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才管理工作总结(精选8篇)
1.学校人才管理工作总结 篇一
对于民办学校工商管理系人才培养方案简析
从管理的职能来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首先必须具备经营和决策的能力,良好的决策又取决于管理者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另外,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于下级员工、上级领导、供应商、投资商等人打交道,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也就是沟通和协调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是协调的基本功夫,因此,要求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口同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要掌握熟练的与人交流的交际技巧。
随着管理者层次的提升,管理的艺术主要表现为管理者应对复杂演变的市场环境的识别与反应能力,以及对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形态演变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机会的把握能力和危机的防范能力,因此管理者要有高瞻远瞩的能力、要有洞察能力,要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的变革企业的组织结构、政策、技术和方法等,要有变革和创新精神,另外,当企业面临危机时要有处变不惊、化危机为契机的能力。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包括如何有效的决策,如何计划,如何进行技术操作,还包括如何处理部门之间的矛盾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是个考验,也是这些应届毕业生在企业是否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因此,在校园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实践操作的能力。
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培养方案
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公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由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和实践课构成。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偏高,实践课所占比例很少,且多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民办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照搬公立学校的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要强调应用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完善理论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对于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通才型,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除了设置必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之外, 要灵活的加大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的投入力度。专业选修课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可以增强学生择业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公共选修课亦可以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要加强外语、计算机操作、社会心理学、体育等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知识素质、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实施个性化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未来的工作岗位是针对企业管理部门的设置。所以应当在强调学生综合管理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的基础上,突出学生个体在某个专项职能管理上的优势。这要求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当实行“个体兴趣模块”的方式。为此,我们可以结合目前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和企业对工商管理技能的要求,考虑设置“项目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经营分析”“、投资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向,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企业对这类专项人才需求较大,而这种专门人才的培养较少;另外,要在大学的大三以后每学期分别开设两至三门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成立学生的“专业方向兴趣小组”,配备专业教师指导,采取课堂学习和课外自学、理论学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倒“T”型的知识结构。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除了必要的理论教学外,要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环节可由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拓展训练、以及通过各种证书的考核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由于民办学校的学生入学时成绩较低,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比较被动。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着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的被动情绪,使其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中,并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改变以
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模拟管理、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分析、判断、总结最终得出结论,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很多高校积极探索的一种通过生产、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整个人才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通过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的方式,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社会提供毕业就可以上手的第一线培养实际操作人才。
建设优质的教学团队。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学氛围不浓。因此应逐步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学术影响力,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首先对于专职教师而言,他们是民办高校教师的主要组成成分,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因要采取多种形式来培养其双师型素质。
2.学校人才管理工作总结 篇二
为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 一个具有经营头脑、熟悉管理理论和实务、适应国际竞争潮流的体育管理精英群体必将走上前台。为此, 清华和澳方多次研究讨论课程设计, 推出了《体育管理》《体育市场营销》《赛事管理》《场馆管理》《奥运会公析与实务》等12门课程, 其中九门课程由澳方教师“飞行讲授”。澳方将把举办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成功经验融入教学案例。项目首期招收80人, 学员须过3小时的笔试和面试。学费12万元。现己报名者中包括多名退役的体育比赛世界冠军。学员毕业后将获得悉尼科技大学的体育管理硕士学位和清华大学的结业证书。本文就快速变化和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体育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与培养进行探讨。
二、何为新形势下学校体育管理人才的素质
本文所指的素质即是在某方面具有超前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 这种综合表现能够展示出管理者那种创新的意识。具体来说, 新世纪体育管理人才, 除具有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和领导艺术外, 还必须掌握“超前”、“过硬”、“现代”三要素的综合创新素质, 即:超前的管理方法, 过硬的专业水平和现代知识技术。只有具备了这些过硬的素质, 才能做好学科“带头人”, 才能为培育“四有”新人, 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质量创造有利的条件。
1.超前的管理方法
懂得管理, 善于管理, 是每个管理者的基本素质。而超前的管理方法, 才是新世纪中体育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也是体现管理者开拓进取精神的具体表现。这种超前的管理方法就是在处理问题、规划发展时, 比一般的管理者站得更高, 看得更远, 敢于创新, 善于创新, 始终在行为方面领先于一般管理者。
2.过硬的专业水平
优秀的体育管理人才具有过硬的专业水平, 是他们自身素质的基本体现, 也是对广大群众的一种良好的表率、示范作用, 更是引导教师钻研业务, 提高教学竞赛水平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和保证体育工作质量的前提。当然, 我们这里说的过硬的专业水平, 不是指某一种狭隘的体育运动项目或纯专业技术, 它包括体育管理的行政业务能力和体育专业知识水平两方面, 二者缺一不可。
3.现代的知识技术
为适应21世纪世界的IT业更加迅猛的发展、信息化全面普及、体育全球化、资源共享的紧迫需要, 就要求新世纪的体育管理者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精通计算机的使用与网上“冲浪”。这也是未来体育管理人才掌握现代知识技术,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所必备的科研与交流的工具。因此, 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体育管理人才必须是以能够跟紧时代步伐、掌握现代知识技术、技能的“冲浪者”。
三、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
根据新世纪体育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 未来的体育管理人才必须是理论基础扎实, 技术水平过硬, 能力强, 素质高, 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
如何真正培养、选拔出优秀的体育管理人才?笔者认为, 优秀的体育管理人才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和监督;同时, 还要求有意成为管理人才者从思想道德、管理人才所需的素质等全方位地进行自我研修和培养, 二者相辅相成。
1.上级主管部门的培养
在上级主管部门选拔与领导任命前, 需要对被选中的管理者进行一段时间的考核和培养。综合考核其在思想道德品质、工作业绩与能力、体育专业与管理水平、逻辑思维与组织能力以及群众基础等方面的情况, 然后再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必要的培养。
2.自我培养
管理者的自我培养是干好体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任何一位管理者都应该培养自己成为本学科的带头人, 作为一个体育管理者不但具有领导艺术, 而且还是品行皆优, 意识超前的业务骨干。这就要求管理者要不断地进行自我研修, 学会先进的科学知识, 掌握最新信息, 善于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敢于创新, 始终能够走在别人的前面。
3.监督管理
建立监督管理制度, 制定管理标准, 定期考评管理干部, 确定奖惩条例, 是防止体育工作者非法行为的一种有效而必需的准司法措施。因此, 上级领导必须对体育管理者进行“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监督管理。
四、结论与建议
1.超前的管理方法是体育管理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 关系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问题。建议上级领导选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鼓励管理者勤学、勤思。
2.过硬的专业水平是体育管理人才自身业务素质的体现, 更是保证体育工作质量的前提。熟悉业务, 精通专业, 需要管理者自身的努力钻研, 也需要上级主管理部门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 使其更快地成熟起来, 成为学科建设的带头人, 行政业务的决策人。
3.现代的知识技术是体育管理人才通向新世纪的“门票”, 是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需要所必备的教学、科研与交流的工具。这不仅需要上级领导提供“高、精、尖”的“硬件”设施、体育经费的保证和支持, 而且需要表现自身能力的“软件”系统支持, 才能进行操作。
4.培养学校体育管理人才的途径, 必须是行之有效的组织培养与自身提高相结合的方法。同时, 要加大管理力度, 促进管理者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提高。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管理人才。
5.对体育管理人才实行定期自评与考核, 全面评定其在工作中的业绩, 肯定成绩。对工作出色者给予重奖。
6.体育是创建名牌学校的形象工程, 优秀的体育管理人才则是这项工程的决策者和具体工作的执行者。如何选拔、培养具有“超前”、“过硬”、“现代”等综合创新素质的优秀人才担任21世纪学校体育管理工作, 乃是新世纪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和当务之急。学校领导要重视对体育的投入, 提高体育管理者的综合创新管理水平, 从而, 为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
摘要:体育国际化、信息技术与体育教育、体育资金的筹措、运动队的管理、新世纪体育改革的构想都是跨世纪的全球化问题, 这就使21世纪的普通中学体育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学校体育管理人才素质的高低, 关系到创建名牌学校的前途与发展。
关键词:新形式,学校体育,管理人才,探讨
参考文献
[1]方倩琳.人才的价值在创新[N].北京:中国教育报, 1999.7.1.第4版.
