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培养目标

2024-08-05

风景园林培养目标(共8篇)

1.风景园林培养目标 篇一

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攻读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是与风景园林事业相关行业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主要为风景园林事业相关行业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专门人才。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为依据,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对攻读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简称“风景园林硕士生”或“MLA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制定本规定。

一、培养目标

风景园林硕士生的培养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要求做到: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能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风景园林相关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相当的人文素养,具备独立承担风景园林设计、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及撰写论文摘要。

3.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与风景园林事业任职资格紧密相关、与国家“注册风景园林师”职业资格相互衔接。

二、学习方式和学习年限

风景园林硕士生以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在职攻读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按风景园林硕士生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风景园林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具体学习年限经批准可适当延长,最长在校年限(含休学)不超过3.5年。

三、培养方案

风景园林领域硕士生培养方案应具体体现风景园林硕士生业务上的培养目标。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体系应体现整体性、综合性、宽广性和实用性,课程内容要反映本领域国内外的最新成果。风景园林硕士生的培养还应设置一定量的计算机应用和管理类课程。

培养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与学分安排,同时应对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位课教学大纲、学位论文(设计)安排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培养方案应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后实施。

四、培养计划

风景园林硕士生的培养计划必须在入学后三个月内确定,其方式可以由学院统一制定或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和风景园林硕士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风景园林硕士生培养计划经风景园林硕士所在领域的主管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系、所)和研究生院备案。

风景园林硕士生的培养计划是风景园林硕士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风景园林硕士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培养计划确定后,风景园林硕士生应严格遵守。在执行培养计划的过程中,若因特殊原因提出修改者,必须于变动课程授课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填写修改课程申请表,经导师和主管院长同意

后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审核批准。

五、课程学习

风景园林硕士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类。所选的学位课和非学位课都是必修课,都必须列入培养计划,且满足规定的学分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外国语课程属公共学位课,由学校统一组织授课,校内教学的课表由研究生院排出,校外教学点的课表由学院排出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备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由学院组织开设,要求能使风景园林硕士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风景园林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必修课的最低标准为修满32个学分(18个课内学时为1学分),学分的基本组成如下:

1.学位课程 不少于19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3学分

(2)第一外国语 4学分

包括基础外语2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两者成绩平均后记为外语成绩。

(3)专业基础和专业课 不少于12学分

2.非学位课程 至少修满必修的最低学分。

风景园林硕士生学位课程学习结束后由学院统一组织进行中期考核,重点审查风景园林硕士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对学位课程成绩平均级点不到2.00者,可在所学各学位课程中选成绩低于B的课程进行重修。风景园林硕士生三年内平均级点不到2.00或一门课程重修二次后平均级点仍不到2.00,予以退学处理。

六、学位论文

1.风景园林硕士学位论文是风景园林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风景园林硕士生进行风景园林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全面训练,是培养风景园林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2.风景园林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或导师小组集体指导下由风景园林硕士生独立完成。实行双导师负责制,第一导师由学校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第二导师可以聘请硕士生所在地区的相当职称人员(由地方人事部门推荐,由学校遴选)担任,硕士生的论文工作由第一导师全面负责。

3.风景园林硕士生一般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第四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须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进度作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4.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实际,应是风景园林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包括针对有重要应用价值或应用背景的问题(既可以是综合运用国内外先进文化和艺术原理、设计理论和植物材料进行具体规划设计项目的研究,也可以是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监理项目的应用研究),应有先进性和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学位论文必须由攻读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者独立完成,能体现其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风景园林硕士生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的半年左右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在中期检查时,风景园林硕士生应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所完成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以及所获得的结论,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需继续完成的研究内容进行论证。风景园林硕士生的中期检查报告必须以书面的形式递交给所属领域,导师对中期报告给

出评语。导师评语应包括对该生所做工作的评价,特别是计划完成情况、个人学习工作表现以及对后续工作的估计等方面作出评价。

6.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现风景园林硕士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

7.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课题意义的说明、国内外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做的工作;理论分析和公式;试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纸、图表和曲线;结论和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等。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

七、论文撰写

风景园林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要求可参见《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中“

二、撰写规范”和“

三、打印及装订要求”的规定。

八、发表学术论文

按照《上海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风景园林硕士生在申请论文答辩之前,必须以上海交通大学的名义和风景园林硕士生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录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在提交学位论文时,需同时提交发表论文刊物的封面、目录及文章的首页;若是论文被录用,需提交论文录用通知和全文。否则,不予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九、答辩细则

1.为使学位论文工作的正常进行,风景园林硕士生要主动加强与指导教师联系,导师也应主动关心学生,并对指导小组的情况作必要记录。学位论文定稿前,导师必须详细审阅、修改论文,并写出论文审阅意见。学位论文经导师定稿后方可付印。

2.风景园林硕士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后,经导师审定通过,可向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提交学位论文并提出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的要求,本人填写《硕士学位申请表》(专业学位),教务办公室负责审核,并在表中成绩栏上加盖成绩管理人和管理部门印章。

3.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专家预审通过后,由教务办公室负责组织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阅和答辩。论文评阅材料的送审必须由专人负责,严禁学生本人或导师介入。校外教学点的风景园林硕士生须在校内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4.学位论文必须经2位评阅人(其中至少有1位是校外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导师不担任评阅人)审阅同意后,方能举行论文答辩。如果有1名或者2名评阅人不同意组织答辩,则暂缓学位论文答辩,须经修改论文后重新组织论文评阅,第二次论文评阅仍应聘请第一次持否决意见的评阅人参加。

