《旅游基础知识》等课程为基础,与后置的《旅游市场营销》、《领队业务》、《风景区管理》等课程密切相关。

1.2设计思路

总体设计思路是:本课程34学时,2学分。根据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打破以往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旅行分销商广义分析、航空公司分销、酒店分销、全球旅游分销、在线支付、搜索引擎旅行顾问、线路设计等最新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课堂讲授、学生讨论、现场考察、实训操练等方法相结合,实施模块化教学。

课程内容突出技能性、职业化要求,以理论适度、重在实践为原则。在教学方式上,适度采用项目教学和工作任务教学法,按照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组织教学。教学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双重考核,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2、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旅行社经营管理基本知识,了解旅行社各部门的运作规律和操作程序,培养学生的业务管理能力,岗位操作技巧以及实际本体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同时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行业实践,加强与本地旅游企业的交流。

具体培养目标:

1)使学生掌握旅行社的职能与业务、分类情况,旅游需求弹性,影响旅行社设立的因

素,旅行社的组织设计和流程以及中国旅行社产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等内容,会单独申请成立一家旅行社;

2)系统了解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会熟练设计常规旅游线路,会设计简单的特色旅游线路,会进行营销管理、促销管理、接待管理、财务等内部管理等;

3)使学生了解旅行社工作的特点与要求,培养旅游服务的职业技能技巧和良好的职

业道德、职业习惯;

4)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灵活应变以及公关协调等能力和素质。

3、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4、课程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建议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与旅行社工作的需求同步,从而使教

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要通过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4.2 教学方法建议

1)采用多媒体教学法,精心制作高质量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2)适度采用项目教学和工作任务教学法,密切课程教学与职业能力间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综合运用课堂讲授、建立模拟旅行社,小组讨论、旅行社实地考察、实例操作,案例分析、实训作业等多种方法,提高教学实效。4.3 教学评价建议

本课程的学生学业评价由平时考核(40%)和期末考试(60%)两部分构成。平时考核内容包含出勤率、课堂表现、实训与作业情况;期末考试,内容包含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两部分。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与若干旅行社合作,不定期的进行旅游业务实践,考察与调查,及时了解旅游行业最新动向。

10.高职高专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探究论文 篇十

单选题

1.在对工厂通道整理工作进行检查时,无需顾及的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作业区与通道混杂在一起弯道过多,机械搬运车通行不便未将通道位置画出行人和货物的通道混用

2.既是企业文化的起点,又是企业文化的最终归属的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培训学习修养理想

3.在文件资料整顿范围之外的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没有定点摆放,四处都有,真正要用的又不能及时找出接收、发送都未记录或未留底稿保密文件无人管理,任人随意阅读未能分门别类,也没有用文件柜、文件夹来存放

4.制度化的最高形式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程序化标准化系统化公式化

5.下面不属于布局设计的三原则之一的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时间、距离最短物流畅通美观原则变化性原则

6.作为一个现场管理人员,最重要的能力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分析并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能力

7.关于戴明的圆环原则,说法是错误的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它是停止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它是一逻辑的组合它呈螺旋式的上升它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

8.识别管理的人员识别适用于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规模大的企业规模小的企业三资企业国有企业

9.当公共场所采光不好,视线不佳时,我们应该进行 回答:正确

1.A

2.B 整理清扫

3.C

4.D 整顿清洁

10.进行目视管理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制度健全消除黑箱作业领导支持资金雄厚

11.在整理的推进过程中,可采取的方法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白牌作战法红牌作战法黑牌作战法黄牌作战法

12.建立一个组织,组织机构的层次最好应该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一到二层二到三层三到四层四到五层

13.清扫的准备工作是指对员工进行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清扫的技能教育成本的节约教育设备的耐用教育安全教育

14.“八零工厂”是指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不良、浪费、故障、污染、切换产品时间、事故、投诉、缺勤都为零亏损、不良、浪费、污染、切换产品时间、事故、投诉、缺勤都为零亏损、不良、浪费、故障、切换产品时间、事故、投诉、缺勤都为零亏损、污染、不良、浪费、故障、切换产品时间、投诉、缺勤都为零

15.5S的涵义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11.高职高专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探究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审计实务;课程设计;任务驱动;案例教学

