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规划

2024-11-07

粮食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规划(通用5篇)

1.粮食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规划 篇一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时期,是黄甲街道在“十一五”快速发展基础上抓住新机遇、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的五年。街道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全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打造“天府生态科技城空港自由贸易区”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的历史机遇,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开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镇域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黄甲街道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抓建设,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经济目标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预计20,地方税收完成10037万元,比增加2431万元,增长32%。农民人均纯收入15552元,比20增加6502元,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4.65亿元,与年基本持平;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1亿元,比2010年增加6.1亿元,增长12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1亿元,比2010年增加1.1亿元,增长22%。

(二)街道“十二五”重点项目成果显著

一是招商引资成绩突出。2010年来,成功引进成都科捷新能源、四川路桥集团、成都蓉盛林业、北京晶川电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新皇城餐饮有限公司等重大项目,到位总资金45.3亿元。二是重点项目建设成效卓著。12月起,全面推进富民新居建设工程,项目位于黄甲街道王家场社区二组三社,总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106692平方米,已于8月全面竣工;208月,落实民生工程殡葬改革服务站迁建工程,占地面积70亩,位于黄甲街道文庙社区3组,总投资达6467万元,于年6月全面竣工;203月起,开展晶川IGBT模块封装项目,在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内建设IGBT模块生产线,总投资达2.5亿元,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于2014年4月建成投产,一期年产IGBT模块达200万支;大力推进安置小区尚善居B区建设项目,选址在黄甲街道八角社区,占地面积103亩,总投资达3.5亿元,目前项目方案即将设计完成,将于启动施工建设工程。三是重大项目推进有序。稳步推进各项重大项目的开展,组织有序、措施得力,完成航枢大道、工业集中区、正公路、机场二跑道东西片区等项目的拆迁,以及街道101家三无企业的关闭拆迁工作。建成空港三期、黄瓦居二期2个安置小区,安置拆迁户273户,956人。大雁居、尚善居等安置小区建设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三)城市化进程稳步前进

一是城镇规模逐步扩大。2010年,黄甲城镇面积3.8平方公里,2014年发展到4.1平方公里。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到位。全面改善镇村道路网体系,完成了镇村公路改扩建及村社道路维修硬化工程,总长度达50余公里。不断巩固和扩建城市排污系统,目前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0000余立方米。五年来,共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城市风貌打造、安置小区道路、安防设施、健身娱乐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区域价值。二是城市新型社区管理规范有序。完善新型社区“1+3+1+N”组织架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三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以“五十百千”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生态县、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创建、省环境优美示范镇建设工作。实施农村道路绿化美化工程,完成双永路、板公路、黄甲大道景观打造工程;实施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完成城镇店招、配套设施建设。6月,黄甲街道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环境优美示范镇”。

(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五年来,黄甲街道始终把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摆在首位。切实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创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颁证全面完成,完善了新型耕地保护机制,耕地保护基金逐年、足额向农民发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有序推进,2010年以来,黄甲街道严格按照村级公共服务“六步工作法”推进村级公共服务项目的征集、实施、监督、评议等各项工作,从严监管村公专项资金的使用,保证了村公专项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二是不断优化升级农业经济结构。以发展黄甲麻羊(有机产品、省级山羊养殖基地,正在申办麻羊国家地理标志)、二荆条辣椒(国家地理标志)、冬瓜(农业部无公害种植基地)三大特色产业为基础,充分利用街道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结合麻羊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生态饮食文化发展。连续成功举办麻羊节,形成了旋转羊头标识、标志性大门、世界名羊博览街、历届麻羊节纪念雕塑、历届麻羊节情景雕塑等文化景观,进一步营造了麻羊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球。三是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实施国家地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现代农业用水保障工程。每年积极开展灌溉渠岁修工程,累计浆砌渠道20公里,改扩建提灌站5座。四是深入实施农民增收教育工程。五年来,利用科普惠农宣传栏积极向农民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共开办科普讲座150余次,技术培训3万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4万余份,开展技术咨询1万余人次,科技户1500余户,全街道先进实用技术科技贡献率达65%。

(五)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五年来,黄甲街道始终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各项综合配套改革。一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成立志愿者服务中心。建立双流县首家登记注册的志愿者服务中心,按照“以服务换服务”原则,在全街道推行志愿者服务体系。2014年9月挂牌成立以来,已吸纳志愿者400余名,开展志愿者活动1000余人次,主要开展文明劝导、家电维修、免费培训、健康义诊、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开展了18次周末兴趣班培训;16场主题活动;义诊4次,义诊791人次。二是建立健全就业服务网络,“就业赶场”深入开展。依托工业区有利条件,实施就业品牌工程,大力开展“就业赶场”服务。以空港新居培训就业服务中心和黄瓦居就业培训劳动保障中心为载体,不断完善“两免四制”工作,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积极与工业集中区企业联络,做好上门服务、定向培训,促进群众充分就业,解决企业用工难。结合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经验,切实加强充分就业重大决策、全民创业和就业优先战略工作,打响我街道就业品牌,吸聚周边镇街和周边区市县群众到我镇就业,进一步提升黄甲人气。“十二五”期间,共推荐就业15000余人次,其中辖区内5300余人,县内4800余人,市内3900余人,市外1000余人。街道新增就业人数222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累计转移就业1977人。三是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完善党务、政务和村(居)务公开制度。完善基层治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村民议事会、居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建立“议事日”制度,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形成并完善了农村政经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村级组织架构。四是公益事业改革初显成效。积极推进环卫事业改革,实行环卫服务外包,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加强对街道敬老院的管理,完善养老保障制度,让全街道的五保老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民政救济补助,推动了公益事业发展。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五年来,黄甲街道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把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的全过程,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空港贸易核心区、两化互动示范区”的目标,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

一是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5年来,街道通过“三建立三争创”、道德大讲堂、百姓故事会、“一村一大戏”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精神文明建设搭建了坚实的平台,提供了有效的载体,街道广大群众的文明意识、爱护环境的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增收致富的观念日渐成熟,文明素质普遍提高,街道社会环境更加文明。二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加大教育硬件设施的投入,大力支持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办学条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毕业率达100%,初中进入高中阶段学习人数占毕业人数的98%以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广泛开展科普宣传与教育活动,切实授予农户实用技术,架起致富金桥。三是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依托黄甲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平台,不断创新和丰富文化载体,建立了老年大学文艺队、天府锣鼓队等十二支文艺队伍,创新开展“一村一大戏”活动,形成了“一村一队伍月月有活动”的新型文化工作模式,各村、居住小区均设立健身点,极大地丰富了街道居民的文化生活。四是卫生事业稳步发展。进一步规范完善7个社区卫生计生服务室的硬件设施及规章制度,大力推进农村医疗公共服务项目,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做到“目标责任落实到位、服务到位、宣传教育到位、管理到位”,五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接受单独二孩申请240余对,残疾人事业全面推进,“爱残助残”已成社会风气。五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坚持抓好防控网络建设,实行信访工作“周周清”,发挥维稳队伍作用,不断完善大调解体系,加强治安防范、整治的力度。黄甲街道已被成都市评为三平安街道。大力加强“三无院落整治”,省级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七)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圆满完成各项教育实践活动。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党员“先进性 纯洁性”教育、实现伟大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进一步改进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打下了基础。二是基层民主政治进一步健全。健全了民主生活会制度、村务组务公开制度、年度述职述廉、民主测评和党代表常任等制度。三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把廉政建设工作纳入总体目标管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切实根除党员干部“四风”之弊,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同时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强化监督,防微杜渐,完善了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建设工程招投标制、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干部“走读”问题管理制度、干部外出学习考察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等,使廉政建设在制度上和措施上不断落实,从源头上堵住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八)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积极推行

在推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黄甲街道完成了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加强了制度建设。对群众和企业办事实行了一站式服务,有效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的现象,基本实现了“进一道门,办完一切事”的目标。严格落实“四项制度”,建立健全“民情日记制”、 “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等制度,强化了组织监督和社会监督,设立了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营造了干部的新气象,有力推进了街道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十二五”期间,黄甲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计划,为“十三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十三五”工作思路

未来五年,我街道将紧紧抓住天府新区获批新区的重大机遇,依托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以建设“空港核心贸易区、两化互动示范区”为目标,不断提高服务开发区的服务质量,以三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整合自身及周边的优势资源,主动融入天府新区规划建设格局,实现街道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稳中快进地发展。