[2]周远清.全面修订教学计划, 构建新世纪人才培养体系[N].北京:中国教育报, 1999.7.1.第4版.
[3]奈丽达·克拉克 (Nerida Clarke) .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中的应用与发展[J].北京:体育科学.1997.3.第17卷第2期.
[4]马铁.体育信息学科的发展与展望[J].北京:体育科学, 1999.5.第19卷第3期.
3.学校的人才管理策略探究 篇三
【关键词】校长;管理策略;人才
当前,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尚难以完全适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能否建设一支具有优良师德,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从根本上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真正推行和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作为“学校之魂”的校长,科学的人才策略则是其吸引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前提和保证。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现代校长的识才之眼
1.校长的“识才慧眼”,首先应表现在对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才标准的准确把握上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这是一个既有广泛共识又易被大家忽略的命题。波兰尼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所谓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知识;而所谓默会知识则是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那部分知识。人类的默会知识远远多于明确知识,而且有着不同于明确知识的显著特征:默会知识镶嵌于实践活动之中,是情境性的和个体化的,也是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是不能以正规形式加以传递的。波兰尼的知识论给我们正确地“识人”指明了方向:文凭、职称、教龄这些东西实际上仅仅是反映一个人明确知识的间接指标,更重要的默会知识是无法通过“文凭”来反映的。因此,素质教育背景下,现代校长理性的人才标准应该是:“不惟资历看能力,不惟文凭看水平,不惟职称看称职,不惟既往看发展。”
2.校长的“识才慧眼”,更多的应表现在对那些缺点明显的教师个体也能见其所长,录其所专
很多时候,优点越突出的人,其缺点也就越明显。“人之才行,自古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有的教师性情耿直,遇事喜欢直陈利害,一些领导常认为是缺点不能容忍,难委重任不说,还欲尽力“驱逐”。实际上有眼光的校长则往往能见其所长,用其所专,化不利为有利,使各类人才都能各得其所,各尽所能。校长有了这样的识人之道,学校的人才资源就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青年教师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都会进一步增强,价值取向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如果校长不尽快转变观念,仍然以老眼光看人,很容易把这些也当成是缺点不能容忍。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3.校长的“识才慧眼”,需要在不断克服心理偏见影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长期保持
人才的鉴识,毕竟是一项主观色彩很浓的活动。这些主观色彩主要表现在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定势效应上,应该引起校长的注意。首因效应就是先入為主,以第一印象代替全面了解;近因效应是指对人的长期了解中,最近了解的内容往往占优势,掩盖了对他的一贯了解。一般情况下,对陌生人的知觉,常常有首因效应。而对熟悉的人,则容易对他们的新异表现产生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当对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了良好的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很好。一般情况下,对一个人的情况了解不多,易产生晕轮效应;定势效应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的形象。如年轻人常常认为老年人都是守旧的,反对新事物的。老年人则易认为年轻人大多是轻浮的,办事不牢的。显然,克服这些识人过程中的心理偏见,对于校长准确、客观地识别和发现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校长在识人的时候坚持全面地看人,历史地看人,发展地看人是克服这些心理偏见的有效方法。
其实,有些校长不能准确识才,并非他们缺少眼力,也非心理偏见的影响,而是囿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或抵制不住不正之风的压力。这就不仅仅是校长人才策略的问题了。总之,只要校长在识人方面不以个人好恶为标准,不以“框框”定取舍,不以“小恶”而忘“大美”,扬长避短,求其所长,就能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尽所能。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现代校长的招贤之术
1.合理的价值激励机制的建立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
人才竞争中的待遇,是人才流动的平衡机制。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将日益深化,加上民办学校的强势切入,教师的校际自由流动将成为现实。这时,校长是不是招贤有方,能不能高筑黄金台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学校师资状况的优劣。当前,基础教育师资“流失”的现象仍然困扰着学校的校长们,这和长期以来教师待遇较低不无关系。显然,解决这一问题关键不在学校,但校长是不是愿意为提高教师待遇积极努力有时也成为教师选择校长的一项重要内容。
2.思贤若渴,待贤以诚,委以重任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
重金买骨,是对千里马的钟爱。校长思贤若渴,待人以诚,重用贤才的言行是对教师的极大鼓励和尊重。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有渴望得到尊重和承认的心理,他们最看中的是事业上的成功。一旦教师感受到校长的理解、尊重与信任,找到了自己的成功之路,就会在工作中表现出极大积极性和创造性,即使条件再艰苦也在所不辞。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于锐,以“助人成功”作为其治校的座右铭,以帮助更多的教师踏上成功之路为职责,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绩。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3.内外结合,不拘一格选聘兼职教师是学校人才资源的补充
4.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篇四
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通知》(琼教高[2008]130号)精神,以及《xx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总体规划》的统一安排,我院将于2013年年底前接受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了切实做好迎评促建工作,推动学院又快又好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办学经验,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更新高等职业教育观念,进一步梳理和细化学院发展思路和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xx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适应xx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推动学院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教育部提出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十字评估方针为指导,要让其核心要求“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在学院领导层及全体师生员工中形成共识并落到实处,保证评估工作健康发展;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切实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二、评建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迎评促建,使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内涵真正得到充实,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真正得到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院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为在“十二五”期间将我院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xx院校奠定坚实基础。
(一)通过迎评促建,进一步明确学院办学定位的顶层设计,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xx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努力培育和提炼学院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大幅度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二)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平台信息,全面、客观、深入查找分析我院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整改建设。通过一年半的迎评建设,务必实现全部7项主要评估指标、16项以上的关键评估要素以及7项以上的核心评估要素达到合格以上标准,确保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三)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xx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构建为切入点,整合资源,加大对教学基本建设的投入和推进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内涵建设进度。确保在接受正式评估之前,学院内涵建设重点项目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达到或接近评估要求。
(四)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充实院系(部)两级教学管理队伍、教辅队伍和督学队伍,建立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通过评建,促进全院教风、学风、管理水平、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评建工作原则和保障机制
1、要处理好建设与评估的关系。按照“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核心要求,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扎扎实实地促改进、促建设、促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求真务实,力建内涵。
2、要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既要切实加强完善基本办学条件,更要重视学院教风、学风、管理水平、文化氛围等软件环境的改善,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xx人才培养模式。
3、处理好重点建设与全面改进的关系。在自评建设中,既要突出重点,对“关键评估要素”特别是“核心评估要素”要大力建设,加强对重点考察项目的整改力度,也要着眼于整体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要处理好领导重视和群众参与的关系。学院领导班子对评建工作要精心组织,靠前指挥,推动评建方案落实到位;同时要广泛动员,组织全员参与,确保学院人人了解评估指标,人人参与评建工作,人人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容、要求和职责。