5.从论文定稿到组织论文答辩应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必须在答辩前一周将学位论文送达答辩委员。答辩委员会一般由3~5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含校外专家1名,评阅人1名;答辩主席须由教授担任,导师不担任答辩主席),3名委员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中导师不担任委员。答辩委员会成员可由学院教务办公室提名,经学院主管院长同意后正式聘请,同时确定答辩秘书1人,协助答辩委员会工作。

6.通过论文答辩后的风景园林硕士生的学位申请材料须报校、院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未通过答辩的硕士生可经过三至六个月的论文修改、补充后,再次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仍不通过者,一律作结业处理。

7.凡申请提前或因故延期学位论文答辩的风景园林硕士生,必须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提出书面申

请报告,经导师、学院和研究生院同意后,方可确认生效。

8.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

(1)主席宣布开会;

(2)论文作者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10至15分钟);

(3)论文作者宣读《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4)宣读论文评阅意见;

(5)答辩委员和与会者提问,作者答辩;

(6)休会,答辩委员会举行会议,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和作者的答辩情况进行评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表决票上的内容由答辩秘书统一填写),拟定“答辩决议”;

(7)复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答辩的决议。

9.答辩会应有详细记录,原始书面记录由学院专人保管备查,两年后方可销毁。

10.答辩结束后,答辩秘书负责将论文评阅意见书、答辩表决票和论文答辩决议书原件一并交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教务办公室汇总后交学院学位秘书,由学位秘书负责交校档案馆教学档案室存档。

11.提前完成学位论文工作者,经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学院(系、所)和研究生院审批同意后,可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为了保证风景园林硕士生的培养质量,提前答辩时间不得超过一年。

2.风景园林培养目标 篇二

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训练是推行“自主式”学习和培养其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能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的组织方式和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来说完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科研活动中,而对于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参与到科研工作中的程度亦完全不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多元化的,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的范畴和领域也应该是宽泛的[1]。

高校本科生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学中的热门话题,但发展至今仍然存在很多争议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在四到五年本科培养中贯彻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教材建设又如何体现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两者谁更为重要,等等,尤其是关于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孰轻孰重的争论,在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培养中时常出现,也是教师难以拿捏的两个方面。

笔者认为,无论是在大学毕业后从事风景园林方面实践工作的学生,还是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学生,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因为基本的科研能力是学生在日后实践中自学理论知识、在理论中探求实践的真谛之基础,是学生不断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必备素质。而对于教师而言,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学生提供多种科研实践的途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科研的概念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科学研究的问题[2]。

2 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现状

目前,我国本科教学中对于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因学校差异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包括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同,也包括培养方案的不同,还包括了资金投入的不同,等等,但总的说来较之以前,全国的高校本科生科研培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1 缺乏自主研究的意识

我国教育历来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普遍缺乏自主研究和独立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这一现状自然与学生有关,但也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不可分离。本科生科研意识薄弱确是事实。以笔者所教授的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为例:笔者所在学校是以建筑学为背景下的风景园林教育单位,整个专业的实践性都非常强,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专业课即为设计课程,每个学期由教师选择两个类型的题目作为设计课程的任务,教师尽量以真题为主,基地环境也尽量选择真实的并且易于学生勘察和调研的处所,最终的成绩评定也是以学生的设计图纸为主要依据之一。五年级上学期是为期一个学期的实习过程,由学生自主选择或者学院推荐至相关设计单位进行实习,实习结束即为毕业设计。每个学期安排的设计课程根据学生的特性和学习的过程特点,难度逐渐增加,类型各不相同,每个设计环环相扣。学生毕业后或就读研究生或去设计单位从事具体的工程实践。对于设计水平的追求是学生和教师普遍的目标,而设计水平的提升,从课程的安排上来看,与具体的实践操作是分不开的,实践能力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因此,学生普遍重视实践而忽略理论课的学习,缺乏对于风景园林理论方面的研究确是本科教学中薄弱之处。这种能力上的缺失主要体现在思想上的不重视和科研能力的欠缺。

2.2 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及有限的科研经费导致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缺乏系统性,科研活动缺乏指导和方向性,从而失去了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最好时机。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教育界有一句话:“我听,我忘记;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记住。”填鸭式教育前两项都占全了,就是没有“做”这一环节。实则,除了学生习惯于“被灌输”,老师也习惯于“灌输”,对于启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通过引导、教育诱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欲望,从而培养其研究、探索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恰恰是教师和学校应该重视的环节。笔者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及理论课程多年,做为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高校教师,深切地体会到创造性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于教师的教学热情起到的重大作用。没有热情,教师的教学如一潭死水;没有热情,学生的学习生活如同嚼蜡。而热情的培养,就需要对知识充满渴望,对于所学之物能有钻研和探究的精神,当然也必须具备这种能力。笔者主讲的课程为大学四年级下学期的设计课程(综合性的景观规划比如小城镇景观规划)和一门相关的理论课程(大尺度景观规划的相关理论)。在教学安排中尽量把两者相结合,在8周的设计课程同时开设理论课,结合设计课实践讲授理论知识和综合性景观规划的思路与方法。这样的教学安排,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在设计过程中能运用到理论课的知识。实际上,针对某一门课的教学安排,对于亟待提高的本科生科研能力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无法系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学生普遍重视设计课而忽略理论课。一方面由于设计课形式多样,上课时也是针对学生所做的设计进行讲解与分析,因此学生充满兴趣和热情;而对于理论课的学习,学生们意识不到这是为设计能力的提升在积蓄力量,热情不足,课后亦不会拓展理论课的知识并对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此外,对于风景园林相关理论与历史以及设计思想和思潮也关注不足,没有理论深度的学习则设计水平亦会停滞不前,也没有深度。因此,从教师和学校的角度来看,如何在课程安排上,尽量能够让科研能力的训练和设计水平的训练挂钩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科研能力对设计能力的重要程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科研以及设计能力的目的。