“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以及市委“五大兴市战略”、县委打造“天府科技生态城、空港自由贸易区”的工作思路,狠抓新双流建设机遇,大力实施“城市发展战略、倍增发展战略、和谐发展战略”,以服务天府新区建设为重点,以城市建设、发展三次产业、社会建设管理、充分就业、民生民计、稳定和谐等为抓手,建设现代工业新城,奋力实现“在中西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到,地方税收突破2亿元,比2014年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亿元,比2014年增长50%;招商引资总到位资金保持在6亿元以上;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达13.2亿元,比2014年增长20%。

人民生活目标: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6800元,比2014年增长7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城填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十三五”重点完成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一三产业互动,提升镇域综合实力

1、加快一、三产业发展。以高度对接工业新城和服务开发区为目标,坚持一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不断促进产业提升和结构优化。突出结构调整主线,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坚持坚持把招商引资摆在经济工作的最前沿来抓紧抓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招商领域,提高引资质量,扩大引资规模,努力引进一批产业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突出服务意识,以政策为支撑、投入为重点,重点解决好开发区配套服务问题,切实增强环境吸引力和竞争力。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现代服务业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新城建设带来的核心辐射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三产支柱产业,积极推动三产项目建设。一是大力提升居住环境,打造对接工业新城区。大力提升建设品味与整体形象,加大城市品牌营销力度,全力打造怡居新城。二是大力提升临空服务经济,打造对接工业新城区。充分利用依托航空港工业集中发展区、物流园区、临空总部区,科学规划基础设施以及文化、商业、娱乐等功能设施,完善市场、商业网点、停车场、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娱乐需求、消费需求,努力为园区服务配套,大力发展临空商务配套业,努力构建临空经济综合配套商务圈。依托开发区和工业新城等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房产开发、中介咨询、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切实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幅射效应,提高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三是依托麻羊文化发挥麻羊凭牌效应,大力提升休闲旅游经济,打造生态饮食文化示范镇。

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随着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的不断拓展,未来五年农业用地愈来愈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创新思维,在农用地不断减少的前提下,巩固我街道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把握产业导向,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大力推行麻羊代养、寄养模式、规模养殖,建立2处标准化养殖基地,稳定麻羊产业发展;集约节约用地,以现代农庄形式发展“二荆条”辣椒、冬瓜种植,提高农产品效益。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全面增强农产品的营销能力。

(二)狠抓城市建管,增强服务功能

一是协助规划局完成黄甲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抓好城市拓展扩容、优化完善功能区块,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城市体系格局。启动“大雁居”、“尚善居”等安置小区建设,到20安置人口6910人,1974户,并配套完善小区各类设施,实现建管同步,努力打造农民安置示范小区。启动王家场社区及双华社区旧城改造工作,到年力争完成王家场上街、下街及双华场老街旧城改造工作。

二是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城市形象。营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招商环境、怡居环境,建设现代工业新城。巩固省环境优美示范镇创建成果,积极推进大环境绿化、小区域综合治理,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服务和居住服务功能。要积极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巩固生态镇、生态村创建成果,提高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扎实抓好场镇绿化和亮化工作,扎实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拓宽经营城镇的方式和领域,运用市场手段经营好各类城镇资源,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维护,不断提升场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三是城市管理、城市服务实现从城镇到城市、从农村管理到城市管理、从农村服务到城市服务的转变。大力加强高端商务接待、大型商场、餐饮娱乐等三产服务业引进,合理利用规划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增强服务天府新区的承载力,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三)“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现有企业负责人沟通联系机制,融洽政企关系,为落户企业提供优质的后续服务工作;积极开展“以商引商”、“外出招商”“网络招商”等形式,积极引进工业企业。

二是创新城市新型社区自治管理。进一步完善新型社区自治管理组织架构,强化民主化管理程序。到2019年,小区居民自筹物业管理费达到物业管理开支的90%以上。

三是加大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力度。加快社会组织、志愿者进入小区服务,推广志愿者服务中心重大成果,逐步形成“以服务换服务”“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局面。

四是加强民主政治,提高行政能力。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为重点的公开办事制度和以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为重点的权力制约制度。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决策监督和制约。要进一步加强权力制约,规范村干部行为,提高工作透明度。

(四)高度重视民生民计,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一是加大就业培训,提高农民收入。要进一步转变农民增收方式,大力提高就业引导、就业培训和推荐就业的服务水平,力求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实现新的突破。“打造黄甲就业品牌”。深化“就业赶场”模式,拓展培训渠道,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社会组织培训、企业培训,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二是确保拆迁农户利益。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做到应保尽保,积极稳妥推进被征地农民失业保险金申领核发工作。

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低保、困难救助、结对帮扶等工作,打造“残疾人量服工作”新亮点。加大帮贫助困力度,积极解决当前贫困党员和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为他们送资金、送技术、送门路,帮助其致富增收;

四是加大教育卫生投入。积极争取并密切配合教育局、卫生局,新建小学教学用房平方米,初中教学用房500平方米;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迁建黄甲卫生院。坚持农村群宴申报审批制度,加大辖区内私屠滥宰、非法加工等的巡查力度,确保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到2019年,街道居民管网水使用率达100%,卫生水冲式厕所达100%。

五是加快都市农业发展。规范农村“三大市场经营主体”,培育省、市示范户2户以上。推进农民加入专合组织规范化建设,打造农产品品牌,创省、市品牌产品2-3个。

(五)着力麻羊特色,实施文化兴城

一是加强麻羊文化建设。力争引进麻羊精深加工企业,实现产业倍增;完成麻羊特色街建设;完成“黄甲麻羊”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继续办好黄甲麻羊节。

二是培育城市文化。深化“一村一大戏”活动,在节目品质、活动引领、群众参与面等方面狠下功夫,打造黄甲特有的城市文化,实现社会和谐。完成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示范站创建工作。

(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

一是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不断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强化责任、亲民务实,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积极创建市级“四平安街道”和“安全社区”。

二是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作用。实施信访调解“双联动”,健全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准确研判可能出现的稳定态势,积极化解积案,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形成比较完善的维稳体系。

(七)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黄甲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建强组织抓服务。探索把党组织建在行业协会、工商企业、商铺楼宇和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有效措施,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巩固走覆盖。打造一批党建示范点,使其成为服务群众的典范和标杆。

二是建强队伍抓服务。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成果,持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继续查找和解决党员干部“四风”问题,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选好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在能力素质培训、日常监管上狠下功夫,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加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树立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

三是创新方式抓服务。探索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坚持新型基层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议事规则,加强居民议事会建设,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定。

四是强化保障抓服务。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层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以服务为导向、群众满意为标准的基层党建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2.粮食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规划 篇二

一“十二五”快递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快递业市场规模连创新高,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快递大国。

“十二五”期间快递业持续增长,连创新高。国家邮政局统计显示,2013年快递业务量达92亿件,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二五”达到80亿件的目标,当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快递市场。2014年快递业务量达140亿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预计2015年业务量将超200亿件,将是“十二五”首年业务量的5倍,继续居世界第一。

快递业从2012年起市场规模就达千亿元,2013年快递业务收入1441.7亿元,同样提前2年实现了“十二五”1400亿元的目标;2014年是2045.4亿元。2015年受国际市场低迷、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传统邮政业务继续下降,快递业务增速也放缓了,但电商主渠道作用增强,预计快递业收入将达2800亿元。“十二五”时期,快递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参见图1、图2)

2.快递业与电商业深度合作,拉动消费惠民生作用大。

“十二五”以来,快递业与电商业深度合作成为了战略伙伴。一方面,互联网普及和数亿网民网上消费模式的确立,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爆炸式增长,网购包裹构成了快递业70%多的业务量。同时,快递业百万员工辛勤、快捷的物流服务,推动了电商业更大发展。以“双11”网购狂欢节为例,2015年阿里网购平台“双11”当天的销售额创912亿元的新高,是2011年52亿的17.5倍。

今年阿里“双11”的主题是“全球购物狂欢”,将中国的网购节扩展到了全世界。在此期间(11月11~16日)快递最高处理日突破了1.4亿件快递包裹,同比增长超过40%。快递业经历了新一轮的大考。

数据整理。)(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国家邮政局2009~2014年度的统计数据及相关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国家邮政局2009~2014年度的统计数据及相关数据整理)

快递业与电商业还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协调机制。国家邮政局每年都发布《快递业务旺季服务保障工作指南》,每年“双1 1”前,各级邮政管理部门都召开双方主要企业会,协调对接。而各主要快递企业则按照“错峰发货,均衡推进”的部署,增加设施、人员,组织保障,使“双11”期间快递包裹超高峰期爆仓的问题逐年减少,确保了业务旺季快递服务秩序。