5、建立“组织到位,责任到人,时限明确,工作到位”的评估指标(任务)责任人制度。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要坚决服从学院评建领导小组的指挥,不折不扣地接受学院布置的任务,按时、按量、按要求完成预定的建设项目,不拖学院评建工作后腿,不影响学院评建工作大局。
6、建立院领导督办和评建工作例会制度。院领导分工督办项目小组及各系(部)、处(室)的评建工作;学院评建领导小组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评建办工作例会每两周召开一次,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也要建立评建工作例会制度。
7、实行评建工作检查制度和评建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因自身原因导致工作延误或失误,将追究其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造成重大不良后果的单位或个人,将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对评建工作优秀单位和个人,学院将给予表彰奖励。
8、在今明两年学院经费预算中编列内涵建设重点项目专项资金和评建工作专项经费。把当前制约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两大瓶颈作为建设的重中之重,以 “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作为全面开展内涵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成立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加大领导力度,加强政策导向,落实资源保障。
四、评建工作步骤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拟按以下五个阶段实施评建工作:
(一)学习动员及前期准备工作阶段—2012年3月至4月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全院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xx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通知》(琼教高[2008]130号)等重要评估文件,深刻领会教育部新一轮xx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精神实质和二十字评建方针,准确理解新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统一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评估观念;建立评建工作机构,分解下达评建任务。主要工作包括:
1、学院成立评建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机构,各系(部)成立评建工作小组(3月下旬前完成)。
2、3月20日,召开全院迎评促建动员大会。
3、制定学院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奖惩办法,根据指标体系将评建任务分解到各项目工作小组和各系、部、处、室(3月下旬前完成征求意见稿)。
4、建立学院评建信息网,设立评建工作宣传栏,编发评建简报(3月下旬前完成)。
5、邀请省内外评估专家来我院做辅导报告,到兄弟院校学习考察(4月上中旬)。
6、数据平台工作人员培训(4月上旬)。
7、编发《xx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习手册》和评估学习资料参考目录(4月上旬前完成)。
8、组织全院师生员工进行xx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文件和评估知识的学习讨论(3月下旬至4月中旬),4月下旬组织考试。
(二)自查自评,全面整改建设阶段—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
本阶段历时一年,是决定我院评建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阶段。其工作任务是在全面自查,摸清学院和本部门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全面进行整改建设,确保各项评建任务在本阶段基本完成,预定确保的评估指标达到合格或合格以上标准,并通过学院内部验收。
1、各项目工作小组和各系(部)根据评建任务分解表,分别召开研讨会,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平台信息,联系实际,对各项指标项目及其对应的“说明”和“重点考察内容”进行自查自评,总结成绩,查找差距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本项目工作小组或本系(部)整改建设方案(时间跨度为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并于2012年5月25日(周五)前报送学院评建领导小组。
2、各系(部)应制定本单位的评建任务分解表,将任务详细分解,责任落实到人。按照“边查边改边建”的工作思路,整理、充实、完善自2010年3月以来的各级各类文件、课程教学基本资料、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并妥善建档备查。学院评建办将于2012年6月中旬停课前组织检查评比。
3、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及其他重大项目规划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的文件,是组织实施整改建设的重要依据,必须在2012年6月上旬前制定并正式颁发,包括:
(1)xx工商职业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2)xx工商职业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3)xx工商职业学院“十二.五”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4、教务管理部门根据评建要求和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重新组织修订《xx工商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xx工商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台xx工商职业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标准等重要教学管理文件,为2012试行开展学院全员评教提供工作标准。上述工作应于2012年11月底前完成。
5、5月上旬前,学院确定内涵建设重点项目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抓落实,抓质量。
6、加快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步伐。5月上旬前学院出台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标的认定标准和程序、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以及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管理骨干、能工巧匠到学院兼职的相关政策,制定每个学期的培训计划,安排挂职锻炼指标。
各系于5月中旬前制定2012—2013学本系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并报送人事处和评建办;各系(部)、各相关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合作,努力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外聘兼职兼课教师工作力度,力争通过一年半的建设,使全院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得到基本改善: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到50%以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任务的20%以上由企业行业的专家或业务、管理骨干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40%以上由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承担。
7、各系整改建设方案应包括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考核鉴定的基本要求和程序,科学合理地制定各专业、各年级参加职业资格鉴定或职业标准达标要求的计划,将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与职业资质获取紧密衔接;努力扩充产学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力争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共同开发课程、教材方面取得实效。
8、加大对特色专业(重点建设专业)和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按照评估要求的“就业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加快特色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配套的校内实验、实训软硬件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9、2012年10月前,完成2012年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填写、审核和报送;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负责人必须熟悉和分析更新后的平台数据,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整改建设工作。
10、2012年12月下旬,进行全院整改建设工作中期检查评比,结合2012年工作考核,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三)总结验收,重点整改、完善深化阶段—2013年5至8月
2013年5月上旬,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向评建办报送“整改建设阶段工作情况总结报告”(项目小组还须提交项目自评报告初稿),学院组织检查验收,分析评估前阶段工作进展及确保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提出进一步整改的意见。评建办根据专家组意见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要求,并下达《整改任务书》。
2013年5月中旬,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向评建办报送“重点整改,完善深化阶段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013年6月,评建办组织编写学院自评报告和分项目自评报告,6月底完成初稿呈学院评建领导小组审改。
2013年8月前,学院自评报告、分项自评报告、学院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定稿付印;自评报告、支撑材料完成最后的补充完善及归档建档工作。
2013年8月,在接受正式评估前3个月,接受省教育厅对我院进行的评估基本条件检查。
2013年8月下旬,评建办组织检查相关责任单位准备“专家现场考察”、“特色专业剖析”、“精品课程建设汇报”、“说(听)课”、“深度访谈”、“教师(学生)座谈会”等准备工作情况,8月底前全面完成自评建设工作。
(四)预评估及巩固、提高阶段—2013年9月
组织好专家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预评估,并根据专家组模拟评估的意见和建议,组织讨论研究并进行最后整改,以巩固提高前面两个阶段自评建设的成果,同时对薄弱项目和前段遗留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倾注全力攻坚克难,务求突破。
高质量地完成2013数据平台信息填报工作。
按评建规程要求,在专家组进校前30天将自评报告、数据采集平台最新信息及相关材料及时提交省教育厅和评估专家,并通过校园网向社会公布。
(五)接受专家组进校评估阶段—2013年10月至11月
全院动员,全力投入,高质量地完成11月专家对我院进行现场考察评估的各项工作准备。
迎接专家组进驻我院进行正式评估。
评估后整改阶段—2014年上半年或全年
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评估文件的要求,xx院校在接受正式评估后,不论评估结论是“通过”还是“暂缓通过”,都必须继续实施半年至一年的整改。