3 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目的和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本科生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是本科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该法还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笔者认为,所谓的“高级专门人才”,指的是既富有创新精神同时也具备创新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才能称为高级人才。而专门人才应该是涵盖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层次的人才[3]。

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达到上述要求的基本保证。创新的前提是学生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相关的科研方法,能够针对本专业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钻研,并对本专业领域内的热点、冷点、疑点、难点等等问题具备一定的学术敏感性,通过正确的手段分析、整理信息,获取需要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进而提升自我的创造能力。

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学生继续深造或更好地从事实践工作的基础。本科阶段基本科研能力的训练是研究生阶段深入进行理论研究、了解本学科理论思潮、掌握学科发展方向的基础。本科阶段的学习为研究生阶段打下了必备的基础,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和素质才能在研究生阶段顺利地完成研究任务,才能更充分地提高自我的创新能力;而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样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实践工作提供了自我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从而实现在实践中创新的目的[4]。

4 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本科生接受科研训练并从事科研活动,是本科生所应享受的基本学习权利。这种权利广泛体现在学生有权使用学校图书馆各种学习工具、学校的电子书籍和网络搜索、各种期刊杂志,等等;更重要的是,学生还享有学校和教师应为其提供各种科研活动的机会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的机会,等等[5]。

4.1 完善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教育理论框架

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型,学生自主决定学习的内容并主动去了解知识,教师转变成配角,仅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传统的风景园林教学更多地采用由老师来带领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甚至是学习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占到绝对重要的位置。这种教育理念往往抹煞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也较为被动,缺乏热情,更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关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被动的学习必然带来学习效率的低下,很难达到知识建构所应有的密集度的要求,因为完全靠老师讲授,毕竟授课时间有限,所涉及的知识深度亦有限。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退而成为服务者的角色,学生成为学习工作的主人,必然能够大大改进上述弊端[6]。

在学生为主导的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能够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一种模式。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看待未知的领域;而学生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建构知识体系。这样的互动在教学中往返交替进行,学生和教师通过不断地探索、完善欠缺、教学相长,从而逐步达到“高峰体验”(Capstone Experience)的境界。这是一种终极的目标,是对自我最大程度的认同[7]。

学生在逐渐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参与实践,从实践中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重视实践检验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风景园林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实践结合紧密。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只是“纸上谈兵”,只有真正地接触实际工程,才能最好地检验自我驾驭知识的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通过把真实的工程项目作为课程设计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实际工程的操作过程,即所谓的“真题假做”。通过一个真实的基地,设定一些设计任务让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即所谓“假题真做”;或学生通过科研课题参与到解决某一现实问题中,经历了解、分析、协调、决策的一个过程,比如某些综合性景观研究课题如小城镇综合景观或者交通要道的综合景观设计;等等[7]。

4.2 注重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设置模式

避免理论课与设计课脱节。理论课与设计课脱节的现象,是风景园林教学中时常遇到的问题。理论课的设置忽视了课程设计的存在,不能与学生正在进行的设计课程的项目和任务结合,导致学生上理论课时无精打采,甚至觉得无关紧要,而在做设计时却又脑子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手。理论课应与设计课相辅相成。理论课为设计课提供基本的理论素养同时,也有助于设计实践获得理论飞跃;而设计课为理论课的付诸实施提供了机会与实践,也为理解深奥的理论提供深入浅出的案例。事实上,应该把这样一种课程模式变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优势,即理论课与设计课的关系如果处理恰当,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专业问题思考空间,以及深入研究专业知识的机会。

充分利用设计课的授课特点,开展研究型教学。风景园林专业课授课形式历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旨在激发学生设计的兴趣和灵感。在这样灵活的教学方式背景下,如果能适时地开展研究型的教学,将能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风景园林专业授课形式自由,可以老师讲亦可以学生讲,每个阶段的草图往往都采取学生汇报、老师提问然后答辩的方式,跟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非常具有专业特点,教师应该更加充分地发挥这一特点进而把它变成特色,即在设计的不同阶段引入不同的主题,进行师生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这个主题可以是设计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是设计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无法理解或无法掌握的设计思潮,还可以是其他优秀案例或者大师作品的探讨与剖析,等等。如此,学生逐渐具备研究探索的基本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6]。

成立课后学术兴趣小组。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每年学校都会设置专门针对本科生的SRTP科研训练项目,该项目有专用的科研经费,由本科学生自主自由申请。前几年,对此项目申请的学生甚少;近年来,随着科研经费的不断充裕和学生科研意识的逐步提高,基本上每个学生都会有参加一项SRTP的科研训练项目。该项目的自由度非常大,申请的课题亦无限制,堪称最自由、普及率最高的一项科研活动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立项、确定研究内容,再自主寻找一位指导老师,也可以是老师组织一组学生成立科研小组从事某项课题的研究,等等,形式多样,组织自由,由学校提供经费。笔者每年都会带一期SRTP的项目,如2012年成都市最大的民生工程莫过于“北改”,学生抓住了这一热点问题,在“北改”的范围内选定了“曹家巷”这一典型的“城中村”进行深入研究旧城改造的相关理论和经典案例,根据前期的理论研究,并对曹家巷某一地段进行详细的景观改造和设计,把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完美地结合起来。由于学校提供科研经费,这样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够更细致地对实地进行调研,也减轻了教师在经费方面的负担。