3.快递业与资本结合,资源整合步伐加快。

“十二五”期间快递业参与金融与资本市场的密集投资,由两方面促成。一是国家推进金融改革,政策放宽投融资限制,加大了金融和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物流资金渠道日益多元化、市场化。例如,2012年国家发改委等12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的实施意见》,吸引了众多中外民间资本投资国内快递等各类物流企业,我国逐步迈入了股权投资时代。

二是大中型快递企业为适应消费升级的市场变化和快递业以提高效益、服务质量为新导向的需要,加快了转型升级,由原来单一的劳动密集型快递企业向技术、资本与劳动密集型结合的综合物流供应商的方向发展,凸显了对资金的刚性需求。民营快递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了资本运作、股权置换、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缓解了企业资金困难,提高了市场核心竞争力。快递业的资本运作好戏连台(参见表1)。

此外,EMS、申通、顺丰、圆通、中通、韵达、宅急送、全峰等快递企业都在积极酝酿上市。

4.快递市场集中度提高,服务质量逐步改善。

高度竞争的快递业经过“十二五”的洗礼,市场格局进一步显现。国内快递市场上,“三通一达”等大型民营企业主导着国内网购快递和大众快件服务,中邮速递包揽国家公文和部分高端电商快递服务,顺丰速运主导国内商务快递和高端电商快递市场。国际快递方面,DHL、UPS等四大国际快递物流企业及中邮EMS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中邮EMS占据50%以上的跨境电商寄递市场。海淘的兴起,促使民营快递也开始涉足跨境快递包裹服务。虽然国内8000多家企业有快递牌照,但按业务量和业务收入计算,约85%集中于前25家的中外大型快递企业,快递市场业务与品牌的集中度稳步提升。

快递服务满意度稳步上升。为持续改善快递服务质量,6年前国家邮政局委托专业第三方于每年定期调查快递服务满意度并公布结果。连续6年的监测显示,消费者选择快递品牌时考虑的三个主要因素依次为“时效”、“价格”、“服务”,近4年来的关注度始终排名前三位,表明这成为了用户使用快递服务的选择标准。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5.快递业联手铁路、航空,创新、优化运输方式。

目前我国九成快件靠汽车运输,而改革与市场化的发展,开创了快递企业组建航空货运公司、以铁路运输快件等新业态,优化了运输方式,降低了经营成本,改善了快递服务质量。

在航空运力方面,除了国家投资中邮航空货运公司以外,多年来其他本土快递企业只能通过商业航空公司包舱位搭载少量快件,难以满足大量快件空运的需求。经过多年准备,2008年12月由顺丰速运牵头筹建的顺丰航空有限公司获得民航总局批准成立,2009年投入运营。顺丰成为国内首家获得航空承运人资格的民营快递企业,标志着民营快递板块终于实现了从地面运输到航空运输,拥有货机的历史性跨越。到2014年底顺丰运营的全货机已超过40架(含自有与租用),有力地保证了顺丰快递的服务品质。圆通速递也获准成立航空货运公司并于2012年正式上线了首架全货机。2015年9月圆通一次买下15架波音飞机,创民营快递史上最大规模的飞机“团购”。其他大型民营快递也日益重视空运快件运输。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加快建设,多家快递企业从2012年起就积极联系铁路企业,试行高铁运快件并获成功。2013年政企分开后新组建的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铁总”)全面实施货运改革,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变,为与快递业大规模合作奠定了基础。2014年4月高铁快递推出,7月推出电商特快和两趟货运专列(京津冀货物快运列车、长三角城际捷运货物列车),8月又开行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北京—上海等多列电商快递班列。目前开通高铁快递业务的城市已超过1 10个。2015年7月起,铁总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安排货运班列165列,比以前增加6列。其中,特快货物班列1 0列,快速货物班列36列,跨铁路局货物快运列车18列等。高铁快递平摊下来快件价格的优势明显,既发挥了铁路运输快速、安全、稳定、环保、大容量、低成本的优势,又适合了大中型快递企业点多面广、货量大、时效性强的要求,实现了双赢。

6.实施“三向”工程,联动多业融合发展。

2014年国家邮政局与商务部联合发文,推动快递业的“三向”工程(向下、向西、向外),指明了快递业未来发展的新空间。快递企业积极响应,加快了与电商业、物流业、制造业、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的融合发展。

一是快递业与电商业相互渗透。大型电商企业如阿里、京东、苏宁、凡客等通过大规模投资仓储设施、取得快递牌照,加强了自身的快递、物流功能;而大型快递企业如中邮EMS、顺丰等也开办了电商平台。

二是物流企业成为了快递新军。如航空业的东航快递公司,公路运输业如德邦物流公司,铁路如广铁集团,港口业如天津港集团等,已获得国内、区域快递或国际快递的经营牌照。

三是快递企业如中邮、顺丰、圆通等自建货航公司,增加对航空运力的控制权。

四是大型民营快递企业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开始向“竞争+合作”方式的转变,围绕共同的需求积极尝试联合投资、共谋发展。如2014年由“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联合组建的投资平台蜂网投资有限公司正式上线,其目标是通过投资、整合快递上下游资源,推动智慧快递、物联网和“云计算”在“三通一达”的应用;集中采购各类装备和材料以降低成本;推广“蜂网”品牌的智能快件箱;推动“三通一达”发展跨境电商等。

五是快递业加快布局“快递下乡”、“快递西进”工程,完善农村和西部的服务网络。快递业与多业的开放性,决定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配置资源,企业间的多元投资、混业经营、融合发展将成为常态。

7.加快开拓跨境快递物流市场新蓝海。

一是具有市场前景和物流网络设施。改革开放37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201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64万亿元,外汇储备3.8亿美元,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我国对外投资和企业“走出去”日益多元,国际快递物流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商交易规模国,跨境电商网购已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建成了联通世界的海陆空物流设施与网络。

二是跨境快递利润高。经计算,2009~2014年国内快递的件均收益仅为国际快递件均收益的约八分之一。

三是政策利好。国家支持政策密集出台,“一带一路”战略、自贸区试点扩容、“互联网+跨境电商”行动、试点跨境贸易电商通关服务与保税库等,贸易便利化提速。

四是本土快递企业积极行动。中邮EMS依托万国邮联,业务几乎涵盖全球所有国家;顺丰2013年上线顺丰转运,布局美国、欧洲等地,覆盖200多国家;申通2014年上线美国官网,布局美、欧、日、韩等地;百世汇通2014年联手国际快递企业推中国至全球快件服务;韵达2014年上线美国官网,推美、欧、新西兰、韩国等地转运、直邮服务;宅急送2015年初与英国邮政合作提供中欧快递服务;中通2015年上线中通国际,主推欧洲专线;圆通跨境业务已有欧洲、东南亚、日韩等国,2015年还发起成立全球包裹联盟;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大型电商以“全球购、购全球”为目标,纷纷联手中外快递物流企业力推跨境电商等。

我国跨境快递物流大幕正在拉开。

8.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改善快递业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国家支持快递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快递业的新定位和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对指导未来快递业发展意义重大。

9.快递业现阶段仍存问题与困难。

一是我国快递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起点低、多元化、规模大、发展快、效益低、粗放经营等特点。二是快递业进入高成本时代后的微利状态。面对运营、用工、土地、资金和被乱罚款等各种增加的成本,加之部分企业间的低价竞争,快递业平均利润率从过去的15%已迅速降至约5%,统计显示,件均收入已由2007年的28.6元降至2015年的15元以下,部分企业甚至靠投融资维持,半数企业经营困难,快递市场规模扩大了但快递业却不赚钱。三是消费升级、改进服务的市场导向倒逼快递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大。四是诚信建设滞后。五是安全问题突出。六是人口红利退潮,劳动力日渐短缺。七是复合型人才少,不能适应快递业转型升级,包括信息化、网络化、多业融合、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八是政府改革与服务滞后,不少现行管理制度阻碍了企业与市场发展,好政策落实难,快递业内国企民企间的同业不同策问题长期存在。上述问题解决不好将影响快递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快递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步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水平与运用能力成为快递企业市场制胜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互联网特征的新型快递服务模式涌现,网络运营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快递业标准化建设也在提速。“互联网+快递”的生态体系开始建立。

