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教学随笔

2024-06-28

随班就读教学随笔(9篇)

1.随班就读教学随笔 篇一

我和随班就读

耀华小学

孙丽梅

2013年9月新生入学,我的班上来了2名随班就读学生——赵猛和孙佳慧。这两个孩子,一个是身体残疾,一个是智力障碍。三年了,回想我们共同搀扶、相拥走过的日子,心中满是欣慰和感慨。

还记得一年级第一个家长会,很多家长当面提出不要自己的孩子和他们同班,以免被打扰时,赵猛和孙佳慧家长眼中的委屈和愤怒。我理解每一位家长的心情,可是我不能容忍这样无辜的伤害。所以我顶着巨大的压力坚决把两个孩子留在了班里。三年了,我庆幸自己当初做了正确的决定,现在回过头来静静思考,如何帮助随班就读的孩子和家长呢?

一、要用爱去滋养干涸的心田。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特别是对那些有生理缺陷的残疾幼儿,教师的爱就越发显得重要。孙佳慧因小脑萎缩性病变产生严重的病症:精神痴呆、坐立不稳,鼻涕每天擦不完,都6岁了,还不能用语言完整的表达思想感情,很多时候只能靠摇头或点头来传达思想。针对这种情况,我便经常给她擦鼻涕、讲故事,使她消除胆怯心理,教她正确的发音、说话。孩子们刚开始不愿接受她,经常取笑她,记得有一次,她小便弄到裤子上,有的小朋友则围着她说:“羞、羞、羞,六岁了还尿裤子。”有的用手捂住鼻子“臭死了,臭死了。”孙佳慧当时不知所措,哇哇大哭,乱哄哄的闹成一团。我闻讯赶到,批评教育了其他的小朋友,告诉他们小朋友在一起应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然后带她回办公室,帮她把裤子清理干净,安慰她说:“老师的小侄子也6岁了,有时候不小心也会尿裤子,没关系,以后注意就是了。”久而久之,孙佳慧把我当作了她的亲人,性格也变得开朗了一些了,胆子大了,开始和我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有时下课了妈妈来找她,她都不愿意去;如今,每天来上学时,她大老远便会用含混不清的声音喊“老师好!”笑容开始出现在她脸上,尽管那笑傻傻的。但我很欣慰,因为播种下的爱毕竟有了一点收获。

二、用“责任”关注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传授知识之外便对孩子不闻不问,完全是不负责任的。学校不但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场所,更是向社会输送大量合格劳动者的场所,如果我们只关心“好生”,对随班就读的学生不闻不问,这样做不能说是对事业负责,对国家负责。况且随班就读生们本身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绝大多数内心是自卑的,性格是内向的,如果老师不负责任地将他们弃在一边,就更会加重他们的自卑感,结果使他们在校是既成不了才,又成不了人,只能是一事所成。现实生活中,因为考核的关系,我们大多数老师喜欢以成绩的优劣来衡量学生,过分地看重“智力”的发展,总是对那些成绩好、智力超长的学生十分宠爱,而对那些随班就读学生是漠然置之,甚至是视而不见,轻则吵骂,重则惩罚,一心想的是他们影响了自己的教学实绩,巴不得他们早点出门为最好。我觉得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要不得的。所以,我觉得强烈的责任感是我们对待随班就读生应该首要具备的态度。

三、用“成功”体验

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能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随读生平时很难听到教师或同学的夸奖,对他们来说受责备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作为教师对教育随读生首先要有信心,要多给他们关心和爱护。对他们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和责备。平时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心声。要常对他们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不要怕,大胆试一试。”这对随读生来说,就意味着老师的重视、关怀和期待,从而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理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培养随读生自信心的条件是让他们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则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教师要根据随读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如:好学生一遍做对了题目要表扬,随读生经过几遍甚至几十遍才做对的,也要表扬、鼓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地创设情境让随读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其特长,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从而使他们在不断地成功中培养自信,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

四、家校同心,走向明天

要和家长取得有效地联系,作为随班就读学生的家长,大多数是不愿意到学校来的,他们中有的有一种不好意思的感觉,作为老师,能家访时可以去家访,不能家访时可以请家长到校来,无论怎样,都要当着学生和家长的面,实事求是地表扬他们在学校的一点点进步,燃烧起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希望,这样,学校和家庭能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教育随班就读生。我在开学后不久便首先走进了王明娇的家,通过和家长的交流,打消了家长的顾虑,建立起了共同为了孩子的明天而努力的信心。

是树儿,总会发芽;是花儿,总会开花;是人,心中总有理想和追求。让我们每个老师都对随班就读生们承担起应负的责任,热情地关心他们,他们一定会有美好的希望!