5.学校人才管理工作总结 篇五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喀教职成字[2011]3号”和“新教职成办[2011]7号”文件精神,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学校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要求,对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一、办学沿革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学校创办于1935年,有73年的办学历史,是自治区成立最早的学校之一。1987年,喀什地区少数民族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成立,属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实行自治区教育厅和喀什行署双重管理,以喀什行署管理为主,与****学校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2004年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三级师范过渡到两级师范的规定,中师停招。2005年,按照自治区关于加快双语教学的《实施意见》,经地区批复,学校正式改制为喀什地区实验中学,与喀什二中联合办学。自2006年起,随着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双语”教育政策的推动及招聘学前“双语”教师工作的启动,开始招收三年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2008年学校恢复师范学校建制。2008年7月学校被定为喀什地区及克州学前“双语”教师培训院校。2009年学校积极申报国家“双语”师资培训基地项目,并顺利通过国家项目评审。学校成立以来,共为南疆及喀什地区培训各类小学师资达6.8万人次,为我区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办学现状
1、组织机构
学校内设办公室、教务科、政教科、学籍管理科、培训管
理科、总务科、保卫科7个科室。
2、专业设置
学校开设有学前“双语”专业、音、体、美四个专业。
3、在校生规模
学校现有全日制三年制在校中职生2340人。学校每年有自治区中短期学前“双语”师资培训学员665人次和喀什地区少数民族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员2000余人次的培训计划,每年在校生达5000余人次。
4、基本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170亩,总建筑面积60880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额2742.5万元。现有标准教室72间,男女生宿舍350间。学校现有综合实训楼、艺体楼、学生宿舍楼和食堂四个在建项目。
三、办学任务: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喀什地区十二县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农三师各团场招生。并承担自治区级学前专业教师培训、地区小学及学前“双语”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科培训、课改培训、岗位及岗前培训等任务。
四、办学成果:
自2005年以来,为地区培训小学“双语”骨干教师1592人,完成了“三五”周期继续教育培训33期 14728人次,正在进行“四五”周期继续教育培训,已完成“四五”周期继续教育4期3624人次。完成校长书记岗位培训6期1462人次,新补充教师岗前培训班3期304人。澳门理工-贝尔英语新疆初高中教师培训班2期93人,农村学前“双语”幼儿园园长培训1期197人,小学教师课改培训24083人次,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39706人等。自2006年起,随着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双语”教育政策的推动及招聘学前“双语”教师
工作的启动,开始招收三年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5年来,共计招收学前“双语”专业师资生2639人;自2008年9月起,承担自治区教育厅下达的南疆三地州、南北疆七地州学前“双语”师资培训任务(2008-2012年),每年培训中、短期学员665人,5年共计完成培训任务3325人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双语”办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获得了不少荣誉。学校先后荣获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单位、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花园式学校、绿色校园等诸多荣誉。
第二部分 人才培养工作基本状况
一、办学定位科学合理,办学思路明确
学校创建七十多年来,学校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和发展潜力以及市场对幼教人才的需求,立足幼教,定位科学,以学历教育为主,开展三年制全日制学历教育。作为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学校坚持把幼儿教育专业作为主干专业,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不断进行专业扩展,提升学历层次:2009年起,在三年制幼师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园对专业教师的需要,开办了幼师(音乐)和幼师(美术)两个带方向的子专业; 2010年起,根据社会对幼教人才学历的要求,与新疆师范大学联办积极协商将我校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函授大专班教学点,提升了在校生的学历层次。由于定位科学,主干专业明确,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从此,学校跨入了长足发展的快车道。近三年来,学校招生人数叠创新高,在校学历教育人数为由2007年293人增加至2010年为1051人,学校发展态势强劲。
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培训工作。学校不仅是中等师范学校,还是喀什地区小学教师教师培训中心,基
本上形成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办学格局。近三年来,学校培训规模也逐渐增大,人数不断增加,自2008年9月起,承担自治区教育厅下达的南疆三地州、南北疆七地州学前“双语”师资培训任务(2008-2012年),每年培训中、短期学员665人,5年共计完成培训任务3325人次,每年培训继续教育学员3000余人次。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为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2.谋求持续发展,办学思路明确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合格“双语”师资培养为根本,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积极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找准学校办学和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结合点,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改革创新为动力、专业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关键,紧紧围绕合格幼教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实现多渠道联合办学,树立“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和谐兴校,特色铸校”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于“双语”教育主专业,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力求把学校打造成为南疆三地州一流的学前“双语”师资培训基地。
二、“双语”师资力量雄厚,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学校现有维、汉、回、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哈萨克、俄罗斯7个民族的在职教职工307名,其中汉语、学前、教育、音乐、美术等各类专任教师246人,其中高级职称33人,中级63人,初级职称105人,拥有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225人,自治区特级教师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
人,地区级优秀教师3人,骨干教师78人,拥有一批强有力的学前“双语”师资培训师资力量。多年来,学校实行“双语覆盖全教学”,教师全部采用双语教师,汉语系教师的普通话达标率100%,少数民族教师的HSK达标率达到了87%。加之多年来学校一直承担着“三五”周期、“四五”周期继续教育,于2005年开始承担自治区骨干班培训任务、2008年开始承担南疆三地州、七地州学前“双语”师资培养培训任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校长书记岗位培训、澳门理工-贝尔英语新疆初高中教师培训、补录教师岗前培训、全疆中小学教材培训、实践课研讨和课改培训等师资培训任务,学校在师资培训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已经和部分县市达成了小学、学前教师“双语”培训意向。同时学校高度重视中青年干部教师的选派培训工作,仅2010年就组织140名中层管理骨干和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各地重点院校参观学习和外出培训,大力地提升了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5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示范校、地区德育达标校、“第三个五年管理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汉语教研组被地区评为巾帼文明示范岗,学校教师自编的校园集体舞在国家、自治区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比赛中获一等奖,学校35名教师在国家、自治区、地区的各级各类比赛中膺获殊荣。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支政治过硬、技能全面、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三、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提升。
2008年国家和自治区提出了大力推进“双语”队伍建设的政策,2010年国家又提出了举全国之力援建新疆、教育援疆的发展策略,我们的家乡喀什迎来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机遇期,对我们学校来说也是一个相当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喀什地区 是国家级贫困区,学龄前儿童达16万多。按
照喀什地区2006-2012年学前“双语”教育发展规划,需配备学前双语教师1.28万人。近几年,在国家大力推进“双语”建设和中职学生优惠政策的推行下,很多农牧民的子女纷纷吸引报考至我校,招生人数也由2007年的293人增至2010年1065人,今年计划招生1200人,每年的办学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当前,我校每年拥有在校生在5000人左右,办学形势非常喜人。
在办学条件方面,学校抢抓国家、自治区大力推进“双语”队伍建设的政策机遇,与2010年8月积极申报国家3300万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并顺利通过国家评审。当前,学校在建项目综合培训楼、艺体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工程建设已完成封顶工作,计划将于今年6月底交付使用。除此之外,今年学校计划建设400标准塑胶运动场、学生公寓楼和教学实习基地。届时学校的整体硬件设施将成为喀什地区乃至南疆一流的办学条件。与此同时,为把学校打造成南疆一流的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真正实现教学网络化、管理电子化,学校拟投资500多万元用于统一购置2000套课桌椅、270套教师办公桌椅、180台电脑、50台电视机、10个电子黑板等多媒体、音响、体育、音乐、教学设备和500套寝室设备,着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就宿环境和教职工的办公环境,切实把学校打造成南疆一流的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四、教学管理严格到位,培训质量稳步提升。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培养高质量的学前“双语”师资是党和政府的需要和学校的职责所在。多年来,我们本着“严管理,强质量”的原则,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在教学管理方面:首先是进行“自测摸底考试”。对新入学的学员进行汉语能力摸底考试,按照成绩科学合理编班,精选教材,自编通俗易懂的汉语口语和维语口语教材。二是强化学员管理。严格落实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制度,开学后组织了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实行一周六日学习制,统一作息时间。严格请销假制度和早晚自习制度,坚持日报告制度。三是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了学员的个人档案和考绩档案。