4.3 凸显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注重新生的培养。笔者所在单位的风景园林专业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均要加试美术,作为测试学生基本的美术功底并实行淘汰制,加试成绩作为淘汰小部分美术不合格的学生的依据。实际上,笔者认为,除了美术加试外,应该更多地注重培养新生的科研能力。一年级是基础,既是专业课的基础学习,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建立科研意识和习惯的重要时期,应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与高中的差别、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并打下一定的科研基础。学校的SRTP项目主要是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并没有明文限制一年级新生不能参加,但由于一年级新生往往对专业了解的程度和专业学习尚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学生在自由组合时不会选择一年级的同学,而老师在组织科研小组时也不会过多地去考虑一年级新生。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组织存在很大的空白,而一年级是建立科研思想、确定科研意识的关键时期,应该在一年级阶段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和从事科研活动应做好哪些思想准备与知识准备。

结合设计课实现多专业学科配合。风景园林专业应涉及建筑、城市规划、生态学、管理、旅游、美学、植物、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大学阶段应有的放矢地涉猎这些领域,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跨专业地学习相关知识。笔者认为,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在专业课即设计课中结合某一设计专题实现多学科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其他学科,提高科研水平,同时也学会综合运用、多专业配合的能力。例如,高年级的综合景观规划可以与其他专业联合开课,比如管理学、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完全跨越建筑学的领域来设置。联合开课可以是开放式地选课机制,如允许其他专业的学生参与选课,也可以是开放式地教学,如其他专业的老师作为辅讲老师,共同为这个设计服务,提供新鲜的血液。如此以来,能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风景园林学的博大精深,也能让学生领会风景园林的研究应需要涉及广博才能做到深入,同时也能学到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为其日后自主学习和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设计课与专项研究结合。可以在五年的专业学习中建立专项研究机制,主要是结合设计课进行。专项研究由系列的课题组成,课题由浅入深、由简而难,根据每个设计任务来安排。专项研究可以是深入研究某一理论思潮、当前关注热点,也可以是社会调研。在做专项研究时,应与设计课程相结合,作为设计课的理论补充。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并利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完成专项研究的任务,尤其是英文阅读和检索应该成为主要的训练工具,通过英文的阅读可以了解世界同领域的先进水平和经验。

风景园林是一个涉及专业非常广博的学科,除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外,多学科融合也是其显著的特点,是一门需要用毕生的努力才能领略其风姿的学问。以一位职业风景园林师从业的角度来看,工程实践固然是很重要,但是如果缺乏研究的精神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品质,其职业生涯是无法走得更远的。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地机会,让他们在未来从事风景园林相关的各类工作时能够走得更远、站得更高,当他们需要帮助时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是老师应该给予他们的。事实上,这些素质就是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精神,才是“授之以渔”之道。

参考文献

[1]陆伟.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5:33-38

[2]戚万学,王夫艳.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内涵与特征[J].教育研究,2012(2):95-101

[3]王根顺,王辉.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6):44-48

[4]张倩.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10-17

[5]姜长宝.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8):152

[6]刘拥春,许先升.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研究性教学体系的建构[J].中国园林,2010(2):74-77

3.风景园林培养目标 篇三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平衡思维;建筑设计;协调

风景园林既是艺术又是科学,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学科,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艺术创意,这就意味着它们在风景园林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中都是不能偏废、不可或缺的,怎么将这些知识融合,并使之成为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当代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改革与探索目标与方向。

一 风景园林教育与平衡思维

目前风景园林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学生学习完多门课程后,很难将各科知识整合成一个系统,综合应用各方面知识解决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各门课程按照各自的教学思路和方式进行,缺少一个知识整合的过程,并且重知识传授轻思维培养,重单一课程讲授轻多课程穿插讲解,重内容传授轻框架建构。风景园林教育一开始就应该给学生传授一种整合知识、平衡思考的观念,其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具有综合协调能力专业人才。因此,在专业教育中,平衡各方面知识与能力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平衡思维就是以一种发展的、互动的、整合的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一般特性和事物之间的有规律的联系。平衡的特点概括起来有四点,即动态、相等、稳定和变化。平衡是绝对运动又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表现在各个方向上受的作用是相等的,但这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平衡总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过程中发展变化。

二 建筑设计教学与平衡思维

据统计,国内大部分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都开设了建筑设计或园林建筑设计等课程,建筑教学已经成为风景园林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1)必要性研究

在建筑设计教学中,面对设计问题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学生常常不能将已学的知识系统化并有效的指导设计,喜欢把问题拆开求解,习惯把设计课看成一门单独的课程,做建筑设计往往只从建筑本身寻找答案。例如做空间设计,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是学生对可见的建筑构件与空间的关系考虑较多,常常忽略了社会、地域文化、心理、时间等一些不可见因素对空间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却往往隐藏着正确的设计方向。对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来说,建筑设计教学并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更内在地培养观念、设立思考方法,使纷杂多变的现象能够在思想里联系起来的过程