2.随班就读教学随笔 篇二

一、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 各级政府要加快发展特殊教育, 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列入议事日程。同时, 要大力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因此, 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高度重视随班就读工作, 并大力加强对随班就读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使全体教师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现实意义, 以及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健全机构, 落实责任

成立并完善心理咨询室等各种配套机构, 配备专职教师或聘请校外心理专家及辅导员, 制定计划, 明确任务, 靠实责任, 狠抓落实, 定期或不定期为随班就读学生举办相应的心理辅导专题讲座, 如“怎样与同学沟通”“如何面对生活”等, 有针对性地解决随班就读学生在成长中所面临的心理困惑和困难。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教师专门会议, 就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及时总结成绩, 发现问题,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努力把随班就读工作做细、做实, 切忌流于形式, 从而使随班就读工作真正做到制度化、常态化。

三、建立学习档案, 关注成长历程

为了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管理, 学校应当为每位随班就读学生建立学习跟踪档案, 及时记录他们的学习动态, 详细记载他们的成长轨迹和历程, 使过程管理贯穿始终。相关部门和教师应将跟踪档案袋摆在案头, 放在心上, 随时了解和掌握随班就读学生的思想表现和学习状况。随班就读学生具有多元性、个别性、特殊性的特点, 迫切需要教师为他们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爱心与耐心、恒心和细心的群体氛围。一句鼓励的话, 一张满意的笑脸, 都能在随班就读生的心里激起阵阵暖流, 唤起他们被认同的美好情感。另外, 随班就读学生的档案务必做到保密化, 档案资料袋以及相关学生最好不要出现真实姓名, 而是以充满爱心和寓意深刻的称呼命名或以统一编排的号码填写, 如“希望组”“育才组”等, 做到一生一袋, 专柜存档, 最大限度地保护和爱惜他们的自尊。

四、遵循个体成长的特殊规律, 实行个别化分层教学

在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 还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把普遍规律和个别成长有机结合。教育特殊规律强调:以个别教育思想为指导, 为随班就读学生制定因人而异的教育计划, 通过集体学习、个别辅导、分层教学、生生互帮等教学形式, 做到面向全体、兼顾差异, 使随班就读的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 教师必须依据个体成长的特殊规律以及障碍情况, 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习目的要明确, 学习要求要适当, 学习方法要多样, 知识掌握要精炼, 最大程度地降低他们的心理预期, 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 使随班就读的学生自由地、快乐地成长。

教学过程中,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 还应做到因材施教。对随班就读学生要优先照顾和提问, 一些简单的问题要让给随班就读生先回答。回答正确时, 要及时肯定和表扬;碰到较疑难的问题时, 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 化难为简。2014级七 (2) 班李建中同学轻度弱智并有口吃的毛病, 回答问题时常常遭到同学的嘲笑和戏谑, 所以许多老师不叫该学生回答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我并未放弃, 而是耐心地给予启发, 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 如先问他“是否喜欢米饭”, 他说“喜欢”, 再问他“如何拼写英语单词‘米饭’”, 他回答“不知道”, 这时我又说, “只要你把nice的首字母换成另一个字母就对了”, 他想了想忽然大声说:“r-i-c-e”。在老师的带动下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久久回响在教室里, 他那满脸稚气的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五、增强自信, 锻炼能力

随班就读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由于长期遭受不同程度的歧视和冷漠, 自卑感重, 自尊心弱, 极容易产生失败或失落的情绪。因此, 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 树立学习信心, 就成为教师时刻关注的严肃问题。首先, 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及正确人格思想和意识的培养;其次, 教师要善于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随班就读学生身上, 消极的缺点常常掩盖了他们自身的优点。如2015级七 (6) 夏长治同学, 智力较低, 性格内向, 学习成绩差, 常常默默无闻地坐在教室里, 大家几乎忘记了他的存在。但是在今年的中学生田径竞赛中, 他出人意料地获得了男子组跳绳第七名, 颁奖会上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 在掌声和欢呼声中该生流露出了久违的而又有点羞涩的天真的笑容, 既培养了自信, 又锻炼和提高了能力。由此可见, 教师必须时时处处关心、爱护随班随读生, 对随班随读生多一张笑脸, 多一份倾注, 多一腔热情, 以激励他们形成民主、接纳、友善、合作的健康人格。

六、三方协作, 形成合力

《世界特殊教育大会行动纲领》指出, 教育的成功有赖于各方面的努力, 社会全体成员的支持、赞助和良好的愿望才是占首要的决定因素。在对随班就读学生的管理过程中, 一定要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有机结合起来, 不断地提高家长对随班就读工作的认识, 使家长坚信对智障子女教育的信心, 让家长不要轻言放弃。同时, 社区一定要积极配合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工作, 为随班就读学生营造一个成长的和谐的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 随班就读是一项漫长而充满耐心的精细化工程, 同时也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给予随班就读生更多的关爱, 更多的呵护, 更多的鞭策, 使他们能够深切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温暖, 从而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苏继先, 车晓光.注重个别化指导推进随班就读工作[J].校长阅刊, 2006 (1) .