一、高职《审计实务》课程设计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教育部推行高职教育的准学士、学士、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学位制度,建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和专家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等。为此,高职学校会计专业应根据职业能力标准修改人才培养方案,采用“行业专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校专家归并行动领域,行业专家论证行动领域,学校专家开发学习领域,校企专家论证课程体系”的工作机制,实现校企专家共同开发与设计课程;通过工作任务归并法实现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转换,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法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通过工作任务还原法实现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转换的阶段分析法;获得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主要成果。

经课程开发与设计分析,传统的《审计学》教学理实脱节、工学结合不够、教学做融合不够,难以达到高职教改的基本要求。所以,应开设学习情境与职业岗位对接,按审计岗位能力设计学习任务的《审计实务》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它的课程标准应当包括课程性质与定位、基本教学理念、设计思路与特色等课程理念;课程总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目标等课程目标;学习情境的构建与学习任务的设计等课程内容;教学考核方法、学时分配、师资要求、工作或实训条件、教学资源配置等实施与保障措施。

二、构建《审计实务》教学内容

1.构建《审计实务》学习情境

《审计实务》的学习情境应根据审计职业能力,基于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与审计准则为依据,按审计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理论与技能为内容进行构建。所以,学习情境应由认知审计职业、理解审计主体、掌握审计目标实现过程、编制审计计划、收集审计证据、制作审计工作底稿、掌握风险导向审计测试流程、掌握货币资金审计、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完成审计工作与出具审计报告、掌握Excel审计技能等学习情境构成。

2.设计《审计实务》学习任务

每个学习情境由多个学习任务构成,学习任务的设计应把岗位能力放在首位,注重审计工作岗位技能的培养。设计方法是由专家将每个情境教学单元中的岗位能力进行技能解构,分解为关键审计岗位的真實工作任务,消除重复与非必要的任务活动,按照教学规律加以分解与组合;梳理出为解决这些任务所需要的理论与技能,并将其巧妙地隐含在每个具体任务之中,让理论与技能服务于所需完成的每个工作任务;按照理实一体、教学做融合、任务引领、案例驱动等方法,进行序化与融合,将工作任务改造为学习任务。如,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由该循环活动的控制测试、交易实质性分析、交易细节测试、营业收入实质性测试、应收账款实质性测试等学习任务组成。所以,每个学习任务也是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理论与技能、情境案例、实证案例、分析案例或工作案例的驱动,让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融合于任务创建、案例研究、审计实务工作之中。

三、改进《审计实务》教学方法

《审计实务》课程应灵活运用理实一体的课堂讲解、任务导向、案例驱动等教学方法,在教学做融合、讨论争鸣、教师示范、分组实践、角色扮演、仿真模拟等情境中,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审计工作能力。

1.理实一体教学

《审计实务》课程应贯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思想,以最新法规、准则与理论为依据,将理论与实务融合,从工作任务的角度来阐述理论与知识、技能与技术,让理论与技能服务于学习任务的完成。通过启发学生分析典型审计案例,实施风险导向业务循环审计实务工作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兴趣与提高素质,掌握隐含在每个学习作任务中的理论与技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学过程中应将能力本位放在首位,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动手与务实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审计职业能力、岗位能力的培养,从而保证学习目标能力化。

2.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驱动法下,教学内容与真实的审计职业对接,教学单元与审计实际工作任务对接,学习动机源自现实情境,学习过程参与真实的实践,在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任务、明确目标、融合知识与技能、学与用相结合。学习任务呈现后,学生的主体性、目标性很强,带着任务去探索、思考、研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引导学生定位学习目标,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情境创建、尝试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清晰的思路、知识、方法与技术,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再循序渐进并最终完成一系列任务,达到工作任务驱动学习任务的完成。学生在任务驱动中边学边练,教师边教边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做中学、做中教、做中考”,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目标性与成就感。

3.案例驱动教学

《审计实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实际案例研讨中理解原理与原则等课程理论、掌握技术与方法等课程技能的一种方法。审计实务教学活动中,常用情境案例、实证案例、分析案例与工作案例驱动教学活动。

每个学习情境应有一个情境案例,它一般是国内外实际发生的著名的、经典的审计事件,其内容应当包括事件的背景、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事实、审计过程、事件的影响或启示等内容。用于课前导入阐述基本原理、课中设疑组织讨论、课后延伸掌握教学内容。在审计理论教学环节,通过实证性案例与分析性案例,以讲故事、启发式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用案例说明基本概念和原理,使之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审计理论知识。在审计实务教学环节,通过分析案例与工作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提问和角色扮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案例事项进行深层次分析,通过讨论与争论,阐明各自的观点及理由;最后教师小结,将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与评讲,掌握审计理论与技能的应用,提高审计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清洪.高职审计实务课程教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5(01).