2、在提升双语教学质量方面:首先是选聘优秀教师担任授课任务和班级管理任务。二是大力实施“汉语拓展式”教学法,使学员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听力训练也可以充分得到加强,使读写听说能力充分结合并延伸,使学员的双语综合水平达到整体上的提高。三是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充分激发学员学习汉语、使用汉语的积极性,经常性地组织学员开展双语演讲比赛、收看优秀教师授课案例、收看汉语节目、参加各类文娱活动;同时,要求学员们互相监督,在学习、生活中尽量使用汉语、暂时忘记母语,全身心投入到汉语学习中去。四是为了使学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够提高汉语的实用水平,又能够顺利通过全国HSK考试,培训中心组织学员安排专任教师,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进行HSK强化训练,针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上述办法和举措,不仅学生学员们较为喜爱,普遍感受到汉语听力水平及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地提高,同时有力地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的双语教学和师资培训走在了喀什地区双语教学的前列。
3、加强教学质量控制。一是加强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的建立与执行。通过制度建设促进观念转变、作风转变,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为此,学校组织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教师教学工作管理规范》、《教学事故界定及处理暂行办法》、《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办法》、《教师校本培训三年规划》、《晋升职务教师教学水平评估办法》、《听课制度》、《考试工作管理实施细则》、等8个教学管理文件与规定。在贯彻执行教学规章制度过程中,教务科严格按照规章办事。教学管理文件一旦公布,各教学部门都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对照检查。领导带头、以身作则,教师自觉遵守,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和现象,及时纠正,严肃处理,保障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近年来随着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和严格执行,使教学活动更加规范有序。
4、重视德育工作创新。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和德育课教学,学校党委、团委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德育教育网络。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教育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效果。近三年学生无犯罪纪录,学校无安全事故。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利用校广播站、黑板报、专栏、学习园地、宣传栏、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发挥舆论导向和宣传发动作用,向学生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和教育方针。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学会关心政治,关心社会。同时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开展文化艺术节、毕业生汇报演出、田径运动会、红歌比赛、“双语”演讲大赛、校园集体舞比赛、美术手工作品展赛等竞技活动,兴趣小组、特长生培养等第二课堂活动,各种专题讲座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得以锻炼,素质得以增强,情操得以陶冶,校园的文化氛围得到不断浓郁。2010年,学校被授予“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五、合理构建课程体系,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学校重视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改革,于2009年3月成立了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进行总体规划与指导,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一专多能为抓手,增强应用能力,增强综合能力”
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并努力探索与实践。通过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大力改进教学方法手段、选编优质适用教材和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六大手段以点带面,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
在课程体系改革上,突破传统的体系模式,确立了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职业素质课、专业技能课、综合实践课“五大”新的课程体系与模块。
在课程内容改革上,坚持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相统一,突出适合幼教专业的通识性、应用性的内容,增强音体美等艺术技能课的课时量与训练量,增强或增设汉语口语、计算机、、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指导等职业素质课,推行“一见(见习)、二习(实习)、”的模式以强化综合实践课。学校坚持以新课改理念为引导,通过组织示范课公开教学、青年教师说课赛教及教研组活动等方式,不断探讨与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师生互动”“互学帮扶”“讨论探究”“情景体验”“媒体演示”等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被普遍采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时代性。同时,以引导学生自主训练和组织开展各种技能竞赛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六、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毕业生就业率高 学校坚持教学研相结合、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严格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工作同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巨大合力。现有两届毕业生均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1、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增强。学校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确定培养方案,加强专业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联系工作实际,能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近两届毕业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合格率平均在85%以上,有相当数量毕业生都具有与专业相适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到基
层岗位实习工作,普遍反映专业能力较强、专业技能较好,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广泛开展多种文艺、体育、技能大赛、科技创新等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增强了学生体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近两年来,我校组织的各种学生代表队、校园文艺团体以及学生社团等,在地市组织开展的各类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2、招生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几年来,学校坚持全员招生、全天候招生、全过程的招生思路,组织4个招生宣传组,赴地区及兄弟地州各县市开展招生宣传。积极宣传国家大力推进双语建设的发展机遇以及国家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学费的优惠政策,大力宣传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认真组织入学面试和汉语测试,把好录取关,招生人数由2007年200多人增加至2010年的1065人,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3、毕业生素质精良,社会声誉良好
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将质量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学校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幼儿教育新型教育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本校实际办学条件,确立了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幼儿教育、教学和管理第一线实用型的中等教育人才。为确保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积极推行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依法治校,严谨办学,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确立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对现有的学前教育专业建立明确的岗位指向与能力标准,大力推行“双语”和“技能培养”,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为满足学生就业和个性发展需要,加强校园合作,强化技能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近三年来,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6.8%。
第三部分 自我评价、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自我评价:
对照新评估方案的基本要求和关健要素,综合分析、客观评价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我们认为:我校基本办学条件合格,办学理念明晰,领导团结有力,倾心教育教学,创新运行机制,注重内涵建设,师资结构趋于合理,课程改革扎实推进,实践教学投入加大,专业建设势头良好,教学管理科学平稳,社会服务凸显成效,对照评估指标逐一衡量,总体评价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符合新评估方案顺利通过的要求。(22项要素自我评价情况表附后)
二、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1.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现有的办学条件难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学校下一步将对校园进行前瞻性规划,并增建现代化电子图书楼、400米塑胶标准运动场和学生公寓楼等基础设施。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一是择优选聘新教师充实我校教师队伍,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二是进一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扩大高中级教师比例,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提高教科研水平。