3.浅谈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方法 篇三

【关键词】随班就读学生 教学方法 研究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 :《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方法研究》,立项编号:15-HJYY-256。

【中图分类号】G76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067-02

通过调查问卷和与家长、教师的电话访谈,我们发现:在各级普通学校内,教师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尺度衡量班内的所有学生,造成随班就读学生在学习中,心理压力大,缺乏自信心,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如何采取合适的教学改革措施促使他们有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呢?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实践。

一、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评的功能,随班就读学生能否在课堂里与普通学生实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关键要看教学目标设计的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因此,教师要依据统一与分层相结合和“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即:在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方面,兼顾学生的学习共性与特殊性,从而让每一位有差异的学生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上得到最佳发展。教学目标分层,大致可分三层:一般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一般性目标是全体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提高性目标是学优生达到的目标;发展性目标是学有余力学生达到的目标。如在语文课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知识基础、能力差异,将学情相近的学生分成A、B两组,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A组学生有一定理解能力,接受知识快,迁移能力强,教师指导进行说句拓展练习。B组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知识积累少,在教师的指导下,观看图文并茂的课件,进一步理解知识点的意思,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词语的理解。目标分层不是简单的把学生分层,对号入座;通过目标分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二、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增加拓展型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技巧性较强,以满足他们“吃不饱”的现象,激发他们“学无止境”的信念;对于中等学生层,则设计一些易解、易答、易操作的内容,捕捉该类学生的闪光点,使其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消除自暴自弃的不良心理,树立信心,追赶同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根据情况适当减少教学内容,能够达到基本目标即可。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根据学生学习水平、智力发展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选择范围,让其能朝着“最近发展区”不断发展进步。如:《桂林山水》一课时,师: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喜欢桂林的山还是喜欢桂林的水呢?请选择令你最感动的一处来讲给大家听。这就给了学生一个较大的选择范围。感悟能力弱的,找一处较为浅显的说,感悟能力强的,找一处意蕴较深的说,这就兼顾了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性,形成了人人都可参与,个个都乐于参与的学习氛围。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有了对学生综合情况的深入了解,制定出适当的分层教学目标,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合适的教学方法,既兼而包容,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受益,又要灵活多样,满足每一位学生的特殊需要。如《精彩的马戏》一课,可采取表演法,让学生上台表演小猴子的顽皮、黑熊的紧张、山羊的出色,学生上台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强了同学们学习课文的兴趣;《田忌赛马》一课,可设计演示法、比较法,用不同颜色、不同数字的扑克牌代替田忌和齐威王不同场次、不同等级的马,在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形象、巧妙地再现了两次赛马过程的不同,在比较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孙膑的智慧,进而获得情感的体验、人文的熏陶和语言的积累。

四、建立对随班就读学生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评价标准是衡量教学行为的尺度,是教学行为得以进行的前提、依据,科学的评价是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由于随班就读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而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把所有的学生置于一个共同的标准,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衡量教师,在这种评价标准的约束下,随班就读学生的个性得以抹煞,学习趣味性受到压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不利于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同时,教师的积极性受到牵制,这与教学评价的激励、引导功能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和谐发展,不利于教师大胆创新,开展教改实践。

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衡量教师的唯一标准,应端正正确的教育目标,即: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需要,促进不同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围绕这个目标确立重能力、轻成绩,重过程、轻结果的多元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分层、灵活、及时、交互评价。通过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通过评价,肯定教师个别化教育实施的行为和成绩,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自觉、积极地开展教改实践与探索,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促进作用,保证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长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云英.全纳教育的元型[J].中国特殊教育,2003,2:1~3

[2]陈云英.残疾儿童教育诊断[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5~19

[3]陈云英,杨希洁,赫尔实译.全纳教育共享手册[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纳教育指南.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8~22

[4]黎奇.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6~39

4.随班就读教学管理制度 篇四

一、学生座位安排要有利于教师的辅导和伙伴的关心。

二、每学期要按时制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

三、备课中要体现《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内练习、课后作业。教学过程中凡是可以给《随班就读》生回答的问题、板书和练习在教案中用记号注明。

四、在课内对《随班就读》学生做到有巡视、有辅导、有板演、有提问、有反馈。教师在班级授课过程中,要贯彻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伙伴合作。

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从随班生的基础出发,适当降低作业的难易度和作业的数量。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作业批改和个别辅导要有机结合,优先面批,及时辅导、订正。等第要体现激励,评语要具体。

六、定期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单元练习,期中、期末考查等试卷。的质量分析。采用同样试卷进行考核可以适当延长时间。也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试题的难度作适当的调整或单独命题,视其进步情况,而逐步提高要求。

七、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对《随班就读》学生加强课外个别辅导,并做好辅导记录。

八、要加强平时关心《随班就读》学生思想、学习、身体、心理,做好五项能力的培养和学年评估工作,定期分析、研究。

5.随班就读教学随笔 篇五

我校把随班就读生全面融合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让他们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学校为随班就读生提供了平等、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提供给学生心理扶持。针对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有效的进行教育。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地制定学生发展计划,设计了针对性的练习,开展个别辅导,加强心理疏导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扬长补短,发挥潜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逐步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