[2]夏赛莲.基于“干中学”效应的高职《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时代教育,2015(01).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商业会计学会课题《高职审计实务任务驱动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编号KJ201309。

12.高职高专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探究论文 篇十二

高职高专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是培养实际操作型的应用人才,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由上可见,高职高专不同类型的院校都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而实践性教学正是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的主要手段。

作为高职学生来说,怎样联系实际,巩固和提高所学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熟悉就业环境,适应社会,为毕业上岗后及时适应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运输管理实务》这门课而言,也就是怎样巩固所学的运输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运输管理的基本岗位技能,怎样了解运输企业的基本流程、组织分工以及各岗位的主要职责是我们要掌握的问题。我国对物流行业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但从过去的经历来看,企业普遍抱怨实习学生技能较差,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不能适应企业实际操作。以上情况都说明,进行良好的实践教学已经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对于《运输管理实务》这门课而言,借助于这个实训模式,学生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校内、外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学与技能训练,以及工作学期的顶岗实习,能在先进的物流运输管理理念指导下,通过运用物流运输管理基础知识、不同物流运输方式的实操业务、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物流运输决策、物流运输经营、集装箱运输、联合运输、运输相关法规、特殊货物运输、运输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等方面知识进行物流运输管理实训和实践,掌握“一线运营管理人”应具备的物流运输管理知识、技能。因此,《运输管理实务》实训课模式的设计对老师的教学与对学生的就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实训模式的实训内容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教学经验,把《运输管理实务》实训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课程基础知识实训,第二部分为模拟实训,第三部分为顶岗实习。

2.1 课程基础知识实训

(1)实训目的

一是加强课程教学中的专业技能的初步训练,主要以课程训练项目也就是课业任务驱动课程教学内容的进行,二是培养学生未来岗位上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

(2)实训指导思想

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一线运营管理人的实际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理论知识的运用为途径、以关键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物流运输管理业务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素质。

(3)实训基本内容与课时分配

(4)考核方式

课程基础知识实训采用过程式考核方式,具体考核内容如下:

(1)出勤纪律表现等,权重占40%;

(2)绩效表现,主要指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权重占60%。

2.2 模拟实训

(1)实训目的

运输管理模拟实训是使学生系统地、全面地复习巩固所学的有关各种运输方式的作业环节和流程的理论知识,熟悉运输作业环节的操作及相应的单据制作,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物流管理相关的运输、货运代理等工作打好基础。

(2)实训指导思想

运输管理模拟实训采用任务驱动型集中式训练方法,将货物运输的生产活动划分成若干工作任务,学生在模拟实训室,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软件,经教师的指导逐项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达到巩固课程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技能的目的。

(3)实训基本要求与课时分配

(4)考核方式

运输管理模拟实训采用过程式考核方式,具体考核内容如下:

(1)出勤纪律表现等,权重占30%;

(2)绩效表现,主要指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权重占60%;

(3)实训报告完成情况,权重占10%。

2.3 顶岗实习

(1)顶岗实训目的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顶岗实训是对学生所学运输管理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检验和综合运用,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到公路、水路等运输企业的运输岗位上顶岗实习,熟悉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组织流程及单证流转,强化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达到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的目的,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训指导思想

运输管理顶岗实训采用岗位工作驱动型集中式实训方法,将学生安排到运输企业的相应岗位上,在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依次从事两个以上岗位的工作,要求能够将货物运输管理的理论和技术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达到能够独立承担相应岗位工作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培养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

(3)实训内容

(4)考核方式

顶岗成绩的评定注重过程式考核。顶岗实训成绩评定标准:

(1)出勤纪律表现等,权重占30%;

(2)绩效表现,主要指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权重占60%;

