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工作简报(精选8篇)
1.就业工作简报 篇一
关于我县就业与再就业
和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县是全省贫困县之一,经济相对欠发达,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比较复杂,扩大就业与再就业的任务比较繁重。我县一贯高度重视抓好就业与再就业及社会保障工作,通过几年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践、总结、分析,现对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几点思考。
一、我县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现状
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都把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再就业的扶持政策措施,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失业压力,扩大了再就业规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几年来,共实现城镇新就业39915人,城镇新增就业34046人,领证人员就业人数28793人,实现城乡劳动力劳务输出96603人次,开发公益岗位4957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开展创业培训7170人次,技能培训22300人次,职业介绍成功17840人次,为下岗失业人员累计发放《再 1
就业优惠证》14610个,为促进再就业提供了坚强后盾。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县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不可掉以轻心,不可有一丝松懈。截止目前,我县总人口29万,其中:16岁以上人口为万。城镇总人口为万,其中:16岁以上人口为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人。我县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人,我们正面临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农民工转移进城就业和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四重压力,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二、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是技能人才短缺,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一方面企业岗位由于对技术性岗位要求和年龄要求普遍过高(要求30岁以下的居多)而招不到人;另一方面求职者劳动技能单一素质不高,且吃苦耐劳精神不够,有些甚至即使年龄和技术条件放宽也不愿意去。还有一些人员对技能培训认识不够、竞争意识不强,也造成自身就业质量不高;同时,由于目前我县缺少初、中、高级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支撑,通过职业培训和就业培训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尚有待时日。
二是对外劳务合作基地建设缺乏力度,特别是外省地区互通交流机制还没有建立,难以满足劳动力地区间正常流动和企业普遍用工需求。由于缺乏条件支持,我县吸引外省地区劳动力互通
功能一直较为欠缺。从工作需要和长远发展来看,建立劳务合作基地势在必行,但目前在人力、财力、精力和管理等问题上都还跟不上,加之自身职介服务功能不健全,如缺少职业指导和培训等服务场所、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不足等,影响了整体服务功能的发挥,也影响到企业用工的有效供给。
三是就业基础设施条件要素缺乏,特别是缺少能够举办大规模招聘活动的人力资源市场平台场所,难以满足广大企业和求职人员进场参会需要。各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开展的力度也还不够平衡,受人员编制、软件技术和配套资金等问题影响,目前各乡镇的劳动保障服务站职能还不能发挥到位。
三、进一步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促进就业的良好环境。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一项维护社会稳定的“民心工程”,也是复杂的“攻坚工程”。要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大力改善就业服务环境,帮助劳动者提高技能转变观念,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确保就业再就业“为民办实事”项目又好又快地完成。
二是加快平台建设,健全公共就业的服务功能。按照城乡统筹就业要求,打造集职业介绍、失业保险、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服务功能完备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使之早日发挥对就
业再就业整体工作的支撑作用,使劳动保障工作基础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工作人员的使用上要达到正规化管理,逐渐解决平台在编人员配备问题,对聘用的人员一定要经过考试,择优录用,签订劳动合同,并且解决一人身兼多职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服务流程,规范基础管理工作和工作制度,努力实现服务的多元化、人性化、专业化和信息化。
三是强化技能培训,改善供需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继续大力开展创业能力培训、就业培训和各类初、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加强综合性创业基地建设,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特色培训,实现就业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无缝衔接,为社会和企业用工提供取之不竭的技能人才。科学利用信息产业基地等载体、平台,积极推动大学生就业上岗,为企业挑选合适员工,努力打造企业技术人才高地。
四是推动民本工程,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努力创新思路,搭建创业服务载体,将促进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促进创业的政策向创业人员聚集。扩大小额贷款扶持规模,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使其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孵化器”,更多地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就业。
2.就业工作简报 篇二
关键词:就业率,就业协议,独立学院,衡量标准,被就业
近些年, 对于高校的每一位工作者来说, 深感网络的强大震撼力以及快速传播力。日前, 我在网络上又看到一篇报导, 甚是感慨, “专访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院长章梓茂《教育观察》:从公开信息来看, 一方面媒体上热议大学生就业难, 一方面许多高校也在说自己就业率如何高。到底谁在说谎?章:虽然教育部一直在考核各学校的办学质量, 就业率等, 但是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应对之策———就业率造假!强制性地要学生拿回签约的就业协议书, 就业协议书不签毕业证不发。即便是随便找一个单位, 只要能签一个回来就行。至于毕业之后学生去不去哪个单位, 是否有工作学校根本不管。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你不这样怎么办?这些情况可能上面的领导部门也注意到了, 但是要想了解到真实情况可并非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需要进行层层地调查。然而所到之处无不是一片莺歌燕舞, 各个学校报上去的就业率都是90%多”。
在很多新闻报道中, 我们看到了自身或多或少的真实写照, 也因此倍感工作的压力。其实我们学院, 不管就业协议书签订率是否真实到最后真的是极个别的学生会“家里蹲”, 但无奈最终考核的主要标准是就业协议书或合同的签订率。
1 最初就业协议签订率低的原因分析
首先, 大学毕业生供给增加迅速, 而需求下降。供需比例下降, 反映了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失衡问题, 这正是就业压力大的重要原因。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学生能力认可不够。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目前我们所谓的应用型人才还是相对有限的。很多单位也不愿意用协议书来约束自己, 所以能拖则拖。
其次, 我们学院学生家庭条件与背景相对不错, 对于工作高不成低不就, 缺乏“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再次, 部分学生已就业学生也不愿意签订就业协议书, 留着空白协议书, 方便自己考公务员, 事业单位以及村官考试。我们学院学生家庭条件都不错, 还有部分学着创业, 而创业算就业率的只能以工商营业执照证明, 所以这样原本不错的灵活就业方式让学院就业工作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2 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 除了需要凭借社会力量共同解决的, 仅就我们目前能做的, 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2.1 从自身建设出发, 奠定就业工作坚实基础
2.1.1 制度建设
(1) 逐步建立并推行学校、学院、系、教师四级就业工作责任制, 使就业工作的责任与任务更加明确与具体, 形成全校上下齐心, 共同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局面。
(2) 完善各项就业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率的考核以及相关的奖励制度。
(3) 专科就业工作实行毕业实习教师负责, 班主任全力配合制度, 国贸本科就业工作实行班主任负责, 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全力配合制度。
(4) 提前召开专科毕业实习, 本科毕业论文教师会议, 提前布置下学期就业工作任务, 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前与所带学生进行沟通了解, 指导实习以带动就业, 为下学期就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5) 鉴于这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就业工作环境, 建议班主任辅导员定期电话慰问学生, 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础。