一、领导重视,专人负责。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建立了校长为组长、随班就读学生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为组员的特殊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全纳性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其目的是消除所有“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正常学校”和“特殊学校”之间一切歧视性的社会差异。让特殊儿童回归普通学校受教育有利于他们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提高认识后,我们确定的教育目标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坚持“多看一眼,厚爱一层”的指导思想和特殊、优先的基本原则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学校把这项工作写进了全年的工作计划之中。

二、抓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工作是随班就读的基础工作,我们主要抓好以下一些管理工作:

1、把好随班就读生的“进出”关口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个班级学生中总有成绩落后者,而有些责任性较差的教师为了所谓的班级成绩,往往把成绩落后者千方百计地视为特教生,从而放掉“包袱”。但是,大家知道,落后的不一定残疾,残疾关系到人的声誉和权利,冠以“残疾”要严肃、谨慎。要认定一个学生为特教生,即“进”,除了进行必要的智商测试外,还必须综合考察多方面原因,全面权衡。我们在每学年结束前都要围绕智商、病史、作业、考试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对学习有异常的一年级学生进行测试,严格把关。而对于已认定的特教生,经过一、二年或更长期的随班就读,确有进步,与普通学生中的后进生相差无几,我们及时解除,即让他“出”,使他成为一名普通生。

2、做好随班就读生的教学工作

随班就读教学工作是在普通班中进行的,教师面对的是绝大多数的正常学生,而特教生随班就读工作又是一份相当繁重的工作,因此所任教师必须付出比其他教师更多的劳动,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平时,我们要求随班就读的老师在教学工作中能体现出“五个想得着”。

计划备课时,想得着随班就读生。计划备课中要体现出一些个别补偿教育。

课堂教学时,想得着随班就读生。要多启发,多鼓励,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也能开动脑筋,与正常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学习,从而学到一些知识。作业设计时,想得着随班就读生。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他们能完成的作业。课后辅导时,想得着随班就读生。教师要抽一定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考查考试时,想得着随班就读生,降低难度。

为了使“五个想得着”得到落实,我们加强督促指导,每学期结合五认真视导,对他们的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家访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理好随班就读生的档案材料

一旦认定是随班就读生,我们就建立档案,每人一个档案袋,材料有“残疾儿童少年鉴定表”、“智残儿童少年测查表”“入学试卷”、“入学登记表”、、“辅导情况记载表”、“个别教育跟踪记载”、“特教生家校联系卡”以及学生平时语数外试卷、作业本等,有了完善的特教生随班就读管理档案,也就等于有了抓好随班就读管理的金钥匙。

三、抓师资培训

特教要发展,随班就读工作要加强,师资是关键。由于随班就读工作的对象是一些残疾儿童,有的生理、心理上还有较大缺陷,对这样的孩子进行教育,没有经过特殊师范教育的普通教师,确有许多困难。因此,我们首先进行思想上培训,每学期初,召开随班就读教师会议,学习《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心,使每个教师自觉积极地挑起重担,对随班就读生关怀备至,无私奉献,成为他们前进的启动者和引路人,使缺角的太阳也能为人类作出贡献。

再次,在业务上培训,每学年都要开展多种开往的业务培训活动,如:经常让随班就读老师外出听课,学习别处的特教经验,一学期集中一次集体辅导,使随班就读生的教师明确在教学活动中的“五个想得着”,不定期地进行随班就读教学观摩活动,使他们能更好地正确处理在课堂教学中“普通”与“特殊”的关系。平时,在常规的五认真检查中,重视进行个别指导。这样,较好地保证教师在随班就读业务上的提高,从而保证随班就读质量的提高。

四、抓教研活动

随班就读工作需要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教学,况且随着特教生的升级,或去他校就读,教师也不断发生变化。由于上述原因,我们加强教研活动,在区特教中心、学校教导处的组织下,每学年进行一次教研活动,进行交流切磋、观摩等活动,使教师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提升教学水平。

针对特教生的反应迟钝、健忘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进行了如何尽可能地采取直观教学的研究,通过观摩活动,大家一致认为对低年级特教生的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直观教学。因此,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小棒、小球、贴绒等直观教学来说明抽象的数量关系,取得较好的效果。

我们在区特教中心的指导下,重视因“特”施教的研究。大家知道,特教生除少数视力、听力、肢体有一定的残疾外,绝大部分是智力残疾,这些特教生,由于导致智弱的原因不同,使他们也有明显的个性差异,因而教师必须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因“特”施教,让他们尽可能得到提高。如五(1)班肖晨晨同学,他健忘,对课堂学习的知识一点也记不住,知识积累极少;他好奇,上课好动,小动作不停,对教室内外什么事都感兴趣,但对学习的实质性内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针对他的特点,我们和班主任教师一起制订了教育肖晨晨的方案,采取了一些措施,发挥他的特长,让他负责讲