3.加强见、实习基地建设。重视校内见实习基地建设,增加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加强与不同类型幼儿园的联系和合作。
6.学校人才管理工作总结 篇六
冀劳社[2007]5号
关于印发《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设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
现将《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贯彻执行中的相关问题,请及时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反馈。
二○○七年二月七日
附件:
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精神,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关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发〔2006〕31号)和劳动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规范技师学院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劳社厅发〔2006〕30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以下简称院校)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筹培养规划,充分发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
(一)统筹培养规划。根据我省劳动保障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确定的目标,“十一五”末全省高级技工将占技能劳动者的23%、技师和高级技师占6%,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规划将统筹纳入到高技能人才规划中。“十一五”期间,我省将重点扶持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的建设,11个设区市应各建成一所以上设备设施优、师资队伍强、教学管理精、培养质量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院校。到2010年,全省要建成高级技工学校20所,技师学院15所;“十一五”期间,各院校每年招收以高级技工及以上等级为培养目标的学员应不低于20%的增长率,到2010年,全省招生人数达1.7万人,在校生达4万人;“十一五”期间,院校开展技师、高级技师短期资格培训的人数应达5万人次。各设区市要根据以上目标,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实际需求以及院校培训资源现状,将院校建设列入当地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和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发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作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定期对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加强教学督导,引导其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二)提升院校基础能力。《河北省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通过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等“五项计划”,增强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各地要抓住发展机遇,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将技工院校建设切实纳入当地“五项计划”中,积极争取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国债资金等经费支持,用好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加快建设一批示范性院校和实训基地,提高技工院校的综合办学实力。要注重加强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重点抓好师资能力、市场需求分析能力、品牌专业培养能力、教学模式开发能力的提高。要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高技能人才相关基础工作的通知》(冀劳社办〔2006〕131号已转发),认真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项目”、“高技能人才培养教材精品建设项目”、“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项目”、“高技能人才远程培训项目”和“高技能人才实训装备标准化建设项目”,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加强技师学院建设。技师学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面向新生劳动力开展后备高技能人才学制教育的同时,承担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培训和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培训任务。随着技师学院地位的确定,我省技师学院的建立将由原来在高级技工学校基础上加挂牌子的形式,变更为正式审批设立。各设区市要按照适应市场、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方针,把技师学院的建设纳入当地职业教育的总体规划,积极争取政府和财政的支持,主要通过整合、优化和利用现有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依托高级技工学校或其他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职业院校,建设技师学院。在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积极承担当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师资培训工作。
(四)规范技师学院管理。省劳动保障厅负责全省技师学院的统筹规划和综合管理,制定有关政策及设置标准,受理、评估技师学院的申请开办,承担省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办理技师学院学生注册、毕业前职业技能鉴定等事宜。各设区市劳动保障局负责辖区内技师学院的日常管理。
技师学院设立的基本条件为:办学规模达3000人以上,其中,高级技工及以上等级在校生占总在校生的40%以上(或达到1200人以上);培养技师层次的常设专业一般不少于4个,所设专业具有两届以上高级技工学制培养经历;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具有高级职业资格的达到50%以上,具有技师职业资格的达到20%以上;开展企业在职职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培训每年至少500人次。根据以上基本条件,由省劳动保障厅将参照《高级技工学校设置标准》制定技师学院的设置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技师学院的规范名称一般为“XX技师学院”。在技师学院前,可根据院校所在地区或行业特点冠以适当的限定词,但一律不得冠以“中华”、“中国”、“国际”、“国家”等字样,非省属院校也不得冠以“河北省”或设区市以外的地域名称。
(五)技师学院的评估认定。对现有技师学院,省劳动保障厅将于2007年4月底前组织专家依据技师学院设置标准进行重新评估认定,符合条件的,报请省政府同意,并填写《技师学院备案表》(见附件),连同省政府批文复印件,一并报劳动保障部备案。对不符合条件的,可给予最长不超过2年时间的筹建期,再进行申报备案。2年后仍未达到相应条件的,将撤销其技师学院牌子。
今后我省行政区域内技师学院的设立(包括行业企业申请开办技师学院),均按照属地原则,由技师学院所在设区市劳动保障局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于每年2月底或8月底前申报,由省劳动保障厅组织专家,严格按照技师学院设置标准进行考察评估,对符合条件的,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劳动保障部备案。劳动保障部在收到申请备案材料后一个月内通过劳动保障部网站()和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等媒体向社会公布。我省也将在河北劳动保障网上公布技师学院名单及开设的专业,为确保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各技师学院培养专业如有变化,需及时向省劳动保障厅报告。
二、明确培养目标,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六)院校的培养目标。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包括培养高级技工、培养预备技师和培养技师或高级技师。培养目标主要依据招收对象的基础条件而确定。
1、培养高级技工。主要招收技工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具有中级职业资格的人员,对于电子商务等知识技能型职业(具体职业目录经研究论证后确定)可以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教育期限一般为2~3年。鼓励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在培养初、中级技术工人的同时,经向省劳动保障厅申报、核准后,积极开展高级技工培训。
2、培养预备技师。主要招收已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学制教育期限不少于2年;对于知识技能型职业,可以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学习期限不少于4年,也可以招收相近专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学习期限为1~2年。
3、培养技师。学制培养技师的招收对象主要是企业在职职工中已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在生产服务一线具有2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人员。脱产培训的期限不少于1年,半脱产或业余培训的期限不少于1200学时。
4、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培训。院校开展非学制教育的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培训,招收对象应符合相应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申报条件,培训期限应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标准学时执行。
(七)深化院校教学改革。要按照适应市场、突出特色的方针,推进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教学改革。要围绕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探索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办学模式。在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过程中,要不断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培训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技术革新和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的能力。技师学院在探索学制教育培养预备技师的同时,要调整办学方向,通过采取脱产、半脱产或业余学习的多种方式,逐步增加招收企业在职职工的比例,扩大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指导企业制定职工培养培训计划,对不具备开展职工培训能力的企业,要协助企业与院校建立对口培养、委托培训等形式的联系,多渠道增加在职职工的培养生源。