2.1.2 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就业工作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 通过动员、培训、实践、鼓励等环节建立一只稳定的教师团队。
(1)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 努力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
(2) 组织就业工作人员系列培训, 特别要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聘请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为客座教师或创业咨询师等。
(3) 召开两次以上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研讨会以及每2周一次的班主任会议, 总结工作经验, 帮助就业人员解决就业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4) 加强与各分院的联系与合作, 认真学习各分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先进经验, 开拓教师视野, 提高就业队伍的素质。
2.2 就业市场的建设和管理
2.2.1 积极配合“走出去, 请进来”办学思路, 与企业建立联系;走访相关用人单位, 根据专业要求建立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等。做好相关调研工作, 为学院新专业的设置提供参考依据;积极请进用人单位, 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
2.2.2 充分利用校友、教师和家长的资源。
通过就业工作联谊会和举办校友会等形式, 挖掘有效资源, 及时掌握就业信息, 搭建就业平台, 形成多渠道就业推荐局面。
2.2.3 加强与校外人才中介机构的合作和联系, 及时掌握企业招聘信息, 做好毕业生推荐工作。
2.2.4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开就业工作家长交流会, 邀请部分家长共同参与我们就业指导工作, 形成就业工作家校互动机制。
2.3 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立和管理
2.3.1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启用学院职业生涯规划室, 为学生提供个性、人文的服务。同时, 开展专业与职业对话、创业、公务员和专升本系列辅导和讲座, 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理论指导等。
2.3.2 开展创业教育和指导
(1) 营造创业氛围。
(2) 把“创业教育”。
(3) 深化大学生创业、创意孵化园, 构建创业教育新平台。
2.3.3 深打造公务员学习基础班。
2.3.4 通过学院和分院两级加大对考研、专升本的宣传力度, 组织好的师资, 加强对考研、专升本免费辅导班的管理, 进一步提高报考率和录取率。
3 总结
3.就业工作简报 篇三
一、建立新增就业岗位信息网络
劳动就业部门要建立用人单位新增就业岗位信息收集网络,实施全方立体式的管理机制。一是要大力实施就业岗位资源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的区域内,把用人单位新增的就业岗位信息通过网络或其他现代化手段予以整合,能够随时随地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就业岗位需求信息,并将所掌握的此类信息进行必要的整理、交流和发布,使就业信息共享,需求者与被需者皆知。二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作用。镇、区、街道、居委会等基层劳动保障机构所管辖的范围相对较小,他们具有灵活机动的优势,可以直接深入到用人单位,了解新增岗位信息,并随时随地将所掌握的信息汇总分析,然后由县级劳动就业机构统一整理归类并统一对外发布。三是大力推行兼职劳动力资源协管员制度。通过在部分企业设立一名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兼职人员,及时将所在单位新增岗位信息汇总上报,使岗位信息管理工作在最基层有人负责、有人落实。四是对重点企业实施重点监控。通过对所在区域内的重点企业进行定期分析,可以基本上掌握在某一个阶段能够提供岗位的企业,对这部分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安排专人负责,随时了解他们的新增岗位情况。五是要随时掌握新开工的各类企业情况。这部分企业往往是劳动力需求的大户,能够提供较多的新增岗位信息。对此可以积极与经贸部门、工商部门以及园区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争取他们的支持,掌握新增的岗位信息情况。
二、引导用人单位申报需求信息
要引导用人单位自觉把新增岗位需求信息向劳动就业部门申报。劳动就业部门必须有足够的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劳动力资源储备,从而吸引企业把新增岗位信息向劳动就业部门申报。企业有了空的岗位,劳动就业部门能够随时向他们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这样才能使企业自觉把新增岗位资源信息向劳动就业部门申报。劳动就业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千方百计地为企业用工服好务,真正地把劳动就业部门建成企业不可或缺的“娘家”。对企业在用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劳动就业部门责无旁贷,要积极帮助解决,尤其是要做好职工培训、劳动管理、建章立制等方面的工作,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劳动就业部门要做好用人单位新增就业岗位信息申报的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宣传渠道,增强企业负责人的意识,引导他们自觉地把新增岗位信息向劳动就业部门申报。
三、加强依法管理
进一步加强对用人单位新增就业岗位信息工作的依法管理也是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有效手段。劳动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大对非法招用工、非法职业中介等活动的打击,净化劳动力市场,对未经批准擅自招用工以及在用工过程中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坚决予以处罚,从源头上规范劳动力就业,促使用人单位自觉向劳动就业部门申报岗位信息。要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企业新增岗位申报制度,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对企业新增岗位信息申报制定相应的法规,做出必要的规定,从法律角度加以必要的规范,对不按规定自觉申报的企业给予必要的处罚,实施依法管理。
4.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篇四
(一)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扎扎实实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今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561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0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3.6%,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377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25%,登记失业率为3.17%。均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我县的各项任务。在就业再就业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xxx省、市、县有关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
按照市局统一部署,我们制定了我县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工作意见,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不断开拓进取,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地为政府服务,为弱势群体服务,为全县人民服务。
2、认真做好平台建设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根据省市要求和考核目标,我县16个镇和经济开发区均成立了劳动保障所,城区15个社区成立了劳动保障站。我们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为15个社区劳动保障站分别配备了两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并为各劳动保障所又增配了一名工作人员以充实力量,这些人员工资及社会保险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同时财政出资为各社区劳动保障站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施,真正做到了机构、人员、场地、制度、经费、工作“六到位”,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劳动保障站不断完善工作职能,切实做到下岗职工有人管、有人问。
3、认真做好政策落实,加大就业扶持和援助力度。
加大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力度,扩大范围,降低门槛,使再就业优惠政策切实落到实处。切实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按照企业实际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职工人数,县财政给于一定的社保补贴。同时对从事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的“4050”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并给予小额贷款贴息。今年以来,共给予“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补贴社会保险费160万元,发放小额贴息贷款近100万元。我县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40万元,全部纳入专户。