台上的卫生工作,他很高兴能把讲台每天都擦得干干净净。增强了他的自尊心,与此同时,教师又因势利导地对他文化学习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调动了他的学习兴趣。通过我们的个别教育,他有了明显的进步。

五、抓激励机制

随班就读工作,由于其特殊性,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教师一方面要面向普通生,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面向随班就读生进行个别教育。为了加强随班就读工作,激励广大随班就读教师的工作热情,彻底消除“陪读”、“混读”的现象,我们制订了一些激励措施,如:随班就读的五认真工作列入教师的岗位考核,在《教师岗位考核奖惩条例》中专门制订了随班就读的特教生培优奖。每学期对有随班就读生的教师,认真进行考评,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认真做好随班就读五认真工作的给予表扬奖励,对于特教生进步大,能得到解除成为普通生,将得到培优奖。在随班就读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我们在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六、科研导行

提高实效

1、提供学习材料,鼓励教师自学。

短期培训尤其是岗前培训,时间短,内容多,所授内容不会马上全部消化吸收并运用于实践。因此,除定期反复培训外,还为教师多年来坚持订阅《现代特殊教育》、《心理世界》、《教学艺术》等杂志、报刊,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鼓励教师自学。

2、认真总结,科研促教学

要把握随班就读的规律,必须开展教育研究。我校谷珍娣老师参加余杭区特殊教育论文大赛获一等奖,通过课题的研究,老师们得益非浅,他们把研究的方法运用到工作中去,为开发弱智儿童的智力,培养记忆,受到良好的效果。

6.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 篇六

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1】

1.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内容

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措施三个部分。

(1)随班就读学生的情况

要求对学生情况的描述必须“客观、辩证、简明和抓住问题的症结”。“前一学年(期)学生的考核分析情况,是制订后一学年(期)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的依据”。

(2)教学目标

要求“依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大纲(普通学校课程标准并参照特殊学校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作适当的减少内容(要点)和降低(层次)要求的处理”。减少内容和降低要求的基本原则是:可接受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及后续性原则;增加和提高缺陷矫正补偿、职业技能训练和社会生活适应、个性培养发展等内容和要求。

(3)教学措施要求

“教学措施(策略)必须具体、明确,有针对性,便于执行和检查效果”。

2.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形式

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总计划、分计划和教案。

(1)总计划个别化教学总计划落实于随班就读学生教学档案卡中,实行一人一卡。该卡由班主任负责填写,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交学校领导督促检查;一份由班主任和特教教研组牵头,会同和协调相关任课教师(语数教师和资源教师为主)共同执行。要定期召开个案会议,争取有关领导、教师、辅导人员(包括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

(2)分计划

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分计划涵盖了随班就读学生接受教育的两种形式:在普通班学习常规课程以及在普通班以外(如资源教室)接受辅导或学习辅助课程(或称为特殊课程)。分计划要求学校“从学生的障碍及其改善的程度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尽可能地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里接受教育”为原则进行教育安置。在确定安置方式后,普通班教师和资源教师应根据各自任教的科目制定个别化教学分计划。

(3)教案

教师制定的教案和个别化教学计划应成为有机的整体。在兼顾全班共性的同时,教案中对于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提问、练习)等特殊要求必须单列或注明;承担普通班以外辅导训练任务的教师所制定的教案,必须针对缺陷补偿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同时,教师作好辅导记录。

随班就读大小课堂结合教育教学计划【2】

指导思想:

随班就读学生在生理上智力发展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作为随班就读学校我们有责任创造适宜的学习条件,摸索新课程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能力得到锻炼,错误得以纠正。为此,我校尝试实施“大小课堂”结合的模式,落实措施,细化管理,逐步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质量。

具体措施:

1、重视大课堂教育教学,体现公平与关爱。所谓“大课堂”教学就是平时随班就读课堂教学,随班就读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平时随班就读课堂中,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大课堂教学,在备课环节考虑既能满足普通学生学习的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能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需要。要为随班就读生设计符合他们的特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教师应做到心中有目标、有计划。在课堂上,给与他们情感上和学习上足够关注,课后加强辅导,保证必要目标的完成。对他们的辅导采用小步训练、多级提高;即时反馈及时强化的方法,努力使随班就读学生能够基本跟上班级的教学进度。在大课堂教学中为了有利于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辅导,我们将这些随班就读生安排在第一排,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让他们多动脑,勤举手。同时又安排一位纪律、学习较好的学生做他们的小老师,达成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在随班就读生的周围形成一个友谊、互助的氛围,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增强他们的上进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提高。

2、加强小课堂教育教学,突出个别辅导。

所谓“小课堂”教学泛指资源教师的个别化辅导。随班就读学生由于智力等方面的障碍,在学习、生活中和正常儿童相比会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为此,我们除了在大课堂课教学中,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使他们能够融入班级活动,与同伴建立正常的交往。还加强小课堂教学。在对随班生进行智力、行为习惯、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认知学习、运动康复、生活自理、手工制作四个方面的小课堂,每周专门安排两节课把各班的随班就读生集中在资源教室由专门的资源教师按教学计划的实施个别化。同时,也要求资源教师积极开展一对一的小课堂辅导。