(2)教学思想的改变

教学方式要有所创新,教学思想必须有所突破。首先,要改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想,加大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能力的培养。目前建筑设计教学思想有一个很重要的支撑就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的悟性,认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且可以打破老师的权威和思维定势,当然这些想法是值得肯定的。

(3)教学组织的探索

目前建筑设计教学组织主要有一对一讨论式和多人评图式,为了方便组织和保证教学进度,往往是几轮草图和草模后完成最后成果图。

(4)教学考核的多样性

教学考核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重点和时间的分配。目前主要的考察方式是上交图纸和模型,这种方式很容易滋生赶图和拖图的现象。其实,设计成果不单是图纸和模型,这些并非设计的全部,它们也不能清晰地反映建筑的建造过程及人在建筑中的感受。要改变考核方式,首先,应改变学生对设计成果的认识,引导学生不是为了图纸而设计,而是为了设计而通过图纸表达。其次,应该加大对设计过程的考核,重视对现有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的调研,强调多因素设计分析和解决方案比较研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设计。考核内容应不断更新,设计不仅是解决某些局部问题,更重要的是平衡各方面关系,不但要解决功能、交通、采光、通风等建筑本身的问题,还需要平衡建筑与环境、社会、经济、技术、生态等方面的矛盾。

三 建筑创作与平衡设计

建筑设计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建筑创作能力,建筑创作其实就是一个平衡各种设计元素、协调各种需求、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的的过程,也是一个改造或打破旧秩序,建立一种新平衡的过程。分析事物时,如果发现它存在不平衡因素和现象,即使它表面如何“稳定”,也难以掩盖不平衡的本质,该事物必然存在问题;当我们找出使事物得到平衡的因素后,则所存在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四 小结

大学本科教育是专业基础教育,虽然划分了很多的学科与专业,但这不是人才发展的阻力,而是促使人才平衡发展的动力。学科的划分是人为的,并非必须遵守的客观法则,多学科融会贯通才是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风景园林教育就是一种平衡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平衡发展的人才,创造和谐的人类生存环境。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平衡思维的培养一直会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在风景园林专业建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平衡思维的具体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高翅.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之断想[J].中国园林,2008(1):20-23.

[2] 周评.论企业团队管理中的平衡思维[J].华东经济管理,2004(8):64-67.

[3]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风景园林教育宪章[J].高翅,译.中国园林,2008(1):29.

[4] 王朋.景观规划专业建筑教学体系中的若干问题[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设计,2008:112-115.

[5] 布莱恩·劳森.设计师怎样思考:解密设计[M].杨小东,段炼,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6] 罗曼·克罗,保罗·拉赛奥.建筑师与设计师视觉笔记[M].吴宁江,刘晓明,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风景园林培养目标 篇四

“世界风景园林月”青年志愿者招募通知

2011年3月,我院将承办2011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暨风景园林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并同时举办华中农业大学第五届“世界风景园林月”活动,这是园艺林学学院扩大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一次重要机会,也是传播园林文化、宣传“风景园林让生活更美好”理念的良好机会。为了办好此次活动,充分展现我院学子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品质,现决定面向全院本、研究生招募100名青年志愿者,承担会务服务和校园导游等相关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招募条件

1.服务热情高,奉献精神强,纪律观念强;

2.男女不限,五官端正,身材匀称,身体健康,精神面貌好;

3.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强;

4.熟悉学校校史校情和校园环境、相关专业同学、风景园林协会会员和党员(党员360成员)优先。

二、报名方式

有意者请到园林院网站http://linx.hzau.edu.cn/ 的“学生生活”栏目中下载,并在11月15日晚18:00前交到园林院学工办106王凤竹老师处,面试时间另行通知,入选后院将组织入选者进行专业前沿、礼仪、导游、医疗救护等有关的业务知识培训。

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协会共青团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委员会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工作部

5.风景园林开题报告 篇五

1、课题背景介绍

过去由于只注重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被忽略,市区滨河地段杂草丛生,1片荒芜;挖沙船到处挖沙,使河边变得坑坑洼洼,脏乱不堪;1些不法单位拉来建筑垃圾倾倒在沂河及涑河沿岸的堤坝上,许多工厂将废水也排放到河里,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污染严重,无法饮用。不少居民也将生活垃圾倾倒在这里,使河边变成了垃圾场,1到夏天,熏人的气味扑面而来,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形象。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合理利用充足的水资源,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临沂市政府决定投入巨沂资规划建设临市区内的滨河区域。

2、课题拟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实验方案

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我这次所报的毕业设计课题为临沂市沂河沿岸(局部)景观设计,所以滨水空间的规划、绿化和景观设计是这次课题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因素,自古以来就被赋予多种属性,被当作理想人格的的1种象征,使得其在性、情、景、意交融中充满了生命的灵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水逐渐成为1种根源性的隐喻,是代表自然与城市合1的最好模型。可以说水是古代除了封建礼制以外,对城市规划特色形成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作用从饮用、灌溉、运输发展到现在的提供活动、景观的载体,故滨水空间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当前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建设也陷入了不断趋同、特色危机重重的窘境;在工业化时期几近湮灭的水的特性再次成为刺激城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这次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城市与水的 骨架与血肉关系,因地制宜,融合水与空间、文化的时空联系,塑造出城市的特色与个性,使城市绿化面积扩大,景观更加秀丽宜人,市区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最终形成水在城中游,城在水中立,水体与绿地相互依托并融为1体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生态城市而贡献1份力量。