1. 国家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

交通运输部加快了全国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化的建设,许多大中型快递企业通过该平台交换数据,促进了节能减排。到2015年底该平台物流信息基础交换网络将基本建成,与中国电子口岸等物流相关信息系统互联,也将有利于今后的跨境快递业务。

2. 快递企业加大信息化建设。

一是注重快递设备设施的技术更新。为适应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经营和改善快递服务的需要,快递企业普遍在新建、改扩建快递仓储、分拨中心和网点时对设备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

二是大中型快递企业努力完善信息系统在快递服务全过程的应用功能。例如,在业务操作流程方面,积极引入条形码等自动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动化分拣技术、移动手持终端、无线通信技术,并与企业的计算机系统相互结合,初步构建了企业的综合物流信息处理平台,实现了快递物品信息的一点录入和全程共享,为用户提供了全程实时动态的跟踪查询;更多的快递车辆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等。

三是持续加大对员工的信息化技能培训。

四是通过数据分析,研究主要客户群的上下游需求,关注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应用,为企业向综合性物流服务商转型积累经验。

五是中小型快递企业努力改进现有信息系统,或引入新系统,以符合日益严格的行业标准化、规范化服务的要求。

3. 依托大数据,推广电子运单。

2013年以来菜鸟网络完成了物流行业的数据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免费为阿里系电商客户提供电子运单(ERP)并在“三通一达”等快递业务中使用,既帮助商家提高发货效率达30%以上,也节省了快递企业的人力、物力成本。大数据可根据电子面单的信息,自动计算出分单路径,将包裹分到距离消费者最近的网点,相比以前用人工分路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

2015年“双11”菜鸟网络推出了四级地址库、“菜鸟鹰眼”等大数据产品,为快递公司提供快递单量的全程实时预报;并联合与之合作的14家主流快递公司大力推广电子面单,进一步降本增效,是数据技术(DT)在快递业的初步普及。不过对于快递企业担心的可能更加依赖于电商和电商转嫁应用ERP费用给快递企业的情况需要关注。

4.“互联网+仓储”,创造“网仓”新商业模式。

仓储既是物流业的发展基础,也是电商末端的重要环节。电商业的高速发展要求仓储配送能力更快更好。例如,顺丰速运到目前已在全国形成了12000多个营业网点的庞大配送网络,并以大数据为依托自主研发仓配系统的物流智能化,率先提出了仓网的概念与模式,推出智慧仓配的全服务产品,实现了货品从入仓到配送、售后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5. 智能快递柜助力末端派送。

2015年6月,顺丰、申通、中通、韵达四大民营快递与物流服务商普洛斯联合公告,共同投资创建丰巢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运营面向所有快递公司、电商物流使用的24小时自助开放平台——“丰巢”智能快递柜。而2013年底由“三通一达”成立的蜂网投资有限公司也将推广智能快递柜列为重要工作。主要快递企业联手,借助资本与科技的双轮驱动推广智能快递柜,将与社区020门店、第三方代收平台、超市便利店合作、校园共同配送等一起,为解决末端派送难题提供了更多选择。

6.“蜂网”平台助力快递业诚信建设。

“十二五”以来,为促进快递业改进服务质量,国家邮政局定期委托第三方机构公布处理快递消费者投诉的信息,2015年国家邮政局提出了建设诚信快递企业,建立企业诚信评价体系,推动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此外,还出现了民间的运用市场化手段和信息技术服务的第三方信用管理平台机构。蜂网失信管理平台就是国内快递业的首家民间平台,它为签约快递企业提供“黑名单”上传服务和查询服务,自2015年6月上线运行以来发展迅速。

7. 快递企业试用无人机送货。

使用无人机送货是2015年全球快递业的新鲜事,中国快递业也不落后。顺丰速运目前每天已有超过500架无人机在广东省深圳和惠州上空进行快递服务,主要针对偏远地区的网点进行配送。

8. 快递业标准化新进步。

《邮政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快递业的服务质量提出明确要求,到2015年底,重点快递企业达到《快递服务标准》;快件延误率降低到千分之八、损毁率降低到万分之一、丢失率降低到十万分之五以下;快递服务的社会用户总体满意度达到70分以上。“十二五”期间快递业加快制定基础类、服务类、产品类、技术类和信息类等国家和行业标准。例如,2012年出台并实施了《快递运单》、《快递服务》等国家标准;2014年出台《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技术要求》行业标准;2015年出台《邮政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快递代收货款服务信息交换指南》行业标准,并抓紧完成对《智能快件箱投递服务管理规定(暂行)》、《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强制性邮政行业标准、《快递电子运单》推荐性邮政行业标准等的意见征求与修订,推动了快递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三“十三五”快递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快递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新的形势下,快递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1. 快递业的新目标振奋人心。

《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快递业的发展新目标是:快递市场规模要稳居世界首位,快递年业务量达到500亿件,年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快递业服务水平要大幅提升,国内重点城市间实现48小时送达,国际快递服务通达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寄递服务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快递业的综合效益要更加显著,年均新增就业岗位约20万个,全年支撑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日均服务用户2.7亿人次以上,有效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快递企业的实力要明显增强,快递企业自主航空运输能力大幅提升,建设一批辐射国内外的航空快递货运枢纽,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快递企业;基本建成普惠城乡、技术先进、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绿色节能的快递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国、联通国际的服务网络。

2. 快递业的新定位意义重大。

国务院在《意见》中给快递业的新定位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其关键词是现代服务业的先导性产业。这个定位有充分的依据。一是快递业务收入超过了邮政业务收入,2014年占邮政业业务总收入3203.2亿元的63.8%,今后比重还会提高。二是快递业多年来的增速都高于GDP年增速数倍并将继续保持。三是快递业联动多业发展势不可挡,除了城镇电商,还与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快递业与制造业、新型城镇化等的融合发展。四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大,快递业一手连着生产,一手连着生活,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未来的影响将更大。五是快递业政策的制定与协调,已不单是邮政部门,还有发改委、交通运输、商务、公安、工信、财税、一关三检等多部门,协调落实政策是全方位的。

可见,快递业的产业地位已经跃升为对全局具有影响力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是国民经济的新支柱,新经济动力源之一,适应新时期的快递业新定位意义重大。

3. 倒逼快递企业转型升级。

目前快递业繁荣的背后,是资金短缺、服务质量不高、半数企业微利甚至亏损,整体大而不强的现状。现实与发展蓝图的反差巨大。要实现新目标,快递企业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必须尽快明确方向、理清思路、加快转型升级。

一是向深度广度拓展市场。要以“互联网+快递”为方向,实施“三向”(向下、向西、向外)战略。首先是继续与电商深度结合。快递业与电商密不可分,目前业务量的70%来自电商,业务增长快、社会影响大。但也有困扰。一个是与网购的价格机制没有理顺,快递费被普遍压低,快递企业付出很多,却不赚钱,长久下去将影响快递业的积极性,反之也会影响网购市场发展。另一个是消费型网购的物流费用目前仅占社会物流总额的小头,而工业品物流总额占到社会物流总额的九成。未来快递业一方面需要加快理顺与网购的价格机制,把电商物流做得更大;同时加快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的多业融合,才能做大快递规模,在更多领域扩大市场影响力。

二是倒逼快递企业改革。目前中小快递企业过多、无序竞争严重,解决之道,既需要政府提高快递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分类指导,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更需要现有企业主动调整,转型升级。快递小企业或者抱团取暖,或者加入大中型企业,告别单打独斗,减少无序竞争;大中型企业要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战略合作、多元化经营等途径做优做强。会有更多企业摆脱单一快递业务和劳动密集型的困境,向资本、技术加劳动密集型的综合物流企业转型,提质增效,显著提高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力。

4. 加快实施快递“上车上船上机”的链接工程。

3.粮食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规划 篇三

为促进****县教育事业科学、均衡、协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省纲要》)的战略部署,努力打造“教育强县”,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教育系统按照“凝心聚力、务实重干、稳中求进、富民强县”的总体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全县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学前教育蓬勃发展。制订并实施第1期学前教育3年(2011-2013)行动计划,改扩建公民办幼儿园101所,在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和利用闲置校舍改扩建幼儿园130余所。2014年起开始实施****县学前教育第2期3年(2014-2016)行动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新建、改扩建177所公民办幼儿园,目前2014年新建改扩建55所的任务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2015年新建、改扩建51所的任务正在全面实施当中,年底以前可望全部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 计划的实施,大大缓解了我县适龄幼儿入园难的问题。目前我县有各类已审批幼儿园298所,全县在园幼儿31868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4.3%,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4.6%,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更新了办公桌椅和课桌凳,所有布点学校体、音、美器材均按一类标准配发到位;教学仪器除130所布点小学外都按一类配齐;小学、初中图书生均分别达到了15册和25册;中学都配备了理、化、生3个标准实验室,布点小学配备了小学科学实验室;所有初中、乡小、县直中小学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所有布点中小学都配发了2台办公用电脑;寄宿制初中都配发了双人床、餐桌椅;乡中、乡小、中心学校配发了一体机、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18个乡镇的乡中、乡小均配发了健身器材、图书消毒柜。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改善。5年间,创建市级规范化学校40余所,县级规范化学校120所,县级校园文化示范校120所。