4、继续援助困难群体就业。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社区岗位开发,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援助对象重点是“4050”人员、享受城市低保人员、就业确有困难的长期失业人员、夫妻双下岗失业人员、单亲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特困职工家庭有就业能力和再就业愿望人员、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员、零就业家庭的人员。
(二)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1、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障生活、促进就业的功能。
今年以来,我们共为2638名失业人员发放了失业救济金403万元,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同时按照失业人员进入失业保障工作程序,对今年新进入失业保险程序的失业人员计 1030人全部给予免费就业与再就业指导培训,使这部分弱势群体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学习求职技能和相关的劳动法规,提高了就业与维权意识。
2、认真做好失业保险费征缴工作。
在国有、县属集体企业已基本倒闭的情况下,我们积极主动配合地税部门想方设法,采取措施扩大征缴范围;保持重点、克服难点抓好征缴工作;通过发送通知、上门催收提高工作力度;召开调度会,对重点欠缴企业进行调度。截至目前为止,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4.2万人,已征收失业保险费428万元,预计全年可征收失业保险费500万元,全面完成市下达我县的失业保险费征收任务,征收额为历年之最。
3、积极宣传失业保险方针、政策。
为了提高失业保险的知名度,增强人们的参保意识,我们以两个条例为依据印制了失业保险宣传材料。通过劳动保障部门相关科室及地税部门征管员广泛发送。同时通过举办失业人员、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学习有关政策,让参保单位及职工增强了缴费意识,让全社会都了解参加失业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加强失业保险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失业保险会计制度。
会计科目的使用,财务账簿的设置,报表的填制比较规范,做到了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核算期间的会计资料。今年以来,该项工作多次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三)强化措施,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内转外输。
XX年末全县在外务工人数达35.3万人,净增2.6万人,其中培训后农村劳动力转移15163人,完成任务的108%;新增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输出21675人,完成任务的108%。收入达20.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输出收入比去年人均增加105元。
1、实施镇镇通工程,推进有组织劳务输出。
我们在去年实施镇镇通工程的基础上,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
2、加强南北交流,促进区域优势互补。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南北劳动力交流会议精神,我们紧紧抓住与江阴对口交流与合作,积极营造区域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发展格局,实现了互利双赢。
3、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外出人员反乡创业。
近年来,在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同时,我们还把外出农民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把返乡创业农民与外商投资同等重视,同等对待,同等服务,为他们创业兴业提供及时、周到、高效的服务。现在全县打工返乡创业人员和经济能人利用资金、技术、信息优势,外引内联,创办塑料制品、木材加工、铸造、餐饮服务、纺织等涉及几十类企业600多家,其中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有200多家,既活跃了当地经济,又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也加快了我县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4、搞好星级劳动保障所创建工作。
按市劳动保障局要求,在今年全市六个县(市)星级劳动保障所创建工作中,我们从机构建设、场所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施工,积极争取资金,做到了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实现了镇劳动保障所“市场化”“窗口化”,于今年7月份全面完成星级劳动保障所创建工作,其中三星级标准达标率在50%以上。
5、进一步加强对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
全县26个职业介绍中介机构,我们从职业介绍资质,职业介绍行为等方面入手,按照《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来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做到了我县职业中介机构健康有序地发展。经各职业中介机构介绍,全年共向县外输出6979人,有5548人实现了就地转移。
(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技能水平。
1、强化对培训机构的管理。
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培训学校管理力度,扶持培育上规模,规范管理上台阶,并按市场化的需求,实行优胜劣汰。对于培训场地大、师资力量强、设备先进、信誉良好的学校,我们大力扶持;对于教学不规范或就业无保障的学校坚决进行整顿取缔。我们通过在省确立的二十一家培训机构中好中选优,确立了14家“扶贫”定点培训机构和7家“阳光工程”定点培训机构,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享受政府补贴。对培训机构制定的相关工种(专业)培训大纲和计划,认真审核把关,规范统一教材,指导培训机构认真实施教学,对培训学校的教师进行专门的业务素质培训。要求培训学校定期上报《农村劳动力培训学员录取、结业、就业花名册》等基础台账,培训学校每期学期结束向局培训科申报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鉴定。考核合格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培训结业证书》,确保培训质量。
2、大力推行培训卡制度。
我们在总结去年做法的基础上,新推出了“培训卡”制度,通过以卡换券的形式,确保“培训券”的安全,使农民直接受益。
3、培训补助向品牌培训和技术含量高的工种倾斜。
我们大力发展和扶持车工、焊工、缝纫工等专业,贫困劳动力基本实现了免费培训,一般农户学习数控车工补助600元、普通车工补助500元、焊工补助400元。贫困劳动力学习数控车工补助1200元、普通车工补助800元、焊工补助500元。
4、加大培训券管理使用办法的宣传力度。
除了通过电视、报纸等宣传外,还印制了1万条份宣传材料,张贴到村组,力求做到家喻户晓;对贫困农户专门安排扶贫队员逐户宣传的统计;各培训机构统一制作宣传培训券制度,补贴标准和收费标准的公示牌,目前已为3760名农村劳动力发放培训券12509张,兑付培训券补助资金86.57万元。
截至目前已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104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2%。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14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2%。创业培训9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5%。预计到年底可全部完成市下达的任务。
二、存在问题
1、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依然存在。
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给他们再就业带来了很大困难,即使已经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也还存在着就业岗位不稳定,劳动报酬偏低甚至低于我县最低工资标准的现象。
2、失业保险承受能力不强。
由于企业改制,具备享受失业救济条件的人员数量大幅度增长而失业保险缴费人数减少,同时我县失业保险基金节余少,承受能力弱,远不能满足实际发放的需要。同时我县失业保险费发放仍采用十余年的标准,远远低于规定水平,极大地损害了失业人员的利益。
3、县内企业用工荒问题日益凸现。
近年来,由于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县经济开发区内许多企业纷纷投产,用工需求量很大。但从今年以来为南通新福达电子厂(厂址在王集镇)等企业招工情况来看,结果不太令人满意。随着一些新企业不断落户睢宁,用工荒问题还将进一步加大。
三、XX年工作思路
XX年,我们将以落实《就业促进法》为契机,认真总结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经验,切实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努力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对城乡新增长劳动力和经济薄弱村贫困劳动力充分培训。
对城乡“两后”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前培训基本实现全覆盖,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顺畅连接。根据市场需求和培训对象的特点,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有效的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对有创业能力的生活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及信息咨询,提高其创业能力。
在做好自身培训工作的同时,要大力发挥社会力量办学,鼓励兴办民营职业培训机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多渠道、多从次地提供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
(二)努力提高失业保障水平。