实验方案:

通过对课题所涉及的地区进行实地测量考察,以及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对设计的方案进行综合严密的验证。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风水分析、构图分析、植物配置几大方面展开工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设计理念:沂河贯穿临沂市区,是离城市公共密集地区较近的生态系统之1,是

城市向乡村延伸,乡村向城市渗透的区域,这种渗透体现的是1种人与自然的对话,在本方案中,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1为设计理念。

设计原则:a、生态原则:维持沂河生态环境是进行城市建设的基本门槛。

b、适应自然和社会运动周期的原则:关注人的活动周期和季节

变化,创造出适应季节变化的景观。

c、经济原则:通过设计对环境的改造,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

境,实现其使用价值,同时也带动周围的土地升值。

风水分析:风水上讲究,曲生吉,直生煞,在本方案中,以曲线(主路)来化解直线带来的煞气。

构图分析:本方案设计设计地段位于沂河和其最大支流枋河交汇处,河道比较弯曲,因此在设计中,以北斗7星为主构图元素,根据人文和地理将其分为3个区域:

6.风景园林培养目标 篇六

摘要:本文以现时代背景下风景素描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结合本人的风景素描教学经历,试着从风景素描教学所面临问题及对策上论述风景园林专业的风景素描教学,以期发展本专业风景素描教学。

关键词:现时代;风景素描;人才培养;写生

风景素描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受多种因素影响,风景园林专业的风景素描教学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如何解决风景素描教学遇到的困难,发挥风景素描课程的教学作用,挖掘风景园林专业风景素描教学的深层次意义,是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的问题。

一、本专业风景素描课程的重要作用

今天各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都开设有素描、色彩、钢笔画等美术基础课程。“上世纪80年代,北林园林学院就开设了园林风景素描教学板块,要求在风景写生上下功夫,并在绘画形式上呈现多样化。”①继北林之后,各高等院校园林专业、风景园林专业等均将风景素描作为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美术基础课程。风景素描作为美术基础课程之一,它以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河流山川、天空建筑等为绘画表现对象,通过一个学期的风景素描学习训练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界事物的丰富形态、环境的空间意识和自然界光影色彩变化的深刻认识,并能很好的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绘画表达能力。事实证明,开设该课程,对风景园林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现时代背景下风景素描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风景素描教学在本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有着极重要的作用,但在现时代背景下,今天的风景素描教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这对风景素描教学带来了非常不利影响。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对风景素描课程建设重视不够。首先,风景素描教学课程大环境冷落。“风景素描课在美术院校始终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这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很令人费解的,因为,作为绘画三大门类的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中,唯独风景素描例外于各美术院校的基础教学领域。”②风景素描教学在艺术院校得不到重视,直接影响是风景素描艺术发展缓慢,风景素描教学资源相对缺乏。其次,风景素描属基础性课程,课程建设经费申请困难,美术教师不愿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投入研究,而画好风景素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多投入实践,总结技法经验等。缺少专门而深入的研究,风景素描的艺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就难以获得提高。再者,风景素描学习的好坏对本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性的,加上学习风景素描对于绘画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有一定难度,风景素描教学不容易出效果,因而容易造成学生学风景素描用处不大这么一种错误观念。以上原因,导致风景素描课程建设在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育中容易越来越被轻视,这令人担忧。风景素描课程教学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功能作用已经经过实践证明,但今天我们因为对风景素描的教学缺乏研究与思考而不重视风景素描课程建设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危险的。

2.教学知识内容与教学方法老套,不能与现时代风景园林专业要求内容紧密结合。今天风景园林专业的风景素描教学,大多沿用以往艺术院校风景素描教学模式,知识内容与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适合时代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3.受现代摄像技术影响,学生轻视写生,乐于摹写照片效果,这导致学生风景写生基本功差,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认知不够。在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对景写生方式受电子摄像技术影响,学生多以画照片的形式完成风景素描。因为现时代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照片功能的强大,加之写生因天气变化等原因,环境相对困难,许多学生在风景写生课上以画照片为主而忽略了写生的重要性,因而学生不愿意写生,不能够理解写生对艺术感觉培养的重要性,不能掌握写生的技法和艺术特点。同时,受现时代快捷生活方式的影响,加之本科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任务较重,学生在绘画心境上容易浮躁,不能够静下心来一笔一画的去表现一幅完整的风景素描图画。实际上,这些情况的出现已经对风景素描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长期发展下去势必影响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计划。因此,风景素描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重新认识其在风景园林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并针对具体情况,对风景素描的教学进行研究探讨,作出对策,以期达到风景素描教学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三、风景素描教学所面临问题的对策

1.重视和加强风景素描课程多方面建设,充分发挥风景素描的艺术魅力。风景园林专业作为一门用艺术的手段处理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学科,对于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艺术感知力的培养,就应该多接触自然,学会欣赏自然风景之美,并从自然风景中发现美和表现美。风景素描是以自然风景为研究和表现对象,通过素描表现形式去取舍、处理自然界中复杂的景物,能够很好的训练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从这一点上讲,加强风景素描课程建设和促进风景素描教学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显得十分重要。在课程建设中,可以从本专业学生实际水平情况及本专业风景素描教学要求编写有针对性的素描教材、描绘创作大量的风景素描示范作品、开展风景素描艺术展览和不断提高自身风景素描表现水平及教学水平等工作来进行。只有重视风景素描教学,投入到风景素描课程建设,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展现风景素描的教学成果和艺术魅力。