总之,大课堂是本,小课堂是大课堂有机的补充和提高。我校在关注大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了小课堂教学,把大小课堂结合起来为随班就读学生创设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制定考核细则,规范日常管理。

为了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效性,教导处在制定《教师六认真考核细则》的时候,把随班就读工作的要求具体分解到教师备课、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考核等方面。要求教师备课中能有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能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关注随班就读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的个别辅导。能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设计,降低难度,使随班就读学生也能每天学有所得。同时,要求教师能耐心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辅导工作,把他们也纳入到补差的行列中,做好辅导记录。

在平时的管理中,教导处能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在平时的随堂听课中,注意观察教师对随班就读生是否关注,在教学常规检查中,看教师备课中是否体现出对随班就读生的分层要求,查随班就读生的学习成绩是否稳定或有所提高,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教师的六认真工作考核中。在考核中,努力做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力求考核的全面性、真实性,使考核这一手段促进教师工作的开展;考核后,同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有效地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

三、小课的课程安排及其他。

1、课程安排

节次--午别--星期--组别

星期一--午修活动--

1星期二--康复课---

2星期三--自理课---

3星期四--制作课---1

星期五--自理课---32、老师安排:

认知课:施敏华、颜慧丽、陶红波

康复训练课:王小平、蒋福定、手工制作课:金挺、張茜茜、梁灵永

生活自理课:颜海萍、陈维佳、梁玲玲

备注:

1、晨间活动时,第一节课7:15—7:35 第二节7:40—8:00

2:午修时,第一节课12:00—12:25第二节12:30—12:50

3:因考虑到指导教师普通班驻班等情况,小课堂集中辅导课可由一位老师或几位老师组织,具体有组内老师协商自定。

4:带“ “为本组负责人。

7.随班就读教学随笔 篇七

一农村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

第一, 适龄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普查、鉴别、登记困难。我校共有20名随班就读学生, 学校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普查、鉴别、登记都是按学生的学习情况、智力表现等鉴定, 没有专门的机构鉴定, 这就造成了把一部分学困生当成“残疾儿童”。

第二, 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宣传的不到位导致人们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家长和教师把学困生当成“残疾儿童”, 导致学生家长不愿把真正的残疾儿童送到学校, 教师把学困生当成随班就读的学生, 放弃了对学困生的转化。

第三, 学校管理方面的不足: (1) 大多数普通学校不具备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条件。学校所提供的教育经费非常有限。由于经费的投入问题, 导致在教学材料、用具、教学设施、资源教室、资源教师配置等方面存在不足, 很难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足够的支持。 (2) 有些普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不能坦然地接纳特殊儿童。我国大多数普通学校的教师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在态度上是很消极的;很多教师不赞同特殊儿童在普通班中随班就读。主要是觉得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差, 会影响班上的总体教学水平。此外, 普通学校的教师缺乏相应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 (3) 普通学生通常认为特殊儿童比较笨、学习成绩较差, 什么都学不会;而且他们的自控能力差, 喜欢干扰别人, 无理取闹, 情绪不稳定等, 所以普通学生不喜欢和特殊儿童在一起学习生活。

第四, 教育评价不当, 影响一体化教育的开展。虽然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但有不少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仍是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这使得一体化教育工作难以很好地开展。

第五, 随班就读的支持系统不完善。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会在交流沟通、自我照顾、社会技能、学习方式、生活适应、健康与安全等方面需要一定的支持与援助。这种支持与援助可能是间歇的、有限的, 也可能是广泛的、全面的。因此, 需要有一个支持系统来保证这些支持和援助。这个支持系统应该包括家庭的教育和帮助, 社区提供的设施和条件, 医务工作者的支持和配合等等。但这些支持与援助更要与学校的教育训练有效配合, 从而发挥它的整体功能。现阶段我县对随班就读学生各方面的支持援助力度还不够, 更缺少系统的、持续的支持与援助, 这就使随班就读学生面临很多困难。

随班就读班级的教师大多没有学过特殊教育, 他们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即使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 也很难要求这些教师掌握许多特殊教育的理论和教育训练的各种技能, 如语言训练技能、盲文读写技能等等。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 应该得到巡回教师、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而现阶段我县巡回教师的制度并不健全, 语言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也非常缺乏, 随班就读遇到的实际困难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在学校内部, 教师间的协作, 校领导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不够。例如, 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教学计划往往由班主任一人制订, 学校领导和其他任课教师都未参与, 更没有家长、专业人员的参加, 这是不合适的。学校应给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大力提倡师生、生生、师师间的合作以及学校和社区、家庭的合作, 形成强有力的支持系统。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快配备资源教室, 资源教室中不仅要有能满足特殊学生需要的资料、设备、训练器材, 还要有能进行特殊教育和训练的教师和专业人员。随班就读学生在普通学校学习, 并不意味着他整天都应在普通教室和普通学生一起上课, 可以根据他的特殊需要, 在适当的时候在资源教室学习专门的课程和内容, 或接受特殊的帮助。