在继续做好失业保险宣传工作的同时,加强与地税部门的衔接,充分利用现有的征缴手段,包括限期征缴、冻结缴费单位银行帐户等措施,确保重点缴费单位定期缴纳失业保险金。对拒不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单位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对直接负责人实行罚款措施。
全面推进失业保险扩面工作,对有一定规模、人员相对稳定的企业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严格按照省市文件,将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一样纳入失业保障。同时继续为失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失业金发放标准提高到相对合理水平。
(三)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促进城镇社区和失地农民充分就业。
继续做好政策宣传,使每个下岗、失业人员都能了解到国家优惠政策,都能够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出台一些针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的优惠待遇,鼓励企业大量吸纳下岗职工,缓解失业人员就业压力,减轻政府压力。充分利用社区平台抓好社区充分就业创建工作,利用2—3年时间使创建率达90%以上,大力开发小型加工性企业和各类服务型企业,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模式,来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在鼓励失业人员创业上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在就业援助上找出亮点,以点带面;调整就业格局,扩大就业范围和再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在工作实践中,要总结和继续运用科学的方法,坚持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帮扶到位、服务到位,指导和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对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进行普查登记,全面摸清底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使广大失地农民通过社会援助和自谋职业实现安居乐业。
(四)做好农村适龄劳动力充分转移。
大力开展农村有组织劳务输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坚持扩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异地输出与就地转移并举,进一步贯彻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工作方针,抓出实效。同时积极鼓励外出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五)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5.就业工作简报 篇五
就业局工作总结
?
就业局隶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从事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服务工作的单位。中国文库-教育资源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就业局个人工作总结 就业局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就业局个人工作总结 就业局工作总结 1、主要工作 ?
(1)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就业再就业工作是我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民生之本、安民之策。年初我区与各乡(镇、街)劳保部门签定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新情势下我区增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点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奖罚办法,量化细化了工作任务,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至今,城镇新增就业 5471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 113.98%;城镇净增就业 2307 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 121.42%;下岗失业人员就业 1745 人(其中安置“4050”人员292 人,完成目标任务的 104.29%),完成目标任务的 102.65%;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 3222 人,完成目标任务的 134.25%,其中省内转移2432 人,完成目标任务的 105.74%。城镇就业率达 97%,超过目标任务 94.5%, “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 100.00%,进入了动态管理阶段,获得了显著的成绩。
(2)强化管理,科学规范,失保基金整体运行良好。为做好失业保险基金的征缴和扩面工作,我局加大了宣扬力度和征缴力度,加强与相干部门的相互调和,参保人员缴费积极性有所提高,全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获得了较好成绩。目前,全区累计参加失业保险 5058人,征缴基金 178.3 万元,完成了征缴任务,历年累计结余基金 852.7万元。自失业保险基金纳入区级兼顾以来,强化了基金的征缴,规范
了基金的管理,基金运行良好,确保了失业保险待遇的落实,全年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失业救济金 15.3 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3)扩大范围,重视实效,培训力度进 1 步加大。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感遭到,就业培训是实现再就业的重要途径。本年度我局在全区范围内共举行了计算机、餐厅服务员、陶瓷烧成工、电工、钳工、电焊工、制鞋制衣、机械制作、食品加工、乡村旅游技能、创业等专业的培训班共 62 期,参培人数达 2903 人,其中省内工业园区定向培训(金蓝领工程)1800 人,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 450人,乡村旅游技能培训 74 人,期它培训 225 人,创业培训 11 期共354 人,签订培训协议 37 家,用工对接 18 家企业,用工对接成功 2324人,其中区陶瓷产业基地成功对接 460 人,均完成和逾额目标任务。
(4)以人为本,兼顾统筹,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为了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切实保障下岗人员的基本生活,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展开了摸底调查工作,强化监督,狠抓落实,分类建立了城镇失业人员台账。目前,共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3843本;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 675 人;公益性岗位安置 380 人,支付岗位补贴 112.08 万元;为困难企业萍乡市众大高新公司 36 人支付社保补贴4.9万元;新注入小额担保基金100万元,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67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 274.7%,其中支持个人创业发放 3070 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 256%,带动就业 1500 余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16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 262.3%,到期贷款回收率达 99.50%。以上措施为全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实现再就业创造了有益条件。
(5)更新理念,加大投入,劳动力市场建设逐渐规范。在全区实现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化后,各类装备包括计算机、触摸屏等已逐渐
在全区劳务中心(所)配备,通过进 1 步健全就业服务,完善网络服务体系,全面深入的展开职业介绍,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准确、高效、可靠的中介服务,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市场就业理念在我区逐渐构成。本年度通过职业介绍指点成功就业 3500 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 100%,全区劳动力市场运行情况良好。
(6)强化素质,提升服务,创建工作稳步推动。1 是通过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努力创建优良服务“窗口”单位,党支部紧密结合就业工作实际,牢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就业工作任务,团结带领全局党员干部职工立足职能岗位,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和风格建设,进 1 步提高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役力,较好地发挥了党员干部的模范和榜样作用,全局上下积极展开了争创优良服务“窗口”单位活动。2 是加大宣扬力度,增强服务职能,通过积极调和各方面关系,争取到主管区长及财政的支持,印刷了14 万份各类宣扬资料分发到各乡(镇、街),并会同全区相干部门于年初、年中、年末 3 次展开了就业再就业政策宣扬周,春季招聘会,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失地农民招聘会,赶场送岗下乡等活动,采取新闻媒体、悬挂横幅、设立宣扬点、组织宣扬车、发放宣扬材料、举行劳务交换洽谈会等多种有效情势,涵盖了再就业政策,就业培训,劳务输出等大众关心的热门难点问题,举行黑板报 18 起,并定期在劳务大厅大屏幕上公布用工、求职信息,对用工单位适用各项优惠政策,更多的吸纳下岗人员与失地农民,使劳动者了解各项政策,尽快实现再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3 是完善创业指点服务中心,聘请创业指点志愿专家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点服务,全面助推创建工作的有效展开。
?