(八)启动预备技师培养考核制度。预备技师培养考核制度是以培养企业急需新技师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分阶段培训和考核为特征的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从2006年9月开始,各院校新招收各类技师专业学制学生,原则上实行预备技师培养考核制度(2005年及之前招收的具有高级职业资格的技师专业学生,按规定经过企业综合评审和业绩考核合格后,可发放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预备技师毕业前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知识考试将与学生的学期考试结合进行,技能操作考核由省劳动保障部厅依照国家职业标准组织实施,对考试、考核合格者,颁发预备技师证书,具体办法由省劳动保障厅制定。预备技师证书由劳动保障部统一样式和编号,并提供查询服务。预备技师证书自颁发之日起有效期为5年。预备技师在相应职业岗位工作满2年后(工作业绩突出的可适当缩短),可申报参加技师综合评审和业绩评定。合格者按规定核发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证书。
(九)强化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各院校在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的同时,要把提高培养质量放在突出的位置,要按照《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质量管理标准》,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体系,提高院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培养质量。要认真实施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严格执行规定的学习、培训期限,选用优质教材,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定期检查、评估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强化校企合作培养,创新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
(十)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我省将尽快筹建由省政府主管领导及劳动保障、国资、财政、教育等部门负责人、省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代表,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河北省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负责对全省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工作的统筹和组织协调。各设区市也要成立相应协调机构,负责当地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工作的统筹和组织协调。委员会的具体职责是:
1、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布局和企业实际需求以及培训资源现状,制定本地区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发展规划,制定激励政策和办法,健全完善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制度环境;
2、选择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的企业,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院校,作为参与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成员单位,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院校与企业对接平台;
3、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定期发布高技能人才专业、人数、标准等需求信息,引导院校和企业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十一)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院校和企业要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按照企业岗位的实际要求,通过设立咨询机构、定期召开咨询会议等形式,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培训课程和教材,确定培训考核方法。在继续完善共同培养、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合作方式的基础上,还可采取以下合作模式:
1、共享师资资源。企业可以利用院校师资,开展企业在职职工培训。院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专业课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也可以选派教师到企业跟班生产实习,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现状。经考核评审合格,企业高技能人才可以转评或转聘为相应的技工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2、实行多元培养方式。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学制学生,可以采取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弹性学制、学分制,以及导师制、模块式、课题式等多种方式实施培养,允许学员采取工学结合、分阶段完成学业。
3、强化实训实习。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训实习可以分为技能实训和生产实习两个阶段。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在院校进行,鼓励企业为院校提供实训设施设备。生产实习主要在企业进行,企业要制定实习场地使用、实习指导教师配备、实习安全管理、联合课题攻关等项规定,并提供较为先进的设备设施,通过在生产岗位上的“传、帮、带”,进一步强化技能操作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安全生产、劳动纪律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四、制定激励政策,推动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
(十二)制定和完善鼓励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政策措施。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技工学校等职业院校密切校企合作,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落实高技能人才相关工作经费。积极协调物价部门,落实职业院校可按照高技能人才实际培养成本收取培训费用的相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冀政〔2005〕14号文件关于“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在升学、就业方面与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和大学毕业生同等对待”的政策落到实处。我省还将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完成情况、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率、毕业生就业率等为重点,制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考评奖励办法。各院校实行校企合作的定向培训费用可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承担实习见习任务、培训成效显著的企业,各地要给予适当奖励,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按国家规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实行校企合作的定向培训费用可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7.学校人才管理工作总结 篇七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强化理论教学、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 也是学生获取技能、提高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 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1]教育部也提出各高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 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毕业的学分”。[2]据2011朝向白皮书报道, 截止至2011年底, 我国高尔夫球会已超过500家, 常年有数百万人参与以高尔夫运动及相关休闲方式形成的高尔夫旅游。[3]高尔夫产业也将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型, 体验式高尔夫消费成为一种趋势[4], 与整个高尔夫产业链的快速发展相比, 对于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则始终处于一个不断摸索及变化的阶段, 尽管近年来各高等院校在实践教学内容、形式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做出了较多创新, 但多以旅游类、工科类专业为主, 对于高尔夫相关专业方面的关注度较弱, 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开设有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以期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门人才提供参考。
2. 当前高职院校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出现的主要问题
2.1 实践教学从属与理论教学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及探索, 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善创新”的实用型人才已成为各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但这些相应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很难完成, 更多的需要从实践教学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目前部分开设有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仍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和验证, 重理论, 轻实践。[5]这种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培养模式, 在很多层面上限制了学生对技能的获得及掌握, 尤其是高尔夫运动技术专业是一个要求技术性极强的专业, 如果不能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 其所培养的人才在步入相应岗位的时候, 很难满足各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2.2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据笔者调查, 当今开设有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 在评价体系上, 大多以校内外指导教师评定、实习单位考核、学生相互评价为主, 评价手段主要还是以分数的高低为主去核定实践效果, 形式较为单一。同时, 由于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场地要求的特殊性, 仅仅依靠一个或几个高尔夫练习场或小规模球场很难满足一个年级的学生同步活动, 因此在采取集中实习的方式较为困难, 只能以定向实习、分散实习和自主实习为主要方式, 对学生的管理又囿于各种因素很难派教师驻扎球场, 多以电话及当地管理人员的反馈为主, 这些因素导致了整个评价体系在科学性及可行性上存有一定的不足。
2.3 实践教学活动缺乏创新