二加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进入新世纪, 我国残疾儿童少年继续面临着“教育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大力推行随班就读是尽快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努力提高随班就读质量, 走出“随班混读”的瓶颈, 是巩固随班就读成果, 推动随班就读纵深发展的有力保证。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大家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性有了基本认识, 但是在农村学校, 仍然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普通教育都抓不过来, 哪有精力抓特殊教育”。不少地方的随班就读还主要停留在形式上, 领导重视不够, 随班就读学校和教师积极性不高, 随班就读质量问题还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政府重视、主管领导重视仍然是当前随班就读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 必须继续通过各种途径,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认识发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重要性。一手抓普及, 一手抓提高, 两手都要硬。

第一, 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是促进随班就读工作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特殊教育学校在随班就读工作中发挥骨干指导作用, 利用特殊教育学校人力、物力、办学经验的优势, 可以给随班就读工作提供指导、业务咨询及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定期到随班就读学校听课, 与任课教师研究教育教学问题, 探讨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模式、个别教学计划的制订, 同时随班就读学校的师生也定期到特殊教育学校参观学习, 做到资源共享。这样不仅随班就读学校能够受益, 也促进了特殊教育学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 抓好师资培训是搞好随班就读工作的核心。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随班就读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 面对生理上有残疾的孩子, 要求教师必须有爱心, 有责任感, 有奋斗精神。同时, 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较丰富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 要具备对残疾儿童施教的能力。目前, 存在着普通学校负责随班就读的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因此需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继续做好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 特别是根据课程改革的实际, 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第三, 充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促进随班就读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随班就读的智力落后儿童是特殊儿童中的一部分, 这类儿童的心理发育较差, 智力低下, 并伴有一定的适应性行为障碍。由于这部分儿童的高级神经发生病变, 大脑皮层功能减退, 不易形成比较稳固、正常的条件反射, 而使大脑的抑制受到一定损坏, 致使神经反射缺少灵活性、机敏性, 这些都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学习, 并导致儿童心理上的缺陷和异常。因此, 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基础素质, 补偿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缺陷和不足, 就要注意培养和形成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能力,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提高教学效果, 为他们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四, 完善随班就读工作的过程管理。 (1) 入学管理。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应当就近入学, 其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 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1~3岁。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每班以1~2人为宜, 最多不超过3人, 且残疾类型应相同, 以便于管理和教育。每个普通学校都应当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内、能够在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对有意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 普通学校要帮助推荐其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特殊教育学校无力接收的, 普通学校应保证其在普通班随班就读。 (2) 教育教学管理。遵循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丰富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使随班就读学生的语言、感知、运动、心理等方面的障碍得到补偿。同时要加强对普通学生的思想教育, 以逐步形成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校风和班风。

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制订和实施个别教学计划。要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整体设计学生在随班就读期间的课程 (含康复训练) 内容、实施途径与方式, 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保证每个学生每天享有不少于半小时的个别辅导和训练。

对视力、听力语言残疾学生的教学要求一般与普通学生相同, 特殊情况允许有适度的弹性。对轻度智力残疾学生的教学要求可以参考弱智学校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做出安排。对中度智力残疾学生的教学和训练也应做出适当安排。

建立个别化的多元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以培养目标和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特点为基础, 确定多元化的评价内容, 以发展性评价原理综合评价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要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缺陷矫正和补偿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在评价过程中应遵循低起点原则、激励性原则、补偿性原则和满足性原则。

8.谈谈“随班就读” 篇八

因为智障儿童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所以“随班就读”就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把智障儿童放在普通的班里和同龄的孩子学习和活动,这样粗放的方式,起不到对智障孩子的育智作用的,甚至由于其智力的差异,对智障儿童形成较大的精神压力。“随班就读”是要求学校和教师分析不同智障儿童的不同特性,给予特别的教育和辅导,教师需要在智障儿童的身上花费很多的精力,输出相当大的爱心和努力,学校更要积极创造条件,最大可能的创造适合智障孩子的环境,使他们学有所得,能和其他同龄孩子一起成长。随班就读的重点是“读”,这里的读不仅仅指的是读书,更主要的是发展智障儿童的智力,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教师,而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还要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多和有育智经验的教师交流,获得间接的经验,确保智障教育的成果。智障儿童的教育,难度比较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良好班级氛围是智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智障儿童或生理缺陷,或智力缺陷,这些儿童在在社会中往往受到歧视,遭受到正常儿童的讽刺、挖苦和孤立等。社会的歧视会让智障儿童更加自卑、孤僻,甚至自闭,导致行为怪异等,阻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智障儿童健康发展,学校不仅要引导正常的儿童关心和爱护他们,学校的核心团体是班级,班主任要组织引导学生和他们交朋友,游戏不排斥他们,学习要多帮组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心,感受集体的温暖。这样,不仅使他们身心得到滋养,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作为老师,需要在他们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给予智障儿童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集体活动是智障儿童智力发展的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在教育上的英明就是要让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什么都不好。”学校和班级集体活动的时候,应该要求智障儿童一起活动,不能因为智障儿童的缺陷而落下他们。学校举办的活动时,要鼓励他们踊跃参加,并且应该针对这些孩子设立一些奖项,让他们感觉到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获得成功。课间活动也是学生们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还要教育其他孩子在课间活动不歧视他们,能和他们健康愉快的游戏。这些孩子因为身体或者心理的原因,对于参加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应该鼓励同学去帮助他们,这样既可以增加智障孩子的信心,还可以培养其他孩子的爱心,一举两得。