2、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回顾 XX 年工作,虽然获得了 1 定的成绩,但也存在 1 些不足。1 是就业情势仍然严峻,劳动力的求职意愿与企业的岗位需求不符合的矛盾长时间存在;2 是就业资金不能完全到位,各项优惠政策不能完全落实。
3、XX 年工作安排 ?
(1)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彻彻底底地贯彻履行各项扶持政策。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进 1 步优化创业服务环境,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在争取金融部门支持的基础上,尽量进 1 步简化贷款手续,为创业者提供资金保证,充分发挥资金效能。切实保证职业介绍补贴、培训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的及时兑现,将各项税费减免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为失业人员营建更好的就业环境。
(2)认真落实安置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组织领导大中专毕业生积极参加考聘,并教育他们建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同时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提升 2、3 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通过清岗腾位等工作,对“4050”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支援。
(3)加强失业保险工作的管理,调和好与地税等部门的关系,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进 1 步规范资金兼顾管理,确保失业保险待遇的兑现,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的保障作用。
(4)继续加大职业培训力度,要在定单培训、对口培训、岗前、在岗培训上下工夫,探讨培训与就业完善结合的新门路。继续加强职业培训学校就业培训气力的合作,调动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5)进 1 步规范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建设,规范服务职能,及时
为劳动者提供省内外的用工信息,加强职业指点,争取劳务中介成功率达 70 % 以上。
(6)组织全部职工加强政治学习,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风格建设年活动的长效机制,以《就业增进法》为指点,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和优良服务窗口单位创建工作,讲文明、讲礼貌、热忱接待、周到服务,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务意识和办公效力,认真践行“xxxx”重要思想,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创建先进单位。
就业局个人工作总结 就业局工作总结 1、加强廉政建设,为下岗职工多做好事和实事 ?
本人作为支部书记,是就业局党规党纪的具体实行者。在平常工作中,严格履行党员领导干部“8 条禁令”和“4 大纪律、8 项要求”,认真履行局里的各项规章制度。依照“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做到一马当先。围绕就业局“科学发展,推动就业服务再上新台阶”的学习实践活动,积极宣扬党和国家的再就业政策,力求为下岗人员多做好事,做实事,努力给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建立良好的形象。
2、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本身素质 ?
就业再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下岗失业职工的切身利益。1 年来,自己始终把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掌控政策根据,用理论去指点实践放在工作的首位。努力提高本身素质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学习和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
3、保护领导,与同志们和睦相处 ?
在平时工作中,我认真履行局领导的唆使安排,团结同志,力求做到 6 个“相互”。即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相互适应、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从而构成了思想统 1,求真务实,和谐和谐的工作氛围,为我局的再就业工作的展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认真抓好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 ?
去年以来,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引发的新的就业情势。为切实做好新情势下的就业工作,我们趋利避害,积极应对,全力展开就业再就业工作,确保就业情势稳定。是强化宣扬。我们结合春招会策划实行了 1 系列宣扬活动。建立了电视、电信、邮政、小灵通、移动、联通 6 个宣扬平台。通过乡村组 3 级组织,将 3 万份《县企业用工需求 1 览表》逐 1 送到农村劳动者手中,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动员具有条件的人员参加就业创业培训,让返乡人员进 1 步了解故乡发展变化,激起在故乡就业创业、建设故乡的热忱。是积极其企业牵线搭桥。去年以来,我们在县电视台免费为企业发布招工广告;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功能,广泛搜集和发布用工信息;精心筹办春季招聘会;与市人力资源市场联动,将合适的岗位信息面向全市招聘;及时调剂劳务输出方向,对有就业欲望和能力又没法在本县找到适合岗位的,积极组织向周边县市(南昌、)乃至更远地区推荐就业。对已登记的城镇劳动力、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根据其技能、就业欲望等,有针对性地展开政策咨询和就业创业帮扶服务,1 有合适岗位信息就逐 1 电话上门。是加大就业培训工作力度。在对返乡农民工情况摸查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农民工的个人意愿,利用企业场地设施,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展开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以提高农民工择业竞争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减轻企业负担。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力落实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这 1 惠民
政策。通过政策推动、资金拉动、典型带动等多种措施,为实现项目对接的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落实小额担保贷款,鼓励扶持其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使之成为的亮点工程。是切实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实行好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支出 28.74 万元,给予 205 人“4050”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支出企业吸纳社会保险补贴114人共27.9万元,支出公益性岗位补贴77 人共 18.48 万元。是加强对再就业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基金的安全运行。
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严格要求自己,更加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勤奋学习,扎实工作,不断开辟创新,为我县的就业工作做出新的贡献,再创新的事迹。
就业局个人工作总结 就业局工作总结 1、领导重视,各部门协作,实行全院全员参与。
学院成立了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领导、协管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团委书记、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小组。出台了《学院关于进 1 步加强学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每一个院领导联系 1 个毕业班班级,从 4 月份起,在学院每个月例会上公布各班级就业数据。5 月起,在每次的教职工大会上公布各专业未就业学生信息,要求相干导师指点论文的同时协助指点学生就业,特别是很多与企业之间有横向合作的老师,主动向合作企业推荐学生,努力构成全院教职工关心就业、支持就业、参与就业、推动就业的院内就业工作“全员化”格局。每一年 9 月起,负责学院就业工作的老师赴省内外各地调研,了解政策和市场需求,制定学院就业工作计划,同时广泛联系各地校友及就业同行,巩固就业市场。10月,学院约请企业来学院参加 101 月的学院专场招聘
?