(3)实训报告完成情况,权重占10%。

3 结束语

这套实训方案应该在学习完了物流管理相关基础课程后进行效果比较好。鉴于我国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很多物流领域不存在统一的标准,所以如何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企业错综复杂的要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领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这一套实训方案应作一定的修改。

摘要:怎样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运输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运输管理的基本岗位技能,了解运输企业的基本流程、组织分工以及各岗位的主要职责是教育工作者要研讨的问题。从实训目标、实训内容等几个方面出发,探讨了《运输管理实务》的实训模式,旨在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提供帮助。

关键词:物流管理,运输管理实务,运输,实训

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2]韩彪.交通运输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3]陈克勤.物流运输实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4]杨庆云.物流运输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5]王庆功.物流运输实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13.高职高专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探究论文 篇十三

课程考核说明

期货交易实务是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试点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课内学时为54学时,其中电视课19学时,学分为3学分,开设一学期。本课程主要介绍有关期货市场、期货交易的一些基本概念、期货交易所的设立与管理、期货经济公司的组织与流程、期货交易技巧和期货交易市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考核对象

本考核大纲适用于开放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员。

二、考核依据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此考纲;

此考纲依据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的、李强主编的“期货交易实务”。

三、考核方式

1、课程实践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该门课程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未达到60分或要求重做者,在该门课程期末终结性考试前允许重做一次。)

2、课程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以平时作业为主,占课程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80%。

四、考试形式、题型

本课程采用开卷考试形式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题型: 名词解释判断正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题 案例分析

五、命题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期货交易实务》文字教材范围之内。按照重分析推理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考查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又考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期末考试命题的覆盖面理应尽可能广一些,但要突出课程学习重点。

3、试卷将尽可能兼顾各个能力层次。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了解10%左右,一般掌握30%左右,重点掌握60%左右。

4、试卷要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

试题的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命题时两者兼顾,在一份试卷中保持合理结构。

六、考核重点内容

第一章 期货交易实务绪论

一 重点名词:

期货交易期货市场 期货合约 现货远期合约

二 重点原理和方法:期货交易的前身-现货远期合约期货交易产生过程的三个里程碑期货交易的发展(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期权期货)期货交易在宏观、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三 重点问题: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的区别期货交易的基本功能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期货市场的关系

第二章 期货市场的组织机构

一 重点名词:

期货交易所 期货结算所 期货经纪公司

二 重点原理和方法期货交易所的特点期货交易所建立的条件期货结算所的种类期货结算所的管理制度期货经纪公司的机构设置和管理制度期货交易的投机者和套期保值者

三 重点问题:期货交易所的功能和作用期货经纪公司的作用

3期货结算所的作用

第三章 期货交易的业务流程

一 重点名词:

期货交易帐户结算价格对冲平仓仓单市价指令限价指令止损指令

二 重点原理和方法:客户的开户程序期货市场的保证金制度期货合约的买卖过程期货交易的三种结算方式执行定单的过程

三 重点问题:简述期货交易的整个业务流程保证金制度的分类与区别简述期货合约的买卖过程结算价格在期货交易中的作用在期货交易方式中,两种交易方式的优缺点

第四章 商品期货的套期保值

一 重点名词:

套期保值 买期保值 卖期保值 基差 基差交易

二 重点原理和方法:买期保值和卖期保值的实现过程和应用范围计算保值费用及价格风险买期保值和卖期保值的操作方法套期保值的操作原则

三 重点问题:套期保值的功能分析买期保值和卖期保值的利弊基差对套期保值效果的影响

第五章 期货交易中的投机与套利

一 重点名词:

套期图利跨期图利牛市套利熊市套利蝶式套利 跨市场套利 跨商品套利 期货投机

二 重点原理和方法:

1期货交易中套期图利的方法期货投机者的类型期货投机交易的一般方法投机交易常用的策略投机交易的一般性规律买空和卖空投机交易的特征

三 重点问题:期货投机的作用和功能期货投机与套期保值的联系投机与投资及赌博有哪些不同如何提高投机交易的成功率

第六章 期货市场行情分析

一 重点名词:

基本因素分析法 技术分析法 整理形态 持仓量成交量K线图趋势轨道支持线压力线 缺口

二 重点原理和方法:影响期货价格的因素有哪些整理形态的类型反转突破形态的类型技术分析法的前提道氏理论与波浪理论的基本原理

三 重点问题:技术分析法与基本分析法比较有何优点利率与汇率怎样对期货价格产生影响波浪理论各浪的特点和数浪的方法

第七章 商品期货

一 重点原理和方法:农产品期货的品种工业品期货的品种金属期货的品种我国上市的期货交易品种国际性交易品种的类别

二 重点问题:

1影响各种期货品种交易的因素说明郑州、大连、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品种及交易情况

第八章 金融期货

一 重点名词:

金融期货合约 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

二 重点原理和方法:各类金融期货的特点主要金融期货合约的内容与交易方式影响率汇变动的因素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特点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实质国际上几种主要的股票价格指数

三 重点问题:金融期货的经济功能与作用举例说明利率期货中的套期保值交易举例说明外汇期货中的套期保值交易举例说明股票指数期货交易中的投机与套利

第九章 期权交易及其类型

一 重点名词:

期权交易 看涨期权 看跌期权 权利金 欧式期权 美式期权

二 重点原理和方法:期权的类型及交易形式期权的价格构成影响期权价格的主要因素期权的基本交易策略期权交易在风险管理上的独特性期权合约通常包括哪些条款

三 重点问题: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的区别举例说明期权为何具有时间价值

第十章 期货市场的风险防范与政府监管

一 重点名词:

最大持仓限额制度 强制平仓制度大户报告制度 涨跌停板制度交易回避制度 期货行业自律 无负债交易制度

二 重点原理和方法:期货市场风险的类型“三位一体”风险防范体系的构成美国期货市场监管模式我国期货市场监管的机构我国期货市场监管的原则

14.高职高专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探究论文 篇十四

【课程对象】:

1.公关部经理

2.新闻发言人

3.办公室主任

4.危机管理团队负责人等

【课程时间】:1天

一、网络舆情概述

1、网络舆情的内涵和类型

(1)网络舆情的内涵

(2)网络舆情的类型

2、网络舆情的表现途径

3、网络舆情的结构和变动

(1)网络舆情的结构

(2)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变动

(3)网络舆情的变动周期

4、网络舆情的特性与环境因素

(1)网络舆情的基本特性

(2)影响网络舆情的环境因素

5、网络舆论的形成于演变

(1)网络舆论的形成(2)网络舆论的互动

(3)网络舆论的变化

二、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作用

1、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内涵和特点

(1)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内涵

(2)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特点

2、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3、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方针与原则

(1)服务大局,服务决策

(2)关注大事,把握大势

(3)真实准确,全局客观

(4)把握规律,与时俱进

(5)灵敏高效,快捷畅通

(6)掌握新知,探索前沿

4、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

(1)重大决策部署类网络舆情信息

(2)经济发展类网络舆情信息

(3)社会热点类网络舆情信息

(4)突发事件类网络舆情信息

(5)宣传思想工作类网络舆情信息

(6)社会思潮类网络舆情信息

(7)互联网发展类网络舆情信息

三、网络舆情信息的发现与研判

1、发现筛选

(1)发现与筛选的标准

(2)发现与筛选的主要方式

(3)发现与筛选的“四眼法”

2、动态跟踪

(1)动态跟踪的对象

(2)动态跟踪的方法

3、分析研判

(1)分析研判的基本要求

(2)分析研判的主要方法

4、传递报送

(1)传递报送的具体要求

(2)传递报送的主要方式

(3)传递报送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四、网络舆情调查

1、网络舆情调查的方式

(1)网上问卷调查

(2)网上议题设置

(3)电子邮件调查

(4)网络会议调查

2、网络舆情调查的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

(2)调查实施阶段

(3)撰写舆情报告

3、网络舆情调查的优势与问题

(1)网络舆情调查的主要优势

(2)网络舆情调查的主要问题

五、网络舆情信息的编写

1、网络舆情信息的编写要素

(1)逻辑结构要素

(2)形式结构要素

2、网络舆情信息的编写要求

(1)编写要求

(2)内容要求

(3)材料要求

(4)数据要求

(5)语言要求

3、网络舆情信息的编写技术

(1)制作醒目标题

(2)区别不同类型

上一篇:我爱夏天的夜晚范文下一篇:居委会工作总结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