2.改变传统的风景写生教学模式,探索素描写生中与风景园林专业需要更紧密结合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我国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存在着教学模式和手法的单一化弊端,素描教学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单一的素描教学模式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美术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单一化素描教学方式。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③而现阶段风景园林专业的风景素描教学,大多是沿用艺术院校风景教学模式,专业特点和时代特点并不明显。如果以单一的美术院校风景素描的学习方法要求去指导本专业学生的风景素描学习,势必造成教学上的困难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上的缺乏,使学生在学习上难以看到进步或是觉得与专业相关不大而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风景园林专业的风景素描教学,需要探索素描写生中与风景园林专业需要更紧密结合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可以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特点,在注重艺术美表达的基础上,从植物学,建筑学和生态环境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内容上去丰富风景素描教学,发展风景素描教学更广阔的内涵。比如画风景中的`植物,可以先从植物分类学的角度去认知它,了解植物名称和植物科属,再从形态特征、造型因素上去描绘它。因此,在室外风景素描写生的过程,又是一个认知植物的过程。表现一个场景,注重训练空间意识,通过目测估计空间距离、建筑高度等,以达到锻炼学生把握空间尺度和地形特点的作用,为风景园林设计带来实践经验。在素描的表现上,多注重空间透视效果的表达和各种植物的概括性表现手法。教学方法上,除了素描写生练习外、还要结合现代电化教学,示范演示等多样教学手段,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3.强调写生的意义和重要作用,避免依赖室内画风景照片的风景素描作业形式。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摄影技术的发达,这一方面给风景素描写生带来了方便,但另一方面又成为许多学生在风景素描写生中的依赖。学生经常以画照片完成作业形式代替写生的过程,从而失去绘画的激情和感觉,给风景素描教学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这是风景素描教学中所遇到的一大难题。的确,画照片不受天气环境光线的影响,通过相机取景构图可以降低绘画难度。但是,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画照片失去了身临其境,感受自然美的审美过程。其次,画照片容易千篇 一律,画面平稳呆板,缺少绘画激情与画面生动感。照片取景与实地写生取景往往在空间尺度、透视变化,以及景象的形态轮廓等都有很大区别。因而,画照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艺术思维。只有通过写生,才能使作者更真切感受自然,更能锻炼绘画技巧和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写生的画面往往比较生动。坚持写生,多画写生,是学好风景素描的重要途径。强调和重视写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避免室内画照片,这是现时代风景素描教学需要重视的问题。考虑到本专业学生美术基础相对薄弱,在带动学生热爱写生的工作上要多做示范,通过实践分析写生与画照片的利弊关系。当今,关于风景素描的教材与范本并不多见,而少有的书籍也不一定适合本专业学生学习,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在风景素描写生实践上下苦功、并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学生具体水平情况来研究风景素描的表现方法和教学方法。通过实际的风景写生示范作用,推动风景素描教学。

四、结语

在现时代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的风景素描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只有根据时代特点和专业发展的要求从各方面加强建设,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并积极研究风景素描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才能不断发展风景素描教学,充分发挥风景素描的教学作用。

注释:

1宫晓斌.北林园林学院美术基础的作用及影响[J].风景园林,2012(4).

②齐鸣.素描风景教学琐谈[J].美苑,1993(Z1).

7.风景园林培养目标 篇七

高职测绘类专业由于其专业特色更加符合高职教育的理念, 其发展势头尤为突出。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园林系工程测量专业为例, 2007年工程测量专业开始招生, 当年入学104人, 2008年招生106人, 2009年招生105人, 2010年和2011年招生人数均突破200人大关, 反映出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学生及家长的认可。

因此要做好应对这种变化的准备, 切实做好高职测绘类专业的建设, 以适应人才需求市场的需要。

1 人才市场需求及就业前景

200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 2007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 均明确指出未来几年我国将迎来测绘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高峰, 要求加大测绘类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强测绘队伍建设, 并提高培养质量。从十一五期间的人才需求情况来看, 也基本印证了之前的预测。那么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可以预见在未来五年内我国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依然继续, 而测绘作为各类建设施工的基础, 测绘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依然为持续增加。

2010年5月公布的2009年高校专科专业就业率统计 (资源开发与测绘类) 表明, 高职测绘类专业的就业率平均在80%以上。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园林系工程测量专业2009年及2010年的对口就业率均在90%以上。

2011年6月9日, 由第三方研究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就业蓝皮书《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正式对外发布。该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公司对2010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抽样调查以及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研究撰写。调查发现, 高职高专各专业门类中, 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 其月收入为2586元, 表明在过去几年测绘类高职毕业的市场需求量持续扩大, 就业前景广阔。

以上情况都说明测绘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就业是有保障的

2 人才市场对高职测绘类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毋庸置疑, 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那么人才市场对高职测绘类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就更加明确:需要大量实用技能型人才。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开展高等职业教育, 本世纪初进入快车道, 成绩喜人,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高职教育依然面临诸多困局。我们很多高职类院校或者是由未能进入本科教育序列的专科院校转化而来, 或者是一些中等职业院校升级而成, 有的办成了缩水的本科, 有的办成了扩大的中专, 定位不够明确, 特色不够明显。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要么延续了本科教育中理论的系统性、全面性, 要么依然定位在中专教育知识系统的基础性。测绘类专业尤其突出, 教学中过多的强调理论教学, 或技能课太少, 或技能课太简单, 而在现实的测绘就业市场, 各事业单位要求的我们的毕业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能很快的“上手”操作, 甚至“独挡一面”, 而我们的培养模式与其要求相去甚远。因此我们要明确定位我们的专业培养方向, 办学要有特色, 以测绘类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 即测绘类人才市场需要的毕业生是实用技能型的, 那么我们就要培养实用技能型的毕业生。