会。来年 4 月,针对考研未录取同学的需求,联系相干企业举行小型推荐会。
2、校企联谊,拓宽就业途径,增进产学研结合。
学院推行本科生实习制,要求 2、3、4 年级学生暑期必须到企业内实习,实地感受企业文化和专业需求。学院以各专业实习基地为依托,建立起 1 批实习、就业、创业综合基地。如建业团体、万科团体、基准方中等,特别是省内多家设计院也为我院学生提供了宽阔的舞台,签订了 1 批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针对建筑产业布局调剂的新情势,主动联系新企业,发掘新需求。推动“教学+摹拟+实践”“3 位 1 体”联合培养模式,大力提高学生就业平台。
在平时的工作中,学院积极联系约请企业进校宣讲,每一年 12月均举行院企联谊暨项目洽谈会,约请企业到会商谈招聘学生、联合培养、产学研合作等事宜,全面推动学院和企业之间的交换合作。此项活动作为学院特点工作,已延续举行 9 年,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同时到会的各大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岗位和机会,多方面深层次促进了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沟通。
3、加强指点,提升职业技能,提供全面服务。
针对学生身处校园,对社会缺少相对了解等情况,学院充分利用“职前教育网络学堂”资源,加强职业生涯计划指点,开辟学生视 ?
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学院约请建筑领域的知名企业技术主管给学生做报告,使学生对专业相干领域有直观的了解,从而明确专业学习方向,为学生讲授企业对人材的定义和要求,给毕业生发放《就业手册》,加大就业政策宣扬力度;每一年举行 10多期专题性的团体辅导和个性化职业咨询活动,定期展开各地就业创业政策咨询会。
?
每一年 4 月,我院都会举行学生专业技能比赛,包括手绘、软件、模型等环节,要求毕业年级师生全部参加,提高学生技能,增进就业发展。联系发布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学校的硕士招生简章,为部份有出国意向的同学提供雅思、托福考试信息,从多个层面帮助学生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增强核心竞争力。
4、激起创业意识,建立成功典型,鼓励就业创业联动。
学院制定就业创业工作条例,兼顾学院就业创业指点工作,重视提升指点教师的理论水平。明确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是面对不肯定未来的勇气和坚持。提出“先参与创业,再主导创业”的概念,学生离开学校踏上社会以后为自己打造 1 份事业基础的进程就是“创业”。每学期,学院均约请校内外指点教师开设专题讲座,从就业创业政策、情势、择业创业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给予指点,增强了学生创业的热忱和信心。学院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创业计划大赛,引导学生科技创业。给有创新能力和需求的学生提供平台,激起兴趣、浓郁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优势,展开各种活动,模 ?
拟就业创业,举行摹拟人材招聘、化学技能比赛、创新工场援助计划、设立学院科技创新基金,对申报项目进行资助,以多种方式使学生提早感受体验创业就业,尽早选择合适自己的方向。
近几年,我院有多位校友创业成功,这部份成功的校友是学院不可多得的资源,通过约请他们担负创业导师,回校讲课、作报告,将它们的先进业绩制作成展板展出等方式不断激起同学们的奋斗热忱。
5、关注个体,做好细节,增能人文关怀。
学院及时更新完善学生资料管理系统,对困难生给予关注,并优先推荐优秀贫困毕业生就业。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院学工办突
出“服务”两字,在平常工作中提高效力,科学规范准确地为毕业生做好各项基础性服务工作。建立就业情况月报制度,及时掌握每名毕业生的就业动向。学院学生会展开系列活动,设立爱心企业库,举行“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针对就业困难的同学展开“简历会诊”工作坊、“摹拟面试”工作坊等;帮助他们学习、生活、就业全面发展,将就业支援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最近几年来,我院就业工作坚持从社会需求动身,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做好市场调研。重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加强创业教育,不断提高人材综合素质。在工作中感觉还需进 1 步提高认识,将就业、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当中,构成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提高人材培养质量,逐渐构建理论与实践并举、课堂与课外兼顾、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6、存在的不足。
1、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由于我院近两年学生就业火爆而且多数专业都能进入设计院等单位,有相当多的毕业生采取了观望的态度,特别是单位没来招聘或没有关闭招聘口之前,不想去任何单位应聘。由于不能很好地掌控本身的就业定位,从而错过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2、女生就业存在困难。
由于学校的专业的特殊性,对女生外在要求较高,女生就业比男生遇到的困难加重。
6.县级单位就业再就业工作汇报 篇六
今年,县政府下达城乡劳动力新增就业再就业总数为2.5万人,其中城镇为9000人(市目标任务为4000人),农村为1.6万人。截止6月底,完成情况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326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7816人,就地转移2601人,完成任务城镇为36.3%,农村为65.1%,完成总任务为54.7%。
二、主要做法
(一)实行目标考核管理。年初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各乡镇、各经济主管部门及各个开发区,半年、年终全面考核。列入县政府工作评价体系内容之一。
(二)落实政策扶持。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会议、文件、电视、报纸、印发宣传材料、开展咨询活动等把有关政策交给广大城乡劳动者。二是争取资金对城乡失业、失地、失海及富余劳动力实施培训免费或补贴,推进技能促就业计划,共培训8147人,应补资金300万左右,培后就业率达64%。三是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符合条件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享受对象4672人,应补资金360万。四是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做好职业介绍补贴的有关工作,全县4000余人,涉及资金16万余元。
(三)加强就业服务及职业培训平台建设。在克服地方财政无力支持、人员缺乏、基础设施不具备等困难情况下,通过多方争取、逐个推进、强力规范,建立健全乡镇劳动保障所和**镇社区工作站,实施“镇镇通”工程,使就业服务管理覆盖全县;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审批5个民办非企业培训学校,总数达36个,基本满足城乡劳动者对培训的需要。
(四)强化就业再就业工作台帐。组织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做到人员底数清,大力开发县内外就业岗位,总数达2万个以上,组织大型招聘会两次。开展对就业管理、职业介绍和培训机构三次检查,督促增强人员素质、加强场所建设、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水平。
三、存在问题
(一)扶持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不到位。由于地方财政无力支持,各项补贴不足,整体工作难以上规模、上水平。地方资金不配套,也影响省补资金足额到位,就业再就业举步维艰。同时,群众意见较大,由此产生上访问题较多。
(二)少数乡镇、部门重视不够,工作不力。上半年有9个单位未完成序时任务,其中有四个乡镇,一个开发区、一个主管部门没有上报新增就业再就业人数。
(三)就业稳定性差。临时就业占就业人数70%以上。
四、下半年打算
(一)继续强化目标管理,并落实责任制度。
(二)努力争取地方财政支持,促进各项工作上水平,确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三)继续开发就业岗位,并把创业培训作为重点推进,实现就业倍增效应。
(四)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强化权益保护,促进稳定就业。
7.就业工作简报 篇七
近来, 我们对盐城市所辖192个社区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以“4050”失业人员为主的困难人员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一) 所占份额大