高中教育成绩显著。大力推进课堂教育改革,鼓励并探索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狠抓教育质量管理,认真做好高

一、高二月考、联考、期末统考和高三复习迎考工作。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五年间,在市局组织的两次高中办学水平评估中,****高中均被评为优秀学校,****一 高也跨入了同类学校的先进行列。

职业教育活力增强。制定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成立了职业教育攻坚领导小组,把职业教育作为对各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2011年,把县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列为政府三十件实事之一,总投资1亿多元,占地32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坚持把城市教育附加费的35%、扶贫资金的13%、农业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费的24%用于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订单式培训、储备式培训、企业委托培训、在职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等形式,使全体有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达到“就业一人、培训一人”、“培训一人、就业一人”。五年来共培训3.2万多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稳定在了98%以上。2011年12月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职业教育攻坚先进单位,2012年荣获****省首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2014年7月学校被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成功吸纳为会员单位,成为****省区域内唯一一个隶属于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的制冷专业培训基地。2015年5月份,县政府又与****机电职业学院开展联合办学,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层次。

教育公平有序推进。全县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贫困生资助体系初步建立,投资1.68亿在农村中小学实行了营 养改善计划,全县农村中小学生22万余人次享受了免费营养午餐;拨付中小学校公用经费40368.88万元;免除中小学生教科书费7804.88万元;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初中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2502.5万元;高中贫困学生生活补助2387.48万元;发放中职在校生免学费及贫困助学金额353.5万元;启动了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618名普通高校应届生贷款37.25万元,为695名往届在校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信用贷款600.42万元。

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我县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寄宿制学校建设、校安工程、全面改薄计划的实施,全方位改善办学条件。至2014年底,我县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省校安工程资金、食堂专项资金、省幼儿园建设资金等各类资金3.15亿元,改造校舍面积达13.9万平方米,建设食堂195所,教学用房及生活用房139个,建设中心幼儿园9所,为5所学校建设了教师周转宿舍,改造普通高中2所学校,18个乡镇均建成了1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2010—2015年,中央、省、市、县共投入教育装备资金1.54亿元,为中小学配发图书138.57万册;安装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1463套,增设微机室34个;装备中、小学实验室329个;采购中、小学体、音、美器材、课桌凳等26000套;配备了852.4万元的中、小学教学仪器、869.7万元的仪器柜、图书架、易燃品柜、毒品柜、药品柜、标本柜和图书消毒柜等;县财政投入资金1507.7万元装备了校园标准化考场,为全县中小学安装了空调、锅炉、安防投入资金总量在全市位列第一位,在全省也位于前列,彻底改变了各中小学校的面貌,县教体局连续6年被评为“省教育装备先进单位”。

教研教改逐渐深入。每学期定期开展新课程调研和教学视导活动。2010年以来,累计听课5984节,召开座谈1325场次,专题讲座675次。新课程观摩活动每期一次,涉及中小学所有学科,参加听课教师达15000余人次。开展送课下乡活动496场次,现场做课265节次,使全县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直接受益于课堂教学。五年来,我县共有17项教研课题在****省基础教研室立项,61项教研课题在****市基础教研室立项。同时,另有16项教研课题在****省基础教研室顺利结题,58项教研课题在****市基础教研室顺利结题,并获省、市级优秀教研成果一、二等奖。2014年,我县启动县级课题研究,共有326项教研课题在****县教研室立项。县教研室先后被评为省优秀基础教研室、市优秀基础教研室。2013年,我县被****市教育局表彰为课改先进县。2014年我县被全国尝试教育研究会命名为全国尝试教育示范县。

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十二五”期间,新招录中小学特岗教师500余人,全部充实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有效解决了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农村教师年龄及 学科结构得到优化。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通过国培、省培、网络培训,着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对师德进行量化考评;实施“城区教师支教计划”,共选派436名城区优秀教师到偏远乡镇支教,加强了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五年内,1100名教师被评为县级优质课教师,497名教师被评为市级优质课教师;945篇论文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学论文一、二等奖,480篇论文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学论文一、二等奖;5名教师在****省中小学优质课教学评比中获一等奖。2名教师在全国优质课教学大赛中获二等奖。1名教师荣获****省“音乐名师”称号。56名教师荣获****县首届“名师、教学新秀”称号;2名教师在****省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狠抓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水平评价,中高考成绩稳中有升。中考综合成绩稳中有升,录取分数线与兄弟县市逐渐缩小差距。2015年我县普通中招质量稳中有升,与*****等先进县的差距明显缩小,以重点高中高一新生录取分数线的变化为例:睢县2013-2014-2015年分别为570分、528分、537分,同期夏邑分别为557分、515分、530分;而****则为515分、479分、499分;****与睢县的差距为2013年55分,2014年49分,2015年38分,与夏邑的差距为2013年42分,2014年 36分,2015年31分。普通高招本科、一本、二本上线率逐年提升:2013年三项指标分别为29.3%、2.6%、8.32%,2014年为32.31%、3.1%、9.56%,2015年历史性地达到33.9%、3.96%、11.6%。

体育工作成绩显著。我县全面贯彻落实《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2012年,一期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占地面积240亩的新体育中心内设体育场主体、标准足球场、排场场、乒乓球馆、游泳馆。二期投资5000万元建成奥林匹克公园,主要包括下沉式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大沙河美化、场内景观道路等。充分发挥****县新体育场的功能,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提高竞技体育水平。2012年10月成功举行****县第四届全民运动会,2014年11月成功举办****县第五届全民运动会。共争取资金100余万元篮球、乒乓球配套器材,涉及10个乡镇20个自然村,按照全国国民体质检测群众娱乐人员率标准发放,用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组织开展了篮球赛、职工运动会、老年门球、象棋、棋牌、健身操、腰鼓、羽毛球等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提高了群众的身体素质。抓好学生体育活动。认真抓好学生课间操、阳光体育活动等,深入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送体育器材、送技术指导,切实提高了学校体育教学水平。

二、“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我县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范围内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正处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和“弯道超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国家关注民生政策的不断出台,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我县教育正迎来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重要战略机遇。

我县教育在“十二五”得到较大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县级财力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根本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及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尚未达到国家及省定标准;二是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不均衡,开展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教师(尤其是体、音、美、劳技等学科的专业教师)短缺,导致相关的素质教育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师资队伍素质需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三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城区学校办学条件较好,生源爆满,造成大班额、超大班额情况相当普遍,而农村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小,不足百人的学校已达148所,农村教育薄弱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四是学前教育薄弱,公办幼儿园正处于发展初期,办学主体仍以民办幼儿园为主,幼儿园办学条件及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质量、效益还不完全适应我县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六是城区教育资源不足,大班额普通存在,城区教育发展落后于城镇化发展进程,不能满足城区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三、“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完成“撤县建市”教育配套为总体目标,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以提升教育综合实力为核心,以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重点,以教育质量改革提升为抓手,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更加优化,教育资源更加优质,教育结构更加协调,布局调整更加科学,队伍建设更加强大,教育质量更加突出,基本满足全县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具体目标

到2020年,构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优良、效益显著、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系。

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到2020年,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0%,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学前二年毛入园率达95%以上,其中城区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100%,三年毛入园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5年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5年。

更为丰富的优质教育。提高完善基本功能教室装备标准,小学六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初中九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教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器材室),达到省颁一类装备标准。加快数字化功能教室(数字化天文、地理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三D打印技术实验室等)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城区及乡镇中心中小学装备齐全数字化功能教室。到2020年,市级示范性幼儿园超过全县幼儿园总数的10%,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建设1所省级示范高中、1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基础设施、教育技术装备,特别是信息化程度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更为满意的公平教育。到2020年,建成覆盖城乡的现代教育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以政府为主导的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经济,特殊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益得到保障。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温暖每一个家庭,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十三五期间,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个性得到发展。二要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三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倾斜;进一步扩充城区教育资源,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四 要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实现高位均衡;五要落实资助政策,实施帮扶行动,扶持困难群体,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和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