3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是高职教学的依据, 因此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是所有工作的前提。2010年开始,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园林系工程测量专业总结了2007、2008、2009三年的教学经验, 在这三个年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2010级及2011级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了认真的修改, 明确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职业面向为基础, 着重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 把课程设置与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岗位及应用能力相对应。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地形地藉测量和工程测量两个核心岗位、房产测绘和变形测量两个相关岗位,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 相对应的开设普通测量、地藉测量、控制测量、数字化测图、房产测绘、GPS测量技术等核心课程及相应的集中实训课程, 以及城市规划原理、测量平差、建筑工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选修课程。

就测量行业来说, 对于一些常见的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 没有接受相关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员经过简单的培训也可以胜任基础工作。那么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就要求不仅能胜任这些基础工作, 也要能承担难度较大的工作, 在实际操作过程更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践的具体问题, 这在根本上正是符合我们培养实用技能型高等人才的目标。

此外我们要求毕业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取得中级工程测量工的职业资格证, 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因此也要求我的师资队伍也必须以“双师”为主。以此完善就业准入制度, 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 这也是我们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认定指标之一。

4 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人力保障, 是高职教育的依托。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坚持两个队伍的建设。一个是自身的、现有的师资队伍建设;一个是外聘的、生产一线的专家、技术能手等资源型队伍的建设。对于自身的师资队伍我们始终坚持质量建设, 现在所有专任教师中80%以上具有硕士学位, 90%具有双师资格, 职称结构也较为合理, 这为顺利开展课堂理论教学及课内和集中实训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对于聘请的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能手, 我们致力于打造一支高规格高效的兼职教师队伍, 本着请进来的原则, 利用这些人力资源向我们的学生传授生产一线的实际应用知识, 使用我们的毕业生毕业就能就业, 就业就能上岗, 实现我们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5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保障, 是高职教学的特色。一直以来重学术轻应用的思相在我国人才培养领域依然占有很大的市场, 而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之处就在于把职业教育放在首位, 以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作为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我们要求所有的专业核心课程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集中实训计划, 在15课时到30课时的实训课程中集中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并能够灵活的运用到具体操作中。比如以校园为实训场对应普通测量课程要完成三四等水准测量, 控制测量课程要完成1:500的小区域控制网测绘等。

通过以上的实践教学体系, 使学生切实掌握工程测量技术从理论到实践, 再到应用的实用型技能。

6 实习体系的完善

实习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提升, 是高职教学的延伸。《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指出高职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就工程测量专业而言, 其突出的生产性特点为高职院校实现本专业的工学结合提供了极具优势的先天条件。生产型的测绘企业需要经过理论及基础操作教育的技术人员即我们的学生去完成生产任;而与之相对应, 我们的学生经过课堂教学后急需生产一线的实际操作消化、巩固、提升实用型操作技能。比如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在校内实践中都学习了全站仪的使用, 但是我们发现经过生产实习和未经过生产实习的两种学生进行比较, 就测量实务方面而言, 经过实习的学生要比没有经过实习的学生高出一个档次, 用人单位在录用人员时也极为看重这一点。

在实习体系建设方面我们特别重视顶岗实习及校企合作。我们计划在二年内积累50-60家有顶岗实习合作的一线测绘类生产企业, 签订顶岗实习协议, 为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就业前的再培训提供有利的资源保障;另一方面我们从中挑选出一些有长期合作且规模较大的企事业单位, 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此外通过此举也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7 总结

综上所术, 高职测绘类专业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 就要办出特色、提高质量, 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引领专业建设, 并着重在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实习体系等方面做足工作。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笔者结合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园林系工程测量专业, 就高职测绘类专业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进行专业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测绘类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能,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8.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奖 篇八

本次检查会主要对广东省9家申报优秀管理奖的单位,即:广东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广州市花木公司、深圳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国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深圳市日昇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和珠海御园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初审检查。各单位负责人或代表就公司概况、培养人才、财务、科研、质量管控、企业文化及制度等方面的成果进行汇报和交流。周如雯秘书长在每一家汇报完之后进行简要的点评并提出建议,专家组成员也发表了意见。最后,陈晓丽理事长发表讲话,认为广东企业很强,希望更多企业能够以先进理念、诚信名誉及扎实作品武装自身,做大做强,园林行业要团结一心,为继承优秀传统、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奉献力量。

当日下午,检查组领导及专家对9家申报单位进行了现场检查。

据悉,全国此次申报优秀管理奖的单位共有70多个。初审检查工作从8月5日检查苏州、张家港12个申报单位开始,目前已完成苏州、张家港、西安、重庆、沈阳、北京、天津等单位的初审检查工作。今年的评奖工作是在去年试评取得较好反响的基础上,由各省市风景园林学(协)会组织推荐来展开的。申报的各省市学(协)会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评奖工作,认真组织申报,并全程参加检查活动。

上一篇:高中一年级 《师说》 教学设计示例下一篇: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