实践教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使其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其他教学环节难以替代的作用。可以说, 能否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是体育院校能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打造并深化办学特色的关键环节。[6]据笔者了解, 较多开设有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主要以技术课授课的形式完成, 而该环节仅仅是为了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而进行, 在内容上, 以高尔夫运动技术动作为主, 在形式上, 仍以教师教动作, 学生模仿动作学习为主。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相对于高尔夫这项新兴的活动而言, 远远不能满足对人才的培养需求, 所培养的人才也不能符合“应用型”的要求, 也就较难适应当今社会高尔夫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3. 对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具体措施
3.1 培养目标及能力的重新定位
在新的社会需求下, 对所培养的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掌握高尔夫运动基本技战术, 能够胜任高尔夫运动技术基本教学及高尔夫赛事组织管理、运作与策划等高尔夫相关岗位的工作, 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在培养能力上, 将培养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三类。其中专业能力要求学生具备: (1) 高尔夫运动技、战术教学与培训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2) 掌握高尔夫球会管理流程与方法, 并具备运用俱乐部管理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熟悉高尔夫球规则及竞赛组织, 掌握有高尔夫竞赛组织管理、运作与策划的基本知识及技能 (4) 熟悉高尔夫球场巡场、出发员等高尔夫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及流程, 具备统筹及监督下场球童工作的能力 (5) 具备较好的礼仪修养、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 (6)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方法能力要求学生掌握: (1) 自我学习、知识技能更新的能力 (2) 具有良好的沟通和组织能力 (3) 具有灵活应变, 适应行业与岗位变化的能力 (4) 具有一定的市场营销和人际交往能力 (5) 具有一定的独立策划、计划、设计、实施、控制、评价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能力要求学生具有: (1) 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和社会职业道德 (2) 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良好品质 (3) 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行为习惯 (4)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 (5) 具有进取向上、灵活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通过对培养目标及能力的重新定位, 使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确保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 并在具备一定职业能力的同时, 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3.2 对课程体系的整合设计
根据当前高尔夫行业的主要职业岗位需求, 将所培养主要定位于六个职业岗位版块:高尔夫助理教练、赛事顾问、巡场员、出发员、随场教练。根据其工作任务的不同, 将其岗位所需的能力进行分解, 并根据其能力需求进行课程的设计, 以求最大化的满足提高学生能力的需求。
结论与建议
在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应创新教学理念, 优化教学评价, 改变实践教学模式, 强化实践教学地位, 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满足高尔夫职业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部门.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2012.
[2]教育部.教高[2012]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 2011.
[3]朝向白皮书撰写编委会.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R].朝向集团, 2012.
[4]石向荣, 王冬梅.高尔夫产业对海南旅游业的影响分析[J].人民论坛, 2012, 8:216-217.
[5]陈琦.体育院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3, 1:1-6.
8.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合格人才 篇八
一、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
由于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思想定位存在偏差,由于“应试教育”以升学率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志,现行学校教学中仍然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即抓应试教育硬、抓包括德育在内的素质教育软。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深刻理解“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提高全民族思想素质的基础工程和重要环节”,学校德育“一点放松不得”的指导思想。
二、加大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力度
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教材,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政治课教学应增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内容,密切联系实际;遵循学生认知、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出发组织教学内容;开设时政课,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和重大事件,理解和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三、其它学科进一步渗透德育
学校其他学科教学都包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是否用心去发现、挖掘和利用它们。如文科教学的德育价值在于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思想品德渗透;理科教学的德育价值在于教育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劳技学科的德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勤俭朴素、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艺术学科的德育价值在于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体育学科的德育价值在于培养守纪、团结、互助、机智、果断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等。
四、加强德育的实践环节
在学校教育中,一种教育思想或方针的贯彻实施,必须经过一系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这里的实践活动是广义的,除了课外活动还包括社会实践活动。为此,中学德育的实践活动要与《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相结合,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相结合;通过开展有组织的班、团、学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开展科技节、艺术节和体育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求真、求美和求健的品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培训和心理治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教育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德育基地、社会调查、军事训练、送知识送书下乡、参加工农业生产等,让学生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参与社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提高思想觉悟、培养高尚情操和热爱劳动的观点。
五、进一步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育人作用
全体教职工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同时,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也要明确职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此,学校德育工作一方面要抓师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不仅要言传身教,而且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依赖关系;另一方面抓管理和服务,遵循学校德育管理的客观规律,改革管理、服务的体制和方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作用。
六、加强校园和班级环境建设
学校环境和班级环境是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的美化、优化,对于净化学生心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优化学校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审美、约束和导向功能,如绿化校园环境,使学校成为浸染学生的绿色课堂;创造一个优雅、宁静、整齐、清洁的学习环境,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设置宣传窗、学习园地、科普画廊、喷水池等,尽可能创造适宜学习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建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优化学校人文环境,开展尊师爱生活动,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要重视班级环境的熏陶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包括班风、学风、集体舆论、文化氛围等,教导学生向往优美和谐、积极创造优美和谐,并使学生敢于直面挫折与苦难,善于应对假、丑、恶。
七、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
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教”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学校要建立校外教育网点,依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兼职校外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等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做好德育工作。此外还要建立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德育基地,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实现德育的社会化。
【学校人才管理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学校培养艺术人才工作计划和规划07-23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07-26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10-17
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引进目标工作思路09112-04
人才管理的发展09-23
留住人才管理规定06-19
事业单位人才管理06-23
管理人才培训活动07-22
人才公寓管理办法10-02
企业人才管理的探索论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