更具活力的教育体制。到2020年,全面建立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和优秀教师的教育体制;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健全政府依法管理和学校自主办学的协调机制。

四、“十三五”时期的建设思路

1、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原则,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幼儿接受较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坚持因地制宜,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到2020年,全县乡镇中心幼儿园达到县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2、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持续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合理规划布局,2020年前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完善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扩大城区教育资源,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积极推进小班教学,逐步达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6%以下,初中辍学率控制在 1.8%以下的省定标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

3、优化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科学制定高中阶段学校发展规划,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扩大优质高中的资源总量,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一本、二本、三本上线率在现有基础上稳步提升,力争走到全市前列。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统筹,统筹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强****省机电学院制冷技术学院(原****县职业教育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5、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加强资源教室建设和无障碍设施改造。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切实优化师资,继续开展特殊教育改革工作。逐步解决特殊教育学校基本的场地建设和器材设备、使用分配状况不合理等问题;扩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逐步改善物质条 件,拓展创新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

五、“十三五”期间重点任务

(一)优化幼儿园、中小学布局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方针,优化城区及乡镇公、民办幼儿园布局。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学前教育监查力度,逐步淘汰、取缔非法幼儿园和不达标幼儿园。按照“一个乡镇建一所中心幼儿园”、“大村独立,小村联办”等要求,到2020年全县农村公、民办幼儿园达到办学条件整体优化,保教人员配置合理,幼儿园管理规范,保育水平整体提高的目的,努力创建条件均衡、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学前教育体系。严格幼儿园准入及年审制度,通过改扩建或资源整合,淘汰不达标幼儿园。

坚持就近入学、规范程序、先建后撤、统筹兼顾、提高质量的原则,优化全县优化中小学布局,达到每乡镇1所标准化寄宿制初中和1所标准化寄宿制小学、城区教育资源适当扩大,到2020年,实现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全部就近入学,享受优质教育,城区学校消除大班额。

(二)城区教育资源扩容改造

满足城镇化发展需求,扩大城区教育资源,新建1所幼儿园(****县幼儿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言爱思源实验学校)。完成县第一初级中学、县和平路学校、县实 验小学、县外国语学校、县民族学校、县实验中学、县第三小学等城区学校的扩容改造任务,切实缓解城区学校招生压力,消除大班额现象。

(三)学前教育推进提升工程

落实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建立公办园教师补充机制,采用转岗、招聘、培养等办法及时补充幼儿教师;充分利用中小学调整布局的富余校舍和教师,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保教活动,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对照《****省幼儿园保教设备配备标准(试行)》逐步配齐园内各项保教设施和教玩具,结合自身特点自制富有本土特色的教(玩)具,积极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为幼儿创设具富有儿童情趣的育人环境,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幼儿园教师实行学历达标和专业培训。按编制标准配置幼儿园教师,到2020年幼儿教师、保育员持证率达95%以上,严格核定幼儿班额,消除大班额现象,加强幼儿园等级评估和示范幼儿园创建。

(四)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按照全县“全面改薄”五年规划,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补齐发展“短板”,保障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地等基本教学条件满足学校基本需 要,消除D级危房。改善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洗浴等生活设施,消除大通铺现象。计划投入资金3.56亿元,改造薄弱学校312所,计划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现全面改薄部分项目已做好前期筹备工作即将开工建设。

妥善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计划投入资金1.12亿元,计划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增加学位9060个,进一步缓解了城区大班额问题,逐步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同时,教师配置趋于合理,数量、素质和结构基本适应教育教学需要。

(五)中小学校园足球普及和运动场改造提升 把青少年足球普及提升作为“十三五”重点工作。中小学体育课中将足球课列入重点课程,改扩建学校操场,满足中小学体育教学需求,达到省定标准,配齐足球相关器材,以乡镇(县直学校)为单位组建校园足球队,引进专业足球教练开展足球训练,举办经常性县、乡、校三级校园足球联赛,扩大足球参与面,营造全民热爱足球的发展氛围。

(六)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

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改善****高中及****第一高级中学办学条件,改扩建2所高中学生宿舍、艺术楼、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实施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等;完善普通高中功能室建设,购置教学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等,满足国家高中新课标的要求。严格民办高中管理,督促民办学校董事会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到2020年,努力使3所高中平均班额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

(七)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

实施优质资源“校校通”、“班班通”工程,师生信息化终端设备全覆盖;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方式,促进城乡和区域校际间的教育教学互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到2020年,做到优质资源全覆盖,形成全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突出教师网络研修、名师工作室建设,初步实现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模式创新普遍开展;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健全和完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体系,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以研训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用结合,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常态化;持续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提升培训,重点加强中小学校长、专兼职培训人员和教研员等骨干队伍及农村教师的培训,建设一支理念先进、信息化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八)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按照初中狠抓“合格率”、高中“从入口看出口”的质量评价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积极投身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及课堂改革,三个学 段一起抓,“四率”指标一起擂,三个能力一起练,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到2020年,中考学籍参考率、初中巩固率、小学初中合格率、小学初中优秀率、高中高考上线率比十二五稳步提升;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强学科教师理论学习培训;严格执行《****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加强常规教学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监测,实行全县统一质量监测、随机抽样质量监测、师生同步质量监测,积极构建教研网络,加强课题研究,突出教学教研改革;加强教学质量的检查及评价,纳入综合考评,实行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禁止平均发放;实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构建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保障体系,改进评价方式方法,发挥质量评价的积极功能,将全面的教育质量观贯穿教育教学始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科学发展。

(九)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优化人员结构。着力做好教师招录工作,按“缺一补一原则”招录教师;优化职称评聘,提升农村学校教师中、高级职称通过率;促进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搭建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平台;加强教师电子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大力抓好教师培训;按政策及时、足额兑现教师的各项工资福利,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继续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解决教师 吃住洗难题,使教师引进来、留得住、安居乐业。

继续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改进和完善教师考核考评办法,强化奖惩措施,加强教师岗位管理,通过竞聘上岗,实现岗位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落实岗位绩效工资,逐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校级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进一步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

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着力解决教师队伍中“思想觉悟不高、敬业精神不强、学风不浓、职业倦怠”等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标准,全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纪律严明、素质全面、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实施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在全面抓好教师继续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实施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即:校长治校能力提升工程、名师教研能力提升工程、班主任育人能力提升工程、普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全体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认真组织实施好“国培计划”、“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提升教师学科教学能力、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十)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

按照“党政主导、教育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帮助”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关爱网络,使留守儿童能接受到基本的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成长环境有较大改善。实现“两覆盖”,即监管覆盖,帮扶覆盖。切实履行“就近入学到位、生活保障到位、教育管理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家校联动到位”的“五个”主体责任。努力实现留守儿童“监护有人、学业有教、生活有助、健康有保、权益有护、活动有地”的“六有”工作目标。

(十一)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发办〔2011〕54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安全、营养、卫生的标准,因地制宜的确定食堂供餐内容,提升营养餐供餐质量,逐年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补助标准,让学生从吃得饱向吃得营养转变。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配送、统一结算”;规范食堂供餐运营模式,强化监管措施,严控采购源头,确保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扩大食堂供餐比率,力争全县所有符合条件的学校实行食堂供餐,让城区义务教育学生也能享受营养改善计划。

(十二)发展振兴中等职业教育 积极面向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等城乡劳动者开展学历教育或短期培训;提高农民职业培训能力。完善主管部门培训、企业顶岗培训、校本培训三大体系。硕士研究生教师比例达30%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培养市级专业带头人10名、省级专业带头人5名。全日制在校生稳定在2500人以上,非全日制学生1500人以上,年职业培训10000人次以上,五年内向社会输送30000名以上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实现引厂入校、合作办企、独立建厂等形式,实现与高新区100多家用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学院与市场、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无缝对接。努力办成一所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六、保障措施

(一)加大教育投入

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年初安排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时。积极采取措施,调整支出结构,努力增加教育经费预算,保证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费用逐步增强,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对预算执行中超收部分,也要按照上述原则优先安排教育拨款,确保全年预算执行结果达到法定增长的要求;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 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专项用于教育事业。确保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要求。

(二)推进依法治教

1、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切实转变对学校的行政管理方式,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按照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与程序对学校进行管理,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切实转变管理学校的方式、手段,从具体的行政管理转向依法监管、提供服务。切实落实和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减少过多、过细的直接管理活动。主动协调其他有关部门为学校解决法律问题,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合法权益。通过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依法维护校园安全。健全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实现依法对学校办学与管理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依法纠正学校的违法、违规行为。