截止去年年底, 盐城市失业人员约1.42万人, 其中就业困难人员6019人, 占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42.38%。其中“4050”人员3100人, 双失业2677人, 单亲、特困人员242人, 分别占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21.83%、18.85%和1.7%。就业困难人员总数已接近失业人员总数的一半, 所占份额如此之大, 给就业再就业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二) 职业介绍成功率低
据不完全统计, 今年以来盐城市人力资源市场共发布就业信息16700个, 职业介绍成功6870人次。其中, “4050”人员1968人次, 成功率为29%, 双失业人员980人次, 单亲下岗失业人员260人次, 成功率仅为14.3%和3.8%。困难人员职业介绍成功率总体趋势偏低。
(三) 女性较男性更难就业
在这些困难就业人员中, 女性3250人, 占54%, 男性2769人, 占46%, 女性比例远远高出男性, 可见女性在就业上比男性处于更为困难的地位。其次, 在40岁以上的困难人员中, 女性多有自卑、怯懦、被动、不切实际的就业心理, 因此许多就业机会都与她们擦肩而过。而男性就业观念更为现实, 更容易把握机遇。
(四) 失业周期长, 再就业周期短
调查发现, 相当一部分人连续几年未能就业, 长期的无岗可上使他们产生了消极念头, 就业再就业积极性日益降低。即使其中一部分人好不容易实现了再就业, 但他们挑挑拣拣, 眼高手低, 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不高, 工作时间不长又面临再次失业。
二、原因
分析困难人员就业难原因,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就业岗位偏少
近几年, 盐城市每年需要就业人数约18000人左右, 但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只有10000个左右, 年度供大于求约8000人, 就业岗位的增加远远满足不了就业需求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有限的就业岗位是导致困难人员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职业技能偏低
盐城市就业困难人员年龄普遍集中在35岁至50岁之间, 而目前劳动力市场对35岁以上年龄段的需求仅占总需求的25%。同时, 绝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只有初中或高中 (中专) 文化水平, 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58%。在6109人中, 有就业能力的有1217人, 仅占19.9%。年龄过大, 能力有限, 职业技能不高, 且已有的职业技能不能满足转岗的需要, 致使困难人员在劳动力市场中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屡次失败, 他们的就业再就业信心严重受挫。
(三) 政策尚不完善
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 困难就业群体可享受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政策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服务型企业和社区也可利用社保补贴、岗位补贴招用下岗失业人员, 扶持开发公益性岗位, 安置就业困难群体。但因小额贷款程序复杂、条件苛刻, 造成自主创业起步资金难以到位, 再就业愿望难以实现。而各项补贴资金使用规模较小, 阻碍了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的进度。
(四) 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 我国已建立起了以机关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和城市低保制度等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但部分私营企业落实情况不够理想, 多数私营企业老板认为“能给你发工资就不错啦, 还能给你上保险, 简直意想天开?”虽然近几年我们加大了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但仍有部分私营企业主我行我素, 对国家法规政策不予理睬, 导致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不高, 挫伤了困难就业人员的就业积极性。
(五) 主观因素的影响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困难就业人员对计划经济“恋恋不舍”, 认为只有到事业单位工作、当上公务员才算正规就业, 不愿到临时性、季节性、灵活性岗位就业。调查发现, 有接近80%的困难就业人员虽然主观愿意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但由于怕丢面子、不胜任新的岗位、工资低等原因自动放弃工作。在“4050”失业人员和双失业人员中, 大多上有老, 下有小, 思想包袱重, 职业取向功利, 限制了自己的选择范围。“低保”政策影响。一些“低保”户把社会保障当作永久性福利, 往往抱着等、靠、要的思想, 不积极主动去争取就业机会, 因而有劳动能力也不愿出去工作。
三、对策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要解决困难人员就业难题, 重中之重是要继续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 市场调节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围绕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制度及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展开。
(一) 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
社区服务产业化是社区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实现社区服务产业化, 才能更好地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 包括三方面内涵, 一是社区服务多元化。社区服务不仅应包括与居民吃、穿、住、行、娱乐、健身等方面有关的服务, 还包括诸如保洁、保绿、保安、保养等公益服务以及其他方面的服务。二是社区服务市场化。将社区服务引入市场机制, 由于经营者置身市场之中, 他们的神经比较敏感, 更能把握需要和创造需求。三是社区服务规模化。通过加大政府资金投入, 大批量的开发社区就业岗位, 拓展社区服务内容, 扩大社区服务需求。
(二)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职业技能不足是困难群体下岗失业的主要原因。按照“市场引导培训, 培训促进就业”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对失业人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在场地、设备、人才、经费等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建立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 以基地为平台和抓手, 为企业培养人才, 为盐城市储备人才, 向外输出人才。筛选适合盐城市发展的创业培训项目, 积极开展创业培训指导, 把失业人员变成多面手。
(三)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就业再就业政策
对不同年龄失业人员实行不同就业政策, 因人制宜。比如, 年龄在25~35岁的应以市场就业为主, 辅之以政府的职业指导, 培训和资金税收的支持;对35~45岁的中年人, 应以半市场半政策扶持为主, 引导进入非正规部门就业。在用足用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 制定出台鼓励企业扩大雇佣下岗职工的优惠政策。对招用下岗职工并与其签定一年以上合同的企业, 可按招用人数发给一定的工资性补贴;对招收下岗职工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也可享受一定时间内减免税收的待遇, 并优先享受小额贷款或贷款贴息。根据不同灵活就业形式的特点, 确定不同政策指导重点。对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人员, 重点是制定实施支持小型企业创办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受雇于大中型企业的临时工、钟点工、劳务工和季节工, 重点应放在规范这些企业的用工行为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上;对非正规部门即小型企业的劳动者, 重点是通过调整和完善现行劳动法律制度;对从事独立服务的灵活就业人员, 如家庭钟点工、临街小贩、打零工者, 重点抓紧研究这一就业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同时, 要注重解决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问题, 这是推动和促进灵活就业的关键。
(四) 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的力度