三、引导智障儿童的兴趣,发掘他们的潜能

由于智障儿童自身的缺陷,往往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在学习中表现不积极,甚至很漠然,往往厌烦学习,没有参与学习的动力。但是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于这些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必须的,所以我们教师还不能在学习上放弃这些孩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的教学用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可以组成帮扶小组,让他们在和同学们的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学习中的积极性。教师要有意识关注他们,要有意识的倾向他们提简单的问题,回答后要及时给予表扬,带领其他同学们给予鼓励,这样智障儿童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智障儿童往往学习上不能持久,这就需要教师应用学到的关于智障儿童教育的知识,用足够的耐心去及时帮组他们。不少的智障儿童,在其它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教师要积极发现,让他们在这些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也许我们教师的这些发现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四、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和父母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父母的期望、要求、方法、心态都会综合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智障儿童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本身不易分辨是非,往往没有自己没有主动性和思想,可以说他们的行为到思想都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和左右的。因此学校要紧密联系智障儿童的家长,进行家校共同教育,保证智障儿童健康发展。因为智障儿童的辨别是非能力差,加上家庭社会的影响,在他们身上的行为思想问题就特别多,造成班级管理上的很多麻烦。学校和班级,要对这些孩子出现的问题多宽容,多找找问题的根源,耐心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并且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和家长共同商讨,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家长一起培养这些特殊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在教育上,还要安排他们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比如浇花,整理卫生等,这样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还可以养育他们的爱心,更可以体会到活动的快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老师应该给予每位学生生活学习的希望。在智障孩子的学习生涯中,一位平凡的教师,其力量也许是很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这些孩子来讲,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他们的命运可能会因为教师的努力而改变,他们也许会因此而走出精彩的人生。作为教师,我们在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育智过程中,应该尽自己所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些儿童的特殊需要,发现他们的长项,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探索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极大的耐心,针对性地发展他们的认知领域,在我们教师、学校、家长的呵护下,这些智障儿童一定能按自己的方式健康成长。

9.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教学学后感 篇九

作为教师,面对特殊儿童这个群体,在工作的精神面貌上,特别是工作态度上更要注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而让学生时刻在你的身上感受到一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从业素养。例如、守时、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等等。有人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得到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而这个播种者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教师,我们自己给孩子树立的标杆,就是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

其次,我认为启智的职业教育教师要具备更多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文化素养。现代化的特殊教育要求教师由教学的“一面手”成为教学“多面手”。多年来我校先后派人员外出学习进修,在校内经常性地开展特教理论研究,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加省市内外的听课、观摩活动,校内每学期进行凭优课。同时,正在研发系统的校本教材(包括职业教育教材)。教师人人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确立了多个子课题形成群众性研讨氛围。作为职业教育教师更应 “博览札记”,广泛学习、钻研本专业的各种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从而为构建独特的春晖职业教育献力献策。不仅要做“苦干型”的教师,更要向“科研型”“学者型”方向发展。

再次,培智学校的职业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职教老师必须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更何况启发教育弱智学生,要经常制作、使用 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更需要老师不提高自身能力。不然很难适应现代特教的发展。二是语言表达能力。由于我们孩子的认知能力所限,施教时必须经常性地反复讲解,把“深奥”的知识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还要以自然亲切的语态,生动贴切的语汇和富有情感的语调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所以良好的表达能力对职教老师来说也是是非常重要的。三是更强的教育能力。包括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分层教育,综合教育以及搞多种活动的教育能力。职教学生大多青春萌动,更有学生受外界影响行为趋于社会化。所以,心理疏导就显尤为重要。老师在教育中对学生要努力做到“四个坚持”:动之以情,坚持热忱的关爱;晓之以理,坚持耐心的诱导;导之以行,坚持积极的鼓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训练和培养。四是一定的交际协调能力。众所周知,职教学生要有实习基地。因此,与实习单位协调好各方关系,也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过程。因此,必须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而特教教师每日面对弱智学生,所教的不一定及时学会,要求做的学生不能很好去做。虽是职高学生性情却如三岁孩童;平时老实憨厚发起火来对老师又打又骂……这对教师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也是我们工作的艰巨性所在

上一篇:学校管理学学习体会下一篇:女工会委员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