2、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要求,完善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加快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升学校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法制统一原则,加强学校章程和制度建设,健全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体现自身办学特色的管理体系。通过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有效监督的机制,完善 学校治理结构,保证管理与决策执行的规范、廉洁、高效。努力推进依法办学,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通过健全学校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有效化解管理中的矛盾纠纷。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浓厚的学校法治文化氛围,提高全体师生尊法守法的意识与能力。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积极推广典型经验,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加强教育督导

全面落实《教育督导条例》的规定,发挥教育督导监督指导作用。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加强督学队伍建设,完善督学队伍,提升责任督学履行职责的能力;保障教育督导经费,保障教育督导活动的全面有效开展;开展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就一些普遍性问题和教育重点工作开展专项检查;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督导,建立督学工作长效机制。深化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促进全县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的有效实施。加强学校视导队伍建设,探索强化学校内部督导新机制;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全面提升督导工作效能;建立教育督导和评估监测问责机制;强化教育督导和评估监测结果的使用。

(四)完善专项规划

4.粮食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规划 篇四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构建和谐栾川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栾川的宏伟目标,根据县政府有关要求,现就十二五工作开展情况和十三五工作谋划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统筹推进。人才资源总量和相对占有量不断增长。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才17706人,年平均增幅达8%。“十二五”期间,我县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7人,认定高级技师105名,认定技师1761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专业构成比较齐全,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趋于合理。全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4252人,事业单位管理人才486人。全县企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人才4773人,其中高级职称318人(正高2人),中

人,带动就业33327人。其中自2013年起,累计向旅游景区、家庭宾馆、旅游产业项目等旅游相关企业发放贷款9479万元,全力服务“全景栾川”建设。2015年以来通过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洛阳凤彩包装有限公司纸塑袋加工项目,带动大量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成为精准扶贫的典型经验。

(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础建设取得新突破。按照“统一名称和标识、统一管理体制、统一服务场所、统一工作制度和流程、统一工作内容、统一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推进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14个乡镇、1个产业集聚区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和重渡沟管委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建设,实行县以下垂直管理,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提升水平奠定坚实基础。投资150万元,加强公共就业信息化建设,实现公共就业信息化网络省、市、县、乡(镇)四级联网。投资1600万元,新建栾川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培训基地,提高了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能力,为实现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技能基础支持。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以持续提升城乡居民参保率、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扎实推进经办工作,至2016年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72万人,参保率达98.2%。享受待遇41733人,总体目标是: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为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供有力的队伍保障;造就规模宏大、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格局基本实现,新增就业稳步扩大,就业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动人事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

1、进一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加强公务员管理工作,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公务员队伍。推行和完善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制度,形成在实践中成才、在竞争中选才的良性机制。改革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逐步建立领导、群众、服务对象共同参与的评议机制,不断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完善公务员辞职、辞退、奖惩制度,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公务员的力度。强化职位管理,在科学设置职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职位管理为核心的公务员管理制度体系。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切实提升公务员服务栾川发展的能力水平。

2、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岗

发展要求,不断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重点培育和引进我县工矿企业、旅游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绩效工资奖励等机制的杠杆作用,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锻炼,努力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分布结构。探索改革职称评审等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突出业绩优先、成果优先和能力优先的原则,激励专业技术人才钻研创新,竞争向上。

3、大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结合栾川发展实际,建立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选拔、激励机制,优化技能人力发展环境。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各类培训资源,全力推动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化发展。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健全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加强栾川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培训基地软硬件建设,增强培训能力,年培训各类专业技能人才2000人以上。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闱,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

4、强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根据我县工矿业、旅游业、健康产业发展需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采取有针对性、实用性和与就业对路的办法,狠抓劳动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培养大批“土专家”、“农秀才”、种养殖能手、营销专才等用地上、留得住的农村实用人才。未来五年,完成农村

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简化创业审批程序,开辟创业绿色通道,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加强创业意识教育,全面实施免费创业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落实好免费培训、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吸引优秀人才“精英创业”,引导本地劳动力“草根创业”,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实训创业”,把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城乡就业新的亮点。

4、构建调控失业和稳定就业机制。建立健全以城镇登记失业率为主的失业监测、发布制度,完善失业预警机制,加强危机情况下事业风险的预防。鼓励支持企业切实履行稳定就业的社会责任,增强就业的稳定性。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联动机制,提高就业质量。

未来五年,累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5亿元;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次。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四)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全民享有社会保障。

1、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落实各项社保制度之间的转接办法,确保制度相互衔接,基金转接到位,经办手段先进,人员进出顺畅。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提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确保年轻人群参保稳定,续保有力。

2、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大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和网络化建设,推动劳动监察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把执法重点放在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和弱势群体。健全违法行为快速查处机制,加大对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基本劳动标准的执法检查。完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的移交、处理程序,严历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有效遏制恶意欠薪行为。完善与有关部门工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综合治理机制。创新维稳工作新机制,妥善处理群众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机制。全面推进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积极推动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组织和行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努力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的调解工作组织网络。未来五年,以乡镇成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和人员配备到位为契机,组建完成各行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并加大劳动争议调解业务培训,规范劳动争议调解各项业务操作规程和制度,努力使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最大限度地将劳动争议平稳化解在基层。

(六)加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切实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5.粮食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规划 篇五

调研情况汇报

区民政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十三五”调研情况汇报

一、执行“十二五”规划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区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出台的各项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民政事业得到不断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十二五期间,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实行自然增长机制,连续5年提高保障标准,分别由的每人每月340元、210元提高到2015年的490元、370元,城乡低保对象分别由初的3102人、22081人调整为2015年提标后的1037人、17958人,累计发放保障金亿元。每年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共建成各类养老床位数4456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数为张。其中,居家养老床位数为1198张,养老机构床位数为3258张。养老机构中,公办养老机构26个,床位数2741张;民办养老机构10家,床位数517张。今年以来,社会力量举办和经营的养老机构床位250张,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护理型床位150张,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60%。“十二五”期间,福利彩票销售额总计亿元,资助公益事业项目20个。社会治理创新协调推进。建立孤儿养育费自然增长机制并按时足额发放孤儿生活补助费,截止2015年9月,全区共有

孤儿125名,均为社会散居孤儿。顺利完成全区10个城市社区第五届社区居委会、249个农村社区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结合南陈集镇乔庄村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承办了全市换届选举现场会,创新性地采取设立秘密写票处和投票站等方式,受到了市局的充分肯定。共有45个社区获市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称号,全区村、居民依法自治率为100%,6个乡镇被命名为“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乡镇、29个社区被命名为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14个社区被命名为“淮安市和谐示范社区”。注册登记社会组织360家,每万人拥有注册登记社会组织个,较好完成“十二五”社会组织数量发展指标。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到位。积极做好自谋职业退役士兵安置。自以来,全区共接收退役士兵1896人,自谋职业1896人,共计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3970余万元。安置率100%。完成转业士官岗位安置。至2015年共接收转业士官53人,岗位安置34人,自谋职业19人,安置率保持在100%。扎实做好职业技能培训。五年来共接收退役士兵1896人,动员参训1807人,总体参训率达%。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推行流浪乞讨人员社会化大救助工作格局,“十二五”期间,成立了我区流浪乞讨救助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并建立了工作机制,出台了我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专人负责的区、乡、村三级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或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督导站;其共救助流浪人员约600名。基本殡葬费用免除的惠民政策全面实施,最高免除标准为1000元/人,全区火化率连年保持在100%。八十二陵园建设实现新发展。“十二五”期间,投入5000余万元,新建了八十二烈士纪念馆、“红星广场”、主题雕塑、游客接待中心等设施,陵园占地面积由147亩扩大到1480亩。精心组织各类活动的准备和接待工作,2014年八十二烈士陵园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抗战纪

念设施、遗址名录;2015年获批4a级旅游景区荣誉。“十二五”期间,我区民政事业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不足,现有养老机构特别是公办养老机构空置床位较多。二是各级财政对民政事业投入还显不足,尤其是社会救助需求量大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的矛盾依然突显。三是民政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欠账大,资金筹措困难,建设数量、配套设施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四是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薄弱,全区绝大部分乡镇民政办公室力量不足,难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二、“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总体思路:以服务大局为根本,以惠民生、促改革、强服务、夯基础为基本思路,重点推进社会救助规范化、养老事业健全化、救灾体系全面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有利条件与有效平台。