要使失业人员稳定就业, 关键是要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 对一些用人单位招聘人员不签订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非法收取劳动者押金、随意克扣和拖欠工人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和拒缴社会保险费等违法行为, 依法从严查处。加强对失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宣传, 让他们了解自身的权利与义务, 让用人单位市场行为真正得到有效约束, 让劳动者利益真正得到保障。
(五) 从制度设计层面解决制约困难群体的就业瓶颈
8.就业工作简报 篇八
【关键词】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指导;作用
大学生就业俨然已成为当下各高校改革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就业率的高低紧密相连着高校的发展,与构建和谐校园、社会密切相关,促进高校毕业生广泛就业是学校的头等大事,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然而随着全国高校普遍连续扩招,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大学生已不是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同样面临就业难的问题,高校毕业生中不论是由于外界客观原因还是自身主观原因,存在一类就业困难群体。因此,合理有效的就业指导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毕业生中的就业困难群体
高校毕业生中的就业困难群体通常是指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所产生的客观环境和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而造成的相对于其他顺利就业毕业生而言就业更为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群体,他们因受主客观条件或因素的制约,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不能被用人单位所认可或不得不放弃就业机会,从而导致就业出现困难的学生群体。下文中我们将对高校毕业生中的就业困难群体进行类型细化。
学业困难群体,这部分毕业生由于自身学习原因导致学分绩点低下、获奖情况较少、没有取得相N应的等级证书以及存在不及格科目情况的学生,我们习惯称之为不具备就业资格。目前就业市场中,学业成绩是一个学生在校发展水平的主要证明形式。用人单位的招聘中,简历筛选环节除去专业、籍贯等信息外,关注最多的便是学生在校成绩绩点、不及格科目、英语和计算机等级以及各类学科竞赛等获奖情况。因此,此类学生由于缺少就业综合竞争力,他们往往在众多的简历中只能充当用人单位招聘比例中的分母部分。
行动困难群体,这部分毕业生主要包括身体残疾、有缺陷或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或不能正常作业的毕业生。这类毕业生往往顶受着巨大的多方面压力,表现为极度自卑,瞻前顾后、缩手缩脚。一是用人单位对录用的此类学生条件苛刻或直接找其他理由弃用。二是待遇同期偏低。除工资待遇低于其他同等学力的毕同学外,还有超出普通大学毕业生限制的附加条件。
心理困难群体,这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形成对学校或家庭的依赖,缺少社会经验,对自身判断不准确,也缺乏对用人单位招聘的要求及各类单位招聘流程的了解,无法形成角色准确定位,因此在求职过程中大多彷徨与迷茫。主要存在以下群体:自卑心理形成的困难群体、自负心理形成的困难群体、依赖心理形成的困难群体、盲从心理形成的困难群体、坐等靠心理形成的困难群体。
交流困难群体,这部分学生多数出身于贫困家庭,求学已使家庭负债累累,有一些人是靠国家助学贷款来完成学业。他们在上学期间一直受到经济上的困扰,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其中部分沉默寡言,不善与人交流。在求职过程中有着急于寻找一份高薪好工作的强烈诉求,但因交流困难,往往无法表述自身意愿,甚至由于紧张在面试过程中出现失语现象,与用人单位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无法找到工作的困难群体。
二、就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就业问题不仅是个人选择职业的具体问题、学校就业率的全局问题,更切实地是一个社会问题。就业指导应在大学四年期间进行全程职业指导。在新生入学时,高校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职业初期教育,随后进入二、三年级,学校应广泛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实践平台,丰富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直接体验。大四,在学生进入就业阶段后则通过咨询、约谈等方式,重点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择业,通过形成全程指导的方式尽可能的减少在毕业前夕加入到就业困难群体的学生基数。发挥从源头上遏制就业困难群体在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过程中问题凸显,群体规模发展壮大的趋势的作用。毕业阶段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时段,也是落实各项培养计划的冲刺阶段。在这一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更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就业指导,高校辅导员、班主任要全面掌握了解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群体学生的意向,有针对性地帮助。
其次,在高校的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求职技巧。就业指导通过开展就业技能系列培训,教会就业困难群体学生在就业中的各项技能,如制作简历、网投简历、两试(面试、笔试)技巧、提高应用能力(计算机、英语等)、礼仪常识等。
此外,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就业信息服务,能够确保信息准确传递,可利用校园网、微博等强大的新兴网络资源。旨在高校想尽各种办法收集、整理、分析、传递各类就业信息,更好地为毕业生中的就业困难群体学生提供切实的优质服务。
最后,就业指导可以为就业困难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提供心理辅导。随着就业实战的进行,毕业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就业困难群体学生情况更是如此,高校更应做好对此群体学生的心理疏导教育工作。可以通过辅导员和专职就业老师的双向合作,在就业过程中随时谈心,专业心理咨询、讲座,团体拓展训练,使该群体学生的就业心理承受力增强,鼓励其正视现实,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面貌迎接挑战。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对就业困难学生的重点帮扶。包括学习困难学生、生理困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专业困难及交流困难学生等,高校在就业指导中重点关心帮助这些学生,确定重点之重点帮扶对象,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咨询。
总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学校义不容辞的应承担起这份责任,针对高校毕业生中的就业困难群体更是要通过科学化、体系化的就业指导,引导、教育就业困难群体学生主动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人生方向,通过学校和自身的共同努力,切实促进顺利毕业努力就业。
【参考文献】
\[1\]董娜.论促进高校畢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J\].高教论坛,2012,(3):25—27.
\[2\]张大伟,童振华.关于加强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服务与指导的思考\[J\].现代教育,2012,(1):134—135.
\[3\]陈树冬.加强就业服务与指导,提升高校毕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竞争力\[J\].经济师,2011,(5):101—104.
【作者简介】
程程(1984— )女,陕西西安人,法学硕士,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就业工作简报】推荐阅读:
2011年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06-23
龙南五措施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09-22
就业扶贫工作总结09-04
【精品】就业工作计划09-04
就业工作奖励办法10-06
就业工作自查报告10-27
就业服务局在全区就业工作会议发言材料08-07
完善四项体系建设,全力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11-05
在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28
2010年就业工作计划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