在“四个全面”战略和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各界将更加关注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迈上新台阶为目标,扎实推进“两个率先”,将民政事业放入“建设宜商宜业宜居的新淮阴”大局中考量。

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1、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江苏省社会救助办法》,严格按照《江苏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建立和完善低保家庭申报听证和收入核查办法,规范申请、审批程序,科学制定保障标准,适时提高保障水平,做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坚持“一户一档”和动态管理。落实保障资金自然增长机制,按照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印发《淮安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城乡低保将实现一体化。完善低保信息系统管理,完善低保对象

在住房、医疗、教育、司法、就业、养老保险等方面的社会救助配套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低保家庭的生活保障问题。

2、巩固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继续落实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根据全区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调整提高供养标准,做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力争到2015年末,人均年供养标准达到4000元以上。巩固五保供养成果,多方筹集资金,新建、改扩建21所农村敬老院,力争五保对象集中入院供养率率达到75%以上。广泛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示范创建活动,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成省级养老服务示范机构4个,省级文明敬老院6个,市级三星级敬老院10个。

3、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十三五”期间,全面建立以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为主要内容,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相衔接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村组配合、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城乡贫困

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1、加强灾害信息管理能力建设。开展区域内各类自然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调查,建立完善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数据库。细化灾情统计标准,完善自然灾害灾情统计制度。健全灾情信息快报、核报工作机制。在减灾委综合协调下,建立完善灾害信息沟通、会商、通报制度和灾害信息的分析、处理机制,建立灾害信息共享及发布平台,加强对灾情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处理和应用,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服务,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灾害信息员队伍,有效发挥灾害信息员在传递信息、组织群众等方面的作用。

2、加强救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依托公安、消防为基础的应急救援体系,灾民生活救助快速有效,倒房重建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冬春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社会动员能力明显提高。

到2020年,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临时住所、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应急救援体系及时响应、救助有力,当年需恢复灾民倒房重建率达100%。

3、加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加强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推进基层减灾工作,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组织社区居民、企业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活动,完成20个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80%以上居民了解掌握灾害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灾害信息传播覆盖面达到应接受信息人群的95%以上。进一步修定城乡社区灾害应急预案,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减灾活动和预案演练;不断完善城乡社区减灾基础设施,结合广场、公园、学校、体育场等公共设施,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转移安置群众的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城乡社区居民家庭防灾减灾准备,建立应急状态下社区弱势群体保护机制。全面提高城乡社区综

合防御灾害的能力。

4、加强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建设。建立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协作开展减灾宣传教育的机制,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优化电视、广播、报刊、电话、互联网等传媒在灾害信息的传播、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的作用。设置气象、地震、地质灾害等科普基地。将减灾知识普及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开展减灾普及教育。充分利用“国际减灾日”和“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推动减灾防灾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防灾减灾的浓厚氛围。

5、加强防灾减灾社会参与能力建设。继续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全区农业主导产业保险实现全覆盖。继续扩大,并巩固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覆盖面,确保参保率达到99%以上。提倡和鼓励单位、个人积极参加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团

体、红十字会、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公民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卫生防疫、恢复重建、灾后心理支持等方面的作用。

6、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计划建设一个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制度,适量储备救灾物资,保证灾害应急工作的需要。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协议储备等救灾物资储备方式。

7、规范救灾资金使用,加强减灾救灾资金投入。督促乡镇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建立区、乡自然灾害救助经费分担机制,拓宽救灾资金筹集渠道,提升救灾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1、儿童福利。进一步完善孤儿养育标准增长机制。鼓励公民收养,推进家庭寄养,加强亲属监护,提倡社会助养,促进孤残儿童回归家庭和社会。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加大有效投入,形成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体系,使困境儿童的生活保障更加有力,医疗康复保障更加健全,教育保障政策更加完善,监督保护制度更加科学。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加强儿童福利机构规范化建设,建立有专人负责的区、乡、村三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或儿童福利指导站,构建困境儿童保障“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困境儿童福利服务工作。强化社区儿童福利服务指导和组织功能,为有需求的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临时照料、教育辅导、心理疏导、监护指导、政策咨询、履职能力培训等服务。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困境儿童保障服务工作。

2、残疾人福利。认真落实福利企业减免税等扶持政策,大力扶持福利企业健康发展,全面落实相关政策,切实保护好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拓展福利企业兴办渠道,鼓励支持各种社会资本兴办福利企业,研究对残疾人集中就业的福

利企业扶持政策,支持兴办小微型福利企业,多种渠道扩大残疾人就业。

3、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要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按照到2020年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总数40的目标,留足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加大养老服务业资金投入。要将福彩公益金留成部分的50%以上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业。

4、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建立养老机构日常运营补贴机制;建立养老服务护理人员补助制度;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民营化改革。

加强双拥优抚安置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优抚对象各项优待抚恤政策,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推进军休管理和服务创新,建立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

1、深入开展双拥创建工作。巩固双拥创建成果,2017年,力争再创省级双拥模范区“五连冠”。

2、全面落实优抚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各项优抚政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及时调整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标准,确保其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建立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落实优抚对象医疗减免政策,推行优抚对象医疗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提高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水平。加快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的改扩建,计划再投入1700万元,实施陵园景观及绿化提升工程,将陵园打造成苏北一流褒烈育人基地。

3、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全面实行的城乡一体化安置政策。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确保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安置率继续保持在100%。严格按照《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及省市有关安置法规政策继续做好转业士官岗位安置工作,确保安置率100%。积极动员符合参训条件的退役士兵参加政府组织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在保持十

二五期间平均95%的参训率基础上有突破,争取达到95%以上的参训率,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严格落实上级有关复退军人信访问题的指示精神,以稳定为目标,扎实做好各项稳控工作,把各种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保持我区涉军群体的总体平稳。

加强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事务管理体系。

1、进一步深化基层民主自治。依法组织好城市第六、第七届社区居委会和农村第十一、第十二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进一步完善以民主议事和民主决策为基础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不断增强基层民主自治的透明度,强化村民的主体地位。进一步转变基层政府行政职能,全面推进“政社互动”,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机制,加大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力度,增强其承接社

区各项事务的能力。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城乡社区依法自治率均确保100%。

2、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健全以民生幸福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以居民互助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以满足居民多种需求为主要目标的社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构建主体多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新机制。进一步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做到细化、精化,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社区服务。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在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承接各项社会事务的能力。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到2020年底,注册社区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18%。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加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力度。全面提升区、乡镇、社区三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到2020年底,三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完善率达到80%。普遍建立综合服务大厅,实现“一门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社区服务。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经费保障机制,将城乡社区工作经费、人员报酬、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项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积极争取驻区单位和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的支持,逐步形成城乡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格局。进一步改善城乡社区办公条件,确保每个村居办公经费每年平均不低于10万元。

4、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发展力度。深化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重点推动公益慈善类、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较快发展,到“十三五”末,全区登记社会组织力争达到每万人8个以上。设立社会组织扶持发展专项资金,建立财政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机制,为社会组织扶持发展提供资金保

障。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机制。编制发布年度《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事项目录》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将政府部门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定向委托等方式转移给评估等级高、服务能力强的社会组织。不断创新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支持机制,重点围绕养老服务、心理慰藉服务、助残服务、儿童青少年服务、救助帮困服务及其他公益服务,支持社会组织策划设计、组织实施与此相关的公益创投项目,培育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优质公益项目品牌。

5、健全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机制。提升社会组织依法自治能力。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制度,强化监事会职能,发挥好监事会作用,形成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机制。健全以《民间非营利

组织会计制度》为重点的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会计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对社会组织业务开展、工作成效、财务状况、诚信自律等进行第三方评估。到“十三五”末60%以上社会组织获得等级评估。发挥等级评估的导向作用,将社会组织的评估等级作为政府向其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的重要依据。建立完善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建立政府监管和社会组织自律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完善民政、经信、财政、税务、审计、物价、市场监督管理、公安、司法等部门分工协作的联动工作机制。将社会组织纳入社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诚信档案,实施社会组织诚信公示和黑名单等制度。及时发现并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和非法社会组织。健全社会组织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社会组织公共信息披露平台,及时披露社会组织重要信息,推进社会组织阳光运作、社务公

开。完善社会公众投诉举报机制,畅通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社会组织的渠道。

6、做好婚姻登记工作。按照江苏省民政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开展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力争早日创成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关。

上一篇:端午节班级活动策划下一篇:月嫂培